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共10篇)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1

我村自去年开始乡村福地建设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通过一年的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我村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立足“十五”以来的建设成果,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现把盐铺村2006年一年的工作和2007年的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2006年已做的工作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市委提出“抓百村促千村”的战略,盐铺村有幸被列为百村之一,并于年初下派了驻村指导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组的精心指导下,特别是海阳镇党委政府的直接关怀支持下,完成并严格执行盐铺新农村村庄规划、盐铺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农庄详规,盐铺村各项事业正在有序的发展中。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目前,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350万元,完成了如下九件事情。

1、在县农业开发办的支持下,把村内主路拓宽至7米,完成了路磅和路基的建设;并完成了环湖青石板步道建设;

2、我村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人饮项目的契机,在县水务局的支持下,建成提灌站一座和高位水池一座,实现了村庄统一集中式供水;

3、在县扶贫办的支持下,进行湖心岛改造工程,竹亭和曲桥各两座已基本完工;

4、在县交通局的支持下,完成村两委办公楼门前和状元湖的路面工程;

5、完成了接待中心后院的建设和餐饮设施,餐饮部于4月6日试营业,主营农家土菜,市场反响强烈。

6、完成了人工湖大坝的升高和加固及内坡的护砌;

7、建成了可供吃、住的状元湖小木屋,并与9月28日开业,深受市场欢迎;

8、在农民新村项目建设上,目前已投入150万元,完成征地20亩,11幢农民住宅面临竣工;

9、完成了全村主道路和圣上村民组的路灯建设,实现了农村路灯照明;同时完成山头村民组的变压器扩容,解决了来年菊花烘干的用电问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

在中央提出建设新农村的20字目标后,我村因地制宜,结合本村特点,村集体以固定资产折资入股黄山绿风实业有限公司并占53%的股份,以生态农庄为龙头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发展农家游的农民新村一期项目11套农民住宅将在年底完工,同时完成了环湖路的建设,并配备了有线电视、公用电话、宽带网和自来水,生态农庄初具雏形。目前,生态农庄餐饮部、沿湖小木屋及垂钓中心均已开业,深受市场欢迎,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来村游客就近5000人次,全年接待人数70000人,旅游总收入160万元。游客以周边为主,合肥、安庆、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也来不少。

在村容整洁方面,我村制定文明创建、村庄亮化的工作方案,并确定了我村建设的新思路:以生态农庄为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菊花为龙头,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基地。为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我村邀请市科委、市农委和县农委的专家来村为农民上农业技术培训课三次,共培训农民200多人次。

同时经常利用科技橱窗宣传农业科技,深受农民欢迎。

今年,农民种植菊花、甘蔗的面积进一步扩大,菊花由去年的300亩增至400亩,甘蔗由去年的500亩增至560亩。今年菊花市场均价56元/公斤,光菊花一项全村农民收入近400万元。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2006年达到6177元,增长率为23.22%;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69万元,今年达到918万元,增长率为37.22%;2005年全村农业产值548万元,今年达到658万元,增长率为20.07%,特别是村主导产业菊花,今年全村产值达到394万元,占农业产值的59.88%。

(三)文化卫生事业和村容村貌的治理方面

为建设卫生、文明的新农村,我村聘用了两名专职卫生保洁员,并配套建设垃圾池,同时聘请一名垃圾运输工,把垃圾集中运到城区统一处理;村建有农民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播室,并积极和各单位协办了文艺演出,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在原卫生室的基础上改进了设施,丰富了药品,并聘请了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同时积极申请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彻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村内排水管网已经形成,主排水渠4000米,生产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序。在清洁卫生能源的使用上,全村建设沼气池148口,普及率51.75%,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102座,普及率35.66%,并建设了可供100户用水的集中式供卫生自来水人饮工程。村自建有线电视差转台,大部分农户都能有有线电视收看。路灯已于“十一黄金周”前开通,实现了农村路灯照明。

(四)民主管理和文明村风方面

我村一直重视村民自治方面的工作,历来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制定了村重要事务决策程序并严格按照执行,同时严格村务公开程序,并建有规范的村务公开栏。我村制定了特困户、五保户的救助制度,对村内特困户、五保户等实行救助,受到村民的好评。在今年召开的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为100%,对村务公开的满意度为96%。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我村在县文明委的指导下,开展了“十星户”创建活动,全村总户数286户,参加活动的为251户,参评率达88%,授“十星户”20户,占总户数比例6.99%;“九星户”88户,占总户数比例30.77%;“八星户”110户,占总户数比例38.46%。我村历来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自1996年至今10年无计划外生育,曾获国家级荣誉,是计划生育先进村。

二、2007年工作打算

2007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立足城郊优势,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突出特色,综合开发,倾力打造集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典型城郊现代农业观光村。一是从农民新村建设入手,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农民新村项目总设计40户,目前已建11户,力争启动并完成二、三期项目。同时实现进村主道路的路灯照明,并积极推行沼气池和卫生厕所的建设,努力实现沼气池普及率90%以上,实现卫生厕所普及率90%以上。二是重点扶持发展以菊花、甘蔗为龙头的高效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强乡村旅游文章,进一步打造生态农庄项目,继续加大投入,新建10幢单体小木屋和水上娱乐中心,以此来增加集体收入。三是进一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社会救助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特色文化,以职业技能和法律知识为内容,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四是实行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实行五保责任制,形成共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责任制机制和约束机制,真正把盐铺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盐铺村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2

村属村委会,位于乡北边,省道以马线旁,村小组共有80户304人,有耕地面积289亩,林地3000亩,村主要支撑产业是林、果、生姜。自1990年以来该村就大力利用荒山荒坡栽果树140多亩,生姜40亩,该村有商品林1400多亩,人均达到17.5亩,经济总收入57.76万元,人均收入达1100元。

作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之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全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全乡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抓宣传,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为了加强村民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了解,使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入,村狠抓了宣传教育,在全村营造全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氛围。一方面通过开展村干部培训班,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骨干动员会,深入全村80余户农民家中、地头,向他们讲解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讲解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目标和重大意义,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一项“德政工程”,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村民为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的热情;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种阵地宣传,共召开动员会1次,发放宣传单100多份;认真组织开展宣讲活动,采用形式多样的宣讲方法,扩大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将胡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贯穿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工作上,使村民进一步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目标。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群众认清了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高度重视,激发了抢抓机遇、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勇气。

二、抓调研,明确努力发展方向

为扎实有序推进新农村各项工作进程,村按照依靠群众,尊重民意,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规划中充分吸纳村民的合理建议,进行精心规划,让新农村建设规划走群众参与之路,体现了村民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热情。认真制定了《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规划》,明确村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为全面推进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全面、具体的指导。

三、抓特色,经济发展创新高

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稳粮调结构,调整促增收”的原则,结合实际,以市场为导向,以推广良种良法为保障,以发展“特、优”农产品为重点,大力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林业,积极发展核桃、板粟、干果等特色农产品,认真研究开拓农产品市场,把气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柑橘种植发展到120亩;核桃种植发展到100亩;板栗种植发展到120亩;引进高产、高抗粮油品种,种植油菜200亩;新种植辣椒60亩;加强劳工技能培训,发展打工经济,全村年外出务工150人次。

四、抓投入,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

乡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3

中共**乡委员会

**乡人民政府

**乡是环绕加格达奇典型的城郊乡,全乡管辖三个行政村,8个自然屯,20个村民组。全乡总人口7329人,2213户,其中:农业人口6541人,1635户,行政村的面积4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9440亩。

2005年,**乡从自

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乡域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省优美乡镇”、“地区生态乡镇”、“地区平安乡镇”、“地区乡村务公开先进集体”、“地区先进武装部”、“省六好乡镇党委”荣誉,荣获加区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连续三年的超标单位。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一年来,我们从加北乡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凭借“实干 拼搏 创新”的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线,通过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符合加北乡实际、具有加北乡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2005年,全乡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09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04万元,同比增长13.2;牧业产值969万元,同比增长27.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586万元,同比增长5.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住房砖瓦率达53。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积极配合区委区政府建立了以大病救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我乡参保率达78.9,切实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在社会保障和救济工作中,我们都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进行,做到不错保、不漏保,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为3个村和机关各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乡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乡党委以“走田头、坐炕头、当带头”活动为契机,在全乡开展了以“互学、互比、互帮为内容的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通过互相学习和评比,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达到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实现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优化目标。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投入2.5万多元,解决了加北村和五一村居民自来水供水不便的问题。投入近10万资金,进行高低压线路电线杆的改造,更换老化电线杆65根,老化电线近10公里,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安全。投资33.2万元,修沙石路13公里,投资12万元,给五一村新修了600多延长米的油漆路面。投资7万多元分别对加北村部、幸福村部和五一村部进行维修,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的办公条件;投入5万余元,对乡政府办公室进行维修;投入4.5万元,对通乡公路面两侧的民房进行样板房改造。砖瓦化率为53,砖瓦化率逐渐提高。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2005年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中,**乡和加北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一等奖,幸福村和五一村荣获文明城区创建活动二等奖。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乡管”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尤其是财务方面,村理财小组的职能得到了强化,任何开支未经小组审核的均不能入帐,村内财务状况的透明化,让村民对本村财务“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我们还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制定了新农村创建规划以及学习宣传、文化教育、法制道德、日常活动的目标、制度等,切实保障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使新农村创建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终结版 篇4

---永平镇实施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

铅山县永平镇党委、政府

(2012年5月9日)

永平镇为铅山县故治。唐贞元元年设镇(公元785年),是一个千年古镇,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位于县境中部偏东,上分线、峰福铁路、上武高速穿境而过,江铜集团永平铜矿座落在境内。永平镇因其独特的地理位臵,自古商贾云集、市井繁华、商贸兴旺。镇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其中集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1个街道、1个垦殖场和1个林场;总人口6万人,其中集镇区人口3.5万。

一、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2006年以来,永平镇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新一好”建设目标要求,以建设新村镇和发展新产业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整合各种资源,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省新村办王志主任的关心和指导下,2008年永平镇在全省、全市率先实施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试点,让千年古镇凤凰涅磐,重放异彩。2010年被评为全省百强乡镇、上饶市示范镇,2011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最具竞争力重点镇。成为一个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中心集镇,辐射人口超过20万的县域副中心,省、市村镇联动建设的示范镇。据统计,全镇累计投入各类建设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点90个,占全县新农村点总数的20%,其中村镇联动点47个,分别是城南新村9个点、西门新村15个点、城北新村10个点、报本坊5个点、花亭子村张家2个点、桐木江新村2个点、沙园坂张家2个点、北门新村2个点,是铅山县实施新农村建设村点和村镇联动村点最多的乡镇,成效最好的乡镇。

二、村镇联动整建设的主要做法

新农建设村镇联动整治建设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三化”联动的展示窗口,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平台。近年来,永平镇按照基础是村庄,重点是集镇,核心是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本质是村镇融合,目标是“三化”同步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新农村村镇联动建设模式,创新机制,突出特色,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第一,以统筹镇村发展为抓手,实施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对接互动。我们认为,县以下都是农村,我镇始终把永平镇作为一个大新农村点来建设,实施村镇联动。近几年来,我们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公用设施的财政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城镇化聚集了人气、发展了产业,从而有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两者相互促进、一体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以科学编制镇域规划为先导,努力实现村镇融合。就是把永平镇集镇区和镇中村、镇郊村、中心村和基础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作为一个大的新农村点来打造,实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和基础村整治建设协调推进。实行规划全镇覆 盖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实现资源共享、统筹发展。2008年,我镇编制《2008-2020年总体规划》,对镇区、21个村(居)场和210个自然村进行合理规划布局,提出镇区、中心村、基础村三个层次的布局,把镇区和周边5个村场、永平铜矿生活区作为镇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同时,规划建设12个中心村、160个基础村。还配套编制了村镇整治建设规划、镇区控制性与修建性详规。

第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努力完成“十化”建设目标。我们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村镇共享”的总体思路,将基础设施投资向村镇联动点倾斜,在操作上根据“十化”目标,即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卫生洁化、街坊美化、环境绿化、产业强化、商贸繁化、服务优化、管理细化、生活现代化,实施“十个一”工程,即一个配套完善的规划体系:永平镇总体规划和城南新村、西门新村、永平大道整治建设规划体系;一个产业聚集区:永平工业基地和全民创业园;一批文明住宅小区:城南商住房、名镇名城小区、幸福小区;一批商贸街道和综合市场:四大市场五大超市六条商业街;一个教育文化科技中心:永平镇文化站,正在建设中的新教育科技文化大楼;一个医疗设施较齐备的医院:永平铜矿医院和永平中心卫生院;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永平敬老院、养老院以及覆盖全镇的城镇居民、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批规范的健身场所:桐江休闲长廊、滨江广场、西门广场;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点:城南垃圾集中处理点、垃圾焚烧站;一处绿地公园:省级骆驼山森林公园。

第四,以加快产业发展为抓手,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在开展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中,我镇共引进本镇村民及周边乡镇 农民5000多人进镇。把他们引进来后,关键是要留得住、富得起。必须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我们的举措是建设永平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经济;建设全民创业园、发展商贸经济;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农村经济。永平工业基地位于铅山县永平镇上分公路旁,长约5公里,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目前,落户永平工业基地的企业达39家,主要从事服装加工、农产品加工、家具沙发加工等,解决了2000多人就业;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100亩的永平全民创业园,创业园建有永平建材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183直商住房,共有500多个店面与摊位。全民创业园现有个体经营户500户,解决就业1200多人,目前全镇建有四大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品市场、建材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五个超市(富源超市、佳佳超市、莘锋超市、永隆超市、群乐超市)、六条商业街(步行街、永平大道、桐江路、永杨路、四海路、滨江路),共有个体工商户2692户,每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61户;如何扶持进镇农民创业,我镇在县人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对进镇农民实行“送创业培训、送创业贷款、送创业场所、送创业信息、送创业资金、送创业政策”等“六送”活动,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农民进镇创业,目前享受“六送”优惠政策的农民有400多户。

第五,以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努力创造优美环境。我镇建立了领导包片、村干部包段和定期检查、严格奖惩的环境整治工作管理机制。对道路街巷、违章搭建、临街建筑、环境卫生、集贸市场进行了整治,共拆除违章建筑12000平方米。拆除空心房、危房、破旧猪牛栏、路障面积16000余平方米;按照3+5模式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抓好3大主体建设,实行5 种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20多万元,建成垃圾处理中心,有效改善了村镇的生活环境。

第六,以创新工作机制为动力,努力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村镇联动工作推进组,由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镇党委书记为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县直有关单位为成员。二是建立理事会运作机制。按照“群众理事、居民自治”的要求,成立了总理事会,由老干部、老党员等在群众中有威望的老同志组成,通过民主选举,每个村镇联动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均成立了分理事会,发挥理事会在宣传发动、筹资投劳、民主管理、调处纠纷上的作用,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村镇联动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桐江路改造中,理事会成员吴汉炉、方兆元等老同志在施工现场解决纠纷、监督施工、维护秩序,使城区20多年未能改造的桐江路得以顺利改造;西门新村理事会理事长陈海龙在西门新村情义路建设过程中,主动免费让出自己的院子作为公共通道,个人出资3万元,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建立村镇联动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村镇联动工作机制,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政策集成、市场运作”机制推进试点建设,镇区建设资金主要由土地出让金返还和政策集成组成,5年来土地出让金返还3600万元。政策集成主要是整合交通、建设、水利、供电、财政、人保、国土、扶贫移民、通信等部门项目资金,共整合部门项目资金2000万元。村点建设资金主要由新农村直接统筹资金、衔接统筹资金、农民筹资、单位帮扶和社会捐助组成,共投入资金3400万元;在整治城区环境“十乱”行为等多项整治活动中,我们做法是“部门联动、强力推进”,整合城建、国土、城管、工商、公安、供电、广电等部门的力量,强力推进,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城南新村建设中实行“项目带动、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建设桐江休闲长廊过程中采用“不征不变、公用公建”的做法;这些探索和创新,为今后的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七,以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镇村。新农村点就是农村新社区,我镇用社区管理理念来管理新农村,实行组织进社区、综治进社区、文化进社区、干部进社区、科技进社区“五进社区”活动。组织进社区即把党组织建在新农村建设点上,如西门新村就成立了西门新村党支部,综治进社区即开展法律宣传和群防群治;文化进社区即弘扬爱镇文化、感恩文化、创业文化、科学文化四种文化;干部进社区即开展“干部在身边,温情进万家”活动,组织干部进百姓门、化百姓怨、解百姓难、帮百姓忙;科技进社区即送科技到农村,开展农民技能培训等。

三、村镇联动整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省新村办及王志主任的亲自指导下,永平镇以“十化”为目标,以“十个一”为抓手,大力推进以村镇联动整治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是镇区做大了。在村镇联动整治建设过程中,通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试点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增强了镇区所在地吸纳人口的功能,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做大了镇区,提高了城镇化水平。据统计,永平镇城南新村、西门新村、城北新村等47个村镇联动点,共引进5000多人进镇,镇区面积增加近一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39.1%增长至2011年的57%。二是环境做美了。根据“十化”目标,实行项目集成、市场运作,整合城建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投资500万,完成了城区和47个村镇联动点的绿化工程;投资300万,建成了城南新村休闲广场、桐江休闲长廊、滨江路健身广场;投资200万元,建成了骆驼山森林公园。同时,着力改善村镇联动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硬化道路60多公里,4500户农户实施了改水、改厕和改房,安装路灯300多盏,建成了2万吨自来水厂,实施万人千吨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名圆国际大酒店和名镇名城大酒店两家三星级宾馆,目前永平共有宾馆酒店近100家,床位1000多张。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行动,这些措施使镇区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面貌日益改善,广大居民都觉得永平镇天更蓝了、地更净了、树更绿了、水更清了、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

三是财政做强了。通过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村镇联动整治建设,提高了镇区的人口集聚力、服务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人气商气财气越来越旺了;吸引了更多客商和农民进镇投资创业,加快推进了工业基地建设。目前,永平工业基地落户企业已达39家;全民创业园的建成使用,成为进镇农民创业的基地,促进了综合建材广场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主导的城镇商贸经济发展,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11年实现工商业产值6.7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417万元跃升至2011年的近1.25亿元,增长近9倍,成为铅山县首个财政过亿元乡镇。几年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如西门新村通过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功能得到增强,环境品位得到提升,有力提高了土地上市出让地价。2010年西门名镇名城 小区4400平方土地上市拍卖到971万,每亩地价达150万,创造了当时铅山县土地上市拍卖地价新高,土地上市收入为推进城镇化筹集了资金,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同时,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民进镇的就业创业问题,从而又带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是群众幸福了。为改变村镇联动试点村面貌,全镇累计投资9000万元,新农村示范点受益农户达4500多户,惠及群众30000多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6元,较2006年增加3630元。我镇出台《关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发展》的文件,使农民进镇之后,可以和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共享就学、就医、就业、社保和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实现“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住上整洁房、用上卫生厕、洗上热水澡”的愿望,广大农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四、推进村镇联动工作的主要体会

我镇实行的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加快了新型城镇化进程,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拓宽了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使农民变为居民,村落变为社区,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第一、要坚持依靠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民群众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受益者,也是主要参与者。离开群众搞村镇联动将会成为无源之水,要围绕农民需求谋划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扬农民自身的智慧、合作精神、自主性、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开展农民自主致富运动。政府在人财物方面予以必要支持,起倡导、扶持、带动作用。

第二、要做好“加减法”,解决农民的进退去留问题。我镇在实施村镇联动过程中,认真做好加减法。做好“加法”,一是将避灾移民、高山移民、饮水困难移民向镇区安臵,做大镇区,增加人口2000多人;二是吸引周边乡镇农民进镇,几年来通过改善环境和出台优惠政策共吸引周边乡镇3000多人进镇。做好“减法”,就是将偏远交通不便及饮水困难的自然村、地质灾害自然村逐步搬迁,几年共减少横溪村周家排、石圹、卢家村观音岭等5个自然村。

第三、要实行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理事会作用。新农村建设群众是主体,村镇联动工作量大、任务重,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仅靠镇村干部是远远不够的,理事会的作用是干部无法替代的,必须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让群众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我镇在47个村镇联动点上和城建项目上均成立了分理事会,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顺利推进了各项规划、建设和整治工作。

第四、要促进增收富民,贯彻富裕农民方针。能否解决增收富民问题,是检验村镇联动新农村建设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我镇大力建设永平工业基地、全民创业园,大力发展以“四大市场、五个超市、六条商业街”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大力扶持农业示范基地发展,出台农民进镇创业“六送”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同时积极促成在外经商的本地人回乡创业,为他们回乡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不断开辟富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五、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工作的下步打算

我镇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省新村办领导讲 话精神,向兄弟市的兄弟乡镇学习,进一步加大村镇联动整治建设的工作力度,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创新方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整治建设工作。

1、扩大村镇联动范围:按照规划将村镇联动范围延伸到镇区周边的下坂村、文家桥村,由原来的三村一场扩大为五村一场。

2、增加引农进镇人口:通过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增加引农进镇规模。预计2012-2015年引进农民6500人进镇,其中2012年1300人、2013年1500人、2014年1700人、2015年2000人。

3、加快城镇化进城: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十二五”期间新建三个公园:麒麟山文化公园、凤凰山水上公园、幸福公园。三个新区:城东新区、幸福小区、情义小区。三条道路:县城至永平快速通道、滨江路延伸段、莲蓬山大道。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品位,打造宜居环境。

某镇新农村建设总结汇报材料 篇5

一、科学谋划,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抢抓机遇,把握先发优势。近年来,我们抢抓各级支农惠农的大好机遇,切实统筹城乡发展,争取国家投入和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方家畈等四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硬化主灌渠23公里,硬化通村主干路25公里、硬化末端渠系85公里,水利渠系已成网络配套,现代农业雏形初具,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工业经济发展迅速,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今年,xxx又成为省、市各级的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享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我们立足把握这种先发优势,抢抓各种机遇,在全市率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抢抓总投资近亿元的国投xxx、xxx土地整理,省投万店高产农田示范项目和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落户xxx的大好机遇,将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涉及到的农户搬迁、土地平整、沟渠和道路配套建设规划与其覆盖的1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有机结合,加快这些村的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抢抓党的惠农政策、各级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的机遇,争取路、渠、“三改一建”、环境整治等多个项目资金落户xxx。三是抓住省“百镇千村”项目的大好机遇,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扩大集镇容量,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

(二)因地制宜,科学确立建设思路。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和xxx的际,我镇新农村建设围绕 “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十年出成果”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经过5年的努力,逐步把xxx建设成为现代农业强镇、化纤纺织工业新镇、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镇。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06年)为打基础阶段;第二阶段(2007年-2008年)为突出重点、试点示范阶段,重点抓好xxx、方家畈、龙泉堂、杨山、袁码头等12个村的试点示范工作;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并在2010年全镇60%的村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安康、设施配套、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目标。第四阶段(2011年-2015年)为深入提高阶段,基本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

二、周密部署,细化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措施

(一)以规划为龙头,高起点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今年3月份,我们按照全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高标准、高起点地制定了xxx镇 “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并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目前,全镇23个村也拿出了符合各村实际的规划方案,经镇委、镇政府研究审批后正式实施。

(二)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工业兴镇、项目强镇、农业稳镇”战略不松手,着力构建农民增收入、财政增税收的农村经济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全面落实粮食种植计划。今年,我镇粮食播种面积计划为11.3万亩、总产7.1万吨,分别比去年增长1%和5.2%,目前已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万亩、中稻7.5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确保粮食丰产增收。今年,我们在全镇广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5月初分村免费发放配方施肥单12000份,及时指导农民春耕施肥。仅此一项,xxx可年增粮食3400多吨,农民增收550余万元。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今年开展春季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3场次、参训人员6000余人;全面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全镇插秧机已达到11台,落实机插面积6000亩,为xxx市之首,无塑盘旱育抛栽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20多亩;深入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全镇已安装频振式杀虫灯500盏,可确保2.5-3万亩农田不受虫害,为农民减少农药成本60余万元,亩平节约成本20元以上;广泛使用bt、井岗霉素等生物杀虫(菌)药剂,万水桥优质稻生产基地被省授予无公害生产基地;全镇农作物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在方家畈项目区内建立了病虫害测报点,为农民提供更加及时准确的病虫害信息,指导农民科学防治。

2、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助农增收。培育壮大关庙山米业、施杨工贸、永隆米厂、福星油脂、清明湖珍珠养殖等龙头企业,力争今年有一家跨入xxx市龙头企业行列。

3、大力发展板块经济,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助农增收。着力建设6万亩优质稻种植基地、6万亩“双低”油料生产基地、6万头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3万亩优质水产基地、100万只家禽养殖基地、1万亩绿色林果基地,着力提高优势板块农业的规模经营效益。

4、搞活二、三产业,发展非农产业助农增收。大力发展以化纤纺织、机电建材为主的的特色工业,建设好关庙山化纤纺织工业园,力争五年内全镇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家,年提供税收达到1000万元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以上。今年,围绕引进固定资产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一个、过1000万元的项目两个的目标,采取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长期跟踪的深圳伟安皮草制造有限公司皮草制造、中石化金属包装、浙江南浔华昌覆铜板、苏州益来得气动元件、上海岭兰医用卫材、浙江三洋无纺布和天河公司3万锭环流纺等项目加强联系,密切关注鄂西水泥与广东客商投资5000万元,拟上3万锭的纺业项目,力争上述项目早日落户xxx。目前,上海梅兰日兰电器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电器工业园项目在3月份正式签订合同,该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亿元、产值达5亿元、上缴税收5000万元,是xxx市由乡镇引进的最大的一个项目,有望在6月底进行征地拆迁、9月份开工建设、明年5月份建成投产。

5、引导扶持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发展打工经济助农增收。今年,力争全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达到4000人,打工收入达到4000万元。

(三)以培养新型农民为突破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

1、培养科技型农民。以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为目标,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全面开展“阳光培训”工程,力争每年培训农民5000人次,每户培养一名学用科技明白人。

2、培养法制型农民。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

3、培养文明型农民。在全镇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十星级农户”评比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扎实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培养农村科技文化中心户,仅今年就培养市级科技文化中户23户,从而在全镇树立了一种学科技、懂法制、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四)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改善农村面貌。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顺利实施了方家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国投资金 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硬化主灌渠 公里、支渠 公里,修整田间道路12公里。二是投资200余成元的问石路全面建成通车,使我镇通村公路硬化达到了25公里,今年还将完成二覃路等通村公路硬化 公里。三是积极做好xxx等四个大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xxx、xxx土地整理项目总投资达5354万元,已经国家、省正式批准,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将在9月份正式开工建设。省投万店高产农田示范项目预计投资3500万元,有望在下半年开工建设。投资804万元的花庙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详规已上报到省农发办,即将审批。通过这四个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区内19个村的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成为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样板。

2、逐步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着力引导农民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使农村居民“走平坦路,喝干净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农村逐步达到“六化”标准,即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净化,环境美化,生态优化,居住社区化。

(五)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抓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1、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村级组织阵地建设。xxx、袁码头等村村级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已经完成,完全达到了“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力争经过五年努力,使全镇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200平方米。

2、全面完成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深入开展了争创“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活动,力争再创全省“五好乡镇党委”。

4、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深入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抓好了村务公开工作,保障了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三、精心组织,狠抓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领导落实。我们成立了由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全镇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确定了一名副书记任办公室主任,集中时间和精力具体抓好全镇新农村建设。各村也分别成立了由村书记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具体负责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实施。镇党委还选派了5名30岁以下的优秀年轻干部到xxx等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担任第一副书记,进一点加强了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

(二)宣传落实。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中来的积极性和热情,我们采取专题会议、标语、专栏、资料、组建23个工作队进村入户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要求、措施等,共召开镇村干部会、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等不同层次的新农村建设专题会30余次,拉横幅20余条,张贴标语60余条,办宣传专栏23个,印发宣传资料1.2万份,从而确保了新农村建设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全面掀起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骨干落实。为了提高镇村两级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先后组织村书记参加了市、镇两级举办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提高了思想认识;组织xxx等五个试点村的书记到省内参观考察,学习了先进经验;从而在全镇武装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骨干,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四)典型落实。采取政府“点名”与各村自愿申报相结合的方式确定了xxx、袁码头村为我镇第一批试点村。目前,xxx、袁码头村村庄规划已基本完成,5个市级试点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详规已经过村民议事会代表讨论通过,上报镇委、镇政府审批。通过抓这些试点示范村的建设,其它各村也都完了初步规划,从而带动了全镇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逐步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篇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汇报材料

xx镇地处省会郑州和古都开封之间,是县城的座落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区面积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7个村民组,总人中10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1万人。 200x年以来,xx镇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了城关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并分别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信息化建设示范镇”三个国家级荣誉,镇党委是“省五好乡镇党委”。 理清发展思路,实现生产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0x年以来,我们从城关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强镇、三产富民”的总体经济发展思路。按照这一思路,通过大举招商引资,强力发展服务业,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农村城市化。使全镇逐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三产为主体、现代城郊型农业为增收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城关实际、具有城关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全镇实现财政收入2540万元,同比增长25%,比净增1500万元;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79元, 同比增长23%, 比20增加2200元;8个村集体收入完成1300万元, 同比增长10%,比年净增500万元。全镇社会经济综合实力连续位居郑州市30强乡镇第一位、省百强镇前列。 健全保障体系,实现生活宽裕 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福利水平的同时,我们更加注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群众从经济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促进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中投入40万元设立了城关镇大病医疗基金,建立了大病医疗制度,解决了农民看大病难的问题。投入30万元设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基金,在全镇营造了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投入40万元设立了农民就业和素质教育培训基金,对部分群众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群众就业能力、拓宽群众就业渠道。投入30万元,设立教育抚助基金,对贫困学生和考入本科以上学生进行救助或补助。投入20万元,为8个村和机关各办配备了电脑,实现了网络化管理。成立了镇信息服务中心,利用网络、以《信息快报》的形式,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建立了从就医、到养老、教育、就业一系列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发展有方向、生活有保障、就业有渠道的良性互动。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作为享受各项保障体系的条件,进一步加强了社会管理,促进了乡风文明。 创新活动载体,促进乡风文明 200x年以来,镇党委以“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为契机,在全镇开展了以“一村一条文明街、一街一个文明户、一户一件模范事、一家一个形象人”为内容的“四个一”精神文明上台阶活动。并抓住形象人这一核心,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四期形象人培训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形象人的整体素质。同时,广泛开展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夸媳妇、贺娘家”活动,在3月8日进行了统一表彰;以来,陆续投入500万元在8个村高标准建设了农民文化大院和多个街头娱乐场所,每天群众进行表演;在元宵节组织全镇农民文化艺术队上街演出,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利用三个月时间,在全镇开展“十佳文明户、十形象人、十件模范事、十佳经纪人、十佳纳税大户、十佳基层干部”评选活动。对评选出来的十佳先进,利用年初经济工作会时间进行统一表彰,并进行及时宣传报道,使全镇形成了争当形象人、争做模范事的良好氛围。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有5个是市级文明村、城关镇是“全国文明镇”。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 我们按照县城整体规划,切实推进老城区的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200X年规划并建设了总投资达3.2亿元、可容纳住户2980户的“两寓五区”工程, 即在一个村建设农民公寓、在两个村建设农民标准化住宅小区。如今工程已基本结束, 并有600余户群众搬进新居, 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优化了城关的投资环境。同时,投资3960万元建设了多座学校、医院;投资1800万元建设了26条道路, 绿化美化了38条街道, 亮化了50条道路,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对背街巷道和庭院卫生进行了专项治理,深入开展了“除四害”、“健康教育”和“街道卫生清理”活动,为辖区群众营造了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了辖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了村容整洁。,城关镇获得了“全国重点镇”的荣誉,有三个村被命名为“河南省康居示范村”;同时,全镇有2个是省级卫生村、1个是市卫生村,几个城中村全部是省级卫生单位。 强化村务公开,实现管理民主 多年来,我们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做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城关实际,实行了“村帐民理镇管、组财民理村管、三书一单理财、五枚印章把关”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各村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对各村财务进行监督审查;镇审计办每月集体进行汇审入帐,并经常进行审计监督。20在坚持每月8日前的村务公开的同时,还通过摄像、输入微机,使村务公开实行了网络化管理,延伸了村务公开的时效性,开创了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工作新局面。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7

腊口镇位于青田县西北部,距县城56公里,新行政中心距丽水市仅9公里,是离市区最近的一个镇。全镇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总人口2.4万,素有“浙南油库、柑桔之乡”之称。新农村建设以来,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增加。2009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

6.8 %,工业总产值4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农民人均纯收入5769元,比上年增长10%。2009年,腊口镇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农民增收六大目标,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为内容的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加强宣传,成立组织,强化考核

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及时召开镇全体干部会议、村两面委会议、全体村民大会,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让新农村观念深入民心;成立镇、村一把手为组长的两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把一批有能力、有水平、能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贤士纳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配强组织力量;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持钩,充分发挥各村整治新农村建设的 1

主力军作用,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担子。

二、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效果明显。

一是加快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椪柑、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柑桔总面积达1.7万多亩,预计总产量2.7万吨。充分发挥浙南山茶油厂建在本镇的优势,着力发展山茶油,全镇油茶面积3万亩,产量370吨,抚育面积3000亩。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心香”、“紫心”蕃薯种植,面积达500亩,发展反季节、高山蔬菜120余亩。加大对柑桔种植实用技术培训,加大低效桔园改造力度,今年完成大坑柑桔低产改造试点工作(试点面积25亩),全镇改造面积500亩,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期,培训人次2300多人,及时向农户发布生产技术和市场需求信息1000多条。培育农业龙头企业3家,农业合作组织8家,发展农产品营销队伍15支,培养柑桔营销员34人。特别是今年,积极争取县里优惠政策,帮助大部分桔农解决卖桔的问题,发放补助资金150万元。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围绕农民增收六大目标,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外迁内聚”工程,按照自然村萎缩化管理和群众自愿原则,稳步推进高山、远山、深山农民的梯度转移,完成小规模自然村搬迁5个村43户137人。以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为重点,完善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机制,提高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能力。对1525户3042人低收

入农户进行一对一帮扶,落实帮扶资金30多万元,帮扶项目50余个,转移就业1500余人,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农户22%以上实现基本脱贫。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进一步形成规模优势,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增收。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8

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一)、乡基本情况

寺庄乡位于南乐县西北部,辖24个行政村,5.2万人,4.8万亩耕地,11000户。近几年来,寺庄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积极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以建设富裕村、文明村、培育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社会和谐化为目标,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大学生村干部队伍基本情况

我乡共招录大学生村官18名,其中1名今年9月份考入教师队伍,大学生村官中共有党员6名,大专学历16名,本科学历1名,最大年龄29岁,最小年龄23岁,平均年龄25岁。

二、具体做法

按照“示范带动,组织推动,产业强村,项目富民”的思路,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信息服务,多策并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壮-1-

大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依托运发牧业、洪鑫母牛繁育、大乐面粉等一批龙头企业,走公司加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使新农村发展有后劲,有底气。通过引导带动,有3000多户农民有了自己的发展项目,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二是重点推进。我们把王洪店村、赵岳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重点扶持,重点推进,典型带动,从硬件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入手,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分类指导,整合各类资金,切实加快新农村特色经济发展和道路、电力、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王洪店新农村建设试点初见成效。

(一)省定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王洪店。2006年被确定为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09年被确定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规划建设面积101200平方米,设计住宅560套,住宅区、功能服务区、市政区、企业区规划到位。止目前,新修街道8公里,全村“三横九纵”,12条街道全部硬化完毕。去冬今春投资10万元新栽绿化行道树4000棵;粉刷临街墙面14600平方米,新建服务4000平方米,新建文化大院一座。实现街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功能完善。新建住宅460户,规划新建率82%,累计总投入约5000万元。新建洪育母牛繁育合作社(公司),存栏母牛800多头,总投资1000万元,为新农村发展注入

了活力、增添了后劲。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9

一、基本情况***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赤峰市东北部,地处西拉沐沦河北岸,大兴安岭南端东麓。东与通辽市扎鲁特旗为邻,南以西拉沐沦河、台河的老河身与翁牛特旗、通辽市开鲁县相望。西与巴林右旗、巴林左旗毗邻,北与锡盟西乌珠穆沁旗接壤。全旗现辖11个乡(苏木)、镇,245个

村(嘎查),总人口29.6万人,全旗南北狭长,最长达232公里,东西最宽约114.4公里,总面积为14277平方公里,地下矿藏丰富。本旗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所平均气温5.5℃,无霜期95—140天,年均降水量300—400毫米。

二、主要做法

我们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一是积极宣传,深入发动。通过舆论宣传、典型示范、行政推动等各种办法,力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深刻内涵,着力解决农牧业生产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二是立足实际,推进重点产业。我们把加快肉羊、肉牛、奶牛、禽类、杂粮杂豆和万寿菊六大优势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环节,专项推进,2006年奋斗目标是:肉羊出栏90万只,肉牛出栏9万头(其中:短期育肥出栏1万头),奶牛存栏1万头(其中:高产奶牛存栏5000头),肉鸡出栏400万只;蛋鸡饲养50万只,肉鹅出栏50万只,杂粮杂豆种植80万亩,万寿菊种植2万亩以上,农牧民通过产业化项目增收300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增长30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9500万元以上,增长30以上,农牧民人均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占总收入的70以上。三是把家庭牧场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重要内容,已建成家庭牧场6000处,投入建设资金415万元。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减负政策,提高农牧民收入。健全农牧民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的审核、审批和管理,确保减负政策落到实处。五是精心策划启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试点工作。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把绍根镇查干浩特嘎查作为试点来抓,今年年末这个嘎查人均纯收入将达到5500元以上,嘎查已经被市、旗、镇里评为小康示范嘎查。

——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为农民节本增效。组建了农业综合化验室,开展种子质量检验、化肥检验、土壤检测等工作,确保农资质量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今年化验室在全旗11个苏木乡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为4万亩,并把研发配方以施肥建议卡、项目区农户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的形式发放到农民手中,实现入户率95以上,为了进一步增加测土配方工作的针对性,他们还为5万户农民免费提供测土技术服务。经过初步核算,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可使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平均每亩可为农民节本增效20—50元,总节本增效120万元以上。

——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授农民致富之渔。阿旗把大力发展农牧民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作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途径来抓。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新型农民,完成培训22.5万人次,基本实现224个行政村,每村有10名种植业技术明白人、10名养殖业技术明白人、10名农村经纪人、每户有一名农民转产、转岗就业。围绕这一目标,我们全面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年初以来,旗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各种准备工作。通过建立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机制、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成立了农牧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选定了巴彦温都、乌兰哈达、柴达木三所农牧民培训试点学校,并确定了乌兰哈达农牧民学校负责农民培训工作;白音温都农牧民学校负责牧民培训工作;柴达木农牧民学校结合绍根煤田综合开发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不断深入实际,负责产业技术工人培训工作。培训学校作为职教中心的下属单位和农牧民培训基地。农牧民学校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培训,培训经费以政府支持为主,同时积极争取专项培训资金。农牧民学校每培训一名农牧民,旗财政每天补助资金10元。结合国防教育,实行军事化管理,以每期7—10天的短期初级培训为主,以农牧民群众为培训对象,同时兼顾农牧业生产技术员、嘎查村干部,针对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需要,因需施教,以农牧业适用技术普及和推广、市场经济理论和党在农村牧区各项方针政策等为主要培训内容。目前,在乌兰哈达分校完成培训53名定单劳务输学员,有20多人现在已经走上务工之路。今年这个旗计划培训农牧民2000人次,明年完成培训5000--10000人次,三年后,全旗农牧民学校每年培训农牧民群众达到2-3万人次。同时,与劳务输出短期定向培训相结合,围绕市场需

要,搞好输出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

——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塑造乡村文明之风。发展清洁能源是实现“乡风文明”的必要条件,***旗牢牢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大幅度增长沼气建设投资,积极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北方“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这一有利契机,积极申请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今年申报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资金252万元,准备在2100户

农户实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工程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今年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介入、群众自发等形式实施5000亩绿豆提纯复壮工作,预计生产优质绿豆种子75万斤,从而完成天山明绿豆三年实现种子置换一次的三年规模目标,不但增加农民收入,还使阿旗优势农产品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同时在树创农产品品牌中,不断扩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全旗现有2.3万亩有机食品基地,涉及小米、荞麦米、黄米和绿豆四个品种,总产量近1500吨,赤峰阿旗蒙天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注册了“蒙天牌”和“蒙田牌”商标。延长产业链是提高收入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打造品牌和品牌占领市场的重要环节,阿旗积极扶持蒙天粮油公司和天柱有限公司,发展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链条,千方百计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实施“乡村图书室”文化工程探索丰富农村牧区文化生活有效途径。由旗委宣传部、文明办牵头,新华书店具体组织实施的“乡村图书室”文化工程,拟在全旗11个苏木乡镇各选一个嘎查村,通过社会捐助的方式,建设一处面向农牧民免费开放的乡村图书室,由苏木乡镇委托专人管理,旗文明办、新华书店不定期对“乡村图书室”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书刊主要以农牧业适用技术、涉农涉牧法律法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信息等方面为主。目前,已通过社会力量筹集资金50000余元,全部用于首批“乡村图书室”建设。

――加快生态文明村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阿旗生态建设坚持走生态产业化的道路,深入挖掘林业直接为农牧民增收服务的潜力,着力发展林业经济,努力提高生态效益。一是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结合“十一五”时期产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牧业经济发展的规划布局。引导农牧民由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向生态保护型生产经营方式转变。畜牧业方面,在草牧场承包到户的基础上,做到四至清楚、相对集中、便于生产、便于建设、责权利相统一,积极推行舍饲圈养,便生产置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上;农业方面,从粗放型农业向特色农业、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转变。大力发展林果业、饲草加工业、山野菜加工业、中草药业等生态产业,建立利益驱动机制,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之路。二是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牧区物质条件。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通过大力植树种草,改变耕地、草牧场退化沙化局面,使嘎查村植被覆盖率达到85以上,在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植树种草种花,美化居住环境。合理规划,集中整治。达到街容整洁、排水通畅、棚圈规整,治理嘎查村脏乱差,改水改厕。治理“五乱”即柴草乱垛、污水乱泼、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的问题。加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农牧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镇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培养造就新型农牧民,提高农村牧区文明程度。大力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增强农牧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技术培训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每年推出一批农牧民科技示范户和带头人。引导广大农牧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牧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深入开展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牧民素质。扎实开展普法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嘎查村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力争使每个嘎查村逐步实现建有综合文化室、卫生所、可供群众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和农牧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团体,不断丰富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农牧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以省际通道为纽带加快沿线地区发展步伐。一是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切入点,建设诚信大通道。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旗深入开展诚信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并坚持做到“两个结合”:与“十星级文明小康标兵户”活动相结合。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小康标兵户”10户,予以通报表彰。与开展“文明赤峰、和谐赤峰”活动相结合。沿线各苏木乡镇和旗直有关部门结合实际,重点开展了“文明诚信政府”、“文明诚信单位”、“文明诚信户”等系列评比创建活动。二是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建设整洁大通道。在沿线各苏木乡镇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努力建设整洁大通道。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要求,不断加大大通道沿线各苏木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强村容村貌的改善,要求每个苏木乡镇及嘎查村至少要建设一条基本符合标准的文明示范街路。三是以生态文明嘎查村创建为契机,建设生态大通道。从沿线生态建设入手,在大通道两侧实施飞播造林1.45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人工造林1200亩,退耕还林2300亩。四是以建设文化大旗为着力点,建设文化大通道。目前通道两侧苏木乡镇基层文化站建设全部配齐,文化设施设备现有场馆面积8921.4平方米,业务活动所用面积4812平方米,设备总价值29万元。五是以开展“四联创安”活动为载体,建设平安大通道。沿线各苏木乡镇组建了草原110治安队,为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治安环境。狠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面掌握社会动态。认真做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工作。大力开展交通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六是以产业化项目为依托,建设黄金大通道。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全旗重点产业化项目向沿线的苏木乡镇和嘎查村倾斜,着力培育通道两侧具有地区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化项目,通道沿线苏木乡镇重点推进了肉羊、肉牛、奶牛、家禽、杂粮、万寿菊等六大产业项目,力争年内实现人均增收500元。七是以星级文明苏木乡镇(嘎查村)创建为纽带,建设星级大通道。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巩固提高星级文明嘎查村和星级文明苏木乡镇创建水平。同时,结合星级文明嘎查村创建,在通道沿线地区开展了“十佳文明小康标兵户”评选活动。通道沿线现已有自治区星级文明苏木乡镇3个,星级文明嘎查村14个,十星级文明小康户22户,十佳文明小康标兵户10户。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突出特色”的发展原则,积极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搞活流通,培育市场,创建新型营销体系,培育和发展农村牧区经纪人队伍。三是突出重点,围绕全市提出的“肉、乳、菜、草”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推进肉羊、肉牛、奶牛、禽类、杂粮杂豆、万寿菊六大重点产业发展。四是继续加大家庭牧场建设,家庭牧场作为比较先进的畜牧业运行模式,已经被专家和牧民认可,今后将逐步引入现代畜牧业新技术设备,提高家庭牧场的经营效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和促进畜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五是从提高农牧民素质入手,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保持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培育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有自主创业能力的新型农牧民。六是丰富活动载体,塑造农村牧区新风貌,组织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06新农村建设汇报材料 篇10

你们好!我叫宋丕煦,在XX年村协会换届时被选为刘庙村计划生育协会会长。首先对各位领导来我村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把我们村计生协会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以汇报,不当之处请给予指正。

我们村总人口1256人,协会会员146人,分10个

会员小组,有70户会员联系户,村协会理事13人,设会长1人,副会长1人,聘任了秘书长。

近年来,村两委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协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村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围绕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协会的职能作用,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一、强化组织建设

建好组织是做好计生协工作的前提,为此,我们坚持以协会换届为契机,结合个别调整,对不适应协会工作的会员劝其退会,及时吸收有能力、有特长、热爱协会工作的同志入会,自去年协会换届以来,会员队伍调整了8人,其中退会3人,入会5人。开展好协会工作,要有好的队伍素质。我们组织会员每季度学习一次,理事每月学习一次。学习协会工作、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技致富等知识。通过学习,全面提高了村协会组织成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二、搞好宣传带头

为了切实转变群众的婚育观念,使群众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我们以“双进”、“双建”,“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一是利用广播、电视、协会活动室、“灵渠工程”、计划生育文艺节目、黑板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搞好经常性的宣传活动。通过面对面,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利用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进行计划生育集中宣传,特别是围绕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宣传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型生育观念。如会员王亚英通过学习交流认识到少生优生的好处,主动申请终生只要一个女孩。在她的带动下,我村又有刘士达等两户申请办理了终生只要一女孩的手续。会员于芳明通过学习,掌握了梨枣种植管理技术,带头种植梨枣12亩,并动员其他群众搞产业结构调整,种植梨枣。目前,我们村种植梨枣600多亩,每亩效益4000余元,通过这一项,全村人均收入提高了XX元。

三、积极开展优质服务

我们村计生协紧紧围绕广大育龄群众的需求,全方位的搞好服务活动。在生产方面,带领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致富,在麦收、秋收大忙季节组织帮扶队,对村计生户、双女户进行帮助。去年麦收时,双女户申学生因本人有病,家属在医院照顾他,家中麦子无人收割,非常着急,我和其他几个会员主动联系机械帮他把麦子收到家。村协会还利用各种方式帮助计生户上项目,发展经济。育龄妇女孙福英刚结婚时,想上项目,又没门路,协会理事白丽萍知道后,主动教她理发技术,并帮她开了一个理发店,现在生意很红火,在协会带头和帮助下,目前我们刘庙村会员和会员联系户共开办门店76个,个体企业3个。在生活方面,我们积极帮助计生户解决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优越,如我村宋丕成是双女户,他长年有病,经济比较困难,小女儿去年考上大学,家里交不起学费,村协会知道后,把这一事情报告村两委,建议进行捐款,广大会员和党员、干部一道捐款8千多元,解决了宋丕成小女儿上学困难的问题。我村独生子女户孙月红去年秋因病去世,剩下他妻子和儿子两口人,生活比较困难,会员宋士良帮助他儿联系学习微机,村两委把他儿安排到凤祥集团上班,现在工资近千元。在生育方面,我们围绕产前、产后、术前、术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如我村育龄妇女赵丽珍去年年底临产,家中无人照顾,协会理事、专职主任李雪英主动到阳谷照顾她,直到她对象回来。她对象非常感激,在拜年时机给李雪英叩头致谢。通过我们的服务,提高了协会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促进了广大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

四、实施政策推动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育龄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村协会建议对计划生育户制定一些优先、优惠政策。村两委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并制定了对计划生育户八项优先、七项减免、三项落实、一项保障等优惠政策,八项优先即致富场地优先、宅基安排优先、各项承包优先、入学就业优先、贷款扶持优先、提供信息优先、物质供应优先、产品销售优先;七项减免即:义务工减免、承包费减免、独生子女学杂费减免、校服费减免、农业税减免、信息技术费减免、健康查体费减免;三项待遇落实即:独生子女优待政策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落实、计划生育双女户父母养老保障落实;一项养老保障:即全村70岁以上实行计划生育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30元。对各项优先优惠政策的落实,村协会积极的进行参与和监督。以上措施的制定,提高了全体村民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如村民刘光贵是双女户,有意招上门女婿,媒人

提亲时提出此事,男方孟庆福思想有顾虑,怕来刘庙后被别人看不起,受气。村协会得知情况后,我和村协会的另一名理事,亲自到石佛镇廉庄村的孟庆福家做工作。明确表示,来后不光要和其他村民一样看待,还要优先兑现对他的各项照顾,打消了他的顾虑。婚后,建议村两委在凤祥湖边最好的位置给他安排宅基,并帮助其贷款建起了粮点,年收入五、六万元。使刘光贵一

家真正体现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五、搞好集中活动

春节、“五.二九”、“九九”老人节等重大节日,是开展计划生育协会活动的有利时机。我们村协会和村两委一道坚持在各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对计划生育户、孤寡老人开展走访慰问等宣传服务活动,把党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送到家、送到人,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如每年的“五.二九”、“六一”,我们村协会建议村两委一块过,村协会的几名理事,一方面和村两委干部一道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和计生户,另一方面我们召开表彰会,对我村评出的好会员、好媳妇、好会员、好婆婆和小学中的独生子女、双女户子女进行表彰,为好会员、好媳妇、好婆婆奖了热水瓶、毛毯等。为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子女每人奖书包、校服、本子、笔等。使他们从小就体会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特别是对好媳妇、好婆婆的评选过程中,把是否实行了计划生育做为首选条件,也进一步促进广大群众新型生育观的树立。

六、发挥协会载体作用,深化村民自治工作

计划生育协会是广大群众自己的组织,在动员组织群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村计生协会在协助村委制订《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的基础上,村委与村民签订了执行《章程》的协议书,并利用计划生育村务公开等形式,公开计划生育有关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如在今年4月初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会上,除公开计划生育婚、孕、育、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等情况外,还配合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村委与持册、持证对象签订了《孕情管理服务合同》。提高了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程度和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经过几年协会工作的开展,我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加入协会组织的人多了,不接近协会的人少了;参与协会活动的人多了,不遵守协会章程的人少了;实行计划生育的人多了,未转变婚育观念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没有经济头脑的人少了;邻里和睦的人多了,打架斗殴的人少了。

上一篇:沈复的名言下一篇:佛光寺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