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监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三农”的发展亟待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注入新鲜的血液。村镇银行着力解决农村地区个人创业、农村中小微型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急、短、少、缺”的问题,并根据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缓解中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比较少、金融供给短缺等矛盾。
2006年12月底,中国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始在农村地区进行村镇银行试点工作。中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2007年3月成立,首家外资村镇银行曾都汇丰村镇银行也于2007年12月成立。为促进大型银行对村镇银行的投资,银监会2009年12月召集5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开会,探索创新管理框架。2010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作为发起人组建的村镇银行先后挂牌开业,2015年12月,全国共有村镇银行1311家。尽管国家十分重视和大力扶持村镇银行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各种问题,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
中国第一家村镇银行2007年才成立,社会公众特别是村镇银行服务对象农民和农村区域中小企业对其认识欠缺,对新生事物持犹豫观望态度。一项针对西部地区重庆市的1000户农民和居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对村镇银行的信用和发展持怀疑观点的占到86%,很多人不了解村镇银行,认为村镇银行是参股入股的民营经济老板的个人银行,甚至有的人担心像农村合作基金等一样,害怕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得不到保障,不愿意存钱到村镇银行的占到93.5%。
因此,尽管村镇银行在贷款上有着决策迅速、手续简单、效率高的优点,在放贷上快速高效、优势明显,但是其吸收存款的能力却面临很大的挑战。银监会的调查统计显示,2009年年末,在已经开业的,以村镇银行为主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7-2009年三年内实现吸收存款269亿元,发放贷款181亿元,67%的存贷比未达到国家75%的监管高限,归根原因是由于占主要业务的148家村镇银行造成。
村镇银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营业机构特别是具备贷款服务功能的营业网点只能设置在县(市)或县(市)以下的乡(镇)和行政村,这直接影响到村镇银行的人才储备工作以及对优秀人才的吸引,人员配备难以满足现代银行经营理念的要求。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执行体系上都不够完善,主要业务诸如贷前调查模型的构建、贷款审批流程和贷后跟踪管理方法等方面都比较欠缺,相比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建立起成熟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经营管理机制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生存环境和贷款主体特殊,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而自身在管理机制建设上缺乏经验和实践,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
自成立时起,村镇银行就面临着信用风险较大的问题。“三农”经济发展需要有充足的资金做保障,但农村信贷领域也有着不同于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普遍受教育水平低,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有些错误地认为贷款是属于国家的扶持和补贴,不按时还款无所谓。我国农村地区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制度,对农户未形成有效的约束和奖惩机制,导致赖账的发生,特别是同一区域个别贷款户拖欠还款时,其他农户会纷纷效仿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农业生产具有弱质性,传统农业的每一生产环节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现代农业对农户的生产技术、经营理念又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农民的素质仍相距甚远,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在农业风险预防和抵御风险上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规避农业风险,近年来,国家持续在农村大力推广农业保险,帮助农户转移农业风险,但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动力不足,农业保险险种少,作为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一个方面的农业保险发挥作用有限。一旦经济环境和自然条件恶化,缺乏保障的农户遭遇损失,就会无力还款,村镇银行就会遭遇大的信用风险。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在满足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和服务当地中小型企业两个方面,且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同地域、服务对象类型的限制导致贷款客户群体经营环境、经营范围上的趋同,宏观经济良好时,信贷户的信用状况普遍会向好,但是一旦宏观经济低迷,信用状况整体会恶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大增加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
相比发展较成熟的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相对较弱,对农村金融风险的复杂性认识欠缺,所有员工内心未形成“风险无处不在,风险无时不有”的意识。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制度不完善、决策执行体系构造不合理、监管部门指导监督不够,未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农村地区信用制度不健全,未构建起科学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作为村镇银行信贷主体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历史信用数据缺乏,村镇银行在获取客户的信贷数据信息诸如生产能力、盈利能力上较为困难,且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归属国家,不得用于担保,集体土地上的房产也无法登记抵押,因此可抵押资产有限,另外,2万元以下的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这都给村镇银行的贷款抵押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信用风险大大增加。
村镇银行成立的目的是服务于三农,服务地区在农村,服务对象为中小企业,服务收入群体为中低收入群体和贫困居民。此种贷款服务对象类型也直接决定了客户群贷款规模小,在农村信贷领域,贷款金额一般集中在2万至10万之间。而较高的业务经营成本和较大的贷款风险也导致了利润率的降低。根据对重庆市辖的6家开业运营的村镇银行调查显示,2009年,6家银行全部亏损,亏损1149万元,2010年,仍有3家银行亏损,亏损810万元。综合各种原因,村镇银行竞争力弱,盈利能力远不及国有商业银行。
村镇银行地处乡镇、农村,位置偏僻,金融环境较差,薪酬水平较低,未形成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无法吸引高素质人才,这导致员工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实际经验不足,有些员工非金融相关专业、农村金融经验缺乏,且部分村镇银行人员配备不足,甚至未建立起自身的人才招聘和培养选拔计划,一人多岗现象突出,不利于业务的开展,易引发道德风险。以黑龙江省19家村镇银行其中几家为例,2011年,牡丹江市东宁远东村镇银行和齐齐哈尔市依安县国民村镇银行本科以上学历工作人员不到1/3,哈尔滨市巴彦县村镇银行甚至不到1/10。根据对重庆市6家村镇银行的调查统计,2010年9月,在6家村镇银行所有146名员工中有专业技术职务的只有28人。村镇银行高素质人才的欠缺不利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将会直接制约长远的发展。
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事物,村镇银行应建立自身的官方网站,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广泛利用各种传媒形式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当地政府应利用政府的威信力,通过官方渠道宣传村镇银行,消除群众的误解和偏见,提高农户对其的信任度。村镇银行应加大自身硬软件条件建设,优质高效服务当地居民,开展公益事业,树立自身声誉,扩大自身影响力。在吸纳存款上,应制定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提高吸纳农户存款的能力,在资金来源上,应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利用其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实行存款奖励绩效挂钩考核机制,吸纳当地居民存款,村镇银行还应广泛发挥股东的社会影响力,利用多种渠道吸纳来自各方面的存款。
村镇银行股东类型比较单一,应采取扁平式的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科学的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保障充足的人员配备,使每位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在经营方针上,应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于农户和中小企业的经营方案,考虑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细分客户群体,明确市场定位。应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力,适应农村金融环境,开发创新型金融产品,拓展中间业务,达到“本土化发展”的目标,逐渐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决策执行体系等经营管理方法。
村镇银行应适应农村信贷市场特点,进行信贷产品创新。可以制定灵活的贷款期限,适应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可以根据信贷客户贷款期限、信用情况、预期收益水平的不同,制定浮动利率贷款风险定价机制;可以依托农村地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对农户开展信贷业务,提高农户的协作性和盈利水平。
村镇银行应树立风险意识,进行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作为企业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员工意识中,形成人人防控风险、人人践行风险管理的局面。为降低操作风险,应建立高效的贷款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信贷业务流程,严格进行贷前调查、授信审批、放款审批和贷后管理,加强对易产生风险业务的监管。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农村地区信贷户的信贷资料和信用水平,应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和当地政府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农村信用档案建设。为提高农村信贷户的还款能力,降低和分散农业风险带来的损失,一方面,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和推广农业保险,构建科学完善的农业风险补贴机制,应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业保险业务,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另一方面,村镇银行应根据贷款主体参加农业保险的情况来评估其还款能力,把贷款金额、利率与还款期限与保险挂钩,鼓励信贷户参加农业保险。
为构建科学高效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引进上,大力引进农村金融知识扎实、银行管理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当地有威望的,具备财务会计、农村金融、经济管理等方面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精湛的高学历专业人才;在员工培训学习上,应形成一套系统化的员工培训学习体系,加强对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培训,广泛开展业余学习和脱产学习等各种学习形式。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薪酬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
摘要:村镇银行作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三农”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起着填补广大农村区域金融服务空白,增加农村区域金融支持力度的关键作用。因此,通过分析研究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村镇银行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农村,对策
[1] 付伟铮.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信用风险分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2] 吕琳.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3.
[3] 康微婧.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4):32-35.
[4] 李凌.村镇银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J].中国金融,2011(11):94.
[5] 吴雪峰,戴斌.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研究,2011,10(11):4-6.
[6] 张海林.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的若干思考[J].浙江金融,2010(11):51.
[7] 林罕.广西村镇银行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探析[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6(3):93-96.
推荐阅读:
我国物业管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10-08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06-15
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05-31
我国司法独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06-03
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10-13
我国运输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10-31
我国食品添加剂发展问题及对策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