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精选12篇)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1

汉语本科高年级精读课是提升学生汉语水平的关键课型,然而目前的高年级汉语精读课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既有教材的问题,也有教法的问题.如何调整和提升教学效果,文章指出在目前高级精读课教学面临教材、教学模式等诸多因素制约的情况下,发挥教师主导者的作用才是突破外部局限、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

作 者:王凤兰 WANG Feng-lan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 6(3) 分类号:H195 关键词:对外汉语   高年级   精读课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2

关键词:语文精读课,参与性,教学策略

一、注重教师范读

范读,即示范朗读。范读为师生创设了交流、互动平台,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对范读来讲,其比播放录音更能感染人。小学阶段,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引导学生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教师的示范,对学生训练朗读尤为关键。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表情占的比例最大。与播放录音相比,教师范读在语调、表情、神态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为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范读方式

教师进行范读时,应以不同文体为参考依据将课文进行合理划分,并对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范读方式。比如,人教版《鸟的天堂》等文体的课文,范读时须节奏鲜明,语调抑扬顿挫,语势一气呵成,进而使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的自然美;《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文体的课文,在范读的时候,须节奏缓慢,饱含深情,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2.在范读时,教师应毫不吝啬地表达自身的情感

好的范读需要教师融入充沛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朗读、学习的强烈兴趣。对于朗读,不仅要发音吐字准确,语速得当,还要语调生动。因此,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进而更好地为学生范读。比如,在范读《狼牙山五壮士》过程中,全文阅读基调须慷慨悲壮,当读到“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句话时,教师语调应铿锵有力,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并挥动手臂。在这种范读情景下,学生能够深深感知狼牙山五壮士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

二、注重反复品评课文

通常,语言实践被视为形成、发展语文素养的唯一路径。在语文精读课中,词汇、语法、句式的积累,为提高语言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复阅读、研究课文,能够促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并熟练地掌握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等。

比如,学习《小桥流水人家》时,学生可通过反复品评“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引导村庄”“村民平时靠它来灌溉田园,清洗衣物,点缀风景”等语句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赞美、思念、热爱之情。

三、注重创新阅读模式

精读时,学生在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完全投入到阅读中去。将自身的情感与文章内容有机结合,深入了解人物的命运及喜怒哀乐,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比如,在上《火烧云》精读课时,读到“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时,笔者要求学生创新阅读。某些学生将阅读重音放在了“烧”字上,“烧”通过比喻将天上云的形态形象化了,赋予了云生命;某些学生将阅读重音放在了“红彤彤”上,认为这个词体现了火烧云的绚丽美感。

四、注重美文的内化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提高学生欣赏品味、陶冶学生情操的要求。纵观小学语文教材,其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资源。学好小学语文对开展小学美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参与度,教师可采取注重教师范读,反复品评课文,注重创新阅读模式,注重美文内化等有效策略,以提高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陆昌萍.教师课堂评价言语行为基本模式及语用策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5):109-113.

[2]刘佩佩.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评价方式探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26(6):33-35.

浅析小学语文精读课 篇3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同样也是一个智力角逐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来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大量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没错,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都一一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下面探讨小学语文精读课文进行了探讨。

在人教版选编的1~6年级的精读课文中,有一批涵义很深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有表层的描述,而且有深层的意蕴。例如,描写事物的,以事喻理,或托物言志;描写景物的,寄景抒情;描写人物感情的,则情中有情。学生学习这些课文时,须采取一个重要步骤,即通过对重点段落的研读和品读,达到对课文的深层意蕴的体验和领悟,使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共鸣,甚至受到震撼。当然,对于内容浅显的课文,就不必采取这一教学步骤了。

这一教学步骤的学法和教法,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在认知、情感上的不同反映来确定。这些具有深层意蕴的课文大致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以事喻理的课文,如《乌鸦喝水》、《两只小狮子》、《酸的和甜的》、《画杨桃》、《题西林壁》等等。其深层意蕴是事中之“理”。学生在阅读中面临的困难是难以弄明事中之理。我们的做法是,在学生真切感悟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反映“深层意蕴”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或品读关键段及关键词句,启发思考,组织讨论,指导互评,从而使学生悟出事中之理。例如,执教《酸的和甜的》一文的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大家思考和议论小松鼠和小白兔提出的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从议论“硬说”一词的含义入手,以此作为突破口,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学生终于明白了这个童话故事中的深刻道理。

第二类是寄景寄事抒情的课文,如《我爱故乡的杨梅》、《高粱情》、《圆明园的毁灭》、《荷花》、《黄山奇石》、《观潮》等等。其深层意蕴是景中情,或事中情。对于作者借赞美自然景观来抒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以及通过赞荷花、迷荷花来表达作者追求纯洁、和谐、美满、幸福的思想境界,学生如果不在教师指导下反复品读重点段落、琢磨重要词句和体验作者的情感,是很难体悟课文的深层意蕴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体悟《我爱故乡的杨梅》时,组织学生参与品读竞赛,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找伙伴读,通过朗读把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以听读的同学是否产生共鸣来评价朗读者的体悟水平。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情境中,多数学生完全进入了“角色”;他们细细品味课文,在想象和深思中逐渐对作者的深层情感产生了共鸣,体会到作者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热爱家乡的深情。

第三类是情中寓深情的课文,如《雨中》、《再见了,亲人》、《十里长街送总理》等等。其深层意蕴是情中隐含的“深情”。学生面临的困难是难以体悟情中的“深情”。例如,某班学生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对于人民群众热爱周总理的感情很快就感悟到了,但当任课教师提出“人民群众为什么这样热爱周总理”的问题时,学生们都面带难色。教师及时引导大家默读和有感情地朗读几个重要自然段,同时启发大家联想课前观看的电影《周恩来》及课前搜集的周总理关心人民群众的动人事迹,然后组织大家讨论。学生们终于恍然大悟:人民群众这样热爱周总理,是因为周总理非常热爱和关心人民群众。

这一教学步骤要求师生掌握两个操作要领。第一个要领是准确提出反映“深层意蕴”的探究性问题。学生要善于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既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深层意蕴,又要善于启发学生提问题,从而归纳、提炼出需要探究的问题;第二个要领是让学生自己体悟课文的深层意蕴,教师不可先讲出自己的看法。其诀窍在于引导学生围绕所探究的问题展开研读和品读。

所谓研读包括探索性阅读和体验性阅读;要根据探究问题的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探索性阅读是为探究所提出的问题而对有关段落进行的阅读。它以感情朗读为主,辅以默读;在读的过程中,把个人的分析、比较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紧密结合起来。朗读和讨论要突出重点段落,要紧扣关键词、句。体验性阅读多用于感情色彩很浓的课文。其主要目的和主要阅读方式与探索性阅读基本相同,其特点在于通过朗读和默读来体验人物的生活和感情,使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达到与文中人物的共鸣。所以,体验性阅读很重视情境的创设(如插播有关的电影剪辑或多媒体课件)和读者的联想,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所谓品读是指学生在朗读、默读中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而对课文(特别是重点段落和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予以品味。学生的品读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品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重要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使他们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味,如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等。品读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性閱读。它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感受力。

有一位教师在指导一年级学生品读《两只小狮子》的重点段落时,就抓住了这两点。在这篇课文的末尾,狮子妈妈对懒狮子说了这样一段话:“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教师指导学生品读这一段话时,启发学生先体会狮子妈妈的心情、态度和语气,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来品读狮子妈妈的话。有的学生扮作慈祥的狮子妈妈,怀着沉重的心情,以语重心长的语气来朗读这段话;有的学生则扮作急躁的狮子妈妈,怀着焦急的心情,以气愤的语气朗读了这段话。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3]魏超.徜徉于有声有色的语文教学之中-谈情感朗读的训练指导[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03)

精读课课堂教学模式 篇4

六学年组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每一组元的第一课,可以利用组元导语导入。

2、可以回顾单元专题和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内容来导入。

3、理解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文:提问一人一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生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条内的生字词,提醒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出示本课的多音字,会组词,提醒在本课中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默读或者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大意或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思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抓住课后的大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再交流。

2、在学生朗读、交流的同时解决课文泡泡中的问题。

3、抓住重点句段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升华主题:

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或重点句,升华情感:谈感受,想说点什么?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生字条内的词语和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先认读或者听写,然后扩词,练习用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赏读:

1、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听。

2、说说好在哪里,有什么体会、感悟。

三、积累背诵

把你认为好的句段背下来。

四、写字:

1、学生认读

2、观察、归类。

3、提醒难写的字需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生练习写,师指导。

五、拓展延伸:

大学英语精读课的教学心得 篇5

本学期本人任教一年级大学英语课程,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学规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身作则,教书育人。关注本学科及相关的学术发展动态,刻苦钻研,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坚持学习,与同事进行交流合作,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例如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学习,学院第二英语角活动,主动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教学教改。关心学院发展与建设,服从工作安排,遵守各规章纪律,保持全勤,参与学院的集体活动。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教学心得:

我们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了较系统的语法知识,故目前在教学中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据学生反映,他们的难题主要是单词和课文内容。相应的教学方法是:

一、单独讲解单词。如果只是简单地解释词性、意思、词组,然后做翻译练习,不免显得枯燥,而且学生很难整节课都集中注意力,因而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本人采用的方法是尽量地把本课单词有机地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记忆链条,并且给他们定一个目标:Try to put everything in mind instead of on the notebook!例如,在这个单元中,主要探讨科学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上课的时候,首先从手机(mobile phone)展开话题,由其体积大小、价格的变化,引出技术发展两个新词:technology,develop,(development),继而是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竞争”(competition),而当今的竞争是激烈的(severe)、“全球性的”(global),创造力(inventiveness)、自创精神(initiative)尤为重要,接下来讨论科技发展(technology development)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或关联(relevance)。到此,让学生尝试用几句话把这些词串连起来:Technology develops at a rapid rate nowadays.Anyw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has been brought about by the force of competition, which is severe and global, and needs initiative.Does the development have any relevance to our daily life? Sure.Ten years ago, it was impossible for a student to have a mobile phone.在讲解完一组相关的词后,让学生做课本的选词填空练习,巩固对单词词义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用法。其次,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词汇。由一或两名学生背对黑板,教师写上词或词组,全班同学给提示直到他们猜出词语。这样既活跃课堂又使学生有机会练习口头表达能力,也可锻炼当众表演的胆量。例如,dream一词,提示有:something in your mind when you sleep, sometimes it is true, sometimes it is imagination, people may appear, animal may also come into sight, you might be happy, might be frightened, even in horror„„大量旧词汇得到复习。

二、课文讲解。由于课是两节或三节连堂,如果按照传统的语言点、加语法、再加句子分析翻译,学生很难完全接受。较可行的方法是分成三部分。第一,先完成整篇的理解性问题,课本的“content question”,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概。第二,语言点、语法结构讲解,分段落完成。学生们逐段阅读,留一定时间给他们提问,然后就学生忽视的内容个别提问、再总结,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促使学生思考。第三,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的教学后,再分析整篇文章的结构,每部分的main ideas,总结全文观点。让学生练习表达能力。同时回顾一些重要的细节或段落、句子,构成完整的篇章学习。部份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文章,采用分组表演,促进学生团对合作。很受欢迎。

三、课后练习:时间充裕的话,可让学生在课堂完成,再评讲,或者布置为家庭作业,课堂评讲。这也可作为语法、语言点的练习与复习。尽量运用本单元新学的知识,再与先前所掌握的作比较。

四、随堂测验。每讲完一小单元,如单词、语法或语言点之后,用十分钟左右进行随堂测验,可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可深化学生的记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作业批改。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分数,往往忽视错误部分,故批改时只圈出错的地方,学生自己改正后再上交,然后针对个别辅导。真正巩固知识。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6

TEM-4十年改革与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

从制定的<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开始,TEM-4经历了近十年的`变化.期间又出现了考纲变化,使TEM-4试题改革呈现三大趋势.由此反思当前专业英语精读课教学的现状,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作 者:黄洁 作者单位:重庆工学院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英文刊名: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年,卷(期):27(2)分类号:H3关键词:

精读课教学“五步法” 篇7

第一步:预习检查, 了解学情。

在课前, 学生大多会进行阅读, 查找资料, 进行预习。这种预习应该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把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进行唤醒、回忆、发现和强化, 为学习新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 对必备的旧知识存在的缺陷进行补救, 以架起“认知桥梁”;第二个内容就是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理解, 对课文的生字词有所了解和消化记忆, 以便从中提取自我可以接受的信息和问题, 实现自学并初步感知的目的。

第二步:初步质疑, 整体感知。

在接触新的课文时, 学生常常会有疑问, 就算一堂课讲完了, 学生有可能还存在疑问。如果是内容性的疑问, 如, 学生不理解, 不明白之处, 应在当堂课就解决疑问, 譬如通过师生交流、小组活动、朗读感悟等手段;但是若能在一堂课讲完后, 有引发学生思考性的问题, 则这堂课难能可贵!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使学习效果更为扎实。要避免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一节课讲到底的“一言堂”而学生安于现状, 少有主动质疑, 或所提出的疑问大多浮于表面, 缺少探究性的现象, 那么, 教师就应反思, 是否从小就教给了学生质疑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第三步:讨论交流, 思考碰撞。

讨论辨析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讨论或辩论来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过程。这既是一种师生双边活动性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又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 以学生为主体, 经过学生自己积极思考, 相互探讨, 以求得问题解决和认识深入的一种发展性教学方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在讨论中, 学生就自己从文本想到的问题进行交流, 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理解, 逐步达成共识, 或引发更深一步的思考。

第四步:教师点拨, 关注写法。

点拨是一种教学艺术,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的关键处、疑难点和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错误上进行点拨。讨论是点拨的基础, 点拨是讨论的递进。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的点拨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方法和答案, 而是设计出有助于指导学生继续思考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站在文本之上, 对文本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并能及时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和引导, 这常常是教师难以驾驭课堂的关节所在。要想具有这样的能力, 必须在日积月累中不断修炼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博览群书, 勤于练笔, 常作反思, 逐步形成开启学生思维, 总结学生意见, 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思维拓展, 练笔仿写。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第一课时;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要结合素质教育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小学语文精读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实践中,融入素质教育理念,结合课文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从情感深处挖掘动人的因素,让孩子们自觉接受时代先进文化的熏陶。每一篇精读课文都包含中华文化之精粹,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先进文化足以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教师要围绕课文中心内容探索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语言奥秘的兴趣。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词句进行分析讲解,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体会语文知识的情趣和理趣。为进一步强化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感情这一角度培养孩子们健康向上的求学心理。要结合课文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心理上彻底改变孩子们应付考试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课时非常重要,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成功走进文章,同时要通过构建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有趣教学情境,首先从思想上感化学生,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索课文新知识的欲望。教师在第一课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让精读课文内容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在精读课第一课时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培养人才的长远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对每个孩子的终生发展负责,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能够做到问心无愧。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前提,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保障孩子们愉快的心理状态,教师以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抛弃一切情绪化的干扰,以积极的心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望,促进语文知识的有效传授。构建人性化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

二、提高第一课时的教学效率

教师要力求把第一课时的课堂打造的精彩动人,这样孩子们会在最佳精神状态下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不至于使个别学生失去听课的兴趣。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围绕课文把写作背景作简短而生动的概括,然后引领学生通读课文,并在概括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强调学习重点,把课文内容和结构分成若干部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重点标注,提醒学生把容易错的地方进行课下反复记忆,尽可能做到眼、口、脑、手并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生字生词牢固掌握。第一课时一定要把课文读通读熟,设置理想的课题切入,对文章的关键内容提出质疑,鼓励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探索。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内容,对文章的大意和各部分讲的内容有个大概印象,把重要的优美的语句标出,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化复述,这样在进行二课时的教学就更加轻松自如,学生也去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感悟到文章的精彩之处。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要尽可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和检验,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若指掌,对不同程度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把文中的生字尽量在课堂掌握。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提高教学实效。在师生共同参与,积极互动下,让孩子们以高昂的激情,主动探索生活周围存在的那些趣味性词语秘密,让孩子们自己发现,在同学的互相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互动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这种教学互动有利于激发新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有利于实施高效的课堂

教学。

三、精读课文更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尤为重要,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精读课第一课时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用设置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在课文中求答案,有效实施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奥秘的兴趣。孩子们有了兴趣,就会有明确的学习方向,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提高理解能力。课堂上教师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进一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和其他因素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对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因为要强化素质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精读课教学改革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孩子们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精读课第一课时也可以通过互动合作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孩子们围绕生活实践,应用所学知识主动解决一些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语言知识的奥妙,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愉快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围绕教材,广泛联系生活实践,拓宽知识领域,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与学习实践中强化素质教育。在第一课时巩固和总结相关所学知识的同时,鼓励学生把所学语文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语言应用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精读课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第一课时与素质教育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综合素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阅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小学生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在第一课时培养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芳,刘根民.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与学生素质培养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5(3).

[2]马凤吉,董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促进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5(3).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9

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 精读课 非语言因素 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 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

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9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篇10

一、新课标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变化

新课改已经融入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难题,但更多地是看到,新课改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变化。

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1.教师难予适应新课改

参与实施新课程的学校和老师,对新课程改革的意义、目标和改革的方法的理解和行动表现出来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的教师的素质以及素养与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是课堂教学中存在 “穿新鞋,走旧路”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有的小组合作学习纯粹是为合作而合作,只考虑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虑合作的时机。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对于此话理解有误差,致使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看到学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学生掌握了什么,却无法考证,这种探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数学游戏而已,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2.学生学习评价缺少个性化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在课堂上,经常听到的是“啪,啪,啪,表扬他!”“嘿,嘿,你真棒!”的表扬声。如果这些学生确实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或者有明显的进步,这样的表扬是适当的。但有些学生仅仅是回答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重复别人的发言,那么这样的表扬就有违发展性评价的初衷了。3.课堂教学方式较陈旧

在数学学习中,有的教师,直接将一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漫无边际的思考,学生没有目标,讨论研究很长时间,却得不出什么结论,致使不少学生将数学学习与游戏等同起来,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打着课改的幌子,走的是过去“放羊式”的教学路子。而与之相反的是,不少教师由于担心学生思考不出结果,于是小心翼翼地看到,学生稍有困难马上进行指导,看似启发学生思考,实则是将生动活泼的探索过程变成了变相地灌输,学生成了教师手中的木偶,新课改只是给“教案剧”增加了一个美丽的外包装。

三、新课标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观念、改变教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1)备课:变备教材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解决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教学论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如何培养学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

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制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2.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如死记硬背)学习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机械性学习,实现有意义的学习。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习,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习,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习,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为“内化”式的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习的关键。(2)要鼓励学生多说。首先,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用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习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3.教学互动,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教学是使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不是长官,不是警察,也不是裁判员。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彼此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

4.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新的有效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创造出更生动的情境。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给传统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得教师的重视。我们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精彩纷呈,适于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教学研究 篇11

一、对日语精读课的定位

笔者认为精读课不仅要完成学生完整语法知识体系的构建,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把感到新奇的东西开来看,当时家长都不理解孩子的做法,这个小孩长大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他就是爱迪生。培养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毕业之后,不能够流利地与日本人交流,也不能和日本人通信,做日文翻译就更不用说了。

二、日语精读课的授课现状

精读课大家都知道就是把主要的单词、语法以及课文和课后练习这四个构成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刨开来讲。单词部分的讲解,一般是采用教师示范,学生跟读的方式学习,又或者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反复朗读单词,强调语调,带领同学们快速找到语感。教师在课堂上应随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并且悉心讲解每个单词的意义及用法,也有的是主要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当然教学方式因人而异,并且因人而定,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三、高校日语精读教学方法的一些思考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在课堂上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就是把教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角色和场景融合在一起,达到“仿真”得教学模式。课堂上创建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们用日语的思维在情境中进行表现。因此,在课上应当避免单调的“老师一直讲”的模式,让同学们进入到日语学习情境中来。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学生要以多种形式进行联系,用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进行实际操练。

四、翻译练习方式方法

教师应告诉学生们应该增加自身的的词汇量。日语翻译要求词汇量很大,更要求译得准。要增强学生们的日语和汉语文化修养。翻译在很多时候都不是直译,这对文化素养的要求很高。平时可以多看一些名家翻译的文章或小说。一些日汉互译的小册子也会对学习翻译有所帮助。自己在学习日语时可以尝试提前翻译一下日语课文,不会的单词可以查阅字典。

五、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

在朗读完课文之后,就到了翻译阶段。教师会让同学进行翻译,教授给学生们一些高效的翻译方法,让同学们试着翻译,把不会的词语先空着,直接翻译会的,并开展以小组为模式的讨论,采用互相帮助式学习,动脑筋猜词进行翻译。这样做的好处有:

1. 充分发挥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

这样迫使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投入到课堂当中去,如果学生们提出了自己的翻译方式和翻译技巧就证明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关注了课堂,而不是老师一直在关注学生这样一个被动的状态。

2. 小组讨论翻译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在一个好的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习的良好的状态。

总之,日语精读是日语专业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有着敲门砖的作用,能学好这一学科对今后的学习和深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精读课程的教学改革直接关系到日语学科的发展。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教学的改革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日语专业学生已经达到了基本理论和实际交谈结合运用的水平。翻译的文章很通顺。英语当中的翻译分为3个等级,日语也相同,就是“信”、“达”、“雅”。目前的学生在学校的各项比赛中也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日语翻译其实不是很难,只要你努力了,成功就站在那里等着你。

参考文献

[1]石文.谈高校日语精读课翻译练习中日汉翻译的归化[J].教育探索,2007,08

[2]伏泉.新中国日语高等教育历史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3]陈慧.对日语精读教材的考察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小学精读课教学策略 篇12

精读课《灰雀》+丛书《灿烂花开向阳处》 人文性主题: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工具性主题:

阅读主题----认字写字,感情朗读课文,表达主题----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过程。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难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出示列宁的照片,指名学生谈谈对列宁的了解。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板书:灰雀。师:灰雀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为了这只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赶快走进课文,美美的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②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读准“胸脯、白桦树、散步、婉转、面包渣、诚实”。

3.指名逐段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师适时指导。4.生自由读,以小组为单位赛读课文,互相评价,帮助。5.分角色朗读课文。6.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哪几个自让段是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情的?那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第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4.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检测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预料的相符。()令人惋惜。()抬着头向上看。()2.书写生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唱歌,跳跃的画面。

2.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读课文的2---10自然段,看看哪几段话是列宁讲的,哪几段话是小男孩说的?找出来。

2.灰雀不见了,列宁的心情是怎样的?(急)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指导朗读。3.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对小男孩说了什么呢? 出示句子: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②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④会飞回来?

细细读这些话,你对那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指导朗读。列宁的关心,惋惜,焦急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字来概括,是什么呢?(板书:爱)

4.聪明的孩子,小灰雀去哪儿了呢?你是从哪儿知道的呢?说一说。出示小男孩的话: ①没„„我没看见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③一定会飞回来。

细读这几句话,你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用朗读的形式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吗?指导朗读。

5.小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列宁的爱是给小鸟自由,小男孩的爱却夺去了小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感知人物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的3---10自然段。

三、拓展阅读

1.出示“学习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丛书》文章《灿烂花开向阳处》

学习方法提示,学习内容要求,2.整体感知悟内容。通过写--------------------和---------------------之间发生的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文中讲述了电影大师黑泽明严重的大师,想一想,立川老师对“我”和植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笔: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板书设计:

5.灰雀(惹人喜爱)不见了捉 焦急放回 列宁小男孩 喜爱

教学反思:

上一篇:关于暑假生活心得体会下一篇:保安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