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互动

2023-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政府、村委会、村民的角色定位

(一) 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 既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 又要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工作, 保证全国政令统一。认真执行其上级政府的决议和决定, 并如实向上级行政机关汇报工作, 建立有效的上下级领导关系, 在基层政策执行方面勤与上级沟通, 努力完成由上级政府机关有求的各项任务及工作。

在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应频繁与村委会、村民进行互动, 及时了解民意, 积极正确的发挥引导作用。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 乡镇政府是了解当地实情并与政策接受者接触的第一“人”, 也可说是政策执行中的压力点。

(二) 村委会的角色定位

村委会的性质与乡镇政府不同, 村民委员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是全面负责村民自我管理、约束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的公共事务工作机构。根据我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 村委会不是国家公务员, 属于普通村民, 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村民的利益。这种身份定位在建立村委会与村民之间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为村委会管理村级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

因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直接工作对象, 在公共政策具体执行到乡村时, 村委会的职责与作用是协助乡镇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和完成政府目标任务。村委会在依法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等职能时,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各项事务。

(三) 村民的角色定位

村民, 既可以是村民个体, 也可以是全体村民。作为村庄的固定居民, 与所生活的村庄存在着天然的内在关联, 村庄的发展与其个人价值与利益的实现具有同步性。他们是村民自治的直接主体, 他们有权利, 也有义务根据公共政策在当地的执行情况关心和谋划本村的发展。

二、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政府、村委会、村民互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 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工作

在基层, 乡镇政府是接触公共政策的第一“人”, 同时也有解读政策和执行政策的义务。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出现乡镇政府过度干预村委会工作的情况。少数乡镇以行政权“领导”村委会的民主自治权, 将村委会当作是下级行政机关,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对村委会的行政事务进行干预, 甚至发号施令, 直接表现为政府对村委会的直接领导, 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自治的实质过程。

(二) 村委会过度自治或不作为

首先, 少数村委会无限扩大自己的权利, 对权力的欲望更加强烈, 把村民自治看作是“完全自治”, 出现忽视乡镇政府的帮扶和引导, 抵制乡镇政府的合理建议等现象。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村委会领导擅自作主, 给村民宣传不确定性信息, 不依照正确政策内容执行工作, 将政策内容放大或隐瞒, 借政策渠道为自身谋取利益。因在村委会和村民之间传递错误的信息, 可能会导致乡镇政府与村民的有效自治衔接不合理。其次, 一些村委会干部担任村委会领导职务之后, 对待公共政策的实施等村务工作不能尽职尽责。不能按时完成乡镇政府下达的工作要求、推脱耍滑等现象仍少数存在。作为国家行政机关, 也不宜对村委会过多教育, 因而产生了村委会在工作中出现了怠慢的现象。

(三) 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

村委会是通过村民进行民主选举的形式产生的, 即代表村民将自治权转让给村委会, 希望村委会合理利用自治权为村民谋利。然而, 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到, 村民并不信任村委会是为村民服务的组织机构。因村委会在传达并实施公共政策工作当中出现过度自治或者不作为现象, 造成村民对村委会的不信任。而这种信任危机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从村干部与村民形成的权威关系产生的权利, 二是村干部通过职位所掌握的法人资源的使用和支配权利。因此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 村民不信任村干部不为钱权为村民服务的责任感。

(四) 村民政策了解少, 参与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村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村民家中添置了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但是这也未能明显提高村民对政策的及时了解与接纳。据了解, 村民通过使用先进电子设备, 并未完全关注公共政策信息, 反之关注娱乐信息较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 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并缺乏一定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广大村民依旧靠政府逐级向下传播政策, 而缺乏相应的反馈信息沟通的能力。因上述多种原因, 当面临新的公共政策出台并实施过程中, 村民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从而参与意识淡薄。

三、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政府、村委会、村民有效互动的对策

(一) 提高乡镇政府在政策互动中的引领

政府是国家与社会的联结点, 基层政策执行主体承担着政策自上而下的贯彻执行与意见表达的任务。首先, 乡镇政府应做好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政策沟通工作, 在与村委会对接工作时, 保持政策内容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从而高效进行政策互动。其次, 政府政策执行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树立执政为民的观念, 工作中行使政策权力时, 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 高度培养责任意识, 提高执行效率。第三, 乡镇政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与村委会、村民们的有效沟通, 使用高效、灵活的手段使对方及时理解政策要意。只有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的沟通传达, 执行对象才能正确理解并支持政策, 从而得到真正落实。

(二) 村委会充分发挥其纽带作用

我国村委会有协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双重职能, 并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这也代表了村委会在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纽带作用。首先, 村委会要与乡镇政府保持有效沟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是乡村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 从法律性质看, 他们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 代表不同的权利主体, 两者之间不是上下级行政领导关系, 而是工作指导关系。因此, 村委会应接受乡镇政府的帮扶和指导将公共政策正确的传达并实施到村民身上。其次, 村委会要与村民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利益冲突等多种困境, 这时村委会要公平公正的解决问题, 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第三, 不断提高乡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政策执行能力。作为政府合作者、村庄代表着和村民利益协调者的村干部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培训及理想信念教育。在政策执行期, 村干部应及时听取民意, 平衡各方矛盾, 理性应对村民的要求。

(三) 提高村民政策参与意识

村民对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村民参与意识较低, 因而降低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村民与乡镇政府、村委会的有效沟通和互动。政府应采取充分的措施提高村民参与度。如:及时为村民讲解公共政策内容、定期组织有关村民自治系列讲座、播放法制教育宣传片等, 以提高村民对自身权利的理解以及政策参与意识。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 只有充分发挥广大村民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 才能提高村民政策参与意识, 从而构建村民与村委会、乡镇政府的有效互动。

摘要:基层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 公共政策在基层的有效执行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公共政策能在基层顺利执行并真正落实, 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 制定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任务更加繁重, 已经制定出来的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当中仍出现多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从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之间的互动当中剖析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

参考文献

[1] 刘鑫.当前乡镇政府公共政策执行有效性研究[D].太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 2014.

[2] 熊润露, 徐蕾.我国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高途径[J].法制与社会, 2019 (7) :149-150.

[3] 范卓.我国地方政府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4.

[4] 昊开松, 杨爱琴.公共政策执行其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公共政策“立交桥”现象分析[J].学习与实践, 2018 (6) :58-64.

[5] 沈艳伟.公共政策传播中政府、媒体与公众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8.

[6] 朱占奎.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 2012.

[7] 肖爱生.当前村委会发展中的现实困境与破解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5) :44-47.

[8] 杨博文.村委会职能“行政化”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 2015.

[9] 宫亚南.论乡镇行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D].武汉: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5.

上一篇:股权众筹的证券法属性研究下一篇:可调谐滤波器驱动电路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