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精选7篇)
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第一章 概 述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特制定《**县2006—202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规划依据
**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依据是: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
2、**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3、**县县情——包括基础设施现状、产业布局、资源分布特点及优势等。
二、**概况
***位于四川省中部,东接***,东北连**县,西北与**县接壤,西与**交界,南与**市为邻,幅员面积1289.00平方公里,全县辖20个镇,323个村,41个居民委员会,4969个农业社,188793户,总人口743330人,其中农业人口609000人,是全国大型商品粮、优质瘦肉型猪、山羊、蚕茧、优质水果等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县;也是省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之一。
(一)地形地貌
**地处荣威穹窿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最高峰海拔902米,最低处海拔300米,地貌类型为低山区和丘陵区。其中:低山区面积为78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60.9%,丘陵区面积为50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39.1%。
(二)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季风暖湿区,具有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夏秋多雨,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干旱频率大等特点。年均降水量1003.5毫米,年均气温17.8℃,平均日照时数1069.8小时,全年积温6006.5℃。
(三)水资源
全县境内无大江大河,主要河流有四条:①**河(长江上游的沱江一级支流),县内全长131公里,流域面积838平方公里,流经**市为釜溪河,在**县汇入沱江,在**汇入长江;②**河(岷江的一级支流),县内长48.3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流经***汇入岷江,在**汇入长江;③**河(属沱江水系三级支流),县内长39公里,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流经**五皇洞汇入旭水,在**处汇入长江;④**河(属沱江水系),县内长9公里,流域面积29平方公里,流经**汇入沱江,在**汇入长江。全县水资源总量47072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634立方米,仅为全省人均值的1/4,属贫水区。
(四)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幅员面积128900公顷,耕地面积32580公顷,占幅员面积的25.28%,其中田面积15851公顷,土面积16729公顷,人均耕地0.05公顷。全县土壤母质由两个界三个系六个统七个组的岩石风化而成,土壤共划分为四个土类,十八个土属,七十三个土种,一百二十一个变种。丘陵区主要以灰棕紫泥土为主;低山区土壤主要以黄壤、冷沙黄泥为主,其次是矿子黄泥土及少量的老冲积黄泥土等。
(五)森林资源
全县自然环境多样,生态系统复杂,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全县现有林业用地41096公顷,其中有林地38124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9.6%。现有成片林木皆分布在西北低山区,以乔木林为主,面积22200公顷,东南丘陵区森林稀少,多呈散生分布,且以经济林为主。全县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墨西哥柏木、大头茶等,其中马尾松和湿地松占80%左右;灌木种类主要有蔷薇、黄荆、马桑、柃木等;地被植物主要有蕨类、禾草等。全县有野生动物2345种,其中鸟类65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7种,龟类65种。
(六)社会经济
全县共辖20个镇,总人口74.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0.9万人,总劳动力32.5万余人。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46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18︰57︰25,实现财政收入6.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
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基础条件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
当前,我县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和根本途径。有利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破发展的瓶颈制约和体制障碍,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实现社会公平、共同富裕,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保持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促进农村全面繁荣。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决策
当前,我县“三农”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民实际收入水平低,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公共财政面向农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益设施建设滞后。农村资源环境持续恶化,村镇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农民素质总体上不高,小农意识较强,自我发展能力弱。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些问题,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全社会力量,统筹城乡资源,缩小城乡、工农、区域间差别,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城镇化具有较好基础,公共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条件和能力,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惠农政策,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国家的带动和支持下,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到2005年,全县人均GDp达到86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96元;90%的乡镇通水泥(沥青)路;60%村村通电话;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覆盖率达到96%以上;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得到进一步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30%;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民人均居住面积19.78平方米,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元;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了一定基础。农民消费预期发生较大变化,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十分迫切。
第二章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建设现代农业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支撑,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保证,突出工业拉动、城市带动、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努力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是坚持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要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民意愿推进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的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四是坚持科学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搞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突出优势,突出特色,突出民俗风情建设新农村。
五是坚持调动各方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民的共同行动。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农民为主建设、社会广泛参与,形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到“五要五不”: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举债建设;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搞村村一面;要引导扶持,不搞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广大农民。
三、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用15年时间在全县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六个一”工程建设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活动,即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到2020年全县农村80%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标准。
(二)具体目标
我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实现五新目标: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要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达到60%,农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60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以上,100%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力争达到100%,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90%。新建和提升农村中小学60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和养老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80%。
第三章 规划建设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建”、“四改”、“五提高”。“三建”就是建优势产业、建基本农田、建公共设施;“四改”就是改建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造农民房舍、改善人居环境;“五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具体内容
(一)农民增收方面。重点建设好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品,推进“一村一品”;建好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好农村二三产业,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二)村容村貌方面。建设好通往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和集中居民点的村级公路,改造好田间机耕道和人行便道;建设好管道自流引水工程和水泵供水工程,使村民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消除破烂危房,改造土墙房,实行“一池三改”,解决人畜混居、功能不分的问题,规划和引导农民建相对集中的农村居民点,让农民住上安全、整洁、美观、实用的新居;清除乱搭乱建、规范杂物堆放、建好农户院坝、清理淤泥垃圾、搞好房前屋后绿化、美化。通过“四改”,实现“四有、四通、三化”,即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有一个晾晒休闲院坝和垃圾处理点,农户分别有一个独立卫生的厨房和厕所;户户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村公路油化硬化,主要出行便道硬化,农民住房砖瓦化,达到“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煮饭不烧柴、住房砖瓦盖、村庄靓起来”。
(三)公共事业方面。重点建好“一校三室一园”:规划建设好村小学,方便农民子女上学,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有条件的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建好村医疗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两委办公室,配好乡村医生,搞好医疗服务,添加实用图书,完善文化娱乐设施,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建好“五保家园”,对农村五保户实行相对集中供养。全面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过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达到让农民义务教育不缴费、基本医疗不嫌贵、老有所养不拖累、文明守法不犯罪。
二、规划建设的方法
以村为单位,综合配套建设,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积极鼓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互助合作建设新家园。
三、规划建设实施的步骤
“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路沿线、**路沿线、***路沿线和**路沿线村镇,争取117个行政村基本达标。2010——2020年为重点攻坚阶段,到2015年,争取106个行政村基本达标,到2020年,争取80%以上的行政村(258个)全面达标。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规模和阶段目标
一、总体规模
2006年-2020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全县80%以上行政村达到新农村建设标准,2006年-2010年计划实施117个村,2011年-2015年计划实施106个村,2016年-2020年计划实施100个村。
二、“十一五”期(2006年-2010年)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十一五”期规划建设村的基本情况(详见附表)
2006年-2010年规划建设117个村
(二)“十一五”期建设目标
1、产业发展:有1—2个支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参合率达到50%以上。
2、生产条件:人均有0.5亩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农田;农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以上。
3、收入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0元左右,80%以上农户有较为稳定的增收来源。
4、人居环境:村落布局合理,户户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通电视;相对集中的居民点有一个晾晒休闲的院坝和垃圾处理点;农户有单独卫生的厨房和厕所;农民住房砖混结构达到60%以上;房前屋后无淤泥、无垃圾、无粪便、无污水;美化绿化村落环境。
5、农民素质:实现高质量“普九”;未继续升学的中学生培训率达80%以上。
6、农村道路: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产、生活道路硬化(含石板路)。
7、社会事业:按学校布局规划建好村小学,有村“两委”办公室、村卫生室、村文化活动室和“五保家园”;计划生育率在95%以上。
8、农村社保: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60%以上;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率在80%以上。
9、文明风尚:有村规民约;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性事件;村民对治安状况满意率在90%以上。
10、民主政治:村“两委”班子和谐;村级公益事业实行“一事一议”民主决策;设有公开栏,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
三、“十二五”期(2011年-2015年)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十二五”期间全县计划实施新农村建设共106 个村
(二)“十二五”期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新农村建设主要还是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改变农村落后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推进精神文民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四、“十三五”期(2016年-2020年)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十三五”期间全县计划实施新农村建设共100 个村
(二)“十三五”期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新农村建设主要还是围绕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农业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改变农村落后的居住环境和条件,推进精神文民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争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根据**的实际,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必须以项目为载体,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做到一村一品。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三农”倾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限制,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培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伤事故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财政对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投入力度,在农村建立大病、重病统筹机制。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巩固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建设养殖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支撑。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常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这是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2006年-2020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估算投资总金额为84.3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57.7亿元,自筹26.6亿元。
二、分阶段投资及资金来源(具体投资见附表)
1、“十一五”期投资 20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 13.8亿元,自筹6.2 亿元。
2、“十二五”期投资32.7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22.2亿元,自筹10.5 亿元。
3、“十三五”期投资31.6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 21.7亿元,自筹9.9 亿元。
三、分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具体投资见附表)
1、山、水、田、林综合开发投资29.9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20.5 亿元,自筹9.4 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9.7亿元,“十二五”期投资10.2亿元,“十三五”期投资10 亿元。
2、道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四通”工程投资21.2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4.4亿元,自筹6.8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4 亿元,“十二五”期投资8.8 亿元,“十三五”期投资8.4亿元。
3、农村教育投资4.6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3.3 亿元,自筹1.3 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0.4 亿元,“十二五”期投资2.1亿元,“十三五”期投资2.1亿元。
4、农村居住条件和环境改善投资20.8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13.6 亿元,自筹7.2 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4.3亿元,“十二五”期投资8.4亿元,“十三五”期投资8.1亿元。
5、农村卫生投资3.9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2.8亿元,自筹1.1 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0.4 亿元,“十二五”期投资1.8 亿元,“十三五”期投资1.7 亿元。
6、农村社会保障投资3.3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2.6亿元,自筹0.7亿元。其中:“十一五”期投资0.9亿元,“十二五”期投资1.2 亿元,“十三五”期投资1.2 亿元。
7、基层政权和精神文明建设投资0.7 亿元,其中:申请国家补助0.5 亿元,自筹0.2 亿元。其中:“十一 五”期投资0.3 亿元,“十二五”期投资0.2 亿元,“十三五”期投资0.2亿元。
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建设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有高效的工作机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首先明确和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总揽和统筹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办)具体负责牵头协调日常工作,各镇相应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强有力的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机构。从上到下形成较严密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体系,建立责任明确的工作推进机制。同时,新农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者、组织者作用,又要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和动员农民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动,建设美好家园。
二、科学规划,规范有序建设新农村
建设新农村,规划是龙头。只有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落实建设项目、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好建设措施,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推进和有序开展。一是编制规划的行政村范围:剔除城镇建设规划等实际情况,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要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力争在今年5月底以前各地完成示范村规划编制,6月底以前完成推进村规划编制,三年内完成全县所有行政村规划编制任务。二是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内容: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是集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村落、生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规划,要涵盖“三建”、“四改”、“五提高”的全部内容。三是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的原则:简洁明了,让农民一看就明,一听就懂;具体实在,有较强的操作性;突出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尊重民意,有三分之二以上农户同意;立足现实,建改并重;量力而行,充分考虑政府财力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节约土地,保护好生态环境。
三、加大投入,集成政策建设新农村
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适度倾斜的原则,调整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入比重,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加快建立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财政投入机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财政支农资金安排要落实“三个高于”:即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金投向,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整合力量,通力合作建设新农村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新农村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和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找准自己位置,履行好职能职责,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目标责任。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
各部门按照“安排渠道不变、投资用途不变”的原则,将掌握的各项支农资金安排落实到实施村的具体项目上,采取实物补助和资金补贴等方式抓好新农村项目建设。
五、强化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建设新农村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广泛参与、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汇聚民智,集中民力,引导和发动农民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筹资投劳建设新农村。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建设自己的家园,不应视为加重农民负担。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知名人士、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全社会高度重视、广泛参与的共同行动。
六、严格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建设新农村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印发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对镇和县级部门新农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全县将在每年年底召开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表彰大会,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经过验收达到示范村标准的行政村,由县政府授牌命名为“***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文章来源莲
1. 因地制宜地坐落在有山有水景色秀丽的自然环境中。景宁县的传统畲族住宅屋前有清澈的流水环绕, 屋后则是崖壁紧贴, 建筑在绿荫环抱下静落, 厅廊前鸡狗撒欢, 建筑形体小而密集, 不过每个使用空间都比较开敞通透, 而且建筑中的门厅、厨房、两层空间大部分地方与周围环境相融属于半开放式。
2. 联排而建的建筑形式增进了亲友、邻里之间的融合与交往。该建筑其类型也能较好体现族人群居的特点, 户户相连, 互相共融;连中相隔, 相对独立, 也符合现代农村生活的方式。
3. 屋内环境装饰朴素与审美观淳朴环保, 符合生态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传统畲族建筑建筑内部空间尺度不高, 材料选用质朴, 空间装饰手法简洁大方, 装饰部分相对较少, 正因这样所有一旦有修饰的地方, 必然是突出重点, 效果显著, 精美而恰到好处。
二、畲族传统建筑中价值部分对景宁县新农村住宅建设的启示
传统的畲族建筑有着以人为本的核心观, 顺应自然、尊重环境生态, 在整体建造是结合自身生活习性,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创造了符合畲族人居特色的聚落环境。这一点对于景宁县的现代新农村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景宁县在新农村建设时, 不可以不加思考原搬照抄畲族传统建筑的所有做法, 但是却可以借鉴其传统建筑生态观中的有益思想, 使得新农村的建筑构建出符合景宁县人民特色的建筑环境, 同时又能较好的体现传统的建筑特色, 创造和谐的农村建设环境。
1. 因地制宜,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使得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畲族民族建筑在选址规划建筑设计和营造技术方面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念值得学习和借鉴。如, 利用山势屏挡冬日北来的寒流;夏日南来之风穿过有水的地方则能变得清凉, 而且也方便于取生活用水;为取得良好的日照效果, 房间均朝南而建;选址则在缓坡之上, 这样既可避免淹涝的危险又可节省耕地;房屋四周有原始的植被或栽种新植被则可以保持水土稳定也可以调整环境小气候。在农、林、牧、副、渔的生存交替中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 从而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2. 沿用传统形式,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创造新型农村住宅。畲族传统建筑中有一种屋叫“泥间”, 其建筑工艺是用黄泥夹在拦板中, 将其夯实后成围院墙和间隔墙, 然后在半腰上架上横木, 铺上竹片或小木条, 垫上实土为土楼。屋顶多盖以茅草、稻草、树皮或瓦片。以前这种房子占多数, 现在在当地仍然有少量的民居可见。
在以前科技不发达的时候, 这种形式的建筑创作也是为了取得居住环境舒适的建筑效果, 其底层冬暖夏凉, 顶层通风透气的居住特色, 使得人们很好抵抗了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如果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打造该住宅形式则可谓有效改善住房冷暖问题并保护农村环境空气质量, 营造良性的发展趋势。
3. 合理使用环境能源和资源, 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中营建绿色环保建筑体系, 保护并提升农村未破坏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点畲族民族建筑中传统厨房的设计则非常值得借鉴, 如, 厨房的设计则较好的体现了将功能与环境相结合的高水平, 厨房整体布局合理, 实用性强、通风、采光、防火等都在布置时有了充分的考虑, 通过合理的安排解决了这些厨房必有问题。此外, 灶台与水沟则垂直, 这源与风水中的水火不相容之说。再有, 厨房的位置布置在整体建筑物的后则, 并设计了蓄积山泉水和防火用水的功能, 较好的提供了天然“自来水”。住房的位置则靠山近水, 这样比较安静, 符合居住特点。建筑整体屋顶的覆盖在前廊地方分为两层, 屋顶从前廊到厨房则是四进距离, 关键的部分是厨房的屋顶在覆盖时只考虑了灶台的上方半边有瓦, 另一边不做覆盖, 这样的布局, 一是在采光上取得较好效果, 再是能很好的接雨水入屋以提供厨房洗刷之用, 这种形式则可以转变成现在的半开放式厨房的设计, 同时也能解决油烟的烦恼, 极其符合农村人民节约朴素的生活作风。
4. 合理发展新农村住宅生态建筑材料。传统畲族建筑的材料基本使用当地材料, 其在建造时的选材都是附近所取并因材施工。这种形式的选材我们只需要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便可使用, 同时也在运输上大大的节省了费用;而且所产生的建筑垃圾也基本都是环保型的, 这样在处理的时候也就变得简单了, 也较好减少了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负担和威胁。而且像竹子、原木、砖石等材料不但可以循环利用而且还别有一番味道, 许多城市建筑为了追求传统文化也都会巧妙运用原始的乡土材料装饰建筑, 这以做法对于减少自然资源消耗、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5. 沿用畲族民族建筑中的排屋住宅建筑形式有利于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节省建筑材料与用地。修建在山坳丘陵等地势较平坦地带的排屋住宅属于开敞式住宅, 早前的畲族人民因耕地面积小, 特别爱惜耕地面积, 为此特地设计这种建筑形式较好的保护了农田。此外, 排屋基本都是紧贴山体建造并连续逐级往后升高, 屋舍排列集中紧凑, 很好的节省了土地, 并留出更多耕地。
全村同祖一姓的畲族人民村落, 往往以一个家族小群居在一起, 为适合家族成员间的相互照顾, 将房屋联排布置。一般一个排屋的基本单位是单户房屋为三间两进, 这样就形成了长达四五十米横向排列, 一般能提供十几个家庭同时居住, 其乐融融。这样的建筑形式出现主要也是因为畲族人民居住的地势环境中相对平直的地基较少, 而这种组合排列形成的建筑则能比较节省土地面积。这种形式的建筑比较节省建筑材料和劳动力, 而且在房屋建造时还可以相互帮助加快进度, 公用的墙体部分也节约了不少材料。同时联排形式的建筑方便族人之间相互走动, 相互照应。此外, 排屋可以给大家提供相对宽敞的空间, 一旦有婚嫁喜庆的事就可以群聚一起庆乐。邻里之间相处融洽, 互相信任, 这种温暖的感觉与现代城市中的高楼大厦所带来的邻里之间冷漠关系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 这也是让很多人感动和向往的。
三、结束语
景宁畲族是个游耕民族, 传民族的建筑形式也是由其生活习惯造就的, 为此, 这些建筑在建造时也考虑过时间性问题, 有些也是没办法长久居住的, 而且, 也因为当地地域环境的限制以及后期汉族文化对其带来的影响, 都使得这些建筑的样式和取材不再具有其他民族那样较为突出的民族风格。但是, 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其传统居住空间还是能发现许多有价值的部分, 将这些部分归纳总结后有助于在景宁县新农村住宅建设中取得更加完善的设计思路。此外, 在对畲族传统建筑的沿用中,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的对待畲族传统的建筑文化, 更不能因为其外观形式和元素特征不如其他民族精彩而对其研究价值进行质疑, 景宁县的很大一部分人民都是畲族的后裔,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传统的沿袭和传承, 改革和创新时我们也必须尊重民族文化, 结合当地民族风俗, 巧妙运用传统元素, 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景宁县新农村住宅建设。如果现代的新农村建设不关注传统文化民族特色这一角色, 那么我们在对环境的改建对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将失去意义, 所以我们要回归设计的本质去设计, 同时对使用者心理需求要结合历史去考虑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更不能被当今社会浮躁、盲目的设计风气所扰乱, 我们要尊重传统创新传统,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汪梅.人与自然的完美演绎.浙江工艺美术学术锦集, 2006
[2].王其钧.中国民居三十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电网建设 探讨
一 现在我国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落后。现在农村对于电网的意识还不够明确。因此,相关的电力实施都是由当地的供电部门来进行完成的,地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往往对责任和义务不太明确,因此就会带来很大的盲区。例如供电部门领导层的思想落后,不会随机应变,这样就会使得农村的发展更加落后,不能够完全进行工作的明确划分。因此,对于不同地区来说,农村的电网建设就收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够发展。
2.现在我国农村电网的改造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都是技术上的。结构的设计和改造都不够合理,因此就会使村电网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不能够得到技术上的支持,合理的规范没有落实,就会使得成本出现浪费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去弥补并完善。
3.我国的面积比较大,且复员辽阔,因此有着比较复杂的环境特征,这样就会使得那些不发达的偏远地区难以实现电网的发展,环境和地理原因的限制又给电网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导致迟迟不能解决。
4.农村的用电往往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季节性的用电情况就会使得电力的负荷承受力被要求更高。这样就会造成线路的损害。会使得风险变大,并且不利于后期的稳定发展。管理方面也不够好,管理平水不高都是目前比较明显的问题。
5.重视宏观调控,忽视科学管理。由于现在农村大部分的设计和工程建造都要有政府的指挥才能进行。工期也相对来说比较短,所以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就有待考证,会造成因赶工期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但是,电网的工作一旦出现疏漏就会容易引起危险,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6.用户的内线改造不同步于电网的改造。现在很多的农村都会乱接电线,没有安全意识,导致线路老化,对后期的发展非常不利。往往会产生电路的运行不稳定等情况。因此,现在很多的电线都存在不稳定性,要是带动电器,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导线过热,就会引起安全方面的隐患。不仅如此,诸多用户在户内都缺乏保护设施,户内缺乏闸刀开关,有的仅用一只容线盒。现在的用电受威胁比较多,农民的用电意识又不够科学,所以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具体措施建议
1.进行针对农村的电网结构合理的规划
结合现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配电可以进行封闭式的方式进行。将电网的整体情况落实到一个环形的模式中,这样,在正常的运转中,就能将很多的线路行程树形的敷设,能够将故障通过开关来执行,避免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能够让电源的负荷产生一定的转移,分散符合带来的压力。负荷不会因为个别的线路和设备的损坏和检修而导致停电。其次对于农村电网变电站的建立要秉着“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作为布局基础,合理的设计能够将电网的后期可持续发展稳定,并且能够保证供电的正常和安全。对负荷方面的要求也就相对来说比较高,比较灵活。充分保障用电的安全可靠。
2.降低功率损耗的建议策略
功率的损耗可分为有功功率损耗以及无功功率损耗。我们要有着明确的认知,能够判断功率耗损的情况和类型。变压器的损耗比较小,就能够将实践中的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完善相关的理论,并且判断在功率损耗上占有很大的比率的情况。要根据电流的密度来判断,并选择最适合农村用电经济的方式,能够改善电力的情况,将资源能够妥善利用,得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模式,尤其自然资源在当地建立小型电站来就近供电,由此避免长距离供电带来的功率损耗。
无功率耗损的情况,往往线路和变压器的消耗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的用户操作中,就会出现缺额。要保证变压器的无功补偿装置,才能够稳定功率耗损情况。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和稳定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就能够将各种的耗损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采取合适的变压器和供电的模式来进行符合农村经济情况的供电,并且进行就地无功补偿。经济水平不发达的地区,可以进行并联电容。这样也能够一定意义上形成补偿。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可以采取这种办法,可以采取发电机来进行补偿,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建立静止无功补偿器来进行补偿。
3.有效的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可靠的供电是建设农村的步伐之一,也是改造农村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保证农村用电的安全和稳定,以下笔者提出几点措施:
(1)根据农村放射性电网的情况,在分支上进行开关的安装。能够进行分段,减少故障的发生几率,能够缩小停电时波及的范围,这样可以有利于后期的维护,能够尽快查明故障的原因,不断进行维护,尽量使得停电时间最小化;(2)要将监控情况进一步优化,要时刻掌握供电的情况才能够进行操作和处理,因此,要将时间应选在负荷的地区低谷期,减少停电影响。
4.提高电压质量
由于农村地理环境的限制,往往线路在安装建设中耗损的情况比较严重,就会导致电压的不稳定,往往会出现变压器的故障,影响正常的供电。因此可以进行分析并安装开关来控制。现在的科技不断发展,要将稳压技术利用到农村电网的配置中。将家庭用电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补偿要及时,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要妥善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完善电力的修复工作。这样就可以将无功耗损补偿提升,完善用户的配电情况,并且能够保证安全用电,提高用户的电压。
5.电网保护的改建措施
电子技术以及单片机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得到巨大的推动,因此,要让信息模式的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对其输电线路应配置自动重合闸。对35kV的电网应对其配置故障录波装置,10kV线路应采用二段式相间电流保护。
6.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正确思想
领导和政府部门相关的管理人员要首先开放思想,对电网事业有着明确的认知,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农村电网,发展农村供电配电系统。要将各种会议进行经验整合,不断分析和讨论农村电网的建设重要性,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给广大百姓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积极获取当地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创立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 结语: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改善农村的发展情况对促进我国整体国情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从实践入手,从电网建设开始将农村的规划进一步落实,缩短城乡差距,让农村能够发展改革,成为带动我国进步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继平,叶全强,唐朝,徐琳.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探讨[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
[2]吴文庸,汪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与生活,2010(23)
[3]许云.新农村电网建设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08(5)
一、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以来,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着力在碧塘、塘门口等乡镇规划建设了6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示范村建设开局良好,有效促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成型,农民有了较稳定的收入来源一是农业特色支柱产业基本形成。把大力发展永兴冰糖橙、烤烟、杂交稻制种、四黄鸡等特色农业支柱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冰糖橙产业大力实施“**冰糖橙”品牌战略,总面积已达7.5万亩,其中发展连片1000亩以的大型基地15个,全县已形成20个基地乡镇60个基地村,常年实现总产量达1.2万吨。冰糖橙公司通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被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烤烟产业创办了高标准的优质烟示范基地,并引进烟厂到我县联办生产基地,2005年全县种植烤烟3万亩,收烟6担。杂交稻制种产业依托隆平高科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发展杂交稻制种1万亩,常年产量达220万公斤,带动农户增收750万元。永兴四黄鸡产业以县玄田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推广“一包五金”和“一优二定三免”的经营模式,共发展年出笼10000羽以上的养殖大户110户。二是非农产业蓬勃兴起。大力发展金银冶炼、煤炭、电力、烟花爆竹、旅游等二三产业。特别是金银产业,依托“中国银都”这一品牌,通过大力实施以“精深加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二次创业”,使“中国银都”发展战略取得重大突破。2005年,全县共产黄金6.3吨、白银1890吨、其他有色金属15万吨。全县完成金银冶炼业增加值15.6亿元,实现税费收入1.7亿元。全县共有规模以上金银冶炼企业49家,其中过亿元的8家。据统计,目前我县农村各类私营企业吸纳了 4.6万人农民工,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0%左右。三是生态能源建设初见成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和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全县完成退耕还林8.2万亩,封山育林20余万亩;已建成沼气池6500口,占农户总数的5%。四是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随着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农民外出务工人数逐年增多。2006年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0.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2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一半左右。
(二)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农民有了较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农村通路率逐年提高。全县25个乡镇全部拉通了水泥路,341个行政村公路通村率达100%,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二是水利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近以来,随着国家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加大,我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每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5000余万元,重点抓好了上型号的病险水库整治、灌溉渠系改造工程和烟水配套工程,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1.2万亩。三是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快。近几年,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我县农村用电质量大大提高,农村电价逐步回落,电价由原来的1.2元降到0.65元。四是通讯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全县已建成移动基站42个,343个村均开通了有线或无线电话,25个乡镇已经开通了互联网,信息渠道进一步拓宽。
(三)社会公共事业逐步完善,农民有了初步的社会保障一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有新进展。从2005年开始,在全县农村启动了社会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试点,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健立。每个乡镇都建有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建设步伐正在加快。二是科教文卫事业建设有新突破。全县已全面落实教育“一费制”政策,对农村的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
(四)农村基层组织逐步健全,农民有了较强的民主意识一是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去年6月份,以直接选举方式,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并对村干部实行了规范化管理,将村干部工资纳入县财政统发范围,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二是民主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碧塘乡塘下村村民自发组织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在村支两委的管理下,监督和审议村级财务收支,定期公开村务,同时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工程。三是各种协会组织正在兴起。农民自愿联合、自主经营,以增加收入和保护利益为目的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增多。目前,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9家,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我县建设新农村的基本经验
(一)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特别是通过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摄制新农村建设专题片在乡村巡回播放,印制新农村年画送到所有农户家中,编印《新农村建设读本》免费印发到村组,开展新农村建设书画摄影作品巡回展等,在农村深入广泛地进行宣传发动,较快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推进过程中,我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由村民自主推选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农村“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工人、老教师)和青年积极分子组成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其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放手让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事务,做到群众的工作、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同时,注意发挥财政以奖代补政策的引导作用,吸引和激励农民投资投劳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吸引村民参加讨论,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发言权、建议权、决定权。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确保新农村建设真正取得实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村庄发展水平,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建设特色鲜明、格调新颖、充满时代气息的新农村,不照搬照抄,不千篇一律,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在村庄整治改造中,我县探索和总结了五种模式,即“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整体拆旧建新型、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特别是高亭乡板梁村通过古民居改造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整个工作卓有成效,已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并作为全市生态旅游示范村予以重点推介。
(三)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引导新农村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把“三清六改一化”(清垃圾、清污染、清废旧房屋;改水、改电、改路;结合沼气建设改厨、改厕、改栏;以农村广播、电视、电讯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息化)作为启动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同时把搞好村镇规划作为管长远、管根本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在集中整治农村违规批地、乱占耕地建房的基础上,堵疏结合,引导农拆除“空心房”、流转宅基地,改造旧村落、建设新村镇,使“空心房”这一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从根本上遏制了一户多宅、挤占耕地建房的现象。三是在“三清六改”的基础上,着力推进村庄整治和改造,使农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在较短时期内有了较大的改观。四是抓点连线扩面,适时开展了文明路创建活动,用点线面结合的办法形成了一批示范村落,使新农村的覆盖面和受益面得到了不断扩大。2006年,我县适时推进“五新一好”(建设好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取得了较好成效。
(四)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初步形成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工作路子和操作办法在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中,我县采取了“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具体操作办法。“统一扶助标准”,就是政府根据本地农村实际和自身财力状况,确定建设项目及补助标准,并向社会公开。“择优选择定点”,就是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与农户签订建设意向协议,自主向政府申报,将农民自愿参与率高的村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政府对示范点进行项目补助。“实行以奖代补”,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拨付办法,以实物补贴的形式,引导和奖励农民投资、投劳建设家园,从而使政府投入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农民自主建设”,就是村庄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建设,都是通过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来组织实施,做到建设资金由理事会筹集管理、建设合同由理事会签订、工程进度由理事会督促、建设质量由理事会监管。如在通村公路改造中,一些地方通过理事会发动群众先清理路障、整好路基,再由政府补助水泥,按施工标准硬化路面,从而节省了不少投资。
(五)整合力量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一是政策保障机制。我县设立了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同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把建整扶贫、以工代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等专项资金相对集中捆绑使用;建立了财政投一点、政策优惠一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的新农村建设筹资机制。二是对接帮扶机制。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派出挂点单位,由挂点单位每年筹集一定帮扶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三是绩效激励机制。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参与新农村建设,并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指导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的绩效作为机关干部考评的重要依据。
(六)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稳中求快,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深入向前推进从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我县就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急与缓的系。既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尊重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二是远与近的关系。着眼长远搞好建设规划,制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纲要》,并经人大审议通过,成为长期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坚持抓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注意防止“三个倾向”、坚持“三个符合”。防止“三个倾向”,即防止把村镇建设等同于新农村建设的倾向、防止政府包办的倾向、防止急躁冒进的倾向。坚持“三个符合”,即坚持符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坚持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坚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稳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三、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一:产业化建设深度不够,农业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全县25个乡镇中,碧塘、黄泥、太和等地以永兴冰糖橙产业为主,强力打造了品牌支柱产业形象;洋塘、油麻、三塘等地以烤烟产业为主,成为全市优质烤烟的重点生产基地;柏林、洞口、樟树等地以金银冶炼产业为主,大力推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鲤鱼塘、湘阴渡等地以杂交稻制种为主,碧塘、塘门口、高亭、悦来等地以旅游开发为主,不断形成了以“丹霞佛韵”、“温泉渡假”、“生态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品牌,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其他各乡镇则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产业结构也很单一。二是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稳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资料供应、食品储藏、保鲜、运输、分割、精深加工、批发零售等诸环节链条不够完整,造成初级产品所占的市场份额比例越来越重。如我县冰糖橙产业已初具规模,但是目前县内还没有一家对柑桔进行深加工的企业,产品全部都是鲜销。三是产业品牌不够响。传统产品多,优质产品少,品牌不多、不响,走出市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严重制约了产业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县各乡镇虽然组建了一些协会,但是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协会与会员之间联结松散,协会和农民之间还未真正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很少在协会的二次分配中获益增收。同时,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功能尚不健全,对产业的拉动力弱,带动致富能力不强。问题二:受多种因素钳制,农民增收空间不大一是农资价格增长过快到基层调查和走访中,农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从严打击一些不法商贩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等坑农行为;部分农户还说,只要把农资价格降下来,国家给农民的补贴才算“手”。据调查,今年我县农民购买稻谷种平均价格每公斤为18.48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4.6%;磷肥、碳氨、尿素等,与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二是畜牧业生产出现停滞迹象。由于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种草养畜可用耕地空间缩减,玉米、红薯等饲料作物播种面积也在减少,加上生猪饲养方法落后,目前农民猪、山羊、黄牛饲养量难以实现有效增长。三是自然灾害频繁。由于我县地理位置特殊,旱涝保收农田少,容易遭受旱涝灾害袭击,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脆弱。特别是今年“7.15”、“7.26”两次特大洪灾给我县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6亿元以上。问题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生产生活不方便一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现有水利设施经过近年来的除险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强,但沟渠因无资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设施有“有肚无肠”的现状。据统计,全县现有200以上的沟渠堵塞,50余处断裂,却一直苦于缺少资金进行修复。二是交通设施建设滞后。公路通村率达100%,甚至有的村已经修通了通组公路和桔园路,但是路面狭窄,路况差,一到雨季冬雪时节,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车人。全县公路通村率高和路况差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村运输和农产品交易难,农民生产成本高,严重地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快速有效发展。三是安全饮水难保障。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尚有5%的村人畜饮水得不到保障。东部、西部乡镇的部分村民生活用水还要肩挑。四是农网改造不够彻底。全县尚有45%的村还没有进行农网改造,农村电价仍在1.2元以上,农民反映用电负担重。
问题四: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民没有基本保障一是农村教育负担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布局调整不科学。黄泥乡埠头村一至三年级有10个学生,因教育布局调整撤了学校,学生只有到乡中心完小读书,家长因孩子太小只好实施“1+1”工程(即花一个劳动力去陪读)。另一方面,教育成本过高。有位村民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送一个学生,每学期按400元计算,读完小学、初中9年需要7200元,读完高中要一万多元,读完大学要五、六万元,按目前我们的农民人均收入计算,培养一个大学生要花费8年多的纯收入。二是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艰难。一方面,乡镇医院运转难。由于政策和经济条件的原因,目前乡镇医院条件差,医务人员待遇低,结构不合理,导致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黄泥乡医院2005年总收入9万元,其应发职工“裸体”工资13.68万元,实际只发职工工资8.4万元,还有5.28万元无法到位。另一方面,看病难问题仍然严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所见。〖HTK〗三是〖HT〗社会保障事业刚刚起步。目前,我县农村的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刚刚启动,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农村低保范围窄、金额少,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问题五:民主管理意识不强,村民自治落不实一是民主氛围不够浓。部分条件好的村虽然建立了村民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做到了制度上墙,但大部分“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没有真正落实,更没有人管理和过问。二是民主管理不够到位。由于村民居住分散和农村交通条件差,集中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有一定困难,许多村只有在村委会换届时,即3年才召开一次会议,平时村里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说了算,如筹集资金搞公益事业、办理公共事务、经济项目发包等,有的只召开全村党员、村民小组组长会议就决定了。三是管理水平不够高。有些村委会没有真正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管理不民主,“一事一议”的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没有落到实处。有的村委会没有很好地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事议事,平时没有宣传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村民自治有关情况,以至一些村民还不懂得什么是村民自治,怎样进行村民自治。有些乡村则存在着召集群众开会难和为公共事业筹资筹劳难的现象。
四、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对策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考虑各乡镇、村组的实际情况,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加快推进。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行农村建设新理念
1、成立领导小组,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目前我县已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并组建了专门办公室(新村办),各乡镇相应成立了工作机构,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联系新农村建设的有关制度,加大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
2、明确部门责任,强化新农村建设监督考核。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重点工作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要明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相应建设内容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把具体建设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将任务分解到人。同时,要制定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明确专人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监督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指标之一。要统一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乡镇的工作计划、组织措施、阶段性工作的进展情况等指标进行检查与考核,并及时公布,以实绩定奖惩,以实绩论英雄。
3、作好建设规划,严格新农村建设操作程序。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选点原则,重点抓好新农村示范村的规划建设,在周密调查研究、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内容。农口各单位和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国土、教育、建设、交通、民政、民族事务要根据建设内容协助和指导各乡镇示范村作好建设规划,经村民大会通过后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综合实施方案,在布点原则、申报、规划、实施、监管、考核的具体工作环节上严把操作质量关。要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突出民主管理的原则,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明确详细的考量标准,达到科学指导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目的。
(二)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切实注入农村建设新动力
1、转变思想观念,促进农民自主创新。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文艺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把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编成浅显易懂的读本,加大宣传力度,传播健康、文明的先进文化,引导农民尊重科学、尊重知识,不断开拓进取。同时,建立健全乡风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增强广大农民不断进取、勇于创新的意识,破除“小富即安”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鼓励农民大胆接受新观点、新理念,从根本上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激发敢闯市场经济大潮、迎接各种挑战的豪情和勇气。
2、加强科技培训,推动农民自主创新。积极开展农民科学技能培训。以我县为例,要重点开展永兴冰糖橙、永兴四黄鸡、优质烤烟、杂交稻制种等农业主导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增强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本领,提升农民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农民增产增收。要大力倡导科技创业,积极支持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农民采取“股份式”、“个体式”、“协会式”等多种形式自办科研机构,使农民既做科学技术的实施者和传播者,又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者和推广者。
3、推行典型示范,带动农民自主创新。要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资金和技术支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创业能力的大户和能人,着力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坚力量,并通过这部分人的带头示范作用,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学习的榜样,让他们看到发展的方向,从而有效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效仿-追赶-发展”的良好格局。
4、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自主创新。要借鉴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积极出台旨在提高农民自主创新能力的文件政策,建立和完善鼓励农民自己创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走好三条路子:一是引导农民走好传统农业向优势产业转移的路子。二是引导农民走好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路子。三是引导农民走好优秀人才返乡回流的路子,动员和吸引有能力、有技术、有实力的在外打工人才回乡创业。同时,要完善鼓励大学生回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人才和技术牢牢捆在一起,形成人才输出与回流的共振效应,从而推动农民不断自主创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1、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就我县实际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永兴冰糖橙、永兴四黄鸡、优质烤烟、杂交稻制种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创立品牌,占足市场份额。同时,要大力开发高、新、特、优农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充分挖掘新兴特色产等。
2、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我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增加农业效益。目前,永兴冰糖橙公司虽然存在着很大的现实困难,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要切实做好服务,帮助他们扩大生产;对玄田食品公司、兴东米业公司、绿洲木业公司等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超常规发展。要支持他们引进、示范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设科技研发、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继续推广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健全企业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同时,要推广太和兴光冶炼公司支持当地发展烤烟生产的成功做法,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工作力度。
3、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紧紧围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壮大县域经济三大目标,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企业的配套产业和农村服务业四个重点,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效益水平。要大力发展小城镇经济,形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的支撑点。坚持把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与发展小城镇有机结合起来,以产业为支撑,以特色兴产业、赢市场、增活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的中心。要着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4、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着力完善撤并后的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公共财政体制等改革,逐步建立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逐步完善土地征用程序和补偿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秩序,逐步发展适度规模农业产业基地,让土地向能人集中、向经营户集中,形成集约化生产;要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创造农民生产生活新条件
1、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切实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域治理,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以治水改土为重点的国土整理项目和“灌区配套”项目,加快对荒山、荒坡和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搞好中低产田改造和山塘水库配套的沟渠整理修复,切实解决农业灌溉问题,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饮水安全,加大扶贫资金和水利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2、围绕活跃农村经济、加强城乡交流,切实加快县乡公路建设。要从兴农富农的大局出发,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在争取公路骨干线路建设的同时,加快县乡公路等级改造升级,推进乡村公路建设进程,逐步建成县乡村公路网络。其中,村道的重点要加强养护,全面推进村级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落实好村级公路养护资金和人员,使村级公路长久发挥效益。
3、围绕提高农村供电安全和降低农村电价,扎实搞好农网改造和小水电建设。要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切实抓好第三轮农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的各项任务,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资源,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农村水电事业,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不断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确保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4、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生态建设。突出抓好荒山、荒地、滩涂,沿路、沿河和村镇绿化,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管护体系建设。继续抓好以推广“猪—沼—菜”、“猪—沼—果”方式为重点的“一池三改”工程,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同时,要围绕创建文明村镇,采取政府引导、集体补助、群众投工投料、整村推进的方式,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栏为重点的村庄环境整治,逐步建成村内道路硬化、饮用水安全达标、环境卫生整洁、农宅经济美观、富有地方特色的新农村。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话“村通工程”,提高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和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推进乡风民俗新风尚建设,继承发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风俗,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五)发展公共社会事业,逐步构建社会化服务新体系
1、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教育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农村公共社会事业,教育是基础,要把农村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作为整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优先领域率先发展,要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改革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认真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让更多的适学儿童就地入学,加大对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2、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事业建设,积极保护农民身心健康。要不断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对口支援机制,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救助制度,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室建设,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切实解决好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使农民人人享受初级卫生保健。要建立健全重大疾病预防体系,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和地方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人口。要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村为主”,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所规定的免费服务项目,切实解决农业人口独生子女保健经费。
3、建立健全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要不断完善对农村贫困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劳动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率,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完善农村社会救济保障制度,逐渐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的差距,最终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逐步发展以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为基础的农村福利事业,对农村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要加大救济救助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健全民主管理新机制
1、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抓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成果,特别是去年村、支两委刚换届,要持续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五个好”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坚持不懈地推行党员“三卡”管理。积极围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注意把那些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党员及时地补充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采取有效方式加快培养和发展农村党员,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阶级基础,真正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对村干部工作要实行量化管理,对工作没有起色的村班子以及不合格党员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让那些敢闯、敢干、敢抓、敢管的人当上村干部,使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逐步形成开明开放、求真务实、廉洁奉公的好班子。
2、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强化村民自我管理服务。要坚持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在重大问题上的互相沟通。要全面推进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三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开)、“四民主”机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继续推行“一事一议”会议制度,集思广益搞好农村各项建设。调查显示,现阶段农民对村干部最不满意的就是村务透明度不高,因此,当前重点要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上下工夫。要在群众基础好的村推行民主理财制度,由党员、村民代表和群众组成民主理财小组,审定监督村级财务开支。同时,要高度重视和解决好农村因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土地征用、移民搬迁、拖欠民工工资等引发的利益矛盾纠纷,维护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
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
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考核内容及标准
根据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
目标,确定2006—2007年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新农村建设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考核内容共分六大类10项,实行百分制进行考核,合计100分。考核年度为2006—2007年。
(一)产业现代化(8分)
1、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以“楠溪江绿色农村产业园”为龙头,发展产业化农产品基地,2分;“农民信箱”入户数达到县定任务数,2分;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加值增长以上,2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以上,2分。
(二)农村现代化(30分)
2、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定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分;完成乡村康庄工程(路基路面)建设任务,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5以上,3分;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万里清水河道”等工程,3分;
3、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大力开展以“三改”、“六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和示范村建设,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做到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的净化排放,10分;加快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意林建设和保护,3分;推进生态(乡)镇、村建设,5分;加大下山脱贫力度,完成下山移民任务,3分。
(三)农民知识化(7分)
4、抓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2分;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实施“双百结对共建文明工程”和农村文明礼仪教育活动,2分;大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施新家庭计划,3分。
(四)服务社会化(15分)
5、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80以上,3分;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较完善,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3分;
6、实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建有村级文体场所行政村比例达到25以上,4分:农村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3分;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2分。
(五)管理民主化(20分)
7、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做好农村“五好”党支部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5分;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符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的村达到30以上,以后每年按15的比例增加,4分。
8开展创新”平安乡镇“和平安村等基础创建活动,达到县级平安乡镇,无越级或集体上访事件,3分,平安村达标率达到80以上,3分。
9、深化农村改革,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任务,化解村级债务完成率达到20,3分;建有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主要任务的青年志愿者队伍,2分。
(六)组织宣传(20分)
10、组织保障。组织机构健全,人员、经费到位,2分;月报。按照规定,如实填写并及时上报无差错,2分;信息工作。根据提供的信息量和质量,给予评分,2分;贯彻执行省市县有关政策,并及时制定有关政策,3分;有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根据资金扶持力度,3分
11、工作部署。年初有部署,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责任落实;年中有检查,定期进行督查,及时总结经验;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年终有考核,工作总结全面客观,考核实绩准确有据,3分,否则酌情扣分。(以台帐为准)。
12、宣传有计划、有部署、重点突出,宣传形式、渠道多样,根据宣传力度大小和宣传实际效果予以4分。
三、考核方式
1.采取平时督查考评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将组织相关单位采取随机抽查等形式开展经常性的检查,年终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抽调人员参加县委、县政府综合考评组,进行全面考核,然后进行排序。
2.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年终考评前,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应先开展自查,自评工作应在次年的1月底前完成,形成书面报告,报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组织考评。县考核组在2月底前完成对各乡(镇)的考核工作。
四、奖惩办法
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责任目标之中,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束后,依据考评结果对表现突出的乡(镇)党委、政府、联系单位及个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履行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职责,考核结果较差的乡(镇)党委、政府,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五、其它
本办法自2006年开始实施,并根并根据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和工
(2006年12月14日)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新农村建设总结表彰及动员大会,中心目的是回顾总结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提早安排部署近期及明年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昨天到今天上午,大家用一天半时间进行了视察,刚才又表彰了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建民同志代表县委、县政府就我县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具体安排部署了近期和明年的工作任务,市新农办张主任代表市委,对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并提出希望和要求,还有四名同志发言,已经讲得很明确,很到位了,我不再重复。下面我就如何抓好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从宏观角度强调四点。
一、统一思想。这是一句老话,但思想统一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工作的难易度。一年来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许多农民甚至领导干部,对意义理解不深,对内涵把握不准,对新农村建设中各种关系、矛盾分辨不清,以致全县各级、各单位的整体功能、农民群众的整体活力没有得到完全调动和发挥,热冷不均,步调不齐的现象普遍存在。为什么一些乡镇、一些部门在主导、组织新农村建设中难度大、问题多。我想,除个别客观因素之外,焦点问题就是思想不够统一的问题。我们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战略举措,必须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去把握,去认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村社会文明的向度去审视,去评判,从解决“三农”问题、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的角度去部署、去安排。
新农村建设是全党的事,全民的事。就县域而言,我们处于农村社会,新农村建设就是我们自己的事,任何一个单位、一个部门所担负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就是县域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和基本内涵,扩大宣传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扩大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用思想的大统一推动作风的大转变、责任的大落实。
二、激发活力。活力就是内动力,就是凝聚力,就是创业的张力和工作的向心力。今年以来,我县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从最基础、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重点抓了通村公路建设、新村建设和农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壮大。随着一批通村油路、示范新村和苹果幼园的建成,农民群众初步享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有效地激发了干部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全县新农村建设开局好,进展快。全县各级一定要紧抓这个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活力,以活力的大释放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大发展。
(一)加大政策扶持,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坚持将涉农项目资金和新农村建设捆绑起来,统一调度使用,县、乡财政要尽最大努力列支较大的扶持资金,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土地、水利、交通、农发、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用足用活政策,尽量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努力创造和谐宽松、积极优越的外在条件,调动群众内因,发挥主体作用。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规划、建设新村时,要把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注重质量标准,注重功能配套,营造优良的人居环境和服务环境,以此昭示现代文明,吸引农民群众,让广大农民踊跃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调动各方力量,发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功能。全县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为天职,心急农村,情系农民。深入基层开展积极有效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各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养新农民,营造新文化”的基本目标,从自身实际出发,在资金、人力和智力等方面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社会各界人士都要带着“为新农村建设做什么?”的思考,通过捐资捐物、生产生活帮扶等义举,为新农村建设添光彩,献爱心。
关键词:新农村;基層党组织;建设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作为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说是我党联系农村群众之间的一个重要纽带,不过现阶段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当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还有一部分党组织管理相对混乱,无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新农村建设当中根本发挥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在如今的基层党组织当中存在着党员占总体人数的比重过低的情况,而所拥有的党员文化素质以及学历水平也比较低,党员队伍结构十分不合理。
另外,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当中,存在着过于保守的传统思想,不具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理念,一些干部的文化水平更是没有达到领导班子的要求,无法发挥带领农村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在创新意识方面的领悟不足,根本不具备管理和控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力。再加上一些领导干部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过于传统和落后,通常愿意接受上级的命令,而不会自主创新实施工作的组织和部署,在工作展开方面缺乏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无法满足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约束了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上这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现阶段农村建设当中基层党组织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下去,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便会给我国的社会新农村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民之间的需求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基本上反映在:农村群众拥有了比较高水平的自主意识,而基层党组织却依然缺乏强大的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而基层党组织由于丧失了原本生产经营指挥权,便无法在通过传统的管理手段来引导群众,一部分干部甚至通过粗暴的方法来管理群众,这样一来便导致农民和基层党组织之间矛盾的加剧,反映出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现阶段农村的发展。另外在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民迫切需要相关生产活动的服务,需要党组织为期提供生产前、生产中以及生产后的相关服务,而基层党组织在相关服务工作方面存在缺陷,无法满足农民在这方面的需求,进而导致党组织在领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的工作止步不前。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对策
(一)构建高素质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以及党员队伍
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增强整体党员队伍的素质,在选拨党员队伍成员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党员,选拨那些可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同时还应当加强党员素质的培养,让部分文化素质比较低的党员进行相关的学习和进修,提高他们对于科学文化的掌握程度,从整体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实力。另外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的选拨,应当坚持严格的原则,选拨那些能够公正廉洁、具有比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认知的党员来担任领导班子的成员,这样一来才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发展的引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首先,作为基层党组织来讲,应当改变传统的家长式领导方式,而采用服务式的领导方法,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卫生、经济以及社保等方面的服务,满足农民在开展生产活动的各方面需求,同时积极地推动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科学指导、法律服务、信息查询以及虫害治理等服务,进一步获得领导农民生产活动的主动地位。
其次是在针对农村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公开的原则,在特定的时间以及地点,将农村事务进行公开,对于有关农村改革方面的重大事件,应当在决策之前对全体农民进行公开,征求群众的具体意见,从而增强决策所拥有的民主化,防止农民和党组织之间发生相关的冲突和矛盾。
最后是对于农民的矛盾以及纠纷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应当坚持民主法制的原则,通常采用说服教育的方法,对于相关的纠纷和矛盾进行疏导和解决,将重大的矛盾在其萌芽阶段便扼杀掉,防止出现过激的事件,保持农村的稳定以及和谐。
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最为重大的工作任务便是落实新农村的建设,而这当中便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组织、部署以及实施相关的工作,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首要任务便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全新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新道路,从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力量。(作者单位: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
参考文献:
[1]程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若干思考[D].河南大学.2013
[2]占金云.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05)
【县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县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实施方案09-29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农村和谐建设11-30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06-25
农村电网建设06-14
农村建设问题10-29
村新农村建设规划06-28
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2-03
浅析新农村建设09-16
党建新农村建设11-27
新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村宗教关系论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