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历史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如何让艺术大放光彩,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协助。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给教师带来了传道授业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有时就在我们身边吗,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教学;大放光彩

历史教学是一门艺术。从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一方面,教师需要寻求新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多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度,及时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支持。另一方面,教师应向学生积极传递并解惑学习的乐趣、用途和意义,完美的教育结果并不是教师用了多少巧思妙解的方式方法,而是学生能够真正的从巧思妙解方法中学习到知识精髓。

如何将学科之美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领略学习的美妙和“胜景”呢?

1.引生入“胜”

僵硬化的教学方法及模式是传统历史教学的典型特征。这种僵硬化的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教师仅通过一本书、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向学生传递知识。这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固化,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性思维。而多媒体技术教育模式的引进,颠覆了传统僵硬化的教学模式,大幅度降低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体力劳动,为教育模式的革新带来了新方法和新途径。多媒体技术教育模式的比较优势在于,能够积极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性,给予学生更广阔的知识视野,提高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综合学习及思考能力,从而从整体上提升教育质量。

何为多媒体呢?“多媒体”一词译自英文“Multimedia”,它是一种交互式系统,在该系统中能够交叉呈现图片、文本、视频等信息,并使得这些信息有逻辑的链接在一起。这类似于导游向游客展示了旅行地的美景,游客们对即将到来的旅行充满向往和动力,进而,导游与旅客一起分享具体的旅行计划,使游客心中有具体的行动目标。

部编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中“中国梦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若教师直接向学生提问“中国梦提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这样的问话会显得枯燥无味,甚至显得死气沉沉,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这节课也就无法顺利的开展。可是这个概念太抽象,我将“梦娃”动画公益广告设定为导入新课的一个介入点,学生们都知道和看过这个广告,广告词他们也很熟悉随着画面学生也在附和。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的学生就会想这和课文有什么关系,这是历史课。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就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和他们太远了,让他们对历史学习有种厌恶感。尤其在西部边远地区这种现象更明显,所以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也成了历史教师的重中之重。我就给出问题:“同学们最近是否发现了有趣的公益广告,你们知道他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吗?”这引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也产生了深入学习课文的渴望。

在合作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材料及所学知识,在谈到“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与本质时,我解释到“中国梦”既是百年以来全体中华儿女奋斗历史及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眼下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的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而言,就是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就是能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再往深入讲,就是要通过加强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建设,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答案就在这些息息相关的字里行间,体验到了“生活中的历史”。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学生观看视频、文字资料将学生带到一个专为学生量身打造的熟悉环境中,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期待。

学生乐学、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本文为定西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农村初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究(课题立项号DX【2019】GHB137)成果。

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养成主动学习状态的三大基本要素。如果仅仅只是老师领会了学习目标而学生没有领会学习的意义,则会造成学生被动的学习思想。因此,首先要引导并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其次,教师应积极主动向学生传递学习的意义所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的融合,改变了学生被动、枯燥的学习状态,在新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融合的模式下,能够通过视频、声音、图片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课堂中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只局限于教师与书本,对于历史知识理论的理解不再抽象化,使得历史知识的讲解更加生动和形象化。因此,在课堂教育中引进信息技术,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生动化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进行思想火花的碰撞,进行创新性思维的交流,改善固有历史课堂中沉闷的氛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提高授课质量的目标。

2.助生发展

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可以轻松学会使用自己或多媒体,和老师的简单指导下工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检索信息的能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成为了可能。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成为可能。如在讲授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后,围绕“如何评价隋炀帝”“戏剧中的李隆基和历史上的李隆基”等议论主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登陆网站,收集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看法、观点,写出一段历史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被训练去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学生收集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从学校网络资源的号召,参与有关通过e-mail或指导的要求问题的讨论。学生收集的各种信息通过网络从学校网络资源的号召,参与有关通过e-mail或指导的要求问题的讨论。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查找相关数据信息时,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规范要求提高学生的上网行为,使其能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地获取自己工作生活方式需要的信息,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育教学设计实践研究活动。

信息技术引入学习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人类正步入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和科技变革的动力之一,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把重点放在了一系列的新功能,培养学生,特别是学生应具备快速访问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地处理信息,以及学生的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一个阅读,写作和算术作为生活中的重要新功能有用的基础。在信息技术爆炸的今天,学生学习如何获取相关知识比学习多少知识更重要,如何通过收集数据来处理会计信息比简单的记忆更重要。如何收集处理信息比单纯的记忆更重要。寻找互联网的学生信息,欣赏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主动性的历史和进一步完善,实现学生学习成长乐趣。

3.求善、求真、求美

价值观是教学中必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然会承载价值观。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挖掘、彰显其中蕴含的价值观,这是备课、授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总的来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价值观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求善、求真、求美。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突显价值观,这就考验教师对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还是以部编版《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为例。大量引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超市商品琳琅满目”新闻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梦关乎每个中国人,是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愿景;让学生意识到个人发展与祖国命运是连接在一起的,以“我是中国人”为荣。让学生求善、求真、求美。

初中是学生接触并学习历史知识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目标,这为学生未来学习历史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呆板的历史故事和人物形象化、生动化和具体化,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历史知识中的奥秘和意义,仿佛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未知和色彩的古代历史画卷,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寻历史知识中的奥秘和未知,这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和事实的距离,促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历史素养,更能促使学生对中国发展史的了解,增加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血战台儿庄》《南京!南京!》《百团大战》等电影视频,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视频画面的强烈渲染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战争的残酷、逝去烈士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培养学生建设祖国的正确价值观。

总之,苏轼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物的形象也就是艺术形象,所以,美是艺术的特征。因此,人的审美超越了本能,成为一个需要训练的过程,审美需要学识、文化、体验作为基础,而教学中引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载体。时刻汲取新知识、创新发觉授课新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是每个历史教师的主要目标。增强历史教师对多媒体工具教学重要性的意识,应尝试新的授课方法将知识与多媒体有机结合,促使学生提高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理解,也更能主动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困境和误区,从而及时辅助其纠正。因此,增加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使传统历史教育课堂革新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越.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设计及应用主题[D].宁夏大学,2015.

[2]赵希斌.魅力课堂高校与有趣的教学[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上一篇:高校廉洁文化教育途径思考和探索下一篇:基于CDIO理念的独立学院财务分析课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