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发展报告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镇银行发展报告(精选8篇)

村镇银行发展报告 篇1

所谓村镇银行就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其宗旨是“支农、支小”。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其性质属于“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从事银行卡业务,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以及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村镇银行还可代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

1.2发展历程

近年来,虽然农村金融服务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由于多种原因,相对于城市金融而言,农村金融改革启动迟、进展慢,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农村金融服务还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2006年底,中国银监会学习借鉴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村镇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的经验,征询了中农办等有关部门建议,最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适度调整和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在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组成单位。自2007年3月国内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村镇银行发展迅速。截至 2009年9月末,全国已经有13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有11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实收资本50.9亿元,其中村镇银行是50.4亿元,占99%;存款余额159亿元,村镇银行是157亿元,占98.7%;贷款余额126亿元,村镇银行是123亿元,占到97.6%;1-9月,共实现盈利9489万元,村镇银行9092万元,占到95.8%。

1.3主要模式

1.3.1孟加拉村镇银行简介

孟加拉乡村银行源于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经济学家默罕默德·尤努斯博士的小额信贷试验, 1983年被政府允许注册为民间银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博士亲眼目睹了家乡人民的生活疾苦, 为了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的境遇,他立志帮助他们,他把自己的 27美元借给了42个贫困农村妇女,从此小额信贷便诞生了。从借贷27美元给42个赤贫农妇起步, 开始创建孟加拉乡村银行,用了30年时间,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拥有400万借贷者(96%为妇女)、1277个分行、12546名员工、贷款-1-

总额达40亿美元的庞大银行网络, 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而还款率也达到97%以上。帮助了数百万人口成功脱贫。2006年, 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同时也完成了一个伟大的经济学证明:穷人更讲信用。

1.3.2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具有独立的组织系统和经营机构。其主要特点为:第一,孟加拉乡村银行专营小额信贷, 专门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存款、贷款、保险等小额信贷金融服务,贷款对象以穷人为主,多为贫困群体,主要是农村贫困妇女。第二,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资金来源主要是本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以及成员储蓄。第三,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组织系统由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借款人组织机构两部分组成。银行自身的组织机构分为四级, 即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借款人的组织机构分为三级,即会员中心-会员小组-会员。其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农户自助组织,通常按 30-50人组建一个中心, 5人为一个小组。中心有定期的每周中心会议制度,即时交流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会员小组,小组成员都需要取得以下共识:承担在其他成员发生还款困难时相互帮助的义务,即如果贷款者无法按期还款,则中心小组成员共同承担风险,其他成员负有相应的连带还款责任。第四,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额度由成员个人所在小组的表现、个人在乡村银行的总储蓄额及个人意愿决定,总额度不低于个人储蓄总额的150 %。还款期限可选择按周或按月还款。对按期参加活动、按期还款的,其贷款额度逐步增加;反之则递减。第五,孟加拉乡村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短期的小额贷款,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购买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股东。

1.3.3孟加拉村镇银行模式成功的经验总结

第一,以穷人为对象 提供以免担保贷款为主体的综合服务

小额信贷首先是信贷额度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是穷人。其次贷款只能是

免担保的,并且为了提高贷款偿还率,就必须围绕小额信贷开展吸收存款、办理保险、选择发展项目、进行教育与技术咨询等综合业务,以提高贷款对象的还贷意识和能力。

第二,以自愿为原则 建立穷人自己的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

孟加拉乡村银行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自愿参加相互帮助、相互监督、责任连带、高效运行的特点,小组和中心会议制度提高还款率,同时也增加穷人自身发展的社会支持。第三,以非政府组织为主体,建立依赖于市场化经营的组织体系

尽管成功的小额信贷模式都有政府支持,但以NGO为主体,以金融市场规则为基础独立运行是其基本特征和当前主流。

第四,以政府支持为前提 与政府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孟加拉国不仅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在态度和政策上是宽容和支持的,而且村镇银行始终和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对乡村银行的合法性和资金支持有着重大促进作用。

第五,乡村银行贷款产品多样且功能上不断创新

从最早开始为穷人们提高生产性贷款,到后来不断挖掘穷人贷款需求,开始重视消费性贷款,并且推出了具有人性化多样性的消费性贷款,以其优惠的贷款期限与灵活的利率水平,深受成员的欢迎。比如住房贷款、教育基金、养老基金等等,为成员基本生活保障,生活水平的提高,指导成员投资以及子女教育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第六,乡村银行培养了一批素质和效率高的工作人员团队

每个基层工作人员要在每周走访两次所管辖内的贷款成员。乡村银行第二代总体系统引进绩效“奖星”制度后,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被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乡村银行的成功。

4.前景分析

4.1村镇银行将成为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新突破

由于小企业自身特性,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融资难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开展小额贷款的经验表明,农村小额贷款是农村金融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比较适合于消除绝对贫困;同时对贷款者而言,小额贷款兼具坏账率低、收益高等优点。

不同于大多数金融机构重大轻小的情况,定位于农民和小企业贷款的村镇银行,贷款门槛较低,贷款额度小,致力于解决小企业的切身问题;并且其重大意义被国内外的成功实践所证实。因而,在这一金融机构创新过程中政府、村镇银行和小企业都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加强风险控制。相信只要措施得当,村镇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4.2村镇银行将成为改善“三农”问题的润滑剂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农户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都与日俱增,在广大农村地区,我国的农村金融长期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求,使他们陷入贷款难的境地,潜在地损害着他们的利益和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对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村镇银行就是顺应这个需求产生的创新性金融产物。

村镇银行的建设立足于“三农”,是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是国家站在农民权益保护的立场下做出的与时俱进的决策,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金融体系问题的创新之举,也是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的必经之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

4.3村镇银行将成为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

村镇银行发展报告 篇2

一、村镇银行简述

2006年12月, 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随后确定四川、青海、甘肃等6个省 (区) 的36个县、市、乡、镇作为首批试点地区, 并提出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可以说,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致力于“三农”, 服务于“三农”的。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织创新。

二、阳羡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宜兴阳羡村镇银行成立于2009年3月20日, 是经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 由外资参股的上市公司———南京银行为主发起人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南京银行持股50%, 其余股份分别由无锡市建设发展投资公司、宜兴市资产管理公司和部分自然人股东持有。

宜兴阳羡村镇银行的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共存款;发放短、中、长期贷款;办理国内结算, 票据承兑与贴现;从事同业拆借, 借记卡业务;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代理收付款项及保险业务;经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贷款对象为:种植业和养殖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城乡个体私营工商户;城乡企事业单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并具有一定稳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

阳羡村镇银行秉承“经营稳健、富有特色、运转高效、服务优质、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 以“立足宜兴, 服务‘新三农’, 服务中小企业”为经营宗旨, 竭诚为宜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将有效解决宜兴当地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在支持农民增加收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宜兴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调研情况来看, 至09年8月, 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在开业半年中贷款超过1亿, 其中20%与农业相关, 而其余80%的贷款方向为中小型企业。

值得提及的是, 在业务开展方面, 宜兴阳羡村镇银行还开展了一些惠农政策, 例如农户联保贷款。所谓农户联保贷款, 是指农户组成联保小组, 贷款人对联保小组成员发放的, 并由联保小组成员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实行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农户联保贷款的基本原则是:多户联保, 总额控制, 按期还款。这一政策旨在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

三、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据本研究小组对宜兴阳羡村镇银行的调查研究, 发现该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社会知名度较低。从客观上说, 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相对较短, 与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一些国有银行相比, 其在知名度方面明显处于劣势, 而农村居民大多数更倾向于到自己相对熟悉的银行办理业务。因此, 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或者农行等机构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的首选。

2、资金来源有限, 业务开展受到一定限制。村镇银行面对的客户群是广大农户和中小企业, 居民收入水平普遍不高, 农民和乡镇企业的闲置资金有限, 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从我们所做的调查中显示, 由于农民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相对保守, 对创新的金融接受慢, 缺乏投资意识, 大部分人都选择把结余的钱存在银行, 而不愿意尝试购买基金或者国债等。因此, 村镇银行在开展相关业务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许多业务缺乏开展的环境, 导致目前开展的业务品种还相对单一。

3、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立足农村, 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 实力相对薄弱, 它应与农村信用社一样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但是事实上, 村镇银行在营业税和所得税征收方面都是参照商业银行的标准, 这给村镇银行的生存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四、促进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由于目前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比较困难, 一般农民对其不了解, 因此首要措施是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加强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充分体现村镇银行的优越性, 使得农民愿意来办理业务。对此, 本研究小组给出了如下的宣传建议:

1、银行安排人员走访农户进行宣传介绍。

2、银行可以与政府进行合作, 通过政府组织召开村委会议, 强调村镇银行的利处, 再由村委会召开农户会议进行宣传, 开展交流。

3、可以在大学中开设金融投资课程, 让大学生普遍接触金融知识。通过大学生这个群体, 把相关知识带回农村,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4、大力宣传村镇银行之于农村合作信用社的优势。

首先, 村镇银行在人员的准入问题上, 把关很严, 要求高, 新招人员必须是金融专科院校毕业的大专生和本科生。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 进人渠道单一, 在招收人员上没有主动性, 造成现在管理人才相对缺乏, 员工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都很难适应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由此, 可看出村镇银行之于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人员专业素质方面地优势。

其次, 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金融的主力, 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吸收农村存款进而投入城镇建设中的角色。农村金融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而村镇银行是真正的立足农村, 服务农民的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所开展的业务都是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量身定做, 能够更加切实的服务“三农”。

(二) 、村镇银行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 锁定客户群, 在与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发挥自身优势。

1、针对农民需求, 开展具有村镇银行自身特色的业务。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今天, 农民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提高收入。村镇银行应始终坚持“服务三农”这一宗旨, 实施对农民的优惠政策, 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例如, 村镇银行可以培养一批专业人员指导农民如何进行投资, 增加财产性收入。

2、在适当的范围内提高存款利率, 降低贷款利率。通过利率的适当调整, 凸显自身相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优势, 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3、增设营业网点。由于宜兴阳羡村镇银行位于市区, 因此应该尽可能在农村地区多设网点, 有效扩大业务辐射范围, 使广大农民办理存取款等业务更为便捷。同时开展人才引进培训工作, 为今后新设网点做好准备, 确保各项业务平稳运行。

(三) 、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由于宜兴阳羡村镇银行开业不久, 处于成长阶段, 模式尚未成熟, 因此政府的扶持对其发展尤为重要。例如, 降低对村镇银行征收的营业税、所得税和有关费用, 支持其发展壮大;降低发行银联卡业务标准, 为村镇银行发行银联卡提供方便;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支农再贷款支持, 以扩大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时代, 2009, (21) .

[2]章芳芳.村镇银行的界定与特点分心——从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比较出发.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3) .

[3]楚汴英.村镇银行发展:优势、挑战与策略[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院学报, 2009年第23卷第2期.

浅谈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篇3

关键词:村镇银行;金融机构;银行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一、村镇银行的定义与设立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设立村镇银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章程;

(二)发起人或出资人应符合规定的条件,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三)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四)注册资本为实收货币资本,且由发起人或出资人一次性缴足;

(五)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六)有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的工作人员;

(七)有必需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八)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设施;

(九)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村镇银行是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新生儿,它的诞生为原本单一的、缺乏活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设村镇银行的高潮。从2007年3月初首批3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09年3月初,全国已有97家村镇银行,短短两年时间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速度,而这一数字还将迅速壮大。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拥有纯正银行系血统的村镇银行最受银监会推崇与青睐。2007年以来,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框架基本成型。一方面,银监会等部门通过制定和完善村镇银行管理和审批工作的相关规定,不断明确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政策。另一方面通过调整放宽相关准入政策,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目前,除银行外,资产管理公司也已纳入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方的范围。信达、长城两家公司已在四川等地考察,并制定了两三年内组建30家以上村镇银行的计划。而在鼓励外资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之后,监管部门又放开对港澳银行发展村镇银行的限制。

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提出到2011年全国需完成1027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为保证目标如期完成,监管部门于2010年5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关事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环境。《通知》鼓励村镇银行主发起机构通过新模式规模化推进,例如设立10家以上(含10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发起人可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管理总部,30家以上(含30家)的发起人,允许其探索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控股公司。此外,监管部门将村镇银行向单一借款人发放贷款的比例上限由占净资本的5%调高到10%,希望以此增强村镇银行的商业可持续能力。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发展规模

虽然较大的注册资本可以增强防范风险能力。但目前我国已开办的村镇银行多数坐落于贫困的乡镇,业务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镇银行单户贷款额度过大,不良贷款压力很大。因此,建议监管部门合理限制村镇银行的资本规模,初次设立时最好不要超过1亿元,以后随着资产规模可以适当增加,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同时,监管部门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条件、人文环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金融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坚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二)村镇银行应放眼未来,积极提高自身实力

部分村镇银行成立之初,即面临着吸储困难、放贷无门的境地,当年甚至第2年将面临亏损。尽管如此,我国村镇银行应坚持自身的市场定位,致力于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成立初期,董事会应制定三年的发展规划,将工作重点放在拓展客户上,宣传自身的服务,培养忠实的客户群体。其次,应积极为农户和小企业量体裁农,设计具有自身特色的业务品种,要进行切实的"转型"。最后,必须建立并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在贷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严格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不会陷入坏账泥沼,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监管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谐的发展环境

由于村镇银行个体小、资金实力弱、网点少,在当地的社会名气较低,普通百姓对这类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陌生,往往被当作“个人开的银行”,规模又远不及其他机构,这样的新面孔较难建立起足够的信誉。监管部门应逐步完善结算环境,对村镇银行出台优惠政策,使之尽快加入支付系统、银联系统、个人征信等系统,帮助其完善银行功能,可以为广大农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我国村镇银行多在贫困地区设立,当地信用环境不完整,缺乏担保机构。当地政府应尽快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建设,营造诚信的氛围,制定对农户的贴息或保险政策;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系数;适当时机成立针对农户贷款的担保机构,扩大农户的受益群体。

参考文献:

[1]张蕾蕾,刘向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与对策简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0,(2).

[2]阮勇.村镇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定位问题研宽[J].安微农学通报,2008,(14).

[3]蒋桂波,闻一文,尤努斯.乡村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启示[J].海南金融,2007,(3).

村镇银行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篇4

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邱淳曜

【摘要】自2007年村镇银行开展试点至今,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迅猛,对于填补传统金融服务真空、支持“三农”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难以突破的瓶颈。本文在对区域村镇银行经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镇银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对村镇银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农村金融;小额贷款;村镇银行;金融创新

引言

金融的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据统计,2007年县以下的存款有10.12万亿,但是贷款额度仅有5.72万亿,存贷之间相差4万多亿。显然,区域金融服务的缺失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允许按照商业可持续原则,在农村地区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7年1月22日,中国银监会又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缓解农村金融抑制、增加金融供给、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活力。村镇银行凭借其机制灵活的特点得以蓬勃发展,近年来在机构数量、覆盖范围和盈利水平上均有较大突破。但仍存在吸储困难,业务单一,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通过研究江苏省溧阳市浦发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结合对于其他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走访,重点剖析村镇银行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力图解决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定位问题,把如何提升村镇银行的竞争力作为研究的重点。

一、调研地区的经济金融环境分析

江苏省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属常州市管辖。溧阳市地处长江三角州,属于上海经济区,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4万亩,山林32.8万亩;总人口78.15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2011年,溧阳

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503.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1.96。2010年,溧阳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荣膺江苏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2011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4位。

在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金融机构护航发展功不可没。全市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41.8亿元,贷款余额367.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18.8%和22.5%;实际新增贷款72.6亿元,其中工业贷款44.6亿元。新组建7家农村小贷公司,新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6家。联合举办中小企业银企对接12次,签约7.4亿元,全年新增实质性信贷投资超120亿元。可见金融对溧阳市经济的明显的支持作用。溧阳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优良,信用环境日益改善。江苏省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已授予溧阳市“金融生态达标县”称号,3个镇被常州市金融稳定工作协调小组命名为“金融生态镇”。

可见,在江苏省常州市范围内,溧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建设发展快、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在省内具有相当优势。从而为村镇银行的提供了优越的外部条件。

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为顺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要求,增加县域金融供给,2009年6月28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江苏溧阳正式成立。该行是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发起并控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其他参与发起的股东有江苏国强镀锌实业有限公司、镇江佳升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常州晨远纺织品有限公司、江苏苏浙皖边界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溧阳市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溧阳市扬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注册资本5000万元。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自成立起就积极适应溧阳经济发展的要求,践行“立足县域、支持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小、特、优”为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在服务三农的同时,着重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的力度,将业务聚焦在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以下的贷款需求上,并以此作为自身的市场定位。在大力拓展存款业务的同时,该行不断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入。2009年总计发放贷

款20961万元,2010年发放63156万元,2011年1到11月发放81692万元,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到381户,占全市借有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总数的15%。至今年6月末,溧阳浦发村镇银行贷款客户已超过400个,而平均贷款数额也在200万左右。

凭借着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至2011年9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07722万元,各项存款余额10084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67604万元,其中投向农业的贷款56000万元。上半年总收入2184万元,实现账面利润680万元。与创业当年比,存款增长150.77%;贷款增长229.65%;存款、贷款市场份额分别增长83.02%和156.25%。而根据走访得到数据,截至今年6月,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约1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月9.6亿元,实现账面利润高达1880万元,注册资本金经过融资也达到1亿5千万元。无论从资产规模还是盈利水平上,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全省50余家村镇银行中都位居前列。

三、溧阳地区村镇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

1.农村经济增长前景乐观

宏观来看,新世纪以来国家加强了对于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相继取消了农业税、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预见未来农村经济仍然会获得政策上的大力扶助和支持,农村经济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微观来看,2011年溧阳地区人均GDP达到66935元,比上年增长17.9%,而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5元,增长18.8 %,增速略高于人均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缩小到1:

1.96。这些都说明溧阳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农村经济增长将会为村镇银行提供更大的盈利空间。

2.县以下存贷差短时间难以消化

受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增长的不匹配,传统理财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在农村积累起数额巨大的存贷差。然而由于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竞争不充分,形成了供给不足,需求受抑制的状况。而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县以下巨大的存贷差还难以有效地利用。村镇银行因其资源配置上的调节作用,未来势必会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3.正规金融难以满足需要,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大

据估算,我国2.2亿农户中真正有贷款需求的大约1.2亿户,而正规金融仅仅能满足50%左右农户的信贷需求。而至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在15—20万亿元,仅仅依靠政府投入和民间资金显然不够,农村地区迫切需要有效的融资途径。小贷公司和资金互助社在规模上都受到较大制约,而村镇银行将会在弥补农村资金缺口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1.风险管控存在困难

风险管控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正规金融始终不愿深入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同样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江苏金峰数你集团控股的溧阳金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可以通过金峰水泥集团着重发展与水泥产业相关的产业链内其它企业作为客户,从而充分了解客户信息,实现风险有效评估和控制。而就溧阳浦发村镇银行,由于面对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一般工商个体和农户。彻底调查每个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难度太大,只能借助社会评价并通过走访了解客户信用状况。无形中增大了村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

2.“吸储难”问题难以解决

尽管创立至今溧阳浦发商业银行实现了规模上的快速扩张,不过揽储困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普遍较短。凭借着浦发银行作为牵头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在创立初期在当地建立起较高的知名度。尽管与另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实力较好,但在与国有银行的竞争中完全没有优势,反而会出现储户的认可度、社会认知度不够的问题。目前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仍属稳健经营,资金压力不大。然而一旦需要增加贷款,扩大资产规模,村镇银行的流动性将要承受巨大压力。

3.利润最大化引发的市场定位偏离

溧阳浦发村镇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并不以追逐利润为首要目的,坚持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低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涉农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不超过10%。村镇银行的最主要作用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片面追求高利润必然会带来市场定位上的错误,违背服务“三农”的初衷,加剧金融业的同质化竞争,从而影响区域金融生态。

四、对于溧阳地区村镇银行竞争力提高的建议与意见

(一)建立区域企业信息平台,完善地方征信系统

由政府或独立第三方机构在区域内建立企业真实的信息平台。加强区域内的信用管理、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减少村镇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二)发展关系型贷款,贷款审批结构扁平化

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往往都是些难以量化,极难传递,为避免在向上传达的过程中会出现信息流失和失真。可以将审批贷款的责任和权利下放到客户经理身上,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这一情况。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来控制贷款审批权下放引发的道德风险。通过过长期积累村镇银行可以与企业建立起私有的信息档案,真正意义上解决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也能提升村镇银行的盈利水平。

(三)扩大存款来源的渠道,实现差异化竞争

对储户群体的定位要与国有银行有所区别,有所差异。在江苏东部农村地区,农民进城务工较多,收入也较高。要重视农村闲散资金潜力,尽可能把这方面的资金动员吸收进来,同时多方面寻求和开辟其它资金来源,尽可能多地引流城镇资金用于三农需求。由于在农村广泛开设网点的运营成本较高,缺少完善的支付系统和理想的吸储品种。因此着重要从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1.加强金融创新,适应农户的金融需求

以溧阳地区江南农村商业银行的“惠民通”工程为例:“惠民通”工程,将小额存取终端放置到地方各村的便利商店,既吸纳了农村地区可观的分散资金,更加提高了主要业务的服务效率。因而,加快打造现代化的农村金融服务渠道,通过设立自助银行、自动服务终端等服务设施和提供流动性服务来扩大服务辐射范围是村镇银行金融创新的重要部分。

2.尽快开通信用卡,发展中间业务

为了丰富面向农户的业务种类,村镇银行应该积极申请,尽快开通信用卡业务。同时,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各类中间业务,开展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交叉销售,努力提升服务“三农”的效率和水平。

(四)政府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

为了保持村镇银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政府在政策上需要给予更多的的扶

持。人民银行应当积极研究办法,帮助村镇银行加速完善结算渠道,帮助解决支付系统、征信系统方面的问题。并给予村镇银行一定的自主权。另外,当村镇银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应该放宽经营区域上的限制,甚至采取上市手段扩大自身规模,同时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关于村镇银行安全性的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做好应急措施。首先,银行本身要有风险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对策,以溧阳浦发村镇银行为例,不仅每一会计期间都提足拨备,一旦出现流动性危机,牵头行将按资本金的200%进行救助。另一方面,政府要做的除了加强监管,也可以尝试引入存款保险制度,致力于保障储户个人和中小企业存款者的利益。这对于建立健全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巴曙松— 《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政策建议》新金融 2011年01期

[2]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年05期

[3] 姚世祜刘奎杉 —《经济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创业与发展》江苏经济报2011年5月30日

[4] 陈佳昀 —《一剂良方:关系型贷款》国际金融报2009年9月8日

[5] 岳意定 刘蕾 —《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困境及改善建议》金融经济 2009年20期

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建设与发展 篇5

一、村镇银行支付结算系统现状 1.1 基本情况

村镇银行是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均衡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区别于银行的分支机构村镇银行属一级法人机构可以从事银监会规定的各种存款、贷款、同业拆借等业务。

村镇银行在支付业务方面基本情况如下:

1、一般是设在县城的单一网点基本没有分支机构和下属网点。

2、任何一笔从外地汇入的款项都是跨行跨区汇费昂贵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一般不会选择村镇银行作为汇入行。

3、村镇银行的通存通兑没有开通、银行卡业务缺失、汇路不畅。

4、由于现实情况限制很多村镇银行的规模比较小很多还使用手工方式处理支付结算业务资金的手工清算、汇划到账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客户快速、便捷的服务要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事故。

5、目前只有少数村镇银行通过代理等方式接入了支付系统大部分行由于结算系统孤立成为网络时代的“信息孤岛”,因此村镇银行有比较迫切的要求希望完善支付结算的功能。2.2 目前接入方式

长期以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村镇银行成为人行现代化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难度很大。村镇银行如果想接入人行支付系统目前是采取三种方式以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

二、村镇银行发展支付系统的困难

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股东母行、代理行的方式接入支付系统。但目前只有少量村镇银行实现了上述方式主要的原因是:

1、股东母行、代理行不愿意让村镇银行占用自己在人行支付系统中的清算账户余额。

2、代理行一般希望能够开拓其它业务出于利益的考虑不太愿意单独为村镇银行提供支付接入代理服务。

3、代理行行内系统不是专业的支付结算系统无法满足村镇银行在资金流动性、支付业务种类方面的要求。

4、部分股东母行是迫于人民银行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与分支机构准入挂钩”的制度不得以设立村镇银行从主观上没有重视村镇银行的发展。由于以上原因虽然截止到2010年6月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有200多家但大部分仍然采用手工方式进行支付结算支付操作环节复杂结算速度慢,客户认同度低。

按照银监会的规划,近期全国共计划设立村镇银行1027家将占到银行机构数量的1/3左右。在村镇银行数量快速增加的情况下目前的股东母行接入、代理行接入的情况存在几个问题:

1、分散方式接入缺乏统一指导每个新设立的村镇银行都需要自己去寻找代理解决接入渠道问题这给资金、技术、管理薄弱的村镇银行增加了额外成本。

2、利益因素驱动无法保证全部接入有些股东母行、代理行迫于政策压力建设村镇银行只愿意给资产状况好的村镇银行做代理,很可能导致最需要扶持的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无人问津长期无法接入支付系统影响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三、村镇银行支付特点

村镇银行的情况与城市商业银行还有所区别主要有几点:

1、村镇银行规模小、资金量比较小不太可能象城市商业银行一样以直接参与者身份加入人行支付系统容易给人行增加统计、监管、分析方面的复杂度。

2、村镇银行数量多、交易量小采用通过多个代理行、通过多个支付系统城市处理中心分散接入的方式会给人行支付系统增加管理成本。

3、村镇银行的盈利能力暂时有限需要更经济的接入方式。在发展的初期需要人民银行在接入平台、费率方面提供支持,参照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一点接入支付系统”的模式并兼顾村镇银行的特点。

四、村镇银行支付系统发展方向

在村镇银行试点的过程中,村镇银行和相关专家一直在呼吁村镇银行如需最大限度发挥对“三农”的支持作用,需要国家在解决银行本金以及出台财政、税收等有针对性的配套政策方面下大力气。目前各方呼吁的内容还主要集中在政策层面。要想真正把村镇银行做大、做强真正发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作用国家在技术方面也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只有很好地解决了村镇银行支付问题才能保证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过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支付清算组织前者是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后者是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这两个中心的设立实现了多个金融机构的“一点接入支付系统”相应的内部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节约了系统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在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版图中,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和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做为第三方非金融服务组织,支付清算系统的代表已经成为人行支付系统的外延系统,进一步丰富了支付服务的市场结构。

在村镇银行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参照以往的成功经验建立全国性的清算组织解决村镇银行支付结算遇到的发展瓶颈。国家从技术方面帮助发展村镇银行支付业务一方面是村镇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也为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提供了技术保证。

村镇银行建议考虑两个发展的方向:

1、建立一个“集中前端接入平台”指定几个全国性商业银行做为村镇银行的代理银行。村镇银行通过一个全国统一的支付接入平台接入到支付系统国家处理中心使用各自代理行清算账户做结算。

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 篇6

题目:关于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调查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2012年8月

关于村镇银行的展现状的调查

为了解村镇银行在实施中产生的积极因素、摸清运营中的问题及困难,寻求其解决的办法,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提供参考依据。那么建立村镇银行是解决我国现有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金融服务缺位等“金融抑制”问题的创新之举,对于促进农村地区投资多元、种类多样、覆盖全面、治理灵活、服务高效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形成,进而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镇银行的现状 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首批选择四川、青海、甘萧、内蒙古、吉林、湖北这六个省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这个政策的推出也大大降供低了村镇银行的开设要求。到末,全国已有14余家村镇银行开业,发放贷款50多亿元,其中支持农户和农民的贷款达60%以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村镇银行发展呈现出美好的愿景。

现在宁波也已有了余姚通济,慈溪民生,鄞州国民,象山国民,奉化罗蒙等这几家村镇银行,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的作用。

二、村镇银行的优势及特点

宁波市鄞州国民村镇银行成立于2011年3月16日,是鄞州区第二家独立法人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鄞州国民村镇银行秉承发起行鄞州银行坚持“阳光经营、创新服务、快乐成长”的经营理念,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为己任,将“以人为本,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作为使命,将发展根植于为社会,为大众服务的沃土之中,在服务社会中稳健发展,在稳健发展中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银行与社会共生共荣、和谐发展、展望未来。

从宁波村镇银行运营实践的结果表明:农村创建村镇银行,具有明显的潜力和优势,前景可观。其优势:一是村镇银行产权清晰,股东的权利义务清楚,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较为完善和有效。在推动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服务三农目标与可持续目

标达到了统一。管理更加民主,不以单纯盈利为目标,资金不会外流;致力于农民组织建设、小额信贷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和中小型企业等目标。初步形成跨乡镇发展、服务全县农村经济的新格局,有效增强县域金融中的竞争力。二是村镇银行的商业化经营目标明确。该行虽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和服务不充分而定性,但其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的目标明确,不存在须承担政策性业务的负担。三是一个“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真正的市场主体。并有商业银行大股东背靠,能够复制大股东的部分制度、管理、科技等优势。所以村镇银行在农村金融中既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市场,潜在着较大发展空间,又是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经济有着积极影响的新举措,具有服务“三农”的强大“造血”与“输血”功能。

三、村镇银行运营产生了新效应

1、拓展了农村金融体系,激活了市场的有序竞争力。

由于农村金融与其他金融形式相比,属于“薄利金融”,长期以来各金融主体大多不愿参与, 当前农村金融一般由独家金融机构垄断性的开展。加之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以及无竞争等问题,现己成为制约永州农村经济发展的 “瓶颈”。而村镇银行的建立和进入,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改进服务,强化市场竞争力,改进服务流程等措施的优化。

2、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减轾了借款成本负担。

由于村镇银行贷款准入门槛低、手续简、费用低、发放速度快,使农村小额急需资金而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转而寻求民间高利贷用户,提高了债务人的成本。而村镇银行的创办,有效的信贷资金投入既打击了农村的地下高利贷,减轻了过高利率给债务人带来的经济负担,减低了民间高利贷而引发的资金风险,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同时,较低的利率水平也大大增加了借款人对村镇银行的需求效应,并降低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减轻了借款人负担。加之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原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开办村镇银行被纳入规范的金融系统。这样,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得到明显的降低。

3、留住了农村的资金,缓解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

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村合法的正规金融机构供给严重不足。农民不仅贷款得

不到解决,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存款被用于农村贷款以外的用途,造成农村资金的流失。村镇银行在农村吸纳农户存款,贷给农户支持农业生产,这就留住了一部分农村资金,缓解了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问题。

4、增加竞争,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

村镇银行的诞生,-是为农村单一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各市场主体都会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其结果是农户受益。二是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创新战略。由于村镇银行的兴起,使农村金融市场立足于做特色,靠有生命力的产品求生存。

5、吸收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促进了人才交流。

宁波市鄞州国民村镇银行均由长沙银行控股,同时有银行、部分发达地区企业等股东。村镇银行的成立吸引了发达地区的资金,使人才向宁波的流动,并带来先进的金融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对外金融、商贸、投资、人才等各方面的立体式交流。

四、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及问题

1、村镇银行的业务开展缺少细则性规定。

目前仅有关于村镇银行注册资本运作监控的基本原则,缺少细则性规定。按照银监会规定,村镇银行只能实行发起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1家以上境内外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规定要求村镇银行的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这一规定,需要试点县市政府从最基层的县域开始向上逐级寻找主发起人。当前我国银行业实行一级法人制度,分支行对机构的设置缺乏审批权限。由于村镇银行的设置处于试点阶段,既没有规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义务,也没有相应的数量规定,更没有自上而下的特别指定。这样,形成部分试点县市“申请报告无处送,高层领导无法见,村镇银行无法办”的难堪局面。

2、市场失准:低门槛,高杠杆。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村镇银行注册资金的门槛要求确实很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寻求一定的规模效应,一般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均在5000万元以上。加之主发起人难找,形成了“低门槛,高杠杆”现象,导致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市场准入难。

3、优化布局:改“抓大”为“扶弱”。

根据《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优化村镇银行布局,坚持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优先原则,充分体现“扶弱”的优惠政策,力争欠发达地区的县市至少设立一家村镇银行。尤其是目前处于金融服务空白的乡镇,要设立村镇银行,切实解决金融服务“盲区”问题。

4、现行金融监管模式严监管难度大。

按国家银监部门要求,现阶段对村镇银行采取的是“低门槛、严监管”的模式。目的是适当降低村镇银行业务的市场准入条件,增加金融机构的覆盖面,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实行刚性市场退出约束。但是事实上很难将“严监管”这一目标落实到位。主要足监管力量不够,若采用通常的银行内部关系人控制的模式,对村镇银行实行严厉的监管,那么会造成村镇银行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就存在一个金融稳定政策的问题。村镇银行为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银监会出台了有关农村金融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应监管措施,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但由于央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承担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此,在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这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旦出现支付危机,基层央行将以何种方式介入并化解,需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若不这样,村镇银行一旦出现经营风险,就启动刚性市场退出机制,其负面效应是很难预料的。而且,由于金融风险有着强烈的传导效应,因某一家金融机构非正常退出,则有可能引发区域性的金融**。

5、布局失衡:抓大放小,弃乡进城。

按照村镇银行试点初衷,本应在欠发达地区优先发展。据对全国已开业的148家村镇银行调查分析,除先期试点的六个省份外,一般机构都设在相对较发达的县市一级,乡镇村镇银行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呈现出“发达地区多、欠发达地区少,县城多、乡镇少”的不均衡格局。

五、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改“自下而上”为“自上而下”。

建议完善村镇银行试点政策,调整规划,以地区为单元,坚持向欠发达地区、向农村倾斜的原则,将试点任务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扩张计划进行捆绑,自上而下指定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承担村镇银行发起任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发达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时,要求其在相应的欠发达地区发起成立一家村镇银行,以打破试点乡镇、试点县市层层向上争取无门的难堪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也要提高认识,勇于担当,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好社会效益。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各级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使村镇银行充分吸收当地农村市场资金来源,接受农民存款,并将其重新投入当地市场,使当地金融资源得到最大化运用。在农村中拥有富裕资金的人并不少,村镇银行应该使信贷交易活动合法化以优惠利率吸收他们手中的富余资金,并贷给需要资金的人。当然,融资环境的改善也有赖于政府、金融机构和其他非政府机构的通力合作与支持。在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后,村镇银行可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3、不断提高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研究 篇7

2006年中国银监会根据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在中国农村开设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贷款金融组织等金融机构, 以探索解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金融体系薄弱导致的“三农”发展所面临的金融资源匮乏等问题的新路径。本文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主要运用农村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理论思想进行探讨和研究, 力图理清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 然后采取问卷调查调研法、文献综合法和比较研究法等方法, 针对当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与其他同类型金融机构进行比较, 考察和探究中国村镇银行的内涵及市场定位。进一步分析目前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文献综述

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暂行管理规定》规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 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 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 中国村镇银行是以面向农村经济发展而设立的金融机构, 其直接目的就是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金融机构网点少、竞争不充分而造成的融资难问题, 从而实现“以增量改革倒逼存量改革, 构建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

在村镇银行研究方法方面, 国外学术界大多采用定量分析法对村镇银行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如早在2002年, De Young就采用业务模式就村镇银行发展的市场价值及股份制条件下村镇银行股票收益进行量化研究。当前国外学术界对村镇银行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村镇银行的表面问题, 并逐步走向深化。随着国内村镇银行的逐渐兴起,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以日益成为国内学术界关心和研究的热点。总体来看, 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理论成果, 但研究方法多集中在定性分析上, 这就造成了国内学者关于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经济效益提升以及核心竞争力培育等相关研究缺乏较为充实的数据支撑。

2.1 中国村镇银行综述

2.1.1 中国村镇银行的性质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立足于县 (市) 以下的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亟需村镇银行填补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的不足。“发起人制度”是指根据2007年中国银监会颁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中国村镇银行的设立必须由至少一家国内经营效益较好、符合监管条件、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银行, 且该发起银行持股所占比例必须大于等于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二十, 单个股东或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持股比例不能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百分之十, 这种由其他银行发起而创建金融机构的制度被称为“发起人制度”。

2.1.2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背景

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源头上看, 党和政府关于中国村镇银行的探索最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 孕育于20世纪90年代, 产生于21世纪初期。总的来看, 中国村镇银行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字显示, 从2007年3月份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到2007年年底中国村镇银行的开设数量已达到19家, 截止到2014年3月末, 我国村镇银行数量已达到982家。中国村镇银行设立地区, 大体上呈现出“东多西少、县 (市) 多城 (镇) 少”的格局。绝大多数村镇银行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省份的特定区域。山东、浙江、辽宁、四川、河南、内蒙古五省市村镇银行设立数量占到了全国村镇银行总数的49%。与之相对比, 截止到2013年年底, 西部偏远地区省份如西藏自治区尚未建立村镇银行网点, 青海省也仅有1家村镇银行, 其所占全国村镇银行的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2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制约性因素

2.2.1 信誉度积累薄弱导致资金来源不足

中国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经济创新性发展成果具有机构单一、决策效率高等优势, 但是无疑是一个仍处于试点阶段的弱小金融机构, 不可避免的带有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结算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2.2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村镇银行风险控制力薄弱

农民收入的不稳定特点直接提高了村镇银行的借贷风险。长期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了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仍严重受限于自然因素的影响, 农民生产一旦遭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很可能导致颗粒无收,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丧失偿还村镇银行贷款的能力, 大大增加了村镇银行的借贷危险。

2.2.3 业务结构单一阻碍了经营特色的发挥

现阶段, 中国村镇银行主要业务仍停留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传统业务上, 服务内容与农村信用社、中国储蓄银行等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多大差异性。可见, 目前村镇银行开展的业务结构比较单一, 存贷模式与农村信用社等其他商业银行相比没有多大差异性, 缺乏自身特色。。

3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本文研究方法

第一, 问卷调查法。笔者以村镇银行市场定位为研究主线进行问卷调查设计, 发放500份问卷调查, 作为此次研究的数据支持。采用结构化问卷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 基本以选择题的形式展现给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一些针对村镇银行的消费市场潜在顾客、村镇银行的高层管理人员、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分析、影响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一些内外在因素及归纳总结出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

第二, 文献研究法。查阅了大量的关于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背景、中共中央关于推进中国农村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意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等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 为系统全面的研究中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发展问题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针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区域规模、发展趋势等做出一些统计分析报告, 另外一些上市商业银行会有一些年度审计报告。

3.2 研究工具

在对村镇银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制约因素和困境的基础上, 采用SWOT分析方法, 对其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 分析村镇银行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 最后提出其市场定位, 构建村镇银行良好发展的方向和秩序。

3.3 分析结果

发出调查问卷500份, 实际回收到有效调查问卷420份, 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及对其进行“SWOT”分析过程中, 发现以下问题:村镇银行缺乏核心价值;企业信用文化建设落后;金融服务能力较差;营业网点较少;金融产品较为单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另外, 村镇银行门槛发展比较高;村镇银行由于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以及中国民众消费习惯的制约等因素, 以至都在缓慢的向前发展。

4 数据成果分析

基于中国民生银行具有的中国商业银行的普遍特点和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行与村镇银行所具有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以中国民生银行为例展开对中国村镇银行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4.1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4.1.1 中国民生银行股本结构和资产规模分析

从民生银行所持股的股东来看, 居于前8位的是:香港中央结算 (代理人) 有限公司持股4078629247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15.27%;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3358682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99%;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15130731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4.31%;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持股905764505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9%;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88970224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33%;上海健特生命科技持股805600038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3.02%;中国中小企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737955031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76%;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98939116股, 占发行股票总数的2.62%。同时, 民生银行在发展过程中, 通过有效整合银行内部相关业务, 大幅度提高银行管理费用的使用效率, 从而在保证民生银行总体规模大幅度增长的同时, 使管理费用所占营业利润的比例由3.46%下降到2.91%, 这进一步反映了民生银行总资产、净利润和管理费用的财务指标数据结构不断优化, 总体经营效益的显著提高。

4.1.2 以中国民生银行为发起银行所成立的村镇银行资产规模分析

与民生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注册资本相比较, 村镇银行明显存在注册资本少的特点;从民生银行在全国各省会、直辖市等大城市设立的一级分行营业网点的资产规模来看, 以民生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所发起的村镇银行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更为显著的是, 民生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和股本主体在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中有24家控股比例达到或超过半数, 明显高于民生银行各大股东所持有的股本比例, 从而确立民生银行在所发起的村镇银行董事会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使村镇银行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发起行的控制之中。

4.2 村镇银行与民生银行市场定位分析

4.2.1 从营业网点来看, 民生银行所设立的27家村镇银行存在经营网点少量稀少, 经营员工不多等显著特点, 其业务主要是为当地农民、农业、农村经济以及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合理的金融服务, 以弥补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在偏远农村地区金融网点稀少、服务业务单一等问题的不足。

4.2.2 从经营业务来看, 民生银行除具有村镇银行所开展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等基本业务外, 服务职能已基本覆盖了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和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等各种金融服务业务。

4.3 数据分析

民生银行经过数年持续不断地对所发起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入, 村镇银行的经营业务不断丰富, 经营网点逐渐健全, 经营效益显著提高。截止到2013年6月底, 民生银行所发起的27家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164.68亿元人民币, 除去贷款资金和其他债务支出, 净资产已突破20亿元人民币, 仅2013年上半年就实现净利润1.5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4.71%。然而, 相对于民生银行其他子公司, 村镇银行仍然存在着发展速度慢, 盈利数额小, 增幅相对落后等问题。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目标

5.1.1 缓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金融资金短缺的矛盾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拓展了农村金融的新渠道, 尤其是村镇银行可以为农民群众发放一定数额的无抵押小额信用贷款, 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传统商业银行相关金融服务的空白,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紧缺的局面。

5.1.2 推动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进程

村镇银行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推动农村竞争性金融市场格局的形成, 迫使农村信用社和在村镇银行竞争过程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扶农、惠农的水平, 从而激发整个农村金融经济的活力。

5.1.3 为农村金融创新提供合法渠道

首先, 国家和政府对村镇银行的设置门槛相对较低, 经营方式较为灵活, 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金融资本数额情况自主的决定投资或者贷款;

其次,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的创新模式, 为农民金融借贷和投资提供合法的渠道, 大大降低了农村群众融资的高成本风险;

最后, 通过农民与村镇银行的经营互动, 激发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从而挖掘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潜力, 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最终达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的。

5.2 研究结果对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对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中国村镇银行则是一个新生事物, 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低、服务结构单一、专业人才短缺、风险控制能力弱等诸多问题。然而, 中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与机遇并存。要解决上述问题, 就必须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提高村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5.2.1 树立村镇银行良好信誉形象

(1) 打造企业信用文化, 增强企业信誉积淀

村镇银行要树立良好的信誉形象就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使企业职工树立“立足村镇、服务农村”的意识, 从而在村镇银行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团体精神, 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服务精神。

(2) 增设营业网点、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 必须扩大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设营业网点, “拓展网络功能, 提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营造干净、整洁、敞亮的服务环境, 最大限度的满足村镇银行服务对象的需求, 提高服务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可度, 增强服务对象对村镇银行的信任感。

其次, 加强村镇银行员工服务群众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塑造银行员工良好的精神风貌, 提高银行职工服务质量, 以服务赢得银行客户的信赖。

最后, 加快村镇银行现代化升级, 保障村镇银行之间、村镇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之间存兑渠道畅通, 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来降低人工造成的损失, 提高自身业务拓展、开发和运作的能力。

5.2.2 打造村镇银行特色服务品牌

(1) 坚持惠农原则, 明确市场定位

打造中国村镇银行的特色服务品牌, 必须明确村镇银行“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业”的市场定位, 充分利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扶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 始终不疑的坚持惠农的原则, 以服务“三农”为目的,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探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特色发展道路。

(2) 发挥本土优势, 坚持产品创新

打造村镇银行服务品牌, 必须发挥村镇银行本土优势, 坚持走本土化道路。同时, 还应充分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机制灵活等特点, 针对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资金需求规模小、频率高的典型特点, 坚持产品创新, 开发适合农民群众和中小企业主需求的特色理财产品, 从而降低村镇银行资本运行风险, 提高经济效益。

5.2.3 建立村镇银行完善监管体系

(1)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法律监督体系

在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条件下, 有法可依是国家监管部门实现对村镇银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的前提。

在立法方面, 一方面, 立法机关在制定村镇银行监管法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意识, 监管法律的适当的超前性“不仅体现了法律规范的导向作用, 也使金融业务的拓展、金融创新从开始就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 立法机关可以有效地借鉴国外关于农业金融发展方面的相关法律, 如日本颁布的《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和美国《1916年联邦农业信贷法》都为各自国家的农业金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加大银行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首先, 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管理金融机构的各自监管职能分工, 做到不重叠、不模糊, 机构精炼、权责明确, 从而实现监管系统联动, 监管有力。

其次, 加强监管人员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提高监管人员素质, 同时鼓励监管人员探索监管创新模式, 实行监管人员业务素质和监管效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激发监管人员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

再次, 在监管手段上, 充分利用当今社会高科技手段, 在原有的现场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的经营状况、运营风险进行实施监控, 并做出客观评估, 进而重点加大对资产状况恶化、经营效益低下等不良村镇银行的监管力度, 必要时予以停业整顿或宣布破产。

(3) 建立完善的村镇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对银行员工进行金融知识和风险预防知识方面的专业培训, 降低实际操作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二是加强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保障村镇银行与发起行之间流动性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机制的畅通。

三是严格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对村镇银行贷借款的比例规定, 即“村镇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 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

四是在村镇银行日常运行过程中, 银行管理人员要定期对村镇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关节点进行检查和梳理, 重点排查金融风险程度高、容易造成银行资产流失的环节, 从而将村镇银行风险扼杀在银行内部, 防患于未然。

我国发展村镇银行的若干问题研究 篇8

黄馨(1989—),女,湖北荆州人,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战略转型期,农业发展是整个国家发展的根基之所在,而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有了资金作为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支撑,才能更好的利用农村农产品在当今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才能更好的增加农产品的单位附加值。也才能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客观的利润,达到富农的目的。本文从农村实际出发,探讨政府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探索一些村镇银行建设的政府支持问题。另外,村镇银行依靠人才战略提高本身竞争力才可以很好的解决村镇银行的人才储备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应当予以分析。

关键词:农村金融;政府支持;村镇银行;人才战略笔者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思维。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发展途径无疑是建立有附加值的现代化工业,对农产品进行包装与再加工,提高农产品的单位价值。现如今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技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为农业现代化的技术累积程度已经相当发达,所以建立现代化农业需要的是资金的积累。只有一定的资本积累,才能够在资本积累的基础上开展扩大化建设与发展。农业也是如此,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想要进行扩大化生产尚且存在困难,更别说建立相关的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增值。因此,要想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银行等金融机构,无疑是这一资金来源的提供者与中介。因此,需要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和政策扶持进行探索,以便更好的解决农村金融甚至农村发展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的两点问题

第一,我国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金融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异上。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农村信用社大多都改制重组,成为农村商业银行。但由于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农商行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将经营重点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可见,在竞争的环境下,村镇银行要想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必须找到一个可以盈利的经营模式,要不他们会脱离农村,甚至放弃农村的业务。为了打破这种局面,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真空”和农村的贷款供给紧缺问题,2006年我国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银监会制定并发布《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这两部规章制度,虽然鼓励了建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但是建立后他们大多也会将业务重点放在盈利水平高的城市等市场,农村还是得不到应有的实惠。

第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只有农信社与邮政储蓄两家,处于垄断地位,难免效率低下。阻碍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农村金融机构有动力进行改革,有竞争才能真正让农民在竞争中取得低成本的信贷资金,才能充分节约社会资源,并促进农村经济的高效、良性发展。

解决这两点问题政府要发挥积极作用

村镇银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因此有可能存在自身发展困难的障碍。而农村经济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不允许完全的商业化经营,因此,政府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符合国家层面的战略考量。才能真正解决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扫除现实中的障碍。

(一)要平衡好村镇银行的服务性和盈利性

首先,建立健全村镇银行的上市融资制度。村镇银行融资难的问题,一定要有政府出面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才能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的发展再融资问题。因为,市场才是调节村镇银行自己问题的高效的平台,而不是政府。

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村镇银行定位是服务农村,但是盈利性相对就会差一些。因此,当地政府每年在支农扶农的政策性资金预算里可以预留一部分作为奖励。对那些提供农业贷款甚至农业加工企业的贷款多的村镇银行给予鼓励,充分调动村镇银行服务农村的积极性。

最后,针对村镇银行贷款的客户,政府可以给予相关项目一定的政策优惠,让农民不光能贷款,还要敢贷款。毕竟有一批农民认为借钱做事这个行为是要担风险的,害怕贷款。政府就是要打消农民的顾虑,等贷款农民真正享受到实惠了,可以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当地农民的观念才会慢慢转化。农民的贷款积极性高了,村镇银行的业务量上来了,盈利性自然就有了保证。

国家一直都在为如何解决农村信贷难的问题进行着战略上的考量,从创立农村信用社解决农民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到出台村镇银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正规金融行业,都是国家心系农村的积极表现,希望探索一条真正促进农村发展的道路。只有跨出第一步,才能发现农村金融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也才能进行创新型的思维,去解决。解决不好,再通过国家政策的干预去弥补市场解决不了的相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一条有效解决问题的路径。可国家也不能凭空说支持农村建设,就把村镇银行摆在那,因为这是一项新的领域,纵使国外有经验可以借鉴,但毕竟还要考虑村镇银行的本土化问题。不可能现成的方案说搞就能搞好的。中间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企业为国家分忧。因此,建立村镇银行,不论你是农信社改组还是在建立村镇银行的同时,国家应该给予政策层面的支持,你都能把视野放在企业的短期成效上。即使遇到困难,也要及时解决,为探索适合中国农村金融环境的途径牺牲一些短期利益。

发展村镇银行,人才是关键

1.国家政府机关对农村金融专业人才的教育政策调整。

正常的银行业务需要人才。银行经营是对风险的经营,因此对专业的人才要求标准会相对高点。而且中国农村市场巨大,人才缺口肯定会很大。所以,政府尤其是国家政府要鼓励相关院校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专门的培训班,并培训专门人才,以符合村镇银行的基础性工作。

在高端管理型人才的培养上,985、211院校要配合,并提高教育质量,争取在校期间除了相关银行理论知识培养之外,要系统的传授银行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因为银行工作不仅仅是金融工作,它是与老百姓打交道,与农存高度相关的金融最前线。要鼓励学生多去实习,在实践中发现相关人才的优势,并不断提高其业务实战能力。做到,毕业离校即可用,这样毕业后应届生可以立即投入村镇银行工作,节约村镇银行培养应届毕业生的成本。

只有基础型人才和高端人才并进,才能在建设村镇银行的大规模工程中避免由于人才数量不够,导致村镇银行建设停滞不前的现象发生。

2,地方政府要提高到基层工作的高素质人才的待遇

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金融毕业生仅仅是完成了第一步,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当地政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觉得只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村镇银行对人才的吸引力才不会降低:

第一,工资待遇。只有好的待遇才能留住人才,更能吸引人才。

第二,子女教育问题。解决银行工作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才会踏实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丰富的企业文化。让工作在农村的员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让他们爱上当地的民俗文化,他们才会为当地的老百姓真正的谋福祉。(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孙飞霞 王吉恒《村镇银行经营与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商业2011(03)

[2]任嘉嵩《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培育农村金融企业动态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11(01)

[3]郭培清《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J] 甘肃金融2011(3)

上一篇:(财务)党史学习心得下一篇:设计合作意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