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用8篇)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1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就学校教育而言,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通过设计和谐的教学课堂,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加和谐,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更加融洽,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和谐有用之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莫过于师生关系,师生能否和谐相处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只有教师的“爱生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因此,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和宽容学生,不仅让学生感受爱,还要让学生享受爱,更要让学生学会爱。要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行为,改革教学方法,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要通过建立心理相容、相互尊重、平等博爱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灵深处碰撞出和谐愉悦的火花,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坚持以学生为本,关键是建立和谐的课堂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都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进而调动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启迪心智、优化思维,学会团结协作,提高发展社会活动能力。学生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教师的循循善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理解知识的形成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感性知识向理性能力的转化。要让学生主动学,最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实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确立教法要为学法服务的观念,要围绕教材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依据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工作,既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更要研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学生的实用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是从逗号走向句号的过程,而是引导学生带着问号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产生更多问号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进步的基础。要善于设疑、留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要充分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动”起来,真正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

学生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需要,而且有情感与理解的需要。这就要求老师必须摒弃违背人本思想的做法,构建个性化的和谐管理模式。在广大学生中牢固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努力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要改变过去师生之间的约束关系、服从关系和命令关系,建立关爱、温馨、和谐、信任的朋友关系,把互信互爱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最高奖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努力用真诚、真心去激励学生,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素质、能力的差异用其所长,尽其所能。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创

造性人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心境和行为影响很大。心理学家认为:凡来自环境的刺激,都是对人的活动发生作用的要素。因此,坚持以学生为本,要努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运行,使学校的自然环境、人

文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发展。

我们生活在科学的时代,准确的说,是生活在自然科学大行其道的时代。

现代生活能够变得这样方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然科学的贡献,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科学,所以,我们应该对自然科学有所了解,至少不应该做一个科学盲。

另外,自然科学里包含了很多非常有用非常巧妙的思维方法,了解这些方法,学习并且掌握这些方法,对我们以后的思考有很多很多的好处。

在开始讲自然科学知识以前,我想要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大概包括了一些什么样的知识内容。

学习一门知识以前,先应该尽量弄清楚这门知识的大体情况:这是一门什么样的知识?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它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习方法上需要注意些什么?

先弄清楚这些,就能够给你一个思考的基础,让你开始学习这门知识的具体内容的时候,一开始就可以围绕学到的知识进行各种思考,这样就不会感到迷茫。

先了解整体全貌,再了解具体细节,这是一种对学习非常有好处的思维习惯。

那么,什么是自然科学?

首先需要明白,我们说自然科学的时候,可能指的是两个不同的意思,一个指的是自然科学研究活动,另一个指的是自然科学知识,今天我们在这里谈的,是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是一种知识,是一种科学知识,是关于大自然的科学知识。

从这个介绍你可以看出,有不止一种知识,科学知识只是其中一种。再往下分,有不止一种科学知识,自然科学只是其中一种。比如说,我告诉你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桃花树,这是一个信息,它让你知道了一件事情,但它没有普遍意义,只不过是关于一棵树的信息,所以它不是知识。但我告诉你,桃花通常有五个花瓣,这就是一个知识,因为我告诉了你所有桃花的花瓣数量,它具有普遍意义,以后你看见桃花,不用数也知道它有几个花瓣。

现在你知道了什么是知识,而科学知识是知识的一种。科学知识就分为这样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还有思维科学

1.鱼睡觉时? 睁着眼睛睡

2.蚯蚓的食物是? 泥块

3.蜜蜂中的蜂王是? 雌蜂

4.以下哪种并非淡水鱼? 鲨鱼

5.蒲公英传播种子时? 依靠风力

6、在杠杆上起到支撑作用的那一点叫做? 支点

7.人体最坚硬的部分是? 牙齿

8.恐龙是什么动物? 爬行动物

9.最清洁的能源是? 太阳能

10.蜻蜓点水实际上是在? 产卵

11.飞行速度最快的鸟是? 雨燕

12.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多少伏以下? 36伏

13.目前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鸟是? 鸵鸟

14.有鬃毛的狮子是雌性还是雄性? 雄狮子 15.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哪一种? 鲸鱼

16.被称为“中国鸽子树”的珍惜植物是? 珙桐

17.人类的性别是由哪一条染色体决定? Y染色体

18.小鸡是由鸡蛋的什么发育而成的? 蛋黄

19.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自西向东

20.我们必须如何对着太阳,喷射水雾,才能制造彩虹? 背对 21.气温、水、植物等对岩石的破坏现象叫做? 风化 22.地球自转时,地轴的北极始终对着下面哪颗星? 北极星 23.一般企鹅以居住在何处而为人们所知? 南极

24.我国的热带雨林主要在以下哪个城市? 西双版纳

25.泥鳅离开水后也能生存,它离开水后是用什么呼吸的? 肠

26.假如你被一只蚊子叮了一口,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叮你的蚊子是? 雌蚊子

27.大雨过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什么原因? 阳光的折射

28.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内都含有哪种糖类物质? 核糖

29.一只杜鹃鸟要下蛋了,此时它会怎么做? 将蛋下到其他鸟的鸟巢里

30.当红旗向东南飘动时,这时刮的是什么风? 西北风

31.月球围绕着地球转动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32.“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 草本植物

33.风速越大,风力就会怎么样? 越强

34.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哪种电? 正电

35.蚯蚓适合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阴暗潮湿

36.蚊子发出的“嗡嗡”的声音是由于? 翅膀振动

37.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前苏联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2

高校青年学生思想发展的新特点

经济全球化, 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上互相影响和渗透。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习西方先进生产管理经验和竞争、创新等意识:一方面又要抵制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企图分化我国的阴谋, 发扬爱国精神, 增强民族意识。同时国际互联网的发展, 青年大学生获取、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网络技术的快捷性、便利性和互渗性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学生的生活空间。但另一方面, 网络上信息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也给一些虚假的、不健康的、反动的、暴力的、色情的有害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鉴于此原因, 高校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 加之社会上多种色彩斑斓的诱惑, 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导向的重新定位, 进而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学生为本的丰富内涵

坚持以学生为本, 就是要把大学生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把大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和特定观念的教育主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启发引导大学生内在的教育需要, 通过调动和激发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使大学生自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利益无小事”, 我们的一切工作、努力都要着眼于学生利益, 着眼于满足学生的需要, 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信任学生。可以用“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句话来概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如何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1.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整体构建思想教育途径新体系。

(1) 充分利用实施思政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育。充分发挥“两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培养大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世界的政治责任感, 强化理想信念的牢固性, 同时进行人文精神培养,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修养和思维能力。在“两课”教学的基础上, 开设人文艺术课程和心理辅导站, 除专门设立心理辅导员外, 可以要求辅导员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 担任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及团队协作课程和“两课”的任课教师。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有益的补充和良性互动, 促进了两者的一体化, 在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2) 延伸思想政治工作面, 进一步强化高校党团工作, 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引导, 可以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同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 在包括学校各级党校、团校教育, 党团建设及活动, 党团员教育以及学生会工作中, 用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营造校园整体良好风貌。积极推动在高校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努力实现高年级学生“支部 (党小组) 建在班上”的目标。

2. 重视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 切实帮助大学生减压。

(1) 大学生的摸底工作, 针对问题进行教育, 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而增强对压力的正确评价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以学生为本, 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等多方面情况。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首先通过新生基本信息的填写、心理健康测试等多种渠道, 掌握学生学习、家庭、心理、个性等各方面第一手资料,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不良现象, 并采取必要措施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 使学生摆脱成长烦恼, 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 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度过大学时光, 为未来的人生奠定成功的基础;其次, 通过学生班干部、助理班主任、班主任、年级辅导员等多种信息渠道, 间接了解目前学生思想动态, 及时发现问题学生, 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思想, 探讨问题, 坚持“以理服人, 以情动人”, 帮助提高其心理及各方面素质, 切实把教育人与关心人结合起来, 把塑造人与服务人结合起来。

(2) 构建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收费和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 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校园“两极”分化严重, 学生消费差距悬殊。加强对特困生、贫困生的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 构建起贫困生人文关怀的长效机制, 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中之重。

(3)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构筑学生成长成材导航系统。大学培养的高素质人才, 最终必须得到社会认可并且被接纳。以学生为本, 就要构筑学生成长成材导航系统。应突破传统的学生实习方式及管理办法, 让学生的实习在阶段安排与内容上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互为促进, 并且在学生实习单位安排上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要求、学生特长, 允许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同时, 把企业好的培养方式作为学校的授课方式, 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一毕业便能很快地适应一些企业的节奏。

3. 从学生本身需求出发, 拓展学生素质,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 形成与第一课堂良性互动。

(1) 开辟第二课堂, 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项核心内容, 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过丰富校园精神生活, 充实学生精神生活, 从而稳定学生思想,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因此, 第二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形式, 扎实有效, 稳定持久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地有效载体。

(2) 深入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的第二课堂建设, 拓展创新素质。构筑创新素质培养系统化工程, 形成长期、系统和完整的创新体系, 以可见的、学生能参与的实际平台为出发点, 结合“双休日工程”, 为广大学生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日常化、全方位的服务。科学设计“双休日工程”。充分发挥“双休日工程”这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创新载体, 突出素质教育主题, 通过开展校园文化、人文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双休日活动, 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机制, 使之成为学生追求自我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摇篮。

(3) 繁荣校园文化, 强化社团的素质拓展中心。高校要从自身特点出发, 成立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学术兴趣小组和社团, 并从中重点发展和扶持极富特色的各类协会, 在协会组织活动策划和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 通过特色活动, 吸引学生参与协会活动, 赋教于乐, 在活动中检验专业知识, 提高专业水平, 在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拓展自身素质。

总之,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 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去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尤其是当前青年学生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以学生为本思想更能引起教育者对青年学生个体的重视和关注, 促使教育者加强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 真正承认和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把自己塑造成具有优秀个性特征和良好素质的社会主体, 从而能够有效地面对生活、适应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形成大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 最终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丰宗国“.生命线”何以会经常“断电”[J].山东教育, 2005, (Z5) .

[2]伍凯.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再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一、生本理念的含义

生本理念在我国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早在17世纪便已被提出,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本教育理念,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了教育实践当中。生本理念主要是指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本教育思想相契合。以生本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不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的氛围,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并且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

生本理念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学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实现对小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担负着对小学生初步审美能力、道德认知、汉文化语境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生本理念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语文素养、语言沟通与理解能力、基本道德认知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儿童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新时期,国家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为其未来自主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贯彻生本理念符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

(二)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年龄特征,具有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有可能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出现学生溜号、不注意听讲、课堂秩序混乱,或者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课堂秩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课堂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

(一)创造平等教学环境,改变师生关系

要想使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有效贯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生本理念的本质,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从学生的视角看待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的教学环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组织并逐步形成小学生美好学习生活形态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宽松、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环境做平台,小学生以绝对的体量参与并占据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充分体现了“生本”理念下的教学策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以主动的态度接受教师预设的各种环节,进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达到加速学习的目的。

(二)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还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教学过程的乏味枯燥,进而使学生自觉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并通过教师巧妙地设计与引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使他们在发散思维中探索学习的路径,并结合教师适时点拨,抓住学习重点,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培养学生横向分析的能力。

(三)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

在贯彻生本理念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生本理念为基础,对课程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要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应该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模拟课文进行表演,设计情境短剧,或者设计一些能够充分发挥和锻炼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小游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锻炼自己语文综合能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优势,使他们能够在积极的参与中实现知识的获取。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适当的户外课,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自然,并在自然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对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生本理念,不仅有利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充分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堂环境营造、创新教学方式,以及优化教学设计等多种途径共同着手,找到贯彻生本理念的最佳途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学生为本,【j】语文通讯201408.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4

摘要: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民办高校工作稳定的重要保障。本文试在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的管见。

关键词:学生工作理 理念 新局面

0 引言

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辅导员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学生,肩负教育、管理、服务的直接使命。“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1]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并布置到学生中的,相应的,对学校纪律要求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对学生活动的组织管理,也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总会找他们的辅导员反映情况,寻求帮助。辅导员是维系学校和学生间正常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教书育人的大环境里,在完成高等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合格的有用人才的总目标下,尤其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切实加强服务意识,完善学生管理机制,工作不断创新,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必要保证。

1 始终坚持“以服务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1.1 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育人是其基本职能。其教育方式及内容不仅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方面,还应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育人和文化活动育人等。如果说“服务育人”是学生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那么,这里的“服务”应该是广义上的,既包含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与保证,又包含文化、物质生活的服务与保障,还包括就业指导与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服务”与“教书”、“管理”之间有互动作用,服务跟不上,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也将得不到保障。目前,由于高校招生并轨,传统的分配方式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升学难、上学难和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学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和困难局面。这种情势下,高校“服务育人”的地位和作用愈显重要。我们秉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就是为了适应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出能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新时代的人才。因此,具体实践中,各辅导员要善于转变观念,适应时代要求,从单一的“管理”向“服务”转化,坚持为学生服务也就贯彻了“以人为本”精神,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1.2 要把为学生服务和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自身发展结合,达成师生共赢。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是与大学生年龄相仿的学生工作者,他们了解大学生,与大学声接触交流多、对学生的影响广泛,但又相对缺乏管理经验,这就对高校青年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教育、引导学生不仅需要热情、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还需要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辅导员只有掌握了教育的规律、方法,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虑、所求,并且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才能达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使学生心理上接受、行动上见效,才能引导学生朝健康的轨道上前进。要广泛涉猎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如哲学、政治经济学、天文、地理、历史学、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所以,辅导员在引导、教育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成才,也促进了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1.3 为学生服务目标是更高效。作为民办高校,实行学分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学生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坚决贯彻执行,原则性的工作还是坚持。如遵守校纪校规、国家法律、安全问题等方面,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尤其对低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管理中,狠抓几个环节。例如:大一学生的早读出勤率、学生到课率、晚自习出勤率、寝室卫生合格率等。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经常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实行师生共同参与的考勤模式,每周在班级公示考勤结果。严格的考勤制度会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支持;对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了解情况并作相应处理;加强晚上学生宿舍就寝情况检查,坚持辅导员经常下宿舍,了解和掌握学生情况;严抓考风考纪,杜绝学生作弊行为;辅导员积极配合学校和系部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这些方面刚开始可能会让学生多多少少产生一些抵触情绪,但良好的习惯养成对良好班风形成大有好处。辅导员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通过良性教育构想,从对成文规则的敬畏开始,使学生产生“敬畏”心理,到对不成文习惯的敬畏,再至对校园、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的基础性秩序的敬畏,最终在其内心生成一种对事物、他人、社会的应然敬畏,并将其作为个体行为中常态生活信念。

2 科学思考,踏实工作,实现学生工作的“两个目标”

辅导员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科学地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使学生毕业后有自主力、有知识、有能力、能独立、能创业,迅速适应社会发展。

这里涉及到培养学生的两个目标:自主学习、全面发展。未来社会将是一个终身教育的学习型社会,因此,培养具备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应该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标准。这里说的“新型人才”应具备有效整合自主学习、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环境和信息的急速变革。要适应知识的更新换代,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学生的业余生活方式主要是上网玩游戏、谈恋爱、唱卡拉OK等。说明部分学生还游离于“被动”和“主动”学习之间。如何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走到主动学习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目标。民办高校的生态性发展,“学风”建设是关键,要促进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应构建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育人”、学生工作教师“服务育人”、行政工作人员“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动态作用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实现学生工作目标。

3 坚持第二课堂的创新性,抓好“三个建设”

创新人才应该是高人品、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人才,其应具备的素质是全面的、综合性的,必须具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具体地说,新世纪创新人才的素质特质表现为:良好的创新意识、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创新思维方法,以及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创新能力。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重大作用,高校的第二课堂活动要围绕“三个建设”来开展工作。

3.1 要把建设“文化校园”作为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题。第二课堂是建立在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之间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更加开阔的可以承载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教育阵地和渠道,具有丰富性、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在实施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与第一课堂教学相比,第二课堂有着鲜明的优势。在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中,大都采用的是“一对多”的单向交流模式,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相对差,而第二课堂则多以团队活动形态存在,较好地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重互动,使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个性、不同需求的团队成员通过知识的互通、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获得相互的交融与促进。因此,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各社团和学生组织可以以系为依托,得到专业教师的专业和业务方面的指导,同时又可以以社团和学生组织为平台,与实习基地或校外合作企业进行多方接触,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锻炼机会。 3.2 要把“创意校园”作为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出发点。第二课堂活动突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作用,学生自主性强,学生既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第一课堂的理论教学相比,第二课堂的活动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身亲实践过程中,锻炼能力、体验生活与社会、领悟人生哲理。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不仅要增加大学生对活动的兴趣,而且要使他们增强自尊感;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尊重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由“参与者”变为“设计者”,由被动参与转变为活动的主人。因此,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要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体现出新意,吸引最广泛的学生参与。

3.3 要把“友爱校园”作为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目标。学院各社团和学生组织要利用第二课堂这一阵地,学生可以广泛地参与社会工作,在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在获得锻炼和体验的同时,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当前社会竞争的形式和就业的需求,完成“学校人”到“社会人”[2]的转变,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建设一个友爱和谐的培正校园。

4 科学有效地利用“四条途径”,提高学生工作的效能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必须科学有效地利用好学生工作的“四条途径”,实现学生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4.1 抓好学生工作的主体力量。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系部学生工作要取得系主任对学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学院人事处、学生处应该密切配合,科学地选拔、任用、考核、培训和管理好学生干部队伍。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原因,目前我院学生工作教师队伍还未形成完善的队伍选拔、任用、考核、培训和管理制度,因此出现了现有学生工作队伍大部分年龄较轻、工作经验不足、工作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以培正学院会计系为例,个别年级的辅导员一学期一换,有时甚至一学期几换,导致学生工作出现“断层现象”,不利于学生工作的稳定。同时,日常事务性工作的增多,使辅导员超负荷工作,辅导员除了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外,许多非本职工作都压到了他们肩上。学院也没有明确从制度上保证辅导员按其工作任务履行职责,使辅导员处在一种被多重管理的状态下和学校管理结构的底层。学校的各职能部门都可以直接向辅导员布置任务,同时辅导员又归系(部、中心)管理,系(部、中心)从自身工作角度出发,又使辅导员承担了众多的教学秩序管理和行政工作的事务,多重管理,多重考核,使辅导员不知所从,整天忙于事务。频繁的文体比赛、各种检查评比、资料数据的上报。事无巨细,只要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要去抓去管。事实上辅导员成了戴着学生工作教师的帽子,充当着学生的“保姆”、“警察”、学校各部门的“勤务兵”、系(部、中心)“服务员”①的多重角色,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开展,造成工作效率的低下。

因此,学院人事部门、学生处和系领导需密切联系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辅导员队伍的配备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培训工作,提高素质;科学管理辅导员工作队伍,严格考核;加强辅导员工作作风建设,增强责任心;热心关怀,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实现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3]

4.2 在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单靠辅导员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队伍发挥作用。为此,首先指派好德才兼备的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带好系团委和学生会,发挥学生干部队伍的得力助手作用。其次,要加强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让他们传递管理工作信息,反馈同学意见和要求,协调各方面关系,以保证管理制度的顺利贯彻和落实。最后,要抓好学生干部以外的学生积极分子的培养,为他们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和机会,以此形成梯形的骨干队伍,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重点突出,层层渗透。

4.3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发挥校园网络作用,全面建设好系部学生工作网站,实现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进网络,全面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当今社会已逐渐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网络信息量大,速度快,影响力远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学生工作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实效性。一是建设开发学生管理网络系统,更快更大范围内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减少琐碎事务对辅导员工作的困扰,使其专心开展学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使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进网络,这意味着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即同新的知识工具、新的交流工具和新的生产力相结合,教育将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最后,我们应该统一思想:“学生工作是育人的第一线”,学生是学院办学的主体,学生工作对于整个学院的发展、建设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学院各个工作都应围绕着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来开展。因此,在新形势下,要利用学院“双评”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抓好机遇,消除疑虑,把学生工作的调研、建设和发展工作认真抓起来,用实际行动落实学院领导关于学生工作“一、二、三、四”的工作理念,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为学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①:“勤务兵”:旧军队中为军官办杂务的士兵。“服务员”: 机关的勤杂人员;旅馆、饭店等服务行业中招待客人的工作人员。本文引用“勤务兵”和“服务员”借以说明辅导员在工作中处于被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北京:新华社..10.14.

[2]魏志渊.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高等理科教育..(4).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5

建构以教师为本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

建构“以教师为本”的高校教学督导制度是高校教学督导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坚持自始至终关注高校教师的`价值和意义.坚持把“以教师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到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坚持目标督导与过程督导相结合、坚持督促与引导相结合、坚持学科知识与整体知识相结合、遵循督导共性张扬个性督导、高校督学与高校教师全力共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作 者:凌飞飞 凌剑飞 LING Fei-fei LING Jian-fei 作者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刊 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930(5)分类号:G40关键词:“以教师为本” 高校教学督导制度 高校督学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6

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 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 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代学生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学生是发展的人

 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 学生是完整的人

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 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 教学在于建构学生主体。

4、学生是独立社会地位和权利的主体。 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 学校具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 理的责任,必然要对学生权利有所制约

三、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1、生理发展的特点  身高体重稳步增长

 骨骼进一步发育,但很是坚固  肌肉力量增强,但缺乏耐力

 新陈代谢加快,但容易产生心脏疲劳  大脑发育渐趋成熟,但不易过分兴奋和抑制

2、心理发展的特点

 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认知能力获得

迅速发展;情感的内容日益丰富和深刻,情感表达形式逐渐内化;意志品质不断增强;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 小学生心理发展总的特点:心理发展

很迅速;心理协调;心理开放;心理可塑

四、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 学习策略包括四个方面的特征: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学习策略是增强学习效果;学习效率所需要的;学习策略规定学习时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方式、做到什么程度;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

 学生主要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五、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要素有哪些?

1、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认知要素

一般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与策略;认知准备与认知结构;元认知能力。

2、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意向要素

学习动机;学习体验;学习意志学习意识。

3、影响学生学会学习的个性心理:学习兴趣;能力倾向;认知风格;人格特征。

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14页

1、改变不利于创造性培养的教育观念 过分追求成功;盲目攀比他人;禁止学生提问;权威式教育。

2、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3、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4、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略

5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七、如何转化学业不良学生?

1、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

2、学业不良的类型:发展学业不良;学业性学业不良;行为一情绪性学业不良;学习无能和学业成就低下。

3、学业不良学生原因:学校教育问题是学业不良学生产生的主导因素;学生自身因素是造成学业不良的关键性原因;家庭因素是造成学业不良的重要因素;社区环境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影响。

4、转化学业不良学生主要的措施和方法:前提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规范老师教育行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关键是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改进教学策略,优化学生不良学生的认知结构;方法是实施分层次教学;保障是建立和谐的师生情感关系。

八、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是什么20页其特点主要有:

1、内部心理和谐发展

2、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

3、能把自大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

1、健全人格有提高生活质量;

2、塑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脚点:我们的教育是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发展;3有利于落实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教育不再只是关注学生的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掌握以及分数和高低;4有利于推动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民人格的提升。

九、孔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教学的思想:

1、因材施教

2、启发诱导

3、学思并重

4、由博返约

关于道德教育的思想:

1、立志乐道

2、自省自克

3、身体力行

4、改过迁善

关于教师的论述: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热爱学生,对学生无私无隐

3、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十、孟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道德教育的原则方法:

1、持志养气

2、反求诸已

3、改过迁善

4、刻苦锻炼

关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自求自得

2、专心有恒

3、启发引导

4、循序渐进

十一、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0页)

十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关于生活教育: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教育

3、教学做合一

关于儿童教育:

1、要真正的了解儿童

2、要尊重儿童的人权,认识和重视獐的创造力

3、要解放儿童

十三、现代教师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教师的作用:

1、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塑造学生高尚的品德。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的角色:、1、设计者2指导者和信息源

3、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伙伴

6、帮助者

7、反思者与研究者

十四、教师发展的内涵是什么?(41页)

1、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发展中的人

3、教师是学习者

4、老师是研究者

十五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要素包括哪些?

1、教育信念

2、知识结构:有关自我的知 识;有关教育媒介的知识;有关学习者的知识;结合和协调教育者,教育媒介和学习者并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知识;背景知识;实践知识

3、专业能力

4、专业态度和动机

5、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

十六、教师应具有哪些方面的专业品质  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1教学效能感: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已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2、教师控制点:

3、对学生控制的态度

4、对待

工作压力的信念

 情感的投入:

1、对学生的责任感

2、为人师表,不断自我提高

3、与学生间 的友好信赖的关系(47页)

十七、促进教师团队共同学习与成长有哪些方式?

1、集体备课

2、课例研究

3、示范教学

4、研学

5、协作上课

6、协作教研

十八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1、有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 效地运用于教学问题的解决

2、高效率解决教学领域内的问题

3、专家型教师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十九、教师如何开展人格教育?

1、对学生的人格做出客观的测量与评价

2、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格教育目标

3、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

4、协调教育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二十专家型教师的人格特征有哪些方面?

1、乐观开朗

2、探索创新

3、热爱学生

4、成就需要

二十一、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1、对教师角色的认同,勤于教育工作,热 爱教育工作,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

2、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3、能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

5、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56页 二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职业适应性方面

2、人际交往问题

3、职业倦怠

4、对小事斤斤计较

5、重量和心理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113页)

1、依法执教

2、爱岗敬业

3、热爱学生

4、严谨治学

5、团结协作

6、尊重家长

7、廉洁从教

8、为人师表

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体系由四种

基本关系和三个基本层次构成:四种关系: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教师与其他教师及教师集体关系;老师与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关系:三个基本层次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 二五八荣八耻的内容(115页)

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劳,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上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六、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28页

1、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有明确的共同奋斗 目标;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2、建立良好班集体的方法:合作法;激励法;规范法;示范法;强化法

3、建立良好班集体的原则:促进学生积极开发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民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

七、网络德育的概念及特点? 学校的网络德育包括两个方面:(139页)特点: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预见性;能动性;隐匿性

八、科教兴国思想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教育是知

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是人才基地;是知识创新,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设施

4、教育是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和知识产业,体现在:在人类社会中始终具在基础性的地位;在一个国家和民族 的生存,发展中是立国之本;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中有先导性的作用。

5、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重要地位

九、素质教育的特征?(147)

教育对象的全体性;教育内容的基础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全面性;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十、现代教学观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3、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

4、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

5、教学是师生活动的共同体;

6、教学是教学生自己学;

7、教学应根据学生心理规律进行

三一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科学定位是什么?

1、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2、中小学教育科研以微观研究为主

3、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一种校本研究;

4、中小学教育科研更多的是一种教学研究;

5、中小学教育科研以行动研究为主

三二中小学教育科研包括哪几个基本阶段 1选定课题;2查阅资料;3制订计划;4实际运作:确定研究对象,围绕研究目标去观察,测量和分析,依据研究计划和方案,科学,规范地开展研究活动。5表述成果;6评估转化

三三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四、新课程实施中比较流行的研究方式有哪些?(153)

行动研究;个案研究;

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162页)

六、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167 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

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三七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是什么169 三

八、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来了哪些新的要求?

要研究如何把为了每位学生发展的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研究如何坚持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宫的有机整合;要研究如何实现老师角色的转变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师生成为学习的共同体;要研究如何从学生的以验和体验出发,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研究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的整合;要加强改进教案的研究;要加强听课问题的研究要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评价的研究。三

九、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是重中之重;积极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努力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十、什么是自主学习?(174)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就是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和灵魂是独立性,基本特征是主动性,自主学习有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有四个特点:学生参与制定并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探索和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一、怎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175)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四

二、探究学习基本方式?

问题讨论式;知识发现式;实验探索式 四

三、教学方式应该实现哪些转变?

变组织教学为动机激发;变讲授知识为主动求知;变巩固知识为自我表现;变运用知识为实践创新;变检查知识为互相交流 四

四、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86)关注学生的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更多地关注可测量化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 的意识;有效教学也是一套教学策略。四

五、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学校为本;学生优先;合作互补;集体审议 四

六、校本课程开发应注意哪些问题? 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师生中的各种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理解。

四七当前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八、反思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20 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庙宇明确的目标;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一定的灵活性;具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九、什么是全民教育?(4页)

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即全体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基本的学习需求。五

十、什么是终身教育?

是指人们在一衙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五一入世对我国教育观念的影响是什么? 教育平等的观念;教育民主的观念;教育法制的观念;教育标准国际化;学生能力素质通用性

五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遗传;环境和教育。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更新 教师由课程规范的复制者变为新课程的创造者;老师由知识的施与者变为教育学意义上的交往者;教师由分数物评判者变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促进者。(12页)五

四、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关于学生是发展的人的观点;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观点;关于学生是独特的人的观点;关于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的观点。

五、如何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21)在德育内容上要坚持基本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立足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吸纳现代文明成果;在德育目标上要坚持层次性和递进性的统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品德形成规律,区分层次,逐渐推进,持续发展;在德育方法上要坚持动情性和明理性的统一,以情感人,以事明理;在德育过程中要坚持实践性和养成性的统一,常抓不懈,重在养成;在德育途径上要坚持协同性和一致性的统一,整体协调,形成合力。

六、现代学校德育新方法介绍?

价值判断澄清法;游戏角色扮演法;情景活动强化法;心理综合辅导法。五

七、学校如何开展诚信道德教育?24页 对学生加强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同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情到诚信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本;诚信道德教育方法应多样,形式要活泼;诚信教育要从点滴不事着手,持之以恒;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五

八、班主任的职责有哪些?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和谐振发展的指导者;班主任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协调者;班主任是对学生教育最全感同身受影响最深刻的教育者。

九、班主任的素质有哪些?

思想品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机智;身体素质。

十、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30)健全班级组织;搞好班级管理;指导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教育工作。

一、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学生主体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实践活动原则;启发疏导原则;集体教育原则;以身作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二、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有一个团结和谐而又富有的集体领导核心;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健全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三、培养班集体的途径有哪些?

创造良好的班级第一印象;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建立班级共同目标;培养学生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领导核心;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的班风。

四、培养班集体的方法有哪些?合作法;激励法;规范法;示范法;强化法。

五、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38)对学生品德教育的管理;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对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管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对学生体育,卫生的管理;对教室设备的管理;生活指导;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规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求得班级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六

六、如何制定班级计划?

基本要求:要有正确的方向性;要有前后的连续性;有不断创造性;有切实的可行性;有完成的可能性。

基本内容: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实施计划的检查和评估。

七、如何进行班级工作总结?

基本要求:要以班级计划所制定的目标为标准;要让学生参与班级工作总结;要用两点论的思想作指导。

基本内容:回顾班级计划,明确工作总结的指导思想;由下而上,做到学生与班主任相结合;宣传典型,确定努力方向。六八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40页 称呼具有亲近感;言辞具有恳切性;评价面宽,针对性强,突出学生的个性;内容具体,以激励主为。

九、主题班队会的主种有哪些?

季节性主题;问题性主题;模拟性主题;知识性主题,系列性主题;即兴性主题目和实践性主题。

十、常用的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测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

一、教育信息化与素质教育有何关系?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育必须走信息化道路;素质教育的教育内容也要求教育必须走信息化道路七

二、学科课程整合课与传统课有哪些区别?

方式不同;教学策略不同;教学内容有所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同;教学评价方式不同。

三、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94)图书管;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

四、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提出模式涉及的教育理论和价值取向,这是模式得以形成的基础;提出模式所针对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重要要素;建立教学活动程序,这是教学模式结构的核心问题;师生角色,这是构成教学模式重要的能动的要素;提出的教学策略;提出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所必需的支持条件。

五、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哪些?

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引导——发现式教学模式;情境——陶冶式教学模式;示范——模仿式教学模式;参与——活动式教学模式。七

六、现代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目标追求的综合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互动交流的情感性;动作过程的探究性;选择,使用的科技性。

七、现代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传授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脱节;2忽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3、缺少一定的普遍意义:有的教学方法仅适用于某类学科或课程,运用在其他学科或课程上则显然牵强;有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情境要求过高,一旦教学情境发生变化,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有的教学方法费时较多,在教学时间上不经济。

八、现代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现在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日益多元化;现代教学方法的目标取向由单一性转向全面性;现代教学方法的内容构成走向模式化;现代教学方法的手段日趋现代化;现代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趋向综合化 七

九、什么是教学设计(113)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的筹划过程,包括教学分析,教学决策,教学评价与调整三个方面。

十、现代学习方式有哪些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一、新的学习方式包括哪些内容? 自主,探究,合作是新的学习方式

八二建立自主学习的机制有哪些参考策略 尊重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自主学习的保障;让学生有成功感是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三、有哪些活动形式可以训练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126页

研究性学习;hand—on的活动;在计算机环境中学习;小课题和长作业 八

四、如何建构新的学习方式?

老师尽快更新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观是重中之重,根中之本;教师要积极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老师要努力建构新的教学策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考试的功能是什么?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

六、怎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过程与方法进行评价?非学业评价的内容不能是笼统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非学业评价必须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在非学业评价中,要处理好评价内容的模糊度和精确性之间的关系;在非学业评价的呈现形式上,一般要避免给学生的非学业评价一个等级甚至分数 八

七、如何理解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在评价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择转身侧重发展;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对过程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在评价的结果上,不只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在评价内容上,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察;在评价的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八八听课与主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53)

1、课堂教学管理作用:规范课堂教学常 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教学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2、教研与科研功能:通过听课与评课,可以帮助教师认识教学规律,掌握先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听课与评课可以检验教学理论的优劣,指导实践的利弊,又可以把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形成新的理论;

3、诊断,反馈,激励功能

4、沟通协调功能;

5、考核评估功能

九、听课的基本要领是什么? 听;看;想;记;

十、听课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学生的活动 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

一、听课应从哪些方面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 九

二、评课的原则是什么?

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差异性原则;讲究方法原则 九

三、评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评教学思想;评教学内容;评教法选择;评师生关系。

四、评课的方式有哪几种?169页

个别交谈;集中讨论;书面评价;答辩式 九

五、常见的评课方法有哪些?

综合评析法;片段评析法;特点评析法;表格量化法。

五、说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说教学大纲;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程序 九

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88页 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计划;事先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七、怎样运用社会知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89)

正确对待第一印象;公正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消除刻板现象;重视运用近因

八、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复习?

及时复习;系统复习;过度学习;采用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九

九、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哪些?

直观形象记忆法;歌词记忆法;特征记忆法;归类记忆法;重点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自编提纲记忆法;推导记忆法;图表记忆法。

一百、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思维的概括性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作用:概括是人们形成或掌握概念的直接前提;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的基础;概括水平是衡量猩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等级标志。

一百

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建立目标与意向;训练基本的技巧;鼓励个体取得某领域的具体知识;刺激和鼓励好奇心;建立动机,特别是内部动机;建立自信,鼓励冒险精神;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培养有关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的信念;提供选择和发现的机会;促进自我管

理技巧也就是元认知技巧;传授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技术;运用例子

一百

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语言——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力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200页)

一百

三、多元智力理论对素质教育启示是什么?

正视智力的多元性,全面深刻地认识学生;从更广阔方面发现识别学生独特的才能;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性学习环境,开发每个学生的智能;立足于多元智能的多元素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智能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学习应注重对多元化的评价。

一百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是什么?

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调控功能;健康功能;信号功能。

一百

五、情绪智力的作用是什么?(216)情感智力直接影响人的智力活动;情感智力影响性格的形成和改变;情绪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智力有建立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情绪智力是成功的决定因素之一。

一百

六、人格结构包含哪些成分?

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 一百七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是干什么 健全人格有助于生活质量;塑造健全人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和最终的落脚点

一百

八、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应从哪几方面着手?221页

道德品质;自尊;自信心;认真负责;自我控制;挫折耐受力;独立和创新。

一百

九、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225页 从认识自我做起;从对自己负责做起;从对小事负责做起;从自我评价做起;从自我教育做起。

一百

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缺失性动机;了解学习的性质;及时反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培养 111、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家庭环境对学生品质发展的影响;学校对学生品德发展的作用;个性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112、如何转化与矫正学生的过错与不良行为?254页

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态度;消除疑惧心理与对立情绪;重视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的恢复与培养;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增加与不良诱因作斗争的力量,巩固新的行为习惯;针对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奖励与惩罚的运用 113、教师的职业行为有哪些? 设计成分;组织成分;交往成分 114、教师的心理素质有哪些?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7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生发展,教学体系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我国当今的思想主流, 把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前进的标志。体育作为社会组成部分, 在21世纪的最高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教学以学生为核心, 将“学生发展”作为体育教学发展目标, 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一大创新与进步。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由来已久, 早在1998年10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 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里“以学生为中心” (Student Centered) 这个词已十分流行,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把“满足学生的需求”当作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德国大学体育目的是满足全体学生各种体育锻炼和享受自由体育的愿望和需要, 日本体育教育则强调提升学生的自主性与教师的创造性, 英国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为了满足学生的广泛需要, 教师应该认识到给所有学生同等机会的重要性, 并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总之, 无论是美国、英国、德国, 还是日本、俄罗斯, 尽管他们表现出来的教育方式复杂多元化, 但是, 异曲同工, 他们均主张大学体育课程必须适应学生, 以学生的发展为动机, 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1 转变观念,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改革开放后, 我国体育课程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 但是受多年以来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影响, 改革尚未彻底, 在教学过程和教育方式中常常忽视大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健康需要。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 大学体育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积极应对时代的要求, 吸收国内外先进体育教学经验,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大学体育教师由施教者转为“引导者”, 在教学活动中把学生推向最显著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 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心理状态展开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乐趣, 愉快地掌握知识, 发挥自己优势、特长, 发展个性, 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 实现体育教学的“健康第一”, 培养运动技能, 养成“终身体育”的教学目地。

2 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课程, 开发课程种类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都是不尽相同的, 因此, 教师要摒弃整齐划一的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 因人施教, 创建难度不一, 要求不同的教学任务, 充分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原则,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教学活动中来,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通过体育课学习取得进步。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课程体系中, 要注重技能与身体素质锻炼、健身与保健相结合, 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设计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的体育课程计划, 在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注视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 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体育文化素养得到增强和提高。

高校体育课程还要根据学校教学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开发适合本校的体育课程, 既可以开设篮球、乒乓球、排球、游泳等传统运动外, 还可以开设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轮滑等时尚运动。

3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

在大学体育课程体系中, 安排体育教学要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为出发点, 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存在, 尊重学生群体的存在, 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体育教学体系, 如图1, 实行学生自选教学内容, 自选教师, 自选上课时间, 合理安排实践课、理论课, 重视课外活动。

3.1 实践课上通过分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方面要灵活采用分组教学, 建立适时动态的可变的分组组合, 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学内容, 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在把握教学方向、内容和进程中, 找到教学课程和学生的综合点, 学生可自行选择分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以学生练习为主线, 因人因时随时调整分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 通过各种方式关注学生心理变化, 与学生交流互动, 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 使学生们在愉悦的情绪下快乐学习, 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3.2 重视理论教学

大学体育理论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建立良好的体育意识, 让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掌握体育运动的内在规律。大学体育课程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让学生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 还体现在发展人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要重视体育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选择倾向于学生需求的知识内容, 注意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要灵活运用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材,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任务选编和创编教材, 延伸教材, 建议在理论课上增加营养学、科学锻炼方法、体育发展简史知识以及新兴运动项目介绍,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运动兴趣。

3.3 配合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工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育教学的继续和补充, 是提高学习效果,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的重要手段。大学体育要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以课外活动为手段, 将课外体育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真正落实贯彻“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目的。

普通高校的学生除了每周一节体育课以外, 在课外能否坚持正常的体育锻炼是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关键。以乒乓球教学为例, 教师除了在体育课堂上传授基本动作要领、技能外, 在课外积极开展各种组织活动能够达到促进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的目地。如我校成立了学生乒乓球协会、网球协会等, 这些协会由体育教师担任指导, 学生每周定期有组织的技术练习活动, 从中选出高水平的队员参加与校内外的比赛交流活动, 既满足了大学生的兴趣爱好, 增进了健康, 也使课堂的学习内容得到复习和巩固, 对一般同学起到了示范的作用。

3.4 建立多元化综合评价体系

为充分科学、客观地评价大学生体育成绩, 应当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元的综合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对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 应以教师评价为主, 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为辅 (表1) 。

参考文献

[1]熊国胜, 章静.略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 2008 (1) .

[2]蔺章桥.试论大学体育教学如何做到“以人为本”[J].读与写杂志, 2010 (4) .

[3]郭太玮.构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框架的研究[J].杨州大学博士论文, 2004 (4) .

[4]彭兴云.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验性研究[J].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2009, 4.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篇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热学”的授课形式已从“黑板+粉笔+教具+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发展成为集“声、文、图”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的现代教学模式。但由于“传热学”这门课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经验公式及图表繁多的特点,“传热学”的教学过程并没有改变学生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

笔者根据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针对“传热学”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学习、实践、创新交融”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与实践的融合,采用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多维的教学模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维、主动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探索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造成了学生对学习的厌倦。笔者除了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外,还根据“传热学”课程特点采取了多种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感受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不可忽视的学习动因。当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因此,在“传热学”教学过程中,如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联想,触类旁通,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传热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其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因而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感受式教学。感受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感受,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温差是热量传递的推动力,有温差存在就有热量传递。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存在温差,因而热量传递这一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就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学生在生活中对此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只是并没有与传热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如将这些生活体验融入到传热学的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从直观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既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例如在讲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因素时,课堂上只是照书本那样介绍说“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因数很多”,学生听后会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如让学生拿起书本在自己的脸前煽动几下,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体验,总结出对流换热系数与流体的流动的起因有关。再如介绍黑体这一概念时,可以让学生们观察其他教学楼窗内是什么颜色,然后解释说明这就所要讲的黑体这一个概念。在讲授肋片这一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回想在冬天外出时,人体的什么部位最冷,学生会很有兴致地回答“耳朵”。通过体验这些逼真的生活情景教学,使学生轻松愉快理解所学的知识。理解了才深刻,理解了才能使学生掌握,理解了才能让学生应用,理解了才能做到独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纵向贯通的比拟式教学,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

学习的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往往对已经了解的东西觉得简单,对不了解的东西觉得复杂。所以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善于把新知识并归于已学知识体系中,并对新旧知识分化对比,区分其异同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学生在理解知识时,就会印象深刻、记忆牢、效果好。例如将学生熟练掌握的欧姆定律应用到热量传递的过程中;将两个几何图形的相似应用于两物理现象的相似。这些知识中研究内容虽然不同,但在形式上类似或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这些已知知识的类似或相同点,演绎出传热学中所传授的新知识。学生可以从已认知的知识中逼真、形象、易理解地联想到新知识,熟练迁移到新知识上。帮助学生轻松学习、掌握新知识,建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加深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及逻辑思维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实施过程为:在备课时就根据课程的内容准备出一些问题,在教课时教师根据进度及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或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并允许学生辩论。然后教师运用学生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上述问题,最后归纳总结。通过这样调节“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产生了教、学共振,达到提高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层次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

传热学中的许多公式和原理都是前人对实验结果的归纳和总结,因而传热学不仅是一门应用学科,同时还是—门实验学科。针对本课程实验性较强的特点,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构建了“实验+课外活动+科研活动”的逐渐递进式教学模式。

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善于创新的意思

实验教学是课程体系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学的发展和深入,实验可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试验。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本课程的实验主要着重设计性实验以及综合性试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以往测量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的实验室是演示性实验,学生用准备好的实验设备,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操作即可得到实验结果。现改为设计性实验,在实验课老师前将实验目的、实验所需的仪器、仪表和材料等交代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分组对实验进行分析讨论,拟出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修改。然后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组建实验装置,并操作实验。学生通过对比自己设计实验装置与实验室固有的实验设备结构,找出不同和不足,从而巩固和加深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验证和运用了定理、法则和公式;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思路;并能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精神满足,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

课外活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创新能力

在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授课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活动,应用传热学的知识,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近三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竞赛、技创新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各项大赛中屡获殊荣,共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通过参加各类科技大赛,学生对传热学的规律和实际应用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了解,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应用传热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的工程问题,把学习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丰富的产学研项目,构建面向项目(或课题)的工程性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利用产学研的工程实际性,建设了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产学研制度,引入企业、设计院所介入实践教学的模式。支持和鼓励本科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之中,通过具体的科研项目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目的性。

上一篇:关于品牌推广协议书下一篇:山海经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