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也是人生职业道路上必经的一个关口。渴望有一个好职业,能够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这是每个大学毕业生梦寐以求的亨情。受当前全球金触危机的影响,社会需求紧缩,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要想在未来就业中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内容是:智力正常、情绪德定、意志健全、行为适度等。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特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眼下求职的大学生而言,职场求职一次面试即大功告成,可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不管你多优秀,准备得多充分,你都仍然有可能遇到失败。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家的心理底线都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考验。面对挫折、失败,有人能够东山再起,有人却一吸不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深刻地影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
(一)焦虑心理
就业的市场机制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面,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一部分大学生到了毕业的时候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本来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很多学生害怕自己也进人了这个行列而导致失败,过度的焦虑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前景充满恐惧,对用人单位的录用程序胆战心惊,失去信心,尤其对自己向往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的单位。参加竞争的人越多,录用条件越严格,有些学生就失去了信心。另外,这种焦虑心理表现得很普遍的就是急躁,为了能很快找到工作,他们急躁地等待用人单位的笔试、面试和录用过程。一旦用人单位有了结果,不管自己是不是真正了解用人单位的工作性质与自己的愿望是否相符,就匆匆签下了合同。
(二)盲从心理
由于对自身和现实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盲目的心理:首先,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着盲目攀高的心理。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意识的影响,还未完成从“天之骄子”到普通劳动者的思想转变。对现代社会劳动力结构的学历需求和调整缺乏充分的了解,缺乏恰当的自我职业定位,择业期望目标高于自己的实际状况。表现为眼高手低、挑三拣四,一味地求高、求大。这类大学生往往把“工作条件好、经济收人高、社会地位高”的工作作为择业目标,一心只想去大城市、大机关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认为读几年大学却到基层单位就业实在不值得,宁可待业在城市做闲人也不屈就。其次,还有些大学生有盲目从众的心理。毕业生的择业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在选择工作时自己毫无主见,常被家长和同学所左右,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丧失了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三)自卑心理
自卑是一种弱化的个性,是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一些大学生过
低地估价了自己,总是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在求职择业中,他们往往缺乏自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这种现象多见于自我意识发展还不健全的大学生、部分女大学生以及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的大学生。在屡遭挫折之后,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胆小,畏缩,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卑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是一种消极的失去心理平衡的心理状态,常和怯懦、依赖等心理交织在一起。它不仅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而且有碍于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心灵扭曲以及沮丧、失望、孤独、脆弱等心理现象。大学生在毕业时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人人才市场与他人进行激烈的竞争,但一些学生在面对竞争时往往又顾虑重重,焦虑和恐惧心理并存,害怕遭到拒绝。这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认为自己学历不高或专业不好,也没有良好背景,在就业的具体过程中,一种自卑感不知不觉地产生。由于不自信,他们对自己形成了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老是想着自己不如他人,从而面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和激烈的竞争不能应付自如,最终导致错失机会。
(四)自负孤傲心理
与自卑相反,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在择业中,这些大学生好高鹜远,期望值过高,看不上这个单位,瞧不起那种职业,横挑鼻子竖挑眼,没有自己满意的。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地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很容易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很大的反差。倘若未能如愿,则情绪会一落千丈,从而产生孤独、失落、烦躁、抑郁等心理现象。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自负心理的大学毕业生通常有这几类:一类是名校的毕业生,他们具有“品牌优势”,时不时地表现出自己的骄傲和自负,往往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自我感觉良好,自命不凡。这些人在择业时常常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以自己的学历作为资本,在择业中挑剔、攀比,提出过分要求,最后导致择业不成功。还有一类是以学生干部或自身能力强、个体条件好的大学生居多。他们社会活动多,见多识广,无形之中产生了自负高傲的浮躁心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择业期望值过高,既渴望自身价值的实现,又对职业、薪金、发展前景、地区环境等过多挑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五)依赖心理
在择业中,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勇气,不能自主地选择就业单位,总想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老师,甚至父母和亲属为自己找工作。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现代大学生大多依赖心理重,尽管到了生理成熟的年龄,但往往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幼稚心理,反映在毕业生
身上就是心理上不就业,总感觉自己仍未长大,“校漂族”“啃老族”们就是典型的依赖心理严重的群体。他们不接受自己已经面临就业的现实,在行为上表现出自信,遇到问题往往缺乏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二、求职择业常见的心理矛盾及心理误区
大学生的择业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通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又了积极的显著的发展。大学生毕业时都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就业制度的改革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
度,提供了挑战的竞争的基础条件,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专业领域内以展身手,但是,在择业过程大学生又难免出现种种心理矛盾、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
心理矛盾也可理解为心理冲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机、欲望、目标和反映同时出现,由此而引起的紧张心态。心理冲突是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心理矛盾并不奇怪,人的一生就是在矛盾心理中度过的,甚至可以说心理矛盾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动力。但是过分强调持久的心理矛盾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和活动效果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的心理矛盾就属于后者,这类矛盾既有需求矛盾,也有目标矛盾,主要表现为:
(一)有远大的理想但拄拄不能正视现实
人的一生总是在追求美好的未来,大学生在择业中这种追求和憧憬更为丰富,更为远大。经过充实而丰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知识的羽翼日渐丰满。面对汹涌的市场经济大潮,他们豪情满怀准备搏击一番。然而,由于他们接触社会较少,理想往往脱离客观条件,如许多大学生都想成为大经
理、大老板、“大款”,想走商业巨子之路,但是在择业中他们并未深人思考自己的知识、能力、性格、爱好、气质等是否适合从商;或者慎重考虑所选择的单位是否有利于自己发展,以致出现了理想自我膨胀和现实自我萎缩之间的矛盾。
(二)想做一番事业但是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
在择业中,很多大学生都愿意从专业出发,准备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愿意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但同时他们又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想走捷径,想涉足层次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想一举成名,一墩而就。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不愿意到边远地区去,不愿意深人基层。希望一毕业就进人好单位,在较短时间里一举成名,沉溺在对未来的设想中,却不能从小事做起。
(三)有较强的自我观念,但缺乏把握自己的能力
丰富的大学生生活,使大学生的自我日趋完善,他们对自我的存在及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择业中,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人才,将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敏和才智,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社会的承认。但是,由于他们涉世尚浅,社会经验不足,自我还不完善,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残,自怨自艾的心理。以致出现期望过高或过低的现象。在面对择业现实时,有时又不能把握自我,遇到顺利的事,忘乎所以,狂喜狂欢;遇到挫折时,烦躁苦闷,自暴自弃,不能冷静的理智的对待现实,缺乏驾驭自我的能力。
(四)渴望竞争,但缺乏竟争的勇气
一、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问题
1.毕业生在职业角色意识上存在的心理误区
(1) 职业心理定位普遍比较模糊。所谓职业心理定位是自我角色定位 (我是谁) 和社会角色定位 (我应该从事什么职业) 这两者的统一。相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的明晰, 他们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的定位就比较模糊。而对于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发扬自己的优势则是从未考虑。有的是从未规划过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或是对于自己将要从事某种具体的职业没有明晰的认识;有的是不清楚哪些是适合自己的职业或自己擅长做什么工作;更多的是不了解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内容, 当然就谈不上社会角色的定位。职业心理定位的模糊或是缺失最终导致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盲目性。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过分依赖家庭的安排或依靠运气, 促成了他们求职中的通病。
(2) 缺乏职业信息的获得与整合。就业心理调查显示, 毕业生对职业的认知主要来自社会的渠道 (如网络、报纸、电视、家人和朋友) , 但是他们获得的这些关于职业的相关信息是很不完整、很不系统的;同时他们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积累和锻炼等方面所作的准备也是非常薄弱的,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毕业生对于职业角色的认知。对于未来的职业角色对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性格等的要求不明晰, 更没有系统地考虑自己将如何更快更融洽地融入新的工作环境和胜任新的工作角色。毕业生存在的这一现实而明显的缺陷也造成了他们求职的被动局面。
(3) 求职中过分注重对自己的外部包装, 而对职业角色的内部深化和准备不够。职业角色意识的不健全, 使得他们求职的目的性、针对性都不充分, 以外在条件是否优越作为准则, 人为地掩盖了职业所体现的深层价值, 于是无形中就忽视了一些适合自己, 能够帮助自身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工作岗位, 浪费了很多就业的机会。
2.毕业生在就业的基本心理素质准备方面存在的心理误区分析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具体包括智力因素 (认知、运筹、决策等) 和非智力因素 (需要、动机、情感、意志、责任感、成就动机、气质、审美、社交等) 两部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这里我们重点考察和分析毕业生的非智力因素在他们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的特点。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 毕业生对他们自身所具有的竞争意识、成就动机、心理承受能力、就业信心等方面的评价较高, 对自身具有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新意识的评价普遍偏低, 而对当今的公司、企业这些用人单位特别看重的团结协作精神、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的自我认同则更低。他们很认同自己的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心理承受能力, 但对于如果有更好的机会出现是否会选择跳槽这一问题却表现了很高的热忱;他们对于签约又毁约的严肃性的不以为然, 其敬业精神和信用水平确实令人担忧。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心理素质, 尤其是他们的非智力品质的现状体现了这一类学生群体的自身的鲜明的特点。它们的形成既有来自家庭因素的影响, 也有来自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但就是这种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的差距、与职业角色要求的差距, 成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很难跨越的一道门槛。
3.毕业生在求职的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心理误区分析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 (性格、气质、兴趣、能力等) 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全面认识和把握。由于各自不同的成长背景的制约造成这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有着不确定性。
一般说来, 一部分毕业生的自我认知还是相对比较客观的。就业心理调查和访谈的结果也显示了他们愿意到和自己专业相对口的, 和自己比较擅长的设计、施工等一线岗位去工作。在对自己将来工作的层次选择上, 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选择的是做普通技术职员, 只有小部分毕业生选择做管理层, 个别选择自我创业。
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 另一部分学生择业时只顾眼前利益, 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讲究实惠, 忽视个人的发展。他们的观点是“管它专业对不对口, 挣钱第一”, “前途、前途, 有钱就图”, “先挣钱, 后搞专业”。在与用人单位洽谈时, 有些毕业生把工作待遇是否优厚、工作环境是否优越、工作本身是否轻松作为择业的重要标准。这也是导致他们求职屡屡受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对单位性质的选择上, 毕业生优先考虑经济收益高和有良好发展空间的部门和职业, 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公司任职。
也有一小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准备不足, 加之性别和个性的因素, 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 求职中自信心严重不足, 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 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 求职过程中稍稍受挫便感到无能为力, 从而产生悲观、焦虑的心理, 这样, 人为地增加了他们求职的难度和压力。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心理调适
1.客观评价自己, 树立良好心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 这就是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所以, 每个毕业生对自己和自身能力都应有客观和正确的认识, 都应该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只有这样, 我们每个毕业生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 在求职中抓住机遇, 从而避免盲目和减少失败。
良好的择业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
一个人的择业目标和本人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 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的适当, 决定于知己知彼。研究目标, 扬长避短是成功择业的钥匙。
(2) 避免从众心理。
毕业生处在择业洪流中, 期望水平会受到其他择业者期望水平的影响。虚荣心、侥幸心理会使他们改变原有的自我期望而采取不切合实际的从众行为。
学成从业、服务社会, 实现自身价值, 是每一名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是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 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 而是在同学中盲目攀比, 好像不到一个比别人更好的单位就不能实现自身价值。到头来, 只求得一时的心理平衡, 却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 避免理想主义。
近几年, 毕业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 已经影响到毕业生顺利就业。有些毕业生由于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 而错过了其他好的机会, 有的甚至造成就业困难。尤其是有些条件好的毕业生, 在择业过程中, “脚踩几只船, 这山望着那山高”, 不能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 以致后来就业困难, 悔之晚矣。
(4) 克服依赖心理。
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 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之上, 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 孰不知, 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的印象。当今社会, 挑战与机遇并存, 只有在择业之初就树立自信心, 敢于竞争, 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2.正确认识社会, 寻找最佳位置
选择职业, 就是选择未来。每个毕业生如果正确地选择了职业, 就是为未来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 毕业生要把握好机遇, 迎接挑战, 争取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那么, 如何迈好这第一步呢?这就需要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是客观存在的, 积极的心态是正视社会, 适应现实;消极的心态是脱离现实, 逃避社会。要敢于面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对此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弄清当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由于我国人口多, 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 加之国企改造、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 下岗人员日益增多, 特别是今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而高校毕业生却在逐年增多, 导致就业形势更趋紧张。尽管社会为大学生择业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 多数大学生可以通过“双向选择”获得较满意的职业。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一部分大学生的志愿难以实现。有的专业较为对口, 但地域偏僻或工作在基层;有的地域优越但专业不对口等等。对于这些问题, 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估计, 要从长计议, 正视现实、适应现实, 放眼未来。
要看到不管怎样, 职业是自己生活的新起点, 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才能使自己生长、发展、充实、满足, 从而实现人生的目的, 实现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要认识到基层是锻炼人的最好地方。众所周知, 我国的现状是大城市、大机关、科研单位、高校人满为患, 容易人浮于事。基层却是人才匮乏, 有的还相当奇缺。基层为大学生施展才华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学生要想成才, 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只有立足基层, 才能大有作为。
要看到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缩小, 边远地区采取了很多吸引人才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措施。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大学生, 应该怀着一腔热血,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奉献青春。
3.努力转变求职择业观念
(1) 要改变一家统包的观念。
大学生就业由计划走向市场, 有一个渐进性、阶段性的演变过程。就业制度的变化需要大学生主动适应, 放开眼界, 转变观念。要丢掉依赖思想, 不等不靠, 树立自主择业和多渠道就业的观念,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
(2) 要改变一次就业的观念。
一次就业定终身的事, 不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做到, 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也不可能完全做到。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和提高, 人才资源总是在不断的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替, 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 必将使失业和就业成为今后大学毕业生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因此, 每个大学生在一生中, 都要有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
大学生朋友不要因为第一次择业不够理想就丧失信心。要抱定豁达乐观的择业态度, 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西方不亮东方亮”, 逐步树立多次择业的观念。通过反复比较, 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 在实践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3) 要改变一步到位的观念。
大学毕业生择业一般很难一下子就能找到合适的理想工作, 大学生朋友在就业问题上要树立逐步到位的观念, 勤奋务实、努力上进、专心致志、勇于创新,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正确对待事业挫折, 在曲折的工作经历和多次的工作更替中, 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总之, 困难也好、挫折也好, 就像人的影子一样, 当你背对着太阳时, 影子就在你的面前;而当你面对太阳, 迎着太阳而站时, 影子就被抛到了背后。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调适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毕业生在离校时,待就业的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与此同时,全国的就业形势也颇为严峻,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低迷、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重大考验的时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出发,端正思想、摆正心态,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求职大军中越战越勇,赢得自己人生的第一场胜仗。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相应的调适方法进行探析。
1.求职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消极心态其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其中有毕业生主观认识的偏差,也有整个社会就业大环境所存在的客观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心态是一个综合的矛盾体。高校毕业生数量剧增,社会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低迷,这些因素都使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社会、学校因素固然重要,大学生自身原因也是不可小觑的,相对于我们不可控的客观因素而言,剖析各种心理问题的成因、进而探索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尤其重要。
1.1 大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和职业认识严重不足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首要因素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没有全面地认识,不知道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在择业时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有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加之对社会、就业形势和职业的了解不足,就业目标过高,在就业过程中容易遭受挫折。同样的,对客观环境及自我的认识不足在浮躁、从众、自卑、自负心理的形成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方向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这种目标和方向的确立是建立在对各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大学生在就业时的浮躁、盲目心理主要就在于其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这类毕业生不可能充分兼顾整体与局部、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最终面对纷繁复杂的抉择时不知所措,导致盲目从众。
1.2 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也是形成不良心理的因素之一
例如有的大学生缺乏竞争、自主意识,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父母的保护,养成了一种依赖性,竞争意识缺乏。另外,有些毕业生先天存在的悲观性格,具有这种性格的人一遇到竞争就忧郁,一感到压力就紧张。这使得这类学生遇到问题更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情绪的困扰。还有部分学生对职业的理解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意识到社会现实的严峻性,在求职的过程中,不断接受相对较客观的择业信息,修正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了解到自己所期望的职业岗位越来越少时,势必会产生一定的担忧心理。也正是因为自身个性的特点,他们恢复自己积极的心态要比别人来得更困难些,需要的缓冲期也更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这种情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先天因素的影响,但却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得到改善的。因此,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应注重自身的个性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
1.3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各种事情就由家长一手包办,生活上一帆风顺,同时,长期的校园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没有经受过大的挫折考验,所以,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加上毕业生都是初次面对就业现实,对就业缺乏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因而在就业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容易产生各种不健康的心理。例如挫折心理、冷漠心理,就是毕业生在面对困难时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而产生的负性反应。
2.求职择业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
面对就业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1 转换角色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活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上有老师同学为伴、经济上有父母的呵护和支持,但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大学生校园被称之为“象牙塔”,成为大学生回避社会压力的港湾。然而,几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面对环境的巨大差异,在离别母校、踏上社会之前,最重要的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转换角色。
所谓转换角色,主要是指由一个受父母老师呵护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要想正确、理性地选择职业,就必须做好转变角色的心理准备。要很好地适应环境,就必须对环境的变化有敏感的察觉,进而找准自己的位置。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必须客观、冷静地进人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地迈出人生关键的一步。所以,做好面临挑战的心理准备,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认识,是大学生理性面对就业压力的第一任务。
2.2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需求,确立适宜的就业目标
要增大就业的成功几率,大学生在就业前必须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彼就是要了解社会大环境,正确认识就业形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了解自己要从事的行业对大学生有什么样的特殊要求。知己就是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短处,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等有比较清晰的了解。逐步清晰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扬长避短,恰当选择适合自己奋斗目标的职业和单位。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也只有将择业目标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匹配起来,才能避免理想主义,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2.3 树立自信心,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如果说大学校园是大学生规避竞争压力的屏障,那么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首次体验到了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在走向社会之前,要迎接新的挑战,要在新的环境中赢得胜利,强化竞争意识是最基本的心理准备。大学生要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勇敢地面对就业竞争,树立较强的竞争意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就是要在正确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达到理想目标,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心理准备。
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成功,仅仅敢于竞争、树立竞争意识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都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就会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要做到善于竞争,还要做到在面试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锻炼出较好的口才,交流时口齿伶俐、表达清晰;合理利用有关规则等。
2.4 正确对待挫折,学会负性情绪的自我调适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是正常的,要取得最终的成功,取决于个体如何看待挫折。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向挫折挑战。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遇到各种挫折是正常现象,切不可自惭形秽,对自己、对未来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果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仔细寻找失败的原因,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争取新的机会。首先要正视挫折,把挫折看作是锻炼意志、增长能力的好机会。其次,要善于从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挫折原因的科学分析,找到合理的心理调适方法。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很多,如转移、自我安慰法、寻求社会支持法、自我暗示法等等。转移是指个体在遭遇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例如,在遭到用人单位拒绝后感到很沮丧,为了让自己尽快地从这种情绪当中走出来,可以让自己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投入到未完成的学习当中去,借行为的改变转移自己情绪的焦点。自我安慰法是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心理免疫力的常用方法。例如,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单位,可以安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还没有出现;遭到拒绝,可以多想想这家单位不好的地方。这是心理学当中著名的“酸葡萄”效应,可以帮助自己尽快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社会支持是帮助我们支撑我们的重要力量。遇到困难时,可以找到自己信赖的亲友倾诉,向他们寻求帮助,适度宣泄情绪,尽快从失意的泥沼中解脱出来。另外还有自我暗示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对人的影响作用不可估量,在生活中,特别是在求职择业这样的应激事件中,大学生应当学会使用积极的自我暗示调节自己的情绪。每天有意识地关注自己优点,告诉自己:我一定可以。通过时间的积累,必定会在重塑自信心方面产生巨大作用。此外,还有很多常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缓解自己因就业产生的不良心理。
2.5 遇到困惑要善于求助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在心理上难免会出现困惑、迷茫甚至悲观情绪,对前途失去信心。遇到这些问题,大学生自己不能处理时,要学会向相关人员求助。比如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谈谈这方面的感受,以取得帮助,或向就业指导老师求助、向心理咨询老师求助等。平时应多听一些校内安排的毕业生就业心理专题讲座,多看一些相关资料,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心理困惑。
值得提出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既需要一定时间的保证,还需要家庭的配合,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个体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大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问题,力争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地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曾恒.大学毕业生的不良就业心理及对策研究[J].高教论坛,2008.1.
[2]虞鲲.大学生就业消极心理探析[J].经济师,2003.8.
[3]宋荣绪.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5,(23).
[4]敖晓妍.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挫折现象及其辅导模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3.9.
1、中国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三因素模型
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和声望地位因素三大要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其中属于发展因素的“个人发展与晋升空间大”成为大多数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中华英才网总 裁、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张建国表示,大学毕业生正处于在初次就业时期,未来发展、物质 利益等多方面的需要同时支配着大学生的求职行为,对于促成大学生与企业匹配的机构,需要从多层面解释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
2、大学生就业预期偏高
大学生就业预期普遍偏高,体现在期望薪金上尤其突出。调查反应出,大学生期望薪金主要集中2000-3000元,硕士、MBA和博士则主要集中在5000以上的薪金档位,同时,他们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中位数为1800元。而对照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去年12月发布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的数据,专科毕业生起薪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显然,大学生薪酬愿景仍实际情况存在相当的差距。
中华英才网人才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情况也印证了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史密斯.霍尔伯特(Smith Herbert)的论断:由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张建国谈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大学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尚未能对自身收入形成一种理性的预期。”
另一方面,张建国还认为,大学生每年接受大学教育的直接方面的直接成本(包括学费、食宿费用等)约10000元,四年就达40000元。这样,大学生只有寻找到高收入工作,才能弥补这高昂的大学成本以保持净预期收益不变。因此,大学教育成本高昂也是大学生就业期望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3、两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
本次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压力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 观实际的问题,如求职竞争激烈、家庭需要、爱情与好工作难以兼顾等,张建国认为,这 些问题通过训练或者咨询是难以解决的。但针对另一类由主观原因引起的压力,如自我认 识不清、缺乏求职技巧和经验、认为自己专业不对口不利于就业等,张建国则表示,这些 问题能够通过专业的训练或者深入的分析得到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接近一半(49.3%)的大学生自我认识不清,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对 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中华英才网在报告中指出,“从治本的角度来说,或者我们应该反 思当前的教育制度。而如果从治标的角度来看,学校和院系的相关部门应该更多的与大学 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弄清楚未来工作的方向。”
4、实习锻炼有助于就业
报告显示,近八成大学生毕业之际选择就业;而招聘网站是大学生获取招聘信息的第一 渠道。但是否有过兼职、实习经验,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着不小的影响。中华英才网在调查中发现,在校期间没有兼职经历或兼职时间短的学生对自身的认识相对更模糊,更缺乏求 职技巧和经验;而有过一定兼职或者实习经历的大学生的获取渠道相对更为丰富,就业压力 相对较小。
摘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就
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面对这样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求职的竞争白热化,我们在择业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以下就是本人对于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的问题预测及应对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问题预测应对办法
一,就业信息匮乏。
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进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从一窍不通意义上讲,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一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就业信息搜集的渠道是很广泛的,这里向同学们列举几种:
1、各高校的主管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定(或指导中心),作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中介机构,与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省市的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用人单位保持着经常、密切的联系,国家有关就业政策规定、地方的有关政策、各地举办“双选”活动的信息、有关用人单位简介材料及需求信息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一般都有能及时掌握。这应该是同学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2、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个学校或多校联合举办的,有的是一省或几省联办的,也有的是地市县单独举办,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不仅可以直接获取许多时机还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
3、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来刀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讲座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这些都是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4、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本专业的教师比别人更清楚你适合到什么单位就业,而且往往在科研协作、兼职教学中与对口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校友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对所在单位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具体、准确的信息。
5、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
6、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就业信息。开始可以是“普遍撒网”,向你认为适合的用人单位写自荐信,确定重要目标后,通过电话预约,然后亲自登门访,这种“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获得就业成功的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原因,但是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在择业中总是自己拿不定主意,过分退缩,对自己能胜任的工作也不敢说“行”。
因此,学生要正确评价自己。要纠正过低的自我评价,多找自己的长处,即使微不足道也不要忽略。人都有所长,利用自己的优势以长补短,寻求成功的经验,增强自信,可以有效克服自卑感。
2克服焦虑心理,关键是要更新观念,打破中国传统的事事求稳、求顺的思想,树立市场竞争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伴随一生的。大学生求职过程就是竞争过程,有竞争必定有风险和失败,确立了竞争意识,不怕风险和挫折,必定能克服或缓解焦虑心理。当然,还应克服求职心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客观的分析自己,合理的设计求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增强求职勇气,也会减轻焦虑情绪。3消极依赖心理,有的同学不是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推销自己”,而是一味地等着家里亲戚、朋友给自己找路子,或者自以为自己有某些优越的条件,坐等学校帮忙落实单位。这样便与当前的激烈竞争社会不合拍,往往最终结果不理想。克服消极依赖心理就是要使毕业生认识到这
个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是一个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竞争的社会。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求职的主体,要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动性,树立起强烈的主体意识。
三、外地求职是先租房还是先找工作
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个人认为应该先找到落脚的地方,使得心理上能够解除后顾之忧。有的同学会在找工作的时候到处奔波,住旅馆或者在同学那里到处辗转,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这样会使得找工作的压力更大,心理更容易产生无助情绪。所以在去外地找工作之前应该提前找到落脚之处。
四、是先择业还是先就业
现在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找工作了,但是他们马上就要面临的问题是选择和自己专业有关的职位还是先选择一个自己可以做的职位。作为一个物流管理专业的女生,更是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一直觉得不选择本专业的职位就让大学白读了,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一直都是只瞅准本专业的招聘职位,由于专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因素,最终我们并不能找到适合我们的职位或者企业根本就不要女生,这使得女生非常苦恼。其实对于女生工作机会还是有很多的,刚出校门的女生们由于姿态问题,觉得这个太累那个太苦,这个想进人家又不想要等等,这些都是不对的。对于物流管理的女生,由于中国的物流还有很大的发展进步的空间,所以现在女生在这个行业中就业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很多企业物流部门招物流操作员都明说要男生,这更是让人非常郁闷。面对这样的境况,我觉得物流管理的女生应该把眼光放远一点,也许现在的行情女生是不适合物流的某些职位,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很多公司都可以在员工内部进行岗位竞选,我们可以先进入公司,等到公司需要我们想要的职位时我们完全可以进行竞选的。所以就现在的就业形势来看,还是先就业再择业。
五、笔试面试时紧张
有很多同学在笔试面试过程中由于紧张而导致失败。
有的女生在面试时总会紧张今天头发衣服怎么样?会不会哪里不整洁?或者本身的自卑紧张从而导致面试不理想,没有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在出门之前,每个人都应该照一下镜子,整理一下仪容,对着镜子给自己加油。要相信自己是最优秀最特别的。每次笔试面试之前,就应该查一下笔试面试的企业以往的这些题目,提早做好准备,自我介绍一定要提早写好并背熟,面对不会的的问题要从容,可以先想想自己有没有知道与之相关的问题,如果有就可以说一些这些问题,要是一点都不知道的话可以跟面试官说对不起,我不清楚。要知道你不知道的不代表别人都知道,所以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六、看到别的同学找到工作而产生的焦虑情绪
这应该是人之常情,很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面对同学找到工作而自己还在寻找的时候就会非常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从而出现越着急越在意在面试时越容易出现问题这样的情形。对于这种情况,我觉得首先要调整好情绪,要相信自己,也许几次面试失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真的不行,也许是自己的性格并不适合这个工作。就算是真的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要知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在每次面试失败后,不应该盲目的自卑,即使自卑也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问题。只有每次总结经验,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从而进行改进完善,努力使自己更加强大才是真道理。
七、盲目就业。
大四刚一开学就不停地工作、辞职,辞职、再就业。其实,找工作同做其它事情一样,也有方法和技巧。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做事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没有运用正确的方法和一定的技巧。⑴.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的知识、技能、性格、爱好以及身体状况等。找工作之前,你必须先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一定得知道自己能做那方面的工作,不适合做哪方面的工作。⑵.了解你所选择的职业和行业。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和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可以向亲朋好友中做过相关工作的人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向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其他人请教。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推荐阅读:
新时期如何上好大学生党课10-06
谈新时期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11-10
新时期企业女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21
大学生求职择业07-16
信访新时期01-02
关于大学生求职择业取向的调查报告10-24
新时期档案工作06-22
学生考前心理调适06-05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