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一中 杨立颖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被广泛地应用在外语教学中, 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现代化外语教学提高了外语教学水平, 从而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外语教学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 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社会经济活动将越来越多的与国际接轨, 社会将需要更多的外语专业人才和外语素质较高的其他各类专业人才。这对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 肩上的责任加重了。如何有效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为国家输送更多更好的外语专业人才, 是外语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强调培养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 语言使用能力, 多角度、多维的思维方式, 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外语教学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外语要达到交际的目的, 就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 营造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 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首要任务。
传统的外语教学形式主要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课文、词汇、语法, 做练习, 对答案, 其教学方法单
一、枯燥,教师始终占主导地位;教学环境单
一、封闭, 局限于粉笔、黑板、教材,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抑制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种“添鸭式”的教学模式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的理解、消化、吸收。培养的学生既缺乏独立性、自主性, 其发散思维、逆向思维都受到限制。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 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谓信息技术, 是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一门新兴的高新技术。广义地说, 信息技术是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 它具有超速度、网络化、信息流、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等特点。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方法, 是广大外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其核心是研究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具体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辅助外语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根据人类交换信息的特点, 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综合于一体进行编排处理的技术。采用多媒体的表现形式, 把教学主要内容、材料、数据、范例等显示在屏幕上, 以辅助教师的教学。
1、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许多语言素材, 图文并茂,动静结合, 声情融会, 视听并用, 这种完全信息表达为外语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 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选用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或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或从课件库中下载,利用超链接功能把声音、图像、剪贴画等链接到演示文稿中, 提供了图形、声音和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 使学习者灵活方便地操作控制学习, 由于课件演示手段集视、听、说为一体, 教学过程显得生动活泼, 同时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2、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以达到学生发展的目标。多媒体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质条件。它既保留了计算机的交互特点, 又具有视听设备完美地呈现图像和声音的优势, 具有非凡的表现力, 丰富的内容, 多样的形式, 生动的图像。
3、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记忆, 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多媒体可以多方面、多角度以不同形式描述某一事物,能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 克服文字与口头表达形象性弱的缺点, 激发左右大脑同时工作, 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讲解, 学生将得到一个综合的主体形象, 从而形成概念, 完成记忆。
4、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语言交际环境, 提高学生的听说语言能力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建立的多通道与交互式语言学习环境, 能通过有效地整合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语言资源, 在为学生提供大量多通道语言输入的同时,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输出、交流的机会, 并可以进一步进行及时反馈, 这就改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中相对被动的地位,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鲜活、自然的语言素材, 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适宜的语言环境。
二、网络教学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特点和作用 互联网上蕴藏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互联网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方位、多层次、生动形象的语言信息, 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等特点为外语教学服务。
1、网络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资源, 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计算机网络应用于外语教学可以扩大教学信息容量,使信息的表现形式交互化、多样化。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不受时空限制的交际空间, 也弥补了外语资料单
一、缺乏语言环境、缺少交流对象等传统教学的缺陷。网络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使外语教学模式由传统的“封闭”模式走向“开放”。通过网络从素材资源库中索引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情景”, 提供给学生, 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外语教学中, 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运用网络教室的功能, 可以让学生在完成必要的学习和操练后, 随时从资源库中调出检测题进行自我检测, 利用相关软件控制, 给予检测通过的学生访问资源库中课外阅读、课外活动等素材的权限。通过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计算机网络教学最大限度地挖掘个人潜力, 使学生成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主体, 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较大的提升。
2、利用网络技术搭建沟通平台, 从而实现师生课后交流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 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从而调整教学, 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在课堂上通常是作业、试卷的交流多而语言的交流少, 仅有的课间和个别辅导等交流形式存在面窄、参与学生少的缺点。运用网络技术建立虚拟语言环境作为现实语言环境的补充, 可以实现多方面、多层次的开放式师生交流, 将有利于所有学生听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之余, 鼓励学生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与教师进行外语交流, 通过回复学生的邮件让学生感受到外语的真实作用, 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 指出他们在邮件中的问题, 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水平。通过邮件交流,既可以解决课堂上遗留的问题, 也可以探讨其他的问题,拉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除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鼓励学生使用电子邮件或者聊天工具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特别是与外国人的直接交流, 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纯正的外语, 更加直接地了解世界各国的国情、民族风情、风俗习惯等, 从而加深对外语的理解。这一过程将引导学生的积极学习, 提高其外语水平。
当然, 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同时, 也存在很多让我们反思的问题, 特别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还比较弱, 所以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不仅要求外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要提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把传统的教学优点与信息技术应用有机的整合起来。很多学校软硬设备都还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 减慢了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普及应用。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外语教学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运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外语教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外语教学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向新世纪, 要全面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培养更多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就必须认真研究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问题。要把外语教学改革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平台上,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对教学内容、方法、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 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现代化水平。教无定法, 勇于创新;结合理论, 贵在实践。在外语教学中, 每一位外语教师都可以凭借信息技术这个人舞台, 结合实践人胆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微课,策略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学校逐渐摆脱边界, 学生随时随地可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得知识, 教师也可借助网络实现个性化的一对一辅导。基于这种背景, 培养目标日益发生着巨变, 更重视学生实际问题解决和学习的能力培养。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尝试之一, 即有机结合大学英语与微课教学, 将微课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中, 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
1 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
1.1 创设真实语境, 小组合作讨论
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综合考虑学习内容及其对象和需求。语言教学以互动为核心, 只有进行高效互动, 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故而, 教师实施微课教学时可通过回放微视频, 引导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通力解决学习重点或难点问题, 或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具体的语言交际环境,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让学生以英语探讨问题, 激活课堂教学氛围。这里需要注意一点, 分组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合理进行, 且各学习小组需推荐一名组长, 由其布置组内探讨任务。再于预习后随机邀请某组代表口头汇报预习成果及未解难题, 并以此设计布置体验性任务。比如:“Although we cannot predict every detail although the idea of every writer will usually bring unexpected surprises but we can always expected the general direction of the.”在这类长句的知识讲解中,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长句往往涉及的并非一个英语句式结构, 引导学生解析句式结构和特征, 然后再播放微课视频, 利用图解法阐明例句中的句式概念。
1.2 合理组织课堂, 坚持因材施教
外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 其主导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更要善于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 特别是对基础薄弱的班级, 有必要加大知识讲授比例。例如, 在讲解“Chinese Lunar New Year”主题时, 教师可将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辅助教学, 并用学生所熟悉的句型呈现核心词汇, 但要注意话语难易度的把握。当学生对背景知识有着一定了解后, 教师再播放“Chinese Lunar New Year”介绍短片, 通过视听觉感官体验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 以补充完善之前的知识。而完成讲解后要为学生创造复习、运用的实践条件, 如布置作文或口语练习任务, 借由语言输出推动二语习得进程。总之, 外语课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更是促进教学开展的重要一环, 即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学习来开展。此外, 外语学习属于较强的实践性活动, 教师教学旨在教会学生知识, 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不断完善自我建构, 包括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知识技能。
1.3 网络电视教学, 促进寓教于乐
通过安装网络电视 (IPTV) 实时播放或录制中外文电视与广播频道, 并建立VOD视频资源库, 引进中外文专业教学、电教资源等各板块视频。可方便学生在IPTV实时观看相关外语节目, 或根据自身兴趣选择性录制视频反复收看, 进而全面了解国际最新动态, 深化理解国际国情如社会环境、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内容。同时利用VOD点播系统选择性观看相应教学视频, 比如可重新学习尚未掌握的语言重点直至掌握, 直接获取网络中具有外语学习价值的资料, 或是利用课余时间观赏经典外国影片, 加强语感培养及提高。另外, 还可设置邮件收发系统、BBS论坛、语音聊天室等, 实施中文屏蔽法为学生创设中文静默环境。鼓励学生登录BBS论坛与同学、教师交流外语学习体会;借助邮件收发系统练习外语书面表达, 营造良好的外语文化氛围, 经广泛、多层面师生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实现学以致用和发现创新;或者进入语音聊天室与同学、教员等展开外语口语交流讨论, 提升口语运用水平, 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可令性格腼腆、羞于在公开场所表达的学生获得口语练习机会。
1.4 积极建立多元教学评价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外语教学评价应避免单一评定学习成绩的模式, 更需强调学生的发展过程及其能力, 注重过程性评价。简言之, 即制定多元化评价方式, 既要包括常规考试, 也要涉及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内容。而传统考试批分或教师课堂评价太过片面绝对, 难以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实现全面评定, 这就需要设置在线考试、学生自评等多元化方式, 充分启迪学生独立发现规律或纠正补充错误性、片面性认识, 进而达成多元化评价主体和方式的目的。
2 信息技术给外语教学带来的便利
2.1 多样化教学内容
传统课本教参导致教学单调乏味, 缺乏互动, 而信息技术则能呈现丰富的教学资源, 且形式多样化, 可无限扩展。网络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发展不但充实了外语教学资源, 在美国甚至诸多网站都在推行20min左右的教学短片, 比如TED演讲、MOOC等网站为外语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而中国教学网站则以“天下网校”为代表纷纷投入国内专业知识共享交互平台构建, 大量汇聚国内知名讲师制作的精品原创教程, 进而建造直接向学员本人传递知识技能、名家理念的通道。网络信息时代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资源, 师生教学材料的获取途径也更加多样化, 包括自制幻灯片、主体资源网站、博客论坛、教学软件等。
2.2 便携性教学内容
当前, 尽管国内众多高校无法实现学生人各一台计算机, 信息化教学也以多媒体设备或教师个人电脑为主, 但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学生逐渐实现了用手机观看教学视频、在线交流和查找学习资料等操作, 推动着教学内容便携化、精品化发展, 相比传统课本而言, 互联网技术能够带给学生无限的学习资源。而且网络教学考虑到学习者注意力时间平均约为15min, 其视频时长一般为10~15min, 并采取以拆解知识点为连续剧分集讲解形式,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精确性。
3 现代信息技术是微课实施的基础
3.1 提供丰富教学资源配合课堂讲解
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强调知识学习主场所为课堂, 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课教学则可突破这一束缚, 充分尝试小组协作、任务型教学或问题教学等多元化方法, 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热情。比如, 讲解“festival”主题时, 教师可通过网络收集整理中西方节日相关资料, 并将其制作为微课课件, 让学生在观看课件后, 再分组围绕“festival”主题亲自设计幻灯片展示和自我陈述。这样便可发挥教师课堂活动指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并使其完成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重任。但这也说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 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信息, 可促进学生学会深层次地理解与探索知识。
3.2 提供教材系列的知识性讲解传授
有效整合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 可为学生构建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而现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微课教学模式, 既可借助网络为师生创造多渠道获取知识信息的机会, 还可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改革, 深化外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 合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其信息获取、处理能力, 并扩大调动其知识面和求知欲, 进而充分增强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多媒体工具性功能与互联网海量共享资源, 能够提供教材系列的知识性讲解传授, 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兴趣, 为其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同时, 这也表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微课教学, 让学生从信息接受者延伸为组织者、加工者甚至是创造者, 充分贯彻落实了以生为本的原则, 使学生获得充裕的自主学习时间, 从而全面充分地体验和享受到学习外语的趣味。
3.3 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教学以容量小、内容精为特点, 通常微课教学是围绕教学重难点问题来讲解。比如英语语法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会用整节课针对某语法知识点展开讲解, 极易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 而且讲解范围过于广泛空洞, 缺乏一定的准确性。但微课教学内容却不同, 其并非长篇大论讲解某语法点, 仅是提取其中的重点实用知识制作成微课课件, 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能体现知识点深度而非广度, 学生以此开展学习即可深层次理解该语法问题, 从而避免传统教学的缺陷。
4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教学改革
4.1 课内教学模式改革
在科学整合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的同时, 可针对各种技术支撑环境将整合模式划分为基于网络教室、多媒体演示等。比如, 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内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课件促进教学, 相较于传统教室而言, 多媒体课件是通过音视频形式传授知识, 能够对复杂教学情境分阶段、分步骤地再现, 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而且网络教室还能实现师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的教学形式, 并通过网络达成师生间和生生间高效互动, 使学生获得亲身实践、自主学习的良好机会。此外, 还有基于软件工具等的教学模式也让信息技术从演示知识的工具变成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并处理获取信息的认知工具。
4.2 课外教学模式改革
有效整合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改革课外教学模式, 通过构建网络互评、资源搜集以及教师网络评价监督、辅导等平台, 能促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比如适时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在网络平台布置预习内容, 如音视频、背景知识介绍等;其次学生于网络平台阅读资料, 与教师和同学实现在线交流, 并将学习情况以电子邮件等形式反馈给教师;再次, 当教师受到学生反馈了解其学习进度后, 即可调整修改之前的备课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更换补充知识;然后基于学生预习反馈情况构建主动学习课堂, 借助多媒体演示、小组探讨、角色扮演等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把握知识, 使其主动建构知识, 进而充分发挥其学习创造性、主动性;最后, 合理设置难题探究环节, 激发学生后续学习探索性与积极性, 即为学生课后自学探讨设立相关专题, 但教师应在必要时利用网络平台辅导监督学生。
其实,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 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最大化地保障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 可让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实时监督跟踪, 是有机组成现代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使当代外语教学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语教学因其自身的独特性, 决定着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天然联系, 因而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实现高效外语教学, 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象、设备及场景, 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模式, 才能充分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信息技术引领下的微课教学研究, 以推动外语教学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芳.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微课与大学英语教学[J].山海经:故事, 2015 (6) :47.
[2]窦娟.教育信息技术下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思考[J].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6 (6) :101-102.
[3]王友华.试谈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策略[J].文教资料, 2015 (23) :180-181.
[4]周群.初探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 (1) :141-142.
[5]王友华.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 2015 (24) :114-115.
[6]王薇, 屈社明.信息技术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无效成因及有效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 2015, 27 (2) :122-125.
关键词: 外语信息化 外语教学 微课
一、外语教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功能不断增加,集幻灯片、投影、电影电视、录像、光盘、计算机及网络众多技术于一体,在大学里得到广泛应用。外语教师可以把外语电视节目带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所学语言国的风土人情,感受交际的真实环境。现代化技术对外语教学产生的影响在于:一是基于网络的教学为师生提供了虚拟现实的环境,教学本身打破传统的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状况,学生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交际、合作、自主学习。二是网络技术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这些影响促进了外语教学模式的发展,同时营造了真实的语言实际环境,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与应用实践。
二、外语教学环境
外语学习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脱离时间活动就很难把语言学好。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理想的语言环境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这个工具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使师生的地位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和中心。目前在教学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为信息技术,可以在上课的同时,把文字、声音、图像等结合在一起,使对学生的各个语言感官进行反复训练,因此能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由于外语教学中的文字及视频资料可以反复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而灵活地选择所需的学习内容。
三、教学策略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与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合适与否有着紧密的关联。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教师确定相应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应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时,教师在讲解的同时演示一些相关的图片、音乐、电影等视频资料,必要时开展一些课堂讨论,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安排学生课后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查阅和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等。同样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用的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目前语言实验室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常规教学工具,是进行外语口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在语言实验室可以上基础课、阅读课、口译课,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语言实验室在学校外语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特别适用于以大量语言实践为特点的外语教学。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教师课按照教学设计计划,讲授某一知识点,也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要,随机提取大量的外语信息进行教学。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人类的一切语言都是在一定的言语情景中发生的,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中,教师可以综合动用多种媒体,发挥媒体的整体功能,为外语情景教学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多媒体语言实验室的各种功能有利于学生进行跟读练习、个别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语言实验室时,也要注意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这时不但是课堂活动的管理者和顾问,而且是课堂交际中的医院,教师对于活动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起到决定性作用。
1.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结合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最后是要实现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和理解。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展开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影像形式呈现并融合,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外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范围地接触未来工作实际运用中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把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日常的外语教学结合起来,让信息化教学发挥其巨大的优势。
2.微课在外语学习中的运用
微课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因此“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教学方式带来变化,它将成为信息化时代外语学习的一种新模式。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难点和重点的教学,微课的内容更精简。在外语教学中,微课很适合将一些重点难点有针对性、有比较性、有趣味性地进行呈现,这样又精简,目的又突出,学生印象自然就深刻。微课内容通常由教学视频组成,时长一般为5分钟~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时长来说,微课的时间短,如何利用好这高效的十分钟的时间,将课堂中要突出的重点和难点解释清楚,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对于老师就有挑战性,要求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语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合适的教学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摸索出一条适合课堂教学、行之有效的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方法和应用模式,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程东元.外语教学技术.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戴正南,黄广元.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中职授课体系中,《液压传动》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理论性强等特点,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实验器材缺少,无法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因此,以往的教学中多采用图片配合知识点进行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直观性差,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难。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采用新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改善这一局面,成为液压传动授课老师急需解决的事情。经过我们授课教师的初步探索,发现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液压传动教学中,效果很好。
传统的液压传动授课中,在讲解先导式溢流阀工作原理及组成部分时,采取理论讲解配合静态图形的形式,先说明先导式溢流阀是由主阀和先导阀两部分组成,再配合图形一步步的讲解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虽然有图形加以辅助,但由于太抽象,学生还是难于理解它的工作原理。
这时候,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上抽象的工作原理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合相应的.讲解,使学生加深理解,更快地掌握,则大大地降低了认知负担,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如果教师能将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讲解习题和及时总结,学生将节约的时间对所授内容进行自我消化,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成以下大块:
首先是理论知识教学部分。在讲课过程中先通过辅助PPT课件上的图形讲解先导式溢流阀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再以Y形溢流阀为例说明先导式溢流阀的各组成件名称、结构以及图形符号等。
其次是先导式溢流阀工作原理的演示部分。这部分又分系统压力低于和高于先导阀调定压力这两种情况分别演示先导式溢流阀工作的动画效果图,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加以讲解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
当系统压力低于先导阀调定压力时,先导阀关闭,此时没有油液经过阻尼孔e流动,主阀心上下两腔压力相等,主阀在弹簧4的作用下处于最下端位置,进油口P与回油口T不相通。当系统压力升高,作用在先导阀心上液压力大于调定压力时,先导阀被打开,主阀上腔的压力油经先导阀开口、回油口T流回油箱。这时有压力油经主阀心上阻尼孔流动,因而就产生了压力降,使主阀心上腔的压力低于下腔的压力。当此压力差对主阀心所产生作用力超过弹簧力时,阀心被抬起,进油口P和回油口T相通,实现溢流作用。
通过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液压油走势再配合讲解,学生基本上对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有了明确的概念,这时候就进入教学的第三部分,可以播放一些先导式溢流阀在机械制造等领域中实际工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先导式溢流阀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阀体在生产实际中的使用等内容,还可以让他们各自谈谈自己了解的先导式溢流阀的应用内容并加以讨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但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动手最多能记住70%的知识点,如果将耳朵、眼睛和手三者结合起来,既听又看并动手加以实际操作,则能记住高达90%的知识点,由此可见,最佳的教学方式应该将手、眼、耳结合到一起去进行。而我们在以上教学过程中,虽然已经将理论的、抽象的、静态的内容转换为生动形象的知识进行讲解,并积极组成学生参与讨论,但参照前面的研究结果,最多只能记住70%的知识点,如何才能记得更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缺漏的“动手”层面更进一步探索了。
液压传动这门课涉及的实验较多,而很多学校由于受客观条件影响,有可能存在实验器材不是很充分的状况,这时候如何实现动手功能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借助相关的仿真软件来解决,最常用的液压仿真软件就是FluidSIM软件,它是由德国Festo公司 Didactic 教学部门和Paderborn大学联合开发的,是专门用于液压与气压传动的教学软件,FuidSIM软件分两个软件,其中FluidSIM-H用于液压传动教学,该软件CAD功能和仿真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既可以系统学习的概念也可设计和液压气动回路相配套的电气控制回路,易于上手操作。以FluidSIM-H软件为例来看,它的主界面非常直观,元件库在左半部分,设计界面在右半部分,采取直接用鼠标从左边的元件库中拖拉液压元件放在右边的设计区进行设计,回路可以课前设计,也可在课堂上现场设计。这样一来,耳朵、眼睛和手配合,既听又看并加以操作,达到了教学中对于动手能力的要求,能记住更多的知识点。
《液压传动》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达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以多姿多彩、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虽然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许多优点,但是多媒体教学永远都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能完全地代替课堂教学。总之,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始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并随时根据使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改进 , 不断总结,以便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和水平。
正安县芙蓉江镇中心小学:王巧云 邮编:563419 [内容摘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通过理论分析和课堂教学操作,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信息技术能增加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信息技术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无穷魅力,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供极为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教育理念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和资源,提高小学生运用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识字和用字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课文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整合的优势呢?我认为: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二)丰富教学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所能使用的备课资料及展现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少之甚少。而计算机网络可以给教师提供大量的备课资料:新的教学理念、教案设计、教学素材、习题资料等。而这些由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多媒体的文本、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音乐等音频信息,经过教师的适当筛选与组合就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材料。这些学习材料是文本内容的补充、延伸,大大的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如在执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一课时,我将课文中雨前、雨中、雨后三个截然不同的自然现象,通过flash动画制作和视频编辑软件,将大自然的天气变化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观看。雷雨前的动画中加载了打雷下雨及
闪电的音效和画面。隆隆的雷声,狂风刮卷树枝的风声与动画画面,还有耀眼的闪电,视频动画无不在告诉学生,一场倾盆大雨即将上演,学生看了都大睁着圆眼,长大嘴巴,直呼好恐怖的雷电呀!犹如身临其境一样。跟课文里的描述一模一样。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观看“雨中”视频时,同学们看到狂风吹打着树枝,轰隆的雷声伴随着哗啦啦倾盆而下的大雨,情不自禁的发出“好大的雨呀!”动画场景模拟文字的描述,让学生感觉现在教室外好像真的就在下着雷阵雨一样,甚至还有学生下意识的看了看晴朗的窗外。
最精彩的当然要数“雨后”的视频影片,我收集了大量高清的雨后图片,有美丽的彩虹;有青翠的荷塘;有鼓着腮帮子的青蛙,还有躺着晒太阳的蜘蛛„„。通过会声会影视频编辑软件将这些美丽的图片整合成动态影片,再插入“森林狂想曲”这首特别符合该视频的轻音乐。真是一场雨后美丽天气的视觉盛宴。孩子看来都特别兴奋快乐,表情完全不同于观看前两个视频那种紧绷的神经。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大大提高。视频 的部分截图如下:
再如,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创设生动的动画课件,利用动画将课中生字展现出来。在生动的情境、优美的音乐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效果如图
(三)运用信息技术解疑化难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但这些方法费时又费力,效果不直观。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信息技术经常是画音同步,比较直观、形象,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对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有较大作用。
如我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一课时,我在网上下载了充满了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森林视频和洪水灾难、卷沙淹没房屋的视频给学生看,学生们被生动直观的视频所吸引,更深刻的了解森林树木对大自然防风固沙的作用,以及树林消失后森林变荒漠,导致洪水来袭带来的巨大灾难。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技术,可以达到很多传统手段达不到的教学效果,可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讲内容,这对于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二、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它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综合面授、函授和自学等教学形式、采用多种媒体手段联系师生并承载课程内容。现代远程教育可以有效地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势,为各类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提供有力支持,为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方便的、快捷的、广泛的教育服
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的知识,使课堂充满了情趣。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能够使声画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的协作作用,打开学生的思路。
目前我县各村小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点,就是非常好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旨在通过IP卫星将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传输到全国6.7万个教学点,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教一年级a、o、e拼音的的教学中,我借助教学点“教师上课”中“学习发音”的动画教学,让学生观看“学”、“听”“说”、“写”、“四声”五个环节。他们是如此的带着欢乐与新奇,出色的完成了平时想都不敢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课后准确无误的读出所学字母的读音,还能非常规整的背着书写在四线三格里面。逼真的图象、声音使学生对不同种类音乐有清楚的感知,学生听得专注,记得牢固。变抽象为具体,活生生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反复播放,学生对这一知识重难点有可能达到终生不忘的映象,这是原来传统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
信息技术与教学点的数字教学结合,可大大提高语文课教学质量。远教资源共享使农村可享受城市中优秀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而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也必然会将语文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中,我们追求的提高信息素养和提高学科教学效果。比
较二者的关系,应该明确,在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处于服务地位,在运用上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提倡要充分,要恰到好处。
信息技术,使资源更加丰富,使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我们相信,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定会给语文教学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②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意义》,《教育研究》2002年4月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周瑞强 主要参加者: 张春兰 蔡红波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应用 研究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正在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手段之一。现代教育信息的获取、使用及优化组合,已成为新课标、教材拓展、延伸的主要渠道和教师教学创新、学生学习创新、领导管理创新的基本手段,可以说,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经过一定时间的研究、实验,现已取得以下进展: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现代信息技术参与了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优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构建了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推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本课题组通过对本校实验班的学生的前后成绩对比、分析,充分证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能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符合高效课堂理念的。
二、课题实施回顾
2011年12月我们申报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被定为米河镇和学校重点教育科研课题,从那时起到现在近两年的研究时间里,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理论培训
1、课题基础知识培训
课题被审批立项后,学校领导对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极为重视。校长亲自主持召开了课题组开题会议,在会上他就“课题的选择”、“论证”、“设计”、“申报”及“研究过程”等具体环节,对课题组老师进行了培训,动员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要求老师们树立“课题意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课题组组长周瑞强同志通报了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学校开展该课题研究的软、硬件条件,初步拟定了课题实验方案。
2、明确课题组成员组成及分工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落到实处,结合各实验教师的自身特点与学科优势,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分工,做到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周瑞强同志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参与课题实验;张春兰老师曾获得过语文学科优质课一等奖、河南省优秀班主任,负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为: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立;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趣味课堂,拓展语文阅读空间,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创造语文教学资源,做到资源共享。周瑞强、蔡红波等老师负责信息技术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研究,具体的探究目标为:构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整合的教学新模式;开发能促进教与学双方互动性发展的教学。
3、课题理论知识培训
开展研究之前,课题组负责人周瑞强老师收集印发了有关《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理论成果,课题负责人充分发挥数学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对研究人员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理论培训,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为本课题方案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
(二)以点带面,全员参与
1、任务分解,落实研究者责任制。课题组负责人将课题任务细化,涵盖语文、数学等学科,在研究中既各自重点突破,又一起互相协作。各实验老师在明确任务后,随及制订好了学科课题实验方案及工作计划,实验结束后及时总结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交给课题组长。对无计划,无方案,无资料的研究者,实行淘汰制,这一系列举措的出台,大家的课题意识进一步提高了。
2、实验阶段的调查分析
实验教师方面:课题实验起始阶段,课题组在开放性实验教师之间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进行了面对面的探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为课题实验的全面推行,扫清了障碍。
在学生方面:阶段实验后,我们进行了学生调研问卷,就学生的思维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95%的学生有希望采用信息技术辅导教学的愿望。我们将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成绩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语文学科实验后比
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5分以上,数学学科实验后比实验前的班级平均分提高在9.6分以上,并且优秀率和良好率提高都在10%以上,由此可见,试验班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
(三)以活动求深入,促发展
课题实验仅凭实验组的老师来探究还远远不够,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课题。我们镇是处于农村,基层教师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渴求异常期盼,怎样推动信息技术在农村中小学走近教师,走进课堂是我们实验组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以活动来求深入,促发展。三月份,我们举行了课题实验学校公开教学周——基于电子板的课堂教学活动。实验学校教师一百多人出席参加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确立了“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专题,主要研究推广电子白板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由周瑞强、蔡红波张春兰老师公开执教。他们在教学中所展示的课件及教学风采赢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五月份,我们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赛——课件制作和电子白板应用。就课件制作的知识、技巧与教学内容的衔接和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各个层面问题进行了专题探讨,掀起了一股争学信息技术的高潮。另外,我们课题组老师还利用网络资源,积极主动地加入网络教研群体之中,变校内教研为社会公开教研,如加入河南省语文教师群和数学教师群,在那里,每天都有语文、数学教研专题进行探讨,我们的实验老师也与全省各地的老师们一起在群内进行交流
与沟通。
三、阶段性实验心得
Ⅰ语文学科: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上我们做了以下探讨:
(一)整合的教学模式
1.设置情景、引发兴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一环节,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主题后,产生完成主题的动机,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观摩《会摇尾巴的狼》(人教版第五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放映一段关于狼掉进陷阱里,与老山羊对话的有趣的课件。这个软件在光、声、色、图的配合下,营造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氛围,将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童话世界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说这一段的开场白达到了“设置情景、引发兴趣”的效果。
2.提出主题、完成主题。学生在明确教师提出的主题后,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通常情况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网络知识,获取相关的资料,但如果学生无法自主学习使用搜索网站的技巧时,教师引导使用另外一种完成任务的方法、技巧。譬如在学习《赵州桥》的时候,教师先提出“桥”这个主题,继而教授课文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有关古今中外的名桥(主要是查找其外形、结构的特点),这时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到了要进行的主题之中,出色地完成了教师的任务。
3.归纳整理、思维创新。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后,教师要进一步利用或尝试使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处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如前面所提到的“桥”这一主题搜索,学生找到了各色各样的桥的网站,教师在此就要教会学生学会选择。保留有用的,去除无用的资料。在这个阶段,可以使用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使学生处理信息,从而让学生根据自己得到的不同信息初步形成学习体会,从而达到思维的创新。
4.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比较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
(二)整合的教学实例 1.课文学习
有人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因为部分教学内容在多媒体环境下以直观的形象凸现出来,无法启发、拓展学生的思维,养成了学生的惰性,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通过实验我们认为,要启发、拓展学生思维,不必拘泥于课文内容,应该从实践入手,所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可行的。
下面以人教版第六册《雨中》一课谈谈上述模式的运用。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拉车运货的年轻姑娘在阴雨的傍晚,车子歪了,一箩筐苹果翻倒在马路上,过路人主动帮她拾苹果的事,突出了
人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一节课的内容重点是理解课文的一、二自然段。
一、二自然段主要是描绘美丽的雨景。为了让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实验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方案。
(l)赏读
首先让学生闭眼想象自己正步人雨中,边走边欣赏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读毕,学生睁开眼睛,欣赏着教师制作的课件。该软件是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的,有雨前乌云密布的天和淅淅沥沥的雨,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路上行人各色的雨伞等等一一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景,激发了学习动机,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于是紧接着,学生在教师诵读方法指导下,自由朗读,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根据软件所提供的画面或字典来解决。最后,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诵读(可采用表演读、小组合读等形式),他们都表现得踊跃、积极,效果良好。
(2)精读
在赏读的同时,教师适时地提出“你读懂得了什么”,以此作为“精读”的突破口,从而使他们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知道每一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段。更重要的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重新将雨景中所描绘的实体又合理地发挥想象成另一事物,达到了思维创新的目的。
2.阅读扩展
中外名家喜爱雨景的有不少,其中还留下许许多多的名篇佳作。于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上网查找资料。学生反响很热烈,马上找了许多的“雨”作品,有叙事文、散文、诗歌等,并归好“春、夏、秋、冬”的类别。事实证明,利用网站资源多读好书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体会,效果明显,为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为实现新大纲所提出来的阅读要求提供了一条捷径。
3.仿写练习
学以致用,在学了如此美妙的雨景文章及欣赏众多的名人佳作以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仿写练习。结果是令人惊喜的,仅从题目看就让人耳目一新,如《春雨之声》、《浪漫雨夜》等。内容也是多姿多彩的,有纯粹写雨景的,有写环保的,也有写事的,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
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三)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包括阅读、写、听、说等方面。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要有新的特点。
阅读: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应该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由此可知,信息技术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一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顺应潮流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要求,为整个教学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Ⅱ数学学科: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这种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教具模型等媒体展示各种信息给学生。由于计算机将教学素材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将这些资料组织起来,课
堂教学时可以将计算机与大屏幕、投影、电视机连接起来,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在较短时间内,计算机使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知识的理解,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的利用率。解决某些探索性问题时,就可以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一些结果的必然性。另外,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简单明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计算机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的思想,以问题共同解决为中心的思想,发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问题是教学发展的动力,所以对解题的教学历来受到教师的重视,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由于计算机强大的处理能力为数学的发现学习提供了可能,它的动态情境可以为学生做数学题提供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使学生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来做数学实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探索、分析、思考的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求圆内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一课,在电脑网络教室里,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在动态变化中观察静态图形的变化规律,对图形进行定量的研究,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由此可见,对一些教学内容,我们作为教师的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探索,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3、通过计算机人机交互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特点,多媒体计算机产生出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强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于数学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形成学习动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所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所学的内容的深浅,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作业。
(二)巧借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眼界。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当然,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
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三)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特点:改变过去“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局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优化教学模式,使个性化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增长知识。
1、多媒体是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 目前课堂多媒体教学以成为各级各类学校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但也出现不可忽视的各种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霸权”现象,教师被课件所左右,课堂灵动生成不够。在公开课、展示课中不少教师利用多媒体时抛开了粉笔和黑板,但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然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的及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增减,有些内容是教师突然而至的灵感,而这往往是教师的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
中教学工具,教师不应该“退居二线”,而应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各自特长,优势互补,交互使用,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要尊重和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运用多媒体实施教学时,除了不能忽视应遵循的辅助原则,也不能忽视教学的重要环节——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这是计算机的功能无法取代的。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尽管可以使教学活动进行得快,执行教学工作准确无误,但由于过分强调多媒体,导致教师把“主导”地位让给了屏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了“可有可无”的境地,形成了以媒体为核心独霸课堂教学的局面,那么使教与学失去了主动和谐的气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产生了距离,就无法引导学生进入教材特定的环境。
实验中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过分倚重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变以前教师的“满堂口灌”为今天的“满堂电灌”,多媒体“霸占”了整个课堂。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明确提出: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有亲和力的,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是比较重要的教学途径。但受到课件的牵制,课堂上教师的表情、手势对学生的暗示作用不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
3、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也促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冲击。首先,教师要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就不能只当“解说员”
和“播放”操作者,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与要求,使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的的驾驭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其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教师不能固守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体系,要不断充实自己。适应新生事物,并且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阶段性成果
(一)教师方面
学期末,我们对教师又进行了调查,9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99%的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自己也希望进行这样的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对本校的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了全体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认识,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技巧,学会了制作简单的课件。现在,约有70%的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并进行组织教学。课题组成员中,周瑞强老师的论文《浅谈家长对初中生学数学的辅导》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二等奖,论文《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荣获全国素质教育教研成果一等奖,《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全国发行的CN刊物《试题与研究》上发表;张春兰老师辅导的学生张佳佳在河南省课中小学生课改论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张老师获得优秀辅导奖;蔡红波老师获市级优质课二等奖,所辅导的学生马宇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室组织的中小学生课改论文比赛中获得二奖,本人获
得优秀辅导教师奖。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学习、实验、成长的轨迹。
(二)学校方面
随着我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也随之得以发展。学校于2012年8月份成立了校园网,全面更新了多媒体教室和一类电教设备,为本校教学资源共享打下了坚实的物质设备基础。
五、今后的研究设想
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会在今后的课题实验中加以探究。我们认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成功标志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本质;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高效性;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技能的训练与提高;有利于认知结构的优化。我们期盼各级领导、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给予更多的关心与指导。总之,在新的教育形式下,面对当前的信息社会,作为我们教师——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应该用新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潜力,为推动教育新课程改革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技术培训教程》2007年6月。
2、齐建华,大象出版社,《现代数学教育》,2001年3月。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不断整合, 信息技术的优势日益显现, 为了进一步实现高效课堂的优化改革, 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学理念, 推进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与课程资源、 课程结构和课程实施相融合, 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1 整合优势教学资源, 丰富课堂 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教学资源匮乏, 课本教材是资源的唯一来源, 于是, 教学内容被固定在课本上, 造成教学内容单一, 缺乏挑战性, 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意义。但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教师要针对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 丰富教学资源, 打破传统教学资源匮乏的局限性, 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教学课堂, 走向生活世界,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实践的内驱力。另外,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帮助学生掌握最新信息, 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 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为学生今后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自主 探究机会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实践的机会, 体验知识获取的过程, 丰富感性认知,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的掌握, 关注学生的成绩高低, 却忽视知识获取的过程, 让学生不明根本, 抑制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提高。 在缺乏丰富感性认识的情况下, 就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和运用技能的掌握, 最终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对理论和解题方法的认识上, 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与教学理念背道而驰, 失去了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但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 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例如, 当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时, 可以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 并通过网络查阅资料, 搜集信息资料, 进行逻辑推理, 最终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又如, 当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和话题, 并通过自主思考提出假设条件,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 集合大家的力量, 利用多种方式解难释疑, 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交流分析, 最终总结出可信的结论, 达到有效探究的目的。此外, “几何画板”等教学软件工具更是为我们量身打造了一个“实验室”, 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实践的空间和机会,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技能,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 在讲授“梯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在讲课前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 回忆之前所学的知识, 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将其转化为矩形, 通过求矩形面积来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求三角形面积时, 将其转换成平行四边形, 通过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求三角形面积, 通过动态画面增强学生形象感知能力, 随后再导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提出思考问题, 让学生运用此方法猜测梯形的面积求法, 去类比, 去思考, 对梯形进行割补拼凑, 转化为自己熟悉的图形, 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思想, 让学生学会联系前后知识, 进行类比学习, 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 加强师生 互动交流
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交流的作用, 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也不例外, 网络的互联性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加强师生交流, 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更民主、更有针对性, 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制定更高效的教学方案, 优化教学结构, 推进教学活动的改革。例如, 在练习“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 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纠正学生思维的错误定势,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借用教学网络系统, 把握学生的动向, 全面监控学生的学习状况,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 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 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另外, 教师可以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深化巩固理解, 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作为数学教师, 应不断发展自我, 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 并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课堂教学, 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陆所成.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 (08) .
[2]米彦民.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06) .
[3]张成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方式[J].当代教育科学, 2006 (03) .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最具活力的学科,而“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方法、方案以及各种案例只是一种素材、一个方向、一些范例,它们还只是‘死的’,真正让他们‘活起来’的,还需要学生的真情投入、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环境与情境,需要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去创设语文学习的新情境,这是作为学习材料的教科书无法提供的。而信息技术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环境资源,为语文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能够把许多课本文字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直观的了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古今中外的学者都为我们揭示了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途径,这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也曾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可见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刷教材中只能有相关的文字和简单的图片,这样对于有些比较难理解的文章,既不便于教师教,也不便于学生学,而信息技术能够将“图、文、音、像”结合,为语文教学创设相应的情境和氛围,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这样在丰富多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浓,学习的欲望也更强烈了,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比如文言文是比较枯燥的,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用课件教学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能够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对于老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就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毕加索曾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之后如何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那该如何保持学生的那一份灵性呢?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心才能有所创造“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使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只是局限在课堂、学校,而能够使他们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从而推动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想象力的发挥,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生动活泼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感受作者所塑造的形象,获得审美共鸣,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如在教《都市精灵》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奇思妙想这一环节,我以播放动画《我是一只小小鸟》为背景,让学生仔细观察短片中小鸟为什么多次流泪,然后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看了短片中小鸟的遭遇,那么请同学们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思考:如果小鸟会说话面对人类的伤害它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这时学生都能够联系小鸟的遭遇,设身处地地为小鸟着想,发挥想象,所说的话也能够表达小鸟的心声,更可喜的是有很多学生说的时候还能够融入真情实感,仿佛自己就是小鸟,正向人类发出请求和警告。这种以画面来刺激学生思维的方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也会不断提高。
【论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26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2
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1-21
情景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0-17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10-30
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论文12-03
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