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精选10篇)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1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方法,目前已被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起到主导作用,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恐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认为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主导”地位,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要有较为丰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同样需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广泛的阅读经验。因为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是否深刻、处理教材是否恰当,对一些关键问题能否产生顿悟与灵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也是建立在这些方面之上的。一篇课文,看起来简单易懂,但是有些教师立足点较低,没有整体感,不能做到高层建瓴,游刃有余,也就无法深入浅出地把握住课文的关键所在。他就会把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影响教学效果。

2、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相信你的学生具有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抑制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在读写实践中逐渐转化。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起一个桥梁作用。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2

教师的主导作用包含哪些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顺序,简要谈谈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

一、导人生方向

引导学生自觉追求“三成”人生目标:从过程上看是成长、成熟、成功;从结果上看是成人、成才、成事。

没有目标的轮船只会在原地打转,没有理想的人生无异于行尸走肉。理想是人生的明灯,前行的动力,理想对人生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在人生目标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为学生“把关定向”,否则,教师一旦在这一根本问题上缺席,就会误人子弟。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人生目标必须与民族梦国家梦相结合,必须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精神实质相统一,为此,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三成”人生目标具化为“身心俱健,德才兼备,中外统揽,家国共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的“把关定向”,必须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10个关口”做起:在教育活动的目的上把关;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把关;在课堂结构、进程和走向上把关;在课前和课后的作业上把关;在协调各学科关系、德智体美劳技全面发展上把关;在人生规划、文理分科、学业发展方向上把关;在处理各种矛盾、平衡人际关系上把关;在升学与就业等重大问题上把关;在确定人生目标、选择人生道路上把关;在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把关。

二、导育人环境

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四字”育人环境:净、静、竞、敬。

制度约束人,舆论引导人,英模鼓舞人,这一切都强调了一个事实———环境影响人,都表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特质是由社会关系和环境规定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课改倡导大德育观,人人都是教育资源,事事都是育人环境,要求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要优化育人环境。

净:外求净化环境,内求净化心灵。静:外求清静之地,内求宁静志远。竞:外求千帆竞技,内求开拓进取。敬:外求文明善举,内求博爱大义。净、静、竞、敬,层层递进,步步升华。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想不进步想不发展都难。

教师优化“四字”育人环境,应着眼六种风气和环境:以身作则树作风,让自己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从我做起塑教风,让教师团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从生抓起育学风,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带好集体育班风,让每个班集体都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齐抓共管塑校风,让校园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家校联合兴家风,让学生家庭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和环境。六风并举,六境共育,满满的都是正能量,这是熏陶教化学生的最好资源和环境。

三、导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进入“三学”良好状态:想学、好学、乐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人无法代替。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进步和持续成长。“教学艺术的本质不是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引导学生进入“三学”学习状态,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引导学生进入“三学”状态,应抓好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教师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熏陶学习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势必营造勤奋好学的环境,产生典型示范的作用,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不受影响才怪呢;二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如,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进行理想、信念、事业、责任、向上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渗透,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三是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习兴趣。如,通过小品、情景剧、游戏、故事、歌曲、视频、讨论、宣誓等方式调动和激发学习兴趣;四是通过深入挖掘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价值,诱发学习积极性。事物最本质最深刻最有魅力的东西往往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没有教师的挖掘和点拨,学生就不能发现,也就不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五是通过学生的深层思维和成功体验,唤醒学习动力。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深刻挖掘、深度思考和神奇感悟,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共鸣,震撼学生心灵,这是产生持久学习兴趣和不懈学习动力的关键。

四、导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自觉追求“三会”学习目标:会学、学会、会用。

老子说: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主张: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引导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会学是方法目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归根到底要靠自己。俗话说,教的曲唱不得!不是出于自己的本心、想法和感悟,只靠别人的教导、传授和指示,关键时候肯定是不行的。会学是学会、会用的前提,不会学习,不可能学会,更不可能会用。没有自立精神、独立思想和方法技巧的人,肯定不是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应该从三方面做起:一是引导学生自信、自立、勤奋和自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不能替代;二是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要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不可人云亦云;三是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和探讨自己的学习方法。其中第三点是重点。

学会是任务目标。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学会作为教学的结果,一是老师教得好,二是自己学得好。从外因看,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教学内容,应从四方面下手:一是在自己会教上下手;二是在教会学生上下手;三是在管住学生上下手;四是在激发学生主动性上下手。

会用是目标。学以致用,会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人生有两大基本任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以改造世界为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用,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引导学生认清会用的道理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积极性;二是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和探讨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三是为学生提供运用的时间和机会;四是强化解题训练,特别是解题的思维训练、规范训练和限时训练。

五、导学习活动

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六性”学习活动:合理性、新颖性、多样性、创新性、实效性、可控性。

“心灵手巧”“儿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都是强调实践活动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学习金字塔理论尤其指出了活动对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指导学生活动是教师的分内职责。

学生开展的所有学习活动都要符合“六性”的要求,尽可能实现“六性”的统一,这样的活动才是有意义的、高效的、安全可行的。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和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自学、阅读、讨论、辩论、探究、展示、演示、表演、设计、制作、竞赛、游戏、课后作业和社团活动等。指导学生活动,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循序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各种学习活动,最初由教师设计,然后是师生共同设计,最后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设计;二是教师全程参与、全员关注和适当指导,但不能包办代替。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包办替代违背学习规律。

六、导思维品质

引导学生主动追求“三思”思维品质:愿思、会思、善思。

思维决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学起于思”“学而不思则罔”,这些俗语都强调了思维对学习的意义。其实,培训思维并不神秘,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技能训练,诸如“脑筋急转弯”“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教学活动,都包含直接或间接的思维培训。

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学习从问题开始,思维由质疑起步。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程序:喜欢质疑、学会质疑、善于质疑、善于释疑。

思维培训重在学科思维,如数学思维、物理思维、历史思维、地理思维等;难在打破思维定势,改变思维习惯,激发内在潜能,提高思维质量;落在追求更高层面的上位思维,包括最高层次的哲学思维,如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超常思维等;归宿在于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观点有主见善创新的人。教师既要把握学科知识,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等知识,更要了解一些逻辑学尤其是哲学知识,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地培养学生思维。

七、导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三求”创新意识:求疑、求异、求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我国强力推进新课改,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三求”创新意识,是教师的使命。

为此,教师必须有这样的意识:教会学生“求疑、求异、求新”的教师是好教师,学会自觉“求疑、求异、求新”的学生是好学生,促进师生“求疑、求异、求新”的学校是好学校。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潜能和强势智慧,教师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情况,特别要了解部分学生的超常潜能,以便扬长避短、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往往有三大特点:一是善于发现问题,二是思想行为异于常人,三是善于思考和创新。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可概括为相对应的三点:一是引导学生“求疑”,追求真知灼见,善于质疑批判;二是引导学生“求异”,追求卓尔不凡,善于打破常规;三是引导学生“求新”,追求进步发展,善于开拓创新。

八、导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三自”成长模式: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没有自立,便没有一切。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叶圣陶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因此,引导学生努力践行“三自”成长模式,是学生成长的根本途径。

每日三省吾身。成长越经验垣反思。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实质就是自省基础上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是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过程。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条件,布置反思的任务,提供反思的方法,落实反思的结论,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内容。

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德、智、体、美、劳、技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反思,又要把学习作为反思重点,集中精力和时间反思学习的目的、动力、态度、习惯、兴趣、方法、内容、基础、优势、劣势和方向。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把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结合起来,而且要督导学生把反思结论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深入实施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教师的“八导”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三个层面的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奠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把学校办成开放校园、幸福家园、精神乐园。

摘要:新课改十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是引导和启迪。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深入实施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人生方向、育人环境、学习状态、学习目标、学习活动、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学习反思等八方面的内容。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3

体之间的关系作些浅谈。

一、学生主体

现代教育的特征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学,有个性地学,在参与中、活动中养成习惯,进而获得科学知识和能力。与传统的“教师中心论”相对,这叫“学生主体观”。学生主体观就是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主体性,是人的本质的最深层次,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强的人,就是自觉能动性强的人,在客体面前有主动和自由的人。这一观点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教育教学过程,根本上说是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反映是学生的反映,思维是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学生的活动。满堂灌之所以为素质教育所不取,就在于它取消了学生能动地、自主地思考、探索、参与的资格。一句话,它取消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资格。从不参与就不是主体的角度说,课堂教学中如果有一位学生心不在焉,那么教学对于他就是名存实亡的东西。所以主体观认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要确保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的原则主要是:①“引而不发”原则。《学记》上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策动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让学生开动脑筋而不替他得出结论。②总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参与。从参与过程看,由身入,到心入,到神入。引而不发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主体观的基础;总体性原则突出了学生主体的地位,是主体观的核心。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无具体的学习活动。具体的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学习实践。实践出真知,活动出成绩。只有具体活动,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讲解可多可少,但学生的活动不可或缺。

二、教师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个主体是在老师的主导之下存在的;落实学生主体的关键是学生的活动,但这些活动是在老师的指挥之下进行的。学生活动了没有,活动得效果如何,责任在教师。课堂教学中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而在教学生学,教学生“动”。从这个意义上看老师的作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再加上“导学”了。

“老师是统帅、是指挥”;“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谁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就不懂了,谁从上课到下课都让学生学,学生就懂了”。因为:“你讲,跟难分辨他听没听,懂没懂,可是你让他自己学,然后回答,要做出来,这样一来就不容易产生差生了;”“过去上课,学生只负责听,听的效果如何,多数要等到单元或是期中考试时才能看出来,有的问题会一天天积累。现在则是课上的事情课上做,效率高了,效果好了,课后就不需要沉重的作业负担。”

老师的主要责任不在讲,也是知识传授的规律决定的。知识不是实物,知识的传授不像实物的传授那样是一种简单交接。知识的实质是经验。它必须经过个人的体验、加工、建构,将外在的知识(社会公有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知识(个人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讲懂的知识不是真懂,只有自己悟出的道理才是真懂。换句话说,老师只能讲“懂”,但不能讲“会”。

如何教学生动?一曰发动;二曰组织;三曰指导;四曰调控;五曰点拨。

1、发动。即动员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利用演讲,从情绪上调动学生;利用设疑,让学生进入“愤”“诽”状态;利用音乐、图像等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利用铺垫讲授,使学生接近问题等。在这些不同的发动方式中,“演讲”是最常用、也是最方便的方式了。只要有学生活动,就需要“演讲”——鼓动。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学生没有活动意识,当然也没有活动欲望,所以当然动不起来——不愿动、不想动。不懂发动的老师,学生必然缺乏激情,课堂必然缺乏活力,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2、组织。即进行组织教学。一是管理性组织,即指导、监督、惩罚、限定、奖励、操纵、安排、协调、维护等;目的在于促成课堂良好堂纪律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二是指导性组织,即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目的在于组织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要细致、周到。课堂组织常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无组织意识,组组织行为。如走上讲台就讲,铃声一落就走;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听不听;只管自己“指挥”,不管学生动不动。(2)指令软弱(声音小、无表情、怯懦等)、含混不明(如用“可以做某事”一类话语),组织效果差。(3)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走神、磕睡等非学习活动或非正常学习活动视而不见。

3、指导。即在学生进行某项具体的学习活动时从学习内容、学习思路、学习方法等方面给以具体明确的引领,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学习状态。正如上面引用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的话:“老师是统帅、是指挥,指挥的艺术可以写一大本书”;“老师指挥就是教学方法的锦囊妙计”;“每一步都需要学生学,但每一步都离不开老师”;“学生读不好,讨论不好,回答不好,都是老师指挥不到位”。

4、调控。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适时的调节,包括教学目标的调节、教学难度的调节、教学进度的调节、教学组织形式的调节、教学方法的调节等。调控是教师驾驭课堂所必需的教学机智。它有经验的积累,同志也是一种责任。有的同志眼看着原来的计划落空而无所适从,这是缺乏经验;有的同志看着原来的设计不合学情也不愿去变换设计,这是不负责任。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4

当好课堂的主持人

新课程的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学生所参与的学习活动方式是多样的,学生如何能主动学习,这有耐于老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与科学的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启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充足时间,放开活动的空洞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当好主持人控制教学过程,控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学习,给学生提空探究的基本技能。

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当好课堂的主持人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一.激发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多种多样的方法,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教学赢得学生共鸣。不断给学生提供愉悦的空间。

导语激情:感从情中乎于情。教师是导体,是主持人。教师通过眼神,脸色神采,让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诱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尝试强烈的心理冲动进入角色,如教学《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文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快乐是什么吗?你身么时候觉得快乐呢?生:我得了100分,妈妈表扬我,我很快乐。我把教师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同学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我很快乐》师:回答的很好。可是有一只波斯猫却不高兴,它找呀找,可是没有找到快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走进童话故事吧。

这样的主语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活动情绪: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表明他们长时间处于某一状态时,注意力极其

分散,精神容易疲劳。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演一演,唱一唱。这样可以以生之情激生之绪。

二.鼓励实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许多教育论著都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

发挥的首要条件是学生进行实践。

以往的语文教学,教师设计的面面俱到,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严重制约了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5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如果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出现教师说教过多,高控制等问题;而过分的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又会出现幼儿的学习过程过于松散、难以获得有价值的学习经验等问题。那么我们应如何巧妙地将两者加以平衡?

关键词教师自主活动实践活动自由游戏自由选择玩具

尊重幼儿,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是新《纲要》所倡导的理念。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要么过于让幼儿放任自流,要么又回到了传统的“师本位”。该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自由探索呢?我认为,我们老师要在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审慎而有效地引导和帮助是幼儿自主探索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以问题引导幼儿向一定的方向观察、探索,以问题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同伴和教师相互作用。当然,教师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能寻找到答案。同时,还要注意到问题的开放性,以激励幼儿对问题解决提出多种方法。这样,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探究能力、自我想象能力、自我创造能力都得到发展。

自由活动可以把幼儿从教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幼儿的脑、眼、手、口等感官解放出来。当然,我们老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和参与游戏的目的.,要把握好帮助的时机和分寸,牢记一条教学准则:只要是幼儿能说的就让他自己说,只要是幼儿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避免随意、主观地帮助幼儿。但是,注重自由活动,并不是教师放任不管,听之任之,让幼儿搞“自由主义”。那么怎么能让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呢?要朝有意于幼儿身心健康方向发展,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发挥其主导作用。

一、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教师要把握好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的时间比例,安排一定的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可充分利用各项活动之间的间隙,让幼儿自由的活动。例如在幼儿做完游戏后与吃午饭之间的一段时间,吃完点心后与开展教育活动前之间的一段时间,便可安排幼儿自主自愿的进行相互谈话、交往等活动。还可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固定的自由活动时间,如入园后(7:30―8:15),离园前(4:15―5:00),从而使幼儿每天的自由活动时间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空间、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幼儿自由活动提供便利的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的自由活动提供大量的材料,如拼版、手工纸、剪刀、蜡笔、图画纸、针、线、纽扣等,让幼儿动手动脑、自由操作,进行剪纸、画画、拼图、钉纽扣、翻纸绳等活动。

同时还要提供大量的废旧材料和半成品,如空纸盒、塑料瓶、碎布等,以丰富幼儿自由活动的内容,促进幼儿的操作和思维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如果条件许可,应尽量扩大自由活动的时间。可由教室延伸到走廊、阳台、操场,使幼儿不仅能进行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还可进行跳绳、踢毽子、跑步等体育活动。总之,教师要因时、因地、因材制宜,为幼儿的自由活动创造条件。 三、在幼儿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个别的教育,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强调:“要重视个别的教育,特别是幼儿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个性,教育孩子没有固定的公式。”教师要善于观察,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行为表现和个性特征,给予相应的教育。自由活动有利于因势利导、随机教育。幼儿是自由活动的主人,只有当幼儿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动手、动脑、幼儿自由表现、主动探索时,他的一举一动才是真实感的流露,因而此时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如自由活动中,幼儿有时争抢玩具、图书,教师针对这一情况,及时引导幼儿玩开图书玩具店。营业员热情周到、顾客彬彬有礼,幼儿各得其所,并津津有味地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图书或玩具,还互相交换玩具玩,交换图书看。教师马上肯定孩子团结友爱的表现,使谦让意识在幼儿心中萌芽。又如教师看到一群幼儿在自由活动时互相攀比谁的手帕漂亮。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以节目主持人宣布现在是广告播送时间。小朋友争先恐后、情绪高昂,都乐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产品”。他们借用电视广告一些语言,绘声绘色地介绍,结果使毫无意义的比手帕,变成了积极思维、大胆讲话、气氛活跃、热情参与的动人场面,这种教育比较随意、轻松、灵活,符合幼儿认识特点,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教育效果较好。

又如:东东小朋友在班上一向任性霸道。一次,班上新添了一件玩具,小朋友感到新鲜,很想玩一玩,可玩具被东东一个人独占了。老师走上前去说:“东东,老师和你比赛好么?”东东勉强答应了。于是一场紧张激烈的比赛开始了,东东玩得很尽兴。这时,老师拉他到身边进行了个别的教育:“两个人一起玩开心么?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玩具一起玩。这种教育形式比较随意,针对性强,注重了个别的差异,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容易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四、把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抓住一个,教育一群的效果。在自由活动中,教师既要注意对个别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但也应注意面向全体,使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受教育的面更广,扩大教育的效果和影响。一次自由活动时,有一个小朋友很伤心地告诉老师,说小朋友都叫他“大胖猪”,并一面叫、一面拍手笑。针对这件事,老师组织全体幼儿讨论这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对不对。通过你一言我一语,幼儿明白了不能这样对待同伴和别人,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已的道理。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6

通州区张謇学校

顾玉梅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强调的学生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一、教师的组织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要划分学习小组,一般是四到六名同学为一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进行分组组合,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

其次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

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的参与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一般来说,合作学习大部分都是围绕问题解决来展开的。因此,问题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要精心的设计适于合作讨论的问题。比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我让小组合作讨论: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描写天游峰?这样的问题有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的难度既能发挥学生现有的水平,也能够借助小组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学习到后文时,针对老人爽朗地说:“30年后,我还请你喝茶。”让学生讨论,30年后,老人能否实现这一承诺?这样开放性的问题,能最大程度促进学生的思维解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探讨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小组中的成员在互相帮助、共同思考中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

在学生汇报总结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是既面向全体,又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没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教师通过撰写反思记录,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走向扎实深入。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7

有很多习惯一旦在脑子里根深蒂固, 想要改变它,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况且我们从前受过的教育很多都是满堂灌, 这么多年的熏陶, 想要真正地改过来, 确实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临上课之前, 我总是不断地提醒自己, 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要舍得把时间留给学生, 可是往往总是在一堂课结束后, 才发现自己又在扮演主角, 其实, 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那么, 教者的引导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引导有标

一节课的知识点是什么, 如何较好地处理好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环节, 其着力点重在知识的习得、技能的熟练上。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这节课学生学什么, 怎样学, 还应思考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要明确树立知识学习的目标,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心中都应想着学生,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想学生所想, 要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可能会有哪些疑问, 哪些知识能够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考虑, 哪些知识学生能够跳一跳, 够得着, 这个时候, 教师才能与学生达到共识, 时机成熟了, 就是发挥我们主导作用的时候, 比如, 我在讲完圆周角定理后, 引导学生与前面的知识相结合时, 我觉得这个地方理论性比较强, 如果不指导, 同学们可能会感觉很模糊, 首先引导他们自己去找到知识的共同点, 这个大家很容易找到:同弧或等弧, 然后就要求大家利用这个同弧或等弧, 自己去把这部分所学的内容串联起来, 自己去思考, 自己去探索, 再让他们小组讨论, 横向与纵向结合起来, 在他们讨论的时候, 我出示了两道题目, 让大家结合题目去思考, 然后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待大家达到共识时, 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效果比较好。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诉我们:能够把少年“栓”在你的思路上, 引着他们通过一个个阶梯走向知识, 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引导有方

课前所设计的教案, 无论多么全面完美, 也往往难以全面体现课堂的鲜活和生动, 因此, 我们应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方面出发, 多维度思考, 进而组织好每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要学会欣赏学生, 要充分地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给学生以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也只有这样,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才会让他们绽放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学习热情与创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 当学生的学习思路与教师原先的教学设计不符时, 老师不应牵着孩子的鼻子走, 而应相信学生, 理解学生, 让学生在比较中感悟, 在辩论中形成表象, 建构模型, 为孩子的学习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 要时时想起孩子在求知过程中的需要, 想到他们的求知欲, 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比如, 我在复习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 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 推出已知一组量相等, 则其余两组量也相等。其中有一句是:在同圆或等圆中, 如果两条弧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此时, 有同学提出来:这句话里的“在同圆或等圆中”可以去掉, 同学们一愣, 刚才我特别强调了这句话不能少, 他怎么……, 此时, 如果对教材把握的不透, 就会被问住了, 我觉的正是充分调动大家思维的时候, 于是让大家思考, 讨论, 很快, 大家找到了原因, 因为两条弧相等这句话, 只有在同圆或等圆中才能成立, 所以不需要再加上“在同圆或等圆中”。由这句话, 我顺水推舟, 让大家再找一找, 第二句话:在同圆或等圆中, 如果两条弦相等, 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所对的弧也相等。还有要补充的吗?这时, 大家来了兴趣, 都想自己第一个找出来, 很快, 有人举起手来, 一个, 两个……, 有的同学迫不及待, 有的同学急的在与别人讨论, 在大家达到共识时, 再让同学回答, 因为一条弦对着两条弧。这堂课如果流于形式, 三言两语就能结束, 第一, 课堂枯燥无味, 第二, 知识得不到拓展, 第三, 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三、引导有度

在正确引导的时候, 切莫急于求成, 有些老师由于时机不成熟, 或是引导的不到位, 达不到教学预期的效果, 就急着把结果告诉学生, 欲速则不达, 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到位带来效率, 越位带来混乱。”所以说引导一定要把握好度, 过度的引导其实就相当于满堂灌, 有些老师在引导时, 就怕自己引导得不够具体, 前怕狼, 后怕虎, 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废话连篇, 严重阻碍学生的发散思维, 有的时候学生不朝着我们引导的方向走, 比如, 在教完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后, 我就问同学们, 那么,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能确定几个圆呢?这时, 大家都在思考能确定多少个圆, 而忽略了它能不能确定圆的问题, 可能有人觉得这也是一种技巧, 我觉得有些地方没必要跟学生转弯摸角, 这就是我语言引导的不到位, 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了别处, 所以在发挥我们的主体作用时, 一定要注意导人时语言的准确性与方向性, 要智慧的引导学生, 耐心的等待学生。

浅谈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篇8

【 关键词 】调控 主导 引发

用现代教学理念来评价教师的一堂课,不是看教师传授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看这堂课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如学生是否是主动学习,是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生是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等。一句话,就是要看教师是否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主人是不是学生。这样教师的作用是不是就削弱了呢?我个人认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本身就是无可厚非的,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被削弱,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也可说更“苛刻”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古人说“师者乃传道授业解惑也。”就单这个“惑”,有很多是师者不能解学生心中的“惑”的。更有甚者教师认为是“惑”的,而学生却能滔滔不绝大发议论。所以做为新世纪的教师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在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疑难及时指导点拨,紧要处扶学生一把;又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在学生能动创造性学习中发挥主导作用,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实现自主发展。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应该是多方位的。以小学语文为例:

1、创设学习情境。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帮学生创设一种情境,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是教师激昂的语言,娓娓动听的小故事:一段美妙的乐曲;一段录象等,使学生一下进入情境,很快入境学习,这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堂课我们就已经上成功了一半。

2、归纳讨论要点。

学生对一篇课文的学习要有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不等于就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提炼出来,供全班学生讨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限于班级实际情况,学生就近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选择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这样教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适当的调空作用。

3、不断激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要帮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使整堂课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状态,有一种意犹尽,兴未了的感觉。如我教《鲸》这课时,我用多煤体给学生放了鲸的进化过程、鲸捕食、鲸喷水等录象,还用网络查到了好多关于鲸的介绍,结果使学生大开眼界,一时在班里形成了“鲸潮”,学生自己查资料办手抄报,办画报,千方百计显示自己对鲸的那份“情感”。

4、适时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点。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把握学生思维发散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课堂与课外、课本知识与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结合起来,在大语文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拓宽眼界,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如我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在讨论回答“生态灾难是怎样造成的?”这个问题后,我问“在我们身边或者看新闻听广播或看课外资料等等你了解到的由于人类随意毁坏资源,滥用化学品,造成的生态灾难有哪些?”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调动记忆宝库中的声像文字储备回答的特别精彩,这也为学生课下留心观察生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次问题的讨论把为什么不能破坏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深化,使学生更能贴近生活去理解感受。

5、鼓励质疑。

质疑问难是学生最可贵的学习品质,学生不会质疑就不会学习,不能创新,学生就没个性。学生初学课文,自设疑质疑;精学讨论时,敢于向小组同学质疑,向全班同学和老师质疑甚至向权威质疑。老师切忌对学生的问题避而不谈,此时学生最需要的就是老师鼓励与关爱,细心的呵护与诱导。即使学生心中的疑解不了,在他心灵深处也会萌生一颗种子。我坚信:这颗种子随着学生知识阅历的丰厚,定会开花结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鼓励学生大胆求异,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获,使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6、诱发想象力。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诱发学生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创造性学习是离不开想象的。如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当学生明确我们破坏地球以后别无去处时,让学生设想未来的地球,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彩笔画下来。通过想象一方面唤醒加强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憧憬美好的未来,热爱生活,保护大自然我们人类的家园。

浅谈教师的主导作用 篇9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新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讲求师生平等,注重即时生成,其目的是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最高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实施方法 原则要求

新课程教学讲求合作互动,整个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教师积极主动地调控。教师只有主导调控,教学才会达到最高效率。那么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呢?

一.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

首先,要激发全体成员的合作动机。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有利于培养多种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有利于增进情感交流,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只有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才能激发他们的合作动机,为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做好这一合作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要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教师必须做到:摸清底子,优化编组,动态管理。即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各种情况做深入地调查。在此基础上将全员进行混合编组(4-6人一组),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业成绩、观察动手、口头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使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合作过程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目的。同时要做好调整的准备,或是组间男女生的调换、或是组间某些角色的调换、或是组间特殊人员的调换。调整原则应是:既要确保学生每次合作有新鲜感、有合作学习的兴趣,又要确保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最后,要建立“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为了避免“掌声课”、“混乱课”的出现,教师必须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明确个体的分工,设计小组的目标和任务,并给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当合作小组组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选好各组的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并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合作学习所需的时间、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的任务;还要给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要独立自主,不要“人云亦云”;要踊跃发言,不要“沉默不语”;要承担责任,不要“敷衍塞责”;要密切配合,不要“互相拆台”;要守纪互敬,不要“乱说乱动”,保证小组学习任务有效完成。

二.组织合作学习的实施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节课的有效组成部分。要发挥其作用,就必须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保证互动对话的流程,保证教师主导的空间。为此,教师务必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筛选学习内容,设计有效问题。合作学习的内容不是教材内容的全部,而是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疑点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的有效问题。对问题的要求有三:一是要有引发性,避免复杂化。既要保证人人有话可说,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复杂而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实效;二是要有推动性,避免庸俗化。既要保证该问题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又要避免因问题庸俗而使讨论有“温度”而无深度;三是要有指向性,避免简单化。既要保证讨论向着既定目标有步骤地深入进行,又要避免因问题过于简单而使合作学习有问题而无对话、有活动而无体验、有交流而无实效。

因此,教师选定的学习内容,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实施卓有成效的合作学习的关键所在,要倍加重视。

2、捕捉最佳状态,选择合作时机。合作学习的开始应是教师根据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独立思考的情况、绝大多数学生的情绪表现捕捉到的最佳状态而选择的合作契机。选择合作时机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科学性。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在独立学习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只有绝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才能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交流的平台。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而要善于观察、及时捕捉那种微妙的信息,使小组学习的.出现既不浪费时间,又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交流欲望;二是时效性。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便要求学生立即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时间,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当他们在心有所想、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合作;在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使学生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三是照顾性。教学中往往出现这种现象:当教师出示问题后,优等生稍加思考便急欲发言,而不爱动脑筋的学生或学困生则常常无动于衷或无所适从。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采取特殊措施,既照顾好两头,又要面向全体,对学习时机做出恰当选择。

当然,选择合作时机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力求所选时机恰到好处。

3、引导互动流程,掌控讨论局面。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活而有序”,教师要随时掌握各小组成员交流的情况,正确引导互动流程,掌握控制讨论的局面。为此,教师要做到:第一,观察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关注全体学生的同时,尤其要将目光投向那些平时不守纪律的学生身上,发现其不良行为,立即用简短的话,或者手势眼神去制止,确保小组互动有序的进行;第二,提示要有启发性。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障碍或讨论偏离方向时,教师要及时予以提示――“换个角度去思考!”……确保小组讨论深入开展;第三,引导要有鼓励性。“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赞美,使其通过这些激发自信心,大胆思考、交流,以便提高合作的参与率,确保互动的流程。

4、参与合作团队,发挥主导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来回巡视检查的领导,而是参与合作团队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普通一兵。事实证明,只要教师融入合作团队,就会随时掌握各组存在的问题和组际间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如:当发现某组成员意见不一致时,分歧太多而争论不休,造成内耗时,教师的因势利导、适当点拨可使小组获得较一致的正确结论;当一些学生不愿承担责任或在小组活动中表现消极时,教师的循循善诱、有效教育会使其改正错误融入团队;当因小组竞争而产生不正当摩擦时,教师的正确引导、科学协调能使整个团队更和谐。总之,学生学会讨论的方法,掌握活动的技巧,养成合作的习惯,全凭教师参与合作团队,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升合作学习的水平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上好物理实验课 篇10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做好实验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学生们的好奇心强、爱动手,实验对中差生是一个引起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好物理的好契机,一个好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准备,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至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题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规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四个实验,都用到打点计时器,而它的故障率最高。这就要讲清它的基本原理,以及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解脱了因排除故障而所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上一篇:高压氧舱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下一篇:门诊实习护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