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教育问题问卷(精选8篇)
尊敬的朋友:
您辛苦了!我们分别是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的大学生,为积极响应学校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我们特地开展了一次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下面是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您认真地作答会给我们极大的帮助,谢谢!
1.您的年龄是()
A.18以下B.18—25C.25—40D.40以上
2.您的学历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以上
3.您家离学校远吗()
A.很远,不行1个小时以上B一般,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 C.半个小时以内D.就在学校附近
4.您觉得限制孩子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的最大原因是()
A.经济不富裕,读书浪费钱 B.孩子自身不愿读书 C.家长不让孩子读书 D.其他原因
5.您认为现在学校的收费()
A.特别多B.比较多C.有点多D.不多
6.您认为,农村的基础教育设施与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相差()
A.非常大,这也是家长想把孩子送进城市的原因之一B.比较大C.有点差距D.没有差距
7.您认为上学读书的目的是()
A.改变命运走出山区B.学习知识开阔眼界C.别人孩子学习自己的孩子不能输给他们
8.您对学校好坏的评价标准()
A.学校的升学率B.是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C.学校是否有名师D.学校环境
9.您认为教育应该改进的地方()
A.国家的硬件设施B.老师的态度C.国家对教育的政策倾向D.收费
10.您认为孩子取得好成绩谁的功劳最大()
A.老师 B家长 C孩子自己
11.您认为改善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着力点(可多选):()
A.强化政府办教育职能,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局面
B.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规划和投入,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建设与管理
C.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D.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E.关注贫困生与农村留守儿童
F.增强农村教材的适用性,教材的编写要与就业紧密联系
G.加强新农村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需要增强农民的教育意识
12现如今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定向培养职业技能的专业学校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请问在如今的环境下,您是如何看待上大学与上技校的选择的?
13从大山里面走出去的孩子,可能在将来成才之后由于有更好的机会而不会再回老家支援老家的建设,请问您对这种问题怎么看待?
14.作为家长,对子女使用电脑怎么看?/作为学生你对使用计算机的看法?
当前,大部分的留守幼儿大约在0~6周岁之间,这一阶段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对幼儿的成长和学习生活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导致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幼儿孤僻、自闭的性格。同时,幼儿园在留守幼儿的教育方面重视力度不够,老师缺少对幼儿的特殊关心和教育引导,导致幼儿出现行为习惯差、沟通交往能力弱等现象。因此,我们应该高度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从多方面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幼儿的教育问题。
一、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缺失。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树立作用,但是幼儿父母工作繁忙,缺少对幼儿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缺少对幼儿的关爱,使得幼儿在身心成长方面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1]。一是父母在外打工,和幼儿之间接触少、交流少,相互之间的感情比较陌生;二是当前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隔代监护型,祖孙之间存在很大代沟,思想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感情的沟通方面也比较少。因此,很多幼儿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闭等症状,不利于全面健康成长。
(二)幼儿园以及教师对幼儿的关爱不周。
在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幼儿占有整个幼儿园人数的很大比例,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得到充分的家庭教育,所以很多幼儿家长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寄托在了幼儿园的教学上[1]。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给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要求幼儿园及老师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照顾这些孩子,弥补他们在缺少父母关爱方面的缺陷,在幼儿的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进行更加细心的引导和教育。但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幼儿园设施和教学软件、硬件、教学管理等不是很完善,保教的配置也不够,而且班额偏大,使得老师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了解每个留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异常,从而也就不能给予留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引导。
(三)幼师教育教学水平有限。
在农村中,很多幼儿教师有的从小学抽调,有的由幼儿园自主招聘,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极少。她们缺乏相关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较低,“保姆式”的看管和“小学化”的教育倾向非常明显,以识字、写字、算数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单板,忽视幼儿行为习惯、性格情感、交往沟通等方面的培养,特别是对儿童智力开发、心理辅导等有助于留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知识存在欠缺,导致很多留守幼儿身心发展不健康,认知过程严重破坏,过早地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直接影响了幼儿未来的发展。
二、解决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注重家庭教育,加强父母对幼儿的关爱和照顾。
父母是幼儿出生以来接触最多的人,是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生长环境。首先,父母不要一起突然地离开幼儿外出打工,最好留下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等孩子长大或心里成熟之后再慢慢放手。其次,父母离开后要特别注重和幼儿的互动与交流:定期给幼儿打电话或网络视频,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在通话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增进情感的交流。这样就算父母不在身边也能够让幼儿充分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二)幼儿园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关心和管理。
学校应该提高对留守幼儿教育的重视力度,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加强对留守幼儿的心理教育和关爱,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全面健康发展[3]。一是加大投入,完善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建立农村学前教育规范制度。二是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力量,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教授幼儿心理疏导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成立留守幼儿关爱小组,对留守幼儿进行特殊的照顾和关爱,帮助幼儿疏导心理障碍,引导留守幼儿健康发展。四是建立健全留守幼儿成长档案,记录留守幼儿的家庭状况以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和相关信息,详细记载这些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学习、表现和心理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了解孩子的学习、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有效地做好留守幼儿的教育工作。
(三)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由于留守幼儿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照顾,所以其成长和教育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都压在了幼儿老师的身上。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行为规范,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用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的引导留守幼儿的行为[3]。同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一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另外,加强与留守幼儿及其监护人的沟通,及时了解和反馈幼儿的情况,有意识地增加留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与互动,促进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当前农村留守幼儿越来越多,所以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日益被重视。除了注重家庭教育,完善学校教育外,还可从政府的教育政策方面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例如完善相关保护幼儿的法律,在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建立学校,适当地给农民工子女在学费上给予一定的优惠等等。只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帮助,留守幼儿一样能全面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现象。这样就使得很多孩子留守在家里,形成了农村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家庭对幼儿监护程度的弱化和缺失,导致幼儿在生活、心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缺陷。因此,这一特殊群体在教育方面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当前留守幼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留守幼儿,教育问题,探究分析
参考文献
[1]赵艳杰.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辛倩玲.河北贫困三县农村留守幼儿教育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
[3]张雪梅.留守幼儿家庭教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2,08:84-85.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思考
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他们性格孤僻,在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本人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以期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状况
留守儿童主要产生在广大的农村,而农村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了留守儿童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
1.家庭教育残缺,监护情况堪忧
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情况有以下三种类型。(1)隔代监护,就是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在广大农村采用的比较多。由于照顾儿童的祖辈们大多年龄偏高、身体不好,有些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加之他们与孙辈们代沟严重,无法很好的交流思想情况。又因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教育方式不适应孩子的成长。有些照顾留守儿童的祖辈,多采用溺爱的方式,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2)上代监护,即“留守儿童”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这种监护方式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不能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下学习。(3)教师监护,教师监护是这几年才产生的。即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因为经济条件比较宽裕,所以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留守儿童”所读学校的教师或班主任。一般一个教师会带五六个左右的留守儿童。这种监护制度的弊端是教师所带学生过多,还有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来教育、管理“留守儿童”。在我们这儿第一、二种情况居多。
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重需要重视,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有教育家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他们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孩子留在家
中。儿童需要‘营养’联结母子间的‘爱’,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
(1)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受物质的影响,缺乏正确的教育及指导。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交流不多,他们经常用金钱来弥补与子女的情感交流,造成一些小孩把钱看得比较重,淡漠了与父母的感情。(2)“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地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
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了,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缺一不可。在农村,学校对于小孩来说就是另一个家庭。学校需要与家庭相互合作,才能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小孩的父母不在家,祖辈又不能与教师有效的交流,所以孩子的学习便存有很大的障碍。由于农村师资力量相对缺乏,乡村教育质量不太高,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辅导和教育,造成对学生的教育程度不够,不利于对留守子女进行很好的教育。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的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
(1)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身体、经济、道德状况等。(2)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与孩子、老师、监护人多沟通,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状况,给予孩子必要的、正确的教育指导。最后,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不要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让孩子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各农村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专门档案,档案資料应全面反映“留守儿童”的各方面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
3.社会应该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要发挥有关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1)要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2)要从社会职能上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尤其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让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让在家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是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关系到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吉柱.论留守儿童的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科学教育杂志,2009(4).
[2]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1.您的年龄()
A 30岁以下B 30-59岁C 60-80岁D 80岁以上
2.您的婚姻状况()
A 已婚B 未婚C离异
3.您的居住方式()
A 和父母同住B 和子女同住C和配偶同住D 独住
4.您对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了解多少?()
A.一点也不了解B.了解较少
C.基本了解D.非常了解
5.您或您家老人是否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障()
A.参加了B.没有参加了
C.不知道有养老保障D.知道但不愿参加
6.您对当地的养老和医保体系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
C.有些地方满意,有些地方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7.当地政府是否为老年人修建了文娱活动场所或提供了锻炼健身设施(A.有,且非常健全B.有,设施不完善
C.没有D.没听说过这回事
8.在当地有没有企业或社会相关组织投资老年人事业?()
A.有,非常多B.有,但比较少C.没有D.不清楚
9.本地是否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
A.有,服务得很周到B.有,但服务不周到度
C.没有D.没听说
10.您是否与老人居住在一起?()
A.是,住在同一套房子B.是,住在同一个村
C.不是,一个在农村一个城市D.不是,老人住在养老院
11.您或您家老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如何解决?()
A.诉诸各类媒体B.找法律仲裁机构解决)
C.采取暴力手段D.不解决,忍气吞声
12.您觉得对于老年人来说物质需求重要还是精神需求重要?()
A.精神需求B.物质需求
C.二者都需要D.不知道,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13.假如你在外地,当逢年过节您怎样表达对老人的孝敬之情?
A.回家看望老人,且给老人购买各种礼物B.邮寄礼物给老人
C.给老人打电话问候D.不闻不问,不管他
14.每一年,您给老人多少零花钱?
A.500-1000元B.1000元~2500元C.2500~5000元D.5000元以上
15.关于进一步发展人员老龄化现状下的社会保障体系,您认为哪些是行之有效且适合本地(多选)()
A.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倡导老年人大力消费
C.政府加大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补贴D.加大培养服务老年人的专业人才 E.让“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F.利用机器人解决老龄人口护理问题
16.如下“六个老有”中,您最关注的是()
A 老有所养B老有所学C老有所乐D 老有所为E 老有所医F 老有所教
17.您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A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
B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和教育,弘扬敬老、爱老、助老的优良传统
C加大老年产业开发,扩大老年消费,满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特殊要求
D健全和完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E促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19.您的老年生活方式是()
A参加老年大学B参加社区文体活动
C当志愿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D参加社会再就业E休闲F其他方式
20.您对农村可持续发展最关注的问题是:
A 能源节约B 生态环境保护
C 水资源污染控制D 科技创新
22.对于目前的农村生活状态,您最不满意的一方面是:
A 生活环境B 交通环境
C 住宿环境D 公共安全环境E 自然环境
23.您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关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可多选):
A 报纸B 杂志C 广告D 电视
E 网络F 朋友/家人G 课堂H 其他,请注明
24.您理想中的农业应该:
A 绿色生产B 科技至上
C 贴近生活,以人为本D 促进农村升级发展
25.您认为以下哪些领域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最相关?(最多可选3项)
A 建筑施工B 医疗健康与保健C 食品
D 个人护理E 水处理F 电子产品和娱乐业
G 农业H 油漆涂料I 鞋材J 其他,请注明
26.你认为该如何正确地做到农村可持续发展?(请回答)
您好!我们是西安财经学院农村宅基地法律问题的研究人员,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宅基地的现状,为农村宅基地制度研究提供依据,请您认真填写此问卷,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请在您认为恰当的选项上划“”或在“____”填写相关内容。
一,基本信息
1,您的年龄______,您的职业______。
2,本村共_______户,共________人口,共________亩土地。3,您家共有________人,共承包土地_______亩
4,家庭收入来源(多选)
A, 种地及出售农副产品收入B,个体经营收入C,本县打工D,外出打工E,固定工资收入其他_______。
1,您家的宅基地是否有宅基地使用权证书?是否有房屋产权证书?
A,有B, 没有C, 正在办理
2.当地村民申请宅基地是无偿的吗?
A.是B.不是C.需要交纳一定的手续费 3,当地村民申请的宅基地的面积大小是否相同?
A.是B.不是C.不清楚
4,当地存在宅基地闲置的情况吗?
A.不存在B.存在C.大量存在5,当地土地承包方有没有改变土地用途作为宅基地使用地行为?
A.有B.没有C.不清楚
6当地的宅基地上可以建造以营利为目的生产和商业用房吗?
A.可以B.不可以C.不清楚
8,当地宅基地可以转让吗?
A.可以B.不可以C.不清楚
9,当地农村村民是只有一处宅基地吗?
A.是B.不是C.有人不是
10,当地农村村民宅基地是否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A.是B.不是C.不清楚
11,当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是否按照征用承包地程序执行并对被征地人进行合理补偿?
A.是B.不是C.不清楚
12,当地农村村民出卖、出租房屋后,在申请宅基地的是否被批准?
A.是B.不是C.不清楚
13,在当地宅基地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原因灭失的,宅基地使用权消灭。对于失去宅基地的村民,是否重新分配宅基地?
A, 是B, 不是C, 不清楚
14,在当地已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消灭的,是否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A, 是B, 不是C, 不清楚
15,当地农民的住宅是否向城市居民出售?
A,是B,不是C, 不清楚
16,当地有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的情况吗?A,有B,没有C,不清楚
17,有关管理部门会为违法建造和购买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吗?
A,会B,不会C,不清楚
18,在当地原宅基地使用者有未经依法批准通过他人出资翻建房屋,给出资者使用,并从牟或获取房屋产权的情况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19,当地农村的房屋在与同村居民之外人进行买卖有效吗?
A,是B,不是C.不清楚
20,当地关于宅基地引发的纠纷和矛盾的情况多吗?
A.没有B.很少C.很普遍
21.若出现了关于宅基地的纠纷和矛盾,通常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A.协商解决B.村委会调解C.土地管理部门解决
D.上访E.到法院诉讼
22.当地有宅基地被征收的现象吗?
A.有B.没有C.不清楚
23.当地农户的宅基地是出于什么原因被征收的?
A.修路B.市政建设C.房地产开发D.建工厂F.其他
24.宅基地被征收的农户当地是怎样补偿的?
A.重新划分宅基地B.资金补偿C.统一安排到住宅楼居住
25.若将来申请宅基地需要交纳一定费用,对此你的看法是
A.不能接受B.若费用合理可以接受C.应该交可以接受
26关于现行的宅基地制度您有何建议和意见吗?
28.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调查地点省县(区)乡(镇)村 被调查者姓名性别
(注意:调研员务必仔细检查问卷所有问题答案,确保问卷有效,并完整保存问卷原件!)
调研员姓名
年月日
亲爱的农民朋友:
您好!我们是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现在正在开展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研究的调查,该课题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农村调查研究的重要项目,您的回答将会对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作用,希望您能够认真阅读和填写!回答问题时,您只需在相应问题的标号上划“√”即可,若无特别说明,所有问题均只有一个选项。
谢谢您的支持和配合!
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土地调查研究中心
2012年2月
关于岳阳县农村贫困问题的调查问卷
一、基本信息
A1、您的性别:
1、男
2、女
A2、您的年龄:
1、22岁及以下 2、23—35岁 3、36—50岁 4、51—65岁 5、66岁及以上 A3、您的政治面貌:
1、中共党员(含预备)
2、民主党派
3、共青团员
4、群众 A4、您的文化程度:
1、无文化
2、小学文化
3、初中文化
4、高中文化(含中专、职高)
5、大专文化
6、大学本科及以上
A5、您的家庭人口数:
1、2人及以下2、3—4人3、5—6人4、7人及以上 A6、您的同姓家族在村、社的势力相比其他:
1、较大
2、没有明显差异
3、较小 A7、您的家庭人均年纯收入:
1、800元及以下2、801—1500元1501—2000元4、2001—3000元5、3001元及以上
A8、您的职业是:1务农2乡镇企事业单位3政府机关4个体
5农民工6外出打工7其他
二、主要内容
一、家庭基本生活情况
1.离你们最近的的县城大概有多远?()
A小于5公里B 5-10公里C 10-20公里 D 20公里以上
2.一个月内大概去县城几次? ___,主要是去干什么?()
A购买生活必须品B上集市卖菜C走访亲戚D只是上街玩玩
3.您是不是因为要解决家中的经济问题而外出打工,将小孩交给家中老人抚养?()
A几乎每年都是这样B有时是C出现过几次这种情况
D没有这样的情况,通常是我亲自带小孩
4您家享受了免征农业税的政策吗()
A.享受了B.没有享受C.不知道D.说不清
5常用的交通工具
A.自行车B.摩托车C.机动车D.汽车E.其他
二、庭收入和消费情况、您主要靠哪些方式获得收入?()(多选题)
A种粮食B种经济作物C饲养家禽D外出务工D养鱼E自家开店半厂、每年的纯收入大概是多少?___ ;每年的收入稳定吗?()
A稳定B较稳定C不太稳定D非常不稳定、若您的年收入不稳定,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天气影响我的种植物的收成B某些家禽的物价的变动
C因为没有文化,外出务工找不到一个固定的工作D其他、你家一个月的总支出大概是多少?
A.500以下B.500-1000元C.1500-2000元D.2000元以上、您认为每年的收入主要都花在哪()各种消费的百分比构成情况
A日常的生活开支(%)B供子女上学的学杂费(%)
C居住支出(%)E医疗费用支出(%)
D购买一些类似洗衣机、电冰箱等的家庭耐用品(%)、您购买生活用品时最注重的是()
A、质量B、价格C、品牌
7、在农村花钱消费受到哪方面因素的限制()
A.消费环境(如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农村市场秩序下的流通体系是否健全,农村的生态环境)
B.您的主观愿望影响您家庭的消费(如您由于某些原因有目的的限制消费)
C.农村市场缺乏适合您的合适产品
D.您所在的地区关于农村信贷、社保等机制不健全,抑制了您的消费
E.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果您有余收入,想提高您的生活质量,你会选择()
A.温饱B.房屋建设C.子女教育或家庭成员的学习
D.婚嫁E.家用所需的其他物质消费F没想好
三、家庭教育情况、家中年轻夫妇的受教育程度在哪个阶段?()
A小学B初中C高中D高中以上、您希望孩子的教育程度到达哪种水平()
A.初中B.高中C.本科D.硕士及以上、对目前国家的教育政策满意吗()
A 不满意,教育费用过高,压力大
B还行,基本可以负担
C满意,九年义务教育带来了很多优惠
4、您对教育前景的看法()
A、充满希望B、没有过多考虑C、信心不足、你希望国家在教育方面做好哪些工作()(可以多选)
A 减轻教育费用B 完善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C 保证教育的公平
四、家庭医疗情况、您加入了农村医疗保险吗()
A.没有B.加入C.不知道、有了医保后,家中的就医情况()
A.就医方便且便宜B.只是便宜一些C.便宜但是就医难D.其他、家中有没有患病的人?(A有B没有);平常有家人患病会积极去医院看病吗?(A会
B不会); 若家中有人患病而不主动接受治疗,是什么原因造成该病一拖再拖?
A想去看病,但村里没有医生或药店
B认为只是一些小病而已,自己多注意一下也会好起来
C想去看病,但觉得医药费太贵,付不起这钱
D去县城一趟太麻烦了,难得费那个功夫
五、对农村经济和政府的看法、您认为了解农业经济信息重要吗?()
A重要B比较重要C无所谓D不重要、您平常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农业经济信息?()
A听别人讲 B通过村委会公布的信息栏 C看电视或听广播 D其他、您认为村委会在村里发挥的作用大不大?()
A非常大B一般般C没感觉到它的作用D不知道村委会是什么、您认为目前政府对农民的一些补贴、保障低收入者等政策对你们的生活发挥了一个怎样的作用?()
A非常重要,大大的减轻了我的生活负担
B一般般,在一定从程度上尖轻轻了经济负
C没感觉到政府的政策对我们的生活起了什么有益的作用
D对政府的政策不了解、您认为您家尽快摆脱贫困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A发展农业B政府救济C外出打工D迁入小城镇E其他、认为您所在农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在.()
A.交通设施B.住房条件(包括用水、用电的方便程度)C.家用电器
D.家用或农用交通工具E.儿童教育、您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主要依靠什么()
A.靠政府项目资金扶持B.发展农村集体经济C.靠村民自身努力
D.村民和政府集体努力E.靠招商引资F.靠国家政策正确引导G.不清楚8、政府政策使您受益最多的地方在哪里()
A.九年义务教育免除学生学杂费B.农机具补贴C.减免农业税D.医疗保险9、新农村建设中您最关心的事()
A.收入增加、生活改善B.民主管理C.村容整洁D.乡风文明、农村家庭最想得到的社会保障()
A.基本养老保险B.最低生活保障C.大病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D.其他11、认为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扶持重点应该放在()
A.扶持农民搞好农业生产B.扶持村企业和种养大户,解决大众就业
C.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D.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E.补贴慰问贫困户、您所在农村今后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劳动力短缺,青年人多进城打工B.国家的政策扶持缺乏
C.缺乏人才D.交通不方便E.农村基层干部不干实事不为农民谋福利
F.市场信息获取滞后,导致盲目种植,最后价格太低,卖不出去农产品
G.人均耕地少,种植作物单一,收入少H.其他、您目前最担心的是什么()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农村劳动力为主的跨区域流动无论在流动速度和流动规模上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伴随着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背土离乡, 中国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因父母双亲或单亲外出务工, 一大批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 成为“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的教育面临诸多困难,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机制, 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 得不到父母的及时的良好引导, 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等原因, 受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1.入学率偏低。
根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抽样调查显示:“流动儿童中在学者占全部流动儿童的90.7%, 一直未入学者占6.85%, 失学者占2.45%。”调查结果还表明:在流动儿童中, 达到上学年龄却不能适龄入学问题表现十分突出。
2.学习成绩差。
与非留守儿童相比, 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者出现空缺的较多, 学习监督力度不够。父母 (尤其是父亲) 的外出, 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很好的学习辅导机会, 部分孩子的辅导者出现了转移, 少数孩子的辅导者出现空缺。临时监护人的监管不力造成留守学生学习落后, 不少留守儿童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习惯不好, 不能完成家庭作业, 逃学和辍学等情况时有发生。
3.存在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 在家里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 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长期下去往往出现消极情绪和性格缺陷, 表现为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等。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多半会自己去解决, 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 他们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4.缺乏安全保障。
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保护环境, 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 农村留守儿童因得不到家庭和父母的有效监管而溺水、触电、车祸、自杀、小病拖成大病等意外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这对我国农村教育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 关系到全体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和公民素质的提高, 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远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产物,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
1.家庭教育长期缺失。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务工, 与子女接触的机会较少, 因此留守儿童普遍缺乏相应的家庭教育, 即使有隔代亲人或其他人监护, 也无法弥补留守儿童在亲子感情上的缺失。由于早期教育缺位和亲情教育缺乏, 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 与父母的直接情感交流及其缺乏, 他们的许多不良行为长期得不到纠正, 以致放任自流, 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学校教育不到位。学校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学校体系的不完整、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差或呈下降趋势、留守儿童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道德教育往往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上较为缺失、寄宿制学校设施较差。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最主要场所, 也是能够对留守儿童施加影响的最佳机构, 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样会加剧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严峻性。
3.社会教育任重道远。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特殊环境, 社会教育往往被忽略, 具体表现为:留守儿童社会活动方式单调。由于农村缺乏相应的活动设施, 因此对倡导留守儿童参加有益社会活动造成限制。农村环境对留守儿童的不利影响。赌博、游手好闲等社会环境往往深刻影响留守儿童, 使他们放弃学业, 整天在外游荡, 甚至参与赌博、盗窃等不良社会活动,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政策建议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 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具体对策与建议如下:
1.明确政府责任, 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 统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保护工作。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大, 在未来一段时期还可能逐步增加, 这个相对弱势群体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农村的未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仅靠教师的责任心、妇联的爱心难以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参与, 必须依靠政府行政力量组织实施。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应权责相称, 能够协调相关部门行动一致统筹实施“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
2.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契机, 促进农村教育的整体改革与发展。“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农村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 “非留守儿童”也可能发生,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诸多措施也适用于“非留守儿童”, 如亲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寄宿制教育等。“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中遇到的困难, 如教师缺编、心理教师素质急需提高、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涉及到整个农村教育的发展与改革。而集学习、娱乐和党建于一体的亲情活动室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社区教育的有益尝试。我们建议以“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为切入点, 以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为蓝图, 整合“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及西部农村建设中的诸多资源, 对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做出整体规划与部署。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数据库, 全面把握“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经费不足是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建议设立“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专项资金, 可采取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方式, 用于改善“留守儿童”的就医、就学和生活条件。同时对基层开展的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试点和科研工作给予资助, 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4.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专题调研和试点。从掌握的调研材料来看, 两县均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开展了很多调查研究, 也提出了一些想法和问题。对其中一些问题还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基层力推的解决“留守儿童”监管缺位的寄宿制教育, 其成本如何核算、如何与农村中小学改造和农村教育布局相结合、如何防范寄宿教育本身所带来的问题以及“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如何依法转移等, 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一些试点如亲情活动室、托管制家庭也需密切跟踪, 以保证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5.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护专项经费。国家用于西部农村建设和“留守儿童”教育保护的资源是有限的, 而农村“留守儿童”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用有限的资源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必须明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可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及存在的问题, 对“留守儿童”群体进行分类, 针对问题相对集中的“留守儿童”分布情况及表现特点, 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做到分类实施和重点突出, 需要通过较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统计调查。目前, 青神、金堂两县均已开展了针对“留守儿童”的统计调查。可在此基础上扩大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省级和国家的“留守儿童”数据库, 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6.发展社区教育, 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和相关法律的宣传。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本地经济, 让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在本地就业, 而这对于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难以实行。在“留守儿童”现象将长期存在的现实背景下,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外出打工家长的辅导和培训, 增强他们对子女监护的责任意识, 并帮助发展他们的远程监护能力 (如对子女学习、生活指导及与子女的沟通技能等) , 这需要在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积极发展针对外出打工父母的社区教育和援助中心。另一方面, 要加大《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 对侵害“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责任人、尤其是家长应追究责任, 切实保护好“留守儿童”的权益。
参考文献
[1]王江荷.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2]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中国农村教育, 2006, 35-37.
关键词 均衡发展 学校布局调整 教育公平 效率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一个产物,其根本是为了追求高质量的农村教育以实现教育公平。1980年《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力求使学校布局和办学形式与群众生产生活相适应,便于学生就近上学”。后续各种政策文件、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以保证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进一步实施。最为正式的规定是1986年的《义务教育法》以及2006年的修订,提出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设置,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小学的设置应当有利于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寄宿制小学设置可适当集中。普通初级中学和初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设置,应当根据人口分布状况和地理条件相对集中。而后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就持续成为各界的关注点。21世纪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农村教育?置于这样的背景来分析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背后的理论、价值支撑是否符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是否有悖于学校发展与成长的教育理念?以教育公平的视角审视学校的布局调整又存在什么问题,该如何寻找出路?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理论依据与价值追问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理论依据溯寻
学校布局调整实际上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对教育实体与教育资源进行结构性安排的一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1]。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一直以来,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都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了不同侧重点的研究。首先,教育公平理论是学校布局调整的指导思想。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布局调整就是一项使农村大多数儿童获得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教育公平理论应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发挥指导性作用[2]。其次,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育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要求我们,在对学校进行布局调整时,要注意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的关系,通过整合有限的教育资源使资源效能有明显提高的做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要求,使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目标之一[2]。第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学校持续、全面合理地发展提出了方向。教育的均衡、和谐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有利于方便学生入学、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有利于加强学校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发,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小学布局。追根溯源,学校布局调整确实有理可依,但是学校布局调整必须进一步深入追问,其次才是如何将这些理论融合到实践中去,成为实践的支撑。现存的理论依据必须基于教育性的改造与中国农村状况的融合,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追问
学校布局调整不可否认的一个动因是农村上学人数的减少,因此避免不了农村学校布局要能产生规模集聚效应。但是学校布局在极大地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让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凸显。虽然地方政府对布局调整目标的规定中加入了公平目标,但这些目标无法与政策自身的效率目标相融和,加之政府出于自利目的,在布局调整中也具有鲜明的效率目标,这就必然导致效率与公平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教育的首当之责是为了人的发展,而发展是被赋予了人们美好期望的一个词,而其他的任何目的甚至是公平,都得让位于这个目的,这即是教育性的所在。而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同样要进行此种拷问,所面临的是农村整个大的群体,这部分群体的发展好与否,将会根本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得不承认通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好公共教育资源,适当集中办学,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的学校,能够实现区域(县、市、区)内或更大范围内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3]。但是学校布局调整之后,真切地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值得我们深刻追问。
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存在的问题
1.相应的资源配置没有跟上
相应的资源体制配备不健全,把农村教育置于更加不利的位置。首先是寄宿制度的不规范。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一些乡村学校和教学点被撤并,因此就产生了寄宿制的学校,越是偏远的地区,越发有学段提前的趋势。但是同时农村学校没有财力配备规范的寄宿条件,包括管理人员、食品安全与卫生医疗方面等等,很难为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条件。其次是师资队伍配备于建设的问题。学校规模的扩大如果不配备相应的教师资源,无形会增加现有教师队伍的压力,加重原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队伍质量不高的问题。
2.农民参与渠道与机制的缺乏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利益直接相关者是广大的农村群众。但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惯例却是把农村排除在外,农村群体没有合适的渠道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很少或基本不参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过程,致使政策从制定到执行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点。农民群体因其社会经济地位低下,掌握的社会资源较为匮乏,作为弱势群体,其话语权常被“挤占”,成为社会的“失语者”。农村学校布局是农村教育资源的重新洗牌与配置,但却从未问过农村群体“愿不愿意”“答不答应”,而以农民群体素质低、专业性不够作为搪塞的借口,但这不足以把农民群体排斥在政策制定之外。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首先应当关注农村的利益诉求,并通过机制建设将这种诉求转化为合理的政策决定。
3.监管和评估机制的缺失
由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教育政策的实际执行与教育目标及结果会出现偏离的现象。一方面主要由于执行者对政策理解的片面化,造成对政策的偏离,对政策错误理解或把握欠缺。另一方面主要是后续的监管与评估机制的缺失,难以杜绝因功利性倾向导致对政策变相执行。而是通过“人情”与“权威”掩盖执行中的错误,减弱了政策本身的效应。这种制度的非理性比比皆是,是非现代化的现象。但在西方国家,政策制定有两项机制不可缺,需求评估与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制度非理性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引发的最直接的一个问题就是遗留校产不规范的问题。在进行布局调整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利益分配问题,而利益分配则最易引起矛盾和问题。如果没有具体的体制机构监督管理,很多时候就会出现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而导致的纷争问题或因责任不到位而导致资源废置无人管理情况,出现了更大的资源浪费。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村完小和教学点被撤消后,校舍和教学设备等成了闲置资产,由于目前许多地方还没有出台被撤消学校资产处置的具体意见和办法,各地在学校闲置资产处置问题上无据可依,处理极不规范,造成学校闲置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现象相当严重。
4.新的教育公平问题的出现
布局调整是重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的体现,使公共教育资源能够满足农村学生的最大利益需求,使农村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大致相同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公平[4]。这是布局调整的理想目标或最佳状态。但是现实的状况不尽人意,教育公平尤其是教育过程公平的问题越发凸显。第一,学生路远上学难。学校布局调整之后有些同学家离学校5、6里地,陷入了住宿和走读的两难境地。第二,超大规模班级增多,教育过程公平难以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陷入了教育环境的另一个极端,反而降低了教学质量[5]。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平等地对待学生成为泡影,而超大的班级规模务必使差异对待成为难以企及的期望。第三,加剧了贫困生的负担。在选择新校址时,一般会选择经济较发达地区,也就是使原本生活在较好水平地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学校布局调整的益处,而贫困生的受教育成本无疑被加大。
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出路
1.摆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导引
其一,促进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目标的生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必须要予以转变,理应关注个体自身发展,并将重视农村儿童和青少年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旨归。在继续完善学校布局调整制度体系的同时,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具体受教育过程与状态。应从培养目标、教材编制、课程设置、师资培养、考核评定等多个层面灌输这一思想,培养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农村生活实践技能,促进农村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不仅要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导引,更要贯彻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其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育是延续我们发展的有力保障,我们必须注重对教育的投入,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也要考虑到我国的特有国情,在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的前提下,效率优先,但是公平切不可丢。
2.加大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资源配备
其一,建立相关部门专事专责,科学管理资产分配。通过完善机制,明确责权范围,了解利益分配。合理利用固定资产、挖掘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使资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节约。规范操作是防止教学设施浪费的有效方法。通过正规的交接手续,实现学校交接过程中的资源公开透明化,让公平得以顺利实施。其二,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无论是怎样改革,目的都在于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而这个过程需要政府长期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城市农村教育公平,实现农村真正意义的发展。其三,健全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师队伍水平。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之一就是如何引进新的教师队伍。西部地区已经积累了有效可行的临时教师补充机制,可总结扩大推广。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同时也积极探索适合于农村的长效教师补充机制。农村教师发展瓶颈之二就是如何提高现有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既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与重视程度,也要在教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上着力。
3.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机制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某种程度上是为了资源的集聚效应,但要真正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仍须从三个方面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机制建设。第一,完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新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力保证,也是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在30多年的教育改革中,出台多项教育政策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校际之间的差距,这对均衡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保障弱势群体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更要致力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新机制的建设,让更多农村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真正提高我国整体教育实力。第二,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是前提。一方面要从法制层面确定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加大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财力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拨款力度,尤其要向城市周边的薄弱学校倾斜,提高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改善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并把其作为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管和评估,保证每一笔经费都用于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第三,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问责制,完善政策执行评估和效果反馈机制。政策在制定初起往往会引起较高关注,在后续执行环节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主要在于缺乏相应的政策评估与反馈监管机制。其中政策实施后期的评估与调整,则对政策的诊断、调节、管理、激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建立健全教育监督问责机制,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从而完善教育政策,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英君.GIS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J].测绘通报,2001(4).
[2] 何致瑜.加快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J].天津教育,2007(1).
[3] 范先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原因、动力及方式选择[J].教育与经济,2006(1).
[4] 柳海民,娜仁高娃,王澍.布局调整: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有效路径Ⅲ[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5] 吕星宇.教育过程公平的意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1).
[作者:党志平(1982-),男,河南周口人,平顶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关于农村教育问题问卷】推荐阅读: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问卷07-15
关于农村子女受教育问题调查报告06-19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查问卷10-08
关于“大学生投身新农村建设”的调研问卷11-19
关于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的建议10-08
关于解决农村代课教师,民办教师遗留问题06-08
关于新农村建设环境问题的对策性思考06-15
关于王益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探讨11-06
关于我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情况汇报09-10
关于学校食堂问题的调查问卷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