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小结
我们知道和尚打座讲究的是静功,作为教师这一职业,更加要求我们要有静气、静功。这样我们才能做到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好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真诚地对话;才能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心来认真地研究课题,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言行和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有了平静之气才能从当今社会的各种庸俗中解脱出来。当今社会充满着许许多多的诱惑:物质生活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各种不平现象时时刻刻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如果我们没有了平静之气,就要被这一波波大浪冲的晕头转向,找不到自我,找不准位置,更谈不上去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乐趣,去品味教师职业的乐趣。
所以,只有当我们有了平静之气时,才能把满腔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把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实做好做精。
二、教师要有宽容之心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我们有一颗宽容之心时,那么我们平常认为的很多烦恼之事、不公之事就都能解套:我们就能坦然面对学校里的一次次评优评先,坦然面对自己工作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就能平等地对待一个个有不同差异的学生,尤其能抛弃先前那种只以个人的眼光去取舍,唯独偏爱那些乖孩子、成绩优秀的学生,排斥那些笨孩子、脏孩子、调皮的孩子、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就能与我们的同事、家人和睦相处。
所以当我们有一颗充满宽容之心时,就能使我们挣脱身心的一切束缚,使我们每一天都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和工作着。
三、教师有要有减压之法。
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时时承受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在教育日益普及、教育功能日益扩大的今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教师必然要面对多重角色之间的冲突带来的压力。当前又正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转型时期,一方面教师要力图完成日常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参与课程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这无异于面临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这涉及到教师的知识结构、信念观点、态度行为、兴趣情感等方面的调整与适应。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教师的专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时代呼唤教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智能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这又是教师处于高强度应激状态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外,教师还要面对诸如教学质量、学生安全事故、学生家长的期望与干预、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以及其他无法预知事件等方面的压力,从而使我们长期处于充满竞争、紧张的工作学习环境之中,这一系列的压力导致部分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现了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违反职业道德或法律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在三番五次强调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情况之下,仍然还是有体罚或变相体罚的现象出现,其中有的还是优秀教师,这些都与教师过重的工作、思想、心理压力密不可分。此外还有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烦恼、不顺之事也都在不时地加大着我们肩上的压力。
这就需要我们能合理去减压,减掉那些不合目的的劳动,减掉那些无效用的劳动,减掉那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陈小娅副部长指出,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省级统筹, 研究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城镇化扩展、流动人口迁移和变化等新情况, 都对农村教师资源配置、管理制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地要加强农村教师管理制度层面的探索。
其次, 要高度重视创新教师补充机制。2006年起, 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以下简称“特岗计划”) , 这项计划是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创新。目前, “特岗计划”为全国900多个县一万多所农村中小学补充了12万多名教师, 并在实践检验中得到了家长、学生和教师的认可。各地要结合实际, 研究解决农村教师结构性矛盾, 着力补充农村紧缺学科教师。提升教育质量, 需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目前, 农村教师专业化程度普遍偏低, 年龄结构老化, 农村教师长期得不到高质量的培训, 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要加大培训力度, 实施国家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以下简称“国培计划”) , 发挥“国培计划”的示范引领、“雪中送炭”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各地也要采取切实措施, 大规模开展教师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培训质量, 加大对农村教师培训的支持力度。
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还需要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提高教师入门标准, 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要研究教师、校长的交流问题, 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 走活城乡教育一盘棋。
师范教育司管培俊司长主持会议并做了总结讲话, 希望各地进一步总结经验,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深入推进, 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再上新台阶。
无独有偶,近日在中国教育报《区域周刊》上读到《由新手向合格进发的新通道》一文,同样深有感受。浙江省宁海县选择让本来可以直接分配到农村学校的新教师留城培训的做法颇有创新意义。新教师在城区优质学校代培三年后再返乡,对新教师的成长无疑大有裨益,同时,对于城乡教育内涵均衡的实现其价值更大。
新入职教师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对工作充满激情,对发展充满期望,对成就充满憧憬。管理者的责任是要把新教师的这种积极状态保持下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多年来,由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待遇及工作生活条件相差悬殊,农村教师流向城市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流向优质学校,导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拉大。农村学校“弱”而“空”,城市学校“强”而“挤”。农村学校,弱就弱在队伍上、弱在教师质量上;空是空在生源上、空在骨干教师上。不可否认,农村学校的薄弱主要在于管理和师资水平与城区学校有较大的差距。但是,本人认为,农村学校的薄弱还在于许多农村教师对工作缺乏热情、安于现状,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对个人专业发展、对教学改革更是没有想法。在这种环境与氛围的影响下,新教师的激情、期望、憧憬也慢慢地变淡,最终被同化。这就是为什么各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同一批入职教师,几年后先冒出来的一般多是城区教师的主要原因。
而福州鼓楼区、浙江宁海县农村(一般校)新教师经城区(中心校)学校代培后,工作经历才两到三年,却能超越大多数当地有着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教龄的教师,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毕业班学科教师等重要岗位,并在区域学科教学活动中频频有所展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前农村教师总体的专业发展水平。我想并不是这些经过代培的教师已经很优秀了,只是相对于农村其他教师而言,是比较出色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鼓樓、宁海这项制度改革的设计者很好地把握了新入职教师的心理需求,依据“环境培养人、氛围造就人、机会锻炼人、平台成就人”的原理,帮助和支持他们把对工作、对发展、对成就的积极状态和原始冲动转化成现实,因而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成效。
鼓楼区虽是福州中心城区,没有农村学校,但是鼓楼的创新机制,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从培养新教师的视角来看,鼓楼、宁海的这项实践是成功的,但从改造整个农村教育而言,它又仅仅是一个起始。如何让这些经过代培的新教师在农村学校(一般校)继续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发展势头?如何激活农村其他教师的工作状态,唤起自我发展的内驱力?如何让农村学校不再成为“薄弱”的代名词?如何使“一般校不再一般,中心校更加优秀”?这同样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没有钱办不好教育,有了钱不改革体制和机制问题,同样办不好教育。况且有时改革只需要换个思路,并不需要很大的财政投入。在期盼农村教育尽快实现快速提升、内涵发展的大背景下,期待更多的地方能够聚焦问题,以改革创新的姿态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科学的态度,大胆突破走出新路。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充满生机,不断有惊喜出现。
(本文荣获2005年晋江市幼儿园管理纵横论坛三等奖)星星幼儿园黄丽蓉 邓小平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一个社会教育理念的重要载体,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是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是说:只有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育质量,因此,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素质基础教育的关键性工程。
下面浅谈在管理上的一些经验——
一、创建良好人文环境,能增强青年教师成长的推动力
我们现代的教育管理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其来源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无声的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每一位成员的行为。
1、以优良的环境陶冶人。“依靠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是幼儿园人文环境管理一项不可藐视的管理法。如近年来,我园在幼儿活动的环境中着力抓好户外硬件的规划建设,在人文环境的创建管理中我们树立的人人平等的思想意识。在全体教员工会上我会经常提说;“任我园工作的教职工只有分工不同,担任角色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都是一个平凡的人”。我想只要你觉得管理者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对教师百般指使,那么你就是在尊重每一个教师的人格。
2、以和谐的关系影响人。我们现代教育管理提倡的和谐共处,其来源是儒家的“和为贵”,人都有自爱、自尊、自重,只有互敬互爱,才能达到人际关系和谐,当然对于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问题要以理服人,以政策为标准,以感情为基础,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因此,强调团结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坚持营造全舆论作先导。把营造团结氛围作为学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如:通过举办师德专题讲座和专题讨论、青年教师座谈会或有意的表杨一些好人好事等,来增强教员工的友爱观念、互助观念、集体观念;当然园长还要当好“润滑剂”。比如会及时
化解矛盾消除内耗;会抓好协调职责权力能者上;会进行个别信息沟通;这样可以很好地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更可以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坚实的舆论基础。
3、以入微的关心感化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管理者都要善于利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感染、影响学园每个教师、员工,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的温暖,这才能激发其内在的力量,积极工作,以校为家。比如:目前我园中青年教师占比例大,她们迫切需要解决和关心的问题就有四个问题:一是“待遇”于是我们尽力提高青年教师待遇,通过实施推行“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法,合理地拉开分配差距,虽然差距不大,但青年教师在待遇上体会到公平,她们也就很乐意地去做好所有的一切;二是“生活”教师除了工作就是生活,那么倾听教师的心声,理解教师,关心教师也是作为管理者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为什么现在的私企不是老板选员工,而是员工选择老板?这个问题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三是“孩子”帮助协调解决青年教师子女的入园入学关照问题以解除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安心地工作。四是“岗位”对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加强培养,大胆任用,使得青年教师们在政治上得到关心,在专业上得到认可,在工作上得到肯定,她们在自我实现的创造下成长了,从而激发其内在动力。
二、抓好职业责任培养,能增强青年教师成才的内动力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人文环境创建是外因,如果不跟职工的工作相联系,是不能起到内因激励的作用。因此,加强青年教师职业责任的培养,是增强成才的内动力,更是抓好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
1、以良好的道德塑造人。教师作为大地下的阳光,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做到“师高弟子强”。教师在以德修身的过程中,除加强自身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建设和为人师表,这个核心需要的,要经常性地去学习去实践。近来我园不断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学习过程中她们已从认知—体验—升华为实际行动,并把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区中弘扬。例如:团支部 “青年志愿者”经常利用休假日到社区慈善活动。她们的行为共同体现了在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觉悟;在专业理论和专业技
能操作的悟懂;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道德风尚的崇高。
2、以科学的目标激励人。制定科学适宜的目标能够对青年教师产生强大的激励作用。可以根据目的性与方向性相结合;普遍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可操作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比如制定青年教师的“素质目标”。可从政治思想、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教研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出不同的具体目标要求;二是制定了青年教师“成才目标”。三是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目标”。如:提出了青年教师2-3年内在职进修学习的学历达标率;拜师学艺教具制作作品;兴趣小组辅导水平;教学经验总结几编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四是制定青年骨干教师“示范目标”。比如:骨干青年教师,每年要完成“五个一”的示范任务:即:指导一名未获得荣誉称号的青年教师,承担一次街道级以上公开课、示范课或研讨课,在街道或市级以上会议或刊物上交流或发表教育经验论文一篇以上,承担一个段级以上教育园本课题,自制一项比较有质量的教玩具。
三、抓好业务技能锻炼,能增强青年教师成功的创造力
创造力的直接外在表现是创新能力。本学年教育办主任郑重提出:作为本街道的每一位教师都要“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幼儿园的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这就对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以科学的理论树立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教师职前所受教育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再加上教师业务素质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因而教师的培养和提高显得尤为必要,特别是青年教师只有用科学的理论树立新的课改意识,才能产生创新的灵感。首先我园鼓励她们要树立终身学习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并让她们明白学习是为自己的自身素质奠定最好基础。第二是提高教学基本技能,我们几乎每学期都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的活动。使青年教师的教育基本功达到宽广厚实的程度。第三,坚持每周有集中政治学习或专业理论学习的解读,并经常性地向青年教师发出 “读熟理论、搞点教研、积点经验、写点文章、学会巧干等”的行动倡议,来推动她们创新能力的增强。第四,鼓励老师积
极参加一些现代教育法和教育手段培训班。特别是对于那些进入工作成熟期的教师和能够熟练地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更是提供平台让她们有展示锻炼机会。让她们完善了自己,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快脱颖而出。
2、以创造的氛围影响人。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科学的启迪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青年教师创造力的培养,除需要良好的物质环境作基础,还离不开创新的氛围。于是我园就陶行知语:“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境界努力创造氛围。目前在园中的教师们已有一种创新光荣,守旧可耻的思想意识。幼儿园还一方面充分利用优越条件,积极承担教育办举办的现场教研活动和拉动姐妹园的其他工作活动,为青年教师赢得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另一方面积极组织教育教学研讨。坚持每学期进行一轮“上五课”活动:即人人上合格课、新教师上汇报课,青年教师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优质课、年段长带头上示范课。
3、以丰富的实践锻造人。只有给予青年教师创造的机遇,让每个青年教师都能一试身手,才能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幼儿园在务实的基础下提出了“激情、创新、开拓、”的口号,一方面,给青年教师“压担子”,让青年教师满负荷或超负荷工作,比如:从事班主任兼某室的管理、从事段长兼班主任等多岗位工作,立足于“一专多能”,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我园园本课题教育研讨。鼓励青年教师人人参与教育讨论,个个从事创新实践。我园承担着市级课题一个,各段还有一批综合性的活动课题。现在我园已初步形成了本点区为龙头课题教研活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同时得到一定的成效。这些任务主要由青年教师承担的,由于她们能在丰富的实践中得到广泛锻炼,在日常工作上已能从辛苦的教书匠转向为创新型、开拓型的教书者。
总之,幼儿园管理人员要以一定的目标来期望教师为之奋斗,使她们产生实现目标的热情和共同前进的愿望,寻求成功的欲望。特别对青年教师建设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的是我们要务实地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充分地运用情感和激励手段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有效发挥幼儿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能力。
史南城
教师配备是教育公平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均衡必须依赖于教师分布的均衡。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有效需求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不能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推行素质教育等现状,笔者以为,应创新七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全面提升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创新编制增补机制。充分考虑到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当放宽编制控制,增加农村教师数量。由于农村办学相对分散,学校规模小,为切实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必须增加农村教师数量,保证正常教学需要。政府可出台一系列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的教师招聘政策,一方面通过奖励政策的引导,鼓励优秀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另一方面确保在编制范围内每年的教师增补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员数,以此逐年缓解并最终解决农村师资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的矛盾。另外,考虑到农村教学点成班率低,在编制内农村教学点更应适当放宽编制标准。
二是创新待遇补贴机制。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补贴。建立牢固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改革现行农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确立贫困县农村教育的投入倾斜地位,大幅度提高转移支付标准,尽快落实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为了让条件相对艰苦学校的教师能安心教育工作,政府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可结合国家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的发放政策,真正打破大锅饭,根据区域的远近、交通状况、经济发展的快慢等情况,划分不同的等级,为在农村学校任教的正式在编在职教师每月发放一定的地区性特殊津贴,使其实际收入高于城市同级教师。同时,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骨干教师的优待政策,解决待遇低的问题。按县、市、骨干教师级别和学校边远程度级别,每月分别向农村骨干教师足额发放农村骨干教师等级津贴和交通费用补贴,使农村骨干教师的工资收入比同等的城里的骨干教师高,从而使他们在农村安心工作,不再向往城里学校,确保农村骨干教师队伍的稳定。此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名师工程”,凡被评为“名师”的教师,学校或政府发给一定数额的特殊津贴,具体数额根据各地的财力而定。
三是创新条件改善机制。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地域环境的差异,使城乡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工作生活条件反差巨大。一些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学校无宿舍,无食堂,外地教师均寄住在由教室改建成的集体宿舍中,生活配套设施缺乏,教师吃饭洗澡十分不便。这也是造成农村教师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更是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的典型表现。因此建议设立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通过财力倾斜投入,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要着重解决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如兴建教工集体宿舍,同时完善用水、用电和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使教师有个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还要改善教学条件,如更换旧课桌椅、更新黑板、添置电脑、建立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等,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教学安心、生活舒心,工作顺心。这将极大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四是创新业绩激励机制。激励是人才成长的催化剂,只有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才能激励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达到个人价值自我实现与促进教育发展的目的。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将岗位与待遇、工资与实绩、贡献挂钩,向优秀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向农村边远地区倾斜,建立形成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用好农村人才,促进农村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每年教师节期间应大张旗鼓表彰一批优秀农村教师,并给予奖励。政府可对有重大贡献的并在农村任教一定年限的教师,授予相应级别功勋教师称号,并享受相应级别的特别津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相应层次的研修和培训,帮助他们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有效措施,促进我国优秀农村教师群体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学校可以从信任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成就激励、评价激励等五个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让教师特别是优秀年青骨干教师感到在农村教育岗位上同样可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为进一步推进我系的科学管理,努力打造我系的特色文化,系党总支和系行政决定在全系教师中开展“管理工程系系部文化建设方案” 设计大赛。
一、指导思想
通过“系部文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充分吸纳全系教师的思想和智慧,丰富我系的文化内涵,构建管理工程系的独特品牌,为我系在学院的未来大发展中“站得稳、走得远”争取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二、活动主题
管理系因我而立,我因管理系而荣
三、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8日至5月10日
四、参赛对象
全系在岗教师(含下企业教师),无特殊理由请勿交白卷!
五、设计内容
本次系部文化建设方案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设性观点、意见或建议。
1.文化建设理念
2.精神文化建设
3.制度文化建设
4.环境文化建设
5.活动文化建设(含教师活动)
6.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实施
7.其他
六、奖励方式
本次设计大赛将设:
一等奖:2名
二等奖:5名
三等奖:8名
获奖者将给予精神和物质双重奖励。
七、注意事项
1.设计者可以针对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提出详细具体的观点和做法(谢绝纯理论稿)
2.请全体教师务必于5月10日下班前将电子稿发至系办邮箱
管理工程系党总支、系行政
一、建构完善教师进修学院目标体系
1.建构完善整体目标体系。
在省级层面上, 应对各市教师进修学院运筹把握, 制定宏观目标。如周期目标、阶段目标、近期目标、目标达成要素条件、量化指标等目标体系, 使各市教师进修学院有所遵循, “办学”有标准, 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 还有哪些欠缺, 让本市政府知道本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办学条件与省级目标要求的差距, 了解制约当地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问题, 加大投入, 加强督导, 发挥市教师进修学院应有的作用。
2.建构完善本体目标体系。
仅以人才培养为例, 几年来, 市教师进修学院配合市教育局, 达成实施了“全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工程”、“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骨干教师的1123工程”、“城乡学校手拉手工程”, “‘一村一小一大’提高工程”等。这些“工程”的制定实施, 建构完善了我市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使之形成了校、区、市梯度骨干教师队伍, 搭建了城与乡之间学校沟通的平台, 组成了“手拉手”、“师带徒”互动联盟。在这种目标管理下, 我市在“四个一”、“万人百例”、“三新课堂教学”、“教学标兵”等竞赛中, 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研究型教师。
二、建构完善教师进修学院操作体系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对教师进修学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 我们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 建构了以竞赛、活动、任务为载体的操作体系。
1.建构以竞赛为载体的操作体系。
进入“十一五”以来, 市教师进修学院认真学习总结了以往的工作模式, 科学制定操作体系。例如, 2006年的“四个一”竞赛, 2007年的“万人百例”竞赛, 2008年的“三新课堂竞赛”, 2009年的“教学标兵竞赛”等;不同的内容、要求与侧重都贯穿了同一个主题: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主, 突出两个能力——教师的专业化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 做到三个围绕, 紧紧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 做到可持续发展。
2.建构以活动为载体的操作体系。
几年来, 我们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 提升了工作的科学性, 减少了盲目性, 对一些重大问题, 采取调查、研究、决策再工作的思路。在调查中, 我们感到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 有一些困难疑惑渴望获得帮助指导, 针对这些情况, 我们一是请各县区教育局长来院, 征求对教师进修学院工作的意见的办法, 这同时也是研训教师进行学习的过程;二是送教下乡, 与当地教师同研究、同备课、同反思, 做到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导、真心实意地帮。通过几年不间断的实践, 有效地提升了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
3.建构以任务为载体的操作体系。
多年来, 市教师进修学院根据省厅和市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 以任务为驱动, 改变了以往“零打碎敲”的做法, 依据培训规划、计划执行, 完善了以培训任务为载体的操作体系:一是按类别划分的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研训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外语教师培训;二是按内容划分的共同课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学科课程培训;三是按培训形式划分的岗位培训、离岗培训, 使继续教育培训逐渐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建构完善教师进修学院评价体系
评价, 是任何一项工作、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不可或缺的杠杆, 能持续推进各项工作向前发展。然而, 目前各市教师进修学院接受评价的机会甚少。因而, 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要建构完善“两个评价”体系。
1.建构完善过程评价体系。
近几年, 市级教师进修学院的业务主管部门仍然在不断强化评价的促进作用, 如“十五”期间的“师干训先进单位”表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表彰、“教学改革先进单位”表彰等, 客观讲都产生了推动促进作用。通过总结表彰, 使相关单位找出差距, 总结经验, 明确了目标,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此过程中, 我们自感略有不足, 缺少过程性评价, 正如以上所述的“三个”表彰, 每一项都缺少过程性评价。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在注重结果性评价的同时, 更应加强过程性评价。这种过程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可根据某项工作的整体规划, 从时间上确定为周期评价、阶段评价、定时评价;从内容上可根据时间进行单项评价、复合评价;从形式上可进行材料评价、汇报评价、拉练观摩评价等。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比, 我们认为过程性更快捷、更经济、更实效。通过过程性评价, 可及早发现问题, 少走弯路,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建构完善综合评价体系。
多年以来, 对各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功与过、是与非、好与差缺少督导评价。客观分析目前教师进修学院的现状, 办学条件十分勉强, “欠账”很多, 其中就包括师资的培养, 这一切都需要加强评价督导考核。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针对各市教师进修学院的评价方案, 向“双高普九”那样, 逐项、逐条考核认定教师进修学院的资质。
四、建构完善教师进修学院保障体系
阜新市教师进修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负责本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 培训、教研、教育科研、业务管理等方面的机构, 它面对的是成千上万名职后在岗教师, 本质属性复杂, 工作职能涉及多种领域。因而, 有必要建立完善条件保障体系。
1.建构完善硬件条件体系。
目前, 各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办学条件处于“小马拉大车”的状态, 不堪重负, 亟需缓解改善。特别是硬件设施配置上, 以我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例, 尽管几年来学校改造了两个教室, 缓解了一些突出的矛盾, 但仍需一个容纳500人以上的教室;另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应的数字化设备需要不断地增加;第三, 目前教师进修学院在职教师有120人, 却挤坐在人均不足3平米的办公室里, 尽管近两年学院改造了小教室作为教师办公室, 更换了办公桌椅, 但仍满足不了基本办公要求。因此, 建议上级部门抓住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 申请项目, 完善设施, 确保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
2.建构完善软件条件体系。
作为市教师进修学院, 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如同学院的两足, 缺一不可。近几年来学院在“软件”的建设上采取了“三点”措施:一是“走出去”。仅以2008年为例, 学院选派近200人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学习, 人均学习时间约50学时, 经费支出近20万, 通过走出去学习考察, 更新了研训教师的思想理念, 开阔了培训、教研、科研及管理的视域, 掌握了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二是“请进来”。由于学院工作的特殊性, 即要集中全市或外地一些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工作, 我们请到了全国知名的教学专家为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请我市优秀班主任为全市班主任培训班介绍经验, 请各科学科带头人任兼职研训教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练内功”。外树形象, 内练素质, 这是学院多年来的工作准则, 尤其是近一年, 我们把“练内功”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 作为一项人才培养工程, 有“工程”的总体规划, 达成策略, 评价细则, 现正在进行之中。由于我们多年来注重了“软件”建设, 因此实现了科研、教研、培训“三级跳”。
关键词:素质 知识 基本功 能力
人才使用不能忽视对他们的培养,有计划、科学地培养人才,才能长期地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在当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教育价值。
一、职业道德
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认真负责,诲人不倦,诚实正直,庄重热情,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等方面。
在职业道德方面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一般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要高得多,严格得多,这是由教师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不仅教书,更要育人,教师高尚的师德既是他本身工作的动力,更可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因素影响学生,因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他自己也作为周围世界的一个重要成分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到学生的认识过程中。他的思想品格、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而且这种影响在塑造青少年的灵魂中是一种最现实、最生动、最鲜明、最有力的教育手段,不仅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且直接证明着教师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能性。这是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因此,不加强
教师本身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难担当教师的重任,就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二、业务知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意味着他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轻而易举地掌握教材,甚至胜过教材,这是对优秀教师的起码要求。”要熟练地掌握教材、胜过教材,就不仅要掌握所授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对这门科学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社会功能以及与邻近学科的关系等,都要有较详细的了解和一定研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所任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义,才能居高临下正确地处理教材,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在授课时做到化难为易,深刻生动并注入激情。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训练,作为主管部门或单位要积极引导教师采取多種途径,利用多样的形式,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光有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必须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掌握一定的教育技巧。教育工作可以说是两门学科的有机结合,一门是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一门就是教育工作本身的科学知识。这两门学科对教师来说是缺一不可的。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师教学,不是学者的效率和教育者的效率之和,而是二者之积。如果其中一个系数为零,那么结果必为零。”
四、教育能力
1、言语表达能力。教育要求和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语传给学生,这些信息是否容易传给学生,经过学生头脑的筛选、整合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言语表达的能力和技巧。“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教师要善于运用精简扼要的讲述和适当中肯的譬喻,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2、观察能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如果教育学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您就应当首先全面地了解人。”观察力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只有对自己的教育对象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教育他们,而观察则是一种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有效的办法。
3、独创能力。如前所指,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地发挥自己的独创性,在教育工作中开辟新途径。提高教师的独创性,一方面有赖于教师自身有意识地去加以训练,养成独立思考、善于钻研的习惯;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者也要为教师提供发展独创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4、组织能力。教师无论是搞好教学或教育工作,都必须具有多方面组织能力。首先必须善于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步骤;其次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和维持课堂秩序;还要善于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教师更要具备很好的组织能力,诸如教师必须具备班集体以及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的能力。
高一年级十四班2011年1月11日
一、学段工作回顾
(一)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一年级的每一位教师辛勤工作,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扑在学生的身上,为了同学们的成长,夙兴夜寐,殚精竭虑。在老师中我们又特别加强了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使武高的班主任团体成为一支团结合作,奋勇当先,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队伍。班级管理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配合抓高三备考:高一的师生能够从大局出发,做好本分工作,既为高三营造良好备考环境,又能够给高三年级的备考献计献策。
(五)安全教育活动。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年级都能布置教室,出版年级板报,促进了年级和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
(七)加强封闭式管理,为高三创造和谐备考氛围。大家能够按照要求,老师凭牌出入校门,同学们能够校徽出入校门。
(八)注重培养同学们自主管理的能力,抓好“两个习惯”的养成教育。大多数同学能自觉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按时作息的习惯、文明礼貌的习惯、认真预习认真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认真练习的习惯、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一些同学还养成了从小事做起、注意做好每个细节的习惯,努力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相关数据表明:宿舍内务卫生不合格、午晚休违纪次数明显降低。一年级在自主管理方面还通过抓会风,促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年级开会要求每个班的同学在班干部的带领下排队进场,排队散场。
(九)加强学风建设。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目标管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方案,策划自己的未来,激励学生朝着自己的奋斗目标扬鞭奋蹄。各班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学风建设。高一全年级引导同学科学安排时间,科学规划自己的人生,提倡“早到早读”,早上6点50分大部分的班级开始早读,目前这个年级早晚读英语和语文的现象已成为武高一道靓丽的风景。班级培养团结意识,利用多样化班会形式调动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惜时意识,加强各科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班级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督查活动,班级管理全员化;用班规来规范学生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班级整顿学风,教育学生“知耻而后勇”,细化各项工作要求,留住流动红旗。班主任找各层次学生谈心。班级着力扭转班风,加强培养两个习惯养成;加强各科学法指导,特别是从细节检察、督促、落实。班级加强班团干培训,使班团干着手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会课对全班同学开展砺志
教育,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班主任坚持在自习课坐班,找个别同学谈心,解决思想问题。班级狠抓自习课堂纪律;班主任亲自检查各科作业情况。班级各人针对月考拟订较高的段考目标,在公布栏公布,引导同学用破釜沉舟的态度,拼博,拼搏,再拼搏。效果显著,基本完成目标。
(十)校园的整治。绿化美化工作、食堂扩建工作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我们两个年级90%以上的同学是积极向上的,但还有极少数学生无心学习,没有上进心,人生没有目标,在校不听老师的教育。
2、不会关心别人,不会与别人合作。
3、还有一定的同学带手机、mp3、mp4进教室。
4、不知道珍惜时间。
5、有些同学还有严重的浮躁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能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不能正确对待平时的测验。
6、有个别同学有谈情说爱的苗头,有的严重违反校纪校规等等这些不良现象都给学校、班级带来负面影响。
三、提出几点希望:
不提倡同学们做花朵,因为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1、希望同学们遵守校纪校规、文明守纪,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2、明确学习目标,做志存高远、胸怀天下、有所作为的青年。
3、讲究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学多思。
4、戒骄戒躁,永不言败。
四、下阶段学校工作
1、继续做好最后一个多月的冲刺工作。
2、做好高一相关科目的毕业会考复习指导工作。
3、校园安全工作:(1)师生人身安全;(2)基建安全等。
2011年对于方洲小学来说,是团队扩容、特色彰显、发展提速的一年,我充分感受到了许多名师加入的重要意义和魅力所在,感受到了身边同行们孜孜以求、勤于实践、勇于探究的风尚。对于自己而言,这一年是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学有收获的一年,尽管没有值得夸耀的荣誉和值得炫耀的成绩,但乐于创新、勇于开拓却是我工作的原动力,让我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岗位上迈着更加坚实的步伐。为了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业务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现将一年来的学习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爱心为基,班级管理“一把抓”。
基础教育是一个万众瞩目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关乎全局的成与败,而班主任作为全程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可见责任重大。对于我校首届毕业班的班主任的我来说,肩上的责任是沉甸甸的。热情是最有感染力,是最能感染学生并能鼓励学生以更快的节奏进入学习状态。我始终要求自己做一名充满活力的老师,因为有亲和力,最受学生喜爱;信心十足的老师最有震憾力,最受学生欢迎。及时为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送去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语,这些对优秀的学生是锦上添花,对那些学困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毕业班的一些孩子已进入青春躁动期,他们不喜欢泛泛的言论,也不喜欢喋喋不休的琐碎,充满感情和力量、跳跃着思想火花、闪动着智慧的话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而被学生接受。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更多地关注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我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这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学生的个人品质、个人爱好、个性要求和个人情感,走近学生,因材施教,做到班级管理一把抓,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了解班级每个孩子的思想动向。学生遭到挫折时,更需要老师的安慰和鼓励。适时帮助学生从失败和挫折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在哪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这样才能使学生重拾信心,振作精神。批评指责只会降低学生的信心,于事无补。人的天性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获得鼓励和表扬是人们维护心理健康的一大要素。老师的表扬是天籁之音、神圣之音,可以刺激学生思维的热情,引爆他们对潜在能力的肯定、对理想的追求、对成功的自信和把握。家长会获得家长的致认可,每年的学生与家长问卷统计,我班好评指数名列前茅。看到孩子们一天天成长起来,作为班主任的我无比的欣慰。我总是从关心爱护他们出发,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坚持正面教育,耐心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二、以智慧为名,做“一根劲”的语文老师。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学生在发展,教育者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向人脑灌输知识,而是教给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之门、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以一种新的眼光新的视角去思考,思考教育的理想境界,思考教育改革的方向,思考“和谐,生动、高雅”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到教学相长,使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水平相得益彰,并驾齐驱。知识即力量,方法即智慧。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之中,自身也在不断变化。教师是知识的先行者,更是学习的先行者,它是教师的职责之所在。作为一名学科带头人,我一直坚守在钻研的平台,做“一根劲”的语文老师,用钻劲深研教材,只有深度,没有终极;用恒劲打磨课堂教学没有最好,只有更佳;个性作业,每天新鲜出炉;课外阅读手册,人无我有,彰显特色;作业统计,不放过任何一位孩子;作文批阅,大作小作本本精批。在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华东地区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上我执教的《理想的风筝》获一等奖,《让课外阅读“深入人心”》获中国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望月》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学会评比三等奖,《用多元的视角改进语文评价的思索》在江苏省“金帆杯”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品味经典中丰润精神》在江苏省第九届“蓝天杯”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让学生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发表于《新课程》杂志。辅导了多位同学的习作在各级刊物发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年来,我班孩子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学习效率获得了极大提高,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提升,孩子们大多爱上了阅读,爱上了语文课,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三、以团队为线,年级组工作“一窝蜂”。
人在旅途,因为有青山的倒映和微风的吹拂,内心深处,一泓湖水碧波微澜。大家有幸走到一起,敞开心扉,笑谈人生成败,坐看风云际会,我们年级组就像是一家人一样。每周的年级组例会,大家如很给力,总是及时参加,认真记录,感动!每次的年级组活动,大家如一窝蜜蜂似的很和谐,总是围坐一起谈笑风生,感怀!每次年级组要应对重要的检查或参加重要的活动,大家总是发挥蜜蜂的团结协作精神,主动承担,相互协调,以保证学校活动的有序进行,让人感念!作为组长,其实我没做什么事儿,就是把大家的想法引到一处去,让大家的劲儿往一处使,一切都缘于组内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而且办公室的气氛非常融洽,谁有困难,大家一起出谋划策,立马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四、以热心为诚,“一头热”地履行工会小组长职责。每到周五放学后,及时到达工会活动地点,不管有没有人,热心地为小球组带好活动器械,做好人员的统计。
[关键词] 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 G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28-02
高职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社会经济巨变的今天备受瞩目。这不仅是因为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目标的确立,更是源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幅度提升的就职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综合素质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1]只有从协同创新出发,真正建设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服务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
一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面临的困难
校企双方是人才从培养到就业的重要相关方,校企合作是实现人才高速高质量培养并参与工作的必由之路,也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校企双方的协作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程度的影响。多项研究数据表明,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的匮乏和合作模式的单一,无法真正促进高职院校自我提升,更枉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与社会输送[2]。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依旧面临着如下困难。
(一)校企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观念无法衔接
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可否认,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却走入了误区: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以高学历为招聘的敲门砖,学历攀比现象盲目而无效,一味追求博士、硕士学历的高理论层次人才,忽略教师本身教书育人的操作需要;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过分注重技能教育,以教师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注重完全侵占了理论知识架构专业性和基础性的支撑。这两个误区是摆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道路上最显著的问题,是高职院校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从协作创新的角度加强校方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有效手段[3]。但由于自身建设发展的考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校企双方的作用的不同导致校企双方在建设理念与配套行动上无法统一,严重影响着校企协同创新作用的效果。出于对自身有利建设的考量,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更注重追求协同创新社会效益的提升,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等;而对自身效益的考量下,企业更注重于协同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如商业转化、新科技创新成果等。由追求的利益点不同导致的校企双方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观念上的差异,加上校园教学过程复杂系统而缓慢,企业技术开发时间要求上的效率性引发了校企合作中时间空间上的错配等,制约着校企合作的发展,使双方难以发挥自身长处实现双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无法有效发展。一些高职院校甚至并不重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校企协同下的教师培养并未有实效性的举措落实[4]。
(二)校企对兼职教师的管理不一致
兼职教师作为师资队伍建设中独特的组成部分,是“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有机组成部分。兼职教师在校企双方身份的双重性联结了校企双方对人才的利益需求,将实际应用中的专业技术操作性与校园理论的权威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过程中,兼职教师的聘用不仅能强化高职教育特色,密切联系校园与企业、市场,更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5]。但当前校企双方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漏洞,双方关于兼职教师管理问题的沟通与合作存在断裂,社会对兼职教师的认同感不高,职业流动性较大,缺乏工作动力;对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与学生的沟通较少,发展专业能力的时间有限,制约着兼职教师整体的教学效果的发挥。另外,在校内对兼职教师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偏颇,专兼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兼职教师的边缘化严重影响了其在优质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考核机制不健全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改革全面推进,这些外部大环境的瞬息万变都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加快脚步。为满足“双师型”教师师资能力要求,“双师型”教师必须经常参与工作一线,不断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发展和掌握新的技能、技术、工艺、方法、知识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度源于队伍建设中的动态性因素、个性化的职业素质与多元化结构。如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在高职院校就职行为通常被当做个人行为,得不到企业认可,同时由于工作重心的企业倾向,使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考核并不严格;而专职教师到企业中挂职提升、顶岗实践则因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的缺位使其缺乏对企业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无法真正提升自身操作技能水平。教师在教育工作和企业中的付出无法得到准确科学的衡量,工作量与劳动报酬没有准确的核算与激励,直接导致传统型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的积极与主动[6]。
二 协同创新,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合作创新开始,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政策项目引导促进校企合作创新,从资源共享角度实现高职教育在经济转型期的长久发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应充分注意项目、体制、机制与人才的政策引导和协同创新,深化企业、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之间的交流协作,形成“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协同创新联盟战略体制,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与政策实践、项目研发等协作创新,共同帮助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校企统一人才培养观念,实现人才协同
校企双方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应充分提供畅通的任职交流渠道,在项目研发、新技术应用、人力资源培训、人才培养、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利用等方面通力合作,对组织运营风险的规避、改善教育教学、避免科研资源的浪费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共同促进校企合作,共同创新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人才协同可从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利用高科技手段、更新就职形式来共同完成[7]。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能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提供发展的舞台,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专门机构与各部门明确的工作职能是高职教育改革的基本条件保障。新型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能充分发挥企业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性与高职院校创新、协同、行业集于一身的资源特点,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与优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人才的培养缩短了时间、空间上的距离,能够解决兼职教师在双向工作中的时间冲突,现代科技在校企合作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可保障校企联合的视频互动系统的构建与正常运营,将企业工作一线与专业化理论教学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校企双方资源要素的互补。双岗双职、双向兼职模式的构建能构建自由宽松的教师成长环境。双岗双职主要包括校内双岗双职、校企双岗双职与校企分别结对三种形式。校内双岗双职即高职院校在其设立的专门技术应用公司任命教师的形式,这种形式能对教师进行双重身份设定;校企双岗双职即传统的兼职教师形式;校企分别结对,即校内优秀教师与企业优秀员工之间互帮互助的一对一交流辅导机制[8]。这些举措都能促进校企双方的协同创新,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二)增强校企间沟通,促进项目协同
地方产业升级战略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中存在重要作用,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对企业需求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运营理念的融合,完成高素质优质应用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项目需求之间的完美衔接。具体来讲,可以从共同研发项目、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建设基地三方面来进行。校企共同项目的研发与研发中心的建立发展,即能针对企业不同时期内的个性化需求出发,跟踪项目发展和企业人才诉求动态,又能通过项目本身的研发,结合国家发展大趋势为企业提供新技术与新信息的应用,实现对企业生产实践的指导。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能连接企业与教学过程的实效性,将企业职能与管理经营结构的引入与高质量人才的输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真正注重企业工作一线技能的校园培养和校园教学中企业工作情况的补充教学。校企共同建设基地能为教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应用能力和知识架构的补充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
另外,还应建立健全教师考核激励机制和配套政策,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中需要稳步长期的坚持,这需要地方企业、高职院校、地方政府等多方努力,从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和完善配套政策上共同完成。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复杂工程,对培养具有扎实知识基础理论水平与优秀业务实践能力的教师这一构建目标来说,“双师型”建设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必须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校企协作创新来共同发展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达到整个教学质量的不断发展,为社会输送更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铭,焦昂.论“双师型”教师实训教学的关键行动[J].继续教育研究,2012(5):74-75.
[2]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04(01):56-59.
[3]朱军明,张传柱.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4(02):11-12.
[4]胡春林.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推进方向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05):53-55.
[5]杨姸旻.多维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D].湖北:湖北工业大学,2014.
[6]吴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7]赵红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智富时代,2015,10(01):281-283.
【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小结】推荐阅读:
建设教师队伍07-20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07-08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05-28
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09-27
教师队伍建设学习心得10-02
教师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06-08
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自查报告06-12
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07-11
如何管理教师队伍11-19
教师队伍教学素质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