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世界性的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我国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呢?本文从知识产权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入手,介绍了知识产权在我国的法律保障以及实施的现状,并对从知识产权中提取的工业产权中的商标及商标权、专利及专利权以及著作权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立法状况,介绍了与知识产权紧密相关的国际技术贸易的特点和分类,同时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并对我国目前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进行了探讨。本文重点在于参照、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与我国国情非常接近的韩国在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上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特点,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总体框架(即战略目标和战略途径),并对在实施整个战略的过程中社会各个有机体(包括政府、企业等)应发挥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本文对实施知识战略的根本途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建议。
可见, 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 有利于更好地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从而为正确的实施应对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的策略, 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提供决策依据。
一、知识产权与知识产权保护介绍
1.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 即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规定, 利用智慧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用权利。它有狭义、广义之分, 广义上的知识产权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造的成果;而狭义的知识产权则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 工业产权包含商标权、专利权等, 版权则包含传播权、著作权等。
2. 知识产权保护
所谓知识产权保护是指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 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者或拥有者在一定的期限内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 获得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并保护这种排他独占权不受侵犯。尽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而是受到各种国际条约的影响和束缚、以及一些国家的不满, 但它的诞生和完善使得知识产权有法可依, 从而推动知识创新。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 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其范围大幅度扩张, 从传统的专利、版权、商标等扩展到包括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种植品种、商业秘密、生物技术等在内的多样化对象。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保护相关性
1. 霸权稳定理论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罗伯特·吉尔·培恩的“霸权稳定理论”来分析。此理论着重分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知识产权保护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知识产权拥有国通过用知识产权保护对其本国的创新成果进行保护, 不仅可以增加其对外贸易、对外投资的对象国所使用的成本, 加大对象国交易时的购买成本, 延长其贸易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而且成本压力的阻力下, 发展中国家将自觉会改变其产品投资的方向。除此, 为了保护相关产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还可以利用知识产权对贸易国设置贸易政策, 如对于贸易国无法作对其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 拥有国就对其封锁本国市场, 从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贸易密切相关。对于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拥有自身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 他们也要受到发达国家尤其是知识产权拥有国在知识产权上的束缚和要求, 这都使得知识产权拥有国在和知识产权有关的贸易过程中处于霸权地位。下图则很清晰的表述了基于知识产权保护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2. 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在贸易全球化、自由化的今天是十分有必要的, 而且这也是人们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的一种体现, 促使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得到有效的促进, 更鼓励知识创新者进行不断的进取开拓, 促进国家乃至人类的发展。当然, 在复杂的贸易环境下,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完善或漏洞, 被一些个人或国家所利用, 破坏公平合理的竞争秩序。可见,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国际贸易保护, 既有好的一面, 也有坏的一面。
积极的一面即体现在:首先它有利于创造一个规范合理的市场秩序。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加上国际贸易中出现了许多假冒伪劣的产品, 侵害者消费者和知识产权拥有者的权利, 据估计, 每年全球假冒侵权商品的价值超过了6000亿美元, 相当于国际贸易总额的7%,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让知识产权保护有法可依, 从而让是市场更加合理规范;其次, 知识产权保护还可以促进发展中国家, 尤其是知识创新力度不足的国家, 加大知识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因为知识产权保护已渗透到国际贸易中, 加上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产品往往都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 产品利润不高, 在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还要受到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阻碍, 因此, 知识产权保护就是发展中国家提高自身实力, 加大出口产品的知识含量, 增强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竞争力的动力。
而消极的影响则表现在:第一,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存在的漏洞或者不完善容易被国家利用, 形成贸易壁垒, 影响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 也使得有关于知识产权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据统计, 从1995年1月份起, 到2002年的10月16日, 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要求进行磋商的案件总共为268件, 而应知识产权引起的贸易争端就有19起, 占了总贸易摩擦数的7.1%。
第二, 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会使得国际贸易发展失去平衡, 即技术差距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上的差距逐步扩大。根据统计, 全世界每年用于研发的支出中, 发达国家占了95%, 而发展中国家只占了5%;优秀的技术员也绝大部分在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仅仅拥有10%的技术人员,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贸易上都受发达国家制约, 阻碍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进程。
三、知识产权保护下我国国际贸易存在的不足
中国作为后发展国家, 尤其在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上, 接触时间较发达国家晚, 认知程度较发达国家低, 所以与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国际贸易仍存在许多不足。
一方面, 不论是政府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足。由于知识产权的相关概念较晚进入我国, 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相关规范和法规认识不深, 使得人们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十分薄弱, 对于国外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 对于本国自己投资研发取得的成果以及享有的权利也没有及时的维护, 甚至导致丧失。由于非法盗用他人知识产权获取的巨额利润的诱使, 许多生产商都冒险生产大量盗版产品, 如我们常见的VCD光碟、使用软件等等;同时由于我国经济水平不高,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很少有人能够支付得起附带高昂知识产权相关成本的正版产品, 因此盗版产品不仅没有收到排斥, 反而受到人们普遍的认可, 很少有人认识到这过程中存在的违法性。
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发展程度不高, 吸引人才力度远远不及发达国家, 使得我国知识存量和技术人员储备都低于发达国家。而技术发展、知识创新和技术人才分不开, 人才资源的缺乏则是我国研发水平效率较低的关键原因, 这也进而影响到我国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实力。不仅如此, 《协议》中规定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标准的实施, 需要消耗一定的保护成本, 而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和力度与知识产权保护投入的成本有正向的关系, 即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就越需要花费更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然而这与我国现在的国情不符, 作为发展中国家, 经济、技术水平都相对落后, 很难达到和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投入。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一直都难以杜绝盗版的重要原因, 这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决定的。
同时, 作为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 在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发达国家的支持, 面对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水平的巨大差距, 我国需要通过学习、模仿别国先进的技术, 进而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的内在知识, 从而在此基础上创新获得后发优势, 目前我国在西药、精细化工产品等方面的制造商95%以上依靠仿制。但在大量采用国外技术的同时, 我国不能给予相同程度的与技术引用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正因为如此, 我国在许多国际贸易中碰到许多贸易摩擦, 我国对外贸易企业也遇到不同程度的贸易阻力。自我国加入WTO以来, 中国企业就遭遇到接连不断的有关专利诉讼的案件, 敲响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警钟。再以DVD为例, 在2000年初, 我国的DVD生产商就先后被松下、东芝、日立、时代华纳、三菱电机、JVC6C联盟以及3C、1C等国际大公司指控侵犯其所有专利, 并导致我国DVD生产商面对巨大损失, 即我们每生产一台DVD, 都要向国外支付产品净售价的4%或4.5美元的专利许可费, 不仅如此, 在赔付30亿元人民币的情况下, 还将继续赔付200多亿人民币。这无疑是对中国企业的巨大打击, 使得我国企业成为一个巨大的没有高附加值的生产制造基地, 而这些都与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低敏感度不无关系。
总之, 由于我国本国的基本国情限制, 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比都较低, 势必在短期内无法逃脱发达国家的制约和压力, 因此, 如何提高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提高我国技术研发能力以及知识存量, 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四、我国因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1.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制, 提高我国公民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我国目前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薄弱的问题, 一方面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健全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进一步与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相接轨, 政府要加大力度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宣传, 并对制度的实施进行监督控制, 建立相关法律机构、管理组织, 结合相关媒介,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 作为个人应该积极学习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不仅可以对自身的利益进行有效保护, 也是对别人知识产权的一种尊重, 这样才能促使知识创新获得的成果得到法律的保护, 激发技术人员的研发动力, 让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走上正轨化、合法化。
2.要消除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很大一方面取决于我国自身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即最重要增加我国知识存量, 从本质上改变我国国际贸易的被动地位。政府或国家应该加大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 通过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我国进行项目研发, 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除此, 对于专业的知识产权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要给予同样的重视, 针对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匮乏严重影响我国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国际贸易的问题, 政府应该加大对知识产权相关管理部门的投入力度, 在相关高校或培训组织设置相关的专业, 企业则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的引进, 填补知识产权缺乏的空白。
3.在面对越来越多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国际贸易争端, 尤其是针对我们国家的贸易摩擦, 我们需要建立有效的应对战略。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源于发达国家, 加上发达国家自身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 尤其是跨国企业掌握着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 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建立的权利几乎都掌控在他们手中, 所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应当积极加入国际贸易相关法规的制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体制的制定过程, 增加话语权, 切实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打破被动的局面。另外, 政府要努力营造积极创新的氛围, 构建同行业间企业网络, 提供企业技术、文化交流的渠道, 并尽量发挥中介组织协调、服务、预警的作用, 使得企业更好的应对国际贸易中面对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4.针对企业而言, 除了在研发投入、人才引进和培养上加大力度外, 还应该积极乐观的应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贸易争端和贸易诉讼。企业应该改变原有畏惧的观念, 对于非合理、非法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要给予坚硬的态度, 拒接接受知识产权所有者无理的要求。即使有企业涉及侵权行为的, 也应该正面面对纠纷, 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 放弃应诉, 而使得赔偿的费用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额度, 造成更大的损失。同时, 企业也要重视参与商会、协会的合作, 建立广泛的企业联盟, 有利于从政府获得更大的支持, 这也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的一个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曲建忠, 张红霞.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5 (6) :58-61
[2]May C, A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Rights:The new enclosures,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2000
[3]刘韩云.中国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 2010 (9) :21-22
[4]韩忠先.国际贸易领域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析[D].山东大学, 2005
[5]万君康, 李华威.知识产权与贸易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5 (2) :35-39
摘要:伴随着以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经济的引擎作用不可同日而语,国际市场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其形式、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指导我国外贸战略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已不再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我国应逐步淡出比较优势战略,而选择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贸易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调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对外贸易 问题 发展战略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枝独秀、举世瞩目,特别是2004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第二位。我们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的同时,还有几个问题似更急需研究,那就是,如何理性认识中国当前在世界经济中的贸易地位和所处阶段?新时期外贸发展战略调整的着眼点和立足点又是什么?理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为政府科学干预对外贸易提供一个可操作的理论说明,也是外贸领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
1 我国对外贸易仍存在的问题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其中出口5934亿美元,增长35.4%,进口5614亿美元,增长36%,全年贸易顺差320亿美元。这表明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德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成为亚洲贸易的新领袖。于是有些人简单从这些事实,认为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强国。这种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1 对外货物贸易结构不平衡 在去年中国的总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就占了6千多亿美元,而外来加工的出口贸易占全部出口额的58%。2004年,作为工业制成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机电产品,在中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比例仅为27.9%,远低于42%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外贸仍以加工贸易为主体。而加工贸易的发展并没能全面带动国内的其他产业同步发展,使得贸易对国民财富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根据国际经验,采取来料加工方式的加工贸易,国家从国际贸易中实得外汇收入平均约为贸易额的20%,而国民从加工贸易中获得的收益则更为有限。
1.2 对外服务贸易发展滞后 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我国服务业起步较晚,服务贸易相当落后,逆差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贸易进出口额的比维持在12%左右,与同期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19.5%相比有很大差距。12003年我国服务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9大服务贸易国,但占贸易总额比重仍仅为11.76%。我国的服务贸易还持续处于逆差状态,并呈逐年扩大趋势。由于我国服务业处于发展初期,结构不合理,服务贸易法规不完善,与国际接轨程度不高,在其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这种逆差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
1.3 片面追求出口创汇,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并不意味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增强 80年代以来,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如为出口企业提供优惠贷款、贴息、出口补贴、退税等。这些举措虽然刺激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但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我国出口的相当商品仍然是低附加值的,表现在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占有较高比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出口比重偏低。我国加工贸易中出口的大部分机电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这些三资企业大都是知名跨国公司的来料加工、就地组装和贴牌生产。由于缺乏出口贸易中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民族品牌,贸易中的大部分利润都由外商赚去。因此,中国很大程度是上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和其推行全球品牌战略的世界工厂。
1.4 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使中国进入了贸易摩擦的高发期 从1995年到2003年6月,我国共遭受反倾销调查324起,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其中美国发起了44起,欧盟发起了41起。据统计,2004年,中国出口产品共遭受了68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调查,涉案金额约30亿美元。据了解,在全球的反倾销案中,中国占了16.5%。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遭遇过反补贴调查,而且保障措施涉案金额成倍增长。关于中国出口产品侵权的调查逐渐增多,涉案产品品种和金额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1.5 外贸依存度偏高,中国经济增长之中潜伏着危机 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002年为51%,高于美国(18.2%)、日本(18.8%)、英国(39.5%)等发达国家,更高于印度(约20%)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外贸依存度是反映一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指标。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既是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国力的表现,也表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加深,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遭受反倾销起诉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潜存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2 如何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策略
我们有必要适时调整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依照科学的发展观优化外贸结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贸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2.1 利用加工贸易的快速增长,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 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加工贸易产业聚集、配套和辐射效应,已经使得这种贸易形式的国内增值率达48%左右。加工贸易每年提供了20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且还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这种外来加工的转手贸易是发展中国家积累财富的重要途径,也符合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
2.2 要改变传统的不惜一切代价出口创汇思想,在保持外贸出口增长的同时,适当地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 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高于8.5%,远远高于全世界GDP的平均增长水平。分析家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特点是中国居高不下的投资率。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2%,比改革开放之初增长率32%。投资水平和增长率都位居世界之首。
2.3 鼓励集体私、营企业进一步扩大进出口规模,防止外商投资的缩水给中国外贸带来剧烈动荡 新的《对外贸易法》放宽了对外贸易主体资格的限制。随着集体、私营企业的崛起,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实践中来。商务部数据表明,近两年来,集体、私营企业的出口是全国平均增速的两倍,占总出口的比重由原来的不足1%迅速提升到17%,已成为中国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此外,这两者相加已占中国出口额的74%,进口额的69%,占据较大优势。
2.4 规范外贸进出口准入机制,加强外贸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部分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相降价、出口秩序混乱的问题将日益突出。整顿和规范外贸秩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显得十分迫切。我国可对外贸企业信用制度的运行机制及法律框架进行完善。
摘要:我国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
摘要: 我国 加入了WTO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本文对照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中国企业物流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企业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一、中国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1、物流研究缺乏综合性,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 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
2、企业物流的管理手段落后,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3、企业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
4、企业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 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
二、中国企业物流的发展战略
1、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
科教育方面,我国 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 我国 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2、加快物流标准的制定,建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3、创造现代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企业要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离不开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国政府要加强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要为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在跨地区经营的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进出口货物查验通关等方面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要扶持、引导物流企业、物流服务企业引进先进装备,改善物流设施,进而提高物流绩效和物流服务水平;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大型货运企业或储运企业完善服务功能,实现向物流服务企业的转变,推动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的形成;要健全社会保障和就业机制,促进生产性和流通性等企业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既提高经济效益又提高社会效益。
4、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社会化物流中心。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综合物流中心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极具重要作用。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在于资金的筹集,企业除调集自有资金外,重点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
5、积极使用高科技物流设备,改善物流管理技术,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应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专用车辆、先进的装卸、仓储技术等。引进国外物流管理技术,有助于我们破除只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扩张及对本部门的垄断保护等方面落后的观念,从而缩小 我国 物流业与现代物流的差距。
6、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信誉,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营信誉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物流企业要向管理要效益,在员工中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经营观念,建立一套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在抓好内部机制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物流企业要特别注意树立经营信誉,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
一、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势分析
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较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区域分布更为广泛、行业分布有所扩展、地方投资规模及所占比重均有所增加、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
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加入WTO之后,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密切和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步伐的加快,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较快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从存量看,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572亿美元(见图1),比底增加了342.8亿美元,增长了1.5倍。从流量看,入世以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更为明显。20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22.6亿美元(见图2),比1990年和20分别增加了95.6和113.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2.5倍和3.5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开始进入较快发展期。
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7790亿美元,存量为106720亿美元。据此计算,200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存量分别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1.57%和0.54%。
正文
改革开放给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以及随后的外贸体制改革使中国对外贸易获得高速成长.并为中国成为贸易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开始了新一轮的强劲增长。根据WTO的统计.我国货物贸易额、货物出口额2003年全球排名第4位.货物进口额排名第3位。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一. 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跨国直接投资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也将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
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挑战
尽管成就非凡.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在不少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还有着长远的发展空间
1.能源资源安全问题凸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际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使得我国能源供应受国际制约较大,经常因价格变动遭受巨额损失。
2.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亟需转变。
我国外贸仍然没有改变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与世界贸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和差距。1我国货物贸易出口的层次较低,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出口商品所占的比重不高。2服务贸易出口发展严重滞后。服务贸易出口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0%,明显低于世界20%左右的平均水平。3.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不足。我国虽然成为世界彩电、计算机、手机和DVD等第一生产大国,但并不拥有核心技术,仅仅是世界的“加工车间”,无法分享到更多利润。
3.贸易摩擦持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很多领域与世界各国的竞争日趋激烈,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中外贸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根本的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所遭遇的贸易摩擦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对此,既要以“平常心”看待,又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积极应对。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不仅高于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
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中国对外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位次不断提前;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也不断改善,经济开放度(外贸依存度)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进出口市场分布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分析
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重点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对外贸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协调增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追求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TRIPS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涉及面较广,保护水平及力度相对较高且具有制约力的国际公约,它突破了原有的货物贸易旧框架,将有关的知识产权等当代国际贸易的新领域一并纳入其中。TRIPS对于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原则有两类,一类是知识产权保护所特有的原则,一类是把国际贸易中货物贸易的原则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由国际货物贸易延伸到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的原则主要有:
(一)最惠国待遇原则
在TRIPS第4条规定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一成员给任何其他成员国民的任何好处优惠特权或豁免,就立即无条件地给予所有其他成员的国民。”
(二)国民待遇原则
在TRIPS第3条再次强调,规定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每个成员给其他成员国民的待遇不低于它给本国国民的待遇。”
(三)透明原则
“由一成员实行的,普遍适用的,有关本协定内容 (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获得,实施和防止滥用) 的法律规章就以本国语言予以公布,若此种公布不可行时,应予以公开,以使各政府和权利持有人对其有所了解。
(四)争端解决原则
关于解决贸易争端的规定,直接引入解决知识产权争端,可以利用贸易手段,甚至交叉报复手段确保知识产权保护得以实现。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国内国外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知识产权对于国外国际贸易的影响
随着货物贸易自由化步伐的加快,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领域飞速扩张,在国际贸易中涉及的专利和商标等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多。
GATT乌拉圭回合最终创建的WTO多边贸易体制,也创设了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多边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带动了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扩散,以及知识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传播,逐步推动各成员包括发展中成员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知识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步伐,最终实现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对于正处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工业化水平落后的广大发展中成员来说,TRIPS对其拓展国际贸易无疑是一种考验。
(二)知识产权对于国内国际贸易的影响
WTO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渐崛起,“中国制造”已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但同时中国企业在海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消息此起彼伏,2005年1月,中国步入WTO后保护期不久,国际巨头英特尔起诉中国某企业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 (ESA) 向美国商务代表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ly Alliance简称IIPA) 的报告指出:中国与马来西亚、俄罗斯一道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为严重的三个国家。发达国家通过知识产权来打压中国企业和产品,使其进入一种国际化怪圈循环: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巨额专利许可费以及侵权费的支付—再生产。国内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而蒙受经济、名誉双重损失现象已经屡见不鲜,重视“知识产权”的警钟已在我们耳边敲响。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严重滞后
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当淡薄,其在经济科技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有关专利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专利技术少且流失严重。企业重视有形资产的保护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导致我国每年有很多知识产权被抢注。
(二)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
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分散杂乱,法律空白以及漏洞颇多,不能有效地保护国内的知识产权。
(三)企业知识产权人才缺乏
国内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没有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真正了解和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不多。
四、我国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的策略
(一)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法律制度
政府部门首先应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把知识产权法与知识产权战略放在重要位置,紧跟时代步伐,及时立法。只有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保护知识产权的人才战略
知识产权的任何子战略的实施主体都是不同的人.所以培养知识产权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
(三)企业应当引入知识产权管理战略,将专利和技术标准结合起来,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市场竞争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并将其提高到一个战略管理的高度,以应对国外公司发起的专利大战,改变企业遇到知识产权纠纷时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努力促进专利技术商品化,把我们的很多技术标准变成世界标准,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专利技术上升为国际标准,中国企业才能获得全球产业利益。
总之,不管从政府还是企业层面,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之路任重道远。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得当,将决定我国外贸的发展前景。知识产权得到保护,将会促进我国外贸的发展,使我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贸易强国。
参考文献
[1]曾华群.WTO规则与中国经贸法制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
[2]齐欣.跨国公司专利战略分析与应对策略的构建[J].国际贸易探索, 2004 (5) .
[3]张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之忧患及其思考[EB/OL].新华网, 2005-2-17.
【关键词】服务经济;全球化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
一、前言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的提升需求。重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清晰地认识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关注到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对经济发展和服务类型的全面升级。
二、经济全球化深入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
1.经济全球化发展时代的变更
我国从1970年到1990年经历了3个实际的经济变化时期,1970年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货物贸易阶段。从1970年末到1980年末期,将近20年的阶段全球经济以制造业作为主体。到1990年,世界经济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开始趋向于服务经济发展的模式。
2.服务经济全球化时代划分的评价依据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主要的依据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对外投资开始倾向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拓展,成为并购的工作重心内容。服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服务贸易也在不断的调整和进步,呈现出未来良好的发展倾向。
3.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是服务经济社会
通过服务经济的社会状态能够评价社会的整体经济情况,具有良好的产品品质,能够符合自我调整的平面化经济结构,实现对国家经济的全面支持,就能够被评价为经济发展的强国。因此,具有服务经济的社会经济发展类型,具备了经济强国的评价标准需求。
4.服务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指导价值
针对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局势进行分析,能够发现时代背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情况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价值,根据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满足服务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国家经济进步的重要价值体现。
三、强化发展服务贸易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空间和重心的转变
1.提升我国商品价值
通过强化的发展服务贸易的模式,能够成功地促进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空间得到拓展的需求,并且能够将传统的经济发展重心转变到先进的领域当中去。开展强化的服务贸易模式,能够充分地提升我国商品的价值,促进我国整体的市场经济收益效果,实现对我国市场经济收益的高效需求。
2.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具体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社会需要认识到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时代背景,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进行市场经济工作重心的调整,在实际的经济运作环境下进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证基础市场经济发展结构符合服务贸易的发展整体需求,并且能够关注到自身产品生产的质量。
3.促进社会生产组织方式革新
针对我国社会生产效率进行调整,还需要进行社会生产组织方式的革新运作,保证将第二产业作为主导经济发展的动力,将第一和第二类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向第三产业靠拢,并为第三产业充分服务,实现对经济发展的充分支持。三种社会生产组织的高效率合作,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转型实践。
四、加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路径
1.战略开展的步骤
针对我国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情况提出科学的战略设计和部署,需要观察到战略开展的阶段和步骤性特征。从2010年开始,我国重视对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经济夯实基础。再到2015年,开始实施全面的发展战略应用,促进社会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到2020年,计划实施全面的发展进步措施,希望能够获得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
2.战略空间的布局
针对我国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观察,开展战略空间的布局,实施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内容,通过城市作为服务贸易的中心,采取港口和交通枢纽共同协作的模式,进行良好的经济拓展性发展战略运营,满足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满足我国从周边到中心,从浅出到深入的发展目标。
3.战略开展的措施
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挥进行科学的观察,通过实现战略措施得到良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展,需要从战略和计划部署的细节合作中得以实现。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采取战役的方式进行任务的逐一计划和达成,满足未来服务型贸易发展的具体需求,保证市场经济的良好运作。
五、结论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进行切实有效的分析、探讨和总结能够发现,针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情况提出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计划和部署,能够实现对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并且不断地拓展和提升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推动作用,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价值。在服务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背景下,为提升我国社会经济奠定良好的辅助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俊.“十二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2012,06:54-57+66.
[2]程炜杰.贸易摩擦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与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13,11:38-42.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毫无疑问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地位的提高,受国际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却不能称为世界贸易强国,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着需改进、不完善的地方,这关系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服务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外贸易摩擦、反倾销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粗浅的解决对策,望给予指正。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额贸易顺差。
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贸易每年以20%速度递增。首先,中国出现高额贸易顺查最主要的因素是加工贸易的迅速发展,众所周知,我国拥有众多的廉价劳动力和广大的原料,基础工业设备,这使得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加上加工贸易实行保税政策,更加鼓励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加剧了贸易顺差。其次,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数额的增长,中国广阔的外贸前景吸引了大量外资,并且外资在我国经营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外资投资便替代了部分的进口,并且国内的企业很多面向出口,而国内需求有限,最终导致越来越高额的贸易顺差。最后,我国国民贮蓄高于投资,由于国情、文化思想的不同,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公民的用于投资的钱远低于贮蓄,这就限制了国内消费,企业便更加注重改善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大量出口,也增加了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
(二)对外贸易摩擦方面
1、反倾销问题。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反倾销问题广受重视,一些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我国商品反倾销起诉开始大幅增加,反倾销金额不断上升,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反倾销税率加高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主要出口项目都遭到了反倾销诉讼,严重打击我国企业的积极性;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数目不断增加,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几乎每3起反倾销案中,就有1起是针对中国产品的。
这些因素除了来自经济、政治方面,还有西方敌对势力借口制裁中国,不希望一个强大的中国。但是对我国反倾销调查也是有一定内因的,如企业自身方面:相对单一的价格策略导致反倾销,由于国内市场尚不规范,盲目发展的市场行为,导致出现了大量过剩产品,企业为了生存在其国内和出口的销售策略上采取低价倾销策略;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由于中国企业出口规模不大或没有直接自营进出口,出于应诉成本和直接利益考虑不应诉,对WTO框架不了解、对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不足;企业对反倾销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等;对国际市场特定了解不足等。便导致国企之间的恶性竞争,采取价格大战,恶性压低价格,引起当地生产企业的恐慌,于是产生了要求其政府采取反倾销等保护措施。政府、组织机构: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应诉不力;法制不健全,人才缺乏,我国的相关法制相当不健全文法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够灵活,有的法律相互间不规范,使出口企业无力应对频繁的国际诉讼。贸易保护主义者滥用反倾销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压力。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虽然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增长,但我国现在仍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目前各国经济水平、科技文化水平发展程度不一,规定和实施的技术标准必然“标准不一”和 “高低不同”。发达国家往往制定较高甚至高于一般国际水平的“技术标准”,从而形成贸易障碍。但是国内存在的问题如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弱,企业的标准化意识
不强,企业基础工作薄弱,不理解标准化是连接贸易技术壁垒的纽带;行业协会未充分发挥应对技术壁垒的特殊作用,绝大多数行业协会经营规模小,处于分散状态,基本上不能起到对行业内部企业的协调、规范和提供信息平台的作用;产品的技术法规和标准未与国际接轨各国很多技术标准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不相一致,这对我国产品进入当地市场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薄弱,中国企业没有树立较强的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认证意识,发达国家的部分认证体系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检疫技术与贸易技术壁垒发展趋势不相适应等。
(三)外汇储备过高。外汇储备过高毫无疑问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更快更多。然而,外汇储备规模增长过快,持有的机会成本加大,外汇储备激增,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巨额的外汇储备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失衡。
(四)服务贸易方面。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服务贸易明显快速增长。但是总体发展状况却存在一些问题,其发展水平远落后与世界货物的发展水平。
1、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相对滞后。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大,归根结底,在于我国服务业发展得不够充分,服务业发展不够成熟,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不牢固。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服务贸易总额所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2、我国对外服务贸易商品没有转型、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现阶段我国服务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素质不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完善。而当今世界传统贸易领域已经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的新兴服务贸易。
3、我国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立法滞后。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极少,对于一些重要的服务领域立法不完备甚至没有立法,缺少统一的关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基本法,并且现行的立法与国际规范也存在着差距,影响了法律规定标准,有待改进,在出台的法律也有不足的地方,某些地方缺乏规范,甚至有冲突的现象。
5、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存在不足、人才紧缺。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的关于服务贸易的协调管理部门;各部门对管理责任不够明确;没有规范的行业和服务标准,有的甚至与国际不符。人才的紧缺限制了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对策
(一)高额贸易顺差对策。可采取保持出口适度增长,适当增加进口,提高出口技术含量;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减少外商投资的特殊待遇,实行国民待遇;调整出口市场,降低外贸依存度;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加快相关的法制建设等措施。
(二)贸易摩擦对策。
1、反倾销措施。尽快取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标签,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制定产品出口价格要加强调研,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之间进行协调,增强政府的宏观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企业与国内外的沟通;在产品制定出口价格时,尽可能考虑整体利益,避免恶性竞争;同时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企业应增强反倾销意识,完善企业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施出口多元化,全方位多渠道地开拓国际市场,不断调整市场结构,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营销策略,积极规避反倾销控诉的风险。完善法律体系、加强人才的培养、积极利用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理顺企业产权制度等。从政府、组织机构、企业、社会人才方面共同努力,为我国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
2、技术性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对策。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提高全中国人民对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使得全国民众都能充分认识到环境在我国对外经贸中的重要性,让环保导入企业的经营决策,树立危机意识感、紧迫意识,开发和研制更多更好的绿色产品,充分发挥绿色产品和环境标志的示范作用,推动绿色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尽快建立绿色产品贸易体系,提高外贸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视行业协会的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为企业提供咨询和沟通信息平台,对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提出对策和建议,开展国际间交流,加强与国外的沟通机制;积极推进国际化标准进程,尽快与国际化标准接轨,提高科学技术含量;加强认证市场,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意识,尽快完善我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合格的认证市场。加大资金投入,尽快培育高质量、高水平的检验检疫实验室。
(三)外汇储备对策。完善人民币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加大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灵活性,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放宽外汇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海外投资,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率,减少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将外汇保留在企业手中,以鼓励更多的本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以减轻外汇储备的压力,减少政府所承担的外汇储备风险,有利于提高企业海外投资收益,从而提高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利用现有外汇储备存量,建立能源储备体系,有计划地引进一批国内所需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 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适当增加黄金储备的份额。
(四)对外服务对策。,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提高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外资力量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和对外服务贸易;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的知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加快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我国对外贸易不断的发展,问题也日益突显,针对现有突出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尽快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地位,真正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强国地位。
参考文献:
电子商务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目前,电子商务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一般指基于数据的处理和传输,通过开放的网络进行的商业交易,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从广义上看,电子商务是指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整个商务活动及其相关领域的综合电子化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拓展了国际贸易的空间和场所,缩短了国际贸易的距离和时间,简化了国际贸易的程序和过程,使国际贸易活动全球化、智能化、无纸化和简易化,并实现了划时代的深刻变革。据联合国贸发会议估计,如果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使用电子商务,每年可带来大约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贸发会议将之誉为“提高世界贸易效率的革新方法”。还有专家认为,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将会有1/3是通过网络贸易的形式来完成的。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世界进出口贸易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比重还将会逐步增加。
在中国,近年来所呈现出来的特征中,电子商务未来有可能出现如下趋势:
首先,行业电子商务将成为发展主流。中国电子商务进入迅猛发展时期的典型特征是风险资金、网站定位等将从以往的“大而全”模式转向专业细分的行业商务门户。第一代的电
子商务专注于内容,第二代专注于综合性电子商务,而下一代的行业电子商务将增值内容和商务平台紧密集成,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使电子商务真正进入实用阶段。
其次,电子商务呈现出常态化。近年来,电子商务服务已全面覆盖商业经济各个方面:不管是国民经济的制造业领域,还是服务业的流通领域;无论企业、个人应用,还是政府采购,越来越多的大、小企业终于看到电子商务的好处,不论是自建独立的官方电子商务平台,还是使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都让电子商务渗透率随之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
第三,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将呈集团军式爆发。在美国的在线零售500强榜单里,80%以上的企业都是传统品牌的在线业务板块,而在中国,2010年是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元年。在经历了2009年的试水期后,大量的传统企业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并且发展迅猛。苏宁易购、Kappa、李宁、佐丹奴、爱慕、九牧王、相宜本草、银泰百货等传统企业或品牌在电子商务上的表现都令人注目。
第四,移动电子商务将加速向普及化方向发展。数量巨大的移动电话用户,为移动电子商务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提供了坚实的用户基础。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52亿户,而且仍然拥有较大的扩展空间。电信运营商家大力推动移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也将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和普及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促进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和普及的一大推动力。
在这个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时代,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间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间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代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减弱,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国际贸易网络化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并且在这趋势下给贸易带来诸多益处和变化,然而如何积极发展利用以网络为媒介的贸易是我国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根据近年来我国网络贸易的现状来看,要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当务之急是要在我国大力发展网络经济,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从目前看,我国外贸全面实现电子商务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网络贸易法律法规的制订,为网络经济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并没有将个人的信用行为进行终生记录,这使得在进行网络交易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欺诈行为,对整体的网络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法律法规上,现行的许多贸易法规并不适于网络贸易方式,因此需有针对性地依据网络管理、金融结算、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
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予以严格、有力的社会监督,促进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为网络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网络经济发展提供全新的硬件环境。网络经济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将会严重制约网络贸易发展。尽管近年来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在许多边远贫困地区尚未正式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盲点”。此外,国内信息网络运行速度慢,费用过高等现象都是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体现,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加快企业信息化管理,为网络贸易发展做好准备。在网络信息时代,很多网络贸易过程都省略了中间过程,使得网络两端的企业直接进行互动交易,这就需要加快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为网络贸易的发展做好主体上的准备。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电子商务意识淡薄,需要吸引和培养网络、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或者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网络知识,让企业管理者对电子商务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管理上,加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实现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便为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部门之间的合作,积极参加电子商务的国际对话。就国际贸易本身而言,整个交易过程中会涉及到银行、保险、海关、运输、商检等部门,在其网络化过程中,还需其他相关部门都具备电子化的基础才能实现密切配合,因此这急需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目前,国际电子商务谈判主要集中在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之间,由于缺少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往往会使得谈判的结果有失偏颇,不利于建立起一个为各国所普遍接受的公平、合理的电子商务国际框架。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分之一世界人口的大国,应积极参与、组织有关电子商务的国际谈判,这对我国及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网络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中国深化国内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改善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及实现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与共同繁荣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主旨是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深度发展,打造一个互利互惠、均衡开放的农产品合作框架。
关键词 一带一路;农产品;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12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51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战略构想合称为“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推动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实现新常态发展。
1 我國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自2005年起成为仅次于欧盟、美国的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2004-2014年,我国对沿线各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由63.89亿美元增长到345.19亿美元,我国对沿线各国农产品出口额由29.96亿美元增长到132.04亿美元,而进口额比2004年增长了6.28倍,已经达到213.16亿美元。由以上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越来越重要。目前,我国已与30多个亚洲国家签署了50多项双边合作协议,与15个中东欧国家签署了32个双边合作协议,并与其中24个国家建立工作组、联委会[1]。我国的农产品单位产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以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上22%的人口,由此看出,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2 政策支持
我国是农业大国,且不遗余力地支持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上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例如,从2006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财政补贴用于补助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工作。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到2012年扩大到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更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资源,调剂国内粮食供给,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优化进口来源布局,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科学确定农产品自给水平,合理安排发展顺序。
2 现存问题
2.1 农产品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在加入WTO初期,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或国家,如韩国和日本等,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水果蔬菜、茶叶、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农产品进口主要来源于美国、欧盟等,农产品进口主要为大宗商品,如食糖、油籽和植物油脂、谷物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交流合作中,我国与墨西哥、乌克兰、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和南非等国家建立贸易关系,但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速度明显低于这些国家。随着我国大范围建立自贸区,实施自贸区协定,自贸区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应避免高度集中,实现出口多元化[2]。在农产品进口方面,集中度依然呈上升趋势,应控制集中度发展趋势,以免给我国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不稳定性。
2.2 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困难
纵观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整体趋势,我国正在进入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时期,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数量减小、速度缓慢,而农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增长。我国主要向发达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优势在于成本低、价格低及附加值低,而从发达国家进口附加值较高的产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发展工业,从而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及大力发展工业对农业的影响。这种局势导致农业的发展面临的约束加大,土地的数量和质量、劳动力及投入成本,传统优势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受到影响,不断被削弱,蔬菜出口量增长缓慢,水果出口量甚至出现下滑,这种现象说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乏力。
2.3 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我国主要向日本、美国、德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出口农产品,由于这些国家非常重视食品安全,制定了较高的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远高于国内对农产品检验检疫的要求,因此我国出口的农产品质量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一些国家因我国农产品出口时化肥农药残留较高不达标准,禁止进口,这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3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3.1 有助于扩大出口规模
农产品生产供过于求,严重影响了农户的经济利益。例如:我国湖南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就是茶产业,在2015年湖南省茶叶的产量是19.80万t,然而仅有4.5万t出口国外。“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加强各国各自治区之间的贸易合作,各贸易伙伴国致力于消除贸易壁垒,尤其是各种隐蔽性的非关税壁垒,构建区域内贸易一体化,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和发展自由贸易区,使各国农产品出口畅通无阻,实现进口市场多元化。实行“一带一路”战略,可以开拓我国农产品市场,调节市场供给,获得更多的利益[3]。
3.2 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时可以开展产能合作,用发达国家已成为夕阳产业的行业来弥补发展中国家相应方面的不足。通过产能合作来调节产业结构,不但可以帮助其他国家提高技术水平,还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技术水平,调节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经济。此外,我国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应把重点放在研究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完成农业生产的转型。
3.3 调节进口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
响应“一带一路”战略,我国应与沿线国家加强农业互利合作,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国内稀缺农产品来源,补充稀缺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调整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我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优势互补战略,我国在加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可以出口这两类产品,相反在土地密集型产品上略有不足,却对土地密集型产品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可以从具有土地密集型产品优势的国家进口,缓解国内对于土地密集型产品需求过高的压力,促进农产品贸易均衡发展。
3.4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美國经济学家麦克尔波特在钻石理论中提出,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中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农业相关和支持产业主要包括农药等上游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等下游产业。上游产业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下游产业则可以利用多次加工来提高产品附加值,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我国大力发展农产品贸易,将直接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4 “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4.1 “一带一路”背景下,积极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传统模式的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市场结构不对称,资金流通周转慢,开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缓解以上问题。各国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营销平台,与消费者直接进行沟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4]。鉴于此,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已经是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可以扩大合作区域,增加交易机会,快速进行农产品国际贸易交易,便于资金回流,降低了交易成本,对市场结构具有导向型作用。此外,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平台是面向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解决了农产品交易中的沟通障碍,使信息传播更快捷。
4.2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中的互联互通,发展物流
农产品具有季节性特征,新鲜不易保存,因而贸易对物流的要求较高,物流配送是否安全快捷关系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成功与否,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服务态度的物流配送服务是提高和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关键,低温保存的设备和技术是提升农产品物流的必经之路。“一带一路”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共同发展的网络平台,促进沿线国家实现平衡发展。另外,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开展离不开发达的交通与通信,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推动沿线国家要开展区域合作,采取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关税、推进物流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要实行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措施。例如,重视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提升物流、海关等合作,加强对网络平台购物的购销、仓储、物流、港口和配送等环节的控制。
4.3 培养专业人才,组建专业营销团队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为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发面着手。第一,对高校学生进行农产品贸易及网络营销技能知识的培养,鼓励大学生投身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实践中,自主创业;第二,加强对农民关于网络技术知识及网络营销技能的培训,进而服务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第三,组建团队进行宣传,提高广大人民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吸引大众学习网络营销技术,增加专业人才储备。
5 结语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构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参与国家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机会。我国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制定适宜的营销策略,带动农业良好发展,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实现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芸,张斌.农业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突破口[J].农业经济,2016(8):3-5.
[2]程国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农业发展[J].农经,2015(7):74-77.
[3]黄毅.“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农产品贸易研究[J].当代经济,2016(1):92-93.
[4]邓满.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J].西部皮革,2016(8):67-68.
【浅析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荐阅读:
浅析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瞻07-17
浅析我国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发展06-07
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07-12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10-23
浅析我国的保险营销12-08
浅析我国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06-26
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浅析09-18
浅析我国垃圾分类09-06
影子银行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06-10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