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申报材料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申报材料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编制单位:中共繁城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繁城县财政局

编制日期:2010 年10 月22 日

目 录

1、关于呈报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的请示

2、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3、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4、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豫发【2009】 28 号)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豫财农【2010】189 号)精神,结合我县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陈店乡陈店村为繁城县2010 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村,并认真详细地编制了项目申报材料,填写了《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一、基本情况 繁城县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之中,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如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同时,繁城县也是农业大县,下辖 10 乡 6 镇,435 个行政村,总面积960 平方公里,总人口81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87 万人,耕地面积81.72 万亩。 陈店乡位于繁城县正北方15 公里处,境内三岗二洼,总面积45.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01 亩,下辖30 个行政村,62 个自然村,194 个村民组,总人口5.01 万人,乡内道路四通八达,颍冢公路穿境而过,东接311 国道,西接郑南公路,有百强文化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陈店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 3 个自然村,总住户 612 户,人口2430 人,党支部1 个,党员71 人,龙头企业8 个,农民合作社2 个。200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于等于7200 元,居全县较高水平。 近年来,在市、县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乡党委的带领下,该村干部群众紧紧围绕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这一主题,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建设 村干部带头创业,70%的村干部都创办的经济实体。近年来,该村投资260 万元建设了1300 亩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投资15 万元建设了三樱椒生产基地,投资500 万元建设了青龙门业有限公司,投资200 万元建设了脱毒蔬菜加工项目等一批批强村富民项目。

(二)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了自来水净化处理,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户户用干净水”的目标;沼气普及率达到 90%以上;远程教育、互联网、广播电视等通讯设施一应俱全;建有高标准垃圾处理场, 80%生活垃圾可集中处理;建设一处高标准“文化广场”,内设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设施,带动周边几个村的群众来健身娱乐。

(三)作为省级新农村示范村,本村道路硬化比例仅达15%,大部分道路尚未硬化、亮化、绿化,村内群众存在出行难问题,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入资金150 万元,使村内道路硬化率和配套设施建设达到100%。

二、建设方案 陈店乡陈店村计划建设村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50 万元,申请省级财政补助150 万元。其中村内道路建设 69.6 万元,排污管道、亮化、绿化项目投资 80.4 万元。 为了确保这项目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特从如下几方面强化建设方案。

(一)提高认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历史任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许昌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出,新农村建设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研究措施,抓好落实,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繁城县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规划。 当前,陈店乡已初步具备了对农业和农村支持和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陈店村为响应县委号召,落实中央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了《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庄建设规划(2010 —2020)》,这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实现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农民自愿、政府推动、示范引路、梯级推进为主要途径的系统工程,旨在规范并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地指导析农村建设。 陈店村经济发展良好,该村的规划建设将很好地带动陈店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

(二)建立组织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繁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工作,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当前我县的重要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农业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发改委、农业、交通、公路、文化、教育、 电业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全县的项目建设工作进行统筹安排,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监督和工程验收。各项目建设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由乡(镇)长任组长,主管副乡(镇)长任办公室主任。县党政主要领导定期到项目村调研指导工作,听取项目建设工作汇报,解决项目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管理

1、严格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委托政府采购进行公开招投标,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聘请技术人员,认真组织编写招投标文件,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并与承建单位和村组签订建设合同和监督合同,使新农村项目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给老百姓一个明白放心。

2、全面推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建设项目得到省市的批复后,对所立项的项目资金进行公示,将建设内容、标准、投资、建设工期、责任人等内容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3、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所有建设项目资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严格实行县级报帐制,具体是县委农办管理项目,财政管理资金;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完工后,对施工单位预留工程财政投资总额 10%的质量保证金,在工程完工使用一年后,经复检未发现质量问题的,由施工单位提出拨款申请,经县委农办审核同意,财政部门拨付其工程质量保证金,若工程出现质量问题,质量保证金将用于工程维修,并按项目实施合同的有关条款进行相应处罚。做到专款专用,单据齐全,手续完备,开支合法,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好效益。

4、抓好新农村建设项目的验收、审计工作。工程项目完成后,由项目建设的乡镇村组进行自查初验 ,并写出验收报告上报县委农办,县委农办协同财政、审计、监察、农经等有关部门,组织专人,对所有的完工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并对使用的资金进行审计。

5、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项目工程的质量和数量,在工程建设期间,县委农办将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在建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不合格的物料要坚决换掉,发现不合格的工程要毁掉重干。

6、加强工程管护。工程建成后,要使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县委农办在工程竣工验收后,将工程及时移交到项目单位,并与项目单位签订竣工工程管护责任书,要求项目单位根据移交工程使用的实际情况制订管护细则,落实管护经费(管护经费由村集体收入或“一事一议”筹资解决),建立管护制度,根据工程管护的工作量,建立专门的管护队伍,落实管护责任,保证工程正常使用,长期发挥效益。

三、示范村建设项目投资概况 该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 150 万元。其中修路计划投资 69.60 万元,修 1500 米长、4 米宽、0.18 米厚水泥路和 1000 米长、5 米宽、0.20 米厚水泥路一条; 排水工程计划投资 60 万元,建 2000 米下水道一条;绿化、亮化工程计划投资 20.4 万元,植绿化树木4000 株,建路灯42 盏。

四、资金来源 该项目资金全部由省级财政扶持解决,资金额度共 150 万元。

五、社会效益分析

(一)示范带动作用 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起到极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其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必将鼓舞陈店乡干群掀起建设新农村示范村高潮。

(二)促进农民增收 该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将有效解决该村 2430 名群众的行路难问题,使该村群众雨天照样能顺利出门生产、经营;绿化、亮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也会更容易吸引外商来村投资,必将很大程度地促进农民增收。

(三)公共服务范围覆盖范围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项目区群众的行路难问题,美化、亮化广大群众的人居环境,而且将惠及周边多个村庄群众的生产、生活。

(四)生态环境影响 项目建成后,项目村基础设施将得到较大改善,脏、乱、差等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治理,将为群众创造一个和谐、优美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环境、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调产兴业齐致富,锦绣田园新农村

品荆楚历史,温昨日旧梦。繁华历经千年以后,已换新颜,沉寂的荆楚古道边,有一个村庄正如初燃的薪火,渐渐点亮了腾飞的希望,这就是团林铺镇XX村。XX村地处XX市南郊,国道经村西部穿境而过,北临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接集镇。全村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61亩,荒山、林地 4.6亩,水面820亩,辖12个村民小组445户1815人。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治理和生产发展模式,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奔小康。

园区建设显成效

2010年,XX村两委一班人聘请华中农业大学曹XX教授为XX做了5000亩农业循环产业园规划。按照“一心二翼三圈四区”的整体布局,打造XX村循环经济。目前,示范园内有xx农牧有限公司、xx蔬菜专业合作社和xx奶水牛专业合作社3个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猪(牛)-沼肥(有机)-菜(菇)”循环农业模式,生猪、有机蔬菜、奶水牛三大产业齐头并进,农业循环经济初现端倪。XX循环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扩大园区产业,同时建成了可供300余户家庭同时使用的6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建造了年产5000吨的生物有机肥厂,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蔬菜1000亩。XX村

4、

5、

9、11组及市农科所共80余户农户加入荆地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

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户种植”的方式,大力发展有机蔬菜。2010年底,合作社蔬菜产量达1500吨,创造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村民在农闲时到园区打工,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XX村居民人均收入预计达到8900元,较上年增长1100元,村集体经济得到夯实。

2007年以来,XX村党支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制定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招商引资,XX也由传统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成为XX市循环经济示范村。近年来,XX村引进了民峰油脂有限公司、碧水蓝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村党支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依托城郊优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思路,以集体经济的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企业吸收了大量的村闲臵劳动力,使农民能在自己家门口打工,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

随着园区的发展和壮大,农业产业内涵得到极大拓展,产业链条得到延伸,从单纯的农业生产领域扩大到农业生态、休闲观光以及科普教育等多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产业化与其它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壮大了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同时提高了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发展水平。

农业产业园的发展加速推动了XX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第一产业发展为基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势头。目前,XX着力打造生态旅游业,依托XX园内的自然风貌和底蕴深厚的农业文化,建设

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教育为一体,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满足市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促进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城乡互联,结对共建

XX村是省物资储备管理局新农村结对共建单位。省物资储备管理局调研组为XX新农村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指导和帮助村规民约的建立、完善新农村建设项目规划、选准发展项目、规范村级阵地建设并扎实推进新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同时为XX新农村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帮助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XX实现了水泥道路通村到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服务力不断加强,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科学发展初现成效。

省物资储备管理局协助XX村党支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作为工作出发点,村党总支把每年为群众办二至三件实事、好事纳入到村年度工作计划中去。制定了结对共建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成立了结对共建组织,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手拉手”活动,近两年,在省物资储备管理局的支持下,XX村完成了“村村通”道路公里,组组通完成了公里;改造了区的农电农网,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彻底清理了近公里的河道淤泥,新埋设道路涵管处;建设村级标准卫生室平方米;修建了村文体活动中心等,各项中心工作均走在了全镇的前列。 在省物资储备管

理局的支持下,给予万元的资金补助,支持我村实施项目建设,解决了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省物资储备管理局除每年都支持我村建设投入资金万元外,专门签订帮扶村民就业协议,既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就业。目前,省物资储备管理局已协调安臵我村名家庭困难人员就业,大大促进和谐幸福XX建设。

区、镇共同扶持促发展

村总支委员会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村民理财小组,“一事一议”等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各种议事组织参与村重大事务的决策,严格执行工作法,使村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切实实现了“监督由后到前,决策由少到多,财务由暗到明”的转变,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开展无职党员“建岗争先”和“双培双带”活动中,按照“科学设岗、以岗定责、严格考证、促进发展”的原则,设臵了守法经营诚信岗、政策法规宣传岗等10个岗位,上岗人数达到41人。同时组织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的“双培双带”活动,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培育了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个示范基地,个示范大户,帮助和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引进组织协调土地流转,抚持种植大户,全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余亩,占全村耕地的%,是全市土地流转示范村之

一。对贫困党员的生产生活,村总支委一班人经常深入老党员家中,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的生活和生产上的问题,送去党组织的温暖,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感受到党组织没有忘记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

第三篇:阿克其村州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申报材料

新源县喀拉布拉乡阿克其村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经 验 交 流 材 料

新源县喀拉布拉乡政府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一日

立富民之志 举发展之力 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喀拉布拉乡阿克其村州级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按照州、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统一部署,2010年该乡党委、政府把阿克其村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上报州新农办定为州级示范村。按照新农办的要求,结合阿克其村实际,认真进行了分析研究,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近年以来,阿克其村以群众为主体,以宣传为导向,以规划为龙头,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努力打造新农村建设工作亮点。

喀拉布拉乡阿克其村位于乡政府驻地以北600米处,东至72团四营,西与阿克俄依村相连,北抵72团畜牧三连,全村总人口1128人,总户数304户,全村总耕地面积3200亩,由汉、哈、回、壮等民族组成;下辖三个村民小组,党员35名,团员36名,基层组织建设配套齐全,砖混结构办公场所,面积为370平方米。该村抗震安居建房数为102户,安装沼气池60户。

2009年,该村立足农业,积极开展

二、三产业,全村经济有了明显发展,经济总收入达1184万元,人均收入5972元,人均增收882元,村集体收入20.5万元。该村1998年被评为“地区级文明村”,1999年被自治区命名为“电话村”,2008年被评为“自治区级文明村”,先后几年来被多次评为“安全文明村”、“奔小康红旗村”、“五个好”村党支部,各项建设走在全乡前列。

在阿克其村创建和谐新农村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战略,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努力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

一、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办公阵地占地370平方米。2006年,县组织部投资10万元,村自筹资金10万元扩建了阵地建设,目前办公室场所硬化面积达到380平方米,2009年新建80平方米卫生室;投资15万元,安装移动垃圾池15个、安装休闲铁椅13个,安装健身器材10组。新建草坪1220 平方米,全村居民点栽种各种风景树4900棵。该村抗震安居建房数为102户,已安装沼气池30户。

为了切实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2007年,我们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得到全村群众的广泛支持,积极向上级争取了铺油工程,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为了确保农业丰收,我们还投资33万元,完成了各组灌溉渠道硬化3200米,开挖排碱渠4600米,改善了各小组的农业生产用水设施和灌溉条件。

二、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按照一村一品的农村农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夯实新农村建设物质基础的核心任务,初步形成两条产业链。

一是以发展小城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来抓,以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根据全村人多地少、多数用户居住在镇区的特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极力引导,鼓励发展村办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几年来,我们先后采取了一整套内引外联、优先提供土地、优先供水供电等发展措施,先后办起了面粉加工厂、钢门钢窗厂、铝制厂、挂面厂等等大小民营企业,其中年产值过十万元的有10家。村民在镇区和公路两旁经商、开商铺的有50多户,从业人数达到300多人,年创产值500多万元。形成了便于经商、办企业、从事运输、旅店餐饮等服务业链。

二是以粮食加工为龙头,重点扶持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确保实现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目标。形成以优质小麦高产栽培配套为主的种植、加工产业链。

三、村级村容村貌情况

针对阿克其村地处乡郊环境现状,我们以“三清五改一配套”为主要内容开展乡村清洁工程工作,全面实施“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投资33万元,完成了各组灌溉渠道硬化3200米,开挖排碱渠4600米,改善了各小组的农业生产用水设施和灌溉条件。投入资金16万元对各巷道进行了清理整治,美化、净化、绿化了村容村貌。

2、投资4万余元购臵了15个移动垃圾池,每天指派专人将村民居住的三个小组清扫的垃圾集中运到垃圾场填理,基本改变了这些居民区尘土飞扬、脏、乱、差的现象。

3、投资156万元,村民筹资每户500元,共筹资15.2万元,乡村两级出资20万元,争取国家资金121万元。将全村3个村民小组的主干道全部铺上了泊油路,路总长度7100米。基本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4、按照上级有关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号召、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村民兴建沼气池和改厕,投资10余万元新建沼气池30口,引入国家爱卫会专项资金21.3万元,自筹资金11万元改厕200座,目前已完成20座。配套完成改厨、改厕、改圈,使村民的厨房实现人畜分离,人畜粪便入池,“一建三改”使全村200多户村民受益。

5、按照“经济要发展,规划必须先行”的客观规律,我们还对本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并按照乡政府规划,将3个小组纳入到镇区建设规划管理范畴。我们还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了平整。

6、计划新建2500平方米的游园小广场,当前前期准备工作(建址、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已就绪,上级配套资金到位,即刻施工建设。

四、村级信息化建设情况 作为州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了提升全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支撑,走好信息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我们积极与县电信公司联系、协调,加速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推动家庭上网工程、百户电话工程,建立农民上网培训点,鼓励更多村民购臵电脑和安装宽带,我们采取农户出一点,村里补助一点,工作队优惠一点,县电信公司支持一点的政策。今年新增固定电话、手机用户98户,新增电脑宽带用户39户。目前已建设成为:

1、所辖自然村村村通电话,电话入户率达到99%以上; 所辖自然村100%具备上网能力,宽带入户率达到26%以上;

2、建有“党员远程教育点”,可以让党员时时受教育,让村民处处得实惠;

3、建有“农业信息网站”,农牧民群众可随时上网查询特色农业、种养殖、供、销等学用信息,为农牧民提供致富的信息平台。村办企业通过网站,加大了农产品的宣传和销售。

4、建有“村民阅览室”,村民可随时查阅资料,了解和收集信息,并成为村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场所;

5、建有阿克其村网站,加强阿克其村对外宣传力度,对内增强村务公开透明度,提高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村级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村民主体、项目支撑、社会参与、统筹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救助、“助老助学”等各项目社会公益事业,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素质和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1、严格兑现“两免一补”政策,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每年对村内考入大学的每人给予资助1000元。

2、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参合率达到98%;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弱势群体和低收入群众的救助力度,全村“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最低生活保障基本覆盖。

3、广播电视、手机电话普及率达98%。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有农家书屋、新级党员之家、党员远程教育站。结合节庆我们还积极开展广场文化节、农民文化节等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六、村级村务管理情况

注重发挥班子整体作用,加强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1、健全了青年、妇女、治保等组织机构。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和谐,村务管理规范,群众放心满意。制定了《村党支部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村委会议事会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制度》等12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逐步完善。

2、为了营造一个稳定、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还成立了阳光便民服务站,落实办公室值班制度,建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村治保委员会工作制度、治安联防工作制度、村调委会工作制度,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小组,经常开展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解、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调整充实综治、治保、调解、帮教、联防组织,广泛深入推行十户联防、联户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模式,全村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自06年以来,阿克其村新农村建设全部实施项目采取“村里一点、受益群众出一点、挂扶单位帮一点、社会力量扶持一点、盘活资源筹一点”,使阿克其村的基础实施明显改善,为实现阿克其村又好又快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阿克其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由于各级领导的关爱,“五同”工作队的支持和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规范上来说,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征程中,仅仅是迈开了第一步,要实现我们的夙愿,我们将面临无数的困难和挑战,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等待着我们去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定会凭着务实、求真、求变、求进、求新、求强的精神,把全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拥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河洑镇新农村建设工程试点镇申报

一、全镇概况

河洑镇隶属常德市武陵区,地处沅江北岸,位于常德城西郊,东傍护城乡,南邻丹洲乡,北临鼎城区灌溪镇,西接桃源陬市镇。全镇地势南高北低,山清水秀,境内有杨桥河与渐河流域,河洑山是六朝名山,是旅游、休闲、度假的圣地。

该镇现辖岩桥、杨桥、青林、三星、白合、全美、洪流、朱湖、合兴、雷坛岗、南湖11个行政村和犀牛口1个社区居委会,122个村民小组和6个居民小组,面积25.9平方公里,镇机关设在岩桥村墟场;现有耕地面积16000多亩,其中水浇地13000多亩,山林面积6000多亩;全镇总户数7133户,总人口20480人,其中农业人口15209人,非农业人口5271人。

二、河洑镇发展现状

1、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种植主产水稻、油菜、蔬菜等,特色产业有葡萄、西瓜、草莓、花卉苗木等,养殖主产有生猪、牛、鸡、鸭、

- 1

施建设不断得到改善,中学教学用房与校舍修缮一新,中心小学和汇华聚宝小学已建成了合格学校。教育资源布局逐渐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历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100%,正常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合格率100%,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100%,初中升高中(技校)达99%。

卫生:全镇各村(居)积极参加创文活动,100%的农户实行了改水改厕,全镇新建垃圾围500余座,大垃圾筒25个,小垃圾筒50个,修建了垃圾中转站一座,卫生清扫人员54名,清扫面积达43万多㎡,全面实行了环卫保洁城乡对接,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达100%,2010年,青林村还被授予“省级生态示范村”。

医疗:中心卫生院着落在犀牛口社区,现有在编医生43人,病床35张,X光机、生化仪、尿液分析仪、心电监护仪、B超、咖码刀、心电图等医疗设施齐全。11个村级卫生室达到了甲级,每个卫生室都配备有一名专职医师,每年都加强了乡村医生的培训,有效防控了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没有发生过法定传染病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文化体育:近几年来,经过持续的文化体育设施投入,完成了镇文化站的建设,村(居)都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建起了8家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藏书都在2000册以上,

- 3

城乡合作医疗:2010年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了14472人,参合率为94%,缴费金额20元/人,缴费总额289400元,住院总人数985人,住院总费用300多万元,报销金额140多万元。普通门诊报销217080元,特慢病40人,报销金额111500元。2011年,参合人数为14748人,参合率97%;城镇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737人,其他绝大多数人都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从而大大缓解了该镇看病贵、就医难的问题。

民生保障:认真落实省、市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2010年,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达52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与城市低保人数达到了1770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镇夕阳红敬老院对所有的农村五保老人实行了集中供养,改造农村危房34户,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达400多人。兑现各种惠民政策,家电下乡、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助等通过打卡全面落实到位,有线电视户户通,电话宽带网覆盖全镇。

三、试点的有利分析条件

1、区位优势

河洑镇是常德市武陵区唯一的建制镇,离城区只有3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省道1801线、常张高速公路接城线、原207国道穿镇而过,金丹路、长庚北路、紫菱西路正在修建和启动之中,通村公路已全部实行了水泥硬化,60%的通

- 5

安全事件和责任事故,未发生一起特大涉稳事件,公民安全感明显增强。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1、调整充实以元强镇长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领导工作,确保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2、完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按计划按要求实施,并按质按时完成建设计划。

3、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把完成计划情况作为干部绩效考核的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

4、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5、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教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6、筹集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的投入。采取群众筹一点、村集体出一点、镇政府补一点、向上要一点、向外讨一点的办法,结合各村实际和经济实力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重大产业项目、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向

- 7

第五篇: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申报材料

xx镇xx村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

申报材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三农”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政策任务的具体体现,也为扎实高效推进农村工作打好了人口基础、素质基础,是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政治保障。

近年来,我村严格按照上级计划生育部门的要求,认真落实xx镇镇政府关于计生工作开展的文件精神,不懈努力,克服困难,让这所谓的“天下第一难事”变的操作性强,群众容易接受,大力广泛支持的社会事业、公益事业。我们逐步建立的长效工作机制也确保了计生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高效化。

一、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计生工作

xx镇xx村位于城峡公路13公里处,地处浅山丘陵地带,全村有6个村名小组,共635户、2165人,截止2011年7月底,我村共有育龄妇女538人,已婚育龄妇女426人。我村交通较为便利,流动人口较大,流入与流出人员的监控与管理一直是困扰计生工作开展的难点,经过多次两委会的商议讨论,我村立足实际、深挖症结,最终确定了与平安村创

建现结合的“互管”机制,通过平安创建,建立一套流动人口的管理登记制度,计生工作的流动人口管理则可以以平安创建登记为依据,提供第一手准确、有效的管理资料,计生工作的新录入数据则可支持平安创建的数据更新。通过对有效机制的把控,我村计生工作一改原有的盲目被动,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为进一步做好计生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二、加大宣传教育,做大计生工作

通过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营造良好的计生宣传氛围,为做大计生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1、采取了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宣传工作的投入,确保在全村塑造出浓厚的计划生育宣传氛围;

2、我村自主租用车辆,组织村内妇女到镇计生站进行妇女健康检查,并同时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少生快富”、奖励扶助等计划生育优惠政策;

3、为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划生育特困户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4制作宣传资料,深入节育对象家中开展面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了良好的人口宣传环境;

5、以创建计划生育示范村为契机,沿村委会围墙刷写固定标语,悬挂计生宣传牌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6、把“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陕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汇编成小册子,除了利用人口学校和计生中心户长进行宣传外,还利用“三查”机会发到每个育龄妇女手中,共发放1000余份。

7、给予我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户特别照顾,由党总支和村委会牵头,积极与汉中军鑫农业发展公司协调,有序组织计生家庭户在其大棚基地务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发展民主自治、做强计生工作

近年来,我村充分发挥基层民主自治的作用,组织群众依照法律法规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促进人口计生长效工作机制的建立建全。

1、强化组织建设,明确责任。建好计生协会组织是做好计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为此,村两委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并由书记担任会长,理事成员由妇代会主任和两委成员以及老干部组成,目前共有协会会员234人,并且创建协会会员之家,增强协会的吸引力。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好协会工作和强化队伍素质,协会组织会员每半年学习一次,理事每季度学习一次,学习协会工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等内容。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村协会组织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2、深化制度规范,不遗余力。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村计生协会建议对“两户”制定

一些优先、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协会是广大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村计生协会在协助村委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基础上,并利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开计划生育有关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如年初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会上,除生育指标的评议、奖励扶助对象的确定、社会抚养费征收等情况外,还配合镇计生办与流动人口签订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合同》以及与辖区内村民签订村民自治合同累计410份,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热情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措施的实行,提高了全体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时间长、覆盖广、困难多的政治任务,虽然我村通过不懈的努力,克服了多方困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回避一些问题,一是受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部分农户不理解,尤其是贫困家庭、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参与意识较差 ,一些群众对建设新农村项目投资、村容村貌大整治和群众投劳投资结合理解不深刻,等、靠、要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导致其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农村改厕、改水、改灶、改圈统一规划实施难度较大;三是建设与村庄规模相适应的文化大院、卫生室、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需大量资金。然而,我们坚信,通过计划生育新农村示范村的建设,逐步加强与各级政

府部门的衔接配合,增大引导和宣传教育的力度,遇到的困难会各个击破,终究会谱写一曲新农村建设的美丽赞歌。

xx村委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五日

第六篇: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采取积极主动措施,扎实做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下发了文件。下发了《关于做好2008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预备通知》。明确了各乡镇的申报名额、申报条件和申报时间,要求各乡镇在11月20日前完成选点申报工作,凡申报点85%以上的农户应签订好协议书,由村理事会提出申请,乡村核实上报。同时,要求各乡镇切实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的选点原则,以30-50户的自然村为主体,优先选择农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高,已经动手筹集资金,完成“三清”,成立理事会,村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地处交通沿线,社会支持力度大的村的村庄作为试点村。

2、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12月21日,召开了新农村建设工作促进会,县领导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各乡镇分管领导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省市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工作的有关精神,就申报工作做了重点部署。要求各乡镇严格选点条件,把抓宣传发动、项目衔接和资金落实作为选点工作的重点。

3、严格选点申报。各乡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照申报条件,遵照省里提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选点定点工作的“九步法”进行选点,认真贯彻落实“两个预告”、“两个预先”,对新农村建设协议书群众签字率没有达到85%以上的自然村,一律没有申报。目前,各乡镇共筛选了93个自然村申报2008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4、精心踩点定点。11月26-30日,县新村办成员分成二个组对全县93个申报点进行了踩点。采取了实地查看、上户询问等形式,全面掌握了93个申报试点村自然村的基本情况,对申报试点村的自然村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发展状况、“三清”整治情况、农民新农村建设参与度等进行了综合评定。

下一步工作:

1、做好筛点选点工作。认真梳理93个申报点自然村的基本情况,遵照省市选点原则,对各乡镇申报的试点村逐个筛选,并统一报省市批复。

2、抓好试点村储备库建设。拟从08年起建立新农村建设储备库,要求凡申请储备库的自然村必须是群众积极性较高、已制定村庄规划、着手开始“三清”的自然村。县新村办将按照试点村名额2倍的比例确定储备库自然村个数。明确今后各地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申报一律从储备库中选择,没有纳入储备库的自然村只能先入储备库再行申报试点村。

2008年1月5日

上一篇:校园工作方案下一篇:校园才艺之星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