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共8篇)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举措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的重要职责,我校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建设的基本任务抓紧抓实抓好。但仍然存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不断推进我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及省、市有关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规定为依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主题,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管理者领导现代教育的能力,为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目标: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为重点,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勇于创新、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任务: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明显增强。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1.按照德才兼备、师德为先的要求,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

2.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教育,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形成优良的学术风气。

3.严格师德评价考核。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进级、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

(二)大力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新教师上岗培训。对新招聘的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培养其良好的师德规范,初步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素质教育理念,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有效的教学技能。

2.继续做好“走出去,请进来”的校际间交流、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工作,促进我校教师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对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如教导主任、德育主任、实验员、信息技术员等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短期培训,提高学校的科学管理能力,以管理促质量。

4.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从而整体提高教师学历合格率。目标任务是:到 2015 年,我校教师专科比例达到 100%、5.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全员性教育,要求在编在岗的教师,每年必须 参加一种形式一个主题的培训与考核,并将其作为继续聘任、晋级的必备条件,凡连续三年不参加规定培训,没有取得相应学时的,按有关规定不予进职和评优评先。我区从今年起,开展远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6.建立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制度,使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科学有效。校本培训:组织全体教师按类别、学科等参加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立足学校,立足岗位,聚焦课堂,聚焦课改,卓有成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按照区教育局制定的相关文件要求,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本校教师为主力、以全体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校本研修工作。校本研修的主题,应是学校实施课程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师的教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还学生生本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取得优质的教与学效果的问题。

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为在新课改的大潮中有所作为,因此,当前的教师们,必须通过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也只有经常的进行学习、研究、反思、不断实践,才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现新的事物,进行创造性教学,才能不断满足当前中职业生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也才能在工作中找到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2

一、学校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学校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校发展的同时,一些教师也成长起来了,成为市、区名师。然而,教师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势必影响学校的发展。同时,学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其中关键是教师的竞争。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是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我们深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实现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这需要我们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加强师德建设,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需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合作就难有成功和突破,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教育面临着加强学生合作与创新精神培养的任务,而教师的合作精神会影响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3

一、在充分研讨中达成共识

我校重视教师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建设,经常就社会、教育、学校等各个层面的问题开展全校性的大讨论,以求得教师们在精神、理念、思想等方面形成自觉的认识。近两年来,我校就办学理念、教育价值、育人目标、学校文化与特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新课程改革等开展了大讨论。关于“素质教育”的六场全校性大讨论,使教师们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素质教育的内涵、功能、途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作为等方面有了清醒的认识;关于“我们要培养什么人”的十多场讨论,促进了教师们思考教育现实目的和终极目的以及其间的关系,思考如何改进教育现状,并最终形成了学校的育人目标——“做高素养的现代中国人”,此目标已成为学校师生们共同的追求;“如何加强学校科学管理”的讨论,使学校的管理在清醒理性的状态中不断改进;“学生上课睡觉,老师怎么办”的讨论,唤醒和加强了教师的责任感,交流了教师们的教育智慧,提高了教师们教学追求的境界。

二、在扎实行动中苦练内功

1.建设高质高效课堂。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校根据不同的教师群体提出不同的课堂教学质量目标和要求,并开展有效的评估与展示活动促进目标的达成。如针对人数较为集中的青年教师群体,我校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通过教学设计评比、课堂教学评估、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青年教师的课堂质量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另一方面,学校根据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与困惑,积极开展“专题研究课”教研活动。“专题研究课”的模式主要包括:提出研讨主题(课堂中需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应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围绕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课堂教学实施与观察——集体反思性评课研讨——新的教学设计……通过实施“专题研究课”这一模式,将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行一体化”。

2.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了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课题研究的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中层以上干部必须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或独立承担一个研究项目,其他教师必须参与一个项目研究。课题中有针对学校发展的综合性课题《大规模全寄宿性高中管理模式研究》,有针对德育实效性的课题《网络条件下“家校二教合一”德育模式研究》,有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课题《学困生发展性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等,初步形成了内容覆盖面广、问题针对性强以及层次分明的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

3.开发校本课程。学校积极引导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为此,我们在思考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原则与方法,即“三个结合”“四项原则”。学校组织制订了全面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根据“宽开发、严实施”的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委员的课程委员会,制订了《龙城高级中学课程委员会章程》,完成了对教师申报的、累计达180门之多的校本课程方案的严格筛选与审核,其中部分课程得到了有效实施,如:“中华武术”“龙岗走向城市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三、在系统培训中加强修炼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学校每学年制定科学的校本培训方案,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并使培训专题化、系统化和常规化。例如,学校每年对新分配来的年青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教师的师德师风培训,教师的学科技能培训,教师的礼仪培训等;对大部分有着5-10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教育信念、职业理想培训;对其他教师群体进行职业生涯评估培训,内容包括如何突破教师发展的高原平台阶段,如何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心理健康;等等。还有一些针对具体问题的特色培训,如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怎样处理学生的异性交往问题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集中与分散、讲座与座谈、理论与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得以快速发展,专业思想得以快速提升,教师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教师专业成长文化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深度反思中提升境界

加强教育教学反思是提升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校级领导带头反思,认真梳理与总结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主动探索现代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学校的每位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针对自身的实际工作重点和工作现状进行认真反思,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本教育类书籍,并写出读后感或书评。

反思带来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反思也带来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巨大变化。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到我校教师的思想中,体现在教师的工作中。

五、在科学管理中确保成效

学校坚持“和谐、科学、法制、效益”的工作方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六条管理哲学,即: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哲学;相互欣赏、和谐致远的人际关系哲学;公平竞争、奖罚分明的有效激励哲学;恪守师德、开放学术的专业发展哲学;育人为本、育德为先的教育哲学;全面推进、彰显个性的发展哲学。

学校还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学校制度体系。例如学校制定了《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发展规划》《龙城高级中学文化建设纲要》《龙城高级中学育人目标实施纲要》,等等。科学、民主和人本化的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实实在在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扎扎实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重点,坚持 “德育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之路,坚持深化改革、发展内涵、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管理机制,建设一支素质良好、敬业爱生、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习型、创造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要点:

1、组织教师精读教育书籍,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全新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本学期我们将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我们将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把整体培训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每位教师精读一本教育书籍,做好学习笔记,并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2、做好“请进来”工作。

25、抓实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1)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各教研组要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与本组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以适应课改的需要。

2)在备课中体现“五有”。

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要求教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并提倡写教后记。

3)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凸显学生个性。

开展“个性化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进一步促进老师们对“教学中体现个人教学风格、凸显学生个性”的思考和实践。全校老师将以此为契机,在教育教学中,多多思考,多多研讨,多多实践,使学校生态课堂教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6、坚持教科研,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学期,我校将继续以科研先导,争创现代名校为目标,努力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更大的发展和突破,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指导。注重发挥“课题带队伍,科研促教改,研究促质量”的整体效能,不断浓郁我校的科研气氛,使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科研的参与者,教改的实验者,重视教育科研的过程性研究。

7、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师学科竞赛。

为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教师领悟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我校将于本学期开展多种类型的教师学科竞赛,如教师书法比赛、普通话竞赛、演讲比赛等。

7、家长开放日。

为了使学校和家庭联起手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社会声誉,本学期将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为老师们提供和家长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家校之间形成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更利于教师的教学观念由“文本”向“生本”转变。

8、评选最满意的教师和最满意的同事。

为树立良好的实小教师形象,本学期我们将在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评选出扬中实小最满意的教师和最满意的同事,并向学生、家长宣传一批工作兢兢业业的教师事迹。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5

教师队伍建设三年发展规划

(2013.9—2016.9)

师资队伍建设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对于教师队伍管理予以重新制定落实新三年发展规划,以此进一步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结构状况

经过前一阶段的发展,学校教师队伍的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反映在:

(1)全体教师按期认真完成了教师培训工作。

(2)在学校校本培训方面,特别是班主任工作领域中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学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整体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4)学校教师队伍发展以来,已经形成了四十多名校级骨干教师,先后有十多名教师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5)通过培训、学习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取得了显著的提升。

(6)初步形成了校本研修的意识

3、存在的不足

(1)高级职称的人数比例还显得比较低。

(2)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特别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的层次偏低。

(3)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考核等机制还不够完善。

(4)教师自我发展、主动学习的意识还比较缺乏。

(5)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存在着欠缺。

(6)校本研修的推进力度,纵深发展的力度不够。

二、新三年发展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

1、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搭建多种平台,创设条件,激励不同层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2、总目标

完善考核奖励制度,提高教师队伍凝聚力,点燃教师的教育激情,激发教师的教育潜能,培育一批本学科在海阳市有影响力的名师。

3、具体目标:

(1)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

(2)增强教师育德能力:在温馨班级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开展“温馨课堂”建设步伐,养成良好的“为人师表好习惯”,深化“德育艺术化”,增强育德实效。

(3)促成教师胜任教学工作:以市校两级骨干教师群体为引领,加强学校教师梯队建设,使所有教师胜任自己的工作,争取高级职称人数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突破。

(4)完善自培机制:继续完善学校教师培训模式,不断健全自培功能,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大多数教师能一门及以上的拓展型课程,70%的教师具备大循环的教学能力,基本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三、实现目标的主要举措

1、继续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师德修养

(1)依据市教体局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落实我校教师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实施计划。紧紧围绕“树根立魂”这条主线,通过具体事项在教师中铸造师德师魂,以增强教师的爱岗敬业的事业心,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师德理论及相关文件,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的教育观,培养教师积极进取和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重塑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展现新时代的教师风采。

(2)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榜样,挖掘典型,发扬精神,在学校里营造良好的敬业爱生的氛围。

(3)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文明组室评选的重要内容,坚决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不断完善学校自培机制,探索多样、务实的教师培养模式

(1)规范校本培训,推进教研组建设。通过校本培训制度建设,开展扎实的系列学习活动,促进功能优化,提高质量,活动丰富。继续走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不断提升教研组力量。继续抓好教师的梯队建设,创设条件,促进各个梯队的教师都能不断发展。

(2)鼓励外出学习,支持学历再进修。全力支持教师参加包括

高一层次学历提升在内的学习进修,鼓励参加本科、研究生课程、硕士学历的学习,督促教师不断追求个人学历的再提升。

(3)加强师徒结对工作的力度,制定落实相关考核、奖励制度,促进学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

四、分年段实施规划:

第一阶段:总结反思,共谋发展(2013年9月-----2012年9月)

1、落实制定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规划

关注教师需求,有效地促进内涵发展。所有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个人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并根据教师本人在“规划”中提出的需求意向,学校制定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保驾护航。

2、关注课堂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举办专家讲座,拓展教师视野,学校根据教师发展的实际,每学期聘请有关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

4、充分利用伙伴合作、柔性流动、师徒结对机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5、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以学校本源性课题为切入点,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制度,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使学校的科研水平由群众性向高层次发展。

第二阶段:重点抓实市校两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2014年9月-----2015年9月)

1、加大市校两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步形成三级梯队

 名师梯队:

(1)由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等称号的教师组成。

(2)每位成员都将成为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能密切与研训员、专家接触,得到有效的支持与指导。

(3)每位成员至少担任一名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定期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等教学活动。

 优秀教师梯队:

(1)由校级骨干教师、教研组长、优秀教师等教师组成。

(2)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致力于教育教学策略的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3)每学期每人至少开一次教学研讨课,扩大自己的影响和知名度。

 青年教师梯队:

(1)是由工作时间不足五年的教师组成。

(2)努力的方向是:重视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学校特色,教师需求,设计、安排培训内容,通过集中培训、听讲座等,使教师不断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修订和完善教师培训和进修制度,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形成崇高的师德风尚,提高教师改进教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第三阶段:巩固提升,促进发展(2015年9月-----2016年9月)

1、继续发挥市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把先进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成功地运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2、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记录袋的建设,落实教师专业发展的考核评估。

3、健全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形成徐家店初中教师培训、业务管理、奖惩制度等方面的条例。

4、总结三年发展规划得失,着手制定下一轮三年规划。

五、保障措施:

1、体制保障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考评制度。

(2)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汇报、评估、监控,及时总结成绩和不足,推动这一工作。

(3)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个人业务考核,与评先选优挂靠。

(4)继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使师资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学校各个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师资建设工作的责任人,从各个方面保障师资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5)继续完善培训制度,使培训活动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使教师通过各类适切的培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组织保障

(1)成立教师专业发展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行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组织落实、指导、监控、评估,实行岗位责任制。

(2)继续开展专题学习活动,为教师推荐优秀的专业书籍,指导教师阅读,并组织活动帮助教师将阅读体会融会在实践活动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3)学校继续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学校定期举行专业竞赛、交流活动,给予教师展示才华、锻炼技能的机会。

3、经费保障

(1)挖掘潜力,依托上级主管部门,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

(2)注重软件的投入,完善教师专业培养投入机制,加大力度,满足需求。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6

A3教师队伍建设

指标:教师管理

自评情况:

一、学校按规定配齐必需的行政、教辅和工勤人员。

二、我校十分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抓好每周例会制度的落实,校长和教师都能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几年来无体罚学生和违法行为。

三、按规定认真做好教师绩效工资和每年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和劳动所得。

四、加强全校教师的师德修养。

五、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流动教师工作安排。

存在的问题:

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如英语、体、音、美等学科教师普遍缺编。

下一步解决的问题

平衡、优化教师结构,整合教育资源。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每

年招聘新教师指标,解决学校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继续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

自评小结:我校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师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了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

指标结论:基本达标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7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紧迫要求, 是教师工作战线的首要任务。

多年来, 海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优先战略位置, 高度重视海南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特别强调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教育在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中, 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 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推动力量。当前, 海南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时期,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推动海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 全面推进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全局更加重要的位置,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整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教育发展新的起点上, 必须把教师工作进一步摆上各级政府的优先议程。建设一支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核心要求,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所在。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建设一支适应海南教育事业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将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 需要省、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关心、支持, 需要教育系统长期不懈的努力。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 随着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提高, 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不断完善, 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素质, 将是社会关心、家长关注、舆论聚焦的突出问题, 也是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全力以赴解决的重大问题。

二、统筹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建设, 积极推进制度创新

多年来, 海南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精神, 积极采取措施, 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拉平城乡教师工资标准、实行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第二轮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程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 使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整体面貌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但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 当前海南教师队伍建设仍然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教师编制、资格、培养、培训、待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亟待解决。教师教育的结构调整和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任重道远;教师的资格认证、准入、聘用、退出等用人制度的改革完善仍然滞后;教师的培训制度、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教师管理、流动和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还在探索之中;尤其是海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骨干队伍不稳、年龄相对老化、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规范和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师资力量总体薄弱、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 城乡教育差距拉大的趋势正不断加剧。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诸多困难和突出问题, 成为当前制约海南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严重制约了全省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此外, 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教师中转正民办教师和教师子女顶岗人员数量较大;由于政策失误和把关不严, 造成大量往届师范生至今仍需分配就业, 给基层教师队伍建设造成极大压力, 教训极为深刻。

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 不仅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 还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社会各个方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一个稳定的制度环境和长效机制。建设好教师队伍, 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 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队伍的建设, 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的全局和长远考虑出发, 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统筹规划, 慎重从事, 做出标本兼治的总体设计和整体规划, 并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既要解决燃眉之急, 又不要为将来的改革发展留下隐患和难题。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 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队伍,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坚持教师专业化的导向, 为培养教学名师创造良好环境;坚持教师教育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 不断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坚持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导向, 不断完善教育人事制度和教师职业保障体系的建设。具体说来必须着重加强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政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必然要借助市场机制。但市场不是万能的, 必须统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国家事业和政府公共财政的责任, 教师资源的配置不能市场化。中小学教师本质上是履行国家公务职责;教师资格要求、培养培训、师资配置和任用考核等都体现国家意志。中小学教师资源属于公共服务领域, 今后调整教育投资结构, 增加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 应当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

二是建设相对稳定又与时俱进的教师教育体系。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潮流, 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创新旨在培养高素质中小学教师, 而不能弱化这一体系。当前和今后仍然需要一个稳定的教师教育体系, 并相应采取特殊的支持政策。采用定向培养、免费师范教育、学费代偿等多种形式和方式, 充分发挥师范院校的主体作用和综合大学的优势培养中小学教师。对于师范专业学生采取特殊保障政策,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

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把思想教育和政策导向有机结合。

解决教师福利待遇也必须与深化学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建立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加强教师绩效考核紧密结合, 真正体现骨干教师优劳多得。尊重教师地位, 提高教师待遇, 保障教师权益, 解决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医疗保险和终身学习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住房困难, 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关注农村教师身体健康,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体检, 充分体现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为教师队伍建设创造良好政策环境, 以充分发挥广大人民教师的聪明才智和首创精神。大力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四是要统筹城乡教师的供给需求,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统筹城市和农村, 统筹培养和补充、统筹数量和质量, 统筹当前和长远, 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 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依法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市县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较多等特点, 在县域范围内和总量控制的基础上, 按照有增有减的原则, 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要根据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和学生人数及结构变化, 适时调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 同一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以互补余缺;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 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总量、结构不合理问题, 保证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的配备。

三、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素质的全面发展

师德是教师的第一素质,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需要。要统筹正面宣传典型和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造就有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这对于立德树人,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独特意义。

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大力弘扬“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 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 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精神, 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 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全面提高师德素养, 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 定期开展人民满意“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和教师评先评优活动, 发现和树立像陶海林、郭力华、王文周、王升超、陈昭霞等一大批师德典型, 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 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 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定期给予表彰。

二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 严格按照《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要勤恳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 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不敷衍塞责, 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 不得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对教育教学造成损失。要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不侮辱、歧视学生, 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潜心钻研业务,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实施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廉洁从教,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 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尊重家长, 注重家校联系, 定期进行家访。

三是进一步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 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 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进修深造、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屡禁不止的教师有偿补课行为要深入治理。要采取措施约束名优教师如特级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行为, 把他们作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引导广大教师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对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 予以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 追究法律责任。

四、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用人机制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动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内容广泛, 涉及教师编制、岗位设置、校长和教师聘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教师交流、工资和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它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待遇和活力, 对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具有关键促进作用。2003年, 海南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开始起步。六年来, 一些市县已进行了积极探索, 已积累了一些经验,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质量, 起到了促进作用, 也为全省其他市县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

但是, 我们也应看到, 由于受当时体制、政策因素制约, 配套措施不完善, 外部制度环境不利, 改革举步维艰、起色不大。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深刻的教训;既有成绩, 也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部分市县观望等待, 不认真研究政策, 有畏难怕事思想, 改革不敢落实到位;有的存在图形式、走过场、做表面文章现象, 没有实质性进展。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因素, 我们必须深入分析总结, 认真对待。

然而, 时至今日, 随着国家和海南有关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绩效考核、教师交流、人员分流安置等政策出台, 以及社会竞争择优观念的形成和普遍接受, 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创建了制度和社会环境, 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时机基本成熟。新时期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逾越的必然选择。如今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和任务已更加明确, 以往制约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体制性、政策性的因素已基本得到解决, 配套措施将进一步得到完善, 外部制度环境也更为有利。

我们要从推进国家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战略高度, 抓住和利用有利时机, 充分认识中小学校的特殊性和教师职业特点, 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广大教育人事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 进一步增强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 把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作为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良好职业道德和坚实业务基础的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的重要任务, 切实抓紧抓好。

五、大力加强教师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第一资源。教师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系着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祖国的前途命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 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时代和教育改革发展赋予广大教师新的历史使命, 也对教师素质和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 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就要求育人的人, 我们的人民教师们具有更高的素质、更强的能力和更多的知识。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必须接受更好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就是在教师队伍之中, 大兴学习之风, 形成全体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风气。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广大教师的迫切愿望。省、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 特别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农村教师培训。坚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把教师资格、聘任、考核和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教师培训的学分管理, 强化教师学习的激励机制。今后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这是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德乃师之灵魂。教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 授立身之业, 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只有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 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才能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优秀教师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有爱心和责任感。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感, 也办不好教育。因此, 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 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教育, 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

二是努力增强教师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教师知识渊博, 才能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 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使教师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和社会实践的锻炼, 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提升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

三是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育人和教学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要紧紧围绕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根据按需施训、学以致用的原则, 着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学的实际能力, 着力提高全体教师教好书、育好人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职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当今时代, 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 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更新完善知识结构, 做终身学习的表率。

四是各市县要加强对教师培训的领导, 把教师培训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 要把教师培训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 综合考虑, 统筹安排, 提供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要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培训工作面临的诸如基地建设、培训者队伍、经费落实等突出问题。加强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机构资质认定和质量评估制度, 将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育督导。

五是教师培训工作要坚持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紧扣中小学课堂教学, 结合教师工作实际, 贴近岗位需求, 按需施教, 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要创新培训内容, 改进培训方式, 整合培训资源, 优化培训队伍, 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是要重视现代教育远程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作用。

远程教育在教师培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特殊优势, 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益地培训教师。要更新培训手段, 创新培训模式, 将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相结合, “人网”“天网”“地网”相结合, “农远工程”等多种模式综合运用, 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大面积培训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参与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 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 打破时空阻隔, 使不同地域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篇8

【关 键 词】 教师队伍建设;四职教育;名师战略

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无论是党和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的重视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迎来了又一个良性发展的大环境,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深知教育的内在规律: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必须有一支优良的教师队伍,切实履行教师职责,依据教育自身的规律,提高育人质量,实现教育的目标,才能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以“夯实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师人力基础”为指针,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教育的软件水平,这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关注教师自我发展,激发教师内在原动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有着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不再只是教育教学活动或思想的执行者,而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应对教育教学活动。主人翁的精神从何而来?其中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个体在本质岗位上的发展。本职岗位发展良好或者有良好发展环境的教师,其主人翁精神的发挥特别是能动性的发挥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有很大的差别。无论是基层学校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要时刻关注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通过制度的建设、平台的搭建、评价的改变引导教师自我发展,激发教师的内在原动力。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化教师“四职”教育,提高教师育人真本领

(一)职业责任

教师的责任是什么?说大,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与进步,与社会稳定、社会文明、社会进步休戚相关。说小,关乎个体未来的发展和家庭的幸福,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丝丝相连。我们要强化教师群体的责任意识,使其在履行职业道德、遵守职业纪律、提高职业技能上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换言之,教师的职业责任更多的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认识和强化,要树立职业的使命感,这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因素之一。

(二)职业道德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等方面。为此,必须强化职业意识、丰富职业情感、优化职业行为。职业意识是指教师对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看法和思考,是教师从事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基础。丰富的职业情感表现在责任感、事业心、爱生情等方面。优化的职业行为应该是忠于职守,做到以身作则。坚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做学生言行的表率。上级部门,基层学校要广泛持久地开展爱岗敬业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

(三)职业纪律

任何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规范和职业操守。教师这一职业对职业纪律的要求更甚。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遵守自己的职业纪律。

(四)职业技能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由于教师队伍职业技能的良莠不齐,造成了一部分孩子受教育客观上的不公平。同时,职业技能的参差不齐,也是教师队伍整体高素质的重要障碍,制约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制约教育的整体发展。从这个层面上讲,关注教师个体的均衡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之一,培优与助差,要两手抓,才能为教育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所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是基层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从精神追求上倡导、从内在动力上诱导、从教育思想上引导、从教学方法上指导,帮助教师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道德,约束职业纪律,发展职业技能,提高其育人真本领。并树标立榜,使全体教师学有榜样,人人感到当教师不仅光荣,而且责任重大,个个感到英雄有用武之地,绝无被埋没之感。

三、大力推进名师战略,打造优秀教师大群体

(一)名师战略——打造优秀教师群体

教育要发展关键在教师,而且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群体。名师战略显然应成为名师队伍专项培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名师队伍不断扩大,才能有效促进优秀教师群体的扩大。

1. 名师培养机制的建立。名师培养机制的建立是为了保障该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无论是基层学校还是上级主管部门,都要时刻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激发教师成长的动力。通过制度的建设、平台的搭建、评价的改变引导教师的自我发展,要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积极进取的氛围,从精神追求上倡导、从内在动力上诱导、从教育思想上引导、从教学方法上指导,帮助教师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道德,约束职业纪律,发展职业技能,激发教师内在原动力,以此强化教师的专业态度,促进教师职业意识、职业道德的升华。

2. 名师培养群体的遴选。名师队伍重在培育,培育则需要苗子。一是对有相当师德和业务基础的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精雕细琢,以专家团队的形式进行打造,帮助其进一步提升水平,使其成为师德的楷模、业务的标兵、科研的骨干,成长为市区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二是要对有相当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定向培养,加快其成长的进程,让他们尽快脱颖而出,为尽快成长为名师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既有利于名师人才的储备,又有利于在青年教师中形成积极的带动效应,进而推进优秀教师群体的建设。三是可用科学统筹发展的思路,打破学校界限,实行名师的区域捆绑式发展策略,把对区域内优秀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现有名师的部分本职工作来实施,有助于我区名师建设的推进。

3. 名师培养课程的完善。实施名师战略中,在培养机制相对成熟的条件下,完善名师培养的课程则是名师培养是否科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合各级政府之力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团队为名师培养指明方向,设置科学的名师培养课程体系。关注公共模块、专题模块、实践模块、自主发展模块四个板块的有机组合,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学科特色,既有共性发展,又有个性张扬,全面促进名师培养科学高效地发展。

(二)搭建平台——展现名师群体风采

名师群体不仅需要培养,更需要平台。利用各种平台展示名师风采,既是对名师自身更高层次的磨炼,也是对广大教师的辐射带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名师课堂教学展示、名师教学诊断、名师专题研讨、名师送教下乡、名师网上研修、名师博客论坛等等都是名师风采展示的舞台,也是催生名师智慧的重要土壤。同时,可采取主动出击的方针,以现场会、交流会、展示会、擂台赛、邀请赛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区域交流。积极创造条件为“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自主工作室”牵线搭桥,发挥其桥头堡的作用,先行一步,走出区域外,展示教育新形象,赢得教育良好的社会口碑。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全体教师的“四职”教育入手,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全员水平,对确保教育的基本质量有重要作用。而名师队伍的打造和培育,对于提升教育的品质,推动教育的内涵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两手抓,才能树立教育良好的社会形象,办人民满意的优质均衡教育才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 谢绳武. 素质教育与教师队伍建设[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2] 金延春. 浅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J]. 辽宁教育,2016(8).

上一篇:在干部调整会上的表态发言下一篇:建筑测量实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