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精选8篇)

关于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 篇1

2009年9月份刚独立的农村镇中心幼儿园正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总想借鉴、学习城镇园所有一切好的资源,希望能搬回幼儿园为己所用。可农村幼儿园与城区幼儿园相比,在办园规模、办园经费及其设备各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作为刚起步新独立园的园长当务之急要学的是什么?办好一所幼儿园成功的动力,源自于园长在幼儿园组织文化上的铺设。如何根据本园自身特点建设有鲜明特色的幼儿园的组织文化?如何利用文化管理功效优化幼儿园组织管理已成为新园在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在全球化、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园更应试图跳出自己的小天地放眼于世界与未来,参考借鉴城区示范园组织文化、企业组织文化的有益经验,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导入幼儿园的管理之中。形成当代农村幼儿园组织文化新景象。

一、组织文化概念

组织文化是某一组织在处理其外部适应性和内部统一性时出现或创造的一种工具。组织文化,即组织在适应外界和统一内部成员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逐渐不为成员觉察的隐含性假设。组织文化的本质是“人们行事的方式”。是组织的理论价值观、是组织的灵魂、是组织生存的基础、是组织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幼儿园组织文化就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形成以组织精神为核心,以组织目标为动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教育的根。在改革前行的路上,东胜人深深地懂得学校文化对人的涵养与精神的关怀。从学校管理者到普通教师和学生家长,有许多人慢慢地从教书的课本中抬起头上,让东胜的每一个校园立于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文化关怀中,也让东胜教育实现了从“教书”到“文化”的聚核。东胜教育以新课程人本理念为基点,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着力丰厚校园文化底蕴,关注个体素质的提升,让东胜教育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基因,并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二、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内涵式建设 说到幼儿园组织文化,通常我们将幼儿园文化中的组织文化从实践活动的构成划分为这四个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和行为文化层面。这几个层面的幼儿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它们相互依赖、互相补充。而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体现到人的行为。扩展到我们常讲的幼儿园的氛围、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幼儿园组织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结构如图所示:

那么,如何来建设农村幼儿园的内涵式组织文化呢?

(一)从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面来看:

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物质基础层包括人们选择、制作安置物质方式(内隐规范)以及这些方式背后假定(内隐概念)。即是表露于外的一种形态,如:组织形象、文化环境、园风园貌、自我形象与质量等;又是一种发自内形与外,深层文化隐现其中的一部分组织文化,比如,幼儿园环境是否使教师和幼儿产生和谐、稳定和安全的感受,幼儿园建筑、布局是否体现以人为本,是否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幼儿园环境是否具有审美价值,是否具有教育性等都是幼儿园物质文化的重要表现。

幼儿园环境和园容园貌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幼儿园根据本园经济条件下可在各设施、园舍建筑上等方面投资,如幼儿园建筑、布局、教学设备等。园容风貌是幼儿园文化的表征,体现实用性、艺术性、独特性的标志,包括园舍、园名称,园容风貌设施,室内装饰、宣传橱窗、各种教学、等都是园物质文化精神内涵递归的折射。幼儿园应有各班独特的中性色彩背景、加上师幼共制的墙饰作品,给人独特、清新、明快、丰富的感觉。创设一个开放性的环境,在空间环境与各种设施的布置上,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灵活取用的设施和材料。充分利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和每一面墙壁,作为向儿童传递信息、创设氛围或展示其学习成果的有用之处。在室内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上,以孩子的需求为己任,在活动区的设置、材料的投放等环节发挥孩子的主体性,让幼儿做活动的主人。幼儿园还应注重创设幽雅环境,在幼儿进餐、午睡起床和游戏时播放些轻柔音乐和儿童音乐调节情绪,暗示生活环节的过渡。此外,我们更应创设由幼儿园的小环境向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大环境拓展,组织幼儿到超市购物,参观蔬菜大棚,到田间捉小虫,摘豆摘橘子等亲子活动,到敬老院慰问活动、到海边踏浪活动等,充分利用社会大环境让幼儿从生活中体验乐趣、受到教育。

(二)从幼儿园组织文化的行为文化层面来看:

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行动文化是指人们行为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内隐规范和内隐概念。不是一种个人属性,而是一种受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并持续产生影响的个人状态。其行为文化的建设根本是人员不断改进对待各种行为的态度和方式。幼儿园组织文化中的行动层包括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等。从人员结构划分为:组织中领导者行为、模范人物工作行为和教工行为等。

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更正角色,通过在政治上引导、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感情上沟通等方式,用自己特有的神韵感化、凝聚、引导着园内每一个人。其次必须具备“严、细、情、实、恒、新”六字管理能力。坚持学习“‘耳勤’,多听意见;‘脑勤’,多思考;‘腿勤’,多走动;‘口勤’,常开口;‘手勤’,多动笔”的五勤治理能力。再次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用人能力。最后园长必须深入课堂,脚踏实地,深知自己所处环境,认清问题所在然后勇于面对。

幼儿园组织中教职工行为决定了组织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程度。在组织文化结构中,对幼儿园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生产有形产品,而是优良的教育质量与服务,要想在众多幼儿园中竞争大潮于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想办法凸现优势、弱势、劣势。而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与师资水平的提高是维系幼儿园品牌的根本保证。“一校一品牌,一园一特色”。东胜区各学校都特别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打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建设目标和特色。例如五小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校园和礼仪校园”;东联现代中学“运用《弟子规》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行教育——以圣贤经典德行智慧为教育根本,奠定青少年德行智慧根基;”实验中学是打造“文明绿色校园”;十二小学是打造“科技特色校”;万佳小学是打造“艺术和体育特色校”;四小是以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为目标;一中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创建“科研型校园”;蒙古族幼儿园是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三小结合本校生源较差的实际提出了“以福娃腰鼓主打造艺术校园”;实验小学以感恩教育为特色,打造“感恩校园”;“快乐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阳光校园”„„正所谓“一校一品牌,一园一特色”。

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和服务质量给予很高的期望,幼儿园既是教育机构又是服务属性。服务家长、服务孩子、服务社区一直是幼儿园所取向。如星期六留园,早晚餐托等特别服务,农村幼儿园可根据当地特点,无偿为家长早送晚接超时服务,雨天借出雨具,外借幼教刊物,幼教经验传递咨询等项服务。其实它不仅仅体现在对当时在园的幼儿及家长临时性服务,还要从家长和幼儿角度思考,检验自己所提供服务是否使对象感到真正的心理满足和愉悦,使家长和本人互相后有一种满足感并不断地与本人本园联系交往等。要做到优势服务离不开有一支综合素质的队伍,离不开系列的师德、业务、思想、文化、艺术以及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在新课程改革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首先转变自己角色定位,扮演着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倾听者、研究者,纪录者等多角色转变,营造出园内师幼互动,幼儿互动宽松自在的精神氛围。农村园可组织老师开展业务竞争,写心得、交流、反思、发扬光荣传统,保持专业水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还要注重对青年教师身心理念人格美的引导,树“六心”(爱心、童心、关心、细心、恒心、平常心)、弘扬敬业爱岗、勤奋好学、开拓创新,维护团结、为人师表的基本理念,使她们能以良好的心态处理好每一件事:

1、无论对人还是对事应有一个正确的看法,相信事物的发展虽有曲折但总是向前的;

2、了解自己、正确估价自己,并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及时调整、转换自己的角色位置;

3、学会“退一步、进两步”,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

4、要认识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发展别人就是发展自己;

5、要学会在理解、宽容中时时把微笑留给孩子。

从而将组织的理念价值观贯彻在园的日常运作中,明确自己对服务对象和社会责任及义务。优化幼儿一日活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园、依法办园强化幼教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幼儿园可以有目的、有规划、有策略地组织几次教师团队训练等群体行为活动,营造心手相连,肝胆与共,能共同探讨幼儿园各项重大事件,齐心合力开创幼儿园工作新局面的群体。幼儿园的每一个教工在工作中要不断激发出个人潜能,珍惜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为提高业务水平和个人成就提供动力。幼儿园可以制定师资培训激励计划和教育培训制度;园领导及模范人物带头学习,鼓励各类人员参与业务培训和教科研活动。群体的行为塑造是靠每位教工认同组织文化,以积极的处事态度去从事共组,以组织宗旨等价值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从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制度文化层面来看:

制度文化是渗透于幼儿园的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中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规章制度是幼儿园的法,是科学管理和组织正常运作的保证,但建立新时期的制度文化必须凸现“以幼为本、以师为本、以园为本”的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幼儿园人本管理把“人”作为幼儿园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幼儿园最主要的资源,把学校师幼为管理的主体,特别关注师幼的生命、弘扬师幼的价值、激发师幼的潜能、发展师幼的个性,具有管理权力下移,管理人性化、开放式,培养团队精神等特点。

在建立制度与执行制度后,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措施。强调情感管理、塑造组织文化,推广民主管理,注重“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在日常管理中,做到管理权利下移,如:有外出观摩或接受公开活动的任务时可把分配权放到教研组来协调„„在学习管理思想上,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成为管理思想的潮流和主体,并融合本园实际实施相适应比较具体的管理思想,实施以人为本,重在激励,贵在和谐,根在文化,本在育人的人本管理策略,充分体现幼儿园制度文化的真正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中激励是幼儿园人本管理最基本的原则。我们通过目标激励、成就激励、物质奖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表扬激励、信任激励等方式,适时满足师幼的心理需要,以求得师生积极性的“最大值”。即以体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激活人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为基点,凭借人性化、动态化、简约化的理性管理制度以及制度背后的东西,使教学管理从制度的评判约束走向人本的引领关怀,创造一种基于制度规范而超越制度文本的和谐的理性管理文化。

(四)从幼儿园组织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来看:

精神文化是幼儿园组织文化建设的核心彰显幼儿园文化的多元价值。

幼儿园组织的文化的精神层就是组织精神文化在组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而影响下长期形成的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幼儿园组织团队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风貌、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等内容,是幼儿园组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在整个幼儿园组织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幼儿园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幼儿园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通过以见解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来概括,通常以园歌、园训、园规、园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每个园根据本园实情确立办园目标、办园理念、治园方略。确立起组织的共同的文化理念。目标追求与价值观,增强集体意识,激发起青年教师好学上进开拓创新向着共同目标和理想,团结一致奋斗追求的氛围。我们把幼儿园文化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在师幼的各种活动中,蕴含在各种物质载体中,融化在每一个精神载体中,使师幼在幼儿园文化熏陶下,完全融入到幼儿园文化中,自觉参与幼儿园文化建设。我们以一年一度的文化节、艺术节、爱心节、体育节为载体,广泛组织师幼积极参与,充分展示“本园”的文化精神,不断融入并创新幼儿园组织文化。

精神文化是塑造幼儿园组织文化的品牌亮点。它既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引导,又是一种示范,既是一种追求的目标,又是已经形成的一种群体精神与作风,它虽看不见,但如气氛,无形的弥漫于组织成员的心目当中。

继承原有厚重的幼儿园文化积淀,是新课程改革的沃土,也是提升管理品位的源泉。幼儿园文化作为幼儿园办园思想、办园历史、育人环境、特色等的综合体现,是具有鲜明特色、浓厚文化底蕴、自然和谐的幼儿园理念形象,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塑造、无声的熏陶和感染,是实施素质教育潜在的隐性课程。

关于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 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安全教育,因地制宜,自我保护,家园共育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6 岁幼儿具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 而自身动作发展的局限性, 极易使其造成一些意外伤害。广大农村家长安全意识相对淡薄, 对孩子疏于教育与引导, 加上当前自然和意外灾害时有发生,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 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农村广袤的自然资源, 因地制宜, 为幼儿创设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和运动场所

安全舒适的环境是幼儿活动的前提条件。3~6 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要通过看、摸、活动等直接接触世界, 并获得生活经验。在该阶段, 作为幼儿园必须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活动环境和运动场所, 以保证幼儿活动的需要。幼儿一日活动包括进餐、集体教育活动、洗手、如厕、游戏等一系列环节, 作为幼儿园教育者我们必须首先保证幼儿活动场地的安全。比如:插座安装要有一定的高度, 让幼儿够不到, 而且尽量让插座不用即封;活动室要宽敞, 桌椅和柜子要尽量选择圆角, 减少棱角, 必要时可用碎棉花和花布进行包裹, 避免幼儿意外摔倒对其造成伤害;盥洗室要使用防滑地板, 厕所蹲位避免使用台阶;环境创设不要用图钉、大头针等尖锐物品, 等等。

二、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入手, 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如果说给幼儿提供安全的物质环境是“授之以鱼”, 那么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是“授之以渔”。幼儿园安全教育既要授之以鱼亦要授之以渔, 二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前提条件, 后者是必要条件。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是教给幼儿保护自身安全的方法, 是十分必要的,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则是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农村幼儿家长往往对孩子过度放任, 缺乏约束, 或者简单粗暴, 对孩子疏于教育与引导, 使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因而在面临危险时往往不知所措。幼儿园的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 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进而转化为幼儿的自我保护习惯。例如:教师要从小班开始抓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 注重细节教育, 教育幼儿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伤摔伤;要讲究正确有序的穿衣方式, 知道这样能有效的保护身体;吃饭的时候尽量保持安静, 避免嬉笑打闹, 这样可以避免气管进异物;懂得饭前便后洗手, 这样不容易得寄生虫病;按秩序走路、滑滑梯不会导致拥挤、跌倒、压伤等, 这样孩子们在自己的劳动实践和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从而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三、运用儿歌、故事等声情并茂的文学作品用于安全教育, 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 同时加深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朗朗上口的儿歌被幼儿所喜爱, 因此教给孩子一些安全知识儿歌, 幼儿会积极诵读并接受安全知识的教育。比如小班儿歌“小朋友, 要警惕, 异物不放口鼻里, 吞进肚里有危险, 排不出去真着急。水果刀, 大人用, 等我长大才能动。”“星期天, 逛商场, 跟着爸妈别走散, 如真走散别着急, 要在商场找保安, 广播找人最最快, 千万不能乱跑开。”“ 过马路, 别乱跑, 斑马线上来通过, 高压线下不玩耍, 雨天树下不能躲。不摸插座不玩火, 爸爸妈妈都夸我。”内容简单易记, 孩子们很轻松地学到了安全生活小常识。还有“排好队, 去喝水, 先他人, 后自己。取到杯, 再接水, 喝多少, 接多少, 慢慢喝, 别呛着, 安全饮水很重要。”“排队盥洗别着急, 小心滑倒伤自己, 按照图示来盥洗, 节约用水要牢记。”这类儿歌可运用于幼儿园生活各环节, 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 利于培养幼儿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家园共育, 形成教育合力,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安全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因此农村幼儿园在系统地实施安全教育的同时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大力配合。

首先, 幼儿园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内容, 选择日常典型安全教育知识统一汇编, 做到全面、细致, 有计划、有备课、有课时, 采取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教育途径, 系统地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其次, 幼儿园同时做好家长工作, 通过晨检、晨间谈话、放学期间谈话、家园联系栏与家长及时交流安全知识, 交流幼儿成功的经验, 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开展安全教育, 使家长接受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 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从而辅助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再次, 通过安全教育日、消防活动周等大力宣传安全教育, 让安全教育走入家庭、进入社会。通过幼儿园系统安全教育实施和家庭教育的同步引导, 相信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使幼儿做到事事懂安全, 时时讲安全, 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主任文化建设 篇3

一、班主任文化是一种精神——“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这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幼儿园班主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孩子都是上帝赐给父母的天使,他们都有享受一切的权利,无论他们在家是何种状态和地位,是长得美的丑的、可爱的木纳的、聪明的顽皮的,在班级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平等的。在幼儿园,班主任就是幼儿的“父母”、朋友,幼儿病了,就像妈妈一样搂抱着送去医院看病;幼儿游戏时,就扮成他的伙伴,和他一起玩游戏;幼儿有高兴的事,就像朋友一样听他诉说;幼儿大小便弄在身上时,不怕脏不怕烦,及时给他清理;幼儿做错事时,要耐心帮助他克服缺点……爱是可以传递的,就拿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入园时,你对他关爱多点,他会马上对你产生依念,看到你他就不再吵闹,他会对你微笑;班上有幼儿呕吐了,有的幼儿会捂着鼻子躲开,但看到班主任不嫌弃地在处理呕吐物时,幼儿们会立刻过来问长问短:你怎么啦?你还难受吗……

二、班主任文化是一种榜样——“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

著名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作学生的榜樣和表率。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幼儿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班主任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随时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个幼儿。如果班主任对一个幼儿说“你梳小辫子真漂亮”,班上立刻就会有小女孩吵着家长要梳小辫子,哪怕是是头发很短。因此,凡事均要从正面诱导。

三、班主任文化是一种魅力——“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1.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作为一个专业教育者,教师应该具有不断地专业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既是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不断改革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活的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不断出现的新的教育问题与需求的必然要求。我们一是向“书本”学,认真阅读幼教书籍;二是向“电脑”学,通过电脑获得大量的幼教信息和资源,积极参与幼教论坛活动,并认真学习动画制作等;再者就是向同行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养成“勤反思”的习惯

经验+反思=成长。在自我的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要不断地自我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概括、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工作实践过程,更加自觉的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与师幼互动、与家长互动,因而不仅使自己的学习与实践具有更明确、自觉的方向并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而且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得以不断的、更有效的提高,以真正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促进者。

关于农村幼儿园文化建设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社会交往活动中,语言交流是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雄辩的人不光使自己信心百倍,也会使别人刮目相看。幼儿期正是孩子语言形成的时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农村地域广阔,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走出教室,把眼光投向原野,你就会感到天是那样宽,地是那样广,处处都是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好场所,这是城市的幼儿园所无法达到的。

近几年来,农村随着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同时也由于儿童抚养的隔代化,幼儿不仅与同伴语言交往的机会大为减少,与年迈抚养者的语言交流机会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具体表现在:词语贫乏,语言的完整性、连贯性、流畅性非常不够。有些教师对培养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方法缺少了解,常用成人化的语言学习方式来教授幼儿语言学习。有时语言教育活动的形式单一,方法陈旧,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重灌输轻兴趣、重形式轻表达”的基础上,在语言环境的创设上也浮于表面。

安溪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享有“中国茶都”之誉,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地方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泉石无双地、蓬莱第一峰”之誉、国内唯一“帝”字型结构岩寺的清水岩;有全国乌龙茶品种最齐全的凤山茶叶大观园。安溪除了有铁观音,还可以看高甲戏,品尝茶叶套餐、湖头米粉、后安柿果、龙门酪花、官桥桔红糕、蓬莱冬瓜条等各种特产、风味小吃以及观赏古老的茶歌茶舞、风格独特的茶艺表演。为此,我们认为,充分开发和利用得天独厚的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方言开展幼儿特色语言教育活动,探寻本土文化之路,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从农村孩子身边的生活开始,以他的视野为中心开始,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农村孩子在感知画面、观察场景的同时,体验口语表达的魅力,激发孩子想象的火花,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有效地挖掘本土教育资源,形成富有本园特色的语言教育活动;

2.通过研究,促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通过研究,促进教师组织、实施、指导语言教育活动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是在现代教育研究理论的指导下,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认识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主要通过等组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研究,整合农村特色资源,注重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的兴趣、能力,创新幼儿语言教育的指导策略;通过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自然条件下口语表达的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采用现代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挖掘地方方言、地方高甲戏、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研究。在小班主要开展“关于融合地方方言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研究”;在中班主要开展“关于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语言教育环境的研究”;在大班主要开展“关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研究”。让农村孩子在感知画面、观察实际场景的同时,体验口语表达的魅力,激发孩子想象的火花,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课题第二阶段研究重点(2011年8月——2012年6月)

(一)修正课题实施方案及子课题工作计划,继续下一轮研究。

(二)继续向家长宣传本课题的重要性,请家长利用课余时间为幼儿介绍地方高甲戏、风味小吃、家乡风景、茶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语言交流的机会和环境。继续组织幼儿参观高甲剧团、茶叶大观园、茶都、家乡风味小吃店,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三)继续将农村特色语言教育活动融入周计划中,并成立“娃娃广播站”,开展农村特色资源的小广播活动,将语言教育与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区角活动有机整合。

(四)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语言教育方面等相关理论,实施研究。

(五)园内观摩活动。

(六)探索农村特色的语言教育活动方式。

(七)探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语言教育方法。

(八)收集幼儿发展情况汇总表。

(九)汇编论文集、优秀活动设计。

(十)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参加省幼教研究会课题结题会议。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及总结本课题研究开展所得各子课题的有关论文、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活动。

七、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一)课题组负责人:李红华

(二)课题组联系人:胡志珍陈凤春

(三)子课题负责人及成员

1.子课题名称:关于融合地方方言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研究子课题负责人:白志萍高彬

课 题 成 员:朱燕梅李雅丽

2.子课题名称:关于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语言教育环境的研究子课题负责人:苏伟真胡秀金

课 题 成 员:柯艺敏沈艺华黄育治郭淑彬

3.子课题名称:关于整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创新研究子课题负责人:林丽敏陈凤春

全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情况一览 篇5

已经建成1所公办幼儿园的乡镇(59个):

襄城区3个乡镇,分别是欧庙镇、卧龙镇、尹集乡

樊城区2个乡镇,分别是太平店镇、牛首镇

襄州区10个乡镇,分别是东津镇、张湾镇、石桥镇、伙牌镇、古驿镇、朱集镇、程河镇、张集镇、黄龙镇、峪山镇 枣阳市10个乡镇,分别是七方镇、鹿头镇、熊集镇、兴隆镇、新市镇、杨垱镇、太平镇、吴店镇、王城镇、平林镇 谷城县7个乡镇,分别是五山镇、冷集镇、庙滩镇、紫金镇、南河镇、茨河镇、石花镇、南漳县7个乡镇,分别是东巩镇、武安镇、九集镇、巡检镇、板桥镇、薛坪镇、李庙镇

保康县10个乡镇,分别是黄堡镇、后坪镇、马桥镇、歇马镇、马良镇、龙坪镇、店垭镇、寺坪镇、过渡湾镇、两峪乡 老河口市8个乡镇,分别是洪山嘴镇、李楼镇、孟楼镇、薛集镇、张集镇、袁冲乡、仙人渡镇、竹林桥镇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研究 篇6

——————————————————————————————————————————————

2012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作品名称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作品负责人 路建军 联系方式 ***

团队成员 葛元庆 冯利敏 周思雨

赵艺倩 刘冠妍

指导老师 刘秉龙 徐树林

2012年12月20日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的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党的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村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民的文化生活却并没有像经济发展一样实现质的飞跃。面对农村文化空洞与经济繁荣的不协调,学术界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也越来越关注。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文艺事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关键推力。本文重点从文艺事业建设的角度对农村文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针对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现状:文艺形式单

一、枯燥,资金支持严重匮乏,政府组织过于形式化,文艺骨干的缺乏与流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没落与消失,提出了对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解决措施:丰富农村文艺生活的内容;多元化的融资支持;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与制度保障;培养文艺骨干;以城带乡,共同发展,并突出文艺发展的多元化特色,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特色,采取多元化发展之路。以达到繁荣农村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目的。

关键词: 农村文化

文艺

现状

多元化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目录

摘要……………………………………………………...…...…………2 一、我国农村文化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5 1.1研究背景……………………………………………………...………5 1.2研究目的及意义…………………………………………………...…6

二、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7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文化发展概括……………………………..….7 2.2现今条件下我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描述………………………...……8

三、当今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及研究分析............................................10 3.1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10 3.1.1农村天然的经济劣势................................................................10 3.1.2政府投入不足,投入方式有待改进.........................................10 3.1.3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畅............................................................11 3.2群众参与度不够.................................................................................11 3.3农村演员的流失问题.......................................................................12

四、促进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途径..............................................13 4.1增强农村文化资金的多元化与内生性...........................................13 4.1.1发展农村经济依然是当务之急................................................13 4.1.2政府的投入依然要作为发展农村文艺事业的有力支撑.......13 4.1.3引导社会资金推动农村文艺发展...........................................13 4.2加强文化形式的创新......................................................................14 4.3发展农村非物质文化……………………………………………..15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4.4建立农村文化系统..........................................................................16 4.5多种力量合力进行农村文化建设...................................................17 4.6推进城乡一体化...............................................................................18 4.7以组织推进农村文化发展………………………………….……..18 结束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一、我国农村文化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改变,文化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农村文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党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农村的文化要发展,中国城镇化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度也在日益提升。与此同时,农村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和内在要求,不仅是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还是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的农村文化水平依然落后,与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水平不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农村文化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就目前来看,国内外学者对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基本没有太多异议。但他们的研究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范围宽而杂,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指导意义不大。因此,我们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艺事业入手,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便具有了很大的现实意义。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们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同样具有全面提高农民道德素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高农村软实力,增强农村整体实力与竞争力,加强农村凝聚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农村文艺事业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繁荣农村文艺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展现农村文化活力,防止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总之,我们希望通过对农村文艺事业进行详尽的研究与分析,能够给农村文艺事业的发展带来一些切实的指导,从而促进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进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二、我国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2.1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文化发展概括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文艺基本保持民国的风貌。但随着我国三大改造和农村的人民公社运动,政治的集权,以及人民劳动形式的集中,文艺也具有了集中化、革命色彩强烈的表现形式。农村文艺宣传队是一支活跃于广大乡村的文化娱乐宣传队伍。各地小到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文艺宣传队,文艺宣传队自编自演的节目,贴近实际,喜闻乐见,反映真实的生活,深受大家欢迎。文艺宣传队也给群众单调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带来了快乐,成为当时农村主要的宣传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

随着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人们的生产由群体生产变为家庭生产,原来的生产队被村委会所取代,有些地区生产队只保留形式但职能简单。集体的文艺活动减少,人们的文艺形式主要表现为农村重大节日的联欢,平时的活动逐渐减少,文艺的内容也日渐脱离原来的革命色彩。九十年代电视进入了人们的家庭,作为重要的信息平台,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群体性的文艺形式减少,人与人之间出现隔离。但电视并没有带给人足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近年来群体活动逐渐增多,人们开始厌倦隔离的生活。文艺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文艺的具体形式也在逐渐变化。例如,部分地区兴起了集体舞。究其原因是人们的集体价值观的诉求,寻求更多的价值感、认同感以及归属感。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我国地域辽阔,全国共有十三亿人口,其中农民有6.7亿(据 2011年数据)。农村地区发展、人文环境,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地方较为闭塞,有的地方较为开放,对同一文化形式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农村农民有多元化的文艺需求,我们不能忽视这个国情。因此它决定了我国农村文艺发展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2现今条件下我国农村发展的总体描述

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城市化加快,现代化加快。知识倍增,人与人的竞争压力加大,对于知识的需求量不断增多。而且随着改革开放西方文化不断涌进。西方的文化是一种海洋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产物,中国文化是大河文明和传统文明的产物。中国内部经济社会的改变以及西方文明的涌进使我国农村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我国社会还在转型期,发展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传统的文艺形式因为承载的知识量较少,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

在我国转型的大背景下,加上我国各地丰富的农村文化传统,我国农村的文艺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我们民族文化整体体现为内敛型。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学会挖掘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追求。

中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当今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的力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政府组织、商业组织、农民自发组织以及社会的研究机构或公益组织。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从政府层面的效果来讲,政府主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进行资金投入,而在人员配置方面存在不足。目前,河北省基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目标。“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有 1557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建设总体规划,共争取中央财政资金2.262 亿元,省级财政配套资金 1968 万元。农民自发组建的文艺团体也有较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成规模的各类农民自办文化机构 1 万多家,其中包括农民自办图书室 2400 多个,民办剧团1000 多个,农民电影队 2400 多个,农民书画院 200 多个,农民博物馆70 多个,农民文化大院3000 多个。商业演出有当地的民间剧团和一些以当地文化为载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性文化活动。农民自发成立的文艺组织较少,并且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流动性。研究机构和公益组织以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为代表,他们发起建设新乡村的运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支农活动,组织村民成立文艺组织。目前大学生志愿者活跃在我国的众多高校,他们利用节假日进行支农活动,在全国许多地方建立了文艺组织,促进了农村文艺的发展。

发挥内生性的农村文化就是要尊重农民在农村的主体地位,将农民组织起来,办农民需要的文艺。农民有其对文化的诉求,要清醒认识到农民的需求,增强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现今农村条件下,中国农村的封闭性较强,因而农村文艺的发展需要有外部因素的引导。农村文艺的发展应该当作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来建设。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三、当今农村文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1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3.1.1农村天然的经济劣势

虽然农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就大多数农村来说,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地收入或外出打工收入,并无其他收入来源。农村的保障水平与城市的保障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因此,农民的收入还是会用于物质上的消费,如:对重大疾病作出的风险预测,对子女高等教育费用的支出。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留出一定的资金来发展文艺事业和提高自己的精神水平成为奢侈消费。因此,农村的经济贫困导致了文艺事业的贫困。3.1.2政府投入不足,投入方式有待改进

在新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中,政府投入能够促进农村文化设施的完善、文艺人才的培养、文艺内容的丰富,是促进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保障。但是政府对农村文艺事业的支持力度仍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层面。

另外,政府对文艺事业的投入多表现为一次性投入。投入的经费主要用在对楼房、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没有合理的分期规划和预期目标。以致几乎没有维持文艺设施正常运转的多余经费。惠民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只留下了一些“形象工程”。这种“重投轻管”的做法,是政府投入的弊病。

此外,设施投入的供需矛盾也比较明显,只是普遍性的提供单一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的硬件设施,并没有考虑到当地农民的特色需要,没有达到因地制宜的效果。结果,虽然有了设施,文艺的气氛依然很冷清。3.1.3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不畅

农村文艺事业的发展应该是集众力的一项公益性活动。如果主要是政府支持,力度依然不够。群众自发筹集资金会对农民生活产生一种压力,需要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当地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应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进行农村文艺的投入,一些公益机构也可以行动起来进行农村资金的筹集。3.2群众参与度不够

观众的支持和需要是农村文艺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没有观众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文化建设虽然有明显的改善和进步,但广大农村文化生活依然很空洞,不少地方,特别是远离中心城镇的地方,农民群众依然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虽然物质生活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文化生活的仍然得不到提升,很多农村群众农作之余的文化生活只是看电视、走亲访友、串门、打扑克、打麻将、闲聊、抽烟、喝酒等活动。群众文化活动参与度不够的情况还普遍存在。

第一,大量潜在观众的流失。农村文艺的观众本来应该包括人数众多的年轻一代,但是他们随城市化潮流进入城市居住、务工、上学,造成观众的流失,没有一定的观众基础,演员的自娱自乐更无生气;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第二,农村文化发展的时节性限制。限于农村的经济要求,农村的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农忙时期,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文艺事业自然被抛之脑后;

第三,农村文艺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针对人群范围较小,不能调动农民投身文艺的积极性;

第四,“小文化”模式的思想影响。许多人认为农村文化就是放电影、录像、出墙报、逢年过节组织一下群众联欢等文化活动。这种思想导致文化内容单一,对农村文艺的发展设置了无形的屏障。从而使得观众流失,而且丢失了原有的文化阵地。这种“小文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参与度。3.3农村演员的流失

生产责任制前的农村文艺有专门的文艺队,由此,农村文艺的发展不至于后继无人。农村责任制之后,在各自为政的生产方式下,人心涣散,使得文艺事业的发展与个人利益脱节。在个人的经济生活没有保障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献给文艺事业。

农村文艺事业不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还需要后来人的继承、创新、发扬。而现在从事农村文艺的人中,大多为中老年人,年轻一代对发展农村文艺事业没有思想上的意识。当老一辈人的成果后继无人时,农村文艺事业自然而然走向了没落和衰亡。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四、促进我国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途径 4.1增强农村文化资金的多元化与内生性 4.1.1发展农村经济依然是当务之急

只有农民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富足,才会考虑精神层面更多的需要,接受政府对自己精神上的正确引导。农民自己也才能有力量去壮大、去建设农村文艺事业。“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农民要想自己种文化,就得先使自己有资本种文化。

4.1.2政府的投入依然要作为发展农村文艺事业的有力支撑

第一,农村的财政资金支持必须纳入国家和当地文化发展事业的总体规划,财政列出专项基金,使其发展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并确定农村文艺建设投入不低于当地财政增长的速度逐年增长。第二,对农村文艺事业的投入做出一定的估算和规划,在确保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对文艺事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也要留有足够的资金,使其后期得以很好的运转和发展壮大。第三,投入前要做好充足的民情民意调查。对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多投入、专投入,而那些不符合农民需求的文艺活动可以适当舍弃。4.1.3引导社会资金推动农村文艺发展

在保障政府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社会资金也要作为发展农村文艺事业的重要补充。对文化事业的投资,改变观念很重要。投资者应由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传统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转变。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以文企联办、民办公助、冠名赞助等多种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业。吸引有经济基础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资助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艺事业得到发展的前提下,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提升,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中,乡镇的民营企业要拿出一定的资金帮助当地发展文艺事业。城市也要反哺农村,在资金上给予更多的支持。例如,邯郸市的美食林集团听说要在农村搞活动,用80万元取得广告和独家冠名权。“赞助的效果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好比我们在市场里种下一颗芝麻,结果收获了一堆西瓜。” 4.2加强文化形式创新

许多事实证明,哪个地方思想解放、观念新颖,哪里的文艺事业就会得到发展;哪个地方思想观念陈旧,哪个地方的文化事业就滞后不前,甚至倒退。所以,我们必须注重文化创新。

农民是文化创造、文化接受的主体,所以我们必须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建立农村文艺人才库,集中汇集农村文艺人才并积极开办民间文学、口头文学、故事、诗朗诵、声乐、美术、摄影、舞蹈、戏曲、器乐等各个门类的文艺培训班、讲座班。培训更多的文艺人才,为搞活文艺注入新鲜血液。形成民间文艺练好市场功、群众文化合上产业拍、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加大文艺形式创新,注重文艺节目的质量,针对不同年龄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段村民,发展多元化艺术形式,调动村民积极性,赋教于乐。

第三,更新观念,打造创新型文化平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的功能和作用从内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大大的丰富和拓展,特别是艺术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尤其如此。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第四,实现农村文化从计划型和福利型向市场型转变,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变。围绕市域经济建设中心,举办大型的文艺活动,开辟大型的文艺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办大文化、发展大产业,实现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4.3发展农村非物质文化

农村文化的发展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基础,是推动农村不断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农村文艺事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文化不仅存在于民俗民风、衣食住行及人们的言谈举止中,更存在于文化典籍、庙堂宗嗣、文物古迹中。当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要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撬动农村文化。

第一,做好传承,扩大传承范围。要做好“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首先就必须培养新的传承人。要做好培训工作,可以利用假期在农村开办培训班以培养传承文化的接班人。其次,要扩大文化的宣传范围,不局限于村而是扩大至周边的村镇。

第二,积极宣传,打造文化品牌。通过组织大型演出、展览和参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加赛事的形式扩大特色文化的宣传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加强与其他特色文化的交流,不断完善自身,争取打造文化品牌。

第三,整理史料,加强传承基地建设。积极在本村建设文化发展基地,筹建博物馆。凭借文化特色发展当地旅游业,拉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本村文化队伍建设。结合当地非物质遗产的特色文化组建演出队,组织民间艺术展演。并在重阳、中秋、元宵等节日,组织文艺晚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第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旅游业发展。要利用当地的特色文化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发挥文艺特色,广泛开展旅游景点的文艺服务活动,增加旅游景点的文化含量,不断推进群众文化与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相结合,大力推广“民俗特色游”,以文化带动旅游业的同时旅游反哺文化,实现农村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4.4多种力量合力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性的工作,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社会性的问题应该调动社会力量进行解决。

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为政府推动,民间力量调动的不够充分,同时也没有很好的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可以通过糅合多种力量合力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形式,由政府搭台,邀请民间研究机构,大学生志愿者以及一些公司企业进行赞助,利用高校和农村的对接,为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农村的文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化建设。现今涌现许多关心乡村建设的研究机构和基金会。代表有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每年组织全国大学生进行支农活动,支农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当地的文化,但缺乏一定的持久性,这就要当地政府部门对农村文化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农村文化能够常态化、持久化地发展。高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现在我国对农村的智力投入存在一定缺失,高校产生的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没有很好的为农村服务,这是造成城乡差距的又一重要因素。那么,组建高校和农村对接的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

河南兰考县新村实验区就运用高校知识分子、政府、大学生志愿者、农村精英等力量联合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农村成立文艺队,并由农村文艺组织延伸至农村经济组织推进当地经济组织的成立,当地成立了农村互助社,种植协会等,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促进当地整体发展。4.5建设农村文化系统

农村文化缺乏系统,原本稳定的文化系统已经碎片化,原本的文化形式存在大量的流失,因为时代的变化原本的文化受到现代经济形式的冲击,城市的文化没有很好的融合进去,原本的文化流失,农村的文化生活凋敝。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农村文化系统,塑造每一个村庄的文化氛围,利用价值观的引导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构建每一村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4.6推动城乡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是促进资源在城市和农村的自由流动,现在城乡差距的原因集中表现在城乡之间资源的配比不平衡。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农村属于弱势地区,农民属于弱势群体。这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无法用市场来自动调节。进行城乡一体化就是要调动政府的力量缩小差距,使社会资源可以在城乡之间流动。中国目前农村常住人口约为6亿多人,完成城市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此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联合互动的条件下进行我国的城乡发展。

只有实现城乡的一体化,才能让人才留在农村,才能使投资自由在城乡之间流动,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的均衡并为农村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使农村拥有文化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以利于农村文化的长远发展。4.7以组织推进农村文化发展

人具有群体性,在群体性的活动中人们能感受到一定的存在感、价值感、认同感。

农民属于弱势群体,只有组织起来才能产生力量。农村的群体性文化活动是现在农村农民的迫切需求,经过长期的分离,农民希望文艺群体的回归。农村现在的劳动力转移量较大,许多农村面临空巢化的问题,农村居民的“空巢”现象也比较严重。组织村民集体进行文化活动,有利于形成乡村互助的良好风气,构建和谐新乡村;利于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农村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文化组织建议由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体来进行,建立较为规范的制度。农村的建设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建设,精神层面的建设也非常重要。

因此,要克服这方面的问题,政府就要搭建平台,将农民真正组织起来。此外,文化组织成本比较小,农村的文化具有内在的独特性。农村文化组织在建国前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的代替,而当今农村文化组织的功能更加多元,不仅有利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且能够为农村经济组织的成立创造思想基础并且起到良好的社会作用。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结束语

当今中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化能否解决我国农村问题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在将来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很大。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建设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物质建设,也要进行思想文化建设。我国的农村数量较多,分布地域广泛,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地区性较为明显,因此农村文化建设的艰巨性较为明显。要针对地区差异,综合各种力量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同时农村文化建设不只是建设的问题,还有对传统的继承和优秀文化的发掘,并使其能够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发挥自己的作用。

本文对农村文艺发展的脉络进行简单梳理,剖析文化发展现状,发掘问题,并提出有益的解决方案。一切问题都是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清晰。农村的文化建设要使实惠真正落实到群众的身上,繁荣农村文化建设,对于解决人民日益增强的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人民出版社, 2012.[2] 梁悍东.王晓瑞 河北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河北学刊,2011 [3] 高飞.加强业余文艺团体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大舞台,2009

[4] 潘勋科.关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山西师大学报,2011 [5] 朱保安.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江西农业学报,2010 [6]何慧丽,温铁军.着眼点在农民着力点在村社[M]//新农村建设:理论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7]徐承英.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时事观察, 2007,(1)·

[8]刘天忠.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习月刊, 2007,(2)· [9]王斌.略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1)·

关于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的研究

——————————————————————————————————————————————

[10]聂辰席.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模式[J]·党建, 2007,(8)·

致谢

关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7

关键词:文化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 也是建设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社会经济各方面都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村改革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农村的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 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立足新的发展实践, 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 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 对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 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与资金大量投入密不可分。多年来, 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 为改善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

据统计, 2001年至2007年, 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其中, 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用达到198.96亿元, 比2006年增加了40.93亿元, 增幅25.9%。2007年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用达到15.06元, 比2006年的人均11.91元, 增幅26.4%。2007年农村文化投入共计56.13亿元, 比2006年的44.6亿元增加11.53亿元, 增幅25.9%。国家发改委从2002年到2005年共投入4.8亿元, 用于扶持1086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 “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 又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 国家通过转移支付39.48亿元, 新建和扩建2.67万个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 到2010年, 我国将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

2007年, 中央投入1亿元资金, 地方自筹配套资金5300万元, 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 共有20个省区534个项目被列入试点项目。2008年, 中央投入2亿元, 安排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财政部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助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每年1100万元增加到6000万元, 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 启动重点文化建设项目, 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明显增加。

2、地方财政投入以及地方农村文化建设的成就

近年来, 全国各地普遍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扶持公共文化建设, 落实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 农村文化领域不断拓展, 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目前, 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799个, 文化馆3217个, 博物馆1722个, 文化站37384个, 社区、村文化室137665个, 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 当地坚持“政府主导、体现公益、扩大供给”的原则, 在市级文化设施全面更新换代的同时, 硬件建设投入向基层延伸。近两年以来, 全市各级加大对图书馆、文化馆、农村文化大院等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相续建成了一批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示范作用强的文化设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中已建成一级馆4个, 二级馆6个, 三级馆7个。截止2006年底, 全市已有44%的行政村建成文化大院, 农村文化大院从建设规模到活动内容都有很大的提高。2007年,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又提出了以文化的率先发展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成为烟台发展战略中的一大亮点。“十一五”期间, 要实现13县市区有“两馆”、149个镇街有“一站”, 6579个村有文化大院, 这意味着烟台市文化设施承载能力将有质的提升。

烟台市在抓好村镇建设的同时, 正确引导乡镇村庄开展农村文化大院建设, 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对达标的村庄进行一定的款项奖励, 通过激励政策使农村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各个村庄建设文化大院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涌现了一批秧歌队、腰鼓队、健身操、京剧团, 每到农闲或夜幕降临, 文化大院就热闹起来, 充分展示了农村构建和谐家园的新面貌、新风采。

二、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 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较大改善, 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从总体上看, 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 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可以说, 农村还是我国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文化事业费用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偏低, 并且偏重于城市, 造成城乡差距日益拉大。2003年文化事业费用中城市占71.9%的比例, 远高于农村的28.1%;用于东中部地区的文化事业费用占总费用的78.3%, 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只占21.7%。据统计, 2004年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 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 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 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

2、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截至2004年7月, 在全国农村38240个乡镇中, 有23678个乡镇文化站需要新建和改建, 2.3万多个乡镇没有文化站或设施简陋、面积狭小。许多县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文化站面积狭小、年久失修, 而且设施陈旧落后, 活动器材和设备奇缺。尽管“十五”期间, 国家共安排预算内专项资金4.8亿元安排了1083个项目用于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 但仍有部分县无文化馆和图书馆, 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

3、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得不到保障。许多乡镇文化工作者待遇问题难落实, 队伍不稳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用占经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 2004年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 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 县级剧团有名无实。

4、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严重不足, 文化演出数量很少, 特别是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场次越来越少。新中国成立以来, 全国文化系统艺术表演团体深入农村演出数量最多的是1964年, 达82万场, 而到了2004年, 却只有23.4万场, 仅相当于上世纪60年代的1/4。2004年全国县级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仅为0.12册, 低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 更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1.5—2册的标准。

三、改善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 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的渴求日益强烈, 与当前农村文化贫瘠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方位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努力改变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已成为当务之急。下面立足于我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对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提出了若干建议。

1、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巩固利用好农村文化阵地, 是我们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 要利用好各行政村已有的文化活动室、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戏剧演唱、健身操、游戏、歌曲比赛、技能培训等活动, 有条件的村都要成立庄户剧团或文艺演出队、秧歌队。文化部门在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同时, 还要加强村与村之间的文化、体育交流,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不断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文化意识。

2、增强农村干部的文化意识, 是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

要把农村文化工作摆上地方领导的议事日程, 作为一项年度业绩来考核。在农村干部的任用上, 要把文化素质高、责任心强、有开拓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实践证明, 农村干部文化意识的强弱, 直接决定着农村文化建设的快慢、层次的高低和成效的大小, 决定着一个村的风气好坏。农村干部要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没有农村文化建设, 也就没有整个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正确认识到越是贫穷的农村越要想办法办文化, 不能因为经济落后就放弃文化建设, 更不能等经济上去了再发展文化;同时, 要正确认识到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尊重当地农村群众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

3、提高农民素质, 建立完善的农村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好坏, 和农村文化队伍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 要根据基层群众的特点和农村季节特征, 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舞狮、舞龙、戏曲表演、大秧歌、拔河等文体比赛项目。同时鼓励年轻人参与到活动中来, 带动老年群体, 经常举办一些老少皆宜的文化活动, 例如歌曲大赛、健身操大赛、知识竞赛等, 群众参与面要广, 这就要求必须有新的内容和有特色的东西, 才能有稳定的群体和服务对象。

我们要及时发现、培养热心于农村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 并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农村中有很多业余文化爱好者在艺术修养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中有的是戏曲爱好者, 有的是棋牌高手, 有的是美术、书法、摄像的能手。这些文艺爱好者都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充分调动这些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 逐步发展成立农民书画研究会、戏迷俱乐部、秧歌表演队、业余剧团等民间组织,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提高农村文化的品位和档次, 扩大农村文化的影响力。

关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 篇8

文化的缺失是制约我国农村地区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推行文化扶贫,但是,农村地区文化的建设仍然不能尽如人意:

l、传统思想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落后观念根深蒂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受到封建思想影响较深,一些落后思想难以根除,同时长期的小农思想积累,使得人民群众容易满足现状、闭关自守、墨守陈规,小农意识强烈。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区域较为封闭,人们思想观念较为落后;(2)缺乏商品经济和社会竞争意识;(3)对新生事物和先进科技技术难以接受,

2、文化基础设施较差。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对于促进文化传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文化的载体和通道,是人们接受和理解文化知识的重要道具。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文化构建方面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往往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民大众文化知识的更新,导致人民整体素质较差,反过来又拖累了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文化建设资金投入较少,使得一般的公益性、教育性基础设施建设稀少,质量较差并且更新频率低等。

3、农村地区文化建设过于笼统,且并未考虑实际情况:一些地方在构建文化体系时,往往实行拿来主义,将别处成功的经验事例直接照搬到本地区,而并未考虑地区实际风俗民情以及人们的思想状况,从而导致地区文化建设事业发展缓慢。

4、地方封建思想抬头,一些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过程缓慢、成效较差,使得地区落后封建思想以及腐败享乐等不良思想泛滥抬头,严重影响文化扶贫过程的开展。

5、文化建没队伍素质有待提高。我国落后地区较多,文化建设的相关人员素质往往较低,并不能很好地胜任这个任务,他们在工作中存在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思想态度。另外他们通常身兼数职,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文化建没事业之中,使得文化建设时断时续,难以取得成效。

二、文化扶贫战略在农村基层文化构建中的意义及作用

文化扶贫过程是推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公平及社会主义目标、促进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对地方文化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文化扶贫有助于启迪地区人民的思想,形成地区文化启蒙和文化归属感。国家所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将通过地方政府进行文化知识的宣讲和普及,它并不仅仅是将外来文化直接拿来使用,而是在地方政府的筛选协调下,使其更加符合当地人民群众的人文观和民族特性,从而点亮人民的思想之火,启迪人们,使之开始注意地区文化的存在,并形成文化归属感,为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体系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文化扶贫将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促进地区摆脱落后的局面,为构建地区文化体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文化扶贫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整个扶贫项目工程的重要一环,地区经济的落后,归根结底在于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落后,国家积极实行文化扶贫战略,扫清地区经济发展的文化思想观念制约因素,将推动地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将为地区文化体系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修建和完善文化设置,更好地促进文化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至2012年,福建对省内农村地区已开展多项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在宁德福鼎,实现全市乡镇街道、管委会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室覆盖率达100%,建设农村宣传文化墙100多个,大力开展文化三下乡、送戏下乡等

惠民活动,积极宣扬农作物及畜牧养殖知识,给农村人带去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3、文化扶贫将开拓人们的眼界和思想境界,使其有能力、有愿望去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接受文化的熏陶。通过文化扶贫战略,农村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将发生巨大转化,人们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局限于眼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是紧跟社会主流文化知识,从而开拓了自己的眼界和思想境界。同时又使得人们有能力去深度挖掘地区文化,并努力传播和发扬地区文化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本区域的文化。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真正构建起自己的文化体系。

4、文化扶贫将为构建农村地区文化人才体系开拓一条适合自己的培养途径,文化扶贫将推动地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如学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娱乐项目场地等等,同时也将宣传基本的科技知识,使人们不再蒙昧,为今后地区文化人才的培养扫清道路,并开拓出一条适合农村地区文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目标,它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文化扶贫工程则是构建农村基层文化体系的有力措施,它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能否走现代化道路,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我们相信只要扎实推进文化扶贫工程的稳步实施,就必将改善农村地区文化知识落后的局面,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体系,促使农民摆脱文化落后的现状,而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生活。

参考文献:

[1]杨主英.福建省山区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辛秋水.文化扶贫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价值[J].福建论坛,2010.

上一篇:二一班社团活动计划下一篇:暑期工实习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