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

2024-09-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精选8篇)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 篇1

关键字:思想汇报

现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作为一名学生共产党员,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从实践出发,从身边履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即要注重科学,而科学的最好体现,就是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前进,才会有进步。今天,我们组织了一次参观学院创新创业成果展的活动,使我们了解了学院科技成果的同时,更体会到创新创业的先进性。参观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大洋科考与海洋”、“国防科研”、“微电子”、“先进制造业”、“通信技术”、“光电测试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等10大板块。内容丰富、新颖,除了全面介绍各种技术的图片和文字外,还有实体模型,使我们大开眼界,在场的人无不赞叹,对于自己学校更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参观学院科技园后,感受很多,具了解:近年来,我校着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先进制造业、生态省和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科技兴海、生物医药信息与工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软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等省“十一五”重点发展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科技产业化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见,科技的进步,国家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都会显著的提高。

在这次创新创业成果展中,我体会到了科技的力量是多么的大,我也深刻体会到了科学发展的更加深入的含义。科学发展,并不当当是正确的发展,更要用科学去发展。科技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举个吃饭问题的例子,如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它可使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130人。而中国,效益明显大大低于这个程度,可想而知,科技进步的优势。科技注重理论的东西外,更要注重实际,中国的文化水平在世界上可算是数一数二,但为什么诺贝尔奖得主中国人却少的可怜。最重要的就是缺少实践,能说但拿不出东西。这也是中国教育制度的一大弊端。而且中国的教育制度缺少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以吸收为主,匮乏自学能力。这对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来说是相当不好的。因为没什么东西是一层不变的,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创新,社会才能进步。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什么成果是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成果。我们新一代人,在参观了我们学长学姐的成果外,更要在他们的基础上,做的比他们更好,这样,才能有进步。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 篇2

1. 1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 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进行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要接受正规师资培训,获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 对学生进行教学必须是控制在20人以内的小班教学。目前,高校中具有资质,同时能够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虽然各个高校基本上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这一门课程基本上停留在理论大课的教学层次上。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发展、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由行政人员代替; 缺乏资金支持、制度保障,加之教学技能欠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 2思想跟不上时代变化

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成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密切相关,但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提高整体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 分析、处理事情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是简单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 3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式待完善

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是以 “课堂教学” 为核心,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投身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够提供少量的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与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 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中,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少数人的 “创业活动”,不是多数人的 “创新创业教育”,都是希望通过创业在短期内缓解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瓶颈,目前解决渠道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社会上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都非常有限,这一困难让很多很好的创意胎死腹中。

2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思路

2. 1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在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普及教育,启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队伍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也可以聘请社会创业成功人士、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导师或者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定期组织学校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相互监督鼓励,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还特别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 老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群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 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删除已经陈旧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从入学开始就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和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公选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和项目效益三个角度系统地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

2. 3加强实训和孵化基地建设,增强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强烈的知识集成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现有自身条件,同时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搭建不同级别、多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和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企业合作,组建校外的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经营环境, 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企业运营和实操技能创造条件[4]。

2. 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技术革新等方面给予支持。 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对大学生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政府发挥导向性作用,加快推进众创空间发展。利用众创空间将草根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思想交流空间,营造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的 “社区式”创新创业氛围; 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趋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普遍共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为创新创业团队开展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 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挖掘培养优秀的创业项目及团队; 广泛开展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推介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杜刚,李亚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5(14).

[2]谭光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

[3]丁昭巧,王金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模式研究 篇3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以阿尔托大学的“设计工厂”,斯坦福大学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与“128公路”高新技术产业园和佐治亚大学的创新发展为例,探讨创新创业型大学的设计教育模式。提出向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强化设计创新和技术专利成果的商业性转化,为我国的设计教育发展提供实例考量和模式探讨。

关键词:

创新创业型大学 设计教育

国家的创新设计能力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我国提出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2014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以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这就要求大学的创新设计教育不再是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而应当向服务于国家、区域设计创新的创业型大学上去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创业型大学应以强烈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文化积极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树立符合当代的创新设计教育理念,如何培养符合当今经济环境要求下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大学设计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一、国外创新创业型大学设计教育发展模式

1.将创新设计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芬兰的高等教育竞争力,在2011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已列第一,赫尔辛基在2012年被评为设计之都,这与芬兰一向重视发展创新创业型设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阿尔托大学设计学院充分发挥其地缘优势,将当地企业的设计研发部门引入高校,实现了产、学、研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被称为“设计工厂”模式,是体现芬兰创新创业设计教育的典范。

在“设计工厂”里,企业的设计师们成为了设计教育教学的核心。他们将设计最前沿的信息带入讲堂,并且让学生的设计课程和该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相链接。例如在著名家居厨具品牌伊塔拉(ittala)的研发部门里,学生们在设计师的带领下参与该公司的设计研发工作,许多学生作品被公司直接取用。与ittala类似的还有Nokia,Panasonic,canon,Toyota,芬兰时尚品牌Marimekko等等。“设计工厂”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设计教育与企业产品创新的无缝连接。

2.跨学科融合,重视专利的成果转化

据粗略估计超过1200多家硅谷的公司由斯坦福的师生创办,超过50%的硅谷产品出自于这些斯坦福校友所开办的公司,包括人们耳熟能详的HP、Cisco、Yahoo、Google等。斯坦福大学独特的教育办学理念是其成功的关键。

(1)D.School模式

D.School是将校内众多院系(包括设计、人文、工程、商学、医学)的学生教师联合在一起的研习会(workshop),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相互融合。D.School充分体现了其突破性合作的性质,D.School的课程都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和产业领导者合作搭建的教学团队来进行授课,将不同专业知识相结合,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开放式的创新;同时学生们利用学科之间的差异性作为创意的动力,通过新的角度来解决老问题,让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实现突破性进展。

(2)优先合作项目

由特曼提出的“优先合作项目”,则是将斯坦福的教育平台与硅谷的产业资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优先合作项目”旨在鼓励企业员工到斯坦福大学攻读在职硕士学位,以此来吸引这些具有实践创新设计能力的人才参与到该校的各种科研活动之中。至少有70%的硅谷员工与斯坦福大学有关。优先合作项目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在职人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让学生们在项目设计中培养了一种创业意识。

(3)技术许可模式(OTL)

斯坦福大学虽然与硅谷紧密联系,但从不开办任何校办企业。斯坦福大学将自己定义为技术许可的出让方,旨在提高技术专利转让效率,加速设计科研成果转化。这种模式被称之为技术许可模式(OTL)。

OTL不同于普通的专利部门仅仅强调保护,而是注重对专利的营销。以硅谷为中心的众多企业的创新技术都来源于斯坦福大学,其充分发挥了其设计科研的优势,将成果与技术许可相结合,不仅推动了自身的发展,更提高了硅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与硅谷的良眭循环。

3.重视创意,鼓励冒险,原创性强

据统计,麻省理工校友创办经营的公司,其年收入总和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若将其看作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则能排在全世界第11位,同时与“硅谷”齐名的波士顿“128公路”也从侧面印证了麻省理工的创新创业能力。然而在建校初期,麻省理工由于失去州政府的资助,陷入财政困境,面临和哈佛合并,成为哈佛工程学院的情形。正是由于麻省理工对于大学创新创业的探索与实践,让它摆脱了合并的命运,进而一步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勇于创新,容忍失败的教育模式

麻省理工重视学生的创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研讨课上,教师们鼓励学生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将此作为学业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包容甚至鼓励学生们极具创意的“恶作剧”。实际上,麻省理工诞生的很多重要发明成果,都源于这一个个恶作剧之中。

麻省理工独特的文化还在于其鼓励冒险,容忍失败的精神。许多校友坦言麻省理工教会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麻省理工对于创业失败也是极尽宽容,在麻省理工的文化之中,创业的尝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积累,建设性失败的创业对于其他创业者来说可能更具启发意义,更能促使其进行有效的探索。麻省理工认为如果不能包容失败,真正的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

(2)创业大赛(MITS100K)

在美国表现最优秀的50家高新技术公司中,有46%出自MITS100K。

MITS100K周期长达一年,MITS100K由电梯演讲竞赛,执行纲要竞赛和商业计划竞赛这三个单元组成。电梯演讲竞赛模拟在电梯内,只有60秒的时间里向客户推广自己的产品,这要求学生能够将自己初步的设想通过最简明的方式呈现出来。执行纲要竞赛要求参赛者提交两页的商业计划,包括公司概况,注册资金,赢利模式等。它强调团队组成和构思改进。商业计划竞赛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业构思来组建创业团队,然后制作12页的PPT详尽地介绍自己的商业计划。并且在竞赛阶段安排相关导师对选手进行一对一指导。MITS100K不仅仅是选拔了出色的创业人才,也培养了麻省理工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4.高校和地方协同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佐治亚理工学院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不同与阿尔托和斯坦福,佐治亚理工学院并非处于创新领导的区域。据2004年统计,该州的工业研发水平仅占全国的22名,而收入水平也仅占全国的80%。同时佐治理工学院并不属于“常春藤大学”,没有像麻省理工或斯坦福大学那样雄厚的设计科研基础。然而佐治亚理工学院凭借着一系列创新创业型的教育理念,让本来N普通的工科学校一跃成为美国创新大学的领导者之一。

(1)佐治亚研究联盟(GRA)

GRA强调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旨在让其州内包括佐治亚理工学院在内的六所院校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交流计划,鼓励校际间技术转移,合作等;并且在企业间招募技术研究人员,提供给他们研究设备,资金等;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合作伙伴对其领域内的学生开展为期一年的专业培训;并于2001年成立创业实验室,让许多商界专家协同教师学生进行知识成果的商业性开发。

(2)佐治亚创新中心

佐治亚创新中心旨在协调州内中小型城市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交流。由于经济不发达,创新能力不足,这些城市的产业大多都处于停滞甚至是倒退的状态。佐治亚创新中心为这些中小型城市提供技术支持与引导,并且开展工业推广服务(每年计划为500多个制造商提供服务),组织校内相关专家与企业人员实地考察,讨论并解决当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3)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佐治亚的一些列措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在GRA中投入的4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之外,佐治亚州还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当地创新设计的发展。如设立奖学金,由政府出资,鼓励州内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创新教育;建立佐治亚经济发展部(DECO),负责协调面向州外的创新发展:颁布相关的法律政策完善校企间的合作等。

二、国外创新创业型大学教育的基本模式

上文所述的四所高校虽然所处的地理、经济环境各不相同,但都因地制宜的开展了设计创新教育,建立了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深度合作,并逐步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创新创业型大学教育体系,从而带动大学与区域经济创新的发展。(附表1)

三、政策和意见

1.向创新创业型高等教育模式转变

政府和高等教育界应当重视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认识到创新创业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所扮演的关键型任务,政府应当创建适合创新创业型大学发展的经济政策环境:首先引导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国家区域创新经济发展相结合,实现大学和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其次积极参与大学创新创业建设,加大对大学创新创业投资或开展与大学相关的项目合作,促进大学的创新创业建设;再次,结合当地创新能力和经济水平,引导大学走适合自己的创新创业发展道路,我国创新设计整体发展不平衡,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部分地区已形成产业聚集地,而中西部地区创新设计发展迟缓,这就需要不同地区的大学结合自己本地的环境开展其设计教育。

2.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融合

建立跨学科的人才培养平台,培养能够创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人才。通过整合高校资源,实现技术、科研共享体系,完善跨学科的教学实践平台。并且建立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座谈会或网络虚拟平台等,加强设计工商管理,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等专业的交流与合作,鼓励各专业人员相互探讨学习,进而产生新的设计灵感和学术观点,推动各专业发展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3.强化设计创新,技术专利成果的商业性转化

打破大学科研,企业生产和市场供求的壁垒,实现技术科研开发,产品生产和市场价值的有效结合。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合作联盟,联盟以项目为依托,学校提供研究平台,围绕国家、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战略,为科研学术的创新创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完善技术专利转化体系,提高设计科研成果转化率,使大学和企业更加积极的融入创新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中去。

三、结语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论文 篇4

摘要: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开设多层次的创意创新课程、多措施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多维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颇具特色。总结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做法,对比分析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查找不足,分析原因,以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龙华科技大学;借鉴和启示

在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框架下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高校的工作重点。国内许多高校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和考核方法、创新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三创教育颇具特色,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1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

为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创意带动经济成长,以创新能力提高技术研发与软性创意的附加值,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早就开始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8月,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简称“三创中心”)正式成立,中心旨在将本校创意与发明成果商品化或产业化,鼓励师生将创新、创意研发成果转化为专利等知识产权,进而开展技术转移和自主创业,藉此强化校内师生的创新能量,提升创新产出。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创意实践、创新转化和创业辅导。①创意实践属于普及教育层次,强化学生创意过程体验、重在学生内化提升,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和积极思考,涌现新想法和新点子,通过创意实践普遍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②创新转化则是将在创意实践阶段产生的有价值的创意和点子具体化和可视化,将创新想法和创意通过有形的设计和产品表现出来,以产生创新创意产品为本阶段的目标;③创业辅导则依托创新转化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或新服务开展创业实战,学校通过场地、资金、人力、政策等各要素支撑,促进具有价值的新产品市场化,产生经济效益。由此可见,三创中心的功能定位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满足了大学生思维训练、创新体验和创业实战的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具体职能可用图1来概括。

2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三创教育的做法及启示

2.1开设层次分明的创意创新教育课程

为满足学生项目体验、创业模拟和创业实战等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需求,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遵循创业教育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发展规律,构建了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①面向大二学生开设“创意思考”课程,且作为必修课程,学习内容为创意思考技法心智图及创意性发明方法TRIZ。②面向大三学生开设创新管理课程,要求学生组建创新团队,承担实务专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以产品设计或创意报告完成课程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课程学习中,一定要求学生组建团队,不允许学生个人单打独斗,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一定是一个团队互相协作的过程。③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创业经营课程,鼓励学生在大三实务专题制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自己的产品开展创业经营。目前,大陆部分高校也逐步构建了以“职业素质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体系,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系统化设计、模块化实施,逐步形成“普及教育+项目体验+创业孵化+创业实战”的“四纵”培训教育体系,但仍需进一步明确各层次的`培训目标和内容。普及教育以培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宗旨,通过课程、活动、培训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通识教育;项目体验旨在通过创新思维训练、专业技能拓展、科技项目孵化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策划和运作创业项目;创业孵化主要依托校内创业孵化平台,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艰辛、了解创业风险[1];创业实战旨在引导孵化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工商注册,参与市场竞争,让学生在实战中丰富创业经验,提升创业素质。

2.2丰富教师评鉴维度,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

教师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项目成功的运行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储量,然而教师限于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量,对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鼓励教师主动承担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工作,龙华科技大学在教师评鉴及激励方面大胆创新。龙华科技大学将教师升等(职称晋升)划分为4种类型:一是学术升等,以SCI发文量为主要指标;二是教学升等,以教学质量评估为指标;三是实务升等,以产学合作案及资金作为主要指标;四是学生辅导升等,以辅导学生竞赛、创新创业等为主要指标。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升等路径,这让在指导和服务学生方面有特长的教师找到了有效的方式,调动了教师的指导积极性,学生很多专利申请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大陆地区高校为做好大学生创业指导和服务,也非常重视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分类建设了指导团队,包括:①校内专业导师,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协助创业者使用校内研究实验室和设备。②创业导师团,组建由职业经理人、行业专家、专业教师、法律专家、财税人士等构成的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提供大学生创业咨询、项目论证、财税、工商、法律等一系列咨询服务。③企业运营问诊帮扶团,依据行业和产品特点,选择类型相同或相近的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企业导师,提供帮带辅导,问诊大学生创业难题。导师团队建设相对完善,但相较台湾地区高校最缺乏的是激励机制,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创业导师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落到实处仍需探索和思考。

2.3多维度支持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龙华科技大学三创中心为鼓励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开辟专门的创业场地,但由于场地较小,进驻门槛高,比如,入驻项目必须有自己的产品,且一定是技术研发产品,简单的贸易类企业,实践基地一般不考虑引入;同时,申请入驻的项目必须通过“获利能力、就业机会、税收、扩充性”四个指标的全面考核,只有优秀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才能入驻专门的创业园区。而一旦通过评审,学院将对其提供多维度的扶持,涵盖项目论证、资金配套、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专利代理、课程活动、模拟实战等多要素帮助,比如,入驻项目可以直接申请300万台币的创业圆梦基金、指导教师可帮助其申请政府扶持资金、参加创业类竞赛。大陆地区高校也不断整合资源,力求从场地等方面助力大学生创业。比如,大部分高校均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园建设,打造“零规费”的创业基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可免费或缴纳较低场地租金入驻。相较台湾地区高校,大学创业园硬件支持是优势,而包括资金、项目、指导在内的软服务较为薄弱,随着国家对大众创业的引导和支持,围绕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而高校对政策的理解与运用并不充分,需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为创业大学生申领各类创业和社保补贴,制定创业基金管理制度,为大学生创业投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2]。

2.4整合资源,成立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

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和服务能力,龙华科技大学整合院系和行政资源,成立创新创意创业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机构的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创意与创新教育;②提供创意创新资源;③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及配套辅导;④协助开展专利申请及相关咨询;⑤协助研发成果的技术转移、商品化;⑥组织参加或开展各项创新创意竞赛及学术活动;⑦协助专利技术与企业对接合作;⑧承办创意创新产品研发或展览活动等。专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成立有利用资源的整合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进。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校和示范基地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陆地区部分高校成立了由学院主要领导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力争形成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态势[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该领导小组为非常设机构,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兼担,这势必会影响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力度,尤其相较于社会上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专职、专门人员的缺失成为深入开展相关工作的制约因素。

3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思考

基于理念、课程、平台等维度,笔者对比了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常州几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表1)[4],可以发现大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存在以下问题:①尚未充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对通过课程教学来提升大学生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而心存质疑,因此创新创业教育长期未纳入正式的学分课程体系,而只是以公选课、短期培训课的形式开展[5]。②课程体系尚不完善。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均陆续开设了技术创新方法TRIZ、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以及GYB、SYB等创业培训,而这些课程大多以网络教学、专题讲座、集中短期授课等形式开展,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和联系,完整的课程体系尚未建成。③师资建设较为薄弱。目前,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专业师资团队严重缺乏[6],另外,相较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常州几所高职院校并未充分肯定教师在大学生创业工作中的绩效,导致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④大学生创业氛围不浓郁。麦可思近几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几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率为3%左右,这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的创业率尚有一定差距。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借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改进:①进一步统一创新创业教育大纲,完善课程建设。各高校应统一开设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并成为大学生必修课,使学生对创新技法、创业基础知识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整合零星散落在各阶段的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公选课、网络课程,按照年级开设不同层次的课程[7]。将创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出台相应的考评制度,建成理论和实训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②多元评价创业指导教师工作,鼓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学院应出台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制度,如专业教师指导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可将指导工作量冲抵教学或科研量,其获得创新创业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享受与相应职称同等待遇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质量。③在大力推动创业基地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强化资金、项目、指导等维度的软服务。高校应与政府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协同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应积极与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作,解决大学生初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建设力度,整合多方资源,助力大学生创业。④加强机构建设,责任明确,推动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持续发展。高校应学习社会上青年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器的做法,设置专门部门、安排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大学生创业项目的遴选、孵化、融资、金融等多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服务,包括项目论证、市场营销、风险规避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质量。

4结束语

在社会鼓励青年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今天,大学生应承担起创新创业的历史责任,而作为人才培育摇篮的高校,应主动思考如何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如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8):195-198.

[2]何婷婷,高彦怡.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6):27-29.

[3]马慧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位一体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2):12-14.

[4]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4):65-67.

[5]缪宁陵,吴云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19-21.

[6]李丹虹.辅导员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方法[J].学理论,(14):237-238.

张彦书记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篇5

在这篇题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力智力支撑”的文章中,张彦集中回答了“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针对性是什么”“目前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总体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等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文章还介绍了厦门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和经验。张彦表示,“未来,厦大将和全国所有高校一起,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专访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

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当代青年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不可或缺的。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成效、挑战等问题,日前,记者专访了厦门大学党委书记张彦。

答记者问

记者

全国教育大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做出了重要部署,请问您如何理解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性?

张彦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命题作出了深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加速变革的大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特别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更高阶段的教育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智力支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者

结合高校目前人才培养的实践,您如何评价当代大学生的总体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针对性是什么?

张彦

大学时代,人的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些年,创新创业的意识已深入大学校园,高校学生日渐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这些都表明,当前我国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大学生群体参与创新创业的意识强烈、热情高涨。但客观上说,在创业项目的转化率与成功率方面,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与一些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在创新精神、创新毅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如何,关系到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摆在今天中国高等教育面前的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课题。既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

记者

目前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总体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

张彦

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和制度成果。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每一名大学生的必修课,各高校普遍建立起包含课程、教师队伍、教材资源和案例库、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系统教育体系,这都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未来还需要高校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工作,特别注意把握几个关键点:首先,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校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将个人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着力培养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此外,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并提升创新创业服务保障能力。营造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 篇6

目前,各系部根据院党委的部署和要求,广泛宣传动员,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积极推选参加院级层面双创大赛的人选,迅速掀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进一步凸显了大学生中蕴藏的创新创业热情和生机,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一步坚定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各系部开展此项工作进展情况如下:

应用医药系 继续完善对辅导员(班主任)的督促和对学生的宣传工作,大部分班级已经完成了创新、创业主题班会,部分班级已经组建创新团队。该系以专业组为单位,已经在各班级中预选出部分优秀创新团队,由专业主任负责重点指导和培养。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校企杯”创新、创业大赛培训会,大力宣扬创新精神,鼓励和培育创新人才。

护理系 根据《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校企杯”双创大赛活动方案的通知》精神,在学生中大力宣传,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并对有意向进行创新创业的同学进行指导,配备GYB教师作为指导老师。现有创新方面互联网+养老护理项目,创业方面有微店、拍客两个项目较有可行性。拟进一步明确指导老师按照比赛规则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重新策划,引导广大学生策划出更多更好的项目,拟在11月上旬进行系级比赛,并推选1-2名选手参加院级比赛。

经济管理系 召开专题会议,就“双创”活动的学生引导方向、培养方式、团队组成、团队运作等进行了研讨。召开班主任会传达《中共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印发〈安顺职业技术学院首届“校企杯”双创大赛活动方案〉的通知》,强调各班宣传动员时的注意事项,着重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着重在所学专业中进行“微创”,培养创新意识。各班要根据要求、在班级范围内初步挑选出有意愿、有想法的学生,并能在班级形成初步的创客团队。该系组织级工商班陆华同学就创新创业活动的企划书与选拔出来的同学进行座谈交流。该系已经与安顺市西秀区创客中心取得联系,拟聘请其专业人士最近到校举行一次讲座。各班由辅导员(班主任)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班会。

信息工程系 广大师生迅速掀起了“双创”团队建设高潮。该系根据学生所报的团队、项目情况初步组建了14支“双创”团队,并确定了相关的指导老师(专业主任、创业和就业指导老师),要求指导老师按照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认真指导学生参加“双创”大赛。目前,各团队师生都积极准备资料,寻找亮点,以崭新面貌迎接院级“双创”大赛。该系“双创”团队建设有两个亮点:一是通过“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应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使用互联网技术打造出一款专门针对大学生服务的APP应用平台;二是摄影工作室团队的负责人荣获过不少奖项,准备开展创业,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策划书。

现代工程系 按照学院会议精神,制定了创新创业团队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系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对高职生进行了有的放矢的启发引导,要求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上的指导。该系召开专题德育工作会,初步确定了参加比赛的7个项目名称:⑴“照片”的创新——从二维到三维的革命;⑵告别普通住宅,转向新型一体化智能民居;⑶建筑创新中间团体;⑷燃油防盗系统;⑸你出车,我来卖,共赢天下;⑹桌椅一体化;⑺农村人家建筑装饰。拟于11月5日周四下午在学术报告厅各团队领军人物演讲比赛。

现代农业工程系 初步明确宠物、茶品网店、奶茶、园林设计创意等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成员及指导教师近30人,开展了创新创业实例讲解及项目策划书起草培训,同时组织观看了台湾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监制的《小资创业日记》光碟。据茶品网店开发项目指导教师张钺介绍,西秀区团委很看重此项目,已有意向邀请该项目免费入驻豪德商贸城。目前正在洽谈之中。

旅游系 10月29日开展了“创新创业活动启动仪式”,在全系范围内营造“双创”活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干劲,让同学们了解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而不是“科技强国”,很多领域的核心科技技术仍然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要想改变现状,就要靠年轻一代的学生去创新,去探索,去创造。该系在学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鼓励学生积极报名组队:自发组成3-8人的团队或由学生个人报名后由系团总支据其特点和擅长的方向整合组队。该系还召集专业教师进行了“双创”活动研讨,拟由各专业主任结合专业特色带头提出“双创”项目的思路,集思广益,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点,以便深入指导学生团队开展项目。

公共课教学部 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搭建展示交流、项目孵化平台,帮助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鼓励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强、前瞻性好的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该部着重向学生宣传本次大赛的意义、目的及赛事安排,向学生宣传了项目创意的价值,积极讲解了项目策划书的要求以及核心内容,让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初步认识,对“双创”项目有了深入思考。该部召开了主题班会,五年制4个班以及级普职互通班都围绕“展青春风采 圆创业梦”这一主题积极召开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老师向同学们讲了一些成功的创业例子,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历程,同学们听了有所感悟并从中吸取了宝贵的经验;围绕“校企杯”双创大赛活动的目的和主题,在班级中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通过活动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篇7

1.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需创新理念,整合资源,结合高校实情,制定教学标准、创新网站、学分体系和体验计划。其中,教学标准是高校立足办学定位,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要明确目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高校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变革教学方法,将实践经验引入课堂教学;创新网站,高校可借助互联网+东风,创新学校网站,为大学生建设创新创业项目交流平台,加强创新创业理念宣传,融科技资讯、政策发布、项目交流、各类竞赛于一体;学分体系,是高校从大学生学分方面,明确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训练新规格要求,将对大学生素质考核以学分形式系统化、固化,从制度层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提升;体验计划,重订与专业学习相适应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体验计划,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重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更新目标,整合课程

高校应按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要求”,基于新常态下互联网+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市场人才需求,立足高校实情,重新定位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并组建适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组。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背景,创新构建大学生学分体系,注重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培养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教育,如大学生创新与就业、创业管理、创业投资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并辅以与专业理论教学配套的课外实践课程,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综合提高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以自己的创新创业经验,举办系列创新创业讲座,宣讲大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基于高校教育设计视角,创新高校大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创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氛围,铺设创新创业教育大道。

3.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题计划,以赛促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关键在于强化教育训练,完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搭建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平台,制定创新创业教育体验计划,渗透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将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基地,实施校企合作,以科研反哺教育,助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化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验和训练,积极倡导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参加学科竞赛,创办企业,参与课题,出版专著,发表论文,发明专利,拓展创新创业训练手段,积极培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大赛”、“模拟双选会”、“通用职业能力大赛”等品牌活动,积极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课题计划实施,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一定鼓励,依托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赛促练,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借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搭建平台,多方支持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的孵化、催化,搭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平台,为孵化基地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公开入驻条件,开放平台,积极邀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催生创新创业成功。高校还应整合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提供多方支持,创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圆梦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政策倾斜,大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此外,高校还应发挥校企合作办学效应,积极发挥企业帮带作用,聘请优秀社会专家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通过一对一的创新深度帮助,发挥实际辅导效果,借力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际运营能力;邀请社会力量,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注册、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借力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然成为高校教育实力的综合体现。可见,高校教育应顺应创新创业教育趋势,重订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明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设计(定位培养+课程组建),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课题计划+以赛促练),借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搭建平台+多方支持),打开新常态下高校特色教育之大门。

参考文献

[1]邢善萍.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J].山东高等教育,2014,04:25-31.

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教育部下发有关文件《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都明确指出,要下大力度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创业人才,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加快发展和国家的创新型建设战略,同时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都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人才教育的根本、社会发展的源泉、国家强盛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神圣历史之使命。

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多万人,比去年的660万多20万人;河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3.5万,比去年增加2.24万人,两者均达历史新高。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这个突出问题成了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难点。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更好地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

一、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和实施开始于20世纪末。1997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国内的创业教育开始兴起。2002年,教育部又将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开展试点,值此创业教育在高校正式启动拉开帷幕。

相比,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早,发展快,体系日趋成熟。美国是第一个开创这方面教育课程的,从1947年至今已发展有1800多所高等学院,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也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从初中、高中、到大学,涵盖国内正规教育的大部分,有的甚至延伸到研究生教育阶段。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程,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不足和薄弱环节,高校教育形式单一,做法较简单,不够系统和深入,且缺乏科学化、专业化的方案与模式,在如何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和经验方面有待加强。鉴于此,笔者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省例为逻辑起点,推演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和完善模式问题体系和理论框架,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设计

从广义理解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个性和潜能的开发为宗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发展体系的构建,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实施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环境。

只有具有了创新创业的意识,才可以说有了创新创业行动的思想基础,这是前提条件。也可以理解成“开拓意识”,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闯劲”。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包括以下几种主要能力: 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经营管理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等与创新创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且具备完善的功能,因此赋予高校与政府及社会相关的义务与责任,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

首先要深化高校教育体系改革,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技术选修课、模拟实践过程的活动课,既有一支既有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科研队伍,也可聘请企业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其操作性更强,指导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就更高。

其次加快建立和进一步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投资机制和投资政策扶持体系。要建立多渠道基金来源,就要吸收风险投资、发动民间协会和慈善组织或公益性基金会为发展教育筹集资金等,广泛争取各类资金支持,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还要积极构建全社会支撑体系。全社会应当对创新创业教育予以必要尊重和支持。咨询、协调和各种相关服务,为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建立起社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大环境。建立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的有效沟通协作机制,大力开发社会扶持力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孙静月.我国高校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22

[2]易玉梅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1):75

[3]张竹筠.美国人学的创业教育对中国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5(6):67

作者简介:

上一篇:科技小论文-新能源下一篇:入场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