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选8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1

(杨同前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文章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虽然高校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型人才不足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培养实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据麦可思对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三届略有上升,2011届达1.6%。图1: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时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图1显示,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但同国外发达国家20%的创业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要求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但此数据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相关工作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疲于应付,在工作中缺乏思路,各项工作仅是形是而神不是,严重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际效果。

2、教育覆盖率有限

由于培训名额、学生时间安排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业创新教育在学生中并没有真正普及,许多学生没有接受相应的教育,这也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创业模拟实训为例,有资质开展培训的高校只是一部分,而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按1年300个名额计算,也大概只能占一届学生的八分之一左右。

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许多培训教师只是接受了相关资质的培训,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知识,这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他们在将来面临实际问题时无从解决,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加强高校自身创新能力提升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提出,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高校唯有在办学思路、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一个良好的环境,产生引导和刺激的效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创新人才。

2、完善机构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归口于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由就业工作人员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这往往会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注重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工作不专,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高校必须完善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系统、全面的开展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认真、科学遴选培训教师,选择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邀请企业领导、创业校友和工商税务部门领导为客座讲师。同时,通过教师顶岗实习、企业挂职、鼓励教室创业等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强化课程建设

精心开发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考核过程中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力求课程开设取得实效,不流于表面。

5、引导发挥社团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年轻大学生的兴趣组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社团建设,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6、完善实践条件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规范和引导学生校园市场行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营条件,使学生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中培养、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从实践锻炼中得到的意识是最坚定的,能力是最实用的;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计划成熟、可行性高的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率,从而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7、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

学校通过资金划拨或寻求企业合作或校友捐赠等形式,积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对在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2

一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在1912年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最早从经济学的角度定义了创新概念。他指出创新就是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利润。从这一定义出发, 说到创新, 可以是技术方面的创新, 可以是营销方面的创新, 也可以是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等。

那么什么是创业呢?所谓创业就是识别和抓住商业机会, 创建企业和发展企业。创新与创业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新办企业, 如果没有任何创新, 只是一味模仿, 很难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大企业如果不能容纳和鼓励创新, 则有创意、有想法的员工很有可能会离职去创业, 大企业本身的发展就会停滞下来。创新要转化为生产力, 只有通过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这个载体才有可能。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来说, 大多缺乏雄厚的资金和物质基础, 他们在资金、社会经验等方面都存在劣势, 而年纪轻, 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条条框框的约束相对较少, 不容易循规蹈矩, 这正是他们的优势。用创新的思维去创业, 用创新的技术提供产品与服务, 创业成功的概率会提高很多。而没有创新, 失败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这些正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经常要放在一起讲的重要原因。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培养人创新创业方面的意识、思维和精神, 其次就是培养人创新创业方面的技能, 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创业教育, 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使学生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 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型建设者。有条件的学生在毕业后立即创业当然也可以, 但更多的学生可能是工作若干年之后, 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行业知识积累才去创业, 这更应是常态。

二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1. 课程定位出现偏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9年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就提出:“高等学校, 必须将创新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然而现在的导向似乎与此有偏离。1998年, 全国高校招生108.3万。2014年, 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727万。随着这十几年大学的普遍扩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渐突出。教育部于2010年5月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 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希望以创业带动就业, 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但现在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似乎更看重各种创业赛事, 比赛拿奖似乎更能给学校争光。而从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若干年的情况来看, 拿奖的似乎最后也没把企业真正做成。

2. 师资力量薄弱不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

由于国内大多数高校都是2000年以后才逐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 很多教师都是原来讲授经济类、管理类课程转过来的, 也有少数是思想政治类课程教师转过来的。对于如何教好这门课, 大家都还在逐步摸索中。比较有名的是北航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承办的大学生KAB (Know About Business) 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培训班, 还有南京审计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等, 这些都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方面教师的培训做出了贡献。但与其他课程相比, 创新创业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可能更强调实践经验, 而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 在企业从事过几年工作再来高校的很少, 而对创新创业确有感悟和心得的就又是少之又少。加上很多学校表面上是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实际上从事这方面教学的却是很多骨干教师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做的“偏门”, 这些都使得师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规范

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内容偏重于创新, 有些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授课内容则偏重于创业。偏重于创新的, 可能在如何开发创新潜力方面讲得较多;偏重于创业的, 可能在如何组织团队、如何进行营销、如何编制商业计划书方面讲得较多。对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来说, 有些高校把创新管理设为必修课;对大多数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 创新创业课程一般是作为选修课来设置的, 而这些课有很多又与创业大赛等有关比赛挂钩, 似乎了解和撰写商业计划书成了选修课的核心内容。

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建议

1. 真正从高等教育基本目标的高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人类发展到今天, 积累的知识总量已经是浩如烟海, 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比较全面地掌握。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 一个人即使不知道某一个知识点 (即使是其所学专业领域内的) , 假如需要的话,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区论坛、网络视频等途径比较迅速地学习。所以, 在当今时代, 掌握存量知识的重要性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经大为下降。发现新知识, 有所创新, 已经成为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标志。从另外一个方面讲, 创业的活跃程度则是一国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从微软到facebook, 很多卓越的企业都是年轻人从小企业做起发展而来的。创业实际上比一般的找工作就业需要更高的素质和能力, 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耐挫折能力。因此,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应是当代高等教育无法忽视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风物长宜放眼量”, 不要把眼光过多地放在创新创业赛事上, 好像不拿几个奖,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没什么成绩一样。

2. 建立骨干教师乐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责是育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所说:“大学首先是教书育人的地方。现在大家对大学的定位有一个误区, 那就是过于强调创新成果、论文数争创一流等, 这样很容易把学生给忽略掉。”现在的高校招聘, 过于重视学历与论文, 而从企业实务人才中引进教学人员太少。如果自己有过成功创业经历或者在较大企业做到中层, 而又愿意花较多时间来育人, 会大大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而另外一方面, 如果一个高校对教师的管理过于强调论文导向, 那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付出较多心力的教师可能在论文发表方面不太突出而吃亏, 从而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3.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 就是以模块化思想方法为指导, 将创新创业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 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组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 然后将相关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 通过增删单元和调整组合方式, 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创新创业教育至少应包括思维拓展训练、团队建设、市场营销、商业计划、创业法规等几个模块的内容。如果一个教师能胜任所有模块的内容, 那自然很好。如果每一个教师只擅长讲某一个模块, 那么如何分工协调就成了影响整个课程质量的关键。当然, 如果能经常请校外的创业成功人士来举办励志性的讲座, 也可以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创新创业教育还需要与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与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

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更多地关注大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之外的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将给学生提供多元化成才道路的选择, 如能有效推广必将大大提高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为了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注册、融资、税收、培训等诸多方面, 我们相信未来十年高校毕业生将迎来一个创业的高峰期。

摘要: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 课程内容设置缺乏明确规范, 课程定位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真正从高等教育基本目标的高度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建立骨干教师乐于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必将有力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迅速开展,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定位,模块化

参考文献

[1]陈劲、郑刚编著.创新管理:赢得持续竞争优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24~2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3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4

【摘 要】 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均具有可行性。应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资建设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推动下,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简称“双创”)教育,有利于整体提升大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更能缓解就业压力。但纵观全国高校开展的“双创”教育现状,多停留在理论灌输以及具体就业政策的宣讲层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将“双创”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建设和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多数高校仅把“双创”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组成部分,缺乏独立课程体系的意识,因此,在师资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业指导课老师或辅导员兼任“双创”课程,没有专职师资;在课程内容上,仅灌输“双创”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就业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授课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课,甚至有些高校仅仅做几场“双创”讲座。总结起来,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层面不重视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数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体系,可以探索将“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学校、教师、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从而推动“双创”教育的发展。

2、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多年以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以教授理论为主,实践教育为辅的模式,这一长期坚持的模式越来越让学生觉得乏味,影响了学习动力。而“双创”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在实践或者案例基础之上的,如果将思想政治课相关理论有机地融入到“双创”以及大学就业实践和案例中,使学生通过“看得着、能感知”的这种有机会自身经历的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更能增加相关理论的可信度。从这个角度讲,推动“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选择。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可行性

1、理论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创新创业重在使学生增强“双创”意识,同时,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统一的。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本身就涵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以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内容,这和“双创”课程教育内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之,理论上,“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物质观等观念,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提供保障。

2、实践层面上具有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其课程体系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牢牢建立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及就业实践基础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会发展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基础上的,可分为意识形态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须立足于实践层面来开展,都必须在教育体系中贯穿实践环节,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部门,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独立的教学单位负责,模式日趋完善,因此在实践中将二者合而为一,既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路径选择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战略要求,目前情况,一方面不可能依据每一个学生的特色设置创新创业个性化课程,另一方面将创新创业短时间内形成独立的教育教学部门和体系也不现实,因此,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双创”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推动相关师资以及教育方法融合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双创”教育的目标。

1、在教育内容上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根据实际,将创新创业内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是目前比较可行且有效的办法。比如,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分别纳入5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形势与政策》课,内容都是和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热点紧密结合的,国家创新创业和就业政策也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因此该课程完全可以承担部分“双创”授课任务。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时代精神以及职业道德部分,本身就是“双创”课程内容,还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思想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也都和“双创”内容息息相关,通过这种融合,不仅消化了“双创”课程内容,还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实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现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2、在师资上实现二者融合

师资是教育的基础,很长时间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专职教师配备都存在不足的境况,尤其是非重点高校,师资严重缺乏。大多非重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专职比例也很低,此情况下,推动创新创业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机融合实属一种可行且有效的办法。一方面,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中,选择学历、职称、专业等方面符合国家要求的部分师资,实施培训,使之能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这样,不但有利于“双创”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体提升师资建设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二者融合

长期以来,各高校招生和就业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成为就业指导课的附属,且多数由就业部门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讲授,导致偏离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使学生无法真正实现增强创新创业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从大教育观来看,也无法真正实现育人的最终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弥补这种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因此,通过教学方法上的融合,对二者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有益的。首先,通过融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增强了竞争力,就业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过融合,把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让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不是单一的理论说教,是和自己的就业创业以及职业生涯息息相关的课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内在动力。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5

教育经济管理

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路径

■ 浙江海宁 / 王 景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地方应用型高校需结合自身的特点,转变教育理念,从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具体措施各层面重新审视和构建适应新形势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关键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DOI:10.16517/j.cnki.cn12-1034/f.2015.06.056近年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引导部分有条件、有

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并应当作为一种尊重人才、尊

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塑造,使其成为大学追求学问和探索未知的本质体现。意愿的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应运而生的全新教育方式,与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是实现“大

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对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有重要地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地方高校转型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如何把握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这一契机,推动高校教育改革适应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努力使之成为高校办学、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的“金名片”,是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关键是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化特色,体现差异化发展的办学之路。其内涵应强化三个特征:一是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为本的办学定位。二是面向产业行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三是突出应用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人才培养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其与地方应用型高校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并以校园内外和区域社会为教育平台,必将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支撑。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创新创业人才是国家竞争发展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已

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主题,而创新的本质因素是人才培养问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呼唤,高等教育要承担起为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合格人才的责任,这场深刻变革的关键节点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进一步定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各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全新路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协同性,创新创业类课程教学手段更为灵活多样,创新创业类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些特点都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深化实践教学等目标不谋而合,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已经形成社会的广泛共识。

级政府均予以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当前,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已由部分高校试点发展到全面推广实施。各高校纷纷响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众多教学型和应用型高校更是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本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序列当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大潮正乘势而来。各高校也一直努力探索和凝练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定位,但就实际而言,基本都是从操作层面、实践层面的总结和归纳,未能较好地与高校的办学定位和方向性发展战略有机融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主要依托于学生处、团委、就业办等学生事务相关部门开展,尚未形成实质上的融合创新创业教学、创

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是高素质人才具备的核心能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应当仅仅理解为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传授,而是要树立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摒弃只谋生不谋道的观念,使其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

/ 2015 年第 6 期

新创业研究、创业实训实践等多种职责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

育体系,在创新创业教育决策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平台,尚未形成积极促进创新创业

教育的聚合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提升。唯有“自上而下”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建立起覆盖宏观层面的规划机制,中观层面的协调机制和微观层面的执行机制的组织保障,才能有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化、科学化、特色化发展。

取传统的课程考试形式,迫使学生被动应试。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检测,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培养学生更具有可行性的实际创业知识和技能,并得以实践运用,则显得格外重要。

3.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拓展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环境均得到极大 2.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有待进一步融合协同(1)专业教育融合问题。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的改善,但仍存在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不佳的问题,如创新创业基地运营管理水平与学生实际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二课堂资源比例还需要进行调整,各类教学改革平台和人才智力优势仍未充分利用,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渠道和载体还未有效拓展,政府和企业支撑资源还需要主动深入寻求,学生科技创新类竞赛协同推动动力不足等。大部分相对更侧重于学生实践体验、校园文化活动,隶属于第二课堂范畴,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高。

(2)课程建设渗透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核心,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建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条件。很多高校已经将创业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作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通识教育环节,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对大学生创业实训技能的培训,而更应注重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当中。对比一下这个目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变化调整进阶、课程群组体系建设、多学科交叉渗透及本土性课程开发层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

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

1.从指导思想层面明确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积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新趋势,牢牢把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新契机,以差异化发展战略为指引,凝练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内涵,依托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使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更加清晰的目的性和操作性,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师资建设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保障和依托。与传统的专业教育不同,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教师系统性的传授知识,还要求教师利用各种革新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专职师资仍以团学工作和就业指导人员为主,存在着师资数量不足、学历层次不高、实践经验匮乏等现实问题。因此,如何培养既有专业背景,能从事学术研究,又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构建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校内创业教师与校外创业导师相衔接的结构合理、搭配科学,层次分明、梯队优化的创新创业教师师资队伍,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面对的一大挑战是专业师资队伍的缺失,及如何确立其他学科领域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和支持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决定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相互融合、彼此渗透的范围和方式,来自教师队伍的认同和支持则决定了两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程度。目前,许多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内涵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解,因此,如何有效转变专业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鼓励其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教学等改革,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又一重大课题。

2.从教育理念层面明确目标(1)在方针政策的导向层面。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的地方高校,应在扩展创新创业教育规模和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引导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转型,使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理念从提高就业率向提升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转变,从埋头教学管理运作向积极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转变。

(2)在解决问题的抓手层面。从顶层设计入手来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一是成立校一级层面的创新创业工作统筹和指导机构,统一思想,协调资源。二是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支持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平台建设。三是深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开发丰富实践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四是坚持“内挖潜力 + 外拓资源”的方法,建设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五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机制建设。

(4)教育成果评价问题。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内部尚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因此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难以清晰界定和评价。而对于参加创业教育的学生的考核,仍采

(3)在教育教学的实践层面。突破传统创业教育的模式,将推动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作为切入点,紧扣创新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改革、实践形式改革等系统性的改革措施,实现创业教育实施模式的顶层设

2015 年第 6 期 /

经管研究 教育经济管理

计和整体建构。3.从操作实施层面明确任务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校级常设性机构,统领全校创新创业工作。高校应改变以往学工、团委、就业线为主搞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面,成立由学校一把手牵头,分管领导主抓,教务、学生、科研、人事、资产、后勤、社会服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专业院系负责人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统筹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在委员会下设立相应的二级中心,具体实施创新创业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服务指导、学生科技竞赛组织指导、社会创新创业资源对接和服务等工作。具体平台职能可分为:一是教研中心,具体负责创新创业类教学科研活动。开发和实施符合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包括:创业实训课程、网商创业课程、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课程、指导学生科研和实践的训练课程及结合专业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定期整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课程建设的案例素材、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信息、资源和成果,并通过相关平台进行推广,促进优质创新创业教育共享。建立一支致力于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方法训练、创业基础传授和实践课程运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库,实现教师智力资源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对接,提高竞赛成绩,深化创业指导力度。对接相关政府部门、专业学会资源,长期开展针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创业课题进行长期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以理论研究促进教育改革。二是实践中心,具体负责开发第二课堂资源,统筹和指导各类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开展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类竞赛。三是服务中心,以提高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目标,通过运营创业基金、创业孵化基地,催生大学生创业项目,推动大学生创业氛围的形成。以大学生创业园为载体,提供能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创业咨询和创业信息资讯等多样化的延伸服务,为学生创业项目的成长进行全面培育,对接政府和社会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和优惠政策。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创业师资优质资源,对接当地人社、地方共青团、商务和科技部门,为社会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

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类课程或专业交叉课程,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创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必要的创新能力。在专业课程内容上能体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注重将本学科专业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学生在复杂社会现象中发现机遇、掌握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加快创新创业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依托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深化“做中学”理念,加强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探索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引导性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立体式实践平台,突出创业实践体验应用。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因

此,除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外,还需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和渠道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以避免出现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环节之间脱节的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发展之间的融合。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培育工程,开展校内外丰富多彩的创业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创业实践类活动,扶持各类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发展、并加强活动宣传报道,营建校园浓郁的创业文化。积极拓展政府、企业、校友等各类资源,加强校地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合作创新机制建设,邀请知名企业家、创业校友、创业学生等参与创新创业交流和指导,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平台和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重视多方位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构

建科学创业经营股本结构,引入合理流转经营权机制,探索创业经营管理全新模式,为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学生创业实践项目的运营提供场地、资金、技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充分发挥专业院系在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鼓励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自主设计符合专业特色、与各专业实践教学相匹配的创新创业类实践项目,创业实践过程中开展自主创业或融入创业元素的其他类型创业活动,鼓励教师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校企合作等项目的研究过程,通过项目研究和课题合作研究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促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强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在创新创业课程领域,重视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加快创业实训课程场地硬件建设改造和软件采购编译,增开网商创业、创新思维开发等新课程建设,增加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的数量,扩大其覆盖面以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需求来选择创业类课程。鼓励各院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4)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提升创新创业指导水平。优化创新创业类师资队伍。一是鼓励具有企业管理、信息技术、财会金融、文化创意等学科背景的专业老师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中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充分依托学科背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二是从社会上聘请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一定学术背景的成功人士从事兼职教学和研究,如企业家、创业校友、政府官员等,这些创业导师不仅可以传授学生自

/ 2015 年第 6 期

高教园区内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与创新

■ 杭州 / 张义玲 蒋肖波

摘要:笔者以实践育人为理念,探索在高教园区内构建大学生自由贸易市场、创业集市、创业咖啡等创业实践平台体系,打造创业实践进阶模式,即从想法到实践、从创意到项目,将工作室变成创业公司的递进,帮助大

学生提升自主创业力和就业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实践;自由贸易市场;创意集市;创业咖啡

高教园区建设是为了落实“科教兴国”,保障高等教育可

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商业氛围浓厚,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好平台。许多大学生就瞄准了高教园区的巨大市场,选择在本校门口创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近百个高校园区。实践证明,高教园区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有效载体,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随着高教园区的配套日趋成熟,高校园区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创业教育是以开发大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为目

身积累的知识,为学生创业企业持续性发展提供咨询和帮助,也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师资不足的现状。鼓励教师积极承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通过参与创业教改课题研究、创业课程改革,创设激励机制和有效渠道,从政策、制度、资金等多个方面为专业教师投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逐步建立创业师资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质量。

障机制,确保创新创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确保创新创业工作的经费投入,保证必要的经费支持,在创业基地运转费、师资培训、对外交流、教师课酬、创业培训、系

统开发、教材编写、实践体验、竞赛奖励、文化活动、创

业项目初期扶持等方面增加投入,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灵活机动的交流和学习培训机制,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团队积极走出去,通过参加学习、研讨、交流、培训,及时了解和掌握国际国内创新创业教育最新的资讯和成果,努力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举措,全面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5)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保障和资金投入,确保创新创业健康发展。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吸引广大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职称评定、课程建设、科研项目、工 作考核、评优评奖等方面予以倾斜,建立健全激励和保 参考文献:

[1]巩丽霞.应用型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

院学报,2011(9).[2]刘小廷.论开展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视角[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2).[3]朱柏青,陆富彬.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建立研究[J].科教文汇,2012(25).[4]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5]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观念、理念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2010-06-01)[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作者 位:浙江 大学 方学院)

编辑 贾树海

2015 年第 6 期 /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篇6

摘要:

我国高校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扩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同时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市场和机会。但高校教育模式造成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结合南京工程学院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对如何构建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建议和改进办法。

关键词:高校土木工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

Abstrac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lite education to mass has led to the college education,the enrollment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and provide a broad market and opportunities.But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lack the current mode innovation ability, thus strengthening business college education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Aiming at the present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nnovation, combining the Nan Jing institute of building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novation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how to construct the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n-depth stud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ivil engineering The education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Pattern exploration

引言

近年来,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与公司招人难的并存的“两难”怪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繁多,其中教育体制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毕业生不同程度地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并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而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政府相关鼓励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大学生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趋势。土木工程专业是有着悠久历史并注重实践的工程学科,对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及研究,并以此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发展所需求人才,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意义重大。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初国外高校就已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919年,美国在高校设立创业教育类课程;1947年,哈佛商学院正式开设创业课程《新创业管理》。在德国,政府明确地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1]发展至今欧美发

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进入成熟阶段,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学术教育体系。我国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国家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入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拉开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序幕。1999年团中央组织的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对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2002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新创业试点工作座谈会,会议确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九所院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期间九所院校都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及创新,切实展开创业教育实践。最终探索建立了可以代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经典模式:

1、以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提高为侧重点,将第一二课堂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在第一课堂即学科教学课堂,调整教学方案,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拓宽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在第二课堂即课外实践中,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竞赛活动等活动,形成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

2、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把创业教育贯通到创业现实环境中。学校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教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

3、以第二课堂的有机整合为侧重点,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必修课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创新创业计划为依托,通过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纳入到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4、以创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侧重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重在实践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创业实践基地,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大学生进行创业体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体中处于主体地位,体验创业全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5、综合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确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一方面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2]

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专业教育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本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制度模式的创新及改革。根据国家教委建筑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说明,建筑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土木工程师基本训练,并能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3]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土木工程专业在达到基本教育目标的前提下,更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学生既能设计、会施工、懂管理,又具备工程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的能力。并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以促学的理念,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自主创新创业,最终实现“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我校土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南京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始建于2003年,目前本专业设有包括建筑工程管理和监理、交通土建、建筑学等五个专业方向。自2003年该专业成立以来,学院不断规范和完善教育体系和教学方式。但近年来各企业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高期望,无疑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探索缺乏的问题随之显现。其中主要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度认识,实践性不够,未能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缺乏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师资配置优化不足、师资体系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有待改善,实践缺乏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活动开展的结合。部分与实际结合较紧的课程计划课时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因为实际工程感性知识少而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程中的有关构造和工艺作法相结合并对应。

4)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普遍不足。课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比如土木工程制图和识图的基本技能与方法,最终导致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到工作中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工作上手慢适应的时间长。[4]

三、土木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1、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深刻理解创业教育内涵,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观。高校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确立以培养创业基本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观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努力营造并形成有利于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创业文化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视创业、推崇创业、创业教育才能得以顺利实施。高校应该制定各种创业政策与创业制度,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同时要设立专门管理创业管理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营造一个创新开拓进取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营造一种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宽松自由的环境。要创业就意味着冒险,冒险就可能失败,要培养学生不甘失败、不惧失败、不畏挫折、勇于创业的精神。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形成合理师资体系。

开展创业必定要形成在教学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合理机制,这就需要我们的高校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配置,强化教师技能与培训,改进教学教育方法,实现各类教学形式的互通,同时通过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实现科学教育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配置应要面向社会敞开大门,采取聘用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吸收与创业专业相关的专家与有经验的实践者作为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培训或鼓励教师创业,形成具有实际经验的专职教师,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指导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或采取创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保证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到创业一线去兼职,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运作经验,使教师在创业教育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惑;高校可以采取聘任制,面向社会吸收有实践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创业者、技术专家担任创业基地的兼职教师。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指导创业实践,提供创业服务,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建立大学生创业促进的长效机制。

4、构建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体系。要改变专业对口的静态就业观,确立不断创业的动态过程的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教育学生创业本身不只是自身就业,还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按照个体分类和创业目标的不同增加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课程 ,在专业课教育中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形成文化课、专业课、创业课“三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元化课程体系

2)要实施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和实践,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加大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中体现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过程和规律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使学生理性的认识创业内涵、创业目标、创业品质、创业素质和创业文化,促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具备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

3)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整合校内的相关资源,为自己提供创业实践式体验的模拟或现实的创业操作平台。创新创业工作室平台,下设建筑设计工作室、装饰设计工作室、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景观环境设计工作室等小的工作组团,为学生提供基本的场地和硬件设施,让具有创业意图的学生根据兴趣和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工作组团,在学校老师和聘请的企业公司指导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公司运营模式进行运作,以进行创业实战练习。通过创业实践,使学生实现从理性到感性,从理性到实践的锻炼和体验,为他们毕业时直接创业或未来创业打下基础。

4)充分利用校外的相关资源,与相应的就业、创业方向的设计单位、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建设单位、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等,特别是自主创业开设的公司进行横向联合成为我校学生创业实践基地,让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实践。这样可以尽快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也为将来自主创业开设建筑模型制作公司、效果图制作公司、装饰设计公司、建筑环境景观设计公司、设计咨询公司等积累经验。

5、结合专业特色建立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实践活动。

1)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和科技产业公司,建立多样化的大学生实训模拟基地,通过产、学、研的相互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纽带,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和经营状况,可引导他们创立一些有新意、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拓宽其创业视野;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为学生提供借鉴;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社会资源,强化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有效手段。通过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实现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

四、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实现土木工程的培养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懂专业,能创新,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体现,也是高等学校教育的方向。因此,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出一大批适应新形势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袁志勇,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堪忧 [N].科技日报2010.04.02日

[2]杨妤,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呈现新局面 [EB/OL].人民政协网2009.08.26

[3]方从严,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初探 [N].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8卷第1期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篇7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 在高校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然而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很多人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复合体, 因此本文就此梳理国内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的概念一直以来具有高度争议, 不同研究给予了不同阐释。有的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 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学生的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唤醒和开发培育, 形成创新人格, 以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和满足学生主体充分发展的教育[1]。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目标, 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自信, 行动上独立, 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成就动机水平高, 善于自我激励, 具有高度的挫折容忍力, 不盲从, 喜欢用自己的观点来判断问题, 对事物有持久的探究欲, 有幽默感等[2]。也有学者认为, 创新教育是随知识经济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育以创造为本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3]。

二、创业教育

相对于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度共识性的概念, 创业教育分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创业教育指以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与开发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为核心, 以培养可能的未来企业家为最高目标的教育。狭义的创业教育即指创业培训, 以培养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小老板为唯一目标, 通过培训为受训者提供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技巧和资源, 使其能开创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教育经历了从守业教育到创业教育的伟大转变。与此相反的守业教育则是指以保守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注重传统和维护现有秩序为其宗旨的教育活动[4]。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是相对就业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模式。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备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5]。

三、创新创业教育

前文已经阐述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关概念, 那么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呢?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具有高度模糊性的概念。有的学者认为, 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育形式[6], 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7]。实际上,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国内学界大致有三种理解: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新教育;二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等同于创业教育;三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可见,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一种兼顾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并以创业教育为重点, 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 为受教育者创业奠定良好基础的新型教育思想、观念、模式。

四、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辨析

创业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 创业教育不仅需要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还需要创新教育获得的成果。然而, 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获得新思维和新方法, 而是培养学生运用新思维、新方法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的勇气和能力。创新教育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尊重实际但不拘泥于实际的精神和勇气, 特别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训练。

1. 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教育。

有学者认为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顺应国际市场的需求, 面向世界, 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8]。有学者认为, 我国比较缺乏促进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 目前流行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 已经产生了严重的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 导致了相当普遍的学术浮躁心态;用人制度上的一系列限制也导致一些科技人才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创造性受到压抑[9]。也有学者认为, 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与起点, 创新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的质量。

2. 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实现形式。

实施创业教育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创业可以提高社会就业率, 减轻政府压力, 为社会稳定作出贡献。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实用化,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素质教育[10]。创新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 体现在一系列的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内在追求, 是一个相对主观概念, 难以通过量化的方式加以衡量。相对于创新教育而言, 创业教育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更具有直接相关性。因此创新教育是创业教育的基础, 创业教育则是创新教育的延伸与补充, 创新教育的质量应通过创业教育的质量来具体评判。

3. 创业教育比创新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

已有研究认为创业教育的重要性直接来源于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一客观事实,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 下岗和失业人口约1400万[11]。在这一历史背景下, 创业教育提上我们的议事日程。有学者认为, 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 我国创业教育发展起步晚, 质量低, 观念滞后[12]。与美国创业教育相比, 我国大学生学籍管理体制不同, 两国大学生创业的层次和领域不同, 政府或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关怀、扶持方式也不同。正是这些因素, 决定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也就是大学生创业教育普及程度低[13]。这一现实状况要求我们将创业教育置于我国教育发展的优先地位。

综上所述, 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 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目标取向是一样的, 都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两者的作用是同效的, 创新教育使创业教育融入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创业教育则使创新教育变得更为具体实在[14]。

参考文献

[1]张立昌.创新.教育创新.创新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99, (4) .

[2]游永恒.创新教育的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 2000, (3) .

[3]吴华.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 (4) .

[4]汪建华.创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J].现代大学教育, 2003, (6) .

[5]张平.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12) .

[6][14]高晓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7) .

[7]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7, (5) .

[8]常顺英.21世纪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4) .

[9]翟杰全等.大学的教育创新和创新教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10][11]张德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

[12]汪银生.创业教育是比创新教育更为迫切的课题[J].教育与现代化, 2001, (4) .

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创新与创业教育 篇8

【关键词】高校 新闻摄影 教学 创新 创业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7-02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思潮和新鲜事物应运而生,诸如“新媒体”的应用,致使新闻摄影媒体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可喜可贺的成绩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新闻摄影事业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瓶颈,高校新闻摄影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待以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高校新闻摄影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促进教学创新与开展创业教育分别阐述。

一、高校新闻摄影教学与创业的现状

(一)高校新闻摄影课程教学的现状

1.新闻摄影教学的滞后性

高校新闻摄影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所谓的新闻摄影课程教学的滞后性是指教学活动落后于新闻传播业,不能与其接轨。教学内容较为落后,可能教学内容是过去几年间早已淘汰的知识理论,并不适用于当今。新闻教学使用的技术手段也落后于如今的新闻媒体技术[1]。

2.新闻摄影教学的单一性

当今我国高校新闻摄影教学具有明显的单一性。教学注重单一的图片形态,教师根据一张图片就可以滔滔不绝,不但学生没有学到实用的知识理论,反而弄得一头雾水。还有的高校重文轻图,只注重文字在新闻摄影中的作用,忽视了文字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单凭一黑板的文字教师就可以引申出一系列知识要点,课堂气氛显得死气沉沉,许多学生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样只是借助一种介质的教学方式,难免显得有些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起步晚,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落后

我国新闻摄影媒体事业发展较晚,高校新闻摄影专业也是近些年新开设的一门专业。高校非专业新闻摄影课程在教学中还缺乏教学经验,教育观念、教学模式落后,理论教育与技术教育、实践教育脱离,教学活动不能将技术手段、实践操作联系起来、更没有创业理念的融通。

(二)新闻摄影创业教育的现状

1.缺乏创业经验

万事开头难。虽然非新闻摄影专业毕业生很多加入了新闻工作者队伍,但对刚刚毕业的高校非新闻摄影专业学生来说,毫无经验的他们开始创业是十分艰难的,在创业的道路上布满了许多未知的荆棘。创业是需要花费很多资金费用的,许多毕业生是白手起家,也有是从亲朋好友们东拼西凑。创业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自己攻坚克难,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态度越过一切艰难险阻。很多创业者不了解市场运营模式,导致创业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2.创业心理冲动,缺乏目的性

现如今大多数人群盲目追逐潮流,盲目攀比。很多高校新闻摄影专业和非新闻摄影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是追逐一些自主创业的学生的脚步,盲目进入创业的行业当中。这些盲目的创业者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遇到了很多挫折,后悔莫及,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盲目。有些毕业生一时冲动,毕业之后不想到电视台和企业公司从事工作,梦想憧憬通过一个人的努力会有开辟一个广阔的创业空间[2]。有些学生没有目的性,意气用事,独断专行,最后遭到年轻气盛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高校如何进行新闻摄影专业教学创新与开展创业教育

(一)新闻摄影教学的创新

1.与新闻传播业的接轨

不论专业或非专业高校新闻摄影教学都要与新闻传播业接轨,教学内容与新闻传播业结合,教学内容运用到最新的新闻传播业知识理论,与时俱进。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增加对最新的新闻传播业知识理论的掌握,将新闻传播业的“新媒体”技术手段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

2.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不要仅依靠文字与图片而长篇大论地传授新闻摄影知识,不要存在重文轻图的现象。将图像文字与其他媒体形式相结合,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相互联系运用到教学当中,教学内容多样,传统的室内知识理论教学与室外的参观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融会贯通。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动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改善落后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

高校新闻摄影专业教师树立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应该与时俱进,具备崇高的教育信仰。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本,不断对教学活动提出新问题,敢于挑战,研究教学新理念,时刻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创新。新闻摄影教师树立为面向实践、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教育事业奉献奋斗,一心一意搞教育,聚精会神谋发展。在教学当中加入一些新元素,保持一个昂扬向上的教育精神状态,勇于超越,勇于突破现实,形成一套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模式。

(二)如何加强创业教育

1.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展新闻摄影的相关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对新闻摄影知识理论的掌握程度。高校组织学生到电视台、报社等相关新闻传媒事业单位参观,通过观看工作人员新闻编辑制作的工作流程,工作人员细致耐心地讲解,使学生了解新闻摄影的相关知识理论。

2.营造创业文化

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闻摄影专业开设大学生创业相关的课程,传授创业的知识理论,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方针,以及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知识层次上从心理方面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适当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比如:自办报、自媒体、举办新闻采访和发布活动,使其得到实践锻炼[3]。邀请当地著名的成功媒体创业人士为学生们做创业学术讲座,根据高校实际创建创业培训班。

三、结论

从上面论述可知,我国高校新闻摄影教学与创业教育还面临着很大程度的发展瓶颈,需要教师自身加强改善教学方法与教育观念,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转变大学生创业观念。当然,高校高层的教育理念能够与时俱进,才是跟随时代发展潮流的根本。

参考文献:

[1]杨健. 媒介融合时代高校新闻摄影教学的多媒体转型[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05:100-104.

[2]周浒.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教育的改革[J]. 新闻窗,2014,06:56-57.

上一篇:培训交流总结下一篇:快乐的六一儿童节活动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