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通用10篇)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1

调查目的:我国经济建设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逐渐趋于功利、注重实际,而冷落了理想信念,丢掉了奉献精神。为了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准确把握其成因和走势,对我校抽取的一个样本进行了深入调查。本次调查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调查对象:我院本、专科学生

调查时间:2009年6月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机构:07物流本科四班学生

调查概括:此次调查共发放4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276份,回收率为68%,有效问卷为

232份,有效率为84%。其中男生112人,占48.3%,女生120人,占51.7%,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种形式,专门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这一板块科学地设计问卷。问卷题目涉及在校大学生各就业心态的各方面。如: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自觉性、实务性、两重性等。旨在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就大学生价值取向这一问题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认同的一个倾向性态度,也就是指一个人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对待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并做出相应的选择。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多依赖等,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有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同时,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无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巨大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增强。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增强,对自我需要的尊重,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与追求,对自我价值主体地位的确认等,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

2.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增强。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他们的生活中无处不体现着竞争二字。他们通过竞争,得到锻炼,也得到回报。比如,他们认为当上学生干部能够锻炼能力,培养管理素质;争取到奖学金和各类奖励证书,既能表现知识和能力水平,又可以缓解经济上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身价值。但竞争是严酷的,有成功就有失败,因而,不正当竞争或者说竞争目的与手段的非同一性现象也时有出现。.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大学生崇尚民主、法制社会,并逐步学会用法制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比如,他们关心高校收费的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实行缴费上学后,他们认为大学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学生应该享有与之相当的服务,应该有自主选择专业、选择课程、选择教师的权利,有

自我管理的权利,服从学校统一安排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他们希望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同时又不愿意个人的自由受到限制。

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上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的影响,价值评判尺度逐渐向“实用、利己、享乐”偏移,产生了一些消极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当代大学生主流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的部分背离现象,不能回避这种背离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功利观念。一方面,传统文化倡导,青年人应该具有无私奉献、重义轻利的道德风尚,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承认经济杠杆的作用,认同个人利益的合理地位,由此带来人们对功利的追逐。因而传统价值观受到功利主义的强烈冲撞。

2.信仰危机。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关切现实和自身利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实践中,更加注重学科专业选择的实用性,注重今后的社会地位、爱情婚姻和生活的质量。他们在理想和信仰的选择上,更多的是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就业时往高收入单位挤,一段时间,“孔雀东南飞”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

3.诚信和爱心的缺失。诚信和爱心是生存之本。当代大学生在诚信和爱心方面的缺失,表现也是另人担忧的,考试抄袭之风在校园蔓延,假文凭、假证书屡见不鲜,对同学、对社会的冷漠,所有这些,暴露出的深度的问题是他们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2

健全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教育, 建立健全正确的价值观已经是各大高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21世纪是一个文化、思想都格外开放和动乱的时代, 价值观念多元、社会瞬息万变、新闻舆论冲击等都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得影响。当代的国内外人才竞争也日渐激烈, 而人才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心理素质的竞争, 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人才会在任何时刻出现心理危机。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受挫能力, 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文化多元的社会中得以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在21世纪的今天, 教育的目的不再仅仅是教育大学生求知、求学, 还应包含做事、共处、做人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健康教育。本文通过问卷调研和学术期刊的研究, 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取向上的共性问题以及在心理素质建设上的现状和隐患。结合国内外心理学研究现状, 探讨改善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为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具有极为重要的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 研究背景

1.1 国内外研究综述

西方价值观现代化经历了几百年的演进过程, 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极端利己阶段、合理利己阶段、利己利他阶段、为己利他阶段。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地实现个人的利益, 个人必须为他人提供优质服务, 不仅是使他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而且能够使他人感到满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共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在价值观方面的研究论述也多种多样。学术界对价值的认识、价值理论、价值观的核心意识和外围意识等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研究性划分;尤其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学术界目前在一些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

1.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1 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贡献, 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更加需要每一个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人参与, 其中,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拥有健康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人, 无疑是坚实的后备力量。

1.2.2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 不同的方式方法面对不同的大学生, 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大学生的教育观念中, 各种因素对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重要的影响。因此, 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 做到有的放矢, 才能产生实际的效用。

2 现状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 具有鲜明的一些个人特点, 尤其体现在生活上较为依赖父母、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等。而大学正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大学生们在这里逐渐建立健全人生未来的主要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是形成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显示, 当今在校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过于关注自我价值实现而表现出强烈的竞争欲和占有欲, 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影响而产生消极甚至偏斜的价值观念。可见, 当下形势并非完全乐观。

2.2 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分析

当代大学生是在素质教育的摇篮中成长起来的, 总体上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都较好, 但是也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自身各方面的问题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如心理压抑、抑郁、躁动、心理障碍等。典型的例子是近年来经常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 有调查显示, 中国大学生自杀案例不断攀升, 中国媒体报道的不完全数据显示:2001年至2005年, 各地共报道281名大学生自杀事件, 其中209人死亡, 72人存活, 自杀死亡率为74.4%。2005-2010数据攀升新高。这表明, 大学生已成为心理上的弱势群体, 多数处于不健康或者亚健康的状态。

3 出现问题的原因

3.1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变动的原因

3.1.1 社会因素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 各种现象充斥其中, 尤其是被大肆宣扬的不正之风和腐败事件都在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加之大学生在象牙塔中学习和生活, 几乎不与外界社会有过多直接的接触, 一些不良社会习惯就会引起大学生的好奇与模仿, 以此歪曲大学生已有的价值观。

3.1.2 学生自身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独身子女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 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关怀之下, 大学生们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认识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大学期间, 又是一个广泛交友、互换思想的时期, 一般很难有一个特定的价值体系存在, 这也是使得价值观念在社会中容易变动的又一大原因。

3.1.3 大众传媒的影响

不可否认, 这是网络爆炸的时代, 大众传媒、自媒体的兴盛让信息处于爆炸式的传播和增长中, 另外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让无数的大学生得以在“虚拟化”的时空中“真实的”存在着。从而在日常生活中, 大学生的观念时刻面临着更换的机会, 大众传媒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彰显了大学生独特的个性。因此, 传媒在当代是一个改变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力量。

3.2 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原因

3.2.1 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 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影响终身的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都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观念越开明,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越 (下转第66页) (上接第23页) 少;反之, 也会受到较大影响。

3.2.2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大学生在工作之前一直汲取知识的场所, 是培养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等的摇篮。不当的学校教育会直接在大学生的心理上步下阴影, 严重的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

3.2.3 自身压力的影响

对于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大学生而言, 他们常常会受到来自各方面有形或无形的压力, 进而发展为自身压力。如对未来工作的迷茫、恋爱的失意、父母的过高期望等等都是造成心理压力的诱因。

4 解决问题的措施

4.1 培养高素质教师, 健全教育机制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 是大学生在学校能够信任和依赖的长辈, 是一个能够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人才培育的摇篮, 应该健全教育机制, 培育更多的高素质教师, 真诚的关心学生, 热爱学生。高校教师应经常深入性地和学生进行交谈, 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及时地发现学生不良的价值取向和心理问题, 通过开设心理讲座、培训或座谈会的形式,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 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

4.2 提高大学生品质, 增强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人们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该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改造自己, 理论联系实际的给自己做思想工作, 不能过分的依赖他人。由他律转为自律, 大学生们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的变化, 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

4.3 丰富校园内文化, 提供和谐环境

学校是学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外在条件, 校园文化质量也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因此学校应丰富充实校园文化, 提高品质和品位, 为大学生创造一个锻炼自我、完善自我的有益舞台。大学的办学理念、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大学的软实力和硬实力都是起重要作用的组成部分。

4.4 邀请家长同加入, 给予正确引导

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监护人, 和子女的关系最为亲密, 是实行价值观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最佳人选。因此, 家长应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和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 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动情况, 及时的进行疏导和帮助, 给予关爱和呵护。在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的同时, 须加强他们的理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 以培养完善的责任感和道德感。

5 总结

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 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 价值观的教育都是亘古不变的课题。“青年是宝藏, 青年是黄金;宝藏要挖掘, 黄金要熔炼”, 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良好心理素质的建立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从总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表现仍然是呈积极的趋势, 不过在经济形势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时代, 大学生们的思想价值取向容易发生多样性的变化, 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也格外值得人们关注。因此,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积极地行动起来, 在构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里, 与所有的大学生们一起, 共同承担重任, 创建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为社会中的主要受关注群体, 大学生由于心理还未完全成熟, 在面临各种压力时往往不能有效的进行克服和排解。近年来,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以及基本心理素质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界的有识之士的关注。大学校园内, 无假出走、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自杀等现象不断增加, 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的心理素质关系到国家新世纪人才群的总体质量提升, 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真正实现。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进而整体上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一般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高低, 探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措施, 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也为更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心理素质,措施

参考文献

[1][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2][美]克特·W·巴克.社会心理学[M].南开大学社会学, 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3]胡启先, 易法建, 等.当代大学生社会问题及其对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9.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3

一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主导价值观不强

对于中国价值标准来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的价值标准都是社会利益。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标准也有了变化,有的标准为社会利益,有的标准是小团体利益,有的标准是个人利益。而就价值取向上,有人选择钱,有人选择义气,有人选择享乐,有人选择事业,有人选择时机。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处于如此大环境下,其价值观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因而呈现出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主导价值观不强的趋势。

(二)价值认知和价值行为呈现出分离的趋势

就目前来说,诸多大学生都呈现出认知高,行为低的现象,比如说,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考试作弊可耻,但也存在不少大学生为了考的分数高点选择作弊;再比如,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应该助人为乐,但实际中,当别人遇见困难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大学生绕道而走。在进行社会现象的评价时,一般大学生都会采用社会的核心价值理念,但轮到自身,却会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

(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功利性价值取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当代大学生也基本明白,需要结合社会需求,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得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如此才能适应不断增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在这其中也显现了很多大学生的急功近利。很多学生把入党的原因归结为更好地就业和发展;将担任学生干部作为自身锻炼的一种途径;而对待知识学习,也是为了之后的就业;就业的时候,追求舒适和薪水。在价值实现的时候也呈现出功利化取向,很多大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的时候不是选择自身努力,而是选择关系实现。还有的学生不是通过公平竞争取胜,相反通过一些造假手段骗胜。

二 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带来的消极效应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在随之更新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首先,市场经济的独立性对大学生的自立、自强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市场经济还是一种以利益激励机制为特征的体制,其基本原则就是盈利,因而在市场经济下,大学生也会相应的关注物质财富及利益的满足感,这样一来,也可能使得一些大学生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被激发出来,于是,自身的价值取向就有着一定的功利性,因而可以说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而消极作用就是导致大学生产生价值取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西方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伴随着对外开放,西方文化也走入了大学校园中,一些西方思想也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这样或者那样的触动,虽然西方文化下的价值观有着自身的合理性,可以批判的加以借鉴,但也有不少唯心主义的理论,这些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违背的,但就大学生来说,还处于鉴别力不是很强的年龄阶段,因而,就可能对西方文化不加批判的全部接受,如此也使得自身价值取向受到很大影响。

(三)舆论带来的误导

针对过去几年的文化热,一部人采取的态度不对,不是客观而真实的对其进行分析,相反却是对其进行了虚无主义的对待,对一些不能与时俱进的东西一概采用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对市场下产生的价值理念,不加思索的就采用了全盘肯定的态度,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合理的利己主义”实际上就是实惠,这些舆论给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带来了不少误导。而对于高校来说,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价值教育的主要场地,引导和对价值观采取的相应教育缺少相应的力度,而面对大学生价值取向伴随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却不知所措,如果仅仅采用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来教育学生,会让不少学生认为与实际不相符合,根本提不起来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不想继续学习;而如果把社会中的流行价值讲给学生,却又会违背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于是,在部分教育者心里,渐渐对教育的远大理想失去信心,感到无比的彷徨和困惑,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导向的愿望和行动也会出现相应的弱化,如此必然会使得一些片面的价值取向渐渐沁入大学生思想而得不到及时控制,这样一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难免出现各类问题。

三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发展对策

(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

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将其作为核心引导力量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应该将此项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不论是在党团的活动中,还是在校园的文化里,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充分显现,从而让大学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进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而为祖国和社会贡献自身力量。

(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创新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应该立足当代大学生实际,对其进行相应的理想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教育,让学生将其作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场地,不断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在教学中如果发现大学生错误的价值取向,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纠正学生存在的一些个人及享乐抑或拜金主义。同时要结合一些现代化教育手段,使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大大加强,通过一些视频、微信、微博等新兴手段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另外,也可以结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的教学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教师来说,其不仅担任着知识传播的角色,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因而其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标准,端正自身价值观念,使自己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时候,也要结合知识教育,做好自身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典范。故而,对于高校来说,要重视对教师的人格教育,采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建立标准教师评价系统。毕竟只有教师人格保证了,才能将价值观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进而帮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

(四)尽力为大学生拓展社会实践的教育平台

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对社会获取更多了解,对经济发展有着动态的认识,毕竟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如此才能实现理论学习的价值。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言行一致。而要想保证价值观的正确性,也应该从点点滴滴开始,重视事实,避免空话,从而慢慢的将正确的价值观变为自身习惯,指引着自己以后的行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十分关键,因为在这个阶段中可以帮助自身价值观形成,而如果仅仅依据理论灌输,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可能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学校应该尽量为学生拓展社会实践的教育平台,并在实践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言行表现,从而及时发现其与正确价值观相悖的表现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动态的纠正。

四 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发展,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可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存在不少消极影响,因而,全社会都应该重视这些影响,应该有目的有重点的采取合理对策对这些问题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也为社会营造出更好的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王立彬,王震.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及其引导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2):6-88.

[2]杨忠东.大学生价值观取向与趋势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7):136-138.

[3]谢宏忠.大学生价值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5.

[4]徐园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构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92-93.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4

本研究以信度和效度较高的`自编问卷,通过对我国经济发达不同地区的九所不同类别高校16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揭示:不同类别大学生间的性道德观念存在显著差异;不过,大学生总体上对性道德持肯定态度,对性行为道德、边缘性行为道德的认可程度较高,对独自性行为存在矛盾心态,对同性恋倾向持否定态度.本研究提出:性行为道德由“贞操、感情、自愿、责任、忠诚”五因素构成;边缘性行为道德由“感情、自愿、责任”三因素构成.

作 者:刘电芝 莫秀锋 阳泽 胥兴春 作者单位:刘电芝,阳泽,胥兴春(西南师范大学教科院,重庆,400715)

莫秀锋(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桂林,541004)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5

摘要: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作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最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简单涉及大学生群体自身的问题,而且必然还要进一步涉及到整个中华民族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的社会问题。新的形势下,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的指南,是大学生提高知识能力的锐利武器。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

正文: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如何,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新一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扬理论联系实践的优良作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

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表现 1.价值观的多元化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崇尚独立、自由,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学生家庭收入的差异也明显增大,导致学生消费的差异性增大,显示出个性消费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和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不仅要树立长远和远大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脚踏实地的奋斗。保持一种积极的健康心态及饱满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发展做出贡献。2.民族观念、集体利益、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题上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呈现出媚外心态。

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这些大学生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手中,开始走向成熟稳重。当代大学生逐步拜托了社会义务本为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从中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个人利益来决定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同时也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着。表明了大学生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对待事物、人的不同解决方法和手段。

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取向的因素 1.社会因素方面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出现就业偏难,待遇偏低的现象已影响到在校生的学习状态。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性不够确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的需要差距很大,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同时社会上流行的经商潮、出国潮、英语热与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以及其他不正之风,影响和迷失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向。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非常缺乏,尽管多数家长在主观上也认同社会主导价值观,但出于对子女适应现实社会的担忧和对其眼前利益的维护,往往在其具体问题上有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在价值观教育上倾向于个人本位和“金钱”本位。然而正是这种倾向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3.个人因素方面存在诸多原因

个人因素方面,自我效能感、学习主动性、专业兴趣、学习态度、焦虑等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状态。目前,部分大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自身专业思想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对大学环境和生活等方面过于幻想;一些学生脱离了中学教师家长式的管理、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难以适应大学生活的学习生活,学习上缺乏进取精神。

三、如何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1.知识传播途径

所谓知识传播,就是通过正确的知识传播,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心目中融化。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当前,高等院校一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二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的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三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等坚贞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行为。2.深入社会途径

所谓深入社会,就是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得到提炼和升华。高等学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深入社会调查,深入农村、基层做到差,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3.情感锤炼途径

所谓情感途径,是指通过各种文化渗透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路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等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从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一是高校教师传授给学生、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二是高校努力营造重大场合来宣传,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树立去正确的价值观。四、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指南。大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不能自发的产生,必须依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能够使大学生产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是因为这个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是人类智慧和正确思想的结晶。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完整的世界观作指导,大学生就对整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个科学的认识,就能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会有高尚的情操,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学习积极性。马克思主义是大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不仅为大学生提供思想意识,提高政治素质的科学世界观,而且为大学生提供了改造思维方法,提高认识能力的科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最有效的理论武器。总结: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升值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关于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唐都学刊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医学院大学生价值取向调查报告 篇6

前言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题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或关系中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他的突出作用是决定和支配主题的价值选择,所以对主体自身,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他主题均有重大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随着学识的积累,我们这群大学生也遇到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各种困惑,感受到了庞大的队伍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是我们脱胎换骨的时期,很多人在大学蜕变,日趋成熟,也有少部分人走向堕落。对此,我们特举行此次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医学院大学生目前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其进行干预。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4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分析

(一)未来打算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发展机会”是择业的第一要求,15.45%的大学生选择兴趣是择业的第一要求,28.18%的大学生认为薪水是择业的第一要求。说明大学生从长远角度择业。32.73%的大学生认为“读大学,在单位努力工作”是获得成功的途径,30%的大学生认为“艰苦创业,靠自己打拼” 是获得成功的途径,18.18%选择考研,献身科技,只有小部分人选择考公务员。单位工作、创业是大学生普遍认为成功的途径。40%的医学院学生选择考研,48.18%选择直接就业,只有

8.18%的学生选择创业。医学生倾向于就业或考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0.91%的人选择从商,带动经济发展;20.91%的人选择做公务员,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20.91%选择做科技人员,造福人类文明。经济是第一生产力。

由此可见,大学生认为的成功途径:工作、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商;可是在归于自己实际时却选择:就业、考研。

(二)学习态度

40.19%大学生认为,上大学主要目的是毕业后取得文凭以便找到好工作。大多数人听课态度是重要的课认真听。44.55%的大学生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倾向于阅读大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13.64%的大学生选择打游戏;43.64%的徐医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泡图书馆。大多数人对学习有近计划,且计划大多能完成。46.36%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注重培养综合能力,28.18%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注重培养道德素质,15.45%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注重培养抗压能力

7.27%学生认为大学生应注重培养专业素质

由此可见,医学院学生学习氛围浓厚,毕业后取得文凭以便找到好工作是主流思想。

(三)品质

大多数徐医学生认为医学生最需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说明学生的思想还是纯洁的。大多数学生,认为“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实现人生价值最有帮助。做事态度大多数人“结合自身条件,结合实际情况,深思而后行”,但77.72%的大学生不同意自己吃亏,去帮助别人。40.91%的大学生认为“对人对事把利益看得过重”是极其恶劣的行为对于诚信,大多数人认为及时还贷很应该,由此可见,徐医不屈不挠、量力而行、诚信、高尚的医德占主流思想,但是没有

达到共产主义,不同意舍己为人。

(四)情感

绝大多数人会在遇到真心喜欢的人时谈一场恋爱。55.45%的人失恋后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只有0.91%的人会一蹶不振。36.36%的学生不提倡大学生恋爱性行为,30.91%认为视双方感情深度而定是否发生性行为。

由此可见,校园爱情的纯洁,失恋后会伤害彼此。同时,也反映了现代大学生思想的开放

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已经初步了解到医学院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可否认,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东西。那么,如何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呢?我们觉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第一,要认真学习。因为人们的人生价值观,有的是自发形成的,有的则是通过学习自觉培养的。我们要不断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二,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第三,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由于我国有着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历史,因此封建残余思想将长期存在,再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西方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价值观也乘虚而入,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诱惑。面对灯红酒绿的歌舞厅、夜总会,有的领导干部经常泡在里面,还美其名曰“工作应酬”。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 篇7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什么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 通俗地讲, 就是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是最看中什么以及认为什么职业是最有价值的。就业价值取向反映了求职这种社会行为背后的行为目的。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大学教育等因素息息相关。近年来,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80年代初期及以前, 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 整个中国处在一种告别旧时代、迎接新时代的积极发展阶段。大学生, 作为国家的高级知识分子, 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发展。并且, 由于当时的大学生非常稀缺, 基本上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工作, 为国家服务。因此, 在这一阶段, 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是以为国奉献为主导的, 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自身利益。

80年代以后的中国处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 教育、科技、经济都以空前的速度快速发展着,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贫富差距也日益明显。再加之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冲击日益频繁, 西方的“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影响了许多中国人。此时, 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慢慢倾向于“自我追求”和“物质追求”。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来选择第一份工作, 根据工作地点、薪资待遇、职业性质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来选择一份与自己的生活追求相一致的职业。而随着大学扩招,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 大部分大学生坚持“先就业, 后择业”的就业思路。总之, 新时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不再以国家价值为主要价值取向, 大学生就业者更关心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自身利益, 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如何形成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大学教育密不可分。

1. 社会环境

首先,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说, 当前社会的市场经济得到充分发展, 除了国有企业外, 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是以利益为导向的, 突出了企业利益、个人利益, 淡化了国家利益。这种经济环境下, 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充分发展, 贫富差距日益明显。这种竞争和金钱的思想, 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另外, 由于就业渠道的扩展, 当代大学生可选择的职业类别越来越多, 除了国有企业员工、事业单位职工和公务员外, 在其他职位上工作的人很难将职业价值与国家价值联系起来。因此, 从更务实的角度出发, 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更多考虑的是该职业能否为自己带来的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 而不是该职业能否为国家创造价值。其次, 从社会政治环境来说,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加完善, 个人的愿望和需求得到充分的尊重, 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在这种政治环境下, 社会招聘更加公开透明, 因此, 大学生的就业更符合个人意愿。国家通过“支持西部”、“大学生村官”等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到偏远地方就业, 但没有强制分配, 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就业意愿。最后, 从社会文化环境来说, 由于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思想的影响, 以及随着互联网媒体的盛行, “炫富”、“捧富”等新闻的出现, 错误的引导了大学生的思想, 使大学生在就业中过于看重自身可获得的物质利益, 这种缺乏奉献精神的金钱至上思想对社会发展是不利的。

2. 家庭背景

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与家庭背景息息相关。随着市场经济充分发展, 贫富差距明显, 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其就业价值取向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较大。对于一些出生在大城市, 家庭较为富裕的大学生而言, 由于其自身的经济压力不大, 父母为其积累了较多的物质基础。这些大学生在就业时, 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喜欢的职业。同时, 这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表现出了不愿意吃苦, 不愿意去偏远地区的特点。而对于一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 由于较大的经济负担, 其在就业时更倾向于薪资较高的工作。同时, 这些大学生的吃苦能力较强, 由于从小生长在偏远落后的地区, 与大城市成长的大学生相比, 他们更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改变偏远地区落后的生活状态。

3.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就业率成为衡量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 因此在当代大学教育中, 更注重大学生的技能培养, 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缺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这使得大学生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容易陷入思想迷茫, 受到社会不良思想或大众观念的影响, 表现在就业中就是缺乏奉献精神。另外, 当前媒体曝光一些教授收入的评比或者不正的生活作风, 这些事件大大损害了教授的形象, 影响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三、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我们要正确看待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既有其积极、有益的一面, 同时, 又有其不利、消极的一面。

积极、有益的一面是大学生在就业中更务实、更尊重自我的发展和兴趣, 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有益的。就业中更务实是指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能“先就业, 再择业”, 充分衡量自己的个人能力和社会需要, 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而不是怀着不切实际的梦想, 等着社会去适应自己;就业中“更尊重自我的发展和兴趣”是指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 就业渠道拓宽, 招聘程序更透明, 社会更加民主, 社会法制更加健全的背景下, 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去选择和应聘职业。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是社会文明的体现, 也更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

不利、消极的一面是大学生在就业中功利心重、缺乏奉献精神。我国的社会现状是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城市与农村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些落后的地区需要优秀的人才去建设,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各地区的同步发展。但是, 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缺乏奉献精神, 趋向于留在大城市以享受更丰富的资源, 而不愿意去艰苦的偏远地区搞建设。另一方面, 教育科研等行业需要较多的高层次人才以推动社会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但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中以自身利益为导向, 选择外企、金融等高收入行业, 而不愿意去那些收入相对较低、但服务社会的行业。

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就是要鼓励他们就业价值取向中积极、有益的一面, 而使他们尽量抛弃就业价值取向中不利、消极的一面。具体说来,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完善社会招聘机制

首先, 加强招聘程序透明化。国家相关就业部门应该监督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 杜绝招聘过程出现腐败, 避免“送礼换工作”的情况出现。另外, 还应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办法保障就业机会的公平性, 杜绝在招聘过程中出现户籍歧视、性别歧视等现象。透明的招聘机制可以保障大学生在就业中充分发挥个人才能, 寻求到与自身兴趣和个人能力匹配的工作。其次, 加强大学生就业服务。针对大学生就业, 国家相关就业部门应对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 积极组织招聘会和双选会, 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站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帮助大学生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通过“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计划”等政策, 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大学生为基层和偏远地区奉献。

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在当前社会, 我国的意识形态较为复杂:从国内看, 我们面对着由于损公利己价值观引发的政治腐败问题;从国外看, 我们面对着由于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盲目崇洋媚外, 全盘接受西方价值观的问题。在这些意识形态下, 大学生表现出了理想、信念迷失, 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缺乏崇高的理想等现象。理想信念是创造力的源泉, 是不断努力、取得突破的动力。我们要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 让他们把国家的经济发展、企业的利润创收当做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企业服务。

3. 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大学要在大学生就业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 大学要充分考察市场需求, 设置社会需要的专业, 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加强学生就业技能培训, 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另一方面, 大学要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和就业指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

结语

新的社会环境下,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趋向于多元化, 与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大学教育等因素密不可分。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 就是要鼓励他们就业价值取向中积极、有益的一面, 而使他们尽量抛弃就业价值取向中不利、消极的一面。具体说来, 就是要完善社会招聘机制,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范碧鸿, 韦国善.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3) .

有关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问题调研报告 篇8

关键词: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357-0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景象。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为大学生所接受,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

一、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文化大交融的时代,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文化之间不断融合与交汇,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形成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态势。诚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积极的和颓废的,展开了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又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毫无疑问,文化的多样性给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树立了多种价值标准,必定使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受到干扰和削弱。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波动期,其内心时常处于矛盾纠结状态,对周围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较强,但容易受外界思想的影响。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面对多元的文化形态,一些大学生难以抵制诸多外来思潮的冲击,一方面追求民主、平等、开放、竞争和个性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又容易受到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潮的影响,对一直所坚守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产生了动摇,有的甚至以自我为中心,过分追逐所谓的“自由”和个人利益,作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抛在九霄云外。一些大学生因自身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唆使,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怀疑,对本土文化全盘否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怀疑。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出现这些思想状况令人担忧,应当引起重视。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加之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的影响,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多变性、独立性和差异性等不断增强,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等呈现多元化趋势,若不加以规范和正确的引导,后果可想而知。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不仅事关一代青年健全人格的培养,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探究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现实所需,青年历来是对国家前途命运最积极、最热情关注的社会群体之一,青年的政治心态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探究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是大学生全面发展与人生价值的实现所需,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已经开始进入“90后”一代。“90后”生长在和平年代,在市场经济下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在实用主义和物质主义的生存状态中,也正在遭遇着越来越多的困惑和苦恼。个性的张扬成为社会性的欠缺。大学生正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因为这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明确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自觉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奋斗;有助于提高自身能力,把握时代价值观念变化的趋向;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公与私,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把国家、集体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有助于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选择具体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在劳动中实现人生价值。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是专业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的契合,加强对该问题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专业理论,夯实专业基础,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发展变化规律和教育培养规律;并且通过对该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及培养的探析,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基本内容,了解大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找出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薄弱环节。此外,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在化解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当代大学总体呈现为较自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大学生的观点都带有较大的自由性。简单举个例子: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应当听从父母的安排,按照父母的意愿度过大学生活,但这些大学生有时又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学习、工作。而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性和矛盾性的原因在于当下各种思想的广泛传播,大学生没有一个衡量某一思想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标准尺度;此外,大学生容易不断接受新鲜事物、思想,但从小在父母一手安排下生活成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部分大学生具有较重的从众思想,缺乏个人主见。

2.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不稳定性和模糊性

出现这一现象与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密切相关,经调查发现当今一代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度与其年龄不十分匹配,确切说是心理年龄没有达到生理年龄。我想这与家庭教育有着较大的联系,家长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从小学到工作,发展方向并非是出自孩子本身意愿,而是在承载着父母的遗憾和期望。久而久之,大学生失去了自己的方向,对未来充满迷茫和困惑,一遇到困难便一味逃避。

三、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的阻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消极风气和消极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消极影响和冲击。二是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现状。当前大学生存在意志力不够坚定,责任意识淡薄,情绪起伏波动大,务实精神缺乏,厌学情绪泛滥,享受风气盛行现象严重。三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教育理论滞后,教育主体弱化,教与学脱节,学和行背离,教育内容呆板,流于形式,教育方式简单,实践途径狭窄等问题。四是社会环境没有形成充分的、观念明确的教育合力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迫切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首先,就社会而言,应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营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剔除不良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抛弃社会糟粕思想,主动接受主流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其次,就大学生心理素质而言,要正确地认识我自我、接纳自我、控制自己。积极参加心理辅导,通过自我修养、自我管理,逐渐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克服恐惧心理和思想障碍,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自我管束能力,完善人格,达到自我教育,从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心理。再者,就目前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我们可以看出,高校建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十分必要。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非是空谈大话,也不是说教,而是用其科学性一步一步将学生行为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所在,克服对自身价值取向认识的模糊性,明确自己所坚持的行为原则和意义追求,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解自己行为会有怎样的后果,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以此作为自己长期发展的灯塔,而不是朝三暮四,想当然的选择那些看似可靠地原则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只有认清教育阻力,明晰教育目标,才会提升教育效果。因为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因此教育者应该更多地把教育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受教育主体即大学生身上,以大学生成长为宗旨,充分启发和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念的心理接受,并且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育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不建空中楼阁。

2.完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应该重视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提高,通过教师自身教育魅力来引导学生,重视加强教师的培训,考核,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育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带给大学生正面影响。

3.加强隐形课程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因为大学生大部分时间仍是在校园当中,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十分重要,而校园文化不仅仅体现在校园的文化设施、文化景观,这些硬件设备。校园文化管理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学校可成立“大学生党员宣讲队”,通过对党性知识的宣讲,加强青年热爱党、拥护党的热忱,提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徐园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受机制构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3]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徐萍.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岑国桢.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心理学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大学生就业取向问题调查报告 篇9

调查背景: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的一大问题,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社会竞争,让无数大学生烦恼不已。而一直被看好的医学生,也无法逃脱这股“就业寒流”。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农学、管理学和工学的就业率排在前三位,分别为 78.38%,58.02%和 55.44%。而一直很热门的法学和医学专业,就业率只有37.85%和31.01%,属于后三位之列。调查目的: 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大学生就业心理及个人素质,从大学生自身寻找就业问题的原因,从而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观念。调查方式: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同时在正规的网站中查找资料。调查时间: 2007 年11 月12 日-2007 年11 月23 日

调查对象: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07 级本科生

报告撰写: 撰写人: 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07 级药学班 刘江 唐玮蔚 喻红英 向娟 胡旖耘 邓丽萍

撰写时间:2007 年11 月12 日-2007 年12 月2 日

调查内容: 就业形势的认识及就业思路 大学生都想就业,但他们对就业有了解多少呢?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不太了解的人数比例竟高达 64.8%,而对其较为了解的不到20%。而对自己专业就业率的看法,更多的大学生持保守态度,但仍有 22.7%的学生态度乐观,同时也有将近12%的同学表示对此了解不足。通过上面两组数据,我们认为大多数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认识还很不足,大多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对其有认真地了解和研究。而且在传统思维模式下,许多学生和家长还有进入高校大门就是人上人的思想,而所学专业又是热门的医学,因此仍有部分同学存在盲目自信的现象。而事实上,在当今教育大众化的时期,社会对医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而且许多同学对就业的信息了解不多,就业的思路就十分狭窄,特别是一些临床的学生“去医院-搞临床-当医生”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而对一些与医药学相关联的如医药推销、保健行业等不关注。因此,对就业的了解方面大学生还是应该下更多的工夫的。对考研的看法 你认为你所学专业就业率高吗? 高 22.7% 一般 54.0% 低 6.3% 不知道 11.9% 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了解程度非常了解 0.6% 比较了解 16.5% 不太了解 64.8% 不了解 13.1% 根据调查显示,63.5%的受调查者认为“考研热”是理性的选择,选择继续深造能为知识堡垒添砖加瓦。还有20.4%的人认为高学历能更容易找工作。对于许多专家关于“考研热”提出的“纯粹盲目,人云亦云”的看法,有 6.0%的人表示赞同。最后的8.4%的同学认为这是一种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对考研的看法纯粹盲目,是人云亦云的表现 6.0% 推迟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8.4% 理性选择,为自己的知识堡垒添砖加瓦 65.3% 其他 20.4%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其中,检验的学生最支持考研,其次是临床,其人数比例达到了70.3%,预防和药学随后。这主要是由于各专业就业情况不同而导致的结果。但总的来说,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大部分的学生都意识到了考研的重要性,赞同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从长远角度看还是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如何在社会中给自己定位角色,对自己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懂得了应通过竞争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他们不再等待时机,而是通过努力为自己创造机会。个人能力 当今就业问题严峻,就业过程中的人才竞争更是激烈。而个人能力往往是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的一大标准。因此,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则必须对市场的需求和自身能力有清楚的认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竟然有71.2% 的学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认识还不够清楚,更有超过10%的学生对自己能力认识不清楚,仅有18%的学生清楚地了

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试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哪种能力强、哪种能力弱,那我们如何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薄弱之处,如何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优势,全面地提升自己呢?在工作中,特别是竞争中,学会扬长避短是很重要的,但对自己认识都不清楚,那我们扬什么、避什么都不知道,那很可能会使我们处于被动的地位。因此,首先我们就应该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当被问到“你认为你在将来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是什么” 时,许多学生选择了个人能力和工作经验,接下来是家庭和社会关系、就业指导不足和交际能力等。个人能力, 44.9% 家庭和社会关系, 26.3% 工作经验, 47.9% 就业指导不足, 16.8% 其他, 12.6% 0.0% 10.0% 20.0% 30.0% 40.0% 50.0% 在求职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 同时,我们调查到有 55.7%的同学认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个人素质修养, 其次是工作经验。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个重要矛盾— —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和大学生个人能力不够全面,因此这便是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一个重要原因。你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认识清楚吗? 很清楚 18.0% 不太清楚 71.3% 不清楚 10.8% 接着,我们调查了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工作能力,有过半的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并付诸了行动,另外有44.3%的人有想法却没有机会。但被问到“是否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 时,66.3%的同学是看兴趣,12.6% 的 同 学参 加 较少,24%的学生经常参加。同时,有过半的大学生认为工作能力的锻炼主要在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22.4%的大学生觉得专业实习最能培养能力,其余的学生则觉得作兼职和参加社团活动是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由此可见,作为大一的学生,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能力较为缺乏,也都有锻炼自己的意识,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地去争取机会。仍有部分同学只停留在想法上,不太敢于尝试和挑战,没有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多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同时也不太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对学校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最后,我们询问了大学生对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意见,认为其很有必要的人数比例达到了 70.1%,有 5.4% 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此,我们发现大学生对就业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是很大的。同时,也说明了大部分的大学生对就业的茫然和无所适从。你认为锻炼自己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参加社团活动 5.4% 参加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 51.5% 做兼职 20.4% 专业实习22.8%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你认为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否有必要很有必要 70.1% 没有必要 5.4% 无所谓 24.6% 对工作的期望值 在我们的调查中,关于“希望日后工作的地方”的问题,有52.1%的大学生选择了大城市,13.2%选择了毕业所在地,10.8%的人选择了家乡,余下的24%则表示无所谓。关于服务西部计划,有 10.2%的学生不愿意加入,有 29.3%愿意,而有超过60%的大学生要视情况而定。大城市, 49.4% 毕业所在地, 12.5% 家乡, 10.2% 无所谓, 22.7%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现今,与大城市各医疗机构和药品公司的门庭若市、人满为患形成对比的是,中小城市或县城对人才需求较高,更有一些大药厂因为地域原因难以招到满意的人才。主要是因为较多学生表现出了功利思想,即在就业时看重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工资待遇,功利思想较为明显;过分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淡漠社会责任;过分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远大理想;过多考虑竞争手段,忽视完善人格的陶冶。突出表现如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意离开城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意回家乡。因此,就出现了一边抱怨工作难找一边抱怨人才难求的状况。所以,大学生的这种观念是应当纠正的,对工作应该考虑更全面,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有40%的学生在找工作时最看重发展潜力,16.8% 和13.2%分别最看重工薪福利和工作的稳定性。同时,当碰到意向的单位所给薪水与自己期望值不符的情况时,近60%的同学会努力工作、争取加薪,35.3%的人选择先工作、再打算。由此,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就业态度是积极、良好的,同时比较善于把握住机会。总结与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大学生目前对就业的态度还是有较多可取之处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许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分析 篇10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不断创新,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新观点,新理念的层出不穷,作为拥有最为活跃的思想的大学生自然成为这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社会生活的发展与变化在大学生中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从而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同样存在着优点与缺点,面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找出对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来解决其中的问题。

(一)现状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问题,是高等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研究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问题,对此问题的正确回答有助于我们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价值观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主要体现在:

1。政治态度上积极向上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和支持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对近几年的政府工作给以充分肯定。他们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心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并希望为社会尽一份公民责任,积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此看见,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

2.道德认知水平普遍提高

道德认知,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履行意义的认识。现在高校基本都设立德育课程,马克思理论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在当代大学校园里一直是作为大学生学习的必修内容,因此,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水平一般都很高。很多学生会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不会在公共场所有乱丢垃圾、吐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超过半数学生对雷峰人物的看法是持肯定、尊重与学习的态度,认为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知识和道德一样重要。由以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当代大学生道德认识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崇尚道德的力量,并亲身实践着社会道德的要求。

3.人生价值上注重奉献,合理索取人生的价值

主要包含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两个方面。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丰富的文化知识,同时也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绝大多数的他们在对待奉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关系上,其主流精神还是好的。他们既承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同时又承认人生的自我价值应该得到实现和满足,绝大多数当代大学生都信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的人生哲学。

4。学习意识日渐增强

恢复高考制度30多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和分配制度改革,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当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施展才能的机会时,也给他们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在学校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他们不满足在校地学习,积极到校外参与各种能够锻炼自己能力的社会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多学本领,多参与实践,多掌握几种技能,适应社会的竞争,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意识,这种意识对于他们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无疑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5。思维方式上更加理性

他们越来越能客观、理性的看待国家的各项改革举措,对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或者是重大事件的处理意见不再偏激,而是表示理解;在个人成才认识上,当代大学生不再过多的抱怨客观外在因素的不利,而是更多的是从自身找原因,他们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真本领才能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优势。这充 分说明,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越来越理性化。除此之外,当代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日渐理性,婚姻家庭观念逐渐成熟的,所有这一切使人们相信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群体。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并不都是积极、向上的,部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主义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意识增强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利益。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上,虽大部分能做到个人服从集体,但是从思想上他们还是期望自身利益能够得到实现,甚至有的当代大学生开始崇尚“合理的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对集体主义原则不再绝对的信奉,而是更多的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个人主义的意识逐渐增强。

2。社会理想缺失,理想过分注重实际

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经济在发挥调动人们劳动积极性潜能的同时,也使人们更加注重实际利益。部分大学生对遥远未来的社会理想不再理会,他们关注的是实际的实惠。他们一般以个人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美满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对共产主义事业这样的伟大社会理想则考虑较少。当代大学生对未来的社会理想不再抱有充足的信心,未来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于是,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有利的现实问题上,找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成了他们的人生理想。学习、择业观上呈现功利化、世俗化倾向

当代大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比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高,但是他们的学习却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他们认为对自己将来地考学、工作、生活更重要的课程上,如英语和计算机,而对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重视不够,甚至对一些他们认为不重要的课程很少问津,对待这些课程,他们考试时“临时 抱佛脚”,突击强化记忆,只为合格。在择业问题上,当代大学生也主要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得较多,且功利化、世俗化倾向较严重。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多地考虑的是与个人利益相关的地位、收入因素,较少的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金钱观遭遇困境,拜金主义有一定市场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以来,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物质地需求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金钱和名利,这种变化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一定的 影响。“毕业就 14 嫁人,要嫁就嫁有钱人。“找工作看‘钱途’”这些流行在校 ”。园里的口头禅,让不少人感慨当代大学生越来越“拜金”。对金钱的错误摆位,日益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突出问题。

5。节约意识差,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在当今大学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浪费现象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学校食堂里刚吃了几口的馒头扔在餐桌上,不可口的饭菜只吃了几口; 学校洗刷间里毁坏的水龙头哗哗地流却无人主动报告管理员;教室里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此外,大学生生日聚会、老乡会、同学聚会,请客吃饭现象已成为校园内的一种风气,甚至有些同学家庭并不富裕,但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为了能够在同学们面前摆阔气,与同学攀比,不惜拿父母的血汗钱去请客,一顿饭吃掉自己一两个月的生活费。此种种浪费现象说明,当代大学生节约意识越来越淡薄,勤俭节约的光荣美德已经渐渐淡忘。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是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但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消极方面也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对于我们进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

三 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手段,但其本身也存在缺陷与不足,会产生许多消极影响。但这反映到思想领域中,则易诱使人们急功近利、一切向钱 看,产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也把经济领域中的这些原则误用到其他领域,造成人们价值观念的混乱,导致人际关系的嬗 变,出现平面化、功利化、淡薄化的倾向。市场经济的这些消极影响时刻侵蚀着人们的头脑。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其价值观同样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成为当前大学生价值观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社会转型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社会转型不只发生在经济或政治领域,还发生在思想领域,伴随着程度不同的信仰危机和认同危机。社会转型从来都是与人们观念变化和道德变迁相辅相成的。作为一个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家,我国在发展中需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但同时,西方的一些消极、腐朽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 主义等也传入了中国。在这样的情形下,中国的传统文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文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全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极易使其价值观的选择发生矛盾、混乱。此外,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导向也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大众传媒片面夸大金钱的作用,对经商、发财、高消费等进行大肆渲染,一些不良思想、言论也通过各种途径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深受影响,其价值观取向容易出现功利化、享乐化倾向。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弱点影响其价值观的变化 从大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一般处于18至23岁之间,社会经验较少,在考虑人生和社会时,其价值观的选择和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难免绝对化、带有片面性。从大学生的心理来看,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 心理发展逐渐走向成熟但尚未成熟,情绪波动大,极易导致行为选择上的偏差。但这也说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教育者必须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 引导,使其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对策 建设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带动作用,能够有效地维护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在当今思想观念多样化的社会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能够使全国人民统一思想,避免思想动荡和社会混乱,也才能为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再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融合,能够使中华民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也会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民族氛围。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它为在社会生活中确 定价值取向、作出价值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明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反之亦然。因此,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一,加强社会舆论氛围建设。新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不能单靠学校。它涉及到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战线,包括新闻、理论、出版、文艺等等。因此,这些行业应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旋律,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第二,加强网络德育管理工作。保证各类网站把握好正确的价值导向,坚决抵制消极、腐朽、不健康 信息的传播,优化网络环境。

高校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高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其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基地。可以说,高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全面、系统和深刻的。因此,高校必须将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

注重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高校教师是实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其素质如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切实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教师必须重视其业务水平的提高,要在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先进的价值文化,同时,又要大力弘扬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其次,新时代的教师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更新教育手段和方法,避免空泛的说教,并要结合社会热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提高教育的针对性。最后,教师要以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以自己的示范行为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向导、道德的楷模。

培育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陶冶其情操,对其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既要加强校园精神氛围的建设,又要规范校园秩序、美化校园环境。这样,自然美和人文美融为一体,往往能够提升学生的精神需求,为净化学生心灵创造条件。

积极开展实践锻炼,实现“知行合一”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社会生活接轨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可以在与社会的接触中学到社会规范和公共道德准则,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高校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使大学生感受社会现实,使其价值观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从而构建起正确的价值观。

五 结语

上一篇:家教市场调查问卷(家长篇)下一篇:海明威经典语录,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