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精选12篇)
一、新资助体系下国家财政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经济投入
2007年6月, 在国务院的部署下, 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包括《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 就落实新的资助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
新的奖、助学金体系中提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大资助措施。其中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 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 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 全国资助总人数为5万人,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 每年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帮助其解决生活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 每年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这三项措施施行所需资金全部是政府投入[2]。三项资助措施覆盖面达高校学生总数的23%, 资助人数相当于过去的7倍。
二、从我校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现状看现有资助体系
目前,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中, 国家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我校当前本科在校生数为19946人。2008年我校共发放国家奖学金41.6万元, 52人获奖;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340万元, 680人获得奖励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679.6万元, 3398人获得资助。奖励、资助金额1061.4万元, 受助人数4130人, 奖励、资助面约占全校本科生数的21%。资助面未达全国平均水平, 这应和国家财政投入偏向投入中西部省份高校有关。
2007年开始, 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 从我校情况来看,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目前已超过国家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2006—2007学年, 我校共有1156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额为573.01万元, 2007—2008学年, 获贷人数为622人, 贷款总额度321.19万元, 而2008—2009学年, 贷款人数进一步下降, 获贷人数为497人, 总额度257.99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则逐年增加, 2007—2008年, 我校共有430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度为248.655万元, 而到2008—2009年, 有717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贷款总额度为388.03万元。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在全国的进一步展开,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还将进一步增加, 在未来几年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成为最主要的助学方式之一。
此外, 我校勤工助学基金呈缓慢增加趋势, 2008年累计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 发放报酬200余万元。学校还设立了阳光助学金” (120万元, 自筹) 、“励志助学金” (200万元, 自筹) 等校内专项困难补助。2008年企业和个人资助金额为149万元, 对受到“西部助学工程”资助的学生及其他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 2008年减免额度达27.38万元。
现有资助体系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 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 以国家助学金为主, 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 校内助学金和社会奖助学金等多项资金作为资助体系中的有益补充, 使得现有资助体系得到充分完善。
三、我校在贫困生感恩励志教育中的特色做法
在贫困大学生的物质帮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对贫困生的励志帮扶教育, 主要有以下五种做法:
(一) 三困生的“一对一”帮扶。
建立健全了“三困生”档案 (“三困生”特指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及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 , 做到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定向指导, 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明确的解决措施, 每个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都有心理支持体系, 从而促进了“三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 注重心理帮扶。
为每个学院配备了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心理辅导员, 这样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访谈形式, 重点帮助贫困生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 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 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以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学校在对贫困学生实施援助时, 有时实行“隐蔽”的方法, 以避免“贫困生”的标签对贫困生产生消极后果。
(三) 爱心活动。
营造团结互动的集体氛围, 吸引贫困同学参加自己的社团, 如“自强社”、“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爱心联盟”等。其中, “爱心联盟”通过“回收饮料瓶助困”的行动感染了众多大学生, 其举办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爱心活动, 受到了《人民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的关注。众多网站转载了他们的事迹, “爱心联盟”在“高校十佳百优学生社团文化展”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四) 义工制和自愿捐款。
我校2006年制定了《江苏大学受助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 (试行) 》, 文件规定:凡受到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资助, 且符合义务工作基本条件的大学生, 及其他欲申请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的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时数的义工。接受资助时, 必须承诺毕业后向学校“爱心基金”自愿捐款, 培养学生的回馈意识。该基金已陆续受到52名贫困毕业生的爱心款32450元。
(五) 典型人物评选。
每年开展“励志之星”评选活动, 对评选出的“励志之星”和“励志优秀学生”在各学院进行事迹巡讲, 引导其他贫困生学习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 以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 我校贫困生人格逐步完善, 思想健康向上, 校园内时常可见他们自强自立、感恩奉献、互帮互助活动的身影, 爱心春潮在校园不断涌动。
四、对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在大力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实践中,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仅靠现有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 励志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配合, 不仅要有典型的帮扶活动、感恩励志体验活动、励志人物教育活动, 还要与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学校校风感召力、社会风气影响力, 以及各种书籍、影视文化作品等软教育相结合, 这样, 励志教育才会深入人心, 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 建立一支励志教育的师资队伍。
这支师资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的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辅导员, 而且要有班主任和专业教师, 他们应共同研究励志教育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 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按照素质强、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 切实加强实施励志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方法,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励志教育师资队伍。
(二) 建立励志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励志教育和任何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一样, 想要获得持续的成果, 并真正发挥作用, 考核评价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特点, 建立多元的励志教育评价体系。抓住励志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工作运行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 制定励志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 建立健全专项督导和检查制度;同时, 还应建立与督导和检查制度相配套的激励惩处机制。
(三) 强化对励志教育的研究。
由学校设立励志教育科研和教研课题, 划拨研究经费, 从不同的角度, 选取不同的对象, 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励志教育的研究要重实效、重结合, 既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理论问题, 又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实践问题。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 推动对励志教育的广泛研究, 同时还要积极运用和推广励志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实际成果、方法成果、教育成果等。
(四) 拓展励志教育的范围。
开展感恩教育, 应以亲情教育入手, 营造感恩的氛围, 唤醒大学生的感恩之心。高校的感恩励志教育还应与爱国主义教育、就业等工作密切结合, 教育学生审视自己的社会角色、青春价值、家庭责任, 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 拥有积极的生活与工作的态度, 感谢学校、家庭和社会, 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参考文献
[1]卢玄玄.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探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2]阮宇.高校贫困生新资助体系的创新构想.中国林业教育, 2008, (03) .
【关键词】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高等院校;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1-0005-02
作者简介:张璐璐(1983-),女,基础部计算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学,计算机教学。
1 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变迁,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层面上的问题,也要关注学生身心方面的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探索新的开展方式。将心理咨询的理念、方法、技巧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不足,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
2 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应对目前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复杂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价值观的多元并存以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使民众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价值冲突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思维最活跃、接受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在张扬个性、充实自我的同时,也感受着各种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带来的矛盾。同时,随着我国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加剧。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更加复杂、多变的特点,有些还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针对这种情况,单纯靠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2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与手段上自身存在不足: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形式的单一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经不断改进,但总体上还是习惯于用老套不变的教育方法来应付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教育对象,只知道教条式地说教、灌输,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即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讲授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完全适应现代大学生,往往无法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内容的片面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学内容的设置理性层次和理性工具要求较高,具有政治泛化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严重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面对挫折、学会正确生活等有指导性的教育亦严重缺乏。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时,几乎没有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
3.1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在研究内容上:心理咨询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政治认识、政治立场、思想品德,二者相互交叉,都包含理想、信念、品德、意志等共同因素。
在具体目标上:心理咨询侧重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而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及政治觉悟的提高,但在终极目标上两者都是为了促进人格的健康和完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良好的思想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思想的产生、发展变化都要受到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2 两者结合的意义: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指的是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结合运用心理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对受教育者的心理、行为施加影响,使其认知、情感、态度发生变化,解决心理的问题,以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心理咨询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做学生的转化工作,而转化过程其实质就是思想和行为的转化。心理活动是由客观事物引起的,又会在行为和表情中表现出来。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如果能够运用心理咨询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就可以掌握其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进而进行有效地引导,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心理咨询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和手段方面的实效性: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各有异同,二者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利用心理咨询对于心理与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准确地从学生的各种反应中发现他们的思想问题,并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常用的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起学生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同时,灵活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把心理测验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长与不足,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更符合学生的实际,从而取得更佳的效果。
4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实践方式
4.1 完善心理咨询系统、重视心理疏导机构建设,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系统就是利用多种形式,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对来访者施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帮助、启发,通过“疏通”,使来访者的心理紧张和冲突得到缓解,并在认识、情感、态度、行为方面有所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学工部门要关心、支持和保证心理咨询系统的正常有序工作,要在做好日常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心理危机的预防、干预、转介治疗等机制,做好各种预案,与家长保持联系,妥善处理好有心理疾患学生的相关事宜。
4.2 重视整合现有师资,采用课堂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中存在的较多或较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分析和集体咨询,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课的授课过程中去,牢牢站稳马列主义的神圣讲台,把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心理和预防障碍的自我救护意识。
4.3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咨询:当前,随着网络的发展,许多学校纷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校园网站。上网成为许多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站这一有利条件开展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如通过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学生咨询,在BBS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自身的身心全面发展;在网站上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网页,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开辟和完善关于心理健康的专题介绍;向学生介绍国内外知名的心理咨询专业网站,并建立与这些网站的链接等等, 帮助学生拥有更多维护、救助自身身心健康的途径。
5 结论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死的结构,而是一个活的过程,是心理矛盾不断产生而又不断解决的过程,是心理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转化过程。”[2]高校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下,需要积极探索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目标、手段和途径,帮助学生真正懂得助人而快乐、受助而成长、互助而和谐、自助而成就。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实际、具体、细微,真正贴近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白艳艳.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34
[2] 肖二平,燕良轼.生态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野[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115
[3]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3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化相结合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必须要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加强法制教育.必须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以说服教育为主的`局面,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化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做到坚持不懈.
作 者:隋玲楠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政法系,黑龙江,哈尔滨,150301刊 名:世纪桥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年,卷(期):“”(7)分类号:G64关键词:和谐社会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法治化
合的应用与思考
[摘 要]MOOR是“后MOOC”时期在线学习模式的新样式。从现有的相关文献来看,没有MOOR与具体学科课堂教学整合的应用研究。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MOOR设计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多样化;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关键词]大数据;MOOR;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63-02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9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帕维尔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团队在Coursera推出了一门名叫“生物信息学算法”的MOOR课程。在这门课程的第一部分,第一次包含了大量的研究成分。这些研究成分为学生从学习到研究的过渡提供了渠道,使得教学重心由知识的复制传播转向问题的提出和解决。MOOR(Massive Open Online Research,大众开放在线研究)仍带有MOOC的“免费、公开、在线”的基因,所以它可看作是MOOC的延续与创新,它代表了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教育假设和教育理念。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对财经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延伸,而MOOR为我们传统的理论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在线补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MOOR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它让学生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根据个人的空闲时间进行在线学习、讨论、共享与交流等。MOOR可以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效果。这既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财经类院校要想走稳办学之路,办出特色,全校师生都得思考将来的发展问题,包括人才培养的模式和专业的结构。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必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大学生科研水平的高低已逐渐成为衡量本科高校综合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志。
二、MOOR课程与传统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意义
MOOR代表了不同的在线教学模式,拓宽了在线教育的应用范畴。正如德国波茨坦大学克里斯托夫?梅内尔教授所说:“MOOC是对传统大学的延伸而不是威胁或者替换,它不能取代现存的以校园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但是它将创造一个传统的大学过去无法企及的、完全新颖的、更大的市场。”鉴于此,我们应该运用“后MOOC”的思维去审视与推进在线教育,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的“革命性影响”,共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人才。
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如今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事实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热点,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前沿课题,而MOOR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MOOR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巩固所学书本知识。MOOR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和创造力,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有限的课堂上,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需要点拨和时间来消化,为此,学生可以借助MOOR提供的相应章节知识点的典型应用或者是相关研究来对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或补充。同时,MOOR可以提高大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法、教学内容,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MOOR不仅向学生展示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使用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利用这种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
MOOR不能完全颠覆传统的实体课堂,也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的现场讲解、点拨和指导,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但MOOR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其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且能够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MOOR设计与探索问题
(一)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将MOOR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来,数学教学大纲,尤其是教学计划中的理论学时和实验(实践)学时需要调整。结合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其数学教学计划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应及时更新每门数学课程的教学大纲,兼顾知识的连续性与先进性,提高课程的知识含量。二是为了能充分发挥MOOR的作用,MOOR的开发应有计划,突出其实用性。要根据学校条件、学生的学习支撑条件与特点,联系教学实际,科学地进行开发与应用;要聚焦于大学数学课程中学生易掌握的重点应用问题,突出“应用研究”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二)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MOOR以某个数学知识点为核心,可以采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形式。在MOOR课程中,教师应尽量设置一些与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来感染学生,这样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积极的影响。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课堂学习与MOOR课程学习相结合,要注重实效性。
(三)MOOR课程开发应注重整体性与连贯性。
MOOR课程的设计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围绕某个知识点深入展开,这样孤立的MOOR课程才能被关联化和体系化,最终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对学生而言,MOOR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同时,MOOR课程也能促使教师对教学不断思考,让他们把自己从教学的执行者变为MOOR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让教师实现自我完善,为教师的教研和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现实平台。
不管哪种课程改革模式,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通讯发达、网络普及的今天,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越性,让教育网络化,让教育信息化。MOOR这个集网络、信息于一身的新生事物也应伴随我们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成长。
MOOR就是一个创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它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现有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实践,大胆探究,积极提出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的学习活动。而科学研究本质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科研活动是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技能。科学研究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必然途径,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和提升是一项旨在培养大学生基本科研素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财经类院校而言,其有着重要的意义。
总之,对于MOOR这样的新生事物,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又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MOOR的应用对财经类院校的特色化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
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以培养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逐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看问题、想问题。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它将取代《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和《小学常识教学指导纲要》来指导我们不久将全面实施的科学课程。再过两三年,小学科学课将取代小学自然课和常识课,以全新的面目登场。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以“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为总课题的研究,既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小学科学教育探索和实践的方向,它将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原始的经验,从而有力地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教材也是由一个个互相联系的科学探究活动组成,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组织引领学生,参与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活动,从典型的亲历活动中产生深刻的科学体验,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科学认知能力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重要任务,通
过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因此,调查研究小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科学探究与认知需要,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开发研究,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有关文献综述
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是目前新课程实施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十分关注此项问题的研究。但是他们着眼于大的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我校“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是就如何结合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专题进行研究的。小学科学教学的教育价值和意义,课外科技活可利用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师生的观念认可,学校、家庭、社会的有效协作等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探讨和研究。
三、理论依据
1、《课程标准》
1)《课标》强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学生和其它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并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共同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它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 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多种资源进行科学的学习,将学生置于广阔的背景中,帮助他们不断的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2、系统论:
系统论告诉我们,系统的整体功能在于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优化,才能达到最优效果。科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又是其子系统,只有将科学教育系统中各要素整体优化,才能高效实现课程目标。
3.创新学习理论:
创新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循于常规,而是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结合当前的实践,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新设计、新意图、新途径、新方法的学习活动。
四、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概况,为《科学》课的教学和科技实践活动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争取拿到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项。
2、探寻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特点的实施途径,充分挖掘家庭、学校和社区的有价值的科学教育资源,拓宽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渠道。
3、全面融洽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实践的校内外环境,充分利用本地区科学教学研究优势,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实践活动。
4、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极致地发挥学校和地域优势,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本地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的现状分析。制定出一套具有农村特色的科学课程教学计划,在日常的科学教学实践中进行有效的利用。开发本地隐藏的科学教育资源,发掘科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2、本地区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树立科学教育的大教育观,根据农村独特的优势,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科技活动开发的积极性。
六、课题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实践反思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其特点是注重实践者的参与、研究过程的民主化、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做出贡献。为“科技兴校”树立榜样,改变把《科学》当作副科的旧观念。启发学生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用最简单的材料,以最直观的方式,开发一些“演泽”深奥科学原理的教具、学具,培养能动手会动脑的创新型人才。
(二)研究的对象:
3——5年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组织与管理
(一)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及分工 姓 名 资 历 刘娜 小学一级
分 工 安 排 全面负责、主持研究
负责三、四年级学生活动的实施 负责五年级学生活动的实施 负责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存档 张伟杰 小学一级 尚建雷 小学一级 景仲伟 小学高级
(二)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开展该课题已具备以下有利条件:
1、教科室和常识教研组高度重视,形成了以科研促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而且有区级课题“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的研究基础。
2、课题组成员积极、主动,具有良好的科研能力与敬业精神,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课题成员在以往的研究中取得了区及区级以上的研究成果。
3、该课题贴近实际,易于操作,适合常识教师去身体力行,使有些已走向这个方向的教师在科研中把教学实践上升到理论。
4、本课题得到区教育局教研员张梅荣老师的热情指导。
九、课题成果的预测:
1、学校形成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
2、开发与科学课程有磁的教具、学具和科技作品。
3、编辑《学生小论文集》。
4、形成一些探究性活动的课例。
5、《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研究
开题报告
杨庄中心小学
1 针对学生不重视大学物理现状, 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高校课程安排与设置时, 大学物理课程通常会在大一就开设, 此时, 学生接触到的专业知识较少, 自然对将要学习课程之间联系没有深刻体会, 从而有很多学生在学习大学物理时, 时常还会发出一些疑虑:“大学物理到底有什么用?以后的专业和工作与大学物理能有多大的联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疑问, 原因学生对大学物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缺乏专业思想, 使得学习效果不明显, 从而影响了后续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 影响其全面发展。
针对这一突出问题, 可请相关专业老师先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告诉学生自己所学专业的背景知识, 涉及哪些相关物理思想及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作为物理老师, 在以后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 应把物理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潜移默化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例如:在给土木专业学生讲力学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都是以大学物理当中力学部分为基础的;在给电气专业学生讲电磁学内容时, 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他们的专业基础课程电路、模拟电路、信号与系统都是以大学物理当中电磁学部分为基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明白大学物理的基础性, 也会有学习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的思想动力。
2 针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现在, 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物理课程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教材编排体系, 由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少数近代物理内容组成, 相对经典物理而言, 现代物理、现代物理技术和物理前沿内容涉及很少, 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 特别缺乏与专业相配套的应用内容与相应教材, 在实际的大学物理教学中, 往往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统一采用相同的授课计划、相同的授课内容、相同的授课重点, 内容上无偏重, 这些已难以适应高校不同专业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 首先, 根据该专业的培养计划找出与大学物理课相关联的科目和课程内容, 有针对性地调整大学物理课对该专业的授课计划, 在保证基本的大学物理教学体系的情况下, 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侧重, 为专业的后续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铺垫, 例如:对于化工类专业学生而言, 可将大学物理中的热学只是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而对力学和电磁学则可适当略讲;对于电子、电气类专业学生而言, 电磁学则是与他们专业联系最为紧密的内容, 而力学、热学联系则相对较低;再者, 可请即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拥有一定专业功底的教师编写介绍物理与专业相适应的体现物理、现代物理技术和物理前沿内容涉及的专题系列, 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配合使用;其次, 以专业中的物理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 弥补教材不足, 有利于拓展视野, 拓宽知识面,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增强应用物理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 针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的顺利实施提供充分条件, 好的教学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大学物理教学中, 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上, 往往采取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且在讲授时偏重于理论知识和理想化条件下的讨论, 容易忽视学生专业差别, 这样会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内容导入时, 可举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知识作为课堂引入, 例如:在给机械专业的学生讲授力学部分的内容时, 可先向学生展示机床动力系统的平面图, 讲授机床的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再将话题引到轴承与轴承之间的力学关系、涡轮的运动原理等力学问题上来, 进而将问题提炼出来, 进行力学知识的讲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给电气专业的学生讲授电磁学的内容时, 可先以稳压电源作为开场白, 将稳压电源内部的电路图仔细地给学生讲解, 然后把电路图中与该堂课涉及的与电磁相关内容抽出来, 进而开始相关电磁学内容讲解。在讲完章节授课内容时, 可结合学生专业对所学大学物理内容重点进行总结。在复习时, 也可采取布置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的与大学物理中知识点进行总结。
4 结语
大学物理课程对于当前大学教育体系来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该文结合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从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方面同专业结合的角度对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为大学物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的结合提供了建议, 有利于学生树立专业学习目标。只要潜心研究和摸索教学规律, 梳理教学主线和知识内容的串联, 大学物理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会收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马文蔚, 周雨青.物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78.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着眼点,是人的发展。教育,无论是就满足社会需要而言,还是就满足人的需要而言,都是要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没有人的发展,一切都是空话。如果将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作为一个系统,那么,它不仅要注意社会化目标的需要,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更新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适当的方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都能以积极心态去面对。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扩展并完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品德素质,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着眼于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塑造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思想道德教育偏重于认知社会,学习社会规则,力图使学生学会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心理健康教育则侧重于认识自我,强化学生的自助、自控、自我调节的能力。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更要关注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自身的特点,合理地扩充、延伸和丰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以弥补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有效实施思想道德教育夯实基础。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从主体因素看,是个体思想道德内化的结果。实践证明,思想道德教育的绩效取决于个体道德内化的程度。所谓“道德内化”是个体通过动机、情感、性格及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对道德教育信息进行多方面的选择、融合和顺应。显而易见,内化的重要环节是“理解”和“信奉”。“理解”,按照教育心理学家的观点,便是进行有意义学习;而“信奉”就是形成信念,信念是坚信道德规范的正确性、并伴有道德情感体验的观念系统。“内化”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进而产生遵守规范的需要和动机之后才逐渐实现的。一旦脱离或缺乏这些心理因素,内化就难以的实现。
可见,在内化过程中,个体的心理素质具有决定性和调控性的作用。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思想道德教育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意志等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就很难内化为品德和外显于行为,也难以在学生身上扎根,只能是流于口头的一些条条框框。个体道德内化所需要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的,因此,学校应将思想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个体的基本状况,掌握学生的内在冲突及人格特点,以实现道德教育的个性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这样,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才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从道德的基础来分析,道德的基础乃是利益问题。整个社会为什么都要强调道德规范其实质就要解决不同主体的利益矛盾,并使其协调发展。马克思曾提出“对于各个人来说,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现象尤为突出。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运行形式,利益是其杠杆,市场经济的运行以社会成员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为前提。以每个利益主体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与追求为动力机制。市场经济的这种利益主体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到高中学生,调查中“当集体刊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你最容易接受的观点”有62.3%的高中学生选择了“公私兼顾”,而在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绝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先公后私”,甚至于“大公无私”,从这一点也可以充分说明利益主体意识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当然,追求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和保护的,它无疑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然而整个社会除正当的个人利益外还有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这种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是个人利益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其发展的条件。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一致的。但两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发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不能兼顾的时候、能否牺牲个人利益来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对待这个问题并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作出行为的抉择。前一价段全社会开展学习宣传徐虎活动,这时高中学生确实也有很大的触动。但也发现在学习徐虎活动中高中学生的普遍心态是可敬而不可学。他们十分钦佩徐虎,认为他是当前的沽雷锋,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确实很了不起。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先进的典型人物的宣传是必要的,但要自己学习徐虎则没有必要,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像徐虎这种人是“傻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没有抓住道德责任教育,徐虎的精神实质上是一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在宣传学习徐虎的同时关键要抓住自己怎么来学习徐虎。以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为重,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从原来个体主体利益的“利我”转变为社会主体利益的“利民”、“利国”,这是一种道德的升华,而在这种道德升华的过程中,道德责任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们只有在确立了道德责任感的前提下,才会把个人利益融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中,才会无条件地服从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
第三、从道德教育的目标来分析,道德教育的目标不能理解为权限于道德认识的提高,而应放在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上,这种道德习惯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使其成为一贯的、稳定的、自觉的行动。这种道德习惯的主要特点不是时时事事都要考虑再三才能作出行为抉择,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习以为常的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行动。要使高中学生道德素质达到这样一种道德习惯的境界,必须经过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行为训练三 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的了解和巩固都离不开道德责任作为载体,没有道德责任作载体,道德认识不可能内化,道德情感也不可能持久,道德习惯根本不可能养成。就拿劳动观讲,调查中63.7%的高中学生认为劳动最光荣,但现实生活中,通过调查和平时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目前90%以上的高中学生在家不会主动从事家务劳动,在学校里对公益劳动的主动性很差,他们往往以学习负担重,学习时间紧为借口来推辞劳动。与此相反,本市某所中学一位高三学生王某,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她独自一人在上海生活,除了紧张的学习外,每天还要从事自己的家务劳动,生活自理,她不仅把自己家安排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而且在班级里也非常乐意帮助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公益劳动。今年被学校作为优秀生推荐进入重点高校,毕业前夕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前后两例为什么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我们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发现,关键在于有没有责任感,前者是好推则推,依赖性很强,并没有把劳动作为自己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后者就不一样,她认为劳动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自己不劳动就无法生活,每天从事家务劳动是自己整个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家务是自己的一种责任。由此可见,在对高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责任教育是个关键问题,它是达到良好道德习惯的.载体。
二、对策思考
第一,教材本身要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海《全日制高级中学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标准》(草案)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常识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苦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三部分对努力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了全面的论述,其中还特别提到中学政治课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育。道德教育是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政治教师的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但目前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教材涉及到道德教育内容太少。高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的增加、思维方式的变化,其对道德的认识明显不同于初中学生。从高中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来讲,有加强道德教育之必要。
当然这种道德教育不是初中道德教育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上有所拓宽,在内容上有所深化,在层次上有所提高,并体现初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贯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不仅要有体现道德教育的内容,而且尽可能使其形成一 定的知识网络。这种网络不是像初中思想政治课教材那样单独成册,而应该是把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在现有教材的知识体系中,现有教材内容要体现道德教育内容。
集中教育,主要
是指根据党的建设和形势任务的需要,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力量的方法,通过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党性分析、开展评议、制订整改措施,以解决突出问题。经常性学习实践,主要是指通过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参加主题实践活动等工作,解决党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集中教育和经常性学习实践,二者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把二者结合运用于党建实践,体现了抓重点带一般、抓局部促全局的统一,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在党建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我们党历来重视在抓好经常性学习实践的同时,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延安时期,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党及时开展了延安整风,这是一次集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为我们党最终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去年以来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基础上的又一创举。对于这次教育活动,部队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通过调查摸底、思想发动、理论武装、党性分析、制订整改措施等环节,保证了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较好地解决了党员和党组织在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素质能力和思想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相结合,是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现实需要。从经常性学习实践与集中教育各自的特点、解决问题的侧重点可以看出,经常性学习实践与集中教育的目标任务是一致的,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经常性学习实践不易解决的突出问题,要靠集中教育和扎扎实实的整改来解决,通过组织党员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认真进行党性分析,使党员在思想上打下深刻的烙印;集中教育的成果又要靠经常性学习实践去巩固和深化,党内大量的问题需要靠经常性工作来解决,经常性学习实践抓好了,可以有效防止个别问题演变成倾向性问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两个教育交替进行、相互渗透,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就一定能够达到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目的。
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应注意防止和克服两种倾向:一是重集中教育轻经常性学习实践,平时不及时有效地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等问题成堆时指望靠集中教育“算总账”;一是忽视集中教育,工作没有主动性和针对性,上级部署什么就抓什么,日常学习教育搞完就了事,不注意运用集中的手段解决突出问题。
坚持集中教育与经常性学习实践相结合,不仅要解决认识问题,更要注重结合的质量。一是充分运用集中教育成功经验指导经常性学习实践。长期以来,我们党在抓集中教育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和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管用的办法。比如,领导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理论武装,掌握思想武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力解决问题;开展健康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好思想互助;贯彻整风精神,坚持边整边改;以正面教育为主,立足于启发自觉,等等。在经常性学习实践中坚持和运用好这些成功经验,能够有效提高经常性学习实践的质量。
二是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在经常性学习实践中开展适当的集中教育。经常性学习实践活动,一般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实施,主要利用党日时间进行。如果组织不好,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因此,有必要将小块时间集中使用、把零散的学习内容系统化,通过集中学习,搞好对照检查和整改。
三是在抓好集中教育的同时把功夫下在经常性学习实践上。集中学习教育,是保持党员先进性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但保持党员先进性,大量的要靠经常性的学习实践。不少单位点多、线长、面广,应十分注意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融入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之中,准确掌握党员的现实思想反映,及时发现问题,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社会热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 教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41-02
所谓社会热点,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和信息。大学生生活在校园的“象牙塔”内,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来实现的。然而,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热点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廣,解决难度大;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正处在思想走向成熟却并未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生活阅历较浅,与社会还存在一定距离,还不能全面、清晰、深入、辩证地观察与思考问题,因此,为了避免大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认识产生偏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将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热点,在观察社会热点现象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下笔者就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从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讲座机制、建构立足于社会热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机制三个方面探究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路径。
一、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社会热点教育实施的主要方式。实现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高校教师应抓住这一主要阵地和主要方式,建构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机制。教师应正确认识社会热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讲述社会热点,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解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建构社会热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的机制,高校思政教研部可以定期组织理论课研讨会。教师在固定时间,如每一周全体教师集体举办社会热点题材取舍、社会热点和教材结合的教研会、讨论会。在社会热点题材选取之后,教研室教师应展开自主讨论,探讨社会热点和教材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讨论,能激发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积极性和积极性。长期的讨论能让教师探索出社会热点和章节巧妙固定结合的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之创新。毛概邓论课和马哲原理课都可以采取这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选取社会热点上,可以学生专业为标准。如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比较侧重于管理类、经济类、政策类。法律专业的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比较注重刑事案方面。这样,通过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来选取社会热点,将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校的“两课”,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两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世界观。在有效建立社会热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课程机制,在高校“两课”中可增加关注与解析社会热点,这也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在上课之前,适当导入时事热点只是,教师可以根据时政材料,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在时事热点讲述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需要,选取社会热点,之后再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各种观点呈现出来,引发学生对观点的交流与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正确发挥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与关注社会热点。
教师在课堂中讲述社会热点实践案例,应以理论为基础,用理论解释社会现实,以社会现实强化理论。具体教学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五花八门的。例如,可以让学生亲自对社会热点进行分析,教师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形成正确认知。教师也可以举办演讲比赛、时事政治辩论赛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的深入思考。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在自主专研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社会热点实践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形成一种不唯上、不盲从的独立判断与见解,保持对事件的独立见解与看法。
教师在引用社会热点案例时,应注意社会热点事件的全面性、真实性、客观性,不能为了教学效果一味隐瞒或者扩大事实材料,这容易令学生滋生抵触情绪,产生事与愿违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学目标应明朗化和清晰化,不应该只是为了解析社会热点去学习热点,也避免教学目标范围过大、过宽。教学重心放在思维方式培养、价值观引导等方面。最后,教师应建立良好的教学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倾听来自学生的各种见解和观点,促进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解析之间的良性循环。
二、建构社会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结合的讲座机制
社会热点问题都是长期存在着的,产生原因非常复杂,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为了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高校可以采用社会热点讲座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与认识社会热点,达到升华思想的教育目的。
在建构社会热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互相结合的讲座机制上,可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社科部或有关思想政治教研室作为承办单位,不定期邀请有关学者、政府官员、专家,联合举办校级性质的社会热点问题讲座。在社会热点题材的选取上,应侧重于解决常规理论教学中无法解疑的问题,让社会热点讲座变为常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在社会热点讲座内容方面,学者专家应与有关学校承办单位主体合作商量,避免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太多重复或冲突之地方。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对本校学生学习情况、知识底子有充分了解,为学者专家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借鉴参考建议。
高校可以把聘请专家学者讲述社会热点当作必需的教学长效机制。可以对聘请专家学者讲述社会热点给予经费援助与支持,可制订相关措施,对每个学期讲座次数、学生参与讲座人数等等都进行明文规定。通过这一方式,把社会热点讲座变为一种学校管理制度,达到社会热点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建构立足于热点的高校思想政治社会实践教学机制
实践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以社会为课堂活动的中心的、“走出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社会活动实践形式上,可以有社会考察、参观方位、社区服务、社会调研等这些形式。
社會热点尤其是一些地方性质的社会热点,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社会热点上,有一些涉及学生间接或直接利益关系的,如将来就业选择地点或者学生家乡的社会热点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参与热点事件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关注。例如,厦门大学的教师,可以厦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规范战略方案作为社会热点案例,让厦门大学的学生亲自参与案例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去厦门市规划局,了解有关城市发展规划。又如,一些农村学生非常想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村、镇、县城将来的规划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土地拆迁现象、发展目标等,如果教师以这些选取社会热点案例,无疑可吸引学生兴趣,继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展开。
在选取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地方性社会热点上,教师可以积极争取有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例如,地方政府在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农村建设、城市规划所取得的经验,都可以作为一种常态模式,让大学生去参考借鉴学习。
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之结合,可以借用学生社团来开展。学生社团是校园里相当活跃的组织,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开展社会热点教育。如可以在社团内组织学生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辩论与讨论,并邀请有关政治课教师、学者、专家来参与社团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社会热点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社会热点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上,单位应以学生社团为主。在社会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设计、活动策划与组织上,应由学生自主承担行动,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应在一边做好指导与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去思考,畅所欲言,并进行正确引导,纠正一些比较偏激的观点,引导社团研究性学习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社团社会热点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贵奇.关于社会热点报道的思考[J].记者摇篮,2007(8)
[2]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15)
一、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功能
专业型学生社团具有专业实践性质。目前, 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训练、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3]。下面以某校计算机社团为例, 分析作为专业型学生社团的计算机社团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一) 运行模式效率高, 融和实践常态化
社团的管理运行主要依靠学生的自主管理、自发活动、自我服务, 活动经费通常来源于院系和团委社团活动经费、合作培训机构的支持、社团外联所得经费、社团成员的会费、有偿社会化服务盈利等。社团在管理运行中, 主要依靠指导老师和社团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 通过在校内外积极联系相关场地、开展有偿或无偿的活动, 在降低社团活动成本的基础上扩大社团影响力。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 计算机维修、系统维护、专业软件使用等实训课内容丰富, 受时间、场地等因素限制较小, 且成本较低, 能够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更为方便的条件, 突破学生专业实践受学校实践教学所限制, 使计算机社团在融合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实现常态化发展。
(二) 社团活动内容多, 实践项目多样化
社团成员来自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同学, 管理模式采用专业老师指导与自主化管理结合, 社团活动内容通常根据成员的需要、兴趣等制定, 现阶段社团已形成了常态化和与时俱进化的活动开展机制。现阶段计算机社团开展的活动主要有集中学习、各类计算机类大赛、义务维修和社团宣传方面的活动, 活动涉及培训类、竞赛类、服务类等。培训类活动以集中学习为例, 计算机社团每周定期集中举办C语言、C++、数据结构、JAVA等内容的集中学习, 通常邀请社团内技能较高的成员、社团指导老师或校内外其他专业老师进行授课, 旨在培养社团成员的专业理念和技术水平。竞赛类活动以网页设计大赛为例, 通过竞赛活动可有效激发参赛同学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服务类活动以义务维修为例, 依靠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校园内外的服务性维修, 在提高社团成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增强社团成员的专业自豪感, 提升社团的影响力。
(三) 社团活动有针对, 实践环境情景化
计算机社团的组织管理、实践活动以计算机学院科研机构和科研方向为依托, 开展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研讨、培训、竞赛、服务等活动。此类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社团成员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或开展符合时代网络特点, 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应用性和情景性。
二、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展望
目前,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和优势得到普遍认可, 但与传统学生社团相比, 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 在数量、规模和发展程度方面, 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实现并发挥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功能[4]。专业型学生社团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也需要在高层引导、管理创新、活动创新等方面做出努力与进步。
(一) 高层引导, 重点扶持
目前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数量所占比例较低, 且专业型学生社团涉及到的学科专业门类单一[5]。针对此现象, 高校应从政策方面积极引导各院部系, 根据自身专业特点, 对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建立给予扶持。同时在指导、资金、物质和活动场地方面给予支持, 以此促进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数量规模的发展, 使各专业学生都拥有相应的专业学生社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二) 管理创新, 保障发展
在管理机制方面, 专业型学生社团应在继承传统学生社团的基础上, 针对其专业型特点进行创新。第一,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社团, 可对参加专业社团的学生按照参加活动的数量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 以此加强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实践教学效能。第二, 鼓励教师参与社团的专业指导, 为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搭建有益平台, 以此提高专业范围内师生交流[6]。第三, 制定有效的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管理、运行、活动开展、活动评价制度, 确保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科学规范发展。
(三) 活动创新, 提高质量
社团活动是社团运行的核心, 社团活动质量直接体现社团发展水平。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是保证社团发展的有效手段。第一, 社团活动开展前期应做充分的准备与调研, 以社团成员的专业学习、实践为载体, 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质量。第二, 社团活动除了要继承开展传统活动, 也要创新符合时代特点的应景性的活动项目。第三, 社团活动的开展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活动要有详实的计划、记录和总结。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平台, 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然而, 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仍需各方提供政策和物质的大力支持, 与时俱进的创新专业型学生社团的管理机制和活动模式[7]。以此实现专业型学生社团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毕洪东.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0.
[2]周为民, 王玉林.大实践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的重构[J].科技教育创新, 2012.
[3]黄超, 赵润红.高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 2013.
[4]魏振波.专业型大学生社团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5]王敏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 2006.
[6]牛凤燕, 万云芳.高校专业型社团对专业技能培养的反辅作用[J].文教资料, 2007.
为进一步强化对道德法制的宣传教育,增进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2018年6月,阳逻街中心小学设立了“道德法制讲堂”,以推进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建设平安校园。这段时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道德法制宣传阵地建设。
校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统筹安排,强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道德法制教育网络体系。
二:根据学校实际特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在设立起“道德法制讲堂”后,我校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学正常有序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教育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协调,齐抓共管,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儿童法制教育模式。
在校内充分发挥校红领巾广播台、班会、展板、黑板报及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的配合作用,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为提高“道德法制讲堂”的效果,我校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道德法制讲座,举行道德法制知识竞赛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活动,使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
三:在严密的计划下狠抓落实。
从组织、检查两方面双管齐下,长期地潜移默化地确保“道德法制讲堂”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有活动计划,有规章制度,有活动场地,有检查评比,切实抓好道德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强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每次主题班会均有课件、教案、相关的宣传材料,由活动监督员负责检查落实各班开展活动的情况;加强学科渗透教育,根据学科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与法制观念。
随着“道德法制讲堂”的逐步确立,我校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工作结合发展、相辅相成,全校初步形成了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阳逻街中心小学
【高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研究】推荐阅读: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06-12
浅析高校体育社会化与实施途径的研究论文09-27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06-13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06-20
普通高校体育特招生管理研究论文10-17
浅谈高校体育教育职业发展趋势06-24
高校创业教育教学效果与对策论文07-02
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的结合论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