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精选6篇)

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 篇1

材料

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肥城矿业公司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批示指示精神和上级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传承历史、创新提升,创建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实施安全心智模式“七步”培训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的安全培训道路。

一、安全心智培训模式形成背景

违章现象重复发生、“违章大王”屡查屡犯长期困扰肥城矿业公司,也是影响公司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广泛研究、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的基础上,肥城矿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朱立新提出:创新安全培训模式,以改变员工心智模式为重点,建设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受教一次,净化心灵,管用一生。2012年初,他们借鉴国内外安全文化、心智模式、智能模拟培训等先进研究成果,与中国科学院时勘博士课题组合作,在梁宝寺煤矿创建了安全文化培训学院。根据公司不同层级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安全行为事件访谈等形式,深入分析各层级人员的安全行为、态度以及安全价值观,运用心理学、认知学、行为强化理论,探索安全心智模式形成规律,最终形成安全心智“七步法”培训模式。通过开发应用安全闭环管控信息系统,针对区队、班组及个人三个层级,根据不安全行为类型和不同安全隐患,制定违章积分管理办法,设定黄牌、红牌、黑牌界线,凡是达到黑牌界线的,列为不诚信区队或不诚信班组,将相关责任人送入安全文化培训学院进行培训。肥城矿业公司实行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以来,全员安全素质实现了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搞好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抓手、重要支撑。

二、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主要做法

肥城矿业公司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和谐建设”的指导思想,突出改变学员的安全心智模式,将安全心智培训模式分为七个步骤。

(一)目标定向:通过分析评定学员安全行为、安全认知、安全价值观等现状,帮助学员深入分析,形成个性化培训方案

一是多方面搜集学员基本信息、违章分析报告、单位提供的倾向性培训意见等资料,初步了解学员安全行为基本情况;二是通过填写目标定向调查表、安全

意识量表、抗逆力量表、心理资本量表、人格量表,了解学员性格特征、抗逆力、安全意识等信息,帮助学员找出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三是通过理论知识考试、胜任特征水平自我评估,了解学员应知应会内容掌握情况,帮助学员发现自身能力与岗位胜任能力的差距;四是通过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工具箱庭疗法,让学员在沙盘上摆放模具,探寻学员内心深处的症结;五是通过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进一步摸清学员固有的不安全心智模式。通过知识、技能和心理三个维度检验学员自身存在的问题,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实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个案式培训。

(二)情境体验:通过反例体验、案例警示、现身说法三个环节,触动身心、冲击视觉、震撼心灵

一是设置反例体验项目13个,包括模拟双腿截肢坐轮椅、右臂骨折提水打扫卫生等,根据学员违章容易造成的伤残后果,选择相应的项目进行体验,把学员认为与自身无关的事件变为现实生活场景,让学员从负面角度亲身体验伤残人员生活情境,警示违章管理和违章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生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二是建立事故案例视频资源库,搜集各类伤亡图片500余幅、煤矿主体专业事故案例警示视频110余部,将多个真实事故资料还原拍摄成3D影片,综合形成卡、图、影的立体化情境模拟体验,通过观看煤矿事故影片和案例图片,警示违章的可怕性、危害性和灾难性,组织学员讨论影片内容与现场工作之间的联系,引发学员深入思考安全、违章和家庭幸福的关系,让学员在可视化体验中冲击思维,身临其境中模拟操作;三是引导学员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感受,深入区队学习室参加班前班后会,讲述反例体验和案例警示的心得体会,达到安全宣传和自我帮教的目的,从内心深处实现对安全操作的深刻认知和“安全第一”价值观的认同。

(三)心理疏导:通过负面情绪疏导和正向情绪激发,塑造学员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员心智模式的正面转化,实现学员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一是填写情绪测评表、抑郁测评表、焦虑测评表、情商测评表等量表,了解学员情绪状态;二是运用压力与情绪管理设备,评估学员情绪压力等级,帮助学员压力释放、情绪平抚、自主调节;三是运用“一对一”咨询和箱庭疗法等形式,了解困扰学员情绪和安全的心理问题,实施心理疏导,帮助学员挖掘心理潜力,提高自我认知,走出心理困惑,塑造安全认知模式;四是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提升学员在团体中自我成长和协作的能力;五是进行感恩自测练习,描绘安全警戒线,培养爱自己、爱家人、爱岗位、爱企业的正向心理品质。通过心理疏导,让

学员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深化认知,重塑心智模式,有效解决违章罚款和警戒谈话效果不强、作用不持久的问题。

(四)规程对标:让管理者和员工根据安全规程、专业工作标准,自主进行对标分析,查缺补漏,达到用岗位规程和标准来规范自己行为的目的

一是运用案例教学,对照学习安全规程和工作标准,发现违章行为,找出事故根源和应对措施;二是运用情境模拟,设置与学员有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情境,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岗位工作过程,并参照规程标准,找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影响因素;三是运用对照分析,让学员对照工作标准,分析自己的工作行为和方式,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对应的工作标准的方法,推进学员专业知识、实际技能和认知决策系统化。

(五)心智重塑:通过对管理岗位风险源辨识-系统诊断卡、关键操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应对卡的学习,达到重塑安全心智模式的目的

一是编制87个关键岗位危险源辨识表,研制发明管理岗位危险源辨识-系统诊断卡,关键操作岗位危险源辨识-应对卡,将每个岗位危险源以及易产生的后果和应对措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员面前,使学员能够直观的对所在岗位危险源进行确认,并对照危险源与应对策略,进行危险源判断与处理;二是建立情境模拟仿真室,拍摄关键岗位危险源辨识3D影片,直观煤矿井下关键岗位安全事故,展示事故给人的生命带来的毁灭性伤害。通过学习,让学员由发现危险的被动应对到预知危险的主动防控,进而塑造科学的、安全操作的心智模式,固化正确的行为方式。

(六)现场践行:通过观摩对标、换位体验、实际操作等方式,将重塑后的心智模式应用到实践中

一是针对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入校原因的学员,合理确定不同的践行内容;二是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到安全好、质量优的区队,践行日常安全管理和井下现场轮岗盯班,侧重对标管理、诚信履职、制度建设、安全教育、质量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一般员工担任义务安监员进行换位体验,侧重危险识别、对标操作、手指口述等方面的内容;四是根据学员岗位及其需求,明确践行标准、时间和要求,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对践行情况进行过程跟踪和效果评价。

(七)综合评审:通过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安全心智测评与总结体会撰写等环节,全面考察学员在知识、技能和心理等方面的现有状态,检验安全心智模式的培训效果

一是通过理论题库上机考试,检验学员的安全知识、专业知识,以及本专业岗位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掌握情况;二是根据践行单位、职能部门给出的反馈评价意见和学员践行报告,按照评分标准进行定量打分,提出综合考评意见;三是运用公文筐测试方式,模拟现场事故情境,列举问题清单,考核学员处理问题流程及危机应对措施,全面考察学员现场判断问题能力、临场应变处置能力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等;四是利用安全意识考评表、安全教育图片、安全心智小故事等心理测试专业工具,全面检验学员入校前不安全意识、心理、态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五是引导学员系统梳理学习体会,认真总结反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分析个人在认知、技能、心理及管理方面的差距、不足及其原因,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形成书面总结报告。经过评审小组综合考察评定,达到标准,方可结业。学员离校并不意味着培训结束,还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反馈,填入档案,以检验培训效果。

三、安全心智培训取得的成效

肥城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培训学院的创建与安全心智培训模式的探索实践,使企业员工素质得到持续提升,塑造了科学的安全操作心智模式,对安全操作认知、安全价值理念认同进一步深入,有效降低了违章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有力促进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一)员工心智模式得到根本改善。肥城矿业公司通过对学员进行科学系统的七个环节安全心智培训,实现了员工安全心智模式的转变,塑造了员工科学的安全操作心智模式,使员工过去给自己违章找借口、怨别人、归罪于外,转变为反思自己工作过失,深刻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安全素质得到很大提升。

(二)区队班组违章率大幅度下降。肥城矿业公司通过对违章人员,尤其是“严重违章”、“典型违章”和“违章大王”进行安全心智培训,使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一般员工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安全管理,转变为主动制止抵制违章;区队管理人员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区队自主、班组自治的管理效果不断提升。从对每期学员跟踪回访三个月的效果看,现场违章率均有大幅度下降。2014年先后培训区队长46人,区队违章积分月均下降37.5%;副区长和班组长142人,班组违章积分月均下降54.06%;一般员工81人,个人违章积分月均下降95.24%。

(三)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肥城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建立以来,先后培训矿处级学员22人,科区级学员304人,班组长及一般员工490人,安全心智培训的影响辐射到肥城矿业公司各个角落,深入触及员工心理防线,固化员工正确的行为方式,促使员工安全意识普遍增强,有力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目前,肥城矿业公司已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其中,曹庄煤矿、新查庄公司连续安全生产超过4900天。

四、安全心智培训模式创立及实践主要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肥城矿业公司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朱立新亲自研究部署和组织实施,副总经理、安监局长赵树华具体负责安全文化培训学院建设工作。集团公司全程管控每期培训情况。为确保培训有效落实,肥城矿业公司全方位投入人员、资金、装备等资源,并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下属煤矿。

(二)科学设计是基础。安全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是科学设计。肥城矿业公司围绕这一核心,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煤矿企业员工违章原因,尊重个性差异,推出因材施教模式,通过科学策划,确定个案式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安全心智培训模式从提出到运行,始终坚持高标准,软件、硬件、环节、步骤、管理,都有标准、有检查、有考核。

(三)持续创新是动力。肥城矿业公司将科学研究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指导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安全文化与信息化相结合、心理学应用和事故风险防范相结合,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心智“七步法”培训模式,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有效解决了长期存在的违章重复发生等问题,确保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 篇2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个体心智模式”与“团队心智模式”的基本内涵

在管理学的组织行为研究中,“心智模式”往往是指人类活动中,个体对本人、对他人、对组织等如何工作、如何相处的一些信念和假设。“心智模式”概念经历了由个体到团队的推进过程,早期将“心智模式”概念由个体层面推演到团队层面的学者是Cannon、Bowers等人,他们认为,成员对团队的任务和目标形成一致的理解和预期,是团队心智模式所共有的知识与信念结构。一般来说,团队组织要求每个成员要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顺应团队任务的完成和其他团队成员的需求。[2]从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的实践情况来看,每个成员工作任务完成后都会进行一定的反思,进而在成员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和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对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某种现象形成类似的描述、演绎和推理,使成员之间相互扩充知识面、提升能力层次、加快知识、技术和能力的分享速度。[3]因此,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中,团队成员之间多次交流和沟通的反复循环,大学生自主创业良好的团队心智模式就逐步成为现实。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心智模式的基本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当代大学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团队群体,在面对“专业选择、学业成长、技能训练、职业选向”等多重压力下,学生们面临着“知识传授、专业教育、技能培训、职业引导、社会服务”等多项普及性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最终会分化成“考研深造、应聘考试就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等多种阵营。既然形成自主创业团队,他们在团队组织中就形成任务分工的明确性和完成任务的团队合作性。

1. 创业团队成员知识、技能的增长呈现出动态的变化态势。

这种知识、技能增长的动态表现不可能是团队成员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的简单重合,而是成员之间相互包容、相互理解、沟通交流互动的必然结果。因此,从增长的效果来看,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应该是“1+1>2”的不等式。因为大学生团队组织的每个成员在学校处于知识和技能传播和接受的“崇山峻岭”,与其他团队组织比较,具有获得增长的可能性的天然先决条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成员来说,在互动过程中,必然使“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信息”的获取处于一种动态的增长态势。

2. 知识和技能传播与接受的独特性、差异性和重叠性。

重叠性和非重叠性,也称为交融性和非交融性。所谓重叠性是指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成长中,应具备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技能和学术研究基本潜能;所谓非重叠性是指大学生本人由于受教育的学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专业选择不同,在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养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就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成员来说,客观上需要交融性和非交融性两个维度,交融是创业者基本素质的保障,非交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本动力源泉。交融和非交融都存在一个客观的限度,交融过度,必将制约团队成员合作的效率,非交融过度(离散度过大),将使团队成员散失合作基础。道理很简单,如果知识和技能高度重叠(交融性),则会形成群体思维定势的一边倒现象,最终影响团队目标的实现和远景共识的达成。如果知识和技能高度离散(非交融性),则会形成思维定式的差异化和多元化,使团队成员成为相互无关的个体劳动者,散失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因此,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在具体的创业实践中,成员之间既需要共享交融性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分享非交融性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执行特定任务角色所需的独特性知识和技能。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心智模式耦合路径十个战略性思考

1. 树立四种创业精神,排除四种心理状态。

首先,艰苦创业精神是组织合作重要前提,频繁跳槽或单干的浮躁心态是制约团队有效合作的病灶,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需要的是每个成员对组织的忠诚度。其次,拥有强烈的敬业精神是组织合作的重要基础,好坏与本人无关的冷漠心态是制约团队有效合作的一道屏障,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的是事业激情,不能仅限于职业兴趣。再次,主人翁精神是组织合作的关键环节,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麻木心态是制约团队有效合作的一个“瓶颈”,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不是“等米下锅”。最后,树立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组织合作的重要手段,成员之间相互拆台是制约团队有效合作的一个“致命短板”,大学生创业团队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效消除“木桶短板”现象,真正打造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合作信心和合作动力”。

2. 确保团队成员构成的合理性。

近年来,我国实业界企业家们针对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不高等实际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但是,就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来说,不能盲目乐观。首先,从高校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现实情况看,有文、理之别,有专业学科之差,因此团队成员的构成是一个渐进的自然过程,不是搞“拉郎配”的短期行为。客观上需要文、理交融,专业、学科协调,共同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遇到的复杂难题,通过分工合作,逐步构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高校合作团队。其次,需要特别注意解决创业团队中成员之间在经验、知识、技能、教育背景、学科、专业等方面的同质性和异质性问题。大量的科学研究发现,团队心智模式的分享效果取决于团队建设中兼容性,异质性和非兼容越突出,越会严重制约团队心智模式的分享效果。

3. 构建内部成员之间轮流岗位和交叉培训制度。

有效的内部岗位轮流和交叉培训制度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团队建设至关重要,是一个促进成员个体了解组织运作方式的有效措施。内部岗位轮流和交叉性培训制度,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了解他人所扮演的角色,感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和相互作用,丰富内涵,准确评判他人的合理诉求,促使创业团队成员之间的共享程度向更高的团队心智模式发展。

4. 充分发挥团队领导的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的事办得好不好,要看党员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这充分表明团队负责人对成员的重要影响力。“领导”(Leader)这个词的英文原意就是“先行一步”,拉丁文里面的意思是“跨出门槛”,所以说团队负责人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只有领导带头,团队组织才有战斗力,只有领导冲锋陷阵,团队成员才有凝聚力。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负责人的言行对团队心智模式的建立和达成共同愿景具有显著的加速功能。自主创业团队负责人对组织发展负责的态度、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示范、接地气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团队成员达成共同的愿望,在创业发展进程中形成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挑战”的战斗力。

5. 建立和完善团队内部成员的考核机制,严禁创业工作中产生“搭便车”行为。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团队建设中,“大锅饭”现象是一个必须排除的致命因素。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如果在团队组织中存在“大锅饭”的“搭便车”现象,必然会影响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努力工作的成员带来严重的利益伤害。健全有效的考核机制,有利于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能使团队成员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自己改进工作方法—自己确定工作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进行要素分析—自己检查工作效果—自己进行评定总结,使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愿望,并以开放、求真、务实的心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增强进取心,创造未来的能量。因此,铲除“大锅饭”的土壤,只有通过“自省、自立、自强”的激励机制,才能创建“团结、拼搏、奋发向上”的团队心智模式。

6. 构建团队成员之间多维度的沟通、交流互动机制。

这不仅有利于成员之间彼此了解,而且有利于每个团队成员对当前任务和发展目标的理解,更有利于团队成员间对愿景达成共识,能有效解决成员对目标任务理解的差异性和离散度。现代物理学家海森堡曾经指出:“科学根源于交谈,在不同人的合作之下,可能孕育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成果;合作学习具有令人吃惊的潜能,集体可以做到比个人有洞察力、更为聪明,团体的智商可以远大于个人的智商”,所以团队学习的关键在于“交谈、交流和沟通”,包括会谈、讨论、辩论、答辩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的配合使用,可以获得预想不到的效果。

7. 构建团队成员之间的诚信关系。

大量研究证明,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程度与团队绩效、团队成员之间的满意程度以及相互遵守承诺等多方面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诚信关系、互信氛围是形成对团队任务情景共同认识的关键,其影响因子包括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个体因素包括团队成员个人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道德、胆量”等;组织管理的实践因素包括“信息交流、知识共享、问题沟通、相互理解、解决问题的态度、工作支持力度”等。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的具体实践中,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关键。

8. 培育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对团队建设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团队工作遇到困难、处于逆境时,团队成员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增强成员之间沟通的有效性,获得解决问题的优化路径和渠道,大大缩短解决问题的实际和关键决策的时滞。

第一是全员参与。即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都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修炼。第二是全程参与。传统的管理理论认为,学习和参与往往是一个孤立的环节,任何事必经三个阶段,即准备—计划—实施。然而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不应把学习和参与看作孤立环节,应该是学习(准备)—学习(计划)—学习(实施),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实施。提倡学习—学习—再学习,研究—研究—再研究,完善—完善—再完善。第三是设计好学习和参与过程。美国的比尔·盖茨创建微软公司时提出了学习参与的三大理念,即批评与自我批评,信息反馈,知识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这种修炼模式值得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学习和借鉴。

9. 努力培育逆境中“创新—脱困”的团队意识。

就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来说,必须突破“循规蹈矩、固步自封”的理论怪圈,需要打破常规,突破传统思维惯性,改变初始心智模式,挣脱传统链条,推陈出新。团队成员任何时候都必须铭记,你的一次成功并不代表次次的成功,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必须实事求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从“心态、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应对策略”上要做出相应的修正和调整。[4]每一个团队成员有必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合作思路、合作框架、合作机制和管理办法。在面对困境时,要通过多种途径挖掘新的建议,譬如是否引进团队合作的新面孔,是否重新分配权力,是否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研究搜寻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努力寻找新的增长路径,形成新的发展战略。[5]

1 0. 创建“健康、和谐、共享”的团队文化。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团队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团队成员的重要精神财富,是团队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目标追求、思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的集合体。优秀的团队文化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其突出特征是长期维系或推动团队生存和发展的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首先,创业团队管理层必须树立鼓励知识、技能共享的思想意识,营造全员知识、技能共享的氛围。其次,创业团队管理层要制定出结合团队实际的管理措施,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为团队成员提供创业、干事的行动指南,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引领团队成员树立“合作促进竞争,竞争推动合作”的坚定信念,有效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良好心智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我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学习心智模式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形势、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特点、能力培育的基本路径,结合本人多年的大学生创业指导实践经验,就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心智模式的概念、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团队心智模式的耦合路径的选择提出了初浅的认识和看法,供创业者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团队,心智模式,耦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刘大星.什么是心智模式?[EB/OL].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http://www.cko.com.cn/web/experts/55/20050521/55,1566,0.html.

[2]余自觉,等.团队心智模型及其塑造策略[J].商业时代,2007,(8):31-32.

[3]者贵昌,等.现代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心智模式耦合路径的战略研究[J].当代经济,2008,(8):45-47.

[4]徐殿龙.评论力戒“积极的惰性”[N].经济参考报,2008-10-17.

学报编辑的心智模式探索 篇3

一、学报工作对编辑的要求

高校学报是反映高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学术理论性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媒介,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报编辑是高智力的劳动者,在我国现代文化事业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既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质量的高低,编辑人员对于提供有益的精神养料、防止精神污染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编辑的过程有诸多环节,包括信息采集、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签订合同、加工整理、整体设计、发稿、校样处理、样品检查、出版物宣传、反馈信息收集等。对于学报等学术期刊而言,其中的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加工整理等环节又是编辑工作的重点部分,要求学报编辑要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落实到位,核校工作到位,语言文字纠错、加工到位,标准、规范执行到位,“三审制”落实到位。

学报编辑是知识与信息含量很高的职业,信息传播速度快,新的信息环境给学报编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报编辑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报大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编辑必须跟踪各学科发展,捕捉前沿知识信息。

由于社会转型、网络革命、学术流变给编辑理念和实践均带来巨大冲击,编辑领域已经面临背景网络化、手段现代化、流程高效化、模式屏幕化、管理自动化、知识共享化的局面,需要编辑与作者在设计、印刷、发行等各个工作程序进行协作与配合。

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包括无私奉献的品德、开拓进取的精神、敬业乐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廉正奉公的精神、严谨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作风。现代的编辑人员要具有广博的学识和专业修养,通晓古今,学兼中西,一专多能,多才多艺,还要不断地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以适应现代工作的需要。在能力方面,应具备选择判断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策划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现代编辑技能等等。要达到这样的要求,编辑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加强自身修养,这些都要求学报编辑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

二、适合学报编辑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概念是苏格兰心理学家克雷克于1943年提出。在认知科学中,这个名词一方面是指人们的长期记忆中隐含的关于世界的心灵地图,另一方面也是指日常推理过程中一些短暂的理解。短暂的心智模式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后,会逐渐影响长期根深蒂固的信念。彼得·圣吉对心智模式是这样分析的:“心智模式是深植于我们心灵之中,关于自己、别人、组织以及世界每个层面的形象、假设和故事。就好像一块玻璃微妙地扭曲了视野一样,心智模式也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成长性”是与职业起点相比,个体在战胜困难、超越自我、创造性地工作,并最终取得相关成果或成就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如信念、勇气、坚韧、创造性等。

成长型心智模式是处于开放状态、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认知图式,它具有能动性、开放性、吸纳性和自我纠错机制,能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的个体,往往有崇高的职业信仰、终极价值追求以及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其职业生涯发展绝不是预设的、前定的和封闭的。成长型心智模式遵循的是“自由律”,是选择性的、永远敞开的和不断更新的。

如此来看,学报编辑的工作性质和各项标准都要求编辑应该具有成长型心智模式。学报编辑拥有成长型心智模式,才能积极获取有利于工作和自我成长的资源和信息,才能拥有顽强的意志去克服职业倦怠等问题,从而走向成功。

三、优化学报编辑心智模式的途径

心智模式对编辑的所作所为具有巨大影响力,这是因为它能影响我们认知周围世界,并影响我们如何采取行动。个体所想的往往都是假设而不是真相,我们总是透过心智模式来看这个世界。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对或错,而在于不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以及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与检视。

心智模式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做出的相关结论,并使人们将自己的推论视为事实。然而心智模式往往是不完整的,它片面地影响人们的行为结果,并不断强化,必须通过不断的自我超越进行改进。

学习如何将心智模式摊开,并加以检视和改善,有助于改变心中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既有认知。“优化心智模式”的修炼是把镜子转向自己,发掘内心世界深处的秘密,并客观地审视,努力改善自身的心智模式,更利于自己深入地学习。笔者认为,学报编辑优化心智模式的途径主要是:树立崇高的信仰和终极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成功自我效能信念,向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思维方式靠拢。

1.树立崇高的信仰和终极价值观、人生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陈浩元先生在《一位老青年编辑的絮语》中说到:编辑要“做志愿兵,不当‘壮丁”,“做好编辑匠,争当编辑家、出版商”,“科学地工作,快乐地生活”。这既是一位老编辑对期刊编辑工作的深切体悟,更是学术期刊编辑特别是高校学报编辑修炼心理素质、改善心智模式的鲜活经验。

高校学报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宣传科学理论,把握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鼓舞人民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神圣使命。对于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院校学报编必须具有崇高的信仰,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观念,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甘于为人作嫁衣地工作,并从这繁重、枯燥的工作中找到乐趣。就像舒斯特所说:“编辑不应该只是一个能充实人生的行业,同时也是一种人文教育,你因此有机会和当代最有创造力的一群人共事,结交作家、教育家以及各式各样具影响力的人物,你等于在学习一门愿意付费的终身课程。不同的是,你修课的时候不但可以领薪水,而且还可以在知识和心灵上得到无法衡量的满足。”学报编辑只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不竭的动力,保持昂扬的精神和热情。

2.坚定成功自我效能信念

坚定成功信念,即在工作过程中确信自己具有取得特定成就的能力。自我效能信念能直接影响个体的选择行为、动机性努力、韧性和促进性思维、对压力的耐受性等。自我效能信念强的人,即使遭遇各种困境、挫折或失败,也不会气馁,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化难为易、反败为胜。

柯蒂斯说:“编辑工作包含了一系列极端复杂的功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对编辑工作的每一项职能都应付自如。”这句话指出了编辑工作的复杂和困难,也充分表明编辑人员知识限制和所面临的考验。“编辑学者化”“T型人才论”等论题的提出颇有针对这一死结的意味,但提出口号很容易,如何落实到实践层面却令人煞费脑筋。面对编辑工作要求与个体能力的反差,学报编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分析新形势下编辑工作发生的新变化、遇到的新问题及对编辑的新要求,探讨解决目前编辑工作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编辑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增强和提高个体的职业胜任力和职业韧性,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编辑。

欲使出版物有益于社会和大众,编辑当是志高者、心洁者、品端者、行正者。学报编辑只有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面对纷繁变迁的世界沉心做学报。惟有如此虔诚的敬业精神,才能具备超常的勇气、魄力与耐力,极强的承受能力,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3.向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思维方式靠拢

具备了完善心智模式的意识是不够的,付诸行动是更重要的步骤。心智模式具有个体差异性,完善和优化也不能千篇一律,从个人心智模式的特点出发,寻找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利用司马懿的心智模式,设计出了空城计,同样一座空城,两种具有不同心智模式的就有不同的行为方式。所以只有在行动中勇于反思,才能洞悉自己的心智模式。

优化和完善心智模式,需要开放自己的内心世界。只有以开放的胸怀对待他人和外部环境,才能做到反观自己,不把现实的问题纯粹地归咎于他人,也才能做到既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开放的态度容纳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并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使自己的心智模式渐入佳境。成长型的心智模式主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来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强调思维的奇异、多变,如逆向、跳跃、发散、辩证,能从不同的角度、基点和时空思考职业发展问题,核心是思维的探索性、创新性和发散性。

从学报工作来讲,学报编辑既是学报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又是知识创新和运作的主体。因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学术,而能够承担知识创新所需要的学术交流任务,学报编辑工作就必须整体创新,创新包括编辑理念创新、选题策划创新、编辑加工创新、编辑手段创新、编辑管理创新等。

创新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出发点,作为学报编辑应该辛勤耕耘,淡泊名利,但不能安于现状;应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但不能墨守成规。只有独立思考问题思维才能活跃,不做思想上的懒汉,不受习惯势力的束缚,有创新的追求,有创造的意识,才能在灵感火花的点燃下,随时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烈焰,产生创造性的编辑成果。

心智模式的优化和改善是一个艰难、复杂的过程,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和反复认知的,不易在短时间之内马上予以改变。因而,切不急于求成,需讲究方法,并利用机会多次强化。

心智模式训练班体会 篇4

通过了一天半紧张辛苦的训练,崔老师、王老师精彩生动的授课更是让我受益颇深,我感动于两位老师对工作的执着,全程共分四批,我参加的是第一批,这么紧张的课程我就有些累,但是我们的老师要经过四批的讲课,他们敬业的精神感动了我,整个授课内容沉淀了我浮躁的心境,升华了我的思想,像一颗启明星一样给我的人生道路上指引了方向。

首先是一个爱心苹果树的故事让我感动。虽然我也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但是从一位老师这么声情并茂的讲却还是第一次,我们平时的工作确实很忙,尤其是在生活节奏日益增快的今天,享乐的思想占满了空洞的大脑,我们走的太快了,也忽略了路边优美的风景,尤其是忽略了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的父母双亲,总是以为自己很孝顺,给他们买衣服、吃的东西,却不知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直到父亲的病逝才是我顿悟,作为儿女你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平时被自己忽略的最宝贵的亲情被自己随意的消耗着。我们踏着父母的衰老成长,父亲把自己柔弱的腰弯成了一张弓,把我们射的很远很远,我们长大了,而我们最爱的双亲却衰老了,当银霜爬满了二老的两鬓、岁月在他们的额头犁下了深深的沟壑,乌鸦尚能反哺,那么我们呢? 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双亲呢? 所以要善待老人不只是爸爸妈妈还有公公婆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他们过一个祥和、健康愉快的晚年生活,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好、陪他们吃顿便饭、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时候再后悔,人的生

命不能复制,不要让自己留下什么遗憾。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改变。训练班让我知道,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就在一念之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用一颗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能改变的就尽力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就去接受,用阳光的心态对待工作,心中就永远充满了快乐。心无杂念,会让人生活的轻松而坦然。

再次,我学会了如何沟通。回顾我以前的工作方法,我总结出一个问题不是我的方法错误,而是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我要和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做到有效的沟通,用心为临床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安全保障,为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感觉是在找他们的茬儿,付出即是收获。有的时候帮助别人实际上是为自己铺路,每帮助一次别人,每为别人做一件事情,就是在自己的感情账号上多存了一份钱。自己的感情账号上钱多了,可用的资源就多了。在一些方面有缺陷的时候,可以用感情账号的资源来弥补。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对他们做得好的诸如及时上报感染病例、及时送细菌培养等等要多赞美和表扬,鼓励他们做好院感工作。

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 篇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教学,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党的十七大以来, 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 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存在, 不容忽视, 因此,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要积极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进一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成为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工作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在创新创业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大背景下, 我国教育部宣布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5年的基础上, 启动“十二五”期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 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训练机会和平台, 以创业促进就业。可以说,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将创新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模拟或实际产品市场推广和运作, 通过经验的积累, 实现从科研创新到实际创业的转化。

本科工程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就了大量的工程科技人才。然而,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工程科技人才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才的结构和质量与社会生产需求出现了差距。在新形势下, 工程复杂性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也给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工程教育越来越表现出不适应性, 从学生表现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足。

创新是工程的灵魂, 造成工程科技人才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缺乏创新性工程实践教育。对于工科学生而言, 大学阶段是参与工程实践、形成工程思维、获得工程经验、提升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而目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针对性不强;创新创业理念滞后, 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 与实践脱离;缺少创新实践平台, 指导帮扶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 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组成的实践教学部分成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现代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求实的科学态度、严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客观公正地反映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必须完善现有教学模式,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保证教学质量, 美国十分重视跨学科的科学研究, 提出“工程教育回归”的理念, 鼓励教师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根据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课题, 并以此为基础建跨学科的科研小组,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授课方式过于偏重课堂讲解, 学习效果考核上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方式导致过于注重试题答案的规范性和标准化, 注重学生对知识记忆的考核等弊端。

目前, 国内同类高校已经开始针对这种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了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制度等对策, 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整体创新创业教育趋势朝科学化发展, 但是, 实践性不强,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专业针对性。

针对材料类专业课与科技发展紧密联系的特点, 我们提出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 在创新创业理念下, 通过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践平台, 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评价方式, 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完善材料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我国在材料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和工业4.0大背景下, 新材料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而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以此为契机, 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成果推广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条件和展示平台。

二、材料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通知, 要将“大创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导师队伍建设, 重视“大创计划”实施的条件建设, 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

辽宁科技大学2014年在多次筹划、依托辽宁科技大学创新管理研究所, 整合了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管理平台、电子信息技术创新创业平台、法律和金融服务创新平台、新材料和绿色冶金平台、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校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等资源后, 获批为省级创新创业基地。本着“依托基地、项目引导、实践教学、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路, 对整个培养模式从课程设置、教学及考核评价模式、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围绕“大创”工作, 从科研专项立项、学生发表论文、优秀学生选拔、创新平台培训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方案。特别强调, 一是要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 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协同育人新机制和交叉培养新机制, 根据各相关学科的特点及关联性, 发挥科教优势, 利用实际科研项目, 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参加“大创”, 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二是要提高专业教师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各方向专业教师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根据具体实际项目合理安排教学及实践内容, 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充分激发学生创新科研热情, 培养创业实践信心。切实有效地通过项目引导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将产学研用的思想传递给学生, 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将教师科研项目与学生“大创”课题、毕业设计论文相联系, 为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的实践机会,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已培养出实践能力强、适应面广、工程素质高的理工科人才。

三、建立开放式项目实践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求综合能力的培养, 因此, 既开展丰富的科研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 也需要配合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工程实际问题, 更深刻的认识创新创业能力对他们今后工作、科研的重要意义。通过教学内容和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提高培养学习兴趣、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以满足新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

改革教学与考核评价方式, 严格过程化管理, 注重平时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 将传授知识与考试有机结合。将课程内容进行拆分, 结合教师科研项目, 以专题形式进行划分, 首先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再进一步讲授这些知识如何运用与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再进而与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共同讨论。在保证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性的空间和平台。考核评价采用结构分数考核制, 将学生从课本带入科研项目。

根据课程特点, 从科学态度、逻辑思维, 实践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效率等多角度考核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综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矩阵, 完善开放、多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拟定合适的课题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专业教师在完成自己科研项目的同时, 及时给与学生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将科研项目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将所学知识进行实践,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高等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 注重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与发展, 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有利于提升和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背景下,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性, 提升专业教师的素质与能力, 研究项目实践教学材料类人才培养模式, 对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工程人才、科研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刚群,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7) :19-21.

[2]于猛, 构建创新能力训练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石油教育, 2011, (2) :73-76.

[3]苟顺明, 陈时见, 法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基本经验[J].教师教育研究, 2013, (3) :91-96.

创新创业心智模式探索 篇6

【关键词】创新能力 创业意识 教育模式

一、创新创业的简介

在当今的世界中,人才是一个国家公认最具有创造力的人群,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减少稀缺资源的浪费,还可以创新出更具有优良性的科学技术手段,从而为各个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高校是盛产人才的地方,因此高校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输出的人才质量相关。我国各个省市的高校很多,级别不一,高校的教育模式大体一致但也有不断寻求新时代大学生教育模式的高校,因为现代的很多大学毕业生缺少创新力与想象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是因为这样有很多外国人认为中国是缺少创新能力的国家。为此,改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是有必要的,在高校不仅要知道大学生学习各种理论知识,还需要锻炼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出更符合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教育部十分重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希望更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且校园中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建设完善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从而使得高校大学生不仅掌握了创新创业的能力,还可以在学校时自发组织创业团体,在课余时间增加创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经验,由此增加他们毕业就业的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也是在训练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领导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从而使得他们掌握必要的创业能力与素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益处

现今创新创业能力已逐渐成为毕业生能否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锻炼高校学生尽快融入社会职场中。而且,在2008年我国的教育部已经将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正式以文件形式纳入教育模式中,并进行试行。同时,他们再次强调开展创业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發展,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还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贡献更多的人才,带动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缓解毕业难就业的问题。并且这些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还能进一步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大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扩宽了学生的眼界。以往的高校教育模式还是以老师课堂教学为主,课下作业为辅,利用期末考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只能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书本知识上,从而减少他们实践活动的机会,降低他们的动手能力。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则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课外实践机会,从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扩宽他们的就业渠道,并带动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型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可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并利用进一步的专业性学习课程提高他们的基本知识、技巧以及相关技能。同时该教育模式还要求课程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堂学习专业知识,课下动手实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创业过程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增加他们就业时的资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业机会与就业渠道,减小了毕业季的就业压力。

三、实施新教育模式的相关建议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水平,增加他们各种创新创业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减少了就业压力。因此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在高校实施这一政策,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支持。

首先,教育部需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尤其是资金部分需要进行一定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需要全新的教学设施,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进行创业训练时将会用到大量的资金,因此教育部门可以对这些部分进行一些资金以及技术上的支持,减少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资金方面的困难。

其次,学校需要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大力的支持,对相关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并尽可能的提供更好的场地以及教学环境,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创新创业模式的兴趣。开展一个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必须配备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以及相关设备,因此学校可以在这些方面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学校需要组织一些创业实践组织以及各种工作室,增加大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学校可以针对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学生开展各种创业论坛、创业交流会,并鼓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行组织社团以及工作室,在课外时间进行创业创新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同时可以开展各种讲座,组织学生到企业参与调研,并在校内积极开展创业计划竞赛,利用丰富的社团以及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专业水平。同时这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可以引导大学生认知当今企业及行业环境,了解创业机会,把握创业风险,掌握商业模式开发的过程,设计策略及技巧,从而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人才的定义不断被扩宽,标准不断在上升,以前单纯的学习成绩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被企业看重。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改善以往的教育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增加到教学计划中,不仅为社会输送知识型人才,还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的人才,从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曹剑辉,周合兵,罗一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1-3.

[2]黄林楠,丁莉. 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5.

[3]徐生林.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江苏高教,2013,02:1-3.

上一篇:高校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下一篇:人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