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和)浅谈教师的语言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李万和)浅谈教师的语言(精选5篇)

(李万和)浅谈教师的语言 篇1

榆中县小水子学校李万和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通过言传身教把知识和真、善、美传授给学生,化成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谈吐文雅、语言丰富、幽默风趣、富有启迪智慧的教师形象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崇敬的心理,他的教学,就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探求文化知识的兴趣和潜能。

教师的语言要给学生以美感,爱迪生说:“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最为教师更应该追求语言美。这个美就是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幽默,同时凭借标准的语调、适度的音量、恰当的语速,还要借助于态势语。态势语中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因素的恰到好处,都可以表现美。比如,一堂课的开始,老师用和善的表情和有好的眼神面对并审视学生后,问:“同学们好”时语言亲切诚恳,便架起了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获得了学生的信任。

教师的语言要体现师表的风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稚气、好奇心和模仿能力较强而判断能力较弱的学生,同时牵连着家庭、社会。教师的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的语言与教育质量、效果息息相关。因此,教师除了注重加强教学语言修养意外,还必须重视为人师表的言谈风采。无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应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合体,为世人留下若干值得品位的东西,真正让人们羡慕——“不愧为老师”。

(李万和)浅谈教师的语言 篇2

幼儿园中教师所组织的活动, 多半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活动之前, 教师巧妙设计提问, 产生提问, 用问题来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回答, 从而保证整个活动的顺利完成。有些时候, 教师会发现幼儿在回答的时候, 并非是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完成提问的问题;甚至幼儿的答案和教师的提问一点儿也不相干。面对这种困惑, 作为幼儿教师的你, 此时要对自己的提问作一个深刻的反思:应该想一想自己是在哪一个细节上出了问题, 而导致活动的中断?不难看出, 是由于你的提问没能让幼儿明白你整个教学活动的意图, 由此阻碍你教学目的的完成。得出,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语言如何运用是十分关键的。

在各种活动中, 教师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处于主体;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基础设计活动, 如何保证每一个活动较好完成, 关键是要看教师在活动中是如何设计提问性语言的。

幼儿期是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是在与他人不断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语言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的趣味性

兴趣推动人们认识和感知新事物能力的提高, 因为兴趣才促使人们去认识更多的东西。幼儿在认知上更加倾向于对形象事物的接受。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抓住幼儿的兴趣, 围绕幼儿的兴趣而展开提问。目的是要考虑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激发幼儿积极回答问题的主动性?问题的难易程度幼儿是否能够接受?教师还可以借助有利于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一切手段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如: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动画、生动形象的面目表情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使活动充满乐趣。

二、语言的针对性

教师语言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 不同年龄和不同水平幼儿运用不同的语言, 而实施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来进行提问。

活动中的提问在照顾幼儿个体差异的同时应该是与本次活动有关的问题, 可以是针对整个活动的提问, 也可以是针对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提问;这样一来, 既可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相关内容, 又能帮助幼儿通过对活动的回忆、整理作出针对性的回答, 即所谓的所问所答。若老师的提问语言不具有针对性, 则会为幼儿造成回答问题的误区, 影响幼儿自身理解能力的下降, 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在实际活动中, 往往会出现教师语言的不慎重, 无论幼儿作出什么样的回答, 都不会达到你想要的结果。

三、语言的引导性

幼儿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 不是刻意去追求它的完整性, 而是要求达到让幼儿能够根据提问作出有用回答。这一点便提示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提问的引导性, 以不至于幼儿产生一些与问题无关的想法, 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突出幼儿的主体性。

教师在活动中的提问语言同时也具有引导的连续性, 根据活动情节, 设计一连串的发展提问, 让整个活动的内容都体现在教师的提问中, 幼儿通过思考, 作出回答, 进一步了解活动内容, 从中得到更为本质性地提高。

四、语言的目的性

一个活动的组织与进行, 要考虑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促进幼儿不同领域的发展, 教师设计每个问题时, 要想到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促进幼儿在哪些方面的发展?围绕这个疑问, 去周密的总结提问性语言。例如:教师的提问语言可以培养幼儿语言逻辑表达能力的进步;可以促进幼儿想象与创新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等等。语言的培养不单单是对幼儿语言领域的教育, 它也包含了除去语言领域的其他四个领域的养成教育。

由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 教师的提问语言, 对于幼儿的语言领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由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则可更为有效的刺激其他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 幼儿回答问题的语言水平要高于教师提问语言的水平, 这样才会保证幼儿在语言的发展上有一定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活动中语言的运用要符合《纲要》中所涉及的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幼儿应在教师提问语言的逐步深入与完成的情况下, 获得每次活动的新信息, 得到身心的更大完善!

摘要:幼儿如何得到高质量的教育, 幼儿在园得到哪些能力的提高, 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那么, 在活动中教师是怎样引导幼儿的, 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由此, 涉及到了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促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进步。本文教师提问语言的特点, 便是侧重应科学合理的使用教师语言, 突出了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的提问不仅促进幼儿园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同时, 有利于发展幼儿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提问语言,特点,技巧

参考文献

浅谈教师的语言 篇3

关键词:教师 语言

【中图分类号】H0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是教师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

教师的语言分为教学语言和教育语言,从教学语言来说,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学生接受能力和智力开发的程度,教学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最重要必备条件之一,关系到培育下一代和祖国的未来。

可见,语言是教师的武器,正确地掌握运动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语言的艺术性、启发性,这也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内容。

一、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准确性、幽默感

1.准确性就是能够正确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不使用含混不清的字词,不说半截子话,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不要口头禅。

只有语言准确,才能把知识交代清楚,才能谈得上科学性,语言不准确,会导致知识的不正确,比如在教学中的“除”和“除以”,“增加到”和“增加了”,如果讲的模糊不清,就会使学生接受的东西出现错误,影响了教学效果。

2.逻辑性。逻辑性就是阐述、论证严密周详,无懈可击。一个教师只有语言严密,表述清晰,层次井然,一环扣一环,才能使学生对知识领会深刻。如果信口开河,毫无条理,会使学生思维混乱,比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社会主义所有形式时,学生提出了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说现在的个体户剥削,另一种说个体户无剥削,两种意見僵持不下,影响了教学效果。

3.幽默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爱具有幽默感的教师。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培养孩子的幽默意识。具有幽默感的儿童,心胸开阔,思维活跃敏捷,富有摆脱窘境、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和家长用微笑和闪烁智慧的目光看待人生,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解释生活的现象,正是对孩子幽默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

二、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

教师虽然和演员不同,但是教师和演员都要有吸引力。这就是教师的语言有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动形象。就是即活泼、有趣、逼真,又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

生动形象是教师语言艺术性的集中体现。要做到生动形象,首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能引人入胜,联系实际,把深刻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问题表面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其次,要善于运用贴切,引起学生深入思考,这样,就会吸引住学生。

2.富于节奏。语言的节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知识信息接受的情况,合理控制语言速度的缓急。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语言要富有节奏。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要运用语言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当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慢,语气加重,有高低或停顿,当课堂秩序出现混乱时,教师可有意变换声调,压低嗓门,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讲课的内容上来。

3.具有启发性。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指的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多种分析器官协调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聚精会神地进入学习境界,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设计好每一堂课的结构,力求每堂课做到开头引人入胜,中间充实丰富,结尾留有余味。对于某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阐明,而是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和提出问题,把矛盾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和启发学生开发智力,积极思维,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激励性。教师语言必须具有非常强的感召力和激励性,号召时要让学生听了以后,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抒情时,要让学生听了,如沐春风,心旷神怡;点拨时,要让学生低头沉思,豁然开朗。教师有两个任务,即教书和育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做人。教师讲话的激励性,那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在用词方面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有进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等等。实践提示,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语言。

5.具有情感性。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事实上,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平淡如水,甚至会昏昏欲睡,更不用说是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即使学生有那么一点点兴趣,也会在这种氛围中消失殆尽。而同样的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只有使师生在语言交流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精神上相默契,理智上产生同频共振,情感上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钦佩之情,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易集中,知识才容易被接受。因此,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注意揣摩语言技巧,使语言情感色彩浓一些,语气既亲切、柔和,又不失庄严和激情;语调中则洋溢着与学生共同探寻知识奥秘的热情,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总之,教师的语言要有科学性、准确性、艺术性,同时还应具有幽默感,而要掌握必须下一番苦功夫,主要应从这几方面着手:一是要备好教学语言,准确性教材中的每个定义,概念、术语要弄通,才能把知识讲准、讲清。二是要注意学习新知识,不断发展,不断更新,不断丰富,要正确使用语言,打下深厚的基础。三是要掌握所任学科的语言特点,每个学科都有本科的语言特点和术语,各科教师都下功夫去学习掌握,总而言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参考文献

1.洪柳.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1(12)23-24.

浅谈教师的教学语言 篇4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教学中, 教师的口语表达举足轻重,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凡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 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活泼, 语调抑扬顿挫、洒脱自如, 分析问题条理清楚、丝丝入扣、解答疑难深入浅出、鞭辟入里, 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增长足够的知识信息和创造能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汇, 是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因此, 教师的语言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 不违反科学性。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不仅体现一个教师的水平, 也能反映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在教学语言的准确、规范和逻辑性、系统性上, 一方面要求用词准确, 词语搭配恰当, 不能张冠李戴, 颠三倒四, 似是而非;另一方面要求围绕中心, 抓住重点, 有纲有目, 层次清楚, 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具有科学性的教学语言应当周到严密, 含义准确, 不生歧义。这样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 给学生以清晰明确的正确认识。如果用语含混, 模棱两可, 只能使学生信疑不定, 甚至引起判断失误, 从而搅乱学生的思维发展。

教学语言的严谨、简约是优秀教学所不可或缺的。教师要通过精炼的语言把复杂的、抽象的问题讲明白、讲具体, 这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因为, 教师在讲课时很容易把教学语言完全等同于一般口语, 往往不讲究语言规范, 使得赘言充斥、重复罗嗦, 甚至出现语法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自己要说的话要充分考虑, 仔细推敲, 从选词、造句到修辞, 都力争符合语言规范。选词要注意词语的意义、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等。造句要注意句子的连贯、周密、简练和生动, 以及句式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 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 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尽显其艺术性, 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言简意赅,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运用定理, 并逐步养成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二、教学语言要有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就是教学语言鲜明的教育性。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 具有教学的各种能力, 而且还必须有高尚的思想品德。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和形式, 教学语言的思想性尤为重要。

有人说“语言是人心灵的镜子, 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精神面貌。”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一个人的语言直接反映他的思想修养。任何一位老师都应该紧密地结合教材内容, 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一位教师如果具有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他的语言就能更完美、更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的思想会通过教师的教育行为尤其是教学语言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他在教学过程中用光辉的思想、有力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三、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古人云:“语须生动方传远, 语必关风始动人。”教学语言也应生动, 生动的语言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只有生动真切的语言才能给学生逼真的印象, 教学语言越生动越有利于信息的传输, 越能引发学生积极地思维, 越能使学生产生深刻而良好的情感活动,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要使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就要以语言的表现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它能使书本上“死”的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的语言。教师语言的感染力能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富有情感的语言能“以声传情, 以音动心”。

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语言艺术境界, 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幽默, 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节学生的情趣。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与惶恐畏惧地学习, 效果是大不相同的。教师要善于借助幽默的语言去营造有利于学生情感融洽的课堂氛围。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 让违纪的学生心悦诚服。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偶发事件, 用大发雷霆、严加训斥和用幽默得体的语言来处理, 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甚至出人意料。三是可以启发学生智慧, 提高思维含量。幽默的语言应该和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广博的知识, 还要善于运用语言把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学生丰富的素养, 使学生听起来有滋有味。

总之, 要使教师的语言表达有效并完成师生双向交流的过程, 一是教师头脑中要有足够的信息储量。这样才能做到或侃侃而论或娓娓而叙, 或旁征博引, 或巧妙点拨。总体上呈现一种“当行则行, 当止则止”的行云流水般的境界。二是要在“准”、“精”、“美”、“活”上下功夫。“准”指发音准、语体准、达意准;“精”指语言精确、精炼、精彩;“美”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风趣;“活”指注意穿插、恰当留空、善于变位;三是教师的语言应有个人的特色:或是擅长形象描绘, 绘声绘色, 让人听了情思并涌, 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或是讲起来从容不迫, 风趣幽默, 让人听了兴趣盎然, 于轻松愉快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知识;或是口才虽不出众, 但条理清楚, 逻辑严谨, 以理服人。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上好课、教好学生, 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方法, 还要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 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生活的社会中扬帆远航;教师要运用教学语言的魅力, 对学生产生震撼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组织他们开展探索性的教学活动, 体验成功的愉悦。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书本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活”语言, 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能陶冶学生的性格、情操。教师要运用教学富有魅力的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生活的社会里扬帆远航。

关键词:中学教师,教学语言,科学,准确,生动

参考文献

[1]骆瑞环, 刘培培.新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8.

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篇5

【关键词】语言艺术 ; 教师 ; 技能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00-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而教师的语言则是用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智慧、教育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工具。教师的语言可分为教学语言和教育的语言。教学语言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语言能够塑造学生的思想, 播种和耕耘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可见,教师的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对语言进行良好的掌握和运用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条件,也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要重视对教师语言修养的突出作用,提倡教师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增强教师语言的启发性。

一、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

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所以,教师要用科学的语言来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语言要准确

语言的准确性是指能正确地使用概念,进行科学的判断及分析,语言文字不能含糊不清。比如,数学中的除和除以、乘和乘以等,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讲得含糊不清,会让学生把乘数和被乘数颠倒位置进行计算,从而得出错误的答案。此外,讲课不要重复,不要出现口头禅,这样会使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甚至在课下还对老师品头论足。

2.语言要有逻辑

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有逻辑性,必须要严密,有层次,一环紧扣一环,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知识。假如教师信口开河,没有条理,逻辑混乱,就会导致学生思维混乱。比如,有位老师在上一节美术课时,一会讲背景,,一会讲画法,一会说范画,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位老师累得不行,学生听得糊涂,自然也画不出一幅像样的画。

3.语言要规范

教师在讲课时,务必要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只有先把语言进行规范,才能谈得上语言的科学性。一些教师平翘舌不分,甚至用方言进行授课,一些教师在讲课中还出现了语病。比如,在一节语文课中,一位教师在读课文时,平翘舌不分,把咱(zan)读成(zhan),结果学生读时也都按(zhan)字读,把春(chun)天,读成(cun)天 ,导致了语言的混乱,既不规范,又让人很难去理解,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化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师与演员不同,但讲课时的语言也应具有艺术性,因为艺术语言,可以对学生产生极强的吸引力,教师的艺术语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语言既活泼有趣,又浅显易懂,能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逢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要做到生动形象,首先要善于运用语言艺术,能引人入胜、联系实际、恰当举例,将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其次要善于运用贴切有趣的比喻,让学生进行丰富地联想和深入地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充满节奏

充满节奏要求教师对声调的抑扬顿挫、语音的轻重缓急、速度的张弛快慢进行恰当地运用。教学语言的速度是否科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过快的速度,学生大脑反映不过来,难以接受;过慢的速度,会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降低听课的兴趣和效果。除了节奏、速度以外,还要注意语音的抑扬顿挫。教师的语言如果离开高低有别、抑扬顿挫,就无法表达讲授内容和思想感情,也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说话的声调犹如波浪,富于变化,才能产生灵感,吸引学生的听课情绪,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语言的节奏感,重点应放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速度放慢,语气加重,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室出现混乱的情况下,教师要压低嗓门,改用声缓语重的方式进行讲解,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教师的语言要起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陶冶情操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有启发性。语言的启发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将对象区别开来

区别对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特点加以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教师的语言也有不同的要求。对幼儿和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学说小孩话,讲课时不能用生硬的语言,不然学生听不懂;对高年级的学生,用小孩话讲课,会引起学生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不爱听,而语言的启发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2.适时对学生加以点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将所有的問题都说完说尽,要留有余地给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获得对知识的掌握。比如,在讲数学题时,通过做题总结出的概念学生就好记,因为这是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果先讲概念再做题,让学生硬记概念,就难以学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思考的余地。

3.语言要有感情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用自己对学生的感情去启发、引导、教育学生,调动他们寻求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地接受教育。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真挚的热情,才能引起共鸣,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若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就挖苦学生,说学生笨,甚至说学生傻等,这样的语言好似摧残学生心灵的冰霜,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在教师对犯错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更应该运用火热的感情、启发的语言、亲切的口吻,创造出一种心理相容的情感气氛。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及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赵秋利.论课堂教学空间的教师语言艺术[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115-116.

[2]杨洪全,周恩华.教师语言艺术在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5):12.

上一篇:喝酒给老婆保证书下一篇:宜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