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共11篇)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查和迎检工作方案,并认真开展了对全乡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一)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1、统筹规划,合理配备教师资源。为促进我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在合理布局学校的基础上,截至目前,为我乡缺编学校补充特岗教师18人,基本上缓解了教师紧缺的问题。
2、强化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我们通过引进名师讲座、派出学习、“国培计划”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近百人次。通过学习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3、规范管理,严处违规违纪行为。为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县政府及教育和科技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对教师的日常管理、考勤、请假、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方面都作了具体的规定,对教师小病大养、在编不在岗等现象进行了认真的清理。
(二)关于机构编制方面
我乡共有完全小学15所,点校3个,学生2369人,编制数189人,编内人员18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代课教师3人。
(三)关于教师福利待遇和培训经费方面
我乡小学岗位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设置,教师工资纳入财政预算,由国家财政统一拨付,实行足额打卡发放。编内专任教师人均年平均工资约35920元,教师年均培训经费约56856元(生均公用经费的5%)。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第一学历偏低,师资力量薄弱,部分优秀教师被选拔到县城任教。
2、分布失衡,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主要原因是教师编制按学生数核定整体不缺编,但农村学校班额较小,有的学校每个班级不合一个教师,而且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导致结构性缺编。
3、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信息技术、英语等专业缺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下步打算、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为加强我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我乡将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着力造就一支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推动全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激励全乡教职工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努力提高全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在全乡教师中开展以法治教,从严治教的教育,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强化业务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今天, 我们正处在大变革、大开放的新时代, 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新知识、新事物不断涌现, 作为培养人才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 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和专业知识培训。一方面, 请学有建树、教有水平、管有能力的教师讲课, 传授他们的教育教学良策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 请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讲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大胆管理的新思路、新构想, 以老带新, 以新促老, 新老互帮, 共同助推学校教育教学上水平, 各项管理上台阶。同时,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培训教师。可聘请一些名校的名师来校讲课, 听听他们如何教书育人, 勤奋耕耘的动人故事;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 看看他们如何创新办学、科学施教的精彩传奇, 学习这些名校名师先进的办学理念、治校方略和管理经验, 不断开阔教师的视野, 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
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选送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骨干教师到高校进修和深造, 使教师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不断更新, 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二、关爱尊重教师, 充分激发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管理积极性
在教师群体中,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 能力、特长各有千秋,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合理使用教师, 是学校领导者实现学校管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一视同仁, 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学校领导者在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各种矛盾时, 特别是在处理敏感利益或重大关切的问题时, 如晋级、评职称、奖励、进修等等, 一定要坚持原则, 一视同仁, 公正无私, 不凭感情办事, 不因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和爱好偏长护短。尤其是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清正廉洁, 严于律己, 时时把教职工的利益和重大关切放在心上。只有这样, 教师才会感到心服口服, 心舒气畅, 保持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和不断高涨的工作干劲及管理热情。
知人善任, 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需要对于有知识、有竞争意识和自尊心都很强的教师来说更为强烈。所以, 学校领导应对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工作状况等, 做到心中有数, 知人善任, 发挥其能。并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位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做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使他们真正感到工作的乐趣, 从而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智慧和用不完使不尽的工作干劲。
三、团结引领教师, 形成上下一心、左右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
“团结就是力量, 这力量是铁, 这力量是钢, 比铁还硬, 比钢还强, ......。”这首著名的歌曲, 曾激发无数华夏子孙团结战斗打败侵略者, 开拓奋进建设新中国。今天, 我们的学校要培养四有新人, 更要与教师精诚团结, 携手并肩, 科学施教, 规范管理, 才能使莘莘学子赢在起跑线上。
校领导者要带好头、领好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 教师的思想有它的复杂性, 特别是小学, 年轻教师多, 思想活跃, 要带好这支队伍并非容易。首先, 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加强自身修养, 自我充实, 自我更新, 以超前的意识, 忘我的工作, 出色的才能, 优良的品格引领教师。其次, 要关心团结教师, 多与教师交流, 对一些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 取得他们的支持。要随时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情况, 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 合理大胆地使用教师。
建章立制, 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学校要出色完成教学目标, 必须建立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 如岗位责任制、上下班考勤制、绩效奖惩制等等, 形成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对教学出色、管有威信、业绩突出的教师要给予表彰或奖励, 对个别作风懒散, 碌碌无为, 不求进取的要进行批评帮助。特别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对个别道德败坏的要严肃处理, 在全校形成扶正祛邪、蓬勃向上的良好风气。同时, 要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门卫登记。要实行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 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 做到安全工作人人讲、个个抓。特别要做好重大庆祝活动和学生集体外出参加观摩活动的安全工作, 杜绝各类事故发生。校领导之间、年级之间、教师之间要经常交流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校还要与当地政府部门、公安等联手, 形成上下一心, 左右联动的安全管理机制。
[关键词] 体育教師队伍 现状分析 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师资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体育师资的数量、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曾经强调指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除了改善体育方面的设施条件之外,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一、当前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发〔2007〕7号文件精神,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落实到实处,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我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每周工作量等基本状况进行了现状分析,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是性别、年龄结构的不合理。从事体育教学的女教师数量严重缺编,甚至于有近八成的学校没有配备女体育教师。当前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中老教师偏少。
二是学历层次及职称结构不合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学历现状距教育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部分教师认为体育教师在评定职称的过程中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平等的待遇,不愿做徒劳无功的努力,因而产生消极态度对待高级职称的评定。
三是体育教师的专业分布状况不合理。从总体来看,教师专业的多样性不够,分布也存在合理性。作为中小学体育基础课的田径教师数量最多,然而,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篮球等专业的体育教师数量很少。
四是综合素质不高, 工作适应能力差。一是教学能力较低。二是一专多能的教师奇缺, 艺术类教学人才紧缺。一些学校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有名无实, 条件较差的学校 “课表有安排, 上课无教师”的现象比较普遍。面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项目测试与上报都难以完成。
五是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育教学改革满怀信心并积极参与,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接受了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观念,并应用于实践当中。但有些教师思想观念守旧, 缺乏创新意识。
六是体育教师科研能力较弱。多数体育教师对体育科研认识不足,学术氛围不浓,缺乏科学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七是体育教师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不高。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体育也常常被学校领导及家长看成是副科,豆芽学科,不被重视,因此在政治和经济待遇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二、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认识,加强目标管理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体育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全面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教学为核心,以促进城乡体育、队伍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水平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二)建立配置、尽快解决结构短缺问题
充分利用最近全区中小学教师编制调整机会,在新增编制额中统筹考虑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和校医的配备,力争3-5年内配齐配足农村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和校医队伍。
(三)切实增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
各所学校要组织现任体育教师认真学习中发〔2007〕7号文件,深刻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体体育教师的工作职责,是时代赋予体育教师的历史使命。以师德建设引领教师的发展方向,树立体育教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四)改革学校人事制度稳定体育教师队伍
学校在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时,要科学合理地计算体育教师的课时量。
(五)注重专业引领、提高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
一是组织开展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活动。二是强化体育教师培训工作。加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体育教师轮训工作,整体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三是注重继续教育培训,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多层次、多途径培训。
(六)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以课题为切入点,促进体育教师在行动中研究,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七)体育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在课程理念上,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在教学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只强调运动技能的学习,而是以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为载体协调发展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师生关系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师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学生参与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评价上,不仅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更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和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
(八)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加快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教师
教育行政部门应深入调查,了解体育教师队伍现状,对照国家有关法规,寻找差距,因地制宜地制定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合理确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
(九)以评价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
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奖励机制。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管理制度,加大奖励机制,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学校对体育教师的奖励方面应缩小与文化科目的差距。而在单位工作时间的计算上各校普遍相对文化课教师要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对时间问题更加敏感。
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达到让干事业的人扬眉,使消极落伍者受到鞭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也影响到学生健身强体意识和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因此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根据学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形势和现状,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新的教育理念和优秀的道德品德,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真正提高提高体育教学水平和体育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guohuaedu.com。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6.6.13。
[3] 叶小建.关于中学体育学科实施新教材的现状与思考[J].体育师友.2002,(6)。
[4]张大超等.河南省普通中学体育师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1)。
教育要发展,创新要领先。教师创新的关键在其自身的专业发展。在县教育局和学区领导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加强科学管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大手笔、快节奏改变学校面貌。举科研兴校之旗,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在教育局的统一倡导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下面将我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概况
巧女小学位于巧女村北口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我校是一所村级完小,现有教师7人,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0人。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毕业生毕业率100%。
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本科3人,大专2人,中师2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小组,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任组长,明确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负总责,亲自抓。
三、总体规划
学校坚持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树立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教师“以校为本”继续教育机制,以研训带动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完善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的教师管理、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素质和探究能力的教师队伍。
四、条件保障
1、经费保障 学校支持教师的各类培训学习,并且做到专款专用。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形式的业务培训。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组织多名教师赴保定等地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全额报销所需费用。教师每一次外出培训后,都会及时进行二级培训。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教学经验方法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
2、基本设施
学校有一定的藏书,人文读本、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书籍,能够满足教师学习和教学需要。为了鼓励教师学习,我们特意专门购买了钱理群等教育专家的著作,供教师学习。
3、时间保障。
学校要求教师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分为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有效地保障了校本主题教研和培训的时间。
四、制度建设
1、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适龄教师全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成绩合格率达到了100%。坚决落实教师岗位学历的相关规定。我校年轻教师比较多,他们上进心强,爱学习,善创新,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此外,我们建立健全了教师全员岗位培训制度。通过学习笔记、活动培训、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给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的关键在于个人理论到教学实践的转化,校本教研的核心环节是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在“教学问题—教学设计—教学行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展开,它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1)学校有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提倡随时性教研。每年学校还安排校本主题研训,为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了帮助。
(2)通过“个备——集备——形成教学预案——开放教学——评课诊断——反思提高”为流程的经常性的“磨课”活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明晰了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新内涵,使教研活动进行得扎实、有序。
(3)教学大比武,展示教师个人风格。
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技能的优劣能显示教师个人的风采,学校积极为创新型教师成长搭建一个竞争的平台。每学期开展“人人一节公开课”活动。在活动中,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与传统,对新课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创新的火花闪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型教师就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4)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让“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习惯;“课前交流、课上学习、课下探讨”成为各教研组专业发展最亮丽的风景线。
(5)此外学校还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各学科组的教师都要上一节研究课,大家共同进行教学诊断,找出差距,努力改进,快速提高。经过大家的摸索、研究,总结提炼出了我校语文教学的识字教学、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数学课堂尝试了“先学后教、练在当堂”的教学模式。
3、评价管理制度。
我们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水平、课堂教学、教学成果、专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教师自评,同事互评的形式,对每一位教师作出公平、公正的评价,既肯定教师的成绩,又为教师指明发展的方向,大大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师专业发展 1校本培训
学校每年通过组织公开课、说课、教学设计、论文等评比活动,青年教师的汇报课,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全方位出击,推出了一批校级优秀教师,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1)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学校坚持每周1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们尽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建平台 展才华
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教师。切实达到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锻炼队伍的目的。
(3)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的成长密切相关。校本课程开发不仅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更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既是学校文化创造、重建的过程,也是教师重建自己文化结构、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的过程。我校许多教师都踊跃地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之中,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校本课程教材《经典诵读》,但是还需要将其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
3、骨干教师
如何使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群体中起表率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起指导作用,在学校发展中起支撑作用,我们开展了“结队子”,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合作伙伴关系。青年教师通过与师傅共同备课、互听推门课、交流管理方法等方式较好地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敬业精神。
六、特色与创新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为办学理念,坚信“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基本理念,采用理论学习、成长规划、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培训提高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中我们最关注的还是课堂打磨,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推出“阳光课堂教育”的教学模式,自实施以来,课堂效果明显提高。
七、取得成绩
三年来,我校在历年的统测考试中均名列前茅,上,又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乡第一。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
八、不足之处
1、对照标准,我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还不够全面,还没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等级册。
2、课题研究方面还不够具体,有的内容较少。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我们在这方面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任重道远,还需负笈潜行、不断攀登,才能再创新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执着,没有终点。
中迷城小学
“作业”: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被看成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批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批改作业,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获取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批改作业的方法是否得当,将会直接影响着教与学双方的信息反馈,影响着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调控。
通过看其它老师批改的作业,我收获很多!尤其是陈老师批改的作文很认真,不仅评语详细,批改符号多样化学生的改错也很认真;董老师的作文批改很有特色不仅有老师的批语还有家长得建议,也以此增近了家长与学生的互动。王老师的综合作业本批改详细把这当作了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想想我自己批改作业只是一味的纠错,自认为批改很认真但是没有讲究一定的方法,没有调动起家长的积极配合性。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会议精神及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和建设意见,我校成立了加强学校管理和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对行风进行了自纠自查。针对社会、教师反映强烈的、关心的问题,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真正找出问题,并落实解决。为全面提高我校的行风建设,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现就我校自查自纠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范收费
我校能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及上级有关的文件精神,公开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接受社会、群众监督。学校行政一班人经常深入到各班级督查收费情况,未发现一例乱收费行为。
二、加强师德教育
我校在平时的工作中,按要求进行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读书活动,并要求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校的各项评优活动和职称评审中,采用一票否决制,并不定期地对学生调查,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校师生无乱办班、乱补课、有偿家教等违法违纪现象,也无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
三、校务公开
学校在醒目的位置安置了校务公开栏,公开学校机构的设置、校领导和中层干部的分工、评先进的程序和职称评定的程序。公开校长向社会的承诺。对评先进、评职称等实行公示制度,有异议的必须有答复。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透明。
四、服务群众,让学生及家长满意
学校能做到进一步增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意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
开展工作。学校严把教辅用书的征定关,除市教育局规定的外,严禁征订其他教辅资料,切实做到减轻学生的负担,学校同时加强食堂管理,让在学校就餐的师生吃得好、吃得放心、吃得卫生。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
五、依法行政
学校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和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学校的各个部门都能职责明确,各负其责,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六、存在的问题
行风建设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不满意的关键,目前,在自查自评中发现我校目前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个别教师的责任心不够,师德师风尚需进一步加强;个别教师业务水平亟待提高;部分中老年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接受较缓慢;个别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不够强。
二是个别老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与学生对立的现象。
行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校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和建章立制工作,巩固成果,确保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
四道湾子中学2015、10、22
2月23日, 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把年前定购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材, 按学科人平一套地发送到该校25名专任教师手中, 严格要求他们结合教育教学理论, 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撰写教案、合作探讨交流、现场模拟授课、积极反思总结, 切实做到有学习规划、有调查分析、有问题研究、有活动记载、有检查签章, 促使该校教师增强自觉学习意识, 全面了解基础教育, 大幅提升业务水平, 高效实施师资培训。
今年,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学识和人格魅力的“智慧型、研究型、事业型”教师队伍, 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实现“教育强县”目标, 泸溪县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师训机构职能作用和优势, 重心下移, “倾斜农村、关注教师、聚焦课堂”, 大力实施“负责一所学校、指导一个团队、帮扶一位教师”的“名优教师铸造”工程, 落实到校到人, 实行责任捆绑, 精心构筑教师发展平台,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切实打造优秀教师群体。该校明文规定教师必须定期深入基层学校听课评课, 做专题讲座、搞调查研究、与教师座谈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每人每年下乡调研、听课评课、做专题讲座、解决问题分别不低于20次、40课时、20场次和50个, 并撰写篇幅不少于3000字的经验总结材料一份。同时, 该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将全程跟踪督查, 对工作不到位, 任务不完成的教师实行实时限时问责, 根据整改效果做出相应处理。
为使此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该校去年底就定购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科教材, 继而今年组织教师有规划、有目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钻研教材, 确保师资培训工作贴近教师, 有的放矢, 按需施教。目前, 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组织实施中。
摘要: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良好的礼仪修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当前我国教师礼仪修养和礼仪教育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下一代。
关键词:文明礼仪;教师礼仪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G631
礼仪是指一定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交往时的某种方式、程序以及实施交往行为中体现于语言、仪表、仪态、气质、气度等外在的表象方面的规范。礼仪是人类社会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准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并赋予教师崇高的地位,讲究尊重“天地君亲师”,推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是立国之本。育人就要讲礼仪,教师理应成为讲究礼仪的典范。
一、教师礼仪及其特征
教师文明礼仪是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教师礼仪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特定的适用对象。与其他礼仪相比,教师礼仪具有以下特征:
1.教师礼仪具有鲜明的强制性
只要你进入这个职业就必须遵守。遵守职业礼仪要以职业规范为核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不能随心所欲。良好的礼仪素质是需要许多小的牺牲的,“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教师礼仪就更是如此,需要有更多的自我克制、自我牺牲。同时,教师的礼仪素养也将使教师更有魅力、更有力量、带来更大的收获。
2.教师礼仪带有强烈的形象性
职业形象、学校的整体形象、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因而是否遵守教师礼仪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违反教师礼仪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为当一个人处在教师职业状态时,他(她)的功能会被成倍地放大,会影响许多学生.波及广大的青少年,甚至对学生造成终身的影响。
二、当前教师礼仪现状
当前,在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势下,多数教师很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师礼仪修养的重要性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在一些教师当中,仍然经常发生损害教师职业形象、背离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文明现象:穿奇装异服,染彩色头发,涂彩色指甲,热衷浓装艳抹或珠光宝气;随意对学生说粗话、脏话,甚至侮辱学生人格;随意体罚学生,导致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有的教师由于不良的言谈举止导致与学生、与同事关系紧张,也在学生家长中造成恶劣影响;还有的教师因学校或个人条件较好而踞高自傲,盛气凌人,严重损害了学校和教师的声誉。
三、教师礼仪的作用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不学习礼仪,就无法立身处世。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道德水准、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1.调节作用
教师作为文明公民必须自觉讲究礼仪。教师礼仪不仅能够对教师的社会交际活动有调节作用,而且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有调节作用。我们常听人评价“某教師有涵养”,其实是他能在一些场合很注意分寸,注意用教师礼仪来调节自己的言行。
2.发展作用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刻不容缓的大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包括方方面面,而对教师进行礼仪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角色意识和为人师表的自觉性,是有效地培养高品质的、和谐完整的、全面发展素质的教师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教师礼仪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发展起着一定作用。
3.教育作用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教师礼仪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摒弃那些不合身份的穿戴、不拘小节的言行、不加检点的习惯,才能树立教师的威信,才能教育和影响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加强教师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把礼仪教育与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在这二十个字的公民道德建设方针中,已经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融入了公民道德建设这一系统工程。因此,我们应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教师“明礼”这一道德规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
2.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
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于职业意义、职业要求、职业规范的观点和看法。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特别是在职业礼仪规范中,蕴含着对职业的认识和从事本职业的要求。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体现了对该职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
3.营造良好的礼仪环境
学校每个教职员工都应当为人师表。学校教职工的基本形象应以适当的制度和纪律规范,以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形象也应有必要的文明规范,以净化校园风气。校园建设要充满人文色彩和绿色理念,使校园自然环境清洁优美,人文环境令人自律,各种文明规范随处可见。让礼仪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让师生在其中耳濡目染,得到美的熏陶和滋养。
4.把礼仪教育与纪律观教育结合起来
纪律观教育是任何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礼仪是以“自律”为特征的,但“自律”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他律”逐步获得的,或者说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
5.培养高素质的礼仪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教师的礼仪素养是礼仪教育成败的关键。礼仪教育涉及到心理、形象、语言、体态、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礼仪教师具备厚实的专业功底、广博的知识,娴熟礼仪规范操作及科学的训练方式;礼仪教师形象好,审美能力强,语言表述风趣,富有人格魅力。有了这样的礼仪教师,才可能促进学校教师的礼仪化,造就一支以自己的一举一动来实际诠释良好礼仪规范的教育价值和无穷魅力的教师队伍。
根据县教育局的工作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创建工作,现将我校的具体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发展理念
教育工作最根本和最关键的环节是师资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和根本措施。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按照“以高素质教师队伍创建学校品牌”的思路,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呈现出“全员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我校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的工作主线是:围绕五年规划任务,逐一落实《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具体要求,创造必要的条件与机遇(包括文化氛围、评价导向、相关制度、发展机会),激发并满足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针对性开展研训活动,保障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优势的稳定发展,从而提升学校“双培养”(培养学生培养教师)的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校确立了分层次进行教师培训的目标体系和课程架构,同时依托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心项目,进一步推进“课改、教研、师训”三位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总结前一阶段的课程改革的经验的背景下,深入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活动。
二、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一)教师发展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原则,以教师专业化为导向,继续教育的一切设计和实践环节都要服务教师这一原则,加快建设步伐,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教学第一线,收集和发现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或实际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同时依据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分层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阶段推进,以取得最佳效果。
3.坚持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的原则。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一些活动的设计要符合专业发展的需要,切切实实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避免形式主义倾向。
4.坚持统一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保证参加人数,保证时间,保证质量,结合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开展各类校本培训。
5.坚持自学提高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安排时间自学以促进自已专业更快发展。
(二)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目标、任务及措施
目标:打造一支有敬业精神,有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第一年目标:强化理想、责任与敬业精神教育,学做现代的人民教师。
第二年目标:强化专业素养教养,把握新课程的内涵,学做有智慧型的人民教师。
第三年目标: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培养,使骨干教师有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任务与措施:
(1)强化师德教育。读一些优秀教师的故事与事迹,使教师具有爱生的品位、爱生的价值观、尊生的基本道德。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学习专著并写出心得。
(2)每学期每位教师要用行动去写好一个爱生的故事,使教师的道德理想成为道德实践,对爱生故事要定期做好总结,形成一种爱生的校园文化。
(3)抓好“人民满意教师”建设,做到每位教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与家长和谐相处,指导家长做好相应的教育工作,让家长满意,教师能得到社会或家长的认同。每学期组织教学开放日,为今后的学习做充分的准备。
(4)抓好教师的岗位练兵,使教师的讲、写、做、画、演适应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用教学的智慧构建起教师把握各学科教学发展的能力,促进教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教师的智慧与现代教育同步发展,做好相应的教育、教学反思,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6)强化教师现代的信息素养建设,搞好电化教学的运用。要提高教师利用电脑、网络技术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达到得心应手。帮助教师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7)做好骨干教师的登记,了解骨干教师与名教师的发展状况、问题与提高的方向。
(8)推出几节名教师的典型教学课,锻炼名教师与骨干队伍,做到:名教师要精中求精,骨干教师学会点评与从中获取智慧的经验,求得新的发展。做好名教师,骨干教师的总结,展示教师的智慧同全校教师学习。
(9)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形成优秀年级组,使班主任工作达到科学化、人文化、有效化。
(三)建立教研集体,完善规章制度
学校作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主体,教学领导首先应主动承担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之责,教导处、教研组是基本研究单位,主任、教研组长及校骨干教师是骨干力量,全体教师都是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为了保证校本研究有序开展,学校拟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校本教研活动制度、奖励制度,考核与奖惩制度,教师学习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的约束,促使教学研究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教研活动重在正常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教研气氛 , 要实实在在地研究课堂教学经常面临的问题。做到有计划、有记载、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每次活动做到定主题、定主讲、定时间、定地点 , 内容要形成专题化、系列化。同时要使用好“各种活动记录”, 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认真总结经验,力求形成特色。校领导成员深入各教研组进行服务和督导。我校从实际出发,对教学细节进行研究并形成体系,听课、评课、研讨„„使教师受益匪浅。
(四)、加强理论培训,促进观念转变。
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进行新知识、新理念,新成果,新信息的传播,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为使全体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指导其实践。本学期开始,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重点学习新课标、新观点、新理念,把自己认为有用的、适合时代要求的观点、理念、句、段摘录下来,并养成记一记、背一背、用一用的习惯。理论学习采取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把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带到学习中找理论支撑,把所学理论用于指导教学实践,自觉地将工作过程当作学习过程,将学习过程当作工作过程。
(五)、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整体素质、抓集体备课。、追踪式教学研究。、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学校明确要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学校规定不能少于 20节,同时,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为教师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搭建平台。研究探讨如何使教师更轻松,使学生更自主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自我反思,自我成长
我们要求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养成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现象、教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的习惯,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后记、案例分析,并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同时,我们也鼓励教师用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故事和轶事的形式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
(六)、加强教学交流,掌握最新动态。
开展校本培训除了练好内功,还要派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开拓视野和思路。因此,学校积极为广大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本学期,学校抓住每次机会派教师到其他学校参加听课、听讲座、参观交流等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并把优秀教师送出去参加骨干教师培训从而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拓宽了教师们的思路,并把他们所学到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学校做二级培训。
三、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
(一)重视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从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入手,重点进行公民道德规范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特别是发挥德育综合课和德育活动课的德育功能。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作用。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加强德育是全体教职工的职责,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教师要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根据发展目标和教师培养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教师队伍。
1、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律能力。加强自我学习,自我修养,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内在源泉和动力。学校鼓励并积极支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通过进修、研修等形式,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2、加强合作研究,寻求共生共创。教书育人,必须依靠教师群体合力。教师之间思想上要互相帮助,业务上要互相学习,工作上要互相支持,生活上要互相关心。学校要提倡人与人的理解与谅解、交流与沟通、团结与合作,共同创造育新美好的明天。
3、拓宽培养培训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将进一步拓宽培养与培训渠道与形式,加大教师业务提高的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一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二是通过一定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三是通过进修、参观、交流等活动,不断扩大视野,增长才干。
4、调整和充实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随着用人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学校将通过政策允许的用人机制,从教师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调整教师队伍结构,形成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5、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健全教育考核制度。学校将从师德、教育、教学、科研业绩等方面完善教师评价体系,采用教师自评、学校评价、学生与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教师任用机制,健全和完善教师工作考核制度。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学校将加大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力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和现代教育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满足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是基础教育的根本宗旨;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终身学习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本领;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并承认学生有差异,有潜能,要发展、能发展是学生的天性;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评价观,义务教育是每个学生将来成为国家各级各类人才做准备,是“培根”,而不是“造果”。、优化课程结构,开发课程资源。在优化课程结构方面,重构学科课程,整合活动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挖掘潜在课程;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3、普及信息技术,提高现代化水平。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供有力的学习工具。
4、完善评价体系,实现学习、指导、评价的一体化。改革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业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个性特长的评价,以学生发展性评价为目标,积极采用肯定性评价,有效地将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达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的目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 “五新”(即: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师资)为培训重点,突出抓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使大多数教师胜任新课程教学,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摸索校本培训的有效模式,造就一支专业化,研究化的教师队伍。
具体工作目标
1.努力抓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努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2.有 50% 的教师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形成自己人的教学模式。
3.造就一批教育骨干,力争有 1-3 名成为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师个人专业规划》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必须学会设计规划自己的发展。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是激发教师内驱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规划就是要用可以预见的目标来引导自我发展、激励自我发展;教师要设计发展的道路,规划就是要用明确的措施计划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努力。要求教师们在认真分析目前情况,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个人未来三年的发展制定合适的、个性化的、具体的目标,并做出风险预测,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在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教师体悟教育发展形势对教师们提出的专业成长的要求,感受当前教育改革为教师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学习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必须具备自主发展的意识,在教育改革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从工作遇到的问题中发现自己的缺陷与需求,成为一个自我导向、自我驱动、自我调控的发展者。、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根据教师实际和学校发展需要,学校领导经常与教师谈心,了解教师的心理,还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的文章。
五、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反思
(一)优势
1、领导班子的结构合理,进取意识强,专业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引领能力。
2、教师们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敬业意识强,和谐共生的氛围很浓。
3、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他们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抓学校管理工作和做学生思想工作优势明显。这种优势决定了青年教师是我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生力军。
(二)不足、教研活动时间紧张,研究进度慢。由于家长重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所以每次研究的问题有限,使得研究不能向深层次开展。
2、学校教师获得专业引领机会少。教师们都渴望学习,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能走出去的机会很少。我们考虑下一步拓宽专业引领范围及形式,充分发挥报纸、杂志、网络在专业引领中的作用。
3、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还需提高。从教师们日常研讨交流情况看,教师们的发言水平与市区学校还有差距,我们计划在保证教研时间的同时,挤出教师集体学习读书时间,不但读教育理论书籍,也要读文学典籍,从多方面提高素养,增加厚度。
4、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不够。要开发受学生和学生家长欢迎的、具有本地特色、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六、今后的思考与打算
1、想方设法开发出能满足教师自身发展实际需求的课程。
2、我们要建成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动态网络管理平台”,按照“教师研修分层学分”,以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欣赏一番精彩 亮丽一道风景
——义县九道岭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自检自查报告
义县九道岭初级中学座落在凌河北岸的九道岭镇北山脚下,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学校有3600平方米教学楼、2400平方米宿舍楼、80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和同时容纳600名师生用餐的食堂。现有18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教职工79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6人,一级教师40人,所有任课教师都达到大专以上水平。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的办学宗旨和“治校、强师、爱生”的管理理念,通过弘杨校园主体精神,活跃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建设,使我校在建设现化化的富有个性特色学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几年来,曾被评为“辽宁省标准化学校”、“锦州市模范学校”、“市环境艺术化工程先进校”、“市艺术教育先进校”、“锦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市绿色学校”等。现将我校落实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更新观念,塑造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是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我们九道岭中学的课堂规则、自习规则、课间规则、卫生规则、舍生规则以及治安保卫制度、公物保管制度、升旗制度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尺;培养学生的“五爱”情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理想,强化成才意识,共建设文明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近年来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全校师生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和征集,在校园精神的基础上,相继确立了自己的校训(文明、进取、勤奋、求实)、校风(团结、守纪、朴素、健美)校色(黄色,寓意明亮、活泼、积极、快乐,象征着我们学生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象征我们的校园充满阳光)、教风(博学、严谨、创新、高效)、学风(刻苦、朴实、探索、竞优)、校歌、校徽、校服、校园广播站等,形成了特色鲜明、统一和谐的校园理念形象。走进九道岭中学,你就会看到 “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一行钛金字醒目的镶嵌在教学楼的顶端。
二、提高认识,健全组织,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它能促进整个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智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树立和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义。长期以来我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德育副校长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督促和指导,建立了由政教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持续的开展,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三、加大投入,改善条件,为我校文化建设工作提供保障
校园环境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之一。我们九道岭中学硬件设施的建设起点较高,是我县乃至我市农村中学中硬件条件较优越的学校之一。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学校在不断加强人员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充分借助于现成的物质条件,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仍然对校园环境进行建设、改造和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美化、净化校园,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净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近几年学校先后投入大量资金,投资绿化美化,种植了一批层次比较高、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虬曲的龙爪槐、婆娑的垂柳、苍翠的松柏、典雅的球松等树木和花卉,进一步改善学校环境。另外,我们还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教室、清洁区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冲洗的清洁卫生制度,真正的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使整个校园达到洁、齐、净、美的良好效果。
2、加强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广播、楼内文化、班级文化、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2006---2007年我校先后投入资金四万多元添设了先进的校园广播系统、电子显示屏,布置了教学楼内的文化长廊,(一楼正厅左侧是教育方针,右侧是校歌、校徽,一楼是文化长廊,二楼是真理长廊,三楼是英雄长廊,四楼是科学家长廊)为教室更换了室内文化设施,另外,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在各个班级设置了宣传橱窗,将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在黑板报中得到直接的体现。长期以来,我们十分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教育教学物质条件
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近几年,我校完成了学校宿舍、食堂、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运动场、标准篮球场和多媒体电教室的建设、改造工程,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育人环境。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四、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1、寓教于乐,打造校园艺术节文化
学校以艺术节为平台,面向广大师生,广泛开展群众性艺体活动,提高学生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和水平。
每年一届的“艺术节”内容丰富,有歌舞表演、合唱比赛、书画展览、手工制作展览等,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活动气氛浓,表演质量高,寓教于乐,效果良好。本学期,我校的“走近奥运”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拉开帷幕,各项活动正在有序开展。
2、充分利用有利契机,广泛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在06年五一社会实践活动中,义县二初中和我校开展了“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两校同学结对子,一起体验了“进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三农生活,两校领导和班主任全程跟踪指导,以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展开,同时也使城里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07年十一,我校再次与二初中开展了“手拉手”社会实践活动,一起观赏了我县奉国寺、万佛堂两处名胜古迹,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不仅反观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还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在今年三月份的学雷锋活动周,我校八年级全体师生走出校园,走进我镇敬老院,开展了以“”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除了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外,还为老人们表演了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此次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然,我们还开展了四月份的清明节,五月份的五四青年节,八月份的建军节,九月份的教师节,十月份的国庆节,十二月份的“纪念一二·九”等系列活动。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
3、搭建校园广播平台,创建校园文化氛围 由校团委及各班团支部共同开办的的“校园之声”广播站,开设有“校园文苑共欣赏”、“校园文体大舞台”、“校园新闻早知道”、“校园生活百事通”、“校园百事大家谈”、“校园爱心点歌台”、“校园游戏大互动”七个栏目,每日一次播放,甜美的音色、丰富的内容萦绕在师生的心头。全校师生沉浸在文化的氛围之中,呼吸高雅的文化气息,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4、坚持升旗制度,时刻不忘爱国主义教育
每周星期一,我校均举行升国旗仪式,由值周班级班主任轮流上台进行“国旗下的讲话”,然后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让师生在讲话和歌声中受到爱国熏陶。
5、有序开展大课间活动,打造体育特色文化
大课间的篮球活动是我校一大特色品牌,全校师生充分利用大课间在学校的运动场、篮球场开展篮球活动:全校学生的大型集体篮球操、以班级为单位的篮球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的篮球比赛,小团体、个人的篮球技巧展示等,各类球赛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让校园充满着团结协作、拼搏竞争的和谐气氛。
五、强化目标,务求实效,学校文化建设成果显著
几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表现在:
1、校园文化建设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我们九道岭中学的绿化工作切实做到了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树木与花卉并存、盆栽与地栽互补,使整个校园四季长青。同时,学校那醒目的标语、校训、校歌、名人名言布局得当、美观大方,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会感到舒心、愉快。
2、校园文化建设激发了师生工作学习的热情
我校教师精神饱满、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学生朝气蓬勃、文明礼貌,刻苦努力,共同创造了一次又一次喜人的成绩。
3、校园文化建设铸就了我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的铜管乐队是学校活力的音符,那红白相间的礼服,烘托着青春俊秀的脸庞,那指挥有素、乐章和谐的演奏,凝聚的是校园的心音,观赏者的回眸;每一次国歌奏响,每一次心的激荡,每一次庄严的呼号,每一次责任的回响;每次间操及队列,千余名青春少年和着音乐的节拍做得整齐划一,把整体美、节奏美演绎到了极致,场面蔚为壮观。
回顾过去,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照评估标准,我们在自查中发现,尽管我们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但终因各种条件所限,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离现代化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还是会继续探索,结合我校特点,紧紧围绕学校的发展主题和工作重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体系化、特色化、品牌化。
总之,学校发展的灵魂是文化,唯有高扬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旗,全面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才能打造出学校的“特色品牌”,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九道岭中学
2008.4.8
拥有一方恬静 享受一份心情
欣赏一番精彩 亮丽一道风景
——义县九道岭中学学校文化建设自检自查报告
九道岭中学
【关 键 词】吉林省;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首要保障措施。2012年3月5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9月7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大会,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011年末我国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从解决“有学上”的问题到解决“上好学”的问题,对义务教育战略目标做出了前瞻性的调整。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加强薄弱学校改造成为了抬高底部的重点工程,其中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又成为了主要制约瓶颈。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关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性任务的实现。
一、调研概况
调研组于2012年5月选取了吉林省两个市(州)共计20所中小学(其中城镇优质初中4所、优质小学5所,城镇薄弱初中3所、薄弱小学4所,农村薄弱初中2所、薄弱小学2所)进行了问卷和调查表法调查。共计实地调研20所学校,回收学校调查表20份;发放教师问卷412份,回收有效问卷403份,有效率97.8%;同时召开三场座谈会,访谈教师20名。并通过网络获取了2010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2011年吉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吉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提供了《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1》。通过获得的这些数据,用excel和spss进行了吉林省与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方面的全口径分析。
二、问题分析
通过全口径的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吉林省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五个维度十个问题。
(一)数量结构:教师年龄结构失衡
表1 小学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比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测得。
表2 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年龄结构比例比率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全国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及《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测得。
从表1、表2在与全国教师年龄结构比较中可以看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30岁以下教师比例过低。
表3 调研学校教师年龄结构比较
通过表3对调研学校教师年龄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薄弱学校由于近年特岗教师的补充,30岁以下年龄段教师比例要高于优质学校,但50岁以上教师比例明显高于优质学校,年龄结构很不合理。
年龄结构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生源锐减,教师只依靠自然退休减员,造成生师比变小,没有富裕编制使然,这与教师编制标准和不合格教师无退出机制有关。
(二)素质水平
1. 教师学历差距较大
表4 吉林省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表5 吉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从表4、5可以看出,吉林省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专任教师本科级以上学历比率农村明显低于县镇低于城市,小学尤为严重。
表6 调研学校教职工原始学历合格率情况
从表6可以看出,调研学校教职工原始学历合格率校际间、城乡间有很大差距。造成农村学校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与农村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时期招聘的民办教师学历低(多为初中和高中毕业)有关。
2. 高级教师比例偏低
表7 吉林省小学专任教师职称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表8 吉林省普通初中专任教师职称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根据《吉林教育统计年鉴2010》计算得出。
从表7、8可以看出,吉林省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中学高级职称人数比率农村低于县镇低于城市,普通初中尤为严重。
表9 调研学校教职工职称情况
从表9可以看出,调研学校教职工中学高级职称人数比率校际间、城乡间有很大差距。
3. 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表10 调研学校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情况比较
从表10可以看出,经常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师比率,城市优质学校明显高于城市薄弱学校、高于农村学校,想用但没条件的比率,农村学校明显高于城市薄弱学校、高于城市优质学校。
在实际调研中,我们还注意到城市优质学校电脑多为人手一台,教师运用网络查阅资料备课已成为习惯,教室大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经常制作ppt授课,学校都有一个很好的网站。而农村学校全校仅有几台电脑,且只有校长室或教导处能上网,教室大都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校大都没有对外宣传的网站,教师信息素养低。究其原因,主要与硬件投入不足、教育教学环境不佳、教学理念落后有关。
(三)专业发展
1. 专业发展环境不佳
表11 比较有效的教师培训方式之比较
从表11比较有效的培训方式的调研中,农村学校的教师把“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当成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可以看出农村学校规模大都较小,有的村小甚至只有几个教师,一个学科只有一名教师或几个学科才有一名教师,能够经常集体备课成了他们培训的第一需求。这样的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极为不利。
2. 专业能力提升有限
从整体来看,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分为内部驱动和外部支持两部分。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不佳,缺少竞争意识,专业发展内部驱动上表现为发展意愿不强。专业发展外部支持上缺少好校长引领、教育科研开展能力不足、教师培训缺少实效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有限。究其原因与校长的选拔任用、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方法掌握、教师培训内容、形式等的整体设计有关。
表12 调研学校课题研究级别比较
从表12可以看出,高级别的课题研究比率城市优质学校要高于城市薄弱学校,明显高于农村学校。
表13 调研学校近三年发表论文频率比较
从表13调研学校近三年发表论文频率可以看出,城市优质学校要高于城市薄弱学校,明显高于农村学校。
(四)配置管理
1. 教师超编、缺编并存
表14 调研学校生师比情况
2008年3月1日施行的《吉林省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实施方案(试行)》规定:“普通小学城市: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3.5-26.5,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8.2-20.5。农村: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21.4-25,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4-22.6。普通初中城市: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8-20,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2.2-13.5。农村:专任教师与学生比为1:16-20,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1.4-14.3”。
从表14可以看出,多数学校按照省定标准均属超编制单位。但实际情况是,多数学校超编缺编并存,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英语等学科经常缺少教师。
2009年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根据统计数据分析,2007年度OECD各国初等教育的生师比平均为18.19,其中孟加拉的生师比最高,为44.75;瑞典最低,为9.8;中国大陆初等教育的生师比为18.82,高于各国平均水平,在38个国家中列第29位。2007年度各国中等教育的生师比平均为14.61,其中巴基斯坦最高,为41.86;葡萄牙最低,为7.32。中国大陆中等教育的生师比高于平均水平,为19.17,在38个国家中列第33位。[1]
我国现行的是2001年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这一编制标准存在编制整体偏紧、城市偏向和城乡严重倒挂的突出缺陷。此标准实行以来造成我国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编制大幅减少,致使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中高级职称指标明显偏少。这种现象远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地区、薄弱学校教师对于职称晋升、职业发展前景的基本需要。[2]
2. 教师支教效果不好。目前,我省教师交流主要以教师支教为主。调研发现教师支教整体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城镇学校派出教师质量不高、功利性较强、难于适应农村学校教育教环境,很难被支援学校认可。
城里学校派来的老师,年龄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学校骨干老师。支教时间也不固定,短的就两三周、还有三个月的、一学期的,最长的两个学期。他们不太适应农村教学环境,和我们的老师也不太相处,总体感觉效果不好。(一所农村中心校校长)
3. 优秀教师大量外流。由于农村学校环境较差、待遇较低、缺少发展机遇等多方因素,教师一旦成为省市级骨干教师,一旦成为省市教学优胜者,就很可能被城市优质学校发现、挖走。基本趋势是农村教师往县镇学校流动,县镇教师向市省学校流动。在调研的地区和学校近年来有大量优秀教师外流。
为了防止优秀教师被挖走,近几年来省里、市里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教师讲课比赛我们都不敢派出最优秀的教师参赛,这也是无奈之举。(S市教育局副局长)
我们市的优秀教师,近年来调往外市的比较多,为防止大量优秀教师外流,我们市调出的教师必须经过主管市长的审批才可以。(L市教育局副局长)
(五)福利待遇:教师福利待遇偏低
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教师福利待遇普遍偏低。班主任津贴农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除个别地区有大幅度增长外,其余还都是二十几年前国家规定的12元标准。而大多数城市优质学校由于生源充足,公用经费较多,另外大都有校代可收费幼儿园,这些学校的班主任津贴都涨到了几百元不等,逢节假日都有较为丰富的福利待遇,每年都会有外出春游、秋游等活动。
三、策略建议
目前,随着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施行,我省教师队伍建设城乡间与校际间存在差距在逐渐缩小,但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和重点学校政策的影响,这种差距仍很明显。
(一)切实增强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吸引力
1. 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0年4月23日,我省印发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通过标准化办学的推进,可以让城市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软件和硬件达到最低标准,可以大大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2. 科学进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小规模学校合并后,合理的规模可以为教师提供交流的空间与机会,促进学校的文化形成。良性的学校文化不但可以增加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同时也可以成为稳定教师的重要途径。[3]薄弱学校一定要给教师提供事业发展前景和机会,以使教师有更多的发展机会、给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学的文化氛围,这是吸引和稳定高质量教师最重要的一环。[4]
3. 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一文中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关键在各级党委和政府。一个政府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高不高,是不是受到社会的尊重。各级政府务必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件紧迫的大事来抓,千方百计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有发展、受尊重。必须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关心农村教师的身心健康,落实和完善农村教师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发专门面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经济适用房。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要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必要的照顾。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受人尊敬、值得羡慕的职业。
2008年,河北省三河市首先对5所最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师实行津贴补助制度,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从2010年开始,补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补助额度进一步提高,并实行“公里补助制”,根据学校与城区的距离差别,教师每人每月可享受200~800元不等的补助津贴。
相较其他行业,加拿大教师队伍的工资、福利等优于其他行业,保障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行业的吸引力。2011年,安省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为48,000~92,000加元,高于同期加拿大平均工资水平(46,550加元)。[5]
4. 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同时,勿忘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活环境、医疗环境以及子女受教育环境等,这些方面与城市、城镇的差别足以影响整个社会优秀人才对农村教师职业的选择。因此,改变农村教师发展的困境不但需要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更应该加快农村整体社会环境的改善,这才是稳定和吸引农村教师的长久之策。[6]
浙江省义乌市城镇教师大都愿意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除职称评定刚性要求和工资上浮柔性待遇外,最主要的就是那里的农村学校建设和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都不逊色城里了。
(二)积极拓宽薄弱学校教师补充渠道
1. 继续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特岗教师计划的施行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显现出了一些不足,比如特岗教师培训时间少、缺少实践环节。建议特岗教师招聘后,应在城镇优质学校进行一年时间实践。
如,上海市从2011年开始试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上海组织专家大量提取、筛选、整合、优化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从规范化、可复制、创造性等视角加以反复研究论证,研制出“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感悟与师德修养、课堂经历与教学实践、班级工作与德育体验、教学研究与专业发展等四大领域的18个“经历要点”。培训要求以经历这18个要点的过程或完成18个要点的相关任务为主,把过程记录或结果评定均体现在见习培训手册上,作为培训考核和入职注册的依据。[7]
美国已形成政府支持、立法保障、学校主导、强调多方参与和配合,以新教师的成长和尽快适应为出发点的入职指导体系。[8]
2. 扩大免费师范生招生范围、数量。从2007年开始的免费师范生政策,范围是在6所部属师范院校。而广大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来源又多为地方属师范院校。建议扩大免费师范生招收范围,让该政策真正惠及到县镇以下的广大农村学校。
3. 紧缺学科教师实施定向委托培养。可以市(州)或县(市)为单位作好紧缺学科预测,与地方师范院校实施紧缺学科定向委托培养,打破特岗计划和新教师招聘无人应聘的尴尬,彻底缓解结构性缺编问题。
4. 加强城镇教师支教、从教的人性化设计。2006年2月26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域开展教师交流的只有重庆市、四川省、浙江省、湖南省和福建省。从长远看教师交流是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强制教师交流的不人性化作法。
强制教师流动,忽视交流教师和学校自身发展需要,不仅扭曲了教师上进的原始动力,而且破坏了学校培养师资的激励机制。“削峰填谷”式的教师交流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教师和名校的利益为代价。许多派出学校担心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流出,影响师生关系的稳定性和学校教育质量。为了避免利益受损,一些学校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交流教师选拔标准偏低,受援的农村学校很难得到自己渴望的教师。[9]
调动教师自身主动流动的积极性,将外在的指令内化为教师自身的态度和意识才是问题的关键。因此,地方政府和学校必须在尊重教师意愿和心理感受的基础上,配合柔性的人性化措施逐步引导,稳步推进教师“定期流动制”。[10]
5. 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培养质量。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除注重教师在职培训外最重要的还要把好教师的入口关,解决好教师的培养问题。为此,要大力加强教师教育改革,改革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脱节的教师教育内容,增加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警惕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弱化的现象。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诚然,综合性大学加入教师教育行列对于改善教师的学科结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都有好处;但由于大多数综合性大学对教师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加之众多师范院校盲目升格,急切地想要一下子摘掉“师范”帽子,这更加淡化甚至削弱了原有的教师教育特色及其优势,最终使绝大部分师范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处于劣势。[11]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出台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提出了要进行18周教育实践的要求。
(三)切实加强薄弱学校教师师德建设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内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都指出“师德为先”。《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意见》指出:“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四)不断提高薄弱学校教师业务水平
1.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实效。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培训从机制到内容、形式、组织的全方位设计,加强对培训者的培训,加强薄弱学校信息化建设,尽快推进实施全省范围的“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
2. 科研引领教师专业自主发展。2011年1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兴科研”,近年来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被广泛认可,其在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各级政府要加强教育科研院所建设,各级教育科研院所要加强对薄弱学校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方法培训,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科研能力,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3. 注重薄弱学校校长的遴选和培训。“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一文中指出:“只有把中小学校长都培养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我们的教育事业才大有希望。”[12]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改造薄弱学校的最大启示就是给薄弱学校选一个好校长。针对不同的人群,加拿大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丰富而充实,尤其是校长领导力的培训对构建高水平教师队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13]
(五)强力保障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 组织保障。建立以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领导为组长,协调教育、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
2. 制度保障。破除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使城乡教师编制一体化。教育编制管理是保证教育质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基本管理制度。在当前一些地方农村生源下降比较快、成班率比较低的背景下,编制管理也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按照“总量控制、统筹城乡、结构调整、有增有减”的原则,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编制管理办法。可以将“生师比”与“班师比”结合起来统筹安排。[14]
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
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往往使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失补偿制度。[15]
3. 财力保障。加大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有限资金的不必要浪费。
4. 评价保障。建立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教师队伍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让各地、各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依,通过评价引领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5. 监督保障。《意见》指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政绩考核、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建立教师工作定期督导检查制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并公告督导结果,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注释: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中小学教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N].中国教育报,2009-11-30.
[2][10]蔡明兰.教师流动:问题与破解——基于安徽省城乡教师流动意愿的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11(2).
[3][6]张源源,邬志辉.美国HTS学校教师发展的措施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5).
[4]刘小强,王德清.美国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5]柳絮燕.加拿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及启示——以安大略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
[7]沈祖芸.上海试点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N].中国教育报,2012-4-10.
[8]刘小强,王德清.美国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11(3).
[9]田汉族.刚性教师交流制的实践困境与法律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1).
[11]刘丹.从芬兰的基础教育看起教师教育大学化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4).
[12][14]温家宝.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EB/OL]. http://www.gov.cn/ldhd/2011-09/09/content_1943988.htm.
[13]柳絮燕.加拿大教师队伍的培养及启示——以安大略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7).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推荐阅读:
学校教师师德师风自查自纠报告06-18
枝江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调研报告07-22
第三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12-21
王文明中学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自查报告10-29
学校2015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自查报告06-13
双语实验学校教师辞职报告10-21
学校教师个人述职报告11-11
学校教师年度工作总结报告06-01
学校教师德育工作总结报告07-25
学校教师年终考核述职报告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