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推荐8篇)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1

一、前期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市场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加快全县荒山治理开发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县委、县政府在坚持荒山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将荒山治理开发推向市场,对部分荒山使用权实行拍卖、租赁招商,并于XX年7月27日由县政府组织在潍坊召开临朐县荒山使用权租赁及招商项目新闻发布会,重点推出了九山、大关、石家河、冶源、龙岗、五井、卧龙、辛寨、上林、营子等10个乡镇52宗2.09万亩荒山进行租赁。会上济南、潍坊、淄博、寿光等7家商客同临朐签订了荒山开发协议,面积达9950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拍卖、租赁面积已达3.8万亩,参与治理开发的客商多达数十家。新的开发机制,掀起了新一轮荒山开发热潮,为社会资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及乡村产业发展投入机制特别是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创新提供了经验。

香炉山小流域位于临朐县寺头镇东南部砂山区,总面积19950亩,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山区开发建设、资源条件以拍卖、租赁荒山经营为突破口,狠抓山区综合开发建设,兴建林果基地,发展生态有机农业,走出了一条依山招商,以项目招商,以招商促山区开发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仅两年的时间,租赁开发面积7200亩,香炉山优质有机果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并对全乡经济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带动作用。吸引来大量内、外地资金从事果品开发、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在香炉山流域,沂源客商任明海投资1200万元建成1500亩的香炉子山优质果品基地,潍坊市客商投资800万元建成500亩的优质果品基地。石家河村民聂西强、王曰中也承包了450亩荒山发展优质果品。

(二)项目引导,鼓励群众自主投入

建设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新农村建设不能光指望上级补贴,不能一味等部门扶持,必须要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共建美好家园。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的一些非盈利性项目,我们采取以项目引导、鼓励群众投入的形式,即由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优势,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补助奖励,项目建设与群众投入相结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充分调动了群众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XX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充分总结十余年农业综合开发的经验教训,立足山丘区实际,坚持“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开发,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走出了一条“规模开发、连片治理、科学投入、建管并重”的农业综合开发新路子,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XX以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涉及龙岗、柳山、寺头、九山、五井、大关等6镇,110个行政村,90512人。完成总投资514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112万元,群众社会自筹投入达到102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XX年以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改造中低产田75000亩,新修水平梯田38000亩,改良土壤35000亩,新修复修道路252.48公里,新修复修各项水利工程685处,铺设管道238千米。项目区新增灌面积43200亩,改善灌面积9500亩,强化了农业基础设施,排除了障碍因素,改善了灌溉条件,节约了水资源,使项目区基本建成了山水林田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丰收的高产稳产示范区。二是促进了粮食及经济作物稳定增产。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了粮食及经济作物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及配套等农艺措施的落实,更进一步挖掘了增产潜力,产量大幅度提高。年新增粮食986.43万公斤,年新增种植业产值7631.2万元。三是生态效益显著。项目实施后,绿化道路224.6公里,栽植行道树46.3万株,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4700亩;造防护林1.14万亩,疏林补植3.42万亩,发展经济林1.67万亩,项目区林木覆盖率有较大幅度提高,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9万亩,年新增蓄水426.32万方,有效地减少土壤侵蚀59.52万吨,同时,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排水有沟,蓄水有池,护坡有林,泥不下山,水不乱流,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增强了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保护了水土,涵养了水分,美化了环境,项目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环,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实现了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民“粮增产、钱增收”的目标。

(三)培植产业,吸引金融资本投入

临朐县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突出抓好大棚果、奶牛、肉鸭和黄烟“四大产业”,以建设“全国大棚果生产第一县”、全国优质奶源基地、全国肉鸭生产大县为目标,不断扩大规模,提高产量,进一步打响临朐农业品牌,特别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财政贴息项目的实施,金融资本的加入,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临朐农业产业化膨胀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XX年以来临朐康宝蜂业有限公司、龙门渔业有限公司、山东广华经贸有限公司、山东中盛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临朐龙泰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蜂产品深加工、特色淡水鱼、商品猪、标准化肉鸭养殖、速冻果蔬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项目总投资4094.3万元,其中财政投资50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546.3万元,银行贷款1998万元,财政贴息111.45万元。可实现年加工蜜蜂产品548吨、商品猪8000头、肉鸭300万只、10000吨速冻果蔬、90吨特色淡水鱼,实现年新增产值12323.08万元,实现利税1634.46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农民23740户,年带动农民增加收入16726.93万元。培植扶壮了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快速膨胀,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十二五”期间规划及加快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企业有欲望、农民有期盼,关键是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朝着健康积极方向发展。结合临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实际,提出“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规划任务和三点建议:

(一)“十二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主要规划任务

“十二五”期间,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使其全部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水利措施:新建扬水站41座,复修2座,新打机井、大口井166眼,复修配套24眼,架设输变电线路70km,变压器27台,衬砌渠道2.744km,埋地下管道193.21km,修蓄水池49座,渠系建筑物1159座。林业措施:路边植树184km,24.5万株;片林造林900亩,植树8.98万株。农业措施:改良土壤1.925万亩,新修机耕路109.0km,复修75.0km。科技推广措施:技术培训2.0万人次。土地治理规划总投资129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6320万元。其中,中低产田改造投资514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820万元),投资中,水利措施投资3422万元,农业措施1357万元,林业措施175万元,科技措施22万元,其他措施168万元。灌区节水配套投资776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500万元),投资中水利措施6457万元,其他措施1305万元。

临朐县“十二五”期间规划扶持建设14个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其中财政补贴项目10个,贷款贴息项目4个,涉及8个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总投资1431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550万元,自筹资金5075.8万元,银行贷款7590万元。财政补贴项目总投资5285.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00万元,地方财政投资550万元,自筹资金3635.8万元。贷款贴息项目总投资903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40万元,银行贷款7590万元。

(二)几点建议

1、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新农村建设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和3万亿以上的投入,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民间资本正跃跃欲试。但巨大的市场空间只是提供了可能的商机,只有来自政策层面的多重支持,民营资本才能放心、全心地投入新农村建设。因此,建议尽快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涉农领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放开新农村建设项目领域。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是基础设施,目前部分领域由国有企业在垄断经营,对民间资本没有完全放开。民营企业在行业准入方面还有一定限制障碍,存在一个“玻璃门”现象,看得见里面,门好象也没关,但就是进不去。引进民营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排除行业准入障碍,使民营企业可以投资任何一个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行业,以便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

二是要给予参与新农村建设社会资本相应的税费减免和照顾政策。首先,应给予有关税费减免政策。目前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涉及到建安税等政策性问题。建议对社会资金兴办各类公益事业,要给予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政策。其次,要给予政策倾斜。对村、企结对帮扶、贡献较大的企业,要相应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尽可能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产业补贴等方面给予照顾,以调动企业经营者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再次,要给予优质服务。要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为项目的登记注册、办证办照给予优质快速的服务。

三是制定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奖励是最实际的激励手段。要象招商引资奖励政策一样,给予引进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有功人员和单位相应的物质、政治和精神奖励。比如可以采取将干部提拔任用和年终绩效工资考核与引资情况挂钩,激励干部引进社会资金。

2、充分发挥金融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撬动作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上世纪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大规模撤并农村网点,上收贷款审批权限,农村信贷业务大幅萎缩。银行为了保证信贷安全,收缩信用贷款,推行抵押贷款,提高信贷门槛,而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又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导致农村信贷越来越难、越来越少。从调查中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难,固定资产贷款更难。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大中城市和非农产业,农村经济“失血”严重。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想投入新农村建设,但即使有好的经营项目,也由于缺少金融贷款支持,“冷手抓不了热馒头,眼馋却下不了手。”因此,建议金融部门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当前,国家加快扩大内需的方针确定并实施,金融信贷政策也已经放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支持商业金融机构在县域农村布局设点,发展村镇银行,创新农村金融贷款担保抵押方式,为社会资本进入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2

1 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2006年中共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文件》, 2007年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迅速开展起来, 现已取得一些成就, 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如主体意识的发挥问题;有的地方只重视经济建设而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卫生、医疗、教育等方面滞后;许多农村农民存在赌博、打架、游手好闲等不务正业的现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1.2 思想落后

中国地广人多, 各地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相同, 但中国农村传统的小农思想却是大家共有的。中国农村的经济、卫生、教育、基础设施落后, 归根结底是人们的思想落后。大多数农民对外来的新生事物不愿意接受 (也接受不了) , 对外来事物和新思想有排斥感, 缺少对外来新事物的接受意识。另外, 很多农民受传统意识和自身素质的限制, 等、靠、要思想非常明显, 自己不去创造 (也不知道怎么去创造) , 事事想依靠国家, 让国家去搞建设促发展, 自己坐等其成。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1.3 资金、技术、人才缺乏

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不仅是影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也是制约广大农村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农村而言, 国家投入不足, 自身造血功能欠佳, 加上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平均到每个农村的资金就十分有限了;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 农村本身技术就落后, 引进新技术和进行技术改造比较难。而且农村有很多有待开发的资源, 缺的就是开发资源的技术;人才紧缺一直是制约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农民自身素质比较差, 加上已经走出农村的那些人包括考上大学的学生由于对城市优雅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偏爱, 很少有人愿意回到农村基层工作, 从而导致农村人才的匮乏。

2 高校参与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之对策

2.1 正确认识高校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

全国共有高校3780多所, 遍布全国各地, 分布广泛, 这与我国农村广泛分布的性质相同, 可以就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校汇集了各方面高新技术, 可以根据需要将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目前新农村建设是人才缺乏的时期, 与高校联合正好可以填补新农村建设人才的空缺;在新农村建设中, 缺的不是资源, 而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并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去的想法, 高校所接触的都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先进的思想和知识, 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 可以使那些富有创新的想法应用到农村有待开发的资源上去, 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2.2 发挥高校的媒介作用

高校可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媒介, 衔接农村和城市, 为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发挥高校的媒介作用, 一是通过高校对农村的宣传, 使社会上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士自觉地加入到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来。二是为农村寻找有意投资农村的企业, 构建“企业+高校+农村”、“企业+高校+农村专业合作社”、“企业+高校+农户”的运营模式, 使高校成为为农村服务的一个平台, 让农村得到合理的开发, 使社会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形成高校和企业相结合、高校和农村相结合、农村和社会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让全社会都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3 校村联合, 对口帮扶

我国高等院校分布广, 占有很强的地理优势, 可以实行高等院校与农村的联合, 实行一校对一村, 或者一校对多村的形式建设新农村。高校有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 高等院校培育的大学生也有义务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来。高校既可以给新农村建设送去必要的技术人才, 还可以在思想上对农民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高校应在新农村建设中逐渐把新思想、新技术、新观念灌输给农民, 使农民摒弃落后陈旧的思想, 敢于创新, 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应用在实践中去, 开发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 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2.4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每一所高校都有一所藏书量大、分类广的图书 (下转P80) (上接P50) 馆, 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知识和技术上的支持;其次, 农村信息闭塞, 农民不了解外面市场的变化, 而高校利用图书馆可为他们建立一个提供信息的平台。图书馆有方便快捷的采集信息的渠道, 可以为农村建立一个信息资源文化站, 定期为农民提供信息;同时帮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 捕捉市场机遇, 自觉调整产业结构, 使资源合理利用。

2.5 培训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

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 使农民自觉的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农民属知识弱势群体, 需要对他们进行思想、观念、技术上的培训。在这方面高等院校可以发挥独特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 请专家去讲解有关农作物种植及管理的知识;或者让农民走进大学, 开设农业技术培训班,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 使他们用自己所学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2.6 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

大学生, 是最有知识、有修养、有激情的一代, 高校参与新乡村建设, 自然离不开大学生的参与。大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或者十一长假有组织有计划地进入农村, 通过走访调研、文化扶贫、教育扶贫、农民培训等方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协助农村建立专业合作社, 在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模式、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 使农村专业合作社即快又好的协调发展;在农民眼里大学生是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 大学生应该当好先进思想的传播者, 让新的思想和文化代替农民头脑中传统守旧的思维, 从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思想”这一根本问题。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事业, 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高等院校为新农村建设带去的物质援助可能是有限的, 但对农村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摘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我国的新乡村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包括高校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队伍中来。介绍了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主要路径, 为高校师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院校,新乡村建设,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世界刘江华, 董诗平.试论高师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J].图书馆论坛, 2007, (1) :122-123.

[2]张乐天.新农村建设与高等学校的使命[J].中国论文网, 2008, (1) .

[3]张晓山, 《有关30年农村改革的几点思考》http://blog.163.com/zhangxiaoshanblog.

[4]俞光朝,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市场报》, 2006-07-19.第07版.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3

一、农村宅基地流转问题

按照目前颁布的《物权法》,农村宅基地只能在村集体内部流转,尚不允许城市居民或村庄以外的其他居民购买村庄的农民住房,也就是说,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还不能转让给城市居民。但地方政府的一些做法正在突破政策限制。最近有媒体披露,广东省决策机构正在酝酿一项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的政策。我以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按经济学的规律,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只有自由交易才能得到合理配置。宅基地的交易也是同样的道理。宅基地仅仅在村民之间交易,远谈不上自由交易,自然也谈不上资源合理配置。从经济学上说,可以交易而没有交易是一个浪费;是潜在的交易各方利益的损失。因为交易不被赋予合法性,使得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交易的合理价格不能形成。政府对已经发生的交易也难以监管和控制。

事实上,城市居民购买农民住房在很多地方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也就是说,现实生活已经在突破既定秩序的限制。在北京郊区,有很多农民住房已经被城市居民购买。在北京的一些村落,20%以上的农民住房已经人去房空,如果有合适的价钱,房主人愿意将其出售。按照现行法律,农村住房的供应还在不断扩张。只要有新的农户产生,该户人家就有权得到一块宅基地。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产生,结婚成家的农户年年增加,宅基地也年年增加。法律没有要求子女能够继承父辈房产时不得另占有宅基地,于是,父辈的房产变成残垣颓壁也得不到修缮,子女们一定要申请新的宅基地。这样的制度不变化,农村土地总归有一天要被房屋全部占去。国家统计局数据告诉我们,近年来,农村居民的户数在不断增加,而农村居民的总量在减少。

假设全国有8000万农舍空置(这个数据有调查依据),每座农舍平均价值3万元,总价值也在2.4万亿元。假设每座农舍占地平均0.5亩,土地总面积也在4000万亩。这个供应是庞大的,如果不能被购买或继承,浪费也是巨大的。对应的是城市居民的巨大需求。粗略估计,全国可能有5000万户城市居民对于单价3万元以上的农舍有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最终,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有相当一些农舍可以找到买主,各类农舍会产生一个合适的市场价格。

农舍交易所产生的经济利益是十分巨大的。遗憾的是,在禁止农舍买卖的情况下无法产生。

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还有利于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农民不能出售自己的宅基地影响他们在城市购置住房的能力,实际上把农民捆绑在了农村。农民在城市挣了钱,就不得不在自己家里盖房,盖了又可能不去住,形成很大的浪费。

允许农村宅基地自由交易不是说可以不加以规范。法律可以规定城市居民能够购买的农舍的数量以及农舍的实际占地面积。为此,法律文本必须对“农舍”做出定义。立法的目的既要盘活农村的房产,又要防止出现私人大庄园。

农村宅基地的交易还应符合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应体现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的原则。现在我国农村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已经超过了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其中主要是农民住房占地和村庄内的空闲地。要通过村庄整治、合并和搬迁,使农村建设用地总规模得以减少。宅基地的交易必须服从这一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政府对农村宅基地的使用要做出规划,只有符合规划的宅基地才可以交易。要解决杜绝把耕地转为宅基地再行出售的做法。可以征收宅基地流转税,用税收收入建立村庄整治基金,为农村建设开辟新的资金来源。

从加强规范和健全规划的要求来说,农村宅基地交易政策也不可以贸然出台。政策规范要加以仔细论证,在有了相对充分的把握以后,再慎重地出台农村宅基地交易的政策。

二、农用地流转的制度选择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正在加速流向城市,这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了初步条件,而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也要求不断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但是各地在探索土地规模经营路子的时候也存在一定偏差。近些年,很多地方政府热衷搞“股田制”,其具体形式则是让农民拿承包地入股合作社或农业公司,农民股东从中获得分红收入。有的学者还把“股田制”的推行看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土地革命”。这是一个重要动向,值得有关决策部门重视。依据经济理论和我国各地的实践,我不赞成用“股田制”的办法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在我看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旨并不是要农民拿土地入股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适用于直接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应该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社自然要发展,而且要大力发展,但合作社主要应该在农业生产的市场环节上活动,而不应替代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农户家庭经营。

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土地密集型的产业类型,就是说它往往是用较少的劳动力和较多的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产单位。在现代农业技术条件下,一农户若生产粮食,就可以耕种几百公顷甚至更多的土地,形成规模经营,从而极大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经济效率。这样一个认识大概能为当今熟悉农业生产的许多人所接受。然而,中国农村的现实情况是劳动力较多,而土地相对较少,规模经营遇到困难。

股份制是人们为了降低生产经营风险而建立的一种合作方式,并不适合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在农业发达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是以土地入股而建立的;农民与合作社的联系是以所谓农民的“惠顾”为纽带,就是说合作社是在市场活动中代理农民进行交易活动,而农民则依照自己与合作社的交易量(惠顾额)来获得由合作社创造的属于自己的那部分利益。离开了市场交易,在直接生产环节上,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

在农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中,市场风险主要发生在交易的环节上,农民通过建立合作社,可以集中采购生产资料,集中销售农产品,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能力,把市场风险尽量化解到最小。没有哪个保险公司可以为市场风险提供担保,所以,组成合作社是农民降低市场风险的基本办法。除了市场活动,农业的直接生产过程就是农民自己的事情;一户农民就可以耕作大量土地,没有必要通过他们彼此间的“合作”来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其实,不必要的“合作”反倒会增加交易成本,降低生产的效率。

也许有人会问:只要能扩大经营规模,什么办法都可以用,土地入股为什么就不可以用呢?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办法,为什么要用这个并不能很好保障农民权益的办法呢?农民之间可以通过土地承包权的租佃关系来实现土地的流转,从而扩大一个农户的经营规模。任何一户农民在有了完全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后,可以把自己的土地承包权租给种粮农户;农民自己会决定一个合理的租佃价格。比较而言,如果硬要农民搞股份制,建立起农业公司,反倒会增加农民的风险。如果公司发生资不抵债的情形怎么办?

实行“股田制”如果把握不好,可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损害农民利益。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强烈的城市资本“下农村”的冲动,有的地方政府用行政干预的办法促动农民将承包地作为“股份”交给这些“大户”搞“设施农业”,而股份收益的不稳定是天经地义的现象,农民的收益就没有保障了。在不少地方已经发生了一些农业资本家经营不善而逃跑的现象,而农民的土地经过所谓“设施农业”的折腾以后,农民再要恢复大田耕作就很难了。这种现象要引起决策者的高度关注。中国农村的“人地比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三天两后晌就搞出像美国那样的“规模经营”来。规模经营的发展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实现逐步地去推动,而不要想着法子去驱赶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

三、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必要性与路径选择

(一)“半截子土地产权”的特征

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是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在这个制度下,农民获得了很大的生产自主经营权。实行这个制度之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释放,粮食生产总量迅速增加,绝大部分农民在短期内解决了温饱问题。这个制度还支持了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农村实现了城市化,一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现行农村土地承包制还是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财产权问题。过去的改革称得上是“半截子土地产权”改革。这种“半截子土地产权”有以下两个显著特征:

第一,农民在农业土地使用中的所谓承包权不稳定。承包地常常被村集体领导重新分配,农民俗称“三年一小调,五年一大调”。越是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土地承包期限越是极不确定。据了解,最近某中部大省正在全面调整土地,主要原因是种地比较利益提高以后,一部分原来“放弃”承包权的农民重新要求归还承包权,并形成了社会稳定的压力。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中央政府做了许多努力。先是规定第一轮土地承包15年不变;第一轮承包到期后,政府又规定承包期再延长30年。针对一些乡村干部刻意歪曲土地承包制30年不变的含义的错误说法,中央有关文件明确指出,不仅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变,农民对自己所承包的具体的地块也不变。针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硬性政策,以约束一些乡村干部随意变更农民承包地的行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未能纠正农民土地承包权被随意侵犯的行为。

农民土地承包权难以稳定有复杂的原因,但根子是“半截子土地产权”。农户家庭人口变动使土地承包的人均数量发生变化,一些农民希望调整土地,是重要原因。一些乡村干部通过变更土地承包捞取好处是更为重要的原因。现行法规的不配套、不完善也给土地承包权的变更留下了漏洞。虽然有相当多的农民拥护中央的政策,但因为土地的“集体所有”在实践中总被理解为村干部的控制权力,这些农民很难在土地承包权受侵犯时与干部们抗衡。正是由于这些复杂原因,土地承包权15年或30年不变的国家政策始终没有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

第二,农业用地在转变为非农业用地时,农民几乎没有议价的权力,导致大量土地交易徇私舞弊,养肥了一些开发商和一些腐败分子,让国家和农民双双吃亏。因为农民没有议价的权力,使得一些地方的土地交易成为一种黑箱操作,农民极度不满。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中央政府也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因为政策执行主体的利益往往与农民的利益不一致,结果使政策的执行总是被大打折扣。去年中央政府出台了新的土地征用补偿标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了较高程度的保障,但有效实行这个制度的成本仍然很高,因此很难真正消除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中对农民利益的损害。

(二)“半截子土地产权”的危害

土地承包不稳定对农村发展乃至国民经济成长有极大危害。只要土地承包期限过短,承包地块被经常调整,农民就不会在土地上认真投入,农业经济效率的提高将受到影响。承包权不稳定还将导致土地的使用权价格被严重扭曲,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市场难以发育,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难以实现。更严重的是,现实土地承包制下使农民仍然有强烈的“占夺”公有土地的意识,导致农村大量土地成为农民的宅基地,出现农民住房大量空置与农民继续申请宅基地同时并存的现象,使农村空置房屋难以成为农民交易的对象。目前的土地制度还成为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严重障碍,它使大量农民在放弃土地之后不能得到合理的补偿价格,无力在城市购买住房。不合理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鼓励农民守住土地不放,使他们成为身份在农村、打工在城市的长距离迁徙的“候鸟”。如果把土地承包权永久化改革看作下一步推动农村发展、深化农村改革的焦点,一点也不为过。

目前这种“半截子土地产权”还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据了解,引起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首要原因是土地纠纷,特别是征地中发生的土地纠纷。

“半截子土地产权”还给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带来了不少危害。按现行法律,农民进入设区的城市工作和生活,其所承包的土地必须交回村集体,不再享有作为集体成员之一的那种抽象的土地所有权。这个制度使农民在进入城市以后得不到放弃土地财产权的任何补偿,农民也不愿意放弃土地,使得农民不得不选择定居农村、做工于城市的生活。这个法律规定显然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也不利于城乡经济的统筹协调发展。这个由政策导向所产生的结果,造成了深刻的国民经济的结构性缺陷,极大地约束了国家对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协调的控制能力。

由于现行土地制度及其关联作用的约束,劳资关系的某种可能的平衡受到破坏,给政府调节企业行为增加了困难。从资本方面看,一个国家的城市经济部门中一半左右的劳动力不是居住在就业点附近,而是不稳定地在大的地域范围里流动,无疑会给城市工商企业的发展增加风险。工商企业因此难以制定用工计划,也难以执行定货合同。从劳动方面看,目前的制度也不利于公正的劳资关系的建立,不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来,决定劳动力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区间的平均收益水平,而目前的制度结构使得土地远期收益以及劳动者流动成本也成为决定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后两个因素很难成为政府调节劳动力区域布局的手段,这便增加了政府调节劳动力市场的难度。

现行土地制度给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的调节增加了困难。农民工进城就业,他本来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他占有了城市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来了消费的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在农民工与城里人抢饭碗的问题。但是,中国的农民工往往在城里扮演生产者角色,又在乡里扮演消费者的角色。这种情形导致两方面的效率损失。一方面,在宏观上,因为存在收入的转移,城市经济部门的总量均衡状态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而农村经济部门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产生“事后均衡”的途径是物价变动。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县以下的物价水平常常高于大城市的物价水平。另一方面,在微观方面,这种情况又导致农民作为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农民是高昂物价的直接承受者。这种状况同样增加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实行调控的难度。

土地制度的缺陷及其关联作用还压缩了中国市场,产生了“资本过剩”与“劳动过剩”一并存在的深刻的结构性问题。因为劳动者的利益保护的困难,使得中国廉价加工业品包含了制度性因素产生的成本“节约”。同时,因为我们并不熟悉国际市场,而国内市场在低工资之下变得狭小,这就造成了“资本过剩”(表现为利率低)与“劳动过剩”一并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个结构性问题加深了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的矛盾,同样给政府的宏观政策时时带来了困难。

(三)如何改革“半截子土地产权”

农村土地制度应当调整。解决问题的出路是下决心把土地承包权永久地固定给广大农民,使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成为一种包含使用权、转让权、继承权和抵押权的土地财产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慎重工作,作好各项配套改革。要根据现有农村人口状况,适当调整承包土地,让土地承包更加合理,然后再使土地承包权“永久化”。要对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的交易给予约束,防止短期内出现“大土地所有制”,避免一部分农民因丧失土地流离失所。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防止农民因天灾病祸出卖土地承包权。无论商业占地还是国家公益性征地,都要依市场价格与农民交易,使农民在丧失土地后有能力转移到城市从事其他工作。只要方向对头,这些技术性改革并不难做到。我们相信,中国农民会珍惜自己的土地承包权;这种承包权越是因为“永久化”而固定为土地财产权,农民就越会珍惜自己的土地承包权。

农民的土地财产权一旦确立,土地的交易,包括国家因公益建设对土地征用,都应有新的办法。首先,国家要确定公益征地的“边界”,不能用国家征地的办法解决商业用地问题。其次,土地交易要有合理的价格,价格基准是市场价。国家可以让中立的土地评估机构参与价格的认定。第三,土地交易价格市场化以后,国家可采取一种调节手段以集中一部分过高的土地收益,以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和失地农民保障基金。

国家的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也必须深化改革。最近政策研究领域出现的关于“小产权”的争议也反映了我国土地管理体制方面的某种弊端。区分“大产权”和“小产权”是荒唐的。任何土地产权都应得到保护,而不能被国家征收以后的土地产权才受到保护。改革的总思路应该是“管住农业用地、放开建设用地;规划全面覆盖、产权平等保护”。要建立农业用地档案,保护每一寸农业用地;农业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要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对于非农业用地,产权归属可以多元化,并由国家平等保护;非农业用地的建设项目严格遵守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规划,凡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所形成的产权可以自由交易,并得到平等保护。

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篇4

XXXX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社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记服务“三农”宗旨,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扎实推进为农服务工作的开展。上半年已参与创办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X家,总投资近X万元;为农服务社总数达X个;新办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增资扩股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全面完成农资配送中心改造建设,连锁经营网点近X个;重建乡级农贸市场X个,总投资X多万元;农民经纪人协会发挥良好作用,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广阔的交易平台。

一、参与创办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求实务真,因地制宜,规范管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是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我们加大组织力度和投资力度,要求全系统全力参与,力争做到公共服务中心建到哪里,哪里条件具备,为农服务社就办到那里。我们始终坚持把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紧密结合,与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XX领导经常深入农村社区,精密策划,现场协调,具体指导创办工作。上半年,我们参与创办XXX等XX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其中固定资产投入X万元,支持社区中心设施投入X万元,广告牌制作投入X万元。上半年已有X家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通过考核验收。

二、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提升质量,规范运作,争创“四有”。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今年上半年我们又新办了XX等XX个专业合作社。同时我们还投入XX万元,分别对XXX专业合作社进行增资扩股,指导和支持这些合作社按照《合作法》规范运作,提升质效。4月份我们还专门组织有关负责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赴XXX参观学习,举办了一期专业合作社会计培训班。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全力支持下,XXX专业合作社扩建项目已开工上马。目前,我们还根据产业特色,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村委干部带头加入合作社,发动农户和农民经纪人入社,改造专业合作社加工场,力争下半年规范运作,并形成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

三、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造就“新网”。我们历来把服务“三农”作为宗旨,在新农村建设中,努力适应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服务新网络。我们的第一张服务新网是创办村级为农服务社XX个。我们的第二张新网是重建农资配送中心,发展遍布全市农村的近XX个农资销售终端,覆盖全市XX以上行政村,年销售突破XX万元。我们的第三张新网是新创办X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协会,逐步形成了农副产品购销体系,使农产品年交易额上升到X亿元,有效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上半年,我们还投入XX万元,重建了XXX农贸市场。

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全方位的支持。在其建设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齐心协力去克

服困难,破解难题。目前,就我们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遭遇到的两大问题是:

第一,全市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在市委、市政府强势推进下基本建成,但其服务功能尚残缺不全。尤其是服务中心的便民超市、农资、农产品购销门市开业率很低。究其原因:一是村委选址较偏,远离农民集居区,虽有经营门面,但无经营者。二是村委中心门面租金较高,经营者很难接受。三是中心虽有房屋,但无法作为便民超市、农资、农产品购销门市。为此,我们建议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积极招纳经营者、农民经纪人把为农服务中心尽早开起来,充分发挥其服务功能。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5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妇女作为半边天,在农村也充当一半劳动力的重要角色,是新农村建设中少不了的一支主力军。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联干部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推动妇女工作和妇女发展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把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来,以更加有富有成效的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贡献。

在发展新产业中显身手。创业是财富之源、发展之基,创业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对女性而言,创业是实现自身进步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镇村两级妇女组织要积极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通过开展以促进农村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双学双比”活动,培养“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创业女性”,扶持“妇字号”重点产业,为我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我镇中墩村“三姐人家”农家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年均创收近20万元,其总经理胡彩霞女士是当地土生土长却小有名气的一位创业女强人。公司经营餐饮业的同时,也对外销售当地农产品,既为当地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以带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顺应时代要求,树立创业理想,拓宽致富渠道,走科技型、集约型、特色型发展之路。要积极发展高效种植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禽饲养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等产业,努力培育壮大一批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致富项目,真正使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在建设新村镇中有作为。我镇市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西文村的金华鸽业就是典型的“妇字号”重点产业,走的是一条家禽饲养与生态循环相结合的致富之路。金华鸽业的大胆尝试与脱贫致富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其他养殖业的发展。新洪村的庞秀英承包桑田30亩,发展养蚕业,今年收购蚕茧2300多斤,产业也初具规模。

生态良好、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妇联组织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倡导绿色消费,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我镇的新洪村、中墩村位于103省道,村容村貌尤为重要。每年农闲时节,村妇女干部就会组织本村各个村民组的妇女小队长集中清扫村主干道。要引领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发展循环农业,以农村饮水安全、沼气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要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家庭为阵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家庭创卫活动,重点治理污水乱流、杂物乱放、柴草乱堆、鸡狗乱跑等问题,努力实现健康理念进家门、健康生活方式进家门,形成优美、整洁、有序的家庭生活环境。

在培育新农民中走前列。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也必将培育出一批思想素质高、经济意识活、创业能力强的新农民。各级妇联要把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和提高妇女素质、促进男女平等作为统筹城乡妇女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妇女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在农村免费开展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和就业机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我区的具体情况而言,一方面是区工业园区各企业的定单积压,产品供不应求,急需劳动力,一方面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外流,留守儿童日益增多。镇村两级妇女组织就要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更加注重对农村妇女的培训教育,通过农业技术、创业理念、市场经济知识、企业经营管理等各类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水平。在抓好培训教育的同时,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树立不懈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自觉学习,勤奋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发展能力、适应能力,使广大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创业型的新型女农民。

在打造新组织中树形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妇联组织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在“党建带妇建”原则的指导下,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解决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机构弱化、覆盖不全、工作方法单一等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保证基层妇联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载体、有经费。要选派年纪轻、有文化、懂经济、讲政治、热爱妇女事业的优秀女干部充实到基层妇联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妇联组织的生机和活力。要围绕群众需求做工作,不断增强妇联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生命力,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妇女群众信任、拥护、爱戴、满意的群众性组织。

建设新农村就要求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优势,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热心公益的传统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构建社会新型人际关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坚持生产生活统筹兼顾、发展维权齐抓、宣传培训结合、文明和谐共进,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学习新知识、建设新生活、谋求新发展,推动妇联工作和妇女发展再上新台阶。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6

甲方:

村委会 负责人: 职

务:

乙方:

公司 法定代表人: 职

务:

鉴于:

(一)甲乙拥有城镇生产建设用地一块,该地块的性质为

,位于××市××县××镇,共计××亩,地块编号为××。该地块于××年××月获得了××县政府规划部门颁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编号为望规地字第××号,且该规划部门已经为该地块编制用地红线图。

(二)乙方系在××市注册成立的专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有充分资本投入本协议约定的事项。

(三)甲方就本协议约定事项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法规的有关规定,村委会进行过集体讨论,获得一致通过。

现经甲乙双方平等且充分友好协商,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规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政策,为推动本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改善本村镇群众的居住条件,发展地方经济,本着诚信原则,签定如下协议,以共同遵守:

第一条 甲方同意以甲方自有的共计××亩土地与乙方共同合作开发建设。

第二条 甲乙双方合作的范围包括:

(一)宗地范围内不动产及其附着物的拆迁与补偿;

(二)宗地范围内土地的平整;

(三)宗地范围内修建道路及其他公用设施包括水、电、气、有线及无线通讯设施、地下给排水管网、广播电视线路接入、邮电等服务设施的建设;

(四)双方依据政府最终批准的规划自用及商品房房屋建设;

(五)双方依据政府最终批准的规划确定的绿化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六)双方依本协议及其后的补充协议约定的其他项目。

第三条 甲乙双方的合作方式:

(一)甲方出地:即甲方将共计××亩土地全部投入合作开发;

(二)乙方出资:即乙方按本协议约定的合作范围承担全部地价及建设资金;

(三)共同报建:即依本协议要求,甲乙双方共同向镇政府、县国土、规划、建设及其他部门办理合作建设所需的一切手续、批文及政府行政许可事项,共同作为合作开发的主体。

(四)分享收益及分担亏损:甲乙双方利润分享及亏损承担的比例为×:×,即甲方占有该宗地范围内全部收益的××,乙方占××,分享的方式包括现实及实物,其中实物包括房地产。

甲乙双方依本协议分得的收益均为各自出资所获得的概括性补偿,除此之外,任何一方或其成员均不得向另一方提出其他权利要求。

第四条 合作的具体步骤:

(一)本协议签定后30日内,甲乙需将本协议约定的事项由本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获得通过后本协议正式生效;

(二)本协议生效后10日内,双方将本协议提交镇政府、县国土、规划及县新农村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取得相关部门批准手续;

(三)获得前述各项批准后10日内,双方共同成立拆迁及建设办公室,甲方出二人,乙方出三人,并设立共同管理中的账号;

(四)拆迁及建设办公室成立后,一刚即向共管账号拨付拆迁及建设所需的各项资金,首期拨付的资金不得少于××万元人民币。

(五)依据政府的各项批准事项,从事后续的拆迁及建设工作。

第五条 甲方的权利及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依本协议约定分享××的拆迁、建设收益。

(二)甲方的义务:

1.将本协议交由本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2.将本协议约定的事项上报镇政府、县规划、国土、建设部门通过并获得合作建设所需的各项批准文件;

3.负责办理宗地范围内的各项拆迁工作并做好被拆迁群众的各项安置工作;在拆迁过程中做好思想教育、群众性事件的处置工作;

4.和被拆迁人达成拆迁协议并依协议派发拆迁补偿; 5.处理因拆迁引发的争议;

6.协助乙方搞好宗地范围内规划及建设工作;

7.负责把乙方分得的收益落实给乙方,包括把房产过户到乙方、把获得的收益款等划拨给乙方;

8.本协议签定后不得以任何方式提高收益的分成比例; 9.本协议签定后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10.本协议签定后不得再与他人洽谈或签定协议,将本协议约定共同开发的土地交由他人开发或与他人合作开发;

11.在规划、拆迁及建设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的资料,不得无故拖延;

12.甲方及甲方的成员,包括村民中的全部或部分,不得无故拖延或以任何理由阻挠拆迁及开发过程。

第六条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的权利:按本协议约定的比例分享收益。

(二)乙方的义务

1.按本协议约定的事项,提供拆迁、规划、建设全过程的全部资金,并保证出资及时到位; 2.未经甲方同意,不得将本协议约定的出资义务或合同权利转让给他人; 3.配合甲方完成合作拆迁及合作建设的各项文件报批工作;

4.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的要求对宗地范围内的建设进行科学合理规划;

5.保证在合作拆迁及建设过程中甲方应分得的收益全部到位,包括资金的划拨和房产的过户;

6.及时开工建设并保证验收合格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各项房屋及公共设施; 7.负责宗地范围内的物业管理;

8.本协议签定后保守商业秘密,不得向第三方透露;

9.本协议签定后,乙方在拆迁及建设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的相关法规。第七条 国家征收 双方在履行本协议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因公共建设需要、政府征收储备用地或其他方面的用途,本协议约定的宗地及宗地建筑物、附着物被国家有关部门征收或另行出让,征地部门所支付的本宗地及宗地之上的建筑物、附着物补偿,甲乙双方应按本协议约定的比例分得,即甲方30%,乙方70%。如其中一方收取,应将另一方应分得部分如数划转。如果国家征收土地过程中,另外划拨其他土地予以置换,对置换土地双方仍以本协议约定的比例分享权利及收益。

如甲、乙方对国家征收有异议或对征收标准有异议,应共同向有关部门提出,因异议后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包括聘请律师、缴纳诉讼费等)均由乙方支付。第七条 特别规定

(一)本协议生效的前提条件是:甲方村民代表大会批准本协议。如果村民代表大会未能通过本协议,则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甲方也不予乙方任何补偿;

(二)本协议生效后,乙方控制的公司、乙方指定的其他公司参与本项目的共同开发,需经甲方书面同意,参与开发的其他公司与乙方共享乙方权利,不得向甲方主张其他权利;

(三)本协议生效后,如乙方未能如期提供拆迁、建设中的各期资金,严重影响拆迁、建设进度的,甲方有权另寻其他合作伙伴。第八条 违约责任

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积极、诚实、全面地履行合同,一方违约应支付守约一方200万元人民币,并应赔偿应违约给守约方造成的实际损失。如出现以下情形,则属于根本违约:

(一)本协议签定后,甲方私自又与第三方协议,将乙方的权利让与第三方;

(二)本协议签定后,且有关政府部门批准合作开发及拆迁后,甲方拒不交出宗地,致使合作开发与拆迁无法进行;

(三)甲方村民全部或部分阻止乙方的拆迁及开发,致使合作开发与拆迁无法进行或严重延期;

(四)甲方拒不支付乙方应分得的各项收益、政府补偿或截留乙方应分得的各项收益、政府补偿;

(五)乙方拒不支付各期建设资金或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致拆迁及建设无法进行;

(六)乙方的建设工程经验收不合格;

(七)乙方拒不支付甲方应分得的各项收益、政府补偿或截留甲方应分得的各项收益、政府补偿;

(八)乙方未经甲方同意将项目私自转给他人谋利。

如出现前述根本违约情形,守约方除有权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赔偿损失外,也可要求解除合同,并由违约方赔偿因解除合同给自己造成的损失。

第九条 本协议属框架协议,甲乙双方履行本协议后,对本框架协议未尽事项可另行协商并签定补充协议,本协议与补充协议不一致的,以补充协议为准。

第十条 本协议未有约定且补充协议未另行补充事宜,依中国法律有关规定及国家政策的规定执行;法律及政策均无规定的,依行业通常惯例执行。

第十一条 因履行本协议发生纠纷,双方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均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二条 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一份,镇政府及县国土部门备案各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以下无正文)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参与新农村建设改革调研报告 篇7

一、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新农村建设为共青团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历史机遇, 同时也对农村共青团传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迫切需要创新, 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为共青团与农村青年实现兴业与成才双赢提供了平台。新农村建设促使农村共青团工作由说教式向服务型转变, 强化了共青团服务青年、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职能, 促使农村团组织由唱“独角戏”到“联袂演出”[5]。

在新农村建设中, 共青团组织抓住发展机遇, 创新工作载体, 努力开拓进取, 在探索前进中不断取得了骄人业绩。但是, 具体实施中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共青团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5]: (1) 共青团的组织建设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团干部队伍结构与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甚大, 农村团组织服务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手段和途径还不够多; (2) 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需要, 农村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程度不高; (3) 在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转移上, 真正通过共青团组织的渠道而实现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多; (4) 在农村青年的素质培训中, 不少地区覆盖面不广, 存在较多工作死角; (5) 共青团的组织建设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大格局, 给团的组织建设不仅提供了良好机遇, 更带来了严峻挑战。以上这些困难客观上制约了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开展。面对建设新农村这个艰巨任务, 许多团员干部产生了畏难情绪, 有的甚至怨天尤人、束手无策。事实上, 新农村建设不仅对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更为共青团解决上述问题、开创工作新局面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必须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建设好组织、项目、队伍、阵地、机制, 利用广大青年才识和胆识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式, 开创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1. 以党建带团建, 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 以党建带团建, 积极组织农村团员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 发挥团员先锋模范作用, 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1) 强化农村团组织班子建设, 配强村团组织领头人, 增强村团组织的凝聚力; (2) 推行农村团组织培养计划, 努力为党组织输送高质量的新鲜血液, 推动农村基层团组织整体活力; (3) 指导、扶持成立各类农村青年社团, 团结凝聚更广泛的农村青年群体, 重点培育农村青年社团, 延伸共青团在农村的工作手臂。

2. 创新共青团育人载体,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 通过农村团组织广泛的社会联系网络和独特的组织功能, 多渠道地与城市团组织及时沟通信息, 共同搭建青年农民进城务工的桥梁, 并加强农村青年素质培训; (2) 共青团应积极组织实施“乡风文明”行动, 营造新的乡村文化生态, 参与乡村整治和新农村社区建设; (3) 共青团应积极争取党委支持, 将青年中心建设纳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范畴, 按照“先期试点, 逐步推广, 形成网络”的实施步骤, 努力构建“基层团委+青年中心”的新型组织网络, 并将这一网络延展到村级青年活动中心, 扩大服务农村青年的覆盖范围; (4) 共青团应适应农村青年发展需求, 大力更新服务内容, 构筑服务体系, 创新服务方式, 如以“农民信箱”为载体的信息化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5]。

3. 发挥共青团组织自身优势, 全方位服务新农村建设。

共青团组织自身特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资源整合的优势。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 坚持落实实践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 实施“换脑工程”、“致富工程”、“文化工程”、“换血工程”[2]。 (1) 实施“换脑工程”, 培育新农村的“新青年”, 在学校教育上着力, 帮助他们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观念, 并依托劳务培训基地, 动员组织农村青年积极参加以就业技能、知识更新为主的职业教育, 帮助他们学会一技之长, 从而更好地外出务工创业; (2) 实施“致富工程”, 成为产业致富的“生力军”。应着眼于培训、着力于引导、着手于带领农村青年, 引领农村青年发家致富, 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促进农村青年成就事业; (3) 实施“文化工程”, 担当乡风文明的“领头雁”。广泛开展志愿帮扶活动, 不断活跃乡村文化生活, 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镇村青年中心建设; (4) 实施“换血工程”, 争做基层组织的“后备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帮助农村青年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引导他们自觉做到学法、用法、守法。

4. 强化机制保障, 不断推进共青团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共青团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至关重要。必须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狠抓工作落实。 (1) 要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共青团服务新农村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注重培养新型农民, 通过培训, 使走出去的农村青年有较强的务工技能, 留下来的农村青年能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 (2) 要把服务作为工作主题。共青团组织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作为工作的主题。要更好地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 通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着力为青年成长成才服务, 为青年建功立业服务, 为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服务, 为帮助青年解决实际困难服务, 进一步赢得青年的信赖和支持。 (3) 要把活动作为有效载体。在参与实施新农村建设中, 共青团组织要继续坚持以活动为抓手, 以活动为载体, 把组织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作为有效的工作方法。 (4) 要把创新作为不竭动力。共青团组织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 既要针对青年人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最富创造活力的特点, 热情鼓励广大团员青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又要注重团的整体工作的创新, 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7]

5. 高校应抓好育人环节, 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8]。

(1) 抓好社会实践环节, 动员和号召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将新农村建设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要主题, 通过多种形式, 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奔赴全国各地农村, 深入开展多种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研究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 用理论知识推动新农村建设。 (2) 抓志愿服务环节, 培养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志愿者精神。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引导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时, 可以充分结合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工作, 切实发挥大学生的学业专长和学科优势, 培养他们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志愿精神, 使大学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志愿者精神在祖国广阔的农村大地上遍地开花。 (3) 抓好就业指导环节, 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择业志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大学生是目前我国农村人才的重要来源, 已有许多大学生踊跃做了“村官”。他们把年轻人充满朝气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技术带到农村, 迅速改变着农村的方方面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做好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 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择业志向, 促进大学生“走进农村、建设农村、服务农村”择业观念的形成。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共青团作为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肩负着带领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的历史使命, 因此共青团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以农村改革发展为背景, 结合共青团组织的自身优势, 分析了共青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 探索了共青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共青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马正平.论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下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创新[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1:47-49.

[2]陈湛穗.共青团组织与新农村建设[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06:64-65.

[3]黄庆胜, 林琳, 黄艺羡.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科院校共青团工作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31 (1) :78-80.

[4]辛立章.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传承, 2008.8:34-35.

[5]茅永杰.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网络财富 (管理视野) , 2009.12:34-44.

[6]http://www.hbgqt.org.cn/qnyj/200810/t20081022_7956.shtml.

[7]http://www.cryn.net.cn/dywz/tzy/200904/t20090427_227521.htm.

农村改革进入了制度化建设新阶段 篇8

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决定》有三个亮点:

第一个亮点是明确家庭承包经营第二轮到期后保持稳定并且长久不变。《决定》指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里用了‘长久这两个字,在我看来,至少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初级阶段有多长呢?十五大说至少有100年。这就给几代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不用担心会把你的土地承包权收走了,你可以在这块地上长久地投入。‘长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对于前一段时间社会上议论的永佃制和土地私有制,从历史上看,中国搞了几千年的私有制,私有制并没有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土地兼并和随之而来的农民起义,带来了封建社会长期的缓慢发展,也带来了农民的贫困。永佃制也不稀奇,在清代就实行过。北京的大觉寺就保存有康熙年间的这样一个契约。我们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个制度是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是全世界都没有的,符合中国国情。

第二个亮点是“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提高集约化水平”。一个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个是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例如农民搞塑料大棚,种植花卉、水果、蔬菜,一亩大棚可以安排一个劳动力长年在这里就业。发展集约化经营,就是朝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亮点是“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对于统一经营,这次讲得特别明确,因为统一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许多人讲基本经营制度就是承包到户,本来应当是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只讲“分”不讲“统”,所以“统”太薄弱了。这次讲“统”就是要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服务主体主要有四个:集体经济组织、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龙头企业。

《决定》提到“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的利益连接机制”,提出允许和鼓励龙头企业吸收农民入股,以土地人股、资金人股形式变成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还可以吸收入股的农民到企业里做工,另外要健全合同法律约束,以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的突破

《决定》发布前夕,不少媒体就农村土地流转发表评论,有的人甚至提出这是第三次土地革命,称土地可以买卖了。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这次土地管理制度明确提出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主要有四个要点:

第一,明确建立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这是有长远考虑的。因为我国人口高峰的时候将达到15亿人,15亿人靠18亿亩地养活,不能再少了。现在我们是18.2亿亩耕地,每年建设占地是500万亩,还剩一个零头有2000多万亩,像现在的占地速度再过4年就要突破18亿亩红线了,所以这次提出18亿亩红线坚决不能动摇。

第二,明确严格宅基地管理,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这一方面保护了农民的物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今后城市建设用地的来源。因为村落是几千年形成的,缺乏规划,有些空壳村占地很多,这样通过宅基地和村庄整理可以节约出不少土地,根据现在的测算可以节约50%的占地。这部分土地首先用于复垦,转为建设用地的要首先满足集体用地需要。《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第三,明确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出在城市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地同价,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现在我们城市建设用地基本上是两种性质,一种是国有的,一种是集体的。对集体土地政府征过来后再拍卖,经过招拍挂,土地增值几十倍、几百倍,大部分由城市政府所有,一部分转到开发商手里,农民只得到部分收益。所以在城市郊区现在形成了3000多万“三无”农民:无地、无社保、无工作,这几年出现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决定》要求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建设用地必须列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农民受益。

第四,明确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决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把批准程序建立起来,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几个突出的亮点:

第一,现在外国银行都可以进来对我们的商业银行进行参股,但是对社会资金进入农村金融领域仍然限制很严,这次提出放宽准入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要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相结合的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和运行安全的金融体系。

第二,提出“各类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农业银行要为农服务,商业银行在县和县以下设的分支机构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这里用了“主要”二字,对农村的发展是很有利的。

第三,允许农村兴办各类地区性的中小银行和各类小型的、微型的金融机构,包括货款公司、村镇银行等等。而且这些小的金融机构可以从商业银行搞资金批发,然后发放小额贷款,利率可以适当浮动,国家再给予一定的扶持,以满足农民小额贷款的需要。

第四,规范和发展民间借贷。民间借贷上中央文件这是第一次,过去民间贷款是非法的,地下钱庄要被坚决打击。浙江的发展特别是温州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民间借贷的发展,实际是农村金融的创新。这次《决定》是开正门堵斜门。只要各种小型的、微型的金融机构,再加上中小银行都发展起来了,农民可以在这些金融机构里获得政策性的、低息的小额贷款,民间的高利贷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自然就无影无踪了。所以这次最大的突破在这里。

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

一体化发展的制度

十七大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决定》把这句话具体化,提出从六个方面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就业市场一体化,社会管理一体化。

“六个一体化”为城乡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六个一体化”制度的形成,对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让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进入到二、三产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上一篇:《电子政务》考试复习资料下一篇:国家开发银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