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企业指导意见

2023-01-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风电企业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就加强和推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基本内容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员工思想空前活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使中央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迫切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中央企业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央企业在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反映时代要求、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发展还不够平衡,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片面追求表层与形式而忽视企业精神内涵的提炼和相关制度的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常抓不懈的机制等。因此,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

2.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继承中央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相结合,以爱国奉献为追求,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诚信经营为基石,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和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中央企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3.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企业文化的创新和建设,内强企业素质,外塑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为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4.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总结、提炼和培育鲜明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体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构筑中央企业之魂;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提炼各具特色、充满生机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企业道德,依法经营,规避风险,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经营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寓文化理念于制度之中,规范员工行为,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四有”员工队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企业标识体系,加强企业文化设施建设,美化工作生活环境,提高产品、服务质量,打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树立企业良好的公众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构建协调有力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5.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和与时俱进的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工作有机结合,加强领导,全员参与,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既体现先进性,又体现可操作性,注重在继承、借鉴中创新,在创新、完善中提高。

6.企业文化建设的规划。根据本企业的行业特征和自身特点,确定企业的使命、愿景和发展战略;总结本企业多年形成的优良传统,挖掘企业文化底蕴,了解企业文化现状,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科学合理、便于操作、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的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着眼于企业文化的长远发展,避免走过场和一阵风现象。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与时俱进,常抓常新,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项目进行充实和完善,促进企业文化的巩固与发展。

7.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步骤。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目标;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根据企业实际,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确定企业文化建设项目;提炼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导入视觉识别系统,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项目的具体设计;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教育熏陶,使全体员工认知、认同和接受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创新。各中央企业可结合本企业实际,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

8.企业文化载体与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体育场所、图书馆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互联网络等新型传媒和企业报刊、广播、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重视和加强对摄影、书法、美术、文学、体育等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广大员工识别和抵制腐朽思想、封建迷信、伪科学的能力,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注意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加强引导和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的作用,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依靠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9.以人为本,全员参与。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提供员工发展机会,开发人力资源,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精神,达到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坚持为增强综合国力做贡献,为社会提供优质商品和优良服务,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回报股东、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领导者的主导作用与全体员工的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地发动员工广泛参与,从基层文化抓起,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全员共建。努力使广大员工在主动参与中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认同企业的核心理念,形成上下同心、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10.务求实效,促进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求真务实,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避免急功近利,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立足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企业改革的深化紧密结合,按照系统、科学、实用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体系。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统一起来,既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又注重社会效益的提高,实现政治上和谐稳定,经济上持续增长,文化上不断进步,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员工利益的协调发展。

11.重在建设,突出特色。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系统思考,重点突破,着力抓好企业文化观念、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的建设。要把学习、改革、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大力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团队。围绕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基层实力。注重把文化理念融入到具体的规章制度中,渗透到相关管理环节,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在激励约束中实现价值导向,引导和规范员工行为。要从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有机地结合起来,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精神提炼、理念概括、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形成既具有时代特征又独具魅力的企业文化。

大型企业集团要处理好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在企业兼并重组和改制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推动兼并、重组、改制企业的创新发展。

12.继承创新,博采众长。要注意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整理本企业长期形成的宝贵的文化资源,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原有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进行整合和提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继承中创新、在弘扬中升华。要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相结合,一方面从当代中国国情和中央企业实际出发,正确制定和调整企业文化战略,充分体现民族精神、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央企业的特点,有效抵御外来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照抄照搬;另一方面要紧紧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的方针,广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的优秀文化成果,大胆吸取世界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中的先进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在开展国际合作业务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合作方的先进文化,尊重文化差异,增进文化沟通,注重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13.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强调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14.有机结合,相融共进。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割裂开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中央企业广大员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发掘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优势,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既解决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问题,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牢固占领中央企业文化主阵地,通过良好的文化养成,不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加强员工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公民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员工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创新内容、形式和手段,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选树与宣传企业先进典型和英模人物,营造团结进取的企业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展示中央企业的良好形象。

四、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

15.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和积极抓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领导要站在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出思想、出思路、出对策,确定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全体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6.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党政领导的共同职责,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要与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发挥好党委(党组)、董事会和主要经营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决策作用。各企业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形成企业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分工落实、员工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广大党员要做好表率,带领全体员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17.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要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加大企业文化建设软硬件投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

18.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国资委要加强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针对中央企业的不同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不断总结和推广中央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用丰富鲜活的案例启发、引导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企业文化专业知识。要加强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认真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操作方法和客观规律,搞好分类指导。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定期开展检查,促进基层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有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实践探索,逐步完善提高,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作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2篇: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

统筹建设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是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基础性工程,对于强化党建工作指导、服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和支撑作用。按照中央和省委有关部署要求,依据《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11号)、《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5〕51号),现就加强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把握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着眼扭转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薄弱状态,按照“以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整体推进”基本原则,从阵地、队伍、经费等关键要素入手,以县(市、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园区、商圈、市场商场、商务楼宇、街道社区党建指导服务分中心为辅助,建设形成“1+N”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党建工作覆盖更广泛、指导更有力、服务更有效,不断提升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助推全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各地要按照“四有一化”要求,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

一要有标准的党建阵地。2018年底前,各县(市、区)要按照不低于1000平方米标准建成党建指导服务中心;2017年底前,国家级园区按照不低于1000平方米、省级及以下园区按照不低于500平方米标准建成党建指导服务分中心;商圈、市场商场、商务楼宇、街道社区可从实际出发,建设能够满足工作需求的党建阵地。各市(州)可结合实际建设市级指导服务中心,加强党建工作统筹指导。

二要有基本的工作队伍。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设置公益岗位、各部门单位调剂、选配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形式和渠道,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者队伍。县(市、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应配备不少于100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其中专职党务干部不少于5人;各类园区分中心也应配备不少于20名专兼职党务工作者,其中专职党务干部不少于3人。

三要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按照“分级负责、统筹安排”的原则,采取本级财政列支、党费补贴、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投入等方式,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及分中心安排必要的工作运转经费,保证指导服务中心有效有序运行;各部门单位交由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承办的专项工作,应按照“费随事转”政策要求,提供必要的工作经费。

四要有实用的运行机制。把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务实管用的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工作运行机制。重点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落实定期例会、调度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确保各级指导服务中心工作联动、协调有力;建立网格化管理制度,依托社区管理网格,配置党建工作指导力量,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发展服务机制,面向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预约、上门、延时、巡回等各种服务,不断提高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化水平。

五要配套推进信息化建设。各级党建指导服务中心要把“新时代e支部”作为重要信息化工作平台,督促指导辖区每个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在“e支部”中“安家落户”,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党建工作。同时,各中心、分中心应分别开通党建微信公众号,普遍建立党建微信群,吸纳专兼职党务干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员群众广泛加入,激发党建工作生机与活力。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建立各级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实时监控系统,加强对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二、强化功能作用

各地要坚持以用为本,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功能作用,努力将其打造成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指导推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服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基地。综合各地实践经验,党建指导服务中心重点应发挥8类、28项功能作用。

1.党建工作指导(5项)。①调度掌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在非公党工委指导下研究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和重点工作意见;②直接联系一批规模较大、人员较多、影响力强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及时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加强指导;③指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督促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认真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④负责派驻党支部日常管理,指导做好发展党员、寻找党员、推荐党员等工作;⑤开展工作督查和考评,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2.党建业务培训(3项)。①分类组织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围绕学习党章党规、系列讲话和基层党建业务知识开展教育培训;②承办党的积极分子培训班,做好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基础工作;③为相关部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提供场地、师资等支持。

3.党员管理服务(3项)。①指导基层党组织和派驻党支部抓好党的积极分子队伍建设,重点在没有或仅有个别党员且从业人员较多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②组织开展“口袋党员”查找工作,激励引导党员亮出身份、发挥作用;③组织开展党员职工定向招聘和专场推荐活动,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优先招录党员职工。

4.加强政治引领(4项)。①定期向企业出资人和社会组织负责人介绍党建工作情况,邀请参加党组织活动,努力赢得理解和支持;②开展“守法诚信经营、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回报社会的表率;③了解掌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出资人(负责人)思想状况和政治表现,为非公党工委推荐、表彰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提供参考;④加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引领,教育引导年轻一代非公经济人士继承发扬老一代的创业精神和“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

5.助推服务发展(5项)。①协调发改、工信、税务等部门进中心、进企业,推动落实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②定期征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发展难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集中帮助解决;③以党员律师、会计师、税务师为骨干组建“发展服务团”,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④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院士专家企业行等活动,搭建工作平台,帮助解决融资难、人才短缺等问题;⑤聘请部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作为软环境监督员,优化发展软环境。

6.培育市场主体(3项)。①组织开展“双创”培训,设立“创客空间”、开办“创业大讲堂”,为有创业意愿的党员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咨询;②组建“创业服务团队”,聘请各类专家、创业能人,指导帮扶党员群众创业,培育更多“小老板”;③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组织创业成功党员与群众搭建致富共同体,以党员创业带动全民创业,引领带动市场主体不断生成、壮大、发展。

7.帮扶困难职工(3项)。①协调安排各级领导干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有条件的党员职工,与困难职工群众结成帮扶对子;②统筹各部门帮扶资源,集中开展困难职工走访慰问、帮扶救助活动;③搭建职工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及時了解、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8.开展文体活动(2项)。①经常组织党员和职工群众开展体育比赛、拓展训练、联谊演出等文化体育活动,增强党建指导服务中心的凝聚力;②在“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党建文艺汇演等活动,营造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氛围。
三、完善推进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把加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摆上重要日程,作为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实施。各级组织部门和非公党工委要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推动破解建设难题,确保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顺利推进。

2.从严督促检查。各级组织部门和非公党工委要把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作为基层党建明察暗访的重要内容,经常调度、抽查核实工作推进情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严肃督查问责,对工作进展缓慢、虚报建设进度、只建不用的,要进行批评或问责。

3.加强典型引领。各地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建好用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努力打造一批资源力量充足、设施配置齐全、功能作用明显的先进典型。省非公党工委将适时选树10个省级“精品示范中心”、20个省级“精品示范分中心”,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省党建指导服务中心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第3篇: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20条指导意见出台

本刊讯(记者陈和琦)4月17至19日,中国出租汽车暨汽车租赁协会(以下简称全国协会)在上海召开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会议的中心议题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我国出租租赁汽车行业的实际,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行业素质、推进行业进步,树立出租行业的良好形象。会议由全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铁卫主持,全国协会名誉会长储传亨和会长兼秘书长解彦敏作了重要讲话。

会上,全国协会就规范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行为、加强企业管理、做好企业稳定工作出台了20条具体指导意见。全文如下:

一、合理调整企业、驾驶员的收益分配关系。要充分认识出租汽车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在“正确处理出租汽车行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驾驶员和乘客之间的关系,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出租汽车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原则精神指导下,合理调整企业、驾驶员的收益分配关系。要充分考虑本地区出租汽车企业成本支出利润所得的实际,制订合理的成本规制和利润率,合理确定承包金水平;要充分考虑出租汽车驾驶员运营、服务、安全、市场等各方面的特点和风险,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社会平均工资的实际,合理确定驾驶员的收益水平,合理确定靠挂型企业驾驶员交付管理费的水平。

二、出租汽车企业必须依法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内容必须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纪律、经济补偿与赔偿。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方面。出租汽车企业要向司机详细解释合同的主要条款,确保司机对所签订合同的知情权。合同双方各持一份。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合同管理,并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实行格式合同或积极落实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通过规范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与驾驶员的劳动关系。

三、出租汽车企业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要按照国家规定为驾驶员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等保险费。对不按规定执行的企业,要接受行政部门的制裁。对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要承担被依法取消其经营权和其他处罚的后果。

四、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车辆使用管理。考虑到出租汽车作为运营生产工具在使用和管理上的特殊性,按照企业和驾驶员签订的合同,双向承担车辆风险的要求,驾驶员作为车辆的使用者,应该按照车价的一定比例交纳一定的车辆价值抵押金,并运用必要的管理手段和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调动企业和驾驶员爱护车辆,保证车辆安全运营的积极性。合同结束时,退还全部或剩余车辆价值抵押金。但要防止企业利用出租汽车经营权,以车辆挂靠。一次性“买断”,收取“风险抵押金”、“财产抵押金”、“运营收入保证金”和“高额承包”等方式向司机转嫁投资和经营风险,牟取暴利。

五、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运营服务管理。运营服务是出租汽车企业经营的基本内容,运营服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运营服务管理,使之科学化、现代化,是出租汽车企业经营者及其管理者贯彻服务宗旨、实现经营目标的根本任务。运营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优化经营方式、规范运营服务、加强质量监控、提高乘客满意度指数。各企业必须制订车辆标准、服务要求、投诉处理标准、驾驶员仪表仪容要求等。

六、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行车安全管理。出租汽车企业是专业客运单位,应根据经营规模的大小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员。其主要职责是:贯彻国家行车安全的法律法规,开展经常性安全教育;贯彻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掌握行车安全动态,进行日常行车安全监理,做好行车事故处理工作,不断加强行车安全管理自身建设,建立安全奖惩机制。

七、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条件,确定生产经营目标,组织和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企业运营生产活动有序进行。出租汽车企业要做好营运服务计划、车辆保修计划、劳动用工计划、职工福利计划、后勤保障计划、技术组织措施计划、成本计划、财务计划,使出租汽车企业管理按照市场需求,保持良性健康发展。

八、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财务成本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会计准则,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纳税,保证企业财务管理规范、科学,为当地租价调整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企业必须接受税务机关依法进行的税务检查,真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资料,不得拒查、隐瞒。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加强资产和成本管理,提高资产运作效率,保证投资者权益。

九、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车辆技术管理。出租汽车企业要对营运车辆实施使用、维护、保养、修理等全过程的系统管理,维护运营车辆的完好状态,保证运营服务的安全。出租汽车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部门和全国协会制订的有关技术工作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对车辆选型、接收、申照、立档、鉴定、折旧、改造,直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对所管理车辆建立技术档案,技术档案包括:车辆装备和技术性能记录卡片;车辆运行技术记录卡片;车辆保修记录卡片;技术状况综合鉴定;车辆折旧报废卡片等,全面规范出租汽车车辆技术管理。

十、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劳动人事管理,建立人才开发机制和激励机制,制订职工职业生涯计划,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加强经常性职业道德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特别是营运驾驶员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挂靠经营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都要制订出租汽车驾驶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着眼于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奖优罚劣,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适应出租汽车窗口行业文明建设的需要。

十一、加强出租汽车企业现代化信息管理,实现企业对车辆的动态信息管理,包括运营收入、运营公里、载客公里、空驶公里、燃料费、维修费、出车天数、出车时间、收车时间等项数据的采集,建立企业管理数据库,扭转出租汽车企业粗放管理的状况,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十二、鼓励经营规范和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通过市场运作、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和驾驶员收益水平。

十三、出租汽车企业要深化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要逐步探索实行股份制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待遇、劳动纪律、经济补偿与赔偿。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续订等方面。

出租汽车企业要向司机详细解释合同的主要条款,确保司机对所签订合同的知情权。合同双方各持一份。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合同管理,并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实行格式合同或积极落实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通过规范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进一步明确企业与驾驶员的劳动关系。

十四、出租汽车企业要增强责任意识,要明确经营者的管理责任。出租汽车经营者既要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负责,还要对企业的稳定工作负责。特别是针对燃油价格上涨和将来实行燃油税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出租汽车经营者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关心驾驶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配合有关方面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要建立企业与驾驶员的见面、沟通、座谈制度,建立驾驶员信息、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接待制度,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矛盾。要求驾驶员做到:知客、爱客、一心为乘客;企业经营者和全体管理者要做到:知工、爱工、一心为职工。要把解决驾驶员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大事,及时化解矛盾和问题,创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切实做好企业的稳定工作。

十五、出租汽车企业要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包括非公有制企业都要建立党的组织,并建立工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保持企业稳定、加强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十六。出租汽车企业要解决“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的问题,要着力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理念凝聚职工,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运营生产和职工的生活中去,努力建设和谐企业,从而为出租汽车行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企业应有的贡献。

十七、出租汽车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法令、法规,并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十八、从有利于企业的规范和建设出发,出租汽车企业要严格自律,积极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活动,并按照协会的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为,落实全国协会和地方协会制订的行现行约。

十九、出租汽车企业要按照国办发81号文件的精神,对企业内部营理、职工队伍建设和稳定工作进行自查,并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文件对清理整顿工作有明确的时间要求,要确保落实)。

二十、出租汽车企业要按照所在地区政府和管理部门的要求,认真搞好清理整顿工作,开展好企业文明创建活动。

第4篇:XX公司风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试行)(模版)

附件

XX公司

风电机组运行优化指导意见

(试行)

安全生产部 二○一三年四月

目 录

1 总则...................................................1 2.气象信息...............................................2 2.1基本要求..............................................2 2.2信息收集..............................................2 3.风机运行优化...........................................2 3.1基本要求..............................................2 3.2风机运行优化.........................................3 4.电气设备运行优化.......................................6 4.1基本要求.............................................6 4.2电气设备运行优化......................................6 5.设备管理优化...........................................8 5.1基本要求..............................................8 5.2设备交接、验收优化....................................7 5.3设备特殊巡检优化......................................8 5.4检修维护策略优化......................................8 5.5备品备件优化.........................................10 6.负荷调度优化..........................................11 6.1基本要求.............................................11 6.2限电负荷调度优化.....................................10 6.3限电环境优化.........................................12 7.技术改造管理优化......................................12 7.1基本要求.............................................11 7.2技术改造管理优化.....................................12 8.管控模式优化..........................................12 8.1基本要求.............................................12 8.2管控模式优化.........................................13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公司“优化运行、确保安全、降本增效”专项活动部署,充分发挥设备能力,深入挖掘设备潜力,全面优化机组运行方式,降低运行消耗,提高风电机组运行的经济性水平,制定本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明确了风电机组运行优化的范围、内容、基本要求、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运行优化工作提供指导。

本指导意见由XX公司安全生产部组织起草。

1 总则

1.1 运行优化必须坚持“保人身、保系统、保设备”的原则,以“抢电量、提效率、降损耗、降成本”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流程再造的力度,在全面深入开展对标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性能试验、综合分析、管理提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运行调整方法和控制程序,使风力发电机组、风电场在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下运行。

1.2 运行优化应以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弃风限电比、风机可利用率、风机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为核心指标,限电地区增加“完整利用小时”(即利用小时+限电影响利用小时)指标,以机组设计值和区域先进值为标杆,对每个风电场、每台风机开展对标分析,全面分析查找影响机组提效降耗的问题;通过加强操作调整、设备治理和改造,实现机组运行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的目标。

1.3 运行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信息、风机运行、电气运行、设备管理、负荷调度、技术改造、管控模式等。风电企业应结合设备、系统运行状况和运行人员积累的宝贵经验,不断完善优化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运行优化工作,杜绝生搬硬套。

1.4 运行优化要以风电核心指标为依据,以绩效考核为保障,指标竞赛为载体,强化全员价值思维和效益理念,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岗位,为实现管理、效益双提升做出新贡献。

2.气象信息 2.1基本要求

风电场应认真收集各种气象数据,确定专人负责历史风速整理、气象预报接收、风功率预测系统调整工作,掌握风速长期变化趋势和短期准确信息,为检修计划编制、调整提供依据,确保满足电网调度的要求。

2.2信息收集

2.2.1全面梳理风电场可研气象数据和历史气象数据,从测风开始逐年绘制月平均风速曲线,建立气象信息台帐。

2.2.2定时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测、预报信息,做好记录。

2.2.3定时统计分析风功率预测预报系统准确率、合格率和上报率,未达标应及时对预测预报系统进行测试和校正;当风机有较大改造或附近建筑物发生变动后应及时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

3.风机运行优化 3.1 基本要求

3.1.1 风电企业应结合厂家说明书、限电周期、地理环境和运行经验,对机组启停进行认真分析,确定最佳的启停机时间和操作方法。

3.1.2熟练掌握风机运行参数、启停步骤和要求,有效控制启停,及时进行调整。

3.1.3掌握各台风机运行状况,查看风机功率与风速关系

是否与设计值一致,日发电量差异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对风机功率和发电量差异较大的风机进行重点分析,防止因风机潜在缺陷限制出力而影响负荷。

3.2 风机运行优化

3.2.1积极开展无风自动或手动解缆。风机运行中当偏航角度达到解缆角度时会停机进行解缆;加强对风机偏航角度的监视,利用无风时段手动停机,提前对角度接近解缆角度的风机进行手动解缆,以减少发电时的解缆次数,但要仔细操作,避免因手动解缆造成线缆扭断。

3.2.2安装在地理环境较差、较远的风机,因各种自然原因(大雪封路、行车困难等)发生故障后可能导致检修困难,应尽量减少此类风机的启停操作,减少故障发生率。

3.2.3加强报警信息的检查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在低风速或限电时段提前维护,减少风机故障发生率。加强对润滑、冷却介质压力和润滑油温度变化趋势的监视,在低风速或限电时段及时对压力下降和油温较高(大于75℃自动限负荷)风机进行维护,避免造成故障停机。

3.2.4风电场中风机因地理位臵、设备性能、季节变化等因素发电能力不尽相同,应加强历史数据分析比较,确定不同季节发电出力大的风机,根据时段优先保证出力大的风机运行。当发电出力大的风机发生故障无备件可用时,可拆用发电出力差的风机部件进行替换,实现多发电量的目的。

3.2.5选择性能优良、风力条件好的风机作为标杆风机,

以有利于提高风电场利用小时。

3.2.6未采用环网通讯的集电线路,当某台风机故障停电时,会造成部分风机失去通讯,无法进行监视和控制。如风机故障停电短时间内无法消除,应及时用光纤法兰将停电风机的通讯光纤进行短接,保证后续风机通讯正常;不能短接的要定时巡视失去通讯的风机,避免长时间停运。同时,加大改造力度,尽早实现风机间的环网通讯,避免因失去通讯不能向调度上传信息而受到当地电网风电细则的经济考核。

3.2.7北方严寒地区的风机冷态启动时会因加热时间长导致不能及时投运,可以通过在控制柜中加装加热片缩短控制元件加热时间,通过风轮空转来缩短齿轮油加热时间。

3.2.8风电场限负荷时要优先采用风机限负荷而不是停运部分风机方式调整,必须停运时要优先停运距离较近、交通便利的风机,保证解除限电时能够及时启机或修复。要完善风机启停功能设臵,实现群组启停功能,减少逐台操作的启动时间。

3.2.9限电地区风电场应进行风机停运时间与启动时间和启停故障发生率试验,确定限电停机的允许时间,按允许时间进行风机轮换停机。进行风机轮换时应先启后停,保证发电负荷压红线运行。

3.2.10不限电地区风电场应进行风机停运与启动时间试验,明确风机应主动停运的最短无风时段,根据风功率预测系统数据判断是否主动停机操作,以减少风机自耗电量。

3.2.11定期对风速仪进行比对试验,确保数据准确,加强

对风机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指标的分析,及时发现风速仪、变频器、叶片等存在的问题,通过在低风速或限电时段的维护提升发电效率。

3.2.12开展典型机型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测试,测试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超过5%时要协商设备供应商进行调整;高度重视低风速区机组出力特性,优化控制策略,尽量做到低风速非限电时段多发和抢发电量。

3.2.13限电地区要对各时段网调电量和全场发电量进行详细对比分析,严禁在风电场风机全发电量小于网调电量的低风速时段进行设备维修。

3.2.14运行人员对风机运行参数变化应进行分析对比,风电公司就建立设备性能预警机制,尤其加强功率曲线和利用小时的对比和预警,及时发现设备性能缺陷。

3.2.15定期总结风机故障信息和缺陷信息,编制重大事故处理预案;定期联合开展故障和事故处理演练,提高故障处理速度和质量,减少故障处理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电量损失。

3.2.16定期开展风机各级安全回路试验,确保风机运行安全;定期开展风机各项功能试验或验证,确保风机各项功能完备有效;定期对叶片0°进行校正,减少桨叶角度偏差和空气动力性不平衡,提高发电效率。

3.2.17合理优化设备参数,确保设备控制系统参数与设备相符,并针对不同季节风况,及时调整控制参数。如大风期调低启动风速,缩短偏航等待时间,增加等效发电时间,提高发

电量;小风期调高启动风速,延长偏航等待时间,减少设备用电量。

4.电气设备运行优化 4.1 基本要求

整合系统各类运行信息,深度开展电气运行方式分析,结合电气运行方式特点,有针对性的根据年度、季度、月度不同工况,开展电气设备优化工作,不断提高电能传输效率,降低厂用电率。

4.2 电气设备运行优化

4.2.1在满足电网电压的前提下,进行主变和风机变分接头档位配合测试和场损、线损分析,确定最佳的档位配合,提高主变运行效率。

4.2.2油浸风冷类型主变,应停止冷却器风扇手动运行方式,靠油温自动启动。

4.2.3变压器负荷不平衡越大损耗越大,应加强三相电流监视;对于站用变,要及时调整切换照明、空调等用电设备电源,减少站用变三相电流不平衡度;对于主变,要开展调压档位优化,降低变压器和线路损耗,提高运行效率。

4.2.4风电场备用电源重要等级相对较低,且不常用。可以根据风电场情况做好与电网沟通,在调度许可的情况下将备用线路和备用变冷备用运行,但必须做好定期测试和检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

4.2.5优化动态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方式,加强电压、功率

因数等参数的监控,减少动态无功补偿设备运行时间,尽而减少耗电量;同时,要保障电网调度要求的调节参数,避免无功电量考核。

4.2.6外购电采用峰谷分时电价的风电场,应采用错峰用电方式,避开高峰,降低成本。要积极与电网协商,争取做到用外购电量抵扣上网电量,避免电费差额损失。

4.2.7升压站路灯照明应采取分时控制,节假日全部开启,平日隔盏使用;对配电室、保护间等生产场所的照明进行优化,以保证人员安全为原则尽可能减少用电。鼓励采用LED灯替换老式灯具,采用声光、接触、人体感应等开关技术,实现“人走灯灭”。

4.2.8冬季风电场限电时段在保证出力的情况下应提高供暖设备功率或投入,保持较高室温;限电解除后可在一段时间内停止或减少供暖设备投入,增加上网电量。

4.2.9夏季室外温度不高于30℃和房间无人时,空调禁止投运;投运期间,统一设定启动温度26℃,门窗禁止开启。

4.2.10夜间办公电脑、饮水机、打印机等电源应关掉,长时间不使用时拔下插头或将电源停电。

4.2.11加强对风电场内宿舍、食堂用电管理,有条件应加装计量表计进行统计;对施工用电要单独计量,与施工单位进行核算。

5.设备管理优化 5.1 基本要求

认真开展设备验收、巡检工作,及时发现共性、季节性缺陷,做好人员、物资等准备工作,加强安全、质量、进度管理。

5.2设备交接、验收优化

5.2.1新建风电场设备招标时要保证设备质量,不宜采用低价中标,设备部件制造厂商在同一个风场中应完全统一;扩建风电场风机、箱变、保护、通讯等设备尽量选取与前期同型号的设备,减少备品备件种类及数量。

5.2.2新建风电场移交生产时,要明晰交割界面,工程竣工图纸、设备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要齐全,认真进行设备验收和整改工作,做到零缺陷交付。

5.2.3严把风机“240小时试运”和“出质保验收”关,做好功率曲线、可利用率、服务项目、潜在缺陷、备品配件等方面的考核与验收。

5.3设备特殊巡检优化

5.3.1定期开展室内设备黑巡和室外设备夜巡,检查有无放电、发热现象,是否有接头松动、绝缘损坏等隐患。

5.3.2大风天气巡检,应检查各屋室、配电箱、风机及风机变的门窗是否关闭良好,线路有无剧烈摆动、舞动,导线是否断股,杆塔是否倾斜。

5.3.3雨雪天气巡视,应检查室外配电箱、风机及风机变内部有无漏水积雪,门窗是否关闭良好,基础有无冲蚀。

5.3.4低温雨雪天气巡视,应检查叶片、导线、绝缘瓷瓶表面有无引发短路故障的滴水及结冰现象;风速风向仪是否运转正常;各保护室、通讯室温度、湿度是否正常。要特别注意巡检时人身安全,避免因漏电引发的安全事件。

5.3.5雾天巡视,应检查各电缆接头、导电部件连接部位、绝缘子、避雷器有无闪络放电。

5.4检修维护策略优化

5.4.1分析历年风速和限电数据,合理编制全年检修预试和技改时间计划,不限电地区安排在小风期,限电地区安排在限电严重月份。寒冷地区要措施得当,防止检修时人员冻伤。

5.4.2掌握风电场送出线路及对端供电公司变电站检修计划,做到风电场检修预试、设备消缺、技术监督与对端变电站检修同步进行,减少重复停电次数。

5.4.3限电地区利用风功率预测系统、综合调度自动化系统,分析风电场近期限电形势,依据限电时段风电场备用容量的大小,将风机、箱变、集电线路等设备的定期维护、检修试验计划化整为零,提前做好检修维护安排,减少限电损失电量。

5.4.4加强夜间消缺管理,在天气、道路允许情况下,鼓励开展小型易消除缺陷的夜间消缺工作,提高风机可利用率。

5.4.5根据风电场所处环境定期对叶片污损情况进行检查和测试,及时修复叶片损伤,定期进行叶片清洗,提高发电效率;风机定检后要与修前功率一致性曲线、缺陷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检查和评价检修维护质量。

5.4.6分析和研究机组性能老化趋势,尝试开展风电机组运行状态评估与故障智能预警和预防性维修。

5.4.7定期与风机厂家就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优化运行结果进行沟通,不断提高风机设备检修质量和运行水平。

5.5备品备件优化

5.5.1做好备品备件统计,分析使用情况,准确掌握常用备品需求,合理进行储备。对风机采购合同中的随机备件进行梳理,对不常用的备品与厂家协商进行等值对换,提高现场备品的使用率。

5.5.2与周边同机型的风电企业建立联系,建立相互支援的借用机制,对较贵重的备品可以联合储备,互为备用,对进口设备备品可适当增加储备。

5.5.3与风机厂家合作,以有偿提供库房场所、支付预备金或先用后付等方式,建立联合储备库房,降低供应价格,缩短供应周期,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5.5.4开展风机零部件性能寿命分析研究,改变“以换代修”的检修方式,对损坏零部件进行修旧利废和国产化替代工作,提高零部件使用效率。

5.5.5提高因不能及时到货造成风机停运的备件监控等级,加强备件订货、发运的全程跟踪,加大催货力度,缩短停机时间;同时分析备品储备的合理性,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6.负荷调度优化 6.1基本要求

积极与调度沟通,在电网调度负荷指令下,根据风电场设备特性,确定风机运行数量和风电场送出负荷,达到增发、抢发的目的。

6.2风机运行方式优化

6.2.1风机投运容量要大于调度要求负荷,多余容量通过风机限负荷方式进行调整;加强风机负荷监视,进行及时调整;掌握调度对出力超限的要求,以不违反调度命令、不切除线路为原则,保证所带负荷始终不低于计划值。

6.2.2安装电网公司调度自动化OMS系统的风电场,加强区域送出线路潮流情况监测,及时掌握区域送出线路潮流断面情况,当线路输送容量出现下降时,积极主动向调度部门申请增加电场功率输出,争取增加负荷。

6.2.3接到电网限负荷指令后,在允许的时间内先停运带病运行的风机和有劣化趋势的风机;然后按照机组容量从小到大、先快后缓、先近后远的原则进行操作;接到恢复指令时应按容量从大到小迅速启动,冬季可提前加热,缩短启动时间。

6.2.4在同一送出线路或送出断面有多个风电场的风电公司,当出现部分风电场因设备或风资源原因达不到调度负荷计划时,应加强与调度沟通,力争将欠发负荷协调至具备发电能力的风场,从而实现负荷内部调度、优化的目的。

6.2.5当调度要求风电场输出负荷为零时,应积极与调度

沟通,以不向网上输送电量为原则,争取开启1~2台风机,用于满足场用电自消耗。

6.2.6深入研究和掌握风电送出系统稳控装臵特性,优化各主变间的负荷分配,实现风电场出力最大化。

6.3电量计划优化

6.3.1及时了解行业、电网等管理部门的要求,积极完成电网稳定要求的技改项目,改善电能质量,推动电网友好型风电场建设,提高上网排序名次。

6.3.2深入分析风电场所在地区的网架结构,梳理影响风电场送出的关键瓶颈,积极与电网规划部门沟通,促进送出线路早日列入电网规划;已列入规划的项目要关注工程建设动态,推进工程建设进度,及早解决送出瓶颈。

6.3.3加强与电力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跟踪国家、行业的政策倾向,探索风电的储能、转换等新技术应用,适时建设弃风储热供热等项目,争取电量倾斜。

6.3.4密切关注国家或区域电网有关风电和火电替代交易实施情况,积极探索风火替代交易机制和评价规则,努力提高上网电量。

7.技术改造管理优化 7.1 基本要求

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风能利用率、减少限电损失和提高设备可靠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严密论证,避免出现过度改造或重复性改造。

7.2技术改造管理优化

7.2.1及时掌握国家和行业有关风电涉网技术改造的政策动向及形势,确保技术改造满足涉网需要。

7.2.2加强与设备造商沟通,积极开展各种可以提高发电能力和降低自耗电的技术改进。如在叶片根部加装T型扰流板和格林襟翼、在叶片中部加装涡流发生器;合理调整加热器和散热器控制方式;减小偏航角度和定位时间;提高测风精度;最佳浆距角确定;合理调整切入切出风速等。

8.管控模式优化 8.1基本要求

风电公司要根据风场所在区域、设备情况、人员配臵、网架结构等因素,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管控模式,提高管控能力,实现高效管理和效益最大化。

8.2管控模式优化

8.2.1规模较小的风电公司按照“小部门、大风场”的管理思路,推行风电场“运检合一”的模式,重心下沉在现场。

8.2.2规模较大的风电公司尝试开展“远程集中监控、就地少人值守”、“运维合一”、区域专业检修的模式。

8.2.3突出“经营风险管理意识”,优化保险管理程序,落实责任、加强协调与沟通,努力提高保险理赔率,实现经营风险转移;同时开展保险损坏部件的修复再利用工作,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第5篇:基层风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指导目录

1、安全生产工作规定;

2、安全生产监督规定;

3、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

4、安全生产奖惩规定;

5、安全生产汇报制度;

6、发承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7、特殊设施和场所风险监督管理规定;

8、本质安全型风电企业创建管理办法;

9、反事故措施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措施管理规定;

10、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11、防汛工作管理规定;

12、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13、风电企业专项预案;

15、安全设施标准化管理规定;

16、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制度;

17、工作票、操作票实施细则;

18、标准工作票编制、审批、入库、执行管理规定;

19、标准操作票编制、审批、入库、执行管理规定;

20、反违章管理办法;

21、运行分析制度;

22、防止电气误操作管理办法;

23、防误装置解锁钥匙管理办法;

24、继电保护定值通知单及相关事故追忆打印机路保管规定;

25、风场钥匙管理规定;

26、“三制”管理办法;

27、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28、技术监控全过程管理细则;

29、生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30、可靠性管理办法;

31、危化品管理规定;

32、生产物资管理制度;

33、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

34、劳动保护用品管理规定;

35、高空作业管理规定;

36、车辆交通安全管理规定;

37、治安保卫管理规定。

第6篇:企业复产复工疫情指导意见

为指导企业科学有序开展X疫情防控工作,提高企业防控能力,有效防范疫情在企业发生、扩散,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企业生产秩序,制定本方案。

一、建立机制

(一)制定防控方案。包括领导体系、责任分工、排查制度、日常管控、后勤保障、信息报告、应急处置等内容,要细化落实到车间、班组,明确专人负责。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要建立X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成立工作专班,负责企业疫情防控工作。

(三)健全信息报告和联络员制度。要建立与辖区街道(乡镇)、卫生健康等部门的信息通报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疫情信息报告制度,明确流程和责任人。

二、严密排查

(一)分类返岗。企业要做好员工健康状况排查登记,确认员工健康后方可返岗。目前仍在疫情重点地区的人员,暂不返岗;对有其他疫情较重地区旅居史、曾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触史的员工,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医学观察14天;对省内其他各市返回的无流行病学史、无相关症状的员工,确因生产需要返岗的,可按照“厂区内上班,14天内不得离开厂区、宿舍或指定区域”的方式返岗。

(二)建立台账。实行返岗职工健康状况“一人一档”管理,全面掌握职工返岗前14天内的行动轨迹(地点具体到门牌号,时间具体到某日某时)、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是否与发热患者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返程交通工具及行程等情况。要与返岗职工签订诚信承诺书,并每日开展健康监测。

(三)设置临时隔离点。依托医务室或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医疗保障,在企业医务室、集体宿舍等区域按照要求设置临时隔离室。不具备设置隔离场所条件的企业,根据县(区)和园区统一安排,确定具体的隔离观察地点并按要求向所在园区和街道(乡镇)报备。

三、做好防护。(一)防护准备。统计、购置、储备所需的口罩、消毒剂、手套等防疫物资,定时排查库存量,要确保每一名进场作业人员均能按规定佩戴口罩,安排专人负责废弃防护用品处置。

(二)通风消毒。1.日常消毒。复工复产前,对企业所有场所进行一次消毒,之后定期开展消毒。对重点区域要安排专人每天早晚各消毒一次。通勤车使用后要立即消毒、更换椅垫套。

2.日常通风。工作场所每天至少两次保持30分钟开窗通风。要关闭中央空调,确有需要的,按相关规定采取进风消毒过滤;对有回风的集中式空调系统,要在回风口设置低阻中效空气过滤器,并加强新风口空气过滤器的清洁和更换。

(三)人员防护。1.个人防护。所有员工、体温检测人员上班期间要全程配戴口罩,作业岗位保持安全间隔距离。企业物业、保洁等要按要求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手卫生。企业工作和生活场所要设置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

3.住宿安排。集体宿舍要尽量减少同房间入住人数,尽量分散布置在四个方位,建议床外围设布帘隔断,避免头顶头休息。集体卫生间要设置洗手消毒设备,个人生活用品严格分开。

(四)人员管控。1.减少聚集。鼓励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办公,减少会议频次和开会时间。如确需开会的,要选择相对宽敞、通风的空间,参会人员要佩戴口罩。

2.通勤安排。鼓励工作人员自驾、骑行或步行上班,尽量减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外地员工原则上14天内不得离开厂区、宿舍或指定区域。

3.优化招聘方式。提倡线上招聘员工,要做好应聘人员的健康预检,严格核查其过去14天内的流动情况并做好登记等工作,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办理入职手续。

(五)就餐管理。1.食堂安全卫生。按照食品安全规范执行,不得采购未经宰杀、未经检疫的活禽活鱼肉品。

2.规范操作服务。每日岗前对食堂服务人员开展健康检查、体温测量,并做好记录,食堂服务人员作业中要统一佩戴手套、口罩、防护鞋等。

3.合理安排就餐。尽量个人单独用餐,推行分餐制、盒饭制,可采取分时段进餐、用餐人员之间保持1.5米以上距离并减少交谈、送餐到各单位等方式减少人员聚集。食堂餐厅要加强日常消毒与通风。

四、开展监测、(一)落实门岗体温监测登记制度。企业要每日开展两次体温检查,多渠道及时了解员工健康状况。在厂区、园区大门及集体宿舍区等地建立体温检测点,加强门卫管理,落实24小时人员值守,对进出人员、车辆实行严格检查,做好信息登记,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岗,并及时就医。(二)落实员工健康监测报告制度。做好员工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有通勤车的企业,应配专人在员工上车前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异常,按应急处置流程及时处置。

五、开展宣传。(一)广泛宣传。收集有关防疫知识、宣传片和宣传视频,通过宣传板、企业微信、电子大屏等开展宣传。(二)技术培训。加强体温检测、消杀等相关工作人员操作技能培训。(三)健康教育。普及X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员工都知晓X预防知识,教育引导员工注意个人卫生。每日佩戴口罩,与人交流保持1米以上距离。一旦出现任何身体不适及时告知管理人员,及时就医,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隔离治疗和调查

六、处置疫情。企业要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及时处置突发情况。(一)疫情处置程序。发现发热、咳嗽、胸闷、气促等可疑症状者,要第一时间报告辖区卫生健康部门及主管部门,并采取隔离等措施。(二)密切接触者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暂时隔离管理措施,并做好思想安抚工作。(三)终末消毒。疫情发生后,在当地疾控机构指导下,按照《XX防控方案(第四版)》中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方案(第二版)》,做好病例生产生活等疫点的终末消毒。(四)暂停生产经营。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发展趋势,由辖区政府决定。必要时采取临时停止生产经营措施。

第7篇: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 加强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指导意见

安监总管三〔2014〕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预防和控制泄漏,防止和减少由泄漏引起的事故,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泄漏管理的意义

(一)加强泄漏管理是确保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的必然要求。化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工艺条件苛刻,设备管道种类和数量多,工艺波动、违规操作、使用不当、设备失效、缺乏正确维护等情况均可造成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泄漏,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二)加强泄漏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泄漏是引起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要树立“泄漏就是事故”的理念,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泄漏,减少作业人员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化工企业泄漏表现形式和管理的主要内容

(三)化工企业泄漏的表现形式。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泄漏主要包括易挥发物料的逸散性泄漏和各种物料的源设备泄漏两种形式。逸散性泄漏主要是易挥发物料从装置的阀门、法兰、机泵、人孔、压力管道焊接处等密闭系统密封处发生非预期或隐蔽泄漏;源设备泄漏主要是物料非计划、不受控制地以泼溅、渗漏、溢出等形式从储罐、管道、容器、槽车及其他用于转移物料的设备进入周围空间,产生无组织形式排放(设备失效泄漏是源设备泄漏的主要表现形式)。

(四)化工企业泄漏管理的主要内容。化工泄漏管理主要包括泄漏检测与维修和源设备泄漏管理两个方面。要通过预防性、周期性的泄漏检测发现早期泄漏并及时处理,避免泄漏发展为事故。泄漏检测与维修管理工作包括:配备监测仪器、培训监测人员、建立泄漏检测目录、编制泄漏检测与维修计划、验证维修效果等。源设备泄漏管理工作包括:泄漏根原因的调查和处理、泄漏事件的评定和上报、泄漏率统计、泄漏绩效考核等。泄漏检测维修工作要实行PDCA循环(戴明环)管理方式。对所有的泄漏事件都要参照事故调查要求严格管理。

三、优化装置设计,从源头全面提升防泄漏水平

(五)优化设计以预防和控制泄漏。在设计阶段,要全面识别和评估泄漏风险,从源头采取措施控制泄漏危害。要尽可能选用先进的工艺路线,减少设备密封、管道连接等易泄漏点,降低操作压力、温度等工艺条件。在设备和管线的排放口、采样口等排放阀设计时,要通过加装盲板、丝堵、管帽、双阀等措施,减少泄漏的可能性,对存在剧毒及高毒类物质的工艺环节要采用密闭取样系统设计,有毒、可燃气体的安全泄压排放要采取密闭措施设计。

(六)优化设备选型。企业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备选型,属于重点监控范围的工艺以及重点部位要按照最高标准规范要求选择。设计要考虑必要的操作裕度和弹性,以适应加工负荷变化的需要。要根据物料特性选用符合要求的优质垫片,以减少管道、设备密封泄漏。

新建和改扩建装置的管道、法兰、垫片、紧固件选型,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验。选型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和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已建成装置,泄漏率符合规定的,企业要加强泄漏检测,监护运行;泄漏率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限期整改。

(七)科学选择密封配件及介质。动设备选择密封介质和密封件时,要充分兼顾润滑、散热。使用水作为密封介质时,要加强水质和流速的检测。输送有毒、强腐蚀介质时,要选用密封油作为密封介质,同时要充分考虑针对密封介质侧大量高温热油泄漏时的收集、降温等防护措施,对于易汽化介质要采用双端面或串联干气密封。

(八)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要按安全控制要求设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联锁或紧急停车系统和可燃及有毒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紧急停车系统、安全联锁保护系统要符合功能安全等级要求。危险化学品储存装置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如高、低液位报警和高高、低低液位联锁以及紧急切断装置等。

四、系统识别泄漏风险,规范工艺操作行为

(九)全面开展泄漏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估。企业要依据有关标准、规范,组织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评价等中介机构对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进行辨识与评估,结合企业实际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分析,对风险分析结果、设备失效数据或历史泄漏数据进行分析,辨识出可能发生泄漏的部位,结合设备类型、物料危险性、泄漏量对泄漏部位进行分级管理,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当工艺系统发生变更时,要及时分析变更可能导致的泄漏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十)全面开展化工设备逸散性泄漏检测及维修。企业要根据逸散性泄漏检测的有关标准、规范,定期对易发生逸散性泄漏的部位(如管道、设备、机泵等密封点)进行泄漏检测,排查出发生泄漏的设备要及时维修或更换。企业要实施泄漏检测及维修全过程管理,对维修后的密封进行验证,达到减少或消除泄漏的目的。

(十一)加强化工装置源设备泄漏管理,提升泄漏防护等级。企业要根据物料危险性和泄漏量对源设备泄漏进行分级管理、记录统计。对于发生的源设备泄漏事件要及时采取消除、收集、限制范围等措施,对于可能发生严重泄漏的设备,要采取第一时间能切断泄漏源的技术手段和防护性措施。企业要实施源设备泄漏事件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加强对生产现场的泄漏检查,努力降低各类泄漏事件发生率。

(十二)规范工艺操作行为,降低泄漏几率。操作人员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工艺参数大的波动。装置开车过程中,对高温设备要严格按升温曲线要求控制温升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热紧;对低温设备要严格按降温曲线要求控制降温速度,按操作规程要求对法兰、封头等部件的螺栓进行逐级冷紧。要加强开停车和设备检修过程中泄漏检测监控工作。

(十三)加强泄漏管理培训。企业要开展涵盖全员的泄漏管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泄漏管理意识,掌握泄漏辨识和预防处置方法。新员工要接受泄漏管理培训后方能上岗。当工艺、设备发生变更时,要对相关人员及时培训。对负责设备泄漏检测和设备维修的员工进行泄漏管理专项培训。

五、建立健全泄漏管理制度

(十四)建立泄漏常态化管理机制。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泄漏管理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资金投入,统筹安排、严格考核,将泄漏管理与工艺、设备、检修、隐患排查等管理相结合,并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中体现查漏、消漏、动静密封点泄漏率控制等要求。

(十五)建立和完善泄漏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为责任人、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明确的泄漏管理责任制。

(十六)建立和不断完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等闭环管理制度。建立定期检测、报告制度,对于装置中存在泄漏风险的部位,尤其是受冲刷或腐蚀容易减薄的物料管线,要根据泄漏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周期性测厚和泄漏检测计划,并定期将检测记录的统计结果上报给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安全管理部门,所有记录数据要真实、完整、准确。企业发现泄漏要立即处置、及时登记、尽快消除,不能立即处置的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设备泄漏台账,限期整改。加强对有关管理规定、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和记录文件以及采用的检测和评估技术标准等泄漏管理文件的管理。

(十七)建立激励机制。企业要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泄漏隐患排查、报告和治理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

六、全面加强泄漏应急处置能力

(十八)建立和完善化工装置泄漏报警系统。企业要按照《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等标准要求,在生产装置、储运、公用工程和其他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料泄漏的场所安装相关气体监测报警系统,重点场所还要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要将法定检验与企业自检相结合,现场检测报警装置要设置声光报警,保证报警系统的准确、可靠性。

(十九)建立规范、统一的报警信息记录和处理程序。操作人员接到报警信号后,要立即通过工艺条件和控制仪表变化判别泄漏情况,评估泄漏程度,并根据泄漏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对报警及处理情况做好记录,并定期对所发生的各种报警和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二十)建立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有效控制泄漏后果。企业要充分辨识安全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发生泄漏的密闭空间,应当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并组织进行预案演练,完善事故处置物资储备。要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泄漏物料收集装置,对泄漏物料要妥善处置,如采取带压堵漏、快速封堵等安全技术措施。对于高风险、不能及时消除的泄漏,要果断停车处置。处置过程中要做好检测、防火防爆、隔离、警戒、疏散等相关工作。

七、强化考核

(二十一)加强泄漏管理内部审核。企业要对泄漏台账、目标责任书、作业文件、现场检测或检查记录等泄漏管理文件定期进行审核,对作业现场进行抽检抽查,核实检测或检查记录的可靠性,对泄漏管理系统进行内部审计。

(二十二)加强对泄漏管理的检查考核。企业要加强对泄漏管理过程、结果的检查考核,确保泄漏管理实现持续改进。企业要按泄漏控制目标的量化要求,对各部门和岗位的泄漏管理状况进行绩效考核。

化工企业要依据本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建立和完善泄漏管理制度,将泄漏管理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泄漏预防与控制,提高泄漏管理水平。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指导和推动化工企业贯彻落实本指导意见,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4年8月29日

第8篇: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2014年企业文化工作要点

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塑造企业品格,推动公司各项工作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实现公司向成熟矿井的转型升级,现就2014年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点通知如下:

一、背景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巨龙公司发展至今,从“集成集聚集优”、“无人则安、无弱则安、无险则安”到“创领行业之先、开采绿色生活、实现价值共赢”,到“构建安全高效、创新提升、稳定和谐、基业长青的一流企业”愿景,再到“内生长安”、“八全管理”、“精采”文化的补充完善,逐渐形成了以“腾跃”文化为代表的公司独有的文化体系。深入推进公司文化建设,是公司应对当前内外部严峻的形势,提升企业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单位各部门要从事关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有意义,要把企业文化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强化领导、务求实效。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工作会议纲领,在推进公司“??”工作思路的基础上,围绕构建千米垂深千万吨“中国第

一、世界一流”矿井的战略目标,深化企业管理,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三、主要工作

实现一个目标,实现思想认识有新的提高,深入推进管理文化升级和安全文化深化年两大工程;持续做好理念层、制度行为层和器物层基本构建工作:

(一)理念层建设

1、突出一个宣贯:开展文化理念“四个一”宣贯活动:一册,即:下发以“腾跃”和“内生长安”为内涵的《企业文化手册》和《安全文化手册》;一栏,即:开辟专题释义企业文化理念专栏;一集,即:开展企业文化理念故事征集活动,择优推荐刊登,年底形成理念故事集锦;一坛,即:开设企业文化论坛,定期发布企业文化知识。加深对公司企业文化的理解,为员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2、打造一个品牌:打造“一核多样”区队管理品牌,以“精采文化”、“精品文化”理念体系为核心,组织开展“管理品牌竞赛”活动,发掘区队班组特色的管理经验做法,实施实名制冠名,丰富“六大通则”内涵,实现区队班组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3、完善一个理念:持续完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完成以安全核心理念和安全基本理念两大体系为模型的“内生长安”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理念体系,形成安全管理的新思维; 创建管理文化理念体系,完成以“精细为魂、市场为纲、八位一体、动态平衡”为核心理念的管理模式品牌塑造和理念升级,为打造管理文化奠定基础。

(二)制度层建设

4、构建一套规范:构建区队管理规范,提升区队班组管理水平,组织开展管理升级竞赛活动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试点单位尽快形成自己的管理品牌,下半年组织开展

经验发布会,推广区队管理经验;建塑文化践行规范机制。组织开展员工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培训与教育,制定井上、下人员行为管理制度及行为读本,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理念践行的行为法则。

5、开展一个活动。制定文化培训制度,结合“博学圆梦”行动,组织举办“腾跃文化、内生长安文化、管理文化、精采精品文化”四个主题的文化培训活动;编制企业文化教材,组织开展送培训进基层活动,指导好区队文化、班组文化的建设和落地宣贯等。

6、评选一批典型。开展文化理念践行评比,围绕腾跃文化、内生长安文化和精采精品文化核心理念,组织开展岗位口诀背诵、小团队绩优经验评选等活动,采用部门推荐、专业选树、公司命名的方式,打造20个典型岗位、典型班组、典型管理、典范人物,加快企业文化的落地。

7、培育员工良好社会形象。统筹好企业形象与个人形象的关系,强化员工个人素养的提升,组织开展安全礼仪、举止行为礼仪、公司就餐礼仪、礼貌用语、电话礼仪、办公室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塑造现代化煤矿企业员工的新形象。

(三)器物层建设

8、完善安全可视化系统。实施色系管理,建立可视化管理标准体系,颁布安全可视化系统(SVI系统)手册标准,设置完善井上下作业地点可视化作业标准,将企业文化与现场生产的所有风险管理的可视化进行挂钩,借以推动自主管理,实现自我管理。使文化力变成生产力。

9、建设一批视觉载体。年内建设工广文化雕塑,建立企业文化展厅,荣誉、标杆、安全展示、创新展示“四条街”等载体,展示文化理念,提高企业文化品位。

四、相关要求

(一)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尊重广大员工在企业文化深化落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员工抓住学习、认知、践行、提升等环节,注重用美好的愿景鼓舞人,用宏伟的事业凝聚人,用科学的机制激励人,用优美的环境熏陶人,切实发挥责任文化励志、铸魂、塑行作用,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以员工的全面发展推进企业文化深化落地,以文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二)搞好结合,注重实效。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用文化的建设成果保障矿井长治久安;要与公司应对复杂严峻经济形势,开展“勤俭办企”活动紧密结合,推进由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转变,不断提升公司经济运行质量和水平;要与全面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以文化建设保障全年目标的实现,为建设成熟型企业提供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三)强化督导,严格考核。成立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党委工作部,由党委工作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建立健全企业文化组织机构,配齐各单位专(兼)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人员,负责各项活动进行调度,年底组织开展文化践行模范单位和模范人物评比活动,对前三名单位分别奖励10000元、8000元、5000元,对前三名的模范人物分别奖励5000元、3000元、1000元。

附件:2014年企业文化重点工作规划

二〇一四年一月一日

第9篇:关于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0年12月31日 文章来源: 集团公司 字体:大 中 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纪委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集团公司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是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内在要素,具有内在的驱动力和约束力。廉败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根源。不同的文化印记引领不同的行为道德,营造不同的社会风气。因此,消除腐败滋生的根源,必须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引导人们巩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打牢廉洁从业的思想基础。

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及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自控功能。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将廉洁的理念和道德操守内化为时代精神和文化,内化为企业普遍的价值规范和干部职工的一种人生理念、内在追求和生活方式,能够从思想和文化层面培养健全的社会人格,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深化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前,集团公司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十二五”规划蓝图,制定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能源集团步伐。新的形势任务,对集团公司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围绕集团公司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在企业形成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与公司“三色文化”体系相衔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以培育廉洁价值理念为核心,以建设廉洁文化阵地为载体,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活动为手段,以推进廉洁文化进厂区、进班子、进岗位、进课堂、进家庭为有效途径,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深入开展提供思想保障和文化支撑。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国资委的要求,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集团公司惩防体系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逐步拓展完善。到2012年,初步建立起以科学理论为统领,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廉洁制度为基础,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相协调、与具有华能特点的惩防体系和“三色文化”建设体系相融合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廉洁文化对反腐倡廉工作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再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华能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培育形成独具华能特色的廉洁从业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崇尚廉洁、鄙视腐败”的浓厚氛围。

四、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注重教育的原则。廉洁文化建设发挥作用主要靠“以文化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爱护职工出发,注意研究职工的思想动态,了解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结合企业实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坚持用科学理论引导人、廉洁理念教育人、先进文化熏陶人,不断增强职工拒腐防变的意识,打牢廉洁从业的思想基础。

围绕中心,促进发展的原则。要从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结合企业实际,统筹谋划廉洁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始终把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宣传勤廉敬业的先进典型,弘扬清风正气,倡导真抓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职工树立良好作风,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要从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出发,坚持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相统一,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腐败易发多发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切实把廉洁理念和廉洁规定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和反腐倡廉工作全过程,做实功、办实事、求实效,避免形式主义、摆花架子。

因地制宜,贴近实际的原则。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文化教育系统工程,其特点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必须长期坚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把廉洁文化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系统思考、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深化。在内容上注意贴近实际、贴近职工、贴近生活。在方法上注重把握职工不同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

领导带头,典型示范的原则。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领导人员是关键。各级领导人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不仅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本单位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更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廉洁文化各项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要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的发现、培养和宣传,扎实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单位试点,选拔培养一批先进典型,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的原则。把廉洁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继承和发扬我们党清正廉洁的优良传统,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各国廉政建设的有益成果,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企业改革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廉洁文化理论和实践创新,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五、主要任务

(一)形成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廉洁从业核心理念是廉洁文化建设的灵魂,具有昭示和引领作用,是统一职工意志、规范职工行为的指南。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必须把形成廉洁从业核心理念作为首要任务,集思广益,发动群众,广泛开展廉洁从业核心理念提炼活动,认真总结集团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实践经验,深入挖掘华能“三色文化”蕴含的廉洁从业深刻内涵和使命,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总结、提炼、升华,逐步形成富含文化底蕴,独具华能特色,思想性强、形象生动、言简意赅、便于记忆的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要广泛开展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宣贯活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廉洁从业核心理念进行阐释,并使其融入到企业制度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之中,融入到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切实使廉洁从业核心理念体系建立的过程成为对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教育的过程,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廉洁从业核心理念的认同感,并自觉践行,使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内化为干部职工的价值观念,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廉洁制度既是廉洁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也是企业扎实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一要健全完善廉洁从业基本程序。在领导人员层面,要健全完善领导人员述廉议廉、任前公示、诫勉谈话、专题民主生活会、年度考核、重大事项报告、离任审计、“三重一大”决策等制度。在关键部门、重要岗位人员层面,要健全和完善“管钱、管物、管人”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和廉洁自律规定。在一般员工层面,要健全完善职工基本道德行为规范,形成一整套企业职工行为规范体系。二要建立健全领导人员参加培训、党政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研讨交流、典型激励和案件警示教育等制度,促进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三要健全完善廉洁从业承诺制度。承诺制度是广大干部职工加强自我约束、接受群众监督的一项有效措施。已开展廉洁从业承诺的单位,要在原有工作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完善,使廉洁从业承诺工作更加规范、便于监督,充分发挥承诺制度在促进干部职工廉洁从业方面的作用。尚未开展廉洁从业承诺的单位,要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尽快建立公开承诺制度,明确公开承诺的时间、方法、途径、内容等,并认真抓好落实。在做好日常承诺的基础上,各单位还要结合大额资金运作、大额物资采购、重要人事任勉、对外投资、工程建设招投标、产权交易重要事项开展专项承诺,组织项目责任人公开作出承诺,接受群众监督。要把公开承诺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严格检查考核,切实提高公开承诺制度执行力。

(三)培育廉洁从业的思想道德基础。良好的道德,是确保干部职工廉洁从业的前提。要把培育干部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让先进的文化在干部职工头脑中占据支配地位,让无形的廉洁理念在党员干部内心深处扎根,打牢廉洁从业的思想政治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党员领导人员层面,要扎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组织大家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业、艰苦奋斗教育,引导领导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和依法行使权力。着力加强领导人员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廉洁操守和政治本色。把廉洁从业教育贯穿于领导人员的培养、教育和使用的全过程,引导大家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在职工层面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要重点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规章制度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加强典型激励教育,培养职工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促使其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养成诚实守信、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要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大家记取一些腐败案件和腐败典型的深刻教训;引以为戒,增强拒腐防变自觉性。

(四)营造崇尚廉洁的良好氛围。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前提。各单位要把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作为廉洁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推进廉洁文化进厂区、进班子、进岗位、进课堂、进家庭等途径,广泛普及廉洁文化知识,宣传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弘扬清风正气,形成崇尚廉洁的氛围。

一是建设廉洁文化教育阵地。以图书馆、图书室为依托,配备必要的设备,添置必要的器材,购置廉洁自律书籍、报刊、图片、光盘等,使之形成一个集学习、宣传、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廉洁文化室。把廉洁文化纳入企业党校、培训中心培训内容,切实提高廉洁文化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水平。利用企业所在地周围的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对干部职工进行廉洁从业教育。

二是建设廉洁文化传播平台。发挥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现代传媒直观、快捷、感染力强的优势,拓展廉洁文化传播平台,及时宣传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成效,传递工作信息,交流廉洁文化建设经验,发送廉洁格言警句等,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廉洁文化景观建设。廉洁文化景观建设,是营造崇尚廉洁良好氛围的有效途径。各单位可结合实际,通过在企业主干道、娱乐场所、会议室、办公室、岗位、广场、住宅区等场所,设立廉洁文化标识、廉政广告、廉洁灯箱;配发廉洁台历、桌牌,悬挂廉洁理念、警句格言等,诠释廉洁从业理念,宣传反腐倡廉要求,使干部职工随时随地、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洁文化的熏陶,增强廉洁从业意识。

四是加强廉洁文化理论研讨。加强理论研讨,能够为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各单位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把廉洁文化作为纪检监察理论研讨的一项课题,列入计划,统一部署,认真落实,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企业廉洁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载体等,总结经验,揭示规律,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和解决企业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丰富廉洁文化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更好地发挥廉洁文化建设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党校、纪检监察学会等平台的作用,开展多层次、多角度、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理论研讨活动,增强廉洁文化的前瞻性和实效性,用发展的廉洁文化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不断拓展和深化工作思路,努力把廉洁文化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平。

五是广泛开展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各单位要把廉洁文化建设与“创先争优”、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四强四优”党组织、文明单位、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社区等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育廉洁从业先进典型,积极宣传先进模范人物事迹,推广廉洁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经验,推进廉洁文化向纵深发展。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廉洁文化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书法绘画、文艺演出、诗词警句格言比赛、讲演论坛等活动,普及廉洁文化知识,宣传廉洁从业核心理念,倡导廉荣贪耻新风。

六是广泛开展检企共建活动。加强检企共建,实现优势互补,把执法机关熟悉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特点规律、掌握的信息量大、预防腐败经验丰富等优势与企业预防腐败工作需要结合起来,能够切实提高企业预防腐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单位要结合企业预防腐败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检企共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检企共建工作,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共同预防职务犯罪的声势,发挥检企共同预防的威力,检企共建“防腐墙”。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党组(党委)对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要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融入企业惩防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制定廉洁文化建设规划,及时了解廉洁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认真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努力形成党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组(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展所长,依靠广大职工积极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廉洁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建立协调机制。建立廉洁文化建设组织协调机制,适时研究部署廉洁文化建设有关工作,加强对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主动承担牵头和协调的责任,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抓好工作落实。要发挥宣传、政工、群团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廉洁文化建设的整体合力。

(三)建立保障机制。要为廉洁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提供保障。要设立廉洁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要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建绩效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建立目标管理、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促进廉洁文化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四)强化教育培训。以专兼职纪检监察人员为骨干,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分层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相关培训工作,使大家明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廉洁文化知识,明确廉洁文化内涵,熟悉廉洁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提高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能力,为廉洁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提供队伍保证。

青简jian

上一篇:谈教师队伍建设下一篇:反思性教学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