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精选8篇)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1

-----xx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xx小学创办于1954年,因有50亩的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而誉满梨乡。承载着悠远厚重的人文积淀,经过数代人的薪火相传、心血浇铸,学校傲然屹立于宋水漓江这片热土之上,不断聚焦世人关注的目光。回顾一所农村学校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重思想引领,强文化内涵,求品牌发展”是关键。学校在“劳动立人”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承“求进、求精、求真、求美”的校训,努力建构自己的文化,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地方,不断追求“人文、生态、活力”的发展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品牌,发展内涵,彰显特色,用独具个性的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全面发展。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广元市縁色生态示范学校”、“广元市文明单位”、“广元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苍溪县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苍溪县最佳文明单位”、“苍溪县职工之家建设先进集体”、“爱生学校”。学校教育质量连续五年获全县一、二等奖。

一、理念引领---打造自己的校园文化 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精心提。

品、张贴书法绘画作品等,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密切结合,力求在师生活动的地方,进行全面铺展,点面结合。通过对每一个廊柱、每一面墙壁进行精心点缀,使其独具匠心,散发出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从而使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感悟人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对一方石、一处景、一条廊、一块碑的精雕细琢,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深化,内涵升华,让校园有一张生动的“脸”,逐步成为师生快乐成长的精神乐园。

三、人文办校----建设儒雅的教师文化。

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的发展。教师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培养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根本是学校教师文化建设,为此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优雅智慧、博厚谦逊的教师文化,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在充满人文情怀的团队中,调整行为,激发潜能,催生智慧,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品位。

(一)倡率先垂范。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带头讲团结、讲学习、讲奉献、讲民主、讲科学、讲责任。以“六讲”为鉴戒,时时检查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一是坚持了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到在思想上 “合心”,工作上 “合力”,行动上 “合拍”,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做到了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在群众关注的财政收支、招生、评职、选先、调资等工作中实行“两公开一监督”,赢得了师生的尊重;三是做到了生活上视教职工为亲人,教师及其家属婚丧嫁娶,领导班子必访必问,教师生病住院,学校领导帮助联系医院,请名医会诊,教师生活上有困难,学校领导积极想办法解决;

(二)重师德教育。制定了《教师行为规范八不准》《土鲤小学教师六要六不要》《师德修养20条》《师风师德督查16条》等制度,以此作为教师加强自身修养的准则,并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我校一直把“爱”与“责任”的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以《教师法》为依据,以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强化师德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提高师德水平。学校坚持每周政治学习制度,每期进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举办教师论坛活动,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树立本校教师的优秀典型,在全体教师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风气;利用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先进教育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寻找职业生活的支撑点、发展点、幸福点,做到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树立了一校良好教师形象。

(三)强文化内涵。我们引导全体教师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识,建立组织学习的机制,构建学习型组织,开展“我学习故我优”的理论学习活动,“我学习我快乐”的读书活动,组织教师每周一次进阅览室学习,双周一次的教研组学习,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读一本专著,观一堂名师课,上一堂示范课,带一名徒弟,讲一个教育故事,做一次专项交流),引导教师把学习作为一种良好习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内化成一种文化育人的魅力,让教师拥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教育智慧。

三、活力兴校----塑造文雅的行为文化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2

一、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环境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反映, “蓬生麻中, 不扶而直”, 这句话很形象地阐明了环境与人的关系。“让每一处景说话, 让每一处景育人”是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永荣中学面临濑溪河, 背靠公园山。小溪从校园里缓缓穿行, 潺潺溪流, 清澈见底。两岸绿柳飘拂, 河中莲花娇艳欲滴。小桥、流水、人家, 自然和谐。校园主干道亮丽洁净, 林荫道绿叶成荫。校园干净整洁, 教室窗明几净。一景一物, 一花一草, 相映成趣。

为充分展示我校的文化理念系统和学校人文精神, 在学校门口, 通过石雕, 展现我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以及学校核心理念、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以“五色石”碑诠释作为我校的文化主题, 《永荣赋》碑记载着我校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发展状况。师生共同谱写校歌并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高唱。利用校园广播站、“校校通”电视和电脑网络,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不仅让学感觉到是生活在一个充满了文化气氛的校园里, 还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培养了良好的思想品德。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加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新课程改革, 使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 课程文化正在走向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学校教育以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 确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积极进行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完整心灵世界、指向人之生成的课程文化建设, 建设体现合作、对话和探究的课程文化。对此, 永荣中学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是确立了必修、选修相结合的课程教学, 同时大力开展拓展类、兴趣类、讲座类、竞赛类课程, 把教学课与劳动技术、发明创造实践课、信息技术课、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综合活动课等相结合。特别是加强科技创新教育,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永荣中学传承和创新科技文化特色, 其核心就是通过学校科技教育文化去熏陶学生、吸引学生、培养学生、评价学生;就是要在不断开发新的科技活动和科技课程中, 给学生以更多的空间, 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创造发明, 在学生的心灵中播下科技创新的种子。二是充分挖掘各门课题程中的人文内涵并与我校“五色石”主题文化结合, 大力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同时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 塑造具有中国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主体人格。三是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以及理解、合作与创新的意识。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调查、探究,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和有个性地学习, 突出学生主体的存在价值。四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终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三、丰富学校文化活动

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使永荣中学凝练了以“拓”为核心的文化理念系统和“明德立身勤学拓业”这一办学理念, 并在其指引下, 提升学校教师文化, 加强学生文化建设。

1、提升学校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 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职业、学生、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问题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文化是学校主流文化, 是教师精神力量的体现, 同时也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对此, 永荣中学十分重视教师文化建设:一是提升教师教育观念, 表现于对学校文化传统积淀和办学价值观的认同感, 对学校的强烈归属感, 以及具有崇高的职业信念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着力打造“言传身教厚德拓能”的教风;二是规范教师的行为文化,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仪表、服饰、风度等外部形象文化和教师的仪式文化以及教师的教学行为, 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建立和谐进取的同事关系, 建立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和相互尊重、合作共进的家校关系。三是强化教师业务文化, 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日常教学行为中的反思、体验、研讨以及开展校本培训和拓展视野方面。增强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专业发展意识, 提升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这学生的健康成长引路。

2、加强学生文化建设。

学生文化建设, 是学生群体所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其核心是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永荣中学学生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积极、健康的学生文化, 形成“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学风, 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培养具有远大理想、爱国热情和世界眼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永荣中学的学生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文化;以学生个体、班级面貌、宿舍的外在表现为特征的形象文化;以开学典礼、升旗仪式、专题讲座等为基本形式的礼仪文化以及活动文化等。针对学生身心成长特点, 坚持培养正确的体会观为核心, 以课堂教学、综合活动课、主题班会、网络建设、学校制度建设、家庭文化建设、学校环境建设以及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为载体, 以班级、年级、学生社团等为实施单位, 以学生自主管理为基本途径, 将学生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提升他们的自主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3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

百年榆中,文化积淀深厚。为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先挖掘整理、后广泛宣传、再逐渐内化”的基本思路。高规格设计建设方案,分层次实施,有计划推广。2010年,学校制定了《榆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一年初见成效,二年市内领先,三年省内享有盛誉。两年来,学校坚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的指导思想,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学校以“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质量高”赢得了全市人民的认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办学理念引领师生成长

学校以“大气榆中、追求卓越、传承百年、再创辉煌”为行为宣言,确立“怀天下、求真知、报国家”的校训,形成“科学、 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厚德、善教、合作”的教风,“质疑、探索、分享”的学风,把“中国名校,世界榆中”作为愿景,谱写了大气磅礴的校歌,设计制作了富有特色的校徽、校旗。

(二)环境文化熏陶人文素养

学校拥有一流的办学设施。榆中新校区投资2.9亿元,校园建设规划超前,设计合理,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布局合理,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艺术综合楼错落有致,学生餐厅宽敞明亮,学生公寓堪称一流。天文观测台、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站、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文艺汇演中心、多媒体语音室、千兆校园网等现代化设施设备齐全。高标准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塑胶跑道田径场、理化生实验室、生物实验基地、生物标本室、音体美专用教室、学生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室等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圖书馆藏书近23.8万册,另有15万册电子图书,全部开架借阅。

(三)制度文化保障学校发展

学校制定了《榆林中学十年发展规划》、《榆林中学六年发展规划》和《榆林中学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学校未来三至十年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办学目标和实施办法。学校目前共形成各类制度151项,基本涵盖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已编辑形成《榆林中学制度汇编》,为依法治校提供了制度保证。

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在学校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招生管理等方面,校领导定期不定期向全体教职工或教职工代表报告,自觉接受教职工评议监督。学校还设立了校长信箱,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开办了家长学校,鼓励师生从不同渠道了解学校事务,大胆反映意见。

(四)行为文化彰显办学品位

1、师德行为抓细节

一是抓师德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榆林中学师德考核办法》,采取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年级评价、部门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师德考核办法,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了“祖国的未来与人民教师的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榆中要发展,我该怎么办”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举办践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演讲比赛和全员创先争优活动,师生“一对一”帮困助学活动和教师“大家访”活动等,通过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主人翁意识。三是评选师德标兵,每年评选师德标兵,共评选省、市、校师德标兵32人。

2、教学行为抓常态

从学校管理现代化着眼,以过程管理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为了达到“备课要明、上课要清、作业要精、辅导要勤、评价要慎、反思要深”的目标,在备、教、批、辅、改、查、研等各个环节上做到精益求精,学校分别制定了《榆林中学教师备课的暂行规定》、《榆林中学课堂教学暂行规定》等制度。学校要求教务处、年级部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全天候督查。教务处每学期召开多次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组织两次学生问卷调研和一次量化考评,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和纠正存在问题。

3、研究行为抓实效

在教科研方面,学校制定了《榆林中学课堂教学改革行动方案》,成立了课改专家组,酝酿形成了既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又切合榆中实际的“支架探究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先进教学流派的精髓创新而来,基本教学流程图是支架引导—梯次探究—运用质疑,基本思路是“导—学—教—用”的过程。学校还印发了《榆林中学支架探究教学模式》、《支架探究教学读本》和《支架探究教学优秀反思选编》。截止目前,学校共有国省市级研究课题42个,参与教师174人,共上研究课、汇报课900多节。在榆林市2011年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奖9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在陕西省2011年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获奖6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4、德育活动抓特色

(1)校史教育。一部榆中校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充分挖掘、利用榆中独特的校史资源优势,弘扬光荣革命传统,用先辈的革命业绩、精神风范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热爱母校、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从而形成了榆中德育教育的特色。每年新生入学,政教处安排学生参观校史展室,请校史专家做“校史讲座”,让学生了解学校一百多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光荣传统和知名校友的光辉事迹,鼓励学生立志成才。

(2)行为教育。学校印发《榆林中学校园文化手册》、《榆林中学学生手册》等进行宣传和内化校园文化,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督促学生认真执行,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

(3)时政教育。学校的《新榆中》报、“榆中广播台”、“榆中电视台”和“校园网站”,及时报道校园新闻。学校安排学生每晚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现状,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安全教育。学校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定为“安全教育周”,开学第一月定为“安全教育月”;在开学第一周的升旗仪式上,国旗下教育活动的主题就是学校安全教育;在各班班干部中增设了安全委员,负责班级安全教育和管理。学校竭力引导全体师生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查安全、事事保安全”的意识。

(5)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咨询室,高规格配齐专用器材,聘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承担多项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课题。2012年,课题组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教师报》发表。

(6)法制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师生参观反恐禁毒、交通安全、反腐倡廉等法制宣传展览;通过“法制教育年”活动、法制教育书法绘画比赛、主题班会、墙报、模拟法庭等形式,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定期举办法制专题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活动。

(7)感恩教育。对学生开展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师长的教育。与北京大学企教中心联合举办“手拉手、心连心”大型公益活动;在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学生用祈福、捐款、创作诗歌等形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全校师生共给汶川灾区捐款5.8万元,给市第十中学白血病患者捐款3万多元;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的信,教育学生感恩父母。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成绩

学校始终以“培养大气的中国人”为己任,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创建省级示范高中、办人民满意学校有机结合起来,有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至今,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达1767人,二本上线人数达3100人,考上北大、清华4人,二本以上升学率由43.7%上升至64%。共有555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国家和省级奖励。

学校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单位”、“陕西省法制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园林式单位”和“陕西省中学校长研训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地理科普教育先进集体”,被省教育厅评为第二、第三届“科普知识竞赛先进单位”。被评为“榆林市平安单位”、“榆林市科普示范学校”、“榆林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榆林市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等。在市教育局组织的“316工程”评估中,学校以930分的全市最高分评为优秀,2012年6月,学校成功晋升为陕西省示范高中。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4

云南省会泽县金钟二中

会泽县金钟镇第二中学校创办于1987年9月,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于1999年搬迁至县城东部,背靠“饮虹云阵”之凤凰山奇峰,前视“蔓海秋成”之碧波银浪,东纳“翠屏春晓”,西观“金钟夕照”等会泽四景。这里交通便利,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学校占地65.1亩,建筑面积22573.18m,目前,学校有三个年级38个班,在校生2984人,其中男生1714人,女生1270人,教职工134(含借调及特岗)人,学历合格率为100%,现已发展成为我县教学质量高、学生较为向往的最大规模的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校。

一、学校发展目标与文化建设

学校有明确的办学思路,有先进的育人理念。2014年以来,学校审时度势,在明确洞察了全县中学教育大势的情况下,确立了“负重奋进,超越领先”的校园精神、“以师生发展为本,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办学宗旨和“以人为本,以爱为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为了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争创一流的初中品牌学校,学校将围绕致力于建设和打造平安二中、质量二中、精细二中、花园二中、文明二中、和谐二

2中、活力二中、文化二中、幸福二中、魅力二中的长远目标,狠抓学校常规管理,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

金钟二中自建校之日起,历届学校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工作,严格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有关规定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每周每个班开齐两节体育课。

2.纳入发展规划。

从2014年起,学校已经将校园篮球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3.健全工作机制。

从2014年春季学期起,金钟二中建立了在校长领导下,学校有关部门共同参加的校园篮球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指导本校校园篮球工作的开展。

组 长:吴开学 校长、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陆德贵 副校长 组 员:黄正华 音体美组组长

孔健豪 篮球专项体育教师

阮志涛 篮球特长教师

章 程 篮球特长教师

4.完善规章制度。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学校制定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校园篮球传统项目建设发展规划,把篮球教学、运动队训练及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与年终考核,作为创先争优一项重要措施加以落实,有效推进学校篮球工作开展,为循序渐进开展篮球教学奠定了组织领导和机制保障。

三、条件保障 1.师资配备。

学校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有六位体育教师,基本能满足教学工作需求,有一名篮球专项体育教师。

音体美组教研组长黄正华是个体育通才,无论是田径还是球类都比较精通,且为人正直,深得全体体育教师信赖。

孔健豪老师是篮球专项教师,正是年富力强之时,连续三年训练辅导我校男篮,均获得会泽县中小学运动会男篮第一名。

学校每年春季学期都要举行师生篮球运动会,从五月份起,利用每天下午开展比赛,前后长达一个月,校园里充满文化竞争与运动拼搏氛围。

以后力争每年提供一次体育师资培训机会,尤其是篮球专项教师培训,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研究且已经常态化,确保能够不断提高全体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专业技术水平。

2.落实体育教师待遇。

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篮球训练和活动要计入工作量,每一次开展运动会专项训练均有补助与训练经费,保证体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3.场地设施建设完备。

场地设施、器械配备基本达到国家标准,能满足体育工作的需求,不断得到补充,并建设有适合学校条件的篮球场地,篮球及基本训练竞赛器材数量充足。最近五年以来,由于金钟二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逐步成为全县初级中学的示范学校、窗口学校,于是学生数量猛增,几乎在原来设计规划基础上翻了一倍,运动场地暂时出现了不足情况,我们将通过积极努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4.体育经费保障充足。

学校设立有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体育教育经费不低于8%,保证体育和校园篮球工作的正常开展。在为学生实施校方责任险的基础上,每次有训练或运动会,学校都要为学生新增购买运动意外伤害险,将风险降到最低。

四、教育教学 1.教学理念先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校坚持体育改革,坚持健康第一,把球类运动作为立德树人的载体,积极推进素质教

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保证体育时间。

按照国家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在全体师生中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全新理念,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健康理念;我校是农村初中义务教育学校,一直把篮球作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每两周用一节体育课进行篮球教学;篮球运动纳入课外活动。

3.开发篮球课程资源。

未来五年之内,根据国家校园篮球教学指南,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将因地制宜,逐步开发和编制篮球校本教材,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篮球教学和课外活动。

4.营造校园篮球文化。

逐步开展以篮球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摄影、绘画、征文、演讲等)。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校园篮球信息平台,动态报道篮球活动,观看精彩篮球赛事,交流先进工作经验,展示学校特色教学成果。

5.加强体育课堂教学。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

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将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引入到体育课堂上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

五、训练与竞赛 1.成立篮球组织。

学校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神风”篮球兴趣小组,吸纳有兴趣的学生参与篮球活动。每个班都建有班级篮球代表队,学校相应地成立“神风”校级男、女篮球代表队;全体学生基本达到全员参与篮球训练,做到个个了解篮球规则,人人能够看懂篮球比赛。

2.开展科学训练。

学校责成音体美组制定全面、系统、科学、安全的训练计划,依托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课余篮球训练和寒暑假篮球专项训练,注重提高训练效益,有限制地吸纳校外适龄学生,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

3.建立长效竞赛机制。

三年来,学校不断探索校内篮球竞赛制度,目前尚未形

成规模,今后还将继续探索完善;每年组织校内篮球年级挑战赛,每个班级参与比赛场次每年不少于4场;同时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或兄弟学校联络,主动参加校园篮球联赛,主动承办一定级别和规模的本地篮球比赛。

4.开展激励奖励,支持学生发展。

学校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篮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篮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篮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

六、近三年来取得的成绩

2014年597人参加中考,实考分全县前10名(674.9分以上)有4人,全县前20名(669.8分以上)有8人,全县前100名(656分以上)有31人,全县前300名(641.45分以上)有75人。普高最低控制线501分以上有507人,上线率达85%,是城区四所初中唯一一家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普高上线目标任务的学校。在六个文化科目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个学科实考平均分居全县第一名,思品以不到一分之差居全县第二名,化学居全县第四名,总平均分以超过第二名30分的差距稳居全县第一名。

2015年635人参加中考,全县前100名22人,前300名54人,前1800名208人,普高最低控制线472分以上有528人,上线率83.15%,总平均分544.52,数学平均分91.41,英语平均分93.34,在六个文化科目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体育五个科目平均分均居全县第一名,荣获会泽县中考教育质量综合考核一等奖。

2016年,我校659人参加中考,实考分全县前10名有3人,前30名有12人,前300名有62人,普高最低控制线445分以上有500人,实考普高上线率75.87%,择校生录取线427分以上544人,各项指标数均居全县第一名。更为可喜的是,雷院委同学以实考分583.3分夺取全县第一名。实考总平均分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实考平均分均居全县第一名,学校连续三年被评为“曲靖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好成绩的取得来自于金钟二中134名教职员工的携手努力和辛勤付出,也得益于社会各界人士和全校学生家长的鼎力支持,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金钟二中的各项工作会做得越来越好,金钟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七、获得的主要荣誉。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5

主要工作做法及特色

前言:弘扬体育精神,振兴中国足球。体育给人带来健康与快乐,对于提高身体素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幸福感,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足球深受群众喜爱,振兴足球是中国梦圆梦理想的一个组成部分,振兴足球要从青少年抓起,打牢足球运动社会基础,推进足球进课堂,办好校园足球联赛,加强场地建设,发掘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振兴中国足球的实际行动为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环视其全貌,犹如“庄周梦蝶”,酷似“凤凰涅磐”。学校投资五千万元,总用地面积29668.47㎡(44.5亩),总建筑面积19033.47㎡,容积率64%,建筑密度15.91%,绿地率32.2%,学校整体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育目标明确,育人理念超前,是一所服务民权高新区和南华社区及其周边居民子弟的九年一贯现代化走读学校。

二、创新办学理念,建设体育(足球)文化

以“文明、守纪、向善、健美”为校训,以建设高标准学校为要求,以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为动力,坚持依法治校,深化内部改革,加快设施建设,不断巩固办学成果,全面提 升办学水平,呈现了健康、稳定、持续、繁荣发展的良性态势,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不断增强,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三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坚持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业余训练为突破口,以群体活动为落脚点,以加强体育科研、探索科学训练为动力,体育工作实现了飞速发展,并逐步向以足球项目为亮点的学校为办学特色。充分认识体育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作用,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与德育、智育并重的位置上来发展,大力弘扬、宣传科学的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的“尚体”文化氛围,使全体师生重视体育,喜欢体育,参与体育,追求“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学生把穿着体育服装,谈论体育(足球)明星,观看体育(足球)赛事,参加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时尚,铸造了积极、勇敢、乐观、顽强的精神风貌。学校体育工作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三、创造良好条件,打造体育(足球)特色学校 学校修建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人造足球场1个,塑胶篮球场8个,排球场4个,羽毛球场2个,拥有10张室外专用乒乓球台10个,健身休闲广场一个,以及训练专用的足球、篮球、排球、跳绳等体育器材,学校体育设施硬件在所处区域内首屈一指,为我校更好的发展体育(足球)运动 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撑。

四、健全机制,科学管理

为了加强对学校体育项目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分管副校长、体育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了学校的体育发展规划,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竞赛目标,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使我校的体育项目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课时开齐开足,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推行第二课堂教学,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等课外兴趣小组,满足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为学生树立终生体育观念奠定了基础。体育课经过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很好效果,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校领导和同行的高度肯定。

五、制度健全、认真训练

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课程计划,从一年级到九年级,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确保每周上三节体育课,每天做上午跑操和第九套广播体操,下午做一次眼保健操,经常进行健康教育,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活动时间。每年举办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运 动的热情。学校每年组织体育运动会,分春季和秋季两次开展。春季以球类运动会为主,开展足球、乒乓球、排球赛等,既注重竞技性更考虑参与面,平均每班参与人数达90%以上;秋季则以田径运动会为主,突出竞技性;课外体育活动正常开展。制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安排表,安排体育教师到场指导,认真组织活动;

学校在运动队方面,为了加强对运动员的管理,制定了《运动员守则》、《运动员奖惩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运动员准时参加训练,促使他们在训练中认真刻苦,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收到应有的效果。建立运动员登记卡,把运动员每学期的学习成绩、身体素质测试和技术测试、体检结果记录下来,针对不同的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高科学训练的效果。

六、师资雄厚,成效明显

学校现有教职工205人,学生总数3869人,教学班级61个,学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1人,本科学历10人,平均年龄32岁,是一支爱岗敬业、能拼善赢的体育教师队伍,重视体育科研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七、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基本要求 校园足球活动的要求:

1、把足球纳入体育课的必学内容,由体育教研组长制定校园足球规划和学期计划,做到学生人人参与;

2、体育教师要加强训练足球的常识和要求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

3、选拔有潜力的学生进入校园足球梯队,7-9年级学生为甲队、4-6年级学生为乙队。

4、每周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足球训练。

5、积极开展一次校内足球比赛,保证每个班级每年比赛场次在10次以上。

八、存在问题

我校的特色建设工作时间较短,特色教学在探索中前进,管理和训练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足球、乒乓球等活动刚起步不久,学生技战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针对不足之处,这学期我们继续努力,加大指导、督查、展评、表彰力度,体育(足球)活动真正成为我校的特色。

总之,我们将保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增强不进则退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争创一流教育的使命感,抓抢机遇,加快发展,以百倍的信心,坚定不移地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工作。

瓮安四中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6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特色办学申报材料

贵州省瓮安第四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2008年从瓮安职校分离出来,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教学成绩逐年攀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现已初具规模,有教学班51个,教职工143人,学生3148人。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工作本着“健康第一、快乐成长”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扎扎实实地开展素质教育,加强音体美教研组建设,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狠抓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走出一条求真务实的体、卫、艺工作之路。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落实学校体卫艺工作

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分管副校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音体美教研组长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宣传“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理念,充分认识学校体育、卫生与健康、艺术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与保障师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转变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采取有效措施,开足、开齐课程。

二、安排部署 强化管理 有效开展学校体卫艺工作

(一)、学校体育工作:

首先,学校将体育工作纳入工作计划中,确保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行。按要求配备了体育器材和教学需要的各种教具、挂图等,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保证了活动和训练的正常进行。

其次,我校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制定好训练和活动计划,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授课,认真备课、上课,并及时进行课后反馈。全面规划体育课程,认真贯彻落实2007中央7号文件精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坚持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和课外体育活动。学校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秋季田径运动会、新生广播体操比赛、篮球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团队活动等,并使每年一次的田径运动会,每一项活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并相应制定了活动安全应急预案,从而保证活动安全。学校还成立有田径队、篮球队、乒乓球队、艺术体操队等体育训练队,每小组坚持训练,积 1

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表演,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二)、卫生工作

我校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成立了由校长负责的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学校卫生工作的各项制度,确保把学校卫生工作做得更好。近年来,我校制订了《瓮安四中卫生工作制度》、《瓮安四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做到了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因而近年来我校的卫生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好评,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的事故。

1、加强整脏治乱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脸,启动校园规范教育行动计划,不乱丢乱扔,随时保持教室、校园卫生清洁干净,使学生在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

2、食品卫生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督,教育学生不到无证摊点购买零食,严禁购买三无食品,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倡导在家吃早餐的生活习惯。学校还加强学生饮水的管理,定期给饮水机消毒,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3、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1)各班级坚持每周一次的卫生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计划、有资料,有针对性教学。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防病治病知识,基本养成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3)组织学生每学年一次的健康体检。

(4)每年对教师进行全面体检,保证教师的身体健康。

4、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倡导全民维护环境卫生意识,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到社区、街道、车站、敬老院等场所进行卫生打扫除。带头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小手拉大手,学生带家长,营造人人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氛围。

(三)、艺术教育工作

1、我校不断完善艺术教育队伍管理机构。加强学校艺术教育领导小组的创新,增强凝聚力,每学年制定切合实际艺术教育工作计划,提出学年工作目标、措施,并做好学期艺术教育总结工作。

2、加强对音美学科的常规管理。教务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负责艺术教育的学校领导深入第一线听课,有针对性的对音美教学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同时在教务处安排下扎实开展音美教研活动,探索教材教法,学习艺术教育理论。

3、在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过程中,坚持奖惩、考核,逐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措施,艺术教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的具体安排、辅导教师的具体责任、学生参加艺术教育活动的情况,为我校艺术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证。

4、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组织开展一年一度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暨才艺展示活动、师生书画大赛、英语演讲比赛、国防教育比赛等活动,学校提供平台,学生自我展示,发挥特长。

三、取得的成绩

学校领导重视,音体美老师的共同努力,我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体育类:

2009年8月,在全州首届“瓮福杯”运动会中,获得板鞋男子100米竞速第二名,女子60米竞速第三名。

2010年4月,在全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谭加加获得女子100米第一名,郑桌平获得女子100米第二名,贾东获得男子100米第二名,谭加加获得女子200米第三名,贾东获得男子跳远第一名,许家铭获得男子跳高第二名。

2011年9月,在全州第二届“匀酒杯”运动会中肖闲获得女子200米第二名。

2008年10月在瓮安县首届农民活动月篮球赛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裁判员”

2009年5月在瓮安县中学生民族团结运动会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教练员”

在2009年全州首届“瓮福杯”运动会中表现突出体育教师徐国武,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在瓮安县2010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体育教师徐国武荣获“优秀裁判员”

在瓮安县2010年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体育教师陈良荣获“优秀教练员”

艺术类:

2010年5月,参加瓮安县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县一等奖。

2010年7月,代表瓮安县初中组参加黔南州中小学“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州一等奖。

2010年12月,参加贵州省“祖国好.家乡美.诵一章经典歌颂中华”诵读比赛,获省三等奖。

2011年4月,参加全州中小学生《诵红色经典》朗读大赛获得三等奖。

2010年6月《山沟里飞进金凤凰》获多彩贵州小品大赛瓮安赛区三等奖。

2008年刘明燕获得“黔南州教职工迎奥运美术、书法作品展览”入展奖。

2008年4月李玲获得“我爱贵州童眼看奥运”优秀奖

2008年李玲荣获“|黔南州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二等奖

2008年雷雨荣获“|黔南州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三等奖

2008年刘明燕论文《如何在美术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师教育科研论文集》上发表

2009年刘明燕和学生作品被全县庆祝建国88周年书画集选中 2011年瓮安县第一届中小学生书法绘画比赛中

毛笔:池顺明获得一等奖,石璠玙获得二等奖

硬笔:卢倡因获得二等奖,舒航获得三等奖

绘画:陈健获得二等奖,范兴旺获得三等奖

在此比赛中刘明燕、汤仁福、胡薇分别获得优秀指导奖

2011年我校学生在“瓮安县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分别获得三等奖、优秀奖。

2011年荣获“瓮安县第三届科技创新大赛辅导工作”汤仁福获得三等奖,胡薇获得三等奖,刘明燕获得优秀奖

2011年刘明燕指导的张雨涵获得“贵州省第二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

瓮安四中发展三年多来,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体卫艺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学率的。2010年中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600分以上28人,700分以上3人,其中

4名学生位列全县第二、三、四、十名, 打破了瓮安四中历年中考无700分的零记录;有14名学生获全州前1000奖,学校荣获黔南州同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等奖。

七、八年级期末素质测试抽评中,八年级语文、政治学科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一名;七年级数学、英语居全县同类学校第二名;数十位教师受到县教育局和县人民政府表彰;教师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20多位教师的科研论文获得县级表彰。2010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4名;三等奖22名, 打破了瓮安四中英语竞赛无获奖名次的零记录,为瓮安县最好成绩;全国中学生希望杯数学竞赛三等奖10人;第八届叶圣陶杯创新作文大赛,二等奖7人,三等奖35人,优胜奖24人;黔南州“学府杯”读书有奖征文大赛,二等奖1人,优秀奖4人;教师自制教具、课件制作、教师优质课评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奖次。2010年4月,朱燕老师在黔南州“政治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并代表黔南州参加省级优质课比赛;2010年10月,石敏老师、数学郑才玉老师一路过关斩将,代表黔南州分别参加省级英语、数学“优质课”竞赛。

2011年教研成果显著。学校选送的教师论文、教学案、教学设计等18 篇获省、州奖,3名教师获瓮安县书画大赛和青少年创新大赛辅导奖,13名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物理和希望杯数学竞赛奖,100名学生获全国叶圣陶杯作文竞赛奖,6名学生在全县书画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3名学生获全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教学质量再攀新高,2011年中考再创佳绩,全县700分以上5人,我校占3人;全县600分以上420人,我校占105人;全县前十名我校占6名;我校陈发前同学以716分的好成绩摘下中考桂冠,录取县城高中431人。

四、今后工作打算

1、继续落实好阳光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努力营造活泼、清新的艺术氛围。

2、积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生书法绘画歌唱比赛文体活动,推动艺术特色创建工作。

3、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加强体艺教师队伍建设。

4、办好乒乓球训练基地,增加30张乒乓球台,聘请专职教练培训有兴趣爱好的学生。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7

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它的作用是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腾飞的助推器。所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

1. 激励作用。校园文化的外显形态是优美的学习环境,如整洁的环境、恰到好处的宣传栏、繁茂清馨的花草树木、规范整洁的教室等,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好的审美享受,也给他们提供了学习的动力。内隐形态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形成的观念体系。它们是校园文化无形的存在形式,影响、同化着群体中的每个个体,这是校园文化真正的力量所在。其思想意识层面的内涵,体现着它特有的人文风格。学生在这里体现了积极昂扬的精神风貌和学习热情。因为名言警句、励志故事、德育故事无不给予学生深刻的思想性、归属感、义务感和责任感,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 渗透功能。校园文化更多地通过文化无意识地给学生进行文化渗透,如同杜威所说:“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这个过程几乎是在出生时就在无意识中开始了。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并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由于这种不知不觉的教育,个人便渐渐分享人类曾经积累下来的智慧和道德的财富。”这种潜在的隐性的文化渗透较之于显性的有意识的教育,对学生来说更为有效。由于校园文化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学校及班级教育的内容,有时甚至纠正教育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起着特殊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成员素质的提高。

二、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1.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强化管理机制。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

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可按适用范围将教职工管理制度及学生管理制度分订成册,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 篇8

“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文化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的根基和灵魂,它是一所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学校。

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学校文化 什么是文化?《易经》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下。”具考证“文化”一词的出处就在这里。工具书上的解释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我们理解,文化是一种现象,具有普遍性;是一种积淀,具有稳定性;是一种传承,具有延续性;是一种创新,具有时代性。我们心中的文化是一个动词,不是名词,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以文化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教育的追求,也是教育的归宿。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地方,学校文化就是以“文”化校,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个性体现。我们认同这样的表述:学校文化是在一个学校内,经过长期积淀,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众意识、行为规范,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

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凝聚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努力方向。因此,学校文化起着统领的作用、规范的作用、激励的作用和熔炉的作用。

学校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学校特点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我校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营设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通过学校文化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

首先,学校文化是一种传承,有发展的历史文脉,是对优良传统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我们漷县镇中心小学肇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前,上溯元代的儒学,下追明清的学宫、文庙、学堂;民国以降,几经变迁。解放后,漷县镇建有三十多所初级小学。2000年合乡并镇后,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一所中心小学,下辖六所完小的格局。几百年来,漷县教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漷县镇中心小学虽然数易其名,但“扎根泥土,守望家园,薪火相传”的精神却是先后承继,一脉相连的。2009年,学校提出了“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教育质量高、社会声誉好、人民满意度高”是全体干部教师的共同追求。

今天,“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又在百年校园里彰显着无穷的魅力。学校的办学思路既体现了当今时代培养身心健康人才的办学使命,又彰显了农村百年老校办学历史的主导思想,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在继承中发展,在积淀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其次,学校文化是一种愿景,体现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追求,其中包括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办学目标、培养目标、环境建设、课程建设等理想与追求。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眼前的,也有长远的。

我校的发展愿景是“创建师生健康发展的乐园”。我们秉持这样的信念——教育,是共享生命健康成长的事业;教育的过程,是适宜生命成长、生态和谐的育人过程;教育的最高使命是激活人的生命潜能,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学校应成为师生生命健康成长的绿洲。发展愿景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动力和源泉,引导和激励全体师生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追求卓越。实现学校发展的愿景只有开端,没有终结,永远是一个“化”的过程,即以文化化人的过程。

再次,学校文化是一种认同。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优秀的学校文化不是自然生成的,是需要全校师生用心营造的。学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前提之一是要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认同。学校制定的发展目标、远景规划及规章制度等,只有得到全体师生的充分理解和广泛认同,并内化为大家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之后,才能真正形成学校文化。我校在制定各项制度时,就充分听取了师生的意见,分别在教代会和全体师生范围内通过,还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在充分反映师生及家长意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框架,这是建设制度文化的必由之路。师生不仅要知道学校文化的概念内涵和表达形式,更要对其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

最后,学校文化是一种实践活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没有实践,便没有文化。一所学校的文化真正确立并形成,主要体现在全体师生的行为中。

说到底,支撑学校全体师生行为的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只有落地生根,体现在与其思想倾向和价值追求相一致相匹配的师生行为中,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文化。

近几年,学校通过打造优秀学校文化,形成了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以做事精细化、管理制度化、办学人性化实现持续规范健康发展,学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始终将重点放在如何将核心理念、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内化为全体师生的统一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并外化在各种教与学的行为上。

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

理念体系研究是学校最高层次的思想和战略系统的建构,是学校形象定位与传播的原点,是由学校师生的思想、观念等因素长期影响、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内含于师生学习教育中的主导意识和深层心理定式。包括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校训、校风、校规、校歌、校风建设等方面。明确的办学理念对内是凝聚力、向心力,对外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

梳理漷县文化传统,规范学校文化精神 我们把学校的文化氛围看成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所必需的养分,通过多种形式,构建求真、向善、爱美、乐观的健康文化学校,并通过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和人文精神。

为此,我们以“健康为先,育人为魂,质量为本,特色为重”为治校方略,在“健康发展,快乐成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引下,确定了“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校训、“教学相长,合作共进”的校风、“修身博学,乐教善导”的教风和“求真求知,勤奋乐学”的学风,努力形成漷小特色的“健康教育”,以此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与境界的教育。

创建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 政治家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环境是个文化场,具有导向、约束、凝聚、同化之作用。学校的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以其“外显内隐”的形式,使师生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暗示与感染。我们力求创建具有健康特色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环境应该是师生轻松愉快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优美整洁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温馨和谐的人文与发展环境;安全文明的校园与社会环境;保障各项工作健康运行的管理机制。

我们对环境文化的要求是:让校园的一墙一瓦、一草一木、一水一石、一纸一画都在无声地“说话”,每一个景点、每一句标语都能给人启迪,每一幢建筑、每一片绿地、每一条道路都体现出学校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精神,使人感受一种意境美与音符美。体现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

以中心校为例,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教育思想进行有机整合,突出了“健康教育”特色,营造了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凸显了人性化氛围。

目前,我们已初步营造出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在新的学期我们还将以“身体是健康之本”为主题对操场文化墙进行设计与建设,并进一步完善班级文化建设、校园的警示语、卫生间文化建设,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快乐的人的最终目标。现在我们的校园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物协调和谐。校园环境优美,树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洁;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布置典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着健康教育的氛围。校园环境成了感染陶冶师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多彩的校园活动文化是学校最生动的实践活动。我们在校园活动中,力求扩展学生的知识、传授与健康相关的技能,培养学生对待健康的积极态度,以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和生命观。

结合学校“健康校园”的特色建设,我们以农村教育为切入点,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开展以“健康习惯(一、二年级)、健康交往(三、四年级)、健康人格(五、六年级)”为主题的系列特色实践活动,使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研究探索科学的欲望,并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成果,丰富学校校本课程。

结合区“十二五”科研课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层次评价,促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以德育活动课为实施载体开展以“健康体验、科学成长”为主题的德育研究活动。学校还开展了以 “健康之星”“健康中队”“阳光教师”“健康家庭”为主题的系列评比活动。

学校还分别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管乐团等。通过科技、艺术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艺术特长,而且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近几年,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艺术比赛中,学校被多次评为通州区艺术节先进集体;两位教师获得通州区艺术教育优秀教师称号。在各级新星杯英语词汇大赛、中小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中均有百余名师生获奖。学校体艺教育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进入佳境,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涌动着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呈现出一派勃勃的生机,为学校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也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构筑起优质的平台。

建立科学的制度文化 科学的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其他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它使校园内有严谨规范的秩序,它使师生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学校工作的头绪很多,有了制度,工作就会有条不紊,制度的建设必须和办学理念相结合,并以办学理念为指导。也就是说,制度建设要服从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

从我们的经历看,制度的建设也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实践、总结、修订,使其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望,自觉遵守,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制度形成的过程是精心设计、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过程。中心校及各完小制定的制度都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符合课改理念及要求。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完善,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激发干劲、生发智慧、提高效率的目的。

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强调的是制度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学校考核和激励机制相结合;规范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学校的制度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强调科研引领的作用 科学的教育离不开教育的科学。教育发展到了今天,教育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已是教育工作者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先进性,我们力求以科研课题研究为引领,使科研——教研——培训等相结合,形成发展的合力,每位教师都是课题的参与者与研究者。

在首届通州区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中有十项获奖,其中“开放式课堂教学的研究”获一等奖,九项分获二、三等奖,是获奖最多的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又有1项市级课题,14项区立项课题,其中3项为重点课题。我们认为,只有借助科研的力量,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和研究上,才能让学校有一个更高水平的发展;只有着力开展教学研究,把教科研植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积极构建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与育人目标的集中体现,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没有了课程与教学,就没有了学校,更不能谈学校文化了。

因此,我们学校的文化建设是与课程、教学实践的变革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更好地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结合健康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提出了构建特色的“健康课堂”。目的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等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一是构建特色课堂。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建设,学校提出了特色的健康课堂,并梳理出了“趣 、活、实、美”几大特点。

“趣”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包括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活”即教学方法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实”要努力做到教学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美”教学中教师做到语言美,板书美,氛围美。

健康课堂的特点,顺应了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效培养了学生乐学、好学的心理品质。学校还制定《健康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年落实,针对落实情况确定好改进目标,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开展中心校的“健康课堂” 系列评优活动。学校还以“骨干研修组”活动为载体,开展构建健康课堂的研究、观摩课活动。使骨干教师在听课、评课中提高认识,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加强了听评课指导,利用完小干部例会、视导等途径,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采用普遍性听课和重点听评课相结合,根据《漷县镇中心小学健康课堂评价标准(试行)》,评课时,从“趣、活、实、美”四方面,深入进行指导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秉持“常规管理重效益,健康课堂求发展,质量监控促提高”的管理思路,坚持在求实中发展,在求质中提高,使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是深化校本教研。坚持“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学校校本教研的工作重点是以构建健康课堂为主线,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学科教研活动突出主题,开展校际间校本教研交流活动,扩展交流的内容和形式,增进校际、教师的交流与交往,共享优质教学经验,提高干部、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均衡发展,推进健康课堂的构建。

通过健康课堂的构建,学生既形成了学习兴趣,又获得了知识,习得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从而在美的体验中,享受了健康课堂文化的魅力,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学习心理,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开设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培养和造就“创造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

首先,是注重心理健康的校本课程。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经常会有成长中的问题出现,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处事、社会交往等能力,在每一步成长过程中顺利、健康,我们开设了专门的心理类校本课程,编写了《快乐成长》校本教材。教材分为六册,每个年级一册。内容涉猎到“自我认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耐挫力训练”“社会适应”“自我发展观”“人格健全”等多个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内容。这个课程的特色在于内容的设计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遇事怎么处理,而是以体验、参与活动为主,每一节课都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使学生在体验、参与、训练中提高适应能力。

其次,“一校一品”的体育课程。为了夯实体育优势,学校提出了7所学校“一校一品”的健康教育特色实施策略。我校的武术、马头的轮滑、靛庄的踢毽、侯黄庄的跳绳、觅子店的跳长绳、草厂的空竹、定安小学的毽球已经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运动项目。

为了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各校把特色体育项目开发成了校本课程,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使特色体育项目走进了学生课堂,拓展了学生锻炼的时间与空间,科学掌握了踢毽、跳绳、空竹等运动技能。课间,人手一根跳绳、一个毽子、一个空竹,使竞技体育逐步变成人人参与的学生群众体育,促进了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学生也从中感受到了参与运动的快乐。目前,各校形成了体育项目上的“一校一品”,成了中心校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是各具特色的活动课程。在活动课程的设置上,兼顾学生的共性和个性,尽可能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活动、项目设施、平等的学习机会和相应的学习条件。在尊重学生自主权的前提下,学生选择到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特色活动渗透到校内各方面工作中,并与外界开展交流互动,接受外界评论,逐步形成了一种以体育项目为龙头,辅助合唱、舞蹈、科技、管乐等活动的独特风貌。

全力打造教师队伍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这段话揭示了教师的重要性,教师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进而能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办学。学校文化建设要靠高素质、有专长的教师梯队来实现。这是学校建设和持续发展的保障。

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个性特长,利用青年教师多的优势,在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为教师创造充分的自主空间;反过来,学校特色的创建过程也是培养特色教师过程,二者相互依存。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进行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综合培训。

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硬件跨越发展,软件大幅提升,是漷县镇教育大发展的五年。

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通州区学校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贯彻学校体育条例先进校”“北京市优秀体育教研组”“北京市体育项目传统校”“通州区篮球、武术传统项目校”“通州区师德群体建设先进单位”“通州区春华秋实课堂教学竞赛先进单位”等131项集体奖。通过“健康教育”特色这个抓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和习惯,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和生活态度,效果良好。校本教材《快乐成长》获北京市校本课程资源类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教材也已由九州出版社正式发行。

此外,学生在体育、科技、合唱、舞蹈、英语等市、区级竞赛评比活动中,多次取得好成绩,740人次获奖。在通州区举办的“春华杯”“秋实杯”“启慧杯”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多次捧杯。

同时,教师参加多项市、区级科研课题的研究,所撰写的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多篇获区、市、国家级奖,并有多篇文章在全国刊物及市区级刊物上发表,教师在论文、课堂教学、各种竞赛中共获得国家、市、区级奖励1700余人次。目前我校有2名市级骨干教师,9名区级骨干教师,34名镇级骨干教师,初步形成了市、区、镇三级骨干教师梯队。

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展望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建立起来的,要靠几代人的努力积淀,需要全校师生的积极参与、共同策划、细心培育。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我们永恒的使命。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注重从学校历史积淀和办学经验积累中汲取深厚底蕴,努力建设主题鲜明的环境文化、民主科学的制度文化、理念先进的课程文化、积极向上的社团文化,以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在探究中不断升华,使学生获得幸福,使教师成为传递幸福的智者,使学校成为滋养智慧和幸福的家园。

上一篇:地瓜无价作文500字下一篇:商务经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