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心理挫折浅析及其排除策略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心理学中, 所谓挫折, 就是指阻碍、干扰或阻断个体朝向某一目标行进的动作以及由这些动作所引起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一是“愈挫愈勇”;二是“挫而则溃”, 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 轻则影响学习, 重则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 学生心理挫折发生的频率比其它学科高得多。因此,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学生心理挫折, 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手段和方法, 是体育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1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形成的诱因

在体育教学中, 引起学生心理挫折的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是指自然和人际环境方面的限制, 后者是指人的体质及个人运动需要方面的限制。目的、兴趣、需要等由于受外部的限制而得不到满足, 易造成心理挫折。如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对正处于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的学生过多地指责甚至讽刺挖苦, 或者主观而不是实事求是地批评学生, 就会使学生有失意、沮丧之感, 产生烦恼和紧张情绪。

学生对于通过体育课使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达到的目标期望过高, 与个人的自身条件不符, 往往会导致自我评价的改变, 而这种改变常常使人丧失自信心, 形成消极、绝望的心理。在体育活动中, 学生如果一再遭受失败或跟不上集体配合的要求而经常遭到同伴的指责, 也会慢慢地失去信心, 出现情绪不稳定、忧虑、焦急的心理状态。此外, 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 且缺乏运动基础, 也难以在体育活动中迅速掌握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 因而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挫伤, 也会产生自卑、孤僻的不良情绪和心态。

2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影响

人们在遭受挫折并感受到这种挫折之后, 都会对其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 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烦躁、痛苦等情绪体验, 进而导致行为的反应和变化。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的这种体验和反应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焦虑:焦虑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 一时又无能为力的情况下, 伴随而产生的一种模糊的、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研究表明, 被焦虑情绪所困扰的学生各种情绪反应的阈限都偏低, 在练习中是畏缩惧怕, 丧失信心。

(2) 逃避:学生在教学中遭受挫折时, 不敢面对挫折和现实, 放弃原先追求的目标, 以退缩式的反应来适应挫折情境。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的激情, 意志消沉。

(3) 退化:有的学生受挫后, 短时间内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呈负向反应, 学习能力和运动水平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反常现象, 使得原本可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原来能够完成的动作也完不成, 给整个课堂教学带来了额外困难。

(4) 冷漠: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情绪低落, 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和无动于衷的态度。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首先可能采取的方式是逃避;如不能逃避, 则大多数以冷漠的方式反应, 对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或应付或放弃;表情上呈无所谓状, 但内心往往十分痛苦。

3 体育教学中排除心理挫折的策略

学生的心理挫折对体育教学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教育和影响他们。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能以诱导、尊重、关心、同情、谅解、宽容和热情帮助的态度来对待遇挫的学生, 则多数可以化挫折为力量, 突破挫折, 最终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 必须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防止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并及时做好排解工作。

(1) 培养正确的挫折观。体育教学是学生脑力和体力、知识和技能综合作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关键是如何面对。诚然, 挫折会给人以打击, 带来痛苦, 但挫折也能促使人奋起、成熟, 变得坚强起来。因此, 必须对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正确挫折观和优良品质教育, 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勇敢、顽强、大胆、果断的意志品质,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砥砺挫折的能力, 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2) 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巧妙结合。教师在选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形式、制定教案时, 要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手段不能单一化, 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教学内容本身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娱乐性。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从学生身体技能的实际出发, 方法简单或过于急躁, 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给教学带来不良影响。此外, 课堂导入阶段的心理启动和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调控, 是教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保持活动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应努力做到启动及时, 调控适度得当, 以顺利开展教学。

(3) 注重教学形式的集体性。在教学中, 集体所发挥的功能有着极大的感染力, 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促进学生形成战胜自我、克服困难和努力学习的心态。因此, 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氛围, 对于调动学生心理中的积极因素、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十分有效的。在实际教学练习中, 教师先安排素质水平高、掌握技术好的学生先做, 以强带弱, 消除学生悲观、紧张的情绪, 在集体的鼓舞下, 精神振奋地投入练习。同时, 要加强学生练习时的保护与帮助, 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采取不同的措施, 改善教学的保护条件, 让练习者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减轻负荷, 增强心理稳定性和安全感。

(4)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师生在感情上的沟通, 会使课堂教育形成融洽的气氛。相反, 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之间缺乏感情沟通, 或教师过多指责、批评学生, 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反感, 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疏远与厌恶。因此, 教师应当以饱满的情绪, 亲切的态度投入教学工作, 在教学进程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同时, 教师要克服人际知觉的偏见, 做到公正、平等、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5) 强化激励评价。在体育教学中, 要运用良好的情境, 来张扬学生积极的情感, 帮助恢复因失败而受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 体育教师要坚持以启发和激励为主,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及时给予激励和评价。对于素质差的学生, 练习中可以适当降低难度, 从一些简单的分解动作入手, 让其逐步掌握技术动作的要领, 或者设置一些辅助练习, 以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教学中, 教师尽量对学生的技术掌握程度或运动能力做出积极的评价, 给他们以成功的机会和享受运动的乐趣, 从而使学生增强学习的欲望,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 学生产生心理挫折是客观现象。本文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主要表现为焦虑、逃避、退化和冷漠, 其产生的原因有外界因素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同时提出如何排除心理挫折的策略, 为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挫折,排解

参考文献

[1] 谢远高.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挫折的形成与消除[J].辽宁体育科技, 2002, 2.

[2] 郭世彬.体育教学中消除学生心理挫折的方法[J].教学与管理, 2005, 5.

上一篇:我国侵权责任法下的纯粹经济损失赔偿规则下一篇:输血发热性非溶血性反应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