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该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涵,然后结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从目标、内容、影响3个方面对两者的融合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根据当前两个融合路径、融合理念、融合效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高校是创新创业的摇篮,是知识孵化梦想的舞台,是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制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中,将大学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政策制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为创新型国家的构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1]。各大高校也逐渐意识到在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内容,能够更有效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教育在塑造学生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创新创业在激发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智慧创意转化为财富价值的意义。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适当地融合创新产业的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培育正确的创业意识,激发与行业发展实际相契合的创业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首先创新创业之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出发点和推动力,没有立足于某个行业所具备的独特性、开创性和差异性的创造,就不能形成脱颖而出的竞争力,从而建立行业优势,创造市场效益。创业是创新的落脚点和价值体现,创业也是检验创新成果的实践过程。创新是思想智慧等意识层面的体现,创业是价值效益等物质方面的呈现,然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发展方针的大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好的毕业就业,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概念影响下的高层次主动性教育过程。

1.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教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文化性等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人才培育理念和政策主张,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中的政治信仰、思想观点、价值准绳、道德理念、个人作风、公共文明等内容全面深入,扎实有效地传授给大学生,让他们的三观能够与社会主义思想与理论保持高度一致[2]。

2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辨析

2.1 目标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其他各类课程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渠道,“其他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通过系统性、规范性、合理性的课程教学来让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理念,道德追求能够符合一名合格社会公民的标准,并起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之作用,然后最终推动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创新创业教育旨在通过与之相关的意识塑造、思维锤炼、能力构建等培育过程,来帮助学生成为立足自身专业对口的行业,凭借聪明才智创造价值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在各个方面都是鹤立鸡群,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因此只有具备扎实崇高的综合素养才有这个条件。为此,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目标是殊途同归的,都旨在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整体能力。

2.2 内容具有互融性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人格健全的层次相对较高的大学教学内容之一,归根到底是属于职业教育、就业教育和理想规划教育,因此其中不可避免地会包含思想政治方面的观点。比如,其中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就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岗敬业”的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育便包含思政教育发挥学生干事兴业主观能动性的激情与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如团队协作精神,听从指挥安排的意识,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内涵有着高度的一致性[4]。由此可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合理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与内容,在“立德树人”方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3 影响具有互促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通过应用实践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的客观真理性。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合理地穿插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是对其纯理论性知识的有力补充,能够有效缓解相对抽象晦涩难懂的课程氛围,通过创新创业结合社会发展客观现实的案例、素材的解析和经验方法的讲解,能够让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方法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有与价值创造、梦想实现、人生追求等相契合的形而上的意义,从而淡化其功利性意味。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简单片面地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拥有创业技巧,讲解创业步骤,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模式,掌握岗位工作方法,但这只属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其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职业经理人或者在岗位能手,其实忽略了更深层次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塑造。

3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问题分析

3.1 融合路径没有明确方向

有权威机构关于高校大学思政教育效果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在对全国100所学校近5 0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在思政教育中没有得到关于创新创业相关方面的指导,有56%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事业选择,还有不到60%的学生认为思政教育对自己的生产生活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5]。这反映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在教育专业学术研究领域,关于这两者如何有效融合的方式方法均没有得出一些合理有效的专业论述,使得高校虽然认识到了两者相融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不能够得到专业正确的指导,使得相关课程的教师不能明确教学方向。

3.2 融合理念没有形成一致

高校长期以来将专业教学作为智育的重要领域,将思政教育作为德育的体现形式,思政教育也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塑造中的关键举措,因此长期以来得到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将其纳入到了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重要考评范围之中。而创新创业教育是随着新时代大学生毕业群体快速扩大,社会经济持续繁荣的客观需要,因此导致高校不得不进行科学引导来提高毕业率和就业率,来激发学生融入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故而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比较晚。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为了凸显在相关领域的教学成果,将注意力放到了一些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之中,用急功近利的思想来让学生掌握争取比赛名次的技巧和方法,却忽略了创业精神的塑造,使得思政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理念存在严重偏差。

3.3 融合效果没有达到要求

当前我国为激发社会活力,构建创新型国家,实行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地方政府和高校都积极配合,投入了丰富的人才、财力、物力等资源来推动发展。虽然高校的创新创造意识呈现出如火如荼之势,但是整体效果并不佳。根据《中国创业调查报告》统计显示,我国每一百个创业项目中,能够成功站稳市场,盈利的不到10%,这其中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更是不到3%[6]。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没有摆正位置,也没有清醒的认识,常常存在跟风盲目的情况;二是大多数大学生做事情时“三分钟热度”,稍遇挫折就会偃旗息鼓,没有持之以恒的坚韧意志,还不具备创业过程中应有的强大精神力量。一言以蔽之,存在这种问题主要是思想政治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有效融合,导致教学知识和理念没有转化为学生实际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升策略

4.1 更新教学理念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过去相互分开,自行授课的方式向相互融合,统一授课的方式转变,这是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高校要从以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作为宗旨,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为使命,用思想政治教育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理性对待社会,客观分析自我的方法论来科学系统地分析,论证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各种价值观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厚积薄发拥有创业的智慧灵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感悟获得创业的综合素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创新能力强,思想观念正,业务素质高的高素质人才。

4.2 组建专业队伍

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知识向学生传播的落实者。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尤其是要紧跟时代,紧密结合当下党和国家对大学生人才培育观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让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事业发展等关于学生人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合理地在思想教学中进行融合、渗透。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教师队伍中通过平时教学效果的考察,师德师风的表现来挑选出其中突出的优秀教师;二是高校要定期组织开展系列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校企联合、课外活动、学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4.3 创新教育平台

创新思政教育平台,让其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向校内外多元化教学形式转变,是新时代高校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客观要求,也是将高校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优化利用的正确举措。为此,高校一是要结合该校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选修课与必修课在各个年级的合理安排来推动两者的有效融合。比如,可以在阐述思政理论观念的时候,用创新创业的相关案例素材来佐证。二是要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平台。第二课堂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能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碎片化时间,来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为此高校可以积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用优秀学长学姐创业故事分享、知名企业家创业经验交流、创新创业大赛举办等活动来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三是创新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方式,这其中通过“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的新媒体教学,充分发挥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在网络在线授课,在线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信息传播沟通之优势,对受到互联网浪潮浸染和影响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高的学习吸引力。

4.4 强化教育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两个教育形式的融合方面特别注重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常态化地坚持下去。其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做好实践活动的整体设计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各项资源,以活动主题的形式,学期为时间线来进行合理安排,每个实践活动要提前制定方案,准备好各种物料。二是通过组建创新创业兴趣社团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思政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尤其是纠正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容易犯的一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始终确保学生的理想信念方向的正确性,三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融合教育新模式。学校要本着“敞开大门办学”的开放式思维,积极与各种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企业岗位实训的体验式学习,进行专业领域内的项目科研的探索式研究,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能够实现两者教育价值的最大化,能够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为此,高校要充分展现这两者的优势和特点,在融合过程中实现1+1>2的效果,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段焱.高校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9(12):116-121.

[2]冉勇.高校食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实践———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食品工业,2020,41(10):367.

[3]刘行.创新思政教育理念下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探讨———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J].领导科学,2020(19):125.

[4]徐攀.新时期高校创新创业融入思政教育研究———评《“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校科技,2020(9):111.

[5]吴泳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8):87.

[6]周晓婧.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研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88.

上一篇:问题导向式护理干预策略对食管癌患省略心理弹性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的影响下一篇:中职学校构建英语高效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