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精选8篇)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 篇1

摘要:创新创业型教师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力量,本文分析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等措施,以推动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教师队伍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20-01

一、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迫切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成为共识。[1]

创新创业型师资是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科研能力,大学教师应当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探索专业前沿知识的科研能力。二是具备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应擅长专业实践,具备实践操作基本能力,善于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三是有职业素养具备创业指导能力,教师应具备由专业科学研究向创新创业实战转化的意识和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学术创新的目的不仅仅是推动学术水平的提升,还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创新活动中体现创新与创业过程的统一。[2]此外,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言传身教中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勇于创新、协作共赢的精神。

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力量严重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不强

部分教师仍旧使用传统的教育观念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对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不够。另外,多数教师自身创新训练不够,缺乏创业意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能力有限。

2.师资队伍结构比例不合理

第一,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采用小班“项目式”教学模式对创业教育教师需求明显增大。第二,缺乏创业骨干教师。创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经济学、管理学、创业学等相关理论,并且具有创业实践能力,而现实中具备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双重”能力的骨干教师较少。第三,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部分高校教师引入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师资队伍中的高水平学位率偏低和年轻教师比例过高等问题,导致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不合理。

3.创新创业教师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政策激励[3],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引入、培训、考核管理、综合评价方面一系列制度尚未完备,缺乏针对创新创业教师的系统培训和成长路径规划,影响其积极性。

三、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1.切实转变观念,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高校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服务于创新型社会为方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的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多层次与立体化建设。

2.完善制度建设,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严格选拔聘用创业导师,从实践经验、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指导水平等方面综合选拔创新创业教师,保证师资的优良素质。其次,落实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学校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定期组织创新创业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一方面积极聘请创新专家、创业企业家等对教师进行企业实战、创业体验等培训。最后,依托教育主管部门、政府和外部企?I在政策、资金、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加强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教师进行创业体验创造条件,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水平。

3.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创业教育能力

与传统的专业理论教学评价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更需要评价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专业知识向创业实战转化的能力、对学生创业实战的指导能力,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评价不该局限于现有的评价机制,应探索创业指导工作折算教学任务课时量、创业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等具体办法,认真解决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聘任的问题,妥善解决从事创业实践指导的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

四、总结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以高校为主,在政府与企业的支持下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只有深入转变思想,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制度建设,改进教师评价机制,才能全方位推进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平台和保障。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 篇2

一、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的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理念, 也是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是指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 以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 以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标, 培养其未来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意识、知识、能力等的素质教育活动[1]。与过去的创业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既包含了那些毕业后创设新职业、创办新企业的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型人才, 也包括技术、经营模式、创意等多方面的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创新型的个性人才为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 其本质上是实用教育和启迪教育的综合。

二、高校图书馆具备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优势条件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有导向功能、同化功能和激励功能, 这些功能有利于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导向功能直接体现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意志方向;同化功能是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对学生身心的积极引导, 同化学生的身心, 引导他们朝着创新创业的方向不断努力;激励功能指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在激发和鼓励学生方面发挥的作用。大学生的心智趋于成熟, 大学阶段是他们掌握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节点,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 人才不是单纯地比较知识的多少, 更要看的是综合竞争力, 其中创新创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创新创业能力的禀赋虽然因人而异, 但是可以通过学习、训练来强化和激发, 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和能力的形成受各种主、客观条件限制、影响, 主要有物质环境、知识、平台、信息、意识、人格等各方面, 在这些条件中, 高校图书馆得天独厚。

第一, 高校图书馆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物质基础。高校的创新创业环境主要是指高校内有利于创新创业思维塑造培养空间、设施和文化的总和, 主要表现在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方面, 包括馆藏文化、环境文化、建筑文化。馆藏文化就是文献搜集、整理、使用和信息加工、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特色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般来说各高校往往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而开展的, 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图书馆环境文化是指图书馆的内部环境, 包括最基本的物资设施、技术设备、厅堂装饰和摆设, 以及图书馆外部为了美观和庄严所配套的绿化和雕塑等, 环境文化体现了高校图书馆的独特内涵。建筑文化是由图书馆建筑及其风格构成的文化, 一般来说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就是图书馆, 图书馆舍是各高校文化的最直观体现和展示。图书馆物质文化可以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导向、同化、激励作用。

第二, 高校图书馆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创业思维尤为需要丰富的概念基础, 概念获得要有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 并同时内化为自身素质, 形成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越丰富, 人的思维就会越活跃, 想象也会越丰富, 这样就会容易在原有知识背景上进行创新;创造力越高越有利于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丰富,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 思维方式就越有独创性、新颖性, 表现出较高的创造力。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而且还在不断学习, 利于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和形成。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让学生接触、学习和积累更广泛的知识, 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依托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能够帮助大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多样的馆藏资源, 弥补教师课堂传授知识的有限性,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大学生综合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塑造和创业能力形成。

第三, 高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活动直接体现了其文化的核心部分和价值理念, 消除了限制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发展的限制因素,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献的服务活动是满足读者对各类知识需求的平台;馆藏信息检索服务实是馆藏资源查询、阅读和传递的平台;学术交流是集体讨论学习、知识交换、互相提高的有效方式, 是各学科的前沿知识结集地;书评书展活动有很强的学术性、信息性、自由性和趣味性;专题讲座活动有极高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图书馆竞赛活动具有知识性、学术性、平等性、渗透性、趣味性和协作性。这些文化活动无一不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导向功能、文化激励功能、信息情报功能和信息优化功能,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开放性的、平等的、自由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第四, 高校图书馆多样的信息获取技术是创新创业能力教育培养的关键。信息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开展进程的快慢, 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创新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2]。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了方便, 服务数字化使读者查询和获取信息更加准确和便捷, 数字化图书馆服务特点是:数字化资源传送快捷、不受时空限制、检索方便、同时支持多个用户在线使用。校园网普及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数字图书馆网页, 查找与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还可利用BBS等在线板块, 发表文章和在线点评。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频、音频资料, 满足了大学生不同的兴趣和需要, 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领域, 提高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 大学生依据不同方式不同渠道获取信息并且对之进行分析、创新、加工、交流, 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先进的现代化服务设备和技术手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第五, 高校图书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表现为创新创业的需要、兴趣、愿望、理想和动机, 大学生的心智已趋于成熟, 意识是决定他们行动执行力的主要原因, 着力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够提高他们从事创新创业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成为他们的一种主观意愿, 创新创业意识是取得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 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精神;培养他们具有独立探究问题的品格, 能对各类学科、各派学术的观点、方法产生自己独到的见解, 最终能从中推陈出新, 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3]。

第六, 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有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人格素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应该具备不断进取的自信心、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胸怀社会的责任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独立的批判精神、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4]。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高校图书馆价值观, 思维方式, 行为习惯和社会心理等因素, 包括组织文化、服务文化和活动文化, 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通过长期积淀形成的。制度文化是指由高校图书馆的政策法规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 它是引导图书馆员工和大学生积极地完成各项任务标准, 是衡量图书管理员和读者素质行为规范的尺度。高校图书馆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创新创业型人才人人格品质形成的重要保障。

三、图书馆在创新创业人型才培养中的有效途径

高校图书馆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 图书馆馆藏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所需要的知识储备;图书馆建筑和环境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制度、服务和组织对大学生个人素养、学习品质有着长远的、深层次的积极作用;图书馆的各类活动让参与的大学生吸取了新观点、新思想, 开阔了思维、挖掘了潜能、获得了灵感。所以加强高校图书馆馆藏、环境、制度、服务和馆员素质建设是高校创新创业人型才培养中的有效途径。

第一, 合理建设馆藏资源, 积极探索和开拓馆藏文献新的阅读方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利于大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敏感度的提高, 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首先, 建立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结构, 图书馆在采购时在保证一定比例专业藏书基础上, 注重跨学科、跨专业、新学科、新领域的相关资料采集, 注重边缘学科书籍采购, 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对文献的需求, 为大学生创新教育提供资源保障[5];其次, 加大网络资源建设, 加大对电子资源的采购, 及时满足大学生需求,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信息资源保障;再次, 图书馆要加强馆际合作, 加强与其它高校图书馆的合作以弥补资源不足, 实现资源共享, 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切需要的资源与服务。

第二, 营造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氛围, 明确学生在图书馆文化上的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环境文化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有隐性的教育作用, 体现在图书馆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 良好的图书馆环境有利于树立自身美好形象, 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要注重图书馆内外的环境建设;图书馆建筑要突出文化内涵, 馆内布局要合理, 方便读者使用资料, 馆内装饰要突出启发性与激励作用, 为读者建立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精神文化是图书馆多年沉淀下来的, 不仅蕴含在日常的规章制度, 还体现在图书馆员的服务行为中, 图书馆员要依据读者不同需求, 提供多样化服务, 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制度文化体现的是图书馆的刚性管理, 对图书馆的有序管理起到保证作用[6]。就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 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坚持制度的原则下, 引入柔性管理, 利用两者的优势, 实现图书馆管理秩序化与合理化, 发挥制度文化的育人作用。

第三, 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 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优质的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方面决定于馆藏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一方面是由图书馆员服务水平来决定的, 因此, 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图书馆员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 储备牢固扎实的图书馆知识, 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图书馆发展, 熟练掌握计算机管理技术, 满足大学生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 为大学生提供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服务, 同时应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 与大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关系, 让大学生在无形的教育力量下获得知识的启迪, 促进创新创业精神的爆发, 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要求现代图书馆员要更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方式, 熟悉馆藏各种媒介的资源, 熟练运用现代化检索工具和现代化的图书资料设施设备。高素质的图书馆员是大学生信息获得的导航者, 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咨询员, 更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智力支撑。

第四, 积极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 提高图书馆学术交流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学术交流活动是学生、老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信息沟通、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效方式, 是一个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平等的知识交流平台。目前, 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基本是以专家学术报告形式展开的, 其它形式很少或者没有, 比较单一, 然而学术沙龙、在线学术交流等更为开放、更为自由的学术交流方式与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相比, 学术氛围更加鲜明浓厚, 更有利于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在线学术交流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术交流方式, 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 也让学术交流方式变得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学术交流不断以新技术为依托, 逐渐走向信息化, 学术交流的参与主体逐步摆脱了地域的限制, 更加具有共享性、开放性和及时性, 降低了交流成本。因此, 高校图书馆要顺应时代的发展, 设立学术交流网站, 成立在线交流的组织, 大学生可以借助在线学术信息交流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与其他学者相互交流、相互质疑, 实现学术信息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交流互动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 从而挖掘出更为强大的创新创业潜力。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自身发展需要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 其本质是实用教育和启迪教育的综合。在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 高校图书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其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环境、丰富的馆藏资源、开放的交流平台和先进的文化理念, 使受教育者知识的积累和敏感度得到提高, 完善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和创新创业所应有的意志品质。高校图书馆是创新创业型人才教育培养的主要阵地。

关键词:创新创业,途径,条件,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岳平.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和发展之需——关于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职教育必修课的思考 (之一) [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1-3.

[2]何高大.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及其启示[J].载现代教育技术, 2002, (3) :29.

[3]张宁玉, 赵明海.试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9 (11) :92-94.

[4]叶清.大学生创新人格特征及其培养[J].教育学术月刊, 2010, (11) , 73-77.

[5]徐家坤.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作用的深层次挖掘[J].科技与经济, 2006 (4) :134, 135.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篇3

摘要:师资的匮乏是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尤其对于云南这样本来教育资源就相对稀缺的地区,这一问题尤为凸显。针对云南省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高校的视角进行思考,提出建议来解决创新创业师资匮乏的问题。

关键词:云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7.077

0 引言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同时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部分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温州大学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较严重的地区差异,尤以云南为甚。云南省自2009年以来在创新创业的研究与开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云南省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培训和辅导课程;搭建和提供创新创业试验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评选活动;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各机构和基地如学校创业园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工作。

然而,总体来看,云南省的创新创业教育当前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滞后;管理体制落后;课程开设形式单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各种师资零星分散,未形成合力;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等。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根源,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整体水平偏低是制约其开展的瓶颈之一。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1.1 创新创业教育的界定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而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就是使学生形成创业素养,能掌握开设新企业或创造新事业所需要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而所谓的创业素养则是指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态度和能力,包括创业观念、创新精神与能力、自主性与独立工作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自信心、交流技能、在压力中工作的能力、分析能力、适应能力、时间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关注细节的能力、承担责任与决策能力、计划及组织与协调能力等。

1.2 国内外同类研究现状述评

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早,理论比较成熟,并已在高校中普遍实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是教育理念强调战略性。二是课程设置凸显系统性。三是师资队伍注重实践性。发达国家注重选聘有实践创业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培育和稳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力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素质。四是教学过程突出体验性。五是资源整合体现有效性,发达国家的高校能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让这些资源共同支持和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

创新创业教育走进我国是在1989年,自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提出之后,国内学者对其内涵与实现途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显得比较薄弱。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研究;二是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三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和实证研究;四是创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是放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中来进行,基本未形成单独的模块来研究,主要是描述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建议,并未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相关的数据和较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也没有从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的方面来进行研究,因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

2 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

2.1 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必须有充足优质的师资。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特点决定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理论知识充足,还要有丰富的创业经验和社会阅历。云南省的创新创业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纳入常规教学管理,基本上没有高校设立创业教育学院和创业教育专业,从事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非常少,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且大多教师的知识与素质能力结构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性质的要求,因而基本没有形成专业教学团队。云南省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目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二是来自经济管理类的专职教师,他们并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大多也没有实践经验,只是将自己以前教授的课程与创业稍作结合,既不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要求,也没有形成系统。无论以上哪种师资来源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这些教师极少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对企业的管理与运作一知半解,对在创业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和实务性的操作更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在教学中只能是纸上谈兵,与市场严重脱轨,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创业的现实需求。

2.2 师资来源单一。没有形成多渠道共同培养人才的互动机制

如上所述,云南省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从事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的教师和经济管理类专职教师,师资主要来源于高校,专业背景单一,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政府、企业和社会所拥有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未能被高校充分利用,企业应该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参与者,高校对创新创业的教育由于成本、资源等方面的原因,与企业的对接相当少,目前多数企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仅局限于创新创业大赛的赞助,偶尔提供几场讲座等简单的形式,缺乏更大背景下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2.3 缺乏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和激励

教学过程是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师资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云南省多数高校不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没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参与企业实践的机会和资源,在激励方面也基本没有体现。导致部分教师仅仅是为了完成课程教学而教,没有做进一步的培训和提升,也没有进入企业了解企业实践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偏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教研团队进行研究,教师效能未充分发挥。

3 高校如何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建议

根据《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的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专任教师。鼓励支持各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业教育内容。积极聘请企业家、创业人士和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一定的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支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高校师资队伍。针对云南省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整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从整合师资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体系(见图1)。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相应管理体制的健全,要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师资来源单一、师资水平低等问题,应在高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机构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统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其职能涉及师资整合、教学、实践、科研等,并设置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小组,实行责任分解,实现校内多学科的交叉和合作,将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该机构负责进行师资方面的规划,建立师资库,通过构建矩阵型团队(见图2),对高校内部各学科、各岗位的资源和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师资进行整合,并根据各种类型师资的需求进行培养、评估和激励,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现师资的高效利用,解决云南省目前师资不足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瓶颈问题。

3.1 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总体规划师资队伍

高校应成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构,或在原有机构基础上加强发挥其应有的职能,进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总体规划,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培养复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师资培养计划和考核激励制度等,整合各个渠道的师资资源,建立与健全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等。

3.2 拓宽师资来源,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某学科或某门课程就可以达到目标的,因此师资来源不能单一,仅仅依赖于学生管理、就业指导或某学科的教师远远不够。因此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机构除了进行师资规划、建立师资库以外,需设法拓宽师资来源,设立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兼顾校内教师、校外专家和企业家,一方面,学校可加强引进,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界人士来校兼职上课、报告和指导实践,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指导教师和学生如何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要注重内部培养,可派出部分青年教师到合作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逐步培养双师型教师,从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校企合作教学团队。

同时可以创建矩阵型团队,针对具体的项目,如教学项目、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科研项目等等,让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临时团队,包括校内各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的教师、校外其他高校和部门的专家以及来自企业的企业家,相互学习、优势互补,高效率地完成项目,实现项目的目标。

3.3 培养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激励队伍的积极性

要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注重对师资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跨专业、校内外结合、专兼职结构的理论与实践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一方面,地方政府和各高校应联合起来,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从各个途径有效整合教师培训资源,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如安排教师进入培训中心参加实地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培训平台等,构建资源整合型、培训方式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针对高校专职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的企业管理经历和创业实践体验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应搭建实践培训平台,完善多渠道的交流机制,让教师多走出去,多参加实践活动,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另外,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组团自主创业,开创一种干中学、学中教的新模式。

要想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在激励方面想办法。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高,因而用与其他专科教师同样的激励很难达到效果。高校应针对师资队伍多元化的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师资的真正需求,建立有针对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发展。高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科研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政策,对优秀的教师给予表扬、奖励、宣传等精神层面的肯定,同时与晋升、待遇等利益直接挂钩,激发其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4 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 篇4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是()。(单选题2分)A.加大改革的力度 B.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C.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水平D.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3.创业者实施创业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赢得市场,因此构建创业模式的()阶段是创业模式构建的重点。(单选题2分)A.价值传递 B.客户定位 C.规划未来 D.自身定位

4.按照冰山模型理论,()是在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容易改变的胜任特征。(单选题2分)A.品质 B.价值观 C.角色定位 D.知识和技能

5.创客是指在众创空间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群体,具体不包括

()。(单选题2分)A.外部中介机构 B.创客个人 C.创客初创企业 D.创客团队

6.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创新理论中所说的制度指的是具体的政治经济制度,如金融组织、公司制度和工会制等,并不包括作为背景的()。(单选题2分)A.教育环境 B.人文环境 C.经济环境 D.社会政治环境

7.最早探索创业实质涵义的是()。(单选题2分)A.Cole B.P.F.Drucker C.Knight D.Joseph Schumpeter 8.创业设想、市场调研是在创业的第()阶段完成的。(单选题2分)A.二 B.一 C.三 D.四

9.创业精神是在()中被激发出来的。(单选题2分)A.实践

B.经验

C.存在 D.理论

10.以下不属于梅德强和龙勇、马鸿佳等认为的组织创业能力的是()。(单选题2分)A.运营能力 B.风险偏好 C.机会获取能力 D.机会识别能力

11.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大力提升我国的创新能力,推动“()”活动不断深入,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单选题2分)A.去杠杆 B.反腐倡廉

C.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D.去产能

12.以道格拉斯•诺斯等为代表,将创新与制度相结合,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强调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单选题2分)A.结构要素 B.行为要素 C.制度要素 D.组织要素

13.工艺(流程)创新的目的不包括()。(单选题2分)A.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

B.降低生产成本 C.提高产品质量

D.降低消耗与改善工作环境

14.熊彼特创新理论从创新的()出发,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阶段循环的原因,说明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会产生长短不等的三种经济周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单选题2分)A.思维过程 B.内在机理 C.外在条件 D.结果导向

15.集成产品开发由()提出。(单选题2分)A.苹果公司 B.英特尔 C.IBM D.微软

16.技术推动创新模式的最初倡导者是()。(单选题2分)A.马斯洛 B.熊彼特 C.德鲁克 D.马克思

17.在原有创业模式的基础上,将业务引向新的地域,同时增加客户数量、调整价格、增加产品线和服务种类等,这属于()类型的创业模式再造。(单选题2分)A.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 B.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创业模式

C.更新已有创业模式的独特性 D.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

18.创业过程是由()驱动的。(单选题2分)A.技术 B.资金 C.机会 D.成本

19.2015年的美国创新战略中的创新要素指的是()。(单选题2分)A.建设创新型政府

B.投资创新生态环境基础要素 C.推动国家优先领域突破 D.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

20.()和创业能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具有复杂结构和系统化特点的能力系统。(单选题2分)

A.科研能力 B.创新能力 C.组织能力 D.创造能力

21.按照创新活动中对象的不同,将创新分为()。(多选题2分)A.服务创新 B.产品创新 C.工艺(流程)创新 D.商业模式创新

22.技术创新理论侧重()的创新研究。(多选题2分)A.市场 B.产品 C.资源配置 D.工艺

23.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包括()。(多选题2分)A.坚持需求导向 B.坚持供给导向 C.坚持终身学习D.坚持主动培养

24.艾曼贝尔在《创造性社会心理学》(1983)中认为创造力主要包括()三个成分。(多选题2分)

A.“关于领域的技能” B.“关于创造性的技能” C.“关于劳动的技能” D.“工作动机”

25.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按照实际公司(母版公司)的()和()运行的模拟公司。(多选题2分)A.管理培训系统 B.组织结构 C.人才培养机制 D.商业操作程序

26.创新活动可以按照技术变化的强度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据此将创新分为()。(多选题分)

A.跟随性创新 B.根本性创新 C.原始性创新 D.渐进性创新

27.知识创新的主要阶段包括()。(多选题2分)A.发现问题 B.创新成果的展示 C.选题立项 D.研究问题的解决

28.属于学习型组织能力的有()。(多选题2分)A.选择和执行能力 B.推广和反馈能力 C.发现和发明能力 D.知识管理能力

29.Chandler 和Jasen认为创业者需要扮演创业、管理和技术职能的角色,因而应具有()。(多选题2分)

A.政治能力以及技术(职能)能力 B.概念能力 C.人际关系能力 D.机会预见与识别能力

30.处于婴儿期的系统所呈现的特征是()。(多选题2分)A.性能的完善非常缓慢

B.经济收益较好 C.专利数量较少 D.产生的专利级别很高

31.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其实是一个涵盖()等多个层面变革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多选题2分)A.管理 B.技术 C.组织 D.市场

32.门径管理的范围确定阶段,主要目标包括()。(多选题2分)A.完成前期技术评估 B.决定项目的技术和市场优势 C.完成项目构思的市场评估 D.完成前期商业与财务评估

33.以下属于生存型创业特点的是()。(多选题2分)A.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B.往往小富则安,很难做大做强 C.项目多集中在服务业

D.大都属于尾随型和模仿型,规模较小

34.上海市积极吸纳()等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参与创业体系建设。(多选题2分)A.众创空间联盟 B.天使工会 C.孵化协会

D.创投协会

35.创业能力作为一种智力资本可以划分为()。(多选题2分)A.知识层面的创业能力 B.个人层面的创业能力 C.团队层面的创业能力 D.组织层面的创业能力

36.在技术创新方法发展的启蒙阶段,启发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对问题进行搜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快速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7.创业机会的社会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者对其未来价值的预期,因而对创业者的机会识别和评估产生了重大影响。(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8.企业价值链的规划是创业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品或服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以及能带来多少价值。(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9.门径管理模型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一个入口,这些入口就是质量与风险控制的检测点与决策点。(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0.研究开发不仅是一个知识整合与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整合与创造后的知识不断再学习的过程。(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1.创业过程不同于一般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等企业职能管理,它涉及的时间更长、因素更多,更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2.创新是一种生生不息循环运转的机制。(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3.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4.信息识别能力是指创业者从各种信息源中广泛收集相关的各种政策信息、业务信息和市场信息的能力。(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5.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6.创新创业需要资金支持,财政政策支持是创新创业的必要保障。(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7.创业既是一项实践活动,同时也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8.索洛的研究从理论的角度确认了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9.企业创新团队在新产品上市之前做了众多的市场调研、商业分析,因此,在新产品正式上市之前企业不需对新产品进行测试。(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50.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的外围技术。对企业而言,原始创新意味着要独立研究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1.创新始于基础研究,经过应用研究、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销售环节,最终推向市场,指的是()。(单选题2分)A.系统集成网络模式 B.市场拉动模式 C.技术推动模式

D.市场与技术双重推动模式

2.创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灵活调整,()阶段是构建创业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阶段。(单选题2分)A.自身定位 B.价值传递 C.规划未来

D.客户定位

3.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进一步催生了()为代表的更为广阔而深远的创新理论体系。(单选题2分)A.技术创新系统 B.国家创新体系 C.社会创新体系 D.科技创新系统

4.工艺(流程)创新的目的不包括()。(单选题2分)A.提高产品质量

B.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 C.降低消耗与改善工作环境 D.降低生产成本

5.某跨国公司产品从设备、零部件到办公用具和日常劳保用品一应俱全。该公司一直尝试通过多种途径便利客户订货,例如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电话、传真、印刷目录等,这种创业模式的类型是()。(单选题2分)A.更新已有创业模式的独特性 B.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 C.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

D.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创业模式

6.以道格拉斯•诺斯等为代表,将创新与制度相结合,研究()与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强调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单选题2分)A.结构要素 B.组织要素 C.行为要素

D.制度要素

7.根据逆A-U追赶模型,在(),企业需要在生产技术及其管理方面做出较多努力。(单选题2分)A.改进阶段 B.消化吸收阶段 C.所有阶段 D.引进阶段

8.在原有创业模式的基础上,将业务引向新的地域,同时增加客户数量、调整价格、增加产品线和服务种类等,这属于()类型的创业模式再造。(单选题2分)A.在新领域复制成功模式 B.通过兼并增加新模式 C.更新已有创业模式的独特性 D.通过量的增长扩展现有创业模式

9.以下不属于个体层面的创业能力的是()。(单选题2分)A.人际关系能力 B.识别能力 C.运营能力 D.概念能力

10.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委共同研究制定的《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总体战略目标不包括()。(单选题2分)A.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B.指导产业技术发展方向 C.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D.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11.()属于创业能力结构中间层次。(单选题2分)A.观察力 B.专业 C.记忆力 D.注意力

12.()是创业者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正确地确定创业的发展方向、目标、战略以及具体选择实施方案的能力。(单选题2分)A.领导能力 B.管理能力 C.创业能力 D.决策能力

13.制度创新学派在充分肯定()对技术创新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也并不否定技术创新对改变制度安排的收益和成本的普遍影响。(单选题2分)A.制度创新 B.制度安排 C.制度 D.创新制度

14.()揭示了技术进步过程这一“黑箱”的内部运作机制。(单选题2分)A.制度创新学派 B.新古典学派 C.国家创新系统 D.新熊彼特学派

15.创客是指在众创空间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将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群体,具体不包括

()。(单选题2分)A.创客个人 B.创客团队 C.创客初创企业 D.外部中介机构

16.创业设想、市场调研是在创业的第()阶段完成的。(单选题2分)A.一 B.二 C.三 D.四

17.()提出了最新一代的创新过程模型——系统集成网络模型。(单选题2分)A.熊彼特 B.施穆克勒 C.罗斯威尔

D.劳伦斯•克莱因和内森•罗森伯格

18.从()创新模式开始,技术创新过程不再是一个单路径的循序渐进过程,而是一个多路径、多回路、各环节并行过程。(单选题2分)A.第二代 B.第三代 C.第五代 D.第四代

19.值得注意的是,制度创新理论中所说的制度指的是具体的政治经济制度,如金融组织、公司制度和工会制等,并不包括作为背景的()。(单选题2分)

A.经济环境 B.人文环境 C.社会政治环境 D.教育环境

20.熊彼特创新理论从创新的()出发,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呈现“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阶段循环的原因,说明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会产生长短不等的三种经济周期,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内在机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释。(单选题2分)A.思维过程 B.内在机理 C.外在条件 D.结果导向

21.以下哪些选项是创新活动划分的依据?()。(多选题2分)A.创新的来源 B.创新的程度 C.创新的技术特征 D.创新的对象

22.A-U创新模型中,以下哪些是稳定阶段的特征?()(多选题2分)A.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质量、成本和产量,质量与成本成为竞争的基础 B.产品完全定型,已经被其他企业模仿

C.高度自动化的生产将完全定型的特定产品与其高效率—低成本的制造过程紧密地结合

D.产品和工艺技术都已成熟,市场需求稳定,创新的重点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以及为细分市场提供某些产品功能的渐进性创新 23.大到一个(),小到一个(),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具有创新能力,就把握不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多选题2分)A.产品 B.企业 C.国家 D.产业

24.()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三大理论基础。(多选题2分)A.技术创新理论 B.人力资本理论 C.技术进步理论 D.新增长理论

25.以下关于公司内部创业描述正确的是()。(多选题2分)A.可以用新企业的高成长性吸引社会资本的投资

B.企业支持员工内部创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留住具有创新精神和才能的优秀人才,培养造就内部企业家

C.通常是由一个企业内的、具有创业愿望和理想的员工发起 D.可以凭借制度的授权,减轻企业负责人的工作负担 26.以下属于生存型创业特点的是()。(多选题2分)A.往往小富则安,很难做大做强 B.项目多集中在服务业 C.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

D.大都属于尾随型和模仿型,规模较小

27.创新活动可以按照技术变化的强度不同进行分类,可以据此将创新分为()。(多选题2分)

A.原始性创新 B.跟随性创新 C.渐进性创新 D.根本性创新

28.提升企业素质,完善企业创新系统的途径有()。(多选题2分)A.建立有利于增强人才吸引力的招聘制度

B.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训制度 C.推动企业组织变革,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D.建立创新机制,来发掘创业机会

29.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创新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定的反映方式。客观现实世界的(),决定了创新能力也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知识智能系统。(多选题2分)A.复杂性 B.统一性 C.分散性 D.整体性

30.创业实训“模拟公司”运作的基本方式是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按照实际公司(母版公司)的()和()运行的模拟公司。(多选题2分)A.组织结构 B.人才培养机制 C.商业操作程序 D.管理培训系统

31.艾曼贝尔在《创造性社会心理学》(1983)中认为创造力主要包括()三个成分。(多选题2分)A.“工作动机”

B.“关于领域的技能” C.“关于创造性的技能” D.“关于劳动的技能”

32.我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有()。(多选题2分)A.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B.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 C.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 D.使创业成为最重要的就业途径

33.知识创新的主要阶段包括()。(多选题2分)A.创新成果的展示 B.发现问题 C.选题立项 D.研究问题的解决

34.创业机会的特性包括()等。(多选题2分)A.创业机会存在的时间跨度

B.创业机会的市场规模随时间增长的速度 C.创业机会的原始市场规模 D.创业机会是否具有可实现性

35.目标管理的特点包括()。(多选题2分)A.可衡量性 B.可达到性 C.模糊性

D.时限性

36.门径管理模型每个阶段之间都有一个入口,这些入口就是质量与风险控制的检测点与决策点。(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7.一项重大的创新出现之后,往往会有一系列后续的创新跟随其后,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或老产业的演变。(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8.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必须联合2-10人一起作为公司的股东。(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39.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0.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需要的专门技术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关键性的核心技术,也有辅助性的外围技术。对企业而言,原始创新意味着要独立研究开发其中的所有技术。(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1.产品创新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设计与性能的独特性。(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2.战略管理能力是指创业者能够整体地考虑企业经营与环境,理解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

建竞争优势的能力。(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3.企业创新团队在新产品上市之前做了众多的市场调研、商业分析,因此,在新产品正式上市之前企业不需对新产品进行测试。(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4.在门径管理的第二次筛选中,详细的财务指标将被纳入筛选。(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5.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其实并不是互联网本身的失败,而是互联网经营模式的失败,通过摆脱旧有的创业模式,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发掘了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6.企业价值链的规划是创业模式构建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品或服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价值以及能带来多少价值。(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7.安家型创业以企业内部创业为代表,它强调创业精神的实现,也就是创新的活动,创业者自身能得到较大的改变。(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48.切萨布鲁夫认为,封闭式创新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创新活动得到有效控制。(判断题2分)

正确 错误

49.“欧盟2020发展战略”旨在建立一个“全能型、可持续性发展、兼具包容性”的社会。(判断题2分)正确 错误

创新创业教育心得 篇5

——创新创业教育党日活动心得体会

寒风凛冽,刺骨人心,但依旧灭不掉我们心中的热忱。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实践中出发,从思想到行动上武装自己,发挥党员带头的作用,做好一位党员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创新务实,鼓励创业,是近年来,社会讲的最多的一个话题。对于国家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科学,而科学的最好体现就是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前进,才有进步。创新创业作为对时代的主题更是我们党员大学生所必备素质与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也是对我们大学生党员的基本要求。带着这样的时代主题,在姚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第八党支部全体同志们在淮阴工学院老校区创业园及大苏教育集团进行了一次关于创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016年1月13日,时至中午时分,我们首先来到了淮阴工学院老校区的创业园,来到创业园内,一个大大的题为“淮阴工学院·淮安市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公示栏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创业园的主要作用是:重点培育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信息技术、数字化制造、景观设计、多媒体以及配套服务类企业,致力于打造以创意产业、工业设计、科技研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

有幸的事,我与第八党支部的赵越、李玉肖、陶恩茂同志模们分为一组,并由赵越为组长带领我们对一位成功创业的学长进行交流与学习。来到他们的办公区之后,他们放下手头的工作,并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首先做的是,非正式简单的交流,我们了解了公司的基本情况,听讲了公司的大概发展史,观看了公司的商标以及他们为顾客设计的产品。紧接着,我们与学长进行了正式的采访,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是交流,可能有着我们都是同一个学校的缘故,我们交流起来并没有那么拘束,反而更加放松,就像向学长介绍到,公司刚起步那会的艰辛与艰难、接到第一笔订单的喜悦之情、日复一日的坚持与奋斗、事业低谷时的放弃与沮丧、意见方案的分歧与愤怒,但是正是因为这些磕磕绊绊的绊脚石,才是成功的源泉,才是铸成未来成功事业的力量。他讲到既然要创业就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来,甚至可以忽略学习、放弃日常活动。学长讲到这样的观点,我很难苟同,我认为学习是主,创业是副,这样才能达到双丰收,大学中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我们交流了很久,仿佛时间静止,忘记了繁华喧闹、忘记了时间的存在,直到姚老师前来叫醒了我们,我们这才依依不舍的留影存根以便回忆。走之前,学长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讲到,创业之路很艰辛但是坚持下来将会收获很多。

时至下午三点左右,姚书记步行带领我们前往北京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的大苏教育集团,听说姚书记说这位学长是他曾经亲手带出来的学生,相比较创业园里面的学生会更加亲近些。我们就这样一路上欢声笑语的来到了大苏教育集团。当然,这位学长带领他的员工早已恭候了多时了,同样,我们也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之后,我们第八党支部全体同志们及姚书记坐在讲台下面听着这位亲近的学长分享他的创业之路。我们了解到,这位学长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他更加懂得生活的不易。他在刚创业的时候是以倒卖优盘的差价来赚钱的,之后才投身教育事业当中,当然,一开始是以发传单为主,因为需要更好的效果,在那期间,他每次进入一间宿舍便开始详细讲解介绍。学长讲到,这样的效果固然是好,但是效率却很差,并且有时候还会遭受到冷嘲热讽。创业之路不易,面对他人的流言蜚语,您依旧需要笑脸面对。创业虽然重要,但是学习更加重要,听到学长讲到这样一句话,我很意外,和上一位采访的学长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我很佩服这样的学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鱼和熊掌岂可兼得,如何准确地端稳两盆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必须要考虑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合理的安排时间才是上策,既不能耽误学习也不能放弃创业,既要学会专业理论也要进行社会实践。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 篇6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顶尖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资源引进、选拔和培育机制不断改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为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我市人才队伍及创新能力建设的基本情况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努力营造激发人才创新激情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1、人才环境不断改善。一是人才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形成了党管人才的工作新格局,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人才工作投入不断加大。二是人才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石家庄市引进人才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完善了人才开发的政策体系,明确了人才培养、使用、激励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三是人才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逐步形成。今年4月20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民创业广播电视动员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 1 策,通过大力优化创业环境,强化创业服务,收到了显著效果。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对杰出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予以重奖,努力培育鼓励竞争、创新的社会“土壤”,在全社会形成了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

2、人才队伍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人才总量快速增长。截止2009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1.5万人,其中重点领域人才为54.2万人,专门人才为48.9万人,重点领域人才占总数66.5%。围绕制造业、生物医药、石油化工、信息技术、新能源以及现代服务业等支柱产业,积极组织用人单位赴外地招聘人才,2005年以来引进硕士及副高级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2625人。大力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建立了9个引智示范基地,先后聘请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9个国家和地区专家319人次,完成聘请外国专家项目345个。二是人才素质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4.2万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有50多万人。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总量达到9.3万人。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初具规模。入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2人,“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10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338人。这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中坚力量。

3、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博士后流动站效应凸显。我市共建立博士后工作站4个,吸纳了大量的优秀创新人才。二是留学人员创业园初具规模。接待来自美 2 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的留学归国人员120多名,创办企业73家,年产总值达到7000多万元。三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正式启动。今年6月份,“河北省海外留学人员晋州市创业园”和“石家庄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晋州市基地”正式落成。揭牌当日,加拿大籍华人、日本京都大学博士、上海柯林斯堡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尚慕宏,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英国西格玛奥德里奇公司资深科学家宋福全等3名海外归国博士同晋州签定了总投资1.7亿元人民币的3个协议。石家庄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晋州市基地的揭牌,标志着我市首批设立的包括海外留学人员石家庄创业园和石药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三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部正式启动。

4、人才创新效益日益突出。人才引领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许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领衔企业研发中心主任,提升了企业产品的档次,加快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石药集团开发的“丁苯酞原料及软胶囊”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作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多个病理环节的新药;华北制药研发成功“药用辅料级基因重组人血白蛋白”,成为世界第三家实现重组人血白蛋白产业化的企业;河北冀凯集团研发的“全铸无焊接中部槽”为国际首创,预计“十二五”时期能新增产值30亿元。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下,今年上半年,石家庄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21亿元,同比增长16.3%;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3 达到1812.1亿元;全市财政收入增长31.3%,达到268.5亿元。

二、我市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1、科技投入指数过低,人才吸引竞争力过弱。我市经济发展需要数以万计创新型、开拓型人才,可是最近十几年不仅上述人才引进的很少,就是我们培养的与原有的相当数量的高素质人才,也可能被京津和其他强市引走。

2、创新型人才所占比重亟待增加。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务等四大新兴产业是新建产业或将要扩大、发展的产业,不仅一般创新型人才短缺,高层次领军人才更少;石油化工、建材工业等两大重型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食品等两大轻型加工制造业属于旧产业改造和整合提升的产业,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性人才更是非常紧缺。

3、现有人才结构与所需人才结构不相匹配。“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发展领域需要各种现代化的专业性人才,如各种生物医药人才、各种信息人才、各种农业科技人才存量都较小;各种新型服务业,类别较多,技术人才数量不均;另外各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型人才、现代管理专业人才和日益发展的经济结构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三、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对策措施 目前,我市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因此,进一步加大创新 4 力度,努力用科技杠杆撬动结构调整,用自主创新提高效益,已成为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这一形势下,我市确定了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总体思路: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建立以政策为引导,企事业单位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高端人才集聚机制。加大对科技项目的资助力度,建立与项目捆绑的财政引进人才专项资金,形成“人才-团队-项目-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模式。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过1000人,能够显著提升我市自主创新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团队超过40个。在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信息网络、现代服务业、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产业领域,分别建成30个、20个、10个市、省及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一)以提高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快培养造就创新领军人才。重点引进和培养以下四类人才:一是掌握我市支撑产业核心技术、能够解决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及其团队。二是在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工作、善于组织科研攻关,具有突出科研成果的学术带头人及其团队。三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研究成果前景广阔,有意创办企业的自主创业人才及其团队,四是在知名企业重要岗位任职,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及其团队。二是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结合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大力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以提高创新创 5 业人才跟踪科技发展前沿的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自主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加强创新团队建设。依托国家、省和我市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

(二)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智力,加快创新人才集聚。一是大力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和创新创业团队建设工程,面向海内外公开引进一批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国内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流创新人才,培育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为创新型城市提供智力支撑。引才重点是: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高效生态农业、信息网络、新材料新能源、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手段,积极采取载体引进、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创新人才。用5-10年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100名产业发展高端领军人才。二是鼓励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建立海外留学人才信息系统,畅通留学人才回国信息渠道,加强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情况和国内人才需求等方面的评估分析,为有意回国创业的人员提供参考信息。创新服务形式,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投身创业。积极探索任期聘用、项目承包等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创业新形式,逐步建立留学人员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模式。以优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环境为重点,实行鼓励回国创业的政策措施,支 6 持他们以专利、专有技术、科研成果等国内进行转化、入股,创办企业,并给予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便利。三是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力。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现代化、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研项目和重点建设学科,积极拓宽高层次引智渠道,加强国际人才与智力的交流合作,大力引进国外人才智力。定期赴海外招聘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为我市现代化建设服务。四是促进人才柔性流动。在人才竞争上,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利润分成的办法,推行人才租赁、聘用、借用等“不为所有,只为所用”的“柔性流动”制度。改革现有的封闭式人事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从事兼职咨询和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

(三)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各类创新载体,努力打造人才创新的事业发展平台。一是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省会城市高校集中、人才集聚的优势,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采取多种合作形式,整合资源,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围绕支柱产业和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与省内外高校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二是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博士后参与科技攻关、承担重大课题项目。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打造 7 园区品牌,使创业园区成为引领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三是加大为支柱产业的服务力度。实施“千名博士企业集聚计划”,以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精密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四大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为主要抓手,在这些领域建立“人才特区”,完善政策,引导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主导产业、重点领域形成一批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集群,打造主导产业支柱人才高地。

(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和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建设“人才强市”为统揽,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立健全人才政策运行、评价认定、考核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二是激活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热情。支持他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经营和收益粉红,把财产要素转化为生产要素。鼓励他们兼职兼业,担任技术顾问、技术指导,或参与与企业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把知识能量转化为经济能量。引导他们自主创办科技型、中介流通型、外向型企业,把专业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优势。三是健全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建立完善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每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人才开发与发展基金”、“人才活动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奖励、资助及重大人才工程建设、人才专项活动。强化用人单位的主体意识,鼓励用人单位自主投入用于人才资源开发,企业用于人才引进、培养和奖励等方面的工作经费。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篇7

一、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发展历程

美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最为悠久,模式也最为成熟。早在1919年,美国商人霍勒斯·摩西(Horace Moses)创立了青年商业社,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立自己的公司,以获得更多的商业实践经验,这是美国最早的创业教育[2]。

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Myles Mace教授率先开设了一门创业教育课程《新创企业管理》,这被认为是美国大学的第一门创业学课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创业教育课程已成为美国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必修、辅修或培训重点科目。有些学校甚至已专注于创新创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策略重心及竞争优势。

二、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特点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丰富,覆盖面广,形成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课程已涵盖从小学到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的学科体系。从小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创业的熏陶,加深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完善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新创企业管理、小企业创建和企业家精神培养等多方面的知识。美国高校已经形成一个适合高校自己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3]。

第二,以案例教学法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美国创业教育尤其注重案例研究,将案例研究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的解剖,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创业实践中,在这一充满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关注与判断能力。

第三,课程体系完善。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大都包含了创业意识、创造性思维、新产品开发、商业计划书、新兴企业融资、创业者特质、技术创新、企业管理等内容。由于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传统、资源优势等不尽相同,其所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各有特色。以百森商学院为例,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百森商学院提供循序渐进的创业项目。大学一年级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跨学科创业课程学习,一方面通过理论学习,学习经济理论、概率论、统计学分析等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组成创业团队,投资创办企业,每个团队由商学院提供3 000美元的启动资金,学期末进行结算,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大学二年级中具有较高创业潜质的学生,学院开设了“创业精神培养强化课程”,进一步对学生加以创业指导;对于高年级学生,百森商学院设计和制订了深化学习的途径,学生可以选择在“新创企业”、“家族创业”、 “公司创业”以及“社会创业”四个领域中深化学习。

这种培养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集中授课模式,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具体的创新创业实践,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演讲等活动使学生获得创业体验。

第四,关注教师的实践经验。美国大学创业课程有稳定的教学科研团队,而且这些教师本身有创业经验。美国百森商学院的师资必须有企业方面的经验:风险资本家、创业家和实业家、新创立企业的高级管理者。要求教师不仅拥有参与创业或者企业高管的经历,同时还必须时刻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企业实际模拟实践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美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回顾和课程设置的分析,为进一步做好中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提供有益启示:

第一,完善创业课程体系。应当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分类设置。中国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建立与创新创业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宽口径、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形成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立体化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原专业中嫁接、渗透而来的专业类创新创业课程;一类是通识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即集中专门介绍创新创业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方法工具等。但是,面向不同的受教育者,其课程设置应当有所侧重。譬如对于商学院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专业类课程;对其他学生而言,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是通识教育。总之,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应当兼顾深度和广度,形成结构化的、规范性的、系统性的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模的大小,应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社会需要和学生兴趣等因素加以考虑。

第二,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创业课程应当灵活多样,突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课堂灌、照单收”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以课堂外的实践教学为主, 以传授创业隐性知识为主。问题教学法和实战教学法是两种重要的创业教育方法。问题教学法,即“以创新创业实际过程与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它要求由 “单向灌输知识”为主转向“双向交流”为主,要求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平台上,以分析、探讨、解决问题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教与学双向互动为特征, 以培养能力为基础的发展性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知识和技能,在积累知识和技能中丰富经验,在丰富经验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实战教学法,就是以增加学生自主创业实战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业实战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制定商业计划书、企业实地考察报告书、模拟商业实训等都是实战教学法的有效形式。这两种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创业实践的开展,又有利于适应知识经济对劳动者提出的更高要求[4]。

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学环节。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的设计首先要肩负着高校的自身办学理念,将本校的专业教育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获取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的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的能力。高校要注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教学环节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可以从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实训教学科目;(2)实验教材及指导手册;(3)课程学习网站。创新创业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专业竞赛、论坛、讲座;(2) 开放基金、创新实践;(3)学生专业社团、校园媒体;(4)综合毕业设计。社会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社会实践考察调研;(2)政府委托课题研究;(3)专项课题研究;(4)专业实践实习;(5)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实施:(1)实训教学科目;(2)实验教材及指导手册;(3) 课程学习网站。

第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首先,要注重创新创业师资的选拔。高校除了在校内选拔一些既懂创新创业理论,又有一定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创新创业师资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创业成功、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企业家、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校友或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

其次,要注重对创新创业师资的培养。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通过科研项目、培训学习、会议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全力构建“双师型” 教师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 篇8

摘 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操作性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要想使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校毕业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信息化建设必不可少,只有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信息化,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个性发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缓解就业压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关键词:创新创业;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教育信息大会的贺信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可见国家领导人对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在不断地优化,已经向制造强国的方向发展。因此,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懂得理论知识,更能够运用现代的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来改变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来从事企业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明确、任务艰巨,要求高校在完成高质量理论授课的同时,更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真正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程度。虽然我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在教育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主要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利用足够的教学资源、环境、方法手段,全面地运用计算机、网络、通讯等为基础的现代技术手段,采用丰富的素材、课件、案例、网络课程和多媒体教室、网络系统、网络教室、教学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用于教与学的开发和管理,促进教学全面革新。

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摄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和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显著增加,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与方式

(一)教育思想信息化

创业活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创业者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主要来自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创新创业浓厚的氛围,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创业精神、创业文化、创业理念的宣传教育,让每个同学都了解创业的过程、创业的艰辛、创业成功的喜悦。其次,利用校园网络、宣传版报、广播电视、校刊校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了解到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典型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全新的创业观、创业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他们的创业动机。

(二)教育资源信息化

教育资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工具,是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管理系统等。要想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入,教育资源必须信息化,最大限度地使教育资源共享,软硬件资源共享。让当代大学生学有所长,能够掌握现代的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技术,毕业后真正能和世界接轨。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资源建设上要有“前瞻性”和“需求性”;教育资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开放性”,从地区到全球,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处处体现出创新。

(三)课程信息化

课程信息化要以课程目标为指导,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先进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围绕着教学目标,将学科的前沿成果整合到网络课程中,避免课本照抄,教师制作的幻灯片、电子教材、精品课、网络视频课程等学习内容一定要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内容的组成要及时反映课程内容的变革,使知识向多维、纵深、发散、关联等方向拓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同时要提倡个性化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参与到网络课建设中,促进彼此情感交互,提高其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模式信息化

教学模式信息化是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一种有力概括,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媒体、信息资源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是学生对知识信息认知的一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与加工信息能力的良好环境;教师和课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逐渐摆脱教师的传统中心地位,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兴趣高、意识强,对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五)教学技术信息化

现代教学技术信息化的标准是环境虚拟化、学习自主化、教材多媒体化、任务合作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管理自动化。但是,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技术没能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放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来考虑,仅仅单纯地考虑信息技术,没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优势,造成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育技术信息化的进程中,关键技术问题就是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媒体、设计教学模块和教学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

(六)教育环境信息化

教学环境是实施信息化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是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要通过良好的教学环境来进行课程实施、理论传授,和学生进行交流,从事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管理,因此,环境信息化建设要合理、恰当、科学地设计。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校园、教室、寝室、办公室、食堂都实现网络信息化,办公与学习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对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从开始的“建网”“建库”“建平台”“建虚拟”,转向“建设队伍”,指导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途径改变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探询适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方法。

(七)教学评估信息化

如何评定目前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适应现代教学体系评估的要求,而应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指标,恰当的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质量评价系统,对信息化课堂进行评估,对毕业大学生实施质量跟踪和质量反馈,使信息传输真正能够达到自动化、智能化,准确地反映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八)教育管理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教学管理方法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教师对现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变,对现行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体系和教学信息的设计,对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的实施。所以,高校管理者要更新观念,规范管理制度,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学信息系统,切实加强教育教学质量。

(九)教师素质信息化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校园的各个层面,学校管理、教务管理、课程教学、教学辅导、校园一卡通等层面都有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现代教师不仅要适应信息化的环境,而且要提高自身信息化素质和能力引领信息化教育发展,主导信息化的教学,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

三、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根本,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国家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白日霞,陈兴文,付杰等.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业与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

[2]李飞标,徐志玲.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6) .

[3]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整合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观《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有感作文下一篇:纺织公司销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