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0篇)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

【摘 要】语境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从言语中产生的,在语文教学中,很容易产生出课堂教学语境。教师可以从构建的语境、已有的语境、作者语境、读者语境这几个方面,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让语境为教学所用。

【关键词】语境;创造;构建

语境是从言语中产生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教学,在课堂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很容易产生出课堂教学语境,教师可以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对语境进行创造、构建或者对已有的语境加以利用、控制。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如何运用语境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构建的语境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教师上课的形式得以多样化,所以在构建语境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式。常用的有音频创设情境法。如在讲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雄浑厚重的音乐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一种荡气回肠的历史氛围,感受到三国时期,乱世英雄为建功立业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样,学生就能在这一种语境中加深对赤壁所被赋予的历史涵义的理解,从而也就轻而易举地体会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含义了。在我们学习苏轼的另一作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音频来创设情境。有一首歌曲是根据这首词而作的,教学时教师也可以播放这首《明月几时有》,学生不仅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放松心境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首词的记忆与背诵。

除了音频创设情境方法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来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如我们在讲解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样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时,可以播放一段连续剧《水浒传》中关于林教头接管草料场的剧情,学生透过剧情可以了解到林冲的委曲求全、随遇而安,从而更反衬出奸贼想要加害于他的卑鄙人格,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对于奸贼的怒火,学生的心情跟着矛盾冲突的起伏和剧情的张驰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也就更能加深对故事发展的必然性的理解—一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人为什么会愤起反抗逼上梁山。

二、已有的语境

李海林曾指出:“语境是言语交际得以实现的环境系统,阅读教学的实质是言语交际训练。”基于这种认识,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依傍语境、结合语境来进行,以语境为核心。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这样一段关于百草园的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乍一看,这是很普通的一个描写,也是很普通的情景,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都是我们熟悉的,然而如果我们结合上文中“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以及下文中对于三味书屋生活的描述,细细品味,这段文字顿时有了生命力,“碧绿”、“长吟”、“轻捷”等词语使菜畦变得可爱,鸣啴变得活泼,叫天子显得是那么调皮,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结合上下语境,透过儿时的自己对事物的好奇、观察事物不同的视角、儿童对事物艳羡的心理活动作者赋予了百草园无限的生命力。

三、作者语境

作者语境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生活阅历、文化修养、写作背景等,这是我们解读作品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我们都很熟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很熟悉他的《定**》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这是苏轼的豪放词,然而我们要体会苏轼的这种豪放,却不得不了解的是苏轼的曲折人生。他才气逼人,然而仕途坎坷,一生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可以说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的主题,他一生漂泊,然而他却没有在贬谪的日子里堕落,反而是这些苦难了铸就了他文学上的辉煌,他曾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结合作者的语境,我们更能从他的词句中学到他超然的精神。他的人生精神真可谓是升华到极致,是不能不令我们佩服并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读者语境

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读来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同、理性思考能力不同,并且对生活的感受力也不一样。而很多时候,往往因为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深,理性思考能力不高等自身原因,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那么我们可以怎么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人物感情融为一体呢?教师常常会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场景来诠释课文。

我们在讲解《荷花淀》一文时,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平凡中的伟大,考虑到读者的语境,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做了如下设计。文中当水生要去上前线时,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生女人的形象,教师做了两种改法,一种是:女人撒娇地说:“不嘛,你不要走嘛!”另一种改法是:“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妈妈家。”这两种改法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情景,然而教师把改法一说出来,学生马上明白,不能够这么改正,因为这样改,女人的形象便像个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明大义,而且会耍泼,这是现代某些女人的形象,在这样一种对比中,学生明白了,水生女人为国家所做出的牺牲,这是一个伟大的中国妇女的形象,是觉悟了的中华民族的女性精神状态。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2

词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使学生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词汇, 培养真正的交际能力是词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境对语言交际具有限定作用, 语境影响交际者选择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另外, 英语词汇中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 不在具体的语境中很难确定其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境知识, 在语境中学习和掌握英语词汇, 以便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正是由于语境对词语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将语境理论应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把握词语的意义以提高学生用词和选词的能力, 进而提高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学习中对于单词的讲授遵循三个原则:音、形、义, 其中义也仅仅停留在单词本身的字面意义上。而对于课文的讲授则过分强调语言规则, 即一个个的单词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单词和短语在这个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另外, 对学生所掌握词汇的考核也仅仅停留在要求学生会读、会写以及会运用单词简单造句。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当前词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 孤立地教词, 孤立地讲解, 孤立地传授知识。

这种教法让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时间, 把词汇教学弄成词典搬家, 使学生记忆一堆互不联系的词义和例句, 却无力在听、说、读、写中消化和吸收。

2. 接触少, 重复少, 吸收少。

英语教材单词密度较大, 每个词的平均重现率较低, 这要求在教法上注意弥补。然而并非所有英语教师都重视这一点, 由于有计划、有目的地综合词汇教学进行听、说、读、写不够, 而导致词汇重复少, 吸收少;反过来, 词汇量小又导致听、说、读、写难以大量进行。这种恶性循环导致英语教学步履蹒跚, 大量学生英语难过关。

3. 主次不分, 平均用力, 负担过重。

英语词汇中有常用词、基本词、根词, 这部分词只占英语总词量的极小一部分, 然而却比其他词的作用大。另外, 就常用词来说, 也并非全部词义和搭配都是常用的, 也不是所有的词汇都属于积极词汇。这就要求英语词汇教学对教材和课外读物中出现的生词不要不分主次而一律要求学生音、形、义、用法全掌握, 听、说、读、写都会用。但在实际中却很少有人注意这一点, 其结果是该达到的要求没达到, 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未在词汇的教和学上抓住主要矛盾, 因而效果不佳。

4. 系统性不够强, 边学习边遗忘。

词汇虽自成系统, 有内部规律性, 但教材不可能按词汇系统编排。体现词汇的系统性、规律性要靠教学方法, 这是教师发挥创造性的一个重要领域, 也是直至现在未受到足够重视的领域。

二、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作用

语境是言语行为过程中对话双方运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或推导、分析理解话语含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 是使用语言的环境, 是言语行为的条件, 对语言的使用有制约作用。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因为交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 语境有助于确定词义。

词汇意义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一个词语只有与其他词语同时出现, 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 这个单词的意义才能够被准确地理解。一词多义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点。现行教材上的词汇表通常列出词汇的多个词性、多个中文意思供学生记忆, 使学生对于该词的多词性、多词义的用法摸不着头脑, 学习负担加重。因而在词汇教学中, 要向学生呈现语境, 使学生确切了解词汇的用法。

2. 语境有助于记忆词汇。

词汇意义是由语境及上下文决定的。而一词多义是英语的一个突出特点。现行英语教材上的词汇表给出了同一词汇的多个词性和多个中文意思, 在一定程度上, 超出了学生对于该词的多词性、多词义用法的理解范围。因而在词汇教学中, 要向学生呈现语境, 使学生确切了解词汇的用法。针对词汇的运用和记忆, 由篇章构成的语境包含的内容把篇章中的词语联系起来, 使学生更容易从他们的心理词汇中提取词汇, 有利于词汇的记忆。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境策略。

教学中输入语境后, 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语境的功能、语境对词汇意义的影响或词汇所反映的特殊的语境。教师可以结合语境、语用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教学实例来介绍相关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语境的策略 (如结合上下文猜词) 从词汇来判断社会文化背景、对话情境等。

4. 呈现词汇。

现行教材呈现词汇时虽然提供了语境, 但多是一个词义的语境, 很少呈现词汇的引申意义, 呈现的语境不够充分, 词汇的呈现频率不高, 有些语境不是自然语境, 缺乏真实性与生动性。在词汇教学中多种语境的输入, 如输入词语所在的句子或上下文, 或介绍社会背景, 或文化内涵等可以呈现多种语义并增加词汇的浮现率。

5. 理解语义。

语义的确定要靠语境来实现。语义是受语境制约与影响的。学生往往记忆词语的某个含义, 在接触呈现其他意义的语境时会错误地理解语义。因此, 在词汇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语境与语义的关系, 通过呈现生动的语境来培养学生的语境感。引导学生分析语境, 通过上下文理解来猜测语义、选择语义、消除歧义。

6. 巩固词汇。

测试和练习是巩固词汇的常用方式。教材提供的巩固词汇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回忆词形和词语在课文中的意义, 练习中的一些例子提供了生动的语境, 非常贴近学生生活与关注的对象, 这时学生不是机械巩固词汇的用法, 而是在分析理解语境后选择和运用词汇。巩固词汇环节需要教师选取课外材料和设置语言产出任务。在课堂任务设置中, 教师可以创造词汇使用的情境, 让学生在进行任务时运用目标词汇, 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语义关联的词语, 让学生去创造情境将词汇展现出来。

三、运用语境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1. 真实性原则。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应尽量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习使用语言, 在使用中真正掌握语言。要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可理解的语言素材, 尽量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 取代人为制造出来的文字材料, 帮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词义和识记词汇, 达到记忆和运用的目的。

2. 重点处理积极词汇原则。

词汇教学内容丰富, 不可能对每个词都作细致的处理, 因此, 在需要掌握的词汇中有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之分。积极词汇通常指使学生既能理解又能根据不同情境、不同需要正确并熟练进行口笔头表达的活用词汇, 这类词汇主要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所需要的。学习这类词, 要达到以下要求:会读;会拼写;能说出词义;能知道该词的语法属性;能正确运用该词的搭配;能指出该词所传达的感情色彩。

3. 趣味性原则。

如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长时间保持是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一定要以兴趣为先导, 注意讲解要生动活泼, 举例要新颖, 能引起学生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相关图式知识, 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4. 循序渐进原则。

语境词汇教学适用于有一定语言基础的学生,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语境的设置不能超出学生的现有水平, 要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教师在解释新词的意义时应尽量使用学生熟悉的词汇, 所选用的句子应避免复杂、过长, 尽量言简意赅, 适合学生的水平。

5. 文化原则。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所属的社会文化环境, 因此, 词汇教学不能忽略文化内涵的教学。外语中概念意义与母语意义相同的两个词很可能在文化意义上相差很大, 这就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对一些词汇从文化角度进行特殊处理,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词汇所反映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内涵。

四、运用语境理论进行词汇教学的途径

1. 利用构词法教单词。

英语单词的来源很多, 构成方法也灵活多样, 但都是由数量不等的各种语素构成的。此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政治经济的日新月异, 英语词汇也不断地发展变化。当代英语词汇发展的主要途径便是运用各种构词法构成大量新词。英语最常见的构词方法有派生法、复合法和转化法。

2. 在句子中教词汇。

学习词汇时为学习者提供有关目标词的典型例句。除了形式和意义之外, 这种方式还可以提供部分语法、搭配和功能方面的信息。这种语料是脱离语言使用的语言系统中的材料, 所提供的语言语境并不完整, 有关目标词的信息也比较有限, 所以只是一种部分语境化的词汇学习方式。

3. 创造情境教单词。

情境化的词汇教学即以所学的词汇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交谈, 尽可能地把词汇教学与听、说等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情境化的词汇教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记忆, 能激起学生交谈的兴致, 活跃课堂气氛,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初次接触词汇时, 词汇就在他们头脑里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2]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浅析语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3

语境在我国的发展源于“修辞要适应情景和题旨”,语境可以理解为文章中时间、地点、季节、天气等自然客观环境和人物的背景、经历、职业、境况等人物环境对文章主旨的相对应性和暗示性。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对语境分析,可以加强学生在深入人物内心活动和背景语境分析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突破了灌输式的语言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动态掌握语言的知识。从社会意识形态上说,语境教学在初中阶段就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环境的理解和思考,注重了实际的知识运用和交际功能。加深语境联想的应用,对学生阅读理解有着重要的关系和引导作用。

二、语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语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理论运用

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语文教学就是要在语境中思考上下文关系,体会文章背后的社会意义,以理解文章和诗词中的深刻内涵,体验出作者写文章的良苦用心,如:白居易在《观刈麦》中对广大劳苦民众水深火热生活的体恤,鲁迅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对人们麻木现状的控诉的启发的爱国情怀等等。在语文课后思考题中,常有“根据上下文理解……”这便是语境理论的一个运用。语境理论不仅是在学生的语言素养培养上的运用,还是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的调节良方。语境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出引导课文中语境的有关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有了互动,在知识上更在情感上。教师创设的语言实践情境,建立起对话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社会语言文化的理解和社会的有效接轨。此外,语境教学有助于对学生积极情感观和正确世界观形成的培养,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素质。

2.语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实际运用

语境教学具体到实践中,对课堂教学深度提高有很大意义。教师在讲朱自清的《背影》时,首先要对文本的语境进行分析,“背影”在文章中的四次出现,第一次在开头以浓厚的亲情氛围设下基调,第二次描写了父亲拖着年邁的身躯极不方便地爬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第三次是父子的告别,催人泪下,最后是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再次浮现父亲的背影。教师还可分析两次转身在语境中的作用,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其次,教师要联系文章中朱自清和其父亲的关系和状况对文章语境创设进一步分析,对其父在家境惨淡、北上谋职仍不放心、不割舍儿子,儿子对父亲的误会解除到心疼后悔。要在课堂随时间轨迹拓展朱自清及其父的真实故事,探讨这对父子关系真实的变化。最后,教师要结合文章当时的时代背景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军阀割据期间,广大人民群众的水深火热境遇,作者在“惨淡光景”下投入思想、民族的斗争中。这样对语境有结构性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立体的了解。

语境教学的开展化语文教学的抽象为具体的语境体验关系,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在语境教学中更加体现了阅读与语境关系的核心内容,发展了对话式教学新思路。语境教学创造式地使用了虚拟教学的方法,摆脱了课堂的局限性,其发展方向关系着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成长和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荣生,宋冬生.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J].语文教学通讯,2013(4).

[3]陈剑峰.中学语文语境教学管窥[J].语文教学通讯,2011:18-20.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4

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都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的任务似乎只是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死记硬背,只注重语言知识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英语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步伐向前迈进,素质教育逐渐深入教育领域,英语教学也由只注重英语知识的教学发展为对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要求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促成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而电化教育正是从现代化的高度俯视教学过程,用现代教学思想和科学学习理论指导自己的技术行为,与有机接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使学生主体,英语教学客体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达到最佳联结,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现代媒体为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创造了优越条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皆因它在教学过程中能比传统教学媒体发挥更大的作用。

(1)现代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多样,能呈现出文字、图象、声音乃至视频和动画等信息,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景;(2)交互性强:多媒体信息是超文本结构,克服了传统的线型结构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扩散思维方式和思维积极性;多媒体带来的多重感官刺激,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真正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和创造思维能力;(3)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大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教学内容,开阔了教学视野,扩展了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间,使学习途径更广泛,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创造了条件。

正是基于现代媒体的以上优势,使学生置身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使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故此现代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倍受青睐,独领风骚。

二、现代媒体在语境创设中的具体运用

新编中学英语教材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练习英语的语境,但由于母语的影响,学生平时缺少像学习母语时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想培养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就必须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现代媒体的运用无疑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1. 借助现代媒体,让声音叩响思维之门

语言首先是有声音的,只有在有声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培养和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听是获取语言信息和交流信息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由听觉引起的注意力能达到64%。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是基础,使用现代媒体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听说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录音机,语音室是较为普遍的录音媒体,其操作简单,方便教师控制教学信息。录音磁带能提供纯正,地道的语音材料,便于学生模仿和矫正口语,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单独的`听音也许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正如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教师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录像、电视、电影及计算机媒体创造更加丰富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例如播放英语原声电影。原声片语言密集程度高,交际环境真实自然,语言从形式到内容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习者在语言音乐文化生活等艺术交融的氛围中接触语言,大大超过了单听录音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热情被唤起,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进而产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需要。

2. 运用图像刺激,培养创造想象能力

现代媒体中录像、电视、电影、多媒体软件都能提供图像刺激,但在英语语境创设中使用最频繁的,要数幻灯投影媒体。运用投影幻灯媒体教学,能提供直观的言语交际情景,即便在它们之后又有更多更先进的现代媒体出现,它们仍能立于教学舞台而未被取代,自有它独到的好处。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方便教师操作,易于控制信息传递的度。在使用投影幻灯媒体设计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启动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为契机,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作为基本出发点。教师可利用图片讲授法,逐次显示法实物投影法等方法展示图片,通过设问,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获取和转化教学信息,并在转化过程中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当然,在图画展示同时如能配以教师讲解或录音达到音画同步,使视觉和听觉双重感知,获得的信息会更全面,更深刻,更有利于记忆的保持。例如SEC Book II 的阅读课文篇幅较长,可以把课文内容设制成几幅相应的图片:狂风暴雨、风吹树倒、房屋倒塌、供电设施被破坏、军队救援等依次呈现同时设置问题:

What happened in the hurricane?

What damage did the hurricane cause?

Who helped to get the things to normal after the hurricane?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表象和基本情节后,初步产生用语言表达的欲望(或许这时还只是些词组),如果这时教师再播放课文的录音,学生在语言的帮助下很自然地会开动脑筋,进行连贯思维和创造想象,以丰富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画面活了起来,学生的情绪因此高昂起来。课文内容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理解,其教学效果之好显而易见。

3.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语境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空

多媒体系统可储存和处理大量信息,它集数据、字符、文体、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进行计算机编排、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现象和过程生动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能创造良好的仿真学习环境,提供灵活,自主的学习方式。其交互作用,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的信息场,学生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强化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人才。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以多媒体、电脑、多媒体投影、录像、影碟为主的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使用,不仅使获取教学内容的渠道多元化,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从班级授课制为主的集中教学形式发展为班级教学个别化教学、远距离教学和计算机网络教学等多种组织形式。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出现,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达到真正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为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增添了活力。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机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示教学内容,英语教学活动变得直观、形象,能增强课堂刺激的新颖性,引发学习心理机制,促成学习需要的产生。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由注入式变为启发式,不仅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师生的行为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任务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说的“guiding and facilitating leaning ,enabling the learner to learn, setting the condition for learning”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引导者,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交际的合作者。而学生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发现者。

计算机辅助教学还为学生提供了个别化学习的优越环境,弥补了划一性班级教学难以照顾到学生个别差异的缺陷,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系统中有不同程度不同学科的教学软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定目标,自由调节和选择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不仅在学校,在家里,社区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学习和辅导,学生的学习环境因而社会化。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在运用现代媒体创设语境时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合理选择媒体,优化组合媒体,科学使用媒体,让现代媒体真正为英语教学服务。

主要参考书目:

1. 高金岭 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

2.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

3. 王才仁 著《英语教学交际论》

4. 贾冠杰 著《外语教育心理学》

5. 《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5

剑阁中学 刘天琼

在新课改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直观,好比语文教学中无形的“魔术师”,变无声为有声,变枯燥为生动,直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多了一份乐趣和色彩,易为学生接受,因而赢得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青睐。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不只是积极的效应,也给我们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和问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一文中告诫说。

确实如此,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也好,网络环境也好,大多数教师使用的仅仅是它的演示功能。我们语文教师如果就语文学科原来的一套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简单“拼合”或勉强“掺合”,那么,怎样才能将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由“拼凑”提升到“整合”,在教学中有效使用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在语文课中,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如在教学《望海潮》时,先播放配有江南小调乐曲的钱塘大潮、西湖美景等图片,吸引学生在美的音律、美的景致中去先感受钱塘在柳永笔下呈现的脱俗之美,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认真删选课堂内容,化难为易。

使用多媒体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要深思熟虑,化难为易,力求准确高效。

首先,所选内容要贴近文本,多媒体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它的内容必须贴近文本,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所选内容与文本出现偏差甚至背道而驰,就会将学生的思维引上歧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起反作用。

如讲解《蜀道难》时,由于学生对本地名胜剑门蜀道较为了解,所以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组搜集整理和蜀道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其他名句诗歌等,课堂上由学生展示,再联系作品中体现蜀道险、高、难、奇等特点的句子用动态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理解诗人热烈奔放的情感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雄奇险峻的写法。

其次,所选内容要贴近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选择内容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多考虑,要从他们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出发,选取合适的内容。

如:高中学生正出于十五六岁的年纪,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的阶段,在和同学相处时也难免会有一些矛盾,分析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时,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搜集历史上爱国忠贞之士的故事,培养其爱国情操;同时学习朋友相处之道,引导他们建造一个和谐团结的班集体。

三、实现有效互动,因时促教。

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去主动获取知识,远远胜过教师单方面的死教猛灌。由于课堂上有些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思考的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叫每一个学生都说出自己的认识,所以老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群,运用多媒体集中某个时间进行互动交流,如此,在很短的时间里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发言,通过显示在屏幕上的文字,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别人的观点,思考空间大,辩论针对性强,这样,学生可以在短时间里更全面透彻地理解问题。

如学习《苏武传》时,谈论“有人认为,苏武是忠诚的代称,有人说他是愚忠,你如何看待苏武的忠?”有的同学认为他是大汉的脊梁,是民族的英雄;有同学认为他是不识时务不懂变通,各自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堪称是一场激烈的辩论。

同时,针对必修教材中的“名著导读”、选修中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指定一些阅读篇目,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感想,增加对文本主旨情感的理解,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量,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虽然,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语文教师、语文教学、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但是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时,必须注意多媒体演示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是促进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帮助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资源的优选、加工、存储、共享、利用、创新,实现对教学信息的提炼和升华,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如果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整节课就好像放录像课,教师就只起到了解说员和放映员的作用,而起不到应有的主导作用。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采用多媒体,遵循适当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让“好钢”用在有效备课上,才能对教师的“教”能起到推动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中学到知识,形成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6

3月26日上午10:00,我班参加了幼教中心举行的赛课活动。我班幼儿的平均年龄为三岁左右。每天,孩子们围着老师,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快乐和开心写在每个宝宝的小脸上。在《新纲要》精神的指引下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我将根据孩子的表现、学习态度和方式,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使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设计意图:

儿歌短小活泼、语言单纯简明、韵律响亮,很容易被幼儿接受。《鸭子》这一首儿歌根据幼儿的理解能力、心理特点,运用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刻画了妙趣横生的鸭子形象,能让幼儿了解鸭子的外形、生活习性等特征,更能激发幼儿对儿歌的兴趣,所以,这首儿歌很适合在小班来开展。

表演能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的语言经验,符合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活动开始时我就以鸭子手偶引入,通过手偶直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幼儿讨论“鸭子真好玩,大家都喜欢”的话题也就被展开了。为了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我出示手偶,幼儿用耳听、眼看的过程中欣赏了儿歌《鸭子》第一段,对儿歌有了初步的了解。看到幼儿了解鸭子的欲望被激起,我及时让他们仿编儿歌第二段,与老师一起仿编,然后是集体学习朗读儿歌。刚开始是尝试将第一段第二段连起来读,第二遍出示小鸭子手偶,引起幼儿兴趣,后引导小朋友大声地边朗诵儿歌边表演。幼儿在这一过程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理解了儿歌的内容,这种形式比幼儿单纯跟读效果更好,幼儿更容易接受。为了顾及全体幼儿,我在接下来的环节中组织幼儿集中再次学习朗诵了儿歌,并重点对幼儿朗读提出要求,这一环节不仅面向了全体,而且也顾及了个别幼儿,使幼儿都得到了发展。

我认为小班语言游戏活动应遵循的设计原则

1、模仿性原则

幼儿是通过模仿来学习语言的。在开展小班幼儿语言游戏活动时,老师可先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语言游戏,通过老师自身的示范和引导使幼儿掌握游戏的玩法,从而激发其成功感和再次活动的愿望。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展幼儿的思路,从词句的变换等来加深游戏的玩法,让幼儿进行创造性的模仿。

2、创造性原则

孩子们是在与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语言的,并且是在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在设计语言游戏时,还应遵循创造性的原则。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展开思维。在词的重新组合、语意的重新调整、以及不同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3、激励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语言游戏必须能激励幼儿主动参与语言活动。因此,要注意将游戏的愉悦性与语言教育的针对性相结合,让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幼儿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兴趣。在游戏中,通过文学作品去获取语言经验,发展语言能力。

4、过程的逐层递进原则 不足:

1、游戏的环节不够活。

虽然活动的重难点基本上解决,孩子们也对这首游戏儿歌非常熟悉了,但在活动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游戏的某些环节不够“活”,没有将活动的趣味性 深入“挖掘”出来。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还是乐意学习儿歌、玩儿歌游戏的。在仿编时,采用手指木偶游戏的方法后,孩子们已经能尝试编出顺口的句子,即有意识地仿编儿歌并且对仿编活动很感兴趣。但是,纵观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高涨。

2、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想像、创造空间。

为了满足幼儿想象、创造的意愿,我在活动中应该给幼儿一定的想象、创造空间。这样,不仅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语言经验,而且才能提高幼儿的表演水平。今后,我应该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环境,使整个活动幼儿能兴致很高的参与。有动静搭配,要注意形成良好的师幼的互动。

活动后我听到幼儿还在喋喋不休的讨论着“鸭子喜欢什么”,我回想前面的环节:为了避免幼儿的“话”太多,怕他们的情绪收不回来,所以,我在幼儿讨论“鸭子喜欢吃什么”的话题刚展开就及时的停止了讨论,很快的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下一环节。幼儿讨论的兴致正高,一下子被我制止,他们很不情愿的停止了讨论,个别的幼儿还是自己私下小声的在交头接耳。我想,虽然幼儿可能会在讨论的环节中“话”太多,但是这也是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很好时机,而且也有利与幼儿丰富生活经验。今后,在类似的讨论环节中我应该多留一些空间让幼儿讨论,这样也有利与幼儿在下面的环节中更好的参与活动。

3、选材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个别幼儿对于此次活动缺乏参与的兴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导致他们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接受较快,所以今后在选择、组织活动时应该注意幼儿的兴趣,适当的调整方法,让幼儿有耳目一新感觉,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接受起来就更快了。所以,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就必须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创新的精神与举动,这样才能在这一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成为幼儿所喜欢的老师。

以上是我对所发现问题的反思及对策,相信对以后的活动也会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7

1 环境专业语言的特点

1.1 环境专业英语的特点

环境英语的文体结构相对简单,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与文学语言有所不同。英国文学家赫胥黎认为“把语言所说不清楚的说清楚了,是科学;把语言所不能表达的表达出来,是文学。”(黄忠廉、李亚舒,2004)。环境英语要求用词准确地道,注重篇章语言简练、表达客观、条理清晰、内容确切,并注重专业性、逻辑性和实用性。

1.1.1 词汇特征

在18世纪以前,欧洲的科学著作都是用拉丁文出版的。词汇包括一般词汇、半专业技术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其词汇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其一是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词汇,其二是由拉丁语的词根或者词缀构成的,其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产生的一些新词。半专业词汇即借自日常英语的词汇往往用得比较多,专业技术词汇词义狭窄,专业性强,由构词法转化、合成、派生而成。

1)缩略词多

无论是环境英语教科书还是有关环境的报章杂志,都经常能看到大写字母的缩略词。缩略词简单准确,方便辨识。这类词一般由一个词组中各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如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挥发性有机物,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环境保护署,suspended solid(SS)———悬浮物。有的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词来发音,如PAN———peroxyacetyl nitrate硝酸过氧化乙酰。

2)词汇构成多元化

通过对词汇的研究发现,环境英语通过各种构词法来顺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丰富专业词汇。比如,Roentgen ray———伦琴射线,是依据借用法借用该射线发现者德国物理学家威尔姆·康拉德·伦琴(Wilhelm Konrad Rontgen)的名字命名的;acid-fast—耐酸的,是用合成法把两个普通单词合成起来的;smog(=smoke+fog)———烟雾,是采用混成法把两个单词混合在一起组成的新词。其中,用得最多的是组合词。环境专业英语中很多词汇是由前缀、后缀、词根组成的,如hydrocarbons(碳水化合物)由前缀“hydro-”(水,氢)和carbon(碳)组成;deforestation(森林砍伐)由前缀“de-”(剥夺、分离)与forestation(造林)组成;ecosystem(生态系统)由前缀“eco-”(环境、生态、生态学的)与system(系统)组成。

1.1.2 句法特征

环境英语逻辑严密、力求准确客观,所以多采用句型扩展,句子成分之间关系比较复杂。为了传递客观信息,将主要信息尽量前置,着重逻辑上的连贯性,并且注意避免个人感情和主观随意性,所以环境英语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通过下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环境英语的特点:

At most plants preliminary treatment is used to protec pumping equipment and facilitate subsequent treatment processes.Preliminary devices are designed to remove or cut up the larger suspended and floating solids,to remove the heavy inorganic solids,and to remove excessive amounts of oils or greases(李居参,2003)

这段文字由两个复杂的长句组成,在时态上运用一般现在时,语态上使用被动语态,第二句用了三个动词不定式。由此可以看出,环境英语句法多使用长难句,多使用被动语态和非谓语动词,以及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等特点。

被动语态在环境英语中几乎随处可见,凡是在不必或者不知道主动者的情况下均可采用被动语态。因为环境英语主要阐述和表达客观事物或技术的本质特征或者变化过程,被动语态可使其达到客观性和规范性。

在句子中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和非谓语动词短语如不定式、分词和动名词,以使行文简洁、表达客观、内容确切、信息量大,并着重强调存在的事实。

1.2 环境专业汉语的特点

专业技术词多,即专门用于表达某一概念、及说明某一特定现象的词,如“黄铵汞矿”、“不泄漏几率”等;科技基础词汇,即在各门学科中的通用词,如“混合物”、“催化剂”、“二氧化碳”等;常用的普通词汇,如“效果”、“性质”等。很多专业词汇比如“氧化塘”、“活性污泥”等,显然只有从事环境工作的人才能理解这些词汇的确切含义。同一个词,作为科技术语,在不同的科学领域中代表不同的概念。比如,“根”这个词在环境科学中是指带电的基,如“硫酸根”、“硝酸根”等;数学中则指代数方程的解,是“方根”的简称。虚词的使用频率高,也是科技语言在词汇上的一个特点。比如“使用可挥发性物质可导致一氧化氮路径的改变,仍然会产生二氧化氮,但不消耗臭氧,因此臭氧浓度提升到了致毒的标准。”该句使用了大量的虚词,比如连词来连接句子各部分。

2 功能语境理论

20世纪30年代,功能语境理论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提出,伦敦功能学派的弗斯(J.R.Firth)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他将语境划分为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和由语言与社会环境之关系构成的情景语境。弗斯指出,言语只有依靠环境和上下文才有真正的含义。韩礼德(Halliday)继承弗斯的理论,提出“语域”(register)概念。海姆斯(Hymes)对语境做出了更为详尽的描述,提出了构成语境的八大因素: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目的、参与者、音调、交际工具、风格和规范。

从字面上讲,语境就是语言交际的环境。语境的内容比较复杂,其构成因素有语言内部的,即词语、句子、段落等语言单位在上下文中的词汇语境、语法语境和语篇语境;有语言外部的,如说话的场合和场合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后者包括背景知识、一般常识和专业知识。言内语境指的是狭义的语境,即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包括语言交际的物理环境(情景)和篇章环境(上下文),比如词汇和句子成分的结构层次,句子之间的黏着性及语法关系。语境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原文的理解必须紧扣原语语境,仔细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和外延,力求理解准确;在译文的表达方面也必须联系目的语语境,准确达意传神。

3 翻译标准

我国清末翻译家严复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根据自己大量的翻译实践,于1898年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信”是指要忠实于原文。“达”即指译文明白通顺。翻译时译文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风格韵味都必须忠实于原作,传递准确的信息是科技翻译的灵魂和生命。“雅”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可能追求译文语言本身的古朴典雅,以求传达原文的“精理微言”。奈达(Nida)在其著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认为“翻译远远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而且真正理想的翻译说到底是一门艺术”。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每一个专业术语都应该进行仔细推敲。环境英语的翻译不仅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还是跨文化之间的转换和交流。而环境英语翻译的概念也很广。广义地说,它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的转换。译文语言不仅需要通顺易懂,符合现代语言的规范要求,而且要符合环境行业的汉语语言习惯。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其形式美,简洁美和逻辑美。

4 功能语境与环境英语翻译

翻译研究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中,都不能脱离对语境因素的考虑。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语境是意义的决定因素,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进行准确翻译的关键所在。

4.1 在词汇翻译中的运用

词义的确定常需要通过语境,而不是单纯依赖词典。对于复合词和缩写词,应知道其来源。此外,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和后缀对于正确理解派生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1)英语常用词汇译为汉语专业词汇

一般词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文学作品和报刊文章中所用的词汇,但当其用在环境英语中时,根据言内语境,只能翻译成专业词汇。如“concentration”在日常英语中指“集中、集合、专心”,在环境英语中则应译为“浓度、浓缩”;“clarifier”经常指打扫卫生的工具,在环境英语中应当译为“澄清池”;而“ligh show”的意思不是“轻松的表演”而是“光显示”。此类现象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环境专业技术领域的用词习惯,给概念以约定俗成的译名。对于半专业词汇的翻译,在言内语境的限制下,要注意找到其对应的专业词语。如“treatment”和“disposal”这两个单词在普通英语中均可表示“处理、处置”,而在环境专业英语中废物的治理方面却有严格的区分,分别表示“处理”(强调过程)、“处置”(强调最终归宿);“primary pollutants”只能译为“一次污染物或原生污染物”(相对于二次污染物或次生污染物),而不能译为“主要污染物”。

2)词性转换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语言习惯有很大的差别。在英汉翻译过程中不能完全对译。为了满足读者及行业用语的要求,环境英语翻译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以增加行文的流畅性和美感,从而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如:

(1)In some cases,deserts are the creation of destruction of virgin forest.

沙漠有时候是人类破坏原始森林造成的。(名词→动词)

(2)About 20 kilometers thick,this giant umbrella is made up of ozone gas.

地球的这一巨型保护伞由一层臭氧组成,其厚度约为20公里。(形容词→名词)

4.2 对句子翻译的限制

在句子层次,语境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遇到一些长难语法点众多的句子时,一定要考虑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1)被动语态的翻译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极其广泛。在环境英语中,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句子使用被动语态。“在汉语的思维定势中,行为是‘人’这个主体进行或完成的,事或物不可能自己去进行或完成任何行为。”(刘宓庆,2006)汉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极小,这就要求翻译时将其译为主动语态。如:

(3)Nuclear power's danger to health,safety and even life itself can be summed up in one word:radiation.

核能对健康、安全甚至对生命本身构成的威胁可以用一个词———辐射来概括。

(4)Right kind of fuel is needed for an atomic reactor.

原子反应堆需要一种适合的燃料。

在合适的语境下,根据上下文关系,可以译成无主句,如:

(5)These depressing pumps ensure contamination-free transfer of abrasive and aggressive fluids such as acids,dyes and alcohol among others.

在输送酸、燃料、醇以及其它摩擦力大、腐蚀性强的流体时,能够保证输送无污染。

2)长句的翻译

环境英语中,为了说明一个概念、原理或过程,科技英语中常使用很多长句,长句的普遍使用使句子结构复杂化,使意义难以理解或含糊不清。为了使译文符合中文习惯,一般要译为短句。如:

f:Gas absorption is an operation in which a gas mixture is contacted with a liquid for the purpose of preferentially dissolving or more components of the gas and to provide a solution of these in the liquid.

气体吸收是这样一种操作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气体混合物和液体相接触,目的是将气体中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组分优先溶解,并提供这些组分和液体所形成的溶液。(李居参,2003)

4.3 语篇翻译

在语篇章层次,语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环境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属于特别的语域。在翻译的过程中,语篇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必须照顾到环境专业汉语的特点和习惯。语篇翻译包括对原文的理解、翻译和校对三个阶段。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受到语境的影响。在开始翻译之前,应认真阅读整个语篇,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以便于对语篇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应注意每旬、每个段落等和语篇的其它部分以及整个语篇的联系。在校对阶段应考虑译文是否符合上下文、有关的专业知识、一般常识等。

5 结束语

语境在环境英语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翻译实践中努力培养和增强语境意识,不断提高语境分析能力来摆脱字面翻译的束缚,不断提高译文质量,最大限度地把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

摘要:该文通过比较环境专业英语和汉语的特征,并以科技英语翻译标准为指导,研究了功能语境对环境专业英语翻译的主导作用。环境专业英语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当今社会中运用广泛,该文着重从词汇、句式、语篇翻译三个层面分析了言内语境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环境英语,功能语境,翻译,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居参.环境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李雨名.化学科技英语翻译与写作[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刘洋,王耀琴.环境工程专业英语[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4]谢建平.环境语境与专门用途英语语篇翻译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5]赵萱,郑仰成.科技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8

关键词:英语词汇 语言环境 具体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中英语新课标对词汇的要求,高中毕业生应该掌握3300个单词,以及400-500个习惯用语。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學习压力。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并运用这些词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将词语融入到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其学习效率。

一、 目前在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极大的差异,很多学生在高中入学时英语成绩就不是很理想,到了高中阶段英语难度加大,更会打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水平也存在很大差距,一些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各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是大部分教师却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只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后单词,并且一一解释词语的含义。这种方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另外,脱离了文章和句子进行单词学习,很难让学生真正体会单词的含义。

二、 语言环境创设在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创设语言环境,就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建立一定的语境,将词汇融于语境中,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词汇的含义。英语教学中语境教学主要有以下作用:

(1) 通过创设语境,学生能够更明确词汇的意义。在英语词汇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很容易混淆,但是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语言环境,学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词语在不同环境所表达的意义,也就可以真正掌握词汇的用法。

(2) 通过创设语境,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词语辨析的语用区别。通过创立语境,学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各个词语的具体用法和固定搭配。比如说在学习非谓语中动词的用法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例句:

Upon hearing the childs crying, he has to stop to look after the baby instead of burying himself in reading, and the child stopped crying when she saw her father.

教师通过讲解这个例句,学生就能清晰地了解stop的不同用法,可以了解在什么时候要使用分词,什么时候使用不定式。

(3) 通过创设语境,能够提高学生猜测词语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如果采取语境教学的方式,学生就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下猜测词语的含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这些信息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积累下来,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的词语判断能力。

三、 改进词汇教学的具体措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创立适当的语言环境。

1. 建立段落语境,提高词汇教学的准确度

词语或者是词组是一个单个的个体,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如果将这些词语放在特定的语篇中,学生就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推测词语的含义。推测词义对学生的词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将那些难以理解或者是具有较多含义的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2. 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时政要闻,提高词汇的实用性

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进一些时政要闻,并将所学词汇融入到这些内容之中,使词语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例子,可以从BBC或者是VOA中选择一些素材,这样既可以将纯正的英语引入课堂,又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更好地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在教学中采用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只凭借死记硬背的方式效率会很低,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调动起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一些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的词汇如run、 laugh、 sound等时,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这些感觉。在学一些形容词如beautiful、 modern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词语形容一些事物。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一些词语为中心,自行编排一些短剧等上台表演。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活跃的氛围下掌握这些词汇的含义,也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下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应该适当地引进语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下,理解词语的意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词语的用法,也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9

[摘要]: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教学 意义 原则 应用

思维导图(Mind Map)又叫思维脑图或心智图法,是由英国学者Tony Buzan 在1970年代初期所创建一种将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具体化的思维模式,即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他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你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你的大脑最佳表现。它用非常形象直观的方法将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用相互隶属与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形成一个知识链,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使知识直观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有效的工具。思维导图帮助我们从一个基点联想到很多相关的点,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使学习者一目了然。

一、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大,教学要求也不断提高。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扩大课堂容量。同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可

以突破人一次记忆7个的黄金规律,让你打开记忆潜力之门。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 是在研究大脑的潜能和记忆规律时所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 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 有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二、运用思维导图应遵循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思维导图所归纳、总结的知识都是围绕某个主题而展开的。我们设想一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森林中的位置的时候,通常要考虑两个问题,一个是本知识的前驱知识体系,然后是本知识与其他知识的横向关联。也就是说知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前驱、后继和横向联系,是不是还存在其他不同型的联系呢?

2、发散性原则

思维导图中的各个点之间都是层层发散,逐步推进的。每一个思维分支都是由总到分,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把握好知识发散性思维设计的深度,有利于突破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在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的选材上,应尽量地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能感受到、感兴趣或便于联系起来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3、实用性原则

笔者认为采取某种形式的方法,并不是为了实践方法本身,而是为了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的同时应该预想到其可能产生的积极后果及使用价值。

三、运用思维导图在具体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操作

(一)思维导图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应用 1)、在教学上

1、制作教学计划

当我们要进行教学计划时,思维导图可帮助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编写成具有明确目标的教学计划。计划一目了然,使人很容易了解计划具体内容,同时也便于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2、撰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必备步骤,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预知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可以准备教具、预设练习,并且前瞻性地预定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也可以充分运用思维导图在集体备课中共同讨论,完成教学设计。

3、教学展示

传统的展示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通过板书设计罗列条款,这种方式不形象,容易使学生疲劳,也不容易直观地发现知识内容间的关系。思维导图则不然,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直观地看到概念,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上

1、笔记 在进行阅读、课堂上课、参加演讲等需要记录要点时,可用思维导图对接受到的信息作记录,将要点以词语记下,把相关的意念用线连上,加以组织,方便记忆。

2、温习在预备考试,预备演说及其进行需要加深记忆的工作时,可将已有的资料或储备的知识从记忆中以思维导图画出来,以便于理清思路,归纳知识,加深记忆。

3、小组学习小组共同创作思维导图,首先由个人自己画出自己已知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讨论,并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

4、写作 在写作时,首先将所有环绕主题的信息都写下来,其次放开思路,然后编辑并重新调整思维导图,最后,根据思路设计把文章余下部分做完并加以润色。

(二)运用思维导图在教学内容中的应用

1、词汇教学

词中带有主要词汇信息的词素叫词根(root),学会这个词根,你将占领又一块语言阵地。思维导图均利用联想增加对同类词的学习效果。英语中的大多数单词都可以按照某种方式归类或拓展,而且在一篇文章里,同类词和拓展词汇同时出现的概率较大。对同类词或拓展词用联想方法学习、归纳、记忆,效果最佳。如学到动物(animal)类的词时,我们可采用以下图示:

2、阅读教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用“图”概括出阅读材料的主要线索,同时用这种思维线索更好地理解材料,更方便地背诵阅读材料。如果在读书的同时用图画、表格、文字图示把文章的提纲提炼出来,阅读材料就显得容易接受多了。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的就是这个作用。下列图示从课文导读和对课文进行复述方面给予了呈现: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进行A 部分新授内容前的导读:

Where

What/

activities How / feeling A Daywhere activities feeling When Who(图一)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 》九年级《Unit 8 Reading I’ll send you a photo of Lucky》对课文进行复述的导图:

(图二)

使用思维导图主要抓住阅读所学材料、整体理解阅读材料、制作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复述阅读材料、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知识、运用思维导图背诵阅读材料这六个环节。按照不同顺序把它们进行组合,思维导图可以在阅读课的课前、Miss Li Animal Helpers Liz Smith Lucky donated money to trains helps wrote the letter to thank 课中、课后和课外随处使用。

3、写作教学 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 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 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如在学习了 《新目标》 九年级 《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一单元后布置的 An Unforgettable Visit 的写作教学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采用头脑风暴(brainstorm)方式罗列出我们 所熟知的地点及描述事物的词汇,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为下一 步小组讨论的提纲。记录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

作用,对导图做出必要的修改或 补充。在第一份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各自不同的经历再次以思维导图 的形式记录下来,列出提纲。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添加一些常用句型 及相关词语,为学生扫清语言障碍。再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 体裁的不同(如:书信、演讲稿、散文等)进行创作,教学效果会更好。Where when An Unforgettable Visit How What 四.教学实践所取得的成效 Who 思维导图在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是重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这种形 式,让学生对已学知识及时进行分类总结并拓展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

浅析语境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一、引言

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高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行业已经几乎普及了多媒体教学技术,并且取得了普遍的认可,在改变了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模式。作为高校一名普通的会计专业学生,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入课堂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我们学生内在的需求,我们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的要求。所以,我认为不论是作为一名会计专业的学生,还是会计专业的教师,都需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为学习与教学所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征及重要性

虽然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是我认为我们会计专业的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优势,甚至有些老师不会操作多媒体技术,上课经常需要向我们求助,这样就没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致使很多同学都在课后自己利用网络补充上课的不足。所以,我们认为首先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和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技能。笔者以学生的角度认识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依托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同时给学生呈现声音、视频、图片等,可以丰富教学的形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所以,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广泛的认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具有吸引力,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和有趣,可以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所以,我们专业很多同学都希望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除此之外,我们会计专业的部分学生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师上课的内容拷贝在计算机上进行复习和巩固,还可以与教师进行在线的讨论。总而言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也降低了我们的学业负担,同时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非常必要的,新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高,作为该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利用课堂上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并且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逐渐养成创新的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力求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够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比起以前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笔者为例,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在当前阶段的会计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1)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会计教学具象化

在会计学习的日常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觉得会计学科所涉及的原理、知识体系都比较庞杂,如果教师仅仅使用传统的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也很难有效地将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会计实践中去。而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得会计教学相关内容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会计分录的实例展示、记账过程及报表编制的动画演示等等,这样就使得学生听、看、读、写等各方面的.感官被调动起来,改善以往只通过听讲进行知识记忆的学习模式,有效地增强了会计教学的有效性。

(2)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经过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已经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大多数的学生也都对自身在学习中所起的主体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因此,在现阶段的会计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拥有的互动性强、反馈性好等优势,设计科学、有趣的会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地激发学生对会计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会计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发挥积极的教学引导作用,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反馈,同时利用这些评估的结果不断地修正会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采取有效的激励手段培养学生的会计学习热情,从而让学生的会计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3)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扩充会计教学资源

上一篇:春初一班主任工作计划下一篇:浅论组工干部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