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推荐12篇)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

1.1.1按照学期采用逐级递进的方式设置该专业课程实践内容,形成“点—线—面”课程实践技能体系链依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按照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基础,考虑课程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设定相应学期阶段的课程,而随着学生学期的变化、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设定高一层次的课程实践目标与专业课程,形成课程与课程实践一条线,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技巧相互融合,构建“点(单门课程动手能力技能培养)——线(课程与课程衔接的实践技能培养)——面(所有课程的实践技能综合运用)”的课程技能体系链。

1.1.2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模块,构建实践技能锻炼的教学体系

依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特点,分析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可操作环节,据此构建课程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和相联系的课程综合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并设计出实践操作流程[2],该设计本着“服务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形成课程、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意识”的原则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教学中需要分清实践动手环节侧重培养与突破培养的实践技能,所有实践环节结合到一起最终要综合达到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是什么,学生在此过程中如何参与并锻炼。围绕此建立起“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树形图。

1.1.3建立不同学期不同阶段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结果考核制度,形成“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实践技能考核模式

该部分一改以往课程考核单科单考的形式,分学期分阶段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面与深入情况、已经具备的实践技能等开展大一、大二单门课程实践技能考核,大三、大四时学科融合考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同一知识低高年级考核的深入程度要有区别。建立“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课程实践技能结果考核制度。一报告指任课教师上交课程实践考核方式报告;二监督是相关任课教师与领导共同监督;三检验主要检验学生动手技能提升程度、同类学科教师评价情况、领导抽检结果。

1.2运用多元化的见习形式,增加社会适应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1课程见习

所谓课程见习指代依据社会体育专业的某一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提出见习的计划与具体要求,集中组织学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访问、记录、体验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见习总结的一种见习形式。该种见习形式利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进而形成从了解到理解,从表层到深层,从理论到实践的观念意识。

1.2.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学生按专业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的进行见习的形式。这种见习形式可以选在节假日进行,要求学生要有体验的经历、观察的记录、实践的分析。该种见习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就业时人才需求的能力倾向、现代社会此专业发展的程度、自我目标定位等。

1.2.3就业见习

就业见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需要,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学校组织相关指导教师或指导人员协助其适应就业岗位的一种见习形式。该就业岗位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延伸到校外(校外选择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提倡见习三步骤:一看;二练;三做。比如:到帝豪斯、巴斯特等俱乐部担任健身私人教练、健身巡场教练等。

1.3打造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3.1轮动实习

借鉴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田应福[3]等人对轮动实习的.研究,依据社会体育专业需求,设计多个不同的实习岗位,以学生体验不同实习岗位为锻炼过程,来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力求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3.2委托实习与顶岗实习

委托实习是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托给某一健身俱乐部进行管理。借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社会性,同时也利于学生接受不同教育管理的模式,加速学生适应工作岗位。顶岗实习是学生到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场直接参加实习锻炼过程,使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是见习与课堂教学的延续。

1.3.3集中实习

集中实习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将整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送到某个健身俱乐部或健身行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此种方式便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指导。

1.3.4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上不同健身行业接收能力的不同、学校教学需要不同或学生个体需要不同而安排的实习模式,该种实习方式既便于实现接收单位本体发展需要,又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

1.3.5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动手能力,培养,管理

大脑和双手在人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者相互促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1]:“要认识一个客体, 就必须动之以手”。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类型不仅仅是扎实的理论知识, 还需要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来源于实践, 实践也在验证着与再生着理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更是如此, 它离不开动手实践、管理操作、组织协调、策划编排等综合能力。

1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途径

1.1 设置多维度、多层面的课堂教学实践锻炼内容, 培养专业人才

1.1.1 按照学期采用逐级递进的方式设置该专业课程实践内容, 形成“点—线—面”课程实践技能体系链

依据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按照不同学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基础, 考虑课程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 设定相应学期阶段的课程, 而随着学生学期的变化、学生基础专业知识的增长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等设定高一层次的课程实践目标与专业课程, 形成课程与课程实践一条线, 把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与技巧相互融合, 构建“点 (单门课程动手能力技能培养) ——线 (课程与课程衔接的实践技能培养) ——面 (所有课程的实践技能综合运用) ”的课程技能体系链。

1.1.2 设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模块, 构建实践技能锻炼的教学体系

依据社会体育专业课程的特点, 分析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可操作环节, 据此构建课程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和相联系的课程综合实践动手环节模块并设计出实践操作流程[2], 该设计本着“服务于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 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形成课程、实践、实习三位一体的培养意识”的原则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教学中需要分清实践动手环节侧重培养与突破培养的实践技能, 所有实践环节结合到一起最终要综合达到的实践技能培养目标是什么, 学生在此过程中如何参与并锻炼。围绕此建立起“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树形图。

1.1.3 建立不同学期不同阶段社会体育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结果考核制度, 形成“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实践技能考核模式

该部分一改以往课程考核单科单考的形式, 分学期分阶段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面与深入情况、已经具备的实践技能等开展大一、大二单门课程实践技能考核, 大三、大四时学科融合考综合实践能力。另外同一知识低高年级考核的深入程度要有区别。建立“一报告二监督三检验”的课程实践技能结果考核制度。一报告指任课教师上交课程实践考核方式报告;二监督是相关任课教师与领导共同监督;三检验主要检验学生动手技能提升程度、同类学科教师评价情况、领导抽检结果。

1.2 运用多元化的见习形式, 增加社会适应性锻炼,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1 课程见习

所谓课程见习指代依据社会体育专业的某一课程的具体内容需要, 提出见习的计划与具体要求, 集中组织学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访问、记录、体验等, 并要求学生写出见习总结的一种见习形式。该种见习形式利于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 进而形成从了解到理解, 从表层到深层, 从理论到实践的观念意识。

1.2.2 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根据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组织学生按专业需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内容的进行见习的形式。这种见习形式可以选在节假日进行, 要求学生要有体验的经历、观察的记录、实践的分析。该种见习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明确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专业就业时人才需求的能力倾向、现代社会此专业发展的程度、自我目标定位等。

1.2.3 就业见习

就业见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需要, 按照学生的就业意向, 学校组织相关指导教师或指导人员协助其适应就业岗位的一种见习形式。该就业岗位可以在校内也可以延伸到校外 (校外选择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 提倡见习三步骤:一看;二练;三做。比如:到帝豪斯、巴斯特等俱乐部担任健身私人教练、健身巡场教练等。

1.3 打造多样化毕业实习模式,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3.1 轮动实习

借鉴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田应福[3]等人对轮动实习的研究, 依据社会体育专业需求, 设计多个不同的实习岗位, 以学生体验不同实习岗位为锻炼过程, 来拓宽学生的就业岗位, 力求与时俱进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1.3.2 委托实习与顶岗实习

委托实习是将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托给某一健身俱乐部进行管理。借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适应社会性, 同时也利于学生接受不同教育管理的模式, 加速学生适应工作岗位。

顶岗实习是学生到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现场直接参加实习锻炼过程, 使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操作实践相结合, 是见习与课堂教学的延续。

1.3.3 集中实习

集中实习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将整个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送到某个健身俱乐部或健身行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 此种方式便于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 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性进行指导。

1.3.4 分散实习

分散实习是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上不同健身行业接收能力的不同、学校教学需要不同或学生个体需要不同而安排的实习模式, 该种实习方式既便于实现接收单位本体发展需要, 又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个性发展。

1.3.5 集中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是根据学生的需要, 将学生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统一被送到某个单位进行实习;另一个群体是根据个体需要或实习单位需要等进行分散实习, 这种实习模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满足学校的组织管理。

2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管理方式

2.1 课堂教学

第一, 课堂教学管理本着明确目标以生动手操作为主, 教师引导分析为辅的原则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动手操作的步骤, 要围绕着“目的”“意义”“做法”“效果”为中心, 教师多引导并巧妙纠正, 学生多动手实践建立独立解决问题意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

第二,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创新性、有效性为主, 教师引导性、组织性为辅[4]。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伴随着教学内容的新旧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学生知识的牢固与灵活离不开实践的探索, 正确的引导来源于教师, 实践平台的搭建需要教师给予,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启发。

第三, 教师也要是时代的“弄潮儿”。教师要经常参加学科会议掌握时代前言, 经常参加专业培训接受新信息、新理念, 经常观摩学习紧靠社会岗位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将新兴运动在学生中推广已延伸与社会, 服务于社会健身人士的运动需求。

2.2 见习管理

首先, 建立见习管理制度。明确课程见习、专业见习和就业见习的任务、要求, 正确选择相应见习场所, 落实见习指导教师, 按照课程、专业和就业需求有的放矢的设置见习岗位,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与社会相结合, 学生与单位相结合。

其次, 加强调研工作, 广开渠道, 建立见习基地。通过各种媒体, 发挥网络作用, 借助辖区资源, 广聚单位, 了解市场需求, 建立见习基地, 为学生构建切实有效的见习平台。

最后, 引导学生见习思想, 打造见习品牌。让学生明确见习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感受见习在“育人”与“用人”之间的沟通, 适应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 激发学生目标的确立与见习的积极性, 积累见习的经验, 增强学生见习工作的社会责任感, 增进见习学生与见习单位的联系, 打造见习品牌。

2.3 实习管理

首先, 学校与实习单位密切结合。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摇篮, 实习单位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者相辅相成, 共同造就社会实用性人才。同时, 学生也能为实习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 建立健全实习管理规定, 完善学生实习考核方式。建立和健全实习管理规定是保证毕业实习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5]。针对学生所选择实习方式, 加强实习学生管理, 制定实习流程, 增加指导教师或委托单位的管理职权, 共同督导学生。

再次,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调节学生就业心理。学校需要多层面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 端正学生就业态度, 调整就业心态[6]。从招生—入学—课堂教学与实践—专业见习—实习—就业等建立多点一线指导模式, 调节学生的就业心理, 缓解就业压力。

最后, 学校做好检查督导工作。学校或学校实习管理教师要积极配合实习单位, 建立常联系常沟通机制, 共同做好学生实习工作的督导与管理。

参考文献

[1]矫祯玉.社会体育 (运动与休闲) 专业课程教学中动手能力操作方式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2 (4) :65-67.

[2]矫祯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系统化培养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4 (12) :67-68.

[3]田应福, 张丽芳, 李会明.“轮动实习”法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高的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6) :67-71.

[4]矫祯玉.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与休闲类“课程学习中社会实践”的教学方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 2011 (6) :184-185.

[5]于芳.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6) :82-84.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3

关键词:后发展高校;金属材料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7-02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学校培养人才,要以社会和人们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全国许多高校,尤其是老、少、边、山、穷地区的高校,称之为后发展高校,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上尤其是新办的一些工科专业如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经验,仍然沿用原来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的模式,或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模式,不能有效地结合当地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整合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形成优势和特色,提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没能有效的培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水涨船高,培养的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陷入一毕业就失业的尴尬境界。针对这种情况,本课题组进行了调研,探讨和分析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思路和做法。

一、后发展高校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条件和资源配置紧张,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后发展院校在实践教学软件、硬件方面与一般的本科院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普遍存在教学设备仪器陈旧,实践教学用房不足,实践教学课时数不足,至使本来是要学生动手实践的课程变成课堂演示教学,更有甚者,一些在实践能力培养上关键的实践课程没法开出。导致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工程实践能力严重不足。

2.教师实践经验缺乏,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后发展高校存在着,后发展高校的教师队伍主要由升本的主干学校和一些中职、中专学校里的教师组成,教师数量不足和学历层次不达标及缺乏实践经验普遍存在,教学上理论的高度不够,工程实践的经验不足,还有部分教师更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到学校任教,并且还担任多门课程的主讲。

3.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大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设计、计算、制造、研究等工作,因此,企业单位在招聘时尤为注重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里的实践能力并不单单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包括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如观察能力,专业技能,应变能力,表达能力,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企业关注的是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学校和大学生则认为企业关注的是“专业技能”,高校和学生如果对企业的真正需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在其发展方向上会产生一定的歪曲,最后使得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表现出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后发展高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与方法

以百色学院为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主要依靠实验、实践等活动环节来实现,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主要探讨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已初步建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实验室体系结构,学校围绕本专业教学主线,投资553.5万元,成立了大学生实训中心,主要建设了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原理与零件演示及创新实训室、材料制备与分析实验室、液压传动与气动实验室、XRD实验室、互换性及测量技术实训室6个综合性实验(训)室。在未来三年里还将建设模具CAD/CAM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化学实验中心、材料科学实验中心等6个综合性实验(训)室。同时加大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力度,积极改善实训教师的工作条件,改革实验(训)室(中心)的管理体制,加强实验(训)室(中心)的制度建设;加大实验(训)室(中心)的开放力度,提高实验(训)室(中心)设备的有效利用率,突出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实训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配备相应的实训教材,不断更新实训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训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岗位对口的各产业部门,力争能将该专业的每一名学生在最后一学期送到对口单位进行定岗实习,为学生毕业后谋求好的就业岗位做好准备。至2015年,使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到8个(3年新增4个),真正形成校企产业链。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按照“三个结合、三个层次、六环节、四年不断线”的思路,构建、调整、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注重课内外、校内外及产学研结合,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确保实践环节的连续性。进一步完善“三层面、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面的教学环节;细化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社会实践六个环节的具体项目及安排,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调到3∶1(目前比例将近5∶1),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构建以提高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3.创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探索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新平台。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意识和能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平台,发挥学生创新活动导师作用,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活”的知识,而不是枯燥无味的知识,并结合课程开展课程设计,让学生围绕课程设计主题自由展开设计。如可以让学生结合机械原理课程自行设计小型的机械装置,如节能小车等。在学生实践时,教师耐心指导多加鼓励,帮助学生完成产品构思—设计—实施—调试—成品,这样一种产品产生的流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成就感,树立自信心。

5.创新实验教学,为学生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学校应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坚持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制定适合应用性人才成长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比例,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变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将与实践联系密切的内容放入到实践中教学。只有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对理论知识有更深理解,才能掌握实践技能。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挑战杯”科技作品设计、智能汽车、机械设计大赛、综合能力训练大赛中去,用实践检验学习效果,用比赛提升实践水平,真正体验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成绩”的愉悦。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把学科竞赛的形式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目标结合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后发展高校新办应用型工科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与一个学校为该专业的定位、师资的培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课堂教学的实施、学科竞赛的开展等环节密切相关,是一项系统工程。后发展高校应当不断探索此类新办专业的教育教学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为当地支柱型产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5]1号.

[2]黄婉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J].教学建设与改革,2007,(9):43-44.

[3]杨登秀.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刁其君.加强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2004,12(4):10-1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024);百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工程第一批示范专业项目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4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点明了,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以及动手习惯的重要性。现在的小学生做任何事的依赖思想很严重,缺乏实际动手能力,而且遇事胆小,缺乏勇于实践的精神。那么,想要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实际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使小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掌握知识,发散思维,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小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意识

学习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兴趣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因素,它是与学科的特点相联系的,而美术本身的形象性往往会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利用美术视觉的特点,引发小学生的动手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一旦小学生对一门学科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上就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小学美术课堂上,通过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比如,美术课上关于三种颜色的叠加教学,教师课前准备好三种颜色的透明纸,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它们逐层叠加,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色彩变化的真正原因,在他们动手实践的同时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生都比较好奇一些新鲜的事物,这也可以作为教师筹备教学的新意。小学生大都喜欢玩弄美术工具里的橡皮泥,教师可以允许他们将自己喜欢的橡皮泥带进课堂,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美术课程《花式点心》一课,学生就可以利用橡皮泥来制作自己喜爱的“点心”了。这样的美术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美术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意识。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1.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来激发自己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小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为他们挑选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美术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这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树立美术观念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挑选与教材内容相符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得考虑小学生的欣赏喜好。教师还可以按照小学生的喜好适当地对美术作品进行简单的加工,使小学生欣赏到具有童趣的美术作品。此外,教师也可以从小学生的现有作品中挑选一些欣赏对象,不但能够有效集中学生精力,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意识。美术课不仅仅是欣赏,更重要的是动手实践,动手画。将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与动手实践有效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美术创作,使学生了解美术学科的特色。

例如,《闪光的烟花》一课,教师可以事先选择比较优秀的摄影作品,提供给学生欣赏烟花,也可以将以往或者其他班级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同时启发学生如何去创作自己心中理想的作品。

2.通过废物改造利用来锻炼自己

工艺美术课就是以技能训练为主,也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实际接触,动脑动手,展示自己的才华,这类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耐心,细致,培养学生有计划的良好习惯。比如,组织学生收集一些废弃的饮料瓶,各类废纸等作为工艺美术制作的材料,饮料瓶可以让大家自己设计成可利用物品,各类废纸也让学生动脑筋加工成可利用的材料,可以选择小学生喜欢的小动物或者卡通造型作为创作内容,这样,围绕小学生的兴趣展开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玩乐中得到动手能力的锻炼。

三、引导学生评价,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教师得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以及心理特点来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师生之间评价,学生之间互评,学生的自我评价等等。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一般都采用师生之间的评价方式,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采用学生之间的互评,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他人作品的评价,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指导,展示学生的个人审美能力和欣赏的心得体会。然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则易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的作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再进行反复修改,以提高作品的质量。通过以上几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会创造美,感受美,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以及形象思维的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的方法不仅仅指教师如何教学,还指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方法,乐于学习,乐于参与,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文秘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篇5

摘要:文秘专业的应用性内容决定了实践教学在该专业中的显著地位,因此在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除了考虑学生理论学业水平是否达标外,更要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字:校企合作 社会实践能力 文秘专业 人才培养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变革,我国的高等教育的教育模式已经开始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教育转变。文秘作为各大高职院校的老牌专业,一直在现代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中对商业机构和商业活动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面对当前中小型企业的不断增加和不断发展,优秀的文秘专业人才供不应求,这要求学院加强对文秘人才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文秘专业人才的素质与实践能力

在商业机构增加对文秘人才需求的同时,对文秘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然而,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训的时间比较短,对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熟练度不够,所学得的专业知识理论也难以与工作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自主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满足商业机构对文秘人才的严格要求,许多高校和企业都进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资源交换合作。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实训基地,给高校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这种合作方式无疑是适应市场对高素质文秘人才需求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如何增强文秘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巩固加强校内实训与实习的形式与内容

1.推行校内办公实习,帮助学生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前进行过渡

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会让应用性强的文秘专业学生产生浮躁心理,然而他们此时的技能尚不能进入实际的实习岗位进行实践,这时将学生安排分配到校内各部门中开展办公实务的实践,能恰如其分地完成从理论专业知识学习至毕业顶岗实习的过渡,弥补现阶段综合能力的相对缺失。

2.在实训过程中坚持四个模块内容

在实训过程中应坚持的四个模块内容为:专业核心技能模块、办公自动化模块、秘书综合素养模块与顶岗实习模块。其中,专业核心技能模块是以学生在理论课上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为支持,通过安排时间在专业部分进行的集中实训。办公自动化的内容包括系统操作、办公软件操作、速录能力与其他常用软件的操作等,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够增强文秘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秘书综合素养模块需要开放的仿真实践环境完成实训内容,让学生真实地感受职场的节奏和需要。顶岗实习包括暑期顶岗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实习能够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内容与企业目标发展。

3.以项目任务作为驱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项目任务是通过展开教学和实训内容,围绕解决任务问题而提出项目任务、学生自主完成项目、项目评价考核、相关知识拓展等步骤完成教学的过程,在过程中还能添加情景仿真模拟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实训内容。

(二)坚持校企合作背景下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1.制定实践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性原则

培养方案看似只列出了实现目标的步骤与展望,实则是针对学生学习实践规律和市场发展节奏而制定的难以分割的有机整体。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既要求文秘专业课内容的设计达到精炼实用的特点,让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又应本着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标,在设计选修的课程模块与专业拓展课程上加强该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具体的设计要考虑不同教学层次的不同情况,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的互相渗透融合。

对于文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应用,应破除墨守陈规的思想,及时引进并将新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内容,这是实践人才培养方案的必要环节。对课程进行科学的重组和整合,适时地加入社会需要的知识体系和课

程内容,不断完善课程内容的衔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快他们对课程内容的吸收,在此同时,也应重视文秘专业学生在个性上的发展。同步更新和改革主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拓展的积极性,并通过自主的学习日趋完善自身拥有的知识结构。

2.课程执行中的灵活性原则

由于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会影响就业市场的变化,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应作出及时调整和改变,诚然,这种举措必须要在保持主修课调配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地调整与实践相关课程的设置,是适应社会需求多样性发展的手段。灵活的课程执行能够使社会的需求、专业知识的稳定传授和市场经济之间维持的良好关系。

3.同步提升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为了处理好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在基础的理论知识课上将视角调整为关注学生的就业发展道路上,着手加强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并在目标与视角的调整中提高教学起点和改变课堂信息量,促进知识内容的更新。在专业基础课上,主干学科与实际应用的内容应根据需要来予以拓宽,改变陈旧的专业知识内容和知识面狭窄的现况,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在课堂实践与课外培训环节上,应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将实践应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其具体措施在上文的实训环节已有涉及,此处不作赘述。

三、突破校企合作途径,加强合作力度

(一)加强资源扶持,开放实践环境

放眼观去,至今仍有许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场地不足、设备不完善、资金紧张与业务信息不畅通等问题,这要求与院校合作的企业应在了解院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解决院校政策与资源上的需求问题,确保合作的物质基础。且在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训过程中,院校与企业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并开放实训场地的机房、速录室等设施,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来磨砺其操作技能,这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院校与企业应共同探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文秘专业人才的目标是进入企业,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校企共同的探讨可以让学校了解用人单位的征招人才标准,从而从基础开始培育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实践人才。因此这就要求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与项目任务,并将校外实训经验、校内实习、毕业设计、课程开放、社会实践和毕业顶岗实习等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校企合作中完整的实践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三)加强教师教学背景深化,促进校企师资互动交流

在课程设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文秘专业可从合作企业聘请有关的技术专家组成专业的实践教学团队,在接受相应的教学考核和学术研究后为本专业学生进行授课,授课者可以享受校企单位给予的相应的教学待遇。院校内的骨干教师也可参与由校企单位提供的相关培训和实践,从而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和视野,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教学知识与实际社会环境的互补交流。

(四)鼓励考证制度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实习的积极性,文秘专业要求学生除取得毕业证书以外,还要拥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一个以上。取得秘书资格证和其他相关资格证书所进行的考核内容,可以以教学需要的方式,在主干或选修课程计划的安排中被添加列入。且与院校进行合作的企业拥有的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完善的训练设备和实践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实践工作技能,稳步获得职业证书考证。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加校外实践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他们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更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力度。

结语:

院校和企业要长远地发展,双方都必须对文秘从业人员加以培养,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为双方解决同一个难题。一方面院校可以为文秘专业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输送和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文秘专业学生的知识理论基础对他们进行工作上的技能实践培训。校企合作为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这种院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模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趋势。

参考文献:

[1] 禹明华.基于职业活动导向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0年23期

[2] 王光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年11期

[3]胡秦葆 等.高职文秘专业“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N].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周杨莉.湖南省高职文秘专业秘书事务所校企联合现状的调研报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年02期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6

教育教学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的首要能力,它包括编写教案、语言表达、动作示范、选择教法、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能力。

(1)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在授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时间、方法、步骤、检查以及教材的组织等等。

(2)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使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进行深人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快的理解动作结构和形成动作技能。

(3)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动作示范是教师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正确的示范,不仅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形象,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

(4)选择教法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正确使用,是掌握教学艺术的先决条件。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其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5)纠正错误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学生正确掌握和提高技术技能,甚至会产生伤害事故。

(6)教育能力的培养。体育是一种行动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使之成为有理想、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2、业余训练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业余训练对于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特别在普及和推动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丰富学校体育文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体育是发展体育人口的基础、只有通过业余训练,才能养成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学有所长,为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对本科学生进行体育科研知识的教育和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在本科二年级(即第三学期)就开设了《体育科学研究方法》必选课。在没开设这门课程之前,我们曾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过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不懂得什么是体育科研方法?更不明白体育科研方法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通过将体育科研究法纳八课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实现对体育客观规律科学认识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思考步骤和操作步骤,能够引导研究者沿着正确途径前进,并按照它提供的一定程序,有效的达到科学认识的目的;使学生认识到体育科研方法的作用在于:它是正确反映研究对象的通道,为体育科研定向开路,是运用科学的桥梁,使科学认识的程序规范化、最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科研能力,我们采取的做法:一是请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与专家做体育科研知识系列讲座,激发学生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人门;二是教学生学习掌握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初步学会撰写小文章,要求文章写得要有一定的理论归纳能力,体会深刻;三是教学生学习掌握实验性、调查性论文和综合性论文的写作方法,并要求学生对指定的科研论文精读,领会其写作特点;四是教学生掌握实验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途径及过程;五是教学生提高科研论文撰写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目标奋斗,按照一定的计划,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各种比赛中,我们常常安排学生去做,教师只做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如在术科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组织作准备活动;又如学院每年举办的田径运动会、冬季举行的越野赛、踢蹬、跳绳、拔河比赛、夏季举行的游泳比赛,以及普通大学生每年举行的各项球类比赛等,均安排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所有这些活动,都以旧生带新生的形式,一届一届地往下传,形成自然规律,对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帮助非常大。

5、体育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

体育社会活动能力,主要是指组织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竞赛裁判、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体育活动能力,系领导和教师主动去附近县、市的厂矿、企业、机关、学校进行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这些单位的各种运动比赛的裁判工作。对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非常见效。而且这种举措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良好的评价。

6、小结

(1)多年来,我们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从1986一连续中,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均达到100%。

(2)学生具有品德教育能力、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体育社会活动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感到得心应手,轻松自如。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7

1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

从专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反馈情况以及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状况来看, 当前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足, 尤其是内地专科院校刚毕业的大专护理专业学生, 导致这种情况,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一般院校高职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学时比重较理论教学严重不足。

在制定教育计划时, 教学单位普遍从思想上将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这种做法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应用设备更新减缓, 数量减少, 产品老化;并且在教学报酬的计算方面重视理论教学, 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分到的学时也相对过少,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需求;实践教学的比重相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而言显得过小, 以致不能培养出学生足够的实践能力。

1.2 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

在数字化、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盛行的今天, 专科护理专业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 大部分医学专科院校还在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 即授课过程只有“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一张嘴”, 教学方法相对陈旧, 无法体现医学教学内容的立体性及生动性, 不能完全将教师的思路及意图传达给学生, 同时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得不到保证,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 针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制度、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效果评价, 主要是根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定, 平时的实践课程比重原本就低, 在课程结束后的评价结果不能对综合成绩产生足够影响, 这就造成了学生层面普遍重视理论学习而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是不够合理的, 它与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相差甚远, 更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和评价指标体系。

2 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对策

基于以上原因, 为提升教学单位的教育教学水平, 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的实用性以及社会需求, 笔者认为须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从思想认识上提高教学单位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认识。

教学单位应积极了解市场需求,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自身教育教学理念。从思想上转变教学单位对实践能力教育的认识应该是重中之重, 只有思想足够重视, 才能将各种辅助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更好更快地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一个高度, 将实践教学相对独立出来, 摆脱其对某一门课程的依附性, 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2.2 调整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改善教学环节中重理论、轻实践这种传统教学模式, 首先要从调整教学计划开始, 根据各门专业课的实践性,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及确保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相应的教学内容, 又能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同时如有条件还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安排一定的教学实习实践, 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期间的实践活动能够从学校和医院两方面得到保证;在校最后一年的毕业实习也必不可少, 为保证良好的实践效果, 在学生实习前可安排两周强化实训, 巩固在校学习的操作技能, 实习期间教学单位可指定相关部门积极与教学医院联系, 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 以便调整实习策略。在教学内容方面, 要及时引进新教材, 最好选择成套教材, 即要有主教材, 又要有实验、实训教材和电子教案的配套教材, 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 同时利用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料, 调动校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教学改革, 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2.3 提高实践教学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过程同样是以老师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想要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 教学单位有必要加强师资建设, 提高老师实践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首先, 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 充分调动广大老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根据在不同阶段组织专业性培训或师德培训项目, 要求相应教师群体定期参加培训, 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同行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 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并且鼓励教师在寒暑假以及没有教学任务学期进行在岗学习, 如外出学习、到临床教学医院进修, 报考硕士研究生, 以及多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学术讲座以提升个人能力。其次, 革新考核和评价教师的制度, 改变过去重理论, 轻实践的做法, 增加实践课的权重及计酬比重, 使教师更加认真投入到实践教学的指导中去。对培养学生方面有突出表现的老师给予相应奖励。最后, 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经验交流, 鼓励老师结合本人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总结经验, 提高教学能力并及时推广。

2.4 完善学生的实践考核和评价体系。

结果考评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环。如果在教学中只重过程不重结果, 对学生考评不认真, 必然助长学生“混实践教学”的不良习惯, 使教学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使其进入临床岗位后能够尽快上手, 缩短适应期, 就必须完善实践考核和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1) 在考试制度方面减少理论考试的比重, 增加实践能力的评分权重, 评价时可结合平时实验实习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从而给出学生正确、客观的评价。 (2) 引导学生参加多证书考试, 在校学习期间鼓励学生多渠道考取多证书, 如“护士资格证”等, 既可以在考取多证书过程中检验学生对于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使其看到自己的不足, 找到努力方向, 又可以在毕业后的就业面试中增加筹码, 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国目前护士在岗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量, 但想要培养出真正的临床护理适用人才, 就得改变“重理论教育, 轻实践教学”的偏见,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有用的合格人才, 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挑选。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弱的原因及急需改变的社会需求, 同时从转变观念、调整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及教学水平、改善实践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各方面提出了提高专科护理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方法, 以期对目前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教学实施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护理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郝曼, 吴建贤.高职康复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医学, 2009, 30 (8) :972-974.

[2]黄儿松.职业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5) :1-2.

浅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篇8

关键词:动脑;动手;练习

一、动手的方法和技巧

在我们所教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他们动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动手训练。看别人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似乎很简单,但是等自己亲手去做这件事的时候,反而显得笨拙。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动手的方法和技巧。

1.多动手勤练习

杂技演员的手脚何故如此灵活?毫无疑问是练出来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要我们带领学生狠下功夫认真练习,何愁练不出手上的功夫来呢?在学习中,只要多动手勤练习,也一定会有一个良好的效果。

2.巧动手多思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是无目的、无原则地盲目训练,而应该精心设计动手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活动之中,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手脑并用的重要性,要做到巧动手、多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学生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二、动手能力训练举例

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应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绝不可固定在一个范围之中、一种形式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训练。

1.动笔能力的训练

动笔能力,这是最基本的一种动手能力。有的人写一手好字最终成为书法家,有的人善于作画,成为赫赫有名的画家,有的人爱好写作成为知名作家。学校是培养各种人才的地方,教师就是动笔能力的先导者,训练好学生的动笔能力是教师的责任。

2.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小学生对科学课格外喜欢,尤其喜欢科学课中的实验环节。一到上实验课,学生的注意力甭提多集中了,可见学生是多么喜欢上实验课。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训练学生动手做实验的能力。

3.动手制作的能力

小学生中现在都提倡学生小发明、小制作,而且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动手制作小物品、小课件,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努力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善于思考,积极动手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总是要走向社会,总是要参加工作的,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多联系实际,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定期到社会中去,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而言之,学校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9

摘要:现代教学更加突出人性化,多元化,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有自己对于现代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思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自己的思考应用到教学训练当中……

关键字:自主思考系统分析专业的灵活应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师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理念的创新与时俱进体育分层教学

现代教学更加突出的是学生个人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体育教学和训练不在单纯的是身体的锻炼进步,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社会都要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不能片面的具备个人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自己独立思考和整合运用的能力,这就更加突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作用,这一点是专业体校运动员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体育专业大学生走上社会面对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体育院系毕业的大学生将来更多层面的是面对中小学教学,如果参加更深层次的教育还有可能到大学或者高级别运动员的训练等一些体育方面的工作。无论是面对中小学或者大学,以及体育运动员的训练都要求具备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我们所知道的一些老师或者著名教练不仅仅是在自己专业领域内有丰富的知识对于体育教学训练更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所以着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认真观察思考,实事求是,形成自己的一套独立思考和系统分析能力,将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被动背诵的专业知识转化为主动地实践。

下面是我个人对于现代教学训练经过思考后的还未实践的一些观点:(参考)

闭锁性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与原理。第一阶段:外界信号刺激,侧重于听觉,视觉,知觉等方面;第二阶段:本体的认识包括技术的结构,技术的特征等方面;第三阶段:建立刺激后的联结反应,这阶段侧重于练习与强化;第四阶段:规范熟练的技术定型。

开放式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与原理。第一阶段:本体感知,对于同伴意图、环境的感知、预判的能力方面的培养;第二阶段:环境的外显特征,动作器材的变化等;第三阶段:本体决策,瞬时合理的技术选择;第四阶段:本体应答行为,合理的技术动作的养成。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两种技能教学方法的过程与原理,接下来就是两种运动技能教学的运用。其实大多时候我们往往将两种教法分离开来,例如根据教法不同分为不同项目:田径、体操、射击等项目叫做闭锁性项目,训练方法自然是闭锁性占据的面比较大。篮球、足球等一些运动项目叫做开放性运动项目,训练方法也必然根据其特点而来。这就是我们认识的短板,就像体育本意就是身体教育或者身体的教育,而我们还多余称其为体育教育。体育项目可以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分为不同类型的项目,但是训练和教学方法不能跟其一致,要知道一点任何项目的教学训练都要做到闭锁性运动技能教学和开放性运动技能的结合,单方面的教学训练都能导致其不能更好的掌握这一运动项目。那篮球来说开放运动技能教学是建立在闭锁运动技能教学基础上的,没有技术作为支撑是不可能有那些对于篮球的身体感知的,就不能领会同伴意图或者技术的选择。田径这类闭锁性运动项目的训练要同时加入干扰

训练,才能在大赛中有所发挥,因为干扰训练这类开放性运动训练可以很大限度上增加其心理素质,而现在无论什么比赛心理素质的要求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这些是我对于闭锁性运动技能训练和开放性运动技能训练两者综合的思考。“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我们知道体育不仅是在学生身体层面的教育更是对于学生精神道德等方面的综合教育。两种教育技能在不同年龄段学生教学方面选择性上更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国家的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精神和所处的环境都有很大不同,所以在不同年龄段侧重哪方面的技能教育就具有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小所以教学方法就更严谨,在这个阶段学生身体素质教学训练可以考虑侧重于闭锁性运动项目,一方面学生身体素质不能满足开放技能项目,另一方面小学生的注意比较容易分散,而闭锁性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其集中注意力,更好的参加到文化课学习当中去。这个阶段要侧重于对学生柔韧,灵敏,速度基本身体素质的培养,多以游戏为主,要求让孩子自觉动起来,在游戏中不断加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而游戏又多以开放性运动技能训练方法。当然有条件的话足球也要开始发挥其独特的乐趣,从娃娃抓起嘛,为以后选拔优秀足球运动员打下基础……

中学阶段的学生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体育教学要能充分体现出他独特的一面,为学生塑造良好的素质创造条件。这一阶段在初中可以以闭锁为重,高中阶段以开放为重。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式塑造个人独特性格的时候在教育教学中侧重于个人能力的培养,比如中长跑教学训练锻炼其坚定意志,适当力量训练锻炼其果断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一阶段是提高学生的速度素质最理想的年龄段,短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能体现学生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另外中考成绩体育也算入其中,而田径则是考试项目,侧重是一定的。当然各种球类项目要适当的加入其中并且要占据一定的教学空间,这一时期是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的时候,也是他们真正开始发挥自己运动天赋的时候,这一阶段教学训练要具备针对性。要有一颗发现的眼睛,发现各项运动方面的人才。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进步,此时教学训练就相对较简单,但是如何把我教学的度就成为了教学的关键,因为学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体育课就是尽最大限度帮助学生减小压力,要让他们体会体育的乐趣,从而做到身体和心灵上放松,这一阶段开放式运动技能就要发挥重要作用,学生在这些运动中不只能够体会体育乐趣,更能培养其乐观的心态和团队意识等有利于其面对压力时如何应对的能力。

大学阶段只做简要陈述,因为大学生的自由时间比较充分,要充分调动他们的运动积极性,以开放性运动技能为主,另外运动习惯的培养可以增加大学生自身的交往能力,认识更多的人,能够学到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的方法。总而言之,大学阶段的体育要有更强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对教学和训练的个人独立思考的一些观点,两者整合运用,将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对自己专业主动地系统分析能力是一个合格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大学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一个时间,当然这只是建立在主观思考层面上,我们还需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通过实践去验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0

摘要:本文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在分析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明课外途径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弥补功效,并探索课外培养的途径,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满足基础教育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能力;课外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包分配”到“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就业形势;同时,随着新一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深化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作为体育师资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定位于培养体育教育人才,服务于基础教育。因此,为实现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校必须重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适时调整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及途径,提高教学质量。但目前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仍局限于课程设置体系内。因此,着眼于课外活动、充分挖掘课外培养途径,从而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成为一种必然,它是课程体系培养的有益的补充。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1

这是笔者上的一节“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巩固应用课——“蚂蚁怎样走最近”。笔者认真分析解读了教材,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学习”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努力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参与认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引入课堂教学要充分地运用教材并能敏锐地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数学模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的学生心理和身体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化时期,学习的兴趣多来自自己的意向和情趣。很多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的劲头起伏不稳。在知识技能方面单一思维习惯成自然,思维的深度和宽度较窄,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理解想象上想当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和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

在上一节课后布置学生回家自己用硬纸板做一个圆柱形的学具,在新课引入时先让同学们都把自制的学具拿出来,小组互相展示看一看谁的美观漂亮,同时给予表扬肯定。

在师生都准备好进入角色后,笔者展示教具引出课题提问:蚂蚁在圆柱下底面的A点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怎样走爬行的路程最短?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对照自制的学具忙于寻找问题的答案,小组同学激烈地讨论着,教室里变得热闹起来……思维敏捷的秦家其同学马上举起了手。笔者示意他回答,他用手指着:从A点沿圆柱的侧面画一条线就是最短路程(这条线在他看来是两点之间的空间曲线段)。笔者肯定地点点头,然后巡视了全班其他同学的情况,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正在和他一样地画线。笔者没有再追问,来到他桌前用笔仿照他的样子画了几条不同的线,然后问这几条是不是也是最短路线?这时与他有相同画法的同学不做声了,同时脸上露出他们所做的答案可能不对的表情。一双双渴求的目光盯淹教具,我紧接着又问:如果这是最短路线又如何求出来呢?同学们又一脸的茫然。笔者抓住时机补充说:目前我们还没法求出来,请同学们想一想七年级学过关于最短路线的问题,沉默的课堂又闹起来了。“老师,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他们所说的线实际上是两点连成直的一条线}我及时纠正说应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A点与B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呢?停顿片刻,同学们又开始叫了起来:“应把圆柱的侧面剪开”“不对,应沿过点A的圆柱的一条高剪开”“沿过点B的一条高剪开也可以”……于是笔者抓住时机把一个学生沿过点A的圆柱的一条高剪开,粘贴在黑板上,两个醒红的点A和点B展现在黑板上,笔者轻松地用红色粉笔把点A和B点连成线段AB,接着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勾股定理求出线段AB的长。一说完,学生马上动手对照刚才探讨的方法剪的剪、算的算,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抢着说出自己算出来的结果,成功的喜悦跃然脸上。

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应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应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把枯燥无味、机械运用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方式,变为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实验探索结论的方法;应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展,注重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社会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使全体学生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弄清上面的问题后,时间也过了一大半。如何借此机会巩固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实际运用,教材配备了“做一做”的问题情境。在备课时笔者已对这个做了详细的安排。决定带领全班同学走出课堂,实地测量解决问题。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们顺利地量出了雕塑下面长方形的长、宽及对角线的长。小组接着讨论计算发现有误差,但很快有学生解释。课本生疏的问题情境,在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中得以解决。紧接着笔者又提出问题(3):同学们用你们的直尺如何来测量呢?稍做思考就有学生抢着用他的直尺放在一个角的附近,一一解释测量哪些线段的长。这一想法刚提出,马上就有学生说计算误差会很大。下课铃已响,看到他们意犹未尽的兴致,笔者的想法也多了:同学们回家用今天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把你家里的方桌、电视机等测量一下,看看是否符合要求,明天交来吧!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论文 篇12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动手能力培养,专业建设

0 引言

材料作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基础, 是机械工业有序运行的保证。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较多工科院校开设的重点专业, 旨在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及其控制工程、模具设计制造等专业知识, 能在机械、模具、材料成型加工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2]。

作为一门强调实践的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要求我们的学生既要具备完善的材料理论基础, 又要掌握将理论转换成实践的能力, 即我们通常所讲的动手能力[3]。本文浅析了目前材控专业动手能力的现状, 并做了为解决现状中所存在问题的一些培养模式的初步探寻, 希望为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1 材控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现状

现下的学生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不仅体现在理论课堂上, 在动手能力上更是如此。有些学生在大二的时候便开始参与老师们的一些课题, 在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带动下, 把学过的理论转化成实践, 在实践中快速获取知识。

而一些平时比较懒散的学生, 成绩一般, 不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 而且不愿意主动去联系老师。虽然理论课堂上表现还算差强人意, 但由于平时实验时往往因为课时有限、实验资源有限, 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有的甚至连一些最起码的金相制样、组织观察、硬度分析都不会, 没有达到培养计划中的要求。

在我们的本科教学中, 如果能够让较为活跃的学生获得更深入的培养、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得到足够的锻炼, 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总体水平上一个台阶。因此, 当前计划内的教学还不足以实现这一目的, 只能通过其他补充教学形式来完成学生们动手能力的培养。

2 动手能力培养模式探寻

南华大学的材控专业作为我校重点建设的一门专业, 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模式的探寻上, 老教授和新同志敢于尝试新思路、新方法[4], 现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参考:

2.1 实验教学紧跟潮流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所有学生达到一个基础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的实验从设计到最后的实验报告都要紧跟理论基础, 让学生在试验中既锻炼到动手能力, 又是理论实践的一次升华。

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点, 但并不是实验教学的全部。高校里目前绝大部分学生的动手都只依靠于实验课上, 因此, 实验不仅要重基础, 还要紧跟市场大方向。及时引入新设备、新方法, 大胆淘汰一些已渐渐退出市场的设备。这部分说来容易, 做起来难, 开设一门新的实验课, 不仅要重新备课, 准备教学材料, 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熟悉、了解设备, 设计实验项目, 既要充实理论, 同时又要富含趣味性。

2.2 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通过奖项和荣誉可以刺激到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而且在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中, 学生们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极高的学习效率。表1 列出的是我院在材控专业人才培养中组织参与的一些竞赛:

我们学院平时开放实验室, 鼓励并组织大家参加各项比赛的赛前培训, 而且还在校内组织了一些如金相技能大赛的项目, 聘请一些校内外的专家、熟练工人来指导, 在这种氛围下, 近几年我院材控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3 丰富创新实验项目

除正常的课时计划安排外, 提供丰富多彩、趣味性高的一些创新实验项目, 吸引各种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 可以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项目,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培养目的。表2 列出的是我院平时开设的一些课程外创新实验课:

3 结束语

(1) 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要求所有学生达到一个基础能力的培养;

(2) 通过自上而下的组织一些比赛, 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的类型, 可以极大的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

(3) 既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又要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养方向。

参考文献

[1]朱福先, 卢雅琳, 周金宇, 等.无模铸造成形技术在材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4 (6) :115-118.

[2]张远斌, 徐启圣, 袁永壮, 等.模块化教学体系下材控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29) :40-41.

[3]韩彬, 雷毅, 李美艳, 等.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 31 (12) :159-161, 165.

上一篇:唉,我们这个班呀!下一篇:全省工会工作信息调研会欢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