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共11篇)
朱国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将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幼儿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它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得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今年,我们学校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扶持下,有幸成为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那么如何将电脑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言教学活动中呢?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生活经验,扩大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要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可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每年仅有的几次春游、秋游活动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参加。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
案例1: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我们的孩子已有经验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长城、长江、黄河、珠穆琅玛峰、杭州西湖、海南椰林、台湾日月潭等图片,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让他们有话可说。在后续的音乐活动《大中国》时,相对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对歌曲的理解。
案例2:在活动《我和动物朋友》,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请到课堂上来和孩子们做朋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也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二、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强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电化教学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很会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案例3:在秋游活动后,让孩子们学习用连贯性语言表达秋游中所见所闻,可好多孩子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把活动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好多片段通过电视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当画面再现时,顿时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滔滔不决地回忆起了秋游中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争着要把自己的快乐说给大家分享。充分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案例4:在教学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教师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屏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春天来了,小白兔看见桃树下都是落下的花瓣,就拾起花瓣寄给它的朋友们。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小蚂蚁出现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花瓣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都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案例5:在总结性谈话活动《认识四季》时,要求幼儿概括四季的主要特征。老师制作了四幅动画课件,分别以春意盎然的田野、荷花盛开的池塘、落叶满地的树林、雪花纷飞的山坡为背景;然后插入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让它们飞翔、跳跃、舞动;又在每幅课件上分别插上《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这四首歌曲。课件展现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学龄前的儿童,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接受。传统语言教育简单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教已远不能满足幼儿对语言的需求。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生动的动画统合在一起,让幼儿多渠道感知,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6:在语言活动《花蜗牛爬高墙》,当活泼有趣的蜗牛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幼儿在一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往,真正体会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发现语言美的魅力,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7:又如散文诗《落叶》,通过课件制作,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四、渲染欣赏氛围,增强语言的感知力
理解作品内涵是语言教学的特点,语言活动中有许多儿童诗及儿歌,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及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童诗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比较抽象,幼儿很难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案例8:大班儿童诗《我家小池塘》,由于幼儿对文中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不深,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果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因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借助多媒体软件,通过对幼儿提供的多种信息,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屏幕上金色的太阳,潺潺的溪流,飞翔的小鸟,漂浮的彩云,晃动的月影,游动的小鱼,闪烁的星星和优美的音乐,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田园般的优美画面,给幼儿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幼儿能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提升了对作品的感知力。
案例9:在大班儿童诗《快乐小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小屋和萤火虫的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五彩鹅卵石搭建的小屋,一只只萤火虫闪着萦光飞向小屋,漆黑的小屋被萤火虫的萦光照亮了,此时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好美呀!当幼儿被引入美的意境时,幼儿美好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充分感受了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语言的想象力。
案例10:散文诗《春天》,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画面,用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儿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扩展幼儿的想象。教师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为散文配上雨滴声作为背景音乐。实践证明,视听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赏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春天是一本书,它还可以是什么?为什么?”来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然后在与作品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反复完整地吟诵,使他们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品味出其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为仿编和创编散文打下基础。创编散文要求幼儿的语言要准确、连贯,想象要丰富,难度较大。这样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1: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中,要求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让幼儿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展示“各种各样的云”,然后引导幼儿想象:天上的云还可变成什么?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幼儿们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群羊,”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堆棉花糖”,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白船,”也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还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鸟。”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正是多媒体中展示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幼儿充分的联想。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言教学,幼儿
在传统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投影仪、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和录像机,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语言教学更加形象化, 更加生动化, 但是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原有的电教设备已比较陈旧, 生命力已在悄然减退。《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 因而《纲要》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 为幼儿的语言发展提供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 给幼儿创造更多形式、更新颖的事物形象。不仅可以强烈的吸引幼儿, 同时还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另外, 使幼儿活动的形式发生变化, 幼儿不仅可以看见电脑技术合成的情景形象, 而且可以实现语音图画同步。既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 又可以激发幼儿再学习的愿望。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 多媒体课件产生的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悠扬悦耳的音乐, 能够唤起了幼儿高涨的学习兴趣。使幼儿的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例如:《云彩和风》是大班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素材点。活动的主要意图是通过诗歌学习让幼儿体会风吹云动的变化过程。其实在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图片形式教学效果并不佳, 如果选择了制作FLASH软件的话我想效果肯定不一样。因此在网上搜到了这一刻的相关教学视频, 结果我们发现, 运用多媒体形式的课程可以清晰地演示出云彩的变化过程, 再加上美妙的背景音乐, 配上教师朗朗唱颂诗歌的声音, 一下子把诗歌中特有的优美意境表现出来了。而云彩的变化让幼儿不再觉得陌生, 变成了可以“触摸”到的变化。在活动当中, 幼儿非常感兴趣, 还在自己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 创编出许多新的诗歌内容, 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中的图片讲解方式。多媒体课件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可见, 为幼儿创设最佳学习情境, 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 信息技术的一大优势是能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二、形象生动, 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的思维发展能促进其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儿童时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幼儿在儿童时期的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传统的语言教学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教学形式的封闭性, 教学资源的单调性, 教学过程的呆滞性, 教师只能带幼儿呆板的逐字朗读诗歌, 看图片对幼儿进行提问时总是会自己急着说出答案, 提出的发散性的问题总是得不到多个答案, 幼儿被动地接受, 机械地学习, 盲目地想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话, 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 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 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 鼓励幼儿去构思不同的答案, 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灵活性, 幼儿的想象如滔滔江水, 源源不断, 在思维的大海中遨游, 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故事教学《小蝌蚪找妈妈》开始部分, 出示小蝌蚪课件引入教学后, 教师提出问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 将会把幼儿带入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中。有的幼儿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鲨鱼。有的幼儿说小蝌蚪会碰到大鲤鱼。有的幼儿说小鸭子会带它们去找妈妈的。幼儿思维活跃, 能想出多种答案,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
三、声图并茂, 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发展过程,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之一。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 其实也是发展其理解能力的过程, 幼儿理解能力的提高同时又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是由美术、影像、音乐、语言等多种效果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媒体, , 它突破了传统教具的单向性和功能单一性, 将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 不但能够形象地展现出日常生活中难以看到的事物或现象, 还能将文学作品中抽象复杂的内容具体化、情境化、故事化, 使其更符合幼儿的学习和思维特点, 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领域;信息技术;语言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7-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有意识、有目的地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词汇。有效的借鉴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用心引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语言。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
由于幼儿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许多孩子可能刚刚步入到群体生活中,第一次离开家长踏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有些幼儿可能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动,由于身边老师与小伙伴的不熟悉,会表现出不合群与不愿交往与说话的行为。那么,往往就需要幼儿老师扮演一个角色使孩子与外界更好的相处,使幼儿可以感受到一种家的温馨。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格格外内向或胆怯的孩子更需要给予鼓励与指导,消除幼儿的紧张与陌生心理,让幼儿们愿意与老师说话,乐于和同学交流。
同龄幼儿之间由于个性和环境的不同,语言表达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乐于表达,有的羞于开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老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能使想说的孩子无凭借物可说,不愿说的孩子更是无话可说。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让幼儿看到动态的真实的画面,听到如临其境的声音,从而可以激发幼儿强烈的兴趣,产生想表达的冲动。例如:“六一”晚会上有许多精彩的节目,看完后,我让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一下,许多孩子就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这个时候,我把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通过电脑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他们顿时情绪高涨,个个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其教学效果,绝非是传统语言教育课可以比拟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适时運用构建了语言表达的桥梁,主动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兴趣,优化教学情境
兴趣是幼儿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兴趣维持的时间明显较短。而多媒体技术通过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以及逼 真的音响效果能很快的吸引幼儿的注意,使他们的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如中班的语言活动《八只小狗抬花轿》,当幼儿看到屏幕上形象生动小狗、大老虎时时,一下子提起了学习的兴趣。孩子们不仅理解了儿歌内容,还能模仿做动作,将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此次活动中,多媒体技术通过形象的画面、生动的配音,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八只小狗抬花轿”这一活动。
三、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
《纲要》中还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把文字、动画、声音、意境生动完整的结合起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幼儿烘托出一个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在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下,轻松、自然的完成语言学习与欣赏。例如:大班语言活动《月亮船》,当音乐响起漂亮的月亮船载着小姑娘,蒲公英、小白兔一出现,孩子们立即激动起来,叽叽喳喳的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根据音乐适时的提问、归纳,并轻轻朗诵诗歌,幼儿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充分理解了蒲公英看到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情感的流动和语言的韵律美。
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的创造
幼儿的知识与经验有限,但思维却很大胆。他们的想象会让人匪夷所思,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完全可以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语言的创造力。例如:大班语言活动《假如天空有四个太阳》,老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红黄蓝绿四个太阳,蓝天上的白云、森林里的小鸟、花园里的花朵、城市高楼,引导幼儿想象是如那将是一幅怎样美妙的图画。幼儿通过多媒体的生动展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回答问题时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这样的教育活动使幼儿的语言在想象中得到了极大的创造,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表达。
五、活跃幼儿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其思维的过程,幼儿思维又能反作用于他们的语言学习的发展。幼儿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象,可以想象星球上的世界,也能够幻想童话王国的故事……把自己带进幻想的世界。例如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我们的祖国真大》中,先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诗歌内容:在祖国的西边人们围着火炉吃西瓜,在祖国的北边人们在滑雪,在祖国的南边鲜花开放,在祖国的东南边人们在游泳。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我们的祖国真辽阔。接着再启发幼儿思考:当我们这儿下雪时祖国天南地北的人在干什么?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了幼儿丰富的想像,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的回答如同百花齐放,是动听的音乐激发了他们的灵感,是生动的图片引起了他们的联想。
二十一世纪是数字时代。如今现在信息技术时代,电脑已经走进了家庭,走进了学校,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以往,我们通常在教学活动中能较多地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确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但是,教育契机更多的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当中,他们在幼儿园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快捷、生动的优势,来完善教育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在教学活动中科学的,有创造性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学活动是我们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现代化教育手段是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性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它可以充分显示多媒体教学活动生动直观的优越性,为幼儿所喜爱。例如,在实施大班主题活动“民族村”时,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多民族国家。通过观看图片,可以促使幼儿思维活跃,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激发爱国的情感,美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认识少数民族是个难点。幼儿没有接触过少数民族,离开了生活实践和有关的知识经验,孩子不可能凭空乱想出来,理解起来也有困难。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出示少数民族图片或民族娃娃。现在,我运用ppt把少数民族生活、欢庆等图片进行组合、编辑,以讲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幼儿。我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如《草原英雄小姐妹》,《新疆舞曲》,《瑶族舞曲》等。在欣赏这些乐曲时,孩子们有的摇头晃脑,有的翩翩起舞,他们感情充沛,形象逼真地表演,充分表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展现自己的情感体验。幼儿通过视、听,直接了解到了少数民族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并且对少数民族舞蹈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二、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我们在网上下载《大公鸡和漏嘴巴》视频,孩子们看到了里面的小朋友吃饭掉饭粒的样子,知道是不对的,马上会想到自己不好的行为,并开始讨论该怎样吃饭,渐渐地,幼儿能主动地、有意识地按正确的方法吃饭了,东张西望、讲话掉饭粒的现象减少了。除了以上所说的,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中自己摄制的影像资料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积累一些日常生活经验。
三、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丰富幼儿的区域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幼儿获取知识经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就是在活动区活动了。我也利用这个机会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指导美工区时,我打破以往老师讲解示范或者用图示等陈旧方法,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折纸的课件还有制作手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及审美能力。
四、将现代化教育手段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过度中
在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是很重要的,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契机。餐前、离园前等环节幼儿情绪比较兴奋,而这时候恰恰需要稳定幼儿的情绪。于是我利用这些环节播放一些散文、故事以及一些优美的画面,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有时也播放一些从网上下载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优秀作品,有英语儿歌,有安全教育的,有科普知识的,有幽默有趣的,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快乐地接受了知识。
团咀小学 牟占海
摘 要 :幼儿语言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语言发展,而且对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有很多益处,值得教师研究和探索。关键词: 多媒体;幼儿园语言教学;幼儿语言发展
语言是以词为基本结构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它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进行交际活动的工具,也是人进行其他学习的基础。而幼儿时期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也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多媒体技术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可以生动形象、直观简洁地将信息传递给幼儿,其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幼儿园语言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运用多媒体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学习有了兴趣,就有了不断进步的动力。幼儿因其年龄小,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但是,有的幼儿在上课时不愿意发言,不愿意交流,或者发言不完整,交流有障碍。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来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与动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语言,开口说话。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语
言环境,创设形象生动的立体信息的动态情境,将幼儿带进一个轻松愉悦的语言世界中,让幼儿产生说话的欲望,对语言学习产生兴趣,即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让幼儿“想说和敢说”的要求。比如学习“年的来历”时,教师可以播放《年的来历》的教学课件,用逼真形象的声音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讲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舞狮、舞龙,贴年画、门神,放烟花、吃饺子等,让幼儿的情绪完全投入到教学中,激发出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产生说话的欲望。然后教师再以“愉快的春节”为主题,让幼儿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时的情景,因为是幼儿有着亲身体验的经历,而且是在比较宽松的语言环境中,幼儿就能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家过春节的热闹场景。教师引导幼儿将话说得清楚、明白,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运用多媒体创设较真实的语言环境,拓展幼儿的言语经验,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手段集声像图文为一体,可以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听说读写的经验,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有目的、有意义、真实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其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情节,利用声音、色彩、动感视频的变化来吸引幼儿,从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幼儿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认识,真正做到将语言的听、说、读、写四能力相互整合,有机融为一体。比如学习语言“说说画画”一课,教学目的是引导幼儿学说一句比较完整的话,语言表达清晰、完整、准确,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设计一个农场里的情景,让各种动物轮流上场,并且用拟声的手法模仿出动物的叫声,如叽、喔、哞、咩等,让幼儿通过叫声就能判断是哪种动物,然后让每种动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幼儿面前。比如一只长着红红鸡冠的大公鸡从房子后面走出来,给幼儿一个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幼儿根据这样的场景很容易就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不仅拓展了幼儿的言语经验,而且自然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渲染浓厚的欣赏气氛,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语言训练中,欣赏诗歌或儿歌可以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通过对诗歌或儿歌的阅读、朗诵、欣赏,幼儿对优美的文学语言的感知和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幼儿因其年龄的限制、生活经验的缺乏,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弱,不能产生到位的感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文字综合在一起,创设一个比较有感染力的欣赏环境,可以将幼儿的身心都吸引到诗歌情境中,能传递给幼儿丰富的、整合的信息,帮助幼儿进行理解、感悟,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切实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这首诗虽然语言简单、朴实,但是如果单靠教师的讲解,就算费劲口舌,幼儿也很难理解诗中的意境,这时多媒体就派上用场了。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用动态的画面、动听的配音、优美的背景音乐直观地表现诗歌中的场
景,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看到诗歌中表达的内容,体会传递的思想感情,巧妙地帮助幼儿感知和领会诗的内容。由此可见,多媒体可以帮助幼儿在一个浓厚的欣赏氛围中体验语言所表达的意义,通过语言的表述和画面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想象,使幼儿在诵读中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较好的语言感知能力。
运用多媒体的动态情景,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创造力、社交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动态的情景,扩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提高幼儿的想象力。比如带领幼儿观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由于幼儿对动画片非常喜欢,所以很容易进入故事情境,获得比较多的语言信息,然后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逼真的音响效果启发幼儿对小壁虎的某些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想象。例如:小壁虎的尾巴断了,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小壁虎向小鱼姐姐、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的时候是怎么说的?它们是怎么回答的?最后小壁虎长出了新尾巴,如果你是小壁虎你会怎样?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表述,说出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这样,幼儿的想象力就在语言的运用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运用多媒体语言游戏,培养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
陈鹤琴先生说:“儿童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幼儿的语言发展也是如此。幼儿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交流、沟通,才能真正对语言产生理解、感悟,从而将接触到的语言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多媒体中的语言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通过操作键盘和鼠标游戏,可以让幼儿在玩中学,将娱乐与教育融为一体,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能更好地促使幼儿进行语言的交流和运用,有效地培养幼儿的交流、沟通能力。比如讲述活动“美丽的房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一个动态的海底世界的环境,让幼儿融入环境之中:咦,虾婆婆的房子破了,怎么办?我们要帮助虾婆婆盖一所漂亮的房子,但是怎么盖呢?首先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案,互相交流、讨论,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幼儿进行上机操作,设计自己喜爱的各式各样的房子;最后让幼儿相互交流欣赏,教师加以总结。在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中,幼儿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得到发展,这就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让幼儿“会说”的要求。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各部分能为人所见的活动来进行表达和交流,也可称之为体态语或无声语言。它主要包括手势、眼神、动作及姿态等,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和补充,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及其有声语言的有机结合,能达到“眉来眼去传情意,举手投足皆语言”的境地。英国诗人密尔顿说:“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能和他的学生心神交会。”心理学家琼斯也曾说:“常规就是9%有效的肢体语言。”教师就如同演员一般,站在讲台上,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不但要能“讲”,还要会“演”,使台上台下互通一气。因而肢体语言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运用肢体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帮助幼儿理解词义,加深他们的记忆。
下面是我在幼儿英语教育活动中运用肢体语言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通过肢体语言可以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习之本,是幼儿在认识活动中的一种动力,他是促进幼儿不断探索的一种力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国哲学家洛克也认为教育首先要启发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可以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苦”而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在“乐”中学,英语是一种新鲜的语言刺激,幼儿喜欢听,感觉好奇,愿意跟你学,跟你做。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过程的特点看,幼儿的兴趣容易注意转移。幼儿凭借一时兴趣选择了某一学习活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由于生理上相对出现了疲劳状态,更由于教学过程、形式的呆板,致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这就决定了幼儿的认知兴趣主要集中在动态而非静态语言上。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在教学中尽量运用肢体语言去激发幼儿想说的欲望,保持住“乐”学的情绪。如在学习短语“brashmyteeth”时,我以哑剧的形式导入活动,表演刷牙的动作请幼儿猜,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自然无声地激发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如在学习单词“fat,thin”时,我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中设计形象夸张、生动有趣的表情,表演“小胖猪,瘦皮猴”的动作,引起了幼儿的哄堂大笑,幼儿兴趣高涨,感觉到学英语并不枯燥,而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学得快、记得牢,因而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活动中,能够喜欢学英语、说英语。
二、通过肢体语言可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生动语言、敏捷思维及逼真情境的创设展现故事情节, 以达到帮助幼儿理解作品内容的目的[1]。多媒体是一种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现代技术, 若能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 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兴趣, 而且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实现教学目标。以下主要就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论述。
1.多媒体技术在宽松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若想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幼儿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幼儿园学生大多是6岁以下儿童, 他们还处于爱玩阶段, 对有趣、新奇的东西兴趣较大且表达欲望较强烈。然而, 部分幼儿不愿意发言、交流,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 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 让幼儿产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言学习中。
例如, 在学习《年的来历》该节内容时, 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年的视频, 里面有放鞭炮 (烟花) 、贴年画、舞狮舞龙、吃饺子等画面。由于视频里有动画、声音、图像, 幼儿很快投入视频观看活动中, 并不时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 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看完视频后的想法, 或是让其说说自己在家是怎么过年的。由于幼儿都有亲身经历, 且语言环境宽松、舒适, 他们便会畅所欲言。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与积极性。
2.多媒体技术在渲染氛围中的运用
在语言训练学习中, 采用诗歌或儿歌欣赏的方式, 有利于实现对幼儿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诗歌、儿歌的欣赏幼儿的文学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少, 幼儿还不具备准确理解诗歌的能力。为此, 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为幼儿创造感染力较强的欣赏环境, 将幼儿带入诗歌情境, 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
比如, 学习“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时, 尽管语言简单朴实, 但幼儿理解力较弱, 教师若只是单纯地讲解, 则幼儿还很难理解其意境。此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动态课件, 包括动态画面、配音及背景音乐。通过播放课件, 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诗歌要表达的内容, 并能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情, 从而更好地感知整首诗歌。所以, 通过营造渲染型欣赏氛围, 不但能够提高幼儿的参与性, 还能有效调动幼儿的想象力, 帮助其形成自己的语言感知能力。
3.多媒体技术在真实语言环境创造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教师利用它为幼儿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用声音、动画、色彩等变化吸引幼儿, 能够将幼儿各种感官充分调动起来, 使其获得听说读写的经验, 从而有利于幼儿加深对语言的认识, 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例如, 学习《说说画画》时, 教学目标是引导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要求语言表达完整、准确、清晰。此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农场情境, 然后让各种动物上场, 用拟声法模仿动物叫声, 让幼儿通过听声音辨别动物。此外, 还可在视频中让各种动物一个个出场, 然后让幼儿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这样的方式, 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 还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4.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游戏中的运用
儿童世界需要自己去探索与发现, 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幼儿真正学到的知识, 语言发展也一样[3]。幼儿只有经过亲身体验, 才能真正理解、感悟语言, 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多媒体中的语言游戏则能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点。通过操作键盘与鼠标游戏, 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 使教育与娱乐实现有机结合。在亲身体验过后, 幼儿便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游戏的看法, 并乐于与其他幼儿讨论游戏内容, 有效实现对幼儿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及提高。
例如, 在学习《美丽的房子》时, 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造一个动态的海底世界, 使幼儿快速进入情景。“呀, 小海龟不动了, 它是不是生病了”? 听到某位幼儿的惊讶语言, 其他幼儿很自然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小海龟身上, 并抢着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方式, 幼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达到《纲要》中“会说”的要求, 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5.多媒体技术在动态情景中的运用
幼儿语言的发展直接关系其思维、社交能力及创造力等的发展[4]。由于幼儿年龄较小, 天性爱玩、好动, 故幼儿园里的幼儿大多对动态情境感兴趣。因此,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 为学生创设动态情境, 让幼儿在情景中发散思维, 激发想象力。
例如, 教师可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动画片《小壁虎借尾巴》。由于幼儿喜爱动画片, 故很容易进入情境, 且能较快、较准确地获得语言信息。接着, 教师设置一些逼真的音响效果, 引导学生想象小壁虎的语言及心理活动。有些幼儿则会想:“小壁虎尾巴断了, 心里一定很难过”, “小壁虎会不会去告诉爸爸妈妈, 会不会被爸爸妈妈骂”, “它去借尾巴, 会不会被其他动物或伙伴笑”, “小壁虎是怎么开口向其他动物借尾巴的”, 等等。最后, 让幼儿说说对整个故事的想法, 幼儿便能将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6.结语
语言教学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在语言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 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0) :75-76.
[2]王浩.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J].学周刊, 2014 (02) :239.
[3]梁晶晶.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 2013 (05) :168.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语言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使教师的角色由演讲者转变为指导者
在原来的语言教学环境中,教师只顾单一地传授学生,而多媒体教育技术进入到语言教学课堂中后,教师的角色就是幼儿的指导者,使原来枯燥的故事、儿歌等教学一下子有了生机。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幼儿主体的发挥
现代化教育技术进入语言课堂后,可以通过高科技把所要教授的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刺激幼儿的感官知觉,真正发挥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作用。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模式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形式新颖,速度快捷,更具有吸引力。多媒体技术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使得原有的教学事半功倍,提高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学习中散发创造性思维,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实际语言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巧用多媒体的情境效果,激发幼儿参与语言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语言活动需要感动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内涵时可以运用多媒体与教学语言相结合。多媒体制作给幼儿带来一种直观的感受,唤起幼儿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其乐于说,敢于做,发自内心地去表述,结合教学活动给予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
(二)巧用多媒体的新颖形式,创设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幼儿视觉、听觉、多层启发幼儿思维,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更广阔、更深刻、更敏捷,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语言。久而久之,就能言善辩,能说会道,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的感知效果,在语言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电脑中飞入、显现、隐去等效果应用,各种声音的点缀,使一些简单图片产生不同的音效,在语言活动中,内容需要优化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相结合,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使教学内容“动”起来。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语言环境,化静为动,有助于幼儿积累丰富的经验,还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活跃幼儿思维,让他们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有助于对幼儿进行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我们会继续挖掘多媒体教育技术这座宝藏,使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祖荫.幼儿心理学[J].人民出版社,2006-05.
[2]刘红红.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M].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9(06).
江苏省洪泽县东双沟中心小学 徐玲 电话:*** 【摘要】: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把语文与少年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中,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进情感、激活思维、激起效率。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地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小学 阅读教学 有效结合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并且表现出了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和智力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也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阅读兴趣
有很多学生的厌学情绪还较大,而厌学的学生是有方向性的,有的学生厌学这门课,但不厌学那门课。学生为什么会产生厌学的现象呢?我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一小部分的老师在上语文课时照本宣科,未使用教具,尤其是高年级老师更少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不管是七、八岁的低年级孩童,还是十一、二岁的高年级少年,我想他们还是需要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证明,哪个老师有注意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生厌学率就低。为此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顾教书,不管学生的反映,必须研究学生的学,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提高教学效果。
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在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应该运用什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激趣导入。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使之成为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兴趣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我教学《草原》一课时,由于学生们都生活在平原地带,从未见过真正的大草原,所以上课前我播放内蒙古大草原的几幅画面,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交流:大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从而揭示课题,以“趣”引路,学生的学习欲望就空前高涨。在学生热烈交流中,激发他们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草原》。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讨论明理激趣。语文课程不是追求规范知识的严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在进行生活教育的同时自然地进行语文教育。教师就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出现画面去引导学生讨论、辨析。如我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时,将谭老师最后的姿势画面分解成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1)谭老师最后的姿势,说明了什么?(2)假如没有他这样的姿势,结果将如何?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做人要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不仅使传递的信息充分表达出来,而且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对信息的接受、理解,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思维训练
有助于儿童的现在和将来的生活,帮助儿童在生活中成长”(罗杰斯语)。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精神呢?教师就要力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思维是以概括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思想活动是以问题为起点的,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表现在不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上。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力图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是主动性,积极性的表现。
1.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思维。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构成新意、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
限,进行变革,发现新问题。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达到帮助少年儿童学好语文和应用语文的目的。例如教《草原》一课时,精心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离别时夕阳西下的大草原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在离别的歌声中,让学生想象蒙古人会说些什么?汉族人又会说着什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蒙汉情深。
2.多媒体课件激活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朝着许多不同方向,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的思维,它是要求学生能摆脱别人的影响,有别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和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多方面的设想和见解,使思维具有独立性和首创性。很难设想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会有什么独立的创造。所以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并指导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的机会。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教师只靠文字的说教难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山河壮丽,所以在教学时我播放了桂林山水、庐山飘渺、巍峨的布达拉宫等等有关画面的课件,看完后问:你还知道哪些壮丽的山河呢?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交流的状态。种种的想法说法无不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同时又提高了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增长了知识。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进情感培养
活动中产生,对人的活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于学生处世甚浅,刚接触语文学习,其语文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强,所以老师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把无声的文字情境,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具体情境,提供了学习、模仿的极好机会。
1.多媒体运用,增效“理”“行”情感。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我在教学《船长》一课时,先播放泰坦尼克号遇难时的影视画面,加
深学生对灾难的深刻印象,让学生认识到灾难的可怕,从而体会到哈尔威船长遇险时,那份超乎寻常的坚强和毅力,那份超乎寻常的镇定自若,那种敬业和舍己救人的精神,使他们在明理的基础上,懂得做人的大道理,达到导行的目的。
2.多媒体运用,以情境激发情感。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情境可激发相应的情感。如教学《草原》体悟蒙汉情深依依不舍告别的一段时,我先演示课件,播放夕阳西下苍凉大草原的情景,配以动情的旁白,加上离别的蒙古歌声,正当学生进入状态时,我随即演示老舍的两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诗句的含义,体悟蒙汉的情深,一切尽在情理之中,随后我又用多媒体演示一曲《爱我中华》,从而使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变静为动,动静结合,唤醒了学生的内在情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起课堂效率
我这里所谈的课堂效率集中体现在课外阅读的拓展上。列宁曾说:“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读过大量的书。”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的拓展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少的可怜,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其丰富的资源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增大孩子们课外阅读量,拓展课外阅读,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1.课前补充性阅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比如像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受时空的限制,与当代小学生的距离太远,学生学习这一类课文,理解上有
不少困难。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在课前查阅有关资料,则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例如我教学《郑成功》一课时,学生对郑成功知之甚少,更不能体会他的爱国热情。在课前我在网上向学生提供了许多关于郑成功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当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郑成功是为了民族团结、祖国统一而战的人时,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学得非常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课后扩展性阅读
我们的扩展式阅读教学研究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地拓展式阅读,给学生创造大量阅读、欣赏、评价的机会,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拓展式阅读教学研究力图以人文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发现、发展”为核心理念,以和谐为基础,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真正把读书的自由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读书的空间还给学生,把读书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去大胆比较、吸收、评价,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从学生认知活动的整体看,每堂课的学习终点,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为此我们要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格局。但因课外阅读毕竟在课外,无论是阅读材料的寻找,还是阅读活动的组织,具体运作来起困难重重。有的课文为学生的读写提供了范例,阅读时选择同种类型或同样体裁的文章供学生练习,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如教学《观书有感》一诗后,我便寻找有关朱熹的运用暗喻手法写作的诗篇,并配上相应的读后思考题,供学生阅读练习。让学生在举一反三的训练中,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增长知识。
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
省教学时间,调整、学习内容的掌握、学习方法的改革、学习负担的减轻,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总之,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展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是万能的,只有在教学中准确把握,才能使其真正的发挥应有的作用,努力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比翼双飞”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3.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加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运用,教师必须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发展,提高研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幼儿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而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我们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可以强有力地吸引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诱发幼儿乐于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机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它能使幼儿形成强有力的学习动力,引起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探索创新。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能提供生动、活泼和鲜明的教学形象和动听的音响,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重的刺激,创设一个和谐逼真、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主动地进行探索,激发思维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椭圆形”时,在导入部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由椭圆形组成的各种美丽的图案,如一串一串的葡萄,小兔子、小孩子以及小鱼等等,可以是一副图案一下子全部呈现出来,也可以是一个个椭圆依次出现,最后组成一幅美
丽的图案,或者再慢慢消失,还原成一个简单的椭圆,这样一个过程,一来可以给幼儿一种美的视觉感受,引起他们的兴趣,二来可以让幼儿了解到椭圆形组成图案的整个过程,并且可以为后续的环节做好铺垫,比如可以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渗透初步统计的内容,在每幅图案的下面呈现一张统计表,让幼儿按各种标准分类统计各种椭圆形的数量,如按颜色统计,按大小统计,按椭圆是横的还是竖的统计。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还可以向幼儿展示各种形态的椭圆,在幼儿感到困惑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过程,就是从一个标准的椭圆如何变化到非标准的椭圆的过程,比如通过旋转,椭圆可以变成斜着的椭圆,通过压缩,椭圆可以变得又细又长。运用信息技术,最后也可以安排一个验证环节,还是以认识椭圆形为例,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答案,在幼儿自己统计完以后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展示给幼儿,并配合精彩的音乐效果,这样幼儿直接可以验证自己答案的正确与否,既直观又有效。
二、运用信息技术,使变化过程可见,化解难点
教授新知识时,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曾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和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证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可见,恰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鉴别,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例如,教学简单的加法时,我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3个鱼缸,其中两个鱼缸里有鱼,鱼儿正在欢快的游来游去,另外一个是空的,接着两个鱼缸里的鱼同时倒入那个空的鱼缸,是幼儿清楚地看到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这时在通过屏幕出现加法算式,并且每个加数都逐个由蓝色边成红色,同时还配有悦耳动听的声音,做到了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动静结合,引发了幼儿的思维,提高了幼儿的注意力,融化了知识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激趣入境、激情入境的过程中,形象化、具体化、感性化层
次信息逐步被深化为抽象化、概念化、理性化浓缩信息,资源转化为能量,量变带来质变,认知行为水平逐渐接近及至达到认知目标。
三、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幼儿思维过程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园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幼儿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等思维能力。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的,最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潜能,使每个幼儿都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认识手段,有助于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变难为易,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这一课主要通过“认识元、角、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实际购物”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在认识元、角、分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展示一副热闹的购物场景,由此引出买东西要用到钱。通过屏幕显示放大的人民币,幼儿基本上已能认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认识了人民币,并且知道了人民币间简单的相互进率,接下来就要进入模拟的网上购物了。网上商店里有好多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有吃的(如可乐、糖果)、有玩的(如娃娃、汽车)、有用的(如铅笔、橡皮),还有一部分钱,选中你想买的东西,然后选择合适的人民币进行购买,如果钱付对了,东西就是你的了,当然付错了就不能购买。
孩子们活跃的思维肯定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将数学中抽象的东西,通过图象、动画等具体形象表现出来,使幼儿的学习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有利于幼儿深化认识,强化记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自主探索
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幼儿思维,促进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运用信息技术,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可把信息技术作为中介物,通过演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实践操作,使知识结构的某种逻辑关系得到具体形象体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
例如,在教学“统计”时,通过故事导入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学生爱吃水果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水果,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吃的水果,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幼儿可以将上面的水果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水果的个数。
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氛围,把学习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德丝丽女士说过:不可以,也没有必要强迫小孩子学习,只要给他一些感兴趣的教材,孩子便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电化教育这种现代手段,以幼儿为认知的主人,在日常教育中,多采用色彩鲜艳、生动形象的图片(投影),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充满乐趣的情境。不但给幼儿一种直观、具体的补充说明,用自的语言来表达图意内容,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我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任意选20位幼儿分成两组,其中一组(1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投放贴绒教具;另外一组(10人),采用电化手段,以投影及录音等贯穿其中。幼儿的表现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组幼儿中有近五人没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尝试,而第二组幼儿有近九人积极地围绕老师的话题主动地探索和操作。实验说明,电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幼儿教育中,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二、把握电化教学的最佳时机,引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有意注意起作用,但是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很轻松或不知不觉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幼儿负担的情况下,起到有意注意起不到的作用,从而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在中班科学活动《泡泡乐》中,教师利用投影为幼儿提供了生动的感性资料:有泡泡的自述;有泡泡通过不同吸管吹出来的不同形态;有不同材料制作出来的泡泡水显示……幼儿在有意注意各个图片和动感的画面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泡泡的神奇,轻松地理解了泡泡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状态,有效地达到了教学效果,激发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三、视听结合,拓展想象力
科学活动中的想象力非常重要。只有让幼儿充分地开动脑筋、积极投入,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运用电化教学,使幼儿视听结合,能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我们经常带领孩子们进行参观、旅游等活动,为幼儿创造运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感官,鼓励他们对周围环境多看、多听、多摸、多问,对于去不了的地方,我们便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在电脑前表现出大胆想象、勇于尝试等,并能相互促进,拓展想象力。
四、启发思维。促进发展
开展电化教学,能渲染教学气氛,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表象,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如在数学活动《比高矮》中,我们利用投影依次出示了高矮不等的8只小兔,引导幼儿分辨,由于电脑能清晰地显示,所以幼儿便直观、形象、清晰地分辨出来了。而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连一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幼儿都举起了小手。又如在数学活动《认识椭圆形和半圆形》中,由于电脑中的椭圆形和半圆形娃娃都添上了笑眯眯的眼睛和嘴巴,启发了思维,故幼儿一下子就区分了他们并记住了他们。还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大胆说}}1他们的特点。尤其在活动延伸的游戏中,幼儿参与的热情很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五、運用电化教学,突破教育活动中的难点
运用电化教学,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幼儿获得较多直观、鲜明,易于理解的知识,从而突破活动中的难点。如在《相邻数》中,相邻两个字对于幼儿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们利用电化手段便容易得多了,幼儿直接从跳来跳去的数宝宝上,就理解了这两个字的含义,通过比较,幼儿还能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并在游戏环节中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让电化教学与幼儿科学课程整合,能增进幼儿的感性认识,发展幼儿观察、分析、操作、想象等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活动效率,对幼儿今后适应社会、发展社会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而且恰当的运用电化教学,还能让教学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地在教学中深入研究。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10-21
浅谈网络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9-07
信息技术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07-22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论文11-20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07-26
研究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9-12
情景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10-17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越性07-17
浅议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