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队伍建设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谈教师队伍建设

谈大专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大专音乐教育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音乐老师素质,加强师德队伍建设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高雅的音乐要有高尚情操之人去传播。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除了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之外,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在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的指导下,用“德行”来规范教师自身言行已成为树师风、建校风的精神内涵。一般来讲,学生大都有一种“向师性”,教师的思想行为、志向抱负、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德育建设的堤岸不能垮,不能成为拜金主义者。师德之本在于爱,爱事业、爱同事、爱同学。做到坦率不粗鲁、文雅不造作。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美好的音乐感悟学生、以高雅仪表影响学生。铸造学生心目中所崇拜的教师形象,是我们毕生为之奋斗和追求的目标。

二、学校教学要强调师范性、注重规范性

我国音乐教育的总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音乐院校系。它是从事专门人才和尖端人才的培养,是代表着一个国家音乐水平和实力。另一个重要组成是师范院校校系统,它从事广大音乐师资的培养。这是全民教育的基础。音乐院校培养的是演奏家、歌唱家,去向是专业团体,是上舞台,从事的是专业的演唱与演奏。而师范院校培养的是中等学校的音乐教师,从事音乐的基础普及工作,是上讲台的。由此可见,师范院音乐系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授课形式上都要区分于前者。在具体的教学上不能照搬音乐院校给学生上专业课的形式,而要结合师范生实际进行灵活分配,在突出一门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能力,突出师范生的一专多能的技术能力。

三、在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加大教师的物质待遇实践证明

要正确处理好精神和物质的关系,力求在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不断满足教师需求,提高教师待遇,这不仅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需要,更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教师的政治、物质待遇越高,越能体现作为教师的价值和地位。更能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教师的命运与学校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从而激发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重视教师的身心健康,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从而形成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辐射思维作为重要教学内容

辐射思维指的是在解答问题的考虑进程中,不局限在一个难点或者一条线索上,而是根据目前的信息考试,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并且向多个方向拓展,不受到一般想法、方式或者规范的限制,同时从这些辐射且不同的思维中,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辐射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关键因素,其拥有突发性、灵活性、敏捷性、整体性、独特性及辐射性这几个特点。创新思维对于大专学生顺利解决现在或者将来会遇见的各种情况,学生可以较好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可以把知识点广泛的应用到其遇到的各种问题中去,使得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

五、开拓音乐实践教育的道路

要加强大专学生中的各种文艺类社团的组建,主动组织群众性的音乐艺术活动,比如艺术表演、音乐专题演讲等。要积极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歌手比赛之类的各种音乐艺术的比赛之中去,这样,音乐人才可以在具备社会影响力的比赛之中崭露头角。在各种音乐实践中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包括填词,谱曲以及进行自己配乐朗诵,能够使大专学生自主地遨游在音乐的快乐之中,真实地享受到音乐艺术带来的魅力。总而言之,应该为大专学生创造出一个展示其自身音乐才能和涵养的各种机遇,使得大专学生充实地领悟到音乐艺术所具备的审美观念,并能发挥出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组织音乐课外教学可以使得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锻炼大专学生的品性,培养学生的情操,以此激发出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勇气和自信,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培养高质量师范生

在当前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要求下,对教师业务素质高水平的内涵不断丰富。特别对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演唱、演奏水平。掌握更有效的科学方法,致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开发学生智能潜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造诣,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和艺术修养。并能承担一定的科研项目,完成好科研任务。努力实践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初步掌握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学好一门外语,以适应未来更多的挑战。

七、总结

总而言之,普通大专音乐教学课程是一科以音乐审美教育为重点,为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而开设的一门课程。所以,如何健全高大专音乐教育制度,有效的提升音乐教学品质,从而充分的发挥大专音乐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从事大专音乐教学的教师在长久的教学工作中去不断的深化,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陈瑶

第2篇:浅谈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目前城乡教育的区域差异和资源分布不均严重阻碍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理念的实施和政策落实。其中的关键所在,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近年来,虽然全国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并下大力气纠正,但现阶段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和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题。如何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当前社会迅速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和队伍更新能力,进而形成一股强大而科学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诸多现存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师队伍 建设

一、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古今中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事实都无一例外地说明:无论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需要,还是人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需要,都必须发展教育、促进和提高教育。而教育的健康发展,其先决条件就是需要努力及时地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有了这些可靠的、令人满意的“先知者”,正常的教育活动才能组织、才能开展、才能提高、才能进步。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的快速升级主要依靠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又主要依靠人才,最终人才培养又主要依靠教育的现代化、科学化。教育在国家进步、民族复兴、民生改善、技术创新中的基础作用、先导作用、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这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教育强则国家强”的根本缘由之所在。在人类为发展科技、传承文明、提升素养、完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现代教育事业中,一切教育活动的主体与主导者和一切教育行为的实践与变革者都是教师。义务教育对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推进,都具有奠基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作用。它的有序健康发展,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而广大农村教师正是义务教育政策的落实者和理念的践行者。但当前城乡教育地域差异加大、资源分布不均严重阻碍了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理念的实施和政策落实,其中的关键所在,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近年来,虽然国家各级政府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非常关注并下大力气纠正,但是,现阶段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结构和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題。怎样才能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当前社会迅速进步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开拓思路、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和队伍更新能力,进而形成一股强大而科学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诸多现存问题。

二、怎样建设素质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

既然一支素质过硬的农村教师队伍对我们的义务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又采用怎样的方法来建设这样的队伍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

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其中的“学”指的就是教育。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建设是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就必须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好政治舵,领好前进方向。教师必须把政治建设学习摆在首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觉悟,坚定政治方向,对党忠诚、为党分忧,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充分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和把关作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

(二)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做人德为首,爱心铸师魂”。我们深知,在日常学校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品德优良、作风正派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千斤重担。在学科多、层次多、类型多的现代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因材施教还是有教无类,无论是注重人格陶冶还是注重知识完备,无论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还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需要教师具有不懈的专业追求、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师德修养、完整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1.在师德师风理论学习方面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每个学校都必须定期组织教师重温《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必须定期学习习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论述文献及全国优秀模范教师先进事迹等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广大教师加强理想信念,自觉崇德正心,注重品格塑造,涵养道德情操,勤“扫灰尘”,常“照镜子”,守住尊严骨气,清除思想邪气,远离浅薄俗气,滋养浩然正气,使理想更坚定、追求更高尚、情趣更健康。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教育的权利,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关心。

2.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方面

要严格规范教师的师德。在经济多元化、文化多样化与社会价值观不断嬗变的现实条件下,我国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业务素质、敬业精神特别是师德修养都亟待加强与改善。所以我们每一学期都要与所有老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比如不得参加麻将赌博活动、不得违规乱办补习班、不得违规乱收费、不得违规订购复习资料、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逢年过节向家长索要财物、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等等。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教育局或者学校将按照承诺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通过理论学习来提高,通过制度建设来规范,通过舆论来约束。为了在舆论监督中约束教师的育人行为,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对教师师德师风的监督作用,每个学校必须在学校大门等关键位置专门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箱,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及时、畅通地反映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的制定,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必将很好地发挥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三)分类提升农村教师队伍质量

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我们必须一手抓学习,一手抓研究,突出骨干,面向全体,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工作能力有一个迅速的提高。

1.抓好外出培训学习工作

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到目前为止,我国广大农村教师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常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数十年来没有走出课堂、走出市县一步。每次培训机会来时,领导总是以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时限紧张为由,把许多兢兢业业、恪守职责的老师捆绑在岗位上。而一些课业负担较轻、担任后勤类的非教学人员成为了四处奔忙的“培训专业户”。为了增加经验,丰富阅历,提升学校整体办学理念和水平。各学校必须鼓励教师在日常业务中学习教育专著和刊物,并利用网络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而且必须定期轮流外派教师到区、市、省取经,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必须多次利用假期为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只有怀揣一片海,才能奉献一条江。

2.师徒结对

随着新鲜血液的不断交接更替,我们深刻意识到,只有加强对新生力量的不懈培养,才能使之尽快走上正常工作岗位,才能更好地履职。为此,广大农村学校必须采取“师带徒徒促师,提高升华;抓两头带中间,整体优化”的工作策略。面对新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的现状,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对他们进行特殊培训,比如专门请有经验的“本土名师”为他们上示范课并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或者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定期组织他们进行钢笔字、粉笔字练习,电脑知识、教学理论学习,派专人督促、指导。总之一句话,要采取多种方法,促进新人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

3.集体备课

随着农村学校基础教育设施的不断投入,现在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教育基础设施在全省基本得到了普及。所以我们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利用集体的智慧奉献出一节又一节的优质课。集体流程一般如下: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使用—课后反思。集体备课不仅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脱了出来,而且可以促使一些比较年长、对现代教育教学手段运用比较欠缺的老师充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备课的质量,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也要坚持每一位教师每一堂課上完以后都要写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以这样的方式梳理自己每一次的教学实践。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这样做既帮助个别教师尽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让更多的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从而推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4.开展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匮乏,老师的定势思维现象特别严重。很多老师往往在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存在自夸自大的行为。通常会认为在某一节点,自己就是权威的代名词,所以我们要在农村学校开展课题研究。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我们既能培养一大批善于学习、勇于学习的教师,又能让他们迅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造就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激发老师的“旧脑瓜”释放出思想的闪光,迅速地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品位。

5.继续教育常抓不懈

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坚定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敏于求知,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拓宽文化视野,夯实专业知识,把握教育规律,提高育人本领。只有通过继续教育的学习才能增强我们的能力,优化我们的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吸引一流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奉献三尺讲台,培育桃李芬芳,书写人生华章。

(四)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地位待遇

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提高教师地位待遇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切实提高地位待遇,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过去有不少教师仅仅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是养家糊口的一种手段,只是作为一种谋生的普通职业。事实上,不论在教育的过去还是现在,如教师只把自己的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职业来看待来对待,就很容易使自己成为“匠人”与“经师”,而难以成为卓越的“专家”与优秀的“人师”。

三、结语

习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广大农村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工作,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要有淡泊名利的坚守。总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是否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师资队伍,成为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汪建芬.农村小学教师压力源及应对策略的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韩法宝.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鲁东大学,2012年

[3]续润华,孔敏.对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深度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作者简介:

姜新年(1982年1月-),男,汉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

作者:姜新年

第3篇:谈高职院校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训教师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实训教师的内涵和作用,分析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教师;建设途径

作者简介:王玉国(1962-),男,山东莱芜人,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教务处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

实训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一员,更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训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是职业教育办学的主要条件,是职业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大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要求。

一、实训教师的内涵和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底,我国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104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60.5%,此外,还有600多所本科院校设置了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为595.654万人,占全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44.7%,招生数达到 237.4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52.3%,办学规模已占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摇篮,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所在,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就应该体现如何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特色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特别是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应有企业第一线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教师是指在职业教育中从事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方面教学工作的教师,也称为实验实习指导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其教学内容以形成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实训课程是培养高技能应用技术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实训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其中,实训设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而实训教师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由于实训教师主要承担技能性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所以,对其要有更高的要求。一般说来,实训教师必须能够独立主持和指导实训教学全过程,熟悉实训内容的技术环节和操作步骤,并能制定实训教学计划,提出实训教学所需设备及耗材,在实训教学中讲的正确,操作的熟练,指导的规范等。因此,从任职资格要求上看,实训教师既要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又必须取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后者是实训教师实训指导能力的资格凭证。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实训教师的实际操作和实训指导能力。

当然,一个称职的实训指导老师,除了具备职业资格,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外,还要有耐心和爱心。在实验实训中,成功的技能训练往往是实训老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以不同角度去把握工艺的操作方法。当学生操作有困难时,老师要有耐心,手把手的进行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温暖,走出困惑,在工艺操作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多说多练,鼓励他们大胆创新,老师只要当好实训指导的角色就可以了。

二、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训教师在培养高技能应用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训教师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却令人担忧。

(一)实训教师数量不足,缺口较大

高职院校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完成,主要依赖实训教师来完成。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实际,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的关键教学环节,一般实训教师要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另据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高职院校总数1047所,高职院校教师总数达到29.8万人。2006年高职院校总数达到1100所,高职教师人数突破30万人,其中实训教师还不到髙职教师的1/3[1]。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训教师缺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受到影响。有的高职院校,由于缺少实训教师,有些实训课程无法开课。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虽然能开设,但长期由没有实际操作经验的理论课教师代课,严重影响了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实训教师职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使得现有实训教师转行流失问题加剧,进一步加大了实训教师队伍的缺口。

(二)实训教师的结构不合理,实训指导技能偏低

实训教师大都直接来自普通高等学校或本校留校,毕业后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来源单一,客观形成了多数实训教师的技术实践能力偏低的现实,这就使得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起点较低,而不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从政府人事管理的实际看,学校不能根据需要自行选聘企业一线,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能人才,从而也导致了职业院校实训教师师资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也造成了实训教师数量偏少的现实。在这一方面,我国比不上许多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例如,新加坡非常重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来自企业的经理和业务骨干;德国某职业学院1992年的统计数据表明,专职教师245人,承担了18.7%的教学量,兼职教师高达500人,承担了81.3%的教学量[2]。

而且,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扩招,大多实训教师都兼职承担了理论课教学,大量的时间都用来备课上课,因此,无法脱身到企业去参加实践锻炼,再加上实训资金投入少设备落后等,也影响了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

(三)实训教师的任职评价不合理,职称系列偏低

高职实训教师没有相应的技术职称,仍沿用实验师、工程师等中专或企业职称系列,而且职称系列偏低,没有正高级职称。这样,实训教师队伍就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是不能吸引新生力量加入,使实训教师队伍老化。二是没有职称评价,实训教师就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没有职称待遇的杠杆调节,有的实训教师跳槽到企业做高级技工、技师,或者转行研究理论教学,向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转变,以求提高职称待遇;对实训教师缺乏良性的职称激励,势必会影响实训教学的质量。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实训教师师资缺口都比较大,严重的院校,缺口达到50%以上[3]。

另外,在实训教师的晋升考核和招聘考试中,重学术理论轻实际操作能力,重学历文凭轻技术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实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处,对我国来说,作为新兴教育类型其发展优势也在于此。所以,高职教育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展开,课程设置也应该致力于缩短学生能力和实际就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而这一优势的保持显然依赖于高职教学中大量、优质的实训教学。然而,从以上分析看,目前实训教师数量不足、实训指导技能偏低和实训教师队伍难以稳定的现状,使得一些高职院校在职业实践能力的养成方面力不从心,被迫模糊了职业教育的鲜明办学特色。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必然降低甚至丧失。

三、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实训教师队伍的现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现实,它迫切需要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下决心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转变观念,改革实训教师培养模式

在实训教师的培养中,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改变在实训教师的培训考核、晋升招聘中,重学术理论和学历文凭轻技术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传统观念,改革实训教师培养模式,要突出其职业性特点。职业性是指在职教师资培养中把培养教师的职业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这个能力包括教师对职业活动的了解,对职业活动涉及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等。因此,在培养中应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对实训教师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中坚持企业实训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的制度。教师参加企业实践要求其必须到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顶岗工作。德国的职教师资培养非常重视职业能力培养,值得我们借鉴,如在职前培养期间,要求进行为期一年的企业实习。在实习期间,他们应获得本专业范围内的实践知识和技能,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并学习合理的工作方式。另外,他们还应熟悉学生未来的职业环境,了解企业里的问题和社会状况。在职后培养阶段,也明确规定每个职教教师应每隔一段时间下企业实习。

(二)建立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职称体系

像法国那样,建立培养职教实训教师的专门学校,对职教实训教师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同时,法律规定职教实训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关的职业技术教育毕业证书,还要通过严格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招聘考试,这样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确保了职教实训教师的专业质量,也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

与较高的标准相适应,应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晋升考核、职称评价体系。为了吸引人们积极从事实训教师这一职业,特别要调动在职实训教师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和高职院校应改革实训教师职称评价体系,建立与普通教师系列相对应的、反映实训教师职责岗位的职称评价体。比如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职称级别也可设实训教员、实训助理教师、实训讲师、实训副教授、实训教授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职称评价杠杆在实训教师实践技能提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破除体制性障碍,合理吸收企业优秀人才

教育部2006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教师队伍建设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从企业中招聘的具有工作经验并具有一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教师,这些教师有着非常丰富的感性知识和操作经验,具备良好的实践工作能力,能够熟练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国外许多发达国家都把企业引进模式作为实训教师建设的主要途径。例如,法国长期从工厂中招聘的具有工作经验的工人技师担任实训教师;德国实训指导教师必须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通过师傅资格考试后方可任教;新加坡的职业院校不能够直接从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新教员[4]。

(四)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建立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

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也依赖于数量充足技术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先进的实训基地,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决定的。因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成本教育,除了需要普通高等教育所需要的基本办学条件外.还需要建设与现代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实习、实训实施,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成本费用较大,据了解职业教育成本是同级普通教育的2.6倍。虽然,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决定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推动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落后地区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更为突出,其办学经费的投入,只能靠学费和贷款维持低成本运作或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弥补经费的不足。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改善,势必会严重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师实训指导技能的提高。在现阶段,高职教育要引入市场投资机制,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但是,绝不能削弱政府投入的主导地位,相反应该加强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

总之,要解决实训教师短缺及能力低、实训教师队伍不稳定和实训教学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运行状态,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不仅要转变观念,改革职教实训教师培养模式,破除体制性障碍,合理吸收企业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职教实训教师准入标准,从而形成具有职教特色的实训教师职称体系,逐步形成实训教学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专兼职实训教师承担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叶小明.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7).

[2]陈祝林,徐朔,王建初.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惠成.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应对[J].经济师,2006(02).

[4]刘虎.法国职教实训教师地位的演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1).

责任编辑吴学仕

作者:王玉国

第4篇:浅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足可见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身为教育工作者应将坚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作为自己工作的宗旨,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并做到“为师、为人、为学”的统一。教师更应要与时俱进、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期,我们不应该只是尾随其后高喊口号,而应该是实实在在地做个“行的高标”。我不禁思索着:新时期,该如何成为一名人民满意的教师?

这是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根本要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三个代表”的落脚点是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无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还是建设先进文化,最终都是为人民谋福利,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是保持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我们共产党员要自觉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这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最根本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因而“三个代表”的落脚点就是我们工作的起点、出发点。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播共产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内外牢牢扎根。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党风带师风,以党风塑师魂,重德修身,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热情和觉悟,还要有过硬的本领,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贯彻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俗话说得好: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做一名合格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是开拓型的、敢于创新的,并做到与时俱进。理念上应敢于向旧的观念挑战,善于寻找新的突破方向,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而今天,我们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解和把握其深刻内涵,不断地开拓自己,真正地贯彻、落实到工作中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作为一名教师,应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工作中应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孩子”的教育理念,想孩子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对学生做到“爱心、关心、细心、耐心”,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求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要求,是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要塑造新时期教师的形象,在指导思想上要树立“四心”观念,即对教育事业要忠心,对学生要有爱心,对教学工作要专心,对教师地位要有信心。只有拥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才会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只有这样,才会热爱学生,促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也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爱岗敬业,成为无私奉献的表率。

作为一名教师,则一定要坚定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的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人师表,以党性铸师魂。“先锋”者,即先进、先行、走在前列的意思。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节节是楷模。”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传。作为教师不仅要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应积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各项任务,时时以人民教师的身份自律,对自己高?俗肌⒀弦?求,从不放松,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去教育学生。“敢为人先”是一种精神,更是一杆标尺,衡量称职与否,衡量先进与否。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教育教学战线上的各个领域都应秉着这种率先垂范,敢为人先的精神,或科研、或教学,始终站在教育事业的最前沿。人民教师的旗帜作用为广大教师群体做出示范,以自身的行动鼓励、号召群众。当然,作为人民教师其面对各种复杂思想观念的影响,金钱和物欲的诱惑,常人不愿意做的事情,而教师此时此刻挺身而出,承担责任。同时,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带动周围的人文环境,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服务于社会,尽到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

(呼伦贝尔市党校)

第5篇:浅谈师德修养与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学习我认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职工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教师是学校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兴教之道在于师”,教师乃教育之本,实践证明,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各项管理措施的制定,都是围绕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学者型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此,我就下面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一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对学生高度负责精神;

二是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广博的学识,对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相关领域有较为熟悉的了解,能胜任某一个学段所有年级,至少一个学科的循环教学任务,并具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勇于反思、改进和提高,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

三是胜任班主任工作,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平等相处,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是有组织辅导课外活动的能力;五是具有教育科研能力,能撰写较高水平的教育科研论文;六是要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七是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并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八是达到国家规定的合格学历要求。这八个方面的能力和要求,都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明确地提出来,让教师自己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评价教师也有了依据。

总之,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和研究,使教师文凭与水平相符,学历与能力相称,并且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常研常新,使“新手”尽快成为“老手”,让“老手”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尽快提高。

第6篇: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创新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以推动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20-01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1]

创新创业型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探索专业前沿知识的科研能力。二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擅长专业实践,具备实践操作基本能力,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三是有职业素养具备创业指导能力,教师应具备由专业科学研究向创新创业实战转化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创新与创业过程的统一。[2]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多数教师自身创新训练不够,缺乏创业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限。

2.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

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创业教育教师需求明显增大。第二,缺乏创业骨干教师。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等相关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现实中具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重”能力的骨干教师较少。第三,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教师引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3.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入、培训、考核管理、综合评价方面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备,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成长路径规划,影响其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高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于创新型社会为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水平等方面综合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的优良素质。其次,落实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学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积极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外部企?I在政策、资金、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3.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与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评价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评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向创业实战转化的能力、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不该局限于现有的评价机制,应探索创业指导工作折算教学任务课时量、创业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等具体办法,认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四、总结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深入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才能全方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红梅.基于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6(4):21-23.

[2]高国平,钱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动融合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6(23):51-52+101.

[3]赵紫妤,周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33(5):90-94.

责任编辑:杨国栋

第7篇:浅谈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管理

陆良县北门幼儿园朱彩虹

党在十六大明确提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树立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建设的关键理念。教育的成败系于教师,教师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人才,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开展与实施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教师是实现学园教育目标、确保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是学园办学的依靠力量,没有教师,再好的教育思想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在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就应注重对教师队伍这个资源的充分开发和运用。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保教水平高,胜任现代教育教养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

一、人本管理,凸显教师的中心地位。

教师是幼儿园工作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尊重,当一个人被尊重、被肯定时,会产生一种自尊的意识,会尽最大努力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职责。就民办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和教师的关系来说,承办者首先要清醒的意识到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其次才是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工具,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身为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的观念作为出发点,以培养人、塑造人和发展人为幼儿园教师管理工作的着手点,使幼儿园成为教师全面自由发展的舞台。如果承办者、管理者纯粹把教师当做为自己创造利益的工具,而忽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难免会造成教师队伍人心涣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所以也要求幼儿园更要合理的构建人本主义的教 1

师管理制度,才能使幼儿园教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要树立依靠教师办好幼儿园的观念,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为教师自身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舞台,使教师、幼儿园、幼儿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因而,民办幼儿园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对教师进行人本管理。要求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遵循以“教师为本”的理念。重视教师中心地位,才能通过全体教师成员的共同努力去创造民办幼儿园的辉煌业绩;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中,最主要的管理任务是开发每位教师潜能,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潜力;最主要的宗旨是尊重每位教师的个性和人格尊严;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教师的全面发展,要促进每位教师全面发展,保证整个教师队伍的紧密团结。

二、创新管理,凸显幼儿园的竞争力。

民办幼儿园要凸显出竞争实力就要求民办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管理。也就是要求在其教师队伍管理中打破传统教师管理的局限,从而使教师队伍的管理适应当下幼儿园发展对教师队伍管理的要求。

一要打破传统的“群本位”管理,鼓励教师个体的“冒尖”, 从而才能培养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具有良好的形象,因此无形中就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领军人物,成为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带头人。在他们的带领下其他教师会自觉向他们靠拢,不断改进,从而可以从整体上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建立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如果一个民办幼儿园拥有自己优秀的教师团队,那么在幼儿园建设发展过程中就会很轻松,能够提供很好的质量保证。

二要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引进教师激励机制,在工资、实绩进行激励挂钩制,拉开工资的档次,充分发挥工资效应的作用,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和方面,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业务素养,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教师的想法,自然而然就攻破了心理的防线,以了解为前提进行管理,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要加强教师的业务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觉悟,发挥教师的自律效应,对于承办者、管理者而言可能会更加的得心应手,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管理。

三、经营人力资源,实现品牌发展。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经营将人看作是一种关键的资源来管理,努力发掘人所具备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能力;把人视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和事的统一发展,特别注重开发人的潜在才能;而人力资源经营除具有人力资源开发的特征外,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源开发。

民办幼儿园的教师是民办幼儿园发展中最有力的人力资源,对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人力资源经营就要求在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调配,同时对教师的心理、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长为幼儿园的品牌教师,从而树立起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因为品牌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及时转换自身的角色。她们能很好的充当幼儿的养护者,不仅仅从生理、生活上给幼儿很好的养护,而且还对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品质与行为等方面心理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呵护;她们是连接幼儿园和社会的中介者,能很好地引导幼儿对于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从而使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开阔视界,走向社会;她们还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鼓励幼儿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探索,学会求知,能够给幼儿的独立自主学习更多的支持,并引导幼儿进行合

理学习;她们也是幼儿发展的促进者,不仅促进幼儿掌握牢固的知识和培养其继续学习的兴趣,还促进幼儿的人格个性品质、社会性等方面能力的生成;同时品牌教师本身也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她们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理性的反思,从而也能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品牌教师以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强有力的教学势力、优秀的教学成绩向外界展示了所在幼儿园的良好形象,可以通过以个带面,从而对外界树立幼儿园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幼儿的成长不仅与教师相关,也与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有关。教师作为一个人,需要是多层次的,如生活方面的需要,政治方面的需要,学习、进修的需要,文化娱乐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需要等,管理者应该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才能真正调动教师的内在的动力。假如教育是要以牺牲一批人的幸福,换取另一批人的健康成长的话,这种教育不会是先进的教育、成功的教育,不会是现代意义的教育,它不能完全体现教育对生命本身的关怀,体现自我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及生命平等的意义。教师管理要关爱教师的生命和健康。

总之,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使管理从束缚人到促进人的发展。幼儿园的承办者、管理者要结合教师的不同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教师,在管理的内容上有所侧重,不要“一刀切”。在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必须尊重人、信任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解放人。对教师的管理,当然需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更要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学习环境,给教师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心理空间,才能使我们的教师激发情感,引发联想,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必然也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8篇:培智学校论文:浅谈培智学校教师创新精神建设

培智学校论文:

浅谈培智学校教师创新精神建设

摘 要: 创新精神是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必备的一种能力,在培智教育中也不例外。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应该怎样把握创新精神的内涵、认识到创新精神在培智学校中的必要性及如何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都是培智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促进培智学校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培智学校教师 创新精神 内涵 必要性

一、 培智学校教师的创新精神内涵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是新世纪的特色之一,而教育创新则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不断完善与提升。“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被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已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特殊教育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改革,其实改革的真正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让特殊学生获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让我们认识到基础教育的突破点和核心是创新。那么学校的创新教育应该由谁来实行呢?答案当然是教师。教师作为课程的执行者,其创新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到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专门指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由此可见,创新精神作为当今新教育形势下教师必备的一种素质,已经得到公众的认可。培智学校教师和普通教育教师一样,都应该具备创新精神,这包括全新的教育观念、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深厚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的能力及一定的教育研究能力。

二、培养培智学校教师创新精神的必要性

(一)教育对象的复杂性要求培智学校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

智障教育在我国特殊教育领域起步最晚,但它是发展最快的。过去智障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智力落后儿童,如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明确指出,弱智儿童学校(班)的招收对象主要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有条件的可以招收少量中度智力落后儿童进行试验。但实际情况是,智力落后儿童学校难招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相反倒以中、重度甚至极重度智力落后儿童为主,形成了轻、中、重度甚至极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并举的局面。[1]此外,我国在普通教育和聋、盲教育中无法处理的对象,像脑瘫、孤独症、多动症等特殊儿童目前也被分配到培智学校中接受教育。这使智障教育的领域又进一步扩展,教育的内容不断延伸。但是教育对象的复杂性,给从事智障教育的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使这些学生得到适合他们需要的发展,成为当前培智学校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培智教育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使其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创新性,而很多在一线工作的培智学校教师也持有这种态度。在智障学生身上能开展创新教育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理解创新。创新不一定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搞发明创造,而是培养一个“人”发现的兴趣与精神。有了发现的兴趣才能够用发现的眼睛去看世界,世界才会充满喜悦和欢乐,生命才会美丽而多彩,智障学生也不例外。

(二)当前培智教育的目的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

当前特殊学校的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陈旧的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智力落后儿童教育中,过于注重知识,忽视内容的实践性,脱离智力落后儿童的实际生活需要。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智力落后教育教学的大纲和教材尚未编写出,全国各地的智力落后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以小学普通教材为主,只是放慢了教学进度而已。[2]到目前为止,很多学校还沿用1994年印制发行的全国统一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它是根据轻度智障儿童编写的教材,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

们现在培智学校学生的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培智教育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智障孩子虽然像正常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上下学,可是来到学校几年了他们的水平还停留在刚进校时的水平。甚至有的学校在进行考试的时候,都是老师在考试前把试卷发给学生做无数遍,直到形成印象,再拿来考试。试问学生得到的这个分数,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些孩子从学校出去时甚至不如进来时好。如果继续按照过去的传统模式,那么智力落后儿童来到学校也将难以得到发展。虽然墨守成规可以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但是很容易忽略每个智障儿童发展的需要,违背培智教育的真正目的。智障教育的目的是侧重于发展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目前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解决实质问题的。所以,创新、改变是当今特殊学校发展的法宝,也是培智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培养培智学校发展教师的创新精神

(一)培养培智学校教师新的教育观念。

在普通教育中,教师的态度基本相同,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发展的。但是对于特殊教育,有很多老师甚至是家长都认为他们是无法教育、很难发展的群体。所以培智学校有时候被戏称为是“养老院”,因为教师在这当中只是充当了一个保姆和看护的角色,而没有真正承担起教育的任务。不论教师自觉与否,其实他的这种观念都会影响其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支配其行为,制约其角色技能的获得。所以作为培智学校的教师,创新精神的首要点就是改变其教育观念。这些儿童首先是在社会上生活的人,是正在成长的儿童,他们和正常儿童有同样的基本发展规律和基础,是正常发展中有异常的儿童,和正常儿童具有共性,这也是正确认识残疾儿童的基础所在。在生活中,有的家长和老师过于怜悯、同情,只想以物质优厚弥补其生理缺陷,或是存有偏见,将其排斥在正常儿童之外。这些观念都是不正确的,过于片面性和主观性。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但是这些差异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虽然智障孩子是一群更为特殊的差异人群,但只要教师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创造有利条件激发其潜能,他们同样有发展的可能。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基础,在其之上才会有教育方法、教育模式等的创新。

(二)鼓励教师,提供教师发挥创造的空间,让教师成为研究儿童、开发课程的主体。

要有效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学校就要充分地为教师提供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教师在这种平等、尊重、信赖的氛围中更好地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在培智教育中,我们办学的根本理念和原则是“一切以智障学生生活、生存为需要之本”。学校、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因此,创办有学校特色的新课程、新项目,是非常需要的。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学生需要学些什么”,更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每个个体学得更有兴趣、更有成效和更有价值”等现实问题。很多智障学生不想去学校上学,总是在家长的催促下才不情愿地去。对此教师就需要思考如何改变这个状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武汉市江岸区辅读学校为例,该校大力鼓励教师进行校本课程探索,建设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模式。该校教师还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创新,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特奥会项目引进到学校课程中,开设了轮滑、腰鼓课,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校以运动促康复的宗旨。正如该校书记所言:“我们看到了体育运动给这些孩子带来的显著变化。这些曾经自卑、退缩的特殊孩子们,变得自信快乐。特奥运动不在金牌银牌,而是让孩子们以健康的姿态与社会融合,让他们赢得自尊、自重和自信。”

(三)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以科研带动创新。

教育科研本身就是一种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在教育科研过程中需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钻研大纲教材,总结经验教训,接触大量新信息,搜集很多相关资料,而且要有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要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理论等。智障教育本身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尤其是教师在一线教学后会有更多的反思,而这些正是教师创新的源泉所在。培智学校可以和高校联合,形成教育实习基地,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科研

资源,通过专家讲座、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理论联系实际,渐渐地增强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形成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全礼.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学(上册).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41.

[2]赵薇.从中外弱智教育比较重看我国弱智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特殊儿童与师资研究,1995,2:43.

[3]刘吉林.试论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适应.山东教育科研,1999,2-3:61.

[4]庞丽娟主编.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魏国栋,吕达主编.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鱼霞著.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9篇:谈珍惜教师岗位

临淄教育中心

朱华炜

读完《如何珍惜“岗位”》一文后,很受感动,文中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岗位的重要。什么是“岗位”?正如文中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是岗位,不仅想到自己,想到教师这个岗位,身为一名普通教师,应时刻不忘肩负着教书育人之重任。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教育这片神圣的领域里,珍惜自己的“岗位”,站好自己的“岗位”。

再平凡的岗位也是干事业的“平台”,对于教师行业来说,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岗位,虽然现在待遇提高了,但比起别的行业来,却依旧非常清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事无巨细,要时刻心里装着学生,压力之大,担当之重,竞争之激烈,是局外人无法想象的到的。在我看来,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种行业,就要有坐得住冷板凳,甘于平淡之心态。珍惜岗位,全心全意爱学生,这才是一种明智的人生追求。我觉得,做人要紧的是守住一颗平常心。

然而现在,有些教师总觉得怀才不遇、大材小用,认为领导不重用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于是,觉得升迁无望,就混天度日、敷衍塞责,将岗位当成“混事”,把世故看作人生。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是,当你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当你看到孩子们作文中写着对你的无限信赖时,甚至当你看到孩子们因你的努力而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时,我想,在那时,你才更能真正领会“教师”二字所蕴藏的丰富的内涵,你才更会真正明白“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深重的责任。

引用文中的几句话“岗位的价值在于„做事‟,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珍惜岗位,淡泊名利,才是一种明智的人生追求。”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当幸福在我们手中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感到幸福的存在,只有幸福离开我们而去,我们才知道它的珍贵。不珍惜工作,就会失去工作,有句大家都熟悉的话是这样说的“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经济社会里,每天都有人失去工作,每天都有人在为了工作而奔波。所以,热爱你的工作吧,工作会向你微笑,厌恶自己的工作,将会被工作厌恶。

讲台虽小含宇宙。教师,请你在这个小小的讲台上,尽显自己的风采,淡泊名利,甘于平淡,不断充实,好好珍惜自己得来不易的“岗位”吧!

珍惜岗位 知责思为 创先争优 ——学习《如何珍惜“岗位”》之体会

发表时间:2010-08-25 稿件来源:政法委 李健球

岗位,《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守卫的位置。意为职位,如工作岗位。

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岗位;工农商学兵,个个都有职守。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拼搏进取的支点,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舞台。珍惜岗位,就是珍惜生命,进而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

选拔到日本东京帝国大酒店当服务员,对此,她倍感幸运,并暗自下决心:“一定把工作干好!”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上班的第一天,上司竟然分配她去刷马桶。让一个妙龄少女刷马桶,实在是有点文不对题。这位妙龄少女一走近马桶看到恶心物,她差一点呕出来,面对这个新岗位,她顿时感到进退两难。可是,上司只讲工作需要,不讲个人是否情愿。为了把工作交接好,上司让交班人给这位妙龄少女作了示范。两人在工作交接中,只见交班人那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娴熟灵活的操作技巧,令这位妙龄少女暗自敬佩。不一会,一个屎尿熏人的马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全被洗刷得干干净净,其干净程度令人吃惊。最后,交班人竟把饮用水倒进了马桶里,随手搬起马桶把水喝了。这位接班的妙龄少女佩服得五体投地,彻底明白了工作岗位重大意义的真谛,所有想不通的问题,一下子全都想通了。从此,她默默无言,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几十年过去了,这位妙龄少女竟成日本邮政大臣,她就是田野圣子。

一个人用什么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仅关系到工作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前程。人类社会,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是尽职尽责干好本职工作,总是应该做到的。有的人贪图轻松而磨洋工,自我欣赏“很聪明”,只想不动脑、费力就能得到理想的岗位和满意的职位、获得与自己付出不相称的待遇,可他恰恰忘记:糊弄工作的同时就是在糊弄了自己:工作平平的人,其人生也一定是平平的。

珍惜岗位,实际上表现的就是一种敬业精神。当前我们很多人在学习西方企业的精神和教义,其实我们更应该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就曾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名垂千古。还有我们又怎能忘记;2003年SARS横行,在那场没有硝烟但很悲壮的战争中,许多医生和护士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挡病毒的侵袭,为的是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正是他们才使得我们最终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正是我们“努力工作,珍惜岗位”的学习楷模。

珍惜岗位每一天是一条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必经之路。只有踏踏实实,充分利用自己在岗位上的每一天,刻苦钻研,奋发图强,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

珍惜岗位更是一种对自己、对单位、对国家认真负责的表现。作为雨花区一名公务员,我倍感荣幸,同时也诚惶诚恐,通过对比身边的先进人物——刘亚平同志,深深感到差距巨大,震撼心灵深处。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认真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先进,学习先进,激发“创先争优”的热情,干好本职工作,服务于雨花区经济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打造中部强区,争创“平安和谐模范城区”而努力。

上一篇:女职工工作计划下一篇:风电企业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