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为视角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要想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存力,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外,还必须拥有较为全面的非专业能力。本文针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是:企业需要的员工应该具备综合性的职业素养,即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一名思政教师,帮助学生通过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提升自己非专业能力,增强自身社会竞争力和生存力,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必须掌握好自己的课堂舞台,利用好思政教育这一平台,在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想办法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因此,对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

1 非专业能力内涵

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它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非专业能力是一个人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不同的人对它的认识有所不同。李安认为,“非专业能力是指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判断选择的能力;胜任人生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一般分为社会能力、情感能力和方法能力。”[1] 这种观点中“非专业能力”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专业以外的能力,二是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通用的能力,三是能够应对各种未知变化的能力。吴启文、承欣茂认为“所谓非专业能力并非指专业能力以外的所有能力,而是指与专业能力的发挥密切相关却又不是个别专业单独能培养出来的那种处事能力。”[2] 在此观点中指出了非专业能力范围不是无边际的,它是与专业能力发挥相关的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在职业活动中都是适用的,非专业能力是那些具备基础性和普适性的通用能力。

本文认为非专业能力是指专业能力以外的所有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是为个体能够胜任某项职业或某一岗位做准备的生存能力,还应该包括有助于个体实现幸福的生活能力。事实上,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职业方面的突出成绩,还应该关注学生一生生活的幸福。我们的高等教育常常容易把教育的重点放到只关注学生就业,尤其是高职教育更是容易形成只关注职业技能技术培养这样的意识,而我们知道人的生活主题不仅仅只有职业而已,职业之外还有更为丰富的生活内容。伟大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讲过,“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任何阶段、任何形式的教育都应该如他所说,宗旨都是要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高职教育一定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就有了我们对非专业能力最宽泛的一个定义。与以往在职业能力范围内探讨的非专业能力不同,本文强调一切有利于学生个体生存和生命发展的专业以外的能力都是非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应该包括: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创新力[3] 。

2 思政教育是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2.1 高职思政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思政教育教学内容都是在国家大纲要求下,使用指定的教材或参考资料,思政教材内容的选编是由许多全国性的专家经过精心设计和挑选的,从科学性和编写理念丰富性上是无质疑的,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科技、教育、社会、军事等诸多方面,几乎囊括我们日常生存和生活中所有领域,所以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较本科生底子薄,人格特质大多也不如本科院校学生完整或稳定,整体能力水平较本科生弱。了解丰富多彩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塑造他们更加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对他们非专业能力的形成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2 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职学生较本科生注意力差,传统思政课又显得枯燥无味,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让学生已经疲惫,传统教学模式根本不能提起他们的兴趣,高职教师只有多动脑开发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可能提高思政教学活动的效率。专题式教学、项目化教学、个人或小组式探究合作等现代教学模式和理念的运用将枯燥的思政课本知识转化成灵活多样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多了些兴趣,使学生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创新力在师生教与学的活动中得到提升,让课堂变得充满生机,让师生在课堂中教学相长,共同进步,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在自然而然中得到塑造。

2.3 高职思政教育评价方式多角度

其实国外早在践行多元评价方式,从小到大,学校会为学生建立档案袋,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关记录,从自评、他评、师评到测试、作品、社会实践,各种维度的评价都会收入档案袋中,形成一个对学生专门的评价。高职学生从试卷测验这方面讲明显落后于本科生,但不代表其他方面就一定落后,我们不能一票否定,评价方式的多元有助于我们全方位去看待一个学生,尤其是具有某些方面突出,而一些方面弱的高职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下他们会变得重拾信心,他们的斗志会被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多种能力就能够得到开发和发展,非专业能力就能够得到培养。思政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方式的多元往往是走在一些课程前面的,尤其是专业课,越是专业课越难以摆脱传统测试一考而定的方式,反而是思政课为了克服课程自身专业性不强,易受冷落的现状会求变求新,敢大胆尝试对学生多角度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多种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非专业能力。

3 思政教育对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在思政教育中牢固树立非专业能力培养理念

理念决定了行动策略,在思政教育中牢固树立非专业能力培养的理念是一切行动策略的基础。思政教师应该明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使自身更具竞争力和生存力必须既具备专业能力,同时还具备非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就业的敲门砖,非专业能力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完满保驾护航。非专业能力所囊括的能力范围要比专业能力宽得多,它的获得与掌握要比专业能力更难,但重要性却是同等的。加强非专业能力教育,不仅可以降低职业转换成本,也可降低未来的职业风险,满足时代与社会需求[4] 。思政教育中,我们应树立自己的主人翁意识,不要觉得职业院校只有专业课教师才有地位,我们思政教师应该同等重要,我们思政课中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大多是关于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思政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必不可少。我们应转变只重视学生专业能力而忽视非专业能力培养的观念,让思政教育教学活动成为促进学生“一专”发挥到极致,“多能”齐头并进的园地,真正确立非专业能力在高职学生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3.2 进一步创新和开发思政教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开发除了要求教师学习掌握好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教师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需要教师热爱生活,认真总结生活以便清楚生活对个人能力的需求。教学方式方法应该更加注重体验,注意创建更加真实性的工作或生活情境。对不同的思政课内容设计教学,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可以设计诗词朗诵,名人故事等环节,让学生在诗词和故事中了解清楚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克服恐惧能力、记忆力、展示自己的能力等非专业能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情境中去理解道德和法律相关知识和处理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等。

3.3 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思政教育教师应该深入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考国内外先进经验,将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作为思政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继续深化多元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工具,不断优化思政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上,综合看学生适应力、学习力、实践力、发展力、创新力等方面。在评价方法上,充分运用自评、同伴评、师评、实习单位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笔试、面试、课堂表现、课内外活动参与程度和质量、作品展示同参考,完善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档案袋建设,将各方评价和各种评价都收入档案袋,通过档案袋资料对学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能力判断,对学生做出评价,督促学生关注自身非专业能力发展。

摘要:本文重新界定了非专业能力的内涵。从内容丰富多彩、教学模式多元、评价方式多角度论述了思政教育是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并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非专业能力,思政教学活动,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安.论职业教育中的“非专业能力”[J].中国建设教育,2012(Z2).

[2] 吴启文,承欣茂.人文素质教育与非专业能力培养[J].江苏高教,2000(2).

[3] 林昭熊,庞永师,孟强.大学生成才与“非专业能力”培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 应丽春.中职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上一篇:基于可靠性的表决系统全寿命优化模型研究下一篇:油水砂三相旋流分离器的研制及其井下应用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