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2024-10-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篇1

绪论

1.1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小班化教学符合时代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6世纪的欧洲学校里开始出新了编班上课的新尝试。17世纪,杰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等著作中首先对班级授课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主张把全校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分成班级,作为教学的组织形式,确定了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轮廓。后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形式阶段理,使班级授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而基本定型;最后,以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为代表,提出了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理论,使班级授课这种组织形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级授课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它也越来越暴露出其缺点。心理学发面的研究表明:儿童之间在一般认知能力、专门领域的知识、认知风格、气质、性格、等发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儿童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另外,教师对学生有什么期待,学生就会想什么方向发展。为了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国内外进行了许多改革实验主要有:(1)坚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新的组织形式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实现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环境;(2)主张彻底打破班级、年龄的界限,寻求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3)探索一种既不是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出现了分组教学、特朗普制、小队教学、合作学习等形式。其中小班化教学也是改革中的一种。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不仅仅是缩小学校规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它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研究现状 1902年美国教育家莱斯在《论坛》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班级规模的研究报告。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怀特勒和威勒基于新技术的应用,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为指标,将大班和小班的学生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班的教学效果优于大班。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格拉斯和斯密斯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无论从是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师的工作士气,还是学习环境看,小班化教学都有明显的优势。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90年代美国开始不遗余力地推动缩小班级规模,并制定了相关的法规,启动庞大的“缩小班级规模计划”。

在我国,最早对小班化研究是在1996年上海,10所小学在起始年级中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97年,北京等学校相继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从1998年开始,杭州实施小班化教学。南京2001年秋季正式开始进行小班化教学实验。

三、小班化教学的含义

(一)小班的含义

小班是小班化教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小班即教学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其基本内涵是指较少容量的教学班的学生数量,它通常指一个班级中的人数较少。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

(二)小班化教学

从小班化教学的内涵看,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各向异同的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整齐划一的全班整体;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小班化教学是在学生数量控制在30人以下的教学单位中面向学生个体,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小班化教学活动会发生如下变化:

1、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上会得到重组

2、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密度、强度、效度等以及师生间互动关系会得到增强和增加。

3、教学的内容、方式、技术、评价会发生全新变化,并促进或推动教育理念的进步。

(三)大班化教学与小班教学的比较

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都是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然而两者也有一定的区别:

(1)从教学组织的形式看,小班化是指一个教学班学生数量的较少。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而大班教学是现在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相对于小班教学来说人数较多,人数一般在40以及40以上。

(2)从师生关系看,大班教育偏向于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小班化教育偏向于杜威的“学生中心说”,在教学模式上,大班教育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小班化教育较注重能力的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3)从教学教学环境上看,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环境与大班教育相比呈现出如下变化:一是教室的空间变大了,功能设置更加全面了,教学环境更优美了。二是室内的配置发生了变化,功能设置也更加全面了,给一个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更具人文性、开放性、情感性和生活性。

(4)从课堂教学上看,小班化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呈现如下特点:一是针对性,师生之间通过更多交往和相互了解,老师能更加清晰地掌握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想状况,从而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个别辅导,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二是情感性,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要素的变化,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学生的情绪情感的表达和流露也更直接、更明白,这易于教师调节学生的情绪,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生活性,由于教室空间格局的改变,较容易营造出温馨的家家庭气氛使得学生在班集体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由于教师教学组织方式的改变以及教学民主思想的充分体现,使得小班化教学生活性的特点更加明显。

四、实施小班化教育的意义

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教学中应贯彻以下原则:1.平等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关照度,要对每个学生负责,教师要通过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使每个学生拥有更好的发展可能性。

2、主体性原则。教学以学生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仅要让学生适应教学,而且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3.综合性原则。一是教育内容的综合,即加强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二是教育过程的综合,要达到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三是认知活动的综合,要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

4、个性发展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的不同来确定教学中各环节的设置,教师要善于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帮助;如: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法、备学生,要按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不同分别为他们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上课时,可进行分层教学或分组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差异教学、个别教学,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在布置和批改作业时,因学生人数较少,教师有条件针实施分层作业的弹性作业制度,练习可分必做题、选做题,学生 可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水平、兴趣来自行选择。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即真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目标,由此带来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巨大变化,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理念和办学目标下,学校领导者不熊仅仅从教学成绩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而是要综合教师同伴、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评价来评价教师。同时学校管理层要将小班化教育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渗透给全体教职员工。

小班化教育呼唤高索质教师,小班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和教师素质。在教师队伍管理方面我们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估等方筒加强管理。“小班化教育”要求“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熏陶学生,师生在多向交流和探讨巾共同感受合作的愉快。” 因此学校就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促进教师各种素质的提高,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

教学流程管理是确保小班教育工作有序有效运行的一种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小班的教学流程管理具有整体协调性、动态相关性、反馈及时性三个特征,学校随时根据实际与需要调整我们的管理策略,努力使我校小班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对学校起到导方向、激动力、增效豁的作用。

(1)小班化教育为学生创造了高效的学习环境

从事“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发现他们能在课堂上比较有针对性地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然后进行拓展延伸来丰富课程内容.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小班化教学”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打破学科间的界限。除了学习好课本知识以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课外活动班,例如光谷一小和四小都开展了数学、诗朗诵等活动班,这些活动使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

(2)小班化教育更利于教师开展活动性教学,实施个别化教育

小班化教学因为学生人数少,可以很方便地展开各种与课堂有关的活动,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另外小班化教学多实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究,极大地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也有更多机会和成人、同伴分享经验。活动地点、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这些都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这些活动通常不是直接呈现知识,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地理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讨论能力和语言技能。

由于城镇化的发展、计划生育效果的显现,农村学龄人口锐减,原有的以村为单位的学校布局浪费了教育资源。同时农村教师专业素养较低,管理水平低下,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境。在农村实施小班化教育,却符合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学龄儿童的现状,并且可以同时兼顾教育资源的优良配置和教育均衡,真正实现中央大力扶植农村、发展农村的精神。

(3)小班化教育可以解决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当前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因此造成农村学生生源向城市流动,农村师资、室内建筑面积、室外活动场地等教育资源都严重不足。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锐减某些资源已经出现浪费,如果实施小班化教育,可以通过整合农村教育资源,优化农村课堂教学,实现城乡教育共同发展。

(4)小班化教育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育资源问题既已解决,其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主要在于师资水平,农村教师普遍存在年龄结构不合理。通过在农村小学实施小班化教学,促进教师的合作学习,创造全新的学校文化,则可以大幅度地改变教师的观念,提升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力,以求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农村孩子获得和城市孩子相近水平的教育,让农解决城乡均衡发展的问题。

(3)小班化教育关注了农民的利益,为农村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小班化教育的上述作用归根结底在于照顾农民的需要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实惠。同时,小班化教育使更多的农村孩子在本地获得优质教育,也增强了他们对农村的情感,使今后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发展农村,进一步推动城乡经济和文化的均衡发展。

小班教育对我们来说是全新的事物,需要教师经常讨论一些问题,只有在这样的相互学习中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教师们觉得无论是课题组活动,还是其他的教研活动,都给他们提供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他们被给予很多机会进行专业发展,教师在通力合作中逐渐转变了进行大班教学时的教育思想观念,使自己更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小班教学工作。

在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通过各种活动,对他们教学中的个案进行分析。这样让自己的实践经验变成理论知识,分享自己的成功做法,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来请求他人的帮助。

五、小班化教学面对的困境以及解决对策

(一)小班化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师在心理上尚未认同“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小班化教学是新型的事物,绝大部分教师所比较熟悉的是大班化的传统教学减方式,他们在教育观念上仍然停留在大班化教学时代。由于小班化教学仍然是以班级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未能认识并理解小班化教学的本质。因此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了大班化教育的管理模式来对小班进行管理。在教学管理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仍不自觉的让自己的活动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仍然会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教师自身和学生。这样的标准下,很多老师都喜欢乖宝宝,会忽视那些调皮的学生,并且利用自己的威严让调皮的学生变成乖学生。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作为教师只看到一部分学生的缺点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这样小班化教学只能成为一个空话,而不能落实在行动上,更加不可能转化为实际的教育生产力。

(2)经费短缺

对于校领导来说,小班化教学中最麻烦的问题是资金短缺的问题。小班化教学需要学校聘请许多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老师。然而目前学校的编制有一定的限制,学校里尤其是农村学校里传统教学理论的教师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年轻的有先进理论的教师又由于种种限制因素无法进入正式的编制,因此学校需要从外面自行聘请一些教师来满足自己学校师资不足的问题,这无疑会需要资金。

其次,经费短缺也影响了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设置。小班化教学需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让学生在课堂上置身于一个有一个的教学情境中去,然而在许多学校的教室里,最常见的教学设备为录音机,有些学校有幻灯式投影仪、电视机,电脑,但是现有的硬件设备跟不上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常常受到设施不完善的制约。同时近十年的高校扩招也加剧了大班化的现象。但是,我国大班教学的根本原因主要不是教育经费问题造成的缘故,加之课程门数多、总学时多。因此,小班化教学不能等到政府大量增加教育拨款的时候才开始实施。(3)小班教学”非“小班化教学”

小班化教学是先进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并不是班级规模缩小了,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小班化教学。“小班”只是从班级人数上指出班级规模较小,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小班教学是指在小班中开展的教学。当下高校课程与教学的领导者也有人意识到了大班教学的问题,看到了大班教学的种种弊端,但是往往归结为学生的思想问题、学风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问题。多数的课程与教学领导者先天性地缺乏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加上现在的管理工作繁杂,没有时间研究教育教学思想,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也就停留于经验的层面或传统的教育观点。但是没小班化教学,就难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真正对话,从而也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性提升。(4)忽视基础性教学目标

有效小班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应该是平衡目标,强调基础知识的获得的。然而,我国目前的小班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忽视基础知识目标,片面宣称小班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全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然而大班化教学虽然不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但是它本身还是有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例如重视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量即所谓的学习结果。从发生学来看,知识是学生发展的资源与起点,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由知识引起,由知识推动。而教学作为知识传承的机制,更是须臾离不开知识。知识内蕴着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过程与方法,这就决定了“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与外化”。据此,有效教学的效果也将取决于知识被打开、内化与外化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注重知识习得”应该成为有效小班教学的根本问题,而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也就成为衡量有效小班教学永不过时的“标准”。

六、解决小班化教学困境的策略 1.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教学过程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实施者,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素质和整体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除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学会各科之间的链接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在不全盘否定大班化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教育观念,即要做到 “扬弃 ”。首先要明确现代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教育活动的主体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是相互作用的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决定的行为趋向标准。其次,要明确教育改革趋势是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最后,要在前面两方面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政策配套改革,加强政策扶持和管理力度

要认识到小班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宏观政策层面的配套改革研究应深入到小班化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教育财政的支持和资金分配、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需求、设施设备配置的标准与规范、小班化教育办学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针对有些学校想通过扩大招生来增加政府经费投入的问题,政府一个重新核定小学生均经费和生均公共经费标准,进而促进学校改善自身的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设施。政府还要采取一些方针政策鼓励学校采用这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要注意对参加实验的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引导教师学习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同时,家长、教师以及行政管理层应该更新育人观念,“小班化教学”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习惯。

3、“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学习。它的个核心要素在于“生生积极互动”与“教师及时引导”。然而,无论是生生互动教师引导,都需要占用一定的课堂空间与时间,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全面,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更加灵活多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既照顾到组内的异质性、组间的同质性,又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风格与方式的多样性。与此同时,在小班,由于课堂空间的相对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组间的影响与干扰,有力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投入度。也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相对增多,为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必要条件,不仅可以采用实物操作、实验探究,也可以采用主体发言、自由式讨论、辩论式探讨等多种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与集体智慧的小组合作形式。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班环境下,教师的关注重心从“类学生”的一般化向“个体学生”的具体化转移,能够并且可以将学生当作独立、独特的学习者看待,充分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风格,找到适合于学生个体的指导方法,使真正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成为一种有效教学策略,而且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

4、实施“档案袋评价”策略

“档案袋评价”是一种全面记录学习者个体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发展情况,以促进学生“个体化学习”的开放性评价方式。其核心理念在于从过去忽视甚至无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单纯追求学生学习结果,转向承认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既关注学生学习结果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风格、学习方式的差异。面对“档案袋评价”耗时、耗力的问题,小班化教学中随着班级人数的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教学时间相对增多,对学生的了解也更为全面、深入,能够收集到或指导学生收集到最能体现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风格与学习结果的作品,使“档案袋”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的本质。正因为小班具有大班无法企及的优势,使得小班“档案袋评价”的运用、类型更加多样,文件型档案袋、展示型档案袋、过程型档案袋、评价型档案袋与复合型档案袋等,都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适时加以采用,有效地保障“档案袋”评价发挥其应有的诊断、形成与反馈功能,从而使“档案袋”评价不仅成为有效的评价策略,而且成为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工具。档案袋中有学生各个方面的资料,既有现的学习成果,也有原来的学习成果,还有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通过这些内容即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看到学生行为习惯等方面,可以使教师全面的评价学生。

七、小班化教学的展望

1、概念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研究是未来的主流研究方法

综合考察十余年的研究成果,我国小班化研究粗略可以两条主线划分:一条是对国外的理论、实践的经验借鉴及讨论,另一条是对国内的认识、实施及政策建议。总的来说,对国内状况的研究基本处于概念界定、功能、作用、原则等规范性研究阶段。两条线索尚呈现两张皮的关系,即国外的理论结论及实践经验并未给国内的研究和实践带来多少指导作用,而国内的研究也基本是在自说自话,既没有融入到国际主流的研究方法中,也没有为一线操作者提供有益的研究结论,本土可累积的研究结论不多。

因此,以研究方法为突破口、以一线改革实践为依托,期待小班化研究早日进入实质性的资料累积阶段。而概念型、实证型和定性经验型研究是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2、班级规模是小班化未来研究应植根的土壤

与我国的小班化研究零星点缀式成长路径不同的是,国外发达国家小班化研究是从属于班级规模这一大命题的分支领域。相比国内研究,国外相关研究基础更为扎实与均衡。在国外,小班化教学只是属于班级规模这一个基础性研究领域的一个特定的发展阶段产物。小班化只是班级规模的一种备选形式,班级规模的选择受制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教育、经济、人口、政治、社会文化等多因素的综 合。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小班化形式或许是先进的,但不一定是实惠的。根据我国教学实践,教师资源还跟不上教育需求,大班化教学也是必要的,毕竟小班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因此,考察国外相关研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现实教育和经济状况,研究者们可以考虑将小班化置于班级适度规模这一宏大命题背景之中,这样或许能获得更宽广的视野,更有可能产生好的研究成果。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篇2

一、我国小班化教育实施中的困境

(一)形式上小班,实质上大班

学生人数的绝对减少带来了空间环境的相对增大,小班从客观上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小班形态下,教师有可能关注到更多学生的发展,学生有可能得到更多方面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就有可能得以更好地落实。但在小班中实施的教育未必就是小班化教育。如果教师在小班中继续采用和在大班中相同的教学方式方法,那么,小班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就仅仅局限于由班级规模缩小本身所能带来的一些影响上,小班教育最终只会流于形式。事实上,小班教育蕴涵着很多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唯有及时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把小班化教育落到实处。

小班化教育理念在走进课堂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困难一:传统的以教材、教师和考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方式仍然根深蒂固,教师一时很难转变,而小班化教育与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格格不入的。有研究者指出,我国小班教学未见预期成效,主要是大多数教师仍沿用大班教学常用的讲授式教学传统,这就造成班中是20人还是40人就并没有区别。[1]由于对传统大班教学方式已经产生思维定势,教师在短时间内很难自主地改变原有观念。困难二:小班化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由单一的对学科教学的关注调整为包括对学生心理、个性、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小班教师必须掌握比大班教师更加深厚的知识与更加全面的技能,不经过系统而严格的培训,一般教师很难达到。

(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实施小班化教育更显困难

大班教育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只能照顾到少数“精英”学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人们认识到小班化教育带来的积极效果,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基本普及。我国实施小班化教育是顺应社会时代发展的必然之举,但由于小班化教学对实施条件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小班化教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难以大规模实施。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才在经济发达、教育水平较高的上海、北京、南京、杭州等城市展开,农村地区的该项实验更显薄弱。

与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相比,在我国农村地区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面临诸多困难。困难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教育经费欠缺。小班化教育需要的办学条件,如教学场地、配套设施、教师培训、教师待遇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改善,而农村地区在政府拨款和吸引社会捐资等方面又缺乏优势。困难二:当前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教师整体学历偏低,教育信息闭塞,缺乏学科的和学术的带头人,教育科研气氛薄弱;加之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合格学历而选择一些容易毕业的学科进修,毕业后学非所用,造成其实际教学能力偏低,应对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能力不足;另外,小班化教育实验过程中,农村小学教师难以享受到与大中城市教师相同的优惠待遇,如教学资料、教育教学培训、承担课题、经济补贴等。[2]困难三: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再加上信息闭塞、师资水平较低、教育管理落后、教育科研薄弱等原因,致使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薄弱、改革力度偏小、改革进程十分缓慢。

但是,目前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随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自然减少,以及家长携带子女外出经商,加上日益频繁的“择校”等因素,薄弱的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下降,开始呈现萎缩状态。随着学生人数的越来越少,许多农村学校原先建设的校舍、教学设施逐渐空置,教师也慢慢超编。面对这一新的情况,我们可以抓住有利契机,率先将小班化教育模式引进我国农村地区。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又可以在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移植多于原创,本土小班化教育思想还不成熟

在教育民主化、个性化思潮的推动下,西方各国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探索,并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规模地推行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小班化教育改革。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小班化教育才开始在我国教育领域受到关注。小班化教育在西方几乎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而在我国的发展仅有十几年的时间。因此,我国关于小班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也正在探索中。小班化教育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在我国的发展是一个经验移植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条件存在差异,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者往往对“小班”的规模界说不一,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如西方处理班级的大小,一般只考虑课堂教学;而在我国社会文化中,班是一个集体,是学生集体生活的地方,班级建设是学生学习、生活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1]德育又是班集体的主要功能和活动内容。班级规模太小就会失去集体生活的育人价值,难以达成集体教育的目的。因此,我国一直采用大班教学,超过四五十人的大班比比皆是。而在西方,学生的德育主要是家庭和教会的责任,“班”的设置几乎完全是为了方便教学,班级规模一直比我国要小。到底我国的班级人数应该降到多低才叫“小班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照搬西方的小班化教育模式,移植西方的小班化教育理念,而必须在我国现有国情的基础上形成符合我国社会文化的本土小班教育思想。

二、我国小班化教育实施的出路

(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使小班化教育理念走进课堂

教师质量直接影响小班化教育实施的效果。由于教师并不会自动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实现小班潜在效益的最优化,他们必须接受有效的教师专业训练,提升小班化教育的信念与能力,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因此,未来小班化教育政策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修正大学对教师师资培训的策略,使之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相衔接,并让高水平的指导教师深入中小学,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一起推进教学的进步。其次,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教师的评价与教学联系起来,促进小班化教学效果的共同提高。最后,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我发展是推动力,没有教师自身的努力,其专业发展水平很难获得持续的提升。对教师而言,通过认真分析现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产生专业发展的紧迫感,主动制订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以及专业发展规划十分重要。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小班化教育的开展

与大中城市相比,农村小班化教育改革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共觅出路。首先,国家需加大投入,对农村小班化教育进行必要的经费支持,对设备设施作强行要求。其次,教师的质量是我国农村实施小班化的难点。必须对农村教师进行小班化教育的专题培训,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形成小班化教育教学理念,促进小班化教育的推广和实施。最后,建立与小班化教育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评价制度。小班化教育的教师管理特色,一般为包班制、团队制等形式,这些形式与现有学校教师管理体系可能有所冲突,应当对其进行改革并建立适应小班化教育需要的新的学校管理体系和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刘力.小班一定比大班好吗——关于小班教学实验的若干争论[J].教育科学研究,2007(11).

[2]杨勇,宗树兴.农村小学推广小班化教育的思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3]李素琴,等.美国CSR影响及原因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4(12).

小班化课堂差异教学的实施及策略 篇3

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的气质分析的有关资料,我们将学生进行分组(4人一组)。组员保持相对稳定,分好组后所有学科都以这些小组为基本学习单位。分组原则按照小组成员的综合学习成绩,以好—中—中—差呈现,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气质、特长及性格特点。尽量做到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能互补(以总分为基准,特别兼顾语数英单科互补),性格能相合。设立组长一名。此项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完成。小组成员相对稳定,以便于学习的展开和评价。

二、关注差异教学的核心——差异目标的分层预设

在备课时,我们依据各科2011版课程标准及《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细则和分类,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预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置,呈现梯度性,如基础、中等、提高等,并预设课堂上的分层教学活动安排。这些,都要求落实细化到每个学生个体。课题组专门设计了小班化课堂差异性教学的备课本,一方面对教师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导向指引,一方面也便于定期检查落实。

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个人的积极能动性,差异教学的意识日益浓厚,能根据学情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目标分解,提出不同的目标达成度,避免了一刀切。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初步形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事情可做,人人都有收获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把握差异教学的关键——教学策略的差异预设及操作

科学恰当地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只是课堂差异教学中走出的第一步。如何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落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目标的设定进行教学策略的差异预设及差异实施,包括课堂上提问、辅导、练习(课内、课后)等,均要求分层设计,围绕各类目标进行,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发展的需要。

差异课堂教学的实施,由始至终,都贯穿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显性的,有时又是隐性的。探讨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使这种常态下的互动更富高效,是提高差异目标达成度的关键所在。

1. 师生互动策略

师生互动1:课堂提问。差异性提问,是小班课堂差异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差异教学理念的指相下,教师的提问,一改过去的随意性,针对性强,梯度显现,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各类不同学习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减少分化。

师生互动2:小组讨论。老师到各小组广泛巡查,关注学生的讨论,及时加以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错。这是我们广泛使用的一种策略。与传统课上的巡查不一样,现在我们的思想观念已经改变——心中装着学生,老师们不再仅仅是检察官,更多的是守护人的角色,不过分干预学生的活动,给他们充分的讨论时间,适时加以引导,让知识有足够的时间在他们的心中停留,让一个个疑问在同学间的讨论中慢慢消散。

师生互动:3:小组练习。老师批改A同学,再引导A同学向组员解释分析有关的知识点,并引导小组之间解决一些他们能力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或全员批改,以便及时解决学生问题。

师生互动4:课后作业的布置及批改。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一改以往的一刀切,针对不同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探索性问题。第二、三层次的题目A层学生要求全做。第三层次为选做题,B、C两层学生可选做。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积极性。

2. 生生互动策略

生生互助1:课前预习。教师布置具体任务,由指定同学组织大家预习,互相督促,作好课前准备。

生生互助2:小组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小组练习、小组互评等。由指定同学组织活动的具体事宜,组内互评、互检、互促,发挥小组互助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运用平等、尊重、启发和耐心守望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沟通,自己去解决相处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共事,学会合作,学会相互欣赏,学会相互支持。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平川镇芦湾小学张立宏随着农村小学学生人数的减少,一些还未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的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必然。如何认识小班化教学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实施小班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小班化教学的优点1.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看,小班化教学,在人数少和空间相对大等有利条件下,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和谐地全面发展。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培养了每个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2.从学生的个性发展来看,小班化教学能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表现出更为主动和积极,参与面更广,个性更为鲜明。能使学生愉快、自由地学习,成长。3.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学的空间大为增加,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随之增大,教师利用扩大了的空间与充满人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与空间,并通过加强指导与交往,强化了对学生的学习乃至人格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了每个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程度。进行小班化教学的方法

一、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小班中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学生在考试中的语、数成绩为主要依据,并通过家访,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B层学生学习成绩稳定,C层学生学有余力。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在实践中采用同质组合、异质组合、自由组合方法,上课前在黑板上贴出标记,学生拿好学习用品就座。课程不同,分组的形式也不同。A类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二、教师科学评价,体现个性差异小班教学中的评价是一种分层评价,是在了解学生达成分层目标的情况下一种鼓励性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不同的学习目的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都给学生以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所有学生都能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作出答案正确与否的评价,而且还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其中包括“认知”、“情感”、“兴趣”等方面。认知包括“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比如既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作出正确与否的评价,而且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的清晰、响亮,说话的连贯性等表达能力作出评价。“情感”包括“态度”和“习惯”等方面,即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和习惯给予评价,看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包括学生回答时的站相和表情等。“兴趣”主要看学生是否对上课、对老师的提问产生良好的兴趣,比如对学生举手发言的次数作出评价。实施了小班课堂即时评价可以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师委婉而又真诚的鼓励和赞赏,气氛比过去融洽了,师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点拨者、合作者,学生不会因为受批评而害怕老师,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关于小班化教学理论与实施 篇5

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精力有限的老师只能“抓两头带中间”,即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中间的学生只能一带而过。教师的教学影响好比磁场和电场一样,人数越多、班额越大,教师的影响场越弱,课堂控制力度越差,学生“假参与”现象就越严重。

而小班化教育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仍以班级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又避免了传统的大班额必然带来的不能充分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无法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受到忽视的状况。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育的时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小班化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应该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并获得成功。

近年来,小班化教育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十多个经济发达国家都已广泛实施,关于小班的班额,美国小学已降至25-30人,英国小学为30人,德国、法国小学为23人,瑞士小学为19人。关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绩与班级规模关系的近300篇论文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

一、小班化教育的特点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

1.小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2.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3.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4.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这样的教学环境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也会放松,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理,研究学生的心理,从而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5.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当然,小班化教学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它必须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在我国许多地区还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小班化教学必须有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与之相适应,否则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组织形式也有潜在的弱点:人少了,课堂气氛可能不那么热烈,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也不那么强。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因为活动增多而影响文化知识的落实,因讨论过多收不住而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小班教学对教师要求较高使得培训难度加大。面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二、“小班化教学”应遵循的课堂教学原则

1.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必须平等,特别要关注问题儿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优质的教育。

2.教育充分性原则:提高活动的频率,增加师生、学生间的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充分得到教师的关怀辅导,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发挥潜能。

3.教育主体性原则: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淡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增加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4.教育综合性原则:综合教育内容,加强各科的渗透关系,综合教育进程,达到合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统一,情意系统和认知系统的统一,达到知识、能力、智能的整体优化。

三、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小班化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1.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老师交往,得到老师的个别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资源。

2.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教师应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探究意识。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4.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具有互动意识。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双方共同学习探索,发现规律,教学相长。当然,一切教学活动都要落实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应该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师生的交流机会增多,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四、小班化教学的情境创设

小班化教学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因为在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情境中教学,不仅教师教的轻松,而且学生学的愉快,学生的学习潜能也容易自觉地激发出来,更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相对较少,学生性格的交叉区的范围更大,师生的交流量增多,更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

1.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关心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积极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小班化”带来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新颖多变的教学组织空间形式以及温馨的家庭式、宁静的图书馆式学习环境,使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高度紧张、压抑,能够更加轻松自由的学习,因而能够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2.建立起一种能点燃学生奋斗、拼搏的教室环境。教师要实施个别化教学,首先要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学习中心。教室环境的布置要以学生为本位,为学生着想。可以采取悬挂一些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的传统形式;同时,也可以挂上一些学生自己写的激励性的语句条幅。另外,在教室的一些显著位置,放置一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荣誉榜。在教室里设立一个小书库,每周或每月在黑板报中公布一批学习标兵等,让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竞争,激发进取心。

3.课桌椅的排列要力求变化。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小班化教学因为人数较少,其座次排列应该有别于传统式的直排方式,以便于互动、沟通。座位的安排基本上是两种形式:独立式与合作式。如开展自学思考、课堂练习等采取独立式较好,而对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等则采取合作式较合适。当然,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尝试一下其它形式,如圆形,方框形、辩论型式、马蹄形、V形、T形等等。当然,座位形式的布置要适合课堂教学,必须反对那种为形式而形式的座位布置形式。

4.教师在上课时也要适时地依据教学主体——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五、“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上海市在率先进行的“小班化教育”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了小班化教育的十大教学策略:参与教学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分层教学策略、兴趣教学策略、自主教学策略、活动教学策略、互动教学策略、创意教学策略、评价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策略。1.参与教学策略

参与教学的策略,重点是在小班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这种参与是一个积极而有贡献的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运用参与教学的策略上,要把握住两个操作步骤。

1、全员参与。

2、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情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敢说,有疑能质,乐于参与,同时重视对学生参与程度的指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主动发展。如:一位七年级的小班实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之后,为扩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设计了组织学生进行参与活动的题目,让学生看云,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用文字或语言展现出来。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风筝,或设计一场有意义的游戏。将游戏***在班级宣讲,选最佳***,开展游戏,最后写成文章。实践证明,参与策略的实施,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发散性思维活动的锻炼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设自由讨论甚至争论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小班化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热烈的讨论甚至激列的争论,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由于学生额少,教师不用担心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每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2.合作教学策略

小组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合作教学组织形式。首先,对组员构成的研究。在小组分组中大多采用异质分组合作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个性差异入手,把全班同学分成好,中,差。分组时,均衡配置。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相同,男女混编,并根据学习需要,内容需要以及活动中小组活动实际状况及时调整,以确保小组活动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况,符合教学发展需要。小组教学一般有3种形式:分组讨论,分组操作,分组交流。教学进程:有步骤提出问题——个体自学——自愿结合,互帮互学——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开全班范围的讨论与交流——学生互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组织。对学生而言,这是合作学习应首要解决的问题。没有组织的学习,会使课堂变得嘈杂而又散漫。在刚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学生如何与同伴一起学习,如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顺序,学习的方法,注意照顾到全体等等。一般而言,班内总有部分学生组织能力较强,教师当然可最大程度发挥这些同学的才干,但如果总是委重任于这些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以至于最终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采用学习组长轮流担当的方法,真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锻炼的机会,真正使自主与合作互相促进。

(2)会协调。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相反的情况:问题简单时,学生抢着参与,以至于学习秩序混乱,此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谦让”,把回答的机会让给别人,在别人回答问题时认真聆听;问题有难度时,即使有个别同学能回答,但受从众心理支配,也不敢开口,此时就要教会学生“自告奋勇”。做到了“谦让”和“自告奋勇”的矛盾统一,就能协调学生间的学习关系,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有序而高效。

(3)会帮助。合作学习的优势之一便是互帮互学,互相促进。首先要教育学生“愿帮助”,其次是“会帮助”。在自然状态下,小学生的所谓帮助即简单地把答案告诉对方,要指导学生尽量避免这种弊端,从老师启发,辅导同学的行为中得到启发,依据实际情况帮助同伴。(4)会评价。合作学习时,由于缺少了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的学习较易“走过场”,流于形式,此时,教会学生评价同伴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包括:讨论时的评价(学会赞同,反对,补充);作业时的评价(同学间互相批改作业)。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存在着目标的相互依赖,奖励的相互依赖,角色的相互依赖,资料的相互依赖,身份的相互依赖。如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是在课堂内详尽的讲解字的音,形,义。而是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个个轮流拼读,互相帮助,然后积极开动脑筋,担当小老师,就生字的音,形,义提出几个问题。帮助大家一起来记住生字。这样的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反客为主,学得生动活泼。平时随时可见,四人小组一起看课外读物,一边交流,一起练习口算。合作意识明显加强。竞争是现代人才必备的条件之一,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终身有用。小班化教学提倡团队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美术教学拼贴秋天景色的一课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七个小组,在小黑板上编帜七幅美丽的秋景,拼贴,结束让学生评出哪一组最能体现秋天的特征,哪幅画做工最精致,哪幅画最有特色,从不同的视角来评价,从评价中既体现小组间的竞争,同时体现评价,审美的多元化。同事要求教师要精选小组讨论学习的问题,对教学顺序和内容进行匠心独到的设计,让学生在小组中能够努力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其重新组合,迁移,在认知的道路上开拓前进,直到解决问题或悟出规律,要给予学生较充分的时间,不能一晃而过,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有表达的机会。3.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法实际上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它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分级教学,分散教学中的难点,注重对以前知识的复习与联系,使差生可以在课堂上和课堂下得到更多的关注。对于优生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分层教学的另一含义就是在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等等方面体现出来。使优中差的学生依据他们自己的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习上都有所收获。克服那种课堂教学中——照顾优生,差生当陪读;照顾差生,优生又觉无聊顾此失彼的不和谐课堂状况。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为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好的学生可以进行问题的深度探究,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力求掌握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究。(2)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制定适合他的教育模式。对比较浮躁的同学严格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多鼓励,对善于表现的学生多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对接受较慢的学生适当点拨等等。

(3)组织组内辅导。教师把目标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再把目标落实到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安排组长或学习好的学生进行重点帮扶,以达到全面提高。4.兴趣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以兴趣促进课堂教学。5.自主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具体实施:

(1)会预习。具体包括:会借助教材,工具书以及联系实际自学,会将感觉精彩或有疑问的标注在书上,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

(2)会提问。一是质疑,对不理解(思想内容),不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知识)的词句质疑,对老师,同学的观点质疑;二是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可以围绕课题,围绕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围绕艺术技巧,围绕思路等展开,以疑促思。促学。

(3)会讨论。从自主学习的策略来看,这是指学生参与讨论的能力。具体包括:会积极主动地发言,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会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4)会学习,会一些具体的,针对性强的学习方法。如怎样记,算,说,写等等。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很多的,教师不仅可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也可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重学生自己摸索,形成的一些学习方法,因为只有当学习方法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习惯时,才能发挥其作用。

(5)会反思。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自己学习上尚存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6.活动教学策略

人的发展最根本的是主体发展。人的主体的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机制,也就是说人的主体性是活动生成,在活动中发展的。活动教学研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明确学习目标,分组学习、游戏竞赛、表演评价、质疑补充。它适用于复习课和练习课。7.互动教学策略

互动策略,主要是生生互动。在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中,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群体效应,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独自站讲台,让学生也有上台讲解的机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有提高学习成绩的成效。促进了多角度的交流,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为打开师生交流的局面,教师想方设法改善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开发课堂教学交往的潜能。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挖掘生生互动的潜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运用开放型,交往型,体验型方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通过进行小组学习,组际交流,组际互查,组际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生生互动的参与热情。教师具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启发学生在交往中引起争论,激活思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加深理解,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充分利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伙伴式”的学习方法,才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更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生生交流频率加快,学生之间相互碰撞增多,不仅能增强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发现,还可激发教师的灵感,使教师积极钻研,在实验过程中,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能力的培养,发展认知水平。对学生来讲,教学中互动策略的运用,尊重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形成了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的课堂教学局面。实践证明,通过生生互动,学生真正建立起对问题进行研究的责任,从而产生有价值的研究成果。8.评价教学策略:

(1)即时评价:当场面批、指导,指出错误之处、即时订正。

(2)分层评价:对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要求和内容。(3)多样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包括:教师的口头评价、通过鼓励性的身体姿势进行评价、实施多样化的奖励制度,例如一朵小红花、一个笑脸图章、写上一句鼓励的话,或是在桌子上粘上一颗颗五角星等等,丰富的奖励形式,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进取心。(4)自我评价:教师提供正确答案,让学生自评、自批,自己更正。

(5)交互评价:师生之间、学生间交互评价,形成人际交往、沟通的生动局面。9.创意教学策略

是指充分利用课堂生成,开展具有创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具有创新性。

学生在学习上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的责任正是要不断满足并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在小班化的教学前提下,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

10.多媒体教学策略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不断拓展课堂空间,使课堂教学得以更加广阔地延伸。

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具体化、形象化、信息化。这样做,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为学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打好基础。开设校园网,让学生不仅在电脑上学习,还能使他们体会到上网给他们带来的乐趣。

六、“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的方法

分组教学法;

个别指导法;

体验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鼓励教学法;

交融教学法;

勇敢小学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生动发展、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更好的发展。转变教学观念,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本校“小班化教育”理念:

教育观:关注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

教学观: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学。

学生观: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

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质量观: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实验目标

[总目标]

创设和谐、生动、愉快的“小班化教育”环境,尊重教师、学生的个性发挥,崇尚人文关怀,让小班成为提升师生自信和成就的天地。

[具体目标]

1、加快学校硬件装备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实现教育资源最优化、使用效益最大化。

2、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3、探索小班化教育资源、环境配置,使之更具育人功能。

4、加快已初见雏形的篮球及迷社两大学校特色建设,并在管理、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为今后继续实施“小班化”教育提供借鉴。

四、研究的内容

1.小班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2.小班化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

3.小班化教育策略的研究。

4.小班化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构建的研究。

5.小班化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研究。

6.小班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研究。

7.小班化教育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五、实验的措施

(一)建立合作学习,创造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师角色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参与者、调解者。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在自我水平的提高上,教师的观念与模式也在变化中。

——做好前置诊断.弄清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的现状,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编排合作小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建立合作学习。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4—6名为宜。组员要进行训练,做到既相互合作,又不过分依赖别人。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轮换方法可多种多样。教师可参与小组活动,成为孩子学习的伙伴。

——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传授知识为其主要任务,是从教师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听讲,被动接受,思维受到限制,而在小班化教育中是开放的、拓展的、体现学生自主发展,主体作用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以建设温馨的班级文化为起点,营造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硬件方面——教师办公角、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学生书包柜、电化教学设备角、活动角。

软件方面——丰富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小班化教育,十分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班级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

(三)合理设置课程,建立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小班化教育要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时代性。

国家课程——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严肃执行教学计划,不增加周课时总量,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开齐开好各类文化课与技能课。

地方课程——合理调整,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

校本课程——要进一步加快建设进度,努力在本实验过程中建立起一整套具有我校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隐性课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决意让校园中的每一堵墙、每一棵花木、每一块草皮都成为能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内涵的教材。

六、实施措施与策略:

(一)加强培训,转变教育观念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从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学校将在一段时期内认真组织全体教师,深入细致地对小班化教学的理念进行学习、分析和研究,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鼓励教师大胆进行尝试。同时采取推门听课形式,随时掌握每位教师对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情况,督促每一位教师按照小班化教学的要求,把讲的权力,说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要全心全意地服务于学生,更新教学手段,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同时让每个学生享有老师同等的关怀。

(二)建立良好教学环境。

1、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室的环境美化也是学生愉快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环境美化应围绕阶段性主题,适时切换,呈动态型。其特点应是温馨、赏心悦目,又是积极向上,更是师生作品的展示阵地。

2、课桌椅的设计是为教学服务的。小班化教学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课桌椅摆放应有利于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师生教学活动中的平等互动。

3、细化班级管理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分组细化管理。制定适合本班级学生发展的《奖惩机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具备新型的教育教学方法,摆正自己的位置,走下三尺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更多的是引领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参与和指导学生的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开放性教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优化合理。

1、备课:精心备课、依托教材、立足学生、注重基础、适当拓展。

小班教师的备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备每一名学生(备学生)。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如何为学生提供主动积极的活动方式、采取何种措施实现课堂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等等,在备课中针对不同的学生预先准备多套方案,视学生的需要适当调整推出,充分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而且备课时,还要注意对个别学生指导的联贯性,一般来说,中上的同学注意点拨,差的同学重点为他准备,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

2、上课:精心上课、精讲多动、鼓励参与,合作探究、关注差异。

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教学活动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行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将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营造“小班化”教学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提问,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安排时间开展自主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学生,在教法上可运用分组合作法、个别指导法、游戏活动法、角色转换法等。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

3、作业:多层次、多面批。

作业设计精炼实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量适度,避免机械重复作业。设计弹性作业,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体现了教学要求的分层和学生实际情况的分层,不强求一律,避免“吃不饱”、“完不成”的状况。作业尽量做到面批,通过面批让学生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学生作业要做到:封面整洁、字迹端正。独立按时完成,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

4、辅导:抓反复、勤辅导。

小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重视个别辅导,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不忽视成绩一般的学生的辅导,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辅导还要重视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5、考核:教学中,采取当堂测试、周小调研、月大调研等多种考核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情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五)形成优化的评价办法:

1、注重激励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把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捕捉称赞学生的时机,重在形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的激励方法有语言的、体态的、动作的,甚至有时候组织一个简单的仪式,让学生产生一定的兴奋记忆。

2、注重过程的评价。学习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评价来引导或矫正学习的进程。

3、注重多元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应是多元的,建立多角度的评价机制。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评价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表现、实践能力、爱好特长等,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4、注重个体与群体评价的结合。小班教学中合作学习是经常用的,因而,在小组学习时,评价不是指向学生个体的,而是指向学生群体的,只有当小组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时候,才能获得肯定的评价。这就要求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小组的集体力量,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小组的成功成为小组成员共同的目标。

七、研究的预期成果:

1.使小班化教育实验成为更新全体教师教育理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打造一支师风正、业务精、口啤好,适应小班化教育和学校二轮创业的高素质、有个性的教师队伍,培养和涌现一批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

2.建立民主平等、师生互动、主体参与、协同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开放式教育模式,构建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管理体系。

3.初步构建科学性强、便于操作、适应小班化教育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4.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小班化教育真正成为让每一个学生描绘自我发展轨迹,张扬个性,呈现特长,充满活力的大舞台。

5.我校率先在全市主动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实验,争取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等方面总结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具体操作方法与经验,通过现场会、观摩活动等方式,为“小班化”教育提供借鉴。

总之,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和完善,就一定能收到成效。

我国小班化教学的实施问题及对策 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09-01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不断有农村学生通过“择校”进入城区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生源流失严重。虽然农村学校生源减少,但是却为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在农村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充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小班化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潜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提高专业素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面,教师首先要做到把学生当做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其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求知、求新、求真的精神。此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掌握“小班化教学”的理论知识,使其适应“小班化教学”的要求。

二、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在实施“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大胆改革,勇于尝试,实现以下几个转变。一是从形式到本质的转变。“小班化教学”不是指课堂教学中的表面热闹,而是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支撑,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二是从“盆景”到常态化的转变。“小班化教学”不能只作为让人观赏的“盆景”,应当实现教学常态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树立“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个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三是从单一到整体的转变。“小班化教学”的目标是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部分学生的发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学校、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点,基于学生发展的视角开展教学,确保“小班化教学”的实效。

三、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发展

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增加了,能够避免教学盲区,突出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均衡度。第一,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学中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在教学时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第二,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在实施“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密度,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第三,科学评价,体现个体差异。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农村“小班化教学”的发展

首先,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出台配套文件,营造实施“小班化教学”的良好环境,做到“资金到位、服务到家”,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校大胆改革、敢于尝试,稳步推进“小班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其次,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给予农村中小学校一定的优惠政策,为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保障。

在农村中小学校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学校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而教师也需要努力探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途径,从而促进“小班化教学”的实施。

(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升学宴答谢词家长致辞下一篇:综合办公室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