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美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强调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更是强调美术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就个人的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和做法。
一、做好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首先要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准备。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实际教学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比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学时间是固定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比率,就是增加有效的教学时间。美术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无论从“造型 表现”、”设计 应用” 还是“欣赏 评述”、和“综合 实践”,每一节课都需要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宝贵的45分钟里,教师课堂实际教学引导时间就不能超过20分钟,这样才能确保教与学的有效时间,松张有度的教学节奏是美术教学有效的主要因素。
做好教学准备其二要重视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思想上有了时间的概念,备课既有了时间上的约束,备课要精简,说课要精讲。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一堂高效的美术课肯定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新课程教学内容 如果教师不好好准备,要想让课堂教学有效是不可能的。如“设计 应用”领域中,一是教师要好好备课,准备相关的教具、范画、课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准备好需要的材料。课前要让学生收集的材料是否到位,手工材料如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如水粉画颜料、笔、调色盘等等,如果离开了这些准备,要想教学成功有效就是一句空话。而像这样需要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有很多。
二、灵活运用教材
美术教师不仅课前要做好准备。胸中更要有教材,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教师心中有个整体的美术教育教学大体系概念,只有心中有课标,主枝干清晰,低中高层次才能明了,到了具体的课时教学内容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训练目的明了,不至于教学活动琐碎影响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仅胸有成竹,还要具备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对教材的简单地处理和传授,而应该将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把它放在一个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这样内容就丰满了,表现就丰富了。作为教师要能独具慧眼,敏锐地发现生活中、大自然中、人类社会历史文化遗产中与教材有关的重要资源,并进行收集和整理。再根据自身和学校的条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处理,有选择地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来不断丰富和拓展以现有教材为依托的具体的教学活动。这样,就能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进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充分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美术教学资源少、视野窄、功效低的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拍摄、收集中外代表古建筑、以及全国个区域代表建筑多方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再从各个代表建筑的整体、局部详细展示,让学生在这一节课堂中就可以遨游世界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如从教学的激趣、导入课题开始,介绍课题知识、历史背景、事物演变、以及发展阶段的想象力引导训练,多媒体都能很好的为我们服务。
但是,如果我们在一节课中滥用了多媒体、过于依赖多媒体,不仅上不好课反而减低美术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如多余的图片、资料、只能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多余的背景只能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有些美术欣赏活动中,或出示古代或外国画家的作品欣赏的时候,教师往往会为了达到美感的效果,选用一些毫不相干的图片作为背景,还时不时地跳出几个动画卡通人物;无用的音响效果只能干扰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如:有的为了增加花样,在课件中滥用音响,其实,正是那种眼花缭乱的闪烁和燥声淹没了活动的主题。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会自然地将他们的注意力分散到热闹的场景上,反而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对于现代多媒体教学不仅要充分、还要合理利用。
四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训练
在教学活动每时每刻,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训练学生学会最基本的美术语言,如美术的节奏、纹样装饰、剪纸语言等,学会最基本的 美术表现方法包括制作方法,学会想象,学会评价。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训练要求:美术基础好的,悟性高的,要训练他们学会创新和求异;美术基础一般的学生,要训练他们学会在不断模仿的基础是进行改进和添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训练他们学会临摹或模仿。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强调活动适应学生能力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意识。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处理,力求做到分层要求,以适当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学生的不同爱好和特长,设计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
一、具有技能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这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1. 实践能力上做到高、强、深。
(1) “高”是指在具有较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 要有较高的造型能力 (最起码是在绘画方面) 和运用造型语言独立完成示范作品和课堂演示范例的能力。
(2) “强”是指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强、基本功扎实。试想如果只做“动口不动手的”君子, 时间一久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 在课堂上获取不到技能, 有效学习也就无从谈及。
(3) “深”的第一层意思是指能够较扎实地将已有的基本功予以深化, 并抓紧一切机会让自己技能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 使自己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层意思是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作品和创作 (包括自己的教学范例、习作等) , 如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 对从前的主题创作、教学范例所涉及的技能技巧作深入研究和实践;第三层意思是能够引导学生较深入地学习研究相关模块内容, 使他们对美术学习不再永远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状态, 能探究美术中的一两个专业问题, 如同样的创作主题或内容, 用不同的材料表现, 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2. 教学能力上做到敬、精、静。
(1) “敬”就是敬业。对待自己的工作敬仰和热爱, 这是真正胜任教学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2) “精”专指精选适合自己专业的模块。普通高中课改一个主要突破点就是增加了选修模块, 这些课程共同的特点就是技术含量很高、涉及领域广, 老师们只有精选适合自己专业的课程内容, 才能进行技能探究, 确保教学有效进行。
(3) “静”是指心静。一般的情况下一线的高中美术老师大都疲于应付学校琐碎的事务性的事情, 没有大块的时间和精力搞专业, 时间一长生疏了技能技巧, 专业就丢掉了, 还很容易消退个人的意志, 成了一名无学科的老师。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心静下来, 没有大块时间可以利用短的时间, 静下来画画速写, 用身边材料设计一些造型练习的小品……这样积少成多, “零散的时间”里也会留下提升专业能力的“足迹”, “专业足迹”越多, 基本功越厚重、越扎实。这些都是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具有的技能实践能力, 也是学生美术实践能力有赖于得到培养和提高的基本条件。
二、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让课堂真正有实效。
美术教师应从以往的传授技能里走出来, 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让高中美术课具有真正的实效性。
第一, 正确有效地利用教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以高中《美术鉴赏》 (人教版) 为例,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块面:中国美术和外国美术部分, 设计的教学时间、篇幅各异。就中国部分而言, 重点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 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但就外国部分而言, 除了极少的篇幅外, 其余讲的几乎全是欧洲美术。这样学生就要问, 非洲、美洲等其它地区的美术呢?学生单凭教材, 或许会得到一种暗示:世界文化除了中国, 就是欧洲了。文化的多元性如何体现?要解决这个问题, 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开发和利用就特别重要。我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挖掘潜藏在课程中的内在信息。
第二, 充分利用显性的课程资源, 如校内的美术教学设备、器材、图书等, 当地的文物资源、网络资源等, 发挥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主体作用, 因地制宜开发新课程资源。我校美术课经常邀请各大高校、美院的学者、教授讲学, 使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受益匪浅。学校开设的美术兴趣小组, 美术活动课、选修课和各种活动, 如艺术节、漫画节、科技节、开放日等, 都是课堂的延伸。
第三, 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核心条件,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如现在的学生爱看爱画漫画, 但分不清优劣, 甚至影响学习。班上有学生漫画水平相当高, 请她做老师上课, 并组织学校的漫画活动, 举办漫画节, 用健康的内容、漂亮的画面感染学生。野外生态体验课, 让同学们在游玩的同时, 不忘学习任务, 完成了摄影艺术的体验, 回来之后还举办了小小摄影展等, 使美术课实实在在地变成教师和学生们的“体验课程”。
三、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有重理性、轻感性的缺点, 导致课堂教学
网络传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卢芳1杨曙2
(1南京理工大学工程技术研究院, 江苏南京200094;2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 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网络是当今功能最为强大的传媒工具, 因为
网络, 世界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和完善的搜索工具, 从而给大众提供了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的优良条件。中国必须在网络上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主流舆论观, 尤其是专门负责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 要注重做好宣传工作。
关键词:网络媒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特点
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经过改革开放的30多年实践, 我们不能随意割裂理论体系, 只看到毛泽东思想或只看到邓小平理论, 仅仅认识其中的一小点而忽视别的理论范畴, 否则会导致我们无法认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问题。网络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网络媒介的产生
网络是我们当今巨大的传媒工具, 因为网络, 世界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其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和完善的搜索工具, 从而给大众提供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大众文化的优良条件, 大众能够随意使用电子邮件、万维网浏览, 查看网络新闻, 进行网络聊天, 在网络论坛留言, 等等。作为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介, 它显然具备报刊、缺乏感染力和召唤力, 我们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使之提高学习兴趣。
四、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尊重学生见解, 促使学生多种能力与兴趣的形成, 巩固教学效果。
美术作品的欣赏不像做数、理、化试题, 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一定程度上讲, 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欣赏者认识水平上及和作品的信息交流中。人在接触美术作品之初可能在定向上形成差异, 且文化、经验等个人因素也会影响欣赏的结果。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就像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忧愁的人会感受到蒙娜丽莎的悲伤, 乐观的人会欣赏到她的微笑。所以, 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应尊重、保护、鼓励学生的任何见解, 甚至是相反的见解,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源自内心的观点、感受, 鼓励学生以创新精神从多角度理解作品, 发表真正属于自己的主张, 结论正确与否并不重要, 关键的是学生积极探索, 勇于实践。在探究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因素。在当前高考压力依然如故的情况下, 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介所不具备的优良功能, 作为面向大众的网络媒介, 它能同时进行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
马克思指出:“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指南针打开市场并建立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成为新教的工具, 总的说来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1)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系统, 作为其发展本身, 一方面受到本身的思想渊源影响, 另一方面又被自然科学和社会实践反复验证。当今, 我们见到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本身为探索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所进行的现代普遍运用, 网络媒介环境下的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方法能够赋予马克思主义在新环境下新的视域。
二、网络媒介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
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希望能扩大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 希望在网络空间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 中国必须在网络上形成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主流舆论观。尤其是那些专门负责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站, 要注重做好宣传工作, 不能无视网络的多元性和自主性, 以被动态度来迎接各方面的冲击, 把网络媒介本身的特点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点结合起来, 强调正面宣传, 主动出击, 宏扬主旋律, 在追求艺术、提高网站内容质量上多下功夫, 努力增加覆盖面、加强信充分开发艺术学科的魅力, 提高课堂效益, 创新求变, 才有可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蔡文德.如何展开高中美术课中的教学评价[J].新课程学习 (学术教育) , 2010/06.
[2]米长玮.高中美术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改要求[J].吉林教育, 2010/Z2.
[3]陈峥嵘, 美术特色学校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教导刊 (上旬刊) , 2010/05.
[4]许晓华.高中美术教学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 2010/16.
[5]解阳.谈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J].中小学电教 (下) , 2010/09.
[6]何月.关于高中美术课堂艺术的探讨[J].美术界, 2010/08.
[7]朱宝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27.
关键词:初中美术 有效性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共同的目标。如何才能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蓝本展开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包括学生、教师、教材三个基本要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和运用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受众,了解学生应该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学科基础、内在需要等方面展开。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上学生对哪些内容感兴趣、美术知识和技能基础如何、哪些内容很陌生、希望通过怎样的方式学习美术、学生希望如何评价等等问题,都是教师在课前应该掌握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应该具备三个"力":即亲和力、学力和驾驭力。"亲和力"主要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对话,理解与包容等;"学力"主要指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水平,一个美术教师的"学力"应反映在美术专业知识、人文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及实践习得知识等方面。"驾驭力"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则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包括教材的定位与编写思路、知识体系与逻辑线索、学习要点与提示、学习材料与方法、学习过程与评价、范例等等。因此,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充实自己、了解学生、熟悉教材是顺利实施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教学流程、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
二、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所应达成的学习任务。它区别于美术课程总目标,也区别于各学龄段的阶段目标,它更强调单位时间内的效益。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因此,制订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准确,并且具有可检测性。
制订课堂教学目标应考虑三个层面: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但并非是课程总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以文字的形式把教学目标确定下来,把握"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过程、行为结果"四个因素。此外,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考虑不同学习领域,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学习领域,有其不同的目标取向,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内容。在同一学习领域下的不同学习单元、学习内容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可接受性。
三、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才会是有效的课堂,为此,教师就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教学中,课前要让学生初步感知要教学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体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每一点成功与满足。比如,在学习《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节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一上课,先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接下来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做提示和归纳:我们日常生活的用品应该是实用的,同时又是美观的。日用产品不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也使我们在使用时感到舒适和愉快,很自然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就是设计者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我们的审美感受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引导比较促进参与,比较是指对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的地方,以便对作品进行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剖析。在求同比较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求异比较,其教学效果更为明显,印象更为深刻、理解更为全面。当然,在进行比较时,要注意作品之间有无可比性、比较价值的大与小、比较方法的多样化等问题。要作有明确目的的比较,不作牵强附会的比较,教师不应以简单的讲解来取代学生的比较体验过程。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学生基本了解了美术作品表现性创作的方法的概念,并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加以正确的反映。这些比较方法的灵活运用。经过反复的比较,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上要让师生形成互动
师生互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与引导下,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语言交流、思维碰撞,进而到达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这节课时,教师先导课: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优秀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它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对劳动的描绘上,而是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情节,通过精心设计的构图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刻画、环境气氛的渲染等艺术手段,表达出画家对所描绘对象的独特感受,并能引发观赏者的许多联想和深深的思索,以至对其创造的艺术形象久久不能忘怀。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五、要注重有效地评价
有效地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当学生的作业完成后,他们最期待的就是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利用这个有利时机,无论采用哪种形式,评价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本节课所要求的和新学习的要点。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作业质量,教师可将每次作业成绩及时登记到班级名单上,便于老师及时反馈。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一味的让儿童进行临摹写生,儿童只能被动机械的再现,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课堂教学大多简单的只剩下教师讲解作业要求学生作业这两个环节而已。学生在课堂上是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任务,但没有任何的情感体验,没有任何的创造想象,只是千篇一律的完成作业而已。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很多地区都进行了探索,出现了许多的“示范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等。从制作教具到多媒体课件以及相教室布置,教师的尽心尽力的准备,40分钟的一节课往往得准备上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的时间。教师对本堂课的研究是很深入,把每一个环节也都安排的非常顺畅,但给人的感觉是很精彩但不真实。甚至还听到过这样一堂课,一开始就先让全体学生排好队伍进表演唱,最后还编排了一台演出,但是演出的成果却并不是本堂课学生的作业,而是教师带来的作品,表面上热热闹闹,就一台精美的舞台剧,但它就一定有效吗?就一定值得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借鉴吗?这种高付出的“豪华课”投入的精力与收获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了能省时又有效的开展课堂教学,尝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中学习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美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如:《大嘴巴》、《信封纸偶》《水墨游戏》等等。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 “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绘画游戏》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教师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在比较中发现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运用比较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地对不同作品做比较分析,便于学生认识掌握相关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能产生深刻印象。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这种方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应注意精心选择作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讲究科学性、典型性和艺术性。如在<<绘画中的线条>>教学中我选择了一些中外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让他们看看画家是如何来经营画面的。如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图>,飘逸的线条使画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作品比较,加深了学生对美术作品基本艺术形式的认识。运用作品比较方法,有利于释疑解难,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在分步中简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不管任务的难易前半节课教师讲后半节课学生做,这样很不利于学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如在《剪花边》一课中在一班上课的时候就按照前面提到的模式,先是欣赏花边了解花边,然后示范键花边,最后就是生制作,但课后出来的效果却不尽人意,作品千篇一律。于是在二班上课的时候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及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分步教学法从一开始的随意剪折——尝试剪花边——创作出新颖的花边,三次创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深入,层层扩散,层层启智。在整堂课中教师始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举一反三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得到了升华。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教学环境
四、在讨论中感受
记得赫钦斯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当然,讨论也不是一种形式随便的让几个学生聚在一堆说几句,而是应该像节目主持人一样,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可以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老师应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评价中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的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我们可以采用采用了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手段。这样有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我们尤其应该注意到了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一堂课的活动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从自身的发展需要出发,自己主动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在《新颖的名片》一课中,当学生做完名片后不仅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名片与同学交换从而找到好朋友,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作品,摘取相应的星星(创意星、巧手星、设计星)。并请说一说为什么摘取这颗星,有的学生说:“我摘取了创意星,因为我觉得我在爱好部分的设计很有创意用了绘画形式来表现。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我做的名片很精致,所以我摘取了巧手星”等等。在自我评价中弱化了评价的甄别于选拔,激励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真正意义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1.传授法:
在学生学习美术新知识的过程中,作为老师有时往往就会以讲授为主,想信好多的美术教师也是这么做的,但是,笔者根据不同的美术课堂类型,在讲授的基础上,辅于一定的操作,经过读、记、看、想、动等多个环节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美术欣赏课通常会以讲授为主,在小学教材中五六年级的欣赏课就是这种以讲授为主并加以一定的操作的这么一种类型的课程。在传授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图片、幻灯等直观教具,或介绍欣赏的各种图片及大师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价值。从国内到国外,从中国传统的绘画到国外西洋油画等各种画种都让学生了解。在传授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穿插故事,使美术课堂变得轻松、有趣。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变得乐学、乐听,当然对于这些美术知识也就记得更加牢固了。
2.直观演示法: 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时候,往往会运用到这种方法——直观演示教学法。通过直观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看得仔细,看得明白,看得透彻一点。在演示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看学习绘画的方法步骤,以较为直观的印象忘记下来。以水墨画教学为例:虽然学生在学习绘画之前已经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让学生马上进行绘画水墨画,就会弄巧成拙,就有可能会使课堂变得一团糟而无法控制。假如运用直观演示法后,将会很好的控制课堂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先仔细看老师的范画究竟是怎么样画的?在画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同时在演示范画的过程中也是对学生进行欣赏教育的一个好时机,不时的讲一些名画名人故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热情。在演示过程中的直观性制作,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画上,而且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有了绘画的动力,在演示的过程中就可能很好的解决在绘画过程的注意点,包括教学重点和难点。
3.实践法:
学过程之中,还经常会运用到实践法,通过实践这个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就拿现在的新教材来说吧,一至四年级中,许多的课程中就安排了学生学习泥塑。对于泥塑,它属于雕塑的一种,而雕塑是一个独立的立体艺术形式。让学生初步接触泥塑,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立体特征,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的感知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先简单介绍有关泥塑的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塑造一个立体的形象,可以是生活中看到的动物、植物等。学生在初步实践中,运用掌握的泥塑的方法,正确地表扬鼓励学生通过想象塑造出来的形象,解除学生对想象的约束力,放开心中的顾虑大胆地进行创作,塑造出了许多形态有趣的形象:如扁平的公鸡、曲线的恐龙、正方形的人物等等,这些作品无不闪烁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无以伦比的创造力。这些泥塑成果,体现了学生能够掌握用泥来塑造事物,学会了立体对待自然形态中的各种事物形象。在教学的最后,对学生提出几个要点,如:塑造事物是要饱满,要塑造出事物的立体感,指出有些地方的比例不对等等。通过泥塑的多次实践练习,学生就能掌握泥塑的要求,塑造出许多形象生动的作品来,通过实践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还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协调起来。
零陵区徐家井小学 周履阳
受传统美术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评价美术作业、美术作品时,习惯以评价者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无视学生作品自身的客观价值如何,主观的仅以“像”、“不像”、“有几分像”的标准来作评价。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主动的去学习、去发现和肯定自我。这种评价方法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身心受到压抑,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热情和信心。那么,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评价方式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个人认为,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评价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找准教师的角色定位
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发挥“引路人”、“铺路石”的作用,使评价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发挥出激励和导向的双重作用。如:教授《动物乐园》一课,为了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泥塑动物的方法。教师以感悟、合作、审美、创新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先摸一摸、评一评泥塑动物哪个地方塑造得最生动?再评一评老师设计的泥塑公鸡怎么样?(教师出示一个半成品泥塑公鸡范作。)老师是否表现出了它的骄傲?你有更好的办法帮助老师设计完成一只骄傲又神气的泥塑公鸡?角色互换的评价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展示的平台,孩子们争相评述自己的观点,对教师的范作指出不足,提供改进方案,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设计高昂挺胸打鸣的动作,有的帮助老师为公鸡装饰美丽花纹彩衣„„课堂上乐学氛围高涨。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师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共识、共享、共进,评价角色的互换不仅张扬学生的个性,而且让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协作性、创作的灵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
二、突出美术学科特点,找准评价量化标准
美术学科同其它学科不同,其评价准则比其它学科要模糊得多,没有一定的量化标准。这就要求教师慎重的处理好量化的过程。由脱离学生实际的评价变为贴近学生生活评价,竭尽全力肯定学生进步,激励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个性、人格的完善。如: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有着极大的区别。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变形、想象等手法把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小学生由于自身知识的不足,经验不丰富,理解能力不够等因素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情况与事实有着很多的不相符之处。如果想在他们的绘画中找出几处科学性的错误,那几乎是随手可得:“猫和老鼠成了好朋友” “小朋友们能到月亮上荡秋千,能像小鸟儿一样在空中飞翔” “太阳、月亮和星星拉起了手”等等。如果我们还自作聪明的用深入浅出的语句向孩子们解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了一句空话。作为一位美术教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更要有独特的审美观,应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作欲,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尽量避免以成人的角度主观、武断的评价儿童作品,给那些具有自己独特见解,独特风格的画给与充分的肯定,让学生找到自信,找到思维飞扬的激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
三、选择合适的课堂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评价形式。学生的自我评价法,即“授权”评价法。所谓“授权”评价法,就是把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权力,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由被动评价者转向主动参与者,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评价方法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评价经常被看作是教师的任务,教师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评判标准就是分数(优劣)而提出的。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经常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学生就乐于参与,儿童的童心就会不自觉的流露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同时,注意发挥群体评价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评价。又如:教授《会动的线条》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线条的各种变化,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一些有重点、有目的的体验赏析活动,先后出示罗冠中的《江山如歌》和荷兰画家的《星光之夜》作品,为了增强学生对国画和油画中动感线条的审美体验和赏析的目的性,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空描画家所画的线条,并在组内交流一些自己的评价观,有的学生认为《江山如歌》作品中的群山的线条很有动感,有高低变化------有的觉得《星光之夜》作品中表现的星空是用许多虚线围成的螺旋形状很有动感------当各组学生评价观点基本交换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组际之间评价交流:画家笔下的运用了多变的线条,这些线条使画面产生了什么样的美感呢?通过自评和群体评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线条的长短、方向、高低、疏密的丰富变化会使画面更具动感。自评和组际的评价不仅增强了学生评价的准确性,而且扩展了学生审美视野,有助于艺术审美活动向更深层次探究下去。
2.师生互评:在教师评价学生作业的同时,学生对教师或这一节课作出一个评价。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自评、互评固然可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自性心,但教师的评定对学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评价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应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所有学生都应得到合适的机会来展露他们的才华和成就,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他们的一般利益,给他们提供诚实的建设性的反馈。
3.拓展评价:拓展评价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的技能技巧。它要求学生在展示与交流中在其他观众面前进行演示或生动地表演;在展示与交流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充实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获得喜悦感和成功感。拓展评价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学一学、画一画、评一评的活动。学生可以为自己最喜欢的画贴上一颗小红星,或在画面右下角的点评栏内写上自己的建议等等。拓展评价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丰富艺术构想力,全面提高艺术素养,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体来说, 我们要激活课堂、优化教法, 构建全新高效的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上, 我们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 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视觉信息
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 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 , 通过造型的手段, 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所以, 过多的抽象语言的讲解, 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模糊费解;而多媒体以“声图文”并茂的优势, 给学生以更多、更全、更直观、更生动的视觉形象信息。利用多媒体,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打破时空的界限, 思接千载, 驰骋中外, 让学生在艺术的海洋中恣意徜徉, 拾珠撷贝。
1. 利用多媒体直观实效地完成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 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让学生从视频中获取形象、直观的信息, 促进学生加深理解。如播放优秀画作的图像, 可以让学生直接形象地了解其技法, 借助审美感知来掌握不同画作的特点, 完成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转化, 再由形象感知上升到理性高度, 直观实效地完成审美认知过程,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 利用多媒体完成对课本的加工、拓展乃至超越
课本的篇幅容量是有限的, 利用多媒体的屏幕, 可以把数量庞大、缺乏时空联系的散逸素材集中到有限的时空、视野之中, 节时高效地完成对课本的加工、拓展乃至超越, 从而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 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专业人才, 而提高实践技能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直观的视觉形象、和谐的声文辅衬,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 生发对艺术欣赏与创作的热忱与渴望, 而乐于探求艺海中绚丽而又奇幻的理想世界。这些, 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做到的。
因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教学中通过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是每一位教师首要探究的课题。
第二, 激活课堂, 让学生拥有和谐互动的学习空间
和谐才能发展, 互动才有生机。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 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激活课堂, 营造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
课堂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 在这一交流的过程中, 师生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 两者只有相互默契配合, 才能收到教学实效。
所以, 课堂上, 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判断, 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热烈的讨论中走出知识的误区,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增强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保护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创新欲望, 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学习, 为他们设置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及时表扬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的学生, 激活学生的探讨兴趣, 促发师生之间平等、多向、全方位的交流。
2. 激活课堂, 培养全心投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提升效率的第一动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必须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 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 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饱含激情, 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参与机会, 创造自主的学习氛围, 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 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样便可直接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 激活课堂, 实施灵活高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 才能学得其法。要实现课堂教学效能的高效与优质, 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就应该符合现代教育规律, 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获得知识, 而非机械被动地接受。
教学内容是固定的, 但传递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却是复杂多变的, 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才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法要科学高效, 要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调动学习热情, 注重动手能力为目标来运用教学方法。
第三, 根植人文关怀, 为学生提供激发潜能的创造平台
内因决定外因, 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具有的创造潜能, 唤醒学生的主观意识, 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
要让学生走出课堂, 融入自然与社会, 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 提高学生对美术的感性认识, 用画笔去描绘自然, 用心灵去感知社会, 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潜在能力。
要细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需要;不要轻易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取心, 不要拘囿他们纵横驰骋的思维。要相信学生具备自我形成和发展潜能的能力, 充分给予学生爱的鼓励、成长的机会和艺术表现的空间, 从美感角度引发学生的思维、创作走向正轨。教学中, 要弘扬人的主体性, 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 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探究, 尝试自己掌握信息, 获得美感经验, 完成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 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丧失个性与活力。因此, 我们要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实施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因为获得成功是引发兴趣的直接动力和因素, 卢梭说过“大自然塑造了我之后, 就把模型打碎了, 所以我正是这世界上第一个‘我’, 也是最后一个‘我’”。当然, 我们不能为激励而激励, 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需要, 使课堂评价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障。
总之, 构建全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补充、不断革新的话题, 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坚持中探究, 在探究中创新, 在创新中提高。正所谓“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1.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美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职责,所以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在这一类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形象了解。例如,在《非洲雕刻艺术》教学中,我向学生出示了非洲木雕、铜雕、象牙雕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品,投影在大屏幕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在感慨非洲雕刻艺术之精湛的同时,对雕刻手法之细腻、造型之独特及其中蕴含的宗教图腾之美等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从造型、寓意等不同方面进行艺术品的欣赏,这是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培养的良好路径。又如,在《中国青铜艺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投影一些古代青铜器的顶级艺术品,如司母戊鼎等具有代表意义的青铜器,向学生介绍这些青铜器的用途、意义,以及从其造型、纹理等方面进行欣赏,教会学生欣赏艺术品,抓住不同类型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将会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创设故事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的愿望。讲故事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激发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把故事情境贯穿其中,教师应预先设计好故事情节,把故事内容以生动的语言描述表现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延展。在想象画《森林里的房子》时,就可以以故事的情节开展:“有一天,森林里面来了一些小动物邀请老师到他们的新家去玩,有蝴蝶仙子,勤劳的小蜜蜂,爱看书的小熊,等等,老师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就一起快乐地走着,来到了蝴蝶仙子的家,它的家非常的漂亮,外面看起来是一个大的向日葵房子,有粉色的花瓣做的床,红色的花蕊做的沙发,还有很多非常美丽的鲜花。那是小熊带来送给蝴蝶仙子的礼物……”现在,老师请大家把眼睛睁开,提问:你看到了谁的房子,它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请大家自己想象你看到的小动物的房子,这时,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想象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是哪个小动物住的。随后便把自己的想象画在纸上,小熊房子的外形是一本书,小蜜蜂的房子是用巧克力做的,等等,各种各样的房子出现在孩子们的手中,这样不仅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更延伸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
3.增加美术体验,组织学生动手表现。教师在欣赏课堂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加深学生的知觉感受,感受到作品背后艺术家想要抒发的情感,获得丰富而又独特的审美体验。学生在接受了“看”、“说”、“写”等各种欣赏学习体验之后,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创作表现,也是对艺术家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隐含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深化理解的方法。这里说的动手表现并不是说要学生单纯模仿,而是在理解作品的表现形式、创作思路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例如,在欣赏传统民间艺术品《泥娃娃》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泥娃娃的造型特点,用软陶等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娃娃,感受制作方法。在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作品后,学生可以尝试用线条进行主题创作,感受线条的流动和内涵。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后,学生也可以用同样奔放大胆的笔触和高纯度的色彩创作一幅画,表达自己的情绪。学生在进行了这种建立于艺术作品中的体验活动后,再回过头来看艺术作品,会有更深刻的认知理解,体验艺术家的审美经验,在情感上和艺术家产生共鸣,进一步把自己已有的知觉经验和艺术作品的主题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知觉心理体验。教师可以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和艺术作品进行比较,比较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既是对艺术作品再一次的知觉体验,更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反思,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语言,加深对美术创作的形式和手段的理解。
4.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偷懒”,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做,做久了就自然养成了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搜集整理学习资料是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在高年级美术课教学中,欣赏评述课需要查找大量图文资料丰富课本上的欣赏内容。这项工作对于信息技术水平已经较高的六年级学生来说,是完全能够做到的,甚至有的学生做得比我还好。所以,查找整理学习资料并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在班中进行展示,成为我教学中“偷懒”的一个环节。在学习资料的展示交流中,学生演示文稿制作的越发精湛,已不仅仅是图片的罗列或整篇的文字叙述,更是图文并茂,很有章法,具有较高的欣赏评述能力。
5.注重绘画过程中的情感表现,使学生乐学。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只看重绘画的结果和绘画技法的讲述,忽视学生情感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发展。愉快教育则在处理教育中的知、情、意的关系上,强调以愉快为核心的积极情感与认知互促,达到知、情、意并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挥愉快、美感、爱好等多种情感的积极作用,同时重视认知、绘画表现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使画面富有表现力和生命力。例如,在“画情绪”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聊天形式和学生畅谈快乐的事情,互相交流情感。在学生绘画时,适当播放音乐。在色彩运用方面,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表现,从中体会色彩的情感。对学生而言,这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学生更容易接受,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适当给予点拨和引导。
——“四小”研究之小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一个有效的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引领学生探索新知,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当堂的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不足之处,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因此,创设出一个个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时机准确、抓住核心和难点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关注的是如何对教材重难点的化解,化解的过程即是通过问题的设定、展示来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一问一答、一问多答等常规形式,看似热闹的探讨氛围,实际上却只是浮于表面,而没有真正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所以,我们在问题设计上必须找准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抓准时机有效提问,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分析教材时,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核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深入探索,真切地体会和掌握重难点,更好地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中,学生自主地对所识所感进行理论总结,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学生潜移默化的去对创作推陈出新,这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分散思维,创新思维有积极的效果,事半功倍。
二、导向明确、注意层次和难度
教学过程无论是启迪式、善思式教学,还是拓展式、快乐式教学,教与学能够很好的互融。有效的提问更能引导学生勤思乐学、明确思路、各抒己见。在提问时要注意深挖问题核心并适时延伸,导向明确。所提问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达到“跳一跳,摘桃子”。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
三、学习设疑,体现趣味和快乐
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当外界创设了有利的因素后,学生原本活泼聪颖,活跃的思维就会激发起勇于探索事物的动力。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抓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适时趣味地设疑的。问题的趣味性能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设疑提问,互相讨论,寓教于乐,激发兴趣,使教与学成为一种互动,教得广泛,学得主动,趣味性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从而使学生达到一种真正快乐学习的状态。
四、角色扮演,再现情景与画面
童趣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打破了一般绘画课的枯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和热情。整个课堂在趣味无穷的情景体验和浓厚的情境氛围中达到高潮,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既张扬了个性,又轻松愉快地消化了本课的知识。通过有意创设一定的情境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与创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这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快乐的学习通道。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思索,巧妙提问,为学生找到一个“撬动地球”的支点。让我们潜心研究、精心设计,不断总结,让有效提问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功效,引领学生在探索的海洋中收获更多!
荣成21中学区崂山完小 张茹
——陈勇军
内容摘要:
一、帮助理解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
二、解决“形”画不准。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在高考美术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才开始学习素描,甚至不少到高二才开始学习,造成学习时间短,学习仓促,在素描学习中像赶鸭子上架似的,被迫就针对考试内容就进行强化式的练习。还有虽然学生学习时间充分,但因为不少老师忽视素描教学中素描结构训练。结构训练练习量很少,或者干脆不练习,直接进行明暗素描的临摹和写生,急功近利,意图一气呵成。其实这样忽视了素描教学中结构训练会给学生绘画留下不少的缺陷,特别是在对结构的理解和表现上容易表面化,难以把握素描的“内在骨架”。所以进行素描结构训练是学生素描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练习。即使学生参加美术高考学习时间较迟,仍然要以结构训练为基石。
在美术基础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素描练习从表现技法上大体可分两类:以线造型为手段,着重研究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的结构素描;以明暗调子为手段,着重表现光影、空间、质感等关系的全调素描。结构素描是以概括、简练的线条为基本语言,相对忽略明暗、光影变化及质感,着重研究对象造型、空间及内部结构的一种绘画方法。在结构素描的绘画中,要求用理性的态度来理解和分析对象。这就要求作画者对所画对象的观察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理性分析形体结构特征,挖掘内在相关要素。罗马尼亚著名画家巴鲁曾讲过一句精辟的话:“画素描呈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而以看见的东西结束。”为了不机械地摹仿形状和外貌,所以我们对物体的结构要有精深的理解,才能画好素描。
素描结构训练在素描学习中具体作用表现为:
一、帮助理解对象。
很多初学者在作画时更多的是去“临摹”对象,看到黑的地方就涂黑,亮的地方就留亮,对一个物体上的明暗不加选择的全部描绘下来,但对于形成明暗的原因却不加深入理解,以至于被动临摹,不能主动表现。这就是典型的不能理解描绘对象,不能真正的用艺术手法表现对象。真正要画好素描就要从理解开始,从结构起步。素描基础训练目的并不只是在技巧如何表现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的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的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结构观念的建立是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步!培养和建立造型上的结构观念,加深对所描绘物象在解剖结构上的研究与理解,这对每一位初学美术的同学来讲都是在素描基础训练中有待解决的课题。这关系到初学者在习画过程中能否获得正确的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入观察形态内在结构的能力,我们应通过这方面的训练,让初学者尽快走出摹仿客观表象的误区,在造型上得到理性的深化和创造性的升华。这也说明了,画画不仅用手,更是用脑去画画!
二、解决“形”画不准
在学生练习和考试中,有很多形把握不准,偏差很大的情况,一方面是其造型能力弱,练习不扎实造成的,究其更深原因也是对对象结构理解不够,缺少结构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理解。形状与结构是物体在空间中存在形式的客观反应,他们互相依存,共同支配着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结构特征,因此,对象形体准确是画准结构的关键,同时理解了物体结构可以帮助画准对象形体。为了画准对象的形体,我们必须掌握一套正确实用的观察方法,了解一些认识对象的基本原则,并在大量的训练中逐步熟练掌握,从而达到造型准确的目的。其中包括理解、概括、比较等方法。例如:素描学习中,由于大量的头像练习都是平视,多注重几分之几侧面,这些动态学生大多能够画好,但是一旦让学生画俯视或仰视的动态,许多学生即使看着模特也有很多画不准,甚至画不起来的情况,这些都是教学中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原因主要还是学生对头部结构,五官结构理解不够的原因,如果学生的头脑里有头部空间形态结构,而五官是分布于头部这一球体之上的,那么在头俯下或上仰的动态中五官之间的空间关系,位置关系,透视关系,就能较准确的把握了,学生作画时观察也就有了结构观念的理论指导,练习效果会大不一样。
三、在“散光”情况下可以画出对象体积
在美术高考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考试中所画对象一般是不打灯光的,面对所描绘的物体,考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物象吸引人的某些细节上或明暗变化丰富的光影上,并不加选择地试图把这些客观因素表观出来,虽然花费了很大精力,结果却事倍功半,要么画面仅有肖似的轮廓和浮华的外表,缺少有支撑作用的“内在骨架”:要么画面整体上缺少必要的联系,形象单薄、内容空泛,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固然有考生技巧不熟练的因素,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结构造型观念淡薄,缺乏对物象在结构本质上的深入观察和深刻理解。由于那种急功近利的学习恋度和盲目摹仿客观表象的习画方法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致考试失败。遇到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在平时训练中抛开物体表面的明暗光影,直接分析所画物体中内在的结构线,通过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体积,这样不管光线多散也可以很好的表现出来,即使仅仅以表现结构为主,也不失为一张优秀的答卷。最主要的是通过结构素描的练习加深了对物体内在结构的理解和剖析,这样在对对象进行表现刻画时才能深入其“内在骨架”,不泛泛其表。在进行默写时才能井井有条,逐步深入刻画,充分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已明确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并不只是学习表现物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正确地观察和理解物象的造型特征,把握物象的本质结构和普遍的造型规律,这实际上是一个积极的理性思维过程,只有在形体、结构准确的前提下才有进一步研究光影、质感、明暗调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因此结构观念的建立是学生学画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基础。在高考素描教学中必须很好的有效的进行练习,建立结构观念。
教学范画二幅 作者:陈勇军 均两课时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尝试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我们发现,学生到了五六年级,学习美术的热情会大大降低,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那么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从而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佳教育效果。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美术课上,多使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鼓励学生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采用正面激励的语言,如“你画得可真棒!”“你的想法可真大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满足感。对于表现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目标激励的语言,比如“你说得非常好,如果能再大声点就更棒了!”“你画得不错,如果细节再加强一下,就更完美了。”它能促使学生不断去努力,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采用尝试激励的语言,如“你来试一试,老师相信你可以的!”“你再想想,争取下次成功,好不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期待,使学生从心理上战胜自我,摒弃杂念,敢于去尝试。
当然,除了语言的激励,教师的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个暗示的动作,都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人格的尊重、对他无微不至的爱护和关怀,从而使师生的关系融洽和谐,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
1.让美术课堂富有情趣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游戏能够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教学“我设计的包”时,我把普普通通的纸包粘贴上眼、嘴、耳等,使它们都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猫、小娃娃。学生在完成制作后,都特别兴奋,我就组织学生举行了一场“美丽包包展示秀”活动,让他们挎着自己制作的包在班级里走台步,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他们玩得开心,更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进行一些比赛,为学生提供表现和展示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手型的联想”一课教学中,我设计了手影游戏、手型绘画、手型表演三个比赛环节来不断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2.让美术课堂富有成效
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制订的,它必须适度灵活而又有层次,可操作性强。因此,每节课最好要有理想和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达到的目标,理想目标则是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如“创造美的纹理”一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将基本目标定为:能用所带材料创造出一种纹理;将理想目标定为:利用纹理创造出一幅富有情趣的绘画作品。这样既明确了多数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又满足了优生的求知欲望。
如果教师的教学总是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听课疲劳。所以教师要用心组织学生进行多样的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比如“三原色和三间色”这一课,可以用实验的方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然后进行调配演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在体验中得到成功的快乐。
3.让课堂作业灵动有效
小学生的美术水平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想针对不同的学生,合理设计美术作业。
(1)作业分层设计。要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如“快乐的假日”一课,我设计了三类作业让学生自选一题:A.单个快乐的人,表现出快乐的动作或者表情;B.借鉴一幅课本上的作品,完整地表现人物场景;C.创作一幅快乐的假日的作品,表现出人物的快乐动作和表情,注意场景的表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2)完成形式多样。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完成能力。有的课堂作业,特别是手工类的作业可以采取分工协作的形式完成。从不同人员组合上可设计为独立完成、小组完成、全班完成。比如在学习“美丽的拼画”一课时,由学生独立完成个体制作,然后分组集体组拼成拼画;学习“下雪天”一课时,设计让全班同学共同完成一幅冰天雪地的作品。指导学生明确各自的分工和学习任务,各尽其职、各显其能,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懂得怎样与他人合作,效率会大大提高。
一、课前准备“活”起来, 营造有效学习的氛围
课堂气氛是提高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 它影响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表现力和创造力。每个幼儿都非常喜欢美术课, 但是他们比较讨厌单一的蜡笔画, 所以我们应该提供更多的涂色工具, 比如:水彩、水粉、炫彩、水墨, 扩大手工课的比例, 提供更多的美术表现形式, 只要你耐心地准备, 那么他们会在你营造的氛围中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
二、课前导入“诱”起来, 营造有效学习的情境
“诱”即是诱发、诱导、诱惑, 对这些性质的东西, 大家都是难以抗拒的, 特别是孩子的心理特点, 他们更容易被其吸引, 从而融入美术活动的情境之中。
例如, “小黄和小蓝”的教学内容, 我设计了如下片断:
准备:三个盛有红、黄、蓝三原色溶液的玻璃杯。
师:小朋友们, 看看这是什么?
生:红、黄、蓝三种装颜色水的杯子。
师:下面我们用三种颜色变个小魔术, 我们把蓝色和黄色的水倒入一个杯子中, 会怎样呢?
幼儿尝试, 调出绿色, 幼儿颇感惊讶。接着让幼儿把黄色和红色, 蓝色和红色的溶液, 调出橙色、紫色。幼儿会被这种直观的表现方式所吸引, 随之产生智慧的碰撞。
美术活动可以通过诱导, 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模式, 设计多样有效教学方式, 营造有效学习的情境。
三、教学过程“实”起来, 培养有效学习的环境
尹少淳先生在《美术“好课”之我见》中提到“课不可能十全十美, 十全十美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 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许多的公开课、示范课、教研课都有“作秀”的嫌疑, 表面上很好, 但成本与幼儿收获远不成正比, 这样的课我们只能用来观赏。
例如:《动物朋友》一课, 教师轻点鼠标, 屏幕上出现多媒体课件, 音乐响起, 幼儿被带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动物世界”, 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 它们发出声音开始自我介绍, 同时出现了虚拟导游“卡通人”提问:“小朋友们猜猜这些是什么动物?”……接着就是出示森林背景, 绘画后教师请幼儿戴着动物面具猜谜、游戏、唱歌。整堂课, 形式多样, 该用的活动基本上都用上了, 幼儿也积极投入, 可谓眼花缭乱、热闹非凡。可是我们仔细分析幼儿到底在这个美术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任务, 没有讲授相关的技法与知识, 幼儿的想法也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幼儿没有提出一个问题, 教师也没有动口提一个问题, 课堂俨然成了课件和教具的主角, 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
所以, 我们应该分清楚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采用, 什么样的现象不能效仿, 应该针对自身幼儿园的实际, 探索出实实在在的活动过程, 使成果与投入成正比, 或取得更高的回报。
四、课堂结尾“鲜”起来, 调节好有效学习的结尾
一个成功的美术活动, 精彩的结尾余音缭绕, 使人回味无穷。教育心理学认为:在课堂教学开始的几分钟内, 幼儿的思维逐渐集中;在活动中间段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 思维活动水平逐渐下降。分析现状, 我们可以发现, 一个教师会在活动导入上苦心经营, 对结尾部分却不够重视, 往往因时间不够而草草了事。所以, 我们应该注重美术活动结尾, 提高其有效性。
(1) 评委式结尾
比如, 我制作了五张评委卡, 并设计一个评委席, 作业后选出5位幼儿作为评委, 发评委卡。并让这5位幼儿选一张认为画的好的作品拿到评委席前。对这样一个评委机制, 幼儿的热情是很高的, 带动了全班幼儿的学习。
(2) 启下式结尾
通过设置一些情景, 巧妙地将本节课和下节课的内容衔接起来,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能激励幼儿根据提示对下一次美术活动的任务作准备和研究。通过这样的收尾处理, 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激发他们想马上实践探究的迫切需要, 为下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例如, 在《热闹的元宵节》中, 幼儿用蜡笔绘出了一幅幅稚趣的图画后, 教师提问:你们都画得很棒, 其实我们不仅可以画, 还可以用手工的方式表现热闹的元宵节, 比如做花灯, 下一次美术课我们一起来做花灯好不好?幼儿表现异常活跃, 这样的结尾, 能使幼儿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跃跃欲试。
(3) 童话式结尾
如《猴子》一课的结尾部分。
提问:请大家分组把自己用橡皮泥捏制的猴子等摆放在一起, 自主分配角色, 合作创编一个童话小故事, 然后把泥塑作品作为玩偶进行表演。
幼儿表现的异常兴奋, 他们立刻投入到活动中, 自主分配, 而在上讲台表演中, 他们的表达欲望更加强烈。这样的结尾, 使得幼儿的主体意识更加明确, 在活动中他们的情感被调动了, 幼儿的综合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4) 生活化结尾
如《相框装饰》一课的结尾。
提问:这节课我们把自己带的一些照片制作了很多漂亮的相框, 大家想一想, 我们可以把这些作品用来做些什么呢?
幼儿1:我们可以用这些装饰自己的教室。
幼儿2:老师, 我觉得自己家的墙壁上空空的, 可以用作品来装饰自家的墙壁, 使家更美!
幼儿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一致认为可以用来美化生活, 而且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用自己作品装点空间, 使得幼儿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得以应用。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07-17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5-30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15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0-13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7-25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11-06
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07-24
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解读11-15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