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问题学生教育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强调初中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家长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受教育环境。

第一篇:问题学生教育论文

“问题学生”与“学生的问题”初探

[摘 要]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学生”的概念是不妥的,“学生的问题”倒是普遍存在的。造成“学生的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与教育的失误有关。教育的失误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从微观层面上来看,说理、关爱、宽容、欣赏、惩罚等是解决“学生的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原因;策略

[

一、“学生问题”与“问题学生”的概念界定

在我国,“问题学生”这一提法大约始于20世纪末。较早在刊物上公开使用这一名词的是1999年《人民教育》第12期发表的文章《让“问题学生”喜欢教师》。此后,“问题学生”的提法逐渐多了起来,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网络上的一个专有名词,成为教育研究和关注的热点之一。

综合关于“问题学生”的各类研究文章,人们通常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指那些经常在行为上、思想上与社会主流文化价值存在重大冲突的在校学生。把某些学生视为“问题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意味着这些学生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精心培育,以“挽救”他们,使他们回归到社会的主流价值上来,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的有用人才。但现实的问题却是,这些学生常常被打入另册——“害群之马”之册,成为重点“管教”的对象,目的在于防止其“害群”。

所以,我们应该慎用或不用“问题学生”这一名词,而以“学生的问题”取而代之。“问题学生”与“学生的问题”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主要针对的是“人”,后者主要针对的是“事”。这在教育理念上存在质的区别。“对事不对人”,应该成为我们处理学生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离开了这个思想基础,我们就很难在处理“学生问题”上有较大的成就。

对“学生的问题”研究比较多的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我国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马卡连柯曾经担任过15年普通学校的教师与校长,并担任过15年工读学校的校长,在改造流浪儿童和失足青少年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他从未使用过“差生”“问题学生”一类的概念。苏霍姆林斯基被称为苏联“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他一生兼做教师和校长,曾追踪研究过1000多名存在各种问题的学生,在他的论著中也只有“后进生”的提法。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系统研究过一些名人的传记,并教育过许多捣蛋的学生,但他也仅仅把这些学生叫做“难管的学生”,并反对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劣童”一词。

教育家慎重使用这些名词,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问题是暂时的。“学生的问题”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扫清学生发展过程或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以便使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成为被一定社会所接纳的有用之人。从发展的角度出发,可以把“学生的问题”界定为:那些有碍于学生自身或他人健康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不良习惯与个性特点,等等。

“学生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哪一类的学生,都可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致分来,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障碍、认知与行为偏差、情绪障碍、不良嗜好与行为习惯等几方面。

二、“学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原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原因,而绝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往往是由于教育的失误造成的。教育的失误主要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

宏观的教育失误指的是国家教育决策或教育政策的失误。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精英”主义教育思想导致教育政策向少数学生倾斜,造成学生素质的畸形发展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在思想观念上一直强调素质教育,强调两全教育,强调教育公平,但教育政策在实际的落实上却总是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加之近几年来人事制度改革也倾向于用书面考试的形式,因而强化了人们接受、认同,甚至认为应试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的观念。

应试教育的实质是“精英主义”教育,它与我们倡导的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全民教育思想是有背离的。在精英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大多数学生成为少数“精英”分子的陪衬,成了课堂教学的配角,甚至只是一个“背景”。

应试教育的危害,就在于重智轻德,使学生接受的是畸形的教育,学生的发展是片面的、扭曲的。它不仅使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受到歧视、排挤和打击,把他们“逼”向街头、网吧或夜总会,而且使优秀学生受到更多的关爱,使他们认为只要学习好,那么他们受到的学校的表彰奖励,家长的照顾、宠爱等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中的一些人目空一切、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以自我中心。这些所谓的“精英”,他们的发展同样是畸形的。

(二)工业文明时代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了学生的叛逆

教育的模式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农业文明时代,发展壮大于工业文明时代,应该成熟与完善于知识经济时代。然而,目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但我国所采用的教育模式却停留在工业文明时代,其典型的特征就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许多优点,它非常适合于工业文明时代对大面积提高生产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需要,其主要特点就是统一规格,批量生产。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更加需要的是个性充分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建设者,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标志的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在班级授课制中,一切都是统一的、固定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教学方法是统一的、教学进度是统一的,甚至包括教育结果也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教育,只适合培养学生的共性,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没有与时俱进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造成了诸多的学生问题。

(三)教育产业化,一切向钱看,使教育失去了固有的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市场经济的理念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产业化的思潮也把高校推向了市场经济的漩涡之中,高校盲目扩招,导致学校市场化,学生原料化。这种影响也波及中小学,有些地方把发展中小学作为一种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拳头产业。每年高考一结束,他们就拉开了新一轮的宣传战、招生战。这些做法,丧失了学校教育的固有功能,搅乱了相对合理的教育秩序,给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中观的教育失误主要指学校管理方面的失误。挥之不去的应试教育思想已经驻扎进大多数学校管理者的潜意识之中,常常导致学校管理中的各种失误。

1.考什么,抓什么,忽视思想政治品德教育,放弃美育与劳动教育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智育是硬任务,德育是软任务。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其他各育更是被严重地侵犯和排挤。这样做造成了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的错误认识。在某些学校,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一张试卷定终身,只看分数不看人;党员团员三好生,不及高考多一分。”这一歌谣虽然出自高中,但初中、小学又何尝不是这样?

2.采用疲劳战术、题海战术管理学生

有的学校领导有句话:“时间就是分数。”强调的并不是效率,而是时间的消耗量。看一个学生能不能学习好,主要看学生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学生几乎把能用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学习占用了学生的娱乐时间、活动时间,把吃饭的时间也压缩到再不能压缩的地步,甚至大量挤占睡眠的时间。

学生被占用的时间,主要是用来做大量的作业,许多作业做了又做,反复若干遍后,学生一看到题就能说出答案,这时学生才算是学到家了。而这时,学生已经由人变成了做题的机器了。在这样的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心理需要统统被题海淹没了。这样的学校出点问题再正常不过了,而不出问题却是真正的教育“奇迹”。

微观方面的教育失误主要指班级管理与教师教学中的失误。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班级管理的制度不健全,人治成分比较浓厚,专制型、放任型班主任工作作风的班级会引发较多的学生问题。

(2)没有真正形成班集体或不注重发挥集体的平行教育作用,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采用跟踪式管理方式的班级存在较多的潜在问题。

(3)科任教师只教书不育人,与班主任老师配合不力或教育思路不一致,容易引发较多的学生问题。

(4)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对学生的情况缺乏了解,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不够,对一些学生另眼看待,评价学生不能做到客观公正,以一好代三好,视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为“阶级敌人”,经常跟他们过不去,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这样的班级必定问题成堆。

(5)教师业务能力低,教学方式落后,重灌输,轻启发;重结果,轻过程;重解答问题,轻提出问题;重标准答案,轻不同观点,甚至于求同伐异。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压抑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导致更多的问题。

(6)对学生问题的处理简单粗暴,重处罚,轻疏导,甚至采用法律明令禁止的体罚手段打骂、侮辱学生。这是造成师生冲突的重要原因,也是引发更多次生问题(由于问题处理不当进一步引发的其他问题)的重要原因。

总之,教育中的失误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在同一时代,这些失误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不同时代的学生问题必然呈现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

三、解决学生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要解决学生的问题,应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我们需要从宏观的、中观的、微观的三个层面来开展教育改革。本文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来探讨解决学生问题的思路与策略。

(一)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确立正确的理念

根据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结合当代我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要想有效地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理念。

理念一:只存在“学生的问题”,不存在“问题学生”。

理念二:“学生的问题”与评价标准有关,多一个标准,可能就会少一些问题,多一批优秀学生。

理念三:所有的“学生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教育者的责任在于“长善救失”。

理念四: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更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策略。

(二)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把教育重点放在学生的问题的预防上

预防是指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是解决学生问题的上上策。预防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1.建设良好的班集体,用集体的力量改正少数学生的思想观念,解决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良好的班集体有明确的目标、合理的规章制度、坚强的领导班子、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目标明确使学生不愿做坏事;制度健全、管理严格使学生不能做坏事;正确的舆论导向、良好的班风使学生不敢做坏事;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使学生不必做坏事。所以,建设好集体,是预防“学生的问题”产生的最好方法。

2.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也是预防“学生的问题”产生的有效方法。

3.教师要善于观察、研究学生,敏感捕捉学生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已经形成的一些不良倾向,要下大力气挽救回来。有时教师需要想办法,使潜在的问题暴露出来,及早解决。这叫做主动出击。

(三)用艺术的手法解决已经出现的“学生的问题”

当然,有时预防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当问题出现以后,我们就得借用爱与智慧来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的问题”的复杂性,因此不存在一个或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体系。借鉴著名教育家的理论和优秀教师的经验,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各种学生问题的办法。

1.说理

说理是一种以摆事实、讲道理为主的教育方法,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些人认为,说理是无济于事的,这是说理者不善于说理造成的,不是说理本身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大多数是认识问题,所以通过说理来解决认识问题,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采用说理的方式处理“学生的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就事论事,不牵扯其他的事情,以解决当前问题为边界;二是说理要浅显明确,不泛泛而谈,不上纲上线;三是说理过程要严密,善用对方的观点反击对方,使其认识到错误所在;四是说理要抓住最佳的时机;五是要明确提出处理和改进的办法;六是永远不说过头的话。

2.关爱

很多教育学者都认为,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思想,最有力的教育方法,是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所以,在近现代教育家的语言系统中,“爱”字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关于爱的名言也非常多。我们这里所说的关爱,是教育爱中的一小部分,即对发生了问题的学生要从情感上多投入,多关心,在学业上多指导,在行为上多鼓励,就像对待生了病的亲人一样,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用关爱的策略教育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用真情来关爱,不能有半点做作;二是要设法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关爱他;三是关注的范围要涉及全部生活,特别是家庭中的特殊事情,不要只盯住学习不放;四是要为学生做点你力所能及的实事。

3.宽容

宽容既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修养。宽容,首先意味着允许学生犯错误、出问题。其次,意味着对学生问题的理解与同情。再次,意味着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或自己的时间安排来改正错误。

在使用这一策略时有几点需要注意:一要学会区分哪些问题要抓住不放,哪些问题可以不去追究,做到该宽容的要宽容,不该宽容的绝不迁就。不能出现同一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却区别对待。二要让学生懂得你是在给他自己改正错误的机会,绝不能让学生感觉到是你软弱,或者是你怕“家丑”外扬,而有意掩盖问题。

4.欣赏

欣赏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欣赏是一种教育爱的表现方式,欣赏是有选择的,它意味着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良好品质的肯定。

左权县有首民歌唱道:“桃花来你就红来,杏花来你就白。”这就是说事物各有各的美。我们做教师的,也应该有这样的智慧与胸襟。欣赏学生不是作假,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允许学生“各美其美”,而且还要学会“美人之美”,即要学会欣赏与赞美。这样才能做到“美美与共”,以实现“天下大同”。当你学会发自内心地赞美学生时,你会惊人地发现教育的奇迹出现了。

欣赏时只要求做到一点,那就是真正欣赏学生值得欣赏的优点或特点,不附带任何条件。

5.惩罚

惩罚意味着我们对于出现问题的学生给予负面的评价并对其行为给予一定的制裁与限制。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惩罚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可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惩罚一般在学生明显地故意做错了事的情况下进行。如严重违反学校纪律、国家法律,并给集体与他人造成危害或具有可以预见的潜在危害的情况。惩罚的目的并不是通过惩罚让学生马上认识到自己错了,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行为是允许的,什么行为是不允许的。教师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惩罚,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是非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做错了事就必须付出相应代价的道理。

教师运用惩罚手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惩罚的行为必须是明显违纪或具有较大的危害性的行为。②惩罚要及时,即在问题刚刚出现之后,不能拖得过久。③惩罚前要与被惩罚的学生谈话,告诉其惩罚的理由。④惩罚要说到做到,不打折扣。⑤惩罚要公平、公开。公平是指对事不对人,公开是指要在一定范围内让有关人员都知道。⑥惩罚要取得大家的支持及被惩罚对象的认同。特别要与学校领导、其他科任教师、大多数学生及学生家长保持认识上与行为上的一致。⑦慎用惩罚手段。最好让学生自己提出惩罚的方式,选择惩罚的程度、时间、地点。⑧严禁体罚。我们反对体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方面,体罚会造成对学生身体或心灵的伤害,所以为了保护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我国从法律上禁止对未成年人进行体罚。另一方面,从教育效果上来讲,体罚并不能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看,体罚学生是教师缺乏师德的表现,同时也是教育无能的表现。

总之,学生出问题是难免的、正常的,学生问题的产生与教育的失误不无关系,我们应该本着“长善救失”“治病救人”的原则,改进我们的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暐.“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4).

[2] 冀学锋.学生的边缘:“问题大学生”的内涵及成因解读[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6).

[3] 王志发,张永红.高校“问题学生”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9(6).

[4] 黄少波,徐兵,辜大庆.国内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5] 刘厚松.贫困县初中阶段“问题学生”发展演变特征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6] 杨福义.问题学生自我概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7(9).

[7] 胡晓风,等,编.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8] 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范寅虎

第二篇:让问题学生不再出现“问题”——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 要】针对中学生所开展的教育工作是尤为复杂且繁琐的,要求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融合才可以真正对他们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农村地区因为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等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就致使中学生无法获得更加优质的家庭教育,所以老师就应该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农村中学教育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实践探索

学生通常处在三种环境当中,分别是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环境或者是学校环境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甚至是社会教育这三者是能够相辅相成的,家庭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的环节中具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家庭条件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形式与内容等等都获得了有效的完善。但是农村学生家长却存在着素质良莠不齐的情况,学生们的家庭条件也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无法适应此种日新月异的环境,所以就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现阶段农村地区中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一)对教育的意识仍旧停留在学校教育层面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所带来的影响,农村家长们在大部分认知上都是尤为狭隘的。长时间以来所倡导的教育,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就指向了学校教育。此种情况的出现,一个方面是由于农村家长所接收的教育十分少,不能为自己的孩子供应他们需要的知识,所以就只能把教育的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学校或者是老师的身上;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农村地区并不是很发达的情况,大部分家长都会为了经济而不断的奔波,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教育问题,对于孩子的教育并未给予高度的注重。并且,还有十分多的家长由于家庭条件过于低,就只会期待孩子可以混个中学文凭,能够认识生字,就会让他们外出务工,此种理念也就导致家长缺少了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只要学生出现问题,那么其将要面对的就是家长的指责和谩骂,更甚至,家长还会把孩子和其余优秀的孩子做对比,切实损伤了他们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慢慢的就会更加自卑,无法对学习产生充足的兴趣,更是对他们的将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家长外出务工,留守环境不利于家庭教育

近些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农民开始离开了家乡,去往外地进行工作,想要谋求生计。所以,众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就通通留给了年龄较大的长辈又或是周围的亲人。爷爷奶奶十分年迈,本身的文化水平也并不是很高,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提供不了任何的帮助,并且也不具备充足的精力去看管尤为调皮捣蛋的孩子。亲朋好友更是为了生活不断的忙碌,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都没有时间去看顾,更不用说这些留守儿童了,他们的看管仅仅停留在最为基础的吃穿住上。此种环境,就让这部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或者是学习环节中遇见了难题却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处理,问题就必定会越来越多,乃至于大部分學生都会出现逃学、厌学以及自我放弃的思想,进而过早的脱离学校,进入社会开展工作。

(三)教育重心偏离,方式传统

农村家长本身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他们觉得只要提高孩子们衣食住行的条件就能够促使其更好的进行学习,所以大部分家长都会满足学生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并且,受到传统教育体系所带来的影响,再加之人们普遍的攀比心理,大部分家长都越加注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学习能力,他们并没有对学生的为人处世给予太多的关注,而是更加看重孩子的分数情况,这部分家长迫切希望孩子能够“成才”,而不是可以“先成人后成才”。如此一来,家庭教育所注重的焦点就有所偏离,也致使大部分孩子在学习环节中,只会追求考试成绩,而对于自己的品性与三观没有任何想法。并且,农村家长在对待学生的教育模式上也十分老旧和传统,特别是在他们的行为想法和家长的意愿完全不一样的时候,就会做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事情。大部分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环节中,都只会借助十分粗暴的行为和动作,他们想要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听从家长的指导。此外,在孩子获得一些可以让家长感到骄傲的事情时,众多家长都会给予更多物质上的奖励,而缺少了对成绩不高和学习不足的完整分析,家长与孩子彼此间没有亲密的交流,这对于学生的教育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二、农村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对孩子给予充足的关爱

家长一定要多多关怀和爱护学生,特别是家庭比较特殊的孩子,更需要给予其越来越多的关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通常是家庭教育的影子,一般情况下,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多,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尤为多的话,那么学生的内心就会变得越加自信,十分阳光与积极,他们对于学习有着充足的主动性,也能获得较高的考试分数。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他们必定会受到自己家庭环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家长并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关注,那么就让学生产生了尤为强的自卑感,情绪更是特别的低落,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存在自我放弃的思想与理念,极易用十分极端的方式去对待自己或者是其他人,考试分数尤为低。因此,这就需要家长能够克服困难,多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及交流,切实让他们体会到亲情所带来的温暖,不能只为其提供物质上的关怀,不问缘由就满足孩子所有的物质要求,却无视学生三观和品性方面的有效培养。家长一定要先教会他们怎样的做人,才可以让学生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进行发展,才真的是为其将来的进步做铺垫。

(二)创建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

环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拥有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有着“孟母三迁”以及“断机教子”的真实故事,就算是如今也存在着“神舟九号”女宇航员刘洋母亲不断坚持培养女儿成为国家人的感人故事。家长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亲情的同时,还应该教会其怎样用感恩的心来面对所有的人与事。单亲家庭或者是留守家庭一定要利用各种方式与手段来为学生们创建出一个良好的环境,尽可能在每个月或者是每周预留出充足的时间和他们进行一场亲密的交谈。家长可以对学生们阐述自己工作中的趣事或者是为人处世的小道理,而学生也能够对家长们诉说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困惑,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时刻保持着充足的耐心来面对学生们的各种问题与好奇心,真正缩短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给予自己的浓浓的爱护,让他们不会由于亲情的缺失而导致其自身性格上的缺陷。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对学生们普及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让他们真正知晓生命的重要性,来避免孩子出现粗心大意和逞强心理,切实对自己形成良好的保护,进而成长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帮助的优秀人才。

(三)鼓励并尊重学生

“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十分欣喜获得他人的称赞。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使用“放大镜”,不能应用“显微镜”。家长要善于发现学生们身上的特长与优点,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赞美和鼓励。并且还应该知晓如何尊重他们,不仅要对学生的人格给予尊重,还应该对其自身的喜好与特点给予充足的尊重,多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使他们体会到被尊重的感受,逐渐让学生成长以及成熟起来。在学生表现的十分优异时,家长就可以利用语言或者是动作来对其进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肯定,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者是一个点赞的动作就能够让学生产生充足的自信,进而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铺垫基础。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和学生成为朋友,真正放下自己的主导地位,用朋友或者是伙伴的身份来与学生进行交流。每天都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与他们开展交流,陪同孩子一起玩耍和学习,切实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于留守孩子来说,家长就要借助微信视频、电话等等方式来与学生们多多沟通,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长的爱护,知晓家长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生活中的一切,更好的进行学习。家长还应该以学生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用他们的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如此一来,学生才可以把家长当做自己十分信任的“铁哥们”、“好姐妹”,沟通起来就会越加顺畅无阻,无话不谈。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问题学生的出现和家庭教育具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家庭教育问题的家长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模式,多以学生的角度着手,并给予他们充足的关心和爱护,在交流与沟通环节中知晓学生所碰见的各种问题及困难,并提供给他们更多的处理策略与思想引导,真正帮助学生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为他们将来的进步和发展铺垫牢固的基础,也能为其后续的学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马骏骙,熊登秀.从家校教育角度探讨“问题学生”的成因[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4):149-152.

[2]罗小燕.社会视域下家庭教育与“问题学生”的管理现状及对策[J].区域治理,2019(48):197-199.

[3]陳燕.问题学生与家庭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1):128+130.

[4]孙立强.关于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初探[J].民营科技,2009(11):42.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天水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引导及激励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19)LX187】

作者:刘小彦

第三篇: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阶段,我国政府部门及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强调初中教育机构不仅要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与家长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由于诸多初中生家长在外务工,很少会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在这种情况,将很难保证农村初中学生能够健康成长,进而导致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数量逐年提升,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有效的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而问题学生自身也很难得到持续有效的发展。针对于这一情况,此次研究主要就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

【关键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家庭教育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可以说家庭教育与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教育同等重要。而经研究发现,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问题学生数量正在逐年提升,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原因就是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偏低,诸多初中问题学生都有一个共同性,那就是没有接受到系统且正规的家庭教育,子女与父母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度较低,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家长会对于子女提出过于严厉的批评式教育,从而导致子女出现消极心理情绪成为问题学生。而要想有效的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必须要明确当前存在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工作当中的问题,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解决策略的制定。

一、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研究的重视度不断提升,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现状并不乐观,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那么将很难保证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化。而存在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当中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为,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忽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诸多农村初中学生家长并不重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并且表示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活动开展与否并不会影响到子女的成绩,同时初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力度也并不高,很难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其二为,没有有效的对问题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诸多农村初中生家长由于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对于子女的关注大多集中在子女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没有定期的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甚至还会有部分家长会对子女进行体罚,从而导致初中生出现消极情绪,出现心理问题,最终成为问题学生。其三为,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升,诸多学生家长自身并不具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能力,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资格,无法掌握家庭教育要点。同时也不重视自身行为的反思,无法满足当前农村初中生家庭教育工作的需求。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引起农村初中教师及问题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那么将很难保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进而影响到整体教学质量。

二、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优化创新策略分析

(一)强化对于家庭教育信息的宣传力度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到问题学生转化成功率,针对于这一情况,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必须要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共同宣传家庭教育信息。具体而言,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过程当中,必须要重视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明确家庭教育对于提升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科学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在这种意识的引导下,提升对子女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频率。其次,初中教育机构要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媒体部门及政府部门建立起坚实的合作关系,由初中教育机构提供关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资料,借助媒体部门的宣传优势有效的宣传关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信息,提升学生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度。最后,要定期的组织学生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研讨会,在会议当中强调出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家长表述出在实践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期间所遇到的问题,大家集思广益商讨出问题的解决办法。

(二)强化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农村初中问题学生最为显著的一个表现就是其心理问题较为严重,时常会产生消极情绪,并且在日常学习以及生活过程当中会受到这些消极情绪的影响,变得过于暴躁、易怒、缺乏学习兴趣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及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初中生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言,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要定期的与子女进行互动交流,了解当前子女的心理健康情况,一旦发现子女出现消极情绪或者心理健康问题,要通过与子女的互动交流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帮助其疏导消极心理情绪。其次,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要注意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方法,尽可能的采用激励式以及鼓励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努力寻找子女身上的优点,并引导子女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严禁将子女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同时严禁对子女进行体罚教育,降低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概率,从而保证其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最后,农村初中教师也必须要肩负起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互相交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表现,细致的观察其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避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隐瞒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而任其发展的问題现象出现,从而有效的提升当前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其学习积极性,消除其内心当中的消极情绪。

(三)提升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属于家庭教育工作的第一执行者,同时也是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质量高低。针对于这一情况,必须要重视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学生家长综合素质水平。首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自身必须要重视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在业余生活当中要关注关于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信息,努力学习一些现代化家庭教育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法进行调整保证家庭教育方法的适用性。定期的进行家庭教育反思,明确自身在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期间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改正,从而保证自身的综合家庭教育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满足对于子女家庭教育工作的需求。其次,农村初中教师需要定期的对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积极主动的引导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所组织开展的家长家庭教育培训活动当中,在培训期间要将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特点、问题学生危害、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成因、家庭教育与子女成长之间的关系、现代化家庭教育方法以及现代化家庭教育方法等作为主要培训内容,从而保证学生家长的综合素质水平都可以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并满足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活动开展的需求,进而使其能够为子女创设出良好的家庭受教育环境,降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出现的概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农村地区初中问题学生的数量正在逐年提升,而这些问题学生不仅不重视学习,在课上做出扰乱课堂纪律的行为,同时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时常受消极情绪控制做出一些违规违纪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家庭教育质量较低,家长忽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将会严重影响到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而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高度也将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于这一情况,初中教师及学生家长必须要重视对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中现存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结合家庭教育当中现存的问题,问题学生特点等信息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优化创新策略,从而保证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目标。

【参考文献】

[1]伍茂华.农村初中家校互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叶庆娜.农村家庭义务教育需求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张翊琳.农村初中留守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9.

[4]杨润勇,张彩云.关于农村初中“特殊困境学生”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9(10):42-45.

[5]侯其中.浅谈农村初中问题学生的管理与转化[J].科技信息,2019(13):541+799.

[6]孙明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肃省天水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引导及激励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19)LX187)

作者:张雄明

第四篇: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在普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能轻视的点。这正是不同学生在学校表现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一间教室内,面对同一个教师 不同学生差异较大的表现,很少部分在于教师的教导,较大部分在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向学生输入的思想更能够引导学生的表现。如果教导不当,就会产生“问题学生”。如何实现优秀的家庭教育,需要学生和家长的努力。

关键词: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以及对策

引言: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的高峰。所以,家庭教育是格外重要的,也是影响较大的。一个和谐,有学习氛围的家庭,更能够孕育出一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一个教育氛围差,家长教育缺乏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问题学生”。针对于“问题学生”教育方面突出的问题,家庭教育需要从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摆托坏习惯、尊重学生,采取协商减缓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劝导,在纵容和压制中寻找平衡点[1]。下面,本文就以初中生为例,对于“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展开研究与分析。

一、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摆脱坏习惯

在一般的问题学生身上,可以看到一些坏习惯,如果学生没有去改变的意识,则说明了他接触到的人或者事物有这些坏习惯的表现,让学生觉得这样的坏习惯很常见,没什么坏处。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如果家长也是具有有一些坏习惯,可能会导致学生从其身上学习带这样的坏习惯。学生会效仿家长的坏习惯,并且如果家长去劝诫,可能会得到反驳“明明你也是这样,为什么能说我”。在这样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要改变学生的坏习惯就比较难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本身应该做一个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通过合理的引导,学生才能从坏习惯中改正过来。

例如在一些“问题学生”家中,父亲总是吸烟,在烟雾缭绕中,问题学生很有可能染上吸烟的坏习惯。如此,在学校里面吸烟就会存在于该“问题学生”身上。但是,如果学生的家长在家能够去引导学生,便能够戒掉吸烟这个坏习惯。比如,家长在发现或者是听说学生在学校吸烟后,不立马去进行批評。而是树立自己的标杆,在家中尽量不吸烟。并且和学生去进行交流,让学生遵守一个约定:如果父亲在家不吸烟,学生也要做到在学校不吸烟。通过这样的引导,不同意在学校教师的管制,家长可以秉持以身作则的家庭教育思想,改变学生的坏习惯。

二、尊重学生,采取协商减缓学生的叛逆心理

正如上述所言,初中生阶段是叛逆的时期。所以,家庭教育更要合理。处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认为家长或者是其他人不尊重自己的看法。学生感觉不到家长对于自己的看法的尊重,学生就容易不看重家长的看法,家长与学生的距离由此也会越来越远。更大的影响在于,如果学生将不尊重他人看法迁移到其它的情况中,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行为方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达到这样的地步,可以说这样的家庭教育就是有些失败的[2]。二而这一切的改变都在于家长要给学生一种想法被尊重的感觉,一种不再被认为是小孩子的感觉。

例如学生在进行一些职业和兴趣的选择时,家长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不能以“这样的职业规划有前途,我的同事的孩子就是选择这样的职业规划……”或者是“你那样的选择会没出息的”等等话语来打击学生,或者是否定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看法。这种尊重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协商,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家长的经验进行协商,达到职业计划的目的,并且还能够达到减缓学生的叛逆心理的目的。因为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感受到了看法被忽略,强制性地忽视时会增加学生的叛逆心态。然后在之后的相处中,家长觉得学生不听话,又会按照既定的想法去规划不考虑学生的看法,这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后会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三、合理劝导,在纵容和压制中寻找平衡点

在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劝导。劝导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大部分家长面对“问题学生”的形式。但是这却是一门需要平衡的行为艺术。如果家长对于学生太过放心,则很容易变成放纵,这会导致学生的行为没有约束。而如果家长对于学生的行为处处关注,并且主观地做决定。很有可能发展成压制,这会加剧学生的叛逆心理。所以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度的把握。让学生不感到被压制,感到被关心与尊重。

例如在对于“不良学生”的劝导中,如果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并且时常逃课去玩耍。面对这样的现象。如果家长不管什么,给予强制性的方法让学生不要再逃课,或者是采用暴力式的方法。最可能让学生对于家长产生反感。但是太过放任,不加以管制,可能会让学生变得更加放纵。所以,必须找到这两者的平衡点。例如和学生进行交心的沟通,询问自己孩子内心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但是在关键的地方还是加以约束,比如告诉学生无论对于学习多么讨厌,不能去逃避,同时要尊重教师,可以出去玩耍但要注重时间段。协商与规定相统一。让学生能够听从,达到劝导的真正意义[3]。同时还要善于倾听,用行动激励学生多去与家长进行交流。只有学生愿意去和家长交流才能够让家长有劝导学生,并且让学生去遵从设置的规定的机会。也只有家长寻找到平衡点,才能够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打破家长与学生交流的恶性循环,实现良性的正反馈,让“问题学生”有健康的心理,进而提升学习。

总结: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初中“问题学生”的出现是较为常见的,这也是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为了改变这些学生的学习现状,实现家庭教育的提质。家长需要在从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学生摆托坏习惯、尊重学生,采取协商减缓学生的叛逆心理、合理劝导,在纵容和压制中寻找平衡点三个层面努力。

参考文献:

[1]楚瑞元.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基本模式探讨[J].成才之路,2020(6):28-29.

[1]张雄明.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J].文理导航,2021(11):88-89.

[1]史世芳.农村初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1(6):14-15.

作者:林雪艳

第五篇: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及对策

摘 要:针对当下农村学生家庭教育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不切实际、拔高要求等,不仅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成长。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事物没有具体的认知能力,同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使得学生在课上无法专心听讲,导致成绩一直在中游或中下游徘徊。而在大部分家长的心中,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是好孩子,会在将来步入社会后,有一个好的发展前途。但是殊不知他们这样的心理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家长又做不到和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沟通,这也是学生在叛逆期经常违背父母意愿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主要针对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常见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究和分析,并提出有关的解决策略,供广大家长进行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问题学生;家庭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不仅如此,随着生活经济的提高,独生子女也日益增多,但随之而来出现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问题,家长无法正确了解到孩子的认知和需求。由此可见,要想对孩子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家长素质以及家庭环境因素都应该有效地得到正确的改善,家庭教育需要和学校教育进行紧密的配合,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常见不良家教现象分析

1.粗俗的语言

父母从来都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说话用语在影响着孩子们。在当下的农村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当着孩子的面言语粗俗,夫妻之间在闹矛盾纠纷的时候更是出言不逊,完全没有顾虑到对孩子的影响。给孩子的童年心理造成了一定的阴影,同时也使孩子形成了一定的内向性格。家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用粗俗言语毒害了学生幼小的心灵,致使学生在学业上遇见困难也不想向教师或家长请求帮助,而是将压力都放在自己的身上,这样长期恶性循环下去,会给孩子造成或多或少的不利影响,这样不利于孩子们正确的价值理念的形成[1]。

2.暴躁的脾气

有许多农村家庭父母脾气十分暴躁,这时孩子成了唯一的受害者,常常会因做错一件小事,而受到父母的指责和打骂,这常常会使得学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长久在这样的家庭中发展下去,学生的内心也不再温暖,更不会给他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家庭不利于学生今后在学习道路上的发展,父母这种反常的心理状态,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慢慢地学生也会同样地养成一定的坏脾气和怪性格,这也是有一类学生常常在学校发生打架事件的原因,不听取教师的教诲,经常我行我素,脾气古怪,对待学生无法展现出友好的一面,还会经常使自己无法融入集体,无法促进自身的发展。

3.夫妻关系不融洽

在家庭教育中,夫妻的感情关系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发育,如果在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感情不融洽,经常争吵,产生一定的家庭矛盾,甚至不顾及孩子,在其面前表现,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如果父母一味地吵架,不但会影响学生在家中的学习环境,慢慢地还会使学生产生辍学的心理,学生会变得越来越叛逆,想逃离这个家庭,甚至不惜离家出走。不仅如此,家庭环境关系不好,是会影响孩子们正常的身心健康的。没有自己的游戏时间,甚至因为争吵影响孩子的睡眠。这种家庭关系间接地将学生推向了一条不归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父母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不好的一面,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保证孩子的生活环境的健康,促进孩子们的健康发展[2]。

二、家庭教育原则的把握

对于家长而言,要善于维护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在平时的说话中注意言语的得体和适当,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不断积累自身行为经验的关键时期,很有可能对父母进行语言的模仿和行为的效仿。比如,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能够扶老奶奶过马路,学生在今后遇见此类情况,也会模仿家长的行为,形成尊老爱幼的高尚的行为习惯。又比如在生活中,在家庭中的氛围是否和谐,是否团结友爱都是能否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重要因素,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下,慢慢地孩子也会形成良好的帮助他人的习惯。在班级中会乐于助人,从而有效地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父母与孩子天天朝夕相处,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性因素,由此可见,作为家长要在孩子小的时候,用行为去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并且学会感激、学会对他人体谅和包容等,这都有利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处理生活中的琐事和人际关系。不仅如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学生不仅会变得更加自尊自爱,同时独立性也在逐渐增强,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上,有效地促进全面发展[3]。

综上所述,家庭关系的好与坏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孩子们的成长营造了不同的成长环境。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是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生活的品格的关键,应让孩子们在童年成长中更加快乐,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观,认知到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陈辉.家庭教育投入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王亚珺.农村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陈怡.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2.

作者:柴永鑫

上一篇:生育保险论文下一篇:土建工程预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