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情况分析及对策(精选9篇)
大孟镇中学张锁砖金永鑫郑志勇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现状的调查研究,力求客观准确地分析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建好农村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 键 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素质
1、调查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对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客观准确分析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从中找出原因、差距,提出对策。
2、调查方法与步骤
2.1调查对象:进修学校来自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师40名,县教职工篮球比赛来自农村教师40名。
2.2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座谈访问为辅。材料处理:首先对回收的80份问卷进行整理,删除不合要求的问卷1份,最后对79份问卷进行统计。
3、结果与分析
从我们调查的80所农村中小学的情况来看,有近一半的体育教师担任其他科目,小学体育课形同虚设。体育课要么被挪作它用,要么学生处于“放羊”状态,无人问津。小学毕业年级没开体育课的占55%,中学毕业班体育考试后体育就完全停了。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有4所镇直中学,由于专职体育教师福利待遇低,体育教师想尽办法
调进县城,该学校七年级的体育课也不得不由原来的3节,削减为2节。至少有27位小学教师、5为中学体育教师改行教其它课程,或兼带体育课。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连真正的体育课的概念都很模糊,还谈什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等等。这种情况严重损害了广大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调查的农村体育教师年龄结构:调查的结果表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在30岁以下者占调查人数的30%,30~40岁占50%,41~50岁占18%,50岁以上的占2%,这个结果与以往资料显示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结构相比,农村体育教师趋于年轻化,说明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充实了新生力量,这是一个好的趋势。但根据调查发现,老教师思想观念守旧,缺乏创新意识。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对新的教学方法和前沿信息反应迟钝,抱着得过且过、推天度日的思想。由于学习研究的传统氛围不浓厚,一些青年教师一走上工作岗位就经历了“一年棱棱角角,二年方方正正,三年圆圆浑浑”的“三年变奏曲”。[1]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便产生了“三十不学艺”的惰性思想,随大流而动,不注重吸收和实践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不到巩固和提高,很难成长为教育教学骨干。
4、结论
4.1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过硬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一定程度上能弥补农村中小办学条件差、布局不合理等方面的不足。
4.2提高乡村体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保证农村中小师资队伍稳
定和扩充。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知识分子的政策,想方设法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通过改体育善教师的招聘、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多方面调动村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献身农村基础教育。对多年兢兢业业工作在贫困地区的村级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优待,并以优惠的政策鼓励部分刚毕业的师范生和其他地区青年体育教师去任教等,以可以采用支教的形式,动员一些名师去农村地区带动一方的体育教学或全民健身的群体活动。
4.3提高农村中小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体育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中小体育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另方面,农村中小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5、建议
5.1.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分布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根据实际需要,设岗核编,予以合理倾斜,保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的基本需要。要面向社会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决不聘用学历不达标、业务素质不高等不具备体育教师资格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影响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2对年龄在50岁以上,学历、智力、精力都不能适应现代教育
教学工作需要的老教师,可以实行内退的办法,腾出岗位,让学历层次高、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同志上,以加快教育内部“新陈代谢”,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
5.3提高现有体育教师队伍素质。建立和实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工程”,加强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力度,大力开展以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体育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中青年体育教师通过自学、函授等途径参加学历补偿教育,挖掘教育内部资源,大力倡导校本培训,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建立“以新带旧(课程)、以青带老(教师),以低带高(年级)”的反常规培训模式,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机制,营造和谐学习氛围,促进教师内涵发展。[2]
总之,现代教育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素质是项长期的任务。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尤其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扶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而最关键的是充分调动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世庄.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是当务之急[N].教育导报2003-1-17
从开始试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阳光体育、国家新课改以来, 全国各地的各种研究数据就不断的表明,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的耐力、速度、爆发力等各项身体素质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 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等亚健康问题也是日益突出。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是在体育教师的问题。学校招生大多只看成绩招生, 忽略了学生身体健康因素, 这进一步加深了当地农村学校的守旧观念。
学校具有一支专业知识强, 有好的工作素质, 结构合理的体育教师队伍, 是学校体育得以良性发展的根本, 同时也是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基础。然而学校体育的发展, 与高水准、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体育教师的结构, 专业知识强度, 工作态度, 健全的机制, 体育人才的引进, 定期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培养, 和安排教师的继续培训等都具有着制约因素, 所以体育教师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 只有学校体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校的体育教师才能够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达州市大竹县部分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
(二)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分析对比法和数据统计法。
三、川东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状及分析
大竹县位于四川的东部, 东邻梁平、垫江, 南接邻水, 西接广安、渠县, 北连达县, 现辖50个乡 (镇) 、577个村。面积2076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93.14万亩;全县总人口103万人, 在103万人口中,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有92万, 占总人口89.32%, 显然是一个农业大县。
(一) 中小学体育教师性别情况
据调查显示, 大竹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上都是男教师比例较大。这在于农村中小学校思想的保守, 和体育教师这一工作的性质, 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重、累, 大多数女体育教师不能承担起学校任务。另外学校对学生体育课的不重视也有一定关系, 从而导致了男女教师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
(二) 中小学体育教师年龄的构成情况
据调查, 中年教师占了极大的比重, 年轻教师和老年教师所占比重极少, 这对学校体育未来的教学可能会产生一定不利的现象。学校体育要想得到良性的发展就得注重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搭配问题。从现在来看教师配置还行, 可是再过几年中年教师就转变为老年教师, 到那时学校体育教师就会呈现出老年化, 对学校体育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逐年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学校年轻教师少, 学校缺乏新鲜的血液, 对国家新课改相对不利, 学校新的体育知识层次也会显得不足。学校要想体育教学搞好, 就得注重体育人才的引进, 规范学校体育教师的年龄配置体系。
(三)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校教龄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30以上的体育教师占据了78%, 以本科毕业计算, 从25岁参加工作, 一直在同一学校上课, 那么教学超5年已占据大多数。由此可以看出学校体育教师流动性较大。工资待遇的不对等, 也加剧农村学校体育教师憧憬城市发展, 使得一些体育教师不能安心地工作, 从而导致了农村体育教师的流动。
(四) 中小学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教师学历代表其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 是教师能力及知识水平的衡量标准之一, 它能反应出教师队伍知识理论水平和发展潜力。
据统计, 专科学历教师还是占较大的比重, 本科和中专教师相对较少, 从而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还是具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标准应具有中专学历的要求, 都达到了标准。但是在调研的时候发现, 有大多数体育教师转出校, 导致了学校大多体育人才的流失。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制约, 使得农村学校难以留住高学历体育教师。农村学校思想的保守重文轻体育, 只追求升学率也是重大因素。然而这也是学校当今的工作重点, 如果该问题得不到好的解决, 农村体育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五) 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情况
根据调查农村中小学的情况还相对较弱, 有编制专职的体育教师越来越少, 其他教师相对比中较大。在调查的时候发现, 体育课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是可有可无, 这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教学, 也相应的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师的配置情况。有的学校放着体育教师编制, 而去签约教师, 来满足教育局下达学校的教师配置。其原因还是农村中小学思想的保旧, 追求升学率所导致。也有教育改革进程加快使得学校的重组不断出现,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 使得有编制专职教师相对较少。然而无编制教师与兼职教师在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 并不能得到保证, 要想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为题就得保证学校体育教师配置的完整性, 要保证体育教师的质量。
(六) 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状况
体育教师培训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 对体育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效果的好坏, 将会直接影响到新课标的实施。有关数据统计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情况不是很多, 只有56%的体育教师参加过相应的专业教师培训。参加专业继续发展培训能够让学校体育教师更好的把握学校体育课的发展, 能够加深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 从而更好的落实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使得学校体育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保持教学的先进性。体育教师参加培训是和学校体育对体育教学理念分不开的, 特别是农村地区, 这就要求学校足够的重视, 教师培训跟不上, 不利于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七) 中小学学生体育课被挤占的情况
体育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由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校体育课被挤占情况较为严重, 学生体育课不能得到保障, 教师在学校体育课也就无法正常的开展, 导致学校体育教师人才的流失。
(八) 中小学体育课器材使用情况
体育器材是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物质条件,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农村中小学校体育器材比较缺乏, 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得不到很好的进行的。器材的缺乏导致老师不能保证可当的正常开展, 其才能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对体育课也缺乏相应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体育课就满足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方面的发展, 从而使得新课改不能得以实施。所以学校应注重学校体育器材的保障, 以保障体育课的得到正常实施。
(九) 中小学体育教师待遇情况
教师工资待遇在学校与教师地位相对挂钩, 在调查时了解到体育教师工资远不及其他科任教师, 然而体育教师工作量大, 任务重。半数以上的体育教师工资待遇与其工作量不成比例, 其应该享有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加上成学校的建立, 城市学校工资待遇等相对较农村高, 且发展前景比农村学校好, 体育教师去到城市学校能够得到相应的重视, 这也是造成体育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结论
农村中小学传统的重文化轻体育的思想严重制约着学校体育的发展, 对体育教师的工作起到了不利的影响。专职体育教师较为缺乏, 教师配置不够完善以及学校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发展不够重视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了一些农村体育教师的心灰意冷, 对体育教学失去了相应的积极性, 对工作的不上心, 又害怕学校的不重视而导致失业, 导致了体育教师在校无法安心的工作。
五、建议
(一) 教育部门要紧抓国家新课改政策
目前国家新课改政策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中考与高考, 从升学来看, 可以看出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性。地区教育部门要加大国家新课改政策落实的监督力度, 并号召农村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新课改政策。并成立相应的检查小组, 对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进行考察, 将体育课程纳入学校升学考试, 并由当地教育局统一进行组织考试。
(二) 学校要解放传统思想观念, 重视学校体育发展
农村学校要注重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认真的落实国家新课改标准, 学校不要应付了事, 注重于自身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 加强自身体育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
(三) 学校要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
学校应注重学校体育教师的职后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学校还应注重学校体育教学成果, 大力开展新课程、新技术、新方法等学术讨论, 鼓励学校体育教师通过自学, 提升自身能力, 挖掘教育资源为自己所用, 学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继续培训的教育机制, 为学校做好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以促使学校体育教师发展。
(四) 学校增加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
关键词唐山市;中学;小学;学生;体育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45-01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河北省唐山市17个区、县的398位中小学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了问卷调查。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体育师资的质量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体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在我国体育师资短缺的年代,培养是第一位的,而培训是第二位的;在师资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培训却变成了第一位,而培养则处于第二位。这种“换位”体现了我国体育师资由数量到质量的一次飞跃,对指导学校体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教师队伍的入口关抓起、从新教师抓起。新教师作为教育战线的新鲜血液,受过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素质训练,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好,科研创新能力强,但却普遍缺乏教学的理论、技能和技巧。
唐山市目前已拥有唐山师范学院及其下属的初等教育学院、玉田分校、滦州分校三所教师教育基地,分别承担了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提高学历培训以及对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专任教师的教学业务培训和指导(培训者培训)的任务。体育教师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主要实施者,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达标程度。所以说,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关键。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通过岗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前者是为学校输送新生力量,后者是为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岗前培训是青年教师进入学校的第一课,是他们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有关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学技能、教师职业道德以及学校规章制度方面的较为基本的系统化的学习,对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起着催化与指导作用。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参加岗前培训的比例为92.8%。其培训内容主要从教育法规、教育理论、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人员必须参加任职综合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河北省统一制定的《教师岗前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
岗前培训是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唐山市的个别县区仍有小部分人不能正确认识其重要性,盲目的认为随着任职时间的变长,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体育教师岗位的职能,因此,一些培训组织者搞形式主义,随意压缩培训时间,擅自更改教学内容,要点讲不透,难点讲不通,把原本十几天的培训缩短为几天,大大的少于教育部规定的120学时,这是对受训者的及其不负责。至于结课考试,有些组织者把考题内容提前告知受训者,还有的连正规考试都没有,仅通过心得体会和总结来进行,不能对受训者进行正确的考评。通过走访发现,部分参与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学校,对受训者管理散漫,没有严格考勤制度,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新教师在上课期间睡觉、随意打电话、聊天等现象时有发生。
2.2完善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对策分析
2.2.1授课形式多样化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目前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的主要的授课形式中,专家教学和专家讲座分别占47.3%和19.7%。可以看出,唐山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岗前培训的授课形式,主要以上述两种形式为主。这种单纯的理论讲解,并不能完全满足新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需要,应该采取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更好地全面履行教师职责。因此,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必须使新教师在岗前培训中亲身体会教学各环节。在新教师掌握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多增加一些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在现实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相互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利于新教师对工作岗位和环境的了解和认识,便于实现角色的顺利转换,缩短适应期时间,也便于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
2.2.2加强观摩培训形式
当前唐山市的岗前培训还应加强教学现场的观摩。应针对新教师的实际状况,根据各能力要素的要求,既聘请校内优秀教师对新教师进行授课、观摩和训练,又让新教师走上讲台,身体力行,以提高他们对实践教学过程的认识,加强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知识广博,工作认真的优秀体育教师的教学课,这对于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的完善,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于新教师关于体育教师职业特点的进一步了解,起着直接的影响。
2.2.3加强培训力度
唐山市教育局还要加强各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岗前培训的监管力度,定期进行检查,随时进行抽查,使岗前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岗前培训的有效实施。对于随意旷课、迟到、早退现象要负责专人查记,规范考勤制度;对于结课考试,更要严谨对待,敷衍行事的行为要予以严查。总之,要坚决杜绝不良风气的蔓延,使岗前培训真正的落到实处。
2.2.4改进培训考核形式
对于唐山市岗前培训的考核方式应试加以改进,不能单纯的以一种形式检验培训结果,应注重理论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检验方式,将闭卷考试及教学实践等几种方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检验。
参考文献
[1]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2]张惠春.湖南省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现状及其对策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
[3]邹师,冯火红.辽宁省中小学体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体制变革与发展轨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4]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5]郑绍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邹继豪.中国学校体育[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偏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鲜无人问津。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比常人更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笔者发现当前农村教师中却存在种种心理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要充分认识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是人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一方面心理健康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必要条件,它可以促进生理健康;另一方面,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密切相关,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能促进教师潜能的发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再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还直接关系到教师是否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此外,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创造出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问题,就是指教师由于职业活动和各种其他因素造成的有损教师心理健康的问题。据笔者调查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1、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身心疲惫;
2、社会责任重、精神压力大;
3、人际交往圈子小,人际关系紧张;
4、焦虑心理严重,常有犹豫感;
5、强迫性人格异常等。
如此种种,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抑郁症、神经质等疾病或更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中,教师健康不容乐观。
查阅网络和相关资料表明,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主要有:
1、事事追求完善、自尊清高;
2、对教育功能的过分宣传,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3、职业性质和社会舆论,使教师人格异常;
4、“唯成绩第一”的考核机制,更加重了教师身心疲惫;
5、农村教师的“高投入、低回报”造成教师心理的不平衡。
6、农村教育的管理混乱,教师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圈子狭窄,使教师过于单一的生活,在看到公务员及其他队伍的圈子,产生不平等的观念,造成心理不平衡。
7、教师保姆型的观念急需转变,造成部分教师成为“职业保姆”,使其产生心理畸形。
8、部分农村学校缺编现象严重,教师担负着过多的课程。
三、促进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全社会为教师“减压”
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考虑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心理氛围。社会各界都要关心、理解教师,以常人的心态要求教师,不求全责备,要在感情上给予关怀、心理上给予支持。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切实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要努力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增加设备投入,适当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解决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问题,为教师解除后顾之忧。
2、相关部门对保证教师心理健康责无旁贷
教育主管部门要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合理的评价教师,减少教师对升学的压力、对考试成绩的焦虑,尽量避免教师超时间、超负荷的劳动;建立教师交流制度,切实解决边远地区教师编制紧张问题,缓解边远地区教师的工作压力。
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使其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调适自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尽量为教师多安排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工作之余放松心情。
3、明确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评价人们心理健康水平的标尺。明确心理健康标准有利于教师有意识的调适自己,从而提高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
4、教师要努力提高心理的自我调控能力
“他助不如自强”,教师中经常的、大量的心理问题应主要靠自我调适来完成。① 认清形势,调整心态,面对现实
“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一天?”。正确面对现实中的一切不如意,主动迎接挑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② 坦诚开放,正视自己
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平常心对待一切,拿得起放得下,不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扬长避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③ 接纳他人,以诚相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接受和欣赏他人,为同事的成功喝彩,为他人的快乐高兴,以自己的诚心换取领导、同事、学生及其家长的信任和支持。④ 学会倾诉、善于倾听
遇到苦闷不要憋在心里,找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倾诉自己的遭遇,缓解心理压力并取得朋友的同情、理解和帮助,从而渡过难关。在别人苦恼时要善于倾听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获得快乐。
⑤ 保持充实的家庭生活和业余爱好
事业为主,家庭为重。在尽心尽责工作的同时,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保持家庭的和睦与温馨。要注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合理安排时间,放松自己紧张的神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转移注意,释放积郁,轻松快乐每一天。⑥ 学会弹性工作
摘 要 国家要发展,教育要先行;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要先行。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贯彻终生体育理念的灵魂工程师。因此,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效果。本文着重探讨新形势下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潮流。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现状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体育教师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校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一体化是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就在职培训一项而言,虽然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形势仍然不容乐观,需要我们研究合理的对策举措,来促进在职培训与体育教师岗位需求的一致性。
1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分析
(1)以完善知识结构为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教育技术、新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学经验、新的理论构架等产生,体育教学要适应新的教育前沿动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求、适应新一代学生的兴趣爱好,当前的在职培训主要是以拓宽老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为主,进而提高适应新形势下体育教学的能力。
(2)在职培训内容多种多样。课程专业的多样性导致了培训内容呈多样化趋势。但是纵观多种多样的培训内容,我们可以大体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物质层面的,一个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培训内容,多是以教学知识与教学能力为主,加强对老师的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手段更新。精神层面的培训内容,多是以职业道德培训为主,加强对老师职业道德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3)在职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学历教育、也有非学历教育。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多是以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成为当前入职高校的硬性条件。此外,考察见学、访问学者、远程培训、学术会议、专题研讨等等,都成为在职培训的重要的配合项目。
2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够。无论是老师个人还是学校对教师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多种多样,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或是因为资金不够,或者是因为学校认为体育教师都是高等学校出身,没有必要浪费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个人利益考虑比较多,把在职培训与评职称、晋升、达优等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以拓宽知识结构和提高教学能力为目的。
(2)培训水平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训老师的水平不高;二是培训机构的水平不高。承担培训任务的老师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教学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一些培训机构教学形式单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管理制度等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影响了在职培训的效果。
(3)激励机制缺乏。从学校的层面来看,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缺乏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积极性,因此也不能调动老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通过行政命令强制干预,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已是高校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常用做法,在此情况下,体育教师对待培训不积极,效果大大降低。
3提高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效果的对策研究
(1)更新理念,充分认识在职培训的重要性。从学校的相关机构和领导者的角度出发,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把在职培训作为更新老师知识结构、提高老师教学技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搭建平台、加强教育引导。此外,学校相关机构和领导者也要适当的考虑教师个人的利益需求,设置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把教师在职培训与相关的晋升、评职称等结合起来,作为考核教师的组成部分。从体育教师个人的角度出发,应该摒弃应付迎合的消极思想,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认真研究新的体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应用能力。
(2)键强队伍,提高在职培训的教育质量。从培训机构来讲,学校和相应的培训机构都要严格规范在职培训的管理制度,确保每次培训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目的等等,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师资培训力量,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离退休教师等,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培训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培训经验、具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声望。
(3)广建平台,丰富在职培训方式。除了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学术会议、主题沙龙、参观见学等等有组织有计划的集中培训外,也可以通过帮带方式、课题组方式、公开课方式等等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把在职培训融入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中,通过研究广建平台,力争在职培训取得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目前,全ⅩⅩ市共有公办中小学1419所,其中农村中小学1395所,占全ⅩⅩ市总数的98.3%;全ⅩⅩ市共有中小学生388 968名,其中农村中小学生249 294名,占全ⅩⅩ市总数的64.1%。可见,我ⅩⅩ市教育工作的大头在农村。
现在,全ⅩⅩ市实有公办教师22 367人,其中农村15 937人,占全ⅩⅩ市的71.25%。其分布情况是:全ⅩⅩ市小学12 649人,其中农村10 225人,占全ⅩⅩ市的80.83%;全ⅩⅩ市初中7145人,其中农村5281人,占全ⅩⅩ市的73.91%;全ⅩⅩ市高中2573人,其中农村431人,占全ⅩⅩ市的16.75%。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我ⅩⅩ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也在农村。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在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到加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教师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截止到 底,全ⅩⅩ市农村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53%,农村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7.66%,农村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2.16%;二是农村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全ⅩⅩ市开展农村中小学音、体、美教师的短期培训,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口语强化培训等,缓解了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和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各县(ⅩⅩ市、区)也把教师继续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采用了多种有效方式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三是支援农村教育工作进一步拓展。ⅩⅩ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ⅩⅩ市城镇中小学教师轮换任教工作意见》(ⅩⅩ市人字【2005】74号),将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列为教育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并把此项工作与特级教师推荐、教师的评模推优、职称评定工作挂钩。截至目前,全ⅩⅩ市中小学离岗全职、在岗兼职、轮岗支教教师达1087人。各级教研机构还不定期组织教学能手、特级教师送教下乡,推进了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四是师德建设进一步规范。,ⅩⅩ市教育局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对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评议和整改。利用ⅩⅩ市电视台“行风大家谈”、ⅩⅩ市广播电台“百姓热线”等平台,召集有关科室进行纠风热线解答。各级教育纪检监察机关设立了师德师风监督举报电话,各级中小学建立了师德记录档案、从社会上聘请了监督员。五是聘用制改革进一步深化。ⅩⅩ市人事局、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ⅩⅩ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工作的通知》(ⅩⅩ市人字【2005】56号),ⅩⅩ市教育系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全面推行。高平ⅩⅩ市教育局对原有的请销假制度进行了修订,对危重病人和其他无法继续执教的教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予以妥善安置。对聘任困难的教师进行再培训,仍无法返回教学岗位的实行转岗安置;六是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形成。各县(ⅩⅩ市、区)采取有效措施,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各类具有教师资格的青年教师充实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以来,全ⅩⅩ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389人,其中充实到农村中小学973人。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从总体上看,我ⅩⅩ市现在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处于超编状态。但实际情况是:教师总量不足,部分学科教师短缺。调研中发现,我ⅩⅩ市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和初中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体育教师紧缺现象比较突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出现短缺。因国家没有明确标准,ⅩⅩ市430所寄宿制学校普遍缺少生活教师,生活教师配备工作已成为寄宿制学校当务之急的一件大事。目前全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情况是:农村小学1398人,农村初中376人,农村高中64人,合计1838人。
2.教师年龄偏大,缺乏新鲜血液。年龄偏大问题在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较为普遍,尤其以小学更为突出。在农村教育工作实际中,年龄偏大并没有体现出经验丰富的优势,却更多地表现出对教育改革的淡漠、知识的老化和教学质量的下滑。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状况直接损害着农村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我ⅩⅩ市农村与城ⅩⅩ市在教育发展方面的不均衡。同时,农村小学教师新生力量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ⅩⅩ市农村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出现断层,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3.代课教师在岗不在编较多,正式教师在编不在岗的不少。在我ⅩⅩ市,目前农村中小学存在着两大倾向:一是在编不在岗教师487人,二是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数1704人。
为数不少的在编不在岗教师的客观存在,不仅降低不了财政负担,而且加重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对在职教师队伍稳定还产生了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较多的在岗不在编的雇用代课教师的客观存在,是我ⅩⅩ市农村教育现实发展中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的长期存在直接关系着民生问题,关系到我ⅩⅩ市农村改革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严重影响着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建设。
4.培训经费缺口较大,队伍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全ⅩⅩ市教育投入不断增长,但从结构上看仅仅是一种维持性的投入,发展性的投入水平还不高。省教育厅、财政厅(黔教计字【1998】40号文件)规定:“每年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不少于当地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由财政部门在教育经费中专项安排,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目前我ⅩⅩ市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制度化的教师培训经费拨付机制,除了个别经济基础较好的县(ⅩⅩ市)能补充部分培训经费外,绝大部分县(ⅩⅩ市、区)还没有专门的教师培训经费,许多应该开展的培训工作不能正常进行,严重制约了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民转公”教师成为“主力军”,队伍缺乏生机活力。调研中发现“民转公”教师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约有5000余人,占三分之一,成为目前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的“主力军”。客观地说,这部分教师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我ⅩⅩ市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今天仍在支撑着我ⅩⅩ市农村教育事业的大厦。但是,他们中只有极少数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起点学历偏低、达标学历是通过后期进修培训取得,因此存在专业素质不高的缺憾。在强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他们中的大多数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表现为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育技术缺乏,甚至出现了上不了课的现象,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可。可见,目前的“民转公”教师基础差、人数多、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已成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形成及原因分析
1.“账面超编,实际缺编”的原因。
(1)编制标准不合理。现行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是由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编制办于 联合制定的。制定于 的教师编制标准,因当时没有考虑到寄宿制学校对生活教师和工勤人员编制的客观需求。另外,本世纪初开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新增部分学科,对专业教师的需求也有所增加,还有小学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企业学校移交地方等,较早制定的教师编制标准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因而,现行编制标准已经过时。表现为不切合农村教育实际、过于强调规模效益、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
(2)教师岗位编制挤占严重。在教师整体缺编的同时,学校实际缺编问题就更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实际在岗教师的编制被非教学工作人员挤占。在我ⅩⅩ市农村教师队伍中,在编不在岗的人数不少,调研中发现,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一是长期重病、进修、产假;二是下海做生意;三是被有关部门借调或抽调。因此,教师编制岗位实际挤占严重,加剧了学校实际教师编制的短缺。
(3)教育投资短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新体制实行以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投资短缺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以县为主的新体制实际上是教育投资主体责任由乡镇向县级政府的一次转移。对于我ⅩⅩ市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的县(区)而言,教师的工资始终是占据全县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有的更是“吃财政饭”,除了依靠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本身并无力负担全县的教育支出,农村教育投资因此处于短缺状态。由于县(区)级财力的紧张,地方政府尽可能地压缩教师编制,不少学校长期处于缺编难补的状态,教育部门依据实际需要提交的教师进编申请往往遭到财政部门的否决。经费短缺问题成为制约教师缺编问题的根本原因。
2.小学教师知识老化的原因。
(1)“民转公”教师大多知识老化。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时,要求必须是1986年以前任教的民办教师,年轻教师多被辞退,留下来的教师普遍知识老化。
(2)中学的选拔抽调。农村初中教师紧缺,很多乡镇是从小学抽调教师,其中大多是年轻和高学历的教师,这使得小学教师知识老化问题更显突出。
(3)小学教师停止补充。“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小学教师总体超编,堵塞了招聘毕业生充实小学教师队伍的进口,使得小学教师队伍引不入源头活水。
3.代教人数多的原因。
(1)农村中小学在刚性的教师编制约束下,学校的教师数量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校只好雇用代课教师。
(2)“民转公”教师知识老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也无法让家长满意,加上校长疏于管理、ⅩⅩ市场的诱惑力、财政拨款的工资保障,一些“民转公”教师干脆选择了自费雇用代课教师“顶岗”。
(3)尽管在我ⅩⅩ市严格执行了教师资格制度,包括各类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也把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作为前提条件之一,但我ⅩⅩ市目前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已有34 747名,也就是说我ⅩⅩ市教育系统以外有12 310名的教师储备资源,他们迫于就业压力,一些人把先步入代课教师行列作为一种临时选择。
4.队伍缺乏活力的原因。
目前,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实行的是“一人、一编、一卡”的刚性编制管理。这一制度堵塞了教师正常流动的渠道,影响了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行政部门无法根据教育发展情况和教师水平发展情况合理配置教师。学校缺乏自主用人权力,学校管理教师职能弱化,想引进的没有办法引进,想淘汰的没有办法淘汰。教师的紧迫感和进取心逐渐淡漠,加上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终身学习体系尚不够完善,正常流动渠道又不畅通,队伍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
五、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做好编制的重新核定工作。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对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重新核定,实行动态管理的对策。重新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我ⅩⅩ市许多农村学校地处丘陵山区、教学点分散、教学班较多但每班学生少的实际,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和寄宿制学校实际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制定出台我ⅩⅩ市农村中小学教师定编办法。
2.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多招录一些愿意在农村长期工作的教师;要减少单向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我ⅩⅩ市农村教育实际,出台我ⅩⅩ市农村学校教师补充办法,形成在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前对农村学校补充一次新教师的制度,促进我ⅩⅩ市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逐步改善。
3.建立农村教师的退出机制。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中小学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代课教师这一突出问题,尽快建立不合格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的退出机制。从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农村教师分流安置专项经费”,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及必要的医疗服务,让那些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而且难以提高自身水平的教师退出教师岗位,形成农村教师队伍的退出机制,为农村教师的补充和交流提供人员编制空间。落实(黔教人【2003】41号五部委文件)精神,对在职教职工中因身体原因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按文件要求实行内部退养,不再占用编制。对因长期有病不能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4.加大教师培训和民办教育工作的力度。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督促各县(ⅩⅩ市、区)政府落实责任,逐步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并建立起相应的拨付、落实、监察制度,确保足额用于教师培训;要加强培训机构力量的整合,转变培训观念,变革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积极组织实施以“新理念、新技术、新课程”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完善教师师德师风和教书育人考评制度和教师师德档案,将思想品德和教书育人实绩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职称晋升和评优奖励的主要依据。要构建开放的办学制度和运行机制,大力提倡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全面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活动,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力量办学事业健康发展。
5.严格教师队伍管理。要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推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杜绝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借调、顶岗等现象,刹住教师队伍超编进人和在编不在岗等不正之风;要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考核管理。建立科学的农村教师考核淘汰机制;对德、智、体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年纪大、体弱多病、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出台相应政策,尽快让其离岗或转岗,加快农村教师队伍更新步伐,尽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6.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全ⅩⅩ市范围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ⅩⅩ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优化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要鼓励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农村学校教师的良性补充机制,有效推进长效支教体制的建立健全。
7.加强对临时代课教师的管理。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对各地在当前教师短缺情况下探索出的一些临时性措施加以规范,原则上,不缺编的任何学校不得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缺编学校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必须保障临时代课教师的最低待遇,临时代课教师的招聘、管理、工资统一划归县(ⅩⅩ市、区)教育局管理,待时机成熟要逐步、彻底清退临时代课教师。
8.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因此,要进一步为农村教育发展打造一支“领头羊”队伍,必须改革现行校长队伍建设机制。推行“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聘任机制,让我们的校长能够真正担负起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的重任。
9.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建议ⅩⅩ市委、ⅩⅩ市政府制定、出台我ⅩⅩ市统一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尽快缩小和消除不同地域之间教师工资待遇的差别,实现“三个同酬”:城乡教师同酬、中小学教师同酬、教师与公务员同酬。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农村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县(ⅩⅩ市、区)政府提升到ⅩⅩ市政府。同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贫困山区和山区村镇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认真解决并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艰苦工作岗位对于优质教师的吸引力,解除农村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带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培训标准》),旨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农村地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农村小学教师作为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在教学中应用能信息技术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为县级、乡镇级、村级三个层级的农村小学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关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问卷,编制适合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现状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从“量”面分析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等。
2.2 访谈法
通过入校观察,并与校长、教师、学生和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从“质”面深度挖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临的困惑与阻碍,从而引发各界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内源性思考。
3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能力标准》自2014年6月颁布后,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准则,并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表现提供了明确评价依据。被调查地区目前未根据《能力标准》出台新的标准法规,当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较为滞后。调查发现,该地区小学教师虽对《能力标准》不甚了解,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五个维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学习与发展、评估与诊断。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稂莠不齐,在能力发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
3.1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缺乏常态性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硬件和软件设备配置相对齐全,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校的许多设备和学科软件的功能与应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在操作方面的表现一般。许多教师在自己日常工作中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对于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热情不高,使得办公信息化并未达到常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忙或家庭生活等一些因素使得一些教师无法抽出足够时间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即使能够参加一些信息化教研活动,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教研学习成果整合到自己的教学系统中,这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浪费了教研培训机会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3.2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不足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QQ群、微信、班班通等软件也逐渐成为教师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调查了解到,仍有许多教师对这些交流软件存在着应用障碍,他们更习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教师工作繁忙,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尽管部分教师表示自己可以通过QQ群、微信等形式,在学生离校后及时与其交流,但是交流的时间或次数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利用交流工具与专家和同行进行学习交流时,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情况。有些教师表示,即使能够通过交流工具向专家等请教或与同行交流,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有时无法将请教和交流的结果完整准确进行消化,这样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有的教师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与学习。
3.3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评价与诊断的能力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能够选择并利用技术工具评价教学和学生,但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善于利用成绩管理软件简化成绩统计过程,仍依赖传统的成绩册等形式。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但如何利用信息化评价工具进行系统和科学化的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较大困惑,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对学生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利用信息化答题设备开展练习和测验并未表现出热情。
3.4 教师制作课件的态度不够积极
除了上面几点问题,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方面表现出随意的态度。有些教师为备课节约时间,会选择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或材料进行教学,其中部分教师仅进行少许修改或根本不修改便进行使用,而不愿自行进行课件制作,导致应用的课件和材料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完全匹配。
4 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
4.1 农村小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发展意识
第一,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实践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状态,积极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逐渐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习惯,在摸索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慢慢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进行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质量同步提高。第二,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改变“会用电脑就等于掌握信息技术”、“只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媒介”等错误观念。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介有机融合,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使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才是衡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标准。第三,农村小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能力标准》,明确当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五维度能力,并根据自己现有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参照《能力标准》设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从而得到发展。
4.2 农村小学应提供技术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第一,农村小学应注重为教师建立一个教师易教、学生爱学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部分农村小学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简易多媒体教学工具,但这些仅供教师呈现数字教育资源。农村小学应尽量为教师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先进的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进而能够在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第二,农村小学必须为教师准备必要的软件。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小学教师对于部分通用性软件,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对音视频编辑软件等稍微难操作的软件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学科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虚拟实验室等更是无从涉及。这就要求农村小学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多媒体设备,更要为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需求的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软件,促使教师更方便的展开教学。第三,农村小学应为教师搜集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农村小学教师相较于城市小学教师,可直接利用的数字教育资源较少。为了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多为教师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主题学习资源包、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以便教师更高效、优质的选择和利用资源,减少寻找与整合资源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3 教师培训部门应重构培训体系,分层设计内容
第一,培训部门应充分调查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根据教师的能力需求,分层设计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使每位教师都能学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保证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将实践贯穿始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与参考。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足以让教师深刻理解每个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优缺点及应用效果,必须将信息技术通入到教学案例当中,让教师深入教学,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特点与优势。第二,在安排培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区域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充分发挥培训的职能。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网络研修与骨干辐射相结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随着教育界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逐渐关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将稳步提升,优质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也将越来越丰富。当然,由于自身欠缺一定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不够强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使本研究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可能个别观点有些偏颇,诚与各位同仁商榷。
摘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低层次的能力水平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某市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查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积极、长效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2]张屹,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8):2-7.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笔者担任专职体育教师近十年来,耳闻目睹了很多令人深思的事情,亲身体验到小学体育教师的酸甜苦辣。多年来的调查发现,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喜忧参半。喜的是:乡村学校的教师能把安全放在首位,所组织开展的相关活动都能监控到位,全面负责,确保安全工作万无一失。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我们这里乡镇小学都有派代表参加市一级的体育项目比赛,并获得优胜奖:2005年获得初中男子铅球25米一等奖,2006年初中组男子跳高1.75米的好成绩,2007年获得初中男子组100米、女子组100米市级第三名。但是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也不容忽视:
首先,由于历史原因,体育教学所需的场地、器材设施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造成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本来每周应该开设的三节体育课被压缩到两节,而且有的体育器材不足,也有的器材形同虚设。据调查的二十九所乡镇小学反映,小学生人数在1500人至2000人左右的学校,除了有一两个篮球场、几个乒乓球台、一条100米跑道以外,其他像5×800米的跑道很难开辟。田径运动场、足球场、游泳池等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了。单双杠、跳箱、鞍马等器材几乎没有用来组织学生进行训练。由于领导不重视,学生也不在乎。有的学校的个别体育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技能,上体育课简直就像“放羊”。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教师,这是体制问题,学校历来都是把体育当副科来看待,形式化地安排教师敷衍了事。现在的小学生都很害怕吃苦,由于物质生活比较优越,加上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师生参与体育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部分学生养成了某种惰性,出操、晨跑懒得参加,更谈不上对别的项目感兴趣了,也就无法实现教育部提倡的学生每天锻炼三小时的目标。因此,有的学校屡次出现一两个小时集会就有学生晕厥的现象。由于没有真正得到体能训练,很多学生身体素质极差,臂力极弱,手无缚鸡之力,更谈不上25公斤级举重锻炼达标。很多学校由于这种原因,十几个班的学生无法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无法实施。每当上级进行体育考核评估时,体育教师都有说不出的苦衷。
其次,有些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总认为国家那么大,要培养体育人才,城市学校容易开展,农村地处穷乡僻壤,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培养出几个姚明之类的明星。
最后,教师本身消极坐等,原因是思想上仍未走进新课程,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总觉得体育永远是副科,无需付出太多心血。因此缺乏开拓进取精神,缺少关爱学生的情感。其实,体育教师不分严寒酷暑、风雨兼程,炎热的夏天顶着烈日的暴晒,一个人上几个班的体育课,在球场上一站就是几个钟头,理应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教师的理解,但是到头来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体育教师都得“靠边站”,給其他教师让路。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体育教师没有突出贡献,没有培养出多少区级或国家级体育人才。这也就导致了体育教师的消极思想。
二、对策
针对上述的现状和成因,应如何更好地组织开展小学体育课教学呢?笔者认为:
首先,领导要重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学校领导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才能使教师重视起来,思想是统帅,是灵魂,思想问题解决了,才有行动。
其次,多从体专院校的毕业生中吸引优秀学生进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岗位上来。像学生人数在1500到2000的学校,至少要配备5~8名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组织协调体育项目锻炼的教学工作。同时,积极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实地观摩外地先进学校的成功做法,想方设法让体育教师提高责任感、紧迫感,懂得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坚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重视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精神,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再次,校领导要打破陈旧的思想观念,消除主副科的错误倾向。“敢为天下先,敢让良贤及第”,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问题上,一视同仁,最大限度地让体育教师体会到领导的关怀、同志的信任和集体的温暖。
最后,充分发挥资源共享优势,有条件的地方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体育苗子就近到当地的体育馆进行锻炼,重点培养,形成合作学习的机会。体育教师要提高专业能力,切实做好体育科目的示范动作要领。在训练时要反复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并且做好保护和监控措施,消除学生对体育的恐惧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生活,实现教师与学生双向成才。
更新日期:2008-11-27 19:53:53
索 引 号:533423-009578-20081127-0019
发布机构: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
发文日期:2008-11-27
名 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原因及对策分析
维西县康普中学教科室
编者按:我县农村中小学的辍学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县“普九”成果的巩固和提高,而且还关系到我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尽管和级政府和各学校已经想尽办法控制大量学生的流失,但是收效甚微。随着国家对贫困地区扶贫政策的不断落实,特别是我州“高原农牧民子女生活补助”政策的落实,中小学生辍学主流原因已不是贫困。农村辍学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农村教育走不出困境的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就我县农村中小学辍学原因及对策作分析。
任何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根源,中小学生辍学也一样。农村学生非正常辍学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几乎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而且越是落后地区,问题越严重。
一、中小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1.1家庭经济条件原因。目前我县农村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的农民经济还相当落后,甚至尚未脱贫,仅能维持日常生活;虽然现在我县中小学生已基本实现免费教育,即使家长让孩子读完初中,也没有能力让孩子升入高一级的学校深造,于是提前放弃了对子女的培养。
1.2离异家庭子女由于父母间相互推脱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子女像足球一样你踢过来,我踢过去,缺乏家庭的温暖。
1.3监护人(家长)的思想较为单纯,文化层次低。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支配下,农村的初中教育也曾经红红火火。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少说也能挣二、三千元,现在知识能值多少钱?只要孩子能算算数,记记帐就可以了。
1.4家庭教育缺失。
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监管力不从心其中有一些孩子因没有大人管教,导致了贪玩和不爱学习,逐步产生厌学情绪,学习上与同学们的差距愈拉愈大,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还有一些家庭富裕、文化水平又不高的家长,不
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随意满足,使孩子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等等。
有的家长不懂教育规律,对孩子的态度是“要钱给你钱,要穿给你穿”;或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更有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任其自由发展。
2、社会因素
2.1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很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第一、学生之间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学生缺乏安全感。第二,一些个体业主利欲熏心,不顾有关的法令或向学生出租不健康的书刊,或向学生售烟酒,学生随意进入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网吧、桌球室等场所,以达非法牟取暴利的目的,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第三,农村文化市场上“黄毒”的影响,致使一些学生无心读书,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第四,一些社会腐败现象也对部分家长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不论是大、中专生毕业分配,还是招工、招干,部分单位不是量才用人,而是搞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以权谋利等不正之风,出现了没才能也能找上好工作、好单位,而把有真才实学的人拒之门外的现象,使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事业与前途失去信心,逐渐产生弃学心理。
2.2一些传媒文化也不适合孩子的成长,真正适合中小学生的节目少之又少,暴力、爱情片亢斥视野,青春偶像大行其道媒体从某种方面已经对孩子造成了误导,使孩子过早的成熟。
3、学校因素
3.1教育设施落后
农村从小学到中学,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条件,甚至是师资配置,远不及城市,一天10节课,除了听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课,就是堆成山的作业,在孩子眼中,学校就是一潭死气沉沉的水,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只有枯燥的学习,怒目而视的老师,一成不变的课堂„„
3.2 教师因素
农村师资力量不高,部分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积极性。农村学校教师的频繁流动给学生的不良影响,而能够留下来的,多为本乡镇的老教师,要他们适应一日三变的教育教学观念有点难,因此就出现了教师觉得学生难管,学生觉得老师讲得没意思的局面。个别教师教学状况不好,导致学生丧失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继而波及其他学科,导致总成绩下滑,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部分教师观念更新慢,盼辍心态强。有一些教师总是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却很少从自身考虑原因,从未想过要追赶时代的步伐,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耐心,改造的恒心。一遇到调皮捣乱的学生或者成绩差的学生,就想方设法挤兑走,而且理直气壮:“走一两个人,安定一个班级值得!”“他在班里一点儿好作用不起,走了省得影响别人!”诸如此类,加快了学生的流失步伐。
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对待工作的热情、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差,成绩差的学生尤其缺乏耐心,轻则冷眼相待、冷语相加,重则大声呵斥、甚至责罚,还有极个别教师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这样一来就使得那些后进生看不到自己合适的位置而无所适从,从而使这些本来就处在辍学边缘的学生更快的离开了学校。
3.3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农村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学生辍学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失去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4、个人因素
4.1学习动机丧失造成辍学。由于教育态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不尽完善,使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生活的乐趣和学校生活的魅力,认识不到学习的生活实用目标和人生终极目标,学生一致处于学习成绩低劣失败的环境中,从没有在学习上产生过成就感,“低人一头”的日子日复一日,这种阴影一致影响学生的成长,有部分学生就破罐子破摔,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辍学的现实。
4.2心理负担过重造成辍学。各方尤其是家方和校方对学生单方面的苛刻要求,造成学生过重的压抑心理;父母和教师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和干涉,造成学生过重的盲从心理;家庭劳动个体化的倾向,使孩子缺乏交流,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在群体中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学业成绩持续落后,加上各类活动开展的少,使孩子的就学欲望越来越低,甚至对生活也丧失了情趣和信心。
4.3身体和其它方面的突发原因造成学生的自然流失。
5、自然条件原因
我县农村村社人们常年生活在上山入云间,下山到河边,两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的境地,居住分散,交通很不便利,学生上学基本上靠步行。
二、中小学生辍学危害。
1、不利于“普九”的顺利实施。
2、违犯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施政形象。
3、不利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4、带来了新的就业压力。
5、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6、引发了青少年犯罪:辍学—失业—犯罪,构成了恶性循环,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隐患。
三、辍学的对策思考
1、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制定出相关的实施细则。特别要落实以下几点:要明确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及教师在义务教育中各自所负的责任。要像抓计划生育工作那样,把学生读书的事落实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责任人身上。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他们能深入了解并自觉执行,要让广大农民增强“不送子女上学违法”等法律意识,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应依法强迫其履行义务。
3、继续加大扶贫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农民生活水平。
3、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一是要转变办学观念,坚决摒弃只重视少数学生升学,轻视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歧视差生的做法,不让学生升学无望而逐渐厌学、逃学,最终辍学;二是切实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让学生不因沉重的课业负担而产生厌学情绪,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三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爱为本,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是加大督查工作力度,严禁学校以种种理由拒绝学生入学或变相开除学生。五是改革考试和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要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次数,严禁将学生成绩排队,严禁将学生考
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依据,要坚决落实小学毕业生免试升入初中的规定,使所有的小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初中就读。
改善农村学校管理。首先,改变管理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农村教育需要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才,能理解、尊重教师,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开放而有效的管理为老师注入活力和热情,激发他们的工作智慧;同时也会打破沉闷的学校生活,让学生离教师、离课堂更近,而不是辍学。其次,改变教育评价体制。以成绩、排名为基础的传统评价方式既害学生又害教师。还有什么比排名次更能打击、伤害大多数学生?还有什么比以考试分数为评定标准更能误导教师的教育方向?发展性的教育评价不仅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也同时引领教师不断地追求真知、提高能力并勇于参与到教育变革的实践中来。第三,提倡严肃诚实的管理风尚。管理态度、方法、风气都会直接影响教育部门的风尚也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和素养。诚实的精神面貌是现代的楼房和设备所换不到的。不诚实、不务实,再大的财力投入也改变不了教育力量的苍白。在教育管理上,要实事求是,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等腐败的行为,这是养成教师和学生诚信的基本条件。
4、改革课程体系和教材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与先进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加之现行的初中课程门类偏多,教材内容不同程度脱离生产生活实际,造成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学质量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丧失继续求学的信心。因此,必须尽快实行课程和教材改革,减少初中课程门类,降低教材难度。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在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文化知识外,学习一至两门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技术。
5、加强农村初中建设
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基础设施落后师资整体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各级政府应将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放在农村初中,从资金、师资、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校的投入,使农村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从而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6、弘扬素质教育理念,坚持素质教育方向。农村基础教育是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教育。农村教育要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首先要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理念,不仅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学校负责人要知道,教师要知道,而且所有的学生,包括辍学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知道,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其次,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决策,必须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和方向,各种教育改革举措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革除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侵袭和干扰;第三,素质教育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必须落在实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都要狠抓落实,一抓到底。
7、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改革和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解决学生辍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提高农村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师自觉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个性差异,自觉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提高现有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
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三,培养农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根据学科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创造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情况分析及对策】推荐阅读: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10-01
影响农村代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对策07-25
浅谈农村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06-24
农村中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11-12
宿州市农村中小学防雷设施现状及对策12-20
农村小学体育教师教育随笔11-07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1
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10-28
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7-05
市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