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4篇)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1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 刚

摘 要:历史教师如何既能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又能让学生将课本知识内化成自身素质,就成了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以新课改为背景从教学方法、教师个人素质两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直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有效课堂教学

怎样才能建立既不流于形式,又能让学生融会贯通的“有效教学”形式呢?这就要讲究教学方法的更新和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方法

历史课在人们心目中是副科、枯燥无味的。这种状况如长期不改变,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动力,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影响教师形象。历史教师有责任去改变历史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历史课充满吸引力。初中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直观或有趣的事件上,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自然被赋予“情境”,自然也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教学方法的`改进也需要教师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二、教师个人素质

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有效教学,教师还必须从以下几点来提高自身素质:

(一)抓好课堂教学

1.课前准备要“厚积薄发”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通过备课时的全面考虑,才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2.上课开始要讲好开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兴趣的“导语”。

3.注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重点问题要详细讲,难点问题要剥开讲,对一般的问题要精要讲。多给学生议、练的时间,避免“满堂灌”和“满堂问”。教学中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把学生直观感受与书本间接知识衔接起来,变抽象说理为直观教学,创造出一种情趣盎然的教学环境。

4.课后要及时写教学笔记,积累经验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途径。正如著名教师朱永新所说的:“我可以让一个教师在十年之内成为名师,只要他在每天、每节课之后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历史教师执教班级学生多,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并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细节化关怀和爱的教育

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并及时表扬,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情绪要设法疏通,及时了解其中的原因并解决问题。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能使之增强信心;对得过且过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能融化他们心灵上久积而成的坚冰。

2.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冷静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

正面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使其形成健康的人格。要细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表扬,使学生提高自信心。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如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就不难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3.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教师是学生理想中的道德形象。历史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人格力量感召学生,使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也使学生乐于上你的课。

总之,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关键还在于教师。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自己教学特点不断反思实践外,还需了解学生,激励其自信心,才能真正实现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谌业锋。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09.

[2]安子凤。历史课教学,不妨也重视一下“情节”。中国教师,2010(10)。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2

所谓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就是要让学生主动求知, 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在历史教学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多的技能、培养综合能力;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就是要以教师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那么,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优化导入环节,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为活跃的非智力因素, 是学生发自内心对学习的认可与肯定, 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历史学习感兴趣, 才能积极调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来主动参与教学, 才能主动思考、积极思维, 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反之亦然。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历史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史实, 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 增强学生历史意识,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培养历史思辨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单纯的记忆为主要教学目标的“灌输式”教学, 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改进教学方法, 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 向学生展现历史教学的魅力, 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 导入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导入巧妙、具有趣味性, 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关注,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动机,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学习与思维的最佳状态, 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与强烈的求知欲。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刀直入、“千课一律”的“请同学们翻到……页,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导入方式, 要以学生为中心, 依托于具体的教学内容, 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 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音乐导入、视频导入、多媒体导入等, 以新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种,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创设历史情境,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历史所讲述的是已经发生的人与事, 不能重演。但是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让学生重温历史, 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1. 角色扮演。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他们喜爱表演, 善于模仿, 教师可以选取故事情节较强的历史内容来让学生进行表演, 这样更利于学生理解人物的形象,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从而理解历史事件与人物,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 我指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 来进行角色的扮演。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 纷纷报名参加, 积极准备材料进行编排。在表演时, 学生对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细心揣摩, 深刻体会到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与胸怀。

2. 多媒体展现。

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 具有强大的综合分析功能。通过多媒体可以将一些史实资料、影视片段、历史图片等搬上课堂, 让历史“动”起来,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如在学习秦朝的相关内容时,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秦兵马俑的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逼真的画面给了学生强烈的视听感, 学生仿佛置身其中, 从各个侧面了解了秦朝, 从而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3. 展示图片。

历史教材图文并茂, 插图占有很大的比重。图片包含着更多的信息, 能够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教师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 并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 进行图说历史, 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为学生创设形象可感的教学情境。

三、精心设计问题, 激活学生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 常有问题, 才能常有思考, 常有创新。”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智慧的窗口, 是开启学生兴趣和创新之门的钥匙。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活跃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首先, 教师巧设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一个富有探索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 展开主动思考、积极交流, 以期解决心中的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性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 智力得以开发, 探究能力得到提升。其次, 引导学生质疑, 让学生学会学习。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义的是问号, 开发学生的潜能, 必须鼓励学生从质疑开始。”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教师除了要研究提问艺术外, 还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让学生学会提问, 学会自主学习。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探索的课题。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要想提高有效性就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教学目标。通俗一点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以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梦幻超级大国》一课为例,谈几点体会和看法,以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与提高。

一、精心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此,教师备课要实现“四备”,即“备教材、备教学目标、备学生、备教法”。备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注意教材中有哪些基础知识点,所备课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它在历史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这些都要明确。要通过备课设计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备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明确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目标,掌握知识、分析问题,进而运用知识的能力目标,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以便在教学中充分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层次乃至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备教法,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应结合各节课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一个简明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二、导入新课要有吸引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导入新课至关重要。一个成功的导入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乐趣和求知欲望,从而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丰富的图片、有趣的故事、带有悬念的问题、直观的影片、熟悉的事物等,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兴趣上好本节课。如,在《梦幻超级大国》的课堂教学中,我通过“寻找我们身边的美国影子”导入新课,学生都能踊跃地回答身边与美国有关的各种东西,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也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主体——美国,顺利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三、善于创设历史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使那些久远的、陌生的历史“重现”在学生面前,以鲜明的导向烘托气氛,创设情境,寓教于“情”于“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心感其情的状态中达到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发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渐改变其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如,在《梦幻超级大国》一课中,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分别扮演了一次美国政府记者招待会中列席的美国经济顾问、国家安全顾问、音乐协会会长、电影协会会长,其他学生充当记者进行提问,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通过这种情境的创设,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思考问题,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四、给学生的思考、讨论以充足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形成“巧问质疑、以疑促思、讨论点拨、教学互动”的教学特色。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学习的能力,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小组讨论是激发学习主体主动参与的最佳途径。学习小组一般安排为4~6人,一般采取同桌及前后同学组合,这样可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如,在《梦幻超级大国》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请列举具体事例说明。”既增长了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锻炼了思维能力。

五、注意贴近现实生活

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又能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拓展历史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如,在《梦幻超级大国》中展示了“2003年、2011年全球公司100强前十名”排名表,学生通过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公司的排名情况的观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美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呼应了本目的标题。在介绍美国的高新科技发展时,联系硅谷、微软,使学生感受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巨大成就,同时延伸到中国的龙芯,中国芯,麒麟操作系统,银河巨型机等,指出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潜力巨大,正在崛起。拉近历史和我们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讲练结合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要让学生自己思考,不到学生求知时不去开导他,发问后不到学生有所领悟,想说又说不清楚时不去启发他。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知识积累的转型期,他们不仅对问题感兴趣,而且已经不满足于接受某种现成的结论,他们具有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展开争论的能力,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我们要明确哪些内容该讲,哪些不该讲。当然,学生能力的提高,素养的形成,绝对不是教师枯燥地讲出来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练,光讲不练,学生思维就会逐渐形成惰性,也难于巩固提高;光练不讲,学生难以形成系统而又扎实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讲练结合,才是最佳的课堂境界。如我在《梦幻超级大国》中,每学完一目的内容,都有相关的选择、辨析,甚至材料解析题给学生练习,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解题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新时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位教师面临的问题,实施起来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实践、探索并加以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陈增学.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2(23).

如何提高初中的历史教学效果 篇4

1.初中生对历史重视程度不够,无法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

由于初中历史开设的比较晚,导致许多学生不了解,由于对历史的不了解导致学生们失去兴趣,学生认为历史是一个不重要的学科,对历史不够重视,只看重数学、语文、英语,认为只有学好三大学科才是关键。

其实初中历史是一个很有趣的学科,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看到历史学习的价值,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感受,就会更加重视历史的学习,对历史更加关注,主动学习历史。

2.历史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给初中生的自主空间较少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措施还没有实施完善,部分老师还在沿用老旧的传统,观念守旧,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中提不起兴趣,教育观点缺乏创新。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得到思维发挥,提不起兴致,思维散漫,导致对历史知识不感兴趣。

有些老师只是注重背,没有培养学生的历史素质和应用技能,导致学生只是会考出很高的成绩,却没有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限制学生的潜能的开发,导致学生遇到真正问题便会无从下手。

3.历史学科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科设置存在不科学因素

对于初中生历史学不好有很多因素,一方面是学校的因素更一方面是自己的原因。例如,在学校方面,历史课程的安排量很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不重视,无法按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师资力量不足,有些历史老师并不是师范专业毕业或者学习历史的老师,甚至身兼数职,缺乏教学的经验,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法产生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

1.改变学生对历史的错误认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学科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科。可以陶冶初中生的情感,是学生们在学习主学科之外的重要学科,具有启发学生情感的作用。历史老师对学生的更好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历史素养。

2.巧妙设计历史教学策略,为初中生提供展示的平台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具有亲和力,吸引学生,学生的积极配合,才会出现高效率的历史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老师要随着时代与时俱进,创造出有趣的课堂,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水平,设计方案,学习最前沿的理论知识。从知识中让学生了解时代的大发展、大跨越,做到从书本中实国家大事。

3.不断整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增强历史教学质量

随着科学不断发展,初中的各个学科都有了紧密的联系,对于各种教学资源都要积极收集,确保教学的顺利完成。初中的历史老师将每个科目的知识融入到历史当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素养,可以更好学习中的学习质量。可以在历史课堂中融入政治的内容,政治是对现在历史的反应,在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鸦片战争这一点讲起,我们可以运用政治当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分析,分析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分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们在了解政治的同时也学会历史知识。

师生互动才是最好的方法

在初中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同时,一定要对她们的学习进行关注,通过知道学习让他们在在学习中获得新的思路,发现自身历史学习的不足,在进行历史知识不断探究的过程可以更较了解历史知识,感受到整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对历史教材更加记忆深刻,只有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于学生的指导方面,初中老师是一个关键人物。

1.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进行列表归纳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主导线时间轴,可以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历史知识,理解历史知识,从历史知识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最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里面去。

2.结合地图进行教学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识图,并且分析地图中会出现的历史信息,从历史信息中获得有用的,进而分析,从而提高历史的学习能力。

3.结合阅读进行记忆

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阅读历史知识的习惯养成,做到认真阅读历史教材,边阅读边思考,对阅读中得重难点进行标记,最后统一进行知识讲解,或者学生们集体讨论,对于历史知识要整体把握,先整体后局部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背诵。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5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的讲为主,或交待事件、人物、过程,或交待历史发展的演变,有时则布置一些枯燥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以旁观者的心态了解历史,而不是以身临其境的态度去亲近历史。因此学生常反映历史年代多,历史知识量大,历史知识不易记忆。而教师也常常抱怨“学生上课听得有滋有味,而课后却将历史知识几乎忘记殆尽”的局面。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其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以上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的内容丰富,历史图片增多,实用性也增强了;并且贴近学生的方式设置了“动脑筋”栏目;安排活动与探究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由阅读卡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总之,历史教材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师生爱不释手。

在参与教学改革的一年中,我认为历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一、充分把握课堂的每一分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注重课堂题目的创设,这是引发学生对事件关注的切入口,显得极为重要。某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可以通过几个活动题目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在活动中一气呵成,毫无乏味之感。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中,郑和下西洋是该课的重点,我通过4个活动题来完成对这一事件的认识。活

动一,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各是什么;活动二,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大家进行一次以“了解郑和下西洋”为主题的旅游,你该如何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概况以及经过的具体路线;活动三,如果你要去探访郑和走过的足迹,你能给出一张简单的路程图吗?(从海沧出发,经过的省、市、国家、地区等);活动四,以下给出一些材料,谈谈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以上四个题目的设置,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同时题目的创设也很讲究艺术和方法。

(1)把活动题的主语设置成“我”或“你”,这样学生在思考时有身临其境之感,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事件当中,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上面所讲“郑和下西洋”题目的设置,多以“你”为主语来创设。又如,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想象一下,我们班是当时北京人时期的一个群体,我们该如何进行分工合作,我们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此题一出,距离很遥远的原始人群生活仿佛就在眼前,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言,在想象过程中,学生也就掌握了北京人的特征,特别是对北京人只懂得使用天然火,而不是人工取火印象极为深刻。这种第一、第二人称设置法非常好,在整个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常设常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新教材的图片制作精美,内容丰富形象,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出图片所潜藏的信息,以促进学生对历史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时,南方得到开发的

原因是此课的重点亦是难点,我就让学生分析《耕获图》来获取信息。我这样设计题目:“这是一幅南宋时画在扇子上的图,图中有70多个不同形象的人物,他们都正在干什么?我们一起来探讨南方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此图虽小,但人物众多,个个栩栩如生,学生对此有极大兴趣,个个举手发言,“风和日丽”“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劳动力众多”“有使用翻车”等脱口而出,再经过老师的指导补充,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题时宜采用竞赛法进行,因为初

一、初二的学生好胜心强,且喜怒易于表露,采用竞赛方式易激发他们思考、回答问题的欲望。

(1)抢答法。上课伊始设置几道题以复习、检测上节课的知识。这时我较多采用抢答方式来完成,表现得语言精练、表情热情张扬,“同学们,下面有几道抢答题,来,看谁的手举得快,看谁回答的好,预备开始!”,此法用于下午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时特别奏效,且复习效果好。

(2)小组竞赛法。各小组推选一人笔录回答,组员可相互补充。(3)男女生竞赛法。教师可运用些激励性的话语:“为男子汉鼓励加油”“女同胞们,巾帼不让须眉,加油”等,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索题及活动课

这是新教材较之旧教材新颖、实用的地方,对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好的作用。如七年级上册第5课的活动与探究题:小制作“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做一件器物”;七年级下册活动与探

究题:办历史小画报“宋词内容广泛,选一首你喜欢的宋词,配上一幅山水式景物画,或几位同学合作为办一期介绍宋词的小画报”。以上这两道题颇受学生欢迎,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历史,在画中了解历史,有助于学生保持对历史的爱好和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参与性。

三、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教学,教师始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慈爱的眼神、鼓励性的言语去激励学生,为学生的点滴进步喝彩加油。特别是对学困生应付出更多的关爱,如,课堂上布置浅显易懂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让学困生得到表扬的机会,让他们享受到取得成绩的喜悦之情,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和照顾,明白他们不是“被遗忘的角落”。例如,七年级的某位学生在上学期时无心读书,上历史课时常心不在焉,经常故意调皮捣蛋以此吸引我的注意,或以此寻开心,但他又不愿接受教师和同学的教育和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把他视为另类,而是主动地接近、关心、爱护他,并注意观察其各方面的表现。有一次,我讲到蔡伦改进造纸术时,这位学生说,用树皮、破麻绳、破渔网等作原料就可以造纸。我非常吃惊,当即对他进行了表扬并且和颜悦色地问他这答案是哪来的,他说是从故事书上看到的。第二天他从家里带来故事书给我看,果然说得一点没错,他还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很爱看故事书。这时,我的眼睛湿润了:“瞧,多可爱的孩子。”随即,第二天在班上我对他大加赞扬,进行鼓励,还经常在其他同学面前夸他,让其他同学间接地传递我对他的期望和褒扬。他

终于感到自己还行,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做得好,从此以后他对自己有了信心,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历史课的学习当中。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6

在远程研修专题一中,张汉林老师介绍了一个北京一六一中学张明明《辛亥革命》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说明了“如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如何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通过对图片、录音、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学生表演等方法,渲染出具体、形象、生动、感人、逼真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多方面、多角度的唤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并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体会历史、认识历史。

1.以疑设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注重在教学中给学生精心设计值得探究思考的问题,要学生置身历史情景中,加深对历史认识。例如:在讲到西安事变的时候,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最终为什么还是没有杀掉蒋介石反而把他给释放了?”再如:讲唐朝历史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有人说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这样问题的设计,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相发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2.利用历史电影片段,创设历史情景。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景,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学生已经融入到历史情景中,然后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

3.借助情景音乐,渲染历史情景。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音乐来渲染情境,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革命歌曲。比如说《长征组歌》、《地道战》、《南泥湾》、《松花江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为教学作了充分准备。以音乐渲染情境时要注意:(1)音乐的内容要健康向上;(2)音乐要为教学服务;(3)平时要注意搜集积累。

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历史情景。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将教学内容穿插其间,增强学生感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培养兴趣, 注重学法

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比如多媒体音、频的呈现, 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易中天、于丹和纪连海的讲座, 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睿智、幽默, 善于设疑, 还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爱上你的课, 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 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

历史学科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 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 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 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 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因、外因, 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等;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 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等, 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二、精设教法, 提高教学

“喜新”“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 教师上课力争让学生感受到时有变化, 不能千篇一律。教师上课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 让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灵活交替使用,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有新意, 有新意就能兴奋起来, 兴奋起来就会使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出现美妙的境界, 新的境界就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学习乐趣。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学生活动, 引导学生探究、创新。可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它不仅是促进学生“怎么学、会不会学”的关键, 同时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掌握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一个重要任务。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认知水平上的, 否则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鉴于此, 加强对教材知识的整合, 并寻找适当的切入点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比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化”这一历史主题时, 表格归纳法的运用就很有效。把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的重大事件、领导人、主张或口号、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列表归纳, 通过这一教学手段, 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中国近代化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文化思想”这样一个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历程,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 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除了表格归纳法, 运用历史地图进行教学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左图右史”, 可见“图”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使能力得到提升。在知识巩固阶段, 加强有针对性的练习, 多角度的思考, 掌握答题技巧, 规范答题的语言, 必然会事半功倍, 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终极目标。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与核心。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就是要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所有学生都能按课堂教学目标去理解和掌握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总之, 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因人因时而异, 需要进行不懈地探索。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 使历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和个性的舞台。让有效教学成为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吧!

摘要:一节历史课,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富生命意义的。它滋养生命、塑造心灵、点燃激情、播撒希望。如何让这短暂的四十五分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思维得到启发、智慧得到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本文重点从四个层面对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进行浅探, 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为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课堂有效性 教学方式

一、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首先,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味地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听讲或者记录,这种单方面的教学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思维的活跃度,不能在课堂上与老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其次,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上,老师一般都是依据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而很少引入课外知识,这样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往往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利于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从而无法建立知识网络。同时,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老师讲课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一般都是对一些重点知识进行板书,而没有一些新颖的上课方式,这样的课堂往往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对初中历史课的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厌倦历史课,学不好历史科目。

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性

首先,对学生而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以学到更多知识为目标,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能很好地让学生习得课堂上的所讲知识,有利于帮助他们建立历史知识网络。其次,对教师而言,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一旦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提高了,學生的学习便会简单有成效,最后他们的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水平便能得到巨大提高,如此,教学质量便能间接体现。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具体方式

(一)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增强课堂的生动性,让课堂变得有趣一些,这样学生才愿意听讲,才会被教师所讲的内容吸引,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科目的兴趣。例如,讲到《伐无道,诛暴秦》和《大一统的汉朝》的时候,我便会向学生对汉高祖刘邦进行课外的延伸讲解,具体讲述他是如何从一个市井流氓变成一代君王的。通过讲的刘邦的一些趣事,特别是他还是小混混时的一些传闻,学生便会充满兴趣,对这样一个人特别好奇,等养足了他们的胃口,我再对课本知识进行讲述,学生便会听得津津有味。再如,我教学《明朝君权的加强》时,以朱元璋少时为人所救爱上吃“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切入,让学生的思绪紧紧围绕课堂,在学生被激发出兴趣的时候再对明朝君权加强的具体内容进行讲解,这样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上课的效率,有助于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传达率。

除了在课堂上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提高上课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外,丰富上课时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是一个能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传达率和有效性的措施。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列版书的方式,而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课件的使用能有效地节省上课时间,一个好的课件能让教师上课的层次变得明朗,在讲不重要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浏览PPT上的内容一带而过,在讲重要知识时,可以依据PPT而重点展开讲解,这样学生上课时便能理清思路,很好地跟着老师的节奏听讲下去。老师必要时还可以播放一些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视频,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课外知识的拓展。例如,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二战的电影或者电影片段,如《兵临城下》、《辛德勒的名单》等,这些电影片段的播放会让学生对二战有更多认识,体悟到其中人性的残暴与美的对比,有利于对课本知识有延伸的认识。

(三)合理提问,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

为了增强初中历史的课堂有效性,教师不仅需要提高自身讲课的生动性和传达率,而且要注重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知能力,课堂上的提问便是一种合理有效的交流方式,当然,教师的提问不是随随便便地向学生提出疑问让其解答,而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情况,不能让他们轻松地毫无难度地就解答,也不能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而无从下手,而要提出一些在他们能力范围内能解答,但有思考力度的问题,通过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不仅能帮助他们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能活跃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例如,在讲到与中日关系有关的历史内容时,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中国和日本在21世纪可能会交手吗,如果会,那么可能是因为哪个方面?这样的问题常常出现在日本历史课堂上,他们的历史课不是一味地学习过去发生的事,而要对历史做出总结并能对未来做出预想。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解答示范:我认为中日会发生交火,原因在于台湾问题,日本不希望台湾回归,因为一旦台湾回归日本向中东进口石油或者其他贸易船只就不能经过台湾海峡而需要绕过台湾岛,这样航海的经费就会增加,国内石油等的物价就会上涨,这是日本所不希望的。这一回答是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日本学生的答案,我将它运用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不是一味地死读书,而能够遇到实际问题具体应用,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总之,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提高有效性是一项合理有效的措施,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海荣.初中历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初探.考试周刊,2011(62).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9

[摘 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和实现广泛有效阅读这四个方面入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16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对学生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大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提升其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阅读可以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熏陶他们的心灵,丰富他们的知识,增强他们的语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和实际应用积累素材,奠定基础。笔者鉴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的“要我学”,转化为处于主动状态的“我要学”。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学习的自发性,促使其满怀兴趣地开展学习,而课前预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有相当多数的学生对课前预习毫无兴趣,也未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对于教师安排的预习任务大多采取忽视态度,觉得教师没有办法开展量化检查。因此,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时机,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观念,培养他们有效的预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16课《南京大屠杀》时,因为这段历史离现在的初中生太遥远,他们根本就不熟悉,甚至对这段历史毫无阅读兴趣,认为那样残暴的事情怎么可能发生。这时候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功课,通过各种不同渠道查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新闻等史料,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事件里犯下的各种罪恶行径,重视如今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上课时可让学生各自谈谈对南京大屠杀这场日军违反人性的罪行的感受。就是在这样的自主查阅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真实的历史,触摸到历史的脉搏,因此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去学习,长期如此便可树立学生的自主阅读观念。

二、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不足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集声音、图文、动画等于一体,为学生呈现清晰的图片、丰富多彩的视频、优美动听的音乐,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有效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触发,学习兴趣得以加强。如《春》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春的美好景象,但要十三四岁缺乏生活经验的初中生马上走进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同感受,去理解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对春的热爱之情,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这一局面,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手段,运用音频和图片来再现春之美好景象。比如以一首《四季之春》歌曲导入,悠扬的音乐让学生身处如诗如画的江南春景之中,一派生机勃勃,大地盎然,再辅以春景图的辉映,越发让人沉醉其中。学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视觉、听觉构建了一幅大地回春图。这样,学生就能够触摸到作者的心灵,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感情,与作者同喜同乐,同时也对春有了感性的认知,对春有了抒发情感的欲望。

三、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实现厚积薄发

要想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积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以“年―月―周―日”不同时限来计划阅读的内容,并且布置学生及时做好阅读笔记,制作阅读小卡片,对内涵丰富的句子、措辞优美的段落进行抄录,避免蜻蜓点水的“浅阅读”,实现深挖内涵的“深阅读”,从而促进阅读成效再上一个台阶。教师可以每月或每学期定期开展“阅读之星”评比活动,将阅读成绩纳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中去,积极鼓励学生,以保证阅读效果,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慢慢积累知识,以实现厚积薄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正面、积极向上、给人以深刻启迪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切忌选择负面、消极落后、给人以错误引导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

四、实现广泛有效阅读,开阔学生眼界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教师就一定要抓紧时机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并鼓励他们自己找书读,多读书。如在教学毛泽东的《词两首》时,很多学生对毛泽东豪情万丈、激情澎湃、热情奔放的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讲解完《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这两首词后,借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其他作品,告诉学生毛泽东的作品还有很多,都非常优秀,值得我们学习,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通过网络、实体书店以及图书馆等途径去阅读,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自己主动去搜索、阅读书籍,实现了广泛有效的阅读,开阔了眼界,其知识面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总之,要想真正有效实现阅读教学的作用和功能,除了从树立自主阅读观念、创设良好阅读情境、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和实现广泛有效阅读这四个方面入手之外,还有很多的方法与途径,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积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慢慢摸索、认真研究,寻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方式,寻找到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海南白驹学校 地理组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营造这一个氛围可以把学生带到老师的授课中去,把学生真正推到学习的主体位置,学生也就敢于交流、乐于交流。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课。

二、建立课堂规则,把握关键,上好第一堂地理课

如果教师能监督得力、落实到位,多数学生是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的由“他律”发展为“自律”的。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能让我们的学生在习惯养成中终身受益。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透过课堂规则和策略,为自己和学生建立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在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中要把握好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心理特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中国行政区划》的趣味游戏设计中,我采用了以下动手动脑环节:

(一)想象:先展示拆分的各省拼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省区的轮廓,启示学生与生活中的一些实物相联系。然后,教师出示

一、两个省的轮廓图片,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加以适当的描述:云南省像骆驼;青海省形似一只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宁夏回族自治区象一只飞鸟;山西省像一本书;黑龙江似展翅欲飞的天鹅等。)

(二)示范:教师将拆分的各省轮廓还原到相应的黑板上(我校具有磁性的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拼图)。

(三)准备:学生强化记忆各省区的轮廓和相应位置。

(四)竞赛:由记时员记时,各组选派两名代表上台表演拼图,一分钟内看哪组拼得又快又准。该活动通过读图、拼图,让学生在“玩”中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区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巧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五、充分发挥地图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图是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能以无声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课文内容,能以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如在讲“台湾”这一节,充分运用台湾地图,分析台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相互关系,进而论述台湾经济的发展,在整个过程中贯穿台湾与大陆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关系,共同繁荣这一主线。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 篇11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历史学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课堂在提高趣味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深藏于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益智故事,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军旅画卷,一位位形象生动的历史人物,哪一点不能引发学生对浩瀚历史海洋的探寻与思索呢?只要使用恰当,每一节课都会使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始于课堂但不终于课后”。

记得我给七年级新生上第一节历史课在做自我介绍时,我把自己的姓名写在黑板上,学生看到后立刻议论起来,我因势利导,微笑着说:“看来大家对我的姓‘司’很感兴趣啊!那么,请你们说说你们的想法吧。”“我知道历史上有一位大史学家司马迁和老师一个姓。”“老师,我知道砸缸的那个人司马光也姓司。”“还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还有司马懿……”顿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是我始料未及的,我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待大家安静之后,我缓缓地说:“看来,同学们知道的历史人物很多,掌握的历史知识很丰富。”同学们一听表扬自己呢,一个个兴高采烈,我话锋一转:“但是,大家忽略了一点,你们列举的人物并非姓司,而是复姓‘司马’,和老师并不同姓。”学生们的脸上又出现了一丝失望。我接着说:“看来,大家还需要努力,有很多未知的知识还等待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大家有没有兴趣和司老师一起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啊?”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有兴趣!”第一节历史课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点燃。

二、适当采用多媒体设备,增强教学效果

历史课程内容极其丰富,但大多离现实很遥远,而且教科书所选的历史资料非常有限,不可能全面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貌,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对历史的求知欲望。通过网络学生可根据本人的学习水平自主地选择学习资源,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地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比如在给八年级学生讲述《“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思路导入新课,而是播放近期日本就钓鱼岛事件挑衅中国的视频资料,看着看着,有学生就义愤填膺地站起来,大声说:“真是太可耻了!”于是,课堂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议论开来。我因势利导:“日本政府不仅没有反省历史罪行,而且把歪曲的历史灌输给下一代,否认侵华的罪行,我们作为中国的年轻一代,应该怎么做呢?”“应该告诉日本的中学生真实的历史。”有学生大声说。“应该好好学习,将来把中国建设得比日本发达,看日本人还敢不敢来欺负我们。”“对,同学们说得很好。那我们又了解多少关于日本侵华的历史呢?”我抓住时机,抛出问题。学生们马上安静下来,发觉自己也没有真正了解那段历史,于是都瞪大眼睛,认真地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教室异常的安静。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而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了深刻的体会,他们发自内心的爱国之情写在脸上,这种感情比教师灌输给他们的知识不知要好多少倍!

三、转变课堂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这学期学校推行“探究学习+调节教学”的课堂模式,利用学习小组的集体力量,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在對九年级学生复习《最可爱的人》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思考:抗美援朝的意义是什么?很多学生只是照本宣科,思维不够发散,没有把中国历史纳入世界历史的范围中去考虑问题。于是,我就让小组进行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学生竞相回答:“给美国在战后的全球称霸政策当头一棒。”“苏联既避免了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又兵不血刃地巩固了远东战线。”“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加剧了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导致了中美之间20多年的对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个问题刚解决,一位思维活跃的学生站起来说:“我看新闻上说朝鲜不承认《朝鲜停战协定》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从朝韩两国的关系,说到中日两国的关系,再说到美中的关系,再说到近两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等国际关系的话题,整个教室充满了激情,像一个国际问题座谈会,我在当中就是一个听众,开心地听着孩子们独到的见解,感觉既轻松又很有成就感。

总之,这样的课堂,学生既开拓了思维又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既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巩固了课本知识又体现了学习主体地位。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趣,有效

说到历史课, 很多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 太多的历史事件、历史意义, 学生记得头昏脑涨, 毫无妙趣可言。其实, 历史课也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趣起来。“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苏霍姆林斯基) 历史教师只有不断钻研, 反思教学行为, 改进教学方法, 善于抓住“趣”点甚至制造“趣”点, 在实践中反思, 在反思中扬长避短,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打造一个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

1. 制造“趣”点, 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都喜欢轻松、氛围浓郁的课堂,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才会快乐地接受历史知识, 大胆提出质疑, 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 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多进行情感的交流, 还要制造“趣”点, 让学生爱学历史, 爱上历史课。

(1) 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还能加快知识的掌握, 辅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历史教师要做个有心人, 创设良好的情境, 打造“趣”点, 引发学生投入思考。历史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 比如联系生活、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 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工具。比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 我给他们播放了有关电影视频, 红军的艰辛、坚强的精神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了, 学习劲头陡增, 下决心要将红军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2) 竞答游戏。竞争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游戏, 比如竞答历史知识、有奖竞猜等,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更快更牢地记住知识。比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 历史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 如果光读历史教材, 能记住的知识肯定不多。于是, 我采用竞答比赛, 让学生先自学, 然后自己出题在小组内比赛, 最后教师出题在全班比赛。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斗志, 让枯燥的历史知识顿时变得有味道, 学生兴趣盎然, 效果非常好。

2. 设计“趣”法, 提高效率

(1) 趣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带着问题探究, 是很多教师喜欢用的方法。的确, 历史教师只有在某个环节巧妙地提问, 激发学生思考, 才能使学习历史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趣味的、思考性的, 总之, 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激起学生斗志昂扬, 迎接挑战。

(2) 趣味记忆。历史知识的记忆, 学生往往感到内容多, 知识枯燥, 难以记忆。如果采用趣味记忆法, 效果就不同了。比如, 编口诀、漫画人物、讲故事等, 只要精心设计, 巧于安排, 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 爱上历史, 记住历史。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历史知识的重难点需要学生扎实掌握, 如果光靠听讲, 是很难全部掌握的,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记忆, 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 以达到寓教于乐的实效。

3. 幽默“趣”评, 收获自信

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 历史教师都应正面回应, 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 这对学生来说, 是收获自信的重要源泉。“我很欣赏你的观点, 你绝对是个小历史学家!”“听了你的回答, 我仿佛看见了战场上硝烟四起, 好浓的火药味啊!”等, 这些幽默有趣的评价, 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 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 作为历史教师, 千万不要吝啬。另外, 教师也可授予表现突出的学生小史学家、小演说家、小评论家的荣誉称号, 让学生增强自信, 收获成就感。

有了上面手段的铺垫, 我们的历史课堂就能有趣起来, 学生再也不会觉得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当然, 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 很难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所以, 教师要从自身抓起, 不断充电, 为打造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丽文.历史趣味教学浅谈[J].新课程 (下) , 2012 (3) .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13

苍溪县中土乡小学校

李明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合理进行阅读教学,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树立民主个性的阅读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单边活动,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应付和接受。新课程则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就是读者对文本作品作主观审视,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悟出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阅读教学绝不是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知识储备等对作品进行领悟、理解的过程,切忌用教师的分析传授取代学生的阅读时间。因此在阅读教学时,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不仅要让学生动口,动脑,而且由于学生个体文化的差异,允许他们对阅读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差错。知识正是在这样的随机交互中逐步生成、不断纠错中渐渐掌握的,这是提高阅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不断鼓励学生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多进行生生间的讨论与争辩。要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与文本进行直接的交流,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入境,人情朗读,感悟文意,体会情感,悟出精髓,逐渐熏陶出个人的阅读品味,激发阅读情感的升华。

二、制定好阅读教学目标和做好阅读教学准备

1、要发挥目标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产生对阅读的积极情感。阅读教学前,先要指导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目标有远期、近期之分,远期目标一般以每学年作为一个层次,应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吻合,让学生明白这一学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阅读哪些文体的文章;近期目标可以以一个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作为基本单元。它应与具体学习内容结合起来,配合课堂文本解读,补充必要的额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起到真正读有所用的效果。

2、提前选定好相应的阅读目录。目录内容可围绕文本作者、背景、文体、立意、思路、语言风格等方面确定。再将此与大纲教学内容对号入座后编成阅读提纲发给学生,使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一目了然。这样阅读针对性强,阅读效率高,有助于培养综合阅读能力。

三、加强体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感悟生命

1.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主的素质课,虽然渗透一定的思想教育,但它不是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其他课。学生的知识生成是做不了假的,有一定的认知体验才是最基本的要求。事实上,学生绝对不是带着一张白纸走进教室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基于原有一定的认识经验基础之上的。由于生活经历的不同,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作为教师要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阅读教学要注重生活性,走向生活化:吕淑湘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路旁有广告牌;买东西,有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诚哉斯言!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平时教学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感悟,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与文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也不只是关注“双基,”而是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课堂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所在。有时候,当我们读到一篇感人的文本或看到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情不自禁被深深打动而感染!列宁就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事物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阅读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相应的情感熏陶和对人生的启迪。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们也不例外。因此阅读教学理当施以快乐教育,以减轻中学生面临的种种压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要以一颗感恩之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一切!要以快乐之心来面对困难,面对挑战!要学会生存,永不放弃。

初中阶段恰同学年少,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他们的心智不断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渐渐形成,语文阅读教学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析生活、思索人生的责任。教阅读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如何揭示了生命从生长到壮大再到衰弱的过程,让学生从文本的阅读欣赏中感受到冰心老人顽强奋斗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从而领悟出生命的宝贵与顽强;同时让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热爱生命,珍视生命;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四、实施有效的阅读教学调控

阅渎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阅读有着不同的反应。教师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要对阅读教学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阅读信息,抓住信息中的有效成分,引领学生的阅读走向深入。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反馈检查,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检查读书笔记与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是行之有效的反馈措施。

(一)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阅读材料中精彩的句子、段落甚至篇章。提纲型:阅读后,把阅读材料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主要内容及作者的思路,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感想型:读完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通过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在阅读中,各类读书笔记可以综合起来做。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纠正,对较好的做法及时表扬,以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

中学生的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能够外显,得到老师、同学的认可,以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教师可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读书汇报会等活动应该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活动可每月一次,也可每两周一次。这样,在活动过程中,渗透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体味成功的快乐,展示自己的个性才华,在互相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篇14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但是,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与访谈,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瞄准高考舞台,焕发地理学科新生机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及成因 改进建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指“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描述,而在国际上,对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述:师生的互动,如共同参与活动、对话教学等;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全人发展、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反思与创新四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主要在文中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推动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标目,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江西省章贡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听课以及上课逐步了解了初中地理课堂的一些情况,同时通过对地理科任老师与学生进行访谈、与在其它中学教育实习的同学交流,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江西省部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

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新课改的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主宰着课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授课输出知识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学生发言时间只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问,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掌控的“静态教案据”。

2、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笔者与科任老师及别处进行教学实习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地理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别的科任老师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治学的严谨性,课堂中出现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曲解和自说自话式的解读,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的阐述错误和示意图的绘制错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3、“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生活”在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简单组织后机械输出以及对考点的着重强调,教材中的活动多是略过或简单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缺乏积极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江西省中学使用的是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该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人物形象为“东仔”、“珠女”以及它的一些活动的设置都是与广东相结合的,这使得教材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副科地位尴尬,不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一向被认为是副科,并且相对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考试压力小,因此即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推行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的学科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笔者进行教育实践的中学地理每周仅两个课时,每个地理老师要交6到8个班。笔者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多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追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走出低效?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是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它有利于使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如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内只使用着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会对这种互动性不高、单调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在这种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何谈高效?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即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这对于改变初中地理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打破沉闷,创造活力课堂有一定的启示。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此章节教材比较简单,但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如依比列尺来选择合适的地图比较抽象,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教师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建构,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如下:(1)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探究的主题:如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同学,他们对学校的建筑分布还不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了解我们的学校,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学校的简单地图;(2)制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定探究方案;(3)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首先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查找资料,了解地图的种类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然后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学校的建筑极其分布状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画出简单地图;(4)交流并进行总结: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地图制作过程,进行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你们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的地图,在图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其大小却不同呢?以此问题来点拨引导学生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通过学生对资料收集部分发言的总结来强化学生对地图图例和注记的识记,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教学过程模式的步骤中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资料收集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到办公室寻求老师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由学生进行自主后动,教师只在该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

除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外,还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地理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的的地理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中提到:现代地理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素养性知识。这四项知识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教育学即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除地理学外的其它领域如自认科学等的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从国家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重视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除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举行地理及地理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大赛,与中学形成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地理老师等;从中学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各学校间组织的地理教研研讨会、教学观摩等等,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参加社会时间案活动,阅读相关文献等。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地理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仅仅注重培养教师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不够的。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有效就学的研究理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与教育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应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第一手教学教学经验与资源,同时动员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因地、因时制宜,寻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因此,我们理应将生活事实融入地理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存在,增加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性。针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却严重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一下方面融生活于地理教学。第一:做到地理教学目标与生活的融合。布鲁姆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牢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生活,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注重发展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保护大气环境一节时,可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有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个是学生有保护大气环境迁移到周边环境,发展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校可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若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则可以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地理教学素材。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不能很好地切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其基础上适当设计与本土相切合的课后活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一节时,教师可结合赣州市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素材将其与教材相结合;第三,学校与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校内可设置地理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收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地理在生活中的小妙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小故事和谚语,并鼓励学生投稿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地理小常识等等,做成简报,供学生观看、讨论:也可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实地观察学校周边的河流等地理事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

(四)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

针对学校不重视副科,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讲完,不追求质量的问题,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第二十章提出,完善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对辖区内各中学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各中学对各科平等相待。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督学部门,对各科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可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初中地理老师追求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政策已经出台,未来高考将实行“3+3”的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这一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不去,地理学科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其他学科挤压。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在“3+3”模式下,学生考试文理不分科,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将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优质的地理生源。笔者认为各初级中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切实地推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将目光放在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上。

三、结论

综上,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2、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国家、高校、中学、教师四个层面入手,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

3、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教育不可成为无土之木,应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地理学习背景化;

4、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各中学与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抓住其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高考考试科目“3+3”的变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据此引导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面准高考舞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意愿。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督导制度,保证素质教育中地理教育的高效发展。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19(4):75-76.2.李家清主编.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3.3.张彦顺.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形成原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

上一篇:农行柜员先进事迹下一篇:我国近十年放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