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2024-06-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共9篇)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1

一、现状调查

xx村地处县城以南,东接xxx,西接xxx,南连学习型,北攘xxx,距xxx县城15公里。辖区包括9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172户,共3773人。整个村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海拔1960米。特色产业:菜豌豆、刀豆、甜脆玉米。适合种植蔬菜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504亩,林地15600亩,人均耕地0.73亩。全村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收入为主。

二、面临的问题

xx社区的经济发展虽然找到了一些路子,但同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村干部对发展经济的素质能力不强。个别村干部思路狭窄,认为发展集体经济就是办企业,上项目;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前主要是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就是发展经商业,农村不太适宜;以为只要群众富裕了,集体有没有收入无所谓。二是责任意识不强。有的村干部安于现状,只守摊,不创业,怕担责任,怕冒风险,“等、靠、要”思想严重。三是工作能力较差。有的村干部缺思路,少办法,过多强调客观条件,不从主观找原因,怨天忧人。四是对发展村集体经济责任感不够。村里原来有山林立地,但经营管理方式不当,怕麻烦,只能让部分群众自由耕种,谁种谁有,使村里

失去了经济实体,断绝了经济来源。

三、几点建议

xx社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做到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从以几个面入手:

(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堡垒,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重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现,是我们党执政为民,保证党在农村各项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强化力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新的人才创新机制,大胆尝试村班子成员公开海选任用方式。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一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素质、发挥作用的制度和机构。严格要求党员按照党章和党内规范办事,用党员标准衡量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同时,在发展农村党员上要严把入口关,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慎重发展党员。二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约束人。严防以权谋私以及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作风。

(三)财政扶持要到位,使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2

1 新农村建设概况

1.1 经济建设大步推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兴立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可以用‘回应期待, 喜出望外, 活力大增, 股市飙升’十六字概括。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它要求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 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实现农民的富裕, 农村的发展,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近年来, 祝家庄在党和政策的指导下, 经济建设获得了大踏步发展。

1.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保障农民增收。

祝家庄以农业种植为主, 2000年开始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逐步形成了苗木种植、梅花鹿养殖、农贸市场等支柱产业, 尤其是2000年在胶南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以种植凯特杏、蓝莓为主的精品园, 共建设温室大棚155个, 占地16hm2左右。近些年来, 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 精品园由单一的果树种植转向果树种植、水貂养殖和蔬菜种植三者相结合的经营模式。通过调查得知, 水貂养殖给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实惠, 一般养殖户每年盈利可达20~30万元, 而且国家对于养殖大户有经济补贴,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 村里的水貂养殖大户每年获利可高达200万元。

1.1.2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解放农村劳动力。

祝家庄普通农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 过去种植庄稼耗时耗力, 生产效益低下。近些年来, 村里开展了喷灌设施建设, 切实解决农田浇灌问题。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祝家庄打通了通往农田的道路, 引进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 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农作物种植占用的人力和时间大大缩短, 极大的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如今祝家庄村民利用靠近胶南市市中心的优势, 大量进城务工, 仅利用业余时间种植农田, 拓宽了经济来源渠道, 经济收益十分可观, 祝家庄村民人均纯收入早已突破万元,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1.1.3 招商引资, 多元发展。

在国家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祝家庄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 利用当地的资源条件大力招商引资, 近些年来大型企业开始进驻祝家庄。例如港资企业国乐国际葡萄酒有限公司2012年开始立项建设, 该公司以生产葡萄酒为主, 同时将利用村西铁镢山打造生态旅游。国乐国际葡萄酒有限公司一期占用祝家庄耕地百亩, 所占用耕地每667㎡每年补贴给村650㎏小麦。如果当前小麦每1㎏按2.28元计算, 每667㎡地可获补贴约为1500元。招商引资不仅给村里带来了经济效益, 而且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拉动就业, 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2 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 大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农民生活宽裕的条件之一。自2006年以来, 祝家庄基础设置建设明显加快,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交通状况与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2008年祝家庄对村里道路实现了全面硬化, 大街小巷实现了水泥路面全覆盖, 从此村民告别了泥泞小道。此外, 公交线路207路从村边穿过, 连接胶南市人民路公交枢纽, 枢纽处公交贯穿整个青岛市, 出行方便。通过调研得知, 祝家庄北距泰薛路4.5km, 东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仅6km, 南距204国道仅8km, 交通十分便利, 方便村民出行、货物流转。

1.2.2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完备。

基础服务设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力的综合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对祝家庄调研得知, 2012年具有综合服务作用的祝家庄中心社区落成, 中心社区设有村委会组织机构、便民服务大厅、图书阅览室、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场地等, 成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标志性产物。村里设有卫生室, 基础医疗服务十分完善, 村民不出村便可求医问药。除此之外, 村里超市、五金店、饭店、维修店、理发店等一应俱全, 大大方便、优化了村民生活。

1.2.3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城乡贫富差距大、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 发展和完善农村文化教育便成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政府投资83万元, 在村西南部建成了一所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学, 并配备了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等, 被评为胶南市规范化学校和胶南市精品学校。祝家庄村里还设有幼儿园, 村里重视幼儿教育, 不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整修, 园内条件优越, 祝家庄幼儿园因此被评为胶南市农村一类幼儿园。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农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特别是在夏季, 在村委会的组织倡导下, 村民聚到一块跳舞娱乐, 农村生活丰富多彩。

1.3 基层党建切实推进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反腐制度建设要持之以恒、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福祉, 也关系着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胡锦涛同志也曾强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归根结底要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多年的实践证明,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根本, 是关键, 是必须做好的基础工作。”祝家庄现有一个党支部, 书记、副书记各设一名, 共有党员75人。近年来, 祝家庄重视基层党建工作, 通过调研得知, 村里的党建工作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展开:

第一, 定期召开党支部委员会会议。2013年下半年以来村里先后召开过三次党支部委员会会议, 分别针对招商引资、村民土地征用等内容展开。第二, 村支部书记带头走访村民, 切实发挥党员作用。刘全森书记说, 祝家庄比较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村民生活状况, 村支部书记、副书记会不定期组织党员走访村民, 了解相关情况。第三, 做到党务公开, 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入党。据了解, 珠海街道办事处每年都会按照村里的具体情况下达发展党员指标, 村里按照相关要求, 严格选拔党员, 程序公开公正。从刘书记那里得知, 村民入党热情高涨, 其中青年人最为积极, 2013年经过层层选拔, 初步决定将9人列入考察范围, 最后通过党支部召开支部会议举手表决, 最终将其中2人列为了发展对象。由于党建工作扎实、出色, 先后多次获得“先进党支部”、“五个好先进党支部”、“社会主义文明村庄”等荣誉称号。

2 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农村改革, 对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对农村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通过调研发现, 当前我国城郊新农村发展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 但是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 下一步需要重点解决。

2.1 集体与个人利益增长不协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 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许多问题。通过调研得知, 当前祝家庄农户可以一边种地一边工作, 经济收入可观, 尤其是随着招商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 企业不断从村里征用土地, 农户直接可以获得众多补偿。但是, 作为以租赁土地为重要经济来源的祝家庄, 由于企业征地补偿基本都到农户个人, 村集体所得极少, 加之祝家庄村大、开支大, 近几年村集体一直入不敷出。因此, 当前祝家庄表现出明显的集体与个人利益增长不协调。

2.2 农民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村容整洁”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通过走访祝家庄发现, 村里街道两旁杂物堆积众多, 随意堆放农副产品、肥料、垃圾、农药等, 大部分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置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 不能做到集中堆放。虽然街道上设有垃圾箱, 但是农户并未切实利用, 于是出现“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不协调现象。

2.3 村干部待遇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是加强村干部管理、激发村干部活力的重要举措, 是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祝家庄现有村干部6人, 其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计生主任由政府统一发放工资, 其余干部主要由村里负责支付工资。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 村里干部的工资水平很低, 而且不能保证按时发放, 从而造成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2.4 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混乱、缺少科学规划, 直接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利用。珠海街道办事处祝家中心社区由祝家庄、杨家崮、杏家庄、石人泊4个农业村组成, 辖区总户数1032户, 总人口3561人。该中心社区位于祝家庄北边, 距离四个村庄的人口聚集区相对较远, 因此社区内的图书阅览室、篮球场等利用率很低, 很少有村民到中心社区查阅图书。

2.5“大学生村官”形同虚设

“大学生村官”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一员, 长期工作在基层党组织第一线, 是一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要力量。但是通过调研得知, 祝家庄设置“大学生村官”岗位已有五、六年, 但是“村官”通常在珠海街道办事处工作, 只是在村“挂职”, 很少到村开展实质性工作, “大学生村官”形同虚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并未起到建设性作用。

3 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3.1 重视管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 及时总结经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发展科技农业离不开人才, 农村致富同样离不开有一技之长的致富领路人。通过调研得知, 祝家庄村委会三年一换届, 但是一直沿用老领导班子, 领导队伍中缺乏新人, 而且政府设置的“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对此, 国家下一步应加强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选聘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到村, 切实为农业产业项目提供人才支撑。与此同时, 进一步落实“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 让大学生“村官”到村支两委任职, 充实村支两委力量, 组建村级组织高素质“智囊团”, 为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 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

3.2 挖掘当地资源, 开展生态旅游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因此, 创新农村经营方式, 拓宽经济收入来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祝家庄村西有铁镢山, 自然风光优美, 村南有清澈的小河, 可以以此为支撑发展旅游观光业。建议国土、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出台优惠政策, 鼓励该村改造和利用山水自然条件, 打造一个以“赏山水、享清闲”为主题的旅游观光产业。同时尝试开设“农家乐”, 设置果蔬采摘、户外烧烤、捕鱼垂钓等休闲项目, 吸引城乡居民观光旅游, 形成多元化新型农村产业。

3.3 优化环境, 建设美丽农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环境好了, 人人受益”, 因此今后新农村建设尤其要注重营造良好环境。当前, 农村环境不仅面临着村民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而且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不断深入, 农村将面临更大的开发和污染。因此, 今后祝家庄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定期集中销毁垃圾, 及时清除杂物、脏物, 绿化、美化、亮化村庄环境, 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相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与运行, 同时出台与法律配套的法规、条例等规范性文件, 确保已颁布的法律有效实施和农村环保工作有法可依。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充分调动起村民建设村庄的积极性, 携手搞好新农村建设。

3.4 规模经营, 拓宽增收渠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将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权利, 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等。当前祝家庄附近缺少大型的综合农贸市场, 农作物批发销售很不方便, 而且小规模种植农作物收益低、收益慢, 造成村民的种植热情不高, 纷纷进城务工。今后祝家庄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适当整合土地资源, 实现规模化经营。村委会可以将村民的土地承包、整合到一起, 结合市场需求种植紧缺作物, 如本村现有的美国凯特杏、蓝莓等, 努力树立农业特色, 与此同时尝试兴建辐射周围村庄的大型综合批发市场, 吸引各地商贩前来贸易。此外, 随着驻村企业的增多以及贸易往来的增多, 村委会可以采取村里出资、村民入股的形式开办酒店、物流等, 适当发展第三产业, 努力增加村集体、个人的财产性收入。

4 结论

农村建设与改革是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下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 对一些农村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健全机制体制,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在理论和政策上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即将迎来新一轮飞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

[2]佚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J].今日海南, 2006, (01) .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3

一、近年来价格主管部门在支农惠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合理调控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江西、湖南、四川等主产省认真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2005年,四川省通过制定并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合理引导市场粮价回升,按该省当年商品粮销售量计算,使农民增加收入近40亿元。广西自治区柳州、来宾、河池等产糖县实施糖蔗价格联动,将甘蔗收购价格从首付价每吨230元提高到280元。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还把送价格信息下乡作为帮助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太原市小店区免费赠送《价格简报》和涉农价格期刊,在乡村设立物价信息员,及时将农产品价格信息送到农民手中。各地农村价格监管站利用办黑板报、出专栏等形式,在当地场镇显著位置公告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价格信息和市场行情。

(二)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广西、湖南两省(区)对省产尿素、磷酸二铵实行政府指导价,对其他化肥、农膜、农药等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对化肥批发零售实行进销差率和批零差率控制,保持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基本稳定。重庆市于2005年对化肥生产、流通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不据实结算运杂费、擅自提高销售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维护了农民利益。四川省在全国率先向化肥大中型生产企业派驻价格监察员,架起政府、企业、农民三者之间的桥梁,使化肥价格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全省农民因此减少支出约2亿元。

(三)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经过清理整顿,吉林、辽宁两省已经基本上没有专门针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河北省2005年取消了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费等11项不合理收费,降低了畜产品检疫等4项收费标准,年可减轻农民负担900万元。山西省取消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工本费等10项收费,免收水土流失防治费等9项收费,降低了农机监理费等3项收费。宁夏自治区近年共取消涉农收费项目25项,免收8项。各地积极推行城乡居民用电同价。辽宁省海城市农村居民用电价格为每千瓦时0.45元,比同价前下降0.5元左右;福建省建阳市农民用电每千瓦时由1元降为0.458元;江西兴国县农民用电每千瓦时由1—2元降为0.59元。成都市2005年查处涉农价格案件150余件,查处金额280万元,退还农民234万元;通过制定《农村配送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规定药品配送企业的配送价格加价率不得超过6%,使全市农村药品价格平均降低15%以上,年减轻农民负担约6000万元。

(四)建立农村价格监督服务网络,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各地普遍实行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山西省将2005年定为“收费公示年”,加大推行收费公示的力度;湖南省共设立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栏(牌)4.9万多块;宁夏自治区免费向农户发放收费“明白卡”,增强了农民抵制乱收费的能力。成都市金牛区组织实施了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阳光工程”,统一制作、统一安装涉农收费公示栏,公示内容每季度更换一次,做到了“公示广、看得清、留得住”。各地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价格监督网络,四川省建立了与乡镇物价监督员、联络员定期联系制度;仁寿县开展12358举报电话送下乡活动,将价格举报网延伸至全县15个区、110个乡镇、1102个行政村,加大农村价格监督力度,对维护群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农村价格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部分价格和收费政策还不尽完善

一是部分地区农村电价偏高。四川省眉山市反映,农村用电中的非居民照明、商业、工业电价尚未实现城乡同价,农村电价明显高于城市,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重庆、湖南、广西等地反映,部分偏远农村电网尚未进行改造,电价水平在每千瓦时1元以上,甚至更高。重庆江津市农民反映,当地电力部门对参加电网补改的农户多收材料费500元(原来收材料费200元,现在收700元)。二是农用车养路费征收标准不合理。农民认为,农用车主要从事田间作业,却与城市机动车按同样标准缴纳养路费,很不公平。四川省乐山市过去对农用车、拖拉机一年按6—7个月缴纳养路费,现在改按12个月计缴,增加了农民负担。三是对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太原市小店区大村反映,该村被征地165亩,补偿费每亩仅1.3万元,而同一地区城建用地市场价要高出几十倍。宁夏宁武县临河镇的征地补偿费标准仅为每亩8000元,相当于当地一个农民2年多的纯收入。四是存在多头收费现象。四川省反映,生猪饲养、屠宰销售过程的收费仍多达14项,涉及8个部门,各种税费累计高达70—110元/头,扣除成本后,农民养猪基本没有收益。湖南、广西等地农民反映,一些主管部门向农民经营的小企业、小超市甚至小卖店强制收取各种会费,包括个体工商会费、农村工商企业协会会费、特种行业协会会费等。技术监督部门收取质检费、卫生部门收取检验费等,在收取标准上没有区别城市与农村,农村小企业感到难以承受。

(二)一些影响价格形成的体制和机制性因素仍未消除

当前农民反映最为强烈的仍然是“看病贵”和“读书贵”等问题,农村因病致贫、因学返贫现象还比较严重。河北藁城县系井村反映,全村约800户,目前因病返贫的有10余户。这些问题实质上是体制机制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政府投入不足等因素带来的结果。在医药不分、以药补医的体制下,药品价格仍然存在虚高现象,超出了大多数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四川省雅安市反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对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门槛费”偏高,可报销比例过低,农民不甚满意。宁夏自治区吴忠市上桥乡花寺村四组马瑞华老人因病住院,支付医药费6727.21元,仅报销了935.7元,占总费用的13.9%。所以,在目前情况下,大多数农民仍然望医兴叹,“小病挺,大病挨,不行才往医院抬”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农民对免除或逐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非常欢迎,但对高中和大学收费意见很大。江西省吉安县农民反映,当地高中生每学年学杂费一般在2000元以上,加上食宿费,三年高中开支超过20000元;高等院校一年的学杂费大多在5000元以上,加上食宿费用,往往超过一些普通农民家庭的全年纯收入。农民反映,他们收到孩子上学录取通知书时的心情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忧的是巨额学费从哪里来。

(三)农村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价格矛盾和问题

除前述问题外,当前农村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价格和收费问题:一是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农民种粮收益下降。2004年、2005年全国化肥销售价格均比上年平均上涨12.8%,同期粮食价格涨幅不大。据测算,河北省2005年小麦、玉米每亩净利润分别为146元、158元,比2004年的198元、192元分别下降27%、18%。吉林省公主岭市的农民反映,当地种子公司通过直销或经销代销等方式,逃避价格主管部门的管制,使当地玉米种子价格2005年从每公斤2元上涨到5元。二是农业用水价格矛盾突出。南方地区农业用水简单按田亩收费,农民用多用少、用与不用都一样,造成苦乐不均;农村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客观上增加了农民的水费负担。北方缺水地区存在两种情况:部分地区反映农业用水负担较重,宁夏灵武县临河镇农民反映,当地一般自流灌溉种植用水支出为每亩地40—50元;部分地区则存在农村用水收费过低的问题,本次调查涉及的山西、河北的10多个乡镇中,农民用水基本由集体出资,少数村向农民每年每人收取10元钱的水费,尚不够抽水的电费支出。三是农村公益事业收费过高。各地普遍反映农村殡葬收费过高,“死不起人”。四川省南部县火葬费用高达1790元,而且强制服务、垄断经营现象严重。福建省松溪县殡仪馆火化费用一般在1200元以上,购买墓地费用最低在3500元以上。一些农民对有线电视收费意见较大。山西省清徐县北录村反映,当地有线电视初装费约为600元,每月还要交12元的收视费;四川省达州市农村有线电视入网费为500—680元,收视费为每月13元;乐山、眉山等地农村有线电视收视费每月18元,比许多大城市的收费水平还高。此外,部分地区农民反映了工商管理部门乱收费、电话月租费不合理等问题。

(四)部分地方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物价系统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实际工作中,都还存在一些与建设新农村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一是对建设新农村的认识过于简单。以为建设新农村就是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进而忽视了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素质提高等方面的任务;二是存在畏难情绪。少数同志认为,当前价格工作机构不健全、体系不完善、队伍不稳定,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中难有作为,存在一些畏难情绪。三是工作中存在明显的缺位和不到位现象。“缺位”主要表现在价格服务方面,不少农民反映对价格政策不甚了解,也得不到及时可靠的价格信息;“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价格政策执行不到位,特别是对各种乱收费、乱涨价的查处不到位,使农民的合法价格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三、价格主管部门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的几点意见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搞好服务”,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粮食、化肥价格调控,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要加强对粮食价格的调控,努力确保粮食价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积极探索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粮食价格综合补贴制度,稳定农民种粮预期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认真落实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化肥运输的价格优惠政策,坚决纠正和查处擅自提高价格、变相取消优惠的行为;加强化肥等农资价格监管,继续对化肥出厂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对批发和零售环节实行进销差率、批零差率或采取最高限价等形式进行控制,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二)完善农村水、电、运、住等价格政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加强农业末级渠系水价管理,逐步推行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促进农村节约用水,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在进一步改造农村电网的基础上,降低农村非普工业、非居民照明、商业用电价格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各类用电与城市同价,以减轻农村电费负担,增强乡镇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农村中小学用电价格,继续对农业生产用电实行较低的价格,并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对农村客运价格管理,按照既有利于调动运输企业积极性,又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村客运价格水平;取消向农村客运收取的客运附加费,降低农村客运运营成本,缓解农民“行路难”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收费,除依法颁发的证照可按规定收取工本费外,取消涉及农民建房的其他收费,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农民接受建房咨询、设计等服务并收取费用;统一规划建设农民生活用房,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为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创造有利的价格环境。

(三)认真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价格和收费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一是加强农村医药价格管理,缓解农民看病贵问题。配合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研究建立与农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医药价格监管体系;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整顿农村医疗服务收费,支持农村平价药店经营,切实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二是规范农村教育收费,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全面清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取消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西部地区寄宿制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从严控制择校生招生比例和录取分数,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建立高校成本调查审核制度,规范校内服务收费;清理整顿改制学校收费,坚决制止以改制为名行乱收费之实的行为。三是对涉农收费进行专项治理。重点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殡葬服务收费、有线电视收费、农村电话收费、工商管理收费等进行治理,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行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流动和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严禁强制农民参加各种有偿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并收取费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就业机会。

(四)加强涉农收费管理,严禁出台专门针对农民的收费项目

对过去出台的涉农价格和收费政策文件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不利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的,要一律废止;对保留的涉农收费项目,要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出台专门针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不得提高专门针对农民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加强对涉农服务性收费的管理,严禁有关部门强制农民参加各种协会并收取会费;严禁强制农民接受有偿服务。

(五)巩固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公示制度的作用。针对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的措施。在全面清理涉农收费,改进公示形式,完善公示范围、公示内容的基础上,健全配套措施,强化监督检查,巩固公示成果,确保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六)整合价格工作资源,提高农村价格监管服务水平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 篇4

文卫等情况作深入调查,从**村近几年来的发展 中,找到了很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和举措,也发现了许多制约发展的瓶颈,对此进行了总结和思考,有利于我们深化认识、更新思路、改进措施,推进**县**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深挖问题根源,突破瓶颈谋发展

**县**乡**村地处**县城西部,在风景名胜区**山、小鸡足脚下,是典型的山区农村,是**乡的窗口,距县城20多公里,有21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855户,3624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71名党员,民族以汉、彝两个民族为主,彝族是世居民族,经济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经济作物有烤烟、白云豆、梅果、核桃和红雪梨等。**村虽地处县城近郊,但长期未能改变落后面貌。2000年村级体制改革以来,**村两委班子不断深入基层认识村情,深挖阻碍发展的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发展瓶颈,聚合人力人心谋发展。

1、强化班子建设,打造团结实干的发展氛围

**村地缘优势突出,水利条件好,长期以来,村民以世代守着一方热土为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继承祖业,却难改变落后面貌,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问题当然首当其冲。2000年村改委后,经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认识与思考,班子问题最早被提出来,也得到了最及时的解决。

闲 散现象突出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根源是守业思想严重。面对这累年积弊,村两委班子正视问题,查摆问题,努力打造团结过硬、实干过硬的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体,影响带动全村树新风谋发展。村两委班子在班子内查找到了个人自我意识过强等矛盾根源,求同存异,增进团结,带头改变了“散”的形象,促进了“八大员”和全体党员之间增进相互了解,化解误会,逐步影响广大村民,促成全村齐心聚力、和谐共进氛围;村两委班子带头改变“闲”的形象,扎扎实实地一件一件解决好群众呼声高的问题。

2、强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村委会地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困难,人背马驮的原始运输方式和“晴通雨阻”的交通,“年年挖沟年年放水难”的水利,“寨头亮、(来源:好范文 http:///)寨脚黑”的供电和同是一个村电价不一样,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使地缘优势难以转化为发展优势,延缓了发展速度;“昨砌一墙砖、今和一池泥”的打工经济和“早种一墒菜、午卖一窝鸡”的家庭小副业,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好全村发展问题。

针对这样的情况,**村集中精力,着力抓基础谋发展。经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投一点、上级部门要一点、村民集一点、投工投劳担一点”的方式,实施了:一是积极争取省州县项目资金,基本实现村组道路全部修通;二是积极争取烟水工程项目,投资50多万元,建成全长5.7公里的“三面光”沟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000多亩;三是努力争取县农网改造项目,力争在一年内实现改造通向各自然村的10余公里电网,要实现户均一表,城乡同价;四是投资近万元,架通至各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路,全村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覆盖面均达100%;五积极争取血防改厕项目和人畜饮水项目,全村80%村民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改变了过去那种随地大小便的情况,全村90%都 喝上了卫生安全的自来水;六是邀请县内外的科技人员和专家,请他们研究**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指导村民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对村民实用技术的培训,改变了过去那种靠天收成的原始耕作方式,五项基础设施和一项基础产业的建设,解决了**村最想解决,也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初步建成了有较好基础设施条件 和产业发展基础的文明村、花果山,打牢了**村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能力。

3、强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白 乃村地处县城近郊山区,城区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行为,极易感染到这里,贪图享乐思想、游手好闲现象、酗酒闹事情况、小偷小摸问题等极易发生,户与户居住比较散乱,村民各自为政,意见难统一,管理难实现,行为难约束。本来看好**村地缘优势的一些投资者,往往会顾忌这里的综治环境和村民的精神状态,望而却步。

白 乃村两委班子认识到,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全村把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与加快农村发展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抓落实。从建立领导责任制入手,促成了工作有人管、措施有人抓、问题有人解决的良好局面。从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入手,坚持开展思想、文化、科技、卫生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促进了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从制定实施《**村村规民约》入手,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从

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整顿乱堆乱放,大力规划整治村容村貌。从加强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入手,以培训的形式向村民宣传《环境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加强了综合整治力度,封建迷信、打架斗殴、聚众赌博、移风易俗等歪风得到遏制。从民主选举村两委班子入手,发扬基层民主,坚持和完善村务公开等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浓厚氛围。从发挥群众组织的作用入手,动员多方面力量参与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建设。责任到人,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广大村民的积极响应,村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村发展步伐

**村近几年的良性发展,发端于基础建设,发展于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更新思路、团结实干,这些成功的举措和取得的实际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广泛的智力支持。

1、解决好思想问题,发展思路便明晰可鉴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村的发展困难,首先就困在思想上,地缘优势带来的满足感,优越的农村政策带来的依赖感,淡化了村民干事创业的思想,再加上一家一户的劳作方式,导致了公益事业无人问津无人管,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想都不去想上。**村两委班子以干出来的实际变化,来影响带动广大村民逐步破除“靠、闲、散”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诉求;发展就意味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安逸闲适的状况改变了,就容易产生“难、怕、厌”思想,**村以党员干部带头干、致富能手带路干,来破解这一心理障碍,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信心;要发展就要面对新环境、新挑战,就要有新能力,**村以加强培训指导、加强示范推广,来破解“老、旧、陈”思想,强化了村民主动发展的能力。从村两委班子到普通群众,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素质,想干,敢干,会干,最终干出了发展的新天地。如 **村上**村民小组的集体羊场(每年收入近万元)、集体的华山松林地(价值近上百万元)。

2、解决好班子问题,发展就有坚强的组织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人,关键在农村党支部,关键在有一个围绕发展、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两委班子,关键在有一批带头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村从守业到创业的深刻变化,源于此次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创建党员示范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等为手段,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团结干事,以好作风创造了新业绩,从而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各项思路和举措,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促成了“班子团结带动全村团结,班子实干带动全村实干,班子发展带动全村发展”的生动局面。

3、解决好环境问题,发展就会有不竭的动力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述报告 篇5

——XX

按区里部署及具体安排,我是从XXXX局派驻XX村建设指导员。一年来,凭着自己所担负的驻村工作的那一份责任和热情,我认真履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和遵守工作制度,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协调各方关系,紧紧依靠当地党员干部及群众,找准角色定位,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简述如下:

一、加强学习,增强对新农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为了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不断地学习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技术水平。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农村建设目的的理解,更充分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帮助自己更好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去。

二、进屯入户,倾听民声,掌握村情民意

为熟悉和掌握当地情况,尽快进入角色,打开工作局面,我进村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委领导了解各方面情况,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与农民群众谈心交心等形式,认真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摸清农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怨,搜集和掌握了驻村的实情,进行仔细分析与研究,掌握好

1第一手材料,做好心中有数,再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写出了《关于XX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共写了三篇调研报告,工作日记12篇,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出谋划策,多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理清思路,落实发展措施。我在调查中了解到,XX村全村目前共有3000多人,地理位置较好,群众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在家种植水稻、玉米、马蹄及穿心莲等,收入和生活水不来不高,有着较好的发展优势,理清了发展思路,大胆地发展二、三产业,多搞好二、三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2、发挥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为了尽快实现“筑巢引凤”构想,我又四处联系老板到来投资搞实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在短期内招商引资,尽快使当地农民的丢荒坡地变成“月月有收入,年年有资金”的聚宝盆。

四、为农业“输血液”,促进生产发展

一是抓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抓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采取“请进来培训,走出去参观”的方式,让农民认识,亲身体会什么是现代化农业和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引领作用。举办了农机插秧现场培训班、农机收割现场培训班,请农技部门专家给农民做水稻免耕抛秧技术示范,传授薄膜种植玉米、甘蔗等技术。三是组织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鼠草害防治

2知识讲座,有力地促进农业增产丰收。

五、多方争取资金,夯实新农村建设

从今年初驻村工作以来,通过多方努力,XX村已筹措资金30多万,准备用于XX村大新片修路,大容片建水塔,同时还得到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支助经费有望很好得到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6

农发行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关于加大信贷投入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专题报告

农发行市分行是我市唯一一家国有政策性银行,肩负着支持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目前下设 个支行、个营业部,至11月末,各项贷款余额 亿元,其中商业性贷款 亿元。随着新业务的开展,农发行政策支农作用明显增强,党中央、国务院也对农发行寄予厚望,特别是近3年中央1号文件以及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农发行强化服务职能、加大支农力度做出明确指示。我们充分认识到,在支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发行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行始终坚持“以农为本”,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经营中不以盈利为目的,贷款执行基准利率,用款成本较低。并且业务品种不断增加、支农惠农手段日趋丰富,目前贷款品种40多个,覆盖了农业各个方面,涉及农、林、牧、副、渔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科研等多个环节,既能支持我市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农机制造、造纸行业、水库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水网、路网、电网“三网”改造,又能支持涉及有机蔬菜、卤制品加工、板栗购销、种猪繁育、畜牧养殖及宰杀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我行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市”的目标,围绕我市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经营、开发提升旅游资源、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业以及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安排部署,明确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目前我行支持的客户中,有 家贷款规模过千万元,家过亿元。在贷款3亿元支持“ 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亿元对 “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两个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支持,从而优化了 整体旅游环境、改善了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信贷资金3亿元,重点支持了 食品有限公司、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家竞争力强、效益好、辐射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发放贷款3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限公司、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成长型小企业,增添了新农村发展活力;发放贷款40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了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等科技力量较强的企业,加大了对科研成果的推广运用,增强了农村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对23家企业核定授信额度超过 亿元,促进了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银企、农民实现“三赢”。

下一步工作中,我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市经济工作特别是农业发展的总体安排,在继续做好粮棉油购储销信贷业务,保护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一是重点支持地方政府有规划、社会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并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为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投入。目前已储备项目 个,其中市级4个、县级4个,贷款意向 亿元。二是大力支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发展。三是积极支持列入国家和省重点推广计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

为加大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信贷投入,我行将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信贷资金。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政策

信息、农业规划和发展等方面继续加大对我行的指导力度,组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沟通协调机制,以利于我行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实现银企对接、项目对接,全力支持我市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7

一、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 在“努力快发展, 全面建小康”目标的指导下, 经过五年多的新农村建设, 实现了五个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1) 农业生产实现新突破, 粮食总产突破1 000亿斤大关, 登上历史新台阶; (2) 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 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9.3%, 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 农村合作医疗实现新突破, 参合率98.84%, 普惠长效的新型医疗制度全面运行实施; (4) 农村文化事业实现新突破, 建成文化信息工程村级服务点9 054个, 文化服务载体实现全覆盖; (5) 农村社会保障实现新突破, 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全面实现“应保尽保”。

同时, 35个重点示范村示范作用凸显, 1 008个试点村全部达标, 282个弱势村发生显著变化, 855个非试点村自发建设, 5条示范带基本成型, 全省新农村建设由点到面, 呈现出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积极态势, 城乡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 其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 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二、低碳经济及其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绿色生态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 目标是控制碳排放, 维持生物圈碳平衡。

1. 低碳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价值观念、国家权益、生产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低碳经济既是目标, 也是手段。发展低碳经济对中国当前的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抓手, 也为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市场动力。

2.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新模式。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 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 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中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资源、环境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如何化解经济快速发展对资源、能源消耗的高度依赖, 如何跨越资源、能源的瓶颈约束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主要难题。低碳之路无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将演变为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 成为促进节能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战略选择。

3. 低碳经济是新的产业革命。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提高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及服务, 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增长, 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 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有助于转变人民的生活消费观念;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其意义十分深远。

三、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 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 黑龙江省也是资源大省, 重工业、高耗能产业集中, 长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区域性的水环境、生态系统破坏。为此, 用低碳经济理念, 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 有利于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生态大省。

1. 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演进缓慢, 以种养关系为主的农业生产结构和资源粗放式的农村产业结构制约着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农村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且内部结构不协调;种植业内部粮饲不分, 饲料作物依赖于粮食作物生产;畜牧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少, 基础设施薄弱, 规模比重小, 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产量较高但质量较差;农业生产结构尤其是农副产品加工业结构趋同严重;农村工业发展缓慢;农村第三产业总体发展及其内部结构发展严重滞后。建设新农村, 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发展低碳农业。目前, 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 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保护相对较好, 是全国进行生态农业建设较早的省份, “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成为中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基本实现储碳、固碳功能的目的。作为农业大省,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必须要稳定发展第一产业。为此, 一是要做到粮食生产调整“稳中有进”;二是经济作物生产要贯彻调优、创新和提高的方针;三是促进粮食转化增值, 推动种植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同时要重点发展特色旅游业、新兴服务业等现代第三产业。

2. 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能源建设。

低碳经济积极倡导生物质能源和再生能源利用。农业是唯一生产生物质的产业, 在黑龙江省的节能减排及向低碳经济战略转型中, 生物质能可发挥重大作用, 也能成为生态农业的新内涵。生物质能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畜禽污水、秸杆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而且可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损害, 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在粮食主产区等生物质能源资源较丰富地区, 建设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 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 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 把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解决农村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大规模开发和建设风力发电, 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 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通过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清洁能源革命, 改善能源结构, 降低碳排放。

3. 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低碳生活。

目前, 黑龙江省农村社区内部的生活区、蓄养区、加工区在空间分布上比较杂乱, 缺少统一的规划与科学性安排。绝大多数农民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 资源浪费严重, 掠夺式经营现象还时有发生, 可再生资源浪费严重, 节能意识、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淡薄, 集约式的生产经营理念还没有形成。通过宣传、倡导低碳生活, 大力提倡使用节能电器, 提高节能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结合家电下乡活动推广节能冰箱、节能空调等。引导农民认识低碳生活带来的好处, 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提倡新的生活方式, 推进农村文明化。

4. 用低碳经济指导黑龙江省新农村的生态建设。

目前农村环境问题还非常严重,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脏乱差现象严重;农药、化肥和农用地膜用量较大;在黑龙江省农村许多地方, 一般对收获后秸秆都进行燃烧处理, 产生大量的CO2, 破坏了臭氧, 加剧了温室效应。让农民享受新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 黑龙江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状况, 特别是道路、通讯和水利设施距新农村的要求相差很远, 通路、通网、通水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加快乡村道路建设, 发展农村通信,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发展农村电力和网络建设。形成新的乡容村貌, 推进农村整洁化。

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研报告专题 篇8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影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因素

自2001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党中央在2004年至2007年连续发布了四个1号文件,国家惠农政策的连年推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的齐抓共管,使得“多予、少取、放活”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方针在农村得到了有效落实,农民、农业、农村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但是,农村的工作矛盾、生产矛盾、社会矛盾也在悄然发生着新的变化,成为影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及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因素之一: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级组织是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践者。村“两委”班子素质高不高,领导能力强不强,是不是团结务实和廉洁奉公,直接关系着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关系着稳定和谐局面。一旦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没有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致使群众的事无人管无人问,久而久之群众必然有怨言、有怨气、有怨恨,必然降低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权威。

因素之二:党务政务不公开。实行党务政务公开,是落实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客观的讲,近年公开工作有一定变化,但受长期计划经济和官本位主义的惯性

影响,公开工作与新形势新要求有较大差距。执行政策走样、私欲膨胀、优亲厚友等都是因为缺乏“阳光”导致的,加之基层干部缺乏应有的程序意识、规则意识,工作落实图简单、图方便,不按要求规范运作,党务政务、村务财务不定期公开,甚至长期不公开,致使群众无法明白、干部无法清白,党群干群必然产生隔膜,财务也必将产生混乱,必然直接影响地方稳定。

因素之三:优惠政策不能及时足额兑现。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免征农业税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迁移式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道硬化等优惠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优惠政策如何落实到位,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如果落实不好,没有透明度和公平性,“给钱”同样会引发群众不满和信访。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益探索

近年来,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镇党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廉政建设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抓好党员干部素质学习、纠风、案件查办等工作的同时,狠抓政务公开、财务管理、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积极性实效。

1、从公开入手改进工作方法。公开是新时期基层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镇党委、政府本着“凡是群众关心的、凡是群众想知道的、凡是群众有疑虑的都要公开”的原则,规范设臵了公共事务、财务开支、经济发展、公益事业4大类32项公开内容。对涉及农民群众利益的各项方针政策、重大事项、款物发放、农民补贴等问题进行如实公开,并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要求,及时调整和充实。公开前,村委会提出公开具体方案;公开中,先由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提交“两委”联席会议讨论确定,再由村委会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布;公开后,村“两委”成员通过“接访日”、热线电话、民情反馈箱等

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并对公开事项进行修订完善,直到群众满意。

2、从财务入手抓源头控管。严肃财经纪律是预防腐败、杜绝不正之风的最根本手段。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专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确定了民主理财日。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地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审核同意后,由民主理财小组组长签字、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报村“两委”负责人审批同意并签字,由会计人员审核记帐。

3、从民主入手促进职能转变。依法民主管理是新形势下对基层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镇党委、政府完善了民主议事制度。在议事内容上,规定了20项与农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在议事形式上,主要采取了“两会一票”三种方式;在议事程序上,重点落实了提出议案、形成意见、提前公告、形成决议,公布结果“五个环节”。这样一来,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和谐发展的喜人局面。

三、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切入点

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1、抓垂范,发挥好典型的带动作用。领导在群众中是一面镜子,必须发挥好上行下效的正面影响。在工作决策上,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制度,抓好镇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在议事规则上,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务实性。在工作策略上,要坚持党委会或党委扩大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镇领导与站所长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在工作方法上,要坚持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实现经济社会突破性发展。在民主监督上,要坚持实行党务、政务

齐公开,促进公平、透明、正义。同时,班子成员要坚持做到恪守分工负责、敢于直面矛盾、注重细节效率、崇尚协调沟通、构建坦诚和谐,进而实现“讲大局、覆职责、守规矩、有诚信”的班子建设目标,把基层组织建成既富活力又具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发挥好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模范作用。

2、抓落实,发挥好勤政的促进作用。勤政是廉政的基础,是杜绝无事生非的重要手段。要咬住奋斗目标不动摇,重点在思维的更新、落实的力度和工作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结合乡镇职能转变,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抓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上,大兴为民办事之风,坚持杜绝人浮于事的不良现象发生。要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发生,通过建立健全督查督办、考核奖惩、轮岗交流、干部任用等工作机制,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把干部所有的精力集中到抓落实上。

3、抓制度,发挥好机制的约束作用。要不断完善机关内务管理、政务公开、培训学习、考核考评、廉政建设等各项制度,不断创新建立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依法行政,规范办事程序,约束干部言行。在村级,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形成完整的机制体系。同时,要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把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事不对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制度不打折扣,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4、抓培训,发挥好教育的引导作用。培养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和新型农民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灵活载体,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在党员干部层面,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继续教育、上党课、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政策法规、市场经济、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经常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在群众层面,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公德教育、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素质。要在单位、在村组营造通俗易懂的廉政文化,用氛围感染人,用文化陶冶人。

新农村指导员调研报告[模版] 篇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利用时间进行实地调研了一番。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区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而且由于高速公路都横穿我办,已基本形成“四纵四横”的公路网络,因此我办有着很好的发展机遇,而我办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在实行了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早在两年前,我办就科学设计了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实际呢?对此,我办有着一系列切合实际的规划: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办事处村干部分别到外地,学习、借鉴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同时,组织全办事

处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办事处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镇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1-2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3、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对条件基础稍差的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相反的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4、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我镇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急在上头,冷在下头”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办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当然,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办事处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办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办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办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然而,不论遇到何种困难,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定会朝着预定的“目标”迈进,那就是:

1、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

农民收入。

2、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一项致富的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3、村镇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镇村环境;推进现代化村镇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乡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上一篇:论陶行知的家庭教育观下一篇:自考课程与教学论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