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师德(通用10篇)
马卡连科说过:“教育,首先是教师品格的陶冶,行为的教育,然后才是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可见师德是何等的重要,这就要求每一个幼儿教师都要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的师德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建设未来的栋梁,能否成为有素质,对国家有用的人,与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有良好的师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有多少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那么,如何才算是有良好的师德和素养呢?
一、为人师表是基本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肯定了教师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崇高,最有威信的榜样。老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师德是一面镜子,它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
李岚清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对幼儿起着一种无声的教育作用,幼儿的模仿能力最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素材,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教好孩子,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真心热爱幼儿
巴特尔认为: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一个教师要有爱心,没有了爱心,你所做的一切多优秀也是虚假的,要做好幼教工作,就要爱孩子,只有真心热爱孩子,你才无愧于幼儿教师的这个称谓。真心热爱孩子就要求我们把爱付诸于教育各环节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爱孩子就要求我们老师有教无类,对孩子一视同仁,让孩子平等地接受教育。爱孩子就要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爱探索的习惯等等。
三、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
博学、耐心、宽容,是教师最基本的素养。1.要确立与新基础教育理念一致的现代幼教观念。幼儿教师势必根据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理念来调整和端正自身的价值取向,理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保护好儿童的各种权利,尊重并挖掘儿童发展的巨大潜能,尊重并承认儿童发展的差异;要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即教师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通过多种形式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寓教育于托儿所、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注意儿童化、因材施教,争取家庭的支持和配合;要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意识,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吐故纳新,不断学习。
2.具备开展现代幼儿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3)教学研究能力。(4)语言能力: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口语是教师和儿童交往、传达信息以及组织和教育儿童的手段。同时,学前期是儿童言语迅速发展时期,模仿又是他们学习言语的主要手段,所以,学期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儿童说的口语应清楚简短、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感情色彩,并伴随有表情、手势以及运用实物等,还要掌握艺术语言。(5)组织能力:幼儿教师所负责的一个班有二十至三十个左右性格各异的孩子,他们的一日活动又是丰富多样的,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教学才能得心应手。(6)艺术表现力:艺术教育既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活泼愉快的气氛。(7)学习能力:未来是个学习化社会,信息层出不穷。个体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8)创造能力:处于一个需要创造的世纪,面对可塑性非常大的儿童,时代呼唤有创造性的教师。无论是环境的布置、教学活动的实施,还是主题活动的创编、区域活动的安排以及游戏活动的指导,都是展现教师创造力的大好天地。(9)评价能力: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主要、最具权威的评价者,因而,他们的评价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另外,幼儿教师的设计能力、交往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动能力等也要有较高的水平。
3.树立与专业化要求一致的幼儿教师形象:由于幼儿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呈现幼稚性、全面性、细致性、多样性、创造性和长期性),他们的专业素养就显得特别重要。正如美国幼教专家凯茨指出的那样:幼儿教师的专业应表现为在教育工作中能运用高级缜密的知识作为判断和行事的标准。具有这种素质的幼儿教师能抓住孩子丢来的球,并且把它丢回去,让孩子想继续跟她玩,并在玩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游戏来。他们是真正的幼儿学习、发展的专家。专业与非专业教师在教育中的表现大相径庭,例如,幼儿之间出现某种矛盾、冲突,专业型教师的第一反应是:“我能利用这个机会让儿童学习什么?”从而运用专业的知识临床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造成的后果,以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冲突中学习。而非专业教师的反应往往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只是尽快地结束纠纷。
四、要有敬业爱岗的精神
幼儿教师的岗位职责有:
1、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根据幼儿教育目标与任务,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
2、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责任,把精心照料幼儿生活,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和进行智力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每学期结束时写出每个幼儿全面发展的简单评语。
3、全面掌握《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采取各种方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自觉性。
4、科学地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认真执行生活规程,使每个环节结构紧凑,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轻松,寓教育于生活之中。
5、讲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注意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纠正幼儿不良习惯时,要耐心启发诱导,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
6、做好家长联系工作,经常征求家长意见,发放好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
一、为人师表
李岚清副总理曾经指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 自觉率先垂范, 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 预备铃一响, 教师就要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 看似区区小事, 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学生的模仿力比较强,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 可以和有声教育相媲美。因此, 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 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 目前, 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 他们在工作台繁重, 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 的确令人可敬可贺, 然而,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 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 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 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 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 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 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 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 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 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 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 以学生满意不满意, 学生快乐不快乐, 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 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地说: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师德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一表述使教师道德体制与基他职业道德体制明显地区别开来。
一、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是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光和热。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身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面对窗外扑朔迷离的现代风景,难免会为教师这一行不能“潇洒走一回”而感到困惑。的确,教师的职业特点注定了他一辈子无法辉煌。许许多多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直到退休仍身居陋室,两袖清风。教师的劳动的确艰辛,繁重而富于牺牲,劳动成果又不是显效的,难以立竿见影,不易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尊重。但我们只要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特点,不攀比、不气馁,就能在“清贫”中感受到外人无法感受到的“富有”。
二、教师要热爱学生,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爱生、奉献”是师德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陶行知先生的“不带半棵草去”,不只是对他个人价值观念的概括,更是从古今中外教师的道德规范中浓缩出来的精华。
孔子、鲁迅这些伟大的教育家都是爱生的典范,孔子的学生冉伯牛患了恶疾,别人不敢去看望他,孔子不但去了,还握着他的手安慰他。鲁迅先生在“四•一二”白色恐怖中,为了营救被国民党逮捕的学生,当面怒斥国民党特务,后因营救无效,他愤然辞去教务主任和系主任的职务。师德领域这个千古课题的结论告诉我们,“爱生、奉献”意味着教师职业不期待“收支平衡”,不期待“立竿见影”,不期待“掌声、鲜花”。“爱生、奉献”只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爱心。因为这是一个触及儿童心灵的职业,教师的劳动付出是在这个基础上见成效的,不论是丰收学业还是完善人格,这是最为可靠又不可或缺的前提。正如苏联的捷尔任斯基说过的“谁不爱孩子,谁就无法教育好他。”
“爱生奉献”是师德之魂,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都要求为人师者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一旦身为人师,教师就与学生结下不解之缘,学生身上发生的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对教师付出的回报,都是教师价值的体现,教师应当以社会责任为已任,无私奉献,否则就可能在知识传授、教书育人中难当社
会重任。
三、师德最外在的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需要身教,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为人师表在一定角度上,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誉为“万世师表”。师德榜样就是无穷的力量,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
上述几点是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具有的,也是最基本的行为品质。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学校整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成长,才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与研究。那么,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呢?
热爱教育事业是师德之根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生命去热爱教育事业。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选择了当一名科研领导者,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淡泊名利。我们要花心思去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尽全力去完成每一次科研任务,静心教书,潜心育人。我们要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做学生的精神导师,爱岗敬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爱学生、走近学生是师德建设之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应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外,更要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乐此不疲地指导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做题。在新时期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懂得严爱结合,做到恩威并施,要从心灵深处去爱学生,教育学生,尊重并严格要求学生,与学生达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
终身学习、提升素质是师德建设之升华
俗话说:“想给别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我们就要始终让自己处在学习的状态,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社会的需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我们要将科学研究当作最大的乐趣,将攀登科学高峰当作自己的最大追求,不断充实自己,精通教学业务,增强知识储备,开阔我们的视野。除了要不断丰富我们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自己的认识以及师德修养,把为学生服务做到实处。另外,我们还需要不断地锻炼,为自己塑造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长远的贡献。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下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千古名言,告诫教育工作者要除了具有渊博的学识以外,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也是十分必要的,否则教师渊博的学识也会失去光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道德文明的教化者、守护者,是科技、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当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崇敬,以锲而不舍、追求真理、献身拼搏精神展现教师风采,同时,教师要具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素养,践行师德高尚,无愧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要对职业心存敬畏。教育工作是塑造“人”的工作,它不仅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时也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更关乎国家兴亡和民族之兴衰,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掌舵人。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始泪干”作为新时代下的教育工作者,要对教育事业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持良好心态,时刻警醒自我,热爱教育事业、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戒骄戒躁、竭尽全力、敢于担当、真诚教育。我们要以良好的教育激情,崇高的教育理想,诲人不倦的教育精神,敬畏教育,献身教育事业。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教育品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踏上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我们要以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率先垂范,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新一代。古人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教育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是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通过教育教育科学理论学习,慎思笃行,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引领学生。同时,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使得榜样,不断锤炼,不断进步,不断升华,洗礼自己的灵魂,提升自我思想境界,才能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因此,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教育品德,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
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因有师爱学生而美丽,师爱在本质上不求回报、是对学生无私的、广泛的、神圣的、严慈相挤的爱,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关爱,筑牢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让学生亲近老师,信任教师,这样学生将会努力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在情感体验中轻松的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是师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德的集中体现。因此,我们作为教师,要常怀仁爱之心,用我们淳朴的情感感化学生,建立富有情谊的良好师生关系。
时光如流,岁月是梭。转眼在在偏远闭塞的山乡僻壤教学18年,时代的进步给我许多的应接不暇,与时俱进的时刻有了太多的无奈遗憾。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教师看教师。我静下心来开始正视自己、正视我们自己的职业,为自己走过的路来一次回顾,对农村教师来一诠释。但提到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我却倍感沉重。我不能游说别人对教师的认可,对教师的解释。我也只能顺势议论,遮盖自己的“尴尬”;因为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与现实之间的反差。以我自己的理解,描述我所了解到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现状,给自己一个心安的注解。
一、现状与反思
(一)、对于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没前(钱)途,没有“后发赶超”,没有“一举成名”,更不要说“光宗耀祖”“君临天下”。选择教师职业,真的是“弱势群体”的无奈抉择吧,设若叫别人拿自己的职业与教师交换?我想不会有多少人会心甘情愿。那是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物价疯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生存的指挥棒鞭策着所有人一切向前(钱)看!作为老师的我们也是人,同样需要养家糊口,供子女读书,赡养父母,同样参与社会交往,同样为五斗米折腰。不可能不闻世事当圣人,两袖清风谈教育?
(二)、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属于社会森林中的弱势群体。虽然,人若一味地向钱看其实是很无聊的、无意义的,尤其是当自己物质条件极差的时候,必然退而求其次,寻找一些精神食量做补给。但是,现实中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每况愈下。教师失去了原来教书尊严,变成了安全为主“以人文本”的“保姆”,成天期盼的是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别来闹事,学生能不出事……能有个安静的教学环境进行单纯的教育教学;就心满意足了。这一原来最最基本的要求都成现实了奢望,诸多学生安全责任事故啊叫教师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每每开展“应试”检测,把学生均分、及格率、保学控辍等等教学附加工作令人焦头烂额,身心憔悴。
(三)最可怕的是舆论方面,一谈到教师,许多人心中首先想到的是“乱收费”、“乱办班”、“素质低下,误人子弟”甚至是“毫无人性的暴徒”、“色情狂”,谈及教师便咬牙切齿,把个别现象和自己对教师的误解变本加厉地倾泻出来,把教师生吞活剥。
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真的很无奈。这是因为:
第一、许多人搞错了对象发错了火。拿高等教育的问题来质问中小学教师;拿城市(也包括县城)中小学的问题来质问农村中小学教师,拿成人问题来套问小学生问题。其实收指责的教师恰恰也是受害者之一。
第二,网络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新闻媒体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不具备,不弘扬正面精神,而是添油加醋地放大某一负面,煽风点火、阿谀奉承,对于关键问题,比如均衡教育、教育公平,教师地位等,只会隔靴搔痒,一笔带过;而对群众关心教育问题,他们就拿一些中小学开刀——什么打掉门牙,揪掉耳朵,逼疯学生,最好再来个强奸犯……这样,让群众出了气,让自己也飘飘然起来。至于广大人民群众怎么看教师,至于因此对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就不管了。
第三、教师是人并非神仙,就有可能犯错;而且,教师这个行业人员众多,林大出杂木,难免会有个别人渣败类。所以,我们应该平心静气地看待教师犯错,不能以点带面。应该比较和评判的是行业犯罪率(犯错率),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而不是本末倒置地渲染个别犯罪案例。我们不妨把从业总人数做分母,违法乱纪者做分子,来求一下犯罪率,假如所有的行业做一下评比,教师职业肯定是排在后几位的吧?别忘了教师总人数这一巨大的分母。相信教师,相信大部分教师。正如某一血站的工作人员所说:“我们喜欢教师的血,因为验血的合格率很高,教师的血干净”。是啊,“教师的血是干净的”是我们的自豪。
第四、教师内部的相互倾轧。人多,心就多,并且有知识,于是很难管理。何况有些人会拉帮结伙,搞派系争斗,肚子里有点墨水的,要整起人来可比一般人要强得多,所以教师内部也就出现了内乱。当然,现在作秀,令教师疲于奔命,“迎检”“活动”已经是家常便饭,还有名目繁多的考试、继续教育之类的。动辄就下岗,不给评优选先,不给晋级涨工资,考核不合格……招招都打在每个普通教师的软肋上,让所有老师提心吊胆的,耗费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换来的只不过是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而已,当然还有有些人的面子、口碑、以及政绩。
第五,错把教育当社会,把所有社会的不足全部踢给学校,教育无法承担整个社会之重。
总之,特别强调,教师同样是人,不是神;更不是什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只不过是太阳底下一群微不足道的小草而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不要总把教师想象的多么高尚,更别奢谈什么师德,只需要职业道德足以。直接点,按劳取酬,爱岗敬业足够。至于有些人无奈地安慰自己说什么“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之类的话,也只不过是精神胜利法吧。因为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站在台下既不费力还又讨好的事人人都会。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是职业的要求,不要对农村教师那样肆无忌惮地苛求。想当初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按现在的算法,优秀率也就72除以3000等于2.4%。我们应该知足了吧。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已经足够。
二、改革与希望
因为农村与城市差别、区域间的差异。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的差异。区域、城乡差别直接影响教育资源中最为关键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教师,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在教育资源中起主导作用,所以,教育教学管理也是以人为本、以师为本,、以人才文本。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管理机制、办学体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状况得不到改善,多农村中小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薄弱学校,农村青少年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农村的落后面貌终究难以改变,全面奔小康的奋斗目标也将成为一句空话。在“两基”任务顺利完成以后,要巩固和发展“双基”成果,必须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当务之急是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尽快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关。应该着力于:
(一)、及时补充优秀年轻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日益老龄化。一是规定凡刚毕业的师范学生必须到农村乡镇中小学任教一定年限以上,方可招聘录用到市直、县区学校任教。二是要切实把好教师入口质量关,宁缺勿滥。三是要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待遇。
(二)、保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合法权益。目前乡镇农村中小学教师除了在住房、医疗、学习、交流等各方面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外,工资待遇也是最差,教师工资上划到县统一管理、统一发放的规定没有得到实质性落实。对此,各级政府要从民族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提高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各方面的待遇,凡在乡镇驻地及以下学校任教的教师向上浮动一级工资,且终生享受。同时在职称评聘、提拔录用、接受再教育、参观学习、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先。鼓励教师自觉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安心教学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热心农村教育事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在广大农村建功立业。
(三)、建立健全教师交流管理制度。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县以上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偏远农村中小学任职,作为今后继续任骨干教师的必备条件。一方面锻炼提高骨干教师素质,另一方面切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在一般情况下,建设一支稳定、过硬的教师队伍,不随意调动教授,合理地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进行中长期规划,不随意调动教师。
一、要说实话, 办实事
政治课教师要有高度的务实精神。事实证明, 教师在教学中空话说尽、务虚不务实时, 学生也会无动于衷, 甚至嗤之以鼻。学生是信服有说服力的逻辑论证和事实根据的, 不喜欢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说教。如果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教学不切合实际, 所教知识无法回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不能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 则这样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长此下去, 学生不但连起码的尊重人、关心人的基本品质没有培养起来, 艰苦创业的精神、关心民族命运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更是不可能树立起来, 甚至于产生愈来愈强烈的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
政治课教学易空难实, 往往造成教学泛泛而谈, 空洞无物。政治课教师只有抛弃空洞的说教, 真正面对现实, 按照客观事实进行教学, 少说空话, 多办实事, 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工作, 并在学生中树立诚实可信、朴实无华的良好形象, 才能提高育人的实际效果。
二、要杜绝虚假, 做真人, 教人求真
真实是德育工作的生命, 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情付出, 才能赢得学生的心。其实, 讲真话、做真人并不是什么高尚的品德, 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起码态度, 因而, 人们对“只假不真”的一套会感到深恶痛绝。如果错误地认为讲真话、做真人只有品德十分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而普通人就办不到, 那么, 社会就会被严重扭曲变形, 假的一套反而就会成为正常, 大行其道。教师应敢于讲真理, 用正确的理论教育人、塑造人。古人将“隐匿良道而不相教诲”视为教师的大恶, 将“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有大善。陶行知先生则主张教师要“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使学生“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 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 甚至于教师的教诲是千真万确的:是真理的替身。如果政治课教师把假的一套灌输给学生, 不但会败坏教师的声誉, 而且会对后一代贻害无穷。因此, 政治课教师在工作中更要讲真话、做真人, 教人求真, 自觉做真理的传播者和促进者, 来不得半点的虚假。
三、要奉献爱心, 多点人情味
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因而在教育中我们要“晓之以理“, 也要“动之以情”, 用爱心来感化。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平时与学生的交往接触, 都要让学生看出教师是在关心、爱护他们, 而不是在挖苦、贬低他们。一些教师平时不注意教育人, 出了问题就批评人, 错把威风当威信。这会大大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拉远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 使得正面教育的效果被学生的不满情绪所抵消。
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应做学生的贴心人, 做到对学生有情有爱, 少点火药味, 多点人情味。特别是对品质上、心理上的后进生, 更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接近他们, 鼓励他们, 扬其长, 避其短;取其长, 补其短, 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心和自信, 才能尽快促使其转化和提高, 发挥德育工作“长善救失”的功能。
四、要热心教学, 教书尽力, 育人尽心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政治教师更要热爱本职工作, 专心育人。如果教师厌教, 连基本的书本知识都不想多讲, 就更不用说多花心思去挖掘其中的德育成分了。教好书、育好人是政治课教师的天职。往学生跟前一站, 就是一个承担教书育人重任的人民教师。无心向教, 在其位不谋其职, 就是师德不良, 必然导致师业不专, 师功不高, 教育的名声也会因此而受损害, “多出人才, 出好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这种不良情绪的影响下, 学生多少也会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
五、要加强人格修养, 重视“身教”, “导之以行”
一、对教师教育行为的校正调节
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师德的基本功能。这里所说的调节功能,是指通过评价、命令、教育等方式或途径,指导或校正教师的行为,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以达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面对着复杂的矛盾关系,正确处理这些关系,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需要一种调节机制。师德是帮助教师选择行为方式的最主要和有效的调节机制。师德以其特有的形式向教师呈现明确的行为准则或规范,鼓励和支持他们采取有利于教育目标实现、教育过程展开的行为,对于相反的行为则给予抑制和反对,从而促使教师和进入教育过程的其他各方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顺利完成教育任务。
教育实践中,调节教师行为的机制不限于师德一种。现在我们正努力追求的法制化社会,即依靠法制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教育法制的完善,教育管理的法制化,也构成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这意味着法律同样是教师行为的调节机制,与师德在目的层面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由于法律是以具体条文的形式呈现,由政府专门机构特别制定并按一定程序强迫推行,因此它的优势和劣势都表现在外部强制性和不可随情势而论的呆板机械性。和法律相比,师德对人行为的约束更具温润圆透的特点,用一句俗话说就是更有人情味。
在教育过程中,制度、条例或法律一旦建立就不能随意更变,因此它不能迅速准确地反映教育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例如,教师守则中可能规定教师不能迟到早退,却不能明确说明在何种特殊情况下迟到早退是合理的、被允许的。这些条例、规定“就事论事”,在内容方面缺乏广泛包容性,因此对教师行为的调节在范围上有限。例如,“教师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擅离岗位”等规定,都是针对某种或儿种具有行为,全没有“爱岗敬业”这一道德教条来得大方和游刃有余。
正因为法律和行政规范、制度无法完全调节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以才需要更为灵活方便、广泛有效的师德规范莅临“指导”。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法律、行政制度和道德作为调节教师行为的三个方面,不是互不相关、截然分离的;实际上,法律和行政制度等等都需要道德的支持,具备道德的基础,体现道德的精神,否则它们就是非人性的或反人性的东西。反面而观,之所以在师德之外还要建立各种法律、行政制度,是因为师德的调节作用与方式是有限的。
总体说来,师德的行为调节功能是通过社会舆论、教师个体的内心信念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力量来实现的,其基本作用方式是诉诸人内心的自觉自愿。所以,师德总是被人称为教师的内心大法。
师德造成的社会舆论是调节教师行为的外在力量。当教师的行为符合师德要求时,社会舆论就会给予正面评价,教师会有积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并强化已有教育行为;当教师的行为有悖于师德要求,社会舆论就会对其进行谴责或批评,教师会有消极的情绪、情感反应,倾向于纠正原来的错误行为。
社会舆论作为一种外在的道德力量,它的作用一是通过个人的内心自觉实现的;二是在法律、制度等强制手段无能为力时发挥独特作用。例如,教师对学生实行“攻心为上”的“心罚”,贬抑学生的人格,当法律还不能惩罚他时,道德法庭会执行对他的审判。
二、对教师的行为激励作用
师德对教师同样有激励功能,其功能主要是通过评价来实现。比所有具备此种道德取向的教师都会得到积极的舆论评价,被倡导、被赞赏、被鼓励。教育领域中评选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模范班主任等活动,就具体体现了这一点。
有一点也许应该特别强调,即师德对教师进善取向的激励,不仅仅局限于“调节教师的道德行为”这样狭窄的一个方面。师德的激励功能有广泛的表现,它不仅看教师的道德行为效果,而且看道德行为动机;不仅看道德行为,而且看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意志等素质发展情况。这充分体现出师德的丰富内涵,即只有道德的行为表现还不能说明拥有道德,师德的激励也就不单纯指向教师的道德行为。
德
还是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了。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了一位老师。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进它的内核时,我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摄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地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是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作业也一张不差。可是我同时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多年的从教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可是我们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于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面对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教学中,我也许不能把爱汇聚成海,但我会竭尽我的生命把爱的水滴凝聚成一条小溪,让清澈流进每个学生的心,教育是一方充满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饱含情感的空间。
老师们,我们每个人的手中,都握着无数的金种子,那便是爱,是我们的全部财富。让我们播下这颗种子吧,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是丰硕的果实。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是评价教师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在幼儿教师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目前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统一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尚未制定出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做出了本地区、本部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规定,但这些规定极不统一,其内容也不尽科学,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片面,许多与幼儿教师职业紧密相联的道德要求没有被反映出来;②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定位不准,规定中的一些内容反映的是幼儿教师岗位职责或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并非职业道德;③主题不够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内容分类不尽科学,甚至存在逻辑错误;④部分内容陈旧过时;⑤表述形式不规范、不简洁,因而不便记忆、不够实用。
当前,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是我国幼教领域存在的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是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瓶颈
(一)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职业活动无所遵循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的职业活动无所遵循,这必然给幼儿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消极的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乘虚而人,在幼儿教师中压制创新精神,助长不良学风,异化师幼关系,影响团结协作;第二,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大肆蔓延,在幼儿教师中涣散敬业精神,导致腐败现象,败坏师表形象,滋生自由主义;第三,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大行其道,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致使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无所适从,导致幼儿教师道德建设误人歧途。
(二)统一师德规范缺位导致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
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意味着幼儿教师道德评价缺乏统一明确的标准。由于善恶标准混乱,评价结论不一,使作为评价对象的幼儿教师常常处于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导致幼儿教育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诸如:幼儿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主还是以素质培育为主?幼儿教师应该主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是保育者的角色?教育行政部门及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应依据什么标准?幼儿家长对教师的各种赞扬或指责是否公道合理?教育单位对教师的评价与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经常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二者孰对孰错?......这一系列的困惑和矛盾都函待解决。
因此,统一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位,成为制约幼儿教师道德建设步人规范化道路的瓶颈。
三、制定统一师德规范是加强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关键
针对目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缺位,幼儿教师道德评价标准不一的状况,笔者从我国目前幼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广泛考察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精神,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多家单位制定的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尝试性地提出如下八条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供协策部门参考。
(一)学法守法,依法执教
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指幼儿教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学法守法、依法执教是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先决条件。其基本要求是:自觉学习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所在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学校、教师,体现在学生身上。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步,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抓好幼儿教育的根本保证。我们体会到,加强师德教育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加强师德教育方面,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我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
一、坚持理论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
江泽民总书记在论述师德问题时指出:“所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都要自觉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政冶和道德修养”。面对社会上各种复杂的情况,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明辨是非,提高人民教师的政治素质。为此,我园坚持二周一次政治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体教师,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现、价值现,组织全园教职工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观看电视录像、演讲比赛,结合“园丁奖”评选工作,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活动,弘扬本园教职工的先进事迹,结合幼教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爱生活动,增强教师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把热爱教育,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作为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强化教师的内驱力,全园上下,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教师们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良好的氛围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合力。
一、制定师德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必须使教师了解和把握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和义务,然后他们才能有所适从,才能有明确的师德实践的方向。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规范,让教师有章可循,有则可守。去年初,我园先后制定了教职工师德不规范”,建章立制,使教师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让规范变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去年六月,办公室对职工实行规范情况作了家长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全园97%以上的家长对我园实行“十不规范”工作表示满意,今年初,我园实施了“文明服务示范员”挂牌上岗服务工作,每月底,由教职工评出月“文明服务示范员”,为家长、幼儿服务,通过活动,增强了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全体教职工爱园如家,爱生如子,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教养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自我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如德国教育家弟斯多惠所说“只有当你不断地致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教师是向学生传播文明的引路人,就应当注意自身修养的提高,才能真正履行教书育人的天职。伦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一个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运用自我教育强化师德规范,我们以自我评估为抓手,让教师对照师德规范的有关要求,努力自我重塑,使自己真正成为幼儿的思想导师,行为楷模,在滚滚红尘中不唯钱为上,随波逐流。在日常工作中,教师把爱撒向每一个孩子,以自身的素质及敬业精神塑造完美的师表。
四、发挥表率作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
俗话说:“说千言道万语,不如做个好样子”。在师德建设中,我园积极发挥园领导的表率作用,凡是要求教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教师不去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领导干部带头廉洁奉公,不争名利,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他们影响下,许多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份内事,把本职工作之外的事,当作份内工作来对待。
切实加强师德建设,抓学习,营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氛围;制订规范,增强职业道德意识;运用自我教育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发挥表率作用,陶冶职业道德情操,从而真正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五、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六、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绝大多数责任心都很强,然而,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情感”,去面对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种情况。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应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自己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而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首先重在师德的提高。重视师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作为教师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忠诚教育事业是师德的灵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学生、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自己与学生关系的准则。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浅谈幼儿教师的师德】推荐阅读:
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心得体会07-03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文章09-28
浅谈幼儿教师应注重实践课程的教学06-27
幼儿园教师评职称师德06-12
幼儿园教师师德培训总结09-08
幼儿园老教师师德演讲10-12
幼儿园教师师德规范细则10-26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个人自我鉴定07-23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自查报告精10-13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大讨论发言稿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