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1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班级:知道教师:

2016年月日

摘 要

2015年,我国军民融合工作全面提速,向深度融合的方向大步迈进。军地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各项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防科技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是当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军工科研院所深入改革,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良性发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民参军渠道畅通等。预计2016年,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是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利好政策将会继续推出,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民技参军、民资参军、民智参军的深度将加大,军民融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

目录

第1章 引言………………………………………………………………………………………………………………………….4 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5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5

2.1.1 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5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5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5 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6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6

2.3.1 民用核能……………………………………………………………………………………………………6 2.3.2 民用航天……………………………………………………………………………………………………6 2.3.3 民用航空……………………………………………………………………………………………………6 2.3.4 民用船舶……………………………………………………………………………………………………7 2.3.5 军工电子……………………………………………………………………………………………………7 2.3.6 民爆行业……………………………………………………………………………………………………7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7 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9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9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9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9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10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11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11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11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11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12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12

第1章 引言

2013年3月11日,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他还强调,“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

围绕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统筹建设,习主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对党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历史经验的总结和运用,为新形势下统筹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时代科技的制高点,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发展潮流,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点。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向深度发展,还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我们要抓紧转变国防科技成果消机保密理念,尽快转化为民用科技成果,使其在经济建设中迅速转化为国防综合实力。同时,要勇于打破利益藩蓠和垄断,我国目前有13万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500多家民营企业进入了军工行业,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都不输于传统军工企业,有的技术水平甚至还领先。如果不能出台相应的政策,从信息沟通、税收优惠、融资投资、风险补偿等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督,就很难使其融合、深入发展。

融合式发展不仅是要引导国家经济社会资源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建设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实现利益共享,追求双赢乃至多赢,这是军民融合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军地结合产业受到“热捧”。用军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政府转型,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共同选择。截至目前,在北京、陕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已有24个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专家认为,发展高技术的军工产业,通过航空、航天、船舶、核能和电子等产业的带动,逐步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进而提高信息化时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是利国利军利民之举。

自2014开始年,军民融合工作全面开展,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军地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加快了融合步伐。展望2016年,军民融合各项利好政策将会进一步出台并落实,为推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协同创新等营造较好的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全军全民大融合的发展态势。第2章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和环境分析

2.1 军民融合工作继续扎实推进

2014年,国家高层对军民融合保持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以及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都强调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预计2015年,中央及各相关领导将继续关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将其作为国家及地方国防科技工业“十三五”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军民融合相关工作将扎实推进。2.1.1针对军民融合的专题调研工作延续开展。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工作国家相关部门领导进行了密集的专题调研。7月2日至5日,马凯副总理先后到洛阳、武汉等地调研,考察军工及民口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6月29日至7月1日,许达哲副部长在黑龙江省开展调研;9月1日至5日,万钢部长等相关领导在湖北就“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发展”进行专题视察。所有调研的核心议题均指向军民融合。预计2015年,在调研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深入分析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全面研究并落实军民融合的战略部署。

2.1.2借助各类公开性活动扎实推进具体工作的落实。

2014年,围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军地双方主动作为,积极开展各类活动。5月26日,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160余家民营企业参展。10月16日,第二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举行,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分享并探讨了“军民融合”成功经验和发展新途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国性的军民融合相关论坛、学术交流、座谈会各类学术会议15余次。预计2015年,针对军民融合的相关活动将继续举行,切实推动具体工作的落实。

2.1.3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取得新突破。

2014年,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为社会各界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总装备部正在建设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计划做两套系统:对于涉密信息,将在涉密系统中通过分级分类进行定向发布;对于非涉密的采购需求、公开招标、军品配套要求等将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并提升平台互动功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预计2015年初,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进入运行阶段,与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形成顺畅的交互机制,共同助力军民融合。2.2政策法规建设将不断完善

2014年4月,为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文件针对军工开放、民参军、军民资源共享、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军民结合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是对前期军民融合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利于军民融合向纵深发展。5月,针对民参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和国家保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提出了改进工作的八项主要措施,为优秀民企参军构建起协调顺畅、简明规范、高效有序、安全保密的准入管理制度打下良好基础。10月9日,国防科工局组织召开的座谈会,讨论《国防科技工业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议(征求意见稿)》,并提出意见建议。预计2015年,在强军战略和深化改革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将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方式推动军民融合,针对军品采购定价制度、合同管理的相关细则以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有望年初出台。

2.3典型军民结合产业趋于理性发展

国家和地方政府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速军工先进技术、产品向产业化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军工大省以及民用高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军民结合产业尤其是具有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军工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家及地方一系列政策引导下,保持了稳速发展态势。

2.3.1 民用核能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民用核能体系,相关技术不断提升。我国三代核电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部分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核电设备制造国产率得到提高,如中广核位於阳江的机组国产化率最高可达85%。预计2015年,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设备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开发海外市场力度将加大,国内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也将提速。

2.3.2民用航天

航天技术应用已辐射到新材料、新能源、精密制造等民用领域,民用航天产值已占到航天总产值半壁江山。其中,北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核心技术取得较大突破,部分芯片的主要指标已接近国际水平。北斗产业园也逐步覆盖全国各大区域,基本形成了基础产品、应用终端、系统应用、运营服务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预计2015年,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将持续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卫星应用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凸显。

2.3.3民用航空

我国民航产业在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继续 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4年,C919大飞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项目不断取得新进展,充分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但不可否认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国际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通用航空领域,我国虽然尚处起步阶段,但发展势头较猛,全国已建成140多个通用航空产业园。预计2015年,国家将在航空动力、材料等方面继续加大研发投入,C919大型客机或将完成总装并首飞,通航产业规模将保持低速增长。

2.3.4民用船舶

2014年,船舶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我国船舶出口额、主营业务收入整体上保持增长。尤其是海洋工程装备行业增长加快,接单占比保持全球第一,其中,上半年新签各类海洋工程装备81艘(座),占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32%,居全球第一。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迄今下潜最深、国产化率最高的无人遥控潜水器系统“海马号”通过了海上验收。预计2015年,船舶行业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以及船舶出口将延续增长态势。

2.3.5 军工电子

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居全球前列,但国防工业部分关键技术领域,如芯片等核心元器件距离国际领先水平差距依然非常大。在未来装备信息化趋势下,通信、探测识别、精确制导等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预计2015年,将持续加大军事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军工服务器、电脑CPU等核心功能器件的国产化替代进程。

2.3.6 民爆行业

在国民经济稳步发展、能源需求持续旺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加大的拉动下,2014年民爆行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上半年,行业累计实现经营总收入347.7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产品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预计2015年,下游的基建行业将继续拉动民爆行业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也将加快,产业布局将日趋合理。

2.4 军工行业改革将稳步开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深化改革元年。6月28日,首届中国军工产融年会举行,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科研院所、军工集团、民口配套企业、投资机构等200余家单位参加,探讨如何通过资本市场更好地推动军工行业改革。7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制定印发了《集团公司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4-2015年工作要点》,大力推进“无禁区”改革。同时,军工行业中被认为科技实力最为雄厚、具有最优质的资产的科研院所改制试点方案已上报有关部门。10月13日,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明确披露,旗下科研院所已经完成了“一所两制”改革,将成立四大科技产业控股公司作为平台公司,方便科研院所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预计2015年,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与军工行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如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总体方案、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方案等将陆续出台,军工行业将迎来新的改革高潮。第3章 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3.1关注军工科研院所改革问题

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已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正在论证实施的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难点。一是目标的清晰界定。正在论证实施的改革方案,主要参照地方事业单位改革模式,简单地对军工科研院所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院所的改革目标和规划尚未从根本上全面论证清楚并加以界定。二是院所的分类。军工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与调整,许多单位已与最初定位有了很大不同,综合型院所明显增多,职能任务可能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型号研制和试验鉴定、技术基础等一个或多个领域,很难按照统一分类的原则和标准将其简单地划分为公益一类、二类或企业。而且未来院所应划为哪一类,由国家还是院所自身来定也有待进一步科学论证。三是相关配套政策跟进。院所改制后科研任务管理如何调整,国防基础研究任务如何保证,军工技改资产如何管理,事业费取消或大幅度减少后如何扶持和激励人才,等等,都需要有一整套新的系统完善的配套政策。目前军工院所改革论证中大家观望多、取舍难。

3.2关注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问题

随着军民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军民结合产业覆盖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既包括传统的“四民”(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航空、民用船舶),也包括利用国防科技优势发展的、与军工技术同源或工艺相近的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安防产品等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不同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路径不能一概而论,部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规范管理、合理引导,致使产生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众多问题。如船舶工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表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等;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尽管发展空间巨大,园区建设异军突起,但大多园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地理位置分散,行业排名前10位的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全国6%,且绝大多数为小微企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式发展;通用航空产业,随着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地方政府及民间资本对通航领域的投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通用航空项目,通航产业园遍地开花,但是依然缺乏规划,同样出现了产品结构雷同、投资单

一、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产业集群建设和市场发展环境都远未成熟。

3.3关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问题

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高效的创新组织模式,对于提高科技创新效率发挥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特别指出“要健全国防工业体系,完善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体制”。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主体、自主创新层次、军民通用标准 等的不协同,我国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还未完全建立。首先,我国军民科研任务管理缺乏顶层统筹,尚未在国家层面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领导体制。民口科研管理机构有科技部、教育部、工信部、发改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军口科研管理机构有总装备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发改委等。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在国家层面存在的多头分散、政出多门等现象,无法实现军、民科技创新活动的统筹协调。其次,军民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各类创新主体之间存在一定的组织壁垒,不利于政产学研协同攻关局面的建立。此外,国防重大科技难题的研发投入方面,由于受国防特殊性要求、知识产权制度等的影响,尚未建立起政府、军方、企业、社会资本协同投入的多元化国防科技投资模式;信息交互方面,具备较强专业水平、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服务平台相对较少,特别是体现军与民特质的要素融合平台更加缺乏,信息交流不畅通、不对称较为突出,相关主体对接不畅。多种因素交互,致使科研生产重复、浪费现象严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格局难以形成,影响了国防研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创新效率。

3.4关注民参军体制机制等问题

民营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尽管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民参军过程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准入程序严格,民企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所需资质的审查论证及管理涉及到政府和军方多个部门,虽然《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今年已出台,但是申请流程长、牵涉部门多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在“四证”办好后,企业在后期维护上也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在机制上,面临信息不对称、交流机制不畅等问题,尤其是民企获取军方需求信息难度较大,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多数民企参与程度还不是太深,长期以来基本只能承担三级以外的配套任务,很难从军方或总承单位及时获取技术产品的需求信息,导致自身技术产品与军方需求不能很好的对接;在政策上,军民用标准、投融资、知识产权等政策一定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亟待更新完善。受上述多重因素不同程度的制约,目前民参军的深度和广度尚显不够。

第4章 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4.1通过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明确讲到“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未来要积极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军民深度融合。首先,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统一思想,科学把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切实形成合力。其次,相关机构协同,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法规制度。通过全面梳理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问题,在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的基础上紧密围绕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抓好军民融合相关法制建设,出台针对性地的意见和建议,如改进技术

保密制度、军民技术统一标准等,确保高层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4.2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制

在研究和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的过程中,可借鉴和学习美国和俄罗斯的成功经验,将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机构与企业分开,但始终要保证一支强大的国防科研“国家队”。首先国家需针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型号研制等不同阶段科研特点,对军工科研院所进行科学分类和界定,然后明晰改革思路和方案。对于从事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军工科研院所,继续作为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统归政府直接管理,并由国家建立稳定的科研支持机制,专门从事该类国防科研。而应用型的工程类、工艺类军工院所走市场道路,进行转企改制。其中,以先期技术开发、演示验证和型号研制为主的科研任务,统一划归为转制企业或军工企业进行管理;而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科研任务,根据不同情况由国家相关单位和企业分别或共同管理,促进产研结合。在明晰思路的基础上,再选定部分针对性科研院所进行先行试点。

4.3促进重点军民结合产业升级

首先,国家需要加强全国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对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全国一盘棋式的规划管理。然后,针对军民通用性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台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加以支持,引导并加速其成长和推广应用。此外,对于重点关注产业,未来还要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夯实基础,着力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如船舶工业重在创新驱动,大力发展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航空工业重在加快培育和发展通用飞机、民用直升机、大型飞机等,解决动力、材料发展等滞后问题;航天工业重在推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军民用卫星的统筹;核工业重在解决核动力关键软件自动化、后处理、核安全等瓶颈问题,大力发展民用核材料产业;军事电子工业重在突破芯片、关键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服务器等核心 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产化替代水平。

4.4尽快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

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机制,首先必须结合实际,在国家层面强化统筹规划,在科技研发活动及生产制造活动之间建立有效的衔接网络,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发展创新链路合理有序的全过程管理。其次,国家在政策上也要积极鼓励协同创新。如完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使得民口科研生产单位能“放心”参军、“全心”合作。再次,提高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借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科研模式,成立专门部门,全世界、全领域、全方位扫描高端技术和人才,建立森严的项目决策体制和宽容失败的管理理念。此外,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高效利用好国防科研投入,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关键原材料、核心元器件、军用动力、先进制造工艺、计算机基础软件等技术瓶颈。

4.5继续推动民参军相关制度改革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2

近年来,湖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军民融合战略规划,明确把“健全军民互动合作机制,促进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摆在科技兴湘的重要位置。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就是通过国防科技资源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逐步扩散以及民用科技资源向国防领域的有效转化,促进军民科技的相互辐射、嫁接和耦合,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从国家科技发展中获得深厚的技术支撑,经济建设也能从国防科技创新中获得更加有力的安全保障。

1 区域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是保障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诉求

1.1 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

后金融危机时期,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已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自组织理论认为,要从宏观和根本上把握全局,解决实践问题的途径必须找准“波动因子”,湖南转方式、调结构的“波动因子”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领域多在该高精尖技术领域,所带动的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西安阎良航空基地、绵阳科技城等均通过军民科技资源的高效融合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湖南作为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点省份之一,通过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可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的双向转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牵引和带动促进整个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2 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是全面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体系建设的需要

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关键点,通过两者的互补效应、学习效应与规模效应,可以大大提升其满足国防需要的数量、质量与水平的能力。对军品研发生产来说,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有利于推动民用单位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也为军品研发生产注入活力。对与技术先进、对市场反应灵敏的民用科技力量合作,可以缩短技术开发时间和技术的市场转化周期,从而获得外溢效应。对民用单位来说,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可以发挥军事技术和军工生产能力的民用潜力,促进军事技术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加速提升民用单位核心竞争力,将湖南军工经济寓于国民经济体系之中,使之既能为国防建设服务,又能为富民强省服务。

1.3 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是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需要

军民科技资源的融合并形成产业集群是优化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布局的重要途径。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军民科技资源的产业集群发展不仅具有特色突出的基本特征,也具有空间集聚显著与区域经济关联度高的具体特征。因此,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可以打破行政区别、行业壁垒,突出军民两用优势产业的特色及发展重点,从而避免产业同构化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通过构建特色鲜明的军民融合产业体系,实现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最终促进国防工业布局优化。

2 湖南省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现状分析

2.1 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中部崛起和建设“两型社会”契机的推动下,湖南国防工业以军民科技资源融合为重心,着力推进重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完成,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军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汇集了三一重工、江麓机电、长丰集团、桃花江核电等实力雄厚的军民融合领军企业[1]。培育了众多军民两用优势产业,主要包括以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工程船舶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以核电、光电、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航空动力、传动和着陆系统为主的航空产业;以卫星地面装备、卫星应用产品为主的航天产业等[2]。2006年至2008年湖南军民两用优势产业增长迅速,其中航空产业、光电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速度最快。

2009年以来颁布的《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划纲要》,2010年出台的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四千工程”均进一步了强调军民科技的融合。在政府的推动下,桃花江核电站、长株潭航空城、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江南集团麓谷高新区等众多军民融合合作项目陆续落户湖南并形成了新的增长点。目前,湖南军工正在着力推进核能、航空、航天、光电信息、工程机械等“十个军民两用优势产业”;重点建设长沙航空工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湖南航天科工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园等“十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欲培养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年产值过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力争实现全省军工总产值1800亿元[3]。

2.2 湖南省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存在的问题

(1)在管理体制上,以部门纵向管理为基本体系,形成了条块分割、军民分割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宏观决策缺乏统筹协调,也将带来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等问题。同时,由于管理体系的相对独立和封闭,军民科技资源整合也受到极大影响。可见,封闭、分割的管理体制既不能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战争的特点和需要,也因其隔断了军民科技要素间的联系,致使交易成本增加,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目前的军民分割的纵向科技管理体制,导致在和平时期,军工优势无法充分发挥,在战时又不能满足军品的巨大需求,进而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有机统一。

(2)在运行机制上,“军民分割”的管理体制使军民科技资源自由合理流动受到限制。据统计,湖南军工企业民品产值虽然占全行业总产值的70%左右,但多数是“军”与“民”分割,有的企业在民品开发上还是空白,有的却是抛开军需搞民品,普遍存在军工生产线利用率低、军工企业科技和生产优势发挥不明显、民品生产成本过高、军民融合程度不深等问题。此外,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目前比较缺乏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和高技能的劳动力教育培训体系等社会服务体系与相关配套体系,如研发体系、技术成果交流平台、金融担保体系、标准体系、涉密管理体系等。

(3)在资源配置上,与高效整合区域内军民科技创新资源,最终产生“1+1>2”的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湖南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介入军民融合产业的力度远远不够,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如从近10余年湖南航空航天产业R&D人员及经费支出来看,2007年以后湖南航空航天R&D经费投入不足及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这也直接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在管理制度方面,科技管理制度主要是政府主导,其他组织参与较少。同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制度融合不够。

3 西安、绵阳、重庆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经验与启示

3.1 西安阎良航空基地:以产业链构建推动军民科技资源整合

自2004年设立以来,西安阎良航空基地一直以“市场导向,国际合作,体制创新,军民互动”为主导,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为基础,有效地整合陕西航空产业资源和机场空域资源,形成了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新型航空产业带,现已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航空产业集群。在军民科技资源整合中,该基地充分发掘军地龙头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通过不断聚集上下游配套产业,全方位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了以大飞机项目、ARJ21飞机系列化生产研制为主干产业,以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航空大部件、航空新材料为分支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撑产业,以航空零部件加工、航空维修、转包生产、航空教育培训等为配套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此外,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了对各类军民融合项目的支持力度[4]。

3.2 绵阳科技城:以五大平台推动军民科技资源高效耦合

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试验。10年来,科技城依托五大平台在强化军民两用技术的研发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平台。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组建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孵化中心”,依托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吸引了著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参与;二是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构建了以省内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为骨干、牵引省外重点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产业科技支撑网络,并完善了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长效对接机制;三是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通过 “绵阳国家军转民科技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民品生产基地、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军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载体;四是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通过市场运作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建立了“科技城军转民投融资公司”并设立了军转民专业创业、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五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平台。建立“科技城虚拟大学科技园”,吸引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质科技资源入驻 [5]。

3.3 重庆:以三大平台推动军民科技资源深入结合

重庆市军民科技融合是通过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科技平台来实现的。军民科技研究开发方面,在长安、嘉陵、建设三个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基础上,重点扶持多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目标进行建设;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方面主要包括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科学数据等方面的互动共享,推动军民两大创新体系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如对西南兵工局的科研资源整合就建立起了能支撑西南兵工做大做强的民品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体系;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培育特色产业,提升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着重建设重庆高交会及技术交易常设市场、企业孵化器、科技咨询评估鉴定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6]。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应当坚持“产业链构建、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以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园区)为基础,充分发挥产业链优势,不断聚集上下游配套产业,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加强产学研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最终形成具有集聚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合。这既可以促进优势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带来强大的技术示范和学习效应,又能强化对区域经济产生较强辐射带动作用。

4 湖南省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政策建议

4.1 以资源整合为基础,构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联动机制

湖南省军民科技资源融合,应以建设“大国防”、发展“大产业”的思想为指导,以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为载体,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通过军地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和中介机构等组织,以军民两用科技资源互动为核心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如图1所示)

具体来看,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是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主体和平台。包括长沙航空工业园、长沙特种材料产业园、株洲航空产业园、湖南航天科工城、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园、长沙光电产业园等,这些园区确立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导向。国防科研院所主要指中电48所、230所、608所、稀土院、冶金所、有色所等国防科研院所。大学主要指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军工企业主要指江南公司、江麓机电、南方公司等大中型企业,是融技术开发、生产、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组织。非军工企业指三一重工、山河智能、长丰集团等地方工业企业。中介机构主要指湖南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等。政府有关部门,如省军民科技融合协调办公室、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工局、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为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提供服务和支持,并进行监督和协调。通过十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平台的连接,相互之间的双向或多向联系,进行着军民科技资源的传递和交流[8]。

4.2 以产业集群为动力,深化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市场机制

长株潭城市群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八大城市群之一,是湖南军民融合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军民科技资源通过城市群能够有效地集聚和整合为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和升级提供持续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长株潭城市群在集聚各种要素、提升和加强服务功能的同时,不仅仅会向周围地区和中小城市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要素,而且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由此产生的创新能力,会使成为辐射周围城市的整合军民融合产业体系的“龙头”,对产业组织和经营管理方式创新等方面起到先导和带动作用,最终成为产业集群的加速器。因此,应全面提升长株潭城市群的内涵,高度重视和培育长株潭3+5大都市区军民融合企业、研发、中介等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形成立足长株潭 3+5城市群,辐射全省的的区域型服务平台[9]。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和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整合全省军民科技资源,进而优化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布局。

4.3 以制度耦合为支撑,完善军民科技资源融合的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继续教育和培训,为增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撑。尝试建立国防科技高层次人才库,构建全省国防科技工业人才网,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将分散于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高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等资源按照一定的方式聚集起来,形成人才合力;二是着力构建国防科研多元投融资机制。建议设立军转民专业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引进专业风险投资公司在产业基地设立分支机构等;三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湖南已有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入国防基础科研行列。下一步要围绕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方向和湖南高新技术发展领域的重大项目,组织引导军工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军民两用技术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或科研生产联合体,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孵化、放大,形成产业化[10]。

5 小 结

2011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制定了《军民融合促进法立法工作总体方案》,现已完成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区的调研,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高度重视。湖南省应仅仅抓住当前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应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依据高新技术军民两用化的特征,大力推进军民科技资源融合,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一批产业集聚程度高、能够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为富国强军和富民强省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谢新颖,沈瑞庭,王宜捷,等.湖南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J].湘潮:2002(3)

[2]罗月林.科技创新为湖南军工插上腾飞的翅膀[N].湖南日报,2009-06-28

[3]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南:为建设军工强省打下坚实基础[N].2011-04-06

[4]贺小巍.六年蓄势:产业聚集夯实陕西航空力量[EB/OL].ht-tp://www.caib.gov.cn

[5]四川省委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意见[Z].http://kjc.my.gov.cn

[6]杨林.重庆市国防科工办:军民结合科技问题研究(研究报告)[Z].2009

[7]侯光明.军民技术转移的组织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12-118

[8]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Z].2009

[9]刘茂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集约化、集群化、集聚化”战略[J].湖湘论坛,2011(2)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3

一、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的经验

(一)国外军民融合发展的做法

发达国家实施“军民结合、军民一体化和复合化”的市场经济模式比中国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借鉴作用。在“战转平”期间,世界军事大国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发展模式,其目的是谋求国防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美国制定国防工业军民一体化调整目标,旨在将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融为一体,最终做到“一套资源、两种能力”。美国国防部提倡优先采用渐进式采办方式,取代过去一步到位采办方式的主导地位。其成效一是加快了武器装备研制和作战能力交付进度,二是降低了项目风险,防止进度拖延和成本超预算现象,三是增强了装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四是扩大了竞争范围,增强了竞争力度。

俄罗斯积极推行军工企业股份化、私有化,对军工企业推行集团化、专业化,整合了10个一体化的军工集团公司,通过增加订货、提供出口保障金和进行国际融资等手段对国防工业进行大力扶持,重视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增强其国际竞争力。

英国推行“精明采办”改革,将装备保障从需求确定到研制、生产、采购、列装和保障的全过程纳入管理范围,有效地避免了“拖进度、降指标、涨经费” 的现象,提高了装备保障效益。

(二)军民融合

目前,国内外对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看,军民两用技术日趋融合,高新技术两用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体制,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国家共同的政策取向。“军民融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一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技术转移包括“军事技术转民用”和“民用技术转军用”。三是在国防采办全过程中推进军民一体化。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工艺、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实行采购“货架产品、技术和服务”(COTS)的策略。四是在部门管理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改革有关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行政管理活动的军民融合程度。五是在产业链分工层次上推进军民一体化,即在最终产品层次中,实现可共用的产品、设施、技术;在分系统层次中,实现可共用的产品、设施及其价值;在部件层次中,实现可共用的产品、技术、设施及其价值。

二、军民融合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中,均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在国家“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中单设篇章,对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充分表明党和政府对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高度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可加快军工企业强强联合的进程,通过政策扶持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组建以军民两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集团化、专业化团队,可加快高精尖武器装备的研制和交货进度,降低项目投资风险,预防科研成本超标的问题;鼓励军工企业发展军民两用高新产品,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既可避免军品任务下降所带来的风险,还可实现国防安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对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军轻民”

国家军工企业从军民结合到军民融合已有30多年,截至目前,军民融合进程中形成规模产业的军工企业还是比较少。为什么会产生几起几落的现象?其原因有:一是军工企业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国防重点型号项目的研制与生产任务,为建设强大的国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极高的荣誉。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无形中对军品产生了高度的重视。二是国家对军工系统采取特殊保护与培育政策,对军品技术改造项目给予资金扶持,而民品则没有资金扶持,利益驱使对军品产生了一定的依赖。三是民品开发执行的是市场经济管理模式,上项目需要自筹资金,存在很大的风险性。四是企业决策层对富国与强军的关系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存在“重军轻民”的思想,致使民品发展出现几起几落的现象。

(二)粗放型发展模式

近几年,为促进企业的转型跨越发展,众多军工企业已开始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使民品开发的步伐明显加快,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就军工企业的民品而言,有些企业利用自己的军民两用技术优势,开发了技术含金量高的高新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大部分企业在军品任务锐减的情况下,为了生存而自谋出路,不顾产品的技术含金量如何,只要市场需要就干。由于民品研发能力薄弱,生产的产品呈以下现状: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小批量产品多,大批量产品少;老产品多,新产品少;内销产品多,外贸出口产品少;微利产品多;利润高的产品少;低质和一般产品多,名牌优质产品少。由于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值虽高,但利润极少。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是导致军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

(三)技术创新能力低

创新是企业技术进步的灵魂,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不竭动力。就技术创新而言,军工企业在军用技术上占有很强的优势,但在民品开发上仍处于劣势。例如,现在全球知名的华为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始终没有低过总利润的10%,高投入的研发,使得产生持续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换代产品。军工企业创新能力分为军品创新能力和民品创新能力,不能简单地从公司拥有产品的数量和年产值等指标进行判断,可从每年申报的专利、成果的数量等指标中进行查看。

(四)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军工企业在实现重组或成立公司后,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进,但对军转民产品沿用军品管理体制的问题仍比较普遍,例如采用军品管理模式,各种费用都往里摊,极大地制约了军转民产品的发展,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进。

四、促进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

军工企业领导层重视军民融合发展是关键。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军工企业领导层应认识到军民融合是军工转型发展的大趋势,是应对军品任务锐减带来的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对履行富国强军的双重使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彻底摒弃“重军轻品”的思想,切实将军民品同等对待,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以不断进取、大胆创新的态度开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二)制定规划,加快转型

制定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按照国家对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规划,根据自身优势制定长远的军民品战略规划,这不是单指“十三五”规划,更多的是对于未来民品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转型发展步伐,促进军品融合发展。在制定规划时,对企业内部所有军可转民的产品进行全面梳理,对无竞争优势、附加值低的民品要逐步转型,对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要加大自主创新和科技投入的力度。大力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军工企业要具有核心竞争实力,就要通过发展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来实现收益最大化。其优点是:战时能为国防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及军事服务,平时又能较好抵御军品任务锐减所带来的风险,实现企业自主发展。

(三)拓宽融资,推动上市

军工产业要发展,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国家和各地区出台的优惠政策,助推军工产业整体快速发展,推动企业公司上市,实现资本证券化,这是吸引民间资本发展国防工业的最佳形式,也是军工产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的有力措施。为确保国家对上市军工企业的绝对控制权,政府通过持“金股”来确保国家对军工产业的有效控制,使军工产业实现市场化运营,不仅能降低融资成本,还能通过资本市场的刚性约束,强力推进军工企业转型发展。

(四)市场运作,优化配置

国外的航空航天工业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市场化的管理体系。市场化的管理体系,为了应对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就可以使自身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内部自由可以最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目前,航天管理者受传统管理的约束和制约,到现在还没有认清楚市场的作用,没有将航天企业的管理与时代相接轨。习惯于程式化的工作,习惯于完成上面交代的任务,对于下面的管理,也是按相关规定步骤,下达命令。再加上军工任务还占有相当大比例,又是在航天工业不可能完全成为民用工业的情况下,想让企业内部的人员转变思想,提高市场意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上述的问题是目前航天单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了管理体制与市场的脱节,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为了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我们必须提高内部市场意识,逐步改变现有的运行体制,参与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

(五)渐进改革,持续发展

我国初步改革成功的经验,是在维护社会原有内在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增量式改革确立起新的游戏规则,并通过新规则增加经济中的有效运用,向社会展示了一种可以替代旧规则的、新的、更有效率的、值得信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目前民品产业刚刚起步,必然在各方资源上与军品有所冲突,建议在旧体制阻力较大还“改不动”的时候,先在其旁边或周围发展起新体制或新的成分,比如成立公司和各类事业部,随着这部分经济成分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和体制环境的不断改善,逐步改革旧的体制。

五、结论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4

摘要:我国已经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国家战略位置。因此,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军民融合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方案,将会极大地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发展和转型,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防建设的“工匠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军民融合;人才培养

在2014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就职业教育工作专门做出的重要批示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了国家战略位置。

高等职业院校是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要紧密围绕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新型国防技术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战略目标,探索军民融合式人才的特点及规律,从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和转型的实际情况来看,军民融合式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可从氛围营造、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转变、人才体系建设和人才择优选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营造军民融合氛围

军民融合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首先在于军民融合文化环境的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可以结合院校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国防展馆、邀请有关军民融合方面的先进个人及先进事迹,利用校园网、校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广泛宣传,激励和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服务军工企业和国防事业的愿望和决心。

同时,定期组织有关国防科技创新、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学术讲座(图

1、图2),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军民融合式发展及人才培养方面的政策及规定,明确自主责任意识和全局发展意识,树立抓好国家政策提供的良好时机,在军工企业历练并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在军工企业发挥潜能的远大目标。

图1“大国工匠”学术讲座

图2高新技术学术讲座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和转变

首先是调整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要在充分调研和吸收军民融合政策及成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开设与国防建设、军民服务相关的课程。

其次是增设实践。采取课外实践、参观、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开展与军民融合方面的创新研究,将所学专业与军工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三、建立军民融合人才体系

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以军工特色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以向国防建设输送高素质、高质量军民融合人才为目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学模式,把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科技优势与发挥军工技术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

四、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择优选聘

首先是鼓励学生积极入职军工企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团委、辅导员等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就业政策、法规的指导,做好学生就业前的自我定位,?槌晌?合格军工技术人才提供基础性平台,指导学生树立就业首选军工企业、为国防贡献力量的高尚品德。

其次,实施入职军工企业考核。为了使最优秀的学生能够优先入职军工企业,需要对学生在思想道德、沟通力、创新力、技术能力及团队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学生的平时考试成绩、参加各项职业技能大赛都将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和指标。

总之,高等职业院校通过制定基于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军民融合,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向国防建设方面发展和改革,使学生树立“学在国防、服务于国防、献身于国防”的奋斗目标和远大梦想。

参考文献:

军民融合发展国民经济动员 篇5

一、强化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些单位或领导由于受惯性运转模式和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国防观念弱化,战备意识淡薄,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对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对市场经济给国民经济动员工作带来的影响研究得不够深透,把经济动员工作看成“额外负担”、“软指标”,还在延用计划经济时期和传统作战样式下“以量求胜’、“人海战术”等老旧办法开展经济动员工作,缺乏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一定要坚决反对和克服,牢牢树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理念。

要树立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战略”观念,强化国防和经济建设“一盘棋”的思想,通盘筹划,顶层设计,推进军用与民用双向转化、国民经济动员和国家综合国力资源双向利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一体运作。

要树立全民参与的“大国防”观念,深化国民经济动员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共同责任的认识,坚持党委统揽、政府主抓、军地合力、全民参与。

要树立整体协调的“大融合”观念,处理好战争国民经济动员与非战争国民经济动员、军队动员与后备力量动员以及其他专业动员力量之间的关系,确保各种力量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优势互补。

二、强化统筹协调的总体思路

从近几年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实践看,任何闲置机构一旦要突然启动,在短时间内高效运转、发挥作用,其难度很大,组织指挥、人员调动、物资调配等,都需要一个彼此适应和相互磨合的过程。

如果再考虑到个人、企业和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下利益关系调整,就更会增加动员工作的经济成本和时效性,动员效率难以提升。

在国民经济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要抓住时机,对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作出总体规划,明确各级各部门各行业贯彻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主要职责,为各级推动军民融合提供基本遵循和指导。

国家经济动员部门要把军民融合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的重要抓手,统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明确军民融合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国民经济动员领域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明确指向和要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重视起来,把国防动员建设真正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军民融合作为考核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以此引起各级各部门对统筹国防和经济建没的高度重视,增强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的自觉性。

三、强化领导管理体制

国家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必须要通过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制才能真正执行。

国防动员在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地方层面,应继续完善“党委统管、政府主导、国动委协调、各方配合参与”的领导管理体制。

坚持和完善党管武装、党委议军、双向兼职、第一书记述职等制度,把国防动员建设列入各级地方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确保国防动员建设顺利进行、健康发展。

各级地方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国防动员工作,将国防动员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将国防动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逐年递增,将国防动员机构纳入政府机构改革范畴统一编制、配齐人员,将国防动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评范围统一考核、奖优罚懒,确保各项动员工作落到实处。

通过调整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由总参和国家国动委归口管理国防动员需求汇总、提报和落实的运行机制。

总参负责汇总军队各大系统、各大单位提出的国防动员需求,论证审核和综合后,适时提报国家国动委。

国家国动委根据总参提出的需求,在组织军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论证评估后,纳入国家总体建设规划和专项规划,并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逐级分解、逐项抓好落实。

四、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从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这项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军地负责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人员多为兼职,且调整比较频繁,对政策法规、动员规律和组织协调不懂不会、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专业人才。

要按照平时与战时结合、应急与应战一体的要求,统筹国防动员队伍与政府应急队伍的编成。

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应将国防动员队伍纳入政府应急力量体系,与各级国动委办事机构共同研究提出国防动员应急力量的组建规模、结构布局和有关要求。

政府新建的应急队伍尽可能依托国防动员专业队伍组建,做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

政府组建的道路通信抢修、核生化救援、卫生防疫、水文气象等与作战密切相关的应急队伍,应纳入国防动员力量体系,实现平战结合、平战两用。

要加强军地联训联演,各级应综合利用训练基地、培训中心和训练教学机构等资源,加强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训练、协同训练和综合演练。

军事知识与技能训练由军事部门负责,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由专业技术部门负责。

联合演练由国动委和军事机关牵头,党政军警民各方力量参加,根据应急预案突出抓好反恐维稳、抢险救灾、重大事故灾难救援、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等科目的联合演练,不断提高军地联合协同行动的能力。

五、强化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建设是当前国防经济动员的根本,由于在较长时期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导致我国在国防经济动员硬件设施建设上存在很大缺口。

现阶段就是要紧紧抓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大好机遇,按照“经济与军事兼容、平时与战时衔接、军需与民用一体”的要求,在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强化军事功能、实现深度融合。

一是把民兵预备役训练基地、武器装备仓库、学生军训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能改建的不新建,能合建的不单建,做到一地多用、共同使用、发挥其最大功能。

二是结合各地城镇经济圈布局,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加强人防指挥、防空阵地、人员掩蔽、物资储备等工程建设,提高综合防护能力。

三是把交通战备设施融入铁路公路、港口码头、隧道涵洞、桥梁机场等项日建设中,完善有关配套设施,满足部队重大型军事装备装载机动通行的需要。

四是飞机、车辆、船舶等军民通用装备制造中应预留武器装备加装接口,计算机、通信网络、光电缆等信息技术产业,应为军事使用预留通道。

五是粮食、油料、建材及各种仓库等储备设施和医院、学校、影剧院等卫生文教设施建设应兼顾预设战场整体布局。

六是与国防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应从立项、审批、设计到生产、施工、验收,都应听取军方意见,贯彻军事需求,实现军民融合。

六、强化配套的政策法规

近年来,国家虽然相继颁发了一些重要法规,但涉及具体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加强。

一些政府部门没有把国民经济动员建设纳入主要议事日程,有的执法部门也没有把国民经济动员法制建设纳入职责范围,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比较突出;对国民经济动员方面的.法律宣传形式单、手段少、范围窄,缺乏普及性和实效性,远没有达到全民性和全社会性的目标要求。

因此,我们要贯彻依法治国要求,不断完善法规政策,推动国民经济动员在法治轨道上有序发展。

1、在政策层面

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防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政府需要进一步放宽国防市场准入,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军品生产和非关键性领域。

其次,要引导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军工企业,自主地退出武器装备生产,使有科技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民用企业,能够进入武器装备生产领域,彻底改变我国武器装备生产相对封闭的格局。

最后,要抓紧制定并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及时修订和完善军用标准和规范,扩大军品和民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程度,通过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实施,为“军民融合”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在法规层面

由全国人大或国务院委托,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总部有关单位共同参加,研究制定和补充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

主要包括明确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相关部门的职责、权利、义务、工作规程和管理体制,对企业贯彻军事需求进行补偿的原则和机制,军民融合项自建设资金的来源与管理办法;在军民融合项目的立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稽查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从而使国民经济动员军民融合式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周涛:军民融合经济动员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 王加栋:航空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

[3] 姚广宁:国有军工企业军民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6

——在与区城建局、建设局、园林局党委联组学习上的发言

洪山区人武部政治委员 孙革新

(二○一一年三月十四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2004.7.24)时强调指出,要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型互动,确保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确保军队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运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内涵,为我们进一步转变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人武部作为省军区系统的部队,特别是作为同级地方党委军事机关,我们要切实用这一重要指示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创新实践,努力探索符合洪山区情实际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推动民兵预备役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

一、要深刻理解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意义

军民融合式发展,为我们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指明了方向。我们应该从战略全局上把握内涵、认清意义,不断增强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主动性、自觉性。第一,军民融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有效利用和发挥现有军地资源优势,防止重复、分散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建设与国防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二,军民融合是人民战争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关于人民战争思想,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有论述。中国革命历史经验表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军发展壮大的根基在民、力量在民、保证在民。军队来自人民、服务人民;人民是军队靠山,军队是人民支柱;战争是保护人民的战争,战争也是人民的战争;经济社会要发展,军队建设也要发展;“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胡总书记提出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思想,是对三代中央领导核心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成就。第三,军民融合是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形势和安全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和反华势力仍很猖獗,“台独”、“藏独”、“东突独”以及近期比较活跃的“煽动非法聚集”等反动势力不断制造事端;国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活动不断,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明显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 相互交织,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实行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相互带动、加快富国强军步伐的必然选择;更是发展地区优势,加强多样化军事能力建设、实现安全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二、人武部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人武部作为同级地方党委的军事部和政府的兵役机关,不仅是本级行政区域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也是联结地方与其他驻军的桥梁纽带,并所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具有特殊优势并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人武部应站在洪山区安全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意义,积极为军民融合发展做贡献。一是人武部具有领导体制“双重性”的优势,应该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我党我军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形成了对人民武装实行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军事系统垂直领导的“双重”领导制度。这既是一个重要特点,也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领导保证。人武部应充分发挥党管武装优势,当好军队与政府之间的联络员,主动建言献策、主动沟通协调、主动有所作为,积极推动我区军民融合工作的健康发展。要依靠制度强化组织领导。人武部要自觉接受党委、政府的领导,及时汇报上级军事机关的指示要求,积极宣传国防和军队建设 的方针政策,通过完善和坚持双重领导、党委议军、现场办公、工作述职等党管武装基本制度,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的国防意识,促使党委、政府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筹划,把军民融合发展作为长远的政治任务来通盘考虑。要履行职能当好参谋助手。人武部作为洪山区军事领导指挥机关,是区委、政府军事工作的参谋助手,协助区委、政府搞好军民融合工作是分内职责。平时工作中要主动了解掌握国防建设情况和军事需求,积极向区委、政府提出有质量的意见和建议,为区委、政府正确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对军民融合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项帮助解决。要发挥作用搞好统筹谋划。人武部是区国动委的常设办事机关,具有综合协调的职能。在军民融合工作中,应主动牵头,担当起统筹谋划的重任。如要认真搞好区国防动员潜力发展调查工作,分析研究军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潜力,切实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要立足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军事工作实际,协调政府有关部门从顶层上制定军民通用人才培养、应急应战物资储备、军民产品对接、基础设施共建共用、军民一体化保障等规划计划,对每年抓什么、达到什么指标、什么时候完成,都应明确到具体单位、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使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方法科学、步骤有序,形成国防建 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做到既能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又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人武部具有工作性质“兼容性”的优势,应发挥好“铺路搭桥”的作用。人武部既有军的性质、又有民的特点,军事工作与地方工作兼容,开展工作较为方便。人武部应紧密结合这一特点,积极为军民融合式发展搭建平台。要强化国防教育,营造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协调和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人武部要把融合发展的思想作为全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计划,抓好深化普及。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教育,使全区人民群众特别是民兵预备役人员明白富国强兵的道理,大力营造人人关心、积极参与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健全法规制度,提供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军民融合工作涉及社会诸多要素、关联军地诸多部门、关系单位和个人诸多利益,牵涉面广、政策性强、落实难度大,是一种强制性的公共行为,只有依靠完备的法规调控措施来协调和组织,才能有序开展。人武部应着眼形势发展需要,积极协调区委、政府出台有关配套法规制度,确保军民融合工作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完善运行机制,优化融合发展的工作环境。人武部要根据融合工作的特点规律,按照“军队提需求,党委作决策,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 实”的思路,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建立完善高效、正规的工作机制,理顺工作关系、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形成军地之间固定的沟通联系渠道,切实把军民融合工作纳入各部门的工作范畴,与经济和社会工作同步部署、同步落实。三是人武部具有工作对象“广泛性”的优势,应发挥好“示范引路”的作用。人武部工作性质寓兵于民,工作对象分布在各个系统、各个行业、各个岗位,军民融合的要求更高、形式更直接、效果更明显,必须在军民融合发展中积极主动作为,积极抓好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军民融合发展工作,努力发挥好“示范引路”作用。要推动指挥体制的融合。如着眼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需要,在推动国防动员机制与政府应急机制衔接上功夫。要以区委、政府和人武部自身为基础,依托国防动员机构,组建党政军合成、分工协作的联合指挥部,并利用军队内部系统指挥网、政府政务网和国防动员信息网,建立军地兼容、信息互通的合成指挥控制平台,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国防动员工作。要推动物资储备的融合。人武部要积极借助国防动员工作平台,认真搞好应急应战装备物资需求论证,按照急需先储、调用方便的原则,抓好军民通用装备物资器材实案化预储、预征工作,并商区有关部门和军民通用企业,搞好技术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要以区委、政府为中心、以洪山区主要干道为支撑、以主要街道为重点,建立由人武部协调负责、需求部队按需计划调配的物资储备、配备、采购网络,形成多层次、多方向、富有弹性的军民融合布局,为应急应战提供持续稳定的物资保障。要推动人才建设的融合。人武部应利用洪山区科教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拓宽编组渠道、改进编组方法、提高编建质量,真正把热爱国防事业、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较高的军民两用人才,特别是科技型专家技术人才吸纳到民兵预备役组织,高标准抓好高素质兵员储备工作;要借助地方人才培训机构,采取委托育才、联合育才、对口育才和岗位育才等办法.加速提高武装系统人员整体素质;要不断完善军地双方人才信息共享渠道,采取双向兼职等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军地双方人才交流,推动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进一步为搞好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探索方法路子。

三、拓展方法路子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有效落实 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必须把国防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全面建设大局统筹规划、协调布局、资源共享、互为促进,走出一条实现军民融合、协调发展的路子。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内容很广泛,渠道和方式也很多,当前应重点抓好“国防动员融合、后勤保障融合、科技科研融合、信息资源融合、应急救灾融合、双拥共建融合”等方面融合建设,真正实现军民“双赢”。为此,军地双方尤其是人武部要认清新形势、明确新任务、了解新要求,找出融合式发展的共同点,选准结合点,合力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一是要扩大军民融合的范围。融合式发展的内涵丰富、范围广泛,比如,要求我们必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实现全方位、宽领域、大纵深融合,如做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战时防空要求、交通设施建设兼顾部队机动需要、装备技术搞好军民两用、重要产业发展注重军民兼容等;后勤保障实现社会化服务,逐步扩充融合式发展的领域和内容。这些年,我们洪山区人武部积极协调区委、政府为部队办实事,投资1100余万元人武部新建综合办公大楼;在花山镇征地百余亩帮助湖北省陆军预备役高射炮兵师建设预备役训练基地;为驻区部队新建改建道路10余公里,并为营院绿化、改善训练生活条件做了大量工作。

二是要增强军民融合的“双赢”效益。融合是方法,发展是目的,“双赢”是动力。只有在军民融合式发展中实现军地“双赢”,才能融得深入、融得紧密、融得持久。这几年,我们按照平时战时结合、应急应战一体、经济军事兼顾、市场战场“双赢”的思路,动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参加洪山“两型社会”建设,特别是针对洪山区湖泊河流较多、山区森林较多、自然灾害较频繁的实际,把成建制使用民兵当作提高民兵预备役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磨刀石”,展示民兵预备役队伍素质形象的“大舞台”,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平安洪山”、“和谐洪山”、“魅力洪山”等建设,坚持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实现“富区”与“强兵”的统一,谋求生产力与战斗力同步提升。据统计,先后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4万多人次,参加维护稳定、抗洪抢险、抗冰雪灾害、森林防火等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去年防汛期间,人武部组织1500余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天兴洲南大堤、汤逊湖马港大堤参加防汛救灾行动,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取得抗洪抢险斗争的最后胜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军事效益,赢得了地方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7

一、物流在公路方面军事运输方面的现状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 是我国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关系问题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解放之初, 毛主席强调“要学习两套本事, 在军事工业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 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本事。”上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同志提出, 国防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江泽民同志强调“坚持寓军于民, 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把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升华为全系统、全要素、全过程的军民融合, 拓展到国防建设的各个领域, 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次, 充分体现了我国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

21世纪,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高速公路网络越来越完备, 一级公路越来越多。同时我国相当多的物流企业, 起点高, 规模大, 基础设施设备越来越完善, 信誉好, 加之政策扶植, 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所有这些商务物流企业为军事物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军事物流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商务物流企业的服务, 提高国家资源的利用率, 同时有些军事的设施和设备也可通过租赁的方式租给商务物流企业用, 以避免国家的物流设施设备重复建设。

二、公路物流运输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对策

1.通过设备租赁, 避免重复建设, 避免设备闲置。军民互租设备, 互通有无, 大大减少各自为政, 重复建设, 避免设备闲置,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从事物流设备租赁的企业, 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应该依据市场的需求及设备的使用情况, 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 及时更新设备, 有利于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拥有物流专业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的商务物流公司或军队把自己的设备租赁出去, 可以弥补物流设备的不足的现象, 避免重复建设, 避免设备闲置。

同时变买为租, 使物流公司可以把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 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 增加资金的流动性, 使物流公司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另外物流公司的设备的租赁, 使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保养都由租赁企业负责, 能使物流公司减少对设备投资、减少大量的辅助人员, 这无论是对商务物流公司或者对军队来讲, 都是资金节约。同时又能提高设备和资金的利用率。

2.选择承运人, 把军队物资运输业务外包。军队的物资运输如果不多, 靠军队现有的设施设备就可以完成的, 就无需物资运输业务外包了, 如果发生紧急军事情况, 如战争、地震、涝灾害等情况, 军队需要把大批的物资运往目的地, 这时就需要物流公司帮忙了, 那么要选择承运人, 如何选好承运人, 这个工作非常重要, 下面谈一谈如何选好承运人。选择合适的承运人, 首先看服务质量, 它包括交接方便程度, 运输时间的长短, 能不能及时把货送到目的地, 损货率如何等;其次就是承运人的信誉水平, 它包括承运人的口碑如何, 信用度如何和品牌收益怎样等;再其次就是承运人的运网能力, 它包括承运人利用信息化水平、网络可达性和运输方式的协调能力等;最后就是总运费,

3.选择集装箱运输, 军方自己装箱, 第三方物流按“不知条约”进行运输。集装箱货在整箱货运输的情况下, 承运人收到的只是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好的集装箱, 但对箱内货物的状况一概不知。承运人为了避免收货人的追偿, 常在集装箱提单上加注“不知条款”的批注, “不知条款”在集装箱提单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集装箱提单“不知条款”是指承运人接收的是集装箱货, 接收时对箱内货物的状况一无所知, 承运人在目的港只要保证集装箱的外表状况良好、铅封完好, 即可认定承运人适当地履行了货物运输的义务, 对箱内货物的灭失、毁损不负赔偿责任。集装箱提单上加注“不知条款”的本意是明确在集装箱整箱货运输的情况下发货人与承运人之间的责任, 就其性质而言是对集装箱装载货物的实际状况的一种保留。在目前的检验手段下, 要求承运人对铅封完好的集装箱内的货物的实际状况和数量进行确切的衡量是不可能的, 因此, 集装箱提单上加注“不知条款”就客观存在。

从上面得知, 军方把物资装进集装箱里, 把铅封封好, 并把货物在运输中应注意那些事项告知给承运人就可以了。而承运人要遵守集装箱运输的“不知条款”的条约, 根据货物的特性组织好运输, 并完好无损地把货物运输到目的地。

4.构建紧急军事处理组织。一旦发生紧急军事情况, 需要紧急运输大量军事物资, 紧急军事处理组织马上动员起来, 各就各位, 做好自己岗位工作。自从2008年以来, 我国发生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 如汶川地震。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 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经受住了物流各个环节考验, 具体表现在军事应急物流的组织指挥协调机制、应急物流保障资源整合、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流保障运作体系建设、应急物流技术标准等方面。同时在这些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 这些经验归纳为军事物流要构建紧急军事处理组织。

5.利用GIS、GPS系统进行全程监控, 实现物资运输的可视化。利用GPS卫星定位、GPRS移动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 实现对运输车辆异常预警提醒、事中异常报警提醒和事后提供记录资料佐证, 最限度减少运输车辆被盗概率的系统技术。这就是利用GIS、GPS系统进行物流全程监控, 从而实现物资的可视化。综合GPS卫星定位、GPRS移动通信、GIS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先进技术, 实现对运输车辆全程网络监控、调度管理的系统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系统把这些高新技术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完整的交通监控系统, 这个交通监控系统可以在网络银屏上提供车辆的实时位置、行驶状态、货物保存的状况 (如温度、湿度) , 这样我们在监控室里可以随时看到物资运输的实时情况, 并且对正在运输中货物、车辆进行实时的调度。

6.做好超长、超重、超宽物资设备运输工作, 确保安全送达。选择好的大件运输公司同时做好安全大件运输, 是军队超长、超重、超宽运输关键的问题。无论是选择合适的大件物流公司进行业务外包或者是军方自己运输, 首先考虑承运物流公司或军队是否具备承运能力, 考虑承运物流公司信誉问题, 其次考虑超长、超重、超宽大件物资运输方案是否合理, 对于运输这些超重或超限的大型货物或大型设备能安全送达目的地吗, 有没有保障, 在大件运输服务中是否服务周到, 服务人员够不够专业等问题。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篇8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下,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新的军事变革,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

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素,标准则是技术融合的载体和升华,也是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促进标准军民通用有助于消除军民融合的技术障碍,打破封闭的技术体制,引入有益竞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武器装备的采购和维护成本,提高武器装备质量,推动技术进步和军民共赢发展。

一、军民标准通用对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

长久以来,我国武器装备采购体制的计划性和单一性,使军工产品生产形成了封闭与垄断的格局。国防经济与地方经济严重分离,削弱了有益的竞争与协作,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和重复浪费。

一方面,随着我国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大格局,民用科技的创新能力与制造水平得到迅猛发展,在信息技术和一些高科技领域,民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水平甚至已超过了军用领域,但是由于军用标准发展模式相对封闭,缺少与民用标准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往往难以及时体现和应用最新技术发展的成果;军用标准中过多的专用产品规格与接口要求,也使得民用生产企业很难为不确定性的竞争订单而承受专用生产线的建设与维护成本。这种标准形成的技术性壁垒不但降低了军品配套供应商的可选择性范围,也造成了军品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不利于国防动员的紧急扩大生产。

另一方面,过度的保密要求和相对封闭的管理渠道,使得军用标准的社会可获得性较差,因而国家投入大量专项研发经费获得的技术成果,虽然被应用到军用标准中,但是却难以为民用标准所借鉴和使用,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为了实现“寓军于民,军民融合”一体化,打破军用与民用技术的壁垒,标准化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协调手段。通过建立统一协调的军民通用技术标准体系,实施规范化管理,促进军民标准通用和技术有效融合,使军地保障力量和资源之间复杂的技术与管理关系得到衔接和协调,才能使“军民一体化”方针得到落实。

军民间技术和产品一体化将降低总体成本,促进技术转换,增强工业实力。建立军民通用的标准体系,实现标准资源的共享和共用,一是可以发挥民用标准在满足军事需求方面的作用,大幅度节约资源;二是使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反映到军用标准中,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三是进一步促进了竞争,使武器装备采办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四是提供了强大的后备力量保证,满足战时动员的需要。

二、美国军用标准改革措施

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军事强国高度重视标准的作用,把标准化作为战略制高点且在军用产品中大量采用民用标准,最大限度地发挥民用标准在军用领域的作用。军民技术的紧密融合,高新技术的军民两用化,不但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国家的国防实力,而且使他们进一步抢占了世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保持了在高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美国目前有1.6万多家电子公司,约有6500家从事军品研究、生产;美军大约有85%的军用技术是军民两用技术。

1994年6月29日,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签署发布了一份纲领性备忘录《规范和标准——工作的新思路》,其中心内容是建议尽量使用民用规范和民用标准,以保证国防部充分利用民用技术和广泛的工业基础。只有在确实没有可替代的民用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才允许使用军用标准和规范。该备忘录发布后美国对军用标准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一)尽量使用性能规范

在采购新系统、重大改装、技术换代、非发展型产品和民品时都要按性能规范说明要求。性能规范只强调式样、功能,而把具体的设计方法留给承包商解决。这就在设计、生产、管理等方面赋予了承包商更多的灵活性,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确保政府得到质量合格的产品。

(二)扩大应用非政府标准

通过使用非政府标准,美军在武器系统、元件和补给品的采办中采用新的机制和工作方法,使用户、国防部和供应商都可从中受益。

(三)实行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特许制度

取消、转换和限制军用标准的使用,必须采用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的,需要获取特许批准后才允许引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采办过程中也还是鼓励提出替代方案以取消所引用的军用标准或联邦标准。

(四)加强军民间合作

鼓励国防部同工业协会合作编制非政府标准以替代军用标准。让工业部门和用户直接参与规范与标准的编制审核工作。配合军用标准改革修改国防部所有的培训和教育计划,并鼓励承包商参与这项培训。在合同和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加强合作,以密切政府和工业界之间的交流。

(五)降低政府的监督控制

政府只在功能和性能方面进行控制,让承包商负责具体的设计工作。在研制和生产过程的测试检验以及军品质量保证系统中,通过使用程序控制和非政府标准来减少政府监督。

美国实施军用标准改革后,通过分析和清理,共废止了9600项标准,另有8100项军用规范被宣布为对新设计无效,仅供重复采购原有装备和系统的保障件使用。

美国军用标准的改革就是要把国防工业领域中的“军队专用标准”削减到最低限度,转变军队以采用军用标准为主的观念,鼓励军用装备研制和军用物资采购尽量采用民用标准和民用技术。在一般情况下,优先使用性能规范,由承包商在整个合同过程中负责保持技术指标的先进性,使武器系统的设计、制造和保障工作更具灵活性。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国防部与民用工业界的关系大为加深,非政府标准在国防采办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降低军品采购成本的同时,扩大了军需产品的社会提供能力,使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融为统一的国家工业基础。

美国国防部为贯彻“2020联合作战构想”,制定了新时期美国军用标准化的战略发展框架“国防部标准化战略计划”,该计划提出了建立高质量标准化产品和服务的要求,把广泛采用民用标准和开放标准作为一项重要举措,同时,通过标准规定武器装备性能要求和接口要求,通过充分竞争下的军品采办,向战斗部队提供可靠的、技术精良的装备,实现各军兵种之间及与盟国间的互操作性。美国国防部为实现该计划,正在有序地推进着军用标准化的各项工作。endprint

三、我国相关政策与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战线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要求,相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化和军用标准化工作管理、促进军民融合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军民标准化双向转移的总体思路,为我国军民标准化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文),将军民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作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性任务之一。

2013年12月9日,总装备部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军用标准化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实现军民标准通用,为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架设“军转民”的桥梁,将具有现实和潜在推广价值的国家军用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打通“民参军”的路径,将先进民用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提升军地联合后勤保障能力和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形成融合式发展机制,打破军民界限、消除技术门槛,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对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整体支撑能力。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与总装备部已经共同建立了包括军民标准化工作协商机制和联席会商制度、军民共用领域标准共建共享机制、军民标准化衔接机制等一批标准化工作机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射频识别领域开展的关键技术标准“军转民”已经实现了重大突破,人类功效、电子元器件、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的基础性国家标准“民标军用”工作也取得良好效果,军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通过共建“北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信息资源共享、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等,使“北斗”系统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四、对策与建议

我国当前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建立“军民一体化”国防工业体系,深入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除需要首先建立军民通用标准化的协调共管机制、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外,还需要从技术层面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军民融合的标准体系

要在正确分析我军当前装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开放兼容、有机衔接、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互补、军民融合的标准体系。不断推行军事标准改革,对军用标准和规范进行全面清理、审查,废止不适用的军用标准,逐步完善军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军用标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将先进适用的国家军用标准转化为民用标准,降低民用高科技资源“为军服务”的成本,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二)加大采用民用标准和性能规范的力度

在对原有的军用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哪些民用标准可以直接代替或经过修改后可代替军用标准,逐步加大民用标准的比例,并组织协调好新旧标准的衔接和过渡。在装备采购活动中要加大性能规范的力度。

(三)建立军民标准协同平台

从标准的立项到联合研发、标准实施、应用效果评价、动态使用维护等多个阶段,实现军民标准信息的共享与标准化工作协同,实现军民标准技术的深度融合,共同发展。

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逐步形成开放的、寓军于民的科学发展模式,建立动态、开放的军民融合标准体系,推进军民标准通用化工程,统筹军民优势资源,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共赢发展。

上一篇:区妇联信访工作总结下一篇:严打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