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共10篇)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1

淮安市徐溜中学

刘东生

江苏省教育厅今年发布规定:初中生一天的在校时间不得超过七小时,学校节假日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补课。这项规定一出,许多老师在叫好的同时,就感到不适应了。为什么呢?原来此前很多学校学生在校的时间远大于七小时,每天比规定的课时至少多两节,晚上还得上两三个小时,周末再补一天的课。这样下来,每门课每周至少得比现在多上三个课时。现在一下子将所有的课务都压缩到五天之内,这对所有老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削减教学内容来适应新的时间规定,可在短时间内对教材进行修订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从老师着手,迫使其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老师怎么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呢?我认为必须从这样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务必使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布鲁姆曾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现代教育理论也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围绕这三维的目标对教材进行重组,选取合适的策略、方法和手段,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双基”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能力和心理发展等方面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如在《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从物理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反射的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既学到了科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实验操作的技能,还受到了“对比实验”这一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的薰陶。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得从环保的角度

介绍光污染等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光的反射使我们能看到许多本不发光的物体,是好事;可是有时候过强的反射又会影响我们的视力、睡眠等,又成了坏事。引导学生在以后评判一件事物的时候能一分为二,不片面的看待问题,在他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辩证的思想,为其以后能正确的认识世界打下基础。这些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上课前老师就应了然于胸,这样在上课时才会一切活动都为实现这些目标服务,不至于信口开河,不知所云了。这样目标明确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有用的东西。

第二,我们每节课都要做到重点突出。任何一节课都会有重点,一堂课大部分的活动也都要围绕这一重点展开。一节课下来,老师应当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明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不是将它写在小黑板上,或用投影仪投到银幕上让大家一起读一遍,然后告诉他们,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一节课的时间,应当大部分都花在本课重点的教学上。还以《光的反射》为例,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由探究活动得出反射的规律,那么我们教学中就得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探究,实验操作结束后还要组织起活跃而有序的讨论和交流,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老师应将结论板书于黑板的醒目位置,而不是用电脑一打了之。得出结论后要即时用小练习加以巩固和深化理解,这种练习可以是抽象的作图,也可以是实践操作。比方说,给同学一面小镜子,让他将一缕阳光(无阳光时可用投影仪的光)反射到黑板上某个确定的位置。这样的一节课下来之后,学生自然对反射定律印象深刻,教学的重点也就在无形中突了出来,课堂教学的效率还能不高吗?

第三,突破难点要讲策略。许多老师的课堂效率不高,主要是在难点突破上不讲策略,耗时过多造成的。比如说在进行光的折射规律教学时,怎么让学生记住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而与光由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两角的关系而不混淆,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很多老师在这里会举不少实例,然后进行作图,一会练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一会又练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翻过来,倒过去的越练越乱,到头来学生还是记不清这两个角的关系。这就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典型表现。如果我们在这里能做这样的一个联想:空气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空间,其存在范围远大于水的存在范围。进而联想到光在这两种介质间发生折射时,空气中那条光线(不管它是入射光线还是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也就比水中那条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大。这样就可以建立一种联系,空气所占地方大——其中的那个角也大。试想,老师如果能做这样的引导的话,记做这个规律还是什么难事么,这一节课的效率不就上去了么。

第四,教师要能适时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仪器都走入了教室,掌握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已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合理使用这些现代化手段,首先能有效增大课堂容量,比方说,有些物理现象的呈现,传统情况下教师口头描述需要费很多口舌,而现在只要鼠标一点就出来了,又快又清晰;其次是教学的直观性大大增强,我们在课堂上常常要回顾一些生活现象,以往只能靠老师口述或学生自己想象,最多能有个静态的挂图。而现在的flash动画可以象放电影一样将这些物理

过程展示出来,使学生如临现场,这样既省了时间,又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将某些重点的细节慢放,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明了;第三,现代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能大大减轻教师板书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活动,为课堂留下更大的活动空间;第四,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用图形形式呈现的信息,人类的记忆效果远大于用声音形式呈现的同样信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大量应用,使得课堂上的很多信息,学生不仅可以听到,更可以看到,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记忆的效果。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恰当的时间使用合适的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教师要加强自己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控制管理能力。目前的初中物理课上有很多的时间是用在学生的实验活动上的。这种课堂如果组织管理不好的话,往往会在学生活动上耗时太多,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更别说让学生在实验后进行总结、交流和反思了,这样的课堂当然是效率低下的。所以教师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但这不是叫老师在实验时什么都包办,只让学生一步步的跟着自己做,那样的话,探究就失去本来的意义了。比方说在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将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串联电路,检查无误后再在定值电阻两端并联上电压表。实验操作的过程由学生自己掌控,老师只要提醒其要控制变量即可。对于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提示一下怎么样去控制变量(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就可以了,而不必去步步示

范。得出数据后由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反思得失,最终得出科学结论。而不是教师接一根线,学生跟着学一根;教师读一个数据,学生学着读一个。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学生是既锻炼了连接电路的技能,又深化了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更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因为这些结论是他们自己搞出来的,所以记得会犹为深刻。同时还会伴随着极大的成就感,以后的学习兴趣会更浓。

第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的方法很多,当对一些学生已有初步认识的概念进行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如对速度的学习,我大可以以讲授为主,只要辅以很少的学生活动就可以了(测平均速度)。当对那些全新的概念进行教学时,如压强、电流的磁场等新课的教学,应尽可能多用科学探究法,并在其中渗入启发讨论等师生互动的内容,效果会更好一些。而对一些极为简单的内容,如功率、家庭电路等,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只要适时的指导一下就可以了。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就是同一个课题,我们也不能都采用一样的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关键是我们在课前准备时要根据学生和老师自身的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和教师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创建高效的课堂。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2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架起和谐教育桥梁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喜欢物理,先让学生喜欢物理教师,即“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际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某一科目,相应的与该科目任课教师关系就较好,换句话说,学生喜欢哪位教师,相应的也喜欢这位教师授的课程。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的美好情感为中心,关心、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架起和谐教育的桥梁。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需要。 学生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而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下尽情地发挥、尽情地表演。

1.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协作环境

“师生互动”是指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师生相互交流与影响,不仅是认知信息,更是情感信息的交流与互动。 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的推动作用固然重要,但决不应忽视学生对教师的推动作用,要承认有些物理现象、物理问题是老师在平常教学和生活中没有发现的, 如果有学生发现和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教师要放得下架子、正确对待、虚心采纳,这样不但能使教师自身有所提高,更是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

2.教师是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和示范者

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在这方面,我国面临的挑战尤其严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许多教师仍没有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认为自己无法改,他们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课堂上学生仍是“听从师命”,很少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这使有效性教学理念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在新一轮课改理念的推动下,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新课改中去,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学习和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巧妙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努力营造一个活跃、快乐、认真、有序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老师是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相互间可以讨论,甚至争论,而没有距离感、 畏惧感。

三、注重实验教学,培育学生浓厚的物理探究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注重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以实验为主,认真组织教学,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 让学生在自主的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对某些教师演示实验,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生操作,多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让学生在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学会交流和表达,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 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 学生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去创新。 而物理教学中许多内容又是无法用实验直接去验证的。例如,地球自转、分子运动、火箭发射、磁场的方向、电场等,这些现象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的材料,丰富了知识领域,开阔了视野,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知识。

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对学习材料的反映最清晰,思维最活跃,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最好手段,要善于把类比法、等效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艺术,只要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3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

1.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分析。现在学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智力因素、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公平、公正、正确的评估、分析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密度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属于抽象概念,在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加上数学计算,使许多学生败下阵来,究其原因,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没有掌握好,导致计算出现问题。所以在讲解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复习科学计数法的有关知识。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合理恰当的设计教学方案。

(1)教案的设计是否贴近学生的基础和生活,是否便于学生接受。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基础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

(2)教案的设计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积极的思考、分析和创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因此实验课和实验探究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思考,顺利完成教学的预期目标,再加上声、光等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会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案的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标对于教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于学生情感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案的设计就应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学生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但学生会问:会用公式能干什么?如果通过这道例题:工人李师傅在维修家用电器时要用到电阻为100欧和20欧的电阻,但手边只有40欧和60欧的电阻若干,请你帮李师傅想办法解决此问题。这时学生会根据学到的电阻公式的特点来思考公式的妙用。这样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教师要能够合理的驾驭课堂,担当好导演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郑金州教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一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运作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教师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4.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激励、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学生的关爱等都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亲其师而乐其道”。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5.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反思是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思考,这节课中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反思,及时查漏补缺,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

1.学生要有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等等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導和组织下通过一定的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生要多质疑、多提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如果学生一味的接受而无质疑,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只能是囫囵吞枣,长期这样,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学生课后要回顾总结。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总结,会及时发现课堂中遗留的问题,查漏补缺,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且学以致用。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4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就如何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如何使物理课堂生活化,如何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如何创设开放平等实效的课堂,是每个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本文从研究学生、教法、学法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研究 学生 教法 学法

我们面对课堂,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实效、高效,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普遍存在着很多“虚假现象”,甚至于一些公开课也是“作秀”的产物,如交往的形式化、合作的固定化、课堂的垄断化、问题的单一化、媒体的滥用等。笔者从教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条提高物理课堂实效性的路子,近几年来初中物理教学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现结合自己如何使课堂实效性作具体阐述。

一、研究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很重,学生最不能容忍那些损害他们自尊心的教师,对学生讽刺、挖苦、冷漠、体罚或变相体罚等有伤学生尊严和不利学生个性发展的手段,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 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学生就自然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秘密。师生心灵相通了,彼此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知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就会越来越密切。教师要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之中,给人一种亲切感,师生良好合作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

在师生关系上,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次真诚的交流,一则带有人生哲理的小故事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在实施实效性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催促思维。特别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特别是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这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是,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的说教。

二、研究教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 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1.创设情景,还课堂给学生,为克服课堂教学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

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个别指导。

2.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的保持在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方面格外重要,课堂教学是日久天长的,保持兴趣不是一节课的事,我们的目标是要学生天天想上物理课,盼着上物理课才可以,嫌物理课时少,总感觉物理课堂时间比别的学科短。

如实验提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利用有趣的实验能增强学生好奇心;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利用针筒下面挂板凳的实验,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他们好奇心理,然后逐步启发分析:空气有重量,这样空气就会像液体一样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先用趣味实验激发,然后阐述,这样,学生在趣味中很自然地理解了大气压强,而且印象深刻。

还可以利用近代的物理知识的“新”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高温超导、磁悬浮现象、纳米技术等,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他们树立献身科学的理想。

3.注重课后反思

教学是一门永远没有完美的艺术,教学活动是一组没有 底片的照片组成的。及时的反思能让我们在失败中前进,能锦上添花。反思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再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使之更科学、更完善,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三、研究学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目前,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现象还很严重,教师只顾埋头教书,而不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学习效率低下,且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获得在具体的学习环境中选择和运用恰当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的能力。在具体学习环境中指导学生掌握的具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学法指导不仅使学生要学,而且会学、善学、巧学,使学生从那种拼时间拼体力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做书本的奴隶,而 作学习的主人。因此学法指导应引起教师的从分重视。

根据物理学习的过程,应对学生进行预习,听课,复习及作业巩固的指导。

1.预习指导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既是眼前学习的需要,也是将来工作的需要,故应予以重视。一般应在前一天将要学习数学内容预习,逐字逐句读懂课文,对于定理、公式等重要内容,不仅要记住结论而且要特别注意其推过程。预习时要手脑并用,疑难问题要记下来,以便带着问题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2.听课的方法

有了充分的预习,听课将是轻松而高效的。一要注意听目的要求,听知识的引入及形成过程,听重点及老师对难点的剖析,听解题分析思路,听小结。二要在听课的同时注意思维,要善于大胆地提出问题,由听产生联想、猜想、归纳,学会反思。三是记录,记要点、疑点、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和课后思考题。

3.复习及作业指导

指导学生一是要把复习放在做作业之前:阅读教科书,结合笔记的重难点、解题思想,回忆课堂讲授的内容,加强理解,巩固记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在作业书写格式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书写,使条理清楚,字迹清晰,并画出规范的图形。

如何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篇5

山东省巨野县董官屯镇一中 王秋云

摘要: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能帮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可以从习题的设计、选编,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巧用错题,改善教学等多种方式方法的组合来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物理习题 有效

物理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是重要环节之一,是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渠道。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规律,但是在理解起来往往只是表面的、片面的、孤立的,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的物理习题的解决,才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的概念、规律。同时物理习题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习题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技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通过习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发散性、灵活性、全面性和独创性等。

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着物理学科教学存在着学生听懂、看懂容易,而做题难的现状,这样提高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从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提高物理习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选取和设计习题,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1.关注三维目标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的问题,选取习题时应当选用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习题的选编、设计中不但要注意培养、训练“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对“方法与过程”的训练,加强学生对物理情景、过程的分析、解题规律的总结,要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更要注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

例1 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此题为期中考试前的一道练习题,在试卷的批阅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不知该如何进行解答,或答非所问,找不到解题的关键。比如有的学生说“因为冰块温度比较低,要从水中吸热熔化,所以粘在一起”、有的说“是因为有水结冰,所以粘在一起”等等。很显然学生对于此题没有真正理解、没有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此题,形成正确的解答思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的子问题

问题1:什么原因使冰块粘在一起的?(冰块为什么会粘在一起?)

问题2:杯中的冰全部结冰了吗?如果不是,是哪部分的水结冰的?

问题3:冰块附近的水为什么会结冰?

问题4:(追问)水放热就一定结冰吗?

问题5:好!达到凝固点!那么,现在归纳一下,水结冰的条件。

问题6:水的凝固点是多少?学生0℃。

问题7:当水的温度降到0℃时,还需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继续放热,从而凝固?

问题8:冰块要能继续吸热,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在上述8个问题充分解决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此题的解答“冰块温度低于0℃,放入水中冰块吸热,当冰块附近的水温度降到0℃时,冰块的温度仍然低于0℃,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的水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几块冰块粘在一起”。这样通过一系列子问题的设计、解决中引导学生逐步得出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不但每一个小问题学生都可以独立完成,同时问题的设计符合启发式和循序渐进的要求,学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望,而且可以从中体会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不但解决的了问题,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分析引导过程也充分体现了重过程、轻结果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2.物理习题的设计、选取、编制应体现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的意识

例2 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B)

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

此题所创设的情景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物理习题跟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将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注重社会实践,将应用问题物理化,物理问题应用化,让学生很自然地接受身边就有物理,物理就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平凡的现实生活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例3 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A)

A.碳-14测定

B.声波探测

C.电磁波探测

D.红外线探测

以上所选习题中背景材料中列举的事例、探讨的问题密切地联系环境、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社会实际和科技新成就,让学生感到新技术虽然“高”而且“新”,但它总是依据我们所熟悉的传统的基础知识,并非高不可攀,这样定可以提高学生学好物理的愿望和自信心。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增强了试题的趣味性和时代性。

3.循序渐进、注重层次

学生初次接触到某个概念、规律有一个逐步学会的过程,如果把过难的题“一次到位”地摆在学生面前,甚至把经典的中考试题、综合试题放到学生面前,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让学生感到害怕致使丧失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因此在习题的设计中应循序渐进、分层设计,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学时段设计不同的问题,比如新授课之后的习题应关注基础性、单元练习应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形成、期中、期末复习应关注综合性、应用性、开放性等;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基础闯关、能力提升、综合拓展试卷,错题过关试卷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梳理知识、形成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概念进行辨析、掌握物理规律。

二、利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个物理问题往往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析、思考和求解。在教学中在习题讲解中,引导学生考虑从多角度观察、联想,启发学生找出更多的思维途径,获得最佳的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例5 现有一种未知液体(已知其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自选器材、设计实验测量该液体的密度。

解法一:利用密度计直接测量。

解法二:器材: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干燥的小烧杯。

解法三:在解法二的基础上,假如只提供天平(含砝码)、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量?

解法四:浮力知识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适量的水、烧杯、小石块

解法五:压强知识 器材:U形管、水、刻度尺、待测(具体的解题步骤略)

此题的设计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和延展,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利用尽可能多的方法来设计实验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教学中围绕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恰当地引伸、扩展和变更,通过对原题的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变换问题的表现形式,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来呈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难度,拓宽考查范围,开阔思路,举一反三。

例6 如图甲所示,容器中盛有适量的水,水面上漂浮着一块冰。问:当冰全部熔化后液面将如何变化?(不考虑温度、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变式1.假如冰块中包含一小石块,则冰块全部溶化后,液面将如何变化?

变式2.假如冰块中包含一小木块,则冰块全部溶化后,液面将如何变化?

变式3.一池塘中有一小船,船中载有石块,现将石块从船中投入水中,则液面如何变化?

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学生在解题时能达到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沟通相关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一法多解,培养聚合思维能力

习题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就题讲题现象,不能仅停留在解题方法游戏上,要使学生领会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的方法,即抓住物理性质和物理过程,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并抓住这几个简单问题之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如例7.1—7.4光的反射相关的习题的解题方法。

(7.1)如图7.1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7.2)如图7.2所示,一人从A处出发到河岸边提水送到B处,请画出他行走的最短路程,并简述理由。

(7.3)如图7.3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7.4)如图7.4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

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虚拟像点”法,在进行习题的讲评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解题的思路、共性规律,提高解题的实效性。

4.巧用错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在思维活动中独立思考,精确检查思维过程及时发现矛盾,捕捉反馈信息,自觉修正错误的品质。解完一道题后,应想一想,查一查解答中易出错的地方或曾出错的地方,分析出错的原因,总结应注意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例8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0.2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受力的示意图。

错误答案:图1和图2。原因:一是认为物体向右匀速运动,所以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作用;二是猜测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具体原因说不清。出现1、2两个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对于力和运动知识的不理解,对知识理解的浅层化、表象化,在处理问题时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思维的深度不够,缺乏批判性,不能在解题之后重新审视。

在习题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布置一些这样的问题,由学生求解,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提出争议,找一找出错的地方分析出错原因,总结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不仅防止思维的表面性,还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了辨析解题错误的能力,还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转化型习题”、“特殊思维方法习题”、“开放型题”等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全面性等。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做习题的目的,一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二在训练如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习题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做好示范、针对不同的问题向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读题、审题──确定研究对象、建立物理模型──分析过程、挖掘条件──寻找规律、建立方程──得出结论、反思讨论”)、解题的步骤、解题的程序,要加强解题的规范性训练、要与中考接轨。要让学生明确,为解决物理问题,必须弄清具体的物理问题中的状态、过程、情景,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问题,每分析、解决一个物理问题都要知道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涉及什么概念,应用了什么规律,采用了什么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倡导教学民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教师要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催化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讨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充分地暴露问题,展现思维的误区、知识的缺陷;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进行学习。学生对于解题方法、技巧的掌握,只有自己上了当,落入了陷阱,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会、感悟、探究、总结才能最终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在今后再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怎么办,才能真正地避免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通病。只有这样的习题教学才能使学生准确全面理解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方才有效。

3.加强检测,及时反馈,优化习题的讲评

及时地进行全面的检测,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必须的。但在检测之后一定要及时地反馈、矫正,为教学和学生的自我完善指明方向,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在试卷、习题的讲评中要注意多种方法的优化组合(讲解法、提问法、讨论法、竞赛法、小组合作等)、要重视对开放性试题的讲评、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夯实、要不拍评讲的计划被打断,要有让插嘴的心胸,要敢于正视学生的不同意见、敢于否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6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的手段,又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完美的教学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重要的提问技能,主要是指通过师生在课堂中的提问与回答及期间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而展开的有效提问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可以起到强化知识信息传输、评价学生学习状况、调控课堂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情感交流。提问能起到几个作用:激励参与功能、评断功能、反馈调控功能、巩固强化功能、暗示功能。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以下就针对物理教学中课堂提问谈一点不成熟的见解。

一、为什么要提问

1、提问可以更好的调节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预习对完成教学任务至关重要,而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由于各种原因,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教师对此非常苦恼,有的教师因此一上课就雷霆大发,破坏了课堂融洽和谐的氛围,影响师生的上课情绪。其实,利用提问对预习进行检查不失为一种好做法,长期坚持,学生就会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通过课堂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如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只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包括多个有趣的实验或动画)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提问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或讲授时,设置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引发学生自觉思考。可惜的是,很多教师只是口头禅式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毫无启发性可言。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向自己提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推论?推论是怎样得来的?我为什么相信它?……问题可以正面提,也可以反向提。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

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

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5、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要承认,求知过程是辛苦的,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具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境界。特别是在学业负担繁重的今天,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处在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回答问题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追求成功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得出结果。要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物理转变为“会学”物理。

2、科学性原则: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各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各章节知识点间的紧密联系,具有较强的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师的“问”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启发性于一体,教师的“答”要切中要害、精练干脆、准确无误。

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积极地挖掘教材潜力,结合课堂演示实验或生产实际,科学地运用提问方法,以“问”促教,真正地展现出课堂提问的魅力。

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心理的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由好奇而达到求知的目的。教学中,把所要解决的问题,不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先把前提条件交待给学生,然后提出疑问,由学生自己开动脑筋,经过思考,刨根问底,直到得出结论。

4、适时性原则: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对我们筹划课堂提问是有现实意义的。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的及时提问和适时点拨,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反之,学生会对教师的提问无以为答,教师本人也会索然无味。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时,教师要巧妙地提问,给学生暗示思维的方向和寻找正确答案的途径。

5、针对性原则:教师上课前要进行周密考虑和统筹安排,要对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并对学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不仅要对教学的整体布局反复思考,而且对每一个具体环节也要反复斟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做出的反映,要充分的估计,并事先设计好应对措施。

6、适度性原则: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掌握提问的频率。问题的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科学适度。没有难度或难度太大的问题,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掌握程度,合理地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

三、课堂提问常采用的几种形式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1、“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

2、“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3、“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

4、“辐射式”能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利于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5、“扩展式”提问是指把现在所学内容与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提问的方法,能够起到以新带旧、温故知新、融会贯通的作用;

6、“直问式”是指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以便直接寻找答案,可使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使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7、“曲问”是一种迂回设问的方法,问在此而意在彼,针对学生疏漏、模糊处,抓住关键词为突破口进行曲问,会使学生番然醒悟,从而对正确的结论印象更深;

8、“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提问中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

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

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

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

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7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性,提高途径

一、充分做好物理课堂教学的课前准备, 做到有的放矢

1.研究《物理课程标准》, 认真备好课, 落实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工作、反思三个环节.课前的准备工作应根据《物理课程标准》, 结合教学资料, 从以下几个方面备好课.一是备好教材, 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深广度, 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二是备好学生, 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技能领域的发展水平, 并考虑学生的学法指导.三是备好实验, 根据教学要求, 准备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并根据条件自制和改进实验器材.四是备好作业, 习题要精选, 题量要控制, 既要考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又要考虑思路和方法的训练, 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减轻学生负担.

2.把握教学标准, 重视教学的整体性.确定课堂教学的标准, 要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按照知道、理解、掌握等层次把握好教学内容应达到什么程度, 其教学标准高低不能随意降低, 更应该防止抬高教学标准的高低.课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标准高低的确定应充分考虑到中差生的接受能力, 并重视差生的转化工作, 实施因人施教的原则, 分层推进, 满足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优化和整合物理教学环节,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创设问题情景, 培养问题意识.创新学习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问”, 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指导学生解决问题.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一问.”善于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例如, 在教学“压强”一课时, 学生知道压强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所以本人先给学生描述一个跟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 然后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再逐步引导学生提出跟物理有关的科学的有价值的问题.经验表明从学生不断思考, 螺旋式地不断的由浅入深提出问题过程, 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2.营造民主氛围,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 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 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 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 逐步形成进取、探索、创造性的学习品质.如, 讲授“物质的密度”一课时, 教师有意让学生观察“我今天外表看起来有什么变化?”在学生发现老师今天手指上佩戴了一枚“金戒指”这一“新大陆”后, 惊喜之余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为本节课的开展营造了轻松的氛围.老师接着问:“同学们想知道它是否是纯金的吗?”这样的教学设计创设了悬念, 诱发了学生个体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 又有情感的交流, 更有思维的碰撞, 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 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理想场所.

3.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的启发式.教师的课堂教学任务并不是把问题的答案或结论直接简单地提供给学生, 更不能代替学生思考, 而是应该找出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点和症结, 选准突破口, 充分利用学生思维处于“受激状态”, 急于得出结论和答案的最佳时机, 给予恰当的启发, 使教师的释疑起到温故知新、指点迷津、扫除障碍、清理思路的作用.使学生最终自己得出结论和答案.例如, 进站的汽车, 总是提前关闭发动机, 利用惯性慢慢地进入站台.若路面越光滑, 则提前关闭发动机的时间可以越长.那么可以设想:如果路面没有摩擦, 汽车就永远不会停下来, 它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这样很自然地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启发式教学将学生思维引领到了物理课堂, 物理教学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运用多媒体进行物理辅助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这是信息科学研究的成果.在现代教学技术的帮助下, 由于教学内容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手法展示, 所以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因而能提高识记的效果, 学生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能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习的东西.例如, 在讲授“压强”一节时,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时, 通过多媒体展示杂技演员平躺在布置密集的钢钉上的动态画面, 让学生惊叹之中深深地感受到: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 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三、建立课堂有效的评价体系

1.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即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它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 评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8

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方式、和方法已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显著提高。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好的课堂环境,对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课来说,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显重要。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是教师,一堂课上得好与坏,这跟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步骤、方法以及创设的课堂情境有很大的联系。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

二、动手动脑开,开展小组探究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求知兴趣,可按座位前后四人结合成课堂活动小组,认真选举好组长,教学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的问题尽量交给他们自己解决,凡是能搞成的学生实验和可见度小的演示实验,尽量安排学生去做。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小组活动中,学生兴趣昂然,为取得讨论发言权,积极寻找理论根据,在高度兴奋中获得知识,排除疑点。课堂开展小组活动,教师要放得开,收得拢,教师本人要进入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走完认识某个具体概念的全过程,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生动活泼的小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排除了疑点,并且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

三、重视观察实验和动手实验

课堂实验不仅要求教师做好,更重要的是创造条件使学生亲手去做,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除了课本要求的分组实验和小实验组织学生做好外,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通过预习我们都想办法移交给学生去做,一种方法是叫个别学生登台表演,全班同学观察,发现问题集体纠正。另一种方法是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边实验边教。

四、教师少讲,精讲

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精讲内容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精讲不是照本宣科,不做必要的引申,也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是用精练、概括的语言把重点、难点、疑点讲深讲透,填补学生预习和讨论中的“空白”,这样学生听起来认真,又克服了依赖思想。教师讲课的原则是一是目的明确,中心突出。二是心中时刻装有学生。

五、注重设计练习

练习是知识掌握和巩固的重要环节,作业的布置和检查是练习必不可少的手段,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好学生主动帮助差等生,差等生也生怕拉分不体面,由于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力量,在整体上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六、教会学生读书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9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作者/ 朱继忠

摘 要: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能力,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发展了高中物理教学,对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从实施有效分组、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实施有效全员参与、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等四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科学评价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有效性

倡导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的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不强调合作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物理的解题方法,若不能把握高中物理知识的实质,也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去交流合作学习,很有必要。有效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能力、审题能力和物理评价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等。

一、实施有效分组

合作学习离不了分组,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分组五花八门,如何让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最大限度地互助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师应根据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组合,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应进行一定的分工,担任一些特定的角色,以利于小组的合作性学习的顺利开展和提高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效率。在小组的数额方面,经过试验,相对大班而言,四人小组是比较理想的。美国教育家杰克布斯曾明确指出:“一般而言,不论从教师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方面看,四人小组都有许多便利之处。”四人小组成员坐得彼此比较靠近,便于交流,这样也有利于资源共享而不容易影响到他人。四人小组最好应该是面对面而坐,共同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提供有效的活动规则

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保证课堂教学高效率地顺利进行,教师应设计一套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学生合作学习的规则,创建一个自由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建立稳定的教学和学生合作学习的秩序。因而,教师是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者、设计者和策划者。

教师合作学习的活动方式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合理、科学、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则。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在合作性学习中,“倾听”是一项重要的合作技能,教师要使学生明白“倾听”在合作性学习中的重要性,“倾听”既是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能开拓自己的知识视野。别人发言时可以用点头、微笑等表示赞赏,不随意插话,先听后说,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等等。教学环节不仅和课堂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同时还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所倡导的同时互动、平等参与、人人尽责的基本原理。活动的规则是为课堂教学的教学秩序和教学效果服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在活动的规则下有效、有序地开展。活动的规则对学生个体、小组之间不是束缚,而是更好地促进小组内部学生个体的最佳发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三、实施有效全员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避免学优生“包场”的现象。因而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内的那些学困生,为他们更多地创造发言的机会,特别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合作交流,在合作性学习中真正地做到全员的有效参与。如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内没有形成有效的交流讨论,是不能收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课堂学习中,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只有积极有效地参与了活动,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小组内的交流、讨论,才能保证合作交流的质量和效果。诚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中认真组织,要让每一个个体都切实有效地参与到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中来。

四、提供有效的合作评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在物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高中物理的小组合作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而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自然就是一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有效的合作评价是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的。在评价时,教师不仅要看学习的个体,更应该看到课堂合作学习的小组情况。个体与个体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评价时,把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合作诚意、合作技能技巧和小组总体成绩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形成组内合作、组内竞争、组间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这样就能让大多数学生从教师和同学的鼓励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谈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10

结 题 报 告

东西湾初中 梁海涛 2014.3

摘要:我们课题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不断进步。从2012年10月立项伊始,历经两年多的实践研究,通过严密的课题论证,专家指导,理论学习,参观考察,大胆实践,不断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实效性 策略研究 团队成长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的初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实施。初中学校的物理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展开,以及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任务,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物理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益差”的现象。在新课程培训中,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教师的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教师的行为、角色有了一定的变化,在落实物理新课标的进程中,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不难看出,我们离物理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的落实。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尽快扭转现状,我校于2012年10月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了市级研究课题《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这是物理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初中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本课题旨在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和实施,寻找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形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推动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探求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与发展,使课堂教学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

2.通过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新课标的落实,整合一些物理教学资源,提升我校物理教学水平。

3.通过有效教学研究,揭示学生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催生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成长,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系统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研究有效教学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有效教学系统结构,协调有效教学各要素关系,使有效教学系统的要素、环境、目的达到最优化。

(三)美国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学生一个人在数理逻辑上智能领域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开发学生优势智能领域,要在教育中彰显学生个性,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使拥有不同天资和禀赋的学生在实施个别差异教育中能够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一)科研目标:总结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新课程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理论;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拉动电子教案、课件、资料的编写,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施辅助教学,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2.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3达到教师学习培训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的有效性

(二)育人目标:将有效教学理念深入教师心田,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可持续发展;

1.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从而达到学生成长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2.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策略

(一)基本内容: 两年多来,课题组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如何使教师拥有有效的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本课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研究:

1.开展调查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

2.学习有效教学研修及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丰富理论水平。3.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

4.对有效课堂教学课例、案例进行研究。

(二)研究策略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与切入教学的角度,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善于抓住学生活动中的“错误点”、“争论点”、“困惑点”等展开教学,促进课程意义的生成和发展。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把握教学过程整体性和结构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经验总结法为主,通过理论学习、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及有效教学模式,确立有效教学的目标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辅以文献研究、行动研究和活动实践的方法,确保课题研究得以有效实施。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多种形式(问卷调查、统计、座谈等)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二)文献研究法:了解国内外关于实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本研究提供科学性依据和可借鉴的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为实施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个案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整出相应的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方式。建立部分学生的成长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过程

(四)比较研究法:比较各类型学生与各种教学手段的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探求合适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经验总结法:目的是结合本校实际与本课题有关的实践经验进行筛选,从中提炼出一些符合实际且可操作的措施,为建立我校实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1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1.发动宣传阶段,召集课题组成员制订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认识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与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意义。2.明确各自任务,制定课题开题报告。

(二)实施阶段(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1.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课题初步实施阶段

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新教材,研究新课标。设计调查问卷,2.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课题深入研究阶段

通过调查以及实践,收集素材。广泛了解学生学习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了 解学生学习现状,查阅在初中阶段学习成长情况,研究初中学段物理新教材的教 法和学法,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根据自己的实验探究,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公开课、展示课、研讨会、案例。整理分析,得出阶段成果

3.课题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实验、探究资料,撰写研究论文、案例等。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4年2月至2014年4月)

1.系统整理有效教学研究的做法,传播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撰写、教学成果汇编等

2.进行总结,撰写结题报告。

3.申请结题,请专家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教学现状的调查:在我校开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之初,就要求所有实验教师对本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认清现状,寻找根源,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把握课题的重点和基础,选准研究的方向,突出课题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其根源是:1.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不彻底;2.教学实践活动缺乏理论指导;3.没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学习相关理论,更新教师观念。

1.建立常规学习制度,我校坚持每周四下午集体备课学习和反思教研活动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研修读本,每次不少于两节课的学习时间,不断强化教师的思想觉悟,让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扎下根,使之成为支配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

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际、教学现状联系对照起来,谈体会,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拟定改进的措施。

3.开展常规校本教研活动,在同伴交流与互助中,发展自己。

我校平均每周安排1至2节常规教学研讨课,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材重难点,讨论交流,研究教法。组织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组织教师认真评课,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要求教师认真听取同伴意见,并及时反思总结。

4定期开展专项校本培训活动,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大大的提高了我校教师整体的业务水平。开设《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讲座》等,(三)在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活动,总结实践经验,探究有效的教学模式,自我校《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策略研究》课题开题至今,教师们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联系教学现实,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大胆创新,以课堂为研究基地,在交流与互助中探究有效教学规律,在全体试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

(四)理论指导实践,丰富和完善有效教学模式。在有效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我校课题组成功地展示了课堂教学展示课,得到了来自周边学校听课老师们的赞同,在周边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展示课后又及时地组织教师进行了有实效性的评价和交流,授课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在听取了同伴们的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地写出案例分析,有效的引领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易于师生间产生共鸣,使得课堂教学在高效中运行,丰富和完善了有效教学模式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及成果

回顾我们的课题研究,通过检查反思,我们认为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初步实现了研究目的。科研目标初步基本达到,育人目标也初见成效。

(一)研究成效 1.学生受益

①首先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②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脱了出来,变痛苦的学习为愉快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强制学习为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③在创设“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真正落实了三维目标。学校物理成绩在县评比中均列前茅

2.教师受益

我校试验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既是指导者也是参与者,在师生交往中发展了自己,在理论认识中丰富了自己,在把握规律中端正了自己,在借鉴他人中完善了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了自己。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陈宗强,邓宇央,杨德群教师成长为县物理骨干教师,陈宗强教师还被评为县物理学科带头人,兼任县物理兼职教研员,县物理学科工作室成员,徐裕端教师被评为闽侯县十佳教师,大多的物理教师获得县教育教学贡献奖,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县级论文评比中有多人获奖,成就了我校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

3.学校受益 通过课题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师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课题研究的有力推动者,让有效教学理念成为学校校本教研发展的标向,从而带动学校教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4.理论贡献

我校依托物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反思、修改,探索出了有效教学模式,本课题组撰写优秀论文,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教案等,这是本课题组成员经过辛勤的劳动,对教学研究工作做出的一点贡献,5.创新之处:

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本土资源,优秀课件,复习课件,集备组教案等,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探索出有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教研组工作《以谦恭之姿研究之心走进课堂》的教研听课,重视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教学,促进我校物理教师团队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和学校的发展。

(二)认识成果

有效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我们组织教师共同学习了有效教学的相关文章,教学理念得到提升。对课堂有效学习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们真正认识到:

1.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

2.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是学了没有结果,即使教师教得再多再苦再累,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累,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3.在设施方面,有效的刺激和拉动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设施的发展,两年来,学校逐步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教学多媒体,充实完善了实验室的实验设施。为教师集备组组长都配备了一台电脑,为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提供了硬件保证。

九、实验的几点启示

实验进行到现在,我们认真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正确的认识和积极地参与是实验开展的动力。

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新课程课堂有效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教学行为的束缚,以积极的态度置身于研究中,才能使课题的研究顺利进行并积极推进。

2、加强管理是实验的保证。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保证,在实验中,我们建立了课题研究制度,加强了实验的管理,使各项研究能得以落实,稳步进行。

3、物质条件的保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赢得了学校行政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保证了资金的投入,为教师购买学习资料,派课题组教师外出学习,为教师配备硬件设施等等,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进行。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它对于减轻师生的身心负担,提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要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挖掘出更多的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来丰富和发展我校的教育理论宝库。

今后,我们将在课题实践的基础上,以饱满热情完成课题的最终成果转化,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让物理教师团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生获得发展,让我们的学校硕果满园。

参考书目

1.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初中物理 刘家骥(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林宪生编著(开明出版社)3.有效教学论 高慎英 刘良华著(广东教育出版社)

梁海涛

上一篇:述廉报告模板下一篇: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