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2篇)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1

一、说服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学校德育教育的通常做法是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教师从道德、情感、利害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这种做法比较直接,易于进行,见效快,但维持时间不太长,尤其对比较调皮的学生作用不大,并且经常使用,其效果会逐渐减弱。而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最终要通过行动体现出来,如果在说服教育的同时穿插上实践教育,把它和学生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的一举一动进行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学生的日常小事抓起,将会收到快速、持久的效果。

二、专题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德育教育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为了突出重点,使教育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往往采用专题教育的形式,如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系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突出教育的重点。教师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其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感染着学生,是学生的教育者,道德的引路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在进行专题教育的同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其他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也会增加。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住渠道、主阵地,在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中,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者素质较高,受外界干扰少,教育环境、氛围好,有其他教育形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效果显著。但由于学生生活在家庭、社会之中,受其影响,学校教育难以完全实现德育教育目标。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其特殊地位,在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家庭教育的成败对德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目前,许多未成年人的道德问题主要就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或不到位造成的。为此,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和家长沟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搞好德育工作。同时,还应该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配合学校、家长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明显提高。

四、正面教育与负面教育相结合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过分强调正面的东西,强调主旋律,有意回避现实矛盾,回避社会的阴暗面。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让学生接受到了正面的、好的东西,但许多东西往往与现实相矛盾,致使学生往往不相信教师的教导,德育教育难以落实,实效性也会受到影响。由于社会在发展,德育环境也在日益变化,我认为要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树立开放的德育观,适时适宜地进行负面教育,把正面教育和负面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认识社会上虚假、丑恶、阴暗的同时,更能体会到真、善、美的存在,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但在进行负面教育的同时,应注意适时、适宜、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对有关问题既不夸大,也不回避,所选材料要结合学生实际,适时进行,并能帮助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复杂性,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使他们从负面教育中得到正面的提醒,受到深刻的教育。

五、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育是主要的形式和手段,要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还必须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设一支师德过硬的德育教育队伍,建立具有操作性强、实效性明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好各级管理部门的功效,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抓起,从小事做起,形成全校教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德育教育的落实,实效性的提高共同努力。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2

一、体验———身临其境, 印象深刻

美国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 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 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 我就会真正理解。”这句话诠释了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的重要性。体验式学习所倡导的就是这样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 在体验中思考, 在思考中创造, 在创造中发展。

学习“体积单位”时, 要让学生认识1立方米体积大小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知到1立方米的大小, 可以用3根1米长的直尺, 在教室墙角搭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 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到底有多大;为了让学生再进一步体验到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 再让学生到这一空间里来站一站, 看看能容纳多少人, 同时想一想, 在我们生活所熟悉的空间中, 有哪些是可以用“立方米”作单位的。学生亲历了这样的学习体验过程, 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1立方米的大小, 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给他们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印象,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 一旦遇到与1立方米空间大小有关的知识, 他们一定会记起这次的体验, 便不会盲目地去解决此类的问题。

二、比较———求同存异, 理解扎实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可以求同存异, 凸显事物的本质属性。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都是循序渐进的, 同样主题的数学内容往往逐步深化与发展;不同主题的内容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然也有区别, 所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比较,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内容, 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学习完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 可以让学生把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和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进行比较, 在解决这两类应用题的过程中, 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学生经过观察、比较、讨论后会发现, 解决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要先确定单位“1”的量, 并找等量关系式;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要求单位“1”对应的量, 就用除法计算, 如果要求分率对应的量, 就用乘法计算。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简单的分数乘法、除法应用题的解决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最大的区别在于最后一步根据求对应的量判断用除法计算还是用乘法计算。经过比较, 既概括了这一内容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形成了认知结构, 又深化了学生的认识。

三、反思———质疑解惑, 深入探索

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善于反思的人, 能及时地把经历提升为经验。反之, 不善于反思的人, 经历虽多却可能仍然缺乏经验。同时, 学生的反思也能为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宝贵的信息, 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分数除法”这一单元学习结束后, 我让学生写下学习本单元后的反思。在学生的反思中比较集中反映的问题是: (1) 不能很快地确定单位“1”的量; (2) 不能确定什么时候用乘法计算, 什么时候用除法计算。针对以上问题, 我又特地安排了一节练习课, 重点训练学生如何寻找单位“1”的量, 以及怎样确定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 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单位“1”的量有什么特点?很快就有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说“比”或者“是”字后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有的说分率前面的那个量就是单位“1”的量;即使没有“比”或“是”这样明显的字迹, 我们可以自己根据题意把原句转化为这样的句式。

根据学生的反思, 我及时调整了教学进度, 进一步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帮助学生补上了这方面的不足, 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辩论———唇枪舌剑, 驱逐困惑

辩论可以启发人的思想, 使人主动地去分析、思考问题。把“辩论”巧妙地引入数学课堂, 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认识倒数”的例题教学后, 学生明白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辨析:0.25×4=1, 0.25和4是互为倒数吗?首先我把学生分成了两个组, 赞成是互为倒数的同学为甲方组, 不赞成互为倒数的同学为乙方组。经过观察我发现, 原来赞成是互为倒数的同学基本上是班上平时在学习上善于思考、思维比较灵活、学习成绩相对优秀的同学。就在我这样宣布分组的时候, 又有一些原来不赞成是互为倒数的同学也站到赞成的一边去了。但是不难看出, 他们其实并没有真正弄明白0.25和4到底是不是互为倒数, 只是他们也观察到了我所观察到的情况而已, 对于他们观点立场的改变我也没有说什么。

在辩论中, 同学们是那么全情地投入, 老师没有提醒谁要注意听讲, 但是没有一个人是不注意倾听的;老师没有提醒同学要积极发言, 但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老师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多的启发引导, 但是学生都能主动地把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起很好的联系, 进行了有效的迁移。这不正是新的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吗?事实证明:这样的学习是每一个孩子都愿意积极参与的, 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孩子们愿意接受的, 我们要经常为学生们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 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习方式远不止以上四种, 在课堂教学中, 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方式, 教师都可以加以运用,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殿堂。

参考文献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的例题讲解与学生的巩固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强调“传道”“授业”“解惑”,而很少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这样的教学只能导致教学效率的低效乃至无效。所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力图使得学生获得新方法、新知识,构建新思维,逐步形成新意识、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创新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学要追求的目标。

一、现实教学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合作与交流

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我们的教学要有所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合作与交流,所以我们要将教学互动推广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让课堂更活跃,学生在每一次课中获得的进步更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二、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多种互动方式

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和形式就是实现互动。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看,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形式大致表现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单向型,把课堂教学看做是教师把学科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负责信息发送,学生是信息接收器。这种模式在传统教学中应用较为常见,效率也比较低下。

二是双向型,把课堂教学看做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并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双边互动,及时反馈。这种互动方式与单向型互动相比,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互动方式,通过师生的问答形式来获取和反馈信息,这种模式较适用于一般知识的学习和认识,比如我们在学习“数据的收集”这一知识时,用于学生对数据收集方式的了解和认识。

三是多向型,把课堂教学看做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强调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多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这种互动方式应该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大力推广的,它便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有利于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四是成员型,把课堂教学看做是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特别强调的是教师也是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是学生的信息源。这种互动方式较适合于数学实践课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课堂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它需要互动也是一种人际交往,所以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应该只运用一种互动的方式,我们应该合理的选择一种或几种互动方式来组织我们的课堂。当然,到底运用哪几种形式要取决于我们的宗旨: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际上应该是多种互动方式的有机结合,是一种复合型的学习活动。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组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素材都具有一定的生活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对数学学习内容及素材的理性选择和有机组合就成了合作学习的重要物质前提。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信任、支持和配合,相互理解,相互促进,面对同一个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明确分工协作,共同参与。做到合作动机明确,个人责任清晰,这是保证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之关键。

此外,教师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合作学习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前期策划,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巡回指导,平衡各个小组之间差异,解疑问难,促进各组交流。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交通方式的不断更新,体会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能力: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交通方式,能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使用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

知识:通过调查,了解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及其特点,了解本地区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与交通运输设施的作用,感悟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更新、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增加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运输设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调查表,火车站、码头、飞机场结构示意图及各种功能示意牌。学生准备:调查本地区的交通方式及交通设施。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多种多样的交通方式”“交通运输的集散地”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

活动一 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视频: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知道哪些运输方式?在这些交通工具中,同学们熟悉哪些交通工具?我们这里有没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交通运输方式?(板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2.[播放课件:管道运输]、[播放视频: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现代和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

小结:现代交通运输十分发达,除了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外,还有管道运输。另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各种地形限制,因此,在一些地区,传统的运输方式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活动二 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1.[播放动画:该选择哪种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情境让学生按照上述表格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评价一下,看看合理的选择有哪些,重点说明思考过程。

小结:汽车灵活机动,运送速度快,适合运输量不大的短距离运输;火车运量大,适合

较长距离大宗货物的运输;船舶的运量也很大,运费便宜,但速度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飞机的运输速度最快,但运量小,运费高,适合较长距离的客运以及贵重、鲜活品的运输。生活中,我们就是这样根据这四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所需运输货物的特点,以及发送、接收货物的地点选择适合的交通方式。

2.[播放动画:如何选择交通方式]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两个人在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了哪些因素?使学生感受到正因为有多种多样的交通运输方式,人们才可以从不堵车、时间灵活、便宜、省时这些方面进行选择,考虑自己的出行方式。

3.[出示图片:春运图文数据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比较,你从图表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发现共同的规律,了解目前人们最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也在发生着变化。

活动三 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1.[出示图片:火车站设施]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火车站的作用以及它的主要设施有哪些?使学生知道交通运输不仅需要有交通线路,还需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港口„„它们连接着不同的交通运输线,集散着旅客和货物。

2.[播放视频: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你还知道哪些交通设施?它们能给我们提供哪些服务呢?(板书:交通运输的集散地)

板书设计

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5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现阶段存在的个人消费品的主要分配方式;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以及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能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教学难点] 按劳分配以外的几种分配方式

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多层次性的总体状况是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教学方法] 以目标教学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1.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有何客观必然性?

(学生按照教学目标自学教材)在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着哪几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和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上述几种分配方式可分为哪几类?

可分为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类。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要注意两点:一是“范围”:公有制。按劳分配的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在其它所有制关系下从事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劳动者直接为自己或为其他个人提供的劳动,也不能作为按劳分配的依据。比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虽也是多劳多得,但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按劳分配的特定含义。二是“尺度”:劳动。既要看劳动的数量,也要看劳动的质量。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这表明“社会”将社会总产品在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剩下的那部分,按照个人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为标准进进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者不劳不得。

按劳分配同不劳而获是根本对立的。在按劳分配的条件下,有劳动能力的人要取得收入,就必须参加劳动,而不能游手好闲。如果有劳动能力的人不劳动而参与分配,就会产生剥削,就违反了按劳分配规律。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板书)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板书)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因为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最基本的决定的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其它方面。谁占有了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产品的分配也必然是按照有利于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进行。所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劳动产品的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性。同理,迄今为止,一切剥削阶级,无论是奴隶主、封建地主,还是资本家,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产品,都是由于它们独占了生产资料这个在生产中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广大劳动者只能处于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

(2)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分配方式除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外,还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数量,正如恩格斯所说:“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在原始的公有制下,由于生产力极低,可分配的消费品数量极少,只有在实行在体平均的分配,才能使公社成员得勉强维持自下而上和延续后代,否则将导致公社成员大量死亡,极大地影响公社共同体的生存。因此,产品大体平均的分配,就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条件下,体现原始社会公有制的要求,符合公社成员共同利益的唯一可行的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劳动产品还没胆达到极大丰富的强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的需要,所以还不具备实行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提物质条件。在条件不具备时,勉强去搞按需分配,必然变成平均主义,这保能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妨碍生产的发展。

(3)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的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a.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因而劳动者能够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就是说,由于社会主义是从旧社会脱胎出来的,它必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留着旧社会的痕迹。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虽然已经消灭,但它们这间的重大差别依然存在。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绪言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在质和量上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别。

b.劳动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只是谋生的手段,人们还要靠劳动来取得收入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收入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自己生活的好坏,这样,人们自然要求把自己的劳动同劳动收联系起来。可见,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体现人们劳动的差别,不能实行平均分配,只能按劳动分配。

如果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们,会导致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干和不干一个们,干多干少一个们,干好干坏一个样”是平均主义的表现。平均主义必然养“懒汉”,导致人人都不努力工作。从一个社会来说,如果人人都没有劳动热情,都不愿意多付出劳动,这个社会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因素,是能动性因素。分配制度不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表明它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会导致普遍的贫穷。这从反面告诉人们,在社会主义阶段,只有实行按劳分配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除按劳分配外,我国现阶段还存在哪几种其他分配方式?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板书)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那些?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主要有:

(1)按资本要素分配;

(2)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3)按土地要素分配;

(4)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呢?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板书)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是什么?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板书)

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按劳分配也必然成为分配方式的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的存在决定了多种非按劳分配方式的存在。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板书)

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本课时学习目标是了解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主要应了解在现阶段,我国存在着哪些分配方式、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和决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等。

[板书设计]

三、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①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

② 实行按劳分配的决定因素

(2)几种非按劳分配方式

①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② 按生产要素(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等)分配

③ 按社会保障制度分配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

(1)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终原因)

(2)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6

湖北省宜昌市机电工程学校

常永元

【摘 要】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机械地应对书面考试,力求卷面高分,但是使用语言的能力较差,尤其是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困难。本 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论述了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一些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和交际活动;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借助媒体提供给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开辟多渠道来拓宽运用英语的空间.【关键词】多种方法

英语

运用能力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培养起来和提高的。因此,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注意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但目前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普遍只注重学习课本知识,机械地应对书面考试,力求卷面高分,而使用语言的能力则较差,尤其是与他人用英语交流困难。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使他们能灵活掌握书本知识,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是笔者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肤浅认识和尝试。

一、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情境和交际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听说英语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良好的英语环境是我们学好英语的重要条件。我们都知道,一个幼儿,如果让他在一个说英语的国度成长,不用专门培养他说英语的能力,他也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而我们的中国学生,从小学英语,直到大学毕业后,不少的人却不能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这就说明,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的心理成份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是缺少说英语的语言环境,他们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就是英语课堂。因此,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英语氛围中,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是英语教师应经常考虑的问题。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内容都比较形象,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根据英语课本中的内容开展师生、学生与学生相互之间的语言交流,学生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然而,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教学内容与学习和生活的距离拉大,且知识难度加大,大多数学生就会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困扰。在此情形下,教师应该吃透新课改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紧密相联的情景和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让学生能应用新知识去开口学说,,逐步培养学生英语交流的能力,使学

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用统一,从而达到掌握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每堂课前,让学生轮流用英语汇报天气、学生出勤情况,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词汇汇报一下发生在班级或校园的重要事件。又如:给学生播放听力之前,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一:How many people can you hear in the dialogue?对话场景是什么?然后开始播放听力,在听完第一遍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他们听到的情景是什么样的,回答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听到好几种情景对话,再对学生提出问题二:为什么同样的情景对话片段,不同的人听到不同的结果呢?哪一种是正确的?促使学生探索正确的对话片段。就这样,教师不断设疑、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英语水平。

又如:我在进行课文教学时:①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依据课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性的表演;②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通过分组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的要求下,如何启发学生主动去阅读英语文章,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成了一个亟需任课教师解决的问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书面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就是强烈的求知欲,它表现为兴趣、信念、愿望和焦虑)。而求知欲就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是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对某种知识欠缺不足,而力求获得提高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鼓励全班学生参与,我们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多用“well-done”“Take it easy.”“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One will succeed by correcting mistakes.”“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

在教师指导学生做英语阅读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知识点;在学生找出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用这些知识点来创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活学活用。例如tall和of all两个词是学生找出的知识点,让学生用这两个词造句,如:“He is the tallest of all the boys.”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刚学的单词,又锻炼了他们造句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借助媒体提供给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

录音机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媒体。教师可以让学生听与英语课程相配套的磁带,也可以自己录制一些内容让学生听,并让学生讲解其所听到的内容。在学生听完内容后,要求他们进行讨论,给他们提供学说英语的机会,这样使学生边练习听力边练习口语。

学校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直观的图片和视频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充分调动他们的视觉和听觉,使他们热爱英语学习,进行更多的交流活动。因此,教师通过这些现代化的媒体技术,依据新课标,对教材要进行适当 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或者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或是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及调整教学顺序等,并添加符合教学内容的直观的图片和视频,使教材中的许多英语内容声情并茂且更加生动有趣,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 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更灵活地运用。

四、开辟多渠道来拓宽运用英语的空间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素质,鼓励开展多种课堂和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眼界。新课改明确地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了让学生有更多进行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课堂和活动来组织更多的英语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加对所学语言的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办一些课外活动小组(如:外国文化兴趣小组、口语会话小组、书面表达交流小组、故事幽默小组等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鼓励学生唱英语歌,举办英语演讲活动等,使英语渗透到学生生活和学习中,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将班内学生按其学习成绩从高至低排序,而后将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和一名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四人分别担任主持人(Leader),记录员(Secretary),报告员(Spokesman),检查员(Inspector)的角色,并经常改变他们的排列方式,使之有利于小组合作和交流。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多采取个人评估和集体奖励相结合,并以集体奖励为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给学生一定的协作技巧,如怎样相互表达赞扬、同意、建议和如何进行提问和应答等。

充分利用西方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母亲节、愚人节等节日,我都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搜集相关节日知识并相互交流,在快乐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习俗,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达到形成跨文化意识的目的,并且用这种意识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创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英语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无论一段历史还是一个史学任务,如果单纯的以一种史学观点去评价,难免会以偏概全,曲解历史的真相,而多种史观的运用就能很好地避免这一点。综合运用各种史观对历史事件的当时段社会影响、当时段全球影响、未来世界发展影响和对人类文明进化的多种影响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能够在最深层次挖掘历史的真相。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运用多种史观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能够深化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于知识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他们学习质量。

就拿“洋务运动”这一章节来说,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认为洋务运动只是中体西用,吸收国外的一些先进科技,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人民版历史课本却更注重洋务运动对于近代工业基础的奠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岳麓版上只是简单的用了“不小的推动作用”来形容洋务运动的影响。所以,在该章节的课程教学中,如果单纯的以书本中的一种史学观点来进行研究和讲解,难免会造成教学内容片面,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对洋务运动进行分析,便可以得到更多的历史信息。如在社会史学的观点上:洋务运动改变了近代国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面貌,推动了社会的逐步变革,改变了传统的阶级构成,在大机器时代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观念、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城市化浪潮在此时也达到了最高水平等等。而在文明史观上,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传统农耕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的第一步跨越,此时也是帝国主义现代化工业文明向中国这个农耕问题传播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开始,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在此时开始加快了发展的速度。而从全球史观的理解上,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与世界自主联系的过程,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工业现代化文明的发展过程。所以,在不同的史观中对于洋务运动的解读都是不同的,其侧重的方面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正是由于这些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结论深化了课堂中和书本中的历史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整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史学观就是人们对于历史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多种史学观综合运用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学习方法。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史学观的综合运用,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整合出了从多个方面分析历史再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当学生们在学习中逐步熟悉这种方法的运用后,学生们就可以对历史事实进行自主分析,在上课前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学生对即将要学内容的预习,在下课后这种方法又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复习自测,从而使历史的教学和学生的吸收这两方法的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新文化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列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们从新文化运动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和影响这三个大方面开始预习。在产生原因上,要他们从国内原因和国外原因两方面分析,国内原因又可让他们分为经济、文化、政治等多种方面分析。而影响也可以分为国内外影响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影响。这一分析历史的方法正好就是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分析历史的方法,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对新文化运动章节进行复习后,上课的整个进度、质量和学生的吸收速度都超过了从前的教学,极大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矫正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前文就说到,运用单一的史学观念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很容易造成对事件的曲解。我们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在历史的课堂上,更要注意历史事实对于高中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影响。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最主要阶段,而对于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于历史的喜爱和历史人物的喜爱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其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在历史的教学当中要特别注意不能曲解历史,不能宣扬不合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思想,要综合运用多种史学观点客观公正的去评价一段历史或一个人物,使学生能够从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起心理的健康成长。

就拿“法国大革命”为例,法国大革命中的领袖人物拿破仑一直被很多学生视为偶像。从在推翻国内封建统治,开展资本主义改革和颁布《拿破仑法典》等方面来说,拿破仑热爱人民、反对专制、追求自由等精神都十分值得推崇。而在另一方面,拿破仑在统一法国后妄图称霸欧洲,甚至为了本国利益不惜侵略其他国家,他这种自私和暴力的行为一定会遭到世人的唾弃。所以在本章节的教学当中,就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史学观点客观公正的评价其人,防止拿破仑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总之,综合运用多种史观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多方面都有着很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当中,如何做好多种史观的综合运用这一方面还有着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之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8

为适应职业教育形势发展,培养实用型卫生人才,进一步提高中职儿科学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儿科学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突出儿科学特色,充实儿科学教学内容;认真备课,根据教材内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病案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教学是中等卫生学校的中心任务,教学方法和内容应该紧密联系培养对象专业发展的实际。儿科学是医学的一部分,与医学基础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以专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学科。小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整个阶段都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同一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在不同年龄患儿甚至不同天数患儿之间都是不同的,小儿的液体疗法更是复杂多变,用药量与中毒量接近,这些都是成人无法相比的。只有了解儿科学的特殊性,才能在儿科学教学中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任何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只有跟所授各章节内容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1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要搞好教学,教师首先要做到刻苦钻研、认真备课,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认真备课。备课是一个艰苦的劳动过程,是对教师平时知识积累的检查。教师应牢记“博学者方可为师,德高者方可为范”的古训。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不但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还应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选择的方法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可通过图表归纳重点知识点,比如,讲到营养不良时对轻度、中度、重度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通过表格来进行比较;讲到小儿腹泻时对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和不同性质脱水(等渗、低渗和高渗)分别采用两个表格来进行比较;讲到维生素D缺乏性徇偻病活动期的典型骨骼改变时也用一张表格来归纳,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对比、理解和记忆。此外还可通过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比如:讲到小儿运动发育由上至下的规律时,可推出“2抬4翻6会坐,7滚8爬周岁走”的口诀;讲到感觉、运动和语言发育时可推出生长发育歌诀本能反射生来佳,2、3抬头笑认妈,4、5翻身辨亲疏,6、7会坐学咿呀,8、9爬行10叫爸,12开步学短话,13、15试穿衣,18用勺爱画画,2岁跑跳学唱歌,3岁能脱鞋和袜,5岁认字会加减,渐渐长成大娃娃”;讲到计划免疫时可推出“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的口诀;讲到维生素D缺乏性徇偻病的典型骨骼变化时则记为“方方的头颅宽囟门,高高的胸脯罗锅背,大大的肚皮罗圈腿,手镯脚镯肋串珠”,这些口诀朗朗上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案例教学法

现在的医学教学多受前苏联引进的凯洛夫教学法的影响,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讲授应该与学生思维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结合病案引导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印象才会深刻。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才会自觉地去思考。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病案教学,可达到上述目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虽能较全面地传授知识,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开发学生智能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传授给学生儿科学知识,并非儿科学教学的全部目的,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儿科学知识才是根本目的。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儿科学教学仍主要保持着教师负责传授知识的办法,没有能充分注意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知识的能力,尤其是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儿科学教学中课堂所能讲授的知识远远不够。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是当今教育的特点。为此,儿科学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学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利用儿科学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上,加强学习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倡导主动学习,养成不满足于书本结论的思维方式,善于发现医学结论中的“疑点”,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要成为儿科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在教学中要想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充分实现“授人以渔”的目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采用以问题为引导的病案教学方法。

在近年教学中,笔者注意采用了该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时,首先将一典型病例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提出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①该小儿的初步诊断是什么?②主要的诊断依据有哪些?③应进一步做哪项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为什么?④请结合血液动力学分析该患儿为何一开始发病就有明显的青紫;⑤该患儿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有哪些?为什么?⑥此患儿目前如何治疗?

通过讨论,学生对法洛四联症有了深刻的认识。然后再梳理、总结归纳和讲解难点,尤其注意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联系临床分析问题来达到教学目的。在这些教学过程的.前和后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査和座谈讨论,结果证明学生基本能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良好,能起到一定“授人以渔”的作用。该教学方法适用于临床儿科学的各系统疾病的讲解。

3通过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就是把儿科学中的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个信息在网络或计算机平台上有机合成,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信息处理操作,在学生面前呈现集声、光、色、动画、动态图像、体感、情感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想象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该教学方法打破“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网络为载体”的教学新模式。改变了用书本、黑板、粉笔来传递知识信息的传统传播方式,实现声、像、动画、图片、表格等多个媒体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取得使学生眼、耳、手、脑并用的学习效果。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适时播放一段影片或者一幅图片,就能创设出有效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授小儿循环系统疾病病一章时,笔者根据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循环示意图制作了动画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平时讲几次都记不住的先天性心脏病血液循环特点很容易就能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及质量,真正做到了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高兴。

4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纠正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切实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儿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增加实验、实践课,充分利用临床见习、实习,让学生走进病房,适当接触患儿,多观察、多动手、多讨论,启发学生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增强对儿科学的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到儿科各系统常见病时,应多带学生到临床见习,寻找临床上的相关典型病例给学生示教,在示教的过程中现场讲授其症状与体征的意义等相关知识。例如,在新生儿见习课中的早产儿和足月儿的外观特点,应由教师选择早产儿和足月儿对比比较其外观上的差异。在呼吸系统疾病见习课时,应选择典型小儿肺炎的病例,让学生观察患儿的面色青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肺炎的典型体征,并在患儿肺部找到典型的固定的中细湿啰音让学生去听诊,这样学生对这些常见疾病就有了很深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生将这些感性认识与大课讲授的理论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儿科疾病形成一个整体的正确认识。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由学生亲自动手,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导或修正学生的错误,常用于儿童生长发育、完整病历书写、临床病例观察与思考,门诊见习等内容。如完整病例书写时,学生需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完成完全病历的书写,教师主要对学生病史询问的缺陷、体格检査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确性进行点评,课后修改完整病历。儿科门诊见习时,由学生做医生,先询问病史和体查,写出诊断意见并提出进一步的处理和治疗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复核,学生对照教师的诊断治疗,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上述实践教学法拉近了教学与临床的距离,起到了在教学中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的作用,有助学生今后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卫生事业。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9

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由于分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本课时的关键是做好直观演示。因此,我以活动教学法为主,适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建立分数的概念。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形象思维为主要的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合适的活动,能使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工作,有效促进大脑两半球功能和谐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在玩弄学具中,通过折、剪、比和看、想、说等活动,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增强智能。二、案例过程:(一)情感激励,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屏幕上显示两只小熊图)喜欢小熊吗?今天熊妈妈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想平均分给它的两个孩子,你们能很快口算出它们每人分几个吗?那我们来抢答,老师说每样东西的个数,你们直接说每只小熊分到几个好吗? 课件依次显示:6个香蕉、4个苹果、2个梨、1个饼。 出现一个饼时,当学生说半个时,师可问:半个能有能用一个数表示?用什么数表示? 师: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是一个整数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来表示,比如这半个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教学例1。师:同学们,要把一个饼分两只小熊,怎样分才公平?你能用手中的圆形纸代替饼分分吗? 师:谁能说一下,你是把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只小熊分到这样的几份?每只小熊分到几份中的1份?你猜猜看这2份中的1份用什么样的数表示比较合适?(此时可用课件演示分饼的过程) 师: 个饼表示什么意思?(同桌交流) 教学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了2块,在横红线下面写“2”。表示其中的一块,在横线上面写“1”。 师:同学们想一想, 这个数表示多少?(表示圆的一半。)它还能表示别的东西吗?(一个长方形的一半,一个正方形的一半,一根绳子的一半,一本书的一半````这些都可以用 这个数来表示。)2、折纸巩固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或线段,折出它的 。请观察一下有几个 。(可演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几种不同折法)3、练一练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 ,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1) (2) (3)(4)

[1][2][3][4]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关键词:机械制图;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69-01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获得读图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由于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在学习《机械制图》这门课程时有一定难度,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 传统教学手段的特点

《机械制图》课程的传统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模型加挂图。教师在黑板前先画后讲,由于画图费时多,有时一张图在黑板上画了十多分钟而只使用四、五分钟,教学效率较低;好的教师能做到边画边讲,但这样也浪费不少时间。另外,受挂图和模型品种、数量的限制,灵活性差、局限性大,满足不了日常教学的要求。

二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CAI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形式集成于一体,教法生动、形象、直观,课堂信息量大,使得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声形并重,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具有吸引力。不仅可以用来直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节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性和完善性。

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用模型、挂图等讲解几何形体结构关系的不足。多媒体、CAI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和虚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空问(平面图),生动地展示历史与未来;又能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零件图、装配图)微缩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能把微观的物体用放大图或立体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使学生占有的时空不断扩大,可以时而图纸空间,时而实物空间,既省时,效果又好。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的由老师讲与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自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有个致命的弱点,如用幻灯片代替传统的挂图,利用丰富的动态直观图像创造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授课内容较多、每张幻灯片停留时间较短,授课时省略了边绘图边讲解的过程,学生對课件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一节课结束,学生只知道几个概念,对知识点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根本不懂如何绘制投影图。

三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各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单元或任务内容,灵活地对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往往比使用单―教法更加理想,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内容抽象,图形多,教学全过程都离不开图形的演示和模型示范,有些重要内容和典型例题的讲解,仍然需要教师使用黑板和模型进行传授,但有些部分(例如装配图的识读),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体现出极好的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变化功能来全面地、生动地演示机器中零、部件的装拆过程、工作原理及如何由零件图画装配图的详细过程,使学生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掌握读装配图的全过程,同时也降低了学习装配图的难度。

比如在讲解螺纹连接画法这―教学任务时,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各种连接形式的实物画面如钻孔、攻丝的工艺过程,还可以对立体图进行透视、旋转、剖切,观察其内部结构,进一步表现连接过程。但在画螺纹时,一定要使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或由挂图绘制规定画法,从中表现画法细节,完成连接图,然后采取讨论法讲授螺纹连接的规定画法,并利用黑板(或活动挂图)改错,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规定画法。

又如在讲解投影基础与三视图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思想刚从平面进入空间,对建立空间投影体系以及空问的点、线、面等基本几何元素,经过在空间投影体系投影后,转换为平面的三视图,一时无法理解。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应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三面投影体系,演示空间立体在三投影面中的投影过程,让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基本几何体是如何向三个方向的投影面投影,使空间立体转化成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空间概念,理解三视图的形成原理,为更好的后续教学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SolidWorks、AutoCAD等绘图软件强大的建模功能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建立起空间概念。如在基本体中利用SolidWorks的拉伸、旋转等特征可快速地进行基本体的建模,如棱柱、棱锥、圆柱、球等,建模完成后利用“标准视图”命令使学生理解点、线、面的投影,同时还可以演示三视图、轴测图的形成过程,以及由立体画三视图,特别在讲解相贯线、截交线画法时,只要使基本体与基本体或平面在不同位置相交,无论是实体内部的还是外部的相贯线或截交线,都会自动产生,直观性强,教师可以轻易教会学生找到两实体相贯线或截交线上的特殊点,并讲解作图步骤。在标准件和常用件的教学中,可直接从库中调用相应零件,让学生了解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形成和结构,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国标动态修改被调用的标准件和常用件的参数,让学生对标准件和常用件中各基本要素有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帮助其对相应要素含义、计算、标注方法的记忆。在零件图、装配图中可方便地演示装配体的装配过程;利用“爆炸视图”命令可以展示整个装配体中各个零件的位置关系和装配关系,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装配图的能力,在零件测绘、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时都可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表现教学情境,企业生产场景等,并引入互联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及课外获取制图知识的方法等。

“我爱你”的多种表达方式 篇11

1、李宗盛:春风再美也比不上你的笑,没见过你的人不会明了。

2、乔一:一想到要和你度过余生,就对余生充满期待。

3、贾宝玉: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4、张学友:很想带你去吹吹风。

5、顾城: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6、村上春树: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她安好。

7、仓央嘉措: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8、王家卫:那一刻,我很暖。

9、钱武肃王: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10、李之仪: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1、王小波:你好哇,李银河,见到你真高兴。

12、马E:你任何为人称道的的美丽,不及我第一次遇见你。

13、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4、张国荣:就让我陪你唱一辈子戏,不行吗?

15、夏目漱石:今晚月色真美。

16、黄伟文:余生请你指教。

17、冯唐: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18、纳兰性德: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19、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20、李白: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1、苏轼:不思量,自难忘。

22、张爱玲: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

23、林夕:你是我这一生等了半世未拆的礼物。

24、刀郎:自你离开以后,从此就丢了温柔。

25、方文山: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26、鲁迅: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这寂静和空虚。

27、沈从文: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28、许嵩:江山如画又怎能比拟,你送我的风景?

29、李商隐: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30、周星驰:我养你啊!

31、甜馨:王源哥哥你要来我家看猫吗?

32、玛格丽特:我在床上,饭在锅里。

33、何以琛:我的卡,拿去刷。

34、卓别林:我可以选择让你看见,也可以选择坚持不让你看见。

应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工业企业面临的一道新的“课题”,能否完成好这一“课题”,决定着企业下一步能否获得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强大动力,决定着企业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命运。要完成好这一“课题”,决不能墨守成规,每户企业都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寻求自己独特的道路,日前,记者对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途径进行了调查和探寻。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航”

实践中,许多企业深刻体会到,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否基业常青,关键取决于技术创新,只有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在调查中发现,这些企业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创办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法士特集团、陕鼓集团、秦川机床集团、陕煤化集团、西京公司创办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或者省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的还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同时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探索,推出一批企业急需的研究成果。目前,法士特取得科研成果115项;西京公司年平均开发新产品超过500项以上;陕鼓有三项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管理创新成果获国家一等奖;秦川机床集团研制出国内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蜗杆砂轮磨齿机,亚洲规格最大的成形砂轮磨齿机等新产品,其中数控蜗杆砂轮磨齿机技术及产品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矿井安全治理、新型煤化工、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技术专利方面,陕鼓集团与中科院、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晋煤集团等单位合作研究,拥有专利技术59项,法士特获国家专利40多项。另外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陕鼓主持制定了8项,西京公司参与制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00余项,国际标准2项,行业核心地位得到巩固。

不光是国有企业,部分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技术创新能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大量涌现,企业实力增强,在国内外的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步长集团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5-8%用于产品研发。该集团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新药50多个,国家专利100多件,在研产品近80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专利企业。去年销售收入中的98%都来自独家专利产品。西安智海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太阳能)、新光源(半导体WLED照明)产品的研发生产,产品除在国内销售外,还销往18个国家和地区。该公司已拥有国际国内专利125项,正在申请的专利88项。研制开发的第三代大功率LED照明系列产品,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工业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发展目标。

近年来,秦川机床集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深入研究风电行业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开发出专用加工装备,使行星轮支架、轮毂、轴承座等风电典型零件实现了国产化。围绕太阳能、核电产业的发展,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专用加工装备,部分产品已形成销售收入。西京公司把“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作为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目前,已建成完善的外延片和管芯生产线,生产出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在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方面,围绕单晶硅炉和单晶硅拉制生产做了积极探索。此外,还在电磁屏蔽材料项目、新型电子浆料项目、超声电机项目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法士特”为适应低碳经济发展,加大对节油型产品的研发力度,在首届中国卡车节油大赛中,法士特变速器获“省油成就奖”和“最省油变速器奖”。

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是制造业调结构、转方式的新亮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企业服务化是全球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也会应运而生。面对产业发展新趋势,的工业企业做了积极探索。陕鼓提出“全力推进两个转变(从提供单一产品的供应商,向全方位提供动力设备系统问题的解决方案商和系统服务商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资本运作转变)”,打造世界一流透平强企的战略目标,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是组合全球56家优秀企业打造透平系统服务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竞争力强的透平系统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与13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银行综合授信,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二是建立由300多人组成的精良的服务队伍,为客户机组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发展循环经济为发展方式转变另辟蹊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由高消耗、高排放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转变是工业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不少企业在“再制造、再利用”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法士特集团公司目前变速箱社会保有量已接近300万台。根据“谁制造,谁回收”的国际通用准则和自身发展需要,把变速箱及其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做为再制造、再利用项目,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变速箱再制造业务将会成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公司近年来投资数百万元,淘汰燃煤锅炉,更换天然气锅炉;回收废液化油、润滑油;开展修旧利废,利用新的补焊技术使模具可重复利用,2009年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为提高材料利用率,将料头改制利用1004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为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资源类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深加工等方面成绩非常突出。陕煤化集团业已由组建初期的单纯煤炭生产,发展成为以煤炭开发为基础,以煤化工为主导,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煤电、煤层气开发、煤炭资源利用的循环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集团公司围绕煤制化肥、煤焦化、煤干馏制油、煤基烯烃、盐化工等五大煤化工产业链协调发展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提高经济发展外向度使转变发展方式提速

工业企业利用好国内外的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方位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秦川机床集团在统筹发展的基础上,主动走出国门,扩大国外市场,控股收购了底特律UAI公司(联合美国工业公司)60%的股权,将旗下美国拉销机床刀具公司、北亚当斯制造公司、阿伯机床公司三家子公司纳入麾下。通过跨国收购掌握UAI公司独有的拉床、拉刀磨床、拉刀、拉削工艺的“四拉合一”技术,不仅为我国机床工具产业发展输入了全新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贸易渠道,也使公司掌握了走进国际市场的主动权,成为工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成功典型。陕煤化集团,在抓紧建设阿根廷天然气制尿素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做好南美洲工程承包和贸易项目。“十二五”期间,该集团公司决心跨出省界、走出国门,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围绕获取和储备煤炭资源,赴内蒙古、新疆、青海等省区寻求发展机会;有选择地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亚地区合作推进资源开发项目。法士特大力开拓北美、欧洲市场,在美国和白俄罗斯设立分公司,扩大总成产品出口。步长集团、智海公司产品出口也取得明显成绩。

上一篇:有机化学期末下一篇:工厂班组管理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