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反腐败犯罪中的国际引渡制度

2022-1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腐败犯罪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在打击与惩处腐败犯罪过程中, 犯罪嫌疑人外逃严重阻碍着有效追诉, 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将外逃的犯罪嫌疑人引渡回国, 然后才能依据我国的法律对其进行司法审判。因此, 引渡问题对我国打击与惩处腐败犯罪非常关键, 应当予以重视。

一、我国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制度面临的困境

我国的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合作机制本身面临着困境, 具体如下:

(一) 制度困境:

主动引渡机制先天不足。主动引渡机制是我国目前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所采用的主要形式, 但是存在与生俱来的缺陷。由于主动引渡是基于请求国的主动请求而发生, 请求国是引渡合作的直接受益方, 但是他的请求能否获得支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请求国依据国际条约和本国法律进行的审查和判断, 这就使得请求国在引渡过程中处于很被动的地位, 处处受他国制约, 因而也就导致主动引渡效率低下, 成功率很低, 我国在具体实践中也一直受其困扰。

(二) 法律困境:

国际法关于引渡的基本原则对我国主动引渡的天然阻碍。 (1) 死刑犯不引渡原则。当今, 尊重、保护生命权业已成为国际人权公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际人权法在死刑问题上更是态度鲜明:要么废除, 要么限制。目前世界上仍有不到一半的国家在法律上还没有废除死刑, 我国便是其中之一。因此, 我国在主动引渡实践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死刑不引渡”原则的阻碍。 (2) 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政治犯不引渡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项原则, 因此凡是属于犯有政治罪的人, 国家都可以拒绝将其移交给要求引渡的国家。但是由于引渡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行为, 其便天生与政治有着一种剪不断, 理还乱的关系, 这就给一些外逃的贪腐分子以可乘之机。他们潜逃国外后, 便向当地政府申请政治避难, 以寻求庇护, 当地政府出于政治目的, 往往批准他们的申请, 从而使引渡陷入僵局。 (3) 条约前置主义原则。条约前置主义是指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 开展引渡合作必须以双方当事国之间存在引渡条约为前提条件, 如果没有缔结相关的双边条约, 则不予引渡。英美法系国家大都原则上奉行条约前置主义, 而我国与奉行“条约前置主义”的英美法系主要国家大都没有建立双边引渡条约关系, 而这些国家又是我国贪官外逃的主要目的地, 这就给我国的引渡外逃贪官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三) 技术困境:

提供支持引渡请求的材料不合要求。现代国际引渡制度从本质上来看是刑事司法制度在国际合作领域的延伸, 或者说是刑事司法的特殊程序。因而, 国际引渡合作不但要遵循通行的国际法规则, 而且还要符合被请求国的刑事法律制度和刑事诉讼程序, 这就给我国的引渡实务带来了专业上的困难。事实证明, 我国的很多实践就是因为具体法律操作不符合被请求国的要求而以失败告终。

二、构建我国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制度的对策

在前文中已经阐述了我国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制度面临的困境, 为化解这些困境, 提出以下对策:

(一) 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和谈判, 扩展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特别是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的引渡合作条约关系。

通常, 双边引渡条约是英美法系国家会否同意引渡的前提条件, 并且这些国家又是我国腐败犯罪分子外逃的主要目的地, 因此与这些国家尽快签订双边引渡条约对于我国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比如在2014年11月份的北京APEC会议上联合与会国发表了反腐败宣言。

(二) 在开展国际引渡合作时积极采取措施, 尽量避免死刑问题的阻碍。

具体而言, 就是要求我们在对外缔结双边引渡条约时要正视我国保留死刑的现状, 在不违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和刑事政策的前提下灵活变通, 充分尊重并了解对方国家关于废除或者限制死刑的刑事政策及相关法律规定, 而不能一味回避。比如, 在遵循我国法律规定的前提下, 可以向被请求国作出量刑承诺, 即对引渡或遣返回国的犯罪嫌疑人的判决不违背被请求国的法律规定, 包括原本应该判处死刑而不被判处死刑或判处死刑不予执行的许诺或保证。

(三) 灵活运用引渡替代措施, 联手外国司法机关共同营造打击外逃行为的环境, 实现对腐败犯罪外逃嫌疑人的有效追诉。

引渡的替代措施, 是指在无法诉诸正式的引渡程序或者引渡遇到不可逾越的法律障碍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措施, 它既包括对在逃人员的异地追诉, 也包括采用外国移民法手段对非法入境或居留者的遣返。

摘要:在全球化大背景下, 我国的腐败犯罪呈现出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新趋势, 尤其是腐败犯罪嫌疑人携款外逃现象日益突出,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司法机关对腐败犯罪的惩处, 极大地损害了我国法律的尊严。因此, 为了寻求全球范围内缉捕外逃腐败犯罪嫌疑人的有效途径, 我国应当加强国际合作,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引渡机制。

关键词:引渡,国际引渡制度,腐败犯罪

参考文献

[1] 赵秉志编著.穿越迷雾:死刑问题新观察[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9.

[2] 黄风著.中国引渡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3] 李翔著.国际刑法中国化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4] 陈雷, 薛振环.论我国引渡制度的量刑承诺——兼论死刑不引渡原则的变通或例外适用[J].法学杂志, 2010 (1) .

[5] 冯殿美, 王芳.反腐败犯罪国际引渡合作机制研究——基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的视角[J].法学论坛, 2011 (2) .

[6] 黄风.我国主动引渡制度研究:经验、问题和对策[J].法商研究, 2006 (4) .

[7] 李宁, 刘健.建立区域性多边引渡合作机制的可行性[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1) .

[8] 张智辉著.国际刑法通论 (增补本)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程序的逆向分析和反逆向分析下一篇:提高茶叶氨基酸含量栽培措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