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精选9篇)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逸夫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大教学观,在识字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利用教材优势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语言交际环境,以识字和发展语言同步为目的,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可见字词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怎样化难为易,有效地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效果,探求出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识字质量的方法,使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现在急待解决的问题。现在的识字教学不能够合理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而现在的素质教育强调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摆脱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动教学的格局,向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向运动发展。整体结构上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探求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学习,掌握科学方法。我们在低年级开展以“小学识字教学有效性”为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促使低年级教师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准确把握低年级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本地区实际的识字教学途径,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识字方法,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尽快达到自能识字,自能读写,主动发展,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选题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识字教学明确指出“要求会写的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确的书写“识字教学要体现教学的特点,做到音、形、义相结合,要改进识字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查字典的习惯。”
(二)应用价值: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学实践证明:凡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强,学习效果就好,加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而学生由于其自身年龄的关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三、研究内容和计划
1、通过课题研究,努力创设有效的识字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和识字能力。
2、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激发识字兴趣,开发学生识字潜能,扩大识字量。
3、优化识字教学的各个环节,优化各种识字教学方法,构建科学高速有效的识字教学体系,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
4、培养学生识字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全面提高素养,巩固识字效果。
5、转变观念,愉快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苦学”为“乐学”。
6、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定基础。
四、研究基础
我校教师已经开展了多项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并成功结题。另外,参加本次课题研究的老师全部是我们学校优秀的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扎实,肯吃苦,有一股闯劲。他们都是我校语文教学的中流砥柱。
五、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也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识字的过程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大脑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变得越来越聪明,智力得到发展。识字使孩子受益终生。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识字教学思考的问题不仅是识得快,还有如何把识字和普及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如何借助多种媒体识字的问题,于是,计算机辅助识字等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国内的教学研究中,已有不少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用生活来丰富识字教学。如把汉语拼音、生字词的学习与文字输入的联系进行全面整合,学生学的有趣、记得容易,在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分析字音、扩大识字量、词汇量及激发识字兴趣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语文课程标准》从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出发,大大丰富了情境教学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新要求。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教师更应该注重创设情境。
六、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低年级语文识字课堂教学实效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做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2)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内容,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使整个研究过程在行动中进行,这其中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3)测评法:通过阶段性的检测,对儿童识字率以及认字潜能进行测评。(4)文献研究法: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收集、汇总、分析同一领域研究新动向,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七、过程与方法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04--2013.7)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资料,确定理论假说,进行前期研究。全面了解低年级识字教与学的现状,深入学习新教材新理念。多方搜集资料,结合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探讨出具体的方法、方式,初步形成研究方案。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做好研究课题的理论准备。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实验方案;组建课题组,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第二阶段:课题实验研究阶段(2013.08—-2014.06)调查目前低年级段学生识字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搜集好研究前的相关数据;设计并运用一系列学生乐于参与的有效的识字活动进行识字教学实践;教师和学生一起用认识的汉字自编或改编一系列低年级学生爱读的,富有童趣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制作简单的动画帮助学生识字;通过调查、测试等方法,对前段时间的实践效果进行检测,反馈,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对后面的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改进。组织实验教师参与课题实验相关实践与理论的学习,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处理,收集资料,做好过程记载。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07—-2014.08)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论证工作;撰写结题报告,申报结题;对附件进行汇编。从理论假设为目标,对实验结果进行鉴定;整理研究资料,展示学校与教师经验总结、论文及实验材料。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课题负责人及组成人员,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本课题的研究,而且特别注重小学生识字效率的提高,有积极投身课改的精神以及具备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保证。
2、课题组成员每月一次大集中,进行研讨、交流心得。教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随时进行记录、整理、进行总结交流。除此之外,我们还根据本阶段学生特点,扩大研究范围,吸取四小和回小的经验,和这两所学校的一二年级教师共同研究开发本课题。
3、实验老师科研意识强,乐于学习,能较好地把握新课标理念,敢于创新,有热情,有能力,有精力投身到课题研究之中。
4、学校领导重视,大力支持科研工作,使课题研究所需人力、财力有保障。
九、课题预计成果形式
预期目标:
1、教师专业水平、教学效率提高。
2、学生识字兴趣浓厚,识字量多,有自主创新识字的愿望。
3、课堂识字教学快乐而有趣。
4、学生积累一定的识字方法,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5、学生有初步的阅读习惯。
成果呈现:
6、识字研究报告集(调查报告、实验方案、研究报告。)
7、识字研究成果集(经验论文集、教案设计集、教学案例集。)
8、研究过程中积累的各类教师、学生活动资料。
9、在实践传统成功方法的同时,初步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我们小学低年级课堂识字教学模式。
十、组课题组织机构 负责人:袁晓梅
课题组成员:鲁姝宏 戴艳玲 曹国燕 王恩杰 富国芳 李娜
一、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
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研究生科研开展的起点, 是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保障, 在研究生教育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高质量的指导和管理, 有利于研究生理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 是成功完成科研课题的前提基础。在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教育方面, 我院实施以导师制为主, 以其他手段为辅的综合培养模式, 旨在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导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对学生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远的, 其思想意识、精神风貌以及科学作风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 其学术精神和道德风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在研究生教育指导中起着主导性作用。研究生作为新手, 在科研课题的选择方面往往把握不住专业的方向及研究重点, 导师自己的科研优势和学术特色, 及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有特色、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能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把握本研究领域的重点, 启发其发现提出新问题, 并针对科学问题进行着实有效的可行性分析。因此,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上具有主导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一支高专业水平、责任心强的导师队伍是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保障。我院坚持严格的导师遴选和考核制度, 支持奖励导师个人的专业水平的提升, 并重视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人才引进的力度, 不断提升和充实我院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在教育理念方面, 我们提倡“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专业学术背景及思维方式, 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在培养过程中, 导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尊重其思想, 鼓励其敢于怀疑, 为其尽可能地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鼓励和激发其创新激情。除了研究生本人的导师, 我院利用研究院的平台, 组织相关专业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导师组成导师指导小组, 固定每周开放咨询时间, 保证了研究生多渠道的沟通方式, 并以此避免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及其他工作安排不能及时和学生沟通时, 研究生可以向导师指导小组中的其他老师咨询和讨论, 使其在学术及科研中的问题得以及时有效的解决, 并且研究生通过同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师进行探讨的过程中, 其科研思路可以得以拓展, 有助于创造性科学问题的发现。
二、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的营造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氛围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不可少的保障条件。为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态度和科研精神, 营造学术研究氛围, 帮助研究生更好地融入科研环境, 我院定期举办学术讲座, 每月一次知名专家大讲座, 让研究生能有机会与专家及大师们面对面的交流, 感受学术大师们严谨的学术风范和勇于探索的学术精神, 开阔眼界, 启发科研灵感, 激发科研的热情, 学术报告中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前沿信息的传递, 能有效促进学生垂直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有机融合, 激发其科研创新性。针对全院研究生, 我们举行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科研学习论坛, 由研究生根据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进行学习报道, 引导学生检索本领域在国内外的前沿发展, 激发他们对新知识的渴求, 有利于研究生更快更好地熟悉把握专业方向与重点技术, 提高其科研创造性;每两周一次研究生科研课题报告进展会, 着重讨论课题中遇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 这种由研究生为主题的学习论坛和科研报告, 营造了研究生之间相互监督激励的环境, 大大增进了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高了科研的热情性和主动性。
三、设立各种基金多角度鼓励科研创新
为了提高和激发研究生科研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院设立了各类研究生创新基金, 鼓励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及学科竞赛, 奖励学术论文的发表。我院为各种基金的申请制定了完善的申请程序和评定标准, 保证了申请过程和评审过程的公开、公正和透明度, 大大提高了研究生们的科研热情。首先为了达到鼓励刺激科研的目的, 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立项的指导思想:鼓励创新、力求精品、倡导国际性。鼓励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杂志或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成果。鼓励研究生自主创新、自由探索、不限制选题范围, 对其成果不求大, 但求新、求深、求独创。在资助形式上根据课题的大小, 按重点项目1.5万元, 一般项目0.75万元的形式予于资助, 资助基金正式立项后一次性拨付方式发放。基金申请面对我院一二年级全日制所有研究生, 每年9月开展申报, 由专家委员会开展审批, 我们确立了明确的评审标准, 以确保基金申请的公正和透明度: (1) 选题为本学科前沿,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 (2) 前期工作基础好, 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特色鲜明; (3) 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 达到国内或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 预期成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 (4) 可望取得突破性成果或有望成为省级 (含省级) 以上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的课题。经批准立项的项目需在第二年12月30日之前结题。为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展完结, 在第二年5月, 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统一中期考核。以上措施在管理制度上确保了研究生课题的顺利进展、科研基金的有效利用。自我院研究生科研基金实施4年以来, 有效地促进了研究生科研创新性, 提高了研究生科研热情。
四、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
创新性的实现, 不仅要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还需要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往管理部门、导师、研究生三者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重视不够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视“开题报告为形式”, 认为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能否顺利毕业关键看其论文情况, 把开题报告与论文人为隔离开来, 使开题报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 学生任意写、导师轻易过;管理部门注重形式有, 不管实际“有”, 事后束之高阁, 进人档案, 因而造成了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没有起到研究生开题报告真正的指导性功能。为培养创新性人才, 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开题报告, 规范制度化管理, 针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 我院规范了开题报告文本, 实施统一集中报告的方式。我们要求《开题报告》有相对规范的文本格式, 要表述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研究课题选题的背景、理由及研究的意义;二是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三是本人的研究工作计划, 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创新或特色、拟采取的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等;四是论文预期达到的研究目标;五是研究基础与论文撰写的进度安排;六是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包括中英文文献。在进行开题报告时, 我院组织我院的学术委员会组成评审专家组, 根据我们制定的开题报告评分表, 专家们对每位研究生的开题报告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打分, 着重审查研究生科研课题的选题、创新性、设计、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可行性分析及科研经费预算, 并针对研究生开题中存在的不足处, 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对于打分表分数不及60分者, 限期修改, 择期进行二次报告会, 直至通过为止。通过专家组成员的评审, 能够帮助研究生提高课题设计的水平与层次, 加强了对科研课题设计的质量控制, 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避免了研究生在科研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坎坷, 少走弯路。在我院对研究生开题实施规范管理, 并建立开题审查长效机制以来, 提高了研究生和导师的思想重视程度, 能够使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按时完成科研课题选题与设计, 并根据审查反馈结果有针对地进行修改和完善, 并将审查结果与研究生学位申请、导师资格认定等挂钩, 强化了制度约束, 提高了教学双方的思想重视程度, 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开题环节马虎拖沓的现象, 显著提高了课题的研究效率、节约时间与资源。把研究生报告纳入整个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中, 我院通过管理者、导师、研究生的齐抓共管, 养成严格遵守开题报告制度, 从而使开题报告制度在研究生培养环节发挥实质性功能的指导作用, 大幅提高了近年来研究生论文质量水平。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 在实践中不懈的努力、动态地调整管理模式, 我院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发现发挥研究生导师为主导、导师指导小组监督的综合培养优势能大大提高研究生开题报告质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生相互监督激励环境以及建立创新性基金等措举, 能极大地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完善细化研究生科研课题开题的制度化管理更是保证了高质量研究生开题报告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随着我国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问题的日益凸现,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 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积极做好引导工作, 确立明确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构建科学的培养模式, 营造适宜创新素质发展的环境, 才能大大地促进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国发[2005]第044号,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EB/OL].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gjkjgh/200811/t20081129_65774.htm.
[2]王红玲, 曾凡义, 邓长生, 陈惠芳.临床型医学研究生优化培养的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 (04) :548-550.
[3]周利民, 宋成文, 李明.如何指导研究生作好开题报告[J].学理论, 2011, (04) :186-187.
一、提出问题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而我们在教学中却存在学生学得被动,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无味。上学期,我对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期,我继续深入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把学生识字看作是老师教字,即今天学的字怎样记,怎样用,明天学的字又怎样记,怎样用……却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不顾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提高。更有甚者,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储存信息的“电脑”,每天定量给学生输入新的内容,不加消化的灌输,然后就进行一系列程序化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识字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只知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
(二)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材安排多种形式识字。比如查字典识字、看图识字、读名言警句识字……目的在于编排丰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然而在识字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仍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练习,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策略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激发兴趣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元素。在识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充分激发,就能产生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游戏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儿童具有好动爱玩的天性,采用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给他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要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
1.找朋友。老师举出字卡,问学生“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找出相应的字卡,边举边说出字的读音,并告诉老师“你的朋友在这里。”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添加笔画。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或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如:“十”加一笔可以变成“士、土、千、干”等字,“日”加一笔可以变成“目、白、由、旧、电、田”等字,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声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
3.给词语找家。老师在黑板上画几座小房子,分别写上动物的家、植物的家、交通工具的家等,再贴上一些词语:小猫、小青蛙、飞机、竹叶、小汽车、小白兔、消防车、柳树、小象等,让学生边读词语边把它贴在相应的房子里,给学生创设一个上台展示自我的机会,学生会很珍惜它,能把这些词语记在心里。这些游戏的设计,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进行,要经常进行变换。当然,游戏也不可滥用,一堂课若进行的游戏太多,很有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反作用。
(二)谜语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它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不仅能活跃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识字方法。比如:教“碧”字时,可以让学生猜字谜“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大石头。”又如教“金”字时,可让学生猜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这两块糖。”学生在愉快之中既学会了新字“碧”“金”字,又巩固了旧字“王、白、石、人”等字。另外,还可以编一些物谜让学生猜,使有形的文字与事物相结合起来,如“雪”字可以编成“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通过猜谜语,学生不仅知道了雪花的形状、特点,而且使“雪”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
(三)儿歌识字,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琅琅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学生有很大的魅力,把一些字编成通俗易懂的儿歌进行教学,也有利于學生的学习。如教学“清”字时,因“青”字的构字率较高,前面也学过了“请”字,所以,我编了一首儿歌:“山青青,水青青,心头有事情,看东西用眼睛,出太阳天气晴,说话礼貌要带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记住了“清”字,还渗透学习了“睛、情、青、晴”,妙趣横生。
(四)比赛法,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小学生好胜心强,爱表现,在识字时,穿插一些比赛,能提高教学效果,如:组词比赛,看谁组的词最多最正确。说话比赛,看谁能用学过的词语说话,看谁用的词多。这些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提高了识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来观看一个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如:先出一组象形字,这组字采用由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字简化字,逐渐演变的动画形式出现,富有动感的,生动有趣的画面一定会使学生产生神秘感,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识字教学。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识字教学,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四、研究实施效果
(一)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开题报告
1.研究背景(问题和原因分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可以说是各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者的纽带。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反思我们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有调查发现:小学教师平均要用80%的课堂时间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和评价学生的回答。他们还发现,小学教师平均每天要问大约300多个问题,平均每天都要问约定俗成2个问题。这么多问题中,很多是粗放式提问、问题随意,缺乏科学设计与组织,提问中有没有真正关注到全体学生,这些都反映出教师缺乏教学提问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也关注到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很多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课堂提问策略、课堂提问方式、课堂提问注意事项等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这些丰富而深入的研究,对我们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我们学校中青年教师比较多,而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和学习还比较少,灵活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沟通教与学的桥梁,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2.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综述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
课堂内的有效提问,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既可以此时他们集中注意力听好课,又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弥补知识上的缺漏;既可以及时诊断他们的思维障碍,并及时得到矫治,又可以开启他们的心扉,产生巨大的成功感与自信心,因此,有效提问是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的有效方法。
3.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提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古语亦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有价值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研究》课题的开展,将通过定期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调查分析、案例研究、经验总结、反思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思考和策略探索,创设平等轻松的师生交流空间,提高课堂提问预设和调控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1)、有效性数学问题情境的研究。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尽力去创设这样一个氛围良好的交流空间,因为学生回答错误或提出一个与老师想法不一致的问题而生气甚至“大动干戈”的情况比比皆是,教师不是和学生平等地沟通,而是以武力和权威去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课题组开展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2)、教师教学理念与有效性提问的相关性研究。
理念决定行动.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会影响他在课堂上的问题设置方式与和教学预期。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课堂提问与解决过程中成了主角。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问应该科学设计与组织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提问的技能方面,不少教师不能有效地运用教学提问这种教学技术,使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所以我们旨在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提高教师们的提问艺术。(4)、有效提问与全体学生互动性研究。
这个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的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和反馈上。在反馈时,教师对学优生采用正反馈多,对学困生则采用无反馈方式多;在语言风格上,对学优生教师采取民主型,而对学困生采取专制型的言语风格多。教师行为的不公平,导致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业上的进一步分化,这样课堂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学会提出疑问,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研究目标:
1、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技巧,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3.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巧妙提问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影响。4.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成果材料,为成果的推广提供范例。
5.通过研究,更新教育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引导教师把握好教材,树立问题意识,真正做到用教材教。6.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设计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7.在个人实践、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团队合作品质,增强专业发展的意识。
4.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文献检索法、总结法为主,加之以统计法、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对现行教学中学生的关注情况的调查,找出关键性问题,寻找有针对性的策略与手段,一面搜集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一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心得体会使课题的研究内容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尤其重视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选择自己和他人的典型案例,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及时总结经验,促进课题的开展和课堂教学的高效益。
5.研究详细计划
本课题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7月——2017年9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计划(确定实验学校、班级、时间、课题组人员及分工);搜集课题有关论文、案例并结合新理念进行理论学习,启动研究,让课题组成员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7年10月——2018年2月)从调查研究入手,广泛深入地调查小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现状;探讨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形式、方法;
探讨可以怎样有效地组合利用各种形式,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和发展;撰写调查报告和论文。这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一步,是进行下阶段研究的基础。
第三阶段;再实验阶段,形成特色(2018年3月——2018年6月)
综合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进行探索实践,再次深入实验阶段,形成特色,把相关材料进行整理汇编成文集,撰写实验报告。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
--------低段语文组三级子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现状警示我们:
识字课堂不知啥时变成了师生表演的舞台,教师竟成了表演的主角。教师煞尽苦心地唱着自以为是的独角戏,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体验和学习需要。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的识字教学设计让学生应接不暇,他们其实是被“扑朔迷离”的假象所迷惑,教师身着的“迷彩服”蒙蔽了他们心灵的眼睛,也就控制了他们的思维。教师的指挥棒指向哪,学生的耳朵就听到哪。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在权威的威慑下戛然而止。教师和学生所呈现的关系是控制、指挥和被控制、指挥的关系。课堂上老师自认为讲得“津津有味”:一味地、片面地关注识字进度,注重认读字音和书写、释义的正确率,而将学生课堂出现的昏昏入睡的消极状态,识字速度慢,识字量受到限制,识字质量不高,错别字多„„都归于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脑子不灵活、或者是家长不配合等原因。没有意识到这悄然形成的高耗低效的课堂,自己是“功不可没”的。不仅学生的求知欲被扼制、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其语言、思维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的活动,它所呈现的师生关系就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
健康课堂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是交流、对话,而不是掌控、强势、与替代,只有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交流、碰撞,才能生成灵感四射、富于创造的识字课堂。
2、儿童的天性明示我们:
一年级小学生的注意是不能持久的,有研究表明,5--7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他们的注意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上现去。注意力易转移性,导致孩子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加之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的儿童特别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上课时总要时不时提醒他们,这就直接影响了四十分钟课堂效率,课内预期的目标不能完成,经常拖堂,知识点不落实。所以就进行大量的抄写、听写,不但加重了课业负担,而往往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儿童,我们应该尊崇顺应儿童的无限创造力和鲜活个性,“蹲下身子”寻找一种适合儿童的“生本课堂”。“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我们把我们的语文课堂看作是一场“游戏”,其主角是学生和教师,那么,这样的课堂,谁会不喜欢,谁会不投入呢?游戏,有具体的目标,有达成的路径,有奇趣的过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若是有游戏般明晰的目标和途径,有游戏般“一切皆有可能”的惊喜,那我们的课堂,该是多么的可爱、可亲、可为!
3、祖国汉字文化启发我们: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形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从甲骨文的出现到今天,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的文明。
既然,我们的汉字如此“博大精深”,那么,如果我们邀孩子一同做个痴迷于汉字文化的“汉字玩家”,充满情趣学汉字,快快乐乐用汉字,在“玩转汉字”的过程中与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那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大脑功能
人为万物之灵,脑为人体之首。脑科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大脑的功能是左右两个半球功能的分工与协作的统一。而汉字实为一种复脑文字,大脑对汉字的处理不是左脑或者右脑单独起作用,汉字作为沟通左右两半球的桥梁,将左脑为主的文字功能与右脑的图画功能通过胼胝体的传输,形成一个同时进行的将抽象的文字符号与形象的图画相结合的完整汉字感知、认知过程。
2、专注力
专注力是一种高贵品质,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指出:“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目不见,雷鼓在侧耳不闻。君子壹教,弟子壹学,亟成。”壹就是专一,就是集中注意。
有关研究表明,学习的好坏,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意志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课堂上不组织学生的注意,学生就不能用心地听、潜心地记、积极地思考,不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专注决定孩子做事的能力”。
3、儿童心理学
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要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等直观
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李岚清曾提出:“把脑科学研究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寻求一个所有学生都能在各种教育活动只积极参与、动脑、动口、动手、科学用脑、协调用脑的方法。
美国神经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罗杰.斯佩里博士的左右脑分工理论、当代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左右脑是相对分工的。左半脑是抽象思维中心,思维材料侧重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右半脑是形象思维中枢,思维材料侧重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
美国奥思斯坦发现,如果对两半脑中的“未开垦处”给予刺激,激发它配合另一半脑的作用,大脑的总能力和效率会成倍提高。
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汉字认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神经心理活动,不仅在人的视觉记忆过程中有较大的需求,而且有相对比较特殊的形与义之间的联系。
教育领域脑功能开发的研究成果也告诉我们,人脑功能的丰富性和可开发性可在识字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进行快速大量识字,提前阅读,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题的界定
邀学生同做 “汉字玩家”: “玩家”,原指在网络游戏中的参与者,现在,也用来指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使用者。那么“汉字玩家”,即是痴迷于汉字文化的人,在学汉字、用汉字的过程中乐此不疲的人。“邀”,即“邀请”的意思。既然是“邀请”,那么,我们的教师必然要较学生先一步成为“汉字玩家”。而后,教师的角色由教学活动中的“引领者”、“组织者”逐步向“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转变,而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则由最初的“参与者”,逐步成长为识字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同伴的“合作者”、“引领者”。
构建健康的师生关系:在充满情趣学汉字,快快乐乐用汉字的过程中生成灵感四射、富于创造的识字课堂,在邀学生共同“玩转汉字”中,与孩子们共同幸福成长,从而促进民主、平等、健康的师生关系的构建。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运用脑科学原理,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开发“左图右字的字图卡识字”方法。提高低段年级学生的课堂有意注意力,使学生学会用脑、科学用脑,开发孩子大脑潜能的同时,能感受到用脑、学习的乐趣。
2、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运用“看图会意识字”、“词
串识字”、“生活情景识字”、“想象识字”、“转盘识字”、“比较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快速、大量、高效、快乐地识字,激发学生创意识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3、在识字教学的同时,有机结合初步的听、说、读写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通过识字教学构建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的幸福指数在课堂上得到提升,学生也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五、课题研究假说
我们力图探求一种科学的、符合儿童识字心理和汉字特点的、能加快识字速度并提高识字效率的、富有创新精神的识字教学方法——
于是我们提出假说,“左图右字的字图卡识字”方法是将以大脑左半球为主的文字功能与右半球的图画功能通过胼胝体的传输,形成一个同时进行的、将抽象的汉字与形象的相应图画相结合的、完整的汉字感知、认知过程,这样改善脑功能,加快识字速度,加大识字量。教学中强调整体性、视觉性和抓住儿童脑发育的关键期。这种开发人脑机能的识字教学既能依据汉字特点又遵循人脑开发的普遍规律,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增强能力,愉快学习,减轻负担。
六、课题研究方法
1、测验法: 在课题研究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测验的控制,在不同时间对于同一个被试,或同一时间对于不同的被试,其意义都应该是相同的。
2、行动研究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经验总结法:这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是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4、文献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5、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一般对研究对象的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也就是所谓“解剖麻雀”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字图卡识字”法:以开发“左图右字的字图卡识字”方法为主,辅助“看图会意识字”、“词串识字”、“生活情景识字”、“想象识字”、“转盘识字”、“比较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快速、大量、高效、快乐地识字,提高低段年级学生的课堂有意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
2、课中引入多种游戏、音乐进行律动,协调用脑,高效学习。
3、搜集韵文、童谣、谜语、儿歌,自编拓展识字校本课程,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巩固识字,加深
理解。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把识字教学与科学用脑结合起来,改善脑功能,发展学生思维。
2、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低段识字教学素材库和识字教学模式。
3、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实验组骨干老师。
4、总结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经验。
5、撰写通过本课题研究实践,构建健康课堂师生关系的论文。
九、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3——2013、8)1、2、3、确定课题研究组成员,作好开题准备。开展理论研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对学龄前儿童已有的认识水平、识字能力以个案、问卷等形式进行初步调查。加强实验的针对性,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4、5、搜集低年段需要学习的常用汉字,整理成册。
制作CAI课件,编写配套阅读教材。(主要针对一、二年级)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9——2015、1)
1、2、对学生已有的识字量进行测试并记录。
在教学中按照序列使用“字图卡识字”、“看图会意识字”、“词串识字”、“生活识字”,让抽象的汉字变得可亲、可感。
3、当抽象的汉字在学生心中变得活泼、灵动之时,有序列地使用“想象法识字”、“转盘式识字”、“比较法识字”、“词串识字”等识字方法,让学生高效识字的同时,掌握识字方法,并由此产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4、利用下午经典阅读时间学生读自编阅读教材,巩固识字。
5、每周利用国学课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如字图卡识字拓展课、灵活多样的识字交流课、每月一次的识字检测课、神奇的汉字故事会等)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和结题阶段(2015、2——2015、6)1、2、3、4、对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评价。
形成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等)编辑研究成果论文集。
整理出一套健康课堂切实可行的低年段识字教学模式。
XX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思路
1、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外环境的影响。如参加培训、外出学习、听报告等,但在新课程条件下,主要的已经不再依赖这些外环境了,而是主要依靠校本教研制度,而教研组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要载体。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等,同样主要地依靠校本教研去实现的。可是,当前校本教研(教研组)活动中却存在着“教而不研”“教而少研”与教研群体建设不够等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是教师们真正缺少教研的内驱力。我们的教师比较长于内省而缺乏公开自我、倾听与回应以及问题化与问题解决的习惯与能力。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诸多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而这些问题不解决,就无法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无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增强教研本位意识、回归教研本职、“聚集课堂”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成为了当今教研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重在“聚焦课堂”。
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关于课堂的研究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从工程式研究到文化生态的整体研究,从接受式教学与活动式教学的两方对峙到成为前进中的两极张力。人们的研究正在完成从外显到内隐、从行为到心理、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逐步形成了全面关注课堂学习的格局,甚至于专家们提出了“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的观点。从这个角度,“聚焦课堂”既是一种研究的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核所在,所以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中研究课堂无疑是重中之重。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鉴于以上认识,我们确定了“研训一体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关键性概念解释:
1、研训一体
“研训一体”的“研”指的是教育教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训”指的是教师培训,“研训一体”就是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促训,以训带研。教研、科研、培训结合在一起搞,这就是“研训一体化”
。教学问题是研训的主题,问题解决的历程是教师行动跟进的学习过程,通过“研”提高“训”的质量,借助“训”提升“研”的层次,无论是“研”还是“训”最后都落实到教师的教学行动上,因此教师在行动中既“研”且“训”,即研训一体。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研究和培训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重视。人们认识到:好的教育理论只有转化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产生强有力的实践效应。
“研训一体”就是让教师立足职场,在反思与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改进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精神的建构、专业素养的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这种草根式的、自下而上的、行动贯穿的“研训一体”模式,其研究的方式、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标与研究的结果都紧紧围绕学校和教师自身的现实情况与实际需要,它追求的是教师的教学研训一体化的过程。因此,它能使教师焕发极大的工作热情,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根,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享受到职业幸福感及创造自己幸福人生的乐趣。
2、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在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下,在20世纪上半叶兴起于西方教学的科学化运动。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课堂有效性指“在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固定的,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速度可看作学习时间(长度)---投入;收益可看作学习结果(收获)---产出;安全可看作学习体验(苦乐)---体验。也就是说,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在加强校本研训的氛围中,形成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教师培养模式,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
2、为学校开展校本研训寻求优良的对策与措施,并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方法及遵循的原则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调查学校的师资状况以及学校教师参与校本研训的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
2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3、行动研究: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组织学习、专业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始终贯穿在研究过程之中。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加强校本研训来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致力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访谈、教学笔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教学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合作研究:是教师之间或与校外研究者组成合作研究小组,共同观察、讨论某些特定的教育现象,并以合理的方式解决相关的教育问题。
四、预期达成目标:
1、提升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提升教师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研训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
经验+
反思。教师们经验有余而反思不足,缺乏内驱力的被动的反思,影响了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因此,实践反思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基本模式,而实践反思最重要的是建构行动和学习两者间的联系。他强调教师的主体悟性,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主动性与内在需求欲。
2.素质教育的理论:
教育要克服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专家、学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开辟了教学新方向——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孔企平教授的《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概括了有效学习四个基本要素: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美国坎贝尔著、王成全译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也对有效教学加以论述。
4、人本主义理论:
校本研训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活动要在平等中对话,在交流中提升。以人为本,重视教师在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六、课题研究阶段的计划安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两年,分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进行调查分析,形成课题方案,采用观察、问卷、访谈、教师日志等多种方式收集有关材料,以便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全面、透彻的分析和评估。
第二阶段(2009年1月——2009年6月):
初步实施阶段
教师通过个案分析与研讨课,总结成败经验,提出问题与不足,课题组修正计划,完善提问的策略,进行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反思提高阶段
在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研究论文或其它形式与同行交流,可以通过自主反思发现新问题,并开始循环研究。
第四阶段:(2010年3月——2010年7月)结题工作
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提供课题实施的成果,在学校、县、市进行推广示范,真正起到以课题促教学、促教师成长的效应。本阶段采用的方法有理性概括、经验交流、研究报告、论文集、示范课等。
七、完成课题的有利条件和保证
1、课题组成员有志于服务教育实践,探索在新形式下学校教育科研的有效方式和方法。本教研组教师有强烈的科研热情并渴望科研人员给予具体而有效的指导。
2、课题管理统一规范:
教研组课题有学校教科研室负责人和学校聘请的专家的指导。学校课题组将总课题分解到年级组和学科组,建立子课题组,每位教师都要承担课题研究的一项任务,做到人人参与,加强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结合教学工作进行研究。还要把级组、科组和教师的研究集中到学校课题组,统一管理,提高研究的整体水平。
3、加强研究过程的调控,采用奖励机制,鼓励科研教师积累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资料,撰写教师日志、相关论文、相关教学设计,积极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反思与交流活动,定期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八、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组成员每人上一节关于“研训一体”成果展示课。
2、课题研究中的典型课例教案集。
一、轻松环境, 让识字快乐起来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以及创新能力。“亲其师, 信其道”才能“乐其学”, 所以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乐于进入学习环境, 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一) 自主分层识字
在小班化课堂上, 识字教学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 教师只穿针引线。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学习生字, 小组合作识字, 课堂上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但是,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 所以在设计教学中教师不设定统一感知目标, 而是放手让学生划出生字词后, 自由交流, 你认识哪个生字词, 就读哪个生字词。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认读生字。
(二) 营造轻松氛围
当然作为老师此时我们还应该深入各个学习小组, 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交流, 平等对话, 给学生创设一个畅所欲言、勇于思考和创新的开放性学习空间。小组合作识记字形, 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在各学习小组内, 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发言讨论的权利, 教师要适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可以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 如:“谁认为自己是胆子最大的, 站起来读。”“谁敢挑战他?”等, 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成果。
(三) 科学、及时地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科学评价, 体现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标后, 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有的放矢, 识字方法多样化
汉字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识字教学可以从生字本身抓住突破口, 利用字音、字形、字义的特点进行教学, 在课堂上有重点的指导生字。
(一) 同一课文中识字变花样
在同一篇课文中我们识字的方法并不需要一致, 可以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 抓住切口, 有效识字。如在一下《两只小狮子》的课文中有“狮”“懒”“洋”“整”“滚”“咬”“撕”“扑”“苦”等很多生字, 对生字集中整理以词语出示之后, 可以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选择容易接受的识字形式学习生字, 最后总结汇报学习结果。
(二) 总结识字方法贯通使用
当然平时教学中识字方法是多种多样, 比如编儿歌“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坐”;“用手拔掉一根头发”——“拔”;“耳朵听, 眼睛看, 嘴巴说, 用心记, 你是聪明的小学生”——“聪”, 朗朗上口的儿歌既能让学生容易记住和背诵, 又能让学生准确地记住字形。还比如动作体验, 主要是一些动词, “握”:可以让学生之间握握手;“跳”:和学生一起跳一跳;“飞”:撇和点就像一对翅膀, 大家挥舞双手试试飞。
(三) 识字巩固乐在其中
具体识字时, 还要不断变化识字点, 有层度地提高学习目标。如先是在句子中或词语中借助拼音读, 再去掉拼音读, 然后可以单独去掉拼音读, 最后还可以拓展组词等。让学生一步一步将识字基础巩固起来。
三、创设契机, 提高识字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音因素作为主要材料, 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 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所以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 识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多采用个性化教学, 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 通过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生字。
四、贯穿始终, 识字与阅读水乳交融
低段的语文课文大都浅显易懂, 不管是文辞优美的儿歌、小散文, 还是语言生动活泼的童话、小故事, 阅读的前提当然是识字。但又不能将识字孤立, 而应渗透进阅读教学, 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识字还是需要阅读来帮助提高和巩固。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 我们不能将这个环节与课文的教学孤立起来, 单独地读读拼音、记记字不能让学生对字义有很好地体会。字词来源于课文, 就要为课文所用, 识字教学要有意识地为阅读服务, 比如选用所学习的生字词说一句话, 既巩固识字有语言的训练;还可以选一个词说一句跟课文有关的话, 这样的训练就可以结合到课文的阅读, 使得识字有所提升。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 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的是识字的方法, 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识字情境, 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 利用已有经验,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识字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课堂上要有效落实识字教学, 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让识字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 成为他们阅读、学习、成长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在课堂实践中完善, 识字教学终将散发迷香, 小班化语文课堂也将因此而焕发光彩。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主阵地, 课堂上如果能让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又减少课外巩固的时间, 并且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小班化教育背景下, 如何提高课堂识字效率, 我分别在以下这几方面做了尝试:识字教学的环境创设、运用多种方法有重点的指导识字、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识字、识字与阅读结合巩固识字。
【关 键 词】 识字效率;激发兴趣;主动识字;字理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它是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前提,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汉字具有数目多、笔画多、结构复杂、形近字较多这些特点,给儿童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并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做了以下几项研究:
一、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为运用字理识字法创造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无价之宝,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识字兴趣。
如教学“灭”字时,我借助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然后用一个物体盖在火上,大火灭了,火上加盖就是“灭”, 由于图画形象、具体,所以十分有利于将汉字抽象的“形”与鲜活的“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以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揭示构字规律,突破识字难点,提高识字效率
(一)象形字,展示形体演变过程
有些象形字,笔画多,结构杂,难于识记,容易写错。我就采用“展示形体演变过程”的教学模式,结合实物图画,帮助学生认清字形,建立起形和义之间的联系,如识记“象”的字形,我首先创设情境,出示一幅长着象牙的卡通大象图,然后动态展示“象”的演变过程
再激发学生探究“象”的字形:上面的刀字头表示大象的大耳朵,中间的长撇表示大象的长象牙,下面的两撇及一点一捺则表示大象那四条粗壮的腿,因为象牙是从口里长出来的,所以第一撇要从口里撇出来,不能写成
(二)指事字,明确指示符号的作用
对于难于识记字形,音、义容易混淆的指事字,采用“明确指事符号作用”的教学模式,即把复合的形体分开,揭示构形理据,一次突破教学难点,如“本”和“末”学生既不理解他们的意思,也分不清它们的字形,常把两个字混淆了,理解这两个字的字义是重点,只要学生理解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就不容易出错了。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一棵枝繁叶茂的根部外露的大树,然后展示“木”字的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明白:“一”是指事符号,在“本”字中指出“树根”的位置。“本”的本意是“树根”,后来表示“事物的根本、根源,主要的,中心的”等义。接下来,在树梢部位动态出现一条醒目的红色粗线,随后展示。引导学生明白:“一”是指事符号,在“末”字中指出“树梢”的位置。“末”的本义是“树梢”,后来表示“事物的顶端、末尾、尽头,不是重要的”等义。
(三)会意字,揭示部件间的联系
有些会意字字形难于识记,容易写错,究其原因大多是对其字义不甚了解所致,对于难于识记字形、字义的会意字,采用“揭示部件间的联系”的教学模式,突出其复合性特点,让学生理解组成汉字的几个部件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组合起来又表示什么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形声字,运用构字基本规律
形声字是汉字中占比最多的字,它们的基本构字规律是“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它这一特点,采用“运用构字基本规律”的教学模式,突破重难点。如学习“清、晴、蜻、请、情、鲭、睛”这一组字时,首先出示“青”字,让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在“青”字左边加上“氵、日、虫、讠、忄、鱼、目”等不同的偏旁,就形成了“清、晴、蜻、请、情、鲭、睛”等字,再引导学生分析,他们会发现,这些字的字音大多与基本字“青”相同或相近,字义分别与各自的偏旁有关。
形象记忆法: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势的特点,抓住字形某一方面的特点,将生字巧妙比拟成某种具体事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如“虐”字的虎字头下面是“ ”,不少学生将其写成“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虐”字是虎字头,老虎捕食张开大嘴,脚爪扑向兽或人。你见过“虐待”自己的老虎吗?“虐待”他人用器械“ ”对准被虐待的人,很少有人“虐待”自己的呀!这样一说,同学们对“虐”字的印象就深刻了。
自编口诀法:如“碧”字,学生经常会错写成“ ”,多次纠正,效果不佳。我就在引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后编出口诀“王先生白先生,同坐一块石头上”。
追溯来历法:即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生动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视听同步,既能耳闻又能目睹,充分认识生字的形象,就能促使学生记忆定型。如“金碧辉煌”的“碧”字,时常有同学把它错写成“壁”或“璧”字。教学“碧”字时,教师可以先讲述“金碧辉煌”这一成语的故事,然后告诉学生,这里的“碧”是指颜色,青绿色,形容建筑装饰华丽,光彩夺目。这样,学生就能正确地记住“金碧辉煌”的“碧”字了。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应是灵活多样的,只要我们老师能刻苦学习,不断提高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就一定能寻找到最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运胜. 识字和识字教学[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2] 吴小英. 浅谈识字教学的方法[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5(1).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同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低段学生会认1600个-----1800个生字,会写800-----1000个字。为了“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解读能力,加强教师目标贯通的意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宗旨,五一路小学语文教研组以课例研修为载体,关注教师课堂教学中目标意识的培养。力图通过“理论学习——培训——实践——总结反思”的校本培训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教育理念、教育能力、政策观念、课例研修的学习,提升教师教学理念,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我校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以培训学习和教师参与研究为主要形式,以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基于以上情况,我校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了“语文课堂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的课题研究。
二、过程与方法陈述及附件
课例研修是行动研究,强调“在做中学”。因此,进行《怎样做课例研修》培训,要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对教师培训学习中理论难以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问题进行探索。培训的关键是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教学。“三实践、三反思”非常关注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教研组采取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由王蓓真老师为大家提供《我在家里贴字卡》的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
1、第一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
2015年10月26日进行第一次实践、反思活动。在会议前,杨丽君老师在教研群就课例研修做了《将课例研修引入我校校本教研的思考》的报告。在会议上,主讲教师王蓓真对教学课题《我在家里贴字卡》从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并把自己在会议前准备的《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的教案交给参加活动的老师讨论、修改。这次课前会议,教师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对研修课题及教案修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四至六年级老师在网上进行评课,一至三年级老师以及谢树菊老师、黄英老师参与了现场讨论,讨论的老师就每个环节进行评议,在听取小组讨论的交流汇报之后,王蓓真老师对教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2、第二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2015、10、27日上午第二节课,王蓓真老师借一年级三班的学生向参与活动的教师展示了一节教学课。课堂上,教师活泼的教学形式深的学生喜爱,孩子们热情高涨,完全融入了与老师的互动当中。在课后的会议上,参与教师积极交流观课感受,并对王蓓真老师所上的《我在家里贴字卡》一课进行评议。
3、第三次课例研修实践、反思。2015、10、28日上午第一节课,杨丽君老师举行一场名为《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实效性的几点策略》的讲座,和老师们交流了识字教学的经验。第二节课王蓓真老师在对上次的说课稿、教案、课件加工完善后,进行第三次实践活动——课堂展示。第三节课由王蓓真老师说课,参会教师评议,杨丽君老师做课例研修活动总结。
三、研修结果陈述
五一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积极响应五一路小学进行课例研修的号召,于2015年10月26日至10月28日进行了课例研修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对“语文课堂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出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2、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3、识记生字、归纳方法。
4、拓展延伸、自主识字。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用简短的语言或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音乐创设情境,把学生很快引入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如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时,就利用动画人物菲菲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2)认读生字,整体感知。通过自由读词,巩固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初步认识生字。我们还增设了拍拍手读这一环节,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个活动的游戏。(3)识记生字、归纳方法。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识字的方法,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并在识字的过程当中穿插写字的指导,进行读写结合。教学时归纳了加一加、理解字义、区分字形、记笔顺、记拼音的识字方法。(4)拓展延伸、自主识字。通过与教材相似的形式,拓展孩子们识字的空间,提高孩子们自主识字的兴趣。我们设计了“我在教室贴字卡”这一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就在自己的身边进行自主的识字。
四、不足之处
由于第一次进行课例研修活动,我们又缺少专家的指导,只是对教学设计、上课环节进行摸索,还没有具体观察的表格、数据、录像等,不能上升到理论,专业性不强。
其次,受学校建校限制,我们实行两班制,教学时间有限,我们只进行了低年级的识字研究,对中年级、高年级的识字教学研究,在以后的课例研修中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题报告】推荐阅读: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课题研究09-17
在生活中识字提高识字兴趣07-11
如何提高学生识字兴趣11-03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结07-06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09-29
二年级识字教学的研究07-12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研究06-11
识字教学几种有效方式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