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2篇)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

摘要: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如何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其次是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和重视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本人结合一些实践体会,通过一些措施来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教育的效果由学生不爱、不喜欢逐渐变为爱接受、爱思考,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谓“有效”,意味着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效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因而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十分迫切。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自我认知的需要,无外在强制力施加。学生自身不愿意、不认同,教师家长逼他学习,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两种情形一比较,我们都希望能让学生变成第一种情况,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变成的学习的主人,那是最理想的状况。如:我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一课时,在讲到改革开放让中国走向世界和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内容时,我结合前面的基本路线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学生开始关注身边的事件和身边的人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让我们走向了世界,让中国融入了世界。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能明确,要认真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将来为我国加快发展和走向世界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其次是要积极培养学生是独立学习的意识。日常生活中,在理论上,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着独立精神的个体,可是一到实际课堂,大家是放不开手脚,处处担心,时时不放心。传统教学确实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主人,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我在平时的授课中,内容较为简单时,我在黑板上写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思考题,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己解决问题,有不理解时,教师做好适当引导和指引,让学再自己研究和钻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钻研的意识。大胆放手,积极训练,适当做好矫正,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是能培养的。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与学的目标的全面性

教学目标,有时候的很多人直接理解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其实这种理解不够全面的,它的另一层含义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应该是我们教师教学的落脚点。达成教学目标,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定好目标定位。做到注重教与学的目标的全面的落实。

第一、目标定位要准,要面向全体学生,预设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起点要定位于班级的中下层次学生,较高要求的内容及教学时间不得超过全堂课的四分之一。这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是简单地放在书面上,而是要体现的教师的教学设计中,耐心钻研教材内容,把握深层次的教学内容,目标的设定任教者本人要界定高中低的具体要求。

第二、认真做好课堂提问工作。提问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首先教师要认真思考和设计所提问的问题,我提的问题学生能不能回答,其次我提的问题的用意是什么,我要得出的是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下面的有效教学有没有帮助。另外还要思考这个问题提出后,哪些学生能全能回答,哪些学生只能回答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哪些学生估计不会,我应该先找谁发言,再让谁发言。课堂提问的面越广越好,但不能为提问题而不厌其烦的简单提。回答问题的学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参与面越广越有效。

三、教师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学科积极性

首先,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自身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德。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社会责任时,教师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事拖拉,上课应付了事,对学生也不负责;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说话不算数,对学生不能做到言而有信;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上课接电话,上课跑堂,会客;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可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榜样可以效仿。学生不信教师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思想品德课学生是不愿意接受的,再谈有效性也是空谈。

其次,任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得相关知识。拓展提高学生能力,靠的是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古人云:“闻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信息、新观念迅速传播。政治教师必须善于不断认识,提高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教师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收到学生的尊敬,对你讲课他才能主动接受,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彰显。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的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现状来看, 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 体现为没有将理论指导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新的教学发展环境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 有具体的理论指导要求。但有的老师并没有对理论指导的层面加以重视, 他们只注重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 在方法的运用方面考虑得较少。

其次,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没有科学地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 一些老师还是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 使得学生在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都没有得到激发, 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最后,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缺乏有效的教学科研, 老师不够重视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在教育的功利化影响下, 很多教师将思想品德课程看作副科, 没有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价值。由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相对缺乏, 造成了有效教学的效果不佳。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策略实施

第一, 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有效教学的优化, 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只有在教学思想上和现代化教学的要求相契合, 才能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老师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并对有效教学理论知识进行深化研究, 以能够熟练地运用, 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就有着基础性作用。思想品德的教学理论对教学实践有指导作用, 老师要注重对于教学理论的科学应用, 及时跟进时代的发展, 保证理论思想的时代性,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第二, 不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有效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老师就要和学生保持融洽的关系, 这样才能不断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同时在这样的互动中, 学生也更乐于学习, 听课会更认真。此外, 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能将这些方法灵活地运用于学习中。

第三, 为提升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 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总结与反思, 改进教学方式, 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教师要仔细观察, 然后运用中肯的语言及时点评, 或者通过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句肯定的话语, 都是有效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的评价要具有激励性、增值性, 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2.归纳提炼的有效性。采用情景教学, 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课堂, 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 在“情境+问题”的归纳式教学中, 归纳非常重要, 关系着学生正确观念的形成, 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 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 如果学生归纳得不到位, 教师要补充;学生归纳好了, 教师要重点强调, 这样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讲“公平”时, 有这样一则材料:“王斌余事例 (欠薪不给反遭打骂, 后杀人) ”, 针对这则材料可联系身边的不公平事件, 让学生归纳不公平对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 进而提炼出“社会稳定需要公平 (从个人角度、从社会角度) ”的认识。

当然, 一节有效的思品课还需要注意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如多媒体的运用、对学生的掌控等。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引下, 只要教师用心, 就能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学生, 就能为促使他们成为负责任的公民做好准备。

第四, 思想品德教学中, 老师要能注重将生活中的实例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效率得以提升。如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现象以及热点新闻等, 都能够成为教材中的应用素材, 实现生活和教材的良好结合, 能够从整体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 为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教学中, 老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 要注重课本内容和实际生活的结合, 要对学生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做正确的指导。

第五, 要想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就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需要从多个环节着手, 要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 老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以为正式的课堂学习提供保障, 如可通过课前小讨论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展实践活动时, 要遵循科学化原则, 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 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并且能有效促进学生正确思想的观念形成。例如, 在班级开展节水节电的建议讨论活动, 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六, 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来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 如通过问题情境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在网络技术应用的背景下, 可将网络和思想品德教材进行紧密结合, 培养学生的网络资料运用能力, 让学生能够通过运用网络来提升自己的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 有效开展课堂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 对思想品德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 在教材以及网络和老师三者相互作用下, 学生能积极有效地学习思想品德, 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知识量的增加。

第七, 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不断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创新, 通过思想品德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充分注重对研究性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 老师注重教学的反思, 及时对教学进行总结, 将教学的方案做及时性的调整。此外, 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不断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这样才能为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基础。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方法的科学应用, 才能保障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三、结语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 为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目标, 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应用, 还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且加强对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只有充分重视这些方面, 从这些方面入手, 才能有效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体水平。本文主要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性要求和现状进行了理论研究, 并对其策略的实施进行了探究, 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加快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模式转变非常重要。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积极作用, 有助于学生在思想价值观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的优化。基于此, 本文主要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加以分析, 然后结合实际提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 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朝晖.关于学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的一些认识——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案例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 2012 (18) .

[2]张庆敏.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 2012 (11) .

[3]孟知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5) .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学科,为了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首先,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初中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渴望别人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为了增强对学生心理的把握程度,教师课下要注重阅读与初中生心理方面相关的书籍,如,《青少年期和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成长的烦恼》《初中生心理》等书,通过阅读书籍增加对初中生心理特征的了解,并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马卡连柯曾说过:“凡是不善于摹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面带微笑,保持情绪的平稳,增强自身的亲切感。除了注重课堂表情及情绪外,教师还需要在课下广泛阅读书籍,增加自身的知识积累,并积极地学习使用新型的手机软件和计算机软件,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课堂教学时教师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时保持思维活跃,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运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

1.利用情境教学法展开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有效地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情境当中学习其中蕴含的思想品德知识。以《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部分内容的学习为例,教学时教师给学生播放电影《刮痧》中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电影的氛围中。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针对视频中的内容询问学生:“同学们,圣诞夜时丹尼斯的父亲为什么要冒险爬楼去探望自己的儿子呢?作为孩子的亲生父亲,法官为什么要剥夺他对自己儿子的监护权呢?法官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呢?”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创设情境,并针对视频中的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自然地让学生理解了影片中对孩子生命健康权的关爱,实现本部分的教学目标。

2.生活化的教学课堂

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生活经验。首先,教师要注重设置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以《身边的诱惑》学习为例,教学前教师可以搜集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通过搜集信息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哪些诱惑,如,赌博的诱惑、网络游戏的诱惑、不良信息的诱惑等,教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存在的诱惑展开课堂教学,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生活化。其次,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展开课堂教学。以《礼貌待人》的学习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新闻中时常出现的让座事件展开对比教学。教学时教师以闲聊的方式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让过座吗?你让座之后被让座的人对你说了些什么?”教师针对案例中的内容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班级中进行讨论,让学生了解到在日常生活中礼貌对待他人才可以得到他人的接纳,若是对人不礼貌只会让别人嫌恶,使学生了解到礼仪的重要性。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对学生生活的实际指导意义,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

三、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开放性的思想品德课堂。首先,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如,《中学生之友》《读者》《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观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等节目的好习惯。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定期到敬老院和孤儿院进行志愿活动,定期参观烈士陵园,并举办相关的知识竞赛和课下调研,在实践中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还要注重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展开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程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李秋红.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J].学周刊,2012.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绩 篇4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水平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是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理论性的科目,尤其现在的新教材,育人性非常强。学生对本学科较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普遍不高。那要如何改变这一种状况,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又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全面提高的要求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以优美感人的语言激发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来自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和语言风采。如果一个教师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以恰当的导语,引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语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的亢奋状态。

3.以教材知识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兴趣

每节课最起码有多个环节能吸引全班学生,抓回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继承法》时,我就留了一个比较复杂的案例让学生试着用所学知识去划分遗产,全班同学便跃跃欲试,问题讨论得非常激烈。这样做,就把学生的兴趣高度地集中到课堂中来,引起了学生对教学的心理期待,效果很好。

4.以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兴趣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日益增加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各种价值观、政治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向学生渗透,市场经济的冲击波也在不断向他们辐射。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照本宣科的状况,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从社会生活中广泛收集活生生的现实材料,如国际的、国内的、历史的、现实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信息,并把它们和教材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在讲《人口问题》时,我就引导学生关注我县经济开发区外来打工者(或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问题。在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时,就引导学生关注我县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地引发了学生对教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讲求实效

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记住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

2.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要做到“三透、三精”。吃透标纲,吃透课本,吃透学生;精心选择教法,精心选择例题习题,精心设计教案。备课同时做到四结合: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备教学方法与备学习方法相结合、备知识传授与备能力培养相结合、备教师活动与备学生活动相结合;在上课时,我们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3.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

思想品德课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评价学生的习题答案时不要用单一的标准去束缚乃至泯灭学生的创造性,要设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有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结论并不十分科学,但这毕竟是他自己探究的结果,其中蕴涵着其探索经历,这是难能可贵的,错了弄清错在哪里,对了则能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会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教师还要承认和面对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导向。

4.发挥非语言因素的作用

非语言因素通常包括表情、语音语调、手势,甚至穿着打扮等,它不同于语言因素,它不传播具体的知识,但是它传播态度、情绪、感觉等不具有清晰逻辑性的信息,若被赋予教育意义,它通常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情感的氛围,这些非语言因素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消除了,教师传授的知识似乎更有说服力,活动也更具启发性了。由于思想品德教学本身是一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过程,因此,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对道德知识的认同感,并进而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

5.加强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活动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围绕学生关注的思品话题以及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社会生活的规范要求。在课外要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建设中去,在体验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纷杂现象与自我成长的矛盾问题,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解决疑惑,从而适应社会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三、结语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5

[摘要]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也面临着改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转变思维,进而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摘要]新课改 初中思想品德课 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中的一件大事。新课标继承和发扬了旧课标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这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有很大帮助。对于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经过多年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经验,再加上对新课标的学习,提出了一点自己想法与经验。

一、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提高了

新课标颁布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减弱了。比如,新课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增强初中学生的人文性教育。新课程标准以更加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进行了新的定位,在继承和发扬旧课程标准强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思想性”特征之外,增强了“人文件”。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用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小学生在鲜活的中学生活中感受、体验、理解国家和社会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要求,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习惯,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更贴近中学生的生活,更富有人情味,使之成为一门受初中生欢迎的课程。

另外,新课标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心理健康,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因此而变得“有用”和“有效”。在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与初中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的现象,在一些有关初中思想政治课的调查中,学生反映不喜欢思想政治课,认为思想政治课离他们的生活较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该课程建构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一定要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内涵,才能把握好新的教育教学思路,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标颁布后的教学方法

1.注重情景教学模式 新课标颁布之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要求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不断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出新的教学思路来。比如,我们可能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中的份量。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要不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 1 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从而进行情景教学。而情景教学中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学生能够成为新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产生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自己的切身感受,喜忧同伴,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

2.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个学生能否学好一门课,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产生兴趣的教师,让自己的课程吸引学生。作为一名新课后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第一堂课特别重要,抓住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因为第一堂课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关键,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除了上好第一堂课外,对学生的平时兴趣的培养也非常重要,如我在平时讲课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做一些课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的事情,让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但是新课标实施以后,更加侧重于实际应用。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将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视实际教学,又不脱离理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尽量使课程每一个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把学习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应用实际中去,达到理论与实际,学与用,知与行的统一,才能使学生懂的理论知识来自社会实践,而又能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去揭示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热情,才能使深奥、抽象的知识变为简单化、形象化,才能使学生们主动去学。在课堂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养成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新闻和对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的习惯。并对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参观访问、班级讨论会等形式,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三、对新课标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反思

虽然,新课标实施以后,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但是,一味地强调情景教学,强调生活教学,有的地方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该怎么办,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否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有待于广大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的工作者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新课标实施后,初中思想品德课面临着变革,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去认识新课标,深刻理解新课标的内涵,然后寻求解决方法,同时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深入地思考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

2、突破生活的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二、正确的心理认知

1、认清人生的价值

社会的价值并不被所有的人等同接受“人云亦云”并不等于自我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权力价值、回馈价值、审美价值、理论价 值。

2、超越既有的得失每个人都很努力,但成就并不等同。后悔与抱怨对未来无济于事,自我陶醉则像“龟兔赛跑”中的兔子。

人生如运动场上的竞技,当下难以断输赢。

3、以万变应万变

任何的执着都是一种“阻滞”前途的行为想想“流水”的启示“学非所用”是真理

三、剖析自我的现状

1、个人部份健康情形:身体是否有病痛?是否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否有影响健康的活动?生活是否正常?有没有养生之道?自我充实:是否有专长?经常阅读和收集资料吗?是否正在培养其他技能?休闲管理:是否有固定的休闲活动?有助于身心和工作吗?是否有休闲计划?

2、事业部份

财富所得:薪资多少?有储蓄吗?有动产、有价证券吗?有不动产吗?价值多少?有外快吗?社会阶层:现在的职位是什么?还有升迁的机会吗?是否有升迁的准备呢?内外在的人际关系如何?自我实现:喜欢现在的工作吗?理由是什么?有完成人生理想的准备吗?

3、家庭部份

生活品质:居家环境如何?有没有计划换房子?家庭的布置和设备如何?有心灵或精神文化的生活吗?小孩、夫妻、父母有学习计划吗?家庭关系:夫妻和谐吗?是否拥有共同的发展目标?是否有共同或个别的创业计划?父母子女与父母、与公婆、与姑叔、与岳家的关系如何?是否常与家人相处、沟通、活动、旅游?家人健康:家里有小孩吗?小孩多大?健康吗?需要托人照顾吗?配偶的健康如何?家里有老人吗?有需要你照顾的家人吗?

四、人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1、友伴条件:朋友要多量化、多样化、且有能力。

2、生存条件:要有储蓄、发展基金、不动产。

3、配偶条件:个性要相投、社会态度要相同、要有共同的家庭目标。

4、行业条件:注意社会当前及未来需要的行业,注意市场占有率。

5、企业条件:要稳定,则在大中型企业;要创业,则在小企业。公司有改革计划吗?公司需要什么人才?

6、地区条件:视行业和企业而定。

7、国家(社会)条件:注意政治、法律、经济(资源、品质)、社会与文化、教育等条件,该社会的特性及潜在的市场条件。

8、世界条件:注意全球正在发展的行业,用“世界观”发展事业。

五、人生成就的三大资源

1、人脉:家族关系、姻亲关系、同事(同学)关系、社会关系。

[解决方案]沟通与自我推销

2、金脉:薪资所得、有价证券、基金、外币、定期存款、财产(动产、不动产)、信用(与为人和职位有关)。

[解决方案]储蓄、理财有方、夫妻合作、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能力条件及职位。

如何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一、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为了有效的进行活动教学,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让学生自由去学,而教师无所事事。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只要教师导的好,课堂才会火而不乱。我们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认真备课,制作课件,尽可能构思好每一堂课,都能给孩子们新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的各种能力。

当然,要求每个老师把每堂课备得都尽善尽美,时间也是不允许的,所以我们就应该鼓励年级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每单元每个老师选出一课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就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试试看》,这单元一共有四节课,我们年级组的两位老师分别主备两课,做好课件,相互交流。第九课《我来试试看》有我制作课件,在设计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事先在网上查询、下载了孩子们喜欢的新游戏,通过视频让孩子观看,学习玩游戏。这一环节可以很快地检查孩子能否快速地接受新事物。其次,在课上还需要孩子们动手动脑,学习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叠自己的衣物,洗洗红领巾„„教材呈现这些事物,是儿童课堂活动的提示和引导。我们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学习、研究,尽量创设一些好的思想,正确的培养孩子勇于尝试、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教师有价值的提问

教师的提问也应讲究技巧。每个班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学生可能很快就想到了,有些学生的思维可能正处于呼之欲出的状态之中,有些学生可能还不知如何去想,有些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去想,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学的提问技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要考虑到班级的学情,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接受能力,提问时先提问中等水平或中上水平的学生,这些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大部分情况下可能只是比较片面的,而这一片一片的回答,对那些“思维正处于呼之欲出的学生”和“不知如何想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导向和启发作用;然后再让我们的“尖子生”们作出精采的发言;最后再让中下生复述所听到的。我想能这样做的话,我们就创造了机会让各个层次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学习的愉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允许学生出错”,更多地对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情感态度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教师真实性的评价,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从而更加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的,这样的提问题我认为实效性较大。

三、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

游戏是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

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适当采用游戏教学无疑是提高思品课堂效率的一条捷径。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提高有效性 篇7

就思想品德学科来讲, 我想教学的有效性应该从两个维度进行衡量, 一个是考试成绩, 一个是综合素质。 我一直认为这两个方面不是矛盾的, 而是相互统一的。 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学生, 在考试中应该有比较出色的表现。 因此, 我在教学中, 就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呢?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对教材的有效阅读

河北省实行考卷考试已经有十多年了, 考试试题的命制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既然是开卷开始, 那么, 一切试题就不能在教材上简单地找到答案。 否则, 我们的开卷开始就失去考试的意义, 无法真正测试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在应对开卷考试的过程中, 我们发现学生往往忽视对试题材料的深阅读, 粗粗看过材料后, 浏览一遍设问就开始翻书, 或者开始写答案。 这样下来, 学生的成绩总提不上去。 针对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对教材的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

比如, 对于刚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讲, 在讲新课之前, 我一般先让学生拿出教材, 让大家研究教材的目录。 首先让学生了解教材的大致情况, 如这本教材一共分为几个单元 (九年级人教教材分为四个单元, 依次为: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第三单元: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 , 然后揣摩这几个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 随后我让学生再细一步, 看看每个单元各自包括几课, 每一课的课题又分别是什么, 通过这样的工作, 目的是让学生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大致的网络框架。

通过这样的教学, 我就告诉学生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即先粗读, 再细读的方法, 掌握这样的方法后, 我们再应对开卷考试就不那么难。 对于一道试题, 我们先要粗读一遍, 了解其大意, 然后进行细读, 具体就是将试题的材料分为几个有机部分。 技巧就是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区分。 一般按句号, 一个句号就是一层意思, 通过这样的训练, 我们就能全面解读材料, 而不会忽略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 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 学生在应对开卷考试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

二、明确课堂上的有效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 曾经在素质教育的探索过程中, 还曾产生过问题教学模式, 就是一堂课以问题为统领, 不断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 提出问题的质量关乎教学有效性。 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 力争每一个问题都能触发学生思考,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让学生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 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很少用“是不是呀”“对不对呀”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 因为这样的问题基本属于无效提问, 我们提问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 同时激发学生思考才行。 对于“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的问题, 很多学生可能就会不走脑子地做出回答, 达不到提问的效果, 这样也就大大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另外, 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有了不懂的问题, 在向老师提问时, 也特别注意提出问题的指向性和有效性, 这样的提问方式就大大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应对我省的开卷考试中十分有益。

三、有效激励, 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每一堂课上, 我们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期待, 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值得信任的人, 当学生圆满回答某一个问题之后, 给予及时表扬和肯定。 例如, 在思想品德小论文教学中, 用充满欣赏的语气朗读学生范文, 用赞美的语言讲解学生小论文的逻辑、语言与条理,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还可以开展互评、互改、小组评议、集体点评等活动, 目的在于以学生为评价主体, 通过老师的激励, 或者同学的互评互议, 营造各抒己见的课堂氛围, 在这个氛围里, 学生会享受到民主, 体会到和谐, 同时会发展个体能力, 张扬个体, 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学好思想品德课的自信心。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初中 思想品德 教学 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其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意识。在初中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语文、数学等重点学科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对于思想道德课程的改革相比较之下却显得有些滞后。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同样应该给予思想品德课堂足够的重视,凸显其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实践对于提高思想道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积极作用

要知道我们的一切科学其实归根结底都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地认识这一点,在必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时机,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印证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通过生活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生活中的无穷无尽的生活素材是学生建造知识大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砖瓦,只有学生通过切身感受生活的诸多磨难和伤痛喜悦,学生才会对抽象的词汇表述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此外,通过生活实践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在学生真实了解到生活的不易之后就会更加珍惜当前的幸福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的情感发展得更加健全。有了生活的基础之后,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二、如何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1.科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将实际和理论结合起来,教师应该科学地利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切实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其进行思考和反思。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热情的高涨。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之中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来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有教导学生自尊自爱的相关篇章。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课堂导入,比如这样说:“同学们,大家都知道人只有自尊自爱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但是怎么样做才能够做到自尊呢?要知道只有自尊自爱才能在生活之中顺利前行。如果在生活中你受到了别人不礼貌的言语侮辱,你肯定会伤心难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之中我们要注意尊重他人,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爽快置别人的感受于不顾。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这样的课程导入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既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拉近学生和知识之间的距离,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举两得。

2.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创设积极的教学情景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积极的教学情景创设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情景创设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帮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关内容时,笔者就通过提问法进行教学。问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你发现都有哪些有趣的生活小窍门?或者有哪些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呢?”然后学生就会相互讨论,交换意见,同时在不断的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并发现自身的不足。最后,笔者会进行总结和升华,争取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教师应该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和僵硬,学生在最初的新鲜劲过去后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乱开小差等情况。因此,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教师不应该责备学生,而是应该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促进自身总体素质的提高。教师在上课之前都应该进行充足的备课活动,在备课的时候就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创设情景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教学方法,作为教师都应该熟练掌握,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教师也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加以点评。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知道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其父母还大。因此,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导学生什么是尊重、宽容、乐于助人等美德,要帮助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谅解他人的缺点。此外,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借助现代的教学设备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给教育提供了一大助力。现在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部分学校都运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辅助,因此,教师要将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正确地运用,来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多媒体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可以将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展现在课堂上。初中思想道德教学课堂内容庞杂,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帮助教师进行信息显示,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只能单纯地依靠课本进行讲解,但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了教师更多的选择。现在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文件播放,如用PPT的形式将如何自尊自爱、如何尊重他人等内容放映出来,既包含图片信息也包含音频和视频资料,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活跃度,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知识从实践中来,也就应该接受实践活动的检验。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掌握的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给予足够的重视。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会真正促进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旭强.简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结合时事热点[J].文史月刊,2012,3:211.

[2]邱善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172-173.

[3]李秀珍.谈如何才能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19-220.

(作者单位:江西省进贤县泉岭中心学校)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9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焕发课堂活力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经腊宝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很多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展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课堂上出现了小品表演、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模式,许多公开课也是别开生面、热闹非凡,然而在热闹和自主的背后透射出的多是放任和浮躁。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依旧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师的面前:这样的课堂教学有效吗?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有效教学;有效性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对学习和教

学的满意程度、学生自我认识的改善程度以及确保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如何才能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有位学者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你无论如何都难以下咽,但把这15克盐放在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把15克盐给吸收了。()教学中的情境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就如这汤中的盐,盐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要溶入情境中,才能体现出它的活力,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所学的知识本身是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的.,但表征它的文字符号却是很抽象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语言符号和实际生活积极联系,理解教材所蕴含的知识。

教学情境就是用直观的方式反映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的事物和相关背景。通过教师提供的真实的问题背景让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有相应的感性认识,产生情感共鸣,完成知识的构建。思想品德课常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生活情境等。

在讲授初三的《灿烂的中华文化》时,笔者用了一段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学生通过画面中的山水画、象形文字、昆曲、京剧、太极拳,充分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当然学生对这一课内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实践证明,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勤思,创造善问的课堂氛围

余文森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出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从余教授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学习的实验室,教师可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和学生共同创造勤思、善问、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新课程“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中国的学生虽然很勤奋,但是普遍存在这样的不良现象:上课不善于提问;不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质疑、设置悬念的教学技巧,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一种认知冲突和民主和谐的课堂讨论中独立思考,获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维、大胆质疑,在与组员的争论中达成共识,分享彼此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潜能。

课堂上,提出问题很容易,但要提一个有效的问题却很难。所以教师除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设计有效的问题,问题尽量与学生日常经验相联系,力求有实用价值,具有开放性,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问题还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果子”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学习的体验。

三、利用人文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传授书本知识,教学要创造条件,根据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学校周边的人文资源,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体验,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逐步提高其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思想品德课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我们学校周边的人文资源相当丰富,有雨花台烈士陵园、郑和墓、汤山温泉、南唐二陵墓、阳山碑材等,学校经常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利用国庆长假让学生收集与社会主义建设有关的资料和实物,做成展板和橱窗展,让学生积极感受中国的变化与发展,感受祖国繁荣富强的脉搏,激发爱党爱国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反思课堂教学,更新课堂教学方法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教师应该常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学会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有一个关于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所在,摆脱经验式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可以反思的内容很多,比如,学生的课堂反应如何?学生接受的情况怎样?教学目标实现否?教学结构合理否?有无闪光点?有无改进之处?等等。教师要不断反思、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低效和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思想品德课真正走向有效教学。

总之,从一定意义上说,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程应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本着“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教研上下功夫,积极实践创新,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释放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0

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题组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设问的研究》是柏林庄中学精心设置的莱阳市课题,根据课题组成员近一年的精心研究,基本完成了研究任务。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力求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以此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农村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寻找一条发展模式。通过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立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通过研究与实验,解决思品课上学生主动性不强,知行脱节的问题,使学生在活动课中真正把教材中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观念具体化,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锻炼和培养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的统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的教师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课题实验与新课程改革实践紧密结合,将实验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再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纳入课题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研究。通过课题实验拉动新课改,通过新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二是理论研究与科学决策相结合,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决策依据,以科学决策促使课题实验的不断深化,推动课改进程。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做到了的“六个落实”,即:指导教师落实、时间落实、活动落实、管理落实、交流展示成果落实、评价落实。这些基本经验在学校发生了重大影响,该项成果已在我校全面推广。

通过开展有效设问的实践与研究,试验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实现了四大转变:即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课程观和教本观的转变;人才观的转变。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1

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思想品德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学科的课程结构改革也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也不例外。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效性?本人认为要提高中学思品教学的实际效果,就要切实遵循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构建起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使中学思品教学努力实现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具体做法如下: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能否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课实效性的关键保证,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只有其健康顺利地发展,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其学习的主动意识。孔子曾经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这就充分说明了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具体实践:

第一,作为教师,应该更加主动地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用真挚的情感去感动学生,使师生关系能够建立在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语言,用更加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更多地通过眼神、笑容、动作等各方面的肢体语言去和同学们交流,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课文当中音乐、图像等

功能。

第三,在课堂上,教师也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同学们对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地去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老师的和蔼可亲。

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就会产生厌学,上课效率低下,同时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在新的教育体制之下,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新型人才。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采取以素质教育为主体,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善于讨论为目的的教育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他们表达自己思想、质疑、探究的机会,并且在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充分发掘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實践能力的全方面综合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是评判一节课是否具有效率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当中。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化差异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去适应、去转变自己的角色,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智力发展迟缓,因为成绩不理想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情绪沮丧,因为性格上的原因而被孤立,有过错、缺点或者缺陷等等。

总的来说,素质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否融入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需要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出一种和谐快乐的课堂教学气氛,按照新课程的体系标准,发挥出自己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优点,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一名思想教育的教师,不仅自己各方面要进化创新,还应该把培养出创新型和实践性人才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得思想品德教育课能够更加深化。

参考文献:

[1]杨孟桃.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创新[N].贵州民族报,2010.

[2]袁杏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尝试[N].江苏科技报,2009.

[3]刘文川.让思想品德教学充满活力[N].学知报,2010.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许多教师对导学案的问题设计缺乏科学认识, 不能有效地运用问题达成教学目标, 主要表现为:设计的问题启发性不强, 直问直答式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究能力;问题设计随意, 没有梯度性,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没有提出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设问太难, 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 无法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不强, 偏离学习目标等, 导致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

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提问, 思想品德教学尤其如此。有效的问题设计能启迪学生的心智, 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感悟生活, 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推理,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

那么, 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应如何科学设计问题, 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 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问题设计要有灵活性

有些课堂, 教师提问直来直去, 过于机械死板, 启发性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感到索然无味, 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教师必须在备课时就要巧妙地设计问题, 注意问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开动脑筋, 认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如在编写九年级第七课第二框“学会合理消费”的导学案时, 笔者设计了“说说你身边的人在消费些什么?”和“在消费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两个环节, 让学生通过列举身边的消费现象, 认识到非理性消费的危害及学会理财的重要性, 总结理性消费的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理财, 避免非理性消费。灵活性的问题, 能促使学生全面理解、深入思考问题, 并用独特的思考方式去探索、发现、归纳知识, 对有效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十分有益。

二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

问题设计必须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设计问题的方向、依据, 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如果问题设计过于随意, 偏离教学目标, 就会使教学无效或低效。

例如, 在一节公开课上, 授课教师在讲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时, 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了两位明星的照片, 然后提问“看一看, 谁更美?”课堂上学生们七嘴八舌争个不停。很显然这个问题设计太过于随意, 严重偏离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达不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 毫无意义, 毫无价值, 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问题设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所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度, 能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如在编写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的第二个内容“正确行使权利”的导学案时, 笔者首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一个问题:“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

这个问题能直接在教材上找到, 一般同学都能回答。在这个基础上, 我又编写了下面的问题:2011年春, 某村村民和同伴从商场购物出来, 发现一人正在偷自己的电动车, 于是纠集同伴将偷车未遂的李某活活打死, 该村民和同伴被公安机关抓获, 并以故意伤人致死罪判了刑。

阅读上述材料, 回答: (1) 你觉得该村民应该被判刑吗?为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3) 你有过权利被侵害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

此问题设计通过补充新材料为学生创设了新的情境, 然后根据材料和教学目标设计了先易后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几个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入求知的高度, 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

四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问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 不偏难或偏易。

例如, 在前不久的一次公开课上, 授课教师在教学“我能行”一框时, 在课堂上多次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够直接坦然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是什么表现?”“在生活中自以为是, 看不起别人, 是什么表现?”“一遇到挫折就垂头丧气, 唉声叹气, 是什么表现?”等等, 学生异口同声地大声回答,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是这样的问题, 设计过于简单, 造成部分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过于容易而自满, 会导致学习热情下降。

再如, 在去年的课堂教学竞赛中, 授课教师在教学“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这一框时, 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总结“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这个问题难度过大, 学生一时无从回答, 产生思维“卡壳”现象, 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 阻碍思维的发展, 甚至导致有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五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能积极、愉快地进行探究。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大量的背景材料, 如历史典故、名人逸事、图片资料、案例等。这些背景材料学生早就把它们当成故事在上课之前就阅读过了。课堂上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主要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是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相关材料, 以学生掌握的知识水平为前提, 紧扣与教材设计、教材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增强趣味性, 诱发学生积极思维, 而且还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 在编写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导学案时, 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入:

首先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上欣赏图片:2012年“3·15”的主题是“消费与安全”。

(老师导入:3月15日这一天, 各大商场、超市都有这样的标语“天天3·15”“顾客是上帝”。)

请问: (1)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的消费真的是“天天3·15”吗? (2) 我们每次消费享受的都是上帝的待遇吗?为什么? (3) 从“金华火腿”到“苏丹红”, 从“霸王条款”到“地沟油”, 谁是受害者?消费者的权益为什么常被侵害?

很显然, 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了, 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新知的欲望, 自然而然地就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 思想品德导学案的问题设计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教师只有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 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才能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否则, 导学案很可能就成为习题案, 教师辛苦, 学生疲惫, 课堂效率却低下。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问题设计还有很多的技巧和学问, 作为教师, 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优化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下, 我校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改革, 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在运用“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案导学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 为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导学案问题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谈谈如何科学地设计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问题设计,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上一篇:关于新学期的励志格言下一篇:放弃继承声明书(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