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精选8篇)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1

摘要: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了,从六月到八月,可谓是高考月,随着今年高考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远,伴随着即将入学的大学生们,无论是即将成大学生的,还是已经成为大学生的,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的逐年扩大,给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然也包括在为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苦苦奋斗的贫困生们,也许在他们的眼里,只有通过高考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才能最终改变他们的命运。在贫困大学生的问题日益变得严峻,已经成为了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时,高考前后各大媒体也不断地对此类问题进行报道时,也许被报道出来的贫困生们,将得到社会的关注,也许他们的命运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变,但他们只是许许多多的贫困生中比较幸运的,还有更多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国家为了保障贫困大学生不会因为学费问题而读不起大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最普遍的也许就是国家助学贷款,但贫困生在申请的时候是否顺利?又会出现什么新的问题呢?助学贷款有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呢? 入学之后,贫困大学生们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毕业之后他们又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呢? 暑假期间我利用在家的时间在当地民政部门以及贫困生家庭做了以下调查,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在经济本不发达的农村成为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学费也成为了农民肩上的又一负担,使农村贫困生问题又与农民问题紧紧联系在一起。·调查报告怎么写 ·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格式 ·三下乡调查报告

·环境调查报告 ·大学生调查报告 ·中学生调查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

正文:

一、高考之后的困扰 也许是长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广大中国家长的心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学而优则仕”,学习好就是好学生就有能力,学习好就意味着将来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在城里人的脑子里这种想法尚且流行,更别说在知识,经济普遍不发达的农村,只有把学上好了才有出路,这种想法更是深入人心。对于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出路,甚至被认为是唯一的出路。在我的印象之中,从小到大班里学习成绩好的好像总是那几个,而且那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贫困生。他们的家庭一年的收入只有白领家庭一个月的工资,甚至还要少,而这些家庭的收入一大半都用于孩子的读书上。这些贫困生从小就被灌输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过上好的生活,才能摆脱贫困,摆脱做农民的命运。因此这些贫困生在学校里面的成绩一般都很优秀,他们将读书不仅仅是看成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的是他们走出贫困的一种手段。但这也只是总体情况,并不是每一个贫困生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优秀的,这一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家庭的贫穷只好带着他们的读书梦,并希望它能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实现,从而这种思想不断地继承下去。由于贫困,这些学生们在择校时,尽管自己的分数很高,他们考虑的首先因素往往就转移到学校的学费多少上,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暑期,我深入农村接触了不少贫困生,他们之中有成绩非常好的,也有高考落榜的。其中有一位留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到他家去的时候,是个早晨,我走了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路上很少有人家,不过只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一直沿河上的,一段行程之后,在路人的指引下,我看见了一座用黄泥制成的土砖建筑的房屋。进去以后,林青(化名)和他母亲热情地接待了我,林青是一个挺活泼的人,很健谈。他今年已上大二,在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我填志愿时,只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我不能上一个太差的大学,另一方面,学费是一个我不能不考虑的问题,所以我只能选择西北方向的学校,我不希望给家庭带来更多的负担。” 林青在大学的成绩不错,接连四个学期都拿了奖学金,林青还有一个妹妹在读高中。据林青的母亲说,林青的父亲在外务工,她在家务农,一年的收入加起来也不过五六千块钱。除掉家里的日常开销,根本就无力供两个孩子读书。林青在无奈之下只好申请了助学贷款。在农村似乎家家户户都除了务农之外,还有一种赚钱的方式,没事的时候就摸锡纸,据说一打锡纸大概有一千多张,可以卖10元,平均一下,一张锡纸还不到一分钱,一天下来摸的熟练的也就一百来张。不光是这样,夏天的时候锡纸由于高温,常常会发出一种刺鼻的气味。林青的母亲没事的时候也就靠这个赚点钱,另外还制作一点香找人代销。就是这样也还不能满足林青的大学学费,更不用说生活费了。林青在大学里,不光要学习,还要做兼职。“我这个学期带了两份家教,勉强能够安排好时间,使学习与工作能够同时进行。“ 对于林青这样的学生来说,学费问题是家里的主演负担。但他总算是金榜题名,跨进了大学的大门。同时对于那些家庭状况不好,学习成绩又不怎么理想的学生来说,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这样的情况在我身边就有很鲜活的例子。储娜(化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我们从小在一起长大,她比我低一个年级。她现在是宿州师范专科艺术系的一名学生。读高三时,她的父亲由于乙肝,最后演变为肝硬化,治疗无效死亡。父亲去世之前,家里的主要开支除了用在两个孩子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外,大部分用在了储娜父亲的治疗上,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仅仅就是储娜母亲经营的一家小鞋店。05年高考储娜没有达本科线,在高中时储娜学的一直都是艺术,所以高考的时候她参加的是艺术类的考试,分数下来以后,储娜没有达本科线,但是她也不想从此就失去读书的机会,于是她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的艺术专业。众所周知,艺术类专业的学费一直很高,对于这样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储娜每年的学费接近8000元,真不是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够承受的,不光是储娜,还有储娜的弟弟,他今年读高二,下半年他也要读高三了„„” “毕业以后也不知道就业情况怎么样„„” 在高考这种体制和氛围下,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不管是填志愿,还是招生人员的一个小小选择,决定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这份名为《中国贫困生调查报告》的公益调查结论显示,2016年,有6成贫困高考生凑不齐学费。报告称,包括生活费在内,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学生家庭的子女的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他们的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81%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10.2%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高达79.8%,只有4.7%的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在40%以内。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位官员尖锐地指出:“如果说高考是进入大学校门不可回避的门槛,那么对于那些贫困家庭而言,大学学费则是另外一道不可逾越的隐性门槛。筹措学费的困难,甚至远远超过高考的困难,现在,6成顺利通过高考的学生正面临这道比高考更难跨越的隐行门槛。大学新生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一个超越教育范畴的社会问题。”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2

贫困生作为高校当中的一支弱势群体队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在:情绪消极、自卑、抑郁等方面, 而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对高校贫困生的学习、就业、个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 也对高校教育发展及家庭、社会安定产生了极大影响, 对建设和谐社会产生了阻碍。所以, 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 针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其摆脱心理困扰、战胜心理困难, 重树信心, 是我们每个高校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属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 贫困人口仍占相当大比重。桂西地区主要包括河池、百色、崇左三市所辖的30个县 (市、区) , 属于典型的欠发达后发展地区, 辖区有21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占全区比重77.8%。在这三所城市当中, 有三所高校, 本文正是对这三所高校的贫困生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来考察西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400份, 回收问卷385份, 有效问卷338份, 被调查对象分别来自百色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河池学院三所高校。具体调查对象的分布比例如下表。

2、研究工具

(1) 自编贫困大学生调查问卷。主要用于筛选出贫困大学生, 该问卷调查主要对三所高校的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等进行调查。

(2) 采用互助戈德堡编制、李虹等修订《一般健康问卷》的GHQ-2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来测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该问卷将20个项目分在了三个分量表当中, 包括:GHQ-忧郁量表, GHQ-焦虑量表, GHQ-自我肯定量表, 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忧郁量表和焦虑量表得分越高, 表示忧郁和焦虑程度越强;自我肯定量表得分越高, 自我肯定强度越强。把自我肯定量表得分通过反向转换与忧郁、焦虑量表分合成, 得出心理问题总分, 总分越高, 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3) 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和生活满意度两个问卷, 情感指数量表又包含八个情感项目, 生活满意度量表则由一个满意度项目组成。将两个量表的得分加权相加后得出的即为总体幸福感指数。据查此量表中情感指数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89, 而重测信度是0.43, 与生活满意度中的单一测题的效标的相关系数为0.55。

3、资料分析

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果分析

1、界定贫困大学生标准

在调查研究中, 笔者发现, 对于贫困生的界定标准, 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三所大学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本研究中, 笔者借鉴清华大学何瑾及樊富珉在研究《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中对贫困大学生标准的界定:借助能够反映贫困生经济状况的四方面指标, 并且规定只要符合以下四条标准中的两条即可认定为贫困生, 具体指标如下: (1) 家庭年人均收入有没有在当地贫困线下, (2) 学生在校的月生活费用有没有在学校最低标准下, (3) 学生自我感觉贫困状态, (4) 有否获得国家助学贷款。

在这一界定标准下, 笔者发现在被调查的400名大学生中, 符合条件属贫困生的人数为136人, 贫困生比例为37.9%。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2.3%和57.7%;在民族分布上, 汉族学生比例为67.9%, 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为32.1%;在文理科比例上, 文科生占47.8%, 理工科学生占52.2%。在符合要求的贫困学生当中, 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达到了74.2%, 在家庭方面, 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比例为66.9%。调查表明, 在高校贫困生当中, 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多子女家庭。

2、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2.1心理健康总体水平。

把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平均分数和三个分量表的平均得分进行T检验后发现, 前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贫困生相比有明显差异, 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 贫困生的心理抑郁和焦虑要比非贫困生严重一些;在自我肯定方面, 也明显不如非贫困生。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2.2性别、民族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影响分析

将性别、民族两个变量进行差异T检验, 得出表3如下。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从表3中可以看出, 焦虑水平方面男生明显高于女生, 在自我肯定方面, 男生要比女生高一些, 通过访谈, 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结果。

在贫困生中, 汉族贫困生与少数民族贫困生相比, 抑郁和焦虑状况较少一些。

2.3.贫困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分析

注:显著性水平:*0.05, **0.01, ***0.005

表4显示出, 在主观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方面贫困生明显低于非贫困生;在生活满意度上, 两者相差不多, 不过仍就可以看出贫困生对生活的满意度略低一些。因此, 我们可以总结说, 贫困生的幸福感与其他学生相比更少, 消极情感更多。

3、结论及建议

3.1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主要从心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两个方面对桂西地区三所高校的贫困生的生存状况进行。研究数据显示, 桂西地区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非贫困生低, 主要表现, 抑郁和焦虑等消极情绪较多, 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不如非贫困生。通过访谈, 三所高校的教师和学生都明显感觉到贫困生如自卑、抑郁、偏激、心理压力大等消极心理特点, 与此同时, 贫困生还有一些如自我封闭、学业困难、就业困难、不敢面对现实、缺乏长远理想和实现理想的勇气等现实问题。从这些结论当中也让我们真正地意识到桂西各高校确实需要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受等生存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

3.2建议

3.2.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桂西各高校要加大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方面的投入。如师资力量投入, 对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也可适当引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才进入学校, 不仅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课, 也可以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找到专业的医生。

3.2.2加强学生在自信、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方面的教育。在平常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当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抗压和情绪方面的教育管理。

3.2.3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给予重点关注和辅导。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在桂西高校中占有相当大比例, 考虑到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少数民族学生需要更多针对性的帮助。

3.2.4对贫困生男生给予更多的关注。由于现代社会给男性更多的压力, 男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现在比女生要差一些, 因此, 对于男生, 在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点关注。

摘要:本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西桂西地区三所本科院校的338位本科生 (其中男生135人, 女生203人) 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访问了这三所本科院的高校教师和贫困生。根据调查显示, 桂西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非贫困大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主要表现为:情绪消极、自卑、抑郁等。在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等方面两者之间差异也十分明显。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敏慧.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应对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 2009 (7) :29-31

[2]张海燕.离异家庭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9 (7) :101-102.

[3]何瑾, 樊富珉.西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 (2) :79-84.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校的扩招,高校贫困生的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呈逐年递增趋势。据统计,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由此可见,高校贫困生的数量庞大,已经成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热点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校各年级的本科贫困生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贫困生800人,回收调查问卷800份,回收率100%,回收有效问卷765份,有效回收率95.6%。其所选取贫困生的专业涵盖文、理、经、管等多个学科。

1.2.2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为该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

1.2.3专家访谈法

围绕该课题的研究内容,通过与有关专家和专业教师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更详细地了解相关研究细节,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准确性、真实性。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自卑意识较为普遍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贫困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图1显示贫困大学生中有89%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其中轻度自卑和中度自卑各占46.4%和30.2%,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的贫困生占12.4%,仅有11%的贫困生没有自卑心理。可见,自卑心理是当前高校贫困生中出现最为普遍的问题之一。

2.2 焦虑心理较为严重

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山区、牧区,家境十分贫寒,其生活和学习都没有稳定可靠的保证,面对昂贵的学费和生活费,贫困生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忧虑重重,常感到身心俱疲, 精神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本次调查问卷就贫困生的心理焦虑情况进行了调查。

表1调查数据表明,贫困大学生患焦虑比例明显高于非贫困生。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随着近几年我国高校收费的迅速增长,对于许多经济困难的家庭,父母为供孩子念书,花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甚至负债累累,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子女的发奋图强来彻底改变家庭的贫困境遇和现实命运。二是由于家里不能给予足够的经济保障,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同时,还不得不为生活费和学费所奔波,于是他们开始做各种兼职,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贫困现状,现实的经济压力和思想顾虑几乎压垮了他们的精神世界,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疾病。

2.3 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从图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仅有28.1%的贫困生有很多的知心朋友,这部分贫困生能够认识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基础,并能够端正心态,积极克服在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但是高达61.3%的贫困生只有两三知己,交往圈十分狭小,甚至还有10.6%的贫困生没有朋友,给人难以接近、不合群的感觉,甚至有时同学的一两句玩笑就有可能刺痛他们的心灵,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和同学之间的正常人际关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贫困生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并且存在很大的问题。

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讨论

3.1 高校贫困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

贫困生自身心理素质不高是引起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内在原因。有一少部分的贫困生由于心理素质水平较差,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无法正确归因,杞人忧天,过多的强调经济原因,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应对贫困,导致部分贫困生自卑感强烈、焦虑过多,缺乏自信,不能恰当地给予自我定位,甚至对前途感觉十分渺茫,陷入茫然和悲观之中。

3.2 外在因素的影响

3.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影响贫困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首要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所造成的。有些家长仍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教育理念;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顾,与孩子缺少情感上的沟通、交流;还有些家长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孩子总是生活在气氛紧张的家庭里,孩子容易情绪紧张,甚至孤僻、性情暴躁。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无法提供充分的物质资助,高校贫困生在经济上困难重重,为了缓解经济上的压力,还要在学习之外参加勤工俭学、兼职等,这些必然分散精力进而会影响他们学习,可见,贫困生总是生活在多重的压力之下,慢慢的就会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问题。

3.2.2 学校环境的影响

高校始终处于时尚潮流的最前沿,很多大学生追求高消费所带来的浪漫,但贫困生不能量力而行,却盲目攀比,使自己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因此,学校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3.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形势复杂多变,使得社会难免会存在着一些消极因素,这些消极因素也会不可避免的进入大学校园,会让学生的交际消费观念产生扭曲。高校贫困生由于受当今社会各种文化的影响,加之社会上拜金主义、奢移浪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他们更注重物质利益,而淡化人际关系,很容易形成不良的价值观、人生观。

4 解决高等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完善贫困生帮扶政策

首先,高校应设立专门用于奖励优秀贫困生的奖、助学金。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仅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却很少有高校专门设立优秀贫困生奖学金,显而易见,贫困生所受到的资助很有限,不能为顺利完成学业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其次,拓宽贫困生勤工俭学的渠道,为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积极鼓励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创造财富,解决自身的贫困。再次,高校应多渠道吸纳社会助学金。高校可以利用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比如鼓励社会上的知名人士、企业投身于慈善事业,在学校设立爱心基金会或励志奖学金,使贫困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4.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逐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首先,各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比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评选心理健康先进个人、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活动等。其次,各高校应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进行系统的教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贫困大学生承受困难、失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再次,各高校应通过问卷或访谈等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普查,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建立档案,同时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援助,避免问题进一步恶化,以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找回生活的信念与意义。

4.3 努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给予贫困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各高校应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为贫困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贫困生在活动中更好的认识自己,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并如何学会构建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与同学之间的隔阂,有助于贫困生从孤独的心境中走出,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5总结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更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不仅要给贫困生经济上的援助,而且还要给予其精神上的帮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帮助贫困生摆脱不良心境,全面提高贫困生的自身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实现高校稳定、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少峰.贫困生占大学生总数23% 教育部开通资助热线[N].新京报,2010-08-16.

[2]黄志军.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探析——以琼州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基础[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02):100-102.

[3]王莲花.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帮扶对策探析[J].科技广场,2007,(10):177-179.

[4]葛谢飞.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刍议[J].科技信息,2009,(13):178.

[5]韩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9,(03):31-32.

城市人口贫困问题实践调查 篇4

姓名:

专业:

自动化

年级:

2007级

班级:

03班

学院:

自动化

电话:

任课老师:

调查报告完成时间: 2009.2.10

调查时间:2009/2/08

调查地点:西安市青年路办事处 西安市莲湖区莲一社区 调查主要问题:城市人口贫困问题

调查范围:西安市莲湖区青年路范围内所有贫困人口,特别是莲一社区范围内低保户详细调查

调查程序:前往青年路办事处劳动保障所查询,详细访问了劳动保障所所长青年路地区的贫困人口情况并翻阅了中央以及省上关于此方面文件。前往劳动保障所下属单位莲一社区,了解在此社区的低保户情况及具体实施情况,前往低保户家中咨询关于其落实情况

调查技术手段:文件,政府机关电脑存档 调查方法:走访

调查思路:既要调查整个宏观上社会主义下政府对贫困人口的关注及具体措施,也是要深入调查其具体实施手段及实效

调查问题的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政府对于城市贫困人口建立了怎样的保障制度

调查问题分析: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而城市贫困人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所以国家也给与的高度重视和相当多的政策以确保他们的生存,这次的调查就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调查内容:据最新统计,西安市青年路街办现有人口72398人,其中低保户1528户,享受低保人数2982,低保人数占总人数比例的4.6%,全年发放低保户金7415350元。作为一种社会救助形式,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民思为民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政府对民生的关心。

西安市政府对于低保户的关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

低保户家中每人保证其收入不低于230元,每年还有临时补助,譬如今年由于物价上涨速度较快,增加补助每人每月55元,由于西安冬季较冷,增加取暖费每户每月95元,在春节这样特殊的节日里,低保金额双倍发放;中央财政对于低保人春节增发150。

足以见得,政府对于低保人元平时用钱的方方面面都有考虑,不尽保障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还时时刻刻的关注由于市场经济变化给贫困人口带来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二:医疗保障

西安市对于低保人员实行住院所产生的费用按一定比例实行报销;对低保人员实行一年一次的1000-6000元的临时报销;民政部门和现实益康大药房联合对低保户办理购药卡并为他们免费检查身体

现在的就医的消费较高,生活在城市的贫困人员更是为此而困惑,所以党和政府对此相当重视,据张所长介绍西安市于06年开始对低保人员进行医疗

保障并逐渐完善,而以前的救助在这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在保障了城市中的低保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后,也更关心了他们的健康问题。

就在我采访的时候来了一位青年路街办下属的青三社区的低保人,她在05年发现股骨头坏死,近期复查时医生建议其做手术,需先交3万元,协勤人员在了解了详细的情况后,帮助她进行住院救助。(左图为该低保人王泽香正在叙述自身情况)。

三:住房保障

西安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实行廉租房保障方式以发放住房租金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青年路街办的具体实施为每户实行40-150元每月的补助

在保障所所长的帮助下我见到了近一年来陕西省各级政府对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的文件,厚厚的文件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对于“住”这一大问题对他们这群特殊人群的关(右图是西安市关于住宅问题解决的文件之一)四:教育保障

针对义务教育及高中实行学费和学杂费减免,对高中生及大中专在校生每月增发20-30元,对低保家庭子女考入本科实现一次性7000元救助;大中专实行一次5000元救助

每年大学招生之时,就在家家户户喜庆之时,各个贫困家庭却为高额的学费而发愁,这一保障使得这些家庭不用锁眉,让他们的孩子上得起学,今后更好的为祖国做贡献。而且这一补助正在逐年增加,在我考入大学的07年,大学本科的补助仅为3000元,而如今09年,已增长到7000。仅仅是我所见到就已经取得了进步。

随后在莲一社区我见到一户低保户,户主名叫徐秀丽,原先由于找到工

作,于是主动提出取消低保,然后由于新工作需要与汽油柴油打交道,很快因身体不适而停止工作,而且她的丈夫于2002年去世,儿子杨于文于08年升初中,家中负担更重,当社区人员入户调查时,发现其家中甚至没有电视机,儿子独自在家,连电灯都舍不得开,居住在最简陋的旧式筒子楼中。社区人员很快为其重新办理了低保,并为杨于文免了学费在徐秀丽的低保申请上,我读到了一个贫困的城市人口面对的问题与无奈,伤心与痛苦,然而如今我也看到了政府对她的关心,以及她的如释重负的由衷的感激(上图为徐秀丽的入户调查表)除此之外,对于城市困难家庭的下岗失业人员办理再就业优惠证,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免费提供各种再就业政策的咨询,对困难人员个人缴纳社会保险实行三年的三分之二返还,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三金(既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实行足额返还。在每年年终对社会贫困家庭实行各种临时性救助(实物救助和货币救助),西安市人民政府充分利用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再就业资金开发各种公益性岗位,如刚刚所见的协勤人员。为使贫困人口中的剩余劳动力得到合理利用,由劳动保障部门与企业联合举行各种形式的招聘会和岗位推荐会。

调查结论:妥善解决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总要任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而且在此过程中,国家还鼓励和支持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自谋职业,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逐步改善生活状况。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保障对象,应给与必要的扶持。同样,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也是极其重要的,我发现,在西安市的保障资金的确得以很好的管理和监督,市政府的严格监督使得保障资金专款专用,不被挤占挪用。在《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上,尤其强调了以下几点

一 要把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抓紧做好 二 要合理确定保障对象的范围和保障标准 三 要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四 要倡导社会互助,鼓励保障对象劳动致富

五 加强领导,确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顺利的实施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是目前条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职工和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深化改革,保持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青年路街办访问的几个小时里,我见到了很多形形色色的贫困人员,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然而在党的政策下,城市贫困人口这一新生问题群体也得到了关注和帮助,我们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正在走向辉煌

调查建议:在调查中我发现,即使对于申请低保有着严格的申请程序和复查,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并不符合该标准,还好,陕西省对此一向严惩不贷,譬如,在陕西省延川县,其民政局的低保办干部梁小涧,在2008年7月1日,根据群众举报,县检察院对梁小涧涉嫌冒领城市低保金一案进行立案侦查,当日将梁小涧拘留,7月14日依法逮捕。经县检察院认定,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期间,他先后多次通过他人冒领城市低保金67810元。此案一出,整个陕西省的民政部门均接到关于此事的通知,并召开多次会议进行教育,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法纪教育,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社会救助工作队伍。在青年路街办处,我看到了多份关于此事各级政府下发的文件,足以证明对于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我们党和政府是多么的重视。社会救助是一项为广大城乡贫困人口服务的工作,这项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不可分,梁小涧的犯罪事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希望今后的社会保障系统在资金落实方面能够更加完善(下图是各级政府关于此事的通知)

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篇5

贫困学生情况调查报告

妇联关于全区贫困学生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掌握全区贫困学生的情况,**区妇联深入22个乡镇中、小学和4所区属中学对贫困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摸底调查,调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

**区2013年在校学生58110人,其中1-9年级50945人,高中7165人。1-9年级贫困学生41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8.1%。其中小学生36323人,贫困学生2407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6.6%;初中生14622人,贫困学生1700人,占九年制义务教育在校学生的11.6%;高中7165人(普高5364人,职高1801人),贫困学生190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26.6%。

二、贫困学生的现状

20xx年下学期以来,国家对九年制义务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即:免书籍费、免学杂费,给予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9年级学生属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免书籍费和学杂费。贫困家庭寄宿生的小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700元,中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000元。高中学杂费和寄宿费(以2013年上期为例):高一每学期学杂费1664元,高二每学期学杂费1369元;高三每学期学杂费982元。寄宿费女生每学期200元(公寓楼),男生每学期120元,生活费每月300-500元之间。高中学生平均每学期的学习、生活费用约4000元,加上其他费用,每年约10000元。

家庭贫困不只是交不起学费的问题,还有很多学费之外的费用,如吃饭、穿衣、治病、学习资料等。由于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存在,导致有的贫困家庭学生辍学。从调查的情况看,小学辍学现象少,只是极个别的学生因身体、智力等原因辍学。初中辍学生(20xx年9月至今)473人,占在校初中生的3.1%;高中辍学生333人,占高中在校学生的6.2%。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重视下,大多数贫困学生对待家庭贫困能持乐观态度,能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但是也有少部分贫困学生因家庭贫困胆小、自卑、不合群,怕别人嘲笑、看不起,进而自我封闭,自暴自弃,成绩一落千丈。

三、贫困学生的贫困原因分析

我区贫困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少部分来自区城下岗失业和无固定工作家庭。从全区摸底的情况看,贫困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状况差,收入低。这部分贫困学生3334人,占在校学生的5.7%。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自然条件差,无经济来源。如湘江乡初二学生赵琴,家住庙子源村香草组,距乡政府20公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阻塞。近年来,由于林区封山育林,限制砍伐,返贫现象严重,加上父母没文化,缺乏经营头脑,家里无其他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2.田地少、人口多,读书子女多。如:界牌乡大林江村(沱江镇五小就读)李恒,家里4口人一亩田,父母文化程度低,外出打工挣不了钱,生活艰难。大锡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刘晓艳,家里三姐妹,大姐是株洲中医学院大二学生,二姐是**三中高三学生(因家庭贫困,现已辍学外出打工)。加上爷爷、奶奶、父母,一家七口人,靠父母微薄的打工收入支撑全家。

3.父(母)下岗失业。如:**一中高一学生黎斯洁,父母都是**国有林场下岗职工,爷爷奶奶年迈且常年有病,家里靠吃低保和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家里贫困让她有辍学的念头。

(二)本人或家人因重大疾病、事故、灾害导致贫困。这类情况的贫困学生1481人,占在校学生的2.6%。这类贫困学生有3种情况。

1.本人或家人患重大疾病,入不敷出。如白芒营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徐千红,家住石角岭5组,家里6口人,本人两年前查出患有白血病,现在每天需吃药,每季度需到长沙湘雅医院化疗、输血。其父母智力低下,每天外出卖苦力。河路口中心校一年级学生廖丽姿,父亲20xx年患尿毒症,药费花了30多万元,爷爷将自己的肾捐了一个给父亲,现在每月还要吃6000多元的药才能维持生命,一家六口人全靠爷爷一人的退休金生活。小圩镇中心校钟土兰、钟水旺两姐弟,家住绣球村钟家组,上面还有两姐姐,其母亲智商低下,父亲患肝癌已到晚期,依靠社会救助才得以生存。

2.因祸致残。如:小圩镇练江村小学一年级学生陈颖,父亲因车祸变成植物人,家中欠下巨额债务。东田镇中学七年级学生徐珍珍,母亲去世,父亲因车祸丧失了劳动力。

3.重大灾害给生产生活带来影响。如:沱江镇一小学生郑建华,家住富江路,今年因火灾房子被烧,现在租房住。务江乡中心校六年级学生李光耀,家住胡青村苟仔坪组,去年因山洪,住房被泥石流冲垮,建房非常困难。

(三)父母离异、单亲和失去双亲家庭。这部分贫困学生有1105人,占在校学生的1.9%。这类贫困学生有4种情况:

1.父母离异。如

:务江中心校三年级学生盘鑫,父母离异后没人管,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大锡乡中心校二年级学生赵丽婷,父母离异后,随父亲生活,父亲上要赡养爷爷奶奶,下要抚养一双儿女,生活压力非常大。2.父(母)一方死亡。如:**二中高二学生林付妹,年幼时父亲去世,姐弟二人上学全靠母亲。母亲现在精神恍惚,做不了事,尽管自己学习成绩好,但即将面临辍学。**职业中专七年级学生杨琳珍,几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将其交给外公外婆后再也未联系和抚养过,外公已去世,现在与70多岁的外婆相依为命。3.孤儿。无父母,跟随祖父母生活或由其伯、叔、姑抚养。如:白芒营中学七年级学生胡建,家住神仙洞十二组,父母去世后跟随爷爷生活。**三中高二学生奉秀繁,家住涛圩汉冲村,父母去世后,跟随伯伯生活。4.遗弃儿。自小被亲生父母遗弃,被他人收养。如:大圩镇中心校五年级学生钟遇辉,自幼被父母抛弃,被单身养父收养后,由奶奶带养。岩口铺完小六年级学生唐捡爱,遭父母遗弃后,被现在的养父母捡养,养父母已年迈,外出打工不可能,种田也力不从心。贫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不是贫困学生本身的过错,但是贫困却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快乐和梦想,承担不该承担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和社会压力。贫困学生应该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政府的关爱。

贫困学生资助报告 篇6

为了能更好的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资助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建档立卡的学生资料和信息进行了认真的查验审核。

1、资助工作政策性强,为了把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社会满意,让最困难的家庭子女受益,学校成立由校长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等为成员的评审领导小组。健全监管机制,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顺利推进小学教育阶段资助政策,体现资助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贫困学生不受经济影响,能认真学习、完成学业。

2、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定小组对资助名单与信息表进行审核、认定,并将认定出困难幼儿名单上报学校审定。

3、上榜公示,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4、建立、健全资助档案资助项目、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资助流程等材料一一归档,随时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群众监督。在校内和学生所在班级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现根据《2017年秋季学生资助工作安排》及《2017年秋季学前、义教资助名单上报要求》的通知,结合我校《贫困生认定方案》,经学生自主申请、班级民主推荐及我校学生资助管理领导机构审核,现对我校的“资助名额”“资助标准”“受助幼儿姓名”“受助原因”“监护人姓名及举报电话”等进行公示:

本学期,我校接受贫困幼儿资助的贫困幼儿共3人,每生每期400元,资助金额共计1200元。

资助对象:

1、李鑫炎,男,学籍号G***655,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李文俊;

2、刘乐乐,女,学籍号G***409,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刘二生;

3、郑中华,男,学籍号L***057,属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监护人郑向伟;

公示时间为2017年11月10日至2017年11月16日共7天,若对以下公示名单有异议,请向方岗镇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投诉。投诉电话:0374-8783988,电子邮箱:fg8783988@163.com。

禹州市方岗镇和沟小学

2017/11/17

附:评审小组成员名单

方岗镇和沟小学

贫困生认定评审小组名单

组 长:张战锋

副组长:张利峰

成 员:付定基黄耐凡李向婷孙雯雯 徐守菊

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报告 篇7

一、能力贫困视角下的反贫困研究述评

能力贫困源自阿玛蒂亚·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提出的“贫困的权利分析方法”。森指出:一个人之所以挨饿, 要么是因为他没有支配足够食物的能力, 要么是因为他拒绝使用这种能力。根据对1943年孟加拉大饥荒、1974年孟加拉国饥荒的分析结论, 森认为权利失败才是导致饥荒和贫困的真正原因 (Sen, 1987;1993;1997) 。森的贫困权利分析方法直接影响了国内外对贫困的定义及研究。

世界银行 (1990) 将贫困定义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1996) 在《人类发展报告 (1996) 》中也指出贫困不仅仅是缺少收入, 更重要的是基本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匮乏与不足。

国内也有学者从能力贫困的角度展开研究。黄万华 (2003) 、宋宪萍等 (2010) 认为贫困的实质是可行能力的贫困, 促进贫困人口能力的提高是消灭贫困的基本途径。方黎明等 (2007) 从能力贫困的视角, 强调扶贫政策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而具体到针对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研究方面, 主要集中在失地赔偿与工程建设等方面, 或者集中在社会学领域, 如陈绍军 (2003) 、王桦 (2005) 、朱卫华 (2007) 等, 都采用社会学的方法对失地农民的贫困问题进行研究。

二、反贫困进程中的农村新生贫困现象

从1986年启动专项扶贫计划以来, 尤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开发纲要 (2001-2010) 》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 》的实施, 我国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 新生贫困群体、贫困人口的内部分化等新的问题也在陆续出现, 使我国消除绝对贫困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

从地域分布来看,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 尤其是西部农村。在最新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 根据贫困人口的分布, 确定了“12+3”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时期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1) 。与这些地处偏远的“存量”贫困人口分布不同, 我国反贫困进程中的新生贫困群体从地域来看, 一是分布在城市中的脆弱人群, 二是分布在矿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区的失地农民。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 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1987-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3394.6万亩, 其中70%以上是征地, 这意味着至少有2276万亩耕地由原来的集体所有变成了国家所有。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 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 这意味着失地农民的队伍还将继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照这种速度增长, 据官方预测:到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总数将超过1亿。迄今为止, 失地农民累计可能已达4000万~5000万, 已成为很庞大的社会群体, 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 占失地农民的20%。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 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 但有关调查显示, 46%的失地农民失地后生活水平下降, 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创业无钱”的群体, 因而成为新生贫困的高发群体。这些失去了生产资料的农民在社会变迁和转型过程中, 如果不能与农地非农化进程同步———同时完成自己的非农化, 就极易在以土地支持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 沦为新生贫困群体。

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失地农民都会成为贫困高发的脆弱人口。根据我们的调查, 一般而言, 在大城市近郊的失地农民, 由于补偿金额较高, 农民本身人力资本素质较高, 以及大城市提供的投资、就业机会较多等, 因失地而沦为贫困人口的农民比例很小。但是, 对分布在农村, 因矿产资源开发、大型工程项目 (尤其是水库) 建设而失地的农民, 贫困发生率则相对较高。这不仅因为赔偿金额低, 而且因为失地农民本身文化素质较低, 因此不仅难以就地“非农化”———进入当地企业就业, 而且也难以异地“非农化”———外出务工很难找到高收入的工作。

三、能力贫困视角下的农村新生贫困原因分析

(一) 样本数据说明

鉴于近年来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问题严重, 以及从能力视角对失地农民进行反贫困的研究比较匮乏, 本文拟运用能力贫困理论, 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资料, 从基本生存能力、维权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能力3个维度切入, 剖析失地农民的致贫原因。

本文选择盘县作为调研对象, 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盘县矿产资源丰富, 近几年来因为矿产企业的大力发展, 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跻身贵州省级经济强县行列;二是盘县是贵州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三是盘县煤矿资源丰富, 正在修建一个大型煤电站, 故有很多失地农民。

2011年7月中旬, 课题组采用入户访问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 在贵州盘县的一镇两村展开调查。笔者分别在每个村随机选取100个样本进行入户访谈, 有效样本198个。问卷通过询问村干部完成村级资料的调研。最后对总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将样本数据与二手数据资料对比剖析致贫原因。

(二) 失地农民新生贫困现象调查与分析

根据能力贫困理论,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生存能力、维权能力和人力资本积累能力3个维度, 下面从3个维度依次展开分析。

1. 基本生存能力维度。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贫困地区的农民除了种田以外缺乏其它生产技能。因此,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基本生存能力大幅度下降。主要表现在:土地大面积被占用, 无法进行生产性活动, 同时由于人力资本 (知识、技能缺乏) 限制, 难以通过打工等方式获取收入, 生产生活水平急剧下降。据调研数据统计:约有81%的农户的土地被大量占用;其中38.1%的农户土地被完全占用。被调查对象中, 搬迁前家庭主要经济来源70%来自于务农, 搬迁后38%来自于务农;搬迁前10%的收入来自于打工, 搬迁后28%的收入来自于打工;搬迁前没有农户从煤电厂获得收入, 搬迁后有15%的收入来自煤电厂;搬迁前来自于其他的收入为20%, 搬迁后为

(1) 即新确定的12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3个已经实施特殊政策的地区, 分别是: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地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和罗霄山区, 以及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等地区。

19%。以上数据表明:一方面,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 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中务农收入减少32%, 而打工收入仅增长18%, 远远低于减少的幅度。农民既无地可种, 又无工可打, 技能又不能在短期内迅速形成, 缺乏生产生活手段, 极易陷入贫困。

2. 从维权能力缺失维度分析。

被征地农民的补偿维权能力不足是另一个导致失地农民陷入贫困风险的重要原因。调查主要涉及到地基补偿、耕地补偿以及打工工资。据了解, 该地农户大多由政府统一划地基, 农民用赔偿款来修建住房。但据较多农民反映:地基是将原池塘填充后修建, 即沙滩地, 现地基不牢, 房屋开裂等现象严重, 这给农民带来了较大的贫困风险。这种贫困风险主要源于农民维权能力的缺乏———在地基选址过程的低谈判力、地基填充过程中的低监督能力以及房屋开裂以后的低追偿能力。这同样表现在耕地赔偿款上。与邻省比较, 发现与调查村毗邻的云南征地 (田) 赔偿费是该村的2倍, 耕地赔偿标准是1.725倍。而且, 调查村仅有1%被征地农户得到全部补偿款, 而85%的失地农民都只得到部分补偿款。此外, 村民对于发放情况了解甚微:95%的失地农民没有见过任何公告、文件、手续;85%的农民没有参加过村民大会;70%的农民不清楚具体的征地费数额。其次是在煤电厂打工的情况, 失地农民在煤电厂打工, 工资仅仅是电厂工人的1/3~1/2。由于希望到煤电厂打工的失地农民多, 失地农民自身又缺乏更好的谋生技能, 因此, 失地农民自身缺乏谈判的筹码和维权能力。在当地耕地减少、农产品产出减少的情况下, 基本生活资料的价格上涨, 致使失地农民的低打工收入仅能、甚至难以维持最低生活, 陷入贫困。

3. 从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匮乏维度分析。

阿玛蒂亚·森说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身体不仅能直接地提高生活质量, 而且还能提高个人获得更多收入及摆脱贫困的能力。但相反, 教育和健康的匮乏会相互影响, 进一步加剧贫困, 使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中。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是任何事情的基本条件, 也是获取基本能力的首要前提。在农户都拥有了健康的前提下, 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来自农业收入的差异很小, 收入差距主要在于工资性收入, 而工资性收入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据调研统计:该地不识字的比重高达44.4%, 远远高于全国比例;小学文化占30.2%;初中文化程度占20.8%;高中文化程度占4.2%;大专以及上仅为0.3%。对于失地农民而言, 只能进入非农行业谋生, 但是教育水平低又成为其进入非农行业的一大壁垒。而越是贫困的地区, 教育水平越低;教育水平越低, 非农收入越低, 越易陷入贫困, 这就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四、政策建议及展望

(一) 重视新生贫困高发群体可持续生计, 形成自我发展能力

1. 增加失地农民非农就业机会。

本文的调查对象主要为失地农民, 要增加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 首先是增加其非农就业机会。

2. 实施家庭理财和生计培训计划, 合理配置补偿资源。

对于贫困地区的失地农民, 政府有必要实施专门的家庭理财和生计培训计划, 帮助其合理配置所获得的补偿资金。

3. 提高补偿标准, 增加补偿透明度。

虽然各地经济存在差距, 但是对于毗邻地区, 其生活成本一样, 因此, 补偿标准应该就高不就低, 避免失地农民因为生活成本上涨陷入困顿。

(二) 研究展望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失地农民的数量必然会不断加大。因此, 研究怎样提高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能力, 增加其非农就业机会, 关注其可持续生计等问题, 将是该领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家强, 唐代盛, 蒋华.中国新贫困人口及其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思考[J].人口研究, 2005.

[2]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M].商务印书馆, 2009.

[3]杨云彦, 黄瑞芹, 胡静, 石智雷.社会变迁、介入型贫困与能力再造[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8.

[4]梅建明, 秦颖.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人口科学, 2005, (1) .

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若干思考 篇8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资助 现状 问题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5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09—0079—03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分析,我国目前在校大学生中贫困大学生的平均比重依然高达25%左右,在一些贫困地区甚至高达50%左右,这也表明我国目前有将近三百万的贫困大学生。如此众多的贫困大学生走向校园,这给我国的教育系统以及国家政府、社会群体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鉴于如此严重的问题以及大学生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必要对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以确保我国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国家人才梯队的建立。

一、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分析

对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不足与漏洞,并据此查找问题的根源,以便于能够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从而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机制,确保我国现代教育的良好发展。具体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

在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上,国家主要采取的是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要资助方式的资助体系,可以简要概括为“贷、奖、助、补、减”这五种方式,即通过助学贷款、奖学金制度、设立助学金、贫困学生补贴以及减免贫困学生学费这五种方式来实施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为了保障这个资助体系的良好运转,教育部、财政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来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也使不少贫困学生得到了切实的帮助。与此同时,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要求各大高校必须从学费中划出10%作为提高勤工助学标准的基本资金。各高校也设立国家奖学金和勤学奖学金,同时在金额上也有了不小幅度的增长,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政策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基本上完成了“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失学”的基本政策。

(二)以慈善组织为主体的社会资助体系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慈善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资助贫困大学生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社会慈善组织的资金来源多是依靠社会募捐或者是个人以及企业捐款,每年的八九月份,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贫困大学生面临失学的情况以及信息,就会有不少的爱心人士、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向慈善组织捐款的形式或者是直接汇款的形式向贫困大学生伸出援助之手。而不少企业则是通过结对子或者订立培养合同的形式来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偿的资助,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不少贫困大学生读书难的实际问题。

(三)高校普遍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对贫困大学生实施的资助

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中,绝大部分的院校都设立了勤工助学岗位以对贫困大学生实施有效的资助。比如,有的学生通过打扫卫生、整理图书馆资料、在食堂打工、在学校园艺上帮工等方式获得资助。这些工作的特点一般都是劳动强度不大,有充裕的时间,既不耽误学生学习也能使学生培养出一定吃苦耐劳的精神。此外,还有不少学校通过安排学生到校办工厂以及学校合作单位进行临时性的工作,甚至是与附近的公司企业进行洽谈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从而使学生们获得一个勤工助学的工作机会。这些工作虽然报酬普遍都不是很高,但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困难。

二、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

对目前贫困大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资助的深度以及广度。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贫困大学生资助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狭窄

从当前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来源上来看,主要的资金来源多依靠学校自筹以及政府财政拨款,而社会捐助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社会慈善机构的资金更多地运用到了社会自然灾害影响的人群以及贫困儿童或者是患病儿童的救助当中,而对于贫困大学生的专门社会救助多依靠临时性的个人捐款和企业的订单式培养。这些资助资金不仅在数量上与实际需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同时在地域上以及资金流向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施资助工作中难以切实地做到全面、持久。因此,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落实捐款资助的优惠政策以及充分发会中国教育基金会等一些非营利性组织在贫困资助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推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全面开展作进一步的努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虽然目前不少的海外侨胞和华人、华裔在贫困资助中有大量资金捐助,高校也设立了各种奖助学金,但是激励机制依然存在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的现象。而这表现在资助工作上依然有着资助面小、捐助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等不足之处,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同时,地方政府以及相关机构在捐助工作上的力度不大,使得大多数的家庭、个人和企业缺少对贫困学生的捐助热情,这也是社会捐助力量比较薄弱的又一重大原因。除了社会捐助力量薄弱以外,各捐助组织、个人和企业之间各自为政,致使捐助存在着交叉、重复等漏洞,没有让捐助资金通过计划、统筹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是当前社会捐助存在的一大弊端。此外,社会大环境对于捐助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还有不少非法商人利用贫困大学生急于解决生活困境的心理,通过开办家教黑中介、使用廉价劳动力的形式欺诈贫困大学生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急需解决的。

(二)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分配得极为不均衡,难以达到全面的救助效果

目前我国的贫困大学生资助资金主要集中在一些重点名牌高校,而一般的院校则很难得到长期、有效、稳定的救助资金来源,大部分需要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学校自筹,资金的有限使得普通高校的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收效甚微。尽管从理论上来说,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目的是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够获得公平资助的机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引导以及整体上的策划,更多的资助资金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东部沿海城市以及重点的名牌高校,使得资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倾斜。由于重点名牌高校在教育资源以及就业前景上都有着比较大的优势,使得国家捐助政策以及社会捐助资金更加倾向于重点名牌高校,这也直接导致了救助资金在分配上存在严重的校际间差异,从而使名牌高等院校的贫困生在生活上比普通院校的贫困生有着更大的优越性。

因此,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问题不仅是资金总量上的不足,还需要兼顾地区间的差异以及校际间的差异,只有同时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切实做到贫困大学生资助向着全面、公平、有效的方向上发展。

三、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加强性措施

通过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与探索,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加强型的措施,来切实提高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水平,从而切实保障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无虞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一)建立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助学资金融资渠道

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法律法规中,有比较完善的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的法律体系。而在我国政府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只是以文件或行政命令的形式来督促社会、企业、银行以及教育部门实施资助工作,这就在强制执行力上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同时,这也是银行以及教育机构在资助工作中不配合、不作为、偷奸耍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立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相关法律,强制各相关部门按照制订的标准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贫困大学生各资助体系的运转能力,比如说严格规范银行在助学贷款上的审批和办理能力,提高助学贷款的放款范围,从而使更多的贫困学生享受到贷款政策的优惠,以便于顺利完成学业。再比如说促使高校严格履行从学费中划分出10%的学费用作提高助学标准的政策,以保障贫困生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其坚韧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针对贫困生生活压力大、自卑心和自尊心强的特点,教育机构乃至具体的负责人应该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核心应该围绕着自立、自强的中心内容展开,使得大学生扫除自己的心理障碍,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勇敢进取的生活心态,让他们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从而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此外还应该培养贫困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情怀,让他们懂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感恩理念,从而更加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更加懂得努力和回馈社会。

(三)从源头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古人通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解决问题要从根源上做起。贫困大学生作为尚未完全独立的个体,其所有的生活开支全部来源于他们的家庭,因为家庭的贫困才使得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存在困境。大多数的贫困大学生多是来自偏远的农村或者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发展这些地方经济的方式来解决贫困生家庭收入低的情况,将会使得大学生贫困的基数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我们地方政府致力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对大学生家庭更要大力扶持,使他们走出贫穷的困境,从根源上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生活状态。

(四)在贫困资助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人本理念作为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人类进步发展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在贫困大学生资助实施中我们应该将贫困学生放在整个工作的中心位置,既要考虑他们的实际需要,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盲目地将经济资助作为唯一的途径,更应该注重人文教育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

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相关思考,本文主要作以上几个方面的论述。具体的加强性措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地区间的差异以及地方政府、教育机构的实际情况来综合制订。同时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为促进祖国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余梦,周婷. 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J]. 网络财富,2010,(3).

[2] 包常喜,石晶瑜,白喜文.进一步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的研究[J].硅谷,2010,(6).

[3] 杨宏.完善政府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制度[J].社会科学家,2010,(2).

[4] 孔沛球.关于当前大学生资助体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上一篇:8.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制度下一篇:奔跑的母亲阅读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