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精选8篇)
创新创业的核心在于激发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创造力。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认为,如何立足提升学生素质,把创新创业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强化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训练创造能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同向而行,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服务新常态,才能找准方向。”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说,过去大部分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都锁定了两个目标,即面上覆盖和点上突破。所谓“面上覆盖”,是通过开展通识课、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使学生收获终身受用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而“点上突破”,是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创业课程、创业导师团的指导,以及创业苗圃的预孵化和资金支持,培养部分具有强烈创业意愿的学生,使他们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种子选手和未来的企业家。
学生发自肺腑的创意能释放多大的能量?“它能真正点燃这个世界。”北大科技信息基础学院教授张海霞说,一个真正好的创新点子,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能改变这个世界。
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功利化
“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给青年人专业知识和实用本领的同时,更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不能把创新创业教育功利化,使创新的才能、创业的激情真正转化为有益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蓬勃力量。”叶静漪说。
去功利化,还有一个应有之义:不以创业率论英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认为,大学培养人才着重于挖掘学生的各类创新、创造意识。基于这类创造潜质的培养,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可以在社会的全领域展开,创业是创新众多出口中的一个。
史宗恺说:“要对创新和创业概念准确把握和理解,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培养学生的潜质,不要指望学生迅速成为那些最好的创业者。之后我们再来看成效。”
大学生创业目前主要有基于技术创新的科技型创业,基于个人和团队专业技能的技能型创业和生存型创业三种形态。朱健认为,基于不同形态的创业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也应有所区别。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化体系
在魏江看来,有世界一流大学愿景的高校,要真正促进国家创新发展,以创新为驱动的创业,就要为国家建构强大的高新技术基础,而不是短平快,依靠互联网做生意。
通过分析当今国内外大学创业教育的做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高建发现,创业教育越来越呈现出基础化、生态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创新创业在中国已经形成一个新的服务业态。什么是大学擅长的?什么是市场擅长的?什么是校园和社区有效互动的?什么社区做更有意义?这些就是高校要考虑的。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创业教育是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开展创业教育是一种较好的训练方式。教育部决定启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十一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作中“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的延续与深化,是一项以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改革。江西财经大学虽然不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扶持对象之内,但为了鼓励我校大学生追求创新,自主创业,学校自主提供资金,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
1 传统的训练计划存在的问题
1.1 审核流程繁琐
传统的训练计划消息传达主要依靠召开会议,重要文档的传递则依赖于常用的网络工具,项目的流程中需要提交大量纸质文稿,这些问题无疑造成人力、物力、时间上的巨大浪费。
审核流程是建立在消息传达和文档提交的基础上的活动。由于缺乏统一的渠道,加之消息传达和文档提交的低效,审核实则是项目中最为繁琐的一个流程。
1.2 项目进展难以跟踪
大学生的科研水平、动手能力参差不齐,项目进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学校的实时监督是确保项目正常实施、运行的重要手段。由于审核流程的繁琐,审核的次数被严重限制,学校只能通过中期检查等方式来查看项目的进展,造成项目进展难以跟踪,项目负责人与学校交流严重缺失。
1.3 指导老师参与比重低
指导老师的协助在项目进展中占重要地位,然而在传统的训练计划中,由于指导老师的指导风格各异,不同的项目组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层次有很大差异。实际的训练计划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项目由于指导老师参与比重低,导致完成质量低下,甚至未能结题。
1.4 文档保存、查询困难
传统训练计划中,文档数量巨大,缺少系统的保存方式,管理者对文档的查询、调阅工作难度大,效率低。在项目后期,文档数量积累到一定数目,给审核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 网络平台的构建
2.1 流水作业的管理方式
网络平台对项目采取流水作业的管理方式,项目与项目之间不产生联系,单个项目严格按照时间线作业。项目流程主要包括三大阶段,即项目申报、中期检查、结题答辩,每一个阶段内,不同的系统角色将完成其对应的工作。例如,在中期检查,项目负责人需要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文档首先由指导老师审核并指正错误,经过修改后的文档将依次由学院和学校进行下一步审核。图一描述了项目整个流水作业的流程。
2.2 指导和约束结合的审核制度
项目的审核主要包括指导老师审核,学院审核,学校审核。指导性的审核指指导老师在一定阶段对项目进行审查,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和修改相关文档,指导学生完善项目成果,并为项目下一阶段的开展提供意见。约束性的审核指项目在通过指导老师审核,并进行必要的修改之后,提交于学院和学校审核,其主要目的在于跟踪了解项目进展,实时监督学生工作情况。
2.3 索引健全的资料库
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涉及到大量的文档和数据处理,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数据的收集和归类方便快捷,在充分分析项目流程中获取到数据后,对数据添加详细的标签,并最终分门别类储存。当需要读取数据时,通过健全的索引,可以快速地找到对应的信息。
3 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适应时代发展,引导创新方向。如今,互联网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加快了人们对数据处理的速度,还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交流的方式。作为一个创新创业的指导平台,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发展网络平台。
宣传平台主旨,展示教育成果。传统的平台将整个训练计划限制在学校内部,只被相关人员了解。由于缺乏良好的宣传平台,训练计划的核心思想难以得到普及,教育目的也不能真正实现。网络平台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通过网页宣传,训练计划将被更多人了解,而通过成果展示,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另一方面,也向社会展示了学校的风采和教育成果,并最终达到推广创业创新的目的。
提高办事效率,好钢用于刀刃。网络平台将绝大部分冗余的流程交予计算机和互联网处理,各个流程的框架固定,参与活动的人员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少量的操作,即可让训练计划正常地进行,训练计划进行的流畅度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实质提升。
4 展望
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提倡创新和突破,同样,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网络平台仍然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1)改善网络平台管理机制,使其更加灵活以及方便使用。每年的活动举办,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不太可能保持一致,新加入的管理者需要一定时间熟悉项目流程和网络平台的操作方式,这对网络平台的推广有一定的阻碍。通过长期经验积累和系统完善,网络平台最终需要将功能分类,并加上良好的包装,使得管理者在使用平台进行管理工作时尽可能少地处理繁杂的事物,而将细节处理交给计算机和互联网。
(2)提出更加新颖的活动方式和评审流程。在网络平台的推广下,提出多种新颖的活动方式,而不再依靠单一的文档提交和答辩来填满整个活动流程,吸引大学生的参与。评审流程可根据不同的项目分为多种形式,邀请知名人士担任评审专家,并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宣传,引起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的关注,加深对其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李长庚,刘雄飞,李晓春.构建创新创业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0):12-14.
[2]秦洁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目一体化探索[J].福建电脑,2012,(04):22-24.
[3]王兰.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摘要: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连年激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自主创业就是一条新的路,如何才能走好这条路呢?创新创业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那么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如何开展创业教育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171-01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杨同前
淮南联合大学
安徽·淮南
232038)
文章摘要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虽然高校普遍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型人才不足依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因此,高校需进一步创新培养思路,注重培养实效,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动创新型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必须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以为国家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缓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寻求自我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创业教育历史相比,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8年清华大学面向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才正式拉开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序幕,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政府机构及地方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意识培训。目前,高校主要通过GYB、SYB、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大赛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亦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据麦可思对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连续三届略有上升,2011届达1.6%。图1: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变化趋时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08—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
图1显示,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教育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但同国外发达国家20%的创业比例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说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不要求学生毕业后都去创业,但此数据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重视程度不高,主动性不强
目前,仍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主观能动性不足,相关工作只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推动下疲于应付,在工作中缺乏思路,各项工作仅是形是而神不是,严重影响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实际效果。
2、教育覆盖率有限
由于培训名额、学生时间安排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创业创新教育在学生中并没有真正普及,许多学生没有接受相应的教育,这也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创业模拟实训为例,有资质开展培训的高校只是一部分,而各高校培训的名额有限,按1年300个名额计算,也大概只能占一届学生的八分之一左右。
3、师资队伍实践能力不足
许多培训教师只是接受了相关资质的培训,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缺乏实践知识,这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纸上谈兵的现象,无法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缺乏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样会使他们在将来面临实际问题时无从解决,从而影响他们的积极性。
四、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选择
1、加强高校自身创新能力提升
袁贵仁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上提出,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高校唯有在办学思路、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为创新创业教育呈现一个良好的环境,产生引导和刺激的效果,才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创新人才。
2、完善机构建设 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归口于学校的就业管理部门,由就业工作人员兼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这往往会造成工作人员不能将精力完全注重于创新创业教育,形成工作不专,工作疲于应付,流于形式。高校必须完善机构建设,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系统、全面的开展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3、进一步提升教师素质 认真、科学遴选培训教师,选择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创业经历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并邀请企业领导、创业校友和工商税务部门领导为客座讲师。同时,通过教师顶岗实习、企业挂职、鼓励教室创业等途径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综合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4、强化课程建设
精心开发创新创业类教育课程,并将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列为各专业的必修课,制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考核过程中理论考核与实践能力考核并重,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力求课程开设取得实效,不流于表面。
5、引导发挥社团功能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年轻大学生的兴趣组织,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要重视社团建设,以加强对社团工作的监督、管理,依托学生创业协会等组织,鼓励和支持它们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力。
6、完善实践条件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规范和引导学生校园市场行为,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经营条件,使学生在具体的市场行为中培养、锻炼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从实践锻炼中得到的意识是最坚定的,能力是最实用的;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计划成熟、可行性高的创业者提供场地和政策支持,提高创业项目的孵化率,从而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7、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
学校通过资金划拨或寻求企业合作或校友捐赠等形式,积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基金,一方面用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另一方对在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进行奖励,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第一条 时值我校正在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且xx学院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在校团委的科学规划和决策下,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全校130多名创业者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9月被团中央、全国青联、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为促进校园建设,加强对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引导学生创业投资投向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支持自主创新和创业,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大学生创业基金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特色性成果以及在相关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指导老师以及相关学院;扶持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学科竞赛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创业实践活动。第三条 基金资助的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归xx学院以及作者共享,项目成果参加各类角逐获得的奖品及奖金归作者所有。获奖项目的产权归作者所有,项目实现产业化后,项目申请报告人有义务捐献所得奖金的至少5%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第二章 细则 第四条 对各各二级学院科创部应不定期的举行有关创新创业的比赛,如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个人或团体推荐到院里参加比赛,校内比赛学分奖励下:
奖项 数量 一等奖 两名 二等奖 三名 三等奖 三名 优秀奖 四名 第五条 对于在校内比赛中表现优秀者的团体推荐到省里参加相关比赛。比赛
结果以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获得奖励的同学或团体学校将授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励。第六条 对于全日制在校本
1、学科竞赛 奖次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专科学生取得的奖励
级别 国家级 5000元 3000元 2000元 1000元 省级 1000元 800元 600元 500元 校级 根据校内有关规定讨论
2、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 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计分
3、本专科学生科技创新成果 奖项 国内一级刊国内二级刊校内刊物 学生发明给实用外观设类别 物 物 专利 计 论文 获得专利 第七条 具有以下条件之一者可参评科技创新奖。
1、在公开出版的院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学的书论文的前两位作者;
2、科技学术作品获得省级奖励;
3、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发明或获得科技发明专利;
4、勇于创业并取得一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5、在某些方面有突出创新成绩并被学院认可。第八条 参加省级各种单项科技创新竞赛获奖者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三等奖100元。第九条 参加省级学术竞赛并被学院认可的个人或团体获奖者一等奖200元,二等奖150元,三等奖100元。第十条 受学院委派参加当地组织的各种单项竞赛获得获奖者一等奖100元,二等奖70元,三等奖50元。第十一条
积极参加社会创业实践活动获得省级或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的可
参评社会实践活动奖。第十二条
积极参加社会调研并被学院评定认可的可参评社会实践活动奖。第十三条
关于组织开展评xx学院科技创业系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先进个人”、1、推荐名额(1)院级推荐优秀学生(团)干部名额为“优秀院部”的评选
各学院科技创业部优团干报2—3名;(2)校级推荐优秀学生(团)干部评比数额各占校级学生干部比例的25%;(3)创业工作“先进个人”和创业工作“优秀院部”以各学院为单位各报1名。
2、评选条件 “优秀学生干部”评比条件(1)学生干部指:大学生创业俱乐部成员;(2)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次奖学金以上;(3)热爱本职工作,有很强的工作能力;(4)积极主动为同学服务,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切实起到骨干带头作用;(5)无违纪行为,无补考现象,不拖欠学费。“优秀团干部”评比条件(1)团干部包括:校团委科技创业部主干成员、各学院科技创业部正副部长等担任团内职务的干部;(2)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道德品质;(3)坚持原则,作风正派,能起模范带头作用,敢于同一切不良现象做斗争;(4)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成绩优良,在校期间至少获得一次奖学金以上;(5)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热爱本职工作,较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6)无违纪行为,无补考现象,不拖欠学费。创业工作“先进个人”评比条件(1)“先进个人”:包括:校团委科技创业部干事、各学院科技创业部干事等担任团内职务的干部;(2)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良好的道德
品质;(3)坚持原则,作风正派,-3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及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的获奖项目优先;严禁代销功率较大电器、假冒伪劣商品,禁止经营饮食业、娱乐业,禁止经营电子游戏室、歌舞厅、按摩,禁止开网吧或变相开网吧等;如经营售后服务类的产品,则必须是在xx市有售后服务部的产品;如经营代销类商品,必须有:代销商品的质量保证书、代销商品厂家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代销商品厂家法人身份证复印件,代销商品厂家与学生企业间商业行为协议书;代销商品厂家风险抵押金。
5、创业公司应具备一定的项目启动资金和承担风险能力,取得家长同意。并聘用相对固定的贫困生为工作人员;
6、公司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7、公司必须是通过学校审批,在创管办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获得允许经营的《校内营业执照》。第十五条 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申办程序
1、入驻创业孵化基地需要提交的材料(1)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申请书;(2)商业计划书、创业培训合格证;(3)公司相关管理制度、公司章程;(4)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经营人员简历、学业成绩及身份证明复印件;(5)个人、家长承诺书及家长身份证明复印件;(6)校内营业执照证书复印件;(7)办理相关注册登记所需的有关证明材料,如:售后服务类、经营代销类企业,需要有商品代理商的相关证明材料及协议书。
2、办理程序(1)个人提交入园相关申请材料及填写入园企业基本情况表;(2)系院创管办对各项材料进行认真审查;(3)校创管办组织技术和经营管理专家对创业项目、经营策略等进行评定,必要时进行项目答辩,从中确定较优秀的创业项目,上报校创管会审批;(4)经校创管会审批,研究确定经营地点、范围等有关事项;(5)创管办为入园公司办理模拟工商、税务注册手续,颁发校内营业执照证书;
(6)校创管办与创业公司签署《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协议书》、《场地使用协议书》、《安全责任书》等,并备案;
3、公司入驻挂牌,正式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创业公司的退出
1、创业公司合同期满,经创管会审核后即可退出:(1)创业期满后,同学之间不得私自转让,应统一由创管办收回挂牌和相关营业证件;(2)创业期满后,经营物品等由创业公司同学自行处理,学校配臵的办公用品等应保质保量归还创管办;(3)创业孵化基地的功能仅仅是孵化功能,故各创业公司在合同期满后,如该公司仍符合入驻创业孵化基地条件的,还可以续签一次。
2、对违反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规章制度的创业公司,经创管会核实认定后,可终止其入驻合同,并根据创业孵化基地有关规定对其处罚;
3、在创业期间,创管会根据校创管办日常管理考核情况,认定创业公司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发放《退出通知书》,要求其退出创业孵化基地:(1)公司运行连续一个学期亏损的,不适宜继续进行经营者;(2)对创管会提供的场所利用率较低的;(3)不能履行创业项目合同的;(4)严重或屡次违反创业孵化基地有关管理规定的;(5)有转租行为,未办理相关手续,私自转租给其他经营者;(6)不按规定时间及时缴纳水电费等费用的;(7)公司负责人因毕业、退学或违反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一学期两门主干课程考试不及格等,已经注销学籍者。(8)其他等不适宜在创业孵化基地继续进行的; 第十七条入驻公司在收到《退出通知书》后的15日内,须撤出设备,清理场地,并办理有关手续。逾期不退出者,创管会将处以相应罚金和对其纪律处分。第十八条 已取得成果且学院没有条件转化的高新技术,可凭作者意愿向社会寻求帮助以实现转化或放弃,由学院同意后合作方生效 第十九条 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店面可向社会有关单位寻求帮助或合作,关于引资的奖励管理办法如下:
1、引资是指中介人或组织通过各种合法途径,将校外资金引入校内用于经济
社会发展的经济活动(包括投资和捐赠)。
投资是指境外、外埠企业或自然人投入本溪市境内兴办各种企业而形成经济实体的资金。包括境外或外埠资金独资兴办-6
生在毕业后一年内可继续在创业孵化基地营业。第二十一条 大学生创业公司分为科技类、服务类和商贸类等类型。学校鼓励科技类型公司优先入驻,服务类、商贸类公司其次,对于食品饮食类商贸公司、简单重复的商贸类公司进行严格审批。大学生创业公司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第二十二条 创业孵化基地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为创业公司提供相应优惠措施。
1、免费为入驻公司提供网络端口,电源接口,电话接线,办公桌椅,资料柜等办公设备。
2、免收场地租赁费;
3、免费举办大学生创业培训班,并颁发结业证书;
4、免费办理大学生创办企业校内各类证照,协助落实优惠政策;指导或协助模拟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和变更、年检及企业代码等。
5、校团委成立专门机构科技创业部(简称科创部)进行运营管理;
6、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基金支持;
7、科技服务类创业公司可向学校争取1000~10000元不等的启动资金支持,并一年后返回学校借贷本金。
8、创业孵化基地内开辟创业宣传专栏,推广创业经验和树立创业先进典型示范形象;
9、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十大服务平台,免费提供融资服务平台、投资服务平台、项目申报平台、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培训服务平台、市场拓展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招商服务平台、联络员服务平台、校外孵化服务平台等高效的平台服务。第二十三条 入驻公司管理
1、学校对批准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公司一律采用合同制方式进行管理。为保证校内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经营秩序,任何学生组织和个人不得私自在宿舍等其它公共场所进行商业行为;
2、创业孵化基地经营时间的规定:是大学生创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是在不影响正常上课、学业成绩的情况下,每天经营时间为课余时间,一般为8:00至21:00,不允许超时间超范围经营;不允许大声喧哗,注意音响音量的控制,不能影响公寓楼栋学生的正常生活学习和休息。一旦检查发现超时超范围经营
者,每次处罚30-50元;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等,除受到相应处罚外,还受到纪律处分;
3、公司负责人在接到进驻创业孵化基地批准通知后5日内,应尽快与校创管办签署正式的合同(合同期限暂定一年制),根据申请书和合同书,认真编写“xx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进驻经营计划表”,报送校创管办审查,作为创业项目实施和检查的依据;
4、创业实施中,涉及改变预定目标、创业项目内容、中止计划实施、提前或延期等变动,公司负责人须提前15天提出报告,对未经批准的项目,不准随意更动实施内容;
5、创业公司每个月度、季度及须认真填写“创业孵化基地进驻公司月度、季度、经营报告表”。“月度经营报告表”于下一月度初五个工作日内、季度经营报告表”于次季一月十日内、“经营报告”于次年一月十五日前统一报校创管办。对于不报送“经营报告表”,或工作无进展的公司,停止执行实施计划。于一个月内按规定纠正、补报的,恢复计划实施;逾期不纠正、补报的,中止计划实施;
6、校创管办根据公司进展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时间,对进驻公司有重点地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7、创业孵化基地内公司经营者必须聘用两名以上的本校贫困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并按相关规定按时给予合理报酬,录用后报创管办备案。
8、创业孵化基地区的清洁卫生,实行门前三包,各经营项目负责人必须注意保持园区的清洁,禁止在园区内炒菜做饭。
9、对实施计划执行不力或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公司,学校有权予以撤消或中止。合法经营,对于违反国家、学校有关规定的大学生创业公司,给予警告、罚款或退出。园区内,不许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不许非法集会、酗酒、打架斗殴,不许出售伪劣产品。如有投诉及处罚,责任由经营项目负责人承担。如有违法行为,一切后果由经营项目负责人承担。
10、入驻公司应遵守的有关规定:(1)按《公司法》要求建立比较健全的组织机构,劳动人事、财务、分配等管理制度,完善的岗位责任制;(2)严格执行本管理办法及与学校签订的《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协议书》等文件。
积极支持、协助、配合学校开展各种创业服务工作;(3)严格遵守创业孵化基地作息时间,服从物业管理,注意用电安全。公司负责人负责管理公司场地的钥匙、-9
录,建立统一格式、内容、填制、签署和收集方式。
5、创业公司财务应严格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把所有收入和支出按明细纳入财务账面,及时准确的记账、算账和报账,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
6、校创管办对大学生创业公司要进行财务审计,一年内各创业公司所含的创业资金保值率分别控制70%、80%以上,达不到要求的创业公司,第一次给予通报,一个学期后再次进行审计,达不到要求的公司要求其退出创业孵化基地。
7、学校建立创业资助贫困生基金会,由校团委科创部负责组织实施。各创业公司根据各公司的发展、盈利状况,按个人自愿的原则,向校创业资贫困生基金会捐助力所能及的资金。第二十六条 入驻公司不履行本管理规定或者履行本管理规定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二十七条 校创管办和入驻公司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各种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二十八条 学生在拟定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在学生评价体系中根据学生处有关新规定予以加分。
本奖励每学期末时集中受理一次。对于同一创业项目多次获奖或不同级别奖项时,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奖励,不累计计算。第二十九条 凡符合奖励条件的,一律须填写《所在学院的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奖励申请表》。第三十条创业孵化基地的综合管理、园区卫生、水电设施及安全管理等严格遵照学校有关管理条理执行。第三十一条 学校对于大学生创业公司运行情况每进行考核评比,重点支持发展前景较好的公司,支持方式:优先匹配产学研基金;减免房屋租赁费等管理费用;给予一定资金奖励等。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为xx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入驻的创业公司。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试行期为一年。第三十四条
绿荫影婆娑,湖水泛涟漪。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内的东沙湖自然宁静,极富绿色生态之美。然而,东沙湖的魅力不仅仅如此,她更像是一个有着强大魔力的磁场,吸引着越来越多手握创新科技技术、怀揣创业梦想的海外人才奔赴于此。
是什么让海归们犹如候鸟迁徙,跋山涉水到此筑巢定居?因为,这里有着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千人计划创投中心”。
领跑国内创新创业投资
从2001年11月成立园区首家创投企业——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到2011年7月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在东沙湖挂牌设立,苏州创投成长走过的十年非凡路,让它成为园区新金融产业的核心载体,为园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资本基础。
无论是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回国创业,还是本土创业,除了创新技术外,关键还要有资金和专业管理人才的支撑。2011年7月,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在东沙湖股权投资中心设立,是国内首家服务于“千人计划”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为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它的本质其实是股权投资中心的集聚和基金管理团队的集聚,是为更大力度放手发展创业投资提供助力,更好地为吸引集聚创投人才提供载体和平台,为引进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支持。截至目前,中心的入驻机构为400多家企业提供了股权投资,为1300多家企业提供了贷款和担保支持,支持400多位海归人士回国创业。
理想的高端服务平台 从设立中国第一家市场化运作的母基金,到中国第一支配置“精益孵化+创业导师”功能的天使基金,再到设立国内第一支国家级母基金,“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在不断创新中,追寻支持海外人才归国创业的一个使命。
突显相关资源整合的能力,形成各类专业数据库,搭建投资人和基金管理团队、基金与创业项目的对接桥梁,是中心致力的专业服务。据沙湖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红霞介绍,今年年初,苏州创投通过和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行业龙头企业的交流对接,了解龙头企业的延展需求,中心梳理了13个项目和龙头企业共同举办了交流沙龙。通过交流会、自由交流、闭门对接等活动,13家企业的创始人与行业龙头展开了积极的合作交流,相互探讨了进一步发展产业合作的可能性。
人才技术资本互利共赢
1 情商教育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学生情商高低直接影响其日后创业成功与否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 情商由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交往的管理能力 (即管理他人情绪的能力或者领导和管理的能力) 5种能力组成。创业活动充满艰辛, 不仅要求创业者拥有创业意识、创业技能, 更需要有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意志, 能够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会与人合作, 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国社会是传统的人情社会, 对于创业者适应环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要求更高, 这些方面恰恰属于情商的范畴。另外, 创新创业与敏锐的市场嗅觉、科学果断决策的胆识, 规避市场风险的机智, 在困难、挫折和失败面前的心态, 以及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经营管理的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等创业情商也密不可分[1]。可见学生情商, 包括普通意义上的情商和创业情商的高低, 都直接影响到其日后创业成功与否。
1.2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重视情商培养
首先, 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特点来看, 必须重视情商培养。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有显著差异,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彰显出自己的特征。本科院校往往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 在创业教育中更注重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企业孵化。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固然也要讲究产学研结合, 但重心应放在人才培养本身, 启发创新创业意识, 使得学生经过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获得终身受益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 首先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新, 其次才是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创业, 而不是急功近利去培养学生老板。显然, 高情商无论是对创新还是创业, 无论对就业还是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次, 从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来看, 必须重视情商培养。1) 90后已成为校园主体。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 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过度呵护, 使得他们整体上抗压能力减弱、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足, 更关注自我利益, 集体观念淡漠, 团队合作意识较弱。2) 高职生源的农村化趋势明显, 笔者所在的学校农村生源比重逐年提高, 大约占到80%以上, 农村家庭往往更为关注子女基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学习成绩本身, 对于子女的感情需求和心理成长关注度很低。另外, 90后农村生源中也有相当比例的学生, 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留守阶段。[1]在家庭中由贫弱的祖父母辈实施的隔代教育, 根本没有情商培养的意识, 以应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同样缺乏情商培养, 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发展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相当多的同学甚至根本没有听说过“情商”一词, 更不能奢谈自觉提高自己情商了。3) 随着生源竞争的加剧, 高职生入学成绩逐年下滑, 许多学生也深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对于学校和自身缺乏正确的认识, 自卑怯懦、悲观消沉的思想比较普遍, 这样的心理状态根本不能适应创新创业的要求。
最后,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特征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情商培养。工商管理类工作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是科学更是艺术, 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没有客观标准, 没有简单的对与错。所谓的技能证书本身也不能代表学生掌握了实际工作的技巧和艺术。这样的专业特征决定了, 创新创业必须具备更宽广的视野、更广泛的人脉资源, 更加积极成熟的心态, 拥有调动各类资源 (包括技术资源) 的魅力和实力。较高的情商显然有助于这些创业能力的提高。
2 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情商培养存在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统一, 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存在疑虑
典型的一类想法是以学术资本为考量标准的, 认为高职院校缺乏科研实力, 很难转变为创业型组织, 因此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还有观点深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差等生, 根本不能奢谈创新创业;或者受功利思想影响, 认为创新创业的成功范例太少, 短期内难以见到效果, 因而不太重视。不少高职院校只是片面强调就业指导和就业教育, 没有构建创业教育体系, 其认识大多停留在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育与打造上, 对整个创业教育尚且没有实质性的行动和措施, 要把创业情商的培养作为单独的内容来狠抓落实就更加无从谈起[2]。
2.2 对情商培养不够重视, “重技能、轻情商”普遍存在
情商的培养和技能的获得不同, 理论的内容只是一个方面, 更多的时候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 是有针对性的一种点拨, 情商的提升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不可能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从学校的层面看, 受功利教育观的影响, 当前高职院校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技能和证书问题, 对于情商培养并不关心。从学生的角度看,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 除了英语和计算机证书外, 还忙于考取各类专业技能证书, 由于缺乏职业规划和盲目从众, 大部分同学考证时奉行多多益善的原则, 耗费了大量的在校时间。同时面对社会的偏见, 许多学生还忙于自考本科文凭、或者参加专转本、专接本考试。对于情商的自我提升根本没有意识, 或者无暇顾及, 甚至一些有助于学生情商培养的实践活动被学生认为是多余的。
2.3 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情商培养计划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培养处于摸索状态, 缺乏科学的体系, 不少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理论宣传阶段,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情商教育也尚未纳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正常的教学体系当中去。这一点从学校宏观的办学理念到微观的课程设置上都有所体现。既没有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情商发展特点的详细的培养计划, 没有专门的情商培养课程, 也缺乏现成的高职学生情商培养教材, 总体上看情商教育的内容零散, 不具系统性和连贯性。这种零散的情商培养远远不能达到真正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情商的目的, 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是一项重大的缺失。
2.4 情商教育的实施者不明确, 师资力量欠缺, 影响情商培养
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离不开高情商的教师队伍。当前情商教育的实施者不明确, 有的学校将情商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 认为情商教育是思政部和辅导员的工作。有的院校则认为情商教育是各任课教师的工作, 只要在课堂教学中触及即可[3]。实际上, 与普通技能培训不同, 情商的培养渗透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既要求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又要求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生活中, 密切关注学生的情商培养。师资力量的欠缺一方面是指很多学校不够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或者简单的将其等同于就业培训, 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是指现有的教师资源中, 是不是都能在思想上认可对学生开展情商教育的重要性, 是不是都能自觉的提升自己的情商, 并且将学生的情商培养贯穿到日常的工作中去。从后一个角度来考量, 显然师资力量上还有较大欠缺。
3 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创业情商的培养的路径分析
3.1 统一思想, 高度重视情商培养, 将其纳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情商培养蕴含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学生情商的提高除了专业教师的点拨之外, 还受益于整个校园环境。没有认识上的统一, 就很难形成情商培养的环境和氛围, 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包括情商培养,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想上的统一。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教师群体的不同看法, 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使教师不仅从从校园管理、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待该问题, 更要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情商培养。
多年的高职工作经验, 笔者深感高职院校学生较普通本科院校学生, 情商确实存在差距。缺乏独立性, 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 对事情往往缺乏独立的判断, 许多时候会盲目从众, 自卑心理较为普遍, 遇到困难和挫折较容易放弃, 这些特点都不利于创新创业。在中国的人情社会和创业环境下, 情商的高低直接影响创业成功率。因此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改变传统的重技能、轻情商的培养模式, 充分重视情商培养, 要把情商培养纳入高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来。基于前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分析,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高职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则更要高度重视情商培养。
3.2 为情商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成功的情商教育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 这些制度应该包含各个层面的:教育管理机构的顶层制度设计、下级管理机构的具体实施措施、学校层面的相关制度。在缺乏上层制度的情况下, 就学校而言, 有下面几方面途径:首先, 大力支持教师开展情商教育方面的科学研究。当前我们的情商教育尚处于摸索阶段, 具体的实施还存在许多盲点, 情商教育的具体实施离不开科学指导, 学校应鼓励教师多开展这方面的科学研究, 在课题立项上予以倾斜, 在科研经费上予以保障等等, 鼓励教师开创性的编写适合高职学生情商培养的专门教材。其次, 将情商培养纳入到评学评教体系。目前学生在选课上往往抱着实用主义态度, 在对教师讲课内容的好恶上也有相同倾向。在具体课程教授的过程中, 技能性的、娱乐性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而那些重视人文素质、慢热型的课程, 被学生普遍抛弃。当前的评教体系中, 学生的评价往往占据很大的比重, 迫使教师重授业, 轻传道, 在教学过程中, 过多考虑怎么去迎合学生。教师这个层面的脱轨, 对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的实施, 影响颇大[4]。因此, 要改变当前不合理的评教体系, 将教学过程中, 专业技能教育之外的素质拓展, 情商渗透等“育人”的内容合理的纳入到评教体系中去。评学体系中, 当前针对学生的各类奖励, 主要是围绕考试成绩和技能的, 情商方面的奖励很少见到, 就笔者见到的资料中, 唯有大连海事大学开设情商奖学金。高职院校开展情商培养, 亦可借鉴此做法,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帮助形成情商培养氛围。
3.3 积极探索, 逐步制定出系统的情商培养计划
情商培养尚处于摸索阶段, 没有形成普遍性的教育模式和成熟的体系, 需要积极的尝试和不断的探索, 逐步制定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的情商培养计划。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而言, 首先, 要将情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 将情商教育融入到课程培养计划中去。利用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平台, 有意识的开设一些培养商务类学生情商的课程, 比如像情绪管理能力培养、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成功学、商务礼仪、职场交际等方面的课程, 启发学生情商自我培养的意识, 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5]。其次, 将情商教育融入到精英式创业教育课程中。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引入了KAB创业教育课程, 对有创业意向的同学, 开展精英式创业教育。KAB教育课程中没有独立的情商教育模块, 可以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补充情商教育的模块, 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情商。再次, 要创新教学方法, 无论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还是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都要多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课堂讨论与辩论等,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 妥当地处理职场中常见的问题和纠纷。最后, 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 并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 加强指导, 锻炼学生的洞察力、理解力、团队合作精神, 提升其情商, 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这些实践活动既包括了各类校内外文化活动, 专业社团活动, 还包括了学生校内外的专业见习、顶岗实习以及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3.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多层次的情商教育师资力量
情商教育渗透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并不能简单的依赖少数教师, 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形成多层次的情商教育师资队伍。具体来说, 专业课教师和创业指导教师, 应该成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培养的核心教师队伍, 因为他们与学生的接触较为密切, 同时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KAB创业课程等还是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都为学生创业情商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很容易将情商培养融合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拓展情商培养, 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到如何在商务活动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组织、沟通的技巧, 帮助学生领悟管理类工作的艺术性, 学习妥善处理问题的程序和方法。辅导员、班主任、生活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情商培养的第二梯队。他们在班级管理和课余生活方面与学生有较多的接触, 给予学生适当的指点, 可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学会分析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激励能力,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沟通、倾听, 与人合作, 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思想品德等两课教师可以成为学生情商培养的第三梯队, 辅助培养学生情商。思想政治教育和情商教育不是一回事, 但在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面, 两者有着非常一致的目标。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情商培养, 教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有意识地拓展情商培养内容[6]。
参考文献
[1][5]魏少婷.高职院校学生商务类专业情商培养探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
[2]刘剑飞, 戴春平.基于高职生创业教育的情商培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3) :1-2.
[3][4]罗素平.宁波市大学生情商教育现状研究:基于宁波市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1 (4) :98-101.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实践
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当今社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流,创新创业课程普遍被列为本科生必修课程,并有明确的学分要求。虽然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收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形式比较单一,创新创业教育停留于表面,学生热情不高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创业实践的巨大意义。
二、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经贸学院一向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多年实践与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机制保障与运行管理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以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已建立一个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广阔施展空间的实验基地——“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于2011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创业孵化基地”,之后于2014年12月被评为“重庆市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
1.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课程为主,创新创业活动为辅,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将培养创业精神和提升创业能力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以增强专业素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人格为主脉,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整体性研究、设计、探索与实践,进一步完善了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且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毕业生就业与创业调研,形成就业和创业调查分析报告,为学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了有利依据。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了抓好创新创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探索出创业课程、创业实训、创业培训、创业赛事和创业实践等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院每年投入大批创新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并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举办微企培训以及SYB、GYB创业培训等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沙龙,参加学生人数占到全校总人数的10%以上。近3年来,共有5000余人次参与“挑战杯”等各类、各级创新创业比赛,并多次荣获市级、区级“创业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参赛团队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
3.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学院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占地面积2175.75平方米,以公益性为主,配备专门管理人员,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服务平台。孵化基地通过整合资源、解读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资金、指导等的支持,致力于打造集“创业思维集聚基地、创业项目研发基地、创业梦想起航摇篮、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该基地共入驻130多个创业团队,成功孵化企业42家,有效推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4.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已形成由知名专家、成功企业家、优秀创业者和创业指导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开拓进取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及其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加快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步伐。此外,通过引进优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培训服务。优秀的师资团队保障学生能够接触国内外最新创新创业动态,获取最科学的创新创业知识。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对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促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都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澍军,王占仁.作为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N].光明日报,2013-3-14(011).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推荐阅读: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05-28
创新创业教育汇报10-04
创新创业教育条件建设06-27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总结07-16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09-20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10-01
关于创新创业创客教育的材料10-22
共青团视阈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06-03
创新创业标语口号 企业创新口号标语06-30